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趋势

2022-09-11

1 事业单位的特点与类别

事业单位是指没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以社会效益为目标的开展专业业务、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1]。事业单位应具有的特点是:非盈利性、非权力性、在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适度关心服务成本。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特点: (1) 以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及领域为标准:指不具有社会生产职能和国家管理职能, 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 (2) 以提供业务特点及商品形态为标准:是指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 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 向社会提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的单位。 (3) 以经费来源渠道为标准:在我国国有事业单位占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与国有事业单位是等同的概念。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 (4) 以公共商品理论为基础, 以社会商品属性为标准:指为促进社会进步、丰富文化生活, 增进社会福利等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

当前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事业单位:因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的, 如大部分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及公共福利单位;政府和主管部门出于地方和部门利益, 借助行政手段, 人为设置的为本地区、本部门服务的事业单位;由于党政机关机构所限, 本应属于机关序列而被划入事业单位行列的;因党政机关因利益驱动, 将部分行政职能分离, 再融入某些服务职能而设立的;实为企业, 但为了在机构规格、干部级别、税收等方面享受事业单位有关政策和优惠待遇而融进事业单位行列的。

2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所用会计科目不同。两者的会计分录形式和借贷方向相同, 但因不同制度所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同而将有关内容分别记入不同的账户。 (2) 在同一业务的处理上, 事业单位可能会增加核算步骤。特别是涉及到基金债券, 投资类的业务时。 (3) 因单位性质不同存在账务处理差异。有些事业单位涉及到产品生产, 其与企业的账务处理方法不一样, 而且事业单位之间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事业单位的活动根据其是否属于专业业务活动或辅助活动可划分为事业活动和经营活动两种。因此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收入和支出包含了事业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等。而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核算, 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区别。

3 事业单位在会计处理上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 (1) 收付实现制下无法客观、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主要原因在于对跨期的资本性支出, 以现金的支付日作为费用核销, 这种做法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同时可能会造成信息缺乏可比性, 因为收付实现制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投资主题多元化体制改革的要求。 (2) 资产核算方式存在问题及弊端。“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 但经营性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2]。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 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 不计提折旧, 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 但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如何核算没有明确规定。这存在以下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不相符;固定资产原值, 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 虚增资产总量;成本不包括折旧费用, 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等。 (3) 成本核算问题。一般情况下, 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 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 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 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 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 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 不利于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 而且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4 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的发展方向

4.1 会计核算的重心将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的投入和运营为主的经济。当前决定一个企业, 单位生存发展的不是传统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 而是无形资产, 即事业单位所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包括人力资本、专利权、信息资产、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会计核算的重心将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情况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 知识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 无形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国内有关管理部门, 尤其是高校, 对无形资产流失现象己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目前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核算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提供的会计报表中的资产信息未能将无形资产的价值真实的反映出来。取得这方面的原因在于: (1) 事业单位不重视从会计上处理无形资产, 只注重有形资产。事业单位是不核算成本的, 再加上现有财政拨款核销要求, 无形资产账薄登记的实际意义己经不大, 从“无形资产账薄中也就无法反映出年终无形资产的总额及年度间累计数, 所以很多事业单位不登记无形资产账薄, 无形资产完全处于无账薄约束状态。其结果就是记载资料缺乏, 计价摊销不准。 (2) 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不健全。事业单位实行预算会计制度, 对于成本、成本管理、成本会计核算的概念较为淡薄, 其核算方法、核算程序等核算体系与会计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职能极不相称。而且按照事业单位现行的管理制度, 无形资产的创造以及最终的转让, 由科研管理部门独立从事, 这种管理体制的结果导致财务部门无从发挥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监督作用, 使无形资产的创造和转让远离价值核算的标准。

随着无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的提现, 事业单位也比较和企业一样, 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而由于很多事业单位是不存在生产主体的, 相对于其有形资产, 无形资产具有更大的开发价值, 这也是会计核算的重心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的重要原因。

4.2 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的重心将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核算型

财务会计可以说是一种传统会计, 管理会计则是在广泛吸收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 它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 是通过预测、决策、计划、预报等环节提供有关未来信息的会计。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和各种电算化软件的出现, 会计手段出现全面的现代化。这为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提供了可能, 并且已经在绝大部分企业中已经实现[3]。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 会计人员向管理核算型的转变都需要经过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要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会计人员必将更多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评价工作, 这是未来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在这种会计模式下,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 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 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 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4]。

4.3 会计核算中心由集中核算过渡到财政集中收付制

该趋势的基本理念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 财政不再将综合财政预算资金层层下拨单位, 只向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和月度用款计划。资金支付除小额零星开支由单位备用金支付外, 单位的人员经费由核算中心按规定直接拨付到享受人员的银行账户。如行政单位发生的购买行为由政府采购中心统一办理, 核算中心直接从财政单一账户上支付给商品供应商。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可以分为:工资核算管理部, 事业单位采购核算管理部, 预算收入核算管理部、预算外资金核算管理部等。各部分承担不同的职责。通过这种财政集中收付制, 使得资金会计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总出纳”, 核算的也是整个财政资金, 是真正意义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上的可以使用财政资金。这是从会计集中核算到财政集中收付进而到国库集中收付制资金会计职能的水到渠成的过渡, 也是其统一的体现。

4.4 会计手段将全面信息化和现代化

企业会计的管理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企业处于较为充分的竞争市场中, 只有高效率的管理, 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其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 因此运用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手段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相对滞后, 但是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会计信息化管理后, 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完成, 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参与财务管理和决策, 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实现整个管理系统现代化的基础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各部门必将实现全面计算机管理, 而会计是整个管理活动中数据最集中、资料最复杂的一个子系统, 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信息化是整个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其与政府, 其他企业的业务交流提供了诸多方便。

5 结语

事实上,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会计制度还有合二为一的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 其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充分估计事业单位会计发展的趋势, 并根据这种趋势采取相关措施,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摘要:事业单位是传统体制下形成的由政府直接投资和管理的公共部门, 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 他们的资金渠道等各方面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相应的, 会计制度也应进行相应改革完善, 以更好的适应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特殊性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区别, 并指出了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处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事业单位会计的处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处理,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树玲, 王鹏程.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方向的思考[J].事业财会, 2007 (5)

[2] 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试行) 第十六条规定.

[3] 付晓燕.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和发展[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3)

[4] 阎五达.核算型会计正向核算管理型会计转化[N].中国财经报, 2006-6-1.

上一篇:浅议降低发电车间热力设备的结垢积盐率下一篇:B2C模式下YDL跨境电商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