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工程管理论文

2024-05-07

本科工程管理论文(精选9篇)

篇1:本科工程管理论文

1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的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会在很多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1.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因为林业生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复杂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这就需要对林业工程建设予以严格的规划,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结合我国目前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出现的特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阶段应进行宏观调控和约束,采取直线型的职能结构,在国家和省、市、县设立专门的森林工程领导管理办事机构。

1.2发挥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的约束作用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为了能够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规范性,政府部门应该在审计和设计规划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方案以及建设的规模进行指导性管理。林业生态性建设对于资金的管理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管理,尤其是在国内和国外的资金注入方面进行监管。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确保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良性发展,对于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能够协调解决,不断加强政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可以有效推动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进程。

1.3发挥市场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好地顺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充分的利用市场竞争的机制使得林业生态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因此,可以按照市场的招投标程序来对林业工程进行运作,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优选林业工程的施工承包人和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通过合同的管理方式共同去营造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实现建设管理目标可靠性得以提高,同时也促进林业工程的施工单位、企业不断去改进管理机制,不断去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可以积极探索、推广“先建后补”的工程管理模式,即先由林农按工程设计进行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投资标准给予补助。

2结语

当前,我国更加重视的是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也成为了很多工作当中需要坚持的一个宗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这项工作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促进其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篇2:本科工程管理论文

1.1质量管理

化工建设项目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质量管理源于设计,落实在现场。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与设计之间的沟通必须通畅,不能擅作主张,同时现场好的建议也需要在主要管理人员的协调下得以实现。对于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特殊过程的管理上,这里所说的特殊过程是指该项工作在实施完成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工作的质量好坏,例如防水、防腐、保温保冷工程。对于特殊过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事先预判,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落实过程管理,需要对实施过程所涉及的单位资质、人员能力、机具配备、施工措施、施工方案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事前监控,事中监管,事后记录。为实现“单位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建设优质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坚持质量第一,实行工程质量负责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体系。应定期组织业主、监理、总包和施工等单位,进行联合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隐患。施工关键环节或者遇到重大施工问题,应组织专家组进行攻关,保证化工建设项目工程质量。

1.2安全管理

化工建设项目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目的是保证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和伤亡事故零发生率,最大程度地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进而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是工程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两者互为统一。化工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分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通过技术培训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与操作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巡检,重点是抓好执行,必须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安全控制。只有施工人员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并结合施工单位的安全投入以及各参与方的相互配合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不仅仅是HSE经理及HSE工程师的职责,它是所有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因此项目所有的管理人员在现场时均应将其视为自身化工建设项目中的预算管理包括财务预算、筹资预算、业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做好预算工作,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改善资金流和物流,达到提高经营质量的目的。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周期。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该对设计方提出具体可行的限额要求,进行限额设计。应要求参与竞标的设计单位进行详细、严格、准确的.设计。对于设计变更应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组建专业的、自身素质过硬的预算团队,由专业的工程预算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科学的预算管理。只有对预算进行实时、全面的控制,并加强预算团队的建设,全过程管控造价,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得到更高的利润。

1.3进度管理

化工建设项目中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很多,有来自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因素。编制和执行计划时应充分认识到各方面的因素,保证施工有计划的进行。应根据工程现状,全面了解工程的方方面面,制定可行且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进度工程师以周为单位进度进行偏差分析,并提供不同等级预警。进度管理上对于一些项目外部条件的判断需要考虑完整,包括当地政府批准、现场气候情况、现场水电供应情况、现场交通运输畅通情况、现场农忙的时间周期等,有时候这些因素会制约项目的顺利进展。进度工程师还需要将现场的进度和工程量实际情况一起监控,出现延后时采取措施要果断,果断地决策能为进度的追赶提供有效保障。施工进度管理是一种动态循环,需要经过不断的执行、分析、计划、调整和检查。及时追踪执行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

2结论

篇3:本科工程管理论文

1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培养目标缺乏专业特色

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应承担以下3个方面的人才培养任务:1)巩固和深化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由多个实践训练单元串联起来,构成专业工作能力的训练体系;3)综合性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由于多数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所以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的生产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大都参照土木工程进行实践大纲的制定偏向专业技术训练,实践的安排缺少工程管理专业应有的特色,如计价管理、成本管理、招投标与合同谈判、采购管理等。另外,工程项目时间跨度通常在1年以上,而学生生产实践安排仅几周,只能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部分专业技术内容,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认识[2]。

