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民主》读书体会

2024-04-24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体会(精选8篇)

篇1:《论美国的民主》读书体会

对民主的不懈追求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体会

何为美国的民主,美国的民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很难回答的,而托克维尔仅在美国呆了九个多月,就写出了《论美国的民主》这本经典著作,这是何等的不容易。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主要讲了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正如托克维尔在书中写道:“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这也揭露了 《论美国的民主》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书的上册通过对美国地理、种族、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阐明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则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此书最可贵的在我认为是在当时的出托克维尔对当时美国的民主制度体制进行了辩证的剖析而非盲目追从。以下谈谈我对美国民主的几点认识。

一.美国民主制度建立的原因

美国的民主表现在多方面,包括身份的平等、公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理念、公民的民主精神、民主理念。“美国人的身份平等是在其他国家难以见到的。”“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能帮助它前进。”为何说它是“普遍和持久的”?托克维尔总结了有助于美国维护其民主制度的原因: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的因素很直观体现了美国的民主可实现性的要素。美处两大洋的包夹带,与外界甚少来往,美国国家的形成和大规模的移民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移民而成的大杂烩大熔炉般的新国家。在当时作为新大陆的北美洲,其社会自始至终没有形成等级有序的社会结构,人们天生就有极其强烈的平等意识,且加上彻底的独立战争的洗礼,新组成的群众团体有共同经历还有共同的民主自由的呼吁和拥护的政治表现形式,如此背景下地美国民主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甚是约定俗成的。而法国的革命在19世纪仍还处于启蒙性运动和不彻底的改革阶段,临近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等封建王朝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长期深受欧洲“贵族为圣”的阶级利益和封建统治影响,阶级分明且有序的社会结构也抑制了平等的可能性。民主起立点不同正是作者所要告知我们的,也表达了托克维尔的呼声是基于本国国情而并 非照搬美国的制度。这也让我想到我国在国家形成方面与美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依赖于氏族的血缘关系而得以存续,世袭理念延续千年,类同于“君权神授”的欧洲文明思想,氏族的条框始终没有被彻底打破,且中国一直维持着大一统的传统以及金字塔形的一元多级的结构,在这种等级森严的结构之下,民主与自由绝非易事。

二.美国民主制度中的地方与中央权利均衡

托克维尔还指出:“美国公民自由、平等理念的根源是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在于实行自治,乡镇作为次级的行政单位,拥有这种自治权无疑促使了公平、自由理念在美国的萌芽与发展,美国民主制度的雏形是新英格兰乡镇制度这点无可非议,且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乡镇制度思想的影响使得群众基础相对强从而革命愈能胜利。乡镇自治制度与我国实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的做法有相同之处。基于美国社会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地方拥有较多的自治权,托克维尔认为考察美国的民主制度的顺序应该是:乡——镇州——联邦。在美国社会,阶级冲突并不强烈。“社会各个阶层开始混合起来,使人民相互隔开的一些屏障接近捣毁,财产逐渐分散为多数人享有,权利逐渐为多数人享有,教育日益普及,智力日渐平等,社会情况日益民主。最后,民主终于和平地实现了它对法制和民情的控制。”在说明乡镇自治在美国的可能性之余我们还可以可以探究到,阶级冲突愈是强烈的地方,人们之间在财富乃至在身份上的不平等性愈加凸显。

三、“法”的精神与三权分立的分权与制衡 “美国的贵族是从事律师职业和坐在法官席位上的那些人。”法制在美国对民主的巩固大有脾益。美国人极其爱他们的法律,公民能依据法律对不同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也可见民主与法律的深入人心。再看到美国的行政制度,行政权在美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的制度试图缩小行政权威的影响,而把权力分给社会上的许多人去掌握,从而达到权利均衡且又不涣散。只存在政府集权而不存在行政集权,联邦政府并不干预各州政府一般事物。托克维尔极为赞赏美国的分权制度,“虽然欧洲各国普遍都有分权,但美国的分权带来的实际效果最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政治效果,使每个美国公民产生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感,公民在祖国那里找到归宿,祖国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美国宪法与体制约束力极强的三权分立主要是来自权力内部之间的相互制衡。托克维尔提及“他们”规定了权力分享的原则与“控制与反控制”的制度,“清楚地认识到„„除了人民的权力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执行权力的当局。这些当局虽不是完全独立于人民的,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因而既要被迫服从人民中的多数的一致决定,又可以抵制这个多数的无理取闹和拒绝其危险的要求”。托克维尔注意到司法权的独立性,但这个独立性是有限制的,因为法院只能在审判当中抵制违宪的法律,但是可 以我们可以看到司法权的独立是美国三权分力机制的重要保障,行政权在美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总统虽拥有强大的行政实权,但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受到各方牵制,限制总统的权力也是三权分立制度得以良好实施的关键之一,总统的弹劾制度也使得整个三权分立体制变得更加完整。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渊源虽来自法国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但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欧洲效果甚微,效率不高。

四.美国民主体制不足:极端自由下导致的多数暴政

“美国的民主往往不够成熟,但法制的总趋势是向善的。民主政府的毛病马上即可发现,但其优点经过长期观察才能发现。”民主制度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人民,而民主始终代表的是大多数的人民,政府的行事思维归更易倾于民意,虽然人民可能有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任何民主制度都难免有缺陷,极端的民主导致专制和暴政。美国民主政府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缺失防范暴政的措施,再加上行政权力的集中以及地方政府权力相对自由,整个民主政府有山崩离析的危险。民主政府跨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暴政和管理不当,集外因与内因于一身而非它自身的软弱无能。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暴政”表现,首先反映在舆论的统治方面。“多数既拥有强大的管理国家的实权,又拥有也几乎如此强大的影响舆论的实力。多数一旦提出一项动议,可以说不会遇到任何障碍。”对于美国总统选举和连任制,托克维尔称总统选举制度而责连任制,认为连任制是腐败和暴政的根源,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对托克维尔观点的实证。对于陪审制度的政治作用,托克维尔把有陪审员参加的法庭看成是免费的学校。这个学校向人民传授治国的艺术,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然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并没有遏止“多数的暴政”下的私刑。

五、本书的写作目的:为法国民主制服务

从《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可以看出托克维尔对待事物高度的辨证精神。虽然,托克维尔高度称赞美国的民主制度,但并不是绝对的信任,因为任何民主制度都难免有缺陷,极端的民主易导致专制和暴政。然而,与法国相比,美国的民主制度更优,更能体现人身份的平等,托克维尔正是通过美国这扇窗户为法国找到一剂良方,其真正目的是借鉴美国民主制度来完善法国的民主制度。

托克维尔心目中理想的民主国度是美国。托克维尔考察美国民主制度所采用的方法无疑是两大方面:比较和借鉴。虽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是最好的民主国家,但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美国民主制度来发展法国的民主制度,其根本目的是立足于本国,托克维尔对法国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正如托克维尔在描述美国人的爱国心时发出的感慨,这完全是出自民情,同时也表现了托克维尔本人对自己祖国强烈的爱国心。

我们必须向托克维尔表示尊敬。在他那里,一种真正现代的思维方式已经达到成熟。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启蒙运动的乐观主义和对历史进步的幻想,而是带着一点怀旧的情绪 ——不断试图回到古希腊,回到耶路撒冷,回到罗马,但试图面对的是当下的危机。这样,思考的结果并不是回到古代,而是更进一步地推进了现代性本身。

托克维尔在书中总结了一点,美国之能维持民主制度,应归功于其地理环境、法制与民情、但法制重于地理,民情重于法制。基于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现状,中国的民主之路由此书可以借鉴的制度与思想的精华可能如托克维尔所说,需要剖析着尝试下去才可有“药效”。如今所言的法制社会、民主意识已经不断发展,人民的参政议政热情和认知观念也在不断提高,尚法观念以及自由主义也被大多数人所推崇。只是我们仍需要思考,在一个人口众多,受传统文化悠长影响环境下的中国,可否有更有效的行政体制和法制制度的突破和改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仍要摸索着前进,希望改革能使得民主集中制度的民主更加凸显作用,使得集中更加符合民意。

六、经典词句

1.“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 讲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走向民主之路的困难。

2.“我所说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好像差不多接近了它的自然极限。在那里,这场革命是以简易的方式实现的;甚至可以说,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我们进行的民主革命,就收到了这场革命的成果。” 说的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很轻易就成功。

3.“我毫不怀疑,我们迟早也会像美国人一样,达到身份的几乎完全平等。但我并不能由此断言,我们有朝一日也会根据同样的社会情况必然得到美国人所取得的政治结果。我也决不认为,美国人发现的统治形式是民主可能提供的惟一形式。但是,产生法制和民情的原因在两国既然相同,那么弄清这个原因在每个国家产生的后果,就是我们最关心的所在。”

4.“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此,一般可以认为民主立法的目的比贵族立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类。”

