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营销比较研究

2024-05-03

中外企业营销比较研究(精选6篇)

篇1:中外企业营销比较研究

中外企业网站比较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和应用,很多企业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企业网站成为企业业务经营和形象宣传的新平台。本文通过对国内和国外企业网站的深入调查研究,描述了它们的发展现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网站的优势特点及可借鉴之处,并且根据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完善我国企业网站建设的具体构想。希望能为改进和完善国内企业网站建设,发挥企业网站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关键字:互联网,营销观念,市场策略

I

目 录

要............................................................................................................................................I 引言.................................................................................................................................................1 1网站定位......................................................................................................................................1 2关系营销观念..............................................................................................................................2 3目标市场策略..............................................................................................................................3 4全球营销观念..............................................................................................................................3 5改进我国企业网站建设的构想..................................................................................................4

5.1明确目标受众和网站定位..............................................................................................4 5.2提高网站易用性..............................................................................................................4 5.3改善受众在线体验..........................................................................................................5 5.4专业化队伍经营企业网站..............................................................................................5 参考文献.........................................................................................................................................5

II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开辟了企业网站,企业网站不受时空的制约,网络触角无所不及,是企业与客户最直接的沟通渠道,是企业成功营销的新方式和方法。

随着企业网站的发展,在企业网站中成功树立自己企业市场营销理念,也成为当前企业营销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具有科学的、新颖的、实用的营销理念,谁就能在经营活动中取得竞争优势。美国有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开展电子商务方面取得了成功,究其原因,这不仅是因为美国企业拥有强大的物质技术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企业有一套符合电子商务发展潮流的、科学的营销理念。

综观美国成功的企业,它们的网站定位很佳,网站内容以对顾客的服务为导向,突出客户优先,注重情感诉求,人性化服务,倾向顾客价值的体现。而中国企业网站过分注重自我宣传和强烈的品牌建树意识,对客户的考虑较少。

1网站定位

网站定位,就是确定企业站点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的地位。

企业网站建设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凡企业站点访问者,都是企业的顾客或潜在顾客。他们将资金、时间、注意力等投入到企业网站,当然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或服务。因此,企业站点的建设应以顾客服务为导向,否则,对顾客而言,该站点是不具价值的。我国众多企业网站建设的网页宣传本企业的篇幅,一页页都是本企业如何如何,看不到能为顾客做些什么;页面上也是满屏的企业标志、名称,再就是领导人题字、总裁照片乃至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带有明显的自我宣传性质,实际只不过是网络版的宣传册而已。应该承认,企业在网站上做自我宣传本来无可厚非,但必须强调的是,自我宣传的宗旨是与基于因特网的信息经济的本质相抵触的。信息经济的特点是消费者主权经济,强调的是面向顾客,服务为重。因此,过于浓重的自我宣传意识必然为顾客考虑的较少,其结果也必然导

致网站顾客依赖度降低、回访率减少。反观美国企业的网站,则大多定位于顾客服务,基本没有明显的自我宣传,即使有,比如总裁照片或致辞之类的内容,也只是放在一个角落里,不占兴趣中心位置,而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如何为顾客服务上。

中美企业网站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我们可以将我国著名电器生产企业海尔的海尔网与美国的通用电器网站作一个比

较。

从上述栏目设置上,可看出海尔强烈的品牌建树意识。几乎每层每页都围绕海尔展开,意在向世人全方面展示其企业和产品。

比较通用电器网站,其栏目设置多与顾客直接关联,并分产品类和服务类,例如:(1)电器(产品/顾客/产品拥有者/厨房设计中心);(2)灯具中心(室内灯具/户外灯具/汽车灯);·(3)您的资金(资金计戈lJ/保险/信用/租用/贷款);(4)家政计划(购置汽车/教育计划/退休养老);(5)健康和保险(妇女保健/汽车安全/电器安全)等等。

可见,该网站服务模式沿产品、售前售后服务“.顾客资金筹划一家政一安全保健展开,这些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网站功能,深度介入顾客生活层面,并派生出许多相关的服务业务来。

