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2024-05-05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精选9篇)

篇1: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

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通许县玉皇庙镇第二初级中学电话:***

孙海港

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在传统教育中,大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过分关注智育,德育工作滞后,但随着国家、省、市各级依次发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素质教育要全面推进的浪潮中,德育工作逐渐被重视起来。在新形势下,要以“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和实效性。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尽相同,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项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和蕴含在校内外的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说它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存,没有时空界限。因此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使多种渠道(学校、社会、家庭),多种途径(各科教学、各种活动、各项管理制度、各类人员的言传身教及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当前和今后德育工作,我认为重点应研究教育内容 的系列化,实施途径的网络化,考查方法的科学化等。本文只就学校德育途径的网络化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几个方法,请专家们指教。

一、教师为中心,人人有责

学校工作有自己的特点,所有人员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科学育人这一任务来进行的。凡是从事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成员,都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责任。其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突出作用。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比较多,时间比较长,领域比较宽,经常性的,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靠教师来进行的;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直接组织者,各科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需要教师来培养。

因此,在德育工作可,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学校是一人群集体,人群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又都相互联系和依赖着。在学校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固然起很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其各级各类人员都在通过不同的渠道,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就拿后勤人员来说,虽然不在教学第一线,但也生活在学生群中,他们的

言谈、举止、工作作风等方面给学生直接的教育和影响,而且通过对学生的各种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的享受,陶冶美的心灵,这无疑也是一种德育的力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坚持“教师为主,全员负责”的原则,才能显示整体效应的威力。在学校里,领导者做到了管理育人,教师做到了教书育人,职工做到了服务育人,学生处于德育的大环境里,时时刻刻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

二、教学为中心,全方位渗透

德育是一个实体,有它自己的特殊的任务和功能,但孤立的德育是不存在的,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渗透在一起的。一堂课,一次谈话,一次活动,一项制度以及学校、教室的环境布置和教职工的举止言行,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专门用于德育的时间是不多的,即使把品德课、班会、周会以及课外活动都加在一起,一周也不过几个小时。但放开眼看,思想品德教育如若在渗透结合和下功夫,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如果各科教学都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材本身就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为例,语文课可以通过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赞扬祖国建设成就的教材,和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历史课可通过介绍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以及产生重大意义来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玫民族自尊心。地理课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壮丽河山、名胜古迹和丰富的资源,进而激励其为祖国建设勤奋学习。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都有直接于德育或潜移默化于德育的内容。

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适时开展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可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一个时期内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一些集中性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根据一定的节日,如国庆节,建党节,劳动节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教育。

寓德育于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和活动的准则,是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锻炼,实际上就是进行经常性的道德行为的训练。执行合理的规章制度越恶,越有于学生形成动力定型。贯彻落实《中学生守则》和《中学是常行为规范》,使学生知道自己 的言行举止的准则。

三、学校为中心,协调多方优势

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非常广泛的,一方面受着学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和影响,加一方面也受着社会环境的各种教育及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就对学生影响的性质和方向看,既有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又有反面的消极的影响,它们都在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学校教育虽然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不能完全控制和掌握学生思想形成全过程中的诸因素。只有把学校的系统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形成一德育管理网络,使这些力量在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协调一致地充分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克服来自各方面的消极影响。

在家庭教育的协调上,学校和班级可以采取把分散的家长用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如:“家长工作委员会”和“家庭教育协会”等,进而调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家庭访问,组织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等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交流教育信息。

在社会教育的协调上,学校可以把本地在职的党政领导干部、离退休的老干部,授于各种荣誉英雄模范人物,有各种技术和特长的专家名人分别组成“关心下一代协会”、“英雄事迹教育团”、“科学育人辅导站”等组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此社会德育实践活动。

总之,德育工作的广泛性、内容的渗透性和场所的社会性,德育任务的实施要通过多种渠道协调一致,多种途径相互结合,各个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实现德育管理途径的整体化和网络化。

篇2: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实训基地

新时期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科技进步、劳动组织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招生市场的竞争对学校的声誉、就业率的提高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致富、下岗再就业等政策的推广也呼唤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要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这里结合我校的情况,探讨确立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地位,符合中职学校教学特点的创新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1中职学校现状及分析

