湖润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24-04-13

湖润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共7篇)

篇1:湖润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雨润镇中心学校

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防控预案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序、有效、科学、规范、及时地处理不稳定事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的建立健全应对校园安全稳定的运行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各种突发事件,高效组织应对工作,确保全体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校园的正常秩序。

二、工作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力以赴,确保稳定”的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努力做好学校安全防范和维护校园稳定的各项工作,把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日常管理中,把安全事故和涉稳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下,把矛盾化解在未激化之时;克服麻痹思想,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保证发现、报告、处理等环节紧密衔接,做到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三、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程洪忠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负责安全处置工作,负责与各单位、各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协调,负责信访及化解矛盾工作。联点责任学校,汉庄小学。联系电话,***;0972——8631169

副组长:张正英负责学校安全稳定的具体工作,组织开展安全稳定教育宣传工作,做好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收集安全稳定信息,通报事态发展情况,随时与校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信息,确保上通下达,做好登记工作。联点责任学校,深沟小学。联系电话,***;0972——8635399成员:李德云负责保卫工作,维护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协助交通部门保障交通畅通,疏散聚集人员。联点责任学校,羊圈小学、大地湾小学。联系电话,***,0972——8625561

成员:李永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联点责任学校,刘家小学。联系电话,***,0972——8632704

四、工作机制

1、加强舆情分析和信息收集工作。学校领导要时时、事事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事情的发展状况,有预见性的扑捉可能出现的言论或事情,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工作,将可能出现的矛盾或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特别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经常性查阅网络信息,对涉及学校工作的意见、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及时清除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不良信息。

2、建立快速的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由校长坐镇指挥,快速到达出事地点,并立即向教育局报告,确保事态不扩大、不蔓延。

3、及时制定先期处置办法。针对出现的事情,制定有效、快速、有序的处置措施,做好对事情的处置和人员的安抚工作。

4、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学校对突发事件要实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动态,防止再次发生问题。

五、应对措施

1、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渠道,运用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体师生的思想,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稳定意识。

2、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学校领导要经常性深入师生当中及时了解过激的言论和行为,解决师生中的问题,加大教育力度,明确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

3、对外宣传要统一口径,要和省地县委的有关文件精神保持一致,坚决不能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

4、落实值班制度。中心学校校长要24小时在岗,其他小学学生在校校长必须在校,学生离校校长方可离校,各小学校长因特殊情况需离岗处理的必须向中心学校校长请假。

5、保证信息和通信畅通。各学校要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监控、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做到有事报事情,无事报平安,实行安全稳定报告制度;值班电话要保持畅通,不得有非工作占线现象,敏感时期、特殊时期,学校各级领导、值周员、班主任等相关人员必须保证无线通信24小时畅通。

6、认真做好来人来访和来信的接待、答复和处理工作,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进一步做好转化后的巩固工作。

7、各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和完善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防控预案,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责任追究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由中心学校追究学校和相关责任人的相关责任,并报县教育局审批。

1、没有制定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预案阿的;

2、对上级机关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

3、没有有效防止、制止不稳定事件或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影响、造成损失的;

4、学校领导、值班人员不在岗,擅离岗位的;

5、重要信息不报、迟报、漏报的。

二0一一年十月九日

通 知

各学校:

现将中心学校制定的《雨润镇中心学校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防控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防控预案,制定的防控预案于10月15日前报中心学校。

雨润镇中心学校

二0一一年十月九日

篇2:湖润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惊喜一:德育充满诗的色彩

“你会写诗吗”在上庄中心小学的校园里, 随便叫住几位学生问一问, 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会!”再问问老师和学校的工作人员, 没有一人不会!上庄中心小学的学校生活, 是离不开“诗”的生活。

提到诗, 不能不提上庄中心小学的毛向军校长。这位血液中流淌着诗情画意的校长, 把他对诗的热爱, 对诗的情感和虔诚, 传递给了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每一名学生。毫不夸张地说, 写诗、吟诗已是这所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德育内容通过师生的诗作也处处体现。

