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2024-04-19

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共8篇)

篇1: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有关事业单位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事业单位会计如何融入课题(项目)的财务预算? 答:

1、首先,事业单位课题(项目)申报是事业单位科研经费和工作经费的主要来源,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会计,应在法人和所长指导下,积极配合相关课题(项目)主持人做好项目预算,以提高课题(项目)实施效率和资金运行质量,进一步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2、事业单位会计要协助课题(项目)做好财务预算,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学习财政部和相关项目下达单位(主要是农业部门、科技部门、发改委、农发局等)的政策和文件。由于事业单位项目经费一般为财政资金,因此,在进行课题和项目预算时必须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产业政策。

二是与课题(项目)主持人积极沟通,熟悉项目合同规定的任务指标、开支科目、每一科目开支金额及比例。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的合同预算科目一般为:材料设备费、测试化验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信息文献费和管理费等。

三是项目预算总体上是根据项目任务指标而设定的,因此事业单位会计不仅要协助课题(项目)主持人做好年度预算计划和总体实施计划,还要做好每一开支科目预算计划,以提高针对性和前瞻性。如劳务费、材料设备费科目,在做项目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市场涨价因素等。

四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要经常保持与项目主持人沟通,加强对项目预算监督,对超出项目预算的开支内容,要及时向领导和项目主持人报告,以保证项目资金运行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执行。

五是项目专项资金要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单独编制项目资金预算,事业单位会计要根据任务合同书规定的预算经费对项目支出进行控制。资金核算实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资金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项目专项资金要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并设立项目资金辅助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项目资金账户是省级财政厅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并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收支。

六是剩余经费情况:如项目截止时或年度实施过程中产生剩余经费,要对账面剩余的金额及其产生原因分类做出详细说明,并进一步详细说明拟安排使用的具体情况。对不再承担建设任务的项目,其剩余经费原则上均不再继续安排使用,按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如何协助课题(项目)主持人搞好项目申报过程中财务分析?

三、事业单位会计如何协助课题(项目)主持人编制项目专项资金财务报告(结题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

四、事业单位会计如何协助法人做好单位资金运行管理?

五、就你所了解的情况,你能列举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哪些支撑保障措施?

六、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情况(或如何加强项目专项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

七、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的管理?

八、如何协助领导防范“小金库”?

九、事业单位基本研发费(科研金费)主要有哪些?

篇2: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相对于企业而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不存在经营效益方面的考虑,管理会计应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下功夫,优质的做好服务工作。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精通财务知识,对信息化的必要内容了解并掌握,对工具能够熟练运用并创新;并且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缜密分析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所在单位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建立和领导与业务部门相互信任的能力,才能够圆满完成单位管理会计工作。

一、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各环节的作用

(一)全面预算环节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大多使用财政公共资金,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公共财政的基石。新修订的 《预算法》是国家用于规范公共资金的取得、分配和使用的法律,是“财政母法”,新《预算法》的实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工作更加严谨规范。

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环节能够充分发挥优势。首先,全面调查摸底,了解各业务部门实施项目基础数据;其次,督促单位领导及业务部门提早制定下年度组织目标,管理会计必须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并站在组织战略的角度科学谋划思路,分析资金的运用,结合工作实际稳步推进,必要时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准确预算资金;再次,加强本单位或本系统内业务培训,讲解宏观经济形势和新《预算法》的内容,贯彻法制观念,提高干部的宏观视野和管理水平,对今后相关业务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另外,还要妥善解决好“例外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发生“例外工作”是常态,管理会计一定要筹划好年初没有编入预算的工作,要有处理紧急事项的预案.在年初预算下拨到各业务部门时要为 “例外工作”“留有余地。笔者相信,管理会计定能在全面预算环节发挥好规划、决策作用,确保新《预算法》顺利贯彻实施,

(二)预算执行环节

管理会计主要从业务部门人员思想观念转变和财务部门改善服务两方面入手进行沟通协调。财务部门原则性很强,由于受财务制度限制,平时会与业务部门产生矛盾分歧,业务部门常常认为财务有意刁难。这个矛盾是人追求自由本性与严格的财务制度之间的矛盾。管理会计要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把业务部门拉到财务统一战线上来。

