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2024-05-24

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共7篇)

篇1: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附件:

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为目标,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广泛宣传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集中展示农机化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努力营造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一)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是财政支农“三补贴”政策的重要内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今年国家将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和规模。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各界宣传购机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组织新闻单位跟踪报道补贴机具选型、公示、购机等环节,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确保机具质量,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促进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积极宣传各地贯彻落实购机补贴政策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促进工作交流。加强对购机补贴政策实施绩效的宣传,重点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机工业振兴以及鼓励和扶持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1-

(二)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解决了水稻生产“三弯腰”难题的最后一道“瓶颈”,得到了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农户期盼十分迫切,发展势头很快,成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一个新亮点。要结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试点县工作的开展,宣传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在节省秧田、节约成本和增加产量等方面发挥的效用,宣传各地农机部门在加强培训、演示示范、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加快机插秧技术和机具的推广应用。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北方旱作地区耕作制度的一次革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农业部今年将继续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和推广面积。要组织新闻媒体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深入报道,扩大社会影响,不断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四)农机跨区作业。这是近年来农机作业服务的主战场,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要继续做好“三夏”、“三秋”跨区机收的宣传报道,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作业市场信息,大力宣传农机跨区作业取得的新成效,特别是在抗灾夺丰收、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的宣传,有条件的地方要免费开通对机手的短信服务,不断提高跨区作业的信息化水平。

(五)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随着农机服务市场化进程加快,以农机大户为主体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迅速发展壮大。要认

-2- 真总结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推广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研究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新思路、新措施,大力宣传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多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化、合作化、规模化服务组织的发展经验和成效,以典型经验引路,促进新型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大、做强农机化服务品牌。

(六)农机化工作新亮点和先进典型。深入挖掘、提炼农机管理、科研、培训、推广、鉴定、监理和基层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方面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果和新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培植工作新亮点。做好农机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基层农机大户、作业能手的宣传报道,突出农业机械化在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工作要求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有关农机化新闻宣传题材的挖掘和储备,制定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主要内容和责任处室,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要把农机化宣传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与重点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年底要进行总结,对在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二,整合宣传资源,形成系统合力。加强与中央、地方重点媒体的沟通与合作,进一步整合农机化系统宣传资源,做好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系统内媒体三个层次的农机化新闻宣传

-3- 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反应迅速的农机化新闻宣传网络。

第三,创新宣传形式,务求取得实效。积极向有关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适时召开新闻通气会、座谈会,精心组织策划重点题材的农机化新闻宣传活动。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优势,突出关键农时、突出重点作物、突出主流媒体,力争在春耕备耕时节、夏收夏种时节和秋冬种时节形成三次较大的农机化新闻宣传声势。

-4-

篇2: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市农机局:

一年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局和区农工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为“三农”服务这条主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创造性的开展农机化工作,圆满地完成了的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抓好政府农机补贴,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为了切实抓好政府农机补贴工作,局领导班子反复研究2006农机具购置补贴方案,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下乡宣传反复摸底,把今年农机具补贴范围、补贴政策向广大农民进行详细讲解,使广大农民对其有深刻的了解,充分地激发了广大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在运作政府农机补贴工作中,我区按照市农机局“津农机管[2006]16号”文件精神,认真履行《天津市政府农机具补贴购置程序》的规定,核实身份、补贴申请表后,与农民签订《天津市政府农机具补贴购置协议》。今年共对142台(套)农机具进行了补贴,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6台,多功能田园管理机116台,购置农机具总价值150.97万元,其中补贴款29.9万元,农民个人投资121.07万元。购置补贴农机具总价值比去年提高了67.2%,补贴款比去年提高了98%,农民个人投资比去年提高了61.2%,从而有力地提高了我区农机装备水平。

截止目前我区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159492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为88799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19721千瓦,电动机动力50972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242台/19554千瓦,拖拉机配套农机具1146部;稻麦联合收割机22台/1110)千瓦;排灌动力机械保有量3977台/38051千瓦;农用水泵2387台;园田机械保有量1689台/2740千瓦;畜牧业机械保有量99台/971千瓦;渔业机械保有量4158台/27183千瓦;农用运输车保有量为4133台/36077千瓦。

二、抓好管理促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今年我区从管理入手,促进社会化服务,多次组织农机管理人员深入镇、村,组织春耕、三夏、冬耕生产,协调服务、维修机具,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机耕、植保、运输、维修的农机专业户。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35个,拥有农机户194个,区局组建了农机协会,各乡(镇)成立村级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全区共有农机具751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1台,小型拖拉机161台,机引耙18台,机引犁56台,旋耕机760台,联合收割机2台,喷灌机械(电动)3977台,农用水泵2387台,全部进行了保养、检修,总检修率达到100%。今年我区机耕面积约为55000亩,机耕率达95%;机播1.83万亩;机灌5.8万亩,机灌率达100%。尤其是果园综合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到75%以上;海淡水养殖机械化始终保持在95%以上,农机服务领域由传统农业向城郊型大农业扩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种植机械化向果园机械化发展。

