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2024-05-18

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通用14篇)

篇1: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你是否见过夏天的彩虹,其实也就美在那一瞬间,生活亦如此,只有珍惜当下的风景,才能看见美丽的彩虹。

蓝天与白云交织成美丽的图案,清风拂面,热浪也随之席卷而来,黄瓜叶子被炙热的太阳烤得发脆,大地干得露出了裂痕。那是好几天未下雨的表面。贪婪的舌头,毫不收敛的舔着棒冰,那是我们的教练,伴随着一阵臭骂:“小X,今天什么状态,你脑子没带吗?明天加课继续练习!”每周只有一堂游泳课,我本来就怕水,对于这位教练我也是极度不满。

翌日,“昨天的游泳课上的如何?”那是妈妈的每周一问,事实上我并未告诉她我今天还有课,也就随便说了几句回房间去了。

窗外,一副又一副的别致画面,一闪而过,还未来得及品味,下一个便又来了。也许,人生亦或如此,新的挑战随时会来。那是飞往北京的早上,阴云密布,天气并未有好转,起飞后的不一会,便下起了倾盆大雨,戴上耳机,小眯了一会儿,阳光透过舷窗照在脸上,一阵刺眼的光芒直入眼帘,那是云上的景色,云发出了金色的光芒,并不断翻滚着。那一刻,时间似乎静止了,每一个人都知道,云下是倾盆大雨,云上则犹如仙境,你难道不为此而陶醉吗?或是联想到了人生只要克服困难,就能见到美丽的光芒呢?

大雨过后,拉着行李的我,来到了舅舅的住所,拉开窗帘,阳光照了进来,回头,看着自己的影子,心头涌上一股决心,毅然决定走出人生的阴霾。

那是学会游泳后的几天,大雨过后,空气中透露着一股清新,在远方,出现了一道跨越天际的彩虹,虽然遥不可及,但只要勇敢的迈出了那一步,成功不就近在咫尺了吗?

篇2: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路过二小旁,随意看了看那一片将要新建、现在却还没有正式新建的田下古城的荒凉地,再慢慢往前走。哇噻,彩虹!我来了个急刹车,一动不动地停在下坡的转角处。这片荒凉地让我此时可以毫无保留地欣赏到彩虹那美丽的全貌。

入神的我用手指数了数彩虹的颜色,嗯!红、橙、黄、绿、青、蓝、紫,一个都没有落下,七色。这颜色很淡,很淡,不像书上和手机上的那样鲜艳多彩,明艳大方,而是一种飘渺的梦幻的给人一种神奇而又被进化的感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难以想象出这般的神异之色。

看彩虹,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一眼望去,只感到稀奇和梦幻。站在这片视野开阔的地方静下来,仔细地欣赏,我发现淡淡的颜色仿佛穿透了我的心灵,好像是被琼浆玉液从头到脚再到心灵洗涤了一遍,似乎感觉到眼前荒凉地上焦黄的野草、光凸的树枝也高大的起来,也渡上了缤纷的色彩,天空也渐渐地高远了起来。

我看不见云的两端在何处,可那漂浮的云朵已经告诉了我,彩虹架就在云的两端。彩虹好像一个拱形的大门,给我一种柔和纯净的美。我下了自行车,站在原地不动,云朵慢慢飘过,我感觉自己高大威猛了起来,仿佛连接着天和地。

过了一会,彩虹的颜色渐渐变淡了,变得透明了,最后消失不见了。但我是哪舍不得离开呀?我依然默默地站立着,凝望着彩虹消失的天空,幻想着彩虹慢慢地呈现出来。

篇3:上海高考作文因错字三年没满分

调查显示71.7%的人

习惯出行期间读书

篇4: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第20题答案公布之后,很多教师针对这道选择题提出了异议,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结果,而部分参考资料也沿用了这一结果。笔者认为公布的高考答案是正确的,本文说明如下,并针对错误答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伽利略速度变换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二、高考原题赏析

(2013年上海卷)图3为在平静海面上,两艘拖船A、B拖着驳船C运动的示意图。A、B的速度分别沿着缆绳CA、CB方向,A、B、C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缆绳不可伸长,因此C的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由此可知C的( )。

1.正确答案

以A为参考系,因为绳不可伸长,则C相对于A的速度一定与AC绳的方向垂直,如图4所示,设A相对地的速度为v1,C相对于A的速度为v1相对,C相对于地的速度为v,由伽利略速度变换可知:v=v1+v1相对

同理以B为参考系,如图5所示,设B相对地的速度为v2,C相对于B的速度为v2相对,则

从以上分析可知,正是因为绳不可伸长,才导致C的速度在CA、CB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这是与题意相符的。

由此可知B、C正确。

2.错误答案

根据题述,C的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B的速度大小,选项A错误,B正确。依据速度的合成,C的速度方向一定在CA和CB的夹角范围内,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B、D答案。

3.错因分析

以上分析认为AC、BC绳的速度即为A、B的速度,并且C同时参与AC、BC绳的运动,从而按速度的合成得出D答案。错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图7①AC、BC绳的速度即为A、B的速度,这个看似合理的结果不一定成立,如果成立的话,则C相对于A是静止的,然而C相对于A可以绕A做圆周运动,即有一垂直于绳的速度,这就像前进中的自行车轮缘相对于轴心的运动。

