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需求调研报告

2024-05-23

应急需求调研报告(共6篇)

篇1:应急需求调研报告

公安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一、公安指挥调度

1.视频监控系统

1.1.视频信息管理

1.2.视频点分布

1.3.视频监控

功能约束:

 需集成交通、城管、国土、园林、水利、气象消防等单位的视频点。 公安的200个视频点与九州进行对接

2.车辆调度

2.1.车辆GPS跟踪定位

2.2.车载视频监控

2.3.车辆通讯调度

2.4.车辆信息维护

3.人员调度(单兵)

3.1.单兵定位

3.2.警力分布

3.3.单兵通讯调度

4.通讯调度

4.1.短信调度

4.2.电话调度

5.单位调度

与卫生、消防、交通、国土、气象、环保、水利等部门建立联动关系,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公安应急指挥系统能够对相关部门进行调度和业务联动。

调度方式分为系统级的任务调度和通讯调度。

6.社会资源共享集成与卫生、消防、交通、国土、气象、环保、水利等部门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可实时获取其专业信息。

7.应急预案管理

7.1.预案管理

7.1.1.预案建立

注:预案的建立应依据所针对问题的类型进行分类。

7.1.2.预案管理

7.1.3.预案更新

7.2.预案检索

7.3.预案启动

注:预案启动后,按照预案中的调度方案,通过系统自动向各联动单位发送调度信息。

二、警用地理信息

1.环境态势分析

集成卫生、消防、交通、国土、气象、环保、水利等部门的专业信息数据,如气象部门的风向和风速数据,国土部门的地质数据,水利部门的流速、水位数据等,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

2.地理信息查询

2.1.兴趣点、标志物查询

2.2.门牌楼址查询

3.报警定位

3.1.通过报警手机号码进行基站定位

3.2.方位物、标志物参照定位

4.警力资源分布

4.1.派出所辖区分布

4.2.治安片区分布

4.3.交通卡口分布

5.特种行业治安管理

实现对旅馆酒店、刻字、印刷、废旧物资回收、寄卖、旧货、娱乐场所等特种行业的信息维护、查询定位、空间查询、属性查询、统计分析。

5.1.特种行业信息维护

5.2.特种行业位置分布

5.3.特种行业空间查询

6.重点场所管理

实现对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设施、重大危险源,以及消防站、消防栓、公用电话等可视化查询、定位、统计、分析。

6.1.重点场所信息管理

6.2.重点场所查询定位

7.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交换

与上级公安应急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交换。可对上级公安应急系统提供北川的警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

注:只进行数据的共享,但不进行服务的共享。

三、警务通

1.信息查询

1.1.八大类信息查询

1.2.本地业务资源查询

2.交通管理

2.1.车辆信息查询

2.2.车主信息查询

2.3.违章记录查询

2.4.现场执法

2.5.事故处理

3.采集录入

暂住人口、社区管理、治安管理

4.移动办公

4.1.内部通知、通告、文书

4.2.法律法规查询、打印

4.3.接收邮件

4.4.通讯录

4.5.一键呼出

4.6.拍照、录音、录像

5.需求约定

四、安全系统

调研与合作

6.与九州方面的对接

北川公安的视频监控系统(硬件)和职能交通系统由九州承建,公安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需与九州进行对接和集成。

7.与长虹方面的对接

长虹承建了北川公安的部分信息化系统,其地理信息方面需要与本公司进行对接。

另外,长虹承建了青川的公安应急指挥系统,具有相应的行业经验,本公司在业务方面可以与其学习交流。

8.调研和考察

 考察和借鉴青川公安应急系统的建设经验

 考察其他地方的公安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经验

 参考公安部相关建设标准。

篇2:应急需求调研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应急产业相关概述

1.1 应急产业简介

1.1.1 应急产业的出现

1.1.2 应急产业的定义

1.1.3 应急产业的划分

1.2 应急产业类别

1.2.1 感知预警类

1.2.2 预防和防护类

1.2.3 救援和处置类

1.3 应急服务分类

1.3.1 社会救援类

1.3.2 咨询培训服务

1.3.3 应急物流服务

1.4 应急产业特性

1.4.1 新兴与传统产业属性兼具

1.4.2 广泛和局限应用领域并存

1.4.3 高度垄断与密切技术结合 1.4.4 公益作用和市场辐射共有

第二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2.1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需求分析