1.2 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

各个实践环节的评价体系是对实践参与者(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直接激励。如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实践的意义,以正确的态度开展实践,这是评价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但传统的实践评价体系多以学生答辩环节的表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实践单位评价的柔性指标。这种评价体系无疑向外向型的学生倾斜,不容易体现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收获。

1.3 实践环节弄虚作假、抄袭的现象严重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本应该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接触、碰撞,并在其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今后工作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实践环节缺乏全过程的实时监督,而评价体系又过于宽松,让不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机可乘、蒙混过关。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风气又延续到下一届。

2 实行实践教育多样化

2.1 实践理念的多样化

2.1.1 培养导向的多样化

在实践环节中,究竟以什么作为导向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践环节培养的是面向就业市场的岗位能力还是面向更高层次教育的学习研究能力。显然,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不论哪种答案都是不容忽视的。这就要求实现实践环节教育的培养导向多样化:既要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学生的职场能力打基础,又要为走向更高层次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作铺垫。

2.1.2 培养重点的多样化

工程管理专业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技术、管理、经济、法律4个知识平台。各个学生在兴趣、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怎样设置实践环节的重点,以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实践中发挥特长,而不是千人一面。学校只有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另外,由于工程管理专业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投资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后期运作各个方面[3]。学校怎么在实践中对这4个方面权衡取舍。答案也只有多样化地开展实践。

2.2 实践形式的多样化

2.2.1 校内校外均应重视

学生在校内实践更容易组织和交流,而在校外实践能更多地接触书本以外的东西:两者各有所长。许多高校有自己的校办企业,也有校外自己的实践基地,这两种方式结合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2.2.2 加强多媒体及其他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给了课堂更加丰富的内涵,这种声光色一体的现代技术能够对现实世界尽可能地仿真。照片、录像等在课堂的应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果能把多媒体应用到某些实践项目,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节约经费,比如远程教育的开展。不仅如此,在一些实践项目中,开发出一套像网游一类的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实践,也可能成为实践的一种方式,甚至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2.3 开展方式的多样化

2.3.1 团体实践和个人实践并重

团体实践锻炼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个人实践更注重自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两种形式的搭配也是很重要的。

2.3.2 必修与选修的形式均可利用

现有的实践环节多为必修课,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安排。而学校也似乎忽视了选修这种形式的存在。如果在实践环节设置一些选修课,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锻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2.3.3 学校实践基地与学生选择实践地点结合

学校的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保障,但有时也成为局限。比如大多数学校在大四时会有一个为期不短的实习。部分学校的做法是直接将学生送到实习基地,一个月后一起回校。但是实践基地的内容单一而且重复,不可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2.4 实践评价体系的多样化

2.4.1 允许多种实践成果形式

评价体系应该对不同的实践结果有宽容精神。实践日记、实践答辩等均应作为且只应作为实践评价的一部分。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小发明、论文等均应进入评委视线。

2.4.2 评委来源多样化

评委在评定学生成绩时难免会受自身立场的影响,如果在评定过程中邀请不同身份的评委诸如其他学校老师、在职人员,甚至学生来参与不同权重的评审,会更好地体现学生实践的收获。

3 多样化实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样化实践的重点。实践的多样化不应该是盲目的、无序的,而应该是有前有后重点突出的。如前面提到的工程管理专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运用,侧重点应该是项目设计和项目施工。学校实践应该加大这两个阶段所需知识的权重,如建设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施工技术等。另外,各个高校的重点也应不尽相同,应尽量发挥其特长。2)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实践,学生只需完成给定的题目,递交相应的材料完成答辩即可。而多样化实践过程中很多时候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形式、题目。 这对于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能有效地避免作假舞弊,而且我们相信,这种自主学习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3)经费问题。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面对学生个体更为细化的教育。这种教育无疑对经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的高校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整体不高的情况下,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校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争取更广阔的资金来源可能是一条出路。