六二班王楠同学, 写了这首“幸福之门”:幸福之门为你开, 美丽校园让你爱。智慧果实让你采, 文明校园往外迈。赵振平老师用这样的诗句来表达感恩之情:感恩, 是一股温暖的清泉;感恩, 是爱的回报;感恩, 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毛向军校长在新年的第一天, 为全校师生写下这样的诗句:闲枝落叶枯黄, 生命如此凄凉。东方一抹霞光, 洒向人间万象。如何激情万丈?内心孕育希望。时光无情流淌, 吾辈难以阻挡。唯有起飞高翔, 操控心灵方向。一草一木依傍, 一山一水情长。何必犹豫彷徨!付出收获满仓。人生精彩别样, 不愧大地时光。

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是中国人的宗教。”文化名人于丹这样诠释了这句话:“诗对于中国人来讲, 它是一种特别深刻的血液里面的基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感性的、浪漫的, 适合去抓住一些暗示、比喻。”于丹认为, 林先生的这个说法, 不是把诗当作一种风雅点缀, 不是只有闲人才去写诗。她觉得越是在建功立业的时代里, 越是一个人要发愤图强的时候, 诗越能表现出一个人生命深处还带着什么样澎湃的激情, 还带着什么样对于生命的诚意。因为人在社会上更多的是要承担使命。

不难看出, 于丹提到的发愤图强、生命的诚意、时代的使命、顺应的规则、澎湃的激情……这些德育因素、德育情怀, 在师生的诗作中自然地流淌着, 这种融入生活, 融入生命的德育方式, 是上庄中心小学德育工作给我们的第一个惊喜。

惊喜二:全员德育, 为德育插上隐形的翅膀

在与上庄中心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程翠霞校长交流时, 一句平实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我们要求学校中所有的老师和工作人员都首先做到, 比如要求学校的保安在接待学校的进出车辆、接人待物时, 都要使用礼貌用语, 这样能为学生起到文明的示范作用。”

很多学校把“全员德育”作为一个口号, 上庄中心小学把“全员德育”作为了一项行动。学校将德育统一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 形成了人人育德的全员化教育氛围。学校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 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教职工、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体系, 完善了具有德育导向的师生评价体系, 全面推动了德育工作的扎实落实。为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德育的热情, 学校开展了德育培养目标为主题的大讨论, 确立了养成教育、感恩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 促进全体教师价值认同的达成。同时学校将德育任务细化, 落实到各个层面, 领导小组整体规划德育活动, 班主任、学科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中落实学校德育培养目标, 教职工在工作领域内以注意安全等微小化提示践行德育精细化, 使学校工作做到了眼里有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程性德育。同时完善活动评价机制, 积极开展活动后具有德育功能的学生评比, 借助榜样示范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道德意识与道德品质。在教师评价体系中, 增加了教师导之以行的德育影响力评价, 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身评价, 强化教职工的育人责任, 保障全员德育的落实。学校还加强了德育岗位培训和理念引领, 在学期末开展德育培训, 强化人人都是德育实施者的教育理念, 借助优秀教师的案例示范, 引导全体教师更新育人理念, 创新育人方式。

惊喜三:养成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根基

学校生源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家庭生活背景使得很多孩子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此, 学校坚持把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主线。在养成教育过程中, 学校坚持“三多三少”的原则:多一些落实, 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脚踏实地, 少一些好高鹜远;多一些培养, 少一些指责。学校认为, 养成教育不应该是轰轰烈烈的, 而应是扎扎实实的。因此, 学校坚持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抓起, 坚持不懈, 逐步使学生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和飞跃。

学校把养成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 制订各阶段分目标, 每学期乃至每月都有培养重点。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开辟了“红领巾广播”——《德育之窗》栏目, 这个栏目由学生策划、主持, 同学们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 利用广播与大家交流, 由于是学生用学生的语言说自己身边的故事, 因此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道德意识。