2.1.1 自然灾害损失

2.1.2 安全生产形势

2.1.3 突发事件应对

2.1.4 智慧城市建设

2.2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概述

2.2.1 产业发展经济环境

2.2.2 产业发展必要性

2.2.3 产业发展特征

2.2.4 产业发展趋势

2.3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发展现状

2.3.1 应急产业规模

2.3.2 应急市场特征

2.3.3 应急产品体系

2.3.4 应急技术分析

2.3.5 创新应用方向

2.4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1 法律法规方面

2.4.2 组织机制方面

2.4.3 物资输送方面

2.4.4 专业人才方面

2.4.5 产业定位方面

2.5 促进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建议

2.5.1 应急体系建设方面

2.5.2 应急物资储备方面

2.5.3 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2.5.4 产业政策完善方面

2.5.5 产业创新发展方面

2.6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国外经验借鉴

2.6.1 美国常设救灾物流专门机构

2.6.2 日本对救灾物资分阶段管理

2.6.3 德国民间组织发挥巨大作用

第三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平台建设现状

3.1 中国应急平台系统组成 3.1.1 应急平台体系

3.1.2 应急系统结构

3.1.3 应急平台作用

3.1.4平台关键技术

3.2 2015-2017年中国应急平台规模分析

3.2.1 应急平台产业规模

3.2.2 应急软件市场规模

3.2.3 应急平台投资规模

3.3 应急指挥系统企业产品案例

3.3.1 大华可视化应急系统

3.3.2 捷视飞通应急系统

3.3.3 中兴智慧应急系统

3.3.4 美电贝尔三维应急平台

3.3.5 景阳热成像技术应用

第四章 2015-2017年中国主要应急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4.1 应急电源

4.1.1 LED应急照明发展

4.1.2 汽车应急期启动电源

4.1.3 UPS不间断应急电源

4.2 应急医疗器械

4.2.1 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4.2.2 应急器械产品审批

4.2.3 提升应急供应能力

4.2.4 应急药品工程建设

4.2.5 紧急医疗建设现状

4.3 应急救援无人机

4.3.1 应用领域

4.3.2 市场规模

4.3.3 发展趋势

4.3.4 规模预测

4.4 应急救援机器人

4.4.1 救援机器人市场规模

4.4.2 地震应急救援机器人

4.4.3 救援机器人面临挑战

4.4.4 救援机器人发展对策

4.5 导航定位终端产品

4.5.1 产值规模

4.5.2 企业规模

4.5.3 市场销量

4.5.4 用户分布

4.5.5 产品应用

4.6 红外摄影仪

4.6.1 防火监控

4.6.2 安全防范

4.6.3 检疫控制

第五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服务产业发展分析

5.1 中国应急服务参与主体分析

5.1.1 政府应急单位

5.1.2 社会应急机构

5.1.3 应急培训机构

5.2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通信技术服务发展分析

5.2.1 发展意义及作用

5.2.2 需求现状分析

5.2.3 市场供给规模

5.2.4 发展制约因素

5.2.5 存在的问题

5.3 2015-2017年中国应急物流行业发展综述

5.3.1 应急物流概念简述

5.3.2 应急物流系统运作

5.3.3 应急物流性质与特点

5.3.4 “互联网+”应急物流

5.3.5 军民融合应急物流建设

5.4 中国应急服务市场发展建议

5.4.1 通信技术研发

5.4.2 应急物流建设

5.4.3 储备系统布局

第六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分析

6.1 国家应急示范基地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6.1.1 示范基地建设目的 6.1.2 基地建设总体思路