1.1学生基础较差

据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调查表明,数学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从英语看,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中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除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外,还表现为极高的离散度,既有文化水平较高甚至很高的学生,也有水平很低的学生。

从实际情况看,中职文化理论课教学存在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教师“教不会”、“管不住”的问题。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要适合受教育者的特点,而不是筛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因此,我校多年来,从夹际出发实施分层教学,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学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我校还结合分层教学实施成功教育,让所有的学生在理论教学的学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这些在实践中产生的成功经验,为实训教学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1.2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

中职学生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的自觉性大大低于专业课和实训课。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不会、不爱学,是导致学习自觉性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不会”,使中职学生在“漫长”的文化课课堂上,因“听天书”而“痛苦难熬”,表现出令教师十分头痛的种种现象。一进中职学校大门,就让学生将全部精力投入由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组成的基础教学中,既不符合生源特点,也不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本质特点。

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它只是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仅有课堂教学,不可能完成职业学校教育的全部任务。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其内容、方法都必须可以指导实践或者是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这对于职业学校是其生命力的关键。传统教学模式:黑板+粉笔+图片。这种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抽象、不易理解、枯燥乏味、学生精力易分散等。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面对今天文化水平的中职学生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在我们学校,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教学逐渐成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手段,同时尽可能多的采用实物教学演示方法让学生接受。

1.3教学内容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倒置。

必须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已经专业定向、学时有限和入学新生文化水平低、离散度高的实际。有许多“用不上”的内容要大胆进行改进,即从岗位需要和受教育者实际出发筛选教学内容。多年来我校教学内容的筛选基于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素质的现实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长远需要,以中职学生入学文化水平起点和学习能力特点为依据,在此标准基础上设立能力指标体系,以“够用”为原则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密切跟踪科技发展和就业信息反馈,结合学校特点,给予动态的调整。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使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更加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篇3: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现代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用地量的日益剧增, 大量农民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 随之而来原有的生活方式也被打破。面对新形势下成长起来的儿童, 学校德育工作就得打破旧格局, 探究出新的发展思路。古往今来德育是教育之本, 古之千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修身做人的原则。而今党中央号召共创“和谐社会”, 并指明了学校教育“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根据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这一要求, 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的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任何道德都必须服从于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渠道, 发挥教育行动研究的特长指导学校德育工作, 探究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道路。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鉴于我们的德育工作发展思路, 我们对德育工作实践中影响德育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分析。我校 (注:此处指河南省开封市边村小学, 下文同) 学生中存在诸多不良习惯, 较为集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 傲慢、自私、无理、贪玩不爱学习。 (2) 懦弱、懒散、学习时磨蹭、爱吃零食。 (3) 说谎不诚实、乱花零钱上网吧玩游戏、逃学。 (4) 性格孤僻、暴力好斗, 难以和他人沟通, 有心理阴影。

究其原因是学生来自于不同类型的家庭环境造成的。上述第一种情况常见于年轻夫妇外出打工, 家中以老人和儿童留守为主体的家庭。根据我们对我校学生近三年来的统计,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5~30%。“留守”家庭的学生, 他们每天面对的是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或者其他亲属。而这些监护人要么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不具备指导能力;要么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学生。但他们对孩子有较强的溺爱心理, 生活上倍加呵护, 行为过分娇惯。第二种情况常见于严管型家庭, 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这样家庭的家长过早地考虑孩子的未来, 不愿让孩子自然成长, 怕输在“起跑线”上。过多地给孩子安排学习时间, 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最终造成这种不良习惯。第三种情况常见于经济富裕的家庭: (1) 家长相互攀比, 盲目择校类。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 他们把孩子弄到市内或其它地区学习, 而孩子在疏于监管的情况下, 形成了不良习惯后, 被迫返回农村就读。“回归”类学生, 他们也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牺牲品。 (2) 因受失去土地, 父母做生意或外出打零工繁忙劳动的影响, 家庭事务无暇问津, 所形成的忙碌类型学生家庭。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此类家庭家长早出晚归似劳燕分飞, 只为捞钱, 而无暇问津孩子的成长, 只能用金钱来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养成孩子乱花零钱和沉迷网吧玩游戏的不良习惯。第四种情况常见于受不幸婚姻影响, 所造成的单亲家庭或失去双亲关爱的儿童, 形成的失去父母关爱类的学生家庭。这类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5~10%。来自“失去亲情关爱”类家庭的学生, 他们常在父母的争斗中伤感。由于失去了家庭亲情的关爱,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阴影, 导致他们形成这种不良习惯。

