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阅读答案

2024-04-26

《转基因技术》阅读答案(共14篇)

篇1:《转基因技术》阅读答案

《转基因技术》语文阅读和答案

①所谓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基因从一种生物中提取出来,然后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去,使后者产生遗传改变,并形成新的品种的技术。

②基因的转移过程,在自然界就有。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作物的遗传改良。传统育种技术主要通过有性杂交和自然界产生的突变,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新的品种。比如我们现在吃的小麦,就含有燕麦草和黑麦的成分。不过,传统种植技术的目标性不强,基因的转移也只能在物种内进行。转基因技术目标性强,可以实现跨物种之间的特定基因转移,方便简捷。比如,目前我国已经培育成功的抗鳞翅目害虫水稻,水稻是不具有抗鳞翅目害虫特性的,但通过转基因技术,跨物种加入了抗虫的基因片段,它就不怕稻螟了。

③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逐年增长,但世界的粮食种植面积是基本恒定的,有时还会减少。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为人类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目前在国外,大豆、油菜、玉米都广泛使用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大豆,已占世界大豆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④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看一种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要看转到受体物种上的是什么基因,对受体物种有什么影响:如果转的基因是毒素基因,当然对人类有危害。如果转的.基因是降解植物本身含有的毒素,这个转基因食品就降低了对人类的风险。天天食用打农药的食物,比食用具有抗虫基因的食物,哪一种更安全?如果有一种西红柿含有多种保健物质,你是花费上千元买保健品,还是吃廉价的西红柿?

⑤转基因技术有着很严格的技术规范,安全性是有保证的。培育转基因品种,事先要经过科学的设计,品种培育出来之后,要经过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的监测、评估。每个阶段都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由专业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三个阶段完成之后,还要把结果送交农业部审批,由农业部组织各方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取得商业化许可证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⑥对于转基因食品,要由国家相关权威部门对食品成分、食品毒性、过敏反应等进行全方位检测,其全面、严格程度,超过了任何食品。在美国,有90%的玉米、大豆、甜菜都是转基因产品。美国民众认为,转基因作物跟传统作物没有什么不同。在这方面进行知识普及,是治疗基因恐惧症的根本办法。

⑦目前厂商对转基因食品不敢标识,还有意强化非转基因标识,这间接散布了转基因恐惧思想。标识转基因,对消费者、对商家都是有利的。使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特殊功能的食品,比如富含维生素A的大米,为糖尿病人、心血管病人等特殊人群开发出的食品,标识出转基因成分及其特殊功效,会便于消费者按需选择,这也是给消费者开具治疗转基因恐惧症的心理药方。

⑧转基因食品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应多向专家学习,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体试验结果应公开化,不要保密。当公众认识到转基因食品能够为他们带来巨大福利的那一天,转基因恐惧症就会成为新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有趣的插曲。

1.结合文章,解释什么叫转基因技术?(3分)

2.文中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比如,目前我国已经培育成功的抗鳞翅目害虫水稻,水稻是不具有抗鳞翅目害虫特性的,但通过转基因技术,跨物种加入了抗虫的基因片段,它就不怕稻螟了。

3.从第③~⑤段分析,转基因技术有哪些特点?(6分)

4.文中第②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自从人类耕种农作物以来,人类一直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

B.目前世界大豆种植总面积有一半是转基因大豆。

C.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体试验结果要保密,不应公开化。

D.生产厂商应该标识转基因食品,便于消费者按需选择。

参考答案

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基因从一种生物中提取出来,然后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去,使后者产生遗传改变,并形成新的品种的技术。

2.举例子,更准确清楚的说明了转基因技术目标性强,可以实现跨物种之间的特定基因转移。

3.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生产效率;本身是中性的;有着很严格的技术规范,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

4.不能,主要言外之意是传统育种技术培育出新品种还有其他的方式或途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B

篇2:《转基因技术》阅读答案

传统的育种学主要采取杂交育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的干预,使养殖的动物和种植的作物中不断地积累“有利”基因而减少“不利”基因。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还是现代生物技术产生的转基因育种技术,都是以使动物或植物获得优良基因为目的来进行遗传改良的。在这个层面上,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相同,都是遗传物质,即基因的交换。但是,转基因技术又与传统育种技术明显不同。常规育种技术要通过有性生殖阶段,如果要从种外引入优良基因就无能为力了,因为不同的物种难以或根本不能产生后代,即所谓的“生殖隔离”。而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传统育种技术不能做到的物种间的基因转移,理论上可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其次,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的精确操作。传统育种技术通常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的,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相对较差;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从而极大地加快育种的速度,提高育种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人为的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将来自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某一基因片段在载体的介导下引入到其它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因此转基因产品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关注最早可上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DNA重组技术的安全性争论。人们担忧重组DNA实验会创造出新的病原体,引发致命流行病,会创造出难以控制的怪物,甚至会被用于改变人类的基因组。但科学界通过大量的证据终于让人们相信,在严格管理下,重组DNA技术是安全的。近年采,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担忧逐渐集中到了转基因农作物上,但国际上一些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权威部门在发布有关转基因作物或食品的报告中,都明确指出现在进行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尚未发现生物安全性问题。虽然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其他的有关转基因衣作物存在生物安全性的报道,但对这些报道,国际权威机构或主流科学界尚朱认同。

(选自科技部《转基因科普小知识》有删改)

6.下列关于“外源基因”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外源基因是指在生物体中原来不存在的基因,也就是来自外源物种的基因。

B.外源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后会出现新的遗传性状,因为它会产生新的多肽以及蛋白质。

C.外源基因要先进行人工分离和修饰,然后才能稳定遗传和表达,从而达到创新和遗传改良的目的。

D.苏云金芽孢杆菌是一种土壤细菌,它有一种Bt基因,对于转基因抗虫棉来说,Bt基因是一种“外源基因”。

7.对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的界限,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而常规育种技术要通过有性生殖阶段,对从种外引入优良基因无能为力。

B.转基因技术是针对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

C.转基因技术实现了对具体基因的精确操作,可以准确地预知转基因后代的性状;传统统育种技术通常对于目标物种后代性状的预见性比较差。

D.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改变目标物种的性状特征;传统育种技术要不断反复地积累大量动植物,育种的速度、效率都不如转基因技术。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显著改变一个物种的遗传性状,既可以导入“外源基因”,也可以改变“内源基因”的表达模式,后者具有明显优势从而成为研究热点。

B.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使不同物种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所以有人怀疑转基因产品存在危险或潜在风险。

C.DNA重组技术曾经引发人们对疾病、生物品种等方面的担忧,但大量的证据告诉人们,最组DNA技术是安全的。

D.如今人们主要担心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但国际权威机构和主流科学界都认为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的,所以可以进行商品化生产。

试题答案:

6. D(A、“外源基因”大部分来自外源物种; B、原文是“新的多肽或蛋白质”;C、文中并没有提到先后顺序)

7. C(A、原文是“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物种间的基因交流”;B、“传统育种技术通常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目标物种进行选择的”;D、原文是不断积累“有利”基因,而不积累大量动植物)

篇3: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担忧

转基因生物之所以被广泛利用于食品领域, 主要是因为通过有益的基因组合, 可以使转基因作物增加产量, 增强作物的抗虫性和抗病性, 一些不耐储存的作物变得耐贮藏、抗衰老、可以进行长途运输, 使季节性作物摆脱季节的影响, 并且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同时, 转基因技术也是培植植物新品种的主要方法, 使一些作物具有能预防疾病的神奇效果。这些优点使得转基因技术被广泛的应用。

虽然转基因食品有这么多的优点, 但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食品的不断商业化,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不断被提及, 有关伦理学和环境污染的疑问也越来越多。