2关系营销观念

关系营销是一种新概念的营销。

美国企业在网站建设上特别注重通过情感、人性化服务和及时处理顾客反馈意见来维护与顾客的关系。如百时施贵宝“学会照顾好自己,一切为了您”,宝洁(

篇2:中外企业营销比较研究

一、中外企业捐赠模式的差异

(一)企业慈善捐赠的两种模式:他利型与互利型 根据决定捐赠事项的驱动力主要来自内部还是外部、是否重视捐赠项目的管理和评估这两类主要指标,可以将企业捐赠划分为互利型和他利型。主要依靠外部驱动力[1]决定捐赠事项、不重视捐赠项目管理和评估为他利型,主要依靠内部驱动力决定捐赠事项、重视捐赠项目管理和评估为互利型。他利型企业捐赠模式的基本规则是将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相对立,相分离,以企业与政府、非营利组织三大部门各执经济、政治、社会职能,各自独立为社会准则。这种捐赠模式将慈善捐赠视为企业家个人的慈善行为而与企业的目标无干,企业只有经济目标、经济功能、经济责任,如要实行捐赠,最好方式是将捐赠的资金、组织、项目都与企业本身完全分离。因此,公司领导人“几乎不在解决社会 问题 的事务中提出自己的专门建议,他们乐于站在幕后资助私人基金会”,多“采取现金捐赠给非营利部门,而不是捐赠产品、商业建议和公司志愿者,以免非盈利机构和公司走得太近”,在决定捐赠项目时,有意“选择那些和自己的业务最小相连的领域”以防被人以利己的口实诋毁。[2]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工业化早期社会的仇富心态的产物。互利型的捐赠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慈善范式。互利捐赠本身的特性导致这类捐赠具有一种内在的机制。简言之,互利型捐赠的机制型要素主要是:①互利理念是他利和自利的有机整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②互利型捐赠是公司与社会博弈的结果;③互利式捐赠处于外部场与内部场的协同作用之下;④互利式捐赠将公司地位置于与所有相关利益人建立的 网络 之内。互利型的公司捐赠模式体现了公司好公民的慈善文化,它鼓励公司进行慈善投资,慈善投资的含义不是狭义的经济概念,而是不排除经济含义的社会投资。“公司通过资助那些引起政府和非营利机构关注的长期项目,如 教育 改革、艾滋病防治等,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发挥领导者的作用。”它导致“公司首次用慈善事业来支援公司真正的目标运用。除了现金,公司还向非营利部门提供管理建议、技术和通讯支持、以及志愿者雇工团队。[”3]

(二)中外企业捐赠模式比较 如前所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当前国外企业主要以互利型捐赠为主导模式,国内企业主要以他利型为主导模式。可以从企业捐赠决策驱动、捐赠结构、捐赠效果评估等特性说明中外企业慈善捐赠模式的差异。

1、捐赠决策驱动:国外企业内部驱动占主导,国内企业外部驱动占主导 一般而言,企业进行捐赠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内部驱动力”,即企业从企业发展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进行捐赠的动机,包括高层领导的重视、企业战略规划、吸引客户及消费者等:二为“外部驱动力”,即外部机构的捐赠动员及企业的从众心理,包括政府、慈善机构、媒体的捐赠动员以及其他企业捐赠的 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捐赠研究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捐赠决策的驱动力方面,国外企业的捐赠驱动力主要来自计划策略、员工发起和领导倡议等内部驱动,比率为80%,而国内企业仅为41%;国内企业的捐赠驱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动员、社团劝募和社区申请等外部驱动,比率为59%,相应的国外企业为25%。内、外不同的捐赠驱动力反映国外企业和国内企业处于不同捐赠状态,其中,国外企业有着明确的捐赠动机,内部驱动占主导,是一种主动性捐赠,国内企业捐赠动机模糊,被动捐赠的行动更多。2、捐赠结构:国外企业策略性强,国内企业实用性强 一般来说,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所在的社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会影响企业选择捐赠方向,企业捐赠结构反映了企业进行捐赠的策略。《中国企业家》近期对部分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有87.5%的企业选择“教育科研”为主要的捐赠方向,75%的企业选择“赈灾”方向,50%的企业选择“扶贫”方向。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各有84%的企业选择“扶贫”和“赈灾”作为捐赠的主要方向,80%的企业选择“教育科研”方向,52%的企业选择“ 体育 文化”方向。可见,跨国公司更倾向于“教育科研”方向的捐赠,国内企业更倾向于“扶贫”、“赈灾”方向的捐赠。显然,跨国公司利用了教育捐赠互动性强的特点,扩大了捐赠的影响面,体现了企业在慈善捐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

3、捐赠效果:国外企业重视管理和评估,国内企业管理不足、评价稍低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一项包括15家跨国公司和15家国内企业的“捐赠研究资料”的结果显示,国外企业重视捐赠项目的管理与效果评估,其中与政府合作管理的比例达到76%,与社区合作管理和自行管理的比例分别为5%和2%,三者合计达到83%。另外,国外企业86%以上的捐赠资源得到了效果评估,但国内企业接受评估的捐赠只有11%。由于对捐赠效果的评价低于跨国公司,国内企业的继续捐赠意愿也比跨国公司低。总体而言,国外企业的捐赠决策主要是由内部驱动,主要指向相关利益人,因此十分重视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估,属于互利型捐赠模式;国内企业的捐赠决策主要由外部因素驱动,捐赠指向策略性不强,因此不重视项目管理和项目评估,属于他利型捐赠模式。

二、中外企业捐赠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造成中外企业捐赠模式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外企业的慈善文化不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实力地位不同,企业的外部制度环境不同等等。

(一)中外企业的慈善文化不同 国外企业互利型的捐赠模式体现了“企业公民”的慈善文化。“企业公民”理念是企业和社会双赢的互惠理念,就是将企业看作一个社会的公民,企业和普通公民一样,应该为社会尽一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说,企业不能只是追求利润的机器,它在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对社区的责任。当然,企业在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也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如宣传形象、表彰其美誉度等。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捐赠和慈善行为是企业的社会投资,是企业与社会积极互动、互利的一种行为。“企业公民” 理论 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与非盈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企业捐赠成为跨国公司自主、自觉的社会道德行为,并且将企业捐赠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策略相结合,形成了可持续的制度化的运作机制。目前,在欧美等国家,企业社会投资已经成为国家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解决社会贫困、社会分化等许多社会问题的手段和策略。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对“企业公民”理念的认知程度不深,中国企业的慈善参与理念更多的依然是带有民族情感的价值理性成分,虽然它更加注重人类的社会需求和精神层面的平衡,但却由于缺少与工具理性的有效结合而显得零散和随意。