5.“民主政府尽管还有许多缺点,但它仍然是最能使社会繁荣的政府”。“即使民主社会将不如贵族社会那样富丽堂皇,但苦难不会太多。在民主社会,享乐将不会过分,而 福利将大为普及,国家将不会那么光辉和荣耀,而且可能不那么强大,但大多数公民将得到更大的幸福。” 民主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也有种种缺陷。

6.“问题是不应当再保持身份的不平等给人带来的特殊好处,而是应当确保平等可能为人们提供的新好处。我们不要让自己仍与祖辈相同,而应当努力达到自己固有的那种伟大和幸福。”他对民主问题的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面对必然要到来的民主社会。

篇2:《论美国的民主》读书体会

法国革命催生的民主探寻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是在新世界发现能够照亮和复兴旧世界的建设原则的思想家的奋斗结晶,其写作目的是要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寻求有益于法国政治体制的良药。“没有比以人民的名义发号施令的政府更难抗拒的了。”民主的思想与政治体制的迫切渴求,是托克维尔对19世纪的法国乃至世界响亮的一激。

——题记

我只可说大体翻阅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上下两册的内容,对身为法国诺曼底贵族的托克维尔先生呼吁建立民主制度的磅礴文字颇有感触。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后,因王朝变故出现家庭意见分歧,同时也为了避免革命余波的冲击,托克维尔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前往美国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并由此写下此书的上卷,而后五年在经历法国革命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完成下卷。如此时代背景下的奋笔之作无疑会成为跨时代的经典。正如托克维尔在书中写道:“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这也揭露了 《论美国的民主》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书的上册通过对美国地理、种族、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阐明了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册则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并与英法等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的类似问题作了对比。此书最可贵的在我认为是在当时的出托克维尔对当时美国的民主制度体制进行了辩证的剖析而非盲目追从。以下谈谈我对美国民主的几点认识。

一.美国的民主表现与其民主制度建立的原因

美国的民主表现在多方面,包括身份的平等、公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理念、公民的民主精神、民主理念。“美国人的身份平等是在其他国家难以见到的。”“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 1

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能帮助它前进。”为何说它是“普遍和持久的”?托克维尔总结了有助于美国维护其民主制度的原因: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自然环境的因素很直观体现了美国的民主可实现性的要素。美处两大洋的包夹带,与外界甚少来往,美国国家的形成和大规模的移民有着直接的联系,是移民而成的大杂烩大熔炉般的新国家。在当时作为新大陆的北美洲,其社会自始至终没有形成等级有序的社会结构,人们天生就有极其强烈的平等意识,且加上彻底的独立战争的洗礼,新组成的群众团体有共同经历还有共同的民主自由的呼吁和拥护的政治表现形式,如此背景下地美国民主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甚是约定俗成的。而法国的革命在19世纪仍还处于启蒙性运动和不彻底的改革阶段,临近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等封建王朝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长期深受欧洲“贵族为圣”的阶级利益和封建统治影响,阶级分明且有序的社会结构也抑制了平等的可能性。民主起立点不同正是作者所要告知我们的,也表达了托克维尔的呼声是基于本国国情而并非照搬美国的制度。这也让我想到我国在国家形成方面与美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依赖于氏族的血缘关系而得以存续,世袭理念延续千年,类同于“君权神授”的欧洲文明思想,氏族的条框始终没有被彻底打破,且中国一直维持着大一统的传统以及金字塔形的一元多级的结构,在这种等级森严的结构之下,民主与自由绝非易事。

二.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的地方与中央权利均衡

托克维尔还指出:“美国公民自由、平等理念的根源是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在于实行自治,乡镇作为次级的行政单位,拥有这种自治权无疑促使了公平、自由理念在美国的萌芽与发展,美国民主制度的雏形是新英格兰乡镇制度这点无可非议,且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也或多或少受到了乡镇制度思想的影响使得群众基础相对强从而革命愈能胜利。乡镇自治制度与我国实行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的做法有相同之处。基于美国社会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地方拥有较多的自治权,托克维尔认为考察美国的民主制度的顺序应该是:乡——镇州——联邦。在美国社会,阶级冲突并不强烈。“社会各个阶层开始混合起来,使人民相互隔开的一些屏障接近捣毁,财产逐渐分散为多数人享有,权利逐渐为多数人享有,教育日益普及,智力日渐平等,社会情况日益民主。最后,民主终于和平地实现了它对法制和民情的控制。”在说明乡镇自治在美国的可能性之余我们还可以可以探究到,阶级冲突愈是强烈的地方,人们之间在财富乃至在身份上的不平等性愈加凸显。

三.“法”的精神与三权分立的分权与制衡

“美国的贵族是从事律师职业和坐在法官席位上的那些人。”法制在美国对民主的巩固大有脾益。美国人极其爱他们的法律,公民能依据法律对不同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也可见民主与法律的深入人心。再看到美国的行政制度,行政权在美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的制度试图缩小行政权威的影响,而把权力分给社会上的许多人去掌握,从而达到权利均衡且又不涣散。只存在政府集权而不存在行政集权,联邦政府并不干预各州政府一般事物。托克维尔极为赞赏美国的分权制度,“虽然欧洲各国普遍都有分权,但美国的分权带来的实际效果最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认同,当然,更重要的是它所带来的政治效果,使每个美国公民产生对自己祖国的认同感,公民在祖国那里找到归宿,祖国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美国宪法与体制约束力极强的三权分立主要是来自权力内部之间的相互制衡。托克维尔提及“他们”规定了权力分享的原则与“控制与反控制”的制度,“清楚地认识到„„除了人民的权力以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执行权力的当局。这些当局虽不是完全独立于人民的,但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因而既要被迫服从人民中的多数的一致决定,又可以抵制这个多数的无理取闹和拒绝其危险的要求”。托克维尔注意到司法权的独立性,但这个独立性是有限制的,因为法院只能在审判当中抵制违宪的法律,但是可以我们可以看到司法权的独立是美国三权分力机制的重要保障,行政权在美国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美国总统虽拥有强大的行政实权,但在这种政治体制下受到各方牵制,限制总统的权力也是三权分立制度得以良好实施的关键之一,总统的弹劾制度也使得整个三权分立体制变得更加完整。三权分立制度的理论渊源虽来自法国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理论,但在当时的法国乃至欧洲效果甚微,效率不高。

四.美国民主体制的弊病:暴政的后患

“美国的民主往往不够成熟,但法制的总趋势是向善的。民主政府的毛病马上即可发现,但其优点经过长期观察才能发现。”民主制度的最大优点是有利于人民,而民主始终代表的是大多数的人民,政府的行事思维归更易倾于民意,虽然人民可能有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任何民主制度都难免有缺陷,极端的民主导致专制和暴政。美国民主政府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缺失防范暴政的措施,再加上行政权力的集中以及地方政府权力相对自由,整个民主政府有山崩离析的危险。民主政府跨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暴政和管理不当,集外因与内因于一身而

非它自身的软弱无能。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暴政”表现,首先反映在舆论的统治方面。“多数既拥有强大的管理国家的实权,又拥有也几乎如此强大的影响舆论的实力。多数一旦提出一项动议,可以说不会遇到任何障碍。”对于美国总统选举和连任制,托克维尔称总统选举制度而责连任制,认为连任制是腐败和暴政的根源,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是对托克维尔观点的实证。对于陪审制度的政治作用,托克维尔把有陪审员参加的法庭看成是免费的学校。这个学校向人民传授治国的艺术,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然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并没有遏止“多数的暴政”下的私刑。

五.自由主义战胜个人主义

本书的下卷的二三四章主要侧重与对美国自由主义战胜个人主义的阐释与评价。托克维尔由民主国家的人对平等的热爱比自由更加热烈和持久的观点引入利益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内容,比较两者区别并说明利己主义使美德的幼芽枯死,个人主义使功德的源泉干涸:利己主义是历史悠久的恶习,个人主义是伴随民主国家的诞生而产生的,且伴随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民主国家的个人主义使人们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别人,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心会被孤寂笼罩。然而又提到民主制度没有使人们相互更加亲近,而发生的民主革命使原先的贵族与贫苦阶级回避,使原先不平等的仇恨保存在了新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的内容之中,也导致个人主义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托克维尔认为平等和个人主义可能产生促进权力集中和权力独自再生的作用,形成“社会的利益是全体的利益,而个人的利益不足挂齿”的思想,但随之而来的中央集权或权力集中的趋势,会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强度表现出来。最后提及美国人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学说即自由主义来反对个人主义,而这种利益又使他们习惯于结社和合作。享有政治结社的无限自由,是美国能够出现各种社团的基础,使美国人从结社中了解了自己的使命。另外,言论和出版自由也对抵制个人主义起了一定作用。“美国人以自由抵制平等所造成的个人主义,并战胜了它”。但在没有政治自由传统的国家,民主有转化为专政的危险。“在平等的原则依靠暴力革命手段而取胜的民主国家”,这种危险尤其大。无论如何,托克维尔始终强调着专制制度的弊端,以及专职和平等的关系,正如其所写道:“在任何时代都是危险之物的专制,在民主时代尤其令人害怕。”

