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

2024-05-04

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精选10篇)

篇1: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合适距离在哪里。有人认为距离越近越好,有人认为应该“老死不相往来”。而我却认为,合适的距离不可度量,它是我们在持续努力的尝试下,逐渐达成的一种默契,这种默契就像作家木心在一首诗中写道的那样:“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合适的距离,不是一味逃避。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之所以需要与他人交流,与他人沟通,正是由社会属性决定的。有些人因为害怕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拒绝融入集体,更拒绝向人敞开心扉,甚至变得像刺猬一样,浑身长满了锐利的刺,让他人望而却步,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一个孤僻的人。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一个人无法解决的挑战与困难,与其单打独斗,孤身一人直面迷茫与害怕,倒不如在集体的相互扶持中共同应对,否则可能会因为害怕人际交往中的伤害,一味逃避,反而让自己在困难来临之时束手无策,受到更大的伤害。

合适的距离,不是拼命靠近。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开始我并不理解,在人际交往中,我想紧紧抓住身边任何一个朋友,但又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后来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逐渐体会到这句话中的深意。刻意地追求与他人的接触,拼命让自己合群,违背心意去做一些琐碎无聊的事,对友情的建立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相隔再远,之间的情谊也不会被动摇分毫;而那些因为利益结成的小团体,往往上一秒看似亲密无间,下一秒就转身反目成仇。既然如此,还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因为害怕失去而拼命缩短和他人之间的距离呢?

合适的距离,需要明智的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常被长辈们挂在嘴边用来教育我交友要谨慎。不过我自己更喜欢的还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劝诫刘禅的那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特别是这句话里的“亲”和“远”直截了当地告诉了我,怎么样选择人与人之间合适的距离。对那些三观正、品行好的人一定要多亲近,多学习,对道德败坏的人一定要离得远远的,同时还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我想,这才是把握人际交往距离最明智的选择吧。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合适距离,不管怎样选择,不管是近是远,都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找到。就像叔本华笔下的豪猪,为了温暖彼此,冒着一次又一次被身上的箭刺互相伤害的风险,不断尝试,最终找到最合适的距离,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借鉴。希望我们每个人可以找到与他人之间合适的距离,找到那种“你锁了,人家就懂了”的默契。

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

篇2: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位赵太后在国家危难时临危不惧,主持朝政,接见外来使臣时应对自如,并不是一个蛮不讲理、目光短浅的老太太。但在让长安君去别国做人质这件事上,她为什么会说出“再有议此事,老妇必唾其面”的话呢?究其原因,由于关系到自己的小儿子,她没能保持适当的距离从大局上看待此事。这也是“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所在。

画家作画时,常常画几笔便退后几步瞧瞧再画。有人觉得奇怪,站得近不是看得更清吗?为什么要退后呢?其实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退后是为了更好地观察画的整体布局和整体色调。同样道理,对于涉及自己或亲近的人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失去分寸,乱了阵脚。此时如果后退几步,保持距离再作思考,不失为一种必要的理智行为。

如果没有忧伤,快乐便显得单调惨白。情感的宝贵之处在于丰富多样,因距离产生的伤感便是其中最动人的一种。在中国诗歌史上,思念家乡、怀念故人的诗显得最为缠绵婉转。如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诗句,使人心弦颤动,情难自已。这些作品都是诗人与亲人久别时衷情难诉而写下的佳作,可见距离也是一种酿造情感美酒的发酵物!保持距离不失为一种调节情感的好方法。

篇3: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

那么, 如何树立幼儿家长威信呢?毋庸讳言, 提高父母修养, 在品德、言行方面做好孩子的榜样, 无疑有助于树立家长威信, 这也是大家论述得比较多的。但是, 如何拉开亲子距离, 树立威信, 却常常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问题。我们常说, 人与人之间, 过远则有生疏之感, 过近则有戏谑之忧。如果亲子之间没有一点距离, 要孩子尊敬、信任父母是比较难的, 正是基于此, 古人提倡易子而教。如何拉开亲子距离, 树立幼儿家长威信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一、亲密有间

出于天性, 亲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本来无可厚非, 毕竟, 亲其亲, 方可信其道。父母经常陪伴孩子, 和孩子一起玩耍, 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 他就会愿意听父母的话。但是, 如果父母和孩子太过亲密, 像朋友, 像兄弟姐妹, 唯独不像家长, 那么家长也就很难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要树立幼儿家长威信, 必须把握好亲密的度, 必须亲密有间。这个“有间”, 就是亲子之间要留有彼此独立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