管理会计应从服务的角度开展管理工作,在跟踪资金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亲自去了解数据是如何产生的,是否合理. 对于异常现象如何改善?好的现象又应该如何维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和作为的。在与业务部门交流时重在产生互信,靠诚信还原真实、准确的资金使用动态情况,让资金使用部门明白违反原则及制度的危害,提升部门的自控能力。如果在跟踪专项资金的使用中确实存在一些不利于工作的僵化制度,管理会计应与财政及监管部门积极商讨,提出整改建议,力争取得财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最终能够解决问题,也能够为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工作提供诸多的基础素材,同时管理会计也能够在服务中取得本单位业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以期达到控制预算的目的。

(三)预算绩效评价环节

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讲求绩效的理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史上首次写入法典,奠定了新时期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法理基础,讲求绩效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管理会计在预算绩效评价环节具有优势,工作形式上相对比较灵活.与财务会计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的区别,只有勇敢 创新才能找到突破口。管理会计在预算绩效评价环节,一 是要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例如:单位年终决算分析报告中,预算与决算的`比较, 本年预算与上年预算的比较, 本年决算与上年决算的比较,资产负债率,资产各项目的变动,负债的增减情况,变动的原因, 管理会计对当年资金应用的评价及建议等等。深入剖析这些数据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单位领导沟通,寻求解决的途径并形成体系;二是创新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权责发生制,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单位债务情况及资金运用绩效,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通盘 连接的闭环管理系统、创新预算编制方法等;三是激励与奖惩并行。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问责制度,建立预算与预算执行结果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谁用款谁负责的预算绩效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大评价与监督检查的力度,督促单位领导及各业务部门承担起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

二、发展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多措并举,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1.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干部观看财政部长视频讲话并开展专题讨论,领会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利用网络QQ、微信等新媒体扩大管理会计的社会影响,宣传管理会计的概念、框架等典型案例,推动管理会计理念深入人心。

3.深入调研,强化跟踪服务。对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了解情况,总结经验,探索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现状及培训需求进行调研,以便跟踪服务,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打下基础。

(二)营造环境,贯彻《指导 意见》精神

1.营造适应管理会计发展的文化环境和应用环境。相对于企业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管理会计难度较大。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会计能够在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为企业创造价值,而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在降低 政成本和提高治理能力上,没有特别急切的需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甚至还会在工作中触及个人利益,因此难度较大。领导能否为管理会计创造一个广泛参与和民主化决策的环境,决定了管理会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要改变领导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弥补管理短板,营造管理环境,让管理会计真正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实现国家治理升级转型。加大管理会计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依靠管理会计控制行政成本和预算,提高公共部门治理效率。

2.确保管理会计的职位和话语权。管理会计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对本部门做个彻底的透视,只有清晰了解才能为单位更好的服务。管理会计如果不参与战略的制定,而去做其他零敲碎打,拾遗补缺的工作,就不能够发现单位长远的目标.也无从实现管理的价值。因此管理会计必须参与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研究,深入业务部门了解业务模式和业务关系,才能把握重点做好日常管理,及时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和报表,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了解现状,先推管理会计试点

了解财务会计现状,做到心中有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技能相对偏低,由于对会计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对数字之间的勾稽关系不清楚,从年终决算报表的编报能力不难看出,现已有部分单位难以独立完成决算编报工作,对披露的数据不能够深刻剖析,更找不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因此无法利用数据进行管理,而恰恰通过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数字背后的问题是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数据计算出来就只是数据,只有懂得运用数据分析背后存在的问题,才能体现管理会计自身的价值。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很多都是从财务会计岗位上培养起来的,鉴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发展转型还有差距,选择现有财务会计素质较高的目标单位作为管理会计推行的试点,利用管理会计理论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践,总结出一套可行的办法和途径,然后大范围推行效果更好。