(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实力地位不同 发达国家的企业慈善从他利走向互利,一方面源于工业社会的成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已经有了一整套社会制度,依靠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再创造以及积极的社会投资和实施再分配,增进全民社会福利、缩小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另一方面,是全球化 时代 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各种势力争斗加剧的结果。企业参与慈善事业是市场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企业和社会进一步发展必然相结合的产物。我国目前企业参与慈善事业的观念和水平还比较低,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是紧密相关的。由于受我国原有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社会”文化的影响,国内企业的企业领导和职工都把企业承担社会功能是做天经地义的事,只是国家“从一个口袋里拿东西方到另一个口袋里去”而已,他们视参与慈善为简单的“还国家的债”和“为政府承办社会事业”。因此,还没形成把慈善捐赠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开发策略相结合的互利型现代企业捐赠模式和慈善意识。

篇3:中外企业营销比较研究

1 对标企业选择的思路

本文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和知名度, 从国内和国外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钢铁联合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比较。比较信息来源于各企业的年度财务报告、公司网页、财经网站、相关媒体报告等文字资料。

从国内钢铁联合企业中选择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武钢) , 是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武钢联合重组鄂钢、柳钢、昆钢后, 已成为生产规模近40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 2010年, 武钢跻身世界500强行列[1]。而且, 该公司从2008年起连续3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08年4月14日发布的《2007社会责任报告》是中国钢铁企业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从国外钢铁联合企业中选择阿塞洛-米塔尔公司 (Arcelor Mittal) , 是因为它现今在该行业世界排名第一,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钢铁制造集团, 2010年世界500强中位列第99名, 2011年位列第74名[2]。

2 对标企业基本情况比较

武钢钢铁于1955年开始建设, 1958年9月13日建成投产。2005年以来先后联合重组了鄂钢、柳钢、昆钢股份。武钢钢铁主业现由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组成。

印度裔的拉克希米·米塔尔于1976年在印度尼西亚创办伊斯帕特印尼钢铁厂 (IspatIndo) , 后来建立LNM控股公司, 逐渐向东南亚和其他地区拓展。2004年LNM与伊斯帕特国际公司 (Ispat International) 合并, 改名为米塔尔钢铁公司 (Mittal Steel) 。2004年10月, 米塔尔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际钢铁集团, 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2005年米塔尔又以45亿美元收购乌克兰Kryvorizhstal钢厂。2006年, 米塔尔又收购了欧洲最大的钢铁集团阿塞洛 (Arcelor) , 形成阿塞洛-米塔尔公司。

武钢与阿塞洛-米塔尔的基本情况比较详见表1。

说明:武钢的财务指标来自于其发布的《2009社会责任报告》, 武钢集团的年度报告未见公开 (只有其下属的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开了) 。阿塞洛-米塔尔的财务指标来自于其发布的2009年年度报告[3], 在其公司网站上可以下载。*为截止于2009年12月31日的2009财务年度数据;**为截止于2009年12月31日的2009财务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收益。#为2009年12月31日的财务数据。

3 对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比较

3.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比较

如前所述, 武钢于2008年4月14日发布的《2007社会责任报告》是中国钢铁企业首次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迄今为止, 武钢已经连续3年每年发布1份社会责任报告。武钢《2007社会责任报告》分为战略与管理、社会责任、资源与环境3个主要部分, 《2008社会责任报告》和《2009社会责任报告》分为公司概貌、社会责任、环境与资源3个主要部分[4]。除了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之外, 为打造国际一流企业的品牌形象, 武钢从2009年5月开始启动《武钢政工》杂志更名《钢铁文化》的工作,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2011年1月正式发行。《武钢政工》源于1982年创刊的《武钢论丛》, 1984年更名为《武钢政工》。另外,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还反映在公司网页新闻中心栏目的一些相关新闻报道中, 以及企业文化栏目的“工作快讯”、“成果展示”、“特色活动”、“理念识别”、“形象展示”、“人力资源”等子栏目中。

在2006年米塔尔成功收购阿塞洛形成阿塞洛-米塔尔公司之前, 米塔尔和阿塞洛公司都是在它们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有一部分关于社会责任的信息, 而没有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阿塞洛-米塔尔公司成立后, 也是在2007年5月发布的第一份年度报告, 即2006年年度财务报告中有一部分关于社会责任的信息, 在总共139页的年度报告中有10页的“可持续性” (Sustainability) 部分。在这之后, 阿塞洛-米塔尔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逐渐转为与年度财务报告相独立的专门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1月发布了一份独立的《公司责任回顾2007》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Review 2007) ;2008年7月发布独立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7》;2009年7月发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8》;2010年5月发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9》。阿塞洛-米塔尔从2010年起将发布上一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调整为5月份, 以便和其它的公开发布报告 (例如年度财务报告) 相一致。另外, 阿塞洛-米塔尔的公司网站上专门有一栏为“公司责任”, 并细分为“我们的方法”、“阿塞洛-米塔尔基金”、“工作场所”、“环境”、“社区”、“治理和透明度”、“案例研究”、“出版物和报告”、“新闻”、“联系我们以及分国家链接”等子栏目, 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披露。