亲子之间亲密有间, 首先要注意给彼此留一方“物理空间”。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即属于自己的那片领地, 它包含在围绕我们身体周围的看不见的无形界线之中。这种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一旦这种个人空间遭到破坏, 人就会产生不快的情绪。大人需要有自己的隐私空间, 孩子也同样需要。因此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在这个属于孩子的空间里, 孩子可以蹦、可以跳, 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尽情玩耍, 不用受家长干预。我们要求孩子要先问过才进父母的房间, 同样, 我们也不能随意闯进孩子的房间。我们要求孩子不要随便乱翻父母的东西, 孩子也不希望父母随意乱动自己的东西。

亲子之间亲密有间, 还要注意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孩子除了要有相对有形的物理空间, 他们还需要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空间, 这种空间和外界的界限, 就是心理疆界。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 就要求家长不要事事替孩子包办, 要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比如, 在布置孩子的房间时, 我们不能处处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来装扮孩子的房间, 而应该考虑孩子的需求。除了安全方面家长把好关外, 购置其他的设施大可以放权给孩子, 让孩子自己选择, 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床, 自己喜欢的床上用品, 自己喜欢的灯饰及桌子、玩具等。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布置自己的房子。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 要让孩子学着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孩子玩完了, 玩具弄得满地都是的时候, 不要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替孩子收拾, 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平时要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 小件的物品要学着自己洗。孩子和小伙伴发生了冲突, 大人不要插手, 要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不要问孩子太多的问题, 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 会提防你, 认为你烦。建立好孩子的心理疆界, 还要求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孩子不吃饭, 家长不要追着喂, 你要做的, 就是拒绝给孩子零食, 直到下一顿饭。孩子饿了肚子, 就学会了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亲密有间, 其实包含了家长对孩子的爱、理解与尊重, 这样做, 丝毫不会降低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相反, 他会更爱你, 尊重你。

二、满足有限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 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了, 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一个人在童年时期, 各种正常的心理需要满足了, 孩子长大了才会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因此, 对于孩子正常的安全、生理、心理和情感、精神的需求, 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满足, 但是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 我们要审慎对待, 要有选择的满足。愿望的满足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快乐要素。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为了让孩子快乐,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 不管合理不合理, 全部予以满足。他们以为只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就能得到孩子相应的爱。可是, 长期如此放纵, 却使得孩子不仅不感激父母, 相反, 他们认为父母满足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家长稍不满足他们, 他们就哭闹。家长在孩子面前已经完全没有了威信, 他们只是孩子满足物欲的工具。为什么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 反而丧失了威信呢?法国教育家卢梭曾一语中的地指出:“要是一个孩子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的话, 他就会自以为是天下的主人, 把一切人都看做是他的奴隶。”[3]是啊, 一个奴隶怎么会在主人面前有威信呢?

因此, 要树立家长威信, 我们就要学会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说“不”。我们要观察, 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 什么是孩子正当的物质需求, 什么是不合理的需求。对于合理的需求, 他一要就给, 而且高高兴兴地给;对于不合理的需求, 坚决抵制, 即使他纠缠, 甚至打滚撒泼都不动摇。坚持这样做, 就使他既对父母心存感激, 同时, 又从心底里敬畏父母, 从而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审慎地向父母提要求, 久而久之, 父母的威信也就会在这种理智的给与不给中树立起来。

三、自由有界

自由是人的天性、天权, 生命需要自由, 给儿童自由, 是儿童个性发展和幸福成长的重要条件。“教育的第一原理是自由”。[4]古往今来的很多教育家如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杜威等都对自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古往今来, 人们对自由给出了不少的界定, 在幼儿教育这里, 自由就是“水依照自己的特性流动, 狗依照自己的意愿奔跑, 孩子们按自己所好到处玩耍。”[5]给予孩子自由, 首先是解放孩子的身体让孩子自由地活动,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孩子的活动与成人的活动不同, 成人的活动往往是出于某种功利目的, 而孩子的活动是在与周围世界的互动中, 感知世界、探究世界, 从而把握世界, 获得在这个世界安身立命的能力。孩子身体的解放状态是合乎自然的状态, 是尊重儿童体验和生活的状态。孩子天生是好动的, 他们喜欢这里瞧瞧、那里看看, 喜欢这里摸摸、那里碰碰, 喜欢东走走、西跑跑。这样的活动意味着儿童想把自我融入到世界中去。但是, 这样的活动往往遭到有些家长的反对, 他们总是说“不要碰”, 正如他们不断地重复“别动, 安静!”一样。如此, 家长的禁令与孩子生命的自然召唤发生了冲突, 慢慢的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自己的话, 家长的威信也就开始下降。相反, 有些家长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的意愿, 他们会让孩子自由地活动、自由地感知、自由地探索。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 有时他们不走平地而喜欢走凹凸不平的地方, 家长不会因为走路速度慢而说“不”, 他们会耐心地陪着孩子走, 因为他们知道凹凸不平的路面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 他们应该保护孩子的这种探究欲;孩子喜欢玩沙, 家长不会因为弄脏衣服而说“不”, 他们让孩子尽情地玩沙, 只是提醒孩子注意别把沙子弄进眼睛里, 也不要把沙子往小伙伴身上扔。因为相比玩脏衣服这样的小小的损失, 他们更看到了孩子在玩沙的过程中的创造性的工作, 看到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由衷的喜欢和尊敬。