②C的速度不能用AC、BC绳的速度合成。例如AC、BC的速度均为v,且两绳之间的夹角为0,如图7所示,难道C的速度会是2v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用速度合成时的两个分速度必须指同一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在不同方向上的速度。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速度合成与分解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难点,它与伽利略速度变换,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当涉及与绳拉船有关的问题时,伽利略速度变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此类问题。

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第20题答案公布之后,很多教师针对这道选择题提出了异议,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结果,而部分参考资料也沿用了这一结果。笔者认为公布的高考答案是正确的,本文说明如下,并针对错误答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伽利略速度变换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二、高考原题赏析

(2013年上海卷)图3为在平静海面上,两艘拖船A、B拖着驳船C运动的示意图。A、B的速度分别沿着缆绳CA、CB方向,A、B、C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缆绳不可伸长,因此C的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由此可知C的( )。

1.正确答案

以A为参考系,因为绳不可伸长,则C相对于A的速度一定与AC绳的方向垂直,如图4所示,设A相对地的速度为v1,C相对于A的速度为v1相对,C相对于地的速度为v,由伽利略速度变换可知:v=v1+v1相对

同理以B为参考系,如图5所示,设B相对地的速度为v2,C相对于B的速度为v2相对,则

从以上分析可知,正是因为绳不可伸长,才导致C的速度在CA、CB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这是与题意相符的。

由此可知B、C正确。

2.错误答案

根据题述,C的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B的速度大小,选项A错误,B正确。依据速度的合成,C的速度方向一定在CA和CB的夹角范围内,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B、D答案。

3.错因分析

以上分析认为AC、BC绳的速度即为A、B的速度,并且C同时参与AC、BC绳的运动,从而按速度的合成得出D答案。错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图7①AC、BC绳的速度即为A、B的速度,这个看似合理的结果不一定成立,如果成立的话,则C相对于A是静止的,然而C相对于A可以绕A做圆周运动,即有一垂直于绳的速度,这就像前进中的自行车轮缘相对于轴心的运动。

②C的速度不能用AC、BC绳的速度合成。例如AC、BC的速度均为v,且两绳之间的夹角为0,如图7所示,难道C的速度会是2v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用速度合成时的两个分速度必须指同一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在不同方向上的速度。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速度合成与分解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难点,它与伽利略速度变换,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当涉及与绳拉船有关的问题时,伽利略速度变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此类问题。

2013年上海高考物理第20题答案公布之后,很多教师针对这道选择题提出了异议,并且给出了自己的结果,而部分参考资料也沿用了这一结果。笔者认为公布的高考答案是正确的,本文说明如下,并针对错误答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伽利略速度变换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的关系

二、高考原题赏析

(2013年上海卷)图3为在平静海面上,两艘拖船A、B拖着驳船C运动的示意图。A、B的速度分别沿着缆绳CA、CB方向,A、B、C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缆绳不可伸长,因此C的速度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由此可知C的( )。

1.正确答案

以A为参考系,因为绳不可伸长,则C相对于A的速度一定与AC绳的方向垂直,如图4所示,设A相对地的速度为v1,C相对于A的速度为v1相对,C相对于地的速度为v,由伽利略速度变换可知:v=v1+v1相对

同理以B为参考系,如图5所示,设B相对地的速度为v2,C相对于B的速度为v2相对,则

从以上分析可知,正是因为绳不可伸长,才导致C的速度在CA、CB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与A、B的速度相等,这是与题意相符的。

由此可知B、C正确。

2.错误答案

根据题述,C的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B的速度大小,选项A错误,B正确。依据速度的合成,C的速度方向一定在CA和CB的夹角范围内,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B、D答案。

3.错因分析

以上分析认为AC、BC绳的速度即为A、B的速度,并且C同时参与AC、BC绳的运动,从而按速度的合成得出D答案。错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图7①AC、BC绳的速度即为A、B的速度,这个看似合理的结果不一定成立,如果成立的话,则C相对于A是静止的,然而C相对于A可以绕A做圆周运动,即有一垂直于绳的速度,这就像前进中的自行车轮缘相对于轴心的运动。

②C的速度不能用AC、BC绳的速度合成。例如AC、BC的速度均为v,且两绳之间的夹角为0,如图7所示,难道C的速度会是2v吗?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用速度合成时的两个分速度必须指同一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在不同方向上的速度。

篇5: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xx年上海高考同题作文:贵在独创

我从小喜欢集邮。我看见邮票,就从信封上剪下来,贴到我的集邮本上。据说,像我这样的中国的集邮迷,已经多达三亿。

在众多的集邮爱好者之中,北京的刘超是特殊的一位。他不是泛泛的收藏邮票,而是把目光投向邮票上的帽子。比如,“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中李时珍戴的帽子;“八一”纪念邮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军帽子;关汉卿纪念邮票上关汉卿的帽子;“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归国”纪念邮票上志愿军战士的帽子;杜甫纪念邮票上杜甫的帽子;儿童特种邮票那12个孩子戴着12种不同式样的帽子……他专门收藏这些跟帽子有关的邮票,接着他去查阅资料,去请教历史学家、戏剧家、文学家,深入研究帽子,透过邮票这小小的窗口,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帽子的演变史!他举办了《新中国邮票上的帽子》专题邮展,引起参观者莫大的兴趣。