从披露形式上看, 武钢和阿塞洛-米塔尔都从2008年开始采用专门的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图文并茂, 可读性较强。阿塞洛-米塔尔的公司网站上专门有“公司责任”一栏, 而武钢的公司网站上没有专门的“公司责任”栏目, 网站上相关信息的披露较分散。不过, 武钢的特色还有发行的《钢铁文化》杂志。

3.2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比较

3.2.1 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及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开承诺

武钢的社会责任观体现在其核心价值理念上:“质量效益 诚信共赢 创新卓越”, 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开承诺体现在其连续3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所提出的社会责任目标上:“回报股东, 资产增值, 成为国家骄傲的企业;关爱员工, 共同发展, 成为员工热爱的企业;服务用户, 合作共赢, 成为用户信赖的企业;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成为与环境协调的企业;诚信守法, 回馈社会, 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在《2007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社会责任的内涵解释上, 提出武钢作为国有独资企业, 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 有责任为股东 (国家) 创造满意的收益回报。虽然现在随着购并重组及下属子公司的上市, 除了国务院国资委这一代表国家的出资者之外, 还有其他股东 (即购买武钢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的股东) , 但回报股东这一承诺是未变的。同样, 在《2007社会责任报告》中对社会责任的内涵解释上, 还提出“武钢为国有骨干企业, 有责任为用户提供超值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满足社会需要, 为社会创造财富。[4]”这两处体现出武钢作为国有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强的使命感和郑重承诺。

阿塞洛-米塔尔的社会责任观体现在其核心目标上:“安全, 可持续的钢铁”[5]。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9》中, 阿塞洛-米塔尔公司诚恳地指出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是较困难的一年, 未能够取得所希望达到的进步, 但是在关键的领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并承诺一直致力于向“安全, 可持续的钢铁”这一目标努力[6]。

3.2.2 企业概况及公司治理情况

武钢和阿塞洛-米塔尔对于企业的基本情况都进行了披露, 这些已经在上面进行了比较。在业务的构成方面, 武钢在做实做强钢铁的同时, 还积极拓展延伸相关产业, 并对国内外承担工程设计、建设、机械制造、加工、自动化技术开发、国际贸易和投融资等业务;阿塞洛-米塔尔公司则是以钢铁业为主, 汽车、建筑、家用电器、包装等多业并举。

两个企业对于公司治理情况都进行了披露。武钢在2007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战略与管理”部分, 以及2008年和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的 “公司概貌”部分都专门有一节关于公司治理。在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中, 明确指出:“武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目前母公司仍为国有独资企业。最高决策机构是经理办公会 (党政联席会议) , 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决策过程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其中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所属子企业已进行公司化改制, 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对所属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委派董事、监事和管理层, 对所属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考核……”[7]。

阿塞洛-米塔尔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7》的“战略和管理”部分, 以及《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8》和《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9》的“概貌和战略”部分, 均有一节“公司责任管理和治理”, 对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以组织结构图的方式列示, 并对在该结构中的不同责任主体的责任进行了阐述。不过, 在这部分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信息披露更强调与公司责任相关的方面。例如, 指出:“监控公司责任是阿塞洛-米塔尔集团母公司董事会的职责。”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9》中的此节, 所附的图片也是于2009年在波兰成立“公司责任委员会”, 该委员会包括首席执行官 (CEO) 以及来自环境、技术、人力资源、法律、税务、健康和安全、宣传部门的代表, 和4个地理区域的子公司董事, 工会成员, 公司责任协调人。在“业绩回顾”部分, 又专门有一节“透明的治理”, 详细披露如何确保治理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都是透明的。另外, 在其网站的“投资者和股东”一栏中有公司治理子栏, 对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活动进行了较详细的披露。

3.2.3 企业的人才理念和政策

武钢在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社会责任”部分专门有一节“员工”, 以体现其社会责任目标之一“关爱员工, 共同发展, 成为员工热爱的企业”, 总共用了7页的篇幅对“员工结构”、“权益维护”、“薪酬激励”、“民主管理”、“员工培训”、“国际化人才培养”、“员工关爱”和“文体活动”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披露。在紧接着的一节“安全生产”中, 又对“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培训”和“职业健康”进行了披露。另外, 在公司网站的“企业文化”一栏中有“人力资源”子栏, 主要是这方面的新闻报道。

