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曲、语中品琵琶---------浅谈《琵琶行》中白居易情感的变化

2024-05-02

声、曲、语中品琵琶---------浅谈《琵琶行》中白居易情感的变化(精选3篇)

篇1:声、曲、语中品琵琶---------浅谈《琵琶行》中白居易情感的变化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写的,在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它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被排挤的悲愤之情。

作为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叙述中饱含着作者白居易浓烈的感情。而作品中白居易的情感并没有一泄而出,通过诗歌中“声、曲、语”三个词,分三个阶段,情感如甘泉缓缓涌出,积势而发。

“忽闻水上琵琶声”

白居易江边夜中送客时,“举酒欲饮无管弦”,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醉不成欢惨将别”, 因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忽闻水上琵琶声”,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真不啻空谷足音。

此时的白居易因身贬异地,又与从京城来探望自己的友人分别,主客凄凉伤别情绪不言而喻。白居易的内心因被贬而有伤感,更想借酒与乐消愁。无疑在孤独无助的时候,“忽闻水上琵琶的声音”,那是求之不得的。在常人听来这本是曲是乐,而白居易耳中听到是琵琶“声”。这既表明了白居易对乐律的谙熟,也可见他察觉京都之声的敏锐,仅一个“声”字,却已表明此时白居易情感的孤独、寂寞。也渗透了白居易渴求知音的强烈欲望。

“曲终收拨当心画”

盛情难却,琵琶女终于开始了弹奏。先是转轴、拨弦、调音,很利索的三两声,虽然未成曲调,却已是脉脉含情了。每一根弦、每一个音,都压抑着、幽咽着,显出沉思的样子,好像在倾吐自己的失意。她的弹奏自然,没有一点矜持,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一点取悦于人的意思,只是借琵琶来诉说自己的往事和心中无限的感触。她轻拢慢捻,左手的指法很能传情,又抹又挑,右手的动作十分准确。先弹了一首《霓裳羽衣曲》,紧接着又弹了一首《绿腰》。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嘈嘈切切交错着,就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一会儿像花下的莺语,宛转流走,一会儿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难通,曲调是多么富于变化啊!渐渐地,泉水冷涩,好像弦被折断了似的,声音凝结休止了。但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弦外之旨,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忽然,如银瓶乍破,水浆进泻,如铁骑突出,刀枪齐鸣,音乐又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力度展开着,进入了高潮。这时她忽然用拨子一划,四根弦一起发出声响,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乐曲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了。周围的听众被琵琶曲深深打动,东舶西舫全都像着了魔力一样,沉浸在乐曲的余音里默默无言,只见江心的秋月闪着皎洁的清辉。

琵琶女借琵琶来诉说自己的往事和心中无限的感触。她精彩的表演折服了听者。之前,白居易并不知此女子的人生经历,然而从乐曲声中,却分明感受到了:似在倾诉平生不得意的无限心事。表明了白居易辨律知音之造诣。音乐在白居易心头卷起哀伤。不过方才都被带入音乐境界之中,一切都不在视野之内了;乐声一停,才如梦初醒,感到置身于秋江月色里面。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只是被琵琶曲深深打动,所以他从琵琶女的演奏中能体会到女子的丝丝思绪和凄苦,还未能真正将自己的经历与琵琶女的曲中意旨结合,即白居易的被贬谪的幽怨之情,没有融入琵琶曲中,而只是从琵琶曲中读出了琵琶女的哀愁。可见,一个“曲”字,已表明此时白居易情感的渐进。

“今夜闻君琵琶语”

琵琶女思忖着,迟疑着,把拨子插入弦中,站起来整理一下衣裳,从刚才的激动中恢复了常态。遂即说起自己的经历:她本是京城长安人,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岁就学得一手好琵琶,列名教坊,属于第一部。她的演技曾使著名的琵琶师曹善才叹服,她的美貌曾引起长安名妓秋娘的忌妒。每当她演奏的时候,住在五陵一带的豪门子弟都争着给赏钱,一支曲子弹下来不知道要得到多少红绡。他们如痴如醉,一边听一边打拍子,镶金镶玉的云篦不惜打碎,鲜红的罗裙也沾了酒污。就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在欢笑中轻易地抛掷了自己的青春,不知不觉已经衰老,那些醉心于她的.公子哥儿便抛弃她另寻新欢去了。她的门前冷落,不得不委身于一个重利寡情的商人,跟他离开长安来到这浔阳江边。丈夫经常外出经商,抛下她一个人在江口守着空船,只有绕船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为伴。每当深夜梦见年轻时的生活,不禁妆泪纵横,从梦中哭醒过来。

琵琶女的昔盛今衰身世与诗人贬官谪降的遭遇何其相类,怎能不引起诗人“迁谪意”呢?