4 结语

国外的教育在实践所占的比重为40%~50%,而我国仅仅为30%。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和研究机构对本科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建筑业对招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来看,有89%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工作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实践环节开展较为困难,于是笔者提出了多样化的举措。但我们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多样化也会有一些问题,甚至问题也可能是“多样化”的。但是我们坚信,那不会挡住我们探索的步伐。

摘要:从分析我国工程管理实践教育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应该走多样化道路,包括了实践理念的多样化、实践形式的多样化、开展方式的多样化等,同时也提出了多样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多样化,工程管理,实践

参考文献

[1]成微,翟林炜.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及工程管理师认证体系的发展[C].见:何继善.中国工程管理环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38-441.

[2]黄海荣.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3):146-148.

[3]任宏,林光明.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新思考[C].见:何继善.中国工程管理环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21-424.

篇4:手机使用与管理类本科课堂管理

【关键词】手机使用 ; 知识有用性 ; 教学质量和管理 ; 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91-01

隨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教学实践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科技的应用,如越来越多的管理与思想教育通过微信进行知识传递和管理(官桂香,2013),然而科技在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在管理类的本科课堂上,不少学生认为管理课程与他们毕业时找工作之间的关系不大,即知识的有用性受到质疑,手机又是分散注意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9成以上学生上课大量时间都在关注手机,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课堂教学难以管理。国外通过一些调研发现,校园内禁止青少年使用手机,每周学习时间就会增加1小时,学生成绩会提升6%。尤其对学习成绩靠后的或者低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手机禁用对他们的影响更大,可能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手机禁用会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注意力。下面将从学生使用手机用途、管理类本科课堂难以管理的原因入手,深入探讨课堂上减弱手机使用的干扰作用,同时提升管理类本科课堂的质量。

一、本科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学生使用手机概况: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关注微信状态,与朋友聊天,通过手机看新闻资讯等。尤其是在管理教学的课堂上,2/3以上的学生都在课堂上关注并使用微信。学生尤其对微信有较强的粘性,有不少人不到10分钟都会关注一次微信,否则会有焦虑感;没有了网络或微信,会有种与社会隔绝的恐慌。学生完全投入在微信中可以使得时间过得更快一些,使用微信可以与朋友沟通交流并获得快乐,使用微信看朋友圈的内容也会了解朋友最新状态,或者学习到一些新知识。

二、管理类本科课堂难以管理的原因

大量管理类本科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从学生角度来说,第一,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认为管理类的一些学科知识没用太大作用。知识的有用性是影响学生动机的重要因素。管理学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对一些管理课程如餐饮管理、服务管理、管理学、营销管理等,学生觉得毕业之后也难以从事餐饮或者做管理者,他们的动机大大受到削弱;第二,从客观角度来说,不少管理课堂都是大规模班级,一般课堂规模为60人以上甚至有的课堂超过100人,老师难以照顾到每个人,也难以不停地为学生使用手机维持课堂纪律;第三,从老师角度来说,管理学老师有限的实战经验,学生感觉不到真实感和趣味感。同时,管理课的理论使得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最后,很多课本都是过时的,就连波特咨询公司都破产了,波特的五力模型在新时代并非完全适合的,但是课本并没有进行相关改进和更新,不少老师还是按照课本的体系进行讲授。不足为怪,大规模的管理课堂上,学生低头看手机就成为普遍现象了。

三、对课堂采取的管理措施

针对管理类课堂学生大量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类课堂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在本科管理类课堂上,可以更多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话题,让学生参与进来。管理类课堂的知识更新快,可能很快过时,而且不同理论的适用背景也变化多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比教会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由此,老师应注重设计各种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第二,控制课堂规模,小规模上课,可以进行深入互动并对一些管理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里,由于规模不大,可以为每个学生制作台签,一方面便于老师认识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由于台签通常是为领导做的,台签也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感。第三,老师的实战经验有限。老师可以到趁假期到企业做兼职,了解企业;同时,也可以多与行业内专家联合教学。