给孩子自由, 其次是给孩子精神的自由。给孩子自由, 要摒弃成人本位主义,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让孩子自由的选择, 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现在很多幼儿家长,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一厢情愿地替孩子报了不少兴趣班, 什么“小小主持人”班, 舞蹈班, 琴类班, 棋类班, 周末带着孩子奔跑于各个兴趣班之间。这种做法, 夺取了孩子支配自己的时间的自由, 也剥夺了孩子主动积极发展的自由。家长这么辛苦为了孩子, 但是往往得不到孩子的感激, 相反导致孩子一肚子的怨言。也有些家长, 他们充分尊重孩子, 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孩子想学钢琴而不是其他, 家长不会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去学英语等其他东西, 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 让他学钢琴。这样“听孩子话”的家长, 容易获得孩子的爱与尊重, 他们提出的要求孩子往往也容易接受。

给孩子自由, 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 不意味着对孩子不管不顾, 不意味着放纵孩子。因为相对于成人, 孩子毕竟还不成熟、不完善。所以孩子的自由只能是发挥孩子活泼本性的基础上给予指导, 是在家长关注下的有节制的自由。但是, 有些家长, 因为小时候受了父母太多的约束,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 就想给孩子完全的自由。他们完全放任孩子, 让孩子在一切事情上做主, 孩子有了错误也不纠正。这样孩子就会成为一个任性、我行我素的孩子, 父母在他眼里也就没有威信可言。

要树立家长威信, 就要注意制定一些规则, 建立自由的疆界。为此, 家长就要通过学习增加对幼儿成长的认识, 重视孩子成长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孩子发展的身心特征, 因材施教, 做到既不阻挠孩子的成长, 又能对孩子行为进行规范。

四、严而有格

俗话说:“严是爱, 惯是害, 不管不教要变坏。”对孩子的教育, 我国传统的主张是强调严加管教。如果孩子达不到要求, 犯了错误, 轻则训斥, 重则体罚。民间流传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 上屋揭瓦”都是这种教子思想的体现。但是, 从严要求如果把握不好度, 经常打骂孩子, 要么导致孩子畏缩, 要么导致孩子叛逆, 都无益于家长威信的建立。对待孩子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严而有格。这“格”就是要有一定的规则。这规则包括在什么情况下该受到奖励惩罚, 要让孩子明确, 而不能由家长随心所欲。有些家长心情好时, 孩子犯了错也一笑带过;心情不好时, 即使孩子没有错也动辄得咎, 拿孩子撒气, 这样就会让孩子不服。家长要和孩子制定一定的行为准则, 什么行为是允许的, 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 要让孩子心中有数。这样当孩子犯错受到惩罚时就会心服口服。这个规则还包括惩罚的度, 孩子违背了规则, 要严惩不贷, 但是这惩罚不能过于严厉。要把孩子看成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个体,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维护孩子的尊严, 尽量不体罚孩子。洛克曾说:“如果我们想要儿童变成聪明、贤良、磊落的人, 那么棍棒及其他种种奴隶性的体罚便是不合适的管教方法, 这种方法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 在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用一用。”[6]现在国际上已经有11个国家宣布家长体罚孩子是违法的。[7]而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人财产, 想打就打, 想骂就骂, 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请听洛克是怎样说的, 他说:“过分严厉的处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教育上的害处还很大, 并且我也相信, 事实会表明, 受到最严厉惩罚的儿童是很少成为优秀的人才的。”[8]当然, 如果孩子屡教不改, 家长批评甚至打了孩子, 事后都要安抚、开导孩子, 让孩子觉得父母是爱他的, 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抗拒甚至怨恨的心理, 这种严而有格的教育, 才能使孩子信服, 才能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真正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9.

[2][6][8]约翰.洛克著.徐诚, 杨汉麟译.教育漫话[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8.