针对这些不良习惯, 我们通过开展教育行动研究, 探究教育方法来指导德育工作实践。我们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进行具体的德育实施。首先, 对实施德育工作关键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进行行动研究过程与方法的培训与指导。其次, 结合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 采取集中教育与典型个案跟踪教育相结合的行动, 制定出干预方案。第三, 针对各种不良习惯, 具体实施教育。针对第一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让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高兴”、“做自强自立的好少年”、“比爸爸、妈妈对社会的贡献”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进行“写信和打电话了解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艰辛”、“和同学们结成好伙伴”的活动。针对第二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我不比别人差”、“我和同学比本领”、“快速做好一件事情的感受”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进行“今天的事情今天做”、“这些小事情我能做好, 不用别人来帮忙”的活动, 并指导家长让孩子快速做完一件事, 就奖励玩耍时间, 激励其改掉不良习惯。针对第三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逃学的危害”、“谎言到底欺骗了谁”、“增长知识, 绿色上网”、“怎样使用零花钱”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指导家长要让学生通过作家务劳动, 才能换取零花钱的方法。针对第四种不良习惯, 集中实施了“有事对你最喜欢的老师说”、“和同学结成好伙伴”、“有话好好说”、“我不难过有很多人在帮我”等主题班会、中队会的活动。对典型个案进行心理辅导、关爱行动。

通过以上行动研究, 对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实施了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主题班会、中队会中也较为全面地教育了全体学生。这种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学研究中, “教师是一位研究者, 而在研究结果形成以后, 他们又成为研究结果的应用者。集双重身份于一身的教师很自然地就把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德育研究与实践“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拓展了思路;也为农村学校德育工作走上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中庸[M].乌兰察布:远方出版社, 200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Z].2010.。

[3] (美)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篇4: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 意义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做好高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是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

一、 充分认识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需要。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是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愿意为党的事业奉献智慧和才华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1]。二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需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可进一步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领身边同学,坚定“三个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三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去向越来越广泛,把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加入党组织,可以扩大党在新社会阶层和新形势下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2]。因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

一是理想信念型。这部分学生信念坚定,迫切希望加入党组织,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追求荣誉型。这部分同学对党有一定的认知和感情,把入党作为一种荣誉,没有认识到入党的真正意义。三是盲目随从型。这部分同学思想较盲目,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递交申请书,但思想比较朴素。四是急功近利型。这部分同学入党动机不端正,仅是为了获得“党票”,作为达到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一旦入了党,思想上很容易松懈下来,甚至会出现极端反差。

(二)党员教育培训实效性欠缺

一是重视理论学习,轻视社会实践。党员培训基本上以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为主,通过参观走访、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形式接受党性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二是教育内容与实际结合度不够紧密。将党的理论知识和当今国内、国际形势有机结合的力度还不够。三是党员教育经常化不够。大多重视入党前的教育,对入党后的后续培养教育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放松要求。四是教育形式不够多元化。大多以谈话、集中辅导、座谈等形式开展,形式新颖的载体相对较少,运用新媒体进行党员教育的力度也相对不够。

(三)个别党员发展程序不规范

比如: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了解的情况还不够深入及时;确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方面相对偏弱,推优方式较为单一;发展对象条件确定上仍需要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设定;个别发展对象对发展党员流程不是很明确;入党介绍人对发展对象介绍不全面,个别只谈优点,指出缺点不够;相关材料准备不规范,个别时间上有错误,材料涂改较严重等。

