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的诗词

2024-04-11

怀古的诗词(共8篇)

篇1:怀古的诗词

怀古的诗词

《金陵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张耒

控带洪流古帝城,欲寻旧事半榛荆。

六朝山色情终在,千古江声憾未平。

设险丘陵荒蔓草,带城桑柘接新耕。

十年重到无人问,独立东风一怆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投金濑怀古》

年代: 清 作者: 陈维崧

格格沙禽拍野塘,离离苦竹上空墙。

投金濑在漾斜阳。

击絮人才怜武员,浣纱溪又产夷光。

英雄生死系红妆。

《春日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释重顯

门外春将半,岩冰暖有声。

玄沙曾未到,虚得偃溪名。

《昌原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林景熙

牛头一星化为石,千仞棱层垂铁脊。

隆隆隐隐佳气藏,列峰环拱效圭璧。

玉棺何代埋云根,三朝万乘子复孙。

典册辉煌照九土,岁时园庙严骏奔。

轮支自古几翻覆,山灵不守松柏秃。

离离荒草鬼火青,麦饭无人洒林麓。

我来吊古欲雪天,梵宫金碧栖寒烟。

残僧相对语寂寞,苔梅隔岭春年年。

《钱塘怀古》

年代: 明 作者: 全室宗泐

欲识钱塘王气徂,紫宸宫殿入青芜。

朔方铁骑飞天堑,师相楼船宿里湖。

白雁不知南国破,青山还傍海门孤。

百年又见城池改,多少英雄屈壮图。

《楚江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出萧关怀古》

年代: 唐 作者: 陶翰

驱马击长剑,行役至萧关。悠悠五原上,永眺关河前。

北虏三十万,此中常控弦。秦城亘宇宙,汉帝理旌旃。

刁斗鸣不息,羽书日夜传。五军计莫就,三策议空全。

大漠横万里,萧条绝人烟。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

怆矣苦寒奏,怀哉式微篇。更悲秦楼月,夜夜出胡天。

篇2:怀古的诗词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元.张可久.《人月圆·吴门怀古》)

5、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6、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唐.贾岛.《易水怀古》)

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马戴.《楚江怀古》)

8、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唐.马戴.《楚江怀古》其二)

9、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10、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1、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唐.杜牧.《江西怀古》)

12、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杜牧.《汴河怀古》)

篇3:论杜牧诗歌的怀古意识

杜牧的咏史诗最直接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怀古意识。步入杜牧的咏史诗世界, 首先, 一股王朝更替、世事变幻之叹迎面而来。以杜牧名作《泊秦淮》为例, 该诗通过感慨商女歌唱亡国之音指斥了统治者的荒淫亡国, 以艳笔叹史事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全诗清丽绮美的风格因引史入诗生发出深远凝重的意境。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盛赞《泊秦淮》是唐人绝句中的“压卷之作”。

再如《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 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起句以沉著苍远之笔写天空远景, 历史的沉浮遂被纳入浩淼的宇宙空间, 令人不禁感到王朝兴衰、世事起伏都有其必然规律, 万古的沧桑变幻也不过是宇宙间的须臾而已。正因如此, 昔日赫赫有名的大汉王朝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瞬间的辉煌, 而今可供凭吊的只有见证王朝兴衰的五陵秋树。同样, 杜牧在《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 夹溪居人》亦流露了这种思想: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 参差烟雨五湖东。

帝王的改朝换代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荒淫无度葬送了他们的王朝, 如今那些历经六朝战乱血雨腥风的名胜古迹虽还健在, 但历史的天空已云淡风轻、照旧前行。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排挤, 难以施展抱负, 这种世事无常、古今同一的时空感遂令他对避离时事的隐士生活产生了强烈向往。清人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赞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阁下宛溪, 夹溪居人》“直造老杜门墙”。杜甫诗笔力沉著深厚, 有雄浑健拔之气。杜牧的这首诗起句、结句均寄古思于景、借景抒情, 不仅情思古幽高远, 意境亦愈发浑厚开阔, 其诗气格当不逊杜甫诗歌。

其次, 杜牧咏史诗着重论述了历代宫廷政变、王朝覆灭这类重大政治事件, 指出帝王将相的穷奢极欲、贤愚不分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 并借此对悲剧里的“红颜祸水”表示了惋惜同情。这其中以本朝史事鉴当朝时政, 引发安史之乱的唐明皇与杨贵妃是杜牧吟咏的主要对象, 有《过骊山作》《华清宫三十韵》《过华清宫三绝句三首》《华清宫》《经古行宫》等七首诗。诗人揭露了统治者“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荒淫奢侈, 提出“君王若悟治安论, 安史何人敢弄兵” (《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 这一严肃的政治主题, 亦把国家动荡、战乱灾害的责任者明确地归咎到唐玄宗身上, 此处的杜牧无疑是具有开阔的胸襟和客观的眼光。当然, 杜牧也保留了对李、杨二人爱情悲剧的一份同情, 写下了“先皇一去无回驾, 红粉云环空断肠”这样伤感的诗句。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悻名”, 杜牧留给人们的似乎便是这样一位放荡不羁、行为无检的风流才子形象。事实上, 从杜牧的咏史诗来看, 他对女性抱有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自古以来, 统治者之间的竞相攀比、巧取豪夺使女性成为真正的受害者。杜牧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他借《金谷园》《金谷怀古》两诗哀悼刚烈不屈、自杀殉主的绿珠的同时, 也对息夫人的遭遇寄予了同情 (《题桃花夫人庙》) :