阿塞洛-米塔尔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在我们的人员中投资”。 (1) 提出基本原则和目标:“我们希望代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有价值”; (2) 详细披露与人员相关的业绩指标, 包括“ (每百万工作小时) 工伤致停工频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OHSAS 18001) 的经营百分率”、“全职员工在阿塞洛-米塔尔大学培训的小时数”以及“在公司层面进行的社会对话次数”。其中, OHSAS18000系列标准是由英国标准协会 (BSI) 、挪威船级社 (DNV) 等13个组织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国际性标准, 其中的0HSAS18001标准是认证性标准, 它是组织 (企业)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也是企业进行内审和认证机构实施认证审核的主要依据。而且, 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09》中以8页的版面详细披露了如何应对经济下滑对雇员的影响, 在健康和安全方面所进行的投入和取得的成绩, 在现在和未来所做的支持员工职业和个人发展的工作, 以及如何支持多样化的员工队伍。 (3) 在公司网站中专门有一栏为“职业生涯”, 细分为“世界范围内的工作岗位”、“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毕业生”、“集团工程师项目”、“学生和实习”、“在阿塞洛-米塔尔工作”、“问题和回答”几个子栏目, 对于人才理念和人力资源政策进行了较详细的披露。

3.2.4 企业在经济绩效方面的表现

武钢在经济绩效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了较粗略的披露, 散见于“公司简介”以及“社会责任”部分中的“股东”一节, 披露了营业收入、利润、总资产、净资产和母公司权益财务指标。在公司网站中也只有营业收入和利润信息。武钢的集团财务报告未见公开, 只可查到其所属的上市子公司的财务报告。

阿塞洛-米塔尔在经济绩效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 财务报告可以在该公司网站上查阅和下载, 也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了财务指标的简要披露, 主要是净收益和营业收入及经济增加值。

3.2.5 企业在环境和社会绩效方面的表现

武钢在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披露较为详细, 在社会责任报告中专门有一部分就是“环境与资源”, 分为“环境管理”、“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4节用12页的篇幅分别进行了较详细的披露, 包括主要能源指标表、武钢工业港排口废水处理利用工程流程图、武钢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情况表、废弃物综合利用示意图、武钢绿色生态产品环境收益表等各种图表, 充分反映了其为实现“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成为与环境协调的企业”这一社会责任目标之一所做的努力。这与该公司认识到钢铁业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 坚持履行钢铁业企业的环境责任是分不开的。

阿塞洛-米塔尔在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了披露, 在“业绩回顾”部分专门有一节“让钢铁更加可持续”, 并提出这不仅是关于提高该公司自身的环境业绩和减少该公司的碳排放, 而且也是关于“利用钢铁的能力帮助我们都需要的建筑、车辆和设备更轻、更绿色、更有效率”。在这一节, 又分为“我们正在做什么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如何使用钢铁以帮助现代生活更加可持续性”、“我们如何提高自身的环境业绩”、“我们正在做什么以促进废物的回收利用”以及“我们如何帮助保护地方的生态多样性”几个内容进行了相关详细披露。另外, 在该公司网站的“公司责任”一栏中, 专门有“环境”子栏目, 又细分为“政策和管理”、“产品管理责任和研究开发”、“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能源”、“水”、“废弃物”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披露。这与该公司比较注重环境责任是相一致的。

3.2.6 企业在社会绩效方面的表现

武钢在社会绩效方面的信息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了披露, 在“社会责任”部分, 分为“用户”、“供应商”、“行业和社会组织”、“诚信守法”、“反腐倡廉”、“政府”、“社会奉献”几节用近30页的篇幅进行了详细披露, 在附录中“2009年社会评价”部分列示了2009年获得的相关荣誉称号。在该公司网站的“新闻中心”栏目也有相关披露。

阿塞洛-米塔尔在社会绩效方面的信息在其社会责任报告中的“业绩回顾”部分专门有一节“使我们的社区富有”。在这一节, 又分为“在去年我们做了什么以促进我们的社区的健康和富有”、“我们如何在地方和利益相关者相处”、“我们对人权的方法是什么”、“阿塞洛-米塔尔基金会如何支持地方各社区”、“我们如何鼓励雇员参与到他们的地方社区中”几个内容进行了相关详细披露。另外, 在该公司网站的“公司责任”一栏目专门有“社区”子栏目, 又细分为“社区参与”、“人权”、“社会和经济发展”3个内容进行了详细披露。

3.3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所遵循指南比较

武钢的2007年、2008年和2009年3份社会责任报告中都指出, 该报告是参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 《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 (G3版) 编写的。

前面述及, 阿塞洛-米塔尔于2007年5月发布的2006年报中有一部分关于社会责任, 2008年1月发布了一份独立的《公司责任回顾2007》, 但这两份报告中都没有明确遵循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南。而2008年7月发布的《公司社会责任2007》、2009年7月发布的《公司社会责任2008》以及2010年5月发布的《公司社会责任2009》都明确指出遵循的是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 的指南 (G3版) 和联合国全球契约原则 (Global Compact Principles) 。在公司的网站上, 为便于读者更加理解社会责任报告和其它信息, 还有一张完整的表, 该表列示出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所遵循的G3指南中的指标以及联合国全球契约原则。