每周一次的班会, 养成教育工作总结更是重头戏, 正副班主任一起, 或根据班级存在问题, 组织同学讨论, 寻找问题症结, 制订解决方案。学校德育处除了每周利用升旗时间表彰好习惯标兵外, 还进行中期评价和阶段性总结, 评选表彰好习惯标兵个人。一个小小的红袖标, 让进步的孩子欣喜不已, 让还存在些许问题的学生下决心努力改进。应该说, 小小的红袖标, 在孩子当中, 尤其是在低中年级学生身上, 起到了不小的促进作用。

惊喜四:自主管理成为学校德育的品牌

把校园还给学生, 让孩子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是为孩子服务的场所, 孩子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 并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学校很多事情都请学生参与。学校建设新的校园环境, 环境里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是学生命名的,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 几乎每个孩子都说自己最喜欢校园。“同心椅是我和好朋友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的地方”“每当心烦的时候就看看校园里的小鱼”“最喜欢开心农场”等等。“慧心石”“育心石”“连心石”“爱心石”等, 学校把立德树人的思想融入到学校环境建设中, 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精神熏陶。

学校建立了15个社团, 涉及艺术、科学、体育、数学等几个领域, 社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学生们还成立了学雷锋社团, 自觉地、默默无闻地开展一些活动。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自发的宣扬道德行动。

惊喜五:德育融于真实的体验之中

“看到的记忆不深, 听到的容易忘记, 只有亲身体验的才刻骨铭心, 终生难忘。”这句颇有诗意的话成为“体验教育”的生动宣言。体验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模式, 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载体。德育的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环节, 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1.岗位体验, 培养主人翁意识

赋予孩子一定的具体实践岗位, 让他们在为集体工作和为他人服务的岗位实践中, 感受义务, 学习服务, 体验责任。

学校精心设置了多种岗位, 努力为学生创造锻炼和体验的条件和机会,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班级中, 有值日班长, 卫生班长;在学校, 设立了值周班, 有值周员、领操员、主持人、播音员;学校还有升旗手的命名员。各种各样的岗位为大部分学生提供了锻炼的舞台, 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体验。

2.情感体验,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 直接体验和感受情感的冲击力, 诱发和唤醒其道德情感。

上庄中心小学的道德教育中, 非常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学校认为, 孝悌之义, 是做人最根本的起点, 如果所教的学生不知体谅父母, 不知孝敬老人, 就失去了做人最朴素的情感, 所以学校把“敬老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头戏”。学校还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敬老教育体系。

3.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课近年在中学, 特别是高中较为广泛地开展, 上庄中心小学大胆地在小学开展职业体验, 因为他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学校德育的生命, 若把情感体验在学校德育中加以落实, 德育就会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学校曾组织学生到职业体验中心进行体验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加消防灭火、医疗护理、食品加工等十余种不同职业的体验。随着活动的进行, 孩子们由最初的好奇, 逐渐体会到每项工作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 每一项工作都有着不同的职业要求, 要想完成好, 都需要艰辛的努力。

篇3:湖润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读”为基础

学校在每学期初制定各年级读书计划及考评制度。计划包括每位学生必读书目(包括名人传记、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蕴含哲理的寓言故事等,主要由教师搜集材料,学校集体印制)、读书进度、读书时间、各种读书活动的安排等。制度明确校长为各班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第二责任人,出现延误读书进度、影响读书质量的问题,校长首先自我检讨,班主任做深刻反省。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接受“美德”的熏陶,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精读自身感受最深、最能引起共鸣的文章。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所以通过读书,大部分学生心中已经贮存了大量的“美德”信息,这些道德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