6.1.3 示范基地申报条件

6.1.4 示范基地培育原则

6.1.5 示范基地分类原因

6.1.6 示范基地扶持政策

6.1.7 示范基地公示名单

6.2 2015-2017年中国主要应急产业基地发展对比分析

6.2.1 产业基地分析

6.2.2 企业产值规模

6.2.3 产业结构分布

6.2.4 应急技术对比

6.3 中国应急示范基地及产业园建设现状分析

6.3.1 丰台园应急示范基地

6.3.2 随州市应急示范基地

6.3.3 新密市应急产业园

6.3.4 重庆市应急产业园

第七章 2015-2017年中国主要区域应急产业发展规模分析

7.1 北京市

7.1.1 应急体系现状

7.1.2 应急设施建设

7.1.3 重点项目建设

7.1.4 未来发展目标

7.2 上海市

7.2.1 应急设施建设

7.2.2 应急储备库典例

7.2.3 政策扶持引导

7.2.4 未来发展规划

7.3 广东省

7.3.1 相关政策完善

7.3.2 重点领域发展

7.3.3 重点任务建设

7.3.4 未来发展目标

7.4 湖北省

7.4.1 产业规模现状

7.4.2 企业发展动态

7.4.3 产业链空间布局

7.4.4 未来发展建议

7.5 甘肃省

7.5.1 应急管理规范化水平

7.5.2 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7.5.3 应急产业建设现状

7.5.4 应急能力培训进展

7.6 新疆自治区

7.6.1 应急体系建设成果

7.6.2 突发事件应急意义

7.6.3 应急平台重要作用

7.6.4 突发事件报送做法

7.6.5 应急平台建设经验

7.6.6 推进体系建设建议

7.7 其他地区

7.7.1 青海省

7.7.2 河南省

7.7.3 江西省

7.7.4 福建省

7.7.5 云南省

第八章 中国应急产业重点领域建设现状分析

8.1 交通运输领域

8.1.1 交通应急技术平台

8.1.2 安全应急体系建设

8.1.3 安全应急重点工程

8.1.4 交通应急发展建议

8.2 气象灾害领域

8.2.1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8.2.2 公共气象预警信息

8.2.3 气象应急组织体系

8.2.4 气象数据收集产品分析

8.3 地质监测领域

8.3.1 地质资料应急提取速度

8.3.2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成绩

8.3.3 地震监测水平及工程建设

8.4 公共卫生领域

8.4.1 发展水平

8.4.2 应急预算

8.4.3 资金补助

第九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安防产业

9.1 2015-2017年中国安防产业市场发展现状

9.1.1 市场产值规模

9.1.2 收入产值分布

9.1.3 产业结构升级

9.1.4 民用市场分析

9.1.5 产业并购动态

9.2 2015-2017年中国安防在应急领域的应用综述

9.2.1 安防应急重要性

9.2.2 安防技术应用

9.2.3 安防产品应用

9.3 中国安防产业技术创新应用分析

9.3.1 大数据融合创新

9.3.2 智能视频规模化应用

9.3.3平台软件多功能设计

9.3.4 其他重点技术创新与应用

9.4 中国安防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9.4.1 城镇化建设

9.4.2 智慧城市建设

9.4.3 行业巨大需求

9.4.4 民用安防规模化

9.4.5 海外市场拓展

9.5 中国安防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9.5.1 智能化发展趋势

9.5.2 应用领域拓宽

9.5.3 市场规模预测

9.5.4 未来发展规划

第十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公共安全

10.1 中国公共安全科技体系分析

10.1.1 发展现状

10.1.2 体系框架

10.1.3 核心技术

10.1.4 技术格局

10.2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发展现状分析

10.2.1 城市公共安全指数分布

10.2.2 城市事故灾难现状分析

10.2.3 城市自然灾害应对措施

10.2.4 城市居民安全感分析

10.2.5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及对策

10.3 中国公共安全产业未来发展规划

10.3.1 未来发展目标

10.3.2 重点发展方向

10.3.3 重大科技研究

10.3.4 工程建设任务

10.3.5 未来风险挑战

第十一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网络安全

11.1 中国网络安全应急管理概述

11.1.1 应急管理过程

11.1.2 应急预案体系

11.1.3 应急演练实施

11.2 中国网络安全应急建设现状

11.2.1 应急机制与组织架构

11.2.2 应急制度与平台系统

11.2.3 应急演练与实施过程

11.2.4 网络安全应急经验借鉴

11.3 中国网络安全应急关键对策

11.3.1 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体系

11.3.2 提升网络安全应急能力

11.3.3 加强网络安全应急演练

第十二章 2015-2017年中国应急产业相关产业分析——紧急救援

12.1 2015-2017年中国紧急救援产业发展综述

12.1.1 紧急救援发展意义

12.1.2 紧急救援建设现状

12.1.3 救援产业政策扶持

12.2 2015-2017年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发展综述

12.2.1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2.2.2 矿山事故救援案例

12.2.3 危险化学品救援

12.2.4 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12.3 2015-2017年中国航空救援产业发展综述

12.3.1 发展现状分析

12.3.2 航空救援模式

12.3.3 航空救援条件

12.3.4 航空救援体系

12.3.5 航空救援事例

12.3.6 发展存在问题

12.4 2015-2017年中国直升机救援发展分析

12.4.1 直升机数量统计

12.4.2 制造商竞争格局

12.4.3 区域规模排名

12.4.4 救援建设现状

12.5 中国紧急救援产业发展建议

12.5.1 安全生产救援

12.5.2 医疗紧急救援

12.5.3 医学救援规划

第十三章 国内应急产业重点企业运行现状分析

13.1 新兴际华

13.1.1 企业概况简介

13.1.2 经营效益分析

13.1.3 业务经营分析

13.1.4 财务状况分析

13.1.5 未来前景展望

13.2 辰安科技

13.2.1 企业概况简介

13.2.2 经营效益分析

13.2.3 业务经营分析

13.2.4 财务状况分析

13.2.5 未来前景展望

13.3 华舟应急

13.3.1 企业概况简介

13.3.2 经营效益分析

13.3.3 业务经营分析

13.3.4 财务状况分析

13.3.5 未来前景展望

13.4 日华科技

13.4.1 企业概况简介

13.4.2 经营效益分析

13.4.3 业务经营分析

13.4.4 财务状况分析

13.4.5 未来前景展望

13.5 中安财富

13.5.1 企业概况简介

13.5.2 经营效益分析

13.5.3 业务经营分析

13.5.4 财务状况分析

13.5.5 未来前景展望

13.6 阳光凯讯

13.6.1 企业概况简介

13.6.2 经营效益分析

13.6.3 业务经营分析

13.6.4 财务状况分析

13.6.5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四章 2015-2017中国应急产业政策环境及规划指引分析

14.1 《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

14.1.1 总体思路

14.1.2 重点任务

14.1.3 保障措施

14.2 应急产业政策发布动态

14.2.1 《安全生产标准“十三五”规划》

14.2.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十三五”规划》

14.2.3 《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

14.3 中国主要地区出台加快应急产业发展政策

14.3.1 甘肃省

14.3.2 河北省

14.3.3 河南省

14.3.4 安徽省

14.3.5 湖南省

14.3.6 四川省

14.3.7 广东省

14.4 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

14.4.1 重要建设进展

14.4.2 重点建设项目

14.4.3 未来发展目标

第十五章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投资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15.1 投资动因

15.1.1 新兴朝阳产业

15.1.2 市场需求增长

15.1.3 政策大力扶持

15.2 投资方向

15.2.1 物联网应用

15.2.2 人工智能应用

15.2.3 视频监控系统

15.2.4 军转民技术应用

15.3 2018-2023年中国应急产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15.3.1 产业市场产值预测