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要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有用性,应努力让学生在管理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项目计划书更有意义,则他们可能有较强的动力参与课堂的学习和研讨。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基地,或者鼓励校友会投资建立创意孵化器基金,把学生好的创意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如清华大学校友会发起的孵化器项目,将学生的创意转为现实。在其毕业之后,创业人也更多,迎合了总理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另一方面,将学生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项目直接与国内管理类各种比赛项目结合起来。这样,对本科学生来说,如果能获得一些比赛类奖励,对他们来说以后在找工作中可能更有竞争力,他们也会感到自己的项目受到认可,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官桂香.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篇5:会展管理本科意义

1、会展自考本科最基础的作用是给我们带来一张本科证、学士学位、还有会展业的市场准入证书会展职业经理人高级证书,那对于在这个以学历工资为考核基点的社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的话,本科学历比我们专科学历多带来的300-500/月的工资也不会不受到大家的关注,可以用长远工作年限核算总额差距讲解。对于文科经管类专业而言,会展带来的效率和工商管理基本等同,讲述比较简单。而对于功课专业来说,车间的工作环境都熟知的情况下,能否进入办公室行政工作就是一个坎,一个管理类的毕业证可以帮到大家去更换这样的岗位,同时因为拥有技术能力和管理知识,晋升会有所帮助。

2、会展管理因其是专科期间专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对于对专科在读学校存在不满意的同学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在大学毕业后参加研究生考试,不耽误额外时间,争取和自己高中考上本科同学一起参加研究生考试,为自己的未来多争取一点砝码。而这里注意的是要讲述清楚不耽误考研的前提是最晚在大三4月份考试中必须全部通过所有科目并提交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这样申请毕业时间比较宽松,毕业证可在考研现场报名验证之前拿到手,方便报考研究生考试。更为严格的学校来言,需要同学在上半年的学位外语考试中顺利通过,获取学士学位,那样方可参加报考该校研究生考试,否则只能选择单证可报考学校的专业。

3、考公务员在近几年成为很多大学生毕业的重要选择,那拿到会展管理自考本科的意义在于哪些地方呢?首先说经管类专业的话拿到会展管理毕业证后,可以专科经管类专业报考专科允许的岗位,也可以会展管理专业报考管理类职位招考(岗位要求只说明本科,未要求全日制应届等),切记讲述有部分职位不招考的原因,其次呢,工科专业可直接以会展管理报考管理类岗位,限制条件同上。

4、企事业单位的普通职位就业。一般的办公室行政人员(女生居多)、销售、客服等,毕业证可以享受本科学历工资,其余的专业要求基本不限,所以就业选择相对宽松,以销售、客服、公关、行政办公为主。

篇6: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金都花园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事业也步入较快的发展轨道,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现在有不少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开发大环境很好,但项目小环境问题不少;项目定位难度较大,方案反复作多次,一是项目投资人不满意,二是与城市总体规划冲突;有的项目建好以后市场不能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保证项目投资有序性,使项目投资更为优化,我们必然要在项目投资策划前期做可行性研究工作。

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在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渊查与研究,对町能采用的各种开发方案进行认真仔细的经济分析和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浮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适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系统论证、多方案比较和综合评价,由此得出该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建没和如何投资建设等结论性意见,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投资项目中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是项目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单位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各种协议和合同的依据;是建设项目进行工程设计、施工、设备购置的重要依据;是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有关建设许可文件的依据;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是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作为一个工程管理毕业生,掌握好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如何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也是十分必要的。我选择“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个课题,一是通过搜索资料深入调查,让自己更加了解房地产开发市场当前的情况,以及在房地产可行性研究领域中的技术,提升自我认识;二是通过实际案例,通过现有知识制定可行性研究方案,让自己熟悉房地产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以及各个过程工作的操作,得到实践锻炼。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 熟悉地块资料,拟定一个调查方案,设计书面调查问卷,对房地产投资情况,市场状况等实施全面调查,回收问卷,用SWOT分析法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并且进行项目的初步定位,完成书面调研报告;

2、 通过整理的数据,优选出最为合理、可行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尽量详尽地罗列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绘制初步方案规划图。

3、 对项目的建设周期、施工进度和销售周期等三个方面进行开发进度安排,并且绘制出大致的横道图,编制租售计划表,拟定该项目的营销方案。

4、 对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开发期间税费等相关费用进行估算,根据对各种费用估算的结果来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