2012年6月美国媒体报道, 美国爆发了定时群杀吃了掺有转基因饲料的牛的事件。这些牛的寿命和食用基因饲料的时间长短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牛的代数也有好几代, 但却都在同一时间死亡。Jeffrey M.Smith的研究发现:在老鼠的食品大豆中添加了含转基因的成分后, 老鼠会莫明其妙的紧张好斗, 肝脏和睾丸都呈现病态反应, 且繁殖的后代体内不同部分出现了致命的病变, 55.6%的小老鼠在一出生或是出生3周内就死亡。这些至少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能够对一些动物的后代产生严重危害和影响。

目前我们对转基因技术对食品、人群健康、环境、生物物种等方面的影响还知之甚少, 但转基因作物中所转入的外源基因并非亲本自己所有, 而是来自其他的生物, 或者人工合成。这就使得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具有一些潜在的问题, 例如, 转基因食品很可能会引发过敏、具有毒性或使食品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这些是否会对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潜在的影响, 新基因在食物链和环境释放等途径中是否会影响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等等, 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并且转基因食品的外源DNA如果不在肠道内消化, 被机体细胞摄取并整合到基因组中, 很可能会引起细胞突变, 这对人类的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并且使转基因食品很可能具有生物武器的威力。

尽管不少科学家做了相关实验, 但转基因食品的影响具有累积性和潜在性的特点, 最终的结论还是要靠长期系统的监测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 转基因作物种类的不断增加, 社会要求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也要不断的发展, 对转基因食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也在逐步完善。目前采用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主要包括核酸水平的检测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

1.核酸水平检测

转基因食品的核酸水平检测主要是指检测遗传物质中是否含有插入的外源基因 (即新引入的外源DNA片段) 。当今核酸水平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定性PCR、定量PCR、印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等。

(1) PCR法

PCR方法是针对外源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等来设计引物, 经PCR反应对待测食品DNA样本进行扩增, 经凝胶电泳分析靶标PCR产物的有无, 来对食品进行定性判断, 改良的PCR方法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并且与蛋白质具有组织特异性相比, PCR技术不受到材料的限制, 又由于核酸的性质比蛋白质稳定, 变性之后复性也更为容易, 所以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 因此在转基因领域PCR技术使用最为广泛。

(2) 定量PCR法

PCR方法虽然灵敏度高, 但是操作繁琐, 在操作过程中样本容易受到污染或因样品本身感染相关病毒而呈现假阳性, 有的时候还会呈现假阴性。由于PCR本身的局限性, 又为了满足定量分析的需求, 为此, 研究者们在定性筛选PCR方法的基础上, 又发展了不同的定量PCR检测方法。目前, 国外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竞争PCR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QC—PCR) 和Real—time PCR法。

(3) 基因芯片法

基因芯片方法又称为DNA微探针阵列法, 其实质就是高度集成化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是将目前通用的报告基因、抗性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的靶片段固定在载体上, 将待测基因扩增、标记后与固定的探针进行杂交, 杂交信号由扫描仪扫描后, 由计算机对杂交信号进行处理, 分析判断得到杂交谱。

基因芯片方法与PCR方法具有相同的优点, 但PCR方法检测范围窄、检测效率低, 而基因芯片方法能够一次性单独分析样品中大量的、不同种类的GMO, 进行筛查、定性、定量。迄今为止, 基因芯片技术应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的前沿, 但由于基因芯片技术造价高, 所以应用阻力较大。

2.蛋白质水平检测

蛋白质水平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外源蛋白质进行免疫学检测, 主要方法有ELISA、侧流型免疫测定 (1ateral flow) 、蛋白质印迹法和试纸法等。

(1) ELISA法

ELISA法用于间接检测转基因表达的目的蛋白质。此方法是通过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反应来实现的, 由于抗原只和它自己 (或具有相同抗原决定簇) 诱导产生的抗体发生反应, 因此具有高度特异性, 将抗原或抗体其中的一种标记上酶制成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特性和酶的底物催化特性的酶标抗体, 再将酶标抗体结合到载体上, 在它与相应的另一种抗原或抗体结合后, 加上相应的底物进行显色, 就可以根据底物显色的深浅做出定性或定量判断。此外, 试纸法也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来实现的, 试纸法操作简便, 适用于现场检测和初筛。

ELISA法成本低、特异性高、检测速度快、仪器操作简单、并且对人员要求不高, 但是此法灵敏度低、检测范围窄、易出现假阴性。由于加工过的食品的蛋白质容易失活, 所以ELISA法只适用于原料性食品, 难以检测加工过的食品。

(2) 侧流型免疫测定

“侧流”型免疫测定是在最近十几年间发展起来的, 之前主要用于医学领域。这种测定方法基于夹心式技术原理与ELISA相似, 但该法是建立在一种膜支持物上, 标识过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侧向迁移, 与一种固定表面上的抗体结合。

“侧流”型免疫测定方法的操作过程简单, 且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用于侧流分析并能用于野外测试的试剂盒。

(3) 蛋白质印迹法

蛋白质印迹法将电泳分离、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及酶显色反应三者结合起来用于分离、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特异的目的蛋白质, 灵敏度为1~5ng。蛋白质印迹法中印迹上的目的蛋白 (抗原) 与一抗结合后, 再加入能与一抗专一结合的酶标记二抗, 最后通过对二抗上标记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此法可确定一个样品中是否含有预定限值水平的目的蛋白质, 可用于不可溶蛋白质的分析。

另外, 在转基因食品的实际检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 例如, 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近红外波谱技术、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及基于一些成熟技术建立起来的试剂盒技术、试纸条技术等。例如, Hurburgh等利用近红外波谱技术初步解决了食物加工过程中植物纤维结构可能被破坏, 无法判断是否具有转基因成分这个问题。

现状

自1994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产品Flavr Savr西红柿在美国上市以来, 转基因植物在种植面积和市场化方面都得到很快的发展, 世界很多国家将转基因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一些转基因作物如玉米、油菜、番茄等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其中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 它们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57%和25%, 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高达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中国由于人口压力, 从20世纪80年代初, 就开始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科技发展计划, 抗虫棉等5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

但另一方面, 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 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 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目前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 2000年1月29日, 131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主持下, 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签署了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生物安全议定书》 (Bio—safety Protoco1) 。这是第一部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活性转基因生物的国际法。

在欧洲国家, 由于民众的抵制, 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发达, 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 许多国家 (包括欧盟) 都制定了转基因产品的标示阈值。俄罗斯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原料采取国家登记制度。日本较早开展生物技术安全立法工作, 转基因实验必须遵循文部省的《重组DNA实验指南》, 转基因农作物的开发需要遵守农林水产省制定的《在农林渔、食品和其他相关产业中应用重组DNA生物体指南》。

我国支持转基因食品研究, 但对产品标识严格要求。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对转基因食品的试验、生产、应用等规定了生产和经营许可证制度。2002年3月20日.我国正式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卫生部于2002年4月8日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并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新资源食品, 须经过卫生部审查批准方可进口, 并对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申报与批准、标识和监督做了严格的规定。

篇4:从阅读基因到编写基因

现在,美国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编写和合成人的基因组,不过这一计划也引发了争论。一些人担心,如果能编写人的基因组,也就有可能按人的基因组来合成人,这样的人既无父亲也无母亲。

合成人类基因组的动机

2016年5月,超过130名科学家、律师与企业家在美国哈佛大学召开秘密闭门会议,探讨在10年内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与会者被要求不联系媒体,不在社交媒体上发帖,但事件遭两名科学家曝光,引发轩然大波。