我所感兴趣的不在于这邮展本身,而在于刘超独创的视角:他展出的邮票,都是普普通通的邮票,然而独具慧眼的他吹响了“帽子”邮票的“集结号”,产生了平中出奇、凡中显异的效果,成为三亿集邮爱好者中惟一的“帽子邮票专家”。他异彩耀人,一举荣获“中华全国邮票展览”银质奖!刘超出奇制胜,给了收藏迷们以深刻的启示,不要忙忙碌碌于收与藏,还要善于思索,善于创新,善于想出不同于众的新点子。

从刘超的“帽子”邮票,我联想起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会拉小提琴的人不计其数,会哼越剧的人也数不胜数,然而青年作曲家何占豪把越剧跟小提琴结合起来,创一代之新,一炮打响,一举成功。

当时,何占豪还只是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的一名学生,还未学过作曲。他从小在浙江一个越剧团中长大,熟悉越剧。他的思想上没有什么框框,大胆把越剧与小提琴结合起来,与同学陈钢一起写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当时,这在一般的作曲家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然而,《梁祝》之所以会蜚声中外乐坛,就在于它一新耳目,别具风格。何占豪说:“我的创作,大的风格必须是中国的,小的风格必须是我何占豪个人的。”这句话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独创精神。

其实,就京剧来说,“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他们各自成为一大流派,成功的缘由同样是“独创”两个字。在众多的画家中,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齐白石的虾,李可染的牛,也是由于富有独创精神,自成一家,各树一帜。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这种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转一样,永远不能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别人所没有创造的东西。正因为这样,作为作家,我一直把这样的格言奉为创作原则: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我要努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作品。只有敢于创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门。

篇6: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求变 求活 求新-谈上海高考物理试卷图像题

图像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本表达形式之一,图像的作用不仅是定量分析和计算的工具,而且也是运用数学的`抽象和研究方法来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

作 者:叶水茵  作者单位:衢州高级中学,浙江省,衢州市,324006 刊 名:物理教学探讨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 年,卷(期): 27(7) 分类号:G633.7 关键词:物理图像   隐含条件   函数关系  

篇7:彩虹高考作文素材参考

就说有一回吧,我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写作业。彩虹在窗外目不转精地盯着我写作业。突然,窗外一道光闪过,我想:一定有人在装神弄鬼。

晚上,夜深了,家里进了小偷,这个小偷功夫了得,他可以隐身,也可以穿墙。这一晚,我们家关着门,他就用穿墙的功能进去了。他的目的是来偷那条彩虹,可是,因为晚上没有阳光,看不见彩虹,他翻遍了任何一个角落,也没找到。小偷只好空着手,灰溜溜地逃走了。

早上,我发现,房子里乱糟糟的,就知道有小偷来过了。我责骂彩虹,说:“都怪你!害得我们家进了小偷,房子乱七八糟,还得整理,麻烦死了。”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可怕。没想到,彩虹居然被我骂哭了。

我以为灾难又来了,可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彩虹的眼泪居然是各种口味的巧_克力豆。我开心极了,一把抓起来塞进嘴里,大口大口吃起来,就像一只饿狼。吃了不知多少,我都吃不下了,于是就把巧克力豆往窗外扔。小朋友闻到气味,纷纷拥挤过去,抓起来就吃。他们也吃不下,可楼上的巧克力豆都越来越多,快要把我的家淹没了。

我只好温柔地哄着它,让它别哭了。我不停哄,它才停止哭泣,不再掉眼泪,巧克力豆也没有了。

彩虹的胃口还真不小啊!它饿的时候能把我家的东西全吃完,不饿的时候,至少也能吃掉一半的东西。我叫妈妈给我去买零食,买来之后,我吃了一些,就和彩虹玩游戏,它玩了一会儿,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叫起来,所以零食又被吃完了。就这样,我好几次叫妈妈去买。

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了,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叫我去买,跑来跑去,我脚都长了。”我只好饿着肚子,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把彩虹弄哭,我就有吃不完的巧克力豆了!这样不仅不用跑来跑去,而且巧克力豆还很好吃。

篇8: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关键词:开题课,兴趣,子课题,合作,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至今十年, 许多老师把很多精力花在了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生花”“增辉”的花架子上了。而忽略了“研究”这对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实践活动必须要以兴趣作为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社区环境特点,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 开发课程内容。再联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可要看清的是, 这些研究的问题, 应该是来自于学生所感兴的, 所思考的问题。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每学期初, 我都会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问卷调查表》:

①你想研究什么事物?

②你想研究这些事物的哪些方面?

③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问题?

④你准备独立研究还是与他人合作?

⑤你预计研究这一事物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⑥你希望得到哪些帮助?