六.小结

篇3:《论美国的民主》读书体会

也有人认为, 美国政治中的平等观念是托克维尔最为奇异的事情, 托克维尔为美国“无处不在的平等精神”叹为观止。

通览《论美国的民主》, 读者不否认托克维尔关于美国的民主、美国的平等的洞见, 我对此也会发出由衷的赞叹, 但我们更想知道美国的民主制度和平等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借助托克维尔的慧眼, 透过《论美国的民主》, 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端倪, 这就是我所认为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价值。

《论美国的民主》是在托克维尔游历美国9个月之后写成的, 除了《论美国的民主》这个主标题之外, 给它加一个副标题“托克维尔美国游记”也未偿不可。因为, 托克维尔这个法国贵族的儿子, 听闻了美国的“美丽传说”后, 多么渴望去一睹为快啊!1831年4月的一天, 他来了。正如踏入一个新的地域, 我们首先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人民的生活以及历史一样, 托克维尔也是由此为起点开始观察美国的。在《论美国的民主》前半部, 托克维尔用他独到的视角, 为我们展现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特的国家。

1620年, 五月花号的一群人到达了美国这块新大陆, 他们在近岸构筑了一个村落。随着移民的增多, 新的村落出现了。而后, 数个村落结成乡镇, 再后来, 由乡镇组成县, 进而形成州。美国从一开始的村落, 就不像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在国家形成之前的部落那样, 由部落首领导统治, 而是村民平等自治。从而, 造就了美国正式建国后的国家政治活动是“自下而上”的。在自然形成的乡镇组织, 乡镇保持着很好的独立性, 州是不能干涉乡镇本身的事务的, 管理乡镇公共事务的权力被分配到几乎各个公民, 公民通过选举委员行使他们的权力, 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因为“人人都是本身利益的最好裁判者”。乡镇几乎可以说已经完全确立了共和政体。乡镇的政权组织不仅向人民传播自由, 而且让人民享受自由, 并利用自由为其造福。此种自下而上的政治活动, 公民有权自已管理涉及自身的事务的模式, 反而达到一种良好的政治效果。正如托克维尔在书中所述的那样, “在美国, 到处都使人感到有祖国的存在。从每个乡村到整个美国, 祖国是人人关心的对象。居民关心国家的每一项利益就象自己的利益一样。他们以国家的光荣而自豪, 夸耀国家获得的成就, 相信自己对国家的成就有所贡献, 感到自己随国家的兴旺而兴旺, 并为从全国的繁荣中获得好处而自慰。他们对国家的感情与对自己家庭的感情类似, 而且有一种自私心理促使他们去关心州”。

另外, 美国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的国家, 也就没有封建的权贵与贱民, 没有森严的等级体系。北美这块大陆的早期移民接受过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熏陶。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到美洲大陆, 贫穷、灾难使得他们更加渴望自由与平等。事实上, 这些移民从一开始也是最“平等”的:他们中没有贵族;他们具有相差无几的文化水平和素养, 相同的宗教信仰, 一样多的财富———可以说正是这样一批经济、文化水平、地位等多个方面最相当的人, 把自由、平等、民主的种子撒播在北美大陆, 进而建起了一个平等的国家。他们视平等为生命, 愿意用生命去捍卫它。这种平等的相对性, 又迫使人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谁要是破坏它, 谁就是人民的公敌。美国的民主, 是一种由内而外显示出来的力量, 并且固化在每个美国人的脑海中。

在18世纪美国建国时, 全球其他褚多地区和国家仍实行着专制统治的时代, 美国这个后发国家从建国始就已经站在了平等与民主这对“风火轮”上。难怪法国人很嫉妒美国人, 他们认为美国人没有经过流血的革命就取得了民主, 民主对美国人而言简直就像是空气的存在一样理所当然。

而正是因为上述这一切, 才诞生了美国的、独特的民主。同样的法制和民情放在别处也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吗?托克维尔本人也“很难作出证实的回答”, 因为“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 产生了类似美国那样的实例”。

19世纪的欧洲, 民主势不可挡, 美国的民主遥遥领先。但托克维尔通过对美国民情、政情的考察, 提醒当时的欧洲, 美国的民主不可复制。托克维尔认为, 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不要放弃完善民情的努力, 也不要放弃以民情来改变、完善和促进民主制度的希望, “我们不能照搬美国人独特的思想和方法, 而应根据上帝和时代为我们规定的社会情况采取自己的方法, 建立我们自已的民主制度。”

中国的民主将朝向何方?这只能由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决定, 只能由在这片热土上生存了数千年、创造过灿烂文明的人民决定。正如托克维尔所说“逐渐发展促进民主的法制, 培育促进民主的民情, 是我们赢得自由的最好手段, 也是唯一的手段”。

摘要:180年多前法国青年托克维尔游历美国, 耳闻目睹了美国初期的社情、政情, 并记录成书为《论美国的民主》。抛开学术价值不说, 该书也是我们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的宝贵资料。笔者仅从一个视角, 即美国民主产生的基础和过程的角度, 来研读此经典著作。建立美国民主的基础有褚多异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地方, 这种民主基础的独特性, 成就了美国式的民主。民主不能脱离各国的社情、民情, 故民主具有其独特性, 也不能随意复制。

关键词:民主,基础,独特性

参考文献

[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张晓明译.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2.

篇4:论美国民主社会中的宗教影响

关键词: 托克维尔;宗教;民主;信仰

十七世纪初,清教徒在欧洲受到迫害,当他们到达这片荒芜的目的地时,宗教信仰便变成了他们精神的依托。虽然移民怀着不同的目的,来自不同时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大家有近乎相同的遭遇,有共同的语言,来自同一民族。他们对自己的教派进行建设和革新。清教教义既是宗教学说又是政治理论,这为他们以后独自建立自己的社会奠定了基础。

一、宗教对维护美国民主制度的直接影响

在美国,政治和宗教一开始就协调一致,且是持久延续的。在基督教的不同教派中,天主教是最主张身份平等的。托克维尔说:“在天主教的宗教社会里只有两种成分:神职人员和普通教徒。只有神职人员高于教徒,而全体信徒虽然居于神职人员之下,但都是平等的。”天主教虽然要求信徒服从,但信徒之间是平等的。在教义方面:“天主教认为人的资质都处于同一水平,它要求智者和愚夫都一律遵守同一教规的细节,它使富人和穷人都一律履行同样的宗教仪式,它令强者和弱者都一律实行同样的苦修;而对一切坏事决不妥协,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人们在天主教世界里的身份比在任何国家都要平等。如托克维尔所说:“那里的所有神职人员均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的见解同法律一致,可以说统治人们心灵的只有一个思想”。有些辞去神职到社会上去担任公职的天主教中的神职人员,为保证自己参与创造的政治秩序持久,往往利用自己的宗教影响,以其信仰将身份平等的观念输入到政界,使民众更易于接受民主共和的观点。信徒们为了保证自由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他们要求全体公民参政并尊重一切权利。因而说,美国没有对民主共和制度持敌对态度的宗教学说。

二、宗教信仰对美国政治社会的间接影响

在美国,宗教在引导民情且通过约束家庭对国家发生约束作用。一个美国人,从政界的激烈斗争中回家后,立刻就回归秩序安定、生活宁静的节奏。而后又将从家庭中汲取的对秩序的爱好带到了公务中去。英裔美国人几乎全都信奉基督教,它在人们的精神领域发挥着绝对的支配地位。即使是后来的革新,也都必须遵从一些早已规定下来的重要原则,服从清规戒律。

美国是一个爱好自由的民族。在美国人的头脑中,几乎把基督教和自由混为一体。宗教虽然不直接参加社会管理,但却被视为政治设施中最主要的设施,以致整个民族都在维护共和政体。故没有一个政治家愿意去攻击美国的一切教派,除非他想成为孤家寡人。美国人为扩大和维护宗教的权威,在新建的各州派遣神职人员,建教堂,这不仅提高了人们信教的热情,还在这些地方为自由奠定了基础。他们不仅宣扬来世,更在于现世的好处,而且略显政客面目,他们常说:“美国的各共和州是互相依赖的;如果西部的一些共和州陷入无政府状态,或被带上专政的枷锁,那么,繁荣昌盛于大西洋沿岸的共和制度,就会遭到严重的危险。因此,我们希望新建的各州也是信封宗教的州,以使它们能叫我们把自由维护下去。”他们视共和政体为一种长治久安的工具,是民情和理想迫使现代社会必须追求的目的,把人教育成为自由的人。在民主共和制下,更需要宗教信仰。