5、 测算基础的数据和参数,通过计算财务评价指标,编制基本财务报表,合理选择财务评价指标,并进行相关计算,进行财务评价。

6、 根据财务评价,对投资进行盈亏能力分析,可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法,罗列相关现金流量表,确定用于敏感性分析的经济评价指标,如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指标等,计算在其影响下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7、 整理,总结并且按照要求完成一份完整的书面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电子文档。

拟解决的问题:

1、 学习各类相关软件,熟练运用

2、 熟悉《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操一本通》,并熟练运用

3、 了解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以及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4、 熟悉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案例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询问法、市场调查法、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统筹法、SWOT分析法。

研究的技术路线: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设计项目规划,安排进度,进行估算,测算数据并分析,完成一份完成整得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 查阅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 第7学期第6-7周

2 调查阶段、统计分析阶段,撰写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和需求调查报告 第7学期第8-9周

3 项目分析和定位 第7学期第10周

4 结合地块规划限制条件,拟定建筑方案 第7学期第11周

5 工程进度安排和销售方案策划 第7学期第12周

6 投资估算 第7学期第13周

7 收入估算、资金筹措 第7学期第14周

8 财务评价、风险分析等 第7学期第15周

9 征求意见、形成初稿阶段 第7学期第16周

10 二次修改阶段 第7学期第17周

11 定稿阶段 第7学期第18周

12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 第8学期第1-6周

13 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提交与答辩阶段 第8学期第7-13周

五、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源鹏 主编《房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操一本通》,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编《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中国物价出版社;

【3】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

【4】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编《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中国物价出版社;

【5】房地产营销策划,如《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理论、实践与案例,贾士军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4月第1版,第43-70页

【6】《房地产市场分析》

【7】《城市规划学》或者《房地产项目规划》

【8】工程经济学,如刘晓君主编:《工程经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晓君等编著:《技术经济学》(第二版),西北大学出版社;

【9】房地产项目财务管理

【10】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法规、规划限制、收费标准等;以及有关标准、规范等其他资料。如:3月温州市规划局《温州市规划管理技术审批规定》(试行)

【11】有关统计年鉴及房地产相关报纸、期刊、网站的相关信息和市场供需资料;

【12】其他:如《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编写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国电力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国计划出版社;

【13】实际案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至少两份)

篇7:本科旅游管理简历

出生日期: 婚 否:

工作年限: 一年 户 口 地:

E_mail : 会员可见 健康状况:

联系电话: 会员可见 移动电话: 会员可见

国家地区: 居 住 地:

邮 编: 身 高: cm

目前月薪: 币 种:

个人主页:

联系地址: 会员可见

意向地区

意向行业

意向职位

教育经历

河北农业大学 旅游管理 本科

实习经历

2009年3月至8月,在东华旅行社连续教学实习半年,多次单独带团出游,很好的完成了团队服务任务,体现了一个现代大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优秀的精神风貌,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不但为旅行社争得了荣誉,也充分锻炼了自己的业务和管理能力.

2010年3月至6月,在东华旅行社毕业实习,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业务水平,管理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隙对接做好充分准备.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有较强的亲和力,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进取,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原则性和责任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团队协调管理能力和策划能力.

求职意向

篇8:城市管理本科专业比较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 城市管理学的教学和科研进展也比较缓慢。直到进入21世纪,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 才先后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 招收本科生。目前, 国内外有关城市管理专业教学方面的研究如下:文正祥等学者总结了近几年来城市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 并对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为本研究提供了基本思路。赵小风等人将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 探讨我国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 为本文提供了基本的对比分析法。戴维·R·摩根和罗伯特·E·英格兰等人在《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中研究分析了现代化城市管理人才的重要性, 说明了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组经过网络查询和典型调研发现:目前, 我国设置城市管理专业的院校并不多, 据不完全统计仅有19所高校开设这一专业。城市管理专业目前仍然是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大纲外的专业, 教育部也尚未设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院校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杂乱、无系统性, 导致专业方向不明, 学科基础薄弱, 毕业生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笔者对全国各大高校城市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 并分析了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将城市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整理和分类, 分别归入以下四大课程系统中:基础通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选修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希望可以为各大高校城市管理专业的设置提供更加清晰有针对性的合成设置体系和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城市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一) 该专业开设现状