然后, 我会对这些海选得来的主题进行整理分类, 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参考指向性和可行性, 列出本学期将研究的主题。

例如, 本学期我班学生的想探究的课题有:

动植物类的主题, 全班有28人有兴趣, 如想去研究“兔子, 猪, 树蛙, 蝴蝶”; 社区生活类的主题, 12人有兴趣, 想研究“镜湖湿地, 枫林大桥, 家门前的河水为什么这么黑”; 科学奥秘类的主题, 则有6人想探究, 希望可以去研究“汽车的发动, 动画片怎样制作, 蚂蚁搬家, 月球有外星人吗”。

再结合我们已经做过的课题, 最后确认《走进镜湖探秘湿地》为活动主题。

在活动探究的进程中, 我班学生表现出的异常兴奋, 活跃, 对活动的投入, 更深刻见证了兴趣对研究的重量级作用。

反之, 当我把这堂开题课搬到鲁迅小学六年级孩子的课堂时, 却是水火两重天。那班孩子只是我临时的借班上课, 虽然我在课始作了一番激趣导入, 观看一段镜湖湿地的视频, 一些镜湖精华景点的图片, 但, 这对激起孩子们兴趣还是微乎其微。尽管借班的孩子能力比我们班的强, 知识面也是我们班孩子的数倍。但, 揭示主题后, 孩子们显然不在状态。他们的眼睛里没有我们班孩子闪出的那些光, 他们的情绪是懒懒的, 许多的课堂上的作为纯粹是为了给我这个客人老师面子。后面的一些学业呈现———“问题采集卡”“活动计划表”, 都跟我班的孩子有差距。究其原因, 无非就是, 他们缺少研究的基础———兴趣!

二、活动的后续承自子课题的可行

一个活动主题包含了很多内容, 而小学生的研究能力毕竟有限, 同时也为了再一次体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课程理念, 在研究主题确定后, 便是孩子们自行确立有研究意向, 又能胜任的, 细化了的主题———子课题的确认。可是孩子的思维是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他们提出的子课题, 虽然展现了自己的某些想法, 但可行性几乎为零, 这就需要在子课题的交流中, 老师引导帮助, 提炼出可行性较强的子课题。

以下是孩子们分四人小组讨论对《走进镜湖探秘湿地》提出的子课题:

———镜湖湿地的鸟

———镜湖湿地的树

———镜湖湿地的动物

———镜湖湿地的鱼

……

首先, 面对孩子提出的纷繁杂乱的主题, 我都持肯定的态度, 让孩子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进一步荣升。其次, 我提议大家对这些子课题进行价值和可行性论证。

第一步是否决。我先引导孩子从问题的通用性来看, 接着再引导能否兼任这个研究任务的问题。在否决时, 还应注意回避儿童内心的挫败感。我在引导否决这几个子课题时, 一直用“建议”这口吻, 一直强调“不适合我们现在研究”, 而不是简单地无情地淘汰。

第二步是修改。从子课题中,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提出的许多课题确实有一定的指向目标, 这就会直接影响下面实践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因此, 我就做了修改子课题的引导。给出“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的三大板块。最终定下子课题: ( 1) 我喜爱的湿地鸟 ( 树、鱼……) ; ( 2) 为什么镜湖湿地的水不清? ( 3) 保护湿地, 我该怎么做?

就这样, 可以通过孩子自己实践操作, 获取成果的子课题建档了, 为研究活动提供了后续的门径。

三、活动的动力源于合作的和谐

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 是一个个灵动的存在着能力差异的个体, 他们之间有的社交能力强, 有的搜集信息强, 有的自主自制能力强。现在,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构建了一种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 让学生和别人的交流合作中, 把别人当作发展自己力量所需要的对象, 彼此间相互交流知识经验, 互通有无, 互补余缺, 从原来相对独立的个体关系转化为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 呈现生生互动、团结协作的新局面。

怎样合作才能推进合作研究呢? 在《走进镜湖探秘湿地》的这堂开题课中, 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 1) 根据志同道合的原则, 对同一个课题有兴趣的同学合作。 ( 2) 根据情感意愿的原则, 死党密友一起合作。 ( 3) 根据活动方便的原则, 住址相近的可以合作。从学生实际的结合来看, 第二条参照的更多些, 基本上都愿意和好朋友、学习小伙伴成为团体。同时, 由于彼此间有较深的了解, 且有了一定的默契, 合作过程中基本能明确各自职责, 各司其职, 扬长避短, 达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成为研究强有力的动能!

四、活动的深入取决方案的周密

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 是活动的蓝图, 一份整体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 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目标、活动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活动总结评价等内容。

同样, 《走进镜湖探秘湿地》的开题课中, 我也向学生提供了一份活动计划表, 表中主要让学生规划设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的细致分工职责; 活动后期所采纳的成果展示形式; 预测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活动的计划中, 比较重要又有些许 难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则是我们师生课堂研讨的重点。我们以“镜湖湿地的水为什么不清”为例, 展开讨论。在大家共同探究的基础上, 对这块计划进行整理展示: 用“实地观察”的方法研究“湿地水的颜色”; 用“实地观察”的方法研究“湿地水的气味”; 用“拍照查资料”的方法研究“湿地水面的漂浮物”; 用“查资料请教”的方法研究“湿地水中的物质”; 用“调查访问”的方法研究“湿地水域周围的情况”。

在此示范下, 孩子们的活动计划表都做得有声有色了! 由此我想到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不等于袖手旁观, 生成性不等于“天马行空”, 周密的计划不是限制其生成性, 限制其开放性, 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开放性发挥得更有方向感, 更富成效, 是为了让研究不浅尝则止, 深入, 再深入!