(四)党员评价考核标准仍需完善

在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考察评价标准不是很规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诚信状况等方面缺少量化标准,易出现偏重学习成绩,或者偏重工作能力,或者偏重社会交往能力等现象,造成加入党组织的不是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给入党推荐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五)基层党建工作力度仍需加强

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学生党支部书记是由辅导员、年轻班主任等组成,由于他们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党龄较短,基层党务工作经验相对欠缺,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特点等认识不足、方法欠缺,同时,本身又负责较多具体工作,精力投入也不足,因此,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相对偏弱。

三、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从大一新生抓起,按照早动手、早引导、早培养的原则,把好“入口”关,有计划、有步骤地把综合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建立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从严要求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系统性和业务性较强,每个程序、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特点和要求,尤其是在培养教育、组织考察、民意测评、发展程序以及公示等重点环节方面要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执行,真正做到职责清晰、导向明确、要求严格、程序规范,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三)积极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做政治上的表率、学习上的标兵、工作上的模范、生活上的榜样,从而带动全体学生锐意进取、创先争优,有效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成效。

(四)健全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

从明确大学生党员具体标准、考察培养、教育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计划,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不断创新学生党员量化考评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方位构建党员发展运行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光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5: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符策锐南海校区

[摘要] 本文强调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从成立业余党校,增加学生党支部,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工作,确立制定发展计划,严格发展标准制度等方面,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0、引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的宗旨,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做好学院的党建工作,对于加强党对学院的领导,办好社会主义的高职院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加强学院党的建设,对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化师生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法律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当前我校区学生党建工作的总体情况

学生党建工作是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多来,学生工作党支部在校区党总支的领导和支持下,面向全校区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出发,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在健康、有序、规范发展学生党员上下功夫,切实改进和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方面,坚持和改进我们过去在党员培养、发展、管理方面长期形成的好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把党员培养、发展、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地把学生工作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艰辛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一些效果。

至2003年4月14日止,全校区在校生中已有386名学生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全校区学生总数的35%。其中,2000级64人,2001级155人,2002级167人。

已有40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其中8人已上报为发展对象),4人被列为发展对象(其中2人已上报预备党员),现有正式学生党员5名。这些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起到了模范作用,为我院的学风、校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江泽民指出:“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内改革和建设的任务也相当艰巨繁重,我们具有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困难,前进道路上还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要保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必须把我们党进—步建设好。”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国现在正面临两个转换,即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新形势。在新的世纪里,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要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国家的转型。这一切都必须有数以千万计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用人才,高职院校正承担着培养这种实用人才的光荣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做好学生的党建工作是培养党对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骨干力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3、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措施

3.1 成立业余党校

学院应成立业余党校,建立培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阵地。学院至改制以来,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的培养,都是靠没有稳定机制的党课来进行的。党课的进行是时有时无,对我院的党建工作非常不利。因此,可在本校区建立业余党校,并尽快完善业余党校的运作机制。党课的授课可由党校校长、副校长、总支委员、各支部书记、院内对党建工作认识较深刻的老党员,或者在院外请一些有一定资格的党建工作者来承担,提高党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应建立一些相关的制度。如建立业余党校学员选拔制度,规定学员的条件、推选程序,实行层层把关,分别由班委会、团支部、班主任、辅导员在推荐表上签署意见,再报党校批准;又如,制定业余党校学员守则,提出学员在业余党校学习期间必须达到的要求,规定奖惩条件等。这些制度会对业余党校高质量、规范化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党校教学上主要对学员进行系统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包括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等内容;除了

讲授之外,还辅之以观看教育录像片,请校内外的老党员、老干部为学员举行报告会和召开座谈会;还可举办国际国内形势报告会,分析学员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员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趋势,开阔视野,从而在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时间可为一年,期末进行闭卷考试。在教育方法上要坚持两个结合,即自学与授课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学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组织他们深入到有关单位进行调查,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在党校进行宣读,既能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又能锻炼他们的能力。学生通过业余党校的学习,能进一步明确马列主义的建党理论和建党思想,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端正入党动机。

3.2 增加学生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的职责是严格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根据青年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具体如下:

(1)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和思想情绪。

(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党的积极分子队伍,按照党员标准发展党员。

(3)具体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班委会开展工作,通过党员的模范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现有的学工支部只有正式党员11名,其中学生党员5名。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在校生的增多,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学生也增多,特别是学院在2003年的工作要点中提出,对学生党建发展的要求——发展比例要达到在校生的10%。而学工支部要负责整个校区要求入党的学生的培养,已越来越感到压力之大。因此,我们可借鉴其他院校的做法,在每个年级设置一个党支部,或者按照专业方向来设置几个党支部。这样,可更好的为我院的党建工作做出贡献。

3.3 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

党支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工作,历来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重视加强党员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学生被吸收到党组织后,还必须对其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使其不断巩固和提高。

围绕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引导学生党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念。要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以讨论、演讲、辩论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自我教育;要注重实践锻炼以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学生党员以各种形式,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在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以达到自我教育、促进自我进步的目的。

3.4 充分宣传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党组织应定期请一些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现身说法,谈他们在学习、生活及义务劳动、校园文明建设中所起的模范作用,介绍已毕业的学生党员在工作岗位上所取得的成绩等,使学生感到党组织在关心他们,学有方向,学有榜样。让每个学生党员都能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周围一群学生,同时,也促进其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3.5 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工作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是保证党员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的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和管理,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从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起,我们支部就指定培养联系人,对他们的教育、考察纳入支部的议事日程,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培养联系制度。

(2)在培养过程中,一般要求被考察人每月交一份思想汇报,要求积极分子主动向培养联系人以面对面谈心的方式交流思想,并由培养联系人定期记录考察情况,建立起较为严谨的考察登记制度。

(3)在培养过程中随时将群众的意见反馈给本人,考察满一年后,能否定为发展对象,要征求班、团支部以及任课教师、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的意见,建立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制度。

(4)在确认积极分子的过程中,结合本校区的实际提出了具体而又易于操作的推优条件,规范推优程序,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考察,还采用了公示制度,以保证学生党员的质量。

(5)通过上党课,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不断改造世界观,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注意解决思想入党问题。

3.6 确立“制定发展计划,严格发展标准”制度

1990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中指出:“发展党员工作要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出发,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根据这个指导方针,学工支部每年都应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发展计划,及时上报党总支和院党委,做到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在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确保党员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还应加大工作的力度,把我们的发展计划做得更细些。

4.结束语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加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新型人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在新的形势下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应做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本文获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学生管理工作论文评比三等奖)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海南省三亚市主持召开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cn/news/news_detail_rd.asp?news_id=287。

2、李岚清在第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xsc.lzu.edu.cn/wangye/keshi/xgsc-lilanqing.htm。

3、天津师大华夏学院直属党支部:《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http://202.113.96.10/huaxia/w002.htm。

4、王四华:《高校党建工作的战略思考》http://202.121.15.143:81/document/1999a2/gj99s-09.htm。

5、刘平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几点认识》 http://zxw.zju.edu.cn/exoterica/lldt/Lldt13-1.htm。

6、吕澄,陈守林,李秀峰著《新编党支部工作问答》,红旗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向东:《新编入党培训教程》(第四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篇6: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侧记 今年以来,山东港湾建设集团以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和突破口,探索新方法,培育新风尚,积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有效地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一、把系统灌输与自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定职工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立党、立国、立身之本,体现了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精神动力和思想境界,理想信念教育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今年来,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感恩与责任、务实与创新、和谐与共赢”等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和激发广大职工自觉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见行动的工作热情。通过对职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使职工认清国家的大政方针,站在高层次上认识建设集团的改革与发展,从大局出发理解和支持改革。在理论灌输的同时,积极探索职工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青工读书会等各类活动,吸引职工广泛参与,自我设计、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让职工唱主角,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在集中职工的力量和智慧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二、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出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努

力探索有效的方法和内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坚持以日照港集团阳光文化为统领,结合自身特点,加快“山东港湾”子文化建设,建立了“同心同行、共创共享”的价值理念,开发完成了《山东港湾企业VI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大大增强了企业员工的文化认同感。