三、抓好“基地项目”开发,提高葡萄全过程机械化水平

年初按照区农工委的指示,经局领导班子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反复论证,确定在我区茶淀镇孟圈村建立了一个50亩规模的葡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基地项目。经过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精心运作,现已全面完成了“葡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立项、设备引进、实验示范,效果显著。首先,制定葡萄基地全过程机械化实施方案;其次,引进先进机具,改制现有机具,推广先进实用的机具;第三,深入现场,反复实验,取得了较好地示范作用,带动了全区葡萄全过程机械化的推广。

在原有葡萄机械项目的基础上,重点突破了葡萄掩埋技术的薄弱环节,改制葡萄掩埋机械,经我中心科技人员全力的技术革新、设备改装,新增葡萄藤掩埋机50余台,今年全区共有350余台葡萄藤掩埋机投入作业,掩埋面积达26000余亩。机械掩埋作业的展开,即减轻了劳动强度,又降低了作业成本,每亩可节支20-30元;与人工掩埋相比工效可提高12-16倍。葡萄掩埋机的开发与应用,使我区具有区域和优势产业特色的葡萄种植机械化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

今年,又继续推广了园田机械,共推广了136台;使我区园田机械保有量达到1689余台套,园田机械化作业水平达75%以上;推广植保机械达到5800台套,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机械化施肥水平达65%以上;推广葡萄掩埋机达到350余台,机械化掩埋水平达75%。

四、加强农机安全监理,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nbs

p;今年,我区农机安全生产始终保持平稳的态势,农机事故得到控制,无一起死亡事故和农机责任事故。我们的做法是:

(一)、强化源头管理,集中抓好“农机总检审验”

我区按照市农机局“津农机监(2006)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下发了“关于开展2006拖拉机等农业机械总检及驾驶员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召开了汉沽区2006总检审验动员会,明确了任务、要求、措施,下达了2006农机总检审验指标,成立了总检审验领导小组及总检审验办公室。首先,采取集中审验,镇站配合的办法,抽调专人,深入镇、村,走进农机户,到田间地头、施工场地为农机户审验办公;其次,在3月15日召开了汉沽区2006农机总检审验现场会,并下发了农机简报,对今年的总检审验工作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第三,在区政府行政执法大厅设立了农机服务台,开展便民服务活动。截至8月已全面完成总检审验任务,今年共年审拖拉机942台,占审验计划113.5%;驾驶员安全教育979人,占审验计划的131.6%。

(二)、搞好“行风评议”,共创“平安农机监理”

根据市农机局“津农机监[2005]10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汉沽区农机监理行风评议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的要求、评议内容、具体措施和评议时间步骤。通过认真自查自评,找出差距,认清不足,并针对问题,深刻反思,突出重点,在依法政和依规办事、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队伍综合素质、作风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在整改阶段,区中心下发了“知荣辱,树新风,搞好行风评议,共创和谐农机监理”的农机简报,促进了个人评议,单位整改,建章建制。区已建立和完善了以服务承诺制度、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行风评议制度为重点的各项制度,建立和完善适应高效快捷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我区农机监理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切实做到“敬业为农、优质服务、文明办事、廉洁高效”。

(三)、狠抓“专项治理”,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今年我区农机监理工作紧紧抓住农机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围绕全年监理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农机“专项治理”各项措施,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依法行政,全面规范农机监理工作。首先,按照市局津农机监字[2006]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专项治理工作做出了详尽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步骤开展了“专项治理”工作,广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使遵章守法成为农民机手的自觉行动。其次,加强田检路查,确保农机安全。各镇和区监理科积极主动深入田间、上路检查,纠正违章,检查一台,处理一台。重点加大了对场头机械的检查监督管理,组织技术人员对投入作业的机械逐台检查,维修保养,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农机作业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至目前为止,共检查运输拖拉机1165台次,纠正违章1132人次,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书)241份,全区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和驾驶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全年未发生农机责任事故和死亡事故。

五、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在农机技术服务方面,为确实做好和抓出实效,我们严格按照天津市农村机械维修点的标准,组织各镇农机管理站将深入到各个维修网点进行现场年检审验工作,同时开展农机产品的打假工作,深入到各农机产品销售市场、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生产厂家等单位进行突击检查,从而规范市场,维护广大农户的根本利益。今年农机维修网点年验合格率达100%。同时对各维修网点的机修人员进行了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上的培训,提高了各维修网点机械的修理能力和整体功能。聘请资质较深的农机维修网点的维修工,配合区镇两级农机技术管理人员下镇、进村、入户,积极为农民解决疑难问题。今年来共检修、保养了园田管理机械980余台次,打药机械2150余台,入户维修达130次,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和好评。

今年,我们还利用农闲、农忙不同季节,根据农户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组织了十余次入村入户信息交流活动和普及新型农机具技术培训活动,使直接接受教育人数达400余人,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000余份。大大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增强了普及农机技术广度和深度,使科技兴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适应新形势,开拓创新,强化农机培训

今年,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先进农机装备的广泛应用,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农机培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培训能力。

首先,采取有利措施,提高教师素质。狠抓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教练岗位培训班和各类观摩研讨学习班,和后续学历的培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不断提高。

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了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各项教学工作都有章可循;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对内强化了教职员工素质,调动了工作热情;对外树立了农机校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为各项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农机培训,服务广大农机户。