这个计划称为“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HGP-write),研究团队由纽约大学合成生物学家博科、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基因组学家丘奇和加利福尼亚州圣拉斐尔市欧特克研究中心商业设计工作室未来学家赫塞尔领衔。这项计划将由新成立的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组织“工程生物学示范中心”执行。这是一个国际性科研项目,已经筹集到1亿美元经费,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能吸引更多资金以完成这一宏伟的科研项目,但经费可能会少于此前人类基因组花费的30亿美元。

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又被称为“HGP2:人类基因组合成计划”,计划的核心是,根据人类基因组计划阅读出来的组成人类基因组的30亿个碱基对的顺序来编写一个人类基因组,换句话说,就是科学家考虑用化学物质(碱基)来建造一个人类基因组,创造出人工合成的人类染色体。

由于这一计划非常庞大,工程艰巨,因此该计划需要分好几步来完成,而近期的目标是合成1%的人类基因组,并提出6个先行项目,包括构建特定染色体或复杂癌症基因型从而更全面地模拟人类疾病、修改猪基因组以用于异种器官移植等。

研究人员指出,编写人类基因组可以为生命研究、治病救人和人的健康长寿带来重大益处。例如,生物医学研究可以利用培养皿里的合成细胞来进行,无需使用来自人类志愿者或动物的细胞。具体而言,通过人工合成细胞,可以培育出供移植的人类器官,同时通过全基因组重编码赋予合成细胞对抗病毒的免疫力,而且通过细胞工程技术赋予合成细胞抗癌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合成细胞研发抗御和治疗各种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疟疾等疾病的疫苗和药物,以及研发出治疗许多罕见病和遗传病的基因疗法,如地中海贫血、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例如,如果能编写人类基因组,就可能知道引发地中海贫血、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的基因有哪些,从而利用基因剪刀修剪和替换这些致病基因,根治这类疾病。

经济成本和技术问题

研究人员估计,合成一套人类基因组需要的费用不会超过30亿美元,而且,随着基因测序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合成人类基因组的花费会越来越少。

在2003年,组装一个碱基对需要4美元,但是,现在这一费用已降到3美分。这意味着,按过去的一个碱基对4美元计算,组装30亿个碱基对要花费120亿美元的话,现在则可以降低到9000万美元。而且,由于组装费用会逐渐下降,未来20年,合成人类基因组的费用可能会降到10万美元。

费用的降低意味着组装人类基因组会像现在阅读(测序)人类基因组一样变得普通和平常。现在,对一个人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费用已经降到1万元人民币。

不过,编写或合成人类基因组最关键问题是技术,目前的技术能否胜任人类基因组的合成呢?研究人员认为,技术没有问题,而且,人类已经合成过其他低级生物的基因组,并激活了这种合成的基因组,产生了人工合成生命。

2010年5月,美国基因专家、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创始人和完成者之一克雷格·文特尔等人在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他们首创了一个人工生命——辛西娅,这是人造的首例能够自我复制的细胞。辛西娅是一个山羊支原体细胞,但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却是依照另一个物种——蕈状支原体的基因组人工合成而来,产生的人造细胞表现出的是蕈状支原体的生命特性。

然而,这个生命的级别太低,只是一个原核细胞。不过,2014年,当时还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杰夫·博科等人在3月2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成功合成出一条功能性的酵母菌染色体,这是一个更高级的人造生命——真核细胞生命。合成这一生命历时7年,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出酵母菌16个染色体中最小的一个染色体synⅢ。synⅢ是研究人员对酵母菌的染色体Ⅲ进行了500多处修改后获得的版本,他们剔除了近4.8万处重复片段以及所谓的“垃圾DNA”,并在DNA上添加了标签,以便将天然DNA和合成DNA区分开来。

研究人员随后将合成染色体整合进啤酒的酵母菌中,并发现拥有合成染色体的酵母菌相当正常,与野生酵母细胞的表现几乎一模一样。尽管合成的只是酵母菌16条染色体中的1条,但已经表明,用人工构建一个完整的真核细胞基因组并让其成为有生命的细胞已经是一种现实。

有了这些合成生命的技术和经验,现在研究人员合成人类基因组也问题不大,因为合成人类基因组是在按照已经对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无父无母的人会出现吗?

神话《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从一块石头中孕育出来的无父无母之猴,既然可以根据人的30亿对碱基进行组装以合成一条完整的人类基因组,是否也可以由此合成一个无父无母的像孙悟空的人呢?例如,按照爱因斯坦的基因组来合成爱因斯坦。不过,如果可以合成人,那么谁来决定合成人以及控制合成的过程?

尽管合成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并不意味着合成人,但是这表明,人工合成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已经没有多少障碍,从这个意义看,合成人将引发巨大的震撼。合成人不只是在技术上更复杂和先进,而且在探寻生命起源上更能接近生命本质。以前所提的克隆人只是用一个人的细胞核以无性繁衍的方式复制自我,但合成人却可以时空大腾挪,既可以用既有的一个人的DNA为蓝图合成人,也可以由无数人的DNA为蓝图设计,只要符合人的DNA中30亿个碱基对装配顺序和规律,还可以无中生有,合成与人相似的并优于人的生命。

nlc202309081130

问题是,按人类DNA的顺序组装好基因组后,它是否能成为生命?生命的本质在于自我复制、繁衍、发育、新陈代谢。具体而言,生命必须有一个容器,如细胞的细胞膜、人的身体等;而且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生命具有可以被储存和复制的化学指令,这些指令控制着生命活动,并且能复制遗传。如果人工组装好的人类基因组不能复制和繁衍,就不可能有新生命的诞生。

不过,文特尔和博科等人的研究已经证明,按照支原体和细菌的碱基顺序合成一个新的基因组后,可以激活成为一个新的生命。现在,能够合成人类基因组后,也意味着一条完整的人的基因组可以放入细胞装置中激活、复制、孕育,当发育到胚胎时,可以置入人工子宫或代孕母亲体内,发育成一个没有父母的人。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合成无父无母的人,也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相反的看法,由于合成人类生命相当复杂,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可能实现。

合成人类基因组首先得按照精确测定的人类基因组的碱基对来进行,尽管现在对人的基因组的测序已经很精确,但由于技术的局限,有一些地方还是不够精确。如果设计的蓝图不精确,由此组装出来的人类基因组也可能不精确,因此要让这样的基因组激活并拥有生命的本质和现象还比较困难,或者说如果有生命现象,也会走样。

另外,现在人类合成基因组的技术能力还有限,短期内无法合成人类如此长的基因组,即便将来技术改进了,如何把合成的基因组按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包裹在一个细胞的细胞核里面,并成为有功能的细胞,也很困难。而且,让这样的细胞激活并分裂繁殖,成为一个胚胎,再发育为人,这种情况更是难上加难。

另外的一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并非关键,但也影响到组装成的人类基因组是否可以产生生命,这就是如何组装人类基因组的一些配件。一是如何装配端粒。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细胞核DNA)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人的细胞染色体的末端也有端粒,因此合成人类基因组并组装成细胞核染色体后,如何组装和配置端粒也是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无论是人还是其他高级哺乳动物的生命在孕育时不只是需要按照细胞核DNA(染色体)的基因顺序和指令来产生,还要按照细胞质里面的线粒体DNA来孕育生命。因为,线粒体基因组能够单独进行复制、转录及合成蛋白质。人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共有16569对碱基,它们参与编码一些蛋白质,如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氧化酶的3个亚基、ATP酶的2个亚基以及NADH脱氢酶的7个亚基。

不过,线粒体自身结构和生命活动,如编码蛋白质都需要细胞核基因的参与并受其控制,这表明,真核细胞内的两个遗传系统(一个在细胞核内,一个在细胞质内)是相互影响的,但最终受到细胞核基因组的主宰。因此,如果合成人类基因组后,没有线粒体基因组参与合成生命,这样的生命可能也无法真正孕育出来,或者即便孕育出来,也是不完整的。

合成生命是否会威胁人类?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相信,合成生命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一旦人类基因组合成以及解决了诸如端粒和线粒体基因组的配置后,无父无母的人就会出现。那么,他们对人类是福还是祸?