公司始终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注重文化对职工的渗透作用,通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结合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举办文艺汇演、书法、摄影等多种活动,大力宣传港口建设和公司发展取得的新成就。积极倡导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动员职工科学健身,举办了武术协会、摄影协会,举行呼啦圈、跳绳、乒乓球、拔河、羽毛球等比赛,让全体职工在参与其中,精神得到充实,思想得到熏陶。

三、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稳定职工队伍。

随着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多种利益矛盾引发的思想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注意解决实际问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脱离群众,难以收到实效。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始终把解决实际困难关心职工生活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做到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以情感人。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送温暖”工程、走访慰问等活动,积极主动为职工排忧解难,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建设集团发展大局中,融入到

职工实际生活中。针对外地项目部较多的情况,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公司邀请驻外地项目部员工家属召开面对面座谈会,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竭尽全力为职工解难。组建“山东港湾帮困助学基金”为职工摆脱困境解燃眉之急,并在做好患病职工、离退休人员的慰问、救济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希望工程、春蕾女童捐款,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篇7: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担山中学

倪丹

摘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现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创新与实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育人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努力提高德育质量。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来自于学校德育硬环境的创造形成、来自于软环境――高素质的师资和学校内部管理。它包括:学校德育硬环境。实施让学校德育教育环境“不软”。德育参与全员化,执行差异管理;出色的德育管理,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树人育人”;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体现学校的自身特色。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尤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工作 素质教育 新课程 创新 以人为本

正文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式、新情况,学校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全面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现今,国家领导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种场合及会议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为先。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更是提到:要加强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择邻而居。古语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为改变‘假大空全’的德育现状,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把“优化育人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作为此项工作的的着力点。特别是在育人环境方面着力强化一个“小”字。并强调:创建和谐的物化环境,以物育人。优化健康人际环境,以人育人。

一、端正教育思想,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邓小平同志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校”。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我们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实效,还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任何一项工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推进是难以做好的。领导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应着力进行德育系列的建设:如制定系统全面的德育目标;合理安排智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构筑多种德育途径相结合的教育网络;优化德育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等。只有领导重视了,德育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创造出德育的实效。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最基本的德育骨干队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并指导其健康成长的中坚力量。我们应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具体如下:(1)把教师是否担任班主任和班主任工作成效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年终考评和评优选模的必备条件;(2)建立个人申请、校长聘任的班主任选拔机制,在班主任选拔条件上把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作为首选条件;(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班主任业务素质;(4)完善机制,严格管理,对考核不合格的班主任坚决予以解聘。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源泉。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随时的把握教育时机,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1)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中,把德育目标和任务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把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载体,尽可能的使每个活动都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震撼和启迪。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3)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让校园内的棵棵草木、面面墙壁都变成无声的语言,成为德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从而净化心灵,提高素质。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鉴于此,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是:

1、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愚德育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在每个学科的讲授中都要挖掘教材蕴涵的德育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基本国情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2、利用电教手段,拓展教材内容,增强德育效果。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能对学生进行更直观更形象的教育。在教学时,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看录像、讲故事、听歌曲、演讲、朗诵等,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提高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亦然而生。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既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又是学生成长的长久加油站,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两者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拔苗助长、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为适应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我们确立每月的第一周为家长接待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与老师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请家长到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们在观看活动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其次,教师与家长彼此接触,沟通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从中互通有无,在教育方法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成功创造条件。再次,召开家长会,让优秀学生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让优秀学生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设立家长培训班,引导家长运用最佳教育方法,让子女成才。等等措施,既提高了家长的自身素质又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一举两得。

第二,通过家访活动,让学校德育走进家庭。学校发动教师定期家访,使学校的教育要求及时为家长所了解,有家长督促,学校检查,促进了学生自治、自理能力的提高。同时发挥家长的特长,让学生在不同的家庭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开阔视野、锻炼能力。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第三,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实践活动。家庭的实践活动主要是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家务劳动以及家庭范围内的人际交往锻炼。例如,学校指导学生在家庭内搞“今天我当家”、“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庭理财我能行”、“走亲访友讲礼貌”等活动,以指导学生的家庭实践锻炼。