(四)选拔人才,培养管理会计师是关键

1.选拔管理会计人才。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人才培养是管理会计4+1体系的关键,是该体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核心,是体现“坚持人才带动、整体推进”原则的重点所在。要学习财政部的做法,在当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中,通过笔试、面试等形式,考虑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及工作实践等因素,选拔出适应改革需要,能够勇挑重任的管理会计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要首选个人品质再选专业技能。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是致力于为社会多做贡献的群体,是敢作敢为、勇挑改革重任的管理会计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做表面文章却无实干精神的人,只有品质优秀的人才能担此重任。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知识更新快,财会人员不仅要学习不断修订的会计准则,又要应对各层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因此只有坚持学习、勇于专研和探索的人,怀着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精神,才能够在会计专业技术方面做好工作。

建议高校增加管理会计专业。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不只是记住公式和几套技术就可以应付的,管理是人类非常复杂的社会活动,需要在不断变化的新环境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开设多元化的课程,比如:考取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为考取会员资格而设置的课程有基础、运营、管理、战略四个阶段共14门课程,每个阶段都有案例分析课,我国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也应如此。高校更应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片面追求成绩,否则学到的东西不会用,不利于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案例教学上要求任课老师具有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对此高校应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及财政部门沟通,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积累素材,培养接地气的管理会计人才。

(五)构建内控,规范管理会计行为

管理会计与内控制度从理论上来讲有点远,事实上,内控是管理会计最重要的制度,比如单位制定了预算目标,但在实际执行中不是按预算执行,或者出现了偏差,只有通过内控才能够让全面预算真正落到实处。预算不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事儿。如果只有目标,没有合理化控制,就会发生风险、偏离方向。比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不当交易,如果懂得用风险管理,那么可能大部分风险会通过风险管理规避掉。对于内控与管理会计的关系,就好比我们做了一张网,先用制度和预算搭成一个个防风护沙的格子眉然后通过内控把风险隔离开,让每一个业务在我们设定的格子里执行。

(六)总结案例,推进管理会计实践

会计毕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管理会计的发展更要勤到基层接会计地气,要以财务会计为依托,在财务会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单位自身业务、人力 资源等因素作为研究第一手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从实践的层面提炼出理论的精华,作为典型案例创新研究,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总结,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总结出独特的经验,达到启迪的意义,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开。

三.结语

篇3: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降低会计制度运行成本

在原有会计制度运行之下,事业单位开展会计工作往往成本较高,会给单位带来较大经济负担,而会计制度的改革则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一情况,降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成本。改革后的会计制度在会计工作成本方面做了较大的变动,通过在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会计工作成本,如员工培训成本、工作成本等,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节省了一定成本费用,减少了资金支出[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在降低会计工作成本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单位会计制度的管理水平,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管理指明方向,为事业单位发展奠定基础。

(二)增强会计工作可比性与适应性

会计工作的可比性是针对事业单位的竞争而言的,事业单位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参与行业竞争,参与市场竞争,而竞争的存在决定了事业单位在各方面都具有可比性。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这一改革给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可比性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可比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在会计制度体系方面也日臻完善[2]。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可比性的加强有利于提升其自身综合竞争力,推动其自身健康快速发展。而且,会计制度改革还能够给其他企业会计制度改革起到一个参考借鉴的作用,引导其他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会计制度改革工作,树立新会计准则理念。此外,会计制度改革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会计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适应性。

(三)提高会计工作规范性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逐渐趋于规范化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换句话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会计工作规范性的提高,是会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会计工作质量得到全面提升的一个关键点[3]。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注重对会计工作的规范,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对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通过一系列规范化手段的实施,事业单位不仅会计制度规范化程度更高,而且会计工作规范化程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会计水平之间的差距。