三、宗教在美国发生强大影响的主要原因

1、政教分离。美国是一个宗教精神和自由精神共同统治着的国家,神职人员没有一个担任公职,公职人员也不担任神职人员,在众、参两院也找不见他们的代表。法律不允许他们进入仕途,舆论也不允许他们从政。而神职人员也不愿意搞政治。但如果它与任何一种政治力量结合,分享了统治者的物质权力,也就分担了统治者煽起的仇恨的后果。一旦宗教依附某种政权、给某种政权以帮助或与某种政治权利结盟,便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灭亡,因为没有哪个政权能够持久不衰。随着社会日益民主,趋向共和,政教结合必然产生危险。宗教之所以能永垂不朽,是因为它明白:如果想取得政权就得放弃宗教的影响力。

2、利用民主本能。“人要是没有信仰,就必然受人奴役,而要想有自由,就必须信奉宗教。”宗教的这种作用,在身份平等国家显得更为明显。“没有一个宗教不是把人的追求目标置于现世幸福之外和之上,也没有一个宗教不是叫每个人要对人类承担某些义务或与他人共同承担义务,要求每个人分出一定的时间去照顾他人,而不要完全自顾自己。即使是最虚伪和最危险的宗教,也是如此。”美国宗教不反对人们对享乐的追求,只是通过宗教信仰对其进行必要的节制。这也就弥补了民主国家的缺处,人们不仅达到了平等又维护了宗教。在民主国家,彼此是相同和平等的,平等使人人喜欢和向往社会有一个统一的、单一的和对大家都一律相待的权力。英裔美国人把宗教信仰和身份平等带到了新大陆,由于宗教使社会情况变得更加民主了。

在我们这一代,对宗教信仰加以引导,洁化宗教信仰的风尚,规制宗教信仰的行动,逐步以治世的科学取代民情的经验,以对宗教信仰的真正利用的认识取代其盲目的本能,使宗教政策适合时间和地点,并根据环境和人事修正政策,从新唤起宗教信仰对民主社会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篇5:《论美国的民主》下卷读书笔记

一、分章概述

序言:《论美国的民主》下卷比上卷多了一篇简短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我读到了托克维尔的批判精神,他说在上卷里他把众多问题归结到平等上,但是如果读者把它视为美国文化形成的唯一原因,就是对他的观点的误解;他说他对民主社会严加指责是因为他想认真地对待民主;他说如果他的论述中如果有讨好某党派的言论,欢迎的读者大加指责。第一部分

第一章《关于美国人的哲学方法》讲了美国人哲学的特点:崇尚个人理性和思想独立。

第二章《关于民主国家的信仰的主要源泉》介绍了美国信仰的源泉:群众信仰,而非贵族信仰。美国的信仰来源于大多数人的信念,而不是某一个阶级某一个集团的学说。群众信仰通过法律大大确定下来。

第三章《为什么美国人比其祖先英国人更倾向和更喜好一般观念》对标题中的问题的回答是:一般观念比具体观念思考起来更便捷,学习起来更方便。而民主时代的人大都务实而忙碌,一般观念更适应于这样的社会。

第四章《为什么美国人从来没有象法国人那样热烈追求政治方面的一般观念》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强迫每一个公民实际参加政府管理工作的民主制度大大节制了美国人对政治方面一般观念的强烈爱好。

第五章《在美国宗教是怎样得以利用民主的本能的》这一章主要讲了美国宗教在与政治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宗教支持平等的原则,另一方面美国的宗教不仅提倡来世的幸福,还重视现世的幸福。

第六章《关于天主教在美国的发展》中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平等一方面让人们独立思考,各自判断,另一方面又使人人喜欢和向往社会有一个统一的、单一的和对大家都一律相待的权力。因此天主教徒没有以前虔诚,而基督教徒纷纷投向天主教,从内部看天主教好像是衰退了,而从外部看,它的势力又发展了。对此,托克维尔的解释是,愿意调和互相对立的原则是人类智力活动天生的弱点之一。

第七章《民主国家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的原因》中作者认为随着身分日趋平等,每个人与他人越来越无差别,个人变得日益渺小和无力,人们便习惯于不再重视每个公民而只重视全体人民,忘记了个体而只考虑人类整体。在这样的时代,人的精神喜欢同时包罗万象,希望把无数的不同结果归结于一个单一的原因。因此人民的思想倾向于泛神论。作者还说,坚信人类真正伟大的人,应当团结起来反对泛神论。

第八章《平等是怎样唤起美国人产生人可无限完善的观念的》充满了个人主义奋斗精神,平等使人们不像贵族制国家的人一样天生打上等级、职业和出身的烙印,而可以追求一种上不封顶的成功。

第九章《美国人的例子》其实说得十分抽象。托克维尔认为美国因为平等,全体人都野心勃勃力求上进。“仆人可以与主人共同享乐和劳动,穷人也可以与富人如此;乡下人将会努力学习城里人,地方将会努力学习首都。这样一来,谁也不会专注于生活的物质方面,最-1-

简单的手艺人也会贪婪地或偷偷地看一看高级的智力活动世界。人们不会用贵族制国家采用的那种观点和方法去读书;但是,读书人的范围将不断扩大,最后扩及全体公民。”最终的结果是只是的扩大化和思考的广泛化。

第十章《为什么美国人在科学方面偏重实践而不关心理论》中认为:平等使每个人产生凡事自行判断的愿望,对一切事物都怀有明显的、切实的爱好,而轻视传统和形式,这是平等的一般特性。

第十一章《美国人以什么精神对待艺术》中提到了美国人对艺术与欧洲传统贵族社会的人的区别,旧社会的艺术匠人只为少数贵族工作,他们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荣誉,所以不在乎金钱的多寡。而美国人艺术是普及的,艺术人也融入大众之中,他们的工作与创错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是一种商业化的艺术。

第十二章《美国人建筑的复杂性》讲美国建筑的复杂性是既平凡,又伟大。托克维尔再次把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归结到民主制度上。

第十三章《民主时代文学的特征》主要讲的是美国文学并不繁荣,但深受英国文学的熏陶和影响。

第十四章《关于文学的商业性》主要将的是美国的文学与商业的结合,在贵族制度的国家,文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可能使文人得到很高的荣誉,但决不会使他们赚取大量的金钱;而在民主制度的国家,一个作家却可以通过廉价推销作品获得大大的财富和小小的名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不需要人们的钦佩,而只要受到人们的欢迎就可以了。

第十五章《为什么在民主社会里研究希腊和拉丁文学特别有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凡想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必须经常从古代作品中汲取营养。

第十六章《美国的民主怎样改变了英语》中反映了美国英语对英语改造的现象,美国英语在引进新词汇和改变读音上对英语有了众多改造。

第十七章《论民主国家的诗的某些源泉》中说,民主国家人民对于理想、诗意的爱好没有贵族国家那么广泛和深刻,但是,他们发展了实用性,他们所香香出来的东西几乎全是实用的东西,而所再现的几乎也全是现实的东西。

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一章主要从演说、戏剧、历史和议会四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特点。演说家喜欢夸张,戏剧家的创作配合了革命与历史的进程。

第二部分

第一章讨论的是“民主国家的人对平等的热爱比自由更加热烈和持久”的原因——“人们知道平等的来之不容易而自觉维护平等,且相信平等经过他们的维护可以长久的延续下去而更加热爱和珍惜平等。”因为追求平等自由而带来的动荡在所难免,而益处,恰恰相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并被感觉到。第二章谈的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和利益主义是不一样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独立和个人奋斗。然后作者在讨论了“个人主义在民主革命完成后比在其他时期强烈”这个问题,因为民主革命成功以后,社会中的每个人成功之路更加宽阔和自由,大家追求成功的欲望自然更加强烈。第三章讨论的是个人主义在革命成功后更加强烈的原因,因为革命大大支持和发展了个人主义。第四章是从自由制度的角度来

谈,极端个人主义有巨大的弊端,自由制度恰好能把这种倾向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五章谈的是美国人的结社,美国人具有结社自由,但是由于他们热在自由平等制度,所以结社也在这个尺度之内。第六章和第七章谈的是结社各方面的关系。第八章和第九章讲的是“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原则,美国人怎样用它同个人主义斗争,以及怎样在宗教上利用这一原则。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讲的是美国人对物质福利的爱好以及物质生活享乐在民主时代所产生的影响。第十二章讲的是唯灵主义,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宗教狂?——“如果绝大多数人都去追求物质生活享乐,那末,一部分人的心灵也可能出现奇特的反应。这一部分人将驰骋于精神世界,唯恐自己再堕入肉体希望他们留在其中的陷阱受累。”第十三章讲的是美国人的精神世界,为什么美国人总是心神不安?因为欧洲的偏僻小村镇的居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处境是不幸的,而美国人则总是盘算如何把没有的东西弄到手。第十四章讲的是美国人怎样把对物质生活享乐的爱好与对自由的热爱和对公共事务的关心结合起来。第十五章讲的是宗教的净化作用。第十六章讲的是福利适度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福利过高,则容易促成一批寄生虫,反而降低社会劳动的效率。第十七章讲的是为什么美国人把目标定得很长远的原因。第十八章讲的是美国人把一切正当的职业都视为高尚的,因为一切正当的职业都是以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的报酬。第十九章讲的是对物质的追求促成美国人都爱从事实业。第二十章讲的是实业和贵族制度之间的关系,因为实业越发达,分工越明确,工人越注重一些细节的问题,而老板们更关注全局的问题,由此两派形成。