参考文献

[1]张华, 仲建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框架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08, (02) .

[2]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 2002, (06) .

篇9:一道2014年上海高考题的探究

1 解法探究

解设小白得i分的概率为pi(i=1,2,3,4,5),因为E(ξ)=4.2,所以p1+2p2+3p3+4p4+5p5=4.2,又p1+p2+p3+p4+p5=1,代人得p2+2p3+3p4+4p5=3.2.因为p2+p3+p4+p5≤1,所以p3+2p4+3p5≥2.2.因为p3+p4+p5≤1,所以p4+2p5≥1.2.因为p4+p5≤1,所以p5≥0.2.当且仅当p4=0.8,p3=p1=p2=0时,p5取最小值0.2.

2试题推广

若把问题推广为一般情形,会有怎样的结论呢?

结论1某游戏的得分为1,2,3,…, n,随机变量ξ表示玩该游戏的得分. 设得i分的概率为pi(i=1,2,…,n),则当n-1≤E(ξ)≤n时, (pn)min=E(ξ)+1-n;当1≤E(ξ)

证明设得i分的概率为pi(i=1,2,…,n),则p1+2p2+3p3+…+npn=E(ξ),又p1+p2+p3+…+pn=1,代人得p2+2p3+3p4+…+(n-1)pn=E(ξ)-1.因为p2+p3+…+pn≤1,所以p3+2p4+…+(n-2)pn≥E(ξ)-2.因为p3+p4+…pn≤1,所以p4+2p5+…(n-3)pn≥E(ξ)-3,依次类推,得pn-1+2pn≥E(ξ)-(n-2),

pn-1+pn≤1,所以pn≥E(ξ)-(n-1).当且仅当pn-1=n-E(ξ),p1=p2=…=pn-2=0时,pn取最小值E(ξ)-(n-1),即E(ξ)+1-n.

结论2 某游戏的得分为1,2,3,…, n,随机变量ξ表示玩该游戏的得分. 设得i分的概率为pi(i=1,2,…,n),则(pn)max=E(ξ)n.

结论3 某游戏的得分为1,2,3,…,n,随机变量ξ表示玩该游戏的得分. 设得i分的概率为pi(i=1,2,…,n), 则(pk)min=0,(pk)max=n-E(ξ)n-k(k=1,2,…,n-1).

篇10:成人高考优秀作文:彩虹

九年前,懵懂天真的我背上书包上小学了。面对一张张陌生的脸孔,我不敢抬起头正视他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敢乱动。老师邀请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不停地默念着:千万不要抽到我。尽管我已经把头埋得最低了,尽管我已经念上成千百遍了,我还是被“幸运之神”眷恋到了。颤颤抖抖的,好不容易才走上了台,此时的我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良久才憋出一个字出来“我……我……”台下传来了一阵阵笑声,我彷徨、无助、害怕、着急……我低着头,恨不得马上找个洞钻进去。我咬着嘴唇,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来,害怕又会朝到别人的嘲笑。

“噢~~~”一声奇怪的叫声打破了尴尬的沉寂。一个短头发的长得很像侠女的孩子捂住肚子站了起来。“哎呦呦,疼死我了,我的肚子。报告老师,我要去厕所。”“我陪她去,老师。”终于,我很庆幸自己能这样度过了灾难。

“我叫仙紫,你呢?”“我叫箫儿,你不是肚子痛吗。”“嗯?那是装的啦!嘻嘻……”“谢谢。”于是,就在那一天,我认识了你,你认识了我。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开学的第一天,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你像彩虹在天空受伤时出现一样,在我受伤的时候拯救了我。

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放学后,我们偷偷地跑到学校的后花园,摘“缘分草”测缘分。被校工发现后,像赶鸭一样把我们追出了校门,我们还想不通为什么可爱的熊猫总是吃竹叶,于是,我们走到校园里种竹子的地方。你毫不犹豫地摘下一片就往嘴里塞,见我迟迟不敢吃,你便在一旁煽风点火,把竹叶夸得天上有地下无。我将信将疑把竹叶吃了,还嚼得津津有味的。明明是苦的味道,却吃出了甜的滋味。因为你,我喜欢了校园;因为你,我活得更精彩;因为你,我变得更乐观。你就像彩虹把快乐带给天空一样,也把快乐带给了我。