阿塞洛-米塔尔所发布的《公司社会责任2008》和《公司社会责任2009》还有外部的独立鉴证陈述 (External Independent Assurance Statement) 。《公司社会责任2009》中明确指出外部的独立鉴证陈述是遵循《AA1000审验标准 (2008) 》。《AA1000审验标准》第一版发布于2003年, 是全球首个可持续发展审验标准。审验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可持续发展绩效和报告的可信度和质量。来自各行各业的数百家组织, 包括专业团体、投资组织、非政府组织、劳工和商业组织, 经过长达两年的全球讨论, 最终形成了这一标准。《AA1000审验标准 (2003) 》是对1999年发布的《AA1000框架标准》中的可持续发展审验内容的替代。2003版还包含了原则应用指南和使用者指南, 其中使用者指南提供了审验过程中应用原则的5个案例。2008版审验标准, 即《AA1000审验标准 (2008) 》, 是AA1000审验标准的第二版。它汲取了不断累积的可持续发展审验的实践经验, 并取代之前问世的其他版本[8]。

相比较而言, 由于武钢的国有骨干企业的特性, 所以遵循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是必然的[9];两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都遵循全球报告倡议组织指南 (G3版) , 也说明了该指南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另外, 阿塞洛-米塔尔2008年和2009年的2份社会责任报告还遵循联合国全球契约原则, 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外部独立鉴证陈述遵循《AA1000审验标准 (2008) 》, 反映阿塞洛-米塔尔在遵循国际广泛授受的标准上走在前列。

参考文献

[1].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简介[EB/OL].http:∥www.wisco.com.cn/wisco/wgjs/236.shtml, 2011-07-20

[2].201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 (企业名单) [J/OL], 财富 (中文版) .http:∥www.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c/2011-07/07/content-62335.htm, 2011-07-20

[3].ArcelorMittal Company.Annual Report 2009 FinancialInformation[R].February 19, 2010

[4].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2007社会责任报告[R].2008

[5].ArcelorMittal Compan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Report 2008[R].July 2009

[6].ArcelorMittal Company.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Report 2009[R].May 2010

[7].武汉钢铁 (集团) 公司.2009社会责任报告[R].2010

[8].杨海燕, 许家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主要标准述评[J].证券市场导报, 2009, (12) :62

篇4: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家族企业 企业治理 比较

如我们所知,民营企业几乎在所有国家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家族企业却是民营企业中颇为抢眼的一道风景。中外都不乏优秀的家族企业,国外的诸如沃尔玛、福特、摩托罗拉等,中国则包括苏宁电器、盛大网络等。虽然都是家族企业,它们却在企业治理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一、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现状比较

对比中外家族企业的治理状况,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存有差异:

(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

在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即企业中某个人授权给另一些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委托人授予代理人一些权利,代理人代表委托人行使这些权利并从中获取收益。由此,使得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中外家族企业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程度方面是不一样的。

1、中国家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高度结合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中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比重达到96%。家族企业的所有者不仅会紧紧抓住自己对企业的所有权,连经营权也要牢牢握在手中,使得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离。这样可以减少代理成本[1],避免不完全契约带来的一些弊端,但是这不仅限制了企业运用外部各种资源的能力,也阻碍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

2、外国家族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普遍分离

外国的家族企业是在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成长的,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和民主特点,在企业治理时采取了两权分立的做法[2]。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可能因“道德败坏”和“逆向选择”产生代理费用,但是这与其带来的利益相比,仍然是值得的。

(二)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由于市场发展的程度不一样,中外家族企业在内部治理机制上有明显差异。

1、中国家族企业延揽大权,决策机制欠缺

中国家族企业的股权大部分由家族成员控制,董事会决议代表的是企业主的个人意愿[3]。虽然在股份公司设有董事会和监事会,但是其成员的关系都不是很单纯,这使得企业的监督效率下降,决策多为片面性甚至错误的决定。

2、外国家族企业合理“稀释”股权,决策机制健全

早期,国外家族企业的股权也几乎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但是随着经济和市场的成熟,民主意识和管理理念的深入,家族成员控制的股权比例正在逐步下降,大部分在临界控制权的水平。在组织的决策时,职业经理人会发动多方面的力量,听取各方的声音,权衡比较再做决策,往往这种决策的成功率也比较高。

(三)治理模式及其理念

按治理的主体来划分,企业的治理模式可被分为外部控制型、内部控制型和家族控制型。治理的理念也被形象地分为感性和理性两类。

1、中国家族企业的家族控制型治理模式和“感性”倾向

这一治理模式的特点是以家族为主导,家族成员的意志可以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受其他任何外来力量的干涉,比較封闭。在其决策过程中多为定性决策,感性胜过理性,“情”重于“理”。

2、外国家族企业的外部控制型治理模式和“理性”倾向

该模式的特点是以市场为主导,这与其高度分散的股权、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相协调。在这个模式中,股东可以选择“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方式对管理者实施监督、施加压力。外国家族企业的决策多为定量决策,以证据和事实说话,比较开放。

二、中外家族企业治理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家文化”非常浓郁的国家,家庭及其成员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4],父母多习惯于为子女计划将来甚至设计人生,他们认为自己对子女的未来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使得中国的家族企业具有浓厚的“血脉情节”。中国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往往无法把家庭与事业分割开来,子承父业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父母有心里压力把自己的企业留给自己的后代,“任人唯亲[5]”便是他们的首选。