第三部分

第一章和第二章讲的是民情随着身份平等而日趋温和、民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简化,因为大家得到了梦想已久的平等,专心于自己的事业,而使民情更加温和。社会不再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阶级,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简化。此后几章分别介绍的是民主制度在美国的胜利是怎样改变主仆关系、怎样影响工资、怎样影响美国的家庭、怎样影响美国年轻女性的教育等等。在第十二章美国人怎样理解男女平等中,作者说:“美国人希望两性同 步前进,但所走的道路永远不同。”在最后几章中,作者介绍了民主国家的和平与战争、军队的复杂性、军队的纪律。“民主国家容易把可用的全部兵力投入战场,而如果它很富庶并且人多,则很容易成为征服者。而一旦它遭到侵略,敌人深入它的国土,它的御敌办法就不多了。如果敌人占领了它的首都,国家就灭亡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在民主国家,每个公民都是各自孤立的,非常软弱,谁也无力自卫,不能支援他人。在民主国家里,只有国家的力量强大。国家的军事力量一旦因为军队被击溃而消失,行政的力量由于首都被占领而瘫痪,而所剩下的只是一伙没有组织和没有力量的群众,他们不能抗击有组织的入侵力量。我知道,使地方享有自由,并由此建立地方政权,可能减少这种危险,但这种办法经常是作用不大的。”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首先论证的是“平等使人爱好自由制度”,因为众生平等,所以自然要求自由,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人,所以没有理由限制大家的自由。第二章和第三章讨论的是民主自然要求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有中央集权的巨大优势,而民主的国家,平等的国家,因为不存在特殊的权利阶层,自然要求国家统一集中大权,谋划全局,制定统一的法律,管理全国。第四章继而分析了让美国走上民主和中央集权的原因。特殊的原因,和偶然的原因。比如美国

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地理上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以及宗教、政治、法律各方面的人文原因。第五章讲的是广泛的革命之后,统治者的地位不如以前稳定但最高权利却日益加强,因为在以前的贵族制国家,社会分裂为不平等的两大阶级,阶级矛盾激烈,而民主制的国家,众生平等,大家拥护和支持新制度、新国家,专注于自己人生的奋斗,而不是推翻不平等的贵族制。第六章讲的是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民主国家害怕一种当权者与群众分离的专制,如果当权者和普通民众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阶级,而当权阶级腐败腐朽,以权谋私,那么这样的专制就是危险而可耻的。

二、分析与思考

《论美国的民主》是一部介绍美国社会相当详尽而深刻的论述,但是也许是所有大家的特点,书中议论多、例子少。对于一个美国历史甚至法国历史也烂熟于心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读这本书肯定是很好的享受。

托克维尔对美国的民主模式,总体是十分肯定的态度的,不然也不会专门写两本书来论述。但是对于美国的民主和对美国,我还是坚持“批判性肯定”的认知态度。一方面承认其文明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需看到它的局限性。因为美国人的民主和善良和正义,都是限定在美国范围之内的。在伊拉克的有虐囚丑闻;在中国近代史的劫掠中,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强盗土匪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非洲发现了油田的村落,美国人可以因为村民不愿搬迁而屠杀全村人。凡此种种在全世界横行霸道的事迹不需多说,只怕是不胜枚举的。

篇6:读书笔记之论美国的民主时辛

读书笔记之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不是一本教科书性质的书籍,比较容易读,很适合当代大学生作为课外读物,曾涨自己的见识。

《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是托克维尔目睹了1830年的七月革命,因与家庭发生政见分歧,他与好友古斯塔夫.德.博蒙商定,借考察美国监狱制度之名,去美国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1831年,他们在美国游历了九个月零几天,访问了上至美国总统,下到街头报童的美国各阶层人民,这一游历使他完成了成名之作《论美国的民主》。

本部著作的学术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另一方面它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托克维尔在这部著作中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他对平等与自由的关系的观点。此外他还在这部著作里提出了一些极为著名而且后来果真应验的社会学预测。比如,关于资产阶级民主的前途的预测,关于美国北方和南方将来可能发生战争的预测,关于当时尚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将来必被美国吞并的预测;尤其是关于美俄两国将要统治全球的预测,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托克维尔的热潮。卡连斯基称他为未来学的奠基人,是不无道理的。

本书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他说:“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 他对两种制度进行比较时说:“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

我们可以从本著作的基本思想来分析概括一下托克维尔的基本观点:

(一)现代性的挑战

现代性问题是经典社会理论的主题,托克维尔把现代社会看作是贵族社会被摧毁以后所形成的民主国家。他所面临的现实是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化(平等化)趋势,而他所最珍视的价值则是自由。同时托克维尔也看到,民主的社会状态隐含着对自由的巨大威胁。于是,他的基本问题便是如何在不可避免地到来的民主时代守护自由。民主国家带来了人们身份的平等,但也使人的自由和独立受到威胁。托克维尔常用“不安的心灵”来描述现代人类的精神状态及其品性。托克维尔认为正是这种不安的心灵蕴藏着人们对民主的追求、对革命的向往和关于个人主义的思虑等多种现代性生成和发展的最隐秘的动力。由于对“心灵”的关注,使托克维尔常常将历史的描述与心理的分析结合起来。尽管托克维尔未用过现代性一词,而常用现代的人格来指代,但他笔尖所蕴涵的思想和激情都全部围绕着这一后人称为现代性的社会变革过程而展开。从文艺复兴到法国革命等诸多现代化事件中,托克维尔关注着动荡着的人类心灵的现代性及其困境,他说到:“在平等时期,每个人自然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既没有可以求援的世代相传的朋友,又没有确实能给予他们以同情的阶级。他们容易被人置之不理,受到无缘无故的轻视。”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贵族特权被取消,身份平等使人们愿意从“一己的理性”来亲自思考个人的命运,而不愿盲从人类之外的权威。这使人们失去了贵族时代的团结和对崇高思想的追求,而屈服于多数人的舆论和个人对安乐的无限度的追求,由此造成了在日趋平等的现代社会中,个人反而陷入了失去独立和自由的困境。现代性的最大挑战在托克维尔看来恰恰就在于,现在每一个人都要求被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欧洲旧式贵族自由主义不再能适应民主时代的原因也就在于它以“不平等的自由”为基础,即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非每个人的权利。而“民主时代”即现代的根本诉求恰恰在于它只承认“平等的自由”,即自由必须是每一个人的自由,而且这种每个人的平等

权利日益成为人们在一切领域一切方面的诉求。可以说对现代性困境及其对出路的寻求正是托克维尔政治思想的起点,这一起点使托克维尔超越了同时代各种政治思潮,尤其是法国的各种思潮。也使他的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独树一帜。

(二)民主及其暴政

1.民主的危险:多数的暴政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是世界上研究笛卡尔的学说最少,但却实现得最好的一个国家。”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身份的平等,或者说是民主的社会条件。“身分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这种发展具有的主要特征是∶它是普遍的和持久的,它每时每刻都能摆脱人力的阻挠,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都在帮助它前进。” “以为一个源远流长的社会运动能被一代人的努力所阻止,岂非愚蠢!认为已经推翻封建制度和打倒国王的民主会在资产者和有钱人面前退却,岂非异想!在民主已经成长得如此强大,而其敌对者已经变得如此软弱的今天,民主岂能止步不前!” “民主”这一概念在托克维尔那里是模糊不清的,“他基本上是把“民主”这个词看成是社会的各个方面走向平等的趋势的同义语”。在这一条件下,“一统的思想”、“习惯的束缚”、“家庭的情况”、“阶级的观点”均被打破,社会由无数个游移不定的原子组成,“每个人都力图自理,并以凡事都有主见为荣,人们之间的联系只是处于利害关系,而不在依靠思想,而且可以说,人们的见解已经只不过是一堆智力尘埃,飘散四方,再无法收拢和集结在一起。” 但是这种“智力尘埃”并不会造成智力权威的真空和无政府状态,托克维尔认为由于个人的理性限制,“不管到什么时候,在智力和道德世界都要有某种权威存在,权威的所在处可能变化不定,但他必须有其所在处,个人的独立性可能有大有小,但它决不是漫无节制的,因此问题不在于了解民主是不是有智力权威,而只在于知道这个权威的所在处和他有多大的力量。”

2.以民主的名义:平等的奴役

在一个社会里追求政治平等有两种,每一个公民都有权,或者都没有权,两者都有可能。要么是平等的自由,要么是平等的奴役。多数决定的原则符合平等的原则,一旦多数人的权力成为决定一切的权力,这时虽有民主,但却没有自由。多数人呼唤平等自由,一旦得不到,他们便呼唤平等的奴役。民主与专制是相对立的,但在民主中隐含着平等主义的倾向,这又带来了泯灭个性的危险,产生多数人的专制。这种专制主义的特征就是否定自由。