[4][5]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3]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篇4: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1    与学生过于“亲密”终酿苦果

在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面对自己的第一批学生,总想着自己也才刚从学生转变成老师,所以要亲近他们,融入他们,与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喜欢我,从而喜欢上我的课。事实上,我也的确这么做了。

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一个天气炎热的夏天,学生都兴高采烈地在到办公室邀请我和学生周末一起去游泳。我当时很开心的回答说:“好啊,老师太开心了,你们放假还不忘记邀请老师参加你们的活动。”当时我与学生一起在水里上玩,我认为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我常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朋友,完全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实施“零距离”与学生交往,而忘却了我是他们的老师。平日里与学生“亲密无间”,课后经常一块唱歌、一块吃饭、一块爬山……总是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学生在课后都叫我姐姐或喊我昵称,当时我还自我感觉良好。

慢慢地,我发现问题来了。学生逐渐把我当作是他们的“朋友”,跟我建立“平等”关系后就开始“没大没小”。上课时,学生我行我素,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布置作业时,学生哇哇大喊大叫,有的学生甚至讨价还价;批评教育时,学生毫不在乎、视而不见。

一个平时在我眼里还不错的男生,跟我关系也挺好。上课时,我发现他的座位时空的,便寻问他的同桌,只见班上学生在偷偷地笑,眼神都瞟向教室后面。我带着疑惑走到最后一排座位,发现这个学生竟然睡在地上!我忍着怒气把他叫醒。教育他时,该学生也只是笑嘻嘻,充耳不闻。那一刻,我如当头一棒,我知道这是我与学生太过“亲密”酿的苦果。学生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我深深地认识到这种“零距离”交往的危害。

2    “距离”过远负面影响更大

在经历了与学生太“亲近”不可取,我就尝试着刻意和学生拉开距离,我在对下一批学生时非常严格,经常站在讲台上训斥学生。全班学生都很害怕我,在他的课堂上连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不敢有一丝“放松”。可是尽管如此,全班的成绩也并未有所提高。他与班上的学生也少有交流,学生有事,反而更愿意找其他科任老师。

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时,班里的学生经过思考决定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了教师节礼物,为所有的老师的老师送上祝福,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将礼物送给我时,我以为他们想趁机想把拉进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我担心和他们走得太近,就以他们没有心思学习为由把他们都教育了一顿,结果他们很沮丧地走回了教室。

临近毕业,学生约好一起找我留影纪念,结果通通失望而归。学生的 “毕业晚会”,我作为班主任自然也是缺席了。学生不禁大吐苦水,连连直说自己遇上了最怪的班主任,没有人情味。就这样,学生带着遗憾毕业了。

我后来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了学生对我的评价,让我很苦恼,通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充分认识到师生之前的距离如果拉得太远,学生会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像“老鼠见猫”一样产生畏惧的心理,师生之间隔膜如路人。这样会比上述第一种情况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大,更不利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    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过于“亲密”和“距离”过远二种教学态度的实践后,我认为,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人和动物都有对距离的优美舒适感,距离超过一定的限度,都可能导致彼此的反感或攻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过近则会戏虐之忧,过远就会有生疏之感。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隙”且“有度”,适当的距离产生美。

3.1   要恰当地把握好情感

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教师当然可以与学生交朋友,但老师毕竟是老师,不能与学生划等号,理应让学生尊重。但这种尊敬不是一种“敬畏”的恐惧,而应是一种“敬爱”的喜悦。教师平时要保持个人神秘感,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完全公开给学生看。平日要有意识的注意不要随意与学生开玩笑。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多谈公事,少谈私事。让学生意识到你是老师,是一个管理者。在与学生交往中,应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地与每位学生交流。对他们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要求给予满足,让他们明白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而不是盲目、泛滥、没有原则的。

3.2  要体现适当的权威

老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这里的关键是就是要保持作为老师的权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拥有明智的权威,尤其是成年人对儿童的这种权威,是一种巨大的创造性活动,是对儿童的思想感情世界进行深入而真诚的理解,懂得儿童的语言,使自己保持一点儿童的气质,但同时又不能把自己和儿童等同起来。”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权威,并能明智地对学生使用这种权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加大权威的“砝码”,让学生打心眼里认可你。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我认为师生之间也是如此的,和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亲而不昵,使得学生既尊敬又有那么些许的畏惧,做到“亲而不纵,威而有格”,做一名亦师亦友的良师。教师还要做到“适时缺位”,避免事必躬亲,包办代替。给学生以充分成长的空间,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觉性,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及教师的管理。

篇5: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观古今于须臾,联中外为一体。足不出户,可神游世界;人不离屋,可物购天下。作为人,似乎从来没有如此自由过,便捷省力过。我们似乎已经离不开这个虚拟的世界。虚拟的科技世界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但是,我要说:对于这个虚拟的科技世界,我们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距离。

看看我们许多人吧。他们是当今虚拟世界最充分的享用者: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炒股……。网络几乎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如水,他们好比水中一天到晚游来游去的鱼。没有网络,他们几乎无法生活。

物极必反。虚拟的世界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命状态,精神状态。他们在充分享受虚拟世界的同时,他们的生命和精神也被虚拟化了,成了科技世界的一部分。而作为人之为人的东西逐渐丧失了……人被异化了,人成了网络虚拟世界的奴隶!