今年,农机学校始终把先进的农机技术知识传授给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为己任,保证他

们的熟练操作和安全生产。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机经营形式、作业方式发生了变化。确定了根据培训班规模大小、内容难易、对象差别等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培训规模较大时,采取集中培训形式。培训规模小时,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根据农户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地组织了现场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470人,其中园田机械手256人;农机维修从业人员35人;拖拉机驾驶员复训179人。另外,还为社会培训农用汽车驾驶员821人,为我区经济腾飞输送了大量人才。

七、抓好农机信息报道,做好农机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农机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大力宣传农机战线上的好人好事,农机发展信息,科技信息,法制信息等各种信息。办公室确定了一名专职农机信息员,负责农机系统的宣传报道工作。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制宣传工作;向有关新闻媒体提供信息,今年共发布农机简报14期;向区委办公室信息科、区政府办公室信息科提供信息,到目前,已向区委信息科报送信息15份,采用14份;向政府信息科报送15份,采用13份,加强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树立了我农机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

为了激励农机科技人员,还制定了撰写科技论文奖励制度,如果科技人员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刊登一篇论文奖励500元,在市级报刊杂志上刊登一篇论文奖励300元。今年科技人员在中国农机监理杂志刊和政工指南上各刊登了一篇论文,从而提高我区农机的知明度。

八、抓好党的建设,促进精神文明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党建工作

今年我局党总支书记杨作良亲自挂帅抓党建工作,办公室设置一名党务工作人员,负责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日常工作,各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形成严密的党建、精神文明创建体系,使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抓常新,得到了长足发展。

1、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狠抓班子建设,创新用人机制,提高班子的活力。坚持吐故纳新,注意发展新党员。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年初有计划,帮带有人管。实行一帮一,具体落实到人,严肃纪律,在发展党员方面,不照顾情绪,不照顾资格,坚持符合一个,发展一个,并公开亮相,全面公示,认真考察,对群众意见大的,不袒护,坚持从严掌握。

2、在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我局党总支按照总支百分考核细则进行了对照检查,并逐条进行落实。如:领导班子每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每周的中心组学习;以及党员的党费收缴等基础性工作都能按照细则规定,认真抓好落实。机关党支部还被评为出席农口的先进党组织,展示了农机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二)、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我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干部职工所思所想所盼改进工作,谋划未来,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改善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赢得了干部职工的信赖和支持,全系统上下政通人和,人心向上,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创新开展。

1、坚持“事业取人,任人唯贤”的原则,大胆使用中青年干部。提拨了一名副主任充实了局领导班子,先后调整了2名年富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中层干部,充实到重要岗位。使整体机构设置更加科学,中层干部人员结构、文化层次、工作活力有了明显改善,为年轻干部的锻炼成长搭建了进步的阶梯,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2、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我局良好地坚持了周五集中学习制度,采取分组讨论、经验交流、论文征集等方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八荣八耻”的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

3、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构建和谐文明机关。通过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这一重要论述,农机系统全体同志一致认为:大力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局党总支明确提出,结合这次学习“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再次完善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彻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构建和谐单位,今年我局被评为2006精神文明先进单位;2006区环保先进单位和2006科技下乡先进单位。

在充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农机化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农机装备水平不能适应农业生产需要,设备陈旧老化,急待更新。

二是国家的购置补贴不能满足农民的购机需要;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不健全,镇农机管理站工作人员工资得不到保证,无有办公经费,难已开展工作。

2007年农机工作设想:

一、发展目标

明年农机化发展目标是:机耕水平继续保持99%;果园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2%以上;海淡水养殖机械化达到98%以上,畜牧、蔬菜种养两业机械化水平均有所提高。

篇3: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1 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1 主要农业机械增幅加快, 装备结构明显改善

(1) 农机总动力。规划目标540万k W, 200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529.82万k W, 较“十五”末475.9万k W增加53.92万k W, 年均增加17.97万k W;增长11.33%, 年均增长3.78%, 完成规划目标98.1%。

(2) 大中型拖拉机。规划目标9 000台, 2008年保有量达到8 156台, 较“十五”末6 372增加1 784台, 年均增加595台;增长28%, 年均增长9.33%, 完成规划目标90.6%。

(3) 联合收割机。规划目标7 000台, 2008年保有量达7 249台, 较“十五”末5 780增加1 469台, 年均增加490台, 增长25.4%, 年均增长8.47%, 完成规划目标103.6%;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规划目标600台, 保有量达404台, 较“十五”末102台增加302台, 年均增加100台, 增长296%, 年均增长99%, 完成规划目标67%。

(4) 配套农具。秸秆还田机规划目标6 500台, 2008年保有量达7 377台, 较“十五”末5 420新增1 957台, 年均增加652台, 增长36%, 年均增长12%, 超规划目标877台;旋耕机2008年保有量达7 804台, 较“十五”末5 270新增2 534台, 年均增加845台, 增长48%, 年均增长16%;精少量播种机保有量达32 816台, 较“十五”末28 450增加4 366台, 增长15.35%;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1 335台, 较“十五”末612台增加723台, 年均增加241台, 增长118%, 年均增长39.4%。