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 城市管理学的教学和科研进展也比较缓慢。直到进入21世纪,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 才先后开设了城市管理专业, 招收本科生。到目前为止, 据不完全统计, 国内仅有19所高校开设该专业, 其中包括浙江工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城市学院、云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苏州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

通过网上调查, 设置19个有该专业的高校为总样本, 把所有高校分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进行排布, 比例图由本地区有该专业的高校数与全国有该专业的高校数所占比例对比构成, 由图1可知, 华北地区开设城市管理专业的院校最多, 约占全国的35%;华东地区仅次之, 约占全国的25%;华中、东北地区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占全国的比例也较高, 但是华南地区目前为止仍没有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这些地区都在地理上占据沿江沿海的优势地位, 城市化发展水平在这些地区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跟随城市发展的步伐。

(二) 开设院校性质

纵观目前城市管理专业所依托的平台 (院、系) , 可以看出城市管理专业所依托的平台是五花八门的, 如旅游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等, 把这些学院大致归类可以分为如下四类:工程规划类学院、一般管理类学院、经济管理类学院、人文科学类学院。

在我国, 目前城市管理专业仍是教育部专业目录外增设新专业, 获准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教育部尚没有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对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科定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 也没有制定具体的方向和目标。

全国各大学或学院基本上是针对自身的特点, 在进行一些探索式的专业建设发展。有的学校设专门的城市管理学院, 下设城市管理系, 如:浙江工商大学、云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有的在公共管理学院中设城市管理专业, 如:中国人民大学等;有的在经济学院中设立城市管理专业, 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山东工商经济学院等;有的在人文学院中设城市管理专业, 如:浙江农林大学等;还有的是专门针对城市管理学的专科类院校, 如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下面针对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 我们将进行举例分析和对比。

(三) 与国外相比, 总体规模及表面现状的差距

西方城市管理学起步早, 发展期相对较长, 城市管理学科建设比较完善, 规模较大。西方的城市管理学研究越来越多地吸收了行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 逐渐形成多学科交叉和互相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我国城市管理学科建设起步晚, 也就发展了十来年, 规模较小, 获准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数不多, 现阶段全国大概只有十几所大学或学院开办了这一专业, 且不够重视, 发展缓慢。在城市管理实践中专业高素质人才十分稀缺, 但是也有一部分专业人才因为我国的行政选拔体制以及专业认识度限制, 不能被任用。因此, 我国城市管理仍较为落后, 虽然已经有部分城市应用了数字城市, 但是应用的面较为狭窄。

二、国内城市管理专业的特色比较

(一) 课程设置比较

我国各高等院校开设的城市管理专业, 所属学院不尽相同, 有的在工程规划类学院, 有的在一般管理类学院, 有的在经济管理类学院, 有的在人文科学类学院。下面我们针对一些有专业特点的高校进行对比分析。

1. 一般管理类:

有些高校将城市管理专业归入一般管理类学院, 如云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等。该类学校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性管理知识, 如现代城市管理学、城市基础建设学、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化城市规划与管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手段、技能和计算机基本应用技术, 并具有一定的协调与组织工作能力。为此, 学校设置了现代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城市管理与规划等理论课程, 并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上机实习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现代城市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 并能应用综合的现代化管理知识、技能和方法, 通过管理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研究较深入, 但往往会因此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 工程规划类:

而有些高校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将城市管理专业往工程规划类学科靠近。如浙江工商大学, 该类学校将城市管理专业是将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城市管理相结合, 让规划与管理密切联系, 让现代管理的理念贯穿指导城市的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维持中去。因此, 该学校在培养学生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低年级学生的理论教学, 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如设立了大学语文、微积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应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中国城市建设史、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在高年级的时候不断深化专业课的理论并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设立了遥感、数字化城市、CAD制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rcgis) 、工程制图、景观设计等课程。

3. 经济管理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城市管理专业独具特点, 该校侧重于城市管理中的区域经济管理, 旨在培养具有应用型、复合型的经济管理专业特色鲜明的城市管理人。学校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行政区或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空间管制原理, 掌握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 掌握产业布局学基本原理、了解功能区划分与区域政策、经济区位选择的理论与实例。该校的主干课程有:经济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学、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原理、地理信息系统、首都经济学。