手机不离手,网络必须有。人际关系淡漠,家庭亲情渐冷。失去道德监督,网络犯罪滋生。网络渐渐使人失去精神的家园,失去灵魂,正成为情感冷漠,灵魂空无的行尸走肉。

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人之所以为人,不仅仅因为肉体的硕壮或者舒适,而且更因为精神的健康和灵魂的高贵。如果一个人,连精神和灵魂都没有了,那还是个人吗?

这使我想起歌德写的《浮士德》:魔鬼梅菲斯特与浮士德打赌。梅菲斯特愿听从浮士德的差遣,但只要浮士德说,你真美啊,请停一下时,他的灵魂就归魔鬼所有。当前我们所拥有的无所不能的虚拟科技世界,多么像魔鬼梅菲斯特啊!它正在渐渐地攫取我们的灵魂。我们怎么能不对它保持警惕和距离呢?

25前先哲老子曾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老子早就看到了科技的进步给社会带来的异化效应。时至今日,我们固然不能像老

子那样对现代科技全盘否定排斥,但我们却可以把它作为我们生活的工具,又不为它所束缚控制。我们必须强大我们的精神和灵魂,以对抗日益增长的虚拟科技世界的诱惑和控制力。

为此,我们要走出去,和大自然亲近,享受返归自然的快乐;我们要回归家庭,与亲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要参加各种活动,比赛,锻炼身体和意志;我们要读书,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我们要参加爱心接力活动,用爱的甘霖滋润心灵……

面对汹涌发展的虚拟科技世界,像老子一样,全盘否定,嫉如寇仇,固然是我们不足取的;但是像有些人一样,全盘接受,化身为奴,使灵魂沦陷,也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篇6:班主任与学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班主任工作复杂、艰辛、繁忙,需要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地付出心血和劳动。然而,精心的劳作、辛劳的汗水换来的结果却常常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应如何保持与学生间的距离呢?

1.与学生走得太近的教师,往往深受其害。无数经验证明,与学生交往“掏心置腹”,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一长,教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殆尽,学生就会慢慢忘记教师的身份,把教师当作“朋友”。(班主任工作

)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甚至因此反目成仇!当教师失去管理学生的权威和合理性基础,除了失败,还有什么可能的结局呢?许多教师遭遇学生“冰雹”之后,总是大骂学生忘恩负义。殊不知,究根溯源,都是教师自己酿的苦果。

2.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包含作为班主任要在管理上体现出能力来。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弈的过程,几个回合下来,一旦学生发现教师计止此尔,那教师就大大不妙了。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变换管理策略,使学生面对教师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而这也有赖于适当地拉开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条件。

篇7:职场人际关系适当留点距离

阿若(女,25岁)工作时间:3年。我和阿梅是同时进公司的,又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关系一直很好。出于信任,我和阿梅无所不谈,从个人隐私到对公司的种种看法。可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反目成仇:前些日子,部门主管辞职了,公司决定在我和阿梅之间选一个接替这个职位。论资历和实力,我们不相上下。可最后,我落选了,后来才知道,是阿梅找人到领导那儿告了我一状,说我对公司有诸多不满……

心理处方:

职场上,最可能出卖你的那个人,往往就是知晓你秘密最多的“密友”。要知道,很多时候,同事之间除了合作伙伴关系,还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当你们目标一致时,同事是你最亲密的战友;当你们利益发生冲突,这种关系就变得摇摇欲坠。言多必失,在与同事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务必管好自己的嘴。

迷茫!与领导之间远近两不宜

子华(男,24岁)工作时间:1年。刚参加工作时,我抱着走“群众路线”的想法,尽量远离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我以为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在公司立足。可是3个月试用期还没到,我就被炒鱿鱼了――因为领导觉得我“表现平平”。不久我又找到另一份工作,吸取上次的教训,我频频在领导眼前晃悠:开会时总抢着坐在他旁边,隔三岔五主动汇报工作……同事们的鄙视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一次无意中听到领导说我“太爱出风头”……

心理处方:

古语云“伴君如伴虎”,在现代职场上,领导就是每个普通职员心中的那只“老虎”:离得太远,怕被忽略;离得太近,怕被伤着。其实关键要看,领导愿意与你保持多远的距离。“领导”也分很多种:亲和的、严肃的;传统的、前卫的……不同的性格,决定了领导与你之间“距离”的长度,弄清这点很重要。不要害怕流言蜚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为难!客户提出非分之请

李健(男,27岁)工作时间:5年。我是做销售的,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与一些重要客户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饭、打球,感觉如鱼得水。这种状态让我的同事们羡慕不已,但我却是有苦说不出:一是为了维护这种“朋友”关系,我的日常开销大增;二是一些熟客户会请我“看朋友面子”,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而这些“便利”是以损害公司利益为代价的……

心理处方:

没有任何显性的或隐性的利益冲突,是成为“朋友”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你与客户,本来就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而且这种利益时常会发生冲突。所以,客户注定难以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与客户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务必要记装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这句话,守住与人交往的心理底线,坚决不做违反原则的事――这是你与客户保持平等对话权利的前提条件。

想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距离不是问题。

1、相互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和劳动成果等等。

2、弄清自己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职责,决定了你的立场和处事方式。

3、遵守规则。每个游戏都有规则,职场也不例外。

4、保持距离。与领导、同事和客户都要保持适当距离,不搞小团体。

篇8:适当的距离作文记叙文

关键词:粤方言,普通话,语文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社会对语言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文化传承的重地, 学校应该率先举起语言统一和规范的大旗, 自觉将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 并推广至全社会。但是反观当前现状, 就笔者所从教的学校而言, 学生全部来自广东本省各个地区, 他们的母语分别是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等, 其中被称为广东“普通话”的粤方言使用者占绝大多数。很多学生有着浓郁的“方言情结”。他们从小缺乏严格的普通话训练, 没有讲普通话的意识和习惯, 有的只是一口纯正的大“白话” (即粤方言) 。

一、现状分析

初来任教, 有两件事情给我这个“北方人” (广东人习惯把内地所有外省人都称为“北方人”) 留下深刻印象。

第一件事是一位来自东莞的女生刚来学校第二天便坚持退学。身为班主任, 我对她进行了多次耐心细致的开导, 最后还是没能挽留住她。因为她在得知本校不用其母语教学后觉得根本无法接受。

第二件事是关于我所带班级的称呼。在接待新生时, 很多学生见到我就问:“老师, 你是文秘 (wén bì) 班的班主任吗?”起初, 我没太在意。可后来一些学生家长也反复这样问我, 甚至当我走到学生宿舍检查, 宿管员阿姨也这样说, 我开始纳闷了:以前不是一直说“wén mì (文秘) ”吗, 怎么都说成是“wén bì (文秘) ”呢, 是不是自己弄错了呢?于是, 我认真查阅了颇具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 得知“秘”只有在“秘鲁”和做姓氏时才读“bì”, 其他均读“mì”, 在“秘书”、“文秘”中自然也读作“mì”。细究缘由, 他们原来是受母语影响, 在粤语中“文秘”的发音就是“wén bì”。

慢慢留心发现, 方言对普通话书面表达的影响也是处处可见。很多学生惯用方言来传情达意, 他们的思维就是方言的思维方式。例如:

在语音方面:“王”、“黄”不分, 不管是“王老师”还是“黄老师”, 学生一概称为“王 (wáng) 老师”;翘舌音与平舌音混淆, 如“革命者”说成“革命姐”, 老师说成“老西”, “四个”说成“细个”;鼻音与边音相混, 把声母为“n”的都念成“l”, 如称“你”为“里”, “男”为“兰”, 表现为一种懒音现象。

在词汇方面:对人物的称谓与普通话区别较大, 如祖公、祖婆 (外公、外婆) , 老豆、老母 (爸爸、妈妈) , 大佬 (大哥) , 靓女、靓仔 (女孩子、男孩子) ;对时间的表达也不同于普通话, 如“我足足等了你八个字 (粤语中五分钟为一个“字”, 八个“字”是四十分钟。) , 你才来到。”“我去学校整整花了三个钟 (三个小时) 。”

在语法方面, 常常照搬粤方言口语句式。例如:

我有去做 (我去做过) , 但没做好。

我想一下先 (先想一下) 。

如果当时再努力一点, 再拿多几分 (多拿几分) 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

这里饭堂的饭菜很难吃, 你上次在家炒的菜好吃过这里 (比这里好吃) 。

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 粤语的地位越来越高, 学生普遍存在一种“粤语自豪感”;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和报刊杂志等媒介也充斥着大量方言化表达;另外, 学生对港台腔调盲目崇拜和刻意模仿, 凡此种种, 使学生在书面表达中无时不掺杂方言词句。

毋庸置疑, 方言, 作为一种语言的变体, 是地域文化的产物, 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作为一种地方语言, 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其使用的“度”。过度地滥用, 必然有损于国语的纯洁和健康, 不利于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发展, 不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那么, 如何趋利避害, 引导方言向良性方向发展呢?