(四)使事业单位经济预算更加合理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内容十分全面,它还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作出了规定与正确引导,引入了一些新的会计科目。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和坏账准备。下面我们以这两个项目为例,对事业单位的经济财产预算进行分别剖析。第一,固定资产折旧,它是在事业单位一定的发展期间内所消耗的数值以及折旧方式。它主要包括房屋建设物、运输车辆、生产仪器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事业单位的厂房在一定的期间内还可以投入使用。如果厂房的成本费用是100万,事业单位使用了10年,那么厂房的年均折旧费用就是10万。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固定资产的折旧能够将事业单位的内部资产进行合理的划分,使经济预算更加具有成效。第二,从坏账准备上来讲,一些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的账目过了一段时间就收不回来了,我们把这部分的钱称之为“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确立使得事业单位的账目管理更加健全,有效推动了经济预算的科学性,真实而全面的反映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利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制度改革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重新定位会计工作

伴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工作进行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所面临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其会计制度改革应更好的迎合于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努力适应由新会计准则实施给自身会计工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在这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对自身会计工作进行重新定位[4]。为了保证重新定位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会计工作特点,对会计工作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明确自身会计工作的重点与弱项,分析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给自身会计工作所带来的影响,以顺应会计制度改革方向为基础,确立会计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会计工作的重新定位。

(二)提高会计制度体系规范化

会计制度改革在对会计工作起着规范化作用的同时,事业单位也应重视起对会计制度体系的规范化建设,会计制度体系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建设规范化会计制度体系,需要事业单位将会计具体工作与会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特点,即独立性、国有性和通用性,建设与其相符的会计制度体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针对当前会计制度改革存在问题加以深入系统的分析,做到会计制度改革的创新性、独立性发展,在保证会计制度改革恰当合理的前提下尝试引入新的会计操作方式,提高会计制度体系规范化[5]。

(三)全面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想要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制度发展的更加快速,离不开对会计专业人员的培训。首先,为会计人员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划,根据会计改革的实际内容对其知识体系进行更新,使会计人员的基本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其次,要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机演练与实际运用三个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应该学会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更快速的进行会计记录与运算。最后,要引入一些高素质、全面化的会计工作人员,使他们在团体中起到带头作用,引导其他会计人员的工作适合会计改革制度的发展,建设优秀的会计团队,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四)建立健全严格的会计考核与评估

要想引导会计工作人员思想上的转变,使他们对会计制度改革予以重视,就要建立健全严格的会计考核与评估制度。第一,会计人员考核与评估的内容应该分为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对新会计项目和条款的考察、会计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考察、会计记录准确性的考察。首先,会计人员要了解新、旧会计制度的规则,知道会计改革后的加入项目都有哪些。其次,会计人员要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会计项目进行记录。这三个部分作为会计人员的综合分数,事业单位给予考核第一名的人员经济奖励,对考核最后一名的会计人员要实施惩罚,以扣除一部分基本工资的方式来进行警告。

三、总结

会计制度改革与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新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只有加快会计制度改革,才能使自身会计工作与新会计准则相适应,才能满足新会计准则要求。因此,事业单位要充分重视起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将会计制度努力与新会计准则方向靠近,通过会计制度改革努力提升自身会计工作水平,进而实现整体协调发展目标。

摘要:与一般的单位相比,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会计工作不仅会对其内部其他工作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事业单位的职能发挥。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又会对会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良好执行,本文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进行了一定分析,对改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索。

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影响

参考文献

[1]郑芳.论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J].中国总会计师,2015,04:80-81.

[2]李银锋.试析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3,31:83-84.

[3]沈丽欣.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探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1:56-57.

[4]郭帅.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8:145-147.

篇4: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摘 要 对于事业的财务工作来说,主要就是以该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作为财会工作的对象,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的过程和执行的结果的一个监督、记录并且如实反映的会计事务。它也是预算会计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部分。在现行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基本都是在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以及会计主体和记账方法等等方面表现出来,本文就此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财会工作 影响

随着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会计管理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并且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也有了比较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在会计主体、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以及管理、会计要素、记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做了进一步分析。