细腰宫里露桃新, 脉脉无言度几春。至息竟亡缘底事, 可怜金谷坠楼人。

息夫人被楚王灭息掳去后多年不肯开口说话, 甚至在她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后也沉默如先。后人论此诗时多理解为杜牧指责息夫人不能像绿珠那样为主守节, 如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即曰:“不言而生子, 此何意耶?绿珠之坠楼, 不可及矣。”沈氏之言代表了大多数封建文人的女性贞操观。杜牧则有他独到的看法, “脉脉无言度几春”包含了他对这位薄命佳人的同情, “至息”一语也并非如人所想, 是杜牧“红颜祸水”论的例证, 和前面的安史之言一样, 杜牧认为息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应在于息国国君的昏庸无能。末句“可怜金谷坠楼人”, 诗人又由息夫人联想到同样因美丽导致灭门之祸的绿珠, 她们都在宫廷斗争中沦为了牺牲品。此外, 杜牧亦针对统治者的贤愚不分、懦弱无能发出了感叹 (《春申君》) :

烈士思酬国士恩, 春申谁与快冤魂。三千宾客总珠履, 欲使何人杀李园。

春申君不肯接纳朱英的建议, 听信李园而最终为李园所杀, 酿成悲剧。晚唐政权为宦官把持, 皇帝多懦弱无能, 更受宦官挟制, 杜牧亦希望借此诗使当政者引以为戒, 采纳群贤之言, 适时果断地清除身边小人, 而诗人自身怀才不遇的难言之隐或许也包含其中。

第三, 杜牧的咏史诗还针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展开议论。如他的《赤壁》诗将“东风”这一天时条件作为决定赤壁战役胜负的关键, 使人们对赤壁之战的关注由诸葛亮、周瑜的军事才华转向天气这一决定因素, 可谓独具慧眼。同样, 他在《题乌江亭》诗中也以“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道出了对刘、项之争的新看法。杜牧的这些见解展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反映了诗人欲一显身手、为国效力的心理。现实生活中, 这位写下《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多篇论兵文章的大诗人亦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会昌三年四月, 宰相李德裕欲讨伐自称留后的前昭义节度使侄刘稹, 杜牧上书李德裕用兵之计, 不过数月, 唐军即覆其巢穴。

当然, 诗人对历史的积淀和生命的感悟并不总是以直接歌咏史事的方式来表现的, 在诗人的许多感怀诗、交游诗、赠别诗中, 我们也能体会到“史”的分量。大量引用史事典故加强时事论证是这些诗歌怀古意识的一个特点。如五言古诗《杜秋娘诗》写杜秋娘由李锜妾至为宪宗姬人再为漳王保姆, 后因皇子被废而流落民间的一生。该诗前半部分讲述杜秋娘青春红颜时的美丽得意与年老后的贫苦无依, 具有晚唐言情文学华丽铺陈的典型风格。但诗风至后半部分则大为转变, 春秋陈国的夏姬、越国西施, 汉文帝母薄姬、汉景帝母窦太后、汉景帝妃唐姬等诸多命运沉浮的女性均被杜牧拿来作为“自古皆一贯, 变化安能推”的实例。“女子固不定, 士林亦难期”, 杜牧随后又列举了春秋齐国的管仲、周朝的吕尚以及孟子、孔子、李斯等“士林”名贤的时运转变, 几乎句句论古, 这些史事典故的大量引用给全诗注入了一种悲凉凝重的史事氛围, 使杜秋娘个人命运的沉浮不定和整个历史的变幻发展相结合, 深化了诗中虚无迷茫的情绪色彩。《杜秋娘诗》的前半部分可谓风华绮靡, 到诗的后半部分, 杜牧则明显转入一种对历史的陈述思考, 在叙事风格上偏重冷峻与散文化, 于诗中运用一些历史典故, 增添了诗歌的深峭之感。

文人士大夫的建功立业思想令杜牧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 帝王将相、前辈英雄的功勋事迹也在他的交游诗、赠别诗中频频出现。如他在《送杜顗赴润州幕》中满怀激情地写道:

少年才俊赴知音, 丞相门栏不觉深。直道事人男子业, 异乡加饭弟兄心。还须整理韦弦佩, 莫独矜夸玳瑁簪。若去上元怀古去, 谢安坟下与沉吟。

诗中的杜顗是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 诗人热情地勉励他以东晋谢安为榜样, 成就一番功名事业。然而, 面对晚唐颓危的政治气候, 杜牧自己也无能为力, “酣酣天地宽, 怳怳嵇刘伍” (《雨中作》) , 嵇康、刘伶这类任情适性的前贤成为与杜牧共度失意的知音。更多的时候, 杜牧对古人的缅怀包含了一种“昔人已逝、功业不再”的惆怅。似为杜牧晚年之作的《赠别》诗明显地流露出对尘世功名的怅惘之情:“眼前迎送不曾休, 相续轮蹄似水流。门外若无南北路, 人间应免别离愁。苏秦六印归何日, 潘岳双毛去值秋。莫怪分襟衔泪语, 十年耕钓忆沧洲。”而在另一首《齐安郡晚秋》诗里, “可怜赤壁争雄渡, 唯有蓑翁坐钓鱼”则道出了历史对英雄的湮没, 语调尤为萧索苍凉。

杜牧所处的晚唐是一个日暮西山的时代, 国家政局动荡、战乱频频, 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面对王朝这种颓危的形势, 具有忧患意识的杜牧似乎更愿意将眼光投到遥远的过去, 无论是古人的荣耀辉煌还是落寞失败都能给处于王朝末尾的杜牧以启迪感悟。杜诗的成就也许很大程度同诗人的怀古意识契合了晚唐这个即将走下历史舞台的朝代, 这是杜诗耀眼于晚唐诗坛的先机。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宋祁等编《新唐书》, 中华书局1975年版。

[2][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 中华书局1960年版。

[3][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霍松林、杜维沫校注,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篇4:古诗词鉴赏—怀古诗

途径秦始皇墓

许 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画面?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2)从全诗看,诗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景抒情?请做简要分析。

2. 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焚书坑

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书坑

唐·罗隐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注:(1)祖龙,称秦始皇。(2)算事,算计。⑶乖角,不懂事理的人。

(1)请说说这两首同题怀古诗内容上的异同。

(2)章诗采用的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分析。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1)这首怀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4.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班婕妤

唐·严武

贱妾如桃李,君王若岁时。

秋风一已劲,摇落不胜悲。

寂寂苍苔满,沈沈绿草滋。

繁华非此日,指辇竞何辞。

注:婕妤,嫔妃的称号。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后为赵飞燕所谮,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作赋及《怨歌行》自伤悼。

(1)首联用了两个比喻,请分析这两个比喻的内在联系及所表达的意义。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5.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经废宝庆寺

司空曙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

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飞回。

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

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1)全诗围绕哪一个字落笔?是如何围绕这个字写的?

篇5:张祜的诗词《隋堤怀古》赏析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

赏析

站在隋堤上,昔日隋炀帝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如在目前。“锦帆东去不归日”又与陆楫《古今说海》卷一二二《炀帝开河记》所描述的“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情形相印照,淫逸之行以致国破家亡引起诗人痛斥抨击。“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又以嘲讽的口吻慨叹霸业成空,朝代不断更替,对事业的败亡表露一种无可奈何的追悼。然而诗人不只是追悼,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帝王已经踏上古朝的覆辙,为当朝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而忧心不已。在中晚唐的帝王中,除去文宗李昂还有一些去奢从俭的图治之意,其余的帝王大多如南朝的风流天子一样,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所以张祜面对如此让人心忧的现实,不堪回首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这一悲惨历史。无奈此时诗人不过是一介草民,人贱言微,无力回天,根本不可能力挽狂澜拯救衰世,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只能化为声声无奈的叹息、深深的哀虑,只能“空悲绿树烟”。

何焯曾评论李商隐《隋宫》其二“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说“借锦帆事点化,得水陆绎骚,民不堪命之状,如在目前。”此一评论用于评论张祜《隋堤怀古》同样准确,切中肯綮。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深藏而愈显。由此看来,张祜不仅仅对历史的兴亡特别关注,也不仅仅只有对现实的担忧,更有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同情。他面对遗址陈迹不只是慨叹惋惜,也不只是追悼责备,更多的是面对现实,“以史为镜”照出当朝的一些社会政治状况,并为当朝一步步走向衰落灭亡的深渊而忧心忡忡,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批判精神。

扩展阅读:张祜的人物生平

张祜,唐代清河人,他为人清高,就称自己为处士。张祜颇有诗才,他的知心朋友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然而可他却不习科举文章。在元和至长庆年间,张祜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亲自起草奏章荐举张祜,把张祜的三百首诗献给朝廷。令狐楚的奏章大意说:“凡作五言诗,应包含六艺。如今人多文笔放诞。诗坛没有宗师。张祜多年流落江湖,很久以来精于诗赋。他钻研深入用心良苦,搜求意象功力很深,受到同辈诗人推崇,诗赋风格罕有人比。谨此请人抄写其诗作,到光顺门进献,乞望皇上交给中书省、门下省办理。”张祜到京城,正值元稹号称心机深陷难测,在朝廷里权势很大,皇上于是把元稹召来,问他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元稹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皇上听了点点头。就这样,张祜寂寞归乡。张祜于是寓居淮南。