15.3.2 应急平台规模预测

附件

附件一:《应急产业培育与发展行动计划(2017-2019年)》

附件二:《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删减版)

附件三:《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图表目录

图表 2007-2015年中国自然灾害情况

图表 2012-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2-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规划

图表 我国应急平台体系

图表

图表长率

图表布

图表

图表

图表同比增长

图表

图表额

图表

图表测

图表值分布图 2009-2016年我国应急平台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2009-2016年我国应急平台软件市场规模及增2010-2016年中国应急平台各类别中标金额分中国应急平台项目中标金额TOP10企业 大华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亮点

2008-2016年中国UPS应急电源市场销售额及UPS应急电源应用领域占比

2016年上半年中国UPS不同功率产品市场份未来5-10年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 202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细分领域市场规模预2006-2016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

图表 2013-2016年中国应急通信中标金额及增速

图表 2016年我国主要地区一级优质应急企业数量

图表 2016年我国主要省份应急企业数与GDP产值

图表 2016年我国主要地区应急企业类型数量

图表 湖北省大型企业引入规划框架

图表 湖北省小微企业扶持计划框架

图表 湖北省应急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结构

图表 湖北省应急产业空间布局

图表 中国气象局应急组织体系

图表 2011-2016年中国安防市场规模

图表 2016年中国安防产品主要应用领域

图表 2013-2022年中国安防市场规模

图表 公共安全三角形模型

图表 公共安全领域核心技术

图表 我国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水平的基本格局

图表 我国公共安全四大核心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图表 2017年中国内地直升机运营企业飞机数量TOP10

图表 2017年中国内地直升机制造商市场占比

图表 2015-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5-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5-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7年新兴际华应急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5-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5-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5-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7年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5-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5-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5-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7年华舟应急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5-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5-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5-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7年厦门日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5-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5-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5-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7年中安财富(北京)国际科技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 2015-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

图表 2015-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图表 2015-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现金流量

图表 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产品、地区

图表 2015-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短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偿债能力

图表 2015-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力

图表盈利能力

图表力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能2015-2016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阳光凯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盈利能“十三五”安全生产指标

篇3:应急通信需求分析

关键词:应急通信,需求,分析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自然灾难频繁: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1月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这些灾难的发生后通信中断或瘫痪,导致救援延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应急通信建设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所谓应急通信就是支持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加强应急通信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需求。

1 应急通信系统功能分析

应急通信不是单一的通信方式,它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应急需求的一组通信方式。应急是指就对紧急突发事件,也就是由谁来应对哪种突发事件,以及在突发事件的哪一个阶段如何应对这种突发事件。应急所包含的因素有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类型,什么程度和如何应对等。实施应急通信的主体是人,这里主要包括不同层级组织救援的领导者(指挥者),专业抢救人员,民众;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用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过程和应对方式又分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的监视和预测、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抢救、突发事件事发生之后的恢复重建。由此可以看出,满足应急需求的通信系统应该具备支持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监视和预测、支持地方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支持灾区最高指挥员实施现场指挥、支持现场抢救、支持灾区群众对外通信等功能。

2 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对于应急通信的需求

事先监视和预测突发事件,尽可提前发出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预测,尽快发现和证明灾害已经发生。对于地震、水灾、火灾、疫情、恐怖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用于支持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监视和预测应急通信系统,主要通过国家纵向管理各级政府监视和测量本辖区是否发生了突发事件,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横向管理,监视和测量相关职能力面是否发生了突发事件。对于地方性的刑事案件、政治动乱、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用于支持地方多发突发事件的日常应对监视和预测通信系统,主要通过辖区独立管理或与相信区域协调配合,利用固定电话、传真,移动电话等完成报警、处警业务。上述两类系统传输的数据业务量大,质量要求高,且要求保密性强。

3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抢救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首先是抢救,抢救工作需要广泛的协作、是一种相对短期的、高强的群体工作,此时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满足支持支持灾区最高指挥员实施现场指挥、现场抢救、现场情况转播、灾区群众自救和呼救和灾区群众对外通信的需求。应急通信系统应能够为现场开设的指挥所提供固定电话、会议电视、图像等业务,满足最高指挥员对整个灾区抢救力量的指挥,同是能够与中央及附近的政府、部队保持联络;为各抢救群体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用于现场抢救领导与协调;根据需要将军区现场情况及实况或通过录像向外转播;满足灾区群众发送呼救信号和对外联络的需求。

4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恢复重建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事件之后,在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温饱之后,将转入恢复重建工作。在恢复重建初期,部分外地支援力量还需继续在灾区开展工作,此时仍然需要部分应急通信系统支持。在复重建初中后期,主要依靠本地自力更生,原有公用通信系统得到恢复,可心满足支持灾区的恢复远建工作,这时不再需要应急通信系统。