在这种专制下,人是平等的人,每个人都对他人命运漠不关心,每个人都独自生存,除了家人外,不再关心祖国,而整天追逐他们心中所想的小小的庸俗享乐。公民在统治者的庇护下很少或不太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每个公民逐渐失去自我活动能力。平等使人养成接受这一切的习惯,甚至把这一切视为恩惠。“统治者就这样„„将手伸向全社会。它用一张其中织有详尽的、细微的、全面的和划一的规则的密网盖住社会”。它只让人消沉,却并不直接折磨人,它甚至有着自由的外貌,甚至在人民主权的旗帜下建立起来。这种具有监护性质的,无所不能的、但要由公民选举的单一的权力机构使中央集权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公民似乎能忍受这种束缚,但这种专制却限制和压制人,使他们精神颓靡、意志消沉和麻木不仁。托克维尔看到民主专制下的人格尊严的丧失,而这也是他最为忧虑的现代人的境遇。这正成了卢梭所言的,“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托克维尔真正崇尚的是自由,自由是民主的目的。民主不是与自由同等重要的目的。民主更不仅仅应该是多数人的统治。

(三)革命的目标与实际结果

法国大革命是现代性诞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法国革命抛弃了传统,实现了最彻底的革命,但是革命要实现的结果却遥遥无期。在世界各地,“大革命成为举世瞩目的事件;它无处不在各国人民心中产生一种隐隐约约的新时代即将来临的概念,—种变革与改良的朦胧希望。”而这种大革命在托克维尔看来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推翻一个旧制度,建设一个全新的制度。大革命的精神是自由,目标是民主,有如大革命的鼓吹者以博爱为原则,目的却是想使人平等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人民主权名义下的民主专政,也只有这种专政形式才使一切人同时获得了平等——成为拿破仑统治下的平等的奴役。革命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极具讽刺意味,他的资料考证恰恰证明,正是在改革中,而不是在腐朽中爆发了革命。于是他更侧重于从精神的意义上指出:“法国革命是以宗教革命的方式、带着宗教革命的外表进行的一场政治革命。”

托克维尔认为革命是现代人在失去宗教信仰的常态以后,为获得心灵虚假的安全、自由和伟大而试图在理性主义的支配下寻求社会政治层面的剧烈变革的心理趋势。在革命的导引下,“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在短期内多次更换元首,改变舆论和法制,其人民终要染上喜欢变动的爱好,并对以暴力迅速进行的一切变动习以为常。„„由于关于公正和道德的通行观念不足以解释和论证革命每天都在创造的新鲜事物,所以人们便、去追求关于社会效益的原则,创造关于政治的必要性的理论,„自愿地习惯于心安理得地牺牲个人的特殊利益和践踏个人的权利,以期最迅速地达到他们所设想的一般目的”。个体有限性和独立性被抹杀,神化的人被政治化,革命的思想和习惯成为现代性最具实质意义的表现。

(四)自由的实现

面对多数人的暴政,托克维尔最为关注的是如何使人自由,尤其是在民主国家。他认为,“民主的社会状态隐含着对自由的巨大威胁。”于是,他的基本问题便是“如何在不可避免地到来的民主时代守护自由。” 在托克维尔看来,现代性带给人类的是分裂、孤独,虽然不可阻挡,却可以寻求办法来重建自由。这有两个层面:一是个体层面,二是社会政治层面,前者需要有宗教信仰支撑,后者需要公共精神培育。

1.个体层面:宗教信仰支撑

托克维尔认为宗教信仰是人类主要构成因素。“人的任何行动,不管人认为它有什么特殊性,几乎都源于他对上帝、对他与人类的关系、对自己灵魂的本性、对自己的同类应负的义务所持的非常一般的观念。„„如对这些基本问题持有怀疑态度,就将使自己的行动听凭偶然因素的支配,也可以说是任其混乱和无力。” 托克维尔认为:“人要是没有信仰,就必然受人奴役;而要想有自由,就必须信奉宗教。

托克维尔认识到,民主时代比任何时代更需要宗教信仰的支持,否则必导致民主的暴政。“在法国,我看到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几乎总是背道而驰的;而在美国,我却发现两者是紧密结合,统治着同一国家的。我想找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愿望,与日俱增。” 然后他发现在美国社会宗教能够兴盛的一个原因是在美国,宗教只管宗教方面的事情,宗教事务与政治事务完全分离,所以人们可以容易改变旧的法律而不触动旧的信仰。

2.社会层面:公共精神培育

在社会层面,托克维尔主张一种公共精神的培育。在民主国家,个人处于孤立、冷漠、软弱的原子地位,彼此除了利益和权利的纠结和冲突外,并无更深层次的关联。如何修正这种破损?托克维尔认为要恢复人的社会性及“公共精神”,他把目光投向了市民社会。

(1)社会中中间权力的缺乏

以前贵族社会存在“领主特权,城市自由和地方行政权”以及“贵族私人和团体”,正是这些中间权力用责任和义务原则将其统治下的每一个人熔铸在一个等级制社会有机体中,使它得以免于来自于一个最高权力当局的干预和压迫,在避免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同时,获得“贵族式自由”。这样自由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持。“在贵族时代保障个人独立的最大原因,是君主不独揽治理公民的任务。他把这项任务部分地交给贵族的成员,所以中央政权总是分权的,从不全面地和以同—方式管理每个人。” 托克维尔认为平等导致中间权力的消失,这种行政上的中央集权把社会原子化为个个孤立的个人了,即在社会中铲除了作为中介组织的等级和结社,因而在没有市民社会的情形下使个人直接地暴露于国家的权力,这样,个人就形不成民间的力量,也就难以对国家的权力构成有效的牵制。民主政治建立在介于个人与国家

之间的独立组织和社会集团的存在的基础之上。若是没有社会中介的存在,统合的则是“公共意见”就会出现独裁或集权政权。

(2)原子式个人主义的漂泊无助

托克维尔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唤起和培育公共精神。他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只顾自己而又心安理得的情感,它使每个公民同其同胞大众隔离,同亲属和朋友疏远。因此,当每个公民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小社会后,他们就不管大社会而任其自行发展了。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虽然不同于利己主义,但“个人主义首先会使公德的源泉干涸,久而久之,个人主义也会打击和破坏其他一切美德,最后沦为利己主义。” 当审视现代社会发展时,就会觉得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深刻、彻底地印证了托克维尔对个人主义的评判。现代社会仍然处于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过渡,每个人都面临个人决定。

他认为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产物,并随着身份平等的扩大而发展。在本质上却又与专制政权有着内在的亲和力。他说:“专制在本质上是害怕被统治者的,所以它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隔绝是使其长存的最可靠保障,并且总是倾其全力使人与人之间隔绝。在人心的所有恶中,专制最欢迎利己主义。只要被统治者不互相爱护,专制者也容易原凉被统治者不爱他。专制者不会请被统治者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只要被统治者不想染指国家的领导工作,他就心满意足了。” 正因为这一点,托克维尔认为专制所造成的恶,也正是平等所助长的恶。在这样的时代,托克维尔认为人们最需要的是自由。如何构建这种自由,托克维尔认为不需要靠恢复共同的等级和贵族。他说:“问题不在于重建贵族制度,而在于从上帝让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民主社会的内部发掘自由。” 托克维尔指出:“在民主国家里,全体公民都是独立的,但又是软弱无力的。他们几乎不能单凭自己的力量去做一番事业,其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强迫他人来帮助自己。因此他们如不学会自动地互助,就将全部陷入无能为力的状态。”

(3)市民社会

篇7:《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法国政治思想家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年7月29日生于今伊夫林省塞纳河畔威尔内伊,1859年4月16日病逝于纳。家庭是诺曼底贵族。1823年由默兹的高级中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习法律,1827年出任凡尔赛初审法院法官。1830年与好友古斯达夫·德·博蒙商定,借法国酝酿改革监狱制度之机,向司法部请假,要求去美国考察其受到欧洲各国重视的新监狱制度。经过一番周折和亲友的斡旋,请求获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目的,他们真正目的是到这个国家去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

1833年,他与博蒙写出《关于美国的监狱制度及其在法国的运用》的报告。这个报告后来被译成英、德、葡等几国文字。1835年,托克维尔成名之作《论美国的民主》上卷问世。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下卷出版。184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51年写成的《回忆录》,详述了二月革命的内幕。1856出版的《旧制度与革命》,也是一部名著,有多种文字译本。二 写作背景和由来

托克维尔认为,建立一个新世界,必须有新的政治理论,而这个政治理论就是关于民主的基本原理。他没有根据过去和现在的政治体制的历史对比分析去创制这个民主理论,也没有像当时的一些学者引用古希腊城邦和共和时期罗马的历史去说明当时资产阶级民主的过程,而认为当代的民主原则主要应当从当代的具体历史条件去总结和解释,不能用某种一般规律去总结和解释。