这可以用文特尔创造新生命之后的情况来解释。文特尔的辛西娅(合成支原体)问世没几天,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就要求文特尔出席特别听证会。不仅如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辛西娅问世后立即要求美国生物伦理委员会“督察此事”,“评估此研究将给医学、环境、安全等领域带来的任何潜在影响、利益和风险,并向联邦政府提出行动建议”。

在听证会上,文特尔表示:“当这些生命被创造出来时,它们将非常脆弱。让它们在实验室里存活一个小时将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但如果说它们会走出实验室、甚至主宰我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戴维·迪默也为人造生命背书。他指出,人类制造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与那些在自然界中进化了30亿年的生物竞争。

研究人员信誓旦旦地称,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经存在的专家,它在创造可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微生物。人造生命(合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并不一定会把我们带到比现有技术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伤害的道路。

与此相似,人类合成自身基因组的能力和技术也远不如生命自身的合成能力。现在,一个化学家要花上3分钟才能合成DNA的一个碱基,但是,细胞仅仅只需要1秒钟就能合成有上千个碱基长度的基因。一个人类细胞分裂一次就能完成人类全基因组的合成,而且这基本上还是一个免费的过程。所以,人类在合成生命上的作为显然是非常低级的。

话虽如此,现在研究人员需要事先评估,一旦人工合成的人类基因组能被激活并孕育成人,将对人类社会有哪些益处和弊端,甚至危害,对于后者,是否有足够的措施进行防范。

因此,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的倡导者,如博科和丘奇等人提出,现在是时候构建“基因组规模工程的技术及其伦理框架”了。针对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可能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研究人员认为,伦理和法律框架既要由各方面的专家参与,更需要让公众从一开始就参与。同时,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开启之初也曾被一些人认为有争议性,但现在被视为是最伟大的探索壮举之一,因为该计划让科学和医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同样,如果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能够实施,未来对人类社会、生物医学、健康和治疗的影响也将意义深远。

【责任编辑】张田勘

篇5:《转基因食品》阅读答案

①世界人口目前已超过70亿,预计在未来50年内还将翻倍。为了供养如此庞大的世界人口,确保足够的粮食供应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转基因食品能够以多种方式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

②水稻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主要而且单一的主食,然而,光是大米不能为人体提供所有必要的营养,而包含额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转基因大米,可缓解以大米为主食地区人们普遍的营养不足现象。例如,失明是维生素A缺乏而造成的一个常见问题,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们培育出来的转基因“黄金”大米,含有高含量的β-胡萝卜素,铁的含量也远远超过普通大米。

③药物和疫苗的生产成本通常很高,有的还需要特殊的储存条件。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含有疫苗成分的西红柿和土豆品种,食用了这种西红柿或土豆就可以起到疫苗的作用。而且,这种形式的疫苗比传统疫苗更方便装运、存储和管理。

④转基因并不只限于农作物。例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是世界性的一个严重问题,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杨树可用于清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17教育网]

⑤此外,从作物生长的角度,转基因作物拥有以下优势:

⑥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强。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农民每年使用的化学杀虫剂以吨计。有农药残余的食品对消费者有潜在的健康危害,过度使用杀虫剂和肥料还会污染饮用水和地球环境。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植入了B.t.基因的玉米,可有助于减少对化学杀虫剂的依赖和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⑦作物抗病能力强。许多病毒、真菌和细菌,都会引起植物生病,植物生物学家正在努力创造能抵抗这些病害的转基因植物。

⑧作物耐寒能力强。植物幼苗经不起霜冻的侵袭。科学家将一种冷水鱼的抗冻基因引入烟草和马铃薯等植物的基因组里,有了这种抗冻基因,植物幼苗能够耐受低温而不被冻死。

⑨作物耐旱、耐盐碱能力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耕地被用于建造住房。能够承受长期干旱或高含盐量土壤和地下水的转基因作物,可充分利用之前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地,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

(节选自《大自然探索》20xx年第5期《转基因食品:是耶?非耶?》)

11.结合全文,说说转基因食品(作物)有哪些优势?(3分)

12.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第⑥段加点的“过度”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阅读(二)11、(3分)转基因食品可缓解人们的营养不足现象;转基因食品可以起到疫苗的作用,而且比传统疫苗更方便装运、存储和管理;转基因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强,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转基因作物抗病能力强;转基因作物耐寒能力强;转基因作物耐寒、耐盐碱能力强,可充分利用之前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地,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危机。(答对1点得0.5分)

12、(3分)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转基因食品可缓解人们的营养不足现象。(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篇6:转基因食品阅读理答案

②转基因食品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从而形成的可以直接食用或作为加工原料的食品。科学界对转基因多持认同态度,而对转基因的推广,在于它对人体的有益方面,更有全局范围的考量。

③转基因食品大多具有传统食物所不具备的优良特性。例如,普通大米的营养成分中缺少维生素A,且长期食用易患铁缺乏症。曾经引起巨大争议的转基因黄金大米,用一个来自玉米的基因取代喇叭水仙的基因,让金大米中β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每克大米含37微克,满足了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弥补了普通大米的缺陷。而在危害性方面,支持者迄今为止没有够资格的研究机构发现转基因食品危害人体健康的证据,其对人体的危害也仅仅是猜测。

④就全局来说,转基因是粮食增产的必由之路之一。用传统方法种养传统作物,地球已不能养育今日人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黄河以北的小麦、长江以南的水稻,产量都不过千斤左右。但如今那里多数已建成“吨粮田”。这一转变的原因,不仅是精耕细作,更是科学技术。在嫁接、杂交普遍化的今天,“纯天然”只是相对而言。对水资源而言,玉米通过转入抗旱基因减少灌溉用水,也节约了水资源。

篇7:《转基因蚊子》的阅读答案

答:

2.第②自然段“如果将其放归大自然的话,繁殖能力极强的它们将很快取代自然界的野蚊子,彻底消灭疟疾的传染源”中的“如果……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分)

答:

3.请你用最简短的话概括转基因蚊子的本质特点,并简要说说转基因蚊子的作用。(2分)

篇8: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探讨

1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

不论是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准管理, 或是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原料的分别输送, 对食品中的转基因含量的多少加以限制, 转基因原料和食品的检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验, 第一步是对受检产品进行鉴定, 以区别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 筛选出在遗传分化过程中已失去转基因特性的产品;第二步是对受检产品中导入的基因重组体构成的变异情况进行检测, 以确定其表达的忠实性及外源基因对受体生物原基因组表达的影响。当前, 国际社会对转基因食品检测采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 针对外源DNA和针对外源蛋白质进行检测。检测要求已从定性检测提高到定量检测。