5 不同突发事件对应急通信需求

应急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应急用户群体对应急通信的需求,它主要体现在通信业务量的大小上,而不同应急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应急通信保障方法和措施有很大不同,其需求也不尽相同。像交通事故等类似应急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和损失都较小,对通信基础设施基本上不会造成损坏,此时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只需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现场的通信畅通即可。但像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大,可能使通信基础设施本身遭受损坏而造成通信中断,首先需要通过应急手段保障指挥通信畅通。而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来说,波及面广、影响范围大,虽然不会对网络基础设施造成损害,但在一段时间内通信量会急剧增加,给网络承载能力带来最大压力,应急通信保障工作要及时疏通事发地区的业务流量,保障重要的指挥和灾情信息及时可靠地传递。

篇4:应急需求调研报告

关键词:应急管理人员社区信息需求语境

中图分类号:D6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2)06-0091-05

社区作为最基本的灾害应对主体之一,在应急响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联合国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组织的普遍共识。早在1999年7月,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InternationalDecadeforNaturalDisasterReduction,IDNDR)(1990~2000)论坛通过的16条“日内瓦基本结论”中,就明确指出“多数防灾和减灾行动需要社区的理解和参与,因此,必须以社区为单元进行确信的灾害风险评价及灾害损失和减灾效益分析。人们往往对社区的环境和处理机制了解得更清楚,从而能采取更有效的减灾措施。……国家、区域和国际性的减灾行动是必要的,但应该看成是对社区减灾行动的支持性措施”[1]。我国在2006年8月,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此后,2007年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清楚的认识到社区减灾是我国综合减灾的薄弱环节之一,明确对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和建设社区减灾能力示范工程进行了部署。

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社区应急管理人员面对着各种不确定性,需要收集、处理和使用大量信息以便及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置。MurrayE.Jennex指出,应急管理中需要的典型数据、信息和知识至少包括[2]:关于资源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类型、数量和位置);应急响应所需要的专门知识,例如步骤、所需设备、风险和人事知识以及专门的技能和知识能力(capabilitiesknowledge);响应程序和过程;来自先前事件的经验教训;关于环境的地理和地图数据;工业数据和信息;规则数据和信息(regulatorydataandinformation)。高质量的应急决策,强烈依赖于决策者可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3]。一旦这些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就会造成应急响应的拖延,这势必增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动荡。

显然,我们需要了解社区应急管理人员在工作各环节中的信息需求,以便进行相应的信息准备并开发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从而切实提高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然而,不仅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信息需求的产生受到语境的影响,而且其信息行为的发展和信息利用都和语境息息相关。例如,确定提供什么样的背景知识以方便信息的利用;对观察到的信息行为进行解释,探索背后的目的和意图等都依赖于语境。可以说,对语境的认识是确定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信息需求内容和格式等的前提条件。但具体该如何对语境进行分析呢?理论上来说,整个社会系统就是所有人类活动发生的语境,可是社会系统过于庞大和杂乱,不具有完整分析的可行性。因此,本文提出利用活动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介绍了当前主要的语境分类系统,并总结了这些分类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活动理论在分析社区应急管理人员信息需求语境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

1什么是语境

然而,什么是语境?语境的概念在各个学科领域广泛使用,“可以说,在有说明和解释的地方,就会有语境概念的使用”[6]。语境一词源自拉丁文的texere,意思是“编织”。在哲学领域,语境强调一种认识论的整体主义。在情报学领域,尤其是信息行为和信息检索研究中,有很多研究者就此进行了讨论,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7]。

在实际研究中,大多采用的是研究者主观确定的语境分类系统(部分研究中对语境的划分见表1)。其中,MassimoBenerecetti把语境划分为物理语境和文化语境两大类,物理语境由一系列环境特征构成,而文化语境包括了用户信息、社会环境等内容。AlbrechtSchmidt则将语境扩展到三个维度,包括了物理环境、人的因素和时间。这里所说的人的系统和MassimoBenerecetti的分类中的文化语境包含的特性相同。此外,Lieberman、RichardHull、Chalmers、Lucas、BillSchilit、AnindK.Dey等人也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和分类。与上述各研究不同,GuanlingChen对语境的划分采用了非常宽泛的类型:积极的语境和消极的语境。所谓积极的语境,是指对人类行为产生了影响的语境,而消极的语境则指虽然和人类行为相关但影响不大的那一部分语境。

3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ActivityTheory)是为数不多的起源于前苏联但同时能够在西方世界获得认可的社会科学学派(School)。到目前为止,活动理论的发展可以大体划分成三个阶段[9]。其代表人物依次为维果斯基(Vygotsky)、列昂节夫(Leont'ev)和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Engestr?m)。尤其是恩格斯托姆,作为当代活动理论的主要倡导者,在继承前两代活动理论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人类的活动在早期的活动理论当中被视为由主体、工具和客体构成的三角结构,后来恩格斯托姆等人进一步发现社群、规则、劳动分工在活动中拥有重要的地位,从而将其拓展成为更复杂和全面的理论框架,形成了通用的人类活动稳定模型。这个模型包括了主体、客体、社群、工具、规则和分工等六个要素(图2)[10]。