二、对策研究

(一) 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

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积极改变传统语言观念。有些学生并非不会说普通话, 而是不愿说。不少人存在盲目的方言优越感, 认为“用普通话讲话不如用方言讲得具体生动”, 抑或“普通话讲得不标准, 讲出来让人笑话”, 还怕别人议论讲普通话是“打官腔, 忘了家乡, 丢了根本”。对此, 教师首先要纠正学生的方言盲从观念, 努力培养他们说普通话的意识。

另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普通话的美和作用。目前, 掌握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的一个新条件。有人说, 21世纪的优秀人才, 最需要两大战略武器:舌头和电脑。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 能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具有自如的语言文字能力, 在求职升学和事业竞争中都会处于优势地位。

(二) 寻找根源, 增强学生学普通话的动机

抓住汉语的特殊性和内在规律进行教学, 让学生深入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差别形成的根源, 有的放矢, 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自主性和目的性。

语音方面, 粤语将舌面音 (j、q、x) 和舌尖前音 (z、c、s) 读成舌叶音的现象非常普遍, 舌尖后音 (zh、ch、sh) 的翘舌也严重不到位, 很多时候听起来也像是舌叶音。这就是为何港台剧配音总给人一种嗲声嗲气的感觉的内在原因。另外, 普通话只有4个声调, 粤语却有9个声调, 因此轻声重读的现象常会频繁出现, 比如将“爸爸” (bàbɑ) 、“妈妈” (māmɑ) 读成“bǎbá”、“mǎmá”等。

词汇方面, 有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粤方言词语, 如“叉烧包”、“凉茶”、“埋单”、“炒鱿鱼”、“的士”、“鸡同鸭讲”、“蒙查查”等, 在普通话中很难找到完全相对应的词语, 它们是地方特有生活现象的产物。对此, 只要不妨碍交流, 我们可以采取开放态度, 适当兼容并包。

语法方面, 普通话中, “有”是个纯粹的动词, 没有作助动词的功能, 在其后面不能带其他的动词。而粤语习惯将“有”放在动词前面作助动词, 如学生经常说:“我有做。”“我有去。”“老师, 我有和你说。”这显然属于港式舶来品, 由于香港曾是英国殖民地, 其用语受英语句式的影响, 形成这种现象。

(三) 创设环境, 激发学生爱普通话的情感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吕叔湘先生曾说:“撇开语言 (口头语) 教文字 (书面语) , 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可见, 良好的口头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声韵调的练习, 可以选择趣味盎然的绕口令;针对朗读练习, 可以选择名家名篇或耐人寻味的作品;针对说话训练, 可以在每次语文课上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 通过播报新闻、讲故事笑话、成语接龙、推荐电影电视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如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 在作简要分析之后, 我让来自粤语、闽语、客家话方言区的学生分别用自己的母语朗诵全诗, 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大家的兴致, 各具特色的方言朗读不断引来哄堂大笑。接着, 我给学生播放了普通话范读录音, 音韵的和谐、语调的错落、节奏的明快等诉之于学生的听觉。通过雅与俗的鲜明对比, 学生在曲折变化的声韵调之中深刻体会到语言的优美生动, 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真挚热爱的感情。

作文教学时, 我采取先说后写、说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先叙述思路、行文结构、主要情节等, 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表达中不符合普通话用词及语法规范的地方, 有的放矢地指正引导。这样更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用词的准确、主题的突出、结构的安排上取得明显实效。

总而言之, 在教学中规范学生的用语, 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有效推进规范语言文字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输送给学生多种营养, 滋养他们健康成长。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民族自豪感等都可渗透于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 让学生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詹伯慧.试论粤方言地区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学术研究, 1996 (9) .

[2]李贞.普通话训练中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台州师专学报, 2000 (4) .

篇9:职场友谊,需要适当的距离

过了几天,我请云姐吃饭,感谢她对我的关照,委婉地告诉她,因为她的干涉,我被同事们孤立。云姐听了恍然大悟,说:“都怪我这暴脾气,瞻前不顾后的。你自己的工作,我不能干涉,还是你自己来应付吧!”

不久,单位岗位调整,云姐升任办公室主任,成了我的直接领导。其他几个同事显得有些不自然,有时候明显地对我示好,有时候做事又故意回避我。云姐安排我工作的时候欲言又止,好像有很多顾虑。我敏感地意识到,我和云姐的关系,虽然比跟其他同事亲近,但不能把友谊和工作绑在一起,我应该以身作则,以免同事们误会,让云姐作难。

上班时间,我努力和云姐保持距离,不喊她“云姐”,而是喊她“主任”。有什么事情,也是当着大家的面请示、汇报,不和云姐私下交头接耳。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渐渐接纳了我,云姐也把我和其他同事一视同仁了。有一天我和云姐下班后一起回家,她笑着说:“小敏,这段日子,我真要好好谢谢你。”我说:“谢我什么啊?”她说:“我之前一直害怕,不知道当了你的主任以后该怎么做。安排你工作吧,担心你说我摆官架子,不安排你工作吧,对其他同事又没办法交代。”我说:“你放心吧,我懂得公私分明,工作上你是我领导,下班后你还是我云姐。”云姐如释重负地笑了,邀请我:“吃过晚饭咱到广场遛弯儿啊!”