1.1 检测外源DNA

主要是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检测方法, 通过PCR技术和核酸探针的杂交检测技术, 来准确快速地检测外源基因。由于PCR具有敏感性高的特点, 且食品加工过程中核酸变性程度不及蛋白质, 因此,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定量检测仍基于PCR。主要包括半定量PCR法、定量竞争PCR法、实时定量PCR法、以及PCR-ELISA法等。半定量PCR和定量竞争PCR法都是终点检测方法, 前者是由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来判定待测样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含量。欧洲12家实验室验证了Huber等[2]建立的定量竞争PCR法, 表明可检测0.5%的RRS (Rundup Ready Soybean, 抗草甘膦大豆) , 另有实验表明以200ng DNA为模板时, 定量竞争PCR可检出仅含0.1%转基因成分的样品[3]。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于1995年研究出来, 该技术目前成为转基因食品定量检测中的主要检测技术。Hagen等[4]的研究表明, 荧光定量PCR法可检测除脂肪、油类、调味品外, 包括豆腐等在内的豆制品中转基因成份的含量。复式及多重PCR是常规PCR方法的改进, 是针对多个靶位点进行同时检测, 所以其检测效果较之普通PCR更为可靠, 同时也能降低检测成本, 张平平等[5]采用该方法仍可以对含量仅为0.15%转基因大豆进行可靠的鉴定。PCR-ELISA法是一种将PCR的高效性、高灵敏度与ELISA的高准确度相结合的方法, 它是以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探针诱捕PCR产物在合适条件下杂交, 再用碱性磷酸酯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进行ELISA反应, 既适合于快速的定性筛选又可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通过酶标仪直接输出, 无人为误差, 可靠性强, 自动化程度高, 易于操作。方法灵敏度高达0.1%, 足以达到欧盟的要求 (转基因检测阈值为1%) , 利用PCR-ELISA对转基因大豆的检测灵敏度比欧盟推荐PCR方法提高5~10倍[6]。

最近几年出现的基因芯片技术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技术, 其能以高信息量、高通量, 同时检测、分析大量的DNA/RNA。此项技术既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定性检测, 还可以定量的检测其种类。利用该技术可检测食用成品和鲜活的动植物材料, 具有灵敏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特异性强、假阳性低、简便快速的特点[7]。基因芯片技术目前也仅是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少数领域得到一定应用。随着该技术的发展, 成本的降低, 此技术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中极有发展前途。目前,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的进行此项研究工作, 我国在“863”计划中也拨出专项资金进行基因芯片的开发。

1.2 检测外源蛋白质

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主要包括酶联免疫法 (ELISA) 、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 、试纸条法 (Lateral Flow Strip) 和快速检测试剂盒法。

ELISA法用于间接检测转基因表达的目的蛋白质, 该检测法可对样品进行定性检测以及定量分析。此方法灵敏度高, 易于处理操作, 但只适用于原料性食品, 难于应用于加工品, 因为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会因加工而失活、分解或消失, 增加了检测的不确定性和较差的重复性, 同时也提高了假阴性率。目前, 美国FDA已研究出用双夹心ELISA法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玉米成分。

蛋白质印迹法普遍用于分离、检测特异的目的蛋白质, 灵敏度为1~5ng。Van Duijn等人[8]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RS中的CP4合成酶, 检测限在0.5%~1%, 经验证这种方法可应用于转基因大豆原材料和大豆蛋白质产品的检测。

试纸条法的原理与ELISA法相似, 操作相对简单, 且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 适用于现场检验或初筛。快速检测试剂盒法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但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方面因较少的称取样量, 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展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增加, 科技信息的频繁交流, 食品安全已经跨越国界。某一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很有可能波及全球。因而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监管体系, 加强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立法和管理工作, 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迫在眉睫。目前, 许多国家如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已要求中国出示非转基因产品证明, 且我国每年都要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相当数量的农产品, 这些国家正是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规模较大的国家, 现已经从一些没有标识的进口食品中检测出了转基因成分。因此, 为了满足进出口国际贸易的要求, 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 已显得十分迫切。目前, 尚无适用于检测多种转基因成分的方法, 还没有国际认同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工作主要集中在检验检疫系统中, 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设立转基因食品检测研究中心, 建立了从食用油中提取DNA并对食用油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定性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国际来看, 基因芯片技术和DNA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普及利用这些新的转基因监测技术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方向之一。同时随着转基因食品种类的日益多样化和高产量化,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将朝着高通量、高灵敏度、自动化和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应该进一步寻找快速简便精确的实验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确定通用检测标准, 让具有安全保障的转基因食品进入人民餐桌。

参考文献

[1]Millstone E, Brunner E, Mayer S.Beyond-substantialequivalence.Na-ture, 1999, 401 (6753) :525-526.

[2]Hubner P, Studer E, Luthy J.Quatitative competitive PCR for the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in food.Food Control, 1999:10 (6) :353-358.

[3]Wurz A, Bluth A.Zeltz P, 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eneticallymodified organisms (GMO) in processed food by PCR-based meth-ods.Food Control, 1999, 10 (6) :385-389.

[4]Hagen M, Beneke B.Detec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 (Roundup-Ready) in processed food products.Berl Munch Tierarztl Wochen-schr, 2000, 113 (6) :454-458.

[5]张平平, 刘宪华.多重PCR方法对大豆转基因食品的定性检测[J].食品科学, 2004, 25 (11) :227-230.

[6]单宏.PCR-ELISA方法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应用.大豆通报, 2006, 80 (1) :37-39.

[7]韩翠丽, 刘代成.基因芯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4, 21 (1) :41.

篇9:天翼阅读:电信基因去与留

挂牌仪式相当隆重:除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外,人民搜索总经理邓亚萍、蓝狮子创始人吴晓波、作家麦家等各界名流悉数露面捧场。一位与会者说:“如果不是中电信的名头,一家普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挂牌哪里会有这么大的排场?”

与先后公司化的天翼视讯、爱游戏基地一样,天翼阅读从诞生那天起就带着电信母体的基因。而这一切又得追溯到8年前。

2005年前后,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替代效应逐渐显现,全球固网运营商普遍陷入增长泥潭,中电信的利润曲线一路下滑。现任董事长王晓初于2004年底从中移动调任电信着手改造这家老牌固网运营商。他提出中国电信要战略转型,做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围绕这一愿景,王晓初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面向公众客户将114查号台打造成语音搜索引擎,也即号码百事通;二是聚焦政企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也即商务领航。

号百和商务领航让中电信暂时摆脱了增收乏力的困境,但缺少一张移动业务牌照仍是王晓初最大的心病。直到2008年10月,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重组为3家,联通卖给电信一张CDMA网络,电信才正式经营全业务。隔年,工信部发放3张3G牌照。

3G运营初期,为了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3G并转网使用3G,三大运营商希望找到所谓的“杀手级业务”培育3G消费群,所以陆续依托各省资源在全国建立了一批产品基地。中电信前后一共建了8大产品基地,包括天翼阅读、天翼视讯、爱游戏、爱音乐等。

但是,产品基地毕竟是过渡形态,未来如何发展,成为摆在中电信面前的一道难题。

运营商的红利

根据中电信官方提供的数据,截至9月底,天翼阅读用户数超过8000万,预计全年收入将达到1亿元。虽然与中移动阅读基地每月收入过亿元的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但从整个移动阅读营收市场看,电信的规模依然庞大。

与移动和电信均有合作的掌阅科技高级副总裁贾生亭认为,电信运营商背靠海量用户资源和天然的计费优势,在移动阅读市场暂时领先并不奇怪。“比如100元的3G套餐,有30元是增值服务,其中5元是天翼阅读。运营商以赠送的名义让消费者选择,用户数自然上去了。”贾生亭说,至于收入,其实就看运营商自己怎么去划分,无非是左手挪到右手。

移动阅读从业者对运营商的态度相当“暧昧”:一方面在付费阅读市场刚刚起步的阶段,所有从业者都要依靠运营商的收入分成,典型者如盛大文学,该公司第一季度的营收中,来自无线业务的营收达到5277万元,超过其赖以起家的在线收费文学业务,其中大部分来自运营商的阅读基地业务分成。天翼阅读负责人肖伟表示,从2010年成立至今,天翼阅读与国内超过200家内容商开展合作,80%以上的内容为正规出版物书籍,内容提供商可从天翼阅读获得45%的收入分成。

但另一方面,产业链的合作伙伴也对运营商究竟能不能做好移动阅读抱怀疑态度。在它们看来,因为体制原因,运营商对产品的嗅觉、对用户体验、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等都与真正市场化的公司相去甚远。天翼阅读内部人士也承认,“真正的互联网公司是产品经理对产品负责,但在运营商内部依然是长官意志。”