[图2人类活动的结构][工具][主体][规则][客体][结果][社群][分工]

nlc202309032029

主体(Subject)是活动的发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拥有共同目的和动机的团队。整个活动是在主体的驱动下展开的;客体(Object)是主体活动操作的对象,既可以是物理实体也可以是规划、理念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主体为了把客体转化成结果(Outcome)而采取了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客体来区分不同的活动。活动的主体无法完全隔绝的完成活动,还需要和社群(Community)中的其他人进行交互。社群也称为共同体,是除了活动主体之外参与活动的其他个体和小组的集合。社群成员横向的任务分配和纵向的权利与地位的分配构成了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分工(DivisionofLabor)。

简单来说,活动就是主体和社群共同协作试图把客体转化成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和社群将会借助某些工具(Tools),同时,受到一定规则(Rules)的约束。工具可以是物理的,比如锤子,也可以是心理工具,比如语言、文化或者思考方式。计算机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工具类型[11];规则则指的是和活动相关的法规、政策、社会规范、工作指南和原则等。同不同的工具会影响活动的效率个样,社群采取什么规则,对于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例如,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在危机发生以后,公众会积极通过网络发布关于灾情的信息,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评审和确认制度,以及信息发布规范,很多公众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及时有效的为应急部门采用。

在活动理论的六个要素中,通常把工具、规则和分工成为媒介要素。工具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中介,规则是主体和社群之间关系的中介,而分工则是社群和客体之间的中介[12]。

最后,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对活动要素进行理解。这是Kuutti在“活动理论作为人际交互研究的潜在框架”一文中给出的例子[13]:软件开发团队为终端客户编写一个系统。其中,客体(object)是未完成的系统,现在需要把它转化成为可以交付使用的,没有缺陷的应用系统。这个团队是一个共同体(community),他们具有共同的客体。当然,也许某些客户代表也会参加到这个共同体中来。这个活动在管理者和下属之间、软件开发者和用户代表之间以及团队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有一系列的规则(rules)来限定共同体成员的行为。这些规则有些是法律中明文规定的,有些是上级组织或者团队管理者设定的。但团队管理者设定的规则往往隐含在工作文化或者团队工作中。有些规则也许仅仅是为了专门的项目制定的,例如,如何对待特定客户的用户代表。在转化(transformation)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instrument)。例如,分析方法、计算机、编程工具、经验等。这些工具集是公司和团队长期积累和挑选的结果。在任何项目中,都有可能进行增删。在项目中无论团队成员具体做什么工作,都受到活动所在语境的影响。

3利用活动理论描述信息需求语境

活动理论能够很好的解决当前语境分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在活动理论中,以活动作为分析单元,活动本身包含了最小的个人行为语境(minimalmeaningfulcontext)[14]。它比研究人员主观选择的语境更合理、更稳定,同时也比社会系统更好操作。因为语境已经包括在分析单元中,即便研究的核心关注点在个人的行为上,活动分析也已经集成了语境的因素。这个最小的个人行为语境包含了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要的语境要素,并通过活动的6大要素提供了一个相对标准和统一的形式。同时,活动要素的三角示意图还为我们展示了各个语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得对语境要素的考察不再是相互割裂开来的状态。

其中,个人语境又分为心理和生理语境两个部分,包括心情、专长甚至身体是否残疾等信息;任务语境是关于用户正在做的事,包括目标、任务活动等;时空语境则指的是时间、地点等属性。环境语境包括用户周围的服务、人员、设备以及可获得的信息;社会语境则描述用户社会性的体现,例如承担的角色等。

让我们从社区应急管理人员的一个工作片段开始①:某街道的综治办工作人员早上11点10分接到巡防队员的电话汇报,在建东市场停车场门口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女性,年龄在60岁左右,沿雁儿湾路张贴小传单、向路人散发宣传品。经初步判断,这些传单和宣传品疑似宣扬邪教,但也包含了很多佛教的内容。巡防队员无法断定,为了在跟丢该女性以及她散发更多传单之前予以处理,请示尽快给出处理意见。综治办工作人员通过询问很有工作经验的综治办主任得知,一年前处理过的一起涉及邪教的事件中,出现过类似的传单。于是该工作人员检索了电脑中存储的去年综治信息和简报的底稿,在与邪教相关的一起事件中找到其中提到“某某”邪教,其宣传品与巡防队员汇报的有相似之处,但该简报描述过于简单,仍然无法断定。于是该工作人员联系街道维稳和反邪教工作信息员,通过该信息员查找到了区应急管理专家库中宗教方面的专家。联系该专家后,该专家指出,“某某”邪教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标记,其花纹和佛教的传统花纹非常相似,鉴于时间紧张,鉴别这个标记是最简便的方法。于是综治办工作人员要求巡防队员用手机拍摄宣传品当中的相关标记,发送给该专家判断。经过专家判别,认定是“某某”邪教。于是巡防员密切跟踪,综治办向派出所赵所长电话汇报。派出所立即派出三位民警出警,于当日11点45分在中科宾馆旁的小区门口将其现场抓获(活动要素见图4)。

按照Kofod-Petersen等人的观点,活动的要素对应了各种种类的语境信息。因此,活动要素分析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把数据收集阶段了解到的各种语境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见表2),以备将来进行信息需求分析时使用。

5结论

参考文献:

[1]张军涛,郑远长.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的基本结论[J].中国减灾,1999,9(4):27-28.