一、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影响

以前的会计制度是把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确定为预算资金的活动,也就是说将预算资金的活动确定为记账的主体。从而让事业单位成为了可向国家财政进行报销的一个单位,可是对于事业自身来说,其经济管理或者说财会管理工作的意识就比较淡薄了。而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就使得事业单位本身成了一个会计主体,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进行了确定,对于加强其经济管理或者财会管理是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也可以有效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事业单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提高其自身的发展能力。所以也要求事业单位不能跟以前一样知识单纯的做做记账和报账类的会计工作,而要注重对于资金的效益方面的分析比较,并且加强对其自身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使其各个方面的费用支出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

二、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影响

以前的会计制度是将预算内外资金进行分开核算的,这样处理计划经济下的会计事务是可以的,可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制度方式已经明显不合时宜了,政府鼓励事业单位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进行业务收入的合理规划,所以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已经对其自身的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了。所以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各项资金的统筹规划,充分利用其在使用和取得之间的时间差,在进行预算资金核算时,取消内外账分设的制度,合并为统一的会计主体。而现行的会计制度还取消了以前的关于全额预算管理方法和差额预算管理方法以及自收自支管理的方法。

三、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影响

在以前的会计制度下,进行会计预算时,是没有会计要素的问题的,不过会将会计的科目分为资金的来源和运用、结存三个大类,也就是所谓的会计的三个要素。可是这种分类的方法是不符合科學原理的。因此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中就明确的将会计要素分成资产和负债、净资产以及收入和支出这五个大类。其中,资产反映的就是事业单位现在拥有的各种财产以及可以随时可以动用的经济资源;而负债反映的就是事业单位从其他部门类似银行或者财政部等借入的款项以及需要上缴的款项;净资产则表示出资者(通常指国家)在该单位拥有的产权净值;收入则反映的是该单位从各个渠道获得的各项财务资产的累计;支出则表示该单位在各项的业务活动中所付出的耗费。这样的改革使得事业单位在会计体系与国际接轨,对于处理其自身的经济状况也有较好的作用。

四、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记账方法的影响

在记账方法上,现行的会计制度将记账方法改为了借贷记账法,也就是与新的会计等式相对应的记账方法,更加适应现代会计事务的需求,也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的处理方式上保持了一致。使其在全国的范围内,甚至同行业之间也可以较好的进行比较了。而且也融合了各业的会计之长,使得其自身的会计业务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可以被公众所了解,从而促进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对于完成各项的业务活动也更为有利。不仅在经济利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效益上也是一个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在考核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上也为更为有效。

五、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各行业和组织机构财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会计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不仅改变了其原先的会计主体,还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在核算的方式和管理方式上都有着较大的改变,还使得会计要素的分类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在记账方法上也更加规范。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钻研。

参考文献:

[1]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现代经济信息.2010(13).

[2]杨晶.浅谈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制度改革.科技信息.2009(03).

[3]高莹,王娇.谈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过去会计制度的改变.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篇5: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我们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常用的两种会计类型,他们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之处,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对,目的在于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两者的实质,提高我们的实务操作能力。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差异

1、概述

1.1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是相对企业单位而言的,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属于国家的分支机构。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计量、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比如医院预算,它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类,其中,收入预算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医疗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1.2企业单位会计。企业单位是一种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分为国企和私企,本文主要讨论私企。企业会计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计量、记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营、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企业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会计的具体内容是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的,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2.1核算基础不同。会计的核算基础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为核算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核算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它并关注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最大的区别在于,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它的实质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国家公益组织,因此不承担自负盈亏的风险,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核算基础。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时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会计上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因为这种核算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能更好的做出经营决策。

2.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五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六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其实,两者在资产和负债科目的核算基本一致,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以下几方面:

(1)收入方面: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服务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的渠道有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又可以分为差额拨款单位和全额拨款单位。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合法收入,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利润。

(2)费用方面:事业单位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会导致本期净资产的减少。其目的是耗费。企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是一种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企业新资产。