天翼阅读一边享受着母体输送的丰富资源迅速成长,一边却又碍于国企体制,发展处处受限。对此中电信给出的药方是公司化运作。

天翼视讯、爱游戏、天翼阅读是率先公司化运作的3个基地产品,中电信官方对此的解读是“为移动互联网业务运营体制机制创新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 中电信集团创新事业部运营商管理处吴灵熙表示,电信对于已经公司化的基地,包括视讯、游戏和阅读,将通过资本运作方式,扩大运营实力和行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经济规律把业务做大做强。

电信控股,适时引入外部资本,谋求上市,这是中电信为所有基地公司化之后制定的发展路线图。此前天翼视讯已完成两轮私募,融资3.8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达到19亿元。

逃不脱的“基因论”

天翼阅读挂牌仪式上,政商两界名流济济一堂的盛况,恰似国有运营商试水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某种隐喻:在强官本位文化下试图冲破体制束缚,借用资本的力量释放人的活力。但在市场中贴身肉搏的从业者眼里,电信基因是所有基地无法摆脱的符咒,哪怕是公司化运作。

在中电信官方解释中,基地公司化之后仍然归口集团管理,运营只是“相对自主”。 吴灵熙说,基地公司化之后两年内要做到行业前三,做不到内部采用并购重组或其他策略调整。这样的考核压力无疑带有鲜明的运营商色彩,与互联网文化南辕北辙。

贾生亭说,掌阅做iReader做了5年才比竞争对手“稍微领先半步”。他以客户体验举例,iReader在安卓平台最先实现了翻页卷书角的阅读效果,但很快就被抄袭,“领先时间就半年”。在他眼里,天翼阅读的APP没有任何抢眼的地方,其提供的“听书”功能也不过是录音文件,而iReader即将推出的有声书则是利用了TTS文本转语音技术。

腾讯阅读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对天翼阅读是否公司化并不关心,他认为目前互联网公司与运营商是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运营商的优势是渠道,靠渠道赚钱,互联网公司则是卖产品,做产品运营商没有优势。“所以电信基因对运营商是天然优势,为何要去除呢?”他反问。

显然,运营商与互联网公司对阅读基地的公司化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其背后对新的价值链话语权的争夺才是根本所在。

3G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催生了类似微信、微博这样的移动APP,语音、短信、彩信等电信基础收入不断被蚕食,腾讯、新浪等SP从2G时代的寄生者摇身一变成为3G时代的侵蚀者,围绕电信运营商建立的价值链正在被打破、重塑。

对中电信而言,虽然在2011年3月移动用户数破亿,但3家运营商移动用户总数已达到10亿,移动通信市场近乎饱和。业内竞争趋于白热化,业外还有一群虎视眈眈者,中电信此刻的压力已经数倍于2005年。

所以在2011年年初工作会议上,王晓初说中电信要二次转型,首次提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的“新三者”战略定位。在内容和应用上,电信则看好以手游、阅读、视频为代表的移动端应用的商业前景。电信承认,在现有体制下做移动互联网业务无法成功,所以提出基地公司化改制,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公司化只是手段,所有基地从诞生那天起就与电信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核心管理层的任命到商业模式。天翼阅读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贾生亭认为,天翼阅读未来会在定制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非定制机市场则是其他互联网从业者的蛋糕。言下之意,天翼阅读仍然需要靠母体的庇护成长。

篇10: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答案

9.C (C项这句话说明的是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并非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10.D (A项对应的是3、4段,这两段阐明了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但原文说这种影响“可能要经过许多年后才能显现出来”,“造成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物种退化、减少甚至灭绝”,这是一种潜在的危害,是一种推测。选项表述的“人们发现”,“已使”与之不符。B项对应的内容是第5段“专家警告……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选项说转基因作物不需要使用农药,原文说转基因生物会使害虫产生抵抗性,“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C项对应的是第5段。这一段举例说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证明转基因作物可能带来巨大危害。但所举的例子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没有直接联系。考生容易误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D项对应的答案在文章最后一段。)

11.①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②转基因食品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2、没有“用自己的话概括”不得分)

篇11:《转基因技术》阅读答案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已经吃过转基因食品了。”你可能不相信,虽然国外的转基因食

品已经大规模产业化了,但要是联系到国人的现实生活,总感觉还隔了一层。事实上,我们吃的豆油很多是用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提炼的。我们平时喝的啤酒所用的菌种(酵母)也很有可能经过基因改良。所以,不知不觉之中,转基因食品已经在我们体内穿肠而过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对人体有破坏性吗?

其实如今人类享用的任何一种生物,或多或少都已经经过“基因修整”。但是,过去的千百年来,人们是通过自然基因突变来选择某种特定基因、特定性状的生物体,而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直接改变基因结构。

利用这种技术开发出来的食品,产量高,营养丰富,抗菌能力强。但是,这种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型遗传基因有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清除的所谓遗传基因污染,最终祸害人类自身。

一般在市面上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的健康并没有威胁,因为大部分此类食品只是改变了食品的营养结构,例如提高蛋白质含量。真正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开发的转基因食品对我们是有益的。

当然,这只是就短期而言。如果以一百万年为思考范围,人会不会因为吃了营养结构改变的食物而引起生理结构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对人类又有怎样的意义?以“蝴蝶效应”为类比:【纽约一只蝴蝶颤动翅膀,就有可能引起大洋彼岸的一场大风暴】。恐龙的灭绝也有可能仅仅是因为它的主要食物中一条基因的改变。

“应该在转基因食品上贴标签,不仅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专家说,“如果消费者吃了转基因食品,至少应该让他知情。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

转基因食品的优势在于产量高、营养丰富,这对于面临资源危机的人类,尤其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而且用常规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变营养结构的可能性远远不及生物技术,可以说21世纪唯一有可能解决粮食问题的就是生物技术。

但是如果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看,转基因食品未必是我们的福祉。整个生物界从诞生以来都是优胜劣汰进化而来的,转基因食品利用的技术却不一定符合进化论原则,也许会破坏几十亿年以来的生态平衡。从进化论角度看,生态平衡中起于青萍之末的微风有可能在进化的尺度上放大成足以毁灭物种的大风暴。

20世纪以来除了核技术之外,转基因是最有争议的科学技术之一。它是人类埋下的自我毁灭的定时百万年的炸弹;抑或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在海滩享受日光浴的同时体内就自动生成了营养素,希望是后者。相信随着人类对基因认识的不断完善,现存的问题会逐步解决。

【问题】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3分)

(1)其实如今人类享用的任何一种生物,或多或少都已经经过“基因修整”。

(2)它是人类埋下的自我毁灭的定时百万年的炸弹……

16.第六段中以“蝴蝶效应”类比,有什么表达作用,简要回答。(3分)

17.转基因技术开发食品,对我们有许多好处,但从整个人类的发展看,又未必是我们的福祉。请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其益处和危害。(4分)

18.下列判断都是错误的,请指出其错误所在,并简述理由。(4分)

(1)所有在市面上出售的转基因食品只是改变了食品的营养结构,例如提高了蛋白质含量。

(2)用常规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改变营养结构的可能性远远不及生物技术,21世纪唯一有可能解决粮食问题的就是转基因技术。

【参考答案】

15.(1)通过自然基因突变选择具有某种特定基因、特定性状的生物体;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改变基因结构。(2分)(2分,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转基因(1分)

16.形象地说明转基因食品虽然只是改变了生物的某个基因,但有可能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7.益处:产量高,营养丰富,抗菌能力强;能有效解决资源危机和粮食问题。(2分,一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危害:造成遗传基因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甚至毁灭物种。(2分,前二句1分,后一句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8.(1)原文强调的是“大部分此类食品”,而不是“所有”。