4. 人文法律类:

值得一提的是, 在全国的许多高校的城市管理专业的教学中, 往往忽视了法律素质的培养, 这是各大高校的通病。但在人文科学学院下的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将不会面临这一问题, 如浙江农林大学, 该校的城市管理专业是设立在人文学院之下, 是以法学为支撑, 致力于培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一般拥有良好的法律素养, 并且拥有较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规划管理过程中注重法制化、系统化;但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弱。

5. 专科类:

专科类院校并不下设总的城市管理专业, 而是将城市管理所涉及到的市政工程管理、交通规划、风景园林等详细的管理项目设置成具体的专业, 对在校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培养。这类院校固然有其自身的优势, 但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内容过于狭窄, 综合知识储备缺乏等问题。

(二) 培养目标比较

我国设置城市管理专业的院校并不多, 教育部也尚未设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因而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指导性意见, 各高校主要是针对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特色来拟定城市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如浙江工商大学主要是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角度入手来培养;华东理工大学则定位为城市社区管理、小城市建设与管理两个方向;山东工商学院确定为培养市政管理、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天津大学则定位宜居城市、数字城市和城市安全与应急几个方面;浙江农林大学则是以法学为支撑, 培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方面的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的目标, 需符合学科的定位, 根据上文我们对城市管理学学科的基本认识和界定, 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 必然要体现出法学的因素和影响, 学生需具备有关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法律素养, 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而当前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中, 法律类课程往往较为薄弱, 这与法学对城市管理学的影响状况是不对称的。因此, 正确认识法学与城市管理学的关系, 认识在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法律知识学习和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从而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 是完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课程体系构建

笔者在对全国各大高校城市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进行比较, 并分析了现有课程设置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 将城市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整理和分类, 分别归入以下四大课程系统中:基础通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特色选修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各大高校城市管理专业的设置提供更加清晰有针对性的合成设置体系和更加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课程分类如下表所示。

四、结论

篇9:中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比较研究

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的研究,与国内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比较,从中探析了当前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本科课程课程管理

一、课程管理的内涵

课程管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行使管理职能,对教学活动各因素进行合理组合,使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狭义指对课程采取的管理(经营)措施。是属于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的一部分。

二、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一)在课程管理制度方面

美国大学和日本大学都实行以学分制和选修制为核心的本科课程管理制度。学分制作为建立学生个性化主修计划、测评教师教学状况及教学成果、配置教授和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以及学费收取制度的重要依据,是美国大学管理本科课程的主要手段。日本大学的学分制度和学分计算方法也很灵活,即使学习未满四年,也可以提前毕业或直接报考研究生。

在选修课方面,美国大学本科选修制由预选课、试听课、选课、退增课、交费等环节组成,在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每学期选几门课,选什么样课,选哪位任课教师,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通过试听课做最终决定。日本大学学生可以根据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按照专业、兴趣爱好及将来的出来选修所喜爱的科目,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在本科课程体系的发展情况来看,本科必修课程在减少,选修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

(二)在课程管理过程方面

在课程规划方面,美国、日本等大学凡涉及全校性的本科课程规划变革,学校都会成立由大学校方领导、学校专家、教育专家和学生组成的本科课程评估委员会,对本校现行本科课程体系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根据课程改革思想,提出新的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方案,经学校有关机构批准予以实施。

在课程实施方面,美国大学在具体授课方式上,多采用大课教授和小课讨论的形式。日本大学更多地采用小班级规模授课方式,将学生人数控制在20名以内,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在教学方法上,美国大学采用较多地一个办法就是合作学习。日本大学在实践中,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研讨式的答辩为主。让学生不断动手探索,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彼此协作精神,同时研讨式的答辩检查督促了学生完成的实验工作。

在课程评价方面,美国大学注意定性和定量、课堂与教程、现状与未来的几个结合。另外,美国一些大学还采取非常规性的评估,如新来的教师要由同行评估或专家评估等。日本大学对课程的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外部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评价结果向社会和公众公开,起到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