在欧美国家,人们普遍崇尚独立和自由,孩子们在成年时就会“脱离”其家庭,自己独立,父母不是事业的靠山。对他们来说,家庭和事业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不会期望因为家庭带来事业上的成就和个人的荣誉。因此,外国家族企业所有者没有把股权分给自己子女的压力,有条件做到“任人唯贤”。

(二)教育特点的影响

中国教育提倡学生尊重知识,对知识的要求大多只停留在“知”上,却实践得甚少。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或者长者有着一种天生的依赖,很少自己做决定,对他人的信赖度也比较低。这使得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对股权和控制权非常敏感,他们不愿意承担“道德败坏”等可能性出现的风险。

欧美国家的教育提倡学生敢于向知识挑战,鼓励动手实践,学生与老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们习惯独立思考,比起“文字”,他们更愿意用“数字”等量化的方法证明某项决定是否值得去做,是典型的“对事不对人”。因此,外国家族企业能够接纳外人管理企业,也愿意把共同分享一起创造的利润。

(三)成长背景的影响

中国家族企业对未来接班人没有一套相对应的培养计划[6],很少会特意为其将来接班做充分的准备,所以继承人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保证,企业改革创新的希望很小。

外国家族企业的所有者若有意让自己子嗣继承企业,他们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进行有意识地培养,会有严格而系统的家庭、社会教育体系,直到继承人具备胜任的能力,这也是外国家族企业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之一。

(四)法制水平的影响

中国法律虽然有很长的历史,但是法律的封建性和重农抑商的特点,使得新中国的法制建设难度较大,经济法的逐步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对中国家族企业所有者的“揽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外国一些国家(如美国)是没有封建背景的,在民主法律[7]的制定和执行上走在中国了前面。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有效制约了经理人(代理人)的行为,这样一来,企业在内部对这一风险就没有特别的要求,外国家族企业也就有条件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的政策。

三、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建议

通过比较中外家族企业治理的现状,分析产生差异的各种原因,笔者提出一些针对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建议,以期促进其进步和繁荣。

(一)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采用现代产权结构,明晰权责,合理分配股权,降低家族成员的持股比例,推动企业资本社会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敢于进行制度上的创新,在有效分离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同时完善监督机制,约束职业经理人的行为。使得经理人一旦采取有损企业及其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三)国家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家族企业经营者或者所有者实施有效的外在监督,减少不透明、不公平、不公正的行为。

中国家族企业只有打破自身的发展瓶颈,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放弃“闭关自守”的观念,主动接受外部各种优秀的资源,建立其有效的监督机制,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家明.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第123-136

[2]李敏.中外家族式企业管理特征对比研究[J].经济师,2008(1):233-238

[3]王全喜.赵海强与曾美欧,我国家族式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及现状分析[J].当代经济, 2011(12):52-53

[4]崔景茂.我国家族式企业文化建设的超越模式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5): 27-29

[6]陆向兰.改善中小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对策[J].北方经贸,2011(4):139-141

[7]熊学华.我国家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7): 124-125

[8]史光起.家族企业的救赎[J].法人,2011(9):88-96

篇5:中外企业会计制度比较.doc

1.所有者权益的比较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者权益核算有独特的要求,《公司法》等法律也较明确,为此,我国具体准则将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单独作为一类进行表述。我国的所有者权益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引言、正文和附则三个部分。引言主要说明了本准则所规范的范围,即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揭示。正文部分为定义、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投入资本、增加资本、发行费用、接受捐赠和资产重估、利润分配及亏损弥补、减少资本等九个事项。

与我国所有者权益比较,实缴资本与我国的实收资本是基本相同的。资本盈余、资本增值、非股东捐赠的资产均与我国的资本公积概念相对应;留存收益与我国的未分配利润相对应。我国有“盈余公积”概念,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内容,代表从利润分配中提取的有关金额内容。在我国,财务制度规定要从税金利润中按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并将这两部分提取的金额放入“盈余公积”之中,而西方国家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将税后利润进行股利分配,剩余即是留存收益。

美国所有者权益一般分为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实收资本即股东权益,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若存在超面值缴入股本则将其单独列为一项。

日本所有者权益即为资本。资本必须划分为属于资本金部分和属于盈余部分。资本金部分应当列示其法定资本额。对于已发分为资本公积金、利润公积金及其他公积金,并分别列示。资本公积金包括由于股票发行转入的盈余。利润公积金包括来源于利润的盈余。其他公积金包括任意公积金和本期末分配利润。

英国的所有者权益一般包括资本及准备。通常分为已缴股本、股本溢价、重估价准备、其他准备及损益7部分。其他准备包括资本收兑准备、自有股份准备、按公司章程提取的准备等。

2.收入的比较

我国在制定本准则的过程中,参考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原则,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98年6月完成制定,对外公布,并于1999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公司施行。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会计原则公告第4号指出“收入是指按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资产的总增加或负债的总减少。其中,增加或减少源于企业的那些能够改变业主权益的获利活动。”这个概念一直沿到1980年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公布的第一辑概念公告(1985年由第六辑概念公告替代)。第六辑概念公告指出,(营业)收入,指某一个体在持续的、主“