大中型农机具配套比规划目标1∶3, 2008年达到1∶2.97, 较“十五”末1∶2.66增长11.65%, 完成规划目标99%。

(5) 农机固定资产总值。2008年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7.82亿元, 较“十五”末23.3亿元增加4.52亿元, 年均增加1.5亿元, 增长19.4%, 年均增长6.46%。

(6) 小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小拖保有量达到13.3万台, 配套农具22.85万台, 比“十五”末略有增长。

1.2 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支撑和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1) 农机化综合水平。规划目标60%, 2008年已达70.55%, 较“十五”末46%提高24.55个百分点, 年均提高8.13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10.55个百分点。

(2) 机耕水平。规划目标85%, 2008年机耕面积33.8万hm2, 机耕水平达85.45%, 较“十五”末28.0万hm2、70.6%分别增长5.8万hm2和14.85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1.94万hm2和4.95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0.45个百分点。

(3) 机播水平。规划目标70%, 2008年机播面积33.9万hm2, 机播水平达到67.8%, 较“十五”末28.0万hm2、56.1%分别增长5.9万hm2和11.7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2.0万hm2和3.9个百分点, 完成规划目标96.8%。其中小麦机播稳定在99%以上, 玉米机播面积4.0万hm2, 机播水平20.21%, 基本完成规划目标。

(4) 机收水平。小麦机收规划目标95%, 2008年机收面积29.4万hm2, 机收水平98.03%, 较“十五”末27.4万hm2、91.2%分别增长2.0万hm2和6.83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0.7万hm2和2.28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3.03个百分点。玉米机收规划目标1.3万hm2, 2008年机收面积1.2万hm2, 机收率5.78%, 较“十五”末0.4万hm2、1.8%分别增长0.8万hm2和3.98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0.2万hm2和1.33个百分点, 完成规划目标86.75%。

(5)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规划目标80%, 2008年完成还田面积16.4万hm2, 还田率82.8%, 较“十五”末11.0万hm2、55%分别增长5.4万hm2和27.1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1.8万hm2和9个百分点, 超规划目标2.1个百分点。

此外, 农业生产其他环节机械化水平也有不同幅度增长, 2008年完成化肥机械深施21.7万hm2次, 同比增长9%;机械植保53.9万hm2次, 同比增长18%;机电灌溉36.4万hm2次, 同比增长4.7%。

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及农机化作业市场化的发展, 使安阳市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特别是玉米机播和机收2个环节水平提升, 使全市农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对主要粮食生产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1.3 新技术推广引领农机化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进入“十一五”以来, 安阳市重点示范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花生收获机械化技术”、“玉米联合机收”、“设施农业机械化”等农机化技术, 在滑县、安阳县、龙安区、内黄县、汤阴县和林州市分别建立了“保护性耕作”、“玉米机收”、“花生机收”、“设施农业”等农机化示范区, 引领农机化作业领域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1.4 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加快, 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安阳市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步伐加快, 农机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已有县级农机服务组织6个, 乡级农机服务组织11个, 村级农机服务组织422个, 农机大户732个, 其中, 拥有资产50万元以上的农机户2个, 资产20万~50万元的农机户170个, 资产10万~20万元的农机户561个, 培育了一批农机经纪人和中介组织, 在农机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以来, 全市创建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24个, 2008年经营总收入3 866万元, 农田作业收入3 604万元, 年经营纯收入1 392.5万元, 其中年经营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2个。

1.5 抓好常规工作, 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是以农机生产安全为目标, 切实抓好农机监理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全市共创建平安农机乡镇5个, 平安农机村14个。累计新增入户挂牌农业机械4 412多台, 核换发驾驶证2 119个, 检审机车17 974多台, 农机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二是科教培训工作有新进展。规范强化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 促进拖拉机驾驶培训依法培训, 规范办学。三是积极开展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和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市级职业技能鉴定站, 培训配齐了考评员, 对400多名农机从业人员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 培训农机维修人员410人。四是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配合工商、技术监督部门开展农机产品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开展宣传活动10余次, 发放宣传材料9.4万份, 接受农民咨询1 080人次, 检查农机维修点72个, 经营场所112处, 对30家销售、维修点进行了整顿, 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43台 (件) , 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 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玉米生产机械化进展缓慢

安阳市小麦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但玉米生产特别是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 2008年虽有一定发展, 但机收水平仍然较低, 仅为6.58%, 是河南省平均水平的一半, 较“十一五”10%规划目标差3个多百分点,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农机化的全面发展。主要原因:一是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玉米种植标准化程度低, 农机与农艺配套性差, 造成作业效率低, 比较效益差。三是作业市场尚未完善。农民购买机具成本高, 回收投资时间长。

2.2 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效果不佳

2006年以来, 安阳市相继在滑县、汤阴县、龙安区、安阳县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年均实施面积3.5万hm2左右, 占“十一五”规划目标6万hm2的57.8%, 差距较大。主要原因:一是目前安阳市耕地主要采用大水灌溉, 免耕播种浇地困难;增产效果不明显, 群众接受程度低;机具价格高, 影响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二是作业效率低, 特别是免耕播种机由于添加肥料、小麦 (玉米) 种、调整种量、肥量, 地块大小与播种机的幅宽不适宜, 以及作业速度慢和机具自身因素等造成作业效率低, 经济效益差, 挫伤了农机手使用机具的积极性。三是机具的性能和适应性差, 易出现部件开焊、断轴、断链条现象;整机刚性差, 机件易变形等, 自行维修困难。