“说”来提升

这里的“说”有两个层次:口头的说,讲给同学听;书面的写,记录自己的感悟。教师在对孩子们的阅读及时跟进指导、反馈、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活动,如交流会、讨论会、竞赛活动,来强化、内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您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流,我们都有了两个思想”,让学生清晰地、印象深刻地认识到道德的力量。通过“说”,在校园里、班级内形成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学校在读书计划中规定:一、二年级每学期举行6次年级读书报告会,三、四、五年级每学期举行10次年级读书报告会,责任人为各级部主任;学校每学期举行3次全校读书报告会,1次学期末读书成果汇报展示会,责任人为校长。在年级读书报告会、学校读书报告会上,学生们精彩的发言、真诚的感悟,无不深深打动着每一个人,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都被优秀的品质鼓舞

着、激励着。

“行”成习惯

任何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品德教育尤其如此。懂道理的目的不是为了把道理讲给别人听,而是要做给别人看;尊敬父母,就是要常常怀有感恩之心,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老师就是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尊重老师的劳动;团结同学不是只团结要好的同学,而是把友好分给所有人。经过“行”的检验,孩子们的品质在“行”当中改变,在“行”当中提升,在“行”当中变成习惯。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学校定期发现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宣传,因为学生们自己身边的故事更具教育性、影响性。而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一定弄清错误的缘由,找出错误的根源,然后耐心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我们采取的方式主要是帮他们回忆:“你还记得某某书里的某故事吗?”这样的方式首先把学生从负罪感里解脱出来,然后再用平和的方式帮助他反省自己的作为,学生更容易弄清错误的缘由,找出错误的根源。在此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形成从道理上、心灵上能够接受的忠告,切不可简单粗暴,否则前面的一切努力都会白费。

自实施“‘读’为基础、‘说’来提升、‘行’成习惯”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以来,学生们变得关心他人,关注环境,在学习生活中也正在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的追求。在他们的笔记本里闪亮着毛泽东、周恩来、林肯、华盛顿、海伦、盖茨等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名字。有一位四年级同学,崇拜盖茨,却眼高手低,各科作业不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和生活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通过“读”、“说”,他在笔记本中写道:学生时代的比尔·盖茨对学校的任何功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管是演奏乐器,还是写作文,他都会倾其全力,花上所有的时间来完成。自此以后,这名同学无论是在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劳动态度和学习成绩上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样的例子在校园里非常普遍,每位班主任都能如数家珍,例举一二。实践证明,“读”为基础、“说”来提升、“行”成习惯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行之有效,学校德育因此而鲜活有力,从源头上解决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软肋,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4:湖润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同学们好!欢迎收看本期‘小百灵电视台’节目……”每到周四的晨会课时间, 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的校园里都会响起这样充满童真稚气的声音。全校学生都聚集在各班教室, 通过校园电视兴致勃勃地观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大事小事, 时而发出会心的笑声, 时而感慨地皱眉伸舌……在这些笑与感慨里, 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而通过“小百灵电视台”这个载体, 借助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教育手段, 浦前中心小学也以新奇、时尚、深受学生喜爱的形式刷新了传统的理论说教, 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为此, 我们专门走访了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

“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 一生情一杯酒……”周华健的《朋友》把我们带到了浦小小百灵电视台2007年新学期开播的第一期节目中。节目中讲述的是六 (3) 中队一个叫董炎的女孩, 在寒假生活即将结束的时候, 不小心在菜园里摔了一跤, 竟摔断了三根肋骨, 脊椎六处发生了骨裂。同学们得知这个消息后, 心情十分沉重。大家决定行动起来为董炎送去温暖, 有的制作了精美的贺卡, 有的挑选了美丽的鲜花, 有的带来了礼品, 有的送上了水果……更重要的是, 老师、同学还以朋友的身份录下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话语。这真挚而朴实的情谊, 使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都感动在冬日的暖阳里。据校长曹伯鑫介绍, 这期《永远的朋友》也感动了常州电视台的记者们, 并将此节目在2007年4月的《常州新闻》栏目中播出, 一时间,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难想象, 这样的人间真情曾怎样感动着浦小学生, 在他们稚嫩的心田上播下了爱与真情的种子。

记者:这些节目都是学生自己录制的吗?节目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吗?通过这些校园电视节目, 学校在提倡一种怎样的精神和道德导向呢?