第四,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从社会创造活动中感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例如让学生去帮爸爸卖菜,体会一下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让学生到食堂去当服务员,体会一下劳动的艰辛;让学生接待外地的同学,锻炼一下他们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到社会上去经风雨、见世面,受磨难、受挫折,从中得到锻炼。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创新与实践,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我们应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恩洪.《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学苑出版社,2009年

篇8: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1教学督导的概念

教学督导, 顾名思义就是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一般是由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对日常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监督、指导、评价等行为。目前, 对教学督导比较通行的定义是, 由教学督导组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1]。

2教学督导的工作机制

在督导组的工作机制上, 各个高校也不尽相同。虽然工作机制不尽相同, 但各高校均对教学督导非常重视, 教学督导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毋庸置疑。

2.1人员组成

在人员组成上, 我校第七届教学督导组均是以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责任心强的退休教师担任, 其中多位教学督导均在退休前担任所在院系的教学院长, 还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督导老师们利用丰富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治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对教学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指导教学工作的改进, 同时还实现着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2机构定位

各高校对教学督导的定位上不尽相同, 有的是独立运行的工作机构, 有的是平行于教务处的教学监督机构, 更多的是隶属于教务处或其他行政部门的内部机构。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 教学督导隶属于教务处, 这样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督导部门无缝对接, 较好的保证了教学督导对教学过程指导的时效性, 能够及时对学校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进行检查、评估、指导、研究和咨询。任期一般为三年。

2.3工作方式

在工作方式上, 一般是采取常规工作与专题调研相结合, 并实行月例会制度。

(1) 常规工作就是日常的听课制度, 在学期初由教务处将课程信息提供给督导老师, 督导老师也可通过教学信息服务网自行查看开课信息, 随机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监督指导。另外, 教务处也会将学生评教成绩靠后的课程信息提供给督导老师, 请督导老师进行听课并评估课程效果。督导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 会比较全面的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还会与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建议与感想。并且, 还会将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任课教师, 帮助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 专题调研是每学期督导组均会有一个工作主题, 比如说夏季学期课程质量调研、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调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实施质量调研、关于量大面广类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课程质量调研、关于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等。针对每一个调研主题的不同, 观测点也会有所调整, 但基本上会从课程建设、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大纲设计、授课团队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指导。在调研结束之后, 教务处会将教学督导在调查过程所发现的问题反馈给院系, 院系根据相应建议进行改进。

关于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 督导组从四个学科模块选取了33门通识课程进行调研, 通过听取教务处关于通识教育建设情况的介绍、课堂随机听课、学生座谈会等形式,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了解通识教育的建设情况, 力求全面详尽地调研通识教育建设的整体情况。最终从通识教育顶层设计、课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课程学分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给出了相应建议, 并最终推动了通识教育改革, 并重新进行了顶层设计。

(3) 定期召开督导会议, 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督导及时沟通相关情况。会上每位督导均会将自己近期听课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 由教学管理部门跟进进行督促改进。因此, 就建立了比较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教学督导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也能够及时通过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改进。

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该工作机制虽然有其固有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人员组成均为退休教师, 对现行教学改革的敏感性不够。在进行课程评估时, 如果一门课程只有一位督导老师听课, 部分督导老师在教学评价中难免带有感情色彩, 对课程评价的不够客观。目前尚无健全的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督导的工作行为, 教学督导工作更多依赖督导老师的个人工作热情与责任心, 且部分任课教师对督导听课有抵触情绪。

因此, 笔者建议教学督导在人员组成上采用“退休+在职”的人员模式, 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检查、评估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也能使教学督导在第一时间了解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 在制度建设方面, 应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 让督导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都有章可循。在第六届北京地区高等院校教学督导交流会上, 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应有完善的工作条例, 明确督导工作职责、规范程序。中国人民大学也提到督导工作应从工作形式、工作态度、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四个层面规范化[2]。

参考文献

[1]郭学东.建立科学的高校内部教学督导体系[N].中国教育报, 2007-8-10.