在课程更新方面,美国和日本大学在课程更新方面,即课程设置和审批程序等方面都非常严格,但大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以及对各学科的不同理解设置专业课程,使大学课程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特点,这有助于形成大学自身的教育特色和办学特色。大学能够针对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做出更灵敏的反应,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压缩旧有的课程,增设新的课程、专业,注重培养创新型和急需型人才。

三、目前国内大学本科课程管理方面的现状

(一)选修课的比重过小,课程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的必修课分量过重,使学生的视野局限于狭窄的学科领域,知识结构单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受到压抑。在当今的大学课程设置上,一些学校仍然把选修课当作摆设、装点门面,而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有的把选修课分为限定选修和非限定选修,其中大量的都是限定选修,那么也就等同于必修。

(二)课程种类有限,内容含盖面狭窄

大学所开设的课程种类不够丰富、内容不够宽泛,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这也是不能真正贯彻和落实选修课制度和学分制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更多的课程设置,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多方面的兴趣只能通过自学来实现了。由于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也就大大降低了大学教育的社会作用,同时使学生和学校有了疏离感。这种课程的设置还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据调查,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课程只有不足40%的内容是自己所需要的。对于所学课程内容陈旧率的问题,被调查对象中有24.5%的学生认为比较陈旧的知识占所学知识21-40%;有27.6%的学生认为课程知识的陈旧率在40%-60%之间。尽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陈旧率有不同的看法,反映出的事实是,我国当前大学课程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也折射出大学生对课程的自主性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四)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人数众多

我国多数大学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还采用传统的授教方式,即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这种被动单一呆板的教(下转第29页)(上接第27页)学模式,使老师和学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个体,使其教学内容很难互动起来。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也很难深入理解。又由于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大班教学是高校教学模式的主要方式。学生和老师一起就特定题目进行提问、回答、讨论机会几乎为零。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五)课程评价方面过于走形式

国内部分大学虽然开发了网上评估系统,对其所授课教师,学生可以在网上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于评估的结果是否有专人汇总分析,同时编写学期评估报告,包括学生的评估分,教师的相对教学水平,课程及授课改进建议等反馈给教师本人,有待考察。所以课程评价方面过于走形式。同时评估方式过于单一。

四、国外大学本科课程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一)实行弹性学分制,优化选课机制

实行弹性学分制是解决课程结构不合理和课程内容狭窄的有效手段。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方面的突破:一,学生可以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同时主修或者几个科系。二,学生的职业化学习,学校力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开放式学习,建立学分转换制度,使学生可以在专业、院系、校际、地区之间流动成为可能。在选课机制上,是根据大学的传统特色和教师的整体专业优势和条件,设置各具特色的本科教育课程。尊重学生个体选择,培养学生个性。

(二)建立学校一级的课程委员会,统筹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大学校方要真正重视本科课程体系建设,从整体上对本科课程体系加以改革和创新,而不能只是那种修剪枝叶式的改革。为此,大学首先要加强本科课程管理的领导力建设,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组成的本科管理委员会,对学校的本科课程体系进行统筹规划,管理正规,使学校课程种类丰富,内容能跟得上现代化进程的形式,真正以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三)提倡设置更多的小班教学模式

增加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专业教育人才,是设置更多小班教学模式的前提。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倡学校设置更多的小班讨论课程,每个班限制一定的人数,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讨论,以此加强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互动,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四)本科课程体系应突出学校特色,评价体系多样灵活

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反映其教师的价值、学生的能力和学校的办学宗旨。建设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本科课程体系,应该是我国大学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着眼点。大学办学特色的突出标志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学校自身特色,这也是学校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具体表现。至于课程评价体系方面,应做到操作规范,反馈及时使评价体系过程呈运行状态。评课方式不单单有学生评教,还应该有教师互评、专家评教等多种方式,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进课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圻福.大学课程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31.

[2]谢宏等.日本大学学生养成教育的特点.[EB/OL].http://www.shagri.org/nkrx/go.asp?NewsID=562.2009-07-29.

[3]旋天颖.美国大学课程与专业管理及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7,(5):90-93.

上一篇:社区禁毒宣传工作简报范文下一篇:班级文化建设励志标语文本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