曹校长:小百灵电视台的节目都是由学生自主命题、撰稿、组合、编排的, 各班轮流制作。当然, 教师也会具体指导, 引导电视节目向直观、形象、亲切、感染力强、富有教育意义等方向发展。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导演、制片人、主持人, 还是演员, 能够时不时地在屏幕上“秀一把”, 还能够“用自己的眼光来看生活”, 因而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校园电视节目, 我们倡导一种弘扬真善美、摒弃假丑恶的价值、道德取向。比如, 三 (1) 中队的电视节目《西游外传》, 是由学生扮演的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小品。这个小品很好看, 可贵的是, 其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电视节目中同学们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观看节目后, 全校师生进行了文明礼仪的大讨论:作为龙的传人,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体现中国人的有礼、有节, 为将来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做好准备呢?讨论过后, 全校上下掀起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共同奏响文明礼仪之歌的浪潮。

再比如, 小学生爱买零食、花钱大手大脚、浪费粮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小百灵电视台制作了一期《焦点访谈》节目, 小记者们拍摄了一些同学浪费粮食、购买无证小摊上不卫生食品的画面。接着主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中国还有许多贫困生因交不起几元钱的学费而失学的现状, 并通过图片、影像等资料让学生真实感受、体会。电视台小记者还到农村拍摄了一些农民伯伯在田间辛苦劳作的画面, 让同学们知道一粒粒粮食的来之不易。最后, 电视台小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一些同学、家长、医生, 让他们也来谈谈感想与体会,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期节目在全校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生就“该不该买零食”、“吃零食有哪些危害”、“如何节约”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了共识。之后, 学生乱买零食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不随意倒饭菜的孩子明显增多了。

记者:这真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德育, 寓教于乐, 能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觉悟中完成道德的重塑。这是一种新的德育形式, 这种新形式背后一定有着新的工作机制在做支撑, 在这方面, 学校一定做了不少工作吧?

曹校长:是的, 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校园电视网络领导小组, 并列入学校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校长亲自挂帅任校园电视网络领导小组组长, 教导处负责检查监督, 总务处做好后勤保障, 大队部负责电视节目具体工作, 信息技术组负责电视节目的技术工作, 班主任负责本班节目统筹安排。校园电视台还成立编辑部、播音部、报道部、公关部、摄像部、制作部等。全校上下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为校园电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 学校落实专项经费, 为“小百灵电视台”提供财力保障。2004年暑假, 学校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建成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 将信号通过二级放大传送到每个教室, 同时将学校三套自办节目的信号与有线电视信号相连。学校又在多媒体教室的天花板上安装了球型摄像机和监听话筒, 不出教室就可以收看到多媒体教室举行活动的现场直播。为提高电视节目的编辑速度, 学校在2006年初添置了一台DELL Precesion 380工作台, 作为视频编辑用机。

记者:小百灵校园电视台利用闭路电视系统创造了一个潜移默化的文化、德育环境, 这与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否一致?贵校又是怎样利用校园电视这一特色教育来实现办学目标的呢?

曹校长:我校的办学目标是——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 赏识、激励、关注每一位孩子;鼓励学生发挥特长, 增强对学生的榜样教育;树立典型, 在全校学生中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他们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 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每学期开学初, 学校就利用小百灵电视台的七彩荧屏拉开了评选“校园之星”的序幕, 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积极行动起来, 人人争当“校园之星”。让大家从同学间找长处、找差距、找榜样、找典型。全校学生通过收看小百灵电视台节目《让我们的校园星光灿烂》, 真正感到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 真实可亲, 实实在在。人人都可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为树立良好的校风而努力。通过榜样的带动作用, 我们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力, 寻找自身优势, 找到自己的位置, 使他们有进一步努力、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成长中的自信, 进而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另外, 我校历来都将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少先队大队部每学期多次通过校园电视台组织班级进行育人环境检查评比。跟随着摄像机的镜头, 各班围绕教育主题精心布置的教室都一一在荧屏上亮相。学校大队部组织全校学生观看电视节目后进行讨论、评比、打分, 选出心目中的“最佳班级”。这样的班容班貌评比活动, 充分加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合作精神, 各班出现了你追我敢的争先场面, 班班为争创“最佳育人环境”而努力。

记者:校园电视打开了一扇德育之窗, 也使学校的方方面面都沐浴在向上、奋进、生机勃勃的春风中。对于校园电视台工作, 您有什么展望与思考?