篇9: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实践思考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道德观念和多元价值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传统的道德判断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一方面使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但同时也滋长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在我们对“你认为最成功的职业人士”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把“事业上获得成功,赚到了足够的钱”作为最成功的标志,认可度达67.2%;而把“对社会作出贡献”作为最成功标志的学生,只有22.8%,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失衡现象。

2.生源素质滑坡带来的影响

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困难与问题。由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差,对道德“底线”的认识与学校的规范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学生因为以往的种种原因,养成了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赌博、说谎、逃学等不良习惯和行为,形成了吃、喝、耍、闹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品行不良、成绩不佳,受到家长、部分教师以及同学的冷眼甚至歧视,心灵受到创伤,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产生仇视社会、厌弃人生的情绪。

3.来自互联网的负面作用

网络时代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开发潜能的广阔空间,也对青少年德育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对我国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德育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2)网上游戏及网上交际的虚拟性,使学生沉溺于其中,不但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容易导致性格孤独、感情麻木等负面性格因素,更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3)由于信息的极其丰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对本来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职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腐蚀作用。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滞后,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现在的中职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强,但总体素质相对不高。多数学校仍以传统的道德说教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只注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要。德育工作的“高”、“大”、“空”、“远”的现象仍较严重,据我校调查,有39.4%的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内容空洞、脱离实际;26.4%的学生认为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不少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以致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还有一些学生虽然知道一些行为是违背道德要求的,但在行动上、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可以放弃自身的道德追求。这种“知”与“行”的严重不平衡,与学校德育观念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2.课程改革滞后,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德育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许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一直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即教师作为主导方灌输和传授德育课程内容,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灌输和教诲。这种课堂灌输或会议说教的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德育课内容泛政治化,从概念到原则照本宣科,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既忽视了学生的特点,使得学生在道德修养上得不到急需的营养;又把难以理解的东西生硬灌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于是德育成了空谈之说。据我校的一份调查,29.3%的学生对学校的德育课不满意,对德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满意的分别达到19.7 %和14.4%。

3.教学、管理脱节,无法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因为教学工作是硬指标,按照各种教学工作量考核的标准,教学活动必须参与和完成。而德育工作是个软指标,德育活动没有一个硬性的评估、督导机制,是“额外负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许多学科教师没有摆正德育观,不能达到“我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的自觉德育工作境界,片面地认为德育是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任务,偏重了教学却忽略了其中德育的渗透。学科教师在上课时,将违纪学生甩手交给班主任课后处理的事情经常发生。其次,德育教学队伍与学生管理队伍没有建立一体化的有机联系,教管脱节现象严重,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

4.家庭教育缺失,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在经济发达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出国、外出务工经商,学校出现了大批“留守学生”。调查显示,我校“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36.3%左右,另外还有30.7%的学生父亲在外,家里只有母亲照料生活。“留守学生”、单亲、缺损家庭的不断增多使许多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学生家长忙于生意和工作,整日在外奔波,将孩子的教育完权交给了学校,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在问题多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严重不足,而致使他们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欠缺,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育人理念是育人活动的导向,贯穿于整个育人活动之中。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无条件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实际和发展进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克服“大一统”的思想,改变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坚持灵活、多变的多元化的人才评定标准,牢固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德育工作中,既要靠教师的“言传”,更要 “身教”,甚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调查中,有60%~70%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9%~15%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面对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受管理的新知识,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在岗指导和培训。同时,确立德育目标,细化考核机制,使德育工作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学科渗透,树立德育工作的全员意识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常用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们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水平。オ

3.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课程改革,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改革中,德育课教师要从传统德育模式中走出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德育教学由生硬灌输向平等对话转变,由单一说教向注重学生德育实践体验转变,提倡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推行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要多用活动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辩论会、演讲会、多媒体资料展示等课堂活动。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使师生互动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讨论式的教学。

4.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在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下来职业学校学习的,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选择。但是这种选择,给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和无奈,因而他们比普高的学生更具有失落感,更具有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内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等。因此,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整個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行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5.倡导寓教于乐,注重德育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让学生亲自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承办各种文体活动,走向社会参加实习、实践,反而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德育形式分别是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占20.1%、18.9%、16.3%。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达到培养其参与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观念,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上一篇:人事工作总结模板汇总下一篇:春暖花开短句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