在托克维尔那个时代,这样能够最全面的表现出发展规律的民主的国家只有美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经历过这场革命的国家中找出一个使这场革命发展得最完美和最和平的国家,从而辨明革命自然应当产生的后果;如有可能,再探讨能使革命有益于人类的方法”(见本书上卷第17页)。这才是托克维尔去美国考察的真正目的,也是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由来。他希望客观地描述美国的民主,将其所见所闻忠实地报道出来。他在美国搜集大量资料,向权威人士请教,访问过广大地区。结果,利用他在社会学中首创的“访问法”,依据其明察秋毫的观察力,只在美国逗留九个月,就写出至今仍被世人赞誉的名著《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

托克维尔在写作《论美国的民主》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他的祖国。“我深信,这样在默默之中经常与法国对比,也是本书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对19世纪30年代法国的政治风气表示愤慨。这个时期的法国社会,在他看来是最反常的:居于人民之上的贵族对待人民的命运就像对待牲口那样只是同情而关心不足;一些人集财产、权势和悠闲于一身,另一些人终身劳动、粗野无知;人民拥护自由是他们把自由视为一切最大福利的源泉等。面对虽被七月革命打伤但仍很强大的君主政体,他以“身份平等、民主”毫无畏惧地提醒公众注意他的著作,希望共和制度岌岌可危的法国把视线转向美国,从中吸取更大的经验和教训;学习美国并不是为了亦步亦趋地效仿它所建立的制度,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适用于我们的东西,比如借鉴其法制原则、遵守纪律原则、保持政权均势的原则、实行真正自由原则。三 著作内容简介

《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总共有八个章节;依次介绍北美的外貌,英裔美国人的社会情况,美国的人民主权原则,美国的司法权及其对政治社会的影响,美国的政治审判,联邦宪法等

第二部分是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分析,这一部分有十个章节;作者分析了合众国的政党和政治社团,美国的出版自由,美国的民主政府及社会从中获得的真正好处,多数对美国无限权威及其后果,法制、民情、宗教等原因对美国维护民主共和政治的影响,概述美国境内的三个种族的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未来等。

这部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平等与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托克维尔对这两种制度进行比较时说:“民主的法制一般趋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此,一般可以认为民主立法的目的比贵族立法的目的更有利于人类。(见本书上卷290页)”但他又认为,贵族制在治国和立法上优于民主制度。“贵族制度有自我控制的能力,不会被一时的冲动所驱使。它有长远的计划,并善于在有利的时机使其实现。”即使如此,他也承认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英国的贵族制度。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民主的发展得利于联邦宪法的制定者,说麦迪逊、威尔逊、富兰克林、华盛顿、汉密尔顿等人品格高尚,有爱国精神;对联邦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规定了权力分享的原则与“控制与反控制”的制度,司法权的独立但又有限制,法院只能在审判当中抵触违宪的法律。托克维尔说,美国的宪法虽好,但不能夸大它对民主制度所作贡献,墨西哥照搬美国宪法并未使墨西哥富强。他认为,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按贡献对它们分级,自然环境不如法制,法制不如民情。美国的民主的民情扎根于历史上形成的新英格兰乡镇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经过发展壮大,促进了美国独立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觉悟,并为后来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制度奠定基础。托克维尔把乡镇自治传统看成是人民主权和美国人在实践中确立的公民自由原则的根源。

但是,无论是良好的法制,还是宗教信仰和乡镇自治的民主传统,都未能使美国从托克维尔继亚当斯、麦迪逊等人之后指出的“多数的暴政”状态中解放出来。托克维尔特别指出法学家在缓和“多数的暴政”的一些因素中作用。法学家在美国民主条件下是一个特殊阶层;从他们的思维方式、作风和爱好来说,他们是贵族;但从的利益和出身来说,他们又是属于人民,所以他们受到人民的信任。他还谈到陪审制度的政治作用,把有陪审员参与的法庭看成是免费的学校,向人民传授治国的艺术,培养公民的守法精神。其实,托克维尔并不想夸大陪审制度的影响和法学家的作用,因为这种影响和作用并没有遏制“多数的暴政”下的私刑。

资产阶级民主的最主要弊端是个人主义。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不同,它是资产阶级民主的直接产物,是整个民主运动所固有的力求社会平等的意志。在民主制度下,平等的社会价值高于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可能产生促使权力集中和权力独自再生的作用。随着平等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相互依赖关系虽有扩大但不够密切了。个人主义有使公民们逐渐拒绝参加社会生活的消极作用,人们总是很难放弃私事而去担任公职,于是把公益工作都推给国家,使国家走向集权道路。但是,美国人用“正确理解的利益”的学说来反对个人主义,而这种利益又使他们习惯于结社和合作。享有政治结社的无限自由,是美国能够出现各种社团的基础,使美国人从结社中了解自己的使命。另外,言论和出版自由也对抵制个人主义起了一定作用。美国人以自由抵制平等所造成的个人主义,并战胜了它。

作者在本书绪论中想象出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人都把法律视为自己创造,他们爱护法律,并且毫无怨言地服从法律;人们尊重政府的权威是因为必要,而不是它神圣;人们对国家首长的爱戴虽然不够强烈,但出自有理有节的真实情感。由于人人都有权利,而且他们的权利得到保障,所以人们之间将建立起坚定的信赖关系和一种不卑不亢的相互尊重关系。人民理解自己的真正利益之后,自然理解:要享受社会的公益,就必须尽自己的义务。这样,国家也会避免出现暴政和专横。我想,作者所设想的社会在今天的美国是真正实现了,这就是美国的民主。

四 关于中国与美国政治制度的几点比较与思考

托克维尔说他之所以考察美国并不单纯出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尽管好奇心有时也很重要,是希望从美国找到我们可资借鉴的教训。夸奖美国的全部统治形式也不是他的全部目的,因为他认为任何法制都几乎不可能体现绝对的善,作者是想弄清民主的究竟。笔者在阅读本书上卷之后,结合美国民主得以统治的原因以及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探究两国政治制度的区别,希望从中找到我们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原则。

中美立法制度分析比较。美国联邦政府的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构成。调和的精神,使这两个议院得以按照不同的原则组成。州独立的原则在组建参议院方面取胜,而国家主权学说在组建众议院方面占上风。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则按人口比例规定。美国立法机构只代表人民立法,而没有将人民组成单一制国家任务。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但制衡原则又导致了事实上总统在立法方面拥有重要权力,以至于同国会分享联邦立法权。中国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宪法明确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中国现行的立法制度中,司法机关不具有立法主体地位,最高人民法院只能对属于审判工作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只能对属于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两国在立法方面的差异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从美国乃至西方国家立法制度中我们可以获得一定的经验和启示:立法主体和立法权限向多元化发展;鼓励社会公共组织和其他政党社团参与立法,发挥其特定作用;发展立法监督制度,合宪性审查机构专门化和程序司法化并不断加以完善;加快推进立法人员的职业化和立法技术的科学化。

中美司法制度分析比较。英裔美国人保留了各国在司法权上通有的特征,他们严格把司法权局限于有章可循的范围内。美国保存了司法权的三个显著特征:第一特征,表现在所有国家都是对案件进行裁判,只要没有依法提出诉讼的案件,司法权就没有用武之地;第二特征,是审理私人案件,而不能对全国的一般原则进行宣判;第三特征,是只有在请求它的时候,或用法律的术语来说,只有在它审理案件的时候,它才采取行动。司法权本身不是主动的,要想使它行动就得推动它。美国的法官跟其他国家的司法官员完全一样,但他们被授予巨大的政治权力,美国的法官有权宣布法律违宪。原因在于,美国人认为法官之有权对公民进行判决是根据宪法,而不是法律。换句话说,美国人允许法官可以不应用在他看来不违宪的法律(见本书上卷第123页)。我国的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监察权两部分,分别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在司法体制上,根据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机关的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这样我国就有了两大司法机关,这是我国司法体制的一个显著特色。我国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体现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在总体上是各种司法制度中最为先进的历史类型,但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我们还需要借鉴西方的某些司法原则,比如司法公正、司法独立、审判公开、司法合法、无罪推定、罪刑相适应、以及独立适用于控方的起诉便宜主义、起诉状一本主义等。

中美行政制度分析比较。美国的立法者当时面临的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既倚靠多数,又有足够力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自由行事的行政权(见本书上卷第148页)。为维护共和制度,要求行政权的代表服从全国人民的意志,总统就是经过民意选举产生的最高行政官;宪法规定总统是联邦行政权的唯一代表,并防止他的意志从属于一个委员会的意志,他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报答人民。而且他在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又受到国会和法院的监督和制约。参议院有权使总统的某些法令无效,但不能强迫总统采取行动与总统分享行政权,立法机构对行政权采取的行动是最直接的,但美国人总是设法不这样做。中国的行政制度是依据“议行合一制”原则建立和运作的,它根本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所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原则。中国采取的议行合一制的基本特征是: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的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各自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受其监督。议行合一制实质上是“无分权,有分工”的制度。它比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更能体现人民意志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但是,二战以后美国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掀起的行政制度改革对我国行政制度改革有诸多启示:遵循市场法则,服务经济建设;明确改革目标,兼顾效率与公正;注重专家咨询意见,整合不同利益要求;把握分权规律,正确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五 读书小结