篇11:不经风雨怎见彩虹高考作文

雪白的灯光在纸页间穿梭,很明亮,很温暖。

灯光下,伴着“唰唰”写字声,我全身心投入复习,备战期中。窗外,几豆灯火不再跳跃,夜深人静,凉意初透。

打个哈欠,放下笔。要好好考呀。我不断激励自己,想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面对步步紧逼的期中考试。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送落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考场上,冷汗顺脸颊滚落,手中的笔仿佛重比千斤,无端的慌乱占据我的心头。我试图让自己平静,可发现一切努力终为徒劳。于是我在这样的状态下考完试,我顿觉漏洞百出,霎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次日,成绩公布了。数学,112。我的心瞬间坠入冰窟,周身冰冷。痛苦、疑惑、悲伤……

万千情绪皆化为决堤之泪,汹涌而出,我不想去擦,任泪水肆意挥洒。这怎么可能?令我引以为傲的数学,怎能如此之差?我在心中咆哮着,世界几度崩塌,精神几度沦陷,可无论如何,依旧要面对现实。一上午,我魂不守舍。

午休后,我疲惫地来到学校,才知道,语文成绩也出来了。103。5,我面色_惨白,险些晕倒,接憧而至的沉重打击让我再无法接受,我不敢面对老师、同学、父母,更难以面对自己。我想逃避,可又能躲到哪呢?

一天下来,我已被自己折磨得憔悴不堪。

我坐在书桌旁,眼神呆滞,望窗外夕阳西下,夜幕降临,霎时间,晚风瑟瑟,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我的泪流干了,心仍在滴血,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

一夜无眠。

我叹口气,穿好衣服,来到书房,心中空洞洞的。低头,一片茫然无措。当我仰头之际,却见东方即白,天光破晓。灿灿红日在漫漫之后,依旧升起,将光明与温暖送给人们。

我了然了,心锁落地,信心重现。是啊,人生很长,就如用沸水冲泡的茶叶,没有沉浮,何来清香?面对坎坷,勇敢的人能坦然接受,吸取教训,而懦弱之人却一蹶不振,再难进步。我要学太阳,我选择的路,是勇敢与坚强!我不服输!抓起笔,沐浴着温暖的晨光,我载着这血的教训,继续向前奔跑,跌倒,再爬起来。

期中考即已过去,那就让他成为往事,成为教训,下一次,我一定要守住我想要守护的东西。我想。

篇12:成人高考作文:最美的彩虹桥

大人的心是被无止尽的欲望所困住,大人的思想是充满着悲愤,渴望物质上的变化,却叫孩子要脚踏实地,别好高骛远。大人总沉醉于善意的谎言中,总为了取悦老板的欢心,不时拍拍马屁,油腔滑调,却似乎忘了叮嘱过孩子的话,却在自己的身上一再重演。当大人脸上没有笑颜绽放,不再为了眼前的事物着迷,没有身穿华服,带着千金打造的高帽子,那该有多好呢!

小孩的心是天使,小孩的想法是面白纸,总喜欢编织一些残酷的美梦,却不知道背后的心酸,和所有美好的盼望,只不过是自己天真的意念。梦想中的王国,不可思议的奇幻旅程,处处都是梦想,却不知道这些场景只属于童话故事。小孩的`世界就像一盘巧克力,甜得使你直流口水,苦涩得使那美梦破裂。

大人和小孩就像风和云,一定要有风得推动,云才会顺利的前进,不时的暴风圈,让小孩看清大人也有无助的时候,并不是完美的超人,偶尔的绚丽彩虹,让大人明白小孩的天真烂漫,不只是虚空的假设,是最纯真的感动,悸动着刻刻憧憬。大人眼中的小孩期待冒险、盼望新知识,拥有不一样的尝试;小孩眼中的大人是高高在上的法官,总教训自己不知天高地厚,总阻碍小孩的梦想,在小孩追逐梦时,嘲笑孩子得愚昧,眼神却流露出不安,透露出自己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受到重重的打击。孩子是大人心中的一块宝,对于未来的憧憬,虽然老是装模作样,心中却有着深切的期待和鼓励。

篇13:教材原型题与近年高考题

例1 (新课标选修4-5 第25 页习题2.2第2题) 已知a, b, c, ∈R+, 用综合法证:

例2 (2010年重庆文科第10题) 若a, b, c>0, 且a2+2ab+2ac+4bc=12, 则a+b+c的最小值是 () .

结合a, b, c>0, 故, 则a+b+c的最小值是.

2 需要用分解与重新组合、合理凑配的教材原型题与高考题

“分马策略”是初、高中教材中贯穿始终的方法和策略.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位老牧民临终前给他的3个儿子留下一份遗嘱:“我把劳动一生所得的17匹马留给你们, 分的时候老大得1/2, 老二得1/3, 老三得1/9, 既要把马分完, 又不能把马宰了来分, ”问如何分配才能使三兄弟都满意?

分马问题可先到邻居那里借一匹马, 就得18匹马, 老大得18× (1/2) =9 (匹) ;老二得18× (1/3) =6 (匹) ;老三得18× (1/9) =2 (匹) , 最后把剩下的一匹马 (18-9-6-2=1) 还给邻居.

例3 (新课标选修4-5 第26 页习题2.2第8题) 已知n>0, 求证:.

笔者为了强调这种需要用分解与重新组合、合理凑配的教材原型题, 又补充了“已知n>0, 求证:”, 通过补充了需要用分解与重新组合、合理凑配的教材原型题的类比题, 让学生自主分解与重新组合、合理凑配的技巧. (请读者完成类比题的证明)

例4 若a>b>0, 求证:.