2.3 农机服务组织数量少, 整体水平不高

虽然安阳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快发展, 作业领域也不断拓宽, 具备了规范发展、加快发展的基础, 但组织化程度不高, 内部运行机制、管理制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总体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规模较小, 技术落后。有的农机合作组织拥有的机具动力较低, 又缺乏合理的更新补充机具的机制, 尚不足以进行规模化作业服务, 服务面和效率受到制约。组织化程度不高, 资源配置能力弱。由于前几年没有合理的引导和积极的扶持政策, 农机合作组织发育不健全, 不能开展广泛高效的农机服务。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 基础建设薄弱。

另外, 农机化装备结构仍不尽合理, “三多三少”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3“十一五”计划中期执行情况分析

3.1 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有利因素

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 依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的地位, 提出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明确了扶持发展的有关政策。二是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环境保护,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要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 为农机生产服务开辟了新的空间和领域。三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 对农业机械化作业需求和依赖程度加大。四是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产条件的改善, 对农业机械化重视程度增加, 投入加大, 势必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五是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为农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六是一些主要机械和主要作业指标已经完成或提前规划目标, 为“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了有利基础。

3.2 制约“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不利因素

安阳市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主要表现在装备结构仍不尽合理, 特别是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发展不平衡;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各个环节薄弱;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还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不足, 与农业机械要求大规模作业之间产生矛盾, 农业机械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机具推广较慢, 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在看到效益后才肯接受, 而且农机具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耕作较粗放。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机化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4 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1) 大力组织实施“兴机富民”计划, 着力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打好以跨区作业为重点的“三夏、三秋”2大战役, 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着力提高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水平, 使农机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手段和有效途径;着力普及推广农机新科技,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节约型农业的发展;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机经营者素质。

(2) 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 发挥项目引导示范作用,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按照突出重点和兼顾特色的原则, 向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倾斜, 推进玉米生产过程关键环节机械化, 推进全市一年两熟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发展进程。结合其他农机化项目的实施, 抓好重点农机化技术的示范推广, 提升农机科技应用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安阳市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3) 更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大力推广、发展特色农业机械, 示范推广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类机械装备, 依法淘汰和更新高耗能及落后的农业机械。

(4) 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和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大力鼓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 使农机合作社成为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 土地流转的新生力量, 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生力量, 成为建立农村发展新的体制机制新载体。推进土地流转, 实现规模化生产, 大力发展合作经营、跨区作业、农村运输等社会化服务, 通过代耕、代管、代种、代收等机械化服务, 解决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实际困难,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5) 抓好示范园区建设, 打造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农机化示范园是农机部门向农民展示农业机械化作用和优越性的平台, 以先进性、创造性和示范性为特征, 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农机化示范基地。以服务和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劳动效率、土地产出率为目标,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选择一批农机化基础好的村, 建立规范的村级服务组织、新技术示范推广、农机安全等“多位一体”的农机化发展示范基地。

(6) 实施4项规划, 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实施玉米机收专项规划、保护性耕作专项规划、节约型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规划、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项目, 整体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为提高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技术保障。

(7) 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抓好农机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的水平;抓好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落实推广任务, 提高推广质量;充分利用农机化学校等资源, 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 切实提高农机从业人员操作、维修和保养农业机械的技能。

(8) 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监管责任。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 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管理, 抓好拖拉机的登记、检验、核发牌证和拖拉机驾驶员的考核、发证、审验。健全监管网络, 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9) 加强宣传, 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各级党政信息刊物, 宣传《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农机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在新时期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利用现场演示会、培训班各种会议等宣传农机化工作的政策,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新知识, 取得各级领导对农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为“十一五”农机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篇4: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一、2005年黄金行业运行情况

2005年,全国产金224.05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增产11.7吨,同比增长5.5%。黄金行业实现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润40.36亿元,同比增长32.7%。2005年黄金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黄金地质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统计新增金矿资源/储量620吨,较去年净增120吨,同比增长24%。

二是技术创新带动难选冶金矿资源开发。我国保有难选冶金矿储量1000余吨,过去受技术限制,资源利用程度较低。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安排了一批国债专项,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些大型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或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将实验室直接建设在矿区,通过攻关,目前已掌握了世界上处理难选冶金矿的全部技术工艺,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菌提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原矿焙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利用尾矿、残矿及废弃的低品位矿石取得进展。吉林夹皮沟、辽宁五龙、山东招远金矿等一批老矿山,通过国债项目支持,扩大处理矿石能力,二次开发了尾矿、井下边角矿和废弃资源,延长了矿山开采年限,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黄金行业开采矿石的最低品位降低到0.3克/吨,从过去的“废石”中提取的黄金达10吨以上。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河南省灵宝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整合境内黄金资源,将原来20多座金矿首先整合为3个矿业公司,解决了资源纠纷,提高了生产设施和资源利用效率,随着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成功,还将继续进行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减少小型金矿数量,提高企业规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企业效益显著提高。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黄金企业基本消化了原材料、电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2004年持平,其中,难选冶金矿的处理成本降低8%左右。去年黄金行业产金同比增长5.5%,利润同比增长32.7%,一些大型企业的利润增长超过40%。