篇8:《论美国的民主》读书体会

一、人民主权原则对民主国家制度建构的导向性作用

人民主权学说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民主权思想的渊源来说,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人民参政思想。严格地说, 人民主权理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卢梭为代表的西方学者为反对专制统治而提出的, 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人民有权参与管理国家和政策制定, 国家决策只有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 才具有正当性和合法性。对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后来的政治实践而言, 卢梭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以及法治与政府理论影响巨大[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 强调了人民主权原则之于美国建构民主政治制度的导向性作用。

1. 人民主权原则对美国立法制度的影响

北方的新英格兰各州在成为殖民地之初就形成了地方自治的惯例。新英格兰人从17世纪开始自行制定地方性的法律, 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独立战争时期。此后, 联邦宪法的公布使美国的全部事务有了最高的法律规定, 一切都走向了秩序化和法治化。按照托克维尔的分析, 联邦的立法机构——参议院和众议院实际上是各州独立原则和国家主权说的调和, 这种调和在本质上是为了代表人民立法, 体现人民的“公意”。

2. 人民主权原则对美国行政制度的影响

美国的行政制度的最初形态出现在新英格兰的乡镇中。乡镇的行政权力直接来源于人民, 这一点完全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必然结果。托克维尔指出, 各乡镇虽然在公共利益上服从于州, 但在处理其内部事务时有独立的权力, 州无权干预;县的建制对于乡镇活动几乎没有行政领导权。地方分权制度的建立使美国区别于法国的行政等级制度。同时, 行政官员的民选促进了人民意志最大限度的实现。根据乡镇的行政惯例, 联邦的最高行政者——联邦总统经人民选举产生, “为维护共和制度, 要求行政权的代表服从全国人民的意志”[2]。总统任期四年并可连选连任, 这一规定也是为激发任职者处理好国家公共事务和实现人民公共福利的责任感。为了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 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有权对总统颁布的法令驳回, 这充分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功能。

3. 人民主权原则对美国司法制度的影响

托克维尔首先指出, 美国保留了司法权的三个普遍特征: (1) 国家司法机关对案件依法进行裁判; (2) 法官审理私人案件时只能依据案件对一般原则表示怀疑或认定无效, 但不能直接指责某些一般原则; (3) 司法权只有在审理案件时才发挥权力, 而不具有主动调查案件、追捕嫌犯的权力。但美国法官与其他国家的法官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依据宪法对公民进行判决而不是依据一般法律。司法机关拥有的指责某些法律违宪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议会的立法权, 使司法权拥有一定的独立性, 这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私权免受公权的侵犯。

二、民主国家维护其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根据托克维尔的分析, 美国在维护其民主共和制政体时, 主要依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较为完善的法制、良好的风俗习惯与民情。但这三种因素对美国民主的贡献有大有小, “自然环境不如法制, 而法制又不如民情”[3]。因此, 在分析美国民主制度时, 必须将其独特的民情——即整个美利坚民族的理智资质和道德资质作为决定性因素加以考察。在此, 需要对托克维尔提到的美国民情中最主要的内容作以简要论述。

1. 宗教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国人有信仰基督教的传统, 整个民族都遵从民主和平等原则。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对基督教与民主的关联性有过论述, 指出近代民主首先而且主要表现在基督教国家, 事实上, 近现代的几次民主化浪潮无一不是新教和天主教在起关键性作用[4]。托克维尔通过实地调查, 认为美国宗教精神与自由精神紧密结合之根本原因在于实行政教分离。随着近代民主的不断发展, 政权的频繁更迭使得政教结合对于宗教和国家的生存而言往往具有很大的危险, 造成教派斗争、宗教信仰冷漠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美国受这些思想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神职人员不担任公职的习惯, 但是他们仍然在舆论上间接影响着政府决策。

2. 教育、习惯和实践经验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教育、习惯和实践经验都是美国特殊民情中的重要因素, 其形成主要基于北美独特的自然环境、已有的道德和宗教原则。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移民运动, “即最初由欧洲的基地开始, 陆续来到大洋彼岸;随后再由大洋沿岸开进新大陆的中部荒野”。在移民的过程中, 美国人形成了创造财富的激情, 形成了对秩序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合理追求, 形成了实践重于理论的认识。美国注重实践经验的教育理念, 使公民具备了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的基本能力, 普选权、代议制、陪审团制、结社自由等政治制度都成为了美国人学习的途径和手段, 并被经常性地借鉴和运用于社会日常生活之中。

三、民主国家中多数的暴政

1. 多数的暴政之实质及其表现

在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常常会出现专制的现象。不论是个人的专制、少数的专制还是多数的专制, 其实质都是缺乏合法性的政治统治。历史上最常出现的往往是个人和少数的专制, 但也有多数专制的情况, 古希腊时期雅典的城邦民主制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并处以死刑就是多数专制暴政的典型。多数的专制甚至比个人和少数的专制造成的对人民自由和权利的侵害更加严重, 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影响更加巨大。

根据托克维尔的观点, 多数的暴政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是少数借多数的名义实施统治;二是多数对政治秩序的威胁;三是舆论和思想的暴政。多数的意志有时是盲目的、非理性的, 少数的意见有时却是理性的、明智的, 这样难免会使个人、社会甚至国家的利益受损。

2. 防止多数的暴政出现的措施

虽然多数的暴政是民主制度的一大弊端, 在一定情况下对人民的自由和权利构成了严重威胁, 但是不能因此否定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在对待多数的统治的问题上, 对待民主和自由的关系上, 托克维尔思想上存在着矛盾。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思想矛盾, 使他能够理性地对待民主, 对待人民的权力, 对待多数的统治, 能够把握民主和自由之间的度。他认为, 保护少数和个人的权利, 就是民主与自由之间的界限, 就是民主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就必须最大限度地防止多数专制暴政的发生。他据此提出了几点措施, 这些措施不仅对于美国而且对于世界各国克服民主制度的弊端都有着借鉴意义。

第一, 建立三权制衡的宪政模式。为避免立法、行政、司法权力集中于同一机构之中而导致个人、少数或多数的专制, 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美国联邦党人根据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为联邦制定了宪政的原则:把权力均匀地分配到不同的部门;采用立法上的平衡和约束;设立由法官组成的法院, 法官必须在忠实履行职责的条件下才能继续任职;议会代表由人民自己选举[5]。托克维尔十分赞同联邦党人的这一观点:“假如把立法机构组织得既能代表多数又一定不受多数的激情所摆布, 使行政权拥有自主其事的权利, 让司法当局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之外, 那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民主的政府, 而又使暴政几乎无机会肆虐。”

第二, 赋予公民结社和出版的自由。这两种自由在托克维尔看来均能有效地防止多数的暴政。一方面, 公民应该被赋予不受任何公权的干涉、有结成一般社团和政治社团 (即政党) 的权利。另一方面, 公民应该享有出版自由而不受出版检查制度的限制。托克维尔支持对这两种自由的保障, 在他看来, 防止多数暴政的社会性力量往往来源于此。

第三, 法学家精神的平衡力量。托克维尔在进行实际研究后发现, “美国人赋予法学家的权威和任其对政府施加的影响, 是美国今天防止民主偏离正轨的最坚强壁垒”, 他们热爱规范和秩序的贵族气质使其肩负起建立民主政治的责任。法学家对权威和法治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多数的激情和激烈的革命,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民主的温和,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民情。

第四, 陪审制度。陪审制度在美国是一项司法制度, 更是一项政治制度。陪审制度服从人民主权的原则, 并赋予普通公民参与审判的权力以惩治犯罪行为、监督其他公民的行为。托克维尔指出, 陪审团作为执法机构, 具有引导人民走向公正、培养人民权力观念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民事陪审制度对于美国人习得政治常识和实践常识十分有益。

四、结语

托克维尔提出的上述命题及其回答极大地丰富了民主国家理论, 为世界各国建立民主制度提供了重要借鉴。他对民主即将成为世界的潮流进行了准确的预言, 深深影响了世界民主实践的发展。在当代, 民主已然成为与平等、自由相并列的人类价值观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只有顺应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 对民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和创新, 才能使民主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从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进步。

摘要:托克维尔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他的思想具有介于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之间的独特性。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 他从美国的民主制度出发, 着重对人民主权原则的导向性作用、民主国家维护其制度的决定性因素以及民主国家中存在的多数的暴政等命题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从政治学角度解读和分析其民主国家观中涵盖的诸多命题, 对于推动当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主国家,人民主权,民情,多数的暴政

参考文献

[1]孙永芬.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再探析[J].前沿, 2008 (11) :55.

[2][3] (法) 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4] (美)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上一篇:护士实习生考试及答案下一篇:新红楼梦薛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