篇12:送你一束转基因花阅读题答案

2.主要是加人保鲜剂,或者用低温冷藏、气调贮运等方法。

3.花卉对乙烯都很敏感,少量的乙烯就能使敏感花卉衰老凋零。

4.首先了解花卉保鲜的生理特征,进而找出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基因,再克隆它们,最后转人需要保鲜的花卉中,从而创造出花卉新品种。

5.能,主要是用来降低或消除鲜花对乙烯的敏感性。

篇13:转基因技术与农业发展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抗病虫害等能力, 对于农业转基因技术而言可以说已经进入以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为目标的战略机遇期, 已渗透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1转基因技术促进作物抗病虫害作用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抗病虫害基因再利用转基因技术导入到农作物的体内, 使目的作物表现出相应的抗病虫害的特性。早在1901 年就从染病的家蚕体液中分离出一种对部分鳞翅目 ( Lepidoptera) 昆虫幼虫具有毒杀作用的苏云金芽孢杆菌, 即现在所说的Bt。Bt在芽胞形成过程中, 可产生具有杀虫作用的晶体蛋白 (即 δ-内毒素, δ-endotoxins) , 将编码这种蛋白的基因转入农作物将对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昆虫的幼虫以及无脊椎动物有特异的毒杀作用, 这是关于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最早起源。目前采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已延伸到了烟草、棉花及水稻当中, 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如英国已将豇豆种子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即产物为胰蛋白酶抑制剂) 转入烟草, 通过引起多种昆虫消化不良, 达到抗虫作用。

利用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性源于1986 年美国将烟草花叶病毒 (TMV) 的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入烟草, 从而使转基因烟草及其后代表现出对TMV的抗性。目前主要采用反义RNA技术或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获得抗病性, 现已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克隆获得了多种与抗病的相关基因:如水稻矮缩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1]、抗黄萎病的枯萎几丁质酶基因[2], 研究证实这些基因可直接或间接提高转基因系作物对病害胁迫的耐受性。

2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抗非生物胁迫作用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如盐碱、旱高温、低温等非生物胁迫。这些非生物胁迫会引起作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 如常表现为植物生长代谢的可逆性抑制, 但严重时则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近年来我国在耐盐基因工程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已克隆到了山菠菜碱脱氢酶、脯氨酸合成酶等与耐盐相关的酶的基因, 将这些基因转入作物体内, 可提高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从而可增强作物的抗盐能力, 目前通过遗传转化获得的耐盐转基因烟草、草莓和苜蓿等植物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3]。

另外, 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作物抗除草剂能力可直接节省通过化学方法来控制杂草的开支, 据估计美国每年用在除草剂上的开支约为50 亿美元。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推广一直以来都是转基因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前全球已成功开发并商业化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烟草、甜菜、棉花等, 部分作物已开始大面积种植, 如玉米、大豆、棉花等。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1998 ~ 1999 年间对全球转基因作物增长的贡献最大, 占所有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69 %。

3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遗传品质

优质农作物一直以来都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 转基因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作物的遗传品质多数是将能合成特定产物的基因转入植物体内, 使其种子或其他贮藏器官如块茎、块根等中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多糖化合物组成等得到改进。目前已发展了异源蛋白基因的转移和表达、同源蛋白基因的过量表达以及增加游离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等改良作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将高赖氨酸蛋白基因引入小麦能使其种子中蛋白质及其赖氨酸的比例都提高10% 以上[4];将什曼原虫的蝶呤还原酶 (PRT1) 转入拟南芥和烟草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叶酸的含量[5];华中农大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已分别获得了延迟成熟的转基因番茄, 储藏时间长达1 ~ 2 个月, 甚至80d以上[6], 能降低番茄在运输、储藏时的经济损失;另外目前已获得富含叶酸、维生素C和高花青素的西红柿等。

4结语

综上所述, 转基因技术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解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ISAAA的统计报告可知, 至2012 年通过种植转基因作物增加的农作物产量价值达982 亿美元, 节省土地1.087 亿hm2, 杀虫剂使用减少4.73 亿kg, 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7], 所以众多学者发出“反转误国”之声。

本文通过分析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发现,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改良上已表现出比常规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势, 的确能够为人类创造更多收益。不过目前关于转基因农作物是否对人体存在危害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对待转基因农作物。为了确保安全, 可开发和应用安全标记基因以减少公众对抗性标记基因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的担扰;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新技术尽可能减少转基因技术所存在的不如意的地方, 如可采用叶绿体基因工程, 该技术在安全、高效转基因方面有突出表现[8,9], 能将外源基因准确、高效地插入。目前叶绿体转基因已在拟南芥[10]、烟草[11]、马铃薯[12]等作物中获得了成功。

当然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 要分类别对待转基因技术。对能够显著提高作物优良遗传品质和农艺性状的、人类不需要直接食用的且已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扩大;而对于需要直接食用的转基因作物则应当审慎监管, 毕竟转基因作物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在为公众带来巨大收益和回报的同时, 也有可能对生命安全存在着潜在危险。为了让全球农业种植者获得更大收益, 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和推广就要在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支持下做到更透明可控, 为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带来更大的福祉。

摘要:综述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农作物抗生物/非生物胁迫中的能力, 以及在改良农作物遗传品质等方面的作用, 并提出了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 使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多福祉。

关键词:农作物,转基因技术,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 刘慧君, 陈章良, 等.水稻矮缩病毒外壳蛋白基因S8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J].微生物学报, 2001, 41 (2) :162-166.

[2]夏启玉, 王宇光, 孙建波, 等.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几丁质酶基因信号肽的分泌活性分析[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 30 (9) :24-30.

[3]魏玉清, 许兴.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 2003 (4) :41-44.

[4]孙晓波, 房瑞, 余桂红, 等.转高赖氨酸含量基因 (Cflr) 小麦植株的获得及种子中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 2010 (16) :1162-1169.

[5]鹿晔, 刘晓宁, 姜凌, 等.过表达蝶呤还原酶PTR1基因促进植物叶酸合成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 (14) :49-56.

[6]Herrera-Estrella L, Vanden Broeck G, Maenhant R, et al.Light-inducible and chloroplast-associated expression of achimaeric gene introduced into Nicotian at obacum using a Tiplasmid vector[J].Nature, 1984, 310:115-120.

[7]James C.Global status of commercialized biotech/GM crops:2012[J].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2013, ISAAA Brief No.44.

[8]Staub J M, Carcia B, Graves J G, et al.High-yield production of a human therapeutic protein into bacco chloroplasts[J].Nat Biotech, 2000, 18:333-338.

[9]黎昊雁, 王玮.新一代转基因植物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志, 2003, 23 (6) :22-26.

[10]Sikdar S R, Serino G, Chaudhuri S, Maliga P.Plastid transformation in arabidopsisthaliana[J].Plant Cell Rep, 1998, 18:20-24.

[11]Svab Z, Hajdukiewicz P, Maliga P.Stable transformation of plastids in higher plants[J].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0, 87:8526-5830.