二、2006年工作要点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2006年初,国际金价上涨10%以上,并有继续上涨的趋势。金价持续提高对黄金工业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2006年黄金行业的工作重点:一是尽快出台黄金工业产业政策和“十一五”行业规划,适时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黄金工业运行调控,计划新增产量和地质储量5%左右。三是强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一方面防止滥采乱挖抬头;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进一步利用低品位和废弃尾矿等资源。四是加大重点地区的结构调整力度,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实现资源规模开发并以此帶动矿业秩序的好转。五是鼓励和积极引导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益和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竞争能力,更多地利用境外资源。六是加强黄金地质勘查工作,充分发挥武警黄金部队的作用,探明更多的金矿资源,保证黄金工业持续发展。

篇5: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二00五年农机化工作总结及二00六年工作重点sO100一、二00五工作总结

二00五年,**县的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大农机实用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为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促进了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农机化发展及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到2006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9%;农用拖拉机拥有量达到5040台,比上年增长4.3%;其中大型拖拉机946台;各种配套机引农机具达到6000余台,其中精少量免耕播种机1576台;饲草料及农作物秸杆加工转化机218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发展到3651台;农用排灌机械9627台,其中节水灌溉机械84台(套)。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值达到1.9亿元。

2006年,全县共完成机耕108万亩;其中深耕深松61.6万亩;完成机械播种93万亩,其中精少量播种完成53万亩,免耕播种完成12.4万亩;机械深施化肥62.8万亩;秸杆根茬还田完成12万亩;机械收获完成6万亩;农用适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3159人次,其中新培训驾驶员489人,农机适用技术培训2350人次;拖拉机入户率达到85%,拖拉机检验率达到80%,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

(二)、主要工作措施

明确工作思路,确定重点,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2006年,我们在认真贯彻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十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把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为工作重点,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实施“两减免、三补贴”政策,积极引导调动农民、农机户及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农牧业机械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加快大中型现代农机机装备的发展步伐,逐步解决“三多三少”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县新增新型拖拉机760台,其中大中型450台,新增各种配套农机具980台。使我县的农机拥有量和配套比都有新的提高。

2、围绕农牧业结构调整提供高效的农机化服务

一是围绕粮食生产组织开展农机科技入户服务。在丘陵区开展以深松,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沃土增墒”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服务,在平川区开展以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服务,总实施面积达到75万亩。

二是围绕设施农业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从机械化建墙体,到棚室生产管理机械化一条龙。全县组织20多台挖掘机和70多台链式拖拉机参加了大棚建设,又引进了园田管理机和卷帘机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了棚室建设进度,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深受农民欢迎。

三是围绕牧业生产开展农作物秸秆加工转化技术服务,全县共组织2000多台饲草料加工机械,加工牧草5万多吨,农作物秸秆30多万吨,有效地服务了畜牧业的发展。

3、积极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我们坚持以建龙头、抓大户、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为主要措施,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进程。一是巩固发展县级龙头服务组织,2006年又投入10万元,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园盘耙、旋播机、精量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等大型机具。现在能承担农机系列化作业,大型水利工程及部分道路、建筑工程,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功能。二是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在完善提高八里罕万德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指导组建八肯中农机合作社,前期工作已结束。三是培育发展农机大户,使他们成为农机作业、农机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的主体。目前,全县农机大户已发展到1150户,其中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的有4户,10万元以上的有28户。四是发展经纪人队伍,实现农机作业社会化。经纪人是农机户和农民联接的纽带,他们的出现解决了有车没活和有活找不到车的难题,不但服务了两头,自已还得到了实惠。现在全县有近千人的经纪人活跃在农机化作业第一线,既解决了行政干预的麻烦,又促进了农机作业的开展。

4、积极争取项目,认真搞好项目示范区建设、项目带动、资金支持等措施,支持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增强服务功能。组建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和培训农机作业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认真抓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全面完成项目区建设。

(五)、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维护农机市场秩序。

(六)、抓好农机化宣传和信息传递工作。利用各种煤体宣传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农机化新经验、新技术、新机具,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七)、加强农机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农机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篇6: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2006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全省农机专业会议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农机科技转化步伐和推动农机化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经过市县农机部门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农机化工作任务,有力的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

一、农机化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截止十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万千瓦,同比增长1.35;拖拉机7260台,农用车22650辆,同比增加97/554台(辆),增长1.34;农机经营总收入3.3亿元,农机经营纯收入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6.8;完成机播10.22万亩,机收10.19万亩,机耕110万亩,同比增长分别为7.04、6.77、2.13;完成机械化旱作农业推广面积50万亩,同比增长25;完成各类农机人员培训700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59人;拖拉机检审验率分别达到72.9、71.6,拖拉机驾驶员有证率达92,全市未发生拖拉机事故;完成膜侧小麦技术推广8.87万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5.88万亩,地膜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械化技术推广0.11万亩,地膜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1.5万亩,根据全市农机化目标任务进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农机化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二、2006年重点开展的工作及措施