一天早上,云姐红肿着眼睛来上班。同事们窃窃私语,一位平时比较八卦的男同事凑过来问我:“是不是和老公吵架了?”我没作声。他又说:“你知道云姐是怎么升职的吧?听说上边有人罩着呢。她是不是和老公关系不好啊,你们住一个社区,没听说什么吗?”我淡淡地说:“没听说。”

午休时,云姐忐忑不安地问我:“我昨晚没休息好,大家说什么了?”我半开玩笑地说:“你让我当间谍打小报告啊?”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不瞒你,昨晚和老公吵架了。”我笑笑说:“谁家不吵架啊!”

以前我偶尔会去云姐家串门,云姐升主任以后,我就尽量避免去她家,有次云姐问我:“小敏,你怎么不来我家玩啊?”我打趣说:“避嫌。免得人家说我巴结领导。”其实我只是想远离云姐的私生活,不让她有心理负担。云姐也很懂得尊重我,我婆婆是个大嗓门的农村妇女,有什么事情爱在小区广场上扯着嗓子喊,云姐从来没有问过我,避免了我的尴尬。

大多数时候,我和云姐不冷不热,看起来和其他同事没两样。但遇到事,我们便迅速变成了两个互相扶持的好朋友。一天,临下班时我接了一个会议通知的电话,因为要接孩子,走得匆忙,我忘了做来电记录,本来想着第二天早点去通知相关人员的,可偏偏第二天路上塞车,等我赶到单位时早错过了会议时间。那天,没有按时参会被通报批评的一位科长气势汹汹地前来问责,说了一大堆难听的话,把我训得直流眼泪。云姐见状,对着那个科长一通吼:“轮不着你来教训她!”科长比云姐级别高,她这么不计后果地跟科长发脾气,肯定是不对的,事后她冷静下来,主动去跟科长道了歉。我也向云姐检讨,云姐看着我说:“我就看不得别人欺负你!”一句话感动得我差点流了泪。

我也尽自己所能关照着云姐,工作日,她免不了有应酬,喝了酒回来,我默默给她倒杯水;如果有人找她,我会为她挡驾。

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两只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取暖。但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靠得太近就会被对方扎到,离得太远又会冷得受不了。几经折腾,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不会太痛,也不会太冷。据说,这种“温暖又不至于被扎”的距离,是职场里保持友谊的最好方式。我和云姐的交往,大概是因为遵循了这个原理,才得以维持至今吧!

篇10:距离作文600字初中记叙文

那年夏天,我来到了泰山脚下,用脚步丈量了泰山的距离。泰山为五岳之首,自然不肯轻易折服。我抬头,望着漫无边际的山崖,心里没有底。

当天,烈日当空,我鼓起勇气,向着山顶前进。刚开始,我还是很轻松的。蹦蹦跳跳,或者大步流星,潇洒地把一个个台阶抛在脚后。感觉泰山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绝对不喘不累,轻易上山。走了10分钟后,丝丝疲劳感涌上心头。我不再蹦跳,开始储存力量,为接下来的行程做准备。太阳越来越毒,脚步越来越沉重。此刻,我已经到了泰山十八盘入口。周围的许多人看到辛辛苦苦爬了这么长时间,才刚刚来到最危险地区的靠头,纷纷丧失了信心。有的人竟然在刹那间,回头——放弃——下山。他们这么快就向泰山低头,懦夫。我想。已是正午。空气里弥漫着汗臭味儿。豆大的汗珠已经蒙住了我的眼,流进了我的嘴。汗珠是咸的,是不是预示了我这次攀登的艰难险阻?现在的我,是如此吃力:昔日活泼好动,但在今天,迈一步都要用尽全身力气,脚像裹上了数百个沙袋,完全控制不住了。每登几个台阶我就会感觉喘不过气来,必须要休息休息。

此刻我才知道:用脚步丈量泰山的距离,真的很难。望着绵延不绝的群山,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自己真的可以上去?我的力量太微薄了,还不足以和它抗争。不断有人放弃,不断有人下山,我的心也动摇了。不!绝不可以!山顶,山顶上一定会有更美的景色!征服它!我咬着牙,闭上双眼,鼓起勇气,向前,向前!当我的衣衫紧紧地贴在身上时,当我的双眼被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迷得睁不开时,当我感觉自己好像软绵绵要瘫倒时,我看到了南天门!啊,南天门!南天门!我来到了泰山极顶!

山顶上的景色竟如此美丽!登泰山而小天下!放眼远眺,一个个青翠挺拔的山峦重重叠叠,高耸入云端。云海翻腾,不断咆哮,向山下望去,十八盘,那曲折的道路,宛如一条巨龙,只有勇敢者才能征服它。郁郁葱葱的树林,映衬着蔚蓝蔚蓝的天空,纯,净。泰山上所有所有的景色,全都一览无余。

上一篇:友情初一作文400字以上下一篇:2022公司联欢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