篇14:《转基因技术》阅读答案

热词:图书”基因”分析 BookLamp 阅读市场博弈

几乎每一家购书网站和阅读社交网站都会向读者推荐图书,但它们往往是基于读者既往的购买史和阅读史做出推荐。那么,有没有一项服务能基于图书本身的内容和语言进行推荐,而不被图书的流行程度、“水军”的造势或者出版商的营销手段等外部因素所左右呢?美国爱达荷州的一家大数据图书分析服务提供商书灯公司(BookLamp)就可以提供此类图书推荐服务。BookLamp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6月的新奇计划公司(Novel Projects, Inc.),这家公司希望通过语义的不断计算与挖掘,开发出各类新颖的软件和服务。2007年2月,他们将语义技术结合出版产业,创立了BookLamp公司。这个团队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2010年8月上线的“图书基因组计划”(Book Genome Project),该服务利用自然语言分析技术为用户推荐图书,并为出版行业提供帮助。

一、核心技术:图书“基因”分析技术

一直以来,购书网站上的图书推荐引擎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购买了某本书的人还购买了这些书……”“这些书是编辑精选……”“这些书正在热销……”“这些书广受好评……”。然而,就算购买了同一本书,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仍然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作者热门或图书卖得好也不甚靠谱;而流行趋势、编辑精选等基本就是营销造势的结果。以上推荐方法都不能准确地帮读者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因为它们都是基于一本书外在的特征、条件和状况,而不是根据图书的题材、内容、语言风格以及作者能力和水平等更内在的特点来做出推荐——因此是不全面的,很多时候也是不准确的。

BookLamp的图书“基因”分析技术则另辟蹊径,不关注作者也不关注读者,仅根据书籍自身的“基因”来作出阅读推荐。具体来说,BookLamp将一本书的“基因”总结为语言风格和故事情节两方面,其中,语言风格DNA由语言密度、语言节奏、对话、描述和运动组成;故事情节DNA则由关键主题词组和写作手法组成。对于后一点,BookLamp的创始人亚伦·史坦顿(Aaron Stanton)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打过一个恰如其分的比喻,“就像你吃了一块很好吃的巧克力蛋糕,如果你想找到其他口味类似的蛋糕,你所需要知道的不仅仅只有其成分,还需要知道各个成分的比例。”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本书的关键主题就是其成分,而写作手法就是其成分比例。在对一本书进行分析时,BookLamp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扫描,将全文分解为一百个场景,然后依据自然语言算法分析每个场景的“DNA”——语言、情节、写作思路、主题及形式等(BookLamp总结了2000多个特性),同时计算不同主题所占成分(BookLamp总结了132个主题),多方位评估书的内容,并基于评估结果绘制图书的“基因图谱”。比如说,史蒂芬·金的《午夜行凶》(Salem's Lot)在图书基因组计划中被解析出四个主要特征:吸血鬼/超自然;葬礼/死亡/追悼;家庭/家庭环境;痛苦恐惧/消极情绪。BookLamp将这四个特征随故事线进展所占比例的变化用图表描绘出来,遂形成《午夜行凶》的基因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午夜行凶》基因图谱

二、用户价值及商业模式

“基因图谱”分析有助于读者找到心仪的图书。用户在使用BookLamp支持的服务时,先选取自己喜欢的一本或几本书,BookLamp会将该书的“基因图谱”与数据库中的进行适配,为用户推荐同类型的、用户也可能喜欢的图书。用户会惊喜地发现,BookLamp为自己推荐的图书与自己喜欢的书具有相似的语气、观点、描述,甚至有类似的戏剧冲突。举例而言,如果读者喜欢《达·芬奇密码》,想要找一本类似的小说,BookLamp会先拉取系统此前对该小说的分析数据。分析数据显示,《达·芬奇密码》有18.6%的内容涉及宗教和宗教机构,9.4%的内容涉及警方和谋杀案的调查,8.2%的内容涉及艺术和艺术画廊,6.7%的内容涉及秘密结社,以及历史文化、旅行、寻求真相等其他元素。然后该系统会用这些故事情节DNA数据以及该书的语言风格DNA数据去比对数据库中的其他书籍,最后返回《失落的秘符》《最后的圣殿骑士》《巴拉巴德的七把钥匙》等小说,这些书的内容都包含与《达·芬奇密码》相似的元素与元素比例、语言风格,如图2所示。

图2 《达·芬奇密码》的基因图谱及与之相似的图书

上文分析了BookLamp能为读者创造的价值,那么,BookLamp采用怎样的商业模式呢?一方面,和Pandora或者豆瓣类似,BookLamp所推荐的图书都带有一些电商链接,比如eBay、亚马逊等,当用户购买行为产生时,BookLamp可以获得一定的提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个收入模式,BookLamp为出版商及分销商提供图书数据分析服务。BookLamp利用自己收集并分析的各类书籍信息,帮助各类出版商和分销商来更改他们的目标定位和宣传,以更好地影响那些本来就爱看这类书的人。此外,BookLamp的数据分析服务还给出版商提供了一个平台,出版商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筛选手稿,分析一本书籍在特定读者群中的受欢迎程度,或者其市场预算应该为多少。BookLamp的主要客户包括亚马逊、苹果,还有像兰登书屋这样的图书出版商。兰登书屋和肯辛顿图书公司(Kensington Books)已经让BookLamp分析了他们的两万本书。

三、BookLamp VS Goodreads:巨头间的竞争

BookLamp先进的图书分析技术吸引了相关竞争领域巨头公司的关注。亚马逊曾与BookLamp展开过收购谈判,但它最终于2013年3月收购了BookLamp的竞争对手——Goodreads。Goodreads是一个阅读社交网站,可供用户搜索、分享书籍,或发表书评、更新读书进程等,就像豆瓣读书一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读书俱乐部,Goodreads上有一千多万用户标注自己想读和正在读的书,但是它提供的图书推荐服务是基于社交网络的,无法提供像BookLamp一样基于书籍自身内容的图书推荐功能。BookLamp与之相比,更像是潘多拉音乐盒(Pandora)——Pandora按照“Music Genome Project(音乐基因组项目)”算法给喜欢音乐的人推荐曲目,BookLamp同样也是通过扫描内容以获得可量化的相似点来完成推荐。

2014年7月,苹果公司被曝以1000万美元至1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BookLamp及其“Book Genome Project(图书基因组计划)”技术。之后,BookLamp在一份声明中称将不再向用户推出原有服务,也证明这份收购确已成立。苹果对BookLamp公司的收购战略意图明显——这笔收购使苹果公司成功地在阅读市场布下一颗棋子,为其在阅读推荐领域和亚马逊的竞争赢得了足可抗衡的筹码。一方面,收购中断了BookLamp为亚马逊提供的服务,使其此后只为苹果提供服务,同时也让苹果获得了其客户;而更重要的是,该公司的技术和人才可以帮助苹果在阅读领域中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更好地对抗亚马逊。

亚马逊和苹果分别对Goodreads和BookLamp的收购是两者在阅读市场上角力的具现化最新缩影。随着电子书经销商提供的书籍越来越多,任何公司想在电子书领域有所作为,显然不能维持现状——单纯销售图书。它们需要想办法来为这些书籍增值——对于用户而言,买书在哪儿不是买,它们必须为用户提供额外的价值,比如符合用户个人特点的个性化推荐。如果苹果或亚马逊给出的推荐能够得到用户认可,那么用户就可能更加信赖它,并进一步购买或者租赁书籍。对此,亚马逊和苹果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亚马逊收购Goodreads,是选择了基于社交网络与口碑传播的阅读推荐,让用户的熟人或志趣相投的网络圈子关于某本书的新鲜事引导用户发现图书。而苹果对BookLamp的收购则是选择了基于书籍自身内容的阅读推荐。苹果的iBook Store电子书平台提供“编辑精选”一类的服务,但是没有突出用户个性化的特点,在亚马逊收购Goodreads抢先夺取了用户数据的情况下,要凭借什么与Kindle Store竞争呢?显然BookLamp的内容和风格分析法可以派上用场。

哪个选择更正确,现在还很难说。但我们能知道的是,BookLamp将帮助强化苹果公司的电子书服务,成为其和亚马逊在阅读市场博弈的武器。

[作者单位系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本文为自科基金项目“科技信息用户价值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71373196)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的运用下一篇:变通为题的高二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