当时杜牧当度支使,待张祜十分优厚,杜牧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张祜作诗常反复吟诵,雕琢字句,妻子儿女每次叫他他都不应,说:“我正要口里生花,难道还顾得上你们吗?”张祜生性喜爱山水,游览了许多有名的佛寺,例如杭州的灵隐寺、天竺寺,苏州的灵岩寺、楞伽寺,常州的惠山寺、善权寺、润州的甘露寺、招隐寺,所到之处往往题诗作赋。张祜曾谒见淮南节度使李绅相公,张祜自称为“钓鳌客”。李绅觉得不同寻常,就问:“你钓鳌用什么做鱼竿?”张祜说:“用彩虹。”“用什么做鱼钩?”回答说:“用弯曲的新月。”又问:“用什么做鱼饵?”回答说:“用短李相公做鱼饵。”李绅觉得张祜气势雄壮,就赠给他很多礼物让他走了。张祜当初经过广陵,写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年间,他果然死在丹阳隐居之地,据说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扩展阅读:张祜的诗集作品摘抄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宫词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游天台山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身乐道家流,敦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送蜀客

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平生不达意,万里船一发。

行行三峡夜,十二峰顶月。哀猿别曾林,忽忽声断咽。

嘉陵水初涨,岩岭耗积雪。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

峨眉远凝黛,脚底谷洞穴。锦城昼氲氲,锦水春活活。

成都滞游地,酒客须醉杀。莫恋卓家垆,相如已屑屑。

团扇郎

白团扇,今来此去捐。愿得入郎手,团圆郎眼前。

涢川寺路

日沉西涧阴,远驱愁突兀。

烟苔湿凝地,露竹光滴月。

时见一僧来,脚边云勃勃。

西江行

日下西塞山,南来洞庭客。

晴空一鸟渡,万里秋江碧。

惆怅异乡人,偶言空脉脉。

夜雨

霭霭云四黑,秋林响空堂。

始从寒瓦中,淅沥断人肠。

愁肠方九回,寂寂夜未央。

秋晚途中作

落日驰车道,秋郊思不胜。

水云遥断绪,山日半衔棱。

远吠邻村处,计想羡他能。

拔蒲歌

拔蒲来,领郎镜湖边。

郎心在何处,莫趁新莲去。

拔得无心蒲,问郎看好无。

车遥遥

东方昽昽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

闺门半掩窗半空,斑斑枕花残泪红。

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

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桑间女儿情不浅,莫道野蚕能作茧。

捉搦歌

门上关,墙上棘,窗中女子声唧唧。洛阳大道徒自直。

女子心在婆舍侧,呜呜笼鸟触四隅。

养男男娶妇,养女女嫁夫。

阿婆六十翁七十,不知女子长日泣,

从他嫁去无悒悒。

雁门太守行

城头月没霜如水,趚趚踏沙人似鬼。

灯前拭泪试香裘,长引一声残漏子。

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

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

雁门山边骨成灰。

思归引

重重作闺清旦鐍,两耳深声长不彻。

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愤血。

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

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

司马相如琴歌

凤兮凤兮非无皇,山重水阔不可量。

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雉朝飞操

朝阳陇东泛暖景,双啄双飞双顾影。

朱冠锦襦聊日整,漠漠雾中如衣褧。

伤心卢女弦,七十老翁长独眠。

雄飞在草雌在田,衷肠结愤气呵天。

圣人在上心不偏,翁得女妻甚可怜。

观徐州李司空猎

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篇6:怀古诗词鉴赏要诀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因为诗涉历史,所以在鉴赏时难度较大,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掌握一定的鉴赏诀窍,回答起问题来肯定会搔首踟蹰,不知从和何说起,怎样落笔。

本文就此做一点粗略的探析,以拨开疑云,启发思迪,打开解题通道。在鉴赏时首先要懂得怀古诗词与史书和史论之间的区别。

一、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历史,由于篇幅的限制,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不讲究百分之百地忠于史实。比如说李商隐的《贾生》,与史实就颇有出入,其实,汉文帝还不算昏庸,也不是不想重用贾谊,贾谊之不被重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遭到周勃等元老大臣的反对。诗人只是抓住“问鬼神”与晚唐许多皇帝佞佛媚道以及自己和贾谊都最终不被重用这两个相似点,借此发挥,以抒发自己“辜负凌云万丈才”的无尽感慨。

二、是不要把怀古诗词看成是史论,在二十个字到百把个字的一首诗或词中,绝对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全面的评价,做出结论,只是抒发某种感慨。例如课本中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对王昭君的评说则明显带有史论的性质,得出和亲政策比战争好这一结论,这对搞好民族团结颇有意义;而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只是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斯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不做任何结论,其间有霄壤之别。例如我们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就不能用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作如下分析:“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其次,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三国演义》开篇词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然带有很大的戏谑色彩,还是陈与义的“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说得好,其中蕴含着诗人多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无穷感慨。还是以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王昭君与杜甫的的连接点究竟在哪里呢?