1、围绕农业节本增产增效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全力抓了关键时节、重点作物的机械化生产服务。

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全市农机部门结合各自的实际,早着手,早计划,早安排,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了重点工作抓领导、领导抓、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二是目标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标定责任,以督检保质量,以考核抓落实工作机制;三是机具资金到位。市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专项补贴为主的项目资金279.45万元,鼓励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农机化事业达840万元,共购置引进各类农业机械2500台,在农机化生产中,投入拖拉机7000台,农用车1.7万辆,以播种、收获、耕整为主的各类机具4.14万台;四是宣传培训到位。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力度,全市积极开展送农机科技下乡350场(次),展示农机具11类30种170台,散发展示农机科技宣传版画、资料12.5万份,现场咨询群众达13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20多万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别在东乡、广河县召开了全市农机科技推广现场观摩会和积石山县全市膜侧“双低”油菜现场观摩暨农机“三夏”生产会议。市县农机部门发行信息专刊56期,新闻媒体报道38条(次),召开现场会25次,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7024人(次);五是技术服务到位。市县组织以春耕、夏收为主的农机专业服务队143个,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机具维修、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为主的专项农机化服务,共抽调技术人员939人(次),维修拖拉机6500台,各类农机具8900台。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措施,确保了各项农机化目标任务的完成。

2、围绕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以示范点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抓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

为促进全市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稳步提升,不断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和抗旱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市县农机部门全力抓了机械化膜侧小麦沟播、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保护性耕作、机播冬小麦、膜侧“双低”油菜、豌豆、中药材等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点建设。共建成各类示范点27个7800亩,筹措推广资金16.3万元,购置投入新机具268台,专业技术人员215人(次),特别是广河县千亩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技术、东乡县千亩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积石山县千亩“双低”油菜机械化种植,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一是以广河、东乡等干旱县为主,完成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推广面积8.87万亩,当年新增纯效益856万元;二是以马铃薯主产区东乡县为主,完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面积5.88万亩,当年新增纯收益623万元;三是在广河县积极推广抗旱增效明显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新技术、新机具,完成推广面积1100亩,当年新增收益22.4万元;四是在积石山县加大了膜侧“双低”油菜机

械化示范推广,完成面积900亩,当年新增纯收益12万元;五是在永靖县继续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示范面积200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六是加大残膜捡拾起茬技术的推广,完成面积1.5万亩。七是以康乐县为主,积极示范推广膜侧豌豆、中药材新技术推广,完成面积500亩。通过以上技术的推广实施,逐步调整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

构,达到了节本增效、抗旱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农机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其中《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项目》获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市农机推广站和广河县农机局共同研制的玉米双垄沟全膜覆盖机具通过省农机鉴定总站的鉴定验收。

3、围绕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装备水平。

随着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政策的实施,市县农机部门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全市有2个县列入部级补贴实施县,6个县(市)列入省级补贴县,共争取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19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5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农机部门坚持认真执行政策规定,严格工作程序,以公开、公正、透明、自愿的原则,加强协调和管理,自愿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了机具补贴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做到宣传发放到位,全市共抽调工作人员529人(次),出动宣传车105辆(次),散发宣传材料3.84万份,张贴公告及购机问答材料1836份,悬挂横幅58条,发放《省农业机械补贴目录》166本,播放录象、光盘111次,电台、电视台播政策知识、产品简介120次,全市召开发放仪式9次,参加群众8000人(次)。二是补贴机具资金及时到位,全市落实购置补贴农机具5大类19种1364台,共投入资金688.2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19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47.45万元,带动农民资金498.2万元。有110个乡(镇),1257户农户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多功能微耕机、脱扬机、粉碎揉草机、铡草机、小麦播种机、马铃薯播种收获机、复式割草机、翻转犁等生产急需机具,补贴政策促使投入农业生产中的动力机械,配套机具、实用机具、高效生态机具进一步多样化、合理化。三是补贴机具质量跟踪调查服务到位,市县农机部门对补贴机具问卷抽样调查三大类43台(次),实地走访抽样调查5类246台(套),确保了补贴机具价廉质优、群众满意。同时,市县农机部门结合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积极争取了《根茎类作物示范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玉米残膜捡拾起茬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程》、《青年农民工培训工程》等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280多万元,通过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撑,有效的提高了农机化科技应用水平。

4、围绕劳务经济发展思路,拓宽农机培训领域,提高农机培训质量和效益。

为了全面贯彻全省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将劳务输转作为支柱产业的要求,市县农机部门在认真搞好农机技术培训,保证农业生产技术需求的同时,积极争取阳光工程项目,临夏市、康乐县等四个县农机局被列入全省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共争取项目资金38万元,项目实施各单位,紧紧依托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培训

优势,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立足市场,以创造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突破,积极开拓办学门路,共开展以拖拉机驾驶员、农机具操作员、农机修理工、电气焊工、高速电动缝纫工等为主的各类培训班34期54班(次),参加培训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顺利通过市第5、第6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资格认证。