篇5:借助行为德育,推动小学德育工作

一、正面行为德育,激发积极情感

作为师者,我们应该用心捕捉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德育行为,从学生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入手,塑造他们看得到、感受得到、可信可行的德育典型,从而引发学生们自觉向学的蝴蝶效应。

如我在担任一年级班主任时发现,班上经常有学生丢失铅笔、橡皮擦。我并不大张旗鼓地对学生们进行批评教育,把“小偷”、“偷盗”、“警察”这些强硬的词汇灌输给他们,而是反其道而行,通过一些学生正面的德育行为,间接地开展关于“诚实守信”、“拾金不昧”、“保管好自己的个人物品”等品德教育。如我们班的学生小杰捡到铅笔上交时,我对他“拾金不昧”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学生们向他学习,捡到东西要主动上交或者归还给失主。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发现班上“拾金不昧”的学生可多了,即便是一块小小的橡皮擦,或者是衣物上掉落的小饰品,学生们也能主动上交,从而“不拿别人东西,即便是捡到的东西”顺其自然地渗透到他们的大脑中,由外在的行为逐渐转变为内在的品德。

在两三个星期的正面表扬后,我又开了一个关于“诚信”的主题班会,在行为德育初见成效后,通过认知加以强化,并延伸“捡到东西要上交,别人东西不能拿”这个话题,将其升华至我们诚信层面。通过这种正面行为德育的教学模式,委婉地开展了关于“诚实”的德育教学,确保这些可爱的小学生们不会被“偷”这种粗暴的教育形式吓坏了,在呵护童心的同时,传递正能量。

二、反面行为德育,强化品德认知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巧妙地借助学生们的反面德育行为,将错就错,引发思考,让学生们明白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虽然说了对不起,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虽然知道自己错了,却还是知错不改。如在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时,我发现,四年级的学生介于中高年级的分水岭,有的学生开始出现一定的攻击性,只要稍微一点矛盾,就容易引发争执或是打闹,而原因总是让人哭笑不得。因此,当我得知班上三名男生在“大闹课间”后,我并没有直接对他们进行劈头盖脸的批评,而是把三人先晾在一边,由他们自己去“自由发挥”想象,自己做了什么。随后,在少先队课中,我则召开了“民主评议会”,由他们三个人各自陈述,发生什么事情。通过情境再现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痛的相对性”,同时,让他们深刻地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开口就把手指向别人,张口就是“他先打我的!他先骂我的!他也打我了!……”通过他们,我由此延伸,引导学生们重新认识你身边的小伙伴,想一想,最近你有什么地方误会他了,伤害他了,让学生们展开小组探究,给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爱的拥抱。

三、引导行为讨论,巩固德育成果

小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独特,他们对行为的判断与理解和我们不尽相同,可谓别有洞天。在德育教学中,以其不厌其烦地教学生们怎么做,叫学生们这么做,不如试着听听他们的心声,并在听与说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般地给点引导,巧妙地让他们顺着我们预想的角度,尝试去思考如何做。

这个时候,我就会尝试开设一些以学生们日常行为为话题的“茶话会”,以少先队课为平台,创设轻松愉快的下午茶时间,以此激发学生们侃侃而谈、唠唠家常的积极性。随后,我常在“茶话会”中适时地插入一些具有冲突性的生活话题,如考试时,好朋友向我求助,我该不该帮助她?分发试卷时,我发现老师记错了分数,该不该告诉老师?好朋友把教师的扫把弄坏了,却嫁祸给他人,我该不该说出实情……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发学生们对这些两难行为的大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与合作的过程中,尝试合理地解决问题。