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正是立足于此而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昭君诗,虽然白居易、储光羲、王涣、欧阳修、王安石、赵翼等历代诗人也都写过不错的昭君诗,但都不能望其项背。抓住这两个连接点,我们就不难探明杜甫这首昭君诗的意蕴,在鉴赏时就不会偏离了方向。前面谈的是从相似点出发来找连接点,还可以从相反方向来找连接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正是有感于此,苏轼才创作出历史上最杰出的赤壁怀古词。高中语文课本和读本中有一些怀古诗词,都是很不错的,我们应该潜心研读,从中总结出一些解答怀古诗词问答题的规律。比如,我们用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出这样一道题目:“这首词最后以怀念李白和写景作结,所含有余不尽之意主要是什么?”回答时则应考虑作者与李白来采石矶时有何共同点,落拓的南宋爱国诗人的愁和恨与李白因参加李璘幕府而被流放,最终死于此,十分相似,据此可作如下回答:“李白想„为君谈笑静胡沙‟,落得远贬夜郎路八千;如今奸佞当道,词人的前程也不会比李白好多少,怕是和青山之外缥渺的远烟一样。”

其三要学会点比较鉴赏,这不但对领会作者诗中所抒发的感情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提高鉴赏能力也很有好处。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往往都很深远,许多文人骚客对之大都“感极而悲者矣”,便欣然命笔,各抒其怀。但由于各自身世、地位、处境、个性、风格等的差异,其作品也就大相径庭,立意千差万别,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妨以写项羽的两首绝句为例来加以深入探讨:杜牧的《乌江亭》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亦有同题诗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以诗人的眼光,从败不馁的角度立意,说明大丈夫男子汉要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要有包羞忍耻的顽强毅力。王安石以政治家的眼光,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立意,指出项羽已失去人心,不会再有成功的希望。在史识上,王安石见高一筹。从艺术的精度看,也就是说要从作者艺术造诣高低上加以评析,杜牧的诗先提出对问题的正确看法,再概述史实,最后急转直下,一气呵成,全诗气势宏伟。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点明道理──如何对待失败和挫折。王安石以三句概述史实,最后一句点题,提出与杜牧相反的看法。因为缺少杜牧那种简练的叙事和顿措的笔法,以及曲折回环的咏叹,所以显得平铺直议。

总而言之,从这两首同题诗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然而,咏史并非史论,从诗词创作的整体艺术水准而言,王安石远不及杜牧,正如钱钟书先生所指出的,王安石同样犯了宋人写诗填词好议论且缺少形象思维的毛病。值得做比较鉴赏的这类作品还有不少,如写贾谊、王昭君、诸葛亮、杨贵妃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同题诗,颇有些不凡之作,都可以拿来做做比较,以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我们可用王安石《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和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同题诗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李商隐和王安石同咏贾谊,而主题为何相反?谁的诗的艺术水平更高?” 其答案是:“主题相反是因为两人说处的时代以及身世、地位、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李诗用笔曲折,韵味深长,揭示了历史上人才不被重用的普遍规律;王诗虽用笔奔放,颇有见识,但纯是议论,且只表达个人知遇之恩,远不如李诗。”

第四要掌握一点怎样区分怀古诗词艺术水准高下的要诀。借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无我”和“有我”之境的说法来谈一谈:就写景而言,“无我” 之境是最高境界,而对怀古诗词而言,“有我”之作才能臻于精妙。先看一下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鼎足,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这首怀古之作抒发了国家后继无人,将导致倾覆的深沉历史感慨,也是对腐朽的统治者的讽喻,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首诗前半写刘备的英雄形象,一生功业,高度概括,笔力雄健;后半写蜀汉衰亡,感慨万端。鲜明的兴亡盛衰的对比道出历史的深刻的教训,也是对当时的统治者的嘲讽。全诗警辟工整,垂戒千秋,句句精拔,字字如濯,怀古、论史浑然一体,形象感人,意义深邃,令今人读之,亦掩卷喟叹,感慨系之,国家兴亡盛衰之恨顿生。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批评这首律诗“浅近”,“浅近”(不够含蓄)之评虽不恰当,而批之曰“无我”则比较准确。刘禹锡只是作为一个客观的评判者,没有把自己融入诗中,因而“诗中无我”,虽警辟深邃,但难臻精妙之品,不如杜甫、苏轼怀古诗词。还以杜甫的《咏怀古迹