例5 (2010年山东文科笫14题) 已知x, y∈R+, 且满足, 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解根据“和定积大”联想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x=3/2, y=2时取等号, 故xy的最大值为3.

例6 (2010年四川文科第11题) 设a>b>0, 则的最小值是 ( ) .

(A) 1 (B) 2 (C) 3 (D) 4

解因为a>b>0, 所以

3 柯西不等式的原型题与近年高考题

例7 (新课标选修4-5 第35页例2) 设a, b∈R+, a+b=1, 求证:.

证明构造两组数:, 代入柯西不等式之中,

又a+b=1, 所以.

例8 (2006年陕西理科第8题) 已知不等式对任意实数x, y恒成立, 则正实数a的最小值是 ( ) .

(A) 2 (B) 4 (C) 6 (D) 8

解构造两组数:, 代入柯西不等式之中,

推出, 解得或 (舍去) , 正实数a的最小值是4, 选B.

例9 (2011年重庆理科7题) 已知a>0, b>0, a+b=2, 则的最小值是 ( ) .

(A) 7/2 (B) 4 (C) 9/2 (D) 5

解先用分马策略构造

构造两组数:, 代入柯西不等式

当且仅当a=2/3, b=4/3时取等号, 即y=1/a+4/b的最小值是9/2, 选C.

4为什么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不产生“误传”的原型题与近年高考题

例10 设a>0, b>0, , 求a+b的最小值.

什么是“误传”?有的学生采取下面的错误求解方法:

解因为

故由均值不等式得

又因为, 所以

故a+b的最小值是.

分析上面解法的错误原因, 即犯了均值不等式中的“误传”的错误.事实上, 第1次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是, 而第2次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是a=b, 因此上述两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正确的答案是怎么样的呢?

解法1 因为

所以,

当且仅当时, a+b的最小值是.

解法2 (三角变换法) 令

两种方法得出同样的结论.

用柯西不等式有解法3也不会产生误传.

解法3 (用柯西不等式) 构造两组数:, 代入柯西不等式之中

与前两种解法“殊途同归”.

下面的例11, 试分析为什么又不会出现“误传”的错误呢?读者不要“一朝遭蛇咬, 十年怕井绳”.

例11已知a, b∈R+, a+b=1, 求证.

用均值不等式来解, 请读者观察以下3种解法.

解法1 (分析法) 要证:

只要证

又因为a+b=1, 只要证

即ab≤1/4时原不等式成立.

这种分析法根本没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均值不等式, 故不会出现“误传”的错误.

解法2 根椐算术平均不大于二元幂平均可得

因为a+b=1, 所以

这种证明方法也根本没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均值不等式, 甚至于均值不等式一次也没用, 故不会出现“误传”的错误.

解法3

所以

这种方法虽然两次同时使用了均值不等式, 但是, 它们并非引起“误传”, 事实上, 所谓均值不等式中的“误传”是在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均值不等式时, 错误地将两次使其取极值的条件相等当成是同一个条件而造成的.

例12 (2009年重庆文科第7题) 已知a, b>0, 则的最小值是 ( ) .

解因为

当且仅当, 且, 即a=b时取等号, 选C.

只要关注取等号的条件, 两次使用均值不等式, 也不会产生误传的错误.下面高考题3次用均值不等式为什么也不产生误传?

例13 (2005年重庆理科第5题) 若x, y是正数, 则的最小值是 ( ) .

(A) 3 (B) 7/2 (C) 4 (D) 9/2

解用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展开, 3 次用均值不等式求出正确选项C.事实上,

3次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都是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选C.

篇14:上海彩虹题高考作文

一、“辨析题”式设问———形式上无设问的设问

2008年广东高考“38 (辨析题) 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这个题目从形式上看没有设问, 至于要辨什么、怎样辨, 完全看考生对辨题的理解和把握, 要求学生能力较高。这就是“形式上无设问的设问”。

如何把握这种“形式上无设问的设问”呢?可以尝试“找辨点法”。所谓找辨点法, 即考生自己将题目的设问从题目中提炼出来, 从原辨题中分解出一个或几个问题, 变无形为有形。每个辨点都是得分点, 漏掉了辨点必然导致失分, 因此, 通过认真审题弄清辨题有几个辨点, 是答好题的前提或关键。

具体的做法:首先是进行学科定位和知识定位。如上题, 从题目中的“政治参与”等字眼就能准确地定位到《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其次, 对照课本相关的正确的知识或理论观点分析这个辨题, 确定“辨点”。就上题而言其辨点应包括: (1) 什么是有序的政治参与? (2) “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就是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吗?最后, 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应注意解答辨析题一些共性的要求:一是在具体分析问题时, 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阐明辨别的理论根据, 并依据辨别的理论根据来具体分析题目的观点或材料对错之处, 或者哪些对或不对, 或者在什么条件下对, 在什么条件下不对等;二是根据辨析题的具体情况要求, 必要时作小结, 指出题目中的正确观点或辨题错误的实质等等。