(3)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方面: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与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一组相对概念。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是指该事业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本期结余和未弥补亏损。产权单一是其最大的特点。比如医院净资产,它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和完成医、教、研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医院资产的基本来源,而不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所有者权益那样,是属于企业股东所有。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一种所有权,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4)利润方面: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这就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福利性。因此,利润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所独有的。企业会计中的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准确核算企业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费是否正确,尤其是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2.3会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在实际的账务处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一般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根据支付方式的不同,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下面以购买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说明。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例:2013年12月5日,某医院财务部门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支付购买麻醉机20台,价值200万元。该设备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并投入使用。(单位:万元)

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疗卫生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同上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而对于企业来说,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是企业自有的资金,因此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贷方科目一般是:银行存款。

(2)专用基金核算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提取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等。专用基金一般不直接参加事业单位的相关服务活动,其运动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比如医院,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而这种专用基金在企业会计中是没有的。

3、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一些思考

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之间由于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事业单位应该走向社会化、企业化,将竞争机制引入事业单位,能否缩小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3.1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核算遵循的会计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在大体上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对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核算上的规定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建立一套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均起作用的会计理论概念或框架,并对极少数特殊问题进行专门规定或概述,是完全可行的。

3.2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管理模式趋同。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性质不同,会计分为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这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也存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两套会计指导体系,但是我国于2011年开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化,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逐渐趋向于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会逐渐减小。(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6

[2]常晨.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比较与趋势分析[J].财经论坛,2010,8

篇6: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原有的会计制度已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财政部在2012年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且在2013年逐步全面实施,这是对原有制度的创新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的提升;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78-01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必须要走市场化、国际化,制度必须要进一步规范,对于会计工作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意义

(一)促进了会计制度的市场化、国际化

新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且更加趋向国际化会计标准,这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创新之举。当前经济越来越依赖市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不能脱离了市场的作用,而且新的改革还能促进事业单位提交的会计数据真实性,由于会计制度的要素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更多的具体数据,这种体系与国际会计趋近,更加体现了会计制度的市场化和国际化。[1]

(二)进一步规范会计制度

新的会计制度更加强调了预算的作用,规定事业单位核定收入和支出、对固定的事项进行补助、超支的事项不补偿、结余的资金留着备用等具体方法,规定了事业单位要对自己的财务进行预算,且要善于对资金进行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标准化。

(三)科学规定事业单位资金流向

新的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化,它将以往定义不清、概念模糊、属性不明等现象进行了改革,使事业单位的职责更加明了,发挥了事业单位工作的公益性。新的制度对会计核算、资金使用方向做了进一步引导,限制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对外投资方向,保证了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将外投资的渠道规范化,从而限制了公款不明走向,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实处。

二、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一)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

新的会计制度改变了以往只注重财政支出的预算,将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活动纳入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确立了会计主体地位。新的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投资、基础建设、盈利性活动、单位支出等跟经济有关的事项都纳入了财会工作,从而更加明确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规范的会计工作,提高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有效率,能够按照规定实施经济计划。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专用资金的使用情况,它需要遵循“申请事业――专员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因此更加保证了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如,某乡镇府用于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只能用于这一方面支出,而且在使用前,需要提交申请,由专门的会计管理人员进行核算,实现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实施会计核算,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工作。

(二)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的提升

会计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以往的会计制度有些内容含糊不清,属性不明了,对会计工作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益。[2]以往的会计制度通常为三大要素,为支出、收入、资金结余,改革后的会计制度将会计制度作了明确的要求,将会计要素细致、明了化,包括资产、债务、所有权、收入、支出、净资产等,这种要素更加接近企业的会计制度,使核算方法更加有针对性,增强了会计工作的目的性。新会计制度科目改革也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新的会计科目对资产类、负债资金及专项资金进行了改革,新增了如资产类的长短期投资、存货、建筑等科目,同时取消了对外投资、成品的科目等,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有了新的规定,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且在手续齐全的情况下才能够实施,否则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核算。这种方法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方便,从而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

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后,这必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挑战,这需要会计工作人员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会计核算能力,从而更好的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的会计制度对会计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要在实践中,明确事业单位各种资金的用途,把握好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从而做出适应市场规律的决策。以往事业单位的腐败现象较多,新的会计制度加强了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对会计工作的行为有一定的规范,进一步确保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减少了腐败现象,有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纳入了财会管理中,从而发挥了财会工作的全面性,通过现代化的财会管理,在核算要体现了事业单位的成本预算、效益评估、风险控制等,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从而调整策略,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广泛借国内外经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使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促进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工作更加适应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篇7:事业单位会计的作用