(三)》而言之:诗人在咏怀古迹时,用的是“古人即我,我即古人”的手法,把自己完全融入诗中,诗人悲明妃出塞与自悲“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叹明妃绝色遭弃与自叹“古来材大难为用”,如水乳交融,似水中着盐,浑然无迹。可以说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吟咏时诗人并非隔岸观火,或作壁上观,而是亲赴火场,身临其境,故感慨格外深切,意蕴分外深邃,情意特别真挚,余韵尤其深长,令后人读之击节赞赏,拍案叫绝,唏嘘叹惋,以至泣下,绝非一般客观评判者之所能及也。例如,可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用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出这样一道题“为什么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就要运用诗人咏贾谊亦兼自咏手法回答之:“诗人明知贾谊为何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自己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 最后一点最为简单,就是要了解史实和作者的简历,最好还要懂得诗人在创作该篇时的背景。

其实,高考诗词鉴赏题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往往在课本中出现过,比如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也有人认为是邓剡之作)涉及到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因为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就不再详加阐述。例如,我们可以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出这样一道题:“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就必须运用本段所谈到的方法回答曰:“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的痛苦。” 当然,怀古诗词的鉴赏还要涉及到其他许多知识,如诗中的景物描写,则要结合运用写景诗词的鉴赏方法,又如诗词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其他类型的诗的用法一样,就不一一细说了。

文章是由语言构成的,语言都有特定的含义。所以了解语言的特定的含义是很重要的。这特定的语言又叫做意象,也就是意象语言。

附录: 高考常见的古诗词意象80例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蓬莱: 中国古代有三仙岛。蓬莱,方丈,瀛洲。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紫色是高贵的象征。2七夕鹊桥星桥:牵牛织女

3巫山神女,巫山云雨。长江三峡处的景观。传说是与楚怀王相会的一位神女,是播云布雨的神。

4天狼:表示有战争。如西北望射天狼

5女娲补天:有奇才异能之士,如大才可补天。6化鹤归鹤:表示人生变换反映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

7沧海桑田:比喻时局变化和人事变迁。烂柯:王质打柴的人看人下棋结果一盘棋下完斧头把烂掉了。表示离家日久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情景。8燕然勒石,封候:霍去病在外蒙古打败北匈奴刻石记功。表示想建功立业。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

9廉颇:老骥伏枥尚思立功报国的思想

10新丰客:马周早年穷困不得志﹐初游长安﹐路过新丰﹐住于旅店中﹐受到店主的冷遇。后到京城﹐住在大将常何家里﹐替常何向唐太宗写条陈﹐为唐太宗赏识﹐得到破格任用。后因以“新丰客”指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冷落的人。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希望被明主任用

11楚狂接舆:接舆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有人说他不穿衣服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用于抒发牢骚或者甘于隐匿

12青冢即昭君墓,用来描写塞外景色抒发征人悲凉凄凉的情怀。

13细柳:汉代周亚夫驻军细柳治军严明南冠楚囚指被囚禁却矢志不渝之士,或者诗人身陷囹圄

14王谢堂前燕;以王谢两大家族的盛衰为喻寄托悼古伤今的情怀。

高山流水:伯牙琴指知己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在才学技艺方面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15冰壶/冰雪:比喻作官廉洁,清白高洁的品质,以晶莹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16王孙:指高人隐士

17五柳先生:指高人隐士或者高人隐士隐居之地 18归去来兮:表示归隐。

19式微:指国势或门祚衰落或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打算归隐田园式发语词无意义微是衰的意思

20鲁叟:指孔子有时也比喻老儒常借比感慨道之不行个人无法施展抱负 21不系舟:指漂泊不定的生活,也比喻活跃的思想不羁的性格。

22新亭泪:新亭风景表示对国势衰颓山河变色的感伤。寄寓爱国忧时的情怀。西晋灭亡之后他们到达南京经常在新亭这个地方回望故乡 23后庭花:淫糜之音亡国之音。24山阳闻笛:追念故友缅怀友谊 25木兰舟:木船的美称高贵夸其美 26丁香结 :愁思难解情致难绵。27斑马:离群之马,多用抒发惜别之情。28茱萸:点出重阳节登高的时令

29黄花:指菊花清高的性格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寂寞孤独的心情。30杜鹃子规蜀帝杜宇:不幸的象征,悲哀的化身,离家外出的人,听到他的叫声不如归去,更加思念家乡,乡愁写离愁别恨。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子规啼叫,所以杜鹃也代表伤春。31猿:悲哀凄厉。

32鹧鸪:行不得也哥哥不情愿远行又不得不远行时候听到鹧鸪的叫声心里变产生更加凄凉伤痛的感受诗人常借其声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

33浮云:与远行的游子相联系比喻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绿窗表示一种温暖的家庭氛围或者一种闺阁情境