总之,德育虽说是个老话题,但教学则需要新意。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空讲道理,把学生们变成一个个能说会道却不会做的“小先生”,而要让他们虚心地做,在行动中感知品德的力量,在行动中内化前行的动力,从而实现知行合一,开创德育教学的新高度。

篇6: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研究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18-02

从事小学思想道德课的教学,不知不觉已有二十多个年头。在这其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五育并重,德育为首。我们要重视思品教学,让德育无处不在。

一、注重激发学生情感

思品教学不同于语数教学,在重“知”传授的同时,更重“意的培养,情的感染”。只有营造自然、放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肯学、乐学。学生的奇思妙想只有在信任中无拘无束中才能产生,老师的微笑恰恰是化解师生之间隔阂的催化剂。只有在微笑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信任。我们只有信任、理解、尊重孩子,让每一节思品课堂都成为学生的乐园,才能以情动人,引导学生提到道德认识。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公园、小湖边,广场等地,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 银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的很高兴。慢慢的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了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学习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的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多媒体动画和录像片段等逼真的氛围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情感被点燃了,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

二、注重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了生活就会失去活力,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把生活引进课堂,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善于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做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使学生明白书中的道理其实就在身边。在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学生道德认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消化、理解、提高,进而成为他们的自觉活动,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习惯。做到课文内容在生活中得到拓展,学生在生活中领会道理。例如我们在教学《温暖的家》“我长大了”主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照片以及婴儿时的小物品。并在课上开展了“小小展示台”(我来介绍我自己)的活动。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拿出准备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纪念品和小时候穿过的小衣物。我以猜猜这是谁的方式请出猜中的同学继续自我介绍。看到孩子们儿时一张张天真、童稚、有趣的照片真让人忍俊不禁,猜起照片的人还真要费些周折,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太大了!一脸秀气的小娃娃竟是如今壮得像小牛犊的小磊;而头无豪发,小脸胖乎乎的,一副男生像宝宝今天竟是竖着小辫亭亭玉立的王小力。同学们在惊诧和欢笑中了解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提高,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了,要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并表示以力所能及的自理和家务劳动来分担父母的劳动。在“我懂事了”的教学中,我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挖掘活动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了“家庭小记者”的跟踪采访活动,使学生近距离的了解家长一天的工作的辛苦,并通过写日记和制作感谢卡的方式向家长表示感恩。启发学生分担父母的家务劳动,主动做力作能及的事情。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北方的三月,正值初春,抬头望去,没见到多少绿色,春天的季节特征还不怎么明显。孩子们不知是失望还是忘记了制定好的观察计划,只管在花园里追逐着、欢笑着``````可我不能放弃这次难得的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到公园去搜索。“快来看呀”我像发现了什么宝贝似的,故意大声叫起来。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我指着身旁一株矮矮的植物枝头的小圆点,宣布我的重大发现?“这棵小树已经发芽了,春姑娘已经来过这个花园了。”看了看神情专注的孩子们,我接着说:“这个花园里一定还有很多春天的信息等着细心的孩子去发现呢?我们比比看,谁的发现最多。”话音刚落,听到一个孩子说?“我发现这个树枝上长出了好几个小芽了”。“咦,你们看它像什么?”“像一颗绿豆”、“像一个刚睡醒的小宝宝”,又一个孩子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我急忙加以赞赏,并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来做汇报”。很快孩子们三五成群的分散开了,不一会儿,一个孩子跑过来,拉着我的手小声说道:“老师,那边的小草有几个也睡醒了,长出了小绿叶子”;另一个孩子说:“那边的小树叶发芽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片低矮的长青植物,似乎一年四季都是那样的绿色,没有什么区别,只有走过去,俯下身,才会发现在深绿色的叶子簇拥下,隐约可以看见嫩绿的小芽,娇嫩、可爱的如同妈妈怀里的婴儿。“你观察得真细致,只有认真观察才会有新发现”。这时其他孩子也有了发现:“这棵小树的芽是紫色的,几个小圆点挤在一起就像一朵紫色的小花”。“我发现蚂蚁了”一个孩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一只小蚂蚁欢呼起来,“我们放它回去吧,要不一会儿它的妈妈找不到它多着急呀”,“我们送她回家吧!我发现蚂蚁的家了,”一个孩子指着地上的一个小洞。在实践中我融入到孩子们的中间,和孩子一起去观察,去发现。发现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神奇的变化,生命萌动的喜悦,在发现中感受到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机。春天到了,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大地万物在复苏,这是我们坐在教室里、从书中无法感悟到的。学生生动活泼的活动中不仅提升了认识,还转化成积极的行动,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使教育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问题一个接一个的问,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要抓住机会放手让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如何运用的喜悦,能说的尽量让他们说,学生能想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想。只要有成功的机会,就让学生去体验。小组讨论就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我在开始组织学生讨论时走了一些弯路。学生们经常在确定讨论主题后,小组内有的学生为了抢先回答,二浪费掉宝贵的时间;有的学生只顾想着自己的答案,而不注意别人的回答;还有的学生高声打断别人的谈话,很没有礼貌。而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我坐到学生中间,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又要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但跟以往不同的是请大家当老师,先来看看我们这个组是怎么学习的,评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讨论话题,于是,我就近跟同学讨论起来,其他学生们好奇极了,静静地望着我们,他们感到很新鲜。我们讨论结束时,“小老师们”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你讨论之前,先分好说话的先后顺序。”有的说:“一个人发言,其他人都认真听,而且声音很轻。”有的说:“一个同学讲完了,其他同学才能提出意见。”有的说:“有的同学说的好,别的同学夸她真棒。”有的说:“有的同学接受同学的帮助说谢谢了。”别看学生年龄小,你一言我一语还真把我可以流露的优点找出来了。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希望其他小组同学,在今后的活动中也能得到同学的表扬,甚至比我们更出色!”从今以后,我抓住一切机会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习惯。品德与生活课的小组讨论变得有序、热烈。小组讨论中,教师的合理示范市不容忽视的。我们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切实做到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