5、围绕农机打假活动,积极开展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机部门把农机打假作为净化规范农机市场,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农机局成立了打假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布了农机质量投诉电话,并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了《农机管理目标责任书》,建立了打假责任制。一是扎实开展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会同质监、工商、经贸等部门,共抽调专业技术人员127人,出动宣传车80辆(次),组成了18个检查组,对全市辖区农机主机及零配件销售市场、生产企业、维修网点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检查整治,共查获“三无”农机产品200台(件),货值1.2万元,检查企业20家,整顿农机市场1个,印发宣传资料1.65万份。二是依法将农机维修网点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农业机械修理网点、修理工审定和准入制度。根据农业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要求,及时对全市28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对现有修理网点进行了严格审定,共审定二级修理点2个,三级修理点27个,四级修理点142个,新培训持证上岗人员41名,通过专项整治和对修理网点的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无”农机产品和不合格农机产品坑农、害农现象。三是认真制定落实“

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了农机生产、销售、维修、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了农机市场秩序和农机维修经营活动,净化农机市场,保证了农机产品质量,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6、围绕行风建设,狠抓了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主的农机监理工作。

按照省农牧厅的安排部署,全市农机监理系统认真开展了行风建设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行风建设评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从队伍建设、廉政建设、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监理业务、基层安全网络建设、营造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整治和强化,4月份,省农牧厅行风评议检查组对我市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对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和政县、临夏市等监理站的实地抽查,对我市行风建设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和好评,在安西县召开的全省农机监理系统行风建设现场会议上,对我市农机监理所、临夏县农机监理站进行了表彰,通过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坚持“横到边、纵到底”的点、线、面管理办法,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建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共签订责任书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两法一条例”为重点的农机法规,农机安全知识的宣传,共出动宣传车420辆(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份,悬挂横幅32条,大型宣传17次。三是严格执法,严把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培训、发证关,严格检审验工作。共核发换发行驶证159本,检验农业机械4390台,审验驾驶员4262人,检审验率分别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载客拉人、超载超速、带病运行等违章行为的整治和查处,共出动检查车1550辆(次),监理人员6200人(次),检查拖拉机3460台(次),查出各类违章违规1210台(次),无牌车辆入户63台。五是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创建农机安全村13个。通过抓检查、抓考评、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三、几点体会

1、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国家“三减免、三补贴”中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全面实施以及《甘肃省农机管理条理》的重新修订颁布,加快了依法治机进程,为本

地区农机化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把握机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2、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推进了农机化工作。

3、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农民购买农机具的热情,有效地引导和调动了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化生产中,形成了财政扶持引导,部门协调,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存在的问题

1、我市的农机化程度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尽管农机化发展为解放劳动力,推进全市劳务输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机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高效生产中担负着越加重要的任务,但市县财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还很艰巨。

2、虽然购机补贴在我市各县实施,但市穷民贫,市县财政难以落实机具购置补贴配套资金,而农民的购买力有限,致使争取到的农机具补贴项目实施难度大,进而影响到对今后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落实。

3、以乡镇为主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缓慢,适应新形势的农机化服务组织发展后劲不足,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

4、由于农用运输车移交交警管理,全市农机监理机构的职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机监理队伍人心不稳,加之经费来源凸减,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农机监理工作的补贴资金没有落实到位,致使农机监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五、2007工作计划

(一)2007年农机工作思路

2007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临夏和谐社会为目标,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加快农机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提高优势产业,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程度为主线,以科学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扎实的工作,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二)奋斗目标

农机总动力达到58万千瓦;农业运输机械拥有量3万辆(台);完成机械半机械播种75万亩;机收10万亩;机耕110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3.35亿元;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7000人;拖拉机及驾驶员检审验率均80以上;车辆入户率和驾驶员持证率达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数控制

在万台5人以内。

(三)重点工作

1、以宣传贯彻《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快依法治机进程。

2、以农机科技推广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

3、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和农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4、深入开展农机监理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

5、以阳光培训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加大培训工作力度。

6、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引导、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

7、积极争取以农机具购置补贴为重点的农机化项目,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技术结构。

篇7:2006年农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一是做好对农机户和示范户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农机化新技术的优越性,提高其应用农机化新技术的积极性和科学种田意识。根据土地墒情县农机局分别于4月1日,4月20日在××××××*村举办了亚麻种植机械化作业、玉米机械化作业培训班,农机局领导和农机农艺技术人员为参加培训的农民讲授了建立农机化示范区的目的,农机作业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突出作用,大马力拖拉机耕整地作业,专用亚麻播种机作业,机械收获,亚麻种植农艺要求等内容,从而引起了广大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科学种田意识。

二是为确保示范区的作业质量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示范区乡、村和领导小组协调,组织最先进的农业机械投入到示范区的生产作业中。在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上,严格建设标准,采用了目前我县最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东方红-1204型)、整地机械(动力旋转耙)等机械设备,同时,为了保证播种环节也能达到示范作用,在州农机局的协调下从新源县调用了一台专用亚麻播种机,从机械作业上保证了示范区建设的规范化。

三是示范区建设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在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为示范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为了保障示范区各个作业环节按建设标准进行,县农机局成立了*农机化示范区技术指导小组,在县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从调配先进机具、选择地块、统一种子、按标准耕地整地、按时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为示范区乡的建设工作给予了积极指导和配合。

上一篇:小学作文北京长城下一篇:城市之外的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