34西楼/小楼:女子居住之所,表达闺怨之情。曾经聚会之所或者指代孤独寂寞的居所,登高怀月望远之所。凭栏怀远凭吊抑郁愁苦慷慨激昂

35落红:春将逝去。美好事物转眼成空又好像是不幸者命运的写照。36.投笔:指弃文丛武,多用文人从军。37.长城:守边将领。

38.楼兰:边境之地,“破楼兰"即建功立业。39.折腰:屈身事人。

40.化碧:形容刚直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41.鸿雁:指书信,音讯。也做”红雁”“鱼雁”“雁足”。传书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盼望惦念外出之人的音讯。孤雁孤鸿断鸿来比喻诗人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哀鸿指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

42.尺素:书信代称。也用:“双鲤”。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43.青鸾:也用“青鸟”。青鸟是王母娘娘的使者。传说曾经与汉武大帝相会。先派青鸟来通知。从此青鸟即成为使者的代名词。指传递书信的人,44.五柳:隐者的代称。

45.东篱:表示高雅疏淡飘逸的情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46.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47.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48.长短亭:表示送别或抒发难舍难别之地,又作“南蒲”“灞桥”“柳岸” 49.阳关:送别时唱的歌,也用“围城”。

50.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诗人也叫骚人.51.雕虫: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52.阳春白雪:用来称赞那些不容易被大众接受的高雅的艺术作品 53.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54.桑榆:日落时日光所照之处。喻垂老之年。55.商女:歌女。56.杜康:酒的代称。

58.红豆:相思子。象征爱情或相思。59.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6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61.霓裳羽衣曲:乐舞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62.桂魄:蟾桂代表月亮。蟾宫折桂指科举登第。63.杨柳曲:以怀念征人为多,多为伤别之词。64.行路难:多言世人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65.咏絮: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能。66.梧桐:凄苦悲伤的象征。多用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离愁。67.杨花:飘零、孤独、寂寞。

68.梅:傲雪,不屈不挠,逆境生存的象征。69,草木:以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70.沙鸥:飘零,伤感。71.云.孤云:游子,漂泊。72.娥眉:美丽女子的高尚德行。73.采薇:表示引退之志,以示高洁。74.三尺:剑。六钧:弓

75.婵娟:月亮或形容女子姿态美好。76.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幻无常。77.南冠:囚徒。

78.五湖客:五湖扁舟五湖烟水表示功成名就之后就急流勇退遨游江湖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篇7: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概述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结论: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特点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情感基调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如何鉴赏: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

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经常出现的古迹有: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①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

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往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力敌千钧,内涵丰富,感情悲愤,全面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私利而坑苦百姓的罪恶,精譬警策,振聋发聩,闪耀着高度人民性的光彩。因此,这首小令名为“怀古”,实为“伤今”,表现了词人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富有战斗性和现实性。

再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 越中揽古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只有鹧鸪飞。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过华清宫①绝句 杜牧

[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乙]

新丰绿树起黄埃②,数骑渔阳探使回③。

霓裳一曲千峰上④,舞破中原始下来。

注:①华清宫:建在骊山上(今陕西临溪县南)的唐代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游乐之地。②新丰:唐县名,在陕西临津东北,离华清宫不远。③渔阳:唐郡名,是范阳节度使所统辖的八个郡之一。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里用渔阳指代安禄山反叛之地。④霓裳一曲:《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舞曲。两首诗均有炼字精确而语义深沉的特点,试分析第一首的“笑”字和第二首的“破”字有何深意。

“笑”字描写了荔枝到来杨妃的神态,寄寓了作者的讥刺。

“破”字形象地揭示安史之乱产生的后果,象征着苦难而饱含作者的愤慨。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2.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叹世

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妻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①。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注:①三国鼎分:指东汉覆灭后出现的魏蜀吴三国分立的局面。牛继马:相传建立东晋王朝的晋元帝是牛姓的私生子。

1.两首散曲都以写景开头,气势有何不同? 雄伟不凡

平和冲淡

2.试分析“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种“伤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广大百姓在封建王朝兴盛时被奴役,在封建王朝衰亡时做殉葬而伤心。

3.陈作开头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出对宁静恬淡的隐居生活的赞美,情趣高雅。

4.两首散曲的结尾句式相仿,但含义不一致,试分析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愤慨

篇8:唐诗中怀古绝句的特点

咏怀古迹, 是唐诗的一项重要内容。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都有不少名作。到了中唐以后, 形成诗坛上一大壮观;到了晚唐国运衰退与内忧外患的关头, 晚唐的诗人更是陷入深深的失落中。士大夫往往追忆往事, 议论得失, 借古讽今, 咏史吊古诗盛行。刘禹锡、张祜、李商隐的怀古七绝, 尤其受到后人的推崇。