四、注重学生的多元结合

如果教师只重知识性,反复分析课文,忽视了学生的心里特点,教学过程中毫无趣味性,学生没有兴趣,就学得被动。我注意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了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扮演文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直接体会向别人请交时的态度、语气、行为举止,并在评价中感受到礼貌的快乐。由于学生的认识是自己感悟出来的,行为是在表演中体验出来的,这样的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有利于由知到行的转化。教学时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采用儿童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篇7: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82-01

德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均起着主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呢?

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在小学德育大纲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应当坚定地放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例如:有位教师在讲评作文《我喜爱的小动物》时,采用了文字动物园的方法,黑板上出现了色彩鲜艳的动物园图画,谁在作文中把小动物写得形象逼真,谁的作文就可以贴进动物园。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有90%的学生的作文达到一、二类,进入了文字动物园。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虚心好学等良好品德。这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知识教育的线索,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好的教学方法会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是实现学科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步骤,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管理过程中,良好途径的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管理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

实践表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时,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感兴趣、喜欢听、认真记、愿意接受,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向上。学生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接受效果最好的课,往往是教学方法运用最好的课。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管理的德育职能呢?首先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研究教材、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并创设出适合渗透德育内容的学科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注意感情投资,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上尽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教学管理过程中,注意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引起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二、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到烈士纪念堂,到工厂参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生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读百本爱国主义书籍、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看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讲百个爱国王义故事”等系列活动,有机地与“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和“五自”(自理、自律、自护、自学、自强)能力及行为规范的训练结合起来,做到活动前重引导,活动中重指导,持之以恒,力求成效。

三、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组织管理中

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育好行为的过程。如各学科教学为了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形成便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上一篇:天津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柳叶儿》教案下一篇:专家讲座现场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