要的或核心的业务中,因支付或生产了商品,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它活动,而获得的或其它增加了的资产,或因而清偿了的负债(或两者兼有)。”其中,“持续的、主要的或核心的业务”包括生产或支付产品、提供劳务、借贷、保险、投资和融资等类活动。这就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码所指的“日常活动”。因此,第六辑概念公告中收入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中收入的定义类似。

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对收入下过定义。比如,日本公认会计原则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交付或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及其它盈利性活动而引起的资产的毛增或负债的毛减(或两者兼有)。”这个定义与国际准则中对收入的定义基本要相同。澳大利亚准则中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导致权限益增加(不含所有者投入所引起的增加)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其它增加,或流出的节省,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此定义比国际准则中对收入定义的外延要大得多,不仅包括销售商品形成的收入,还包括处置非流动性资产形成的收益以及债务豁免等。

我国考虑到收入和利得在形成的原因和会计核算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将收入和利得区分开来,有利于建立收入确认和计量原则,以及分别提供收入和利得的有关信息,将更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且尽量与国际准则协调。因此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3.关于利润的比较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利润总额由营业净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非常净损失组成。

对于营业净利润,我国的营业净利润的范围要比美国更小。如投资收益的大部分内容就属于美国的营业利润,根据我国损益表的结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非营业利润,这与营业或经营的范围不甚相符。照此类推,投资就不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虽然有悖常理。德国的营业利润也包括投资收益。我国直接列示投资收益,德国则按其构成列示分为参与收益、其他有价证券和长期贷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长期金融资产和短期证券摊销等项目。美国证明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的损益表项目也分项目列示了投资收益,包括股利、证券利息、证券收益等。

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国的规定与美国的利得和损失不尽一致。美国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非常项目和正常项目,在划分依据上,美国是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来判断。我国是从业务本身的经济来划分,因此,我国的某此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是美国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而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性项目的可能性极小。与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收入、非常费用、非常净益列示。从定义上看,两国都将营业外(非常)收入(收益)与费用定义为正常业务活动无关的收入与支出,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常”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处理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在我国看来是属“非常”的事项,而在德国却视为“正常”的业务。

德国的会计利润的确切定义是盈余,它是收益减去费用的余额,其会计所得税在盈余之前列支,盈余即为税后利润,应税所得和利润无须着意区分,自然各不相同。我国的利润总额为所得税前利润。美国的所得税属营业利润的计算项目,其净利收益就可视为所有才可以分配的利润。

美国的损益表分为营业部分的报告和非营业部分报告。营业部分报告参考APB第30份意见书是指“持续经营利润”。“持续经营利润”多步式列报中应分别计算毛利、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税后营业利润。非营业部分报告分为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以及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中止经营损益是指出售、放弃企业一部分经营或丧失企业一部分经营的所有权,“一部分经营”是指构成企业经营整体中一个独立的、主要的部分或拥有一类顾客的经营如通讯公司的电台。多种经营企业是一个唯一的独立的分部。报表的使用者,通常会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而预测将来,为此,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必须具有可比性。当在财务报表中的当年经营业绩包括了那些与将来不相关的已中止的业务时,如果这部分业绩没有被明确区分开来,报表的可比性就大为削弱。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将那些来自停业的经营业绩包括在当年数字中可能是必要的,但为了提高信息的可比性,这部分业绩应该与那些持续下去的业务区别开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停业与收购活动将会迅速增多,我国的损益表中也应对品止经营进行列报。表中的各个项目都应该区分属于继续的业务和属于已停止的业务,这种区分可以分栏的形式列在利润表上,也可以将他们反映在报表附注中。同样,将本年中收购得到的那部分企业业务能予以单独揭示也可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4.关于费用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在收益表内或收益表附注中用一种分类对费用进行分析,该分类以企业范围内收益和费用的性质或其功能为基础。”目前,主要有种费用分析方法:第一种分析称为费用性质法(或称“支出性质法”)。费用按其性质(例如,折扣、原材料购买成本、运输费用、工资和薪水、广告费用)在收益表内以总额反映,不在企业范围内不同的功能单位之间再分摊。这种方法只用于许多较小公司,将经营费用在各功能单位中进行分摊是没有必要的。第二种分析称作费和的功能分类法或“销售成本”法,它将费用按其功能划分为销售成本、销售或管理费用等部分。这种方法通常能向使用者提供比按性质进行费用分类更相关的信息,但将费用分摊给各功能单位可能具有随意性且涉及到相当多的判断。在这种分析法下,将费用划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等。选择销售成本法还是支出性质法依赖于历史和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组织的性质。两种方法均能提供哪些成本可能随企业的销售或生产水平直接或间接发生变化的信息。由于每种列报方式对不同类型企业经营业绩组成要素的分类来作出方法选择。但是,由于关于费用性质的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要求在使用销售成本法时作附加披露。

篇6:中外企业营销比较研究

中外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拓策略比较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建筑企业在不断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参与海外建筑市场的`竞争.本文对中外建筑企业在海外市场开拓方面的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作 者:何孝贵 李志远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分院,河北省,石家庄,050043 刊 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 1(1) 分类号:F270 关键词:建筑企业   国际竞争力   比较  

上一篇:医院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110919)下一篇:整治“庸懒散贪”教育活动个人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