按以上方法解答, 上题解答如下: (1) 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 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则, 就会导致无序的政治参与。 (这一点是对“什么是有序的政治参与”辨点的回答) (2) 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当政府的要求符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时, 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就是有序政治参与。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 必然导致滥用权力, 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和接受人民监督;否则, 政府的要求就会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就会阻碍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这一点是对“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就是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吗”辨点的阐述, 注意辩证分析“在什么条件下对, 在什么条件下不对”) (3) 综上所述, 题中观点是不确切的。 (对题目作小结和判断)

二、限制性显性设问

这种设问对考生回答的问题在内容、范围上作了具体明确要求, 约束、减轻了考生作答的自由度、难度。指向性明确是这类设问的显著特点。

例如, 2008年广东政治高考题 (40) :

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全球气候变暖, 飓风频频登陆, 非洲洪水泛滥, 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 又是肇事者。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 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 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 严重影响国计民生, 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 制定周密计划, 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精神, 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 万众一心, 取得抗洪救灾重大胜利。材料3: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 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 众多旅客被困途中, 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 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心实意。

根据上述材料,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 结合材料1、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0分] (2) 结合材料3论述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7分]

此题的两个设问在形式上属于限制性显性设问。表现在:一是题目设问对于解答此题已作了学科知识的限制, 考生应抓住《生活与哲学》关键词语作答;二是题中的两个设问分别要求回答“关系”和“做法”, 设问在内容、范围上作了具体明确要求, 指向性非常明确, 考生作答的难度降低。

对于这类设问, 我们在组织答案时要辩证地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 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建议可多采用演绎法解题, 即先摆出设问所涉及的相关课文观点, 再结合材料作分析。如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考生要紧扣“关系”这个要求,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作分析。解答如下: (1)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 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从材料l可见, 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2) 材料2说明, 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 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 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又如第二问, 设问也非常明确地要求考生回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考生要抓住“如何实现”这个限制词作答, 防止答非所问, 也不必人为扩大化。个别考生还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或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答进题目, 这是没有针对设问作答的表现。

总之, 解答这种形式的设问, 一定要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语, 准确界定其设问范围。要紧扣要求, 回答出规定范围内的正确内容, 使答案具有针对性, 防止答非所问, 既不要人为狭义化, 也不要人为扩大化。一句话, 要紧紧围绕设问方向和范畴作答。

还要提醒的是, 概括答案要点要做到逻辑严密, 层次清楚。要在思路的统率下, 逐层论述, 做到既要以观点统率材料, 又能用材料说明或证实自己的观点。

三、扩展性设问

这种设问一般不作限定, 需要考生根据对材料的分析进行概括, 选定作答所运用的理论知识, 其答案灵活, 不唯一。从试题的形式看, 扩展性设问是一种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而不唯一的一种设问;从试题的测试要求看, 扩展性设问突出对考生发散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 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查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试题的设计思想看, 扩展性设问是以问题为中心鼓励学生探讨解决实际 (社会热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等) , 突出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设问。

2008年广东政治高考题第41题第三问就属于这种扩展性设问。材料1: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从贸易方式看, 2007年广东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 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材料2:从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 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7.02, 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3.4%。

材料3:近年来, 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 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问题外, 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材料4:自2007年7月1日起, 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 对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 导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转移或者关闭。

问题:如果你被聘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 请根据以上材料为企业发展提出几条建议。[8分]

部分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 有的感觉无从下手, 有的又写了很多但得分不高。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1) 首先, 考生要学会提炼信息审好题。审题是提取信息的过程。一般先整体感知主题与材料, 再审“设问”, 然后带着设问中的有效信息再去全面深刻地提取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而背景材料形式很多, 主要有引文、图表、数据、白话描述等载体形式, 考生要根据不同载体提取有效信息。对于引文材料要领会主旨, 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图表数据要将符号语言转换成概念, 按一定逻辑组成概念群;对描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将提取的信息因子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纸上, 然后, 根据设问要求结合主干知识进行信息加工。

(2) 学会加工信息解好题。信息加工是解题的关键, 信息加工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对能力要求很高, 要将第一步所提取的有效信息围绕着设问提出的问题运用主干知识进行分析与综合。如上题, 信息加工图解见下图:

最后, 学会输出信息答好题。活用归纳与演绎, 逻辑严密层次明, 文字规范答好题。

根据以上的分析, 可组织答案如下:作为珠三角传统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顾问, 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由生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转向生产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产品。 (2)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立企业的自主品牌, 用品牌优势取代廉价劳动力优势。 (3)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 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4) 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 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5)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增强应对国际市场风波的能力, 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 (6) 开发和拓展国内市场, 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 (7) 如果生存压力太大, 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把企业转移到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谋求发展。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甚至是千变万化的。而以上所分析的只是主观题设问的一些基本类型。我们在高三政治复习中, 有必要对高考政治主观题设问作归纳, 准确把握每一种设问的基本特点, 掌握每一种设问的答题要领以及应对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大赫.高考政治考什么[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0.

[2]雷方成.高考政治分项解题能力新导精练[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宝贝康复日记下一篇:思政督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