1.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需要。因此未来事业单位会计可引入企业会计的理念,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一般核算原则。

2.事业单位会计可以改变固定资产核算模式,参照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取消“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和 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

3.取消行业会计制度, 完善通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现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合并, 制定一套规范所有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4.改进无形资产的核算模式,引入权责发生制, 将无形资产在一定年限内分期摊销, 其摊销额计入事业支出。

5.将基建会计纳入单位预算会计统一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 而且有利于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和防范财务风险。方式为推行权责发生制和改变基建会计核算模式。

篇8:试论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中的会计分支而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其所以要确立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对独立会计分支地位, 是因为人人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 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1.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2.事业单位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 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 并要实行经济核算, 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 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 实现增收节支, 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3.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 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 (即知识形态的产品) 和劳务, 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种事业单位, 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业称为第四产业) 。这些部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 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 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 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我们研究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 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制定法规制度, 使之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需要。

但是, 这决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会计已经企业化了, 已经按企业会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

(1) 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尽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 但其绝大多数还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其他资金来源为辅, 完全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还是少数, 有些单位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 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国家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预算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 而且其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应该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由同一部门进行, 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很好地衔接起来。

(2) 事业单位的性质及资金来源, 决定了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 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 而追求利润必然会使其业务活动走偏方向。这里还要指出, 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 但这是他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 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把事业单位会计当作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法规制度建设, 既照顾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又维护了预算会计体系的统一性, 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取得法人资格, 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 而在西方通常则采用非营利组织一词。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在内涵上近似于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 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 我们对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需要作一些具体分析。所谓事业单位通常可理解为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 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 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其范围习惯上涵盖较广, 包括不同的行业和经济类型。从行业来看包括以下三类:

(1) 科学、教育、文艺、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卫生、体育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

(2) 气象、水利、农业、地震、环保、计划生育、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单位;

(3) 民间公证 (会计师事务所等) 、法律服务 (律师事务所等) 、咨询服务等社会中介机构。

从经济成份来看则有公办、民办、中外合办等事业单位。我们认为, 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是应该而且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过去事业单位的范围较广,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 一些单位逐步由社会性、公益性为主转向营业性、开发性, 资金供给的自给率不断提高, 经营的目的和单位的性质实际上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近期看有如下的趋向:有些单位, 如大多数的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基础理论的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兴办的文艺团体、图书馆、博物馆等, 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 主要由国家财政供应资金, 以社会效益为目的, 这些单位就应该按事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 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有些单位, 如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型、开发型科研院所、民办的文艺团体、体育场馆等, 具有较强的营业性、开发性, 而且以营利为目的, 这些单位不妨按企业进行登记注册, 实行企业会计制度。

如果这样,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同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在适用范围上就可以基本上一致起来。这里还必须肯定, 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性质、非营利性质是始终不会改变的, 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依然有广阔的前景。在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建设上, 应较多地考虑公办和民办的差别。

在美国, 私营企业和私立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定, 并由官方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民间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确认其权威性;州和地方政府机关、地方公营企业、地方公立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 仅由注册会计师协会确认其权威性;联邦政府机关、联邦公营企业、联邦公立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则由国会下设的政府会计总局制定。可见, 美国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是按公立和非公立分别制定的。

在日本, 企业会计准则由大藏省企业会计审议会制定和颁发, 至于非企业会计准则则分为政府会计、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三种, 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这表明他们对公立的和非公立的非营利组织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也是分别处理的。我国已颁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 都明确其“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 非国有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这实际上也考虑了国有和非国有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同, 其职能、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别, 在会计法规制度设计上可以分别安排。国外的上述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而我们自己的成功经验更应该坚持并加以发展。

上一篇:2015学年学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下一篇:钦南区民族中学民族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