[2]JennexME.CrisisResponseandManagementandEmergingInformationSystems:CriticalApplications[M].Hershey,PA:InformationScienceReference,2011.

nlc202309032029

[3]MehrotraS,ButtsC,KalashnikovD,etal.ProjectRescue:ChallengesinRespondingtotheUnexpected[M].16thAnnualSymposiumonElectronicImagingScienceandTechnology.SanJose:SPIE.2004:179-192.

[4]WilsonTD.OnUserStudiesandInformationNeeds[J].JournalofDocumentation,2006,62(6):658-670.

[5]WilsonTD.InformationBehaviour:AnInterdisciplinaryPerspective[J].InformationProcessing&Management,1997,33(4):551-572.

[6]杜建国.语境与意向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16-18.

[7]张露,成颖.信息检索中的语境研究综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0):14-21.

[8]KaenampornpanM,O'neillE.ModellingContext:anActivityTheoryApproach[A].AmbientIntelligence:SecondEuropeanSymposium,EUSAI2004.Springer.2004[C]:367-374.

[9]郑太年.从活动理论看学校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5,(01):64-68.

[10]程时伟.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设备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9.

[11]KaptelininV.Activitytheory:implicationsforhumancomputerinteraction[A].ContextandConsciousness:ActivityTheoryan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Cambridge:MITpress.1996:45-67.

[12]UdenL.ActivityTheoryforDesigningMobileLearning[J].Int.J.MobileLearningandOrganisation,2007,1(1):81-102.

[13]KuuttiK.ActivityTheoryasapotentialframeworkforhuman-computerinteractionresearch[M].ContextandConsciousness:ActivityTheoryandHumanComputerInteraction[M].Cambridge;MITPress.1995:17-44.

[14]KuuttiK.TheConceptofActivityasaBasicUnitofAnalysisforCSCWResearch[A].TheSecondEuropeanConferenceon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C].Amsterdam: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1:249-264.

[15]Kofod-PetersenA,CassensJ.UsingActivityTheorytoModelContextAwareness[A].ModelingandRetrievalofContext:SecondInternationalWorkshop[C].Edinburgh:Springer,2006:1-17.

作者简介:牛春华(1978-),女,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危机信息管理。

篇5:应急需求调研报告

编号□□□□□□

根据《2006-2010年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的相关精神,中国/WHO卫生技术合作项目将针对各类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开展卫生应急的培训工作。为了解对培训工作的需求情况,我们特展开以下调查。恳请您如实回答下列问题,以便和我们一起,利用这一机会为提高全国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应急培训工作的质量做出贡献。[填写说明]

卫生应急管理干部是指:(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分管领导和从事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2)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救援中心(急救中心)等单位分管卫生应急工作的负责人。

请您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底色涂黄,十分感谢您的合作!

卫生部应急办

一、基本情况

1、性别:A 男B 女

2、年龄:

3、所学专业: A 临床医学B 预防医学C 卫生管理D 其他(请填写)

4、学历:A中专及以下B大专C本科D 硕士D 博士及以上

5、职称:A无职称B初级C中级D高级

6、职务:A 副科级B正科级C 副处级D正处级E 其他

7、工作单位: A 卫生行政部门B 医疗机构C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 卫生监督机构

E 救援中心(急救中心)F其它(请填写)

8、工作单位所属级别: A省级(直辖市)B市级(区级)C县级

9次培训。(如未参加过应急培训,10、11题不填)

10、既往参加过的培训主要A理论授课B学术会议C参观考察D其他(请填写)

11、既往参加过的培训师资主要为:(单选)

A 上级领导B国内学术专家C 国外专家D其他(请填写)

二、您认为下列培训内容对卫生应急管理干部是否需要

(一)卫生应急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

1、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特征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卫生应急机制的概念、意义与建设原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卫生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相关条款与意义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4)卫生应急组织体系的功能与职责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5)卫生应急科研管理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6)国内外卫生应急的特点与趋势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7)国内外卫生应急管理的研究进展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8)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二)卫生应急反应的预防

风险管理:

1、内容

1)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国家政策的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4)我国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5)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的方法与步骤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6)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技术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7)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监测:

1、内容

1)监测的概念与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2)国家政策的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3)国内外监测体系现状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4)我国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5)公共卫生监测的内容与方法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6)“症状”监测的内容与运行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7)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三)卫生应急反应的准备 人力资源建设:

1、内容

1)国家政策对卫生应急人员的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2)国内外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3)卫生应急演练的整体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价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4)卫生应急培训的整体设计、实施与效果评价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5)培训大纲的制定方法与编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6)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组织方式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7)桌面推演的步骤与方法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8)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预案:

1、内容

1)卫生应急预案的概念与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2)国家政策的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3)国内外预案编制的现状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4)我国预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5)卫生应急预案编制的内容、步骤与方法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6)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

2、时间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EEEEEEEEEEEEEEEEEEEEE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预警:

1、内容

1)预警的概念与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2)国内外卫生应急体系对预警环节的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我国在预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内容与流程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5)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物资储备:

1、内容

1)贮备与装备的概念及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2)国家政策的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3)国内外卫生储备的现状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4)我国卫生储备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5)编制卫生应急储备计划的方法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6)卫生应急储备物资的种类与管理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7)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四)卫生应急反应的反应 响应:

1、内容

1)应急响应的概念与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2)国家的政策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3)国内外卫生应急体系对响应环节的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4)我国在应急响应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5)卫生应急响应的工作内容与措施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6)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现场组织与指挥:

1、内容

1)应急现场卫生组织与指挥的概念及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2)国家的政策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3)国际现场组织与指挥的经验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4)国内现场指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5)应急现场卫生组织与指挥的开展流程与方法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6)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EEEEEEEEEEEEEEEEEEE

风险沟通:

1、内容

1)风险沟通的概念及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国家的政策要求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国际风险沟通的经验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4)我国风险沟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5)风险沟通的原则、技术与步骤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6)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实验室管理:

1、内容

1)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的使用方法与管理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五)卫生应急反应的善后处理 事件评价:

1、内容

1)应急处置评价的内容与相关理论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国内外事件评价的研究进展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我国事件评价中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4)卫生应急事件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开发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5)其他内容(请填写)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时间

用两天(12学时)完成上述培训内容:A时间合适B时间不合适,建议用________学时

——以上12个方面的整体内容:①基本理论知识②风险管理③监测④人力资源建设⑤预案⑥预警⑦物资储备⑧响应⑨现场指挥⑩风险沟通⑪实验室管理⑫事件评价(请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很需要:需要较大:一般:需要较小:不需要:

三、您认为下列培训方法对卫生应急管理干部是否需要

(一)教学方法

1、结合具体培训专题选择国内外最新案例进行处理过程及经验教训介绍

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结合具体培训专题选择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国内外最新进展

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结合具体培训专题选择小组讨论形式深入分析相关问题

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4、结合具体培训专题选择模拟演练增强应急管理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二)培训形式

下列培训形式对卫生应急管理干部是否需要

1、短期集中培训班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2、半脱产培训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3、脱产培训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4、国内考察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5、出国(境)考察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6、学术会议(讲座)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7、刊授(或函授)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8、远程(网络)教育A很需要B需要较大C一般D需要较小E不需要

(三)您参加应急培训班的预期目标是:(可多选)

A增强卫生应急意识B学习卫生应急知识C更新卫生应急观念D提高卫生应急能力E成为本省应急培训师资

(四)培训时间

您认为集中培训的次数最佳为________次 /年,每次培训的最佳时间为天。

(五)师资

您认为需要何种培训师资________(可多选)

(六)结业与考核

1、您认为何种考核方式适合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可多选)

A论文B报告C考试D模拟问题处理

2、您认为何种结业方式适合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单选)

A颁发证书B授予学分C其他(请填写)

四、针对各类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开展的卫生应急培训工作,您还有什么合理化建议吗?

全部问题到此结束,麻烦您再检查一遍,是否有遗漏未填之处,感谢您的鼎力合作!

篇6:需求调研报告

XXXX XXXX科技工程项目

XXXX XXXX XXXX研发工程

×××需求调研报告

项目包名称:

项目编号/包号:

项目承担形式:

项目单位(甲方): XXXX XXXX XXXX XXXX GXTC-CZ-1015004/13 联合承担XXXX XXXX XXXX XXXX 项目承担单位(乙方):

责任承担单位:

合作承担单位:

项目起止年限: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2011.1-2014.7

需求分析报告2/5

目录引言...........................1

1.1 编写目的.........................1

1.2 背景.................................1

1.3 参考资料.........................1

1.4 术语.................................1

任务概述..........................1

2.1 任务目标.........................1

2.2 调研对象.........................1

2.3 调研方法.........................1

2.4 组织安排.........................2

2.5 调研内容.........................2

业务流程调研.........................3

3.1 概述.................................3

3.2 总体业务流程图...........................3

3.3 核心业务流程...............................3

3.4 核心业务对象和数据..........................3

应用系统调研.........................3

4.1 系统概述.........................3

4.2 系统功能结构...............................3

4.3 系统技术架构...............................3

4.4 系统部署环境...............................3

4.5 系统接口现状...............................3

接口需求调研.........................3

5.1 ****接口需求...............................4

5.2 ****接口需求...............................4

尚需解决的问题............................4

附录...........................4 2 3 4 5 6 7引言

1.1 编写目的编写此文档的目的。

1.2 背景

需求调研的背景。

1.3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报告时参考的文件(如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等)、资料、技术标准等。

1.4 术语

列出本报告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任务概述

2.1 任务目标

叙述该调研主题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有关背景材料。

2.2 调研对象

调研的对象。

2.3 调研方法

调研的方式方法。

2.4 组织安排

参与人员及组织结构。

2.5 调研内容

列出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以下章节根据实际内容撰写。

比如:

1、业务流程调研

2、应用系统调研

3、接口需求调研

3业务流程调研

3.1 概述

3.2 总体业务流程图

3.3 核心业务流程

3.4 核心业务对象和数据应用系统调研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功能结构

4.3 系统技术架构

4.4 系统部署环境

4.5 系统接口现状接口需求调研

5.1 ****接口需求

5.2 ****接口需求尚需解决的问题

调研遗留问题。附录

上一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思考下一篇:外贸创新发展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