李商隐的一首《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炀帝为到南方游山玩水, 沿大运河建造离宫四十多处, 扬州的离宫最豪华, 隋炀帝最终也丧命于此。时隔二百多年, 大唐帝国也日薄西山, 诗人想起杨广导致隋朝灭亡的种种暴政。

这首绝句单刀直入, 叙述史实。史书记载:当年杨广取道大运河南下, 龙舟楼船数百, 随从船只数千, 挽船壮丁八万余名, 护送骑兵以十万记, 舟车连绵二百余里;人穿锦彩袍, 船挂锦风帆, 水上陆上, 锦旗飞扬, 遮天蔽日。“乘兴南游不戒严, 九重谁省谏书函?”指出他对臣子的谏书不理睬, 不醒悟, 出于诗家的委婉含蓄, 诗的前两句概括了杨广的纵欲和拒谏。后两句把视野扩展到了全国, 描绘点染, 反映杨广铺张奢侈, 劳民伤财的情况:“春风举国裁宫锦, 半作障泥半作帆。”

春风吹遍大地, 正是农桑时节, 但男不能耕, 女不能桑, 为了皇帝的享乐, 普天下的男女老幼都忙于裁华美的宫锦。这两句诗, 以锦帆障泥为媒介, 把杨广的游乐和人民的苦难联系起来:一方面是九重天子浩荡南行的盛况, 一方面是劳苦百姓不堪驱使的惨状, 从而深刻地揭示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严重的社会危机。

李商隐这首绝句, 选取典型的历史事实, 总结亡国的教训, 着力刻画隋炀帝杨广祸国殃民的暴君形象, 显示了诗人精湛的剪裁技巧和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

与《隋宫》的单刀直入不同, 张祜的《集灵台》用的是旁敲侧击的手法: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蛾眉朝至尊。

这首绝句集中刻画了虢国夫人的形象。她身为朝廷命妇, 清晨就骑马往华清宫乱闯, 一点也不避人眼目;她淡汝素面, 怕脂粉玷污了姿容, 只描了两笔蛾眉, 就翩然来会天子。寥寥数语, 有动作、外貌, 有细腻的心理活动, 写尽了虢国夫人的轻狂、骄纵和一派炙手可热的气焰。她能横冲直闯、骑马入宫的原因是“承主恩”。承主恩凭的是“颜色”——能使龙颜大悦的色相。写虢国夫人的骄纵轻狂目的在于揭露至尊天子唐明皇的荒淫好色。

“诗如神龙, 见其首不见其尾”说的是通过一鳞半爪让人看到全龙, 通过局部的典型的细节描写启发读者对事物做全面丰富的想象。我们看到虢国夫人的骄纵轻狂, 很自然地就想起唐明皇对杨贵妃一家的宠幸, 进而还会联想到天宝年间政治的腐败, 直接促成“安史之乱”那场浩劫, 成为大唐帝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为数众多的吟咏天宝遗事的诗篇中, 张祜的这首七绝是以构思新颖而独树一帜的。

《隋宫》叙事, 《集灵台》写人, 刘禹锡的《乌衣巷》则是通篇写景: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长满密密丛丛的野草, 开遍星星点点的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挂, 昏黄的光线射向家家户户的蓬门矮墙, 晚归的燕子匆匆忙忙飞进各自安巢的居民宅院。这是一幅极为寻常的街头黄昏小景, 透着几分萧索的凉意。当年那朱门华厦、车马喧嚣的盛况, 已经烟消云散、时过境迁。正当诗人抚今追昔之际, 忽见双双归燕掠过斜晖, 飞进寻常院落。这情景触发了诗人的奇想:当年王谢堂前的燕子, 而今全都投奔到平民百姓家里去了, 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分明地展现出来。对照中, 寄托诗人今昔沧桑变幻、世运无常的感叹:一切人间的富贵权势都不是永恒的——如同这乌衣巷的变化。

总体来说, 怀古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题材。咏怀古迹, 多就古迹, 怀古人, 咏古事, 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皇帝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主宰一切。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 都与皇帝有关, 所以, 怀古诗中写到的历代帝王特别多, 对那些臭名昭著的暴君、昏君、亡国之君做了多方面的无情揭露和鞭挞。

第二, 立意。怀古诗这种特殊的政治抒情诗, 一般来说, 总要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主观倾向性, 许多作品还寄托着诗人自己的身世怀抱, 诗人必须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独辟蹊径, 别出心裁, 发前人所未发, 忌步人后尘, 落入窠臼。

第三, 构思。这三首绝句, 李商隐的《隋宫》概括史事, 张祜的《集灵台》刻画人物, 刘禹锡的《乌衣巷》描绘景象, 写法各有特点, 它们在以小见大、寓虚于实, 揭示深刻主题方面是相同的。诗是最精炼的文学。绝句更以“尺水必波”为特长。

上一篇:“事故反思”的心得体会下一篇:纷享销客操作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