听琵琶声已经悲感,再听琵琶女言说身世更增悲感。将琵琶女的身世与自身遭遇相比照,使诗人写下那感慨深沉、动人心弦的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河必曾相识!”这两句概括了人生一种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遭际。诗人感到自己的心和这琵琶女的心是相通的,忍不住也向她述说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他说:“我从去年离开京城长安,被贬谪到浔阳,又患病卧床,心情十分凄苦。这里一年到头听不到丝竹之声,住的地方低洼潮湿,房子周围长满了黄芦苦竹,从早到晚听到的不过是杜鹃的啼血和猿的哀鸣罢了。每逢美景良辰往往取酒独酌,可是没有什么悦耳的歌曲可以侑酒,那些山歌村笛实在是难以入耳啊!今天晚上听到您的琵琶语,如同听到仙乐,两耳为之一新。

白居易在此时已将自己的经历和琵琶女的遭际、乐曲所表现的情感融合。白居易认为琵琶女的弹奏既是在表达女子自身的昔盛今衰身世的感叹,也是自己被贬官后冷落、孤独,寂寞的心绪的写照,好似白居易在与琵琶女通过琵琶互诉同病相怜的心境。可见,一个“语”字,已表明此时白居易情感的高起。“琵琶语”这是白居易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诉说之后,感慨万端,将“声、曲、语”概括而成。

所以,诗歌中“声、曲、语”三个词,将白居易的情感分三个阶段,并没有一泄而出,而是情感如甘泉缓缓涌出,积势而发。让诗歌在白居易情感的渐进中显现诱人的气息。

篇2:声、曲、语中品琵琶---------浅谈《琵琶行》中白居易情感的变化

[提问]

《琵琶行》中我们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回答]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篇3:声、曲、语中品琵琶---------浅谈《琵琶行》中白居易情感的变化

琵琶为抱弹类乐器, 有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之分。从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可以看出琵琶女怀抱的是梨圆形的曲项琵琶。曲项琵琶在唐代的弦数有两根到八根不等, 五根以上的冠以弦数作区别, 或直称弦数, 唯四弦琵琶不以弦数而直称琵琶。白居易写过许多琵琶诗, 对四弦琵琶称为琵琶, 对五弦琵琶却称为“五弦”。如《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描写的是“四弦不似琵琶声, 乱写真珠细撼铃”, 《五弦》描写的是“赵叟抱五弦, 宛转当胸抚”, 在《五弦弹》中, 对每根弦都作了具体描述:“第一第二弦索索, 秋风指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冷冷, 秋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

唐代琵琶制作, 选料要求很高, 制作精细, 工艺考究。琵琶头部多以硬质黄杨木或红木制作, 弦轴亦用牛角或象牙精雕而成, 腹部面板蒙以桐木或柏木面板, 面板上粘有品和复手, 也多以牛角刻制。有时琵琶琴背上或镶嵌贝壳、金饰, 使它既是一件实用乐器, 又不失为一件工艺品。我们从白居易诗中大致可以看出唐代琵琶制作与装饰工艺的风采:“珠颗泪沾金捍拨, 红妆弟子不胜情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 ”, “银花凿落从君劝, 金屑琵琶为我弹 (《送春》) ”。从白居易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出于美观上的需要, 琵琶弦也常常被染成红色:“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 (《五弦弹》) ”。

唐代燕乐的兴盛, 为琵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由于长期演奏的积累, 在燕乐歌舞音乐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批具有艺术魅力的琵琶独奏曲, 仅白居易诗中记载的就有十多首, 最著名的要数《霓裳羽衣曲》。白居易在《早发赴洞庭舟中作》中说该曲“出郭已行十五里, 唯消一曲慢霓裳”;在《霓裳羽衣歌》中说该曲“散序六奏未动衣, 阳台宿云慵不飞。中序擘瞻初入拍, 秋竹吹裂春冰坼”。该曲原为大型歌舞曲, 后改编为琵琶独奏曲。传说乐曲是开元年间唐玄宗创作的, 描写唐玄宗游月宫时见到嫦娥的故事。据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记载, 全曲共分二十六篇 (段) , 由散序 (六篇) 、中序 (十八篇) 、曲破 (十二篇) 三部分组成。散序的六篇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 中序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 中间由慢渐快。曲破以舞为主。白居易在《卧听法曲霓裳》中称“朦胧闲梦初成后, 宛转柔声入破时”, 在《霓裳羽衣歌》中称“繁音急节十二遍, 跳珠撼玉何铿铮”。白居易在许多诗中也反复诵吟:“千歌百舞不可数, 就中最爱霓裳舞” (《霓裳羽衣歌》) ;“永徽之人舞而咏, 法曲法曲舞霓裳” (《法曲-美列圣, 正华声也》。除此之外, 影响较大, 唱得较多的, 还有《六么》、《凉州》等曲子。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么》。”《六么》, 又名《绿腰》、《录要》、《乐世》, 原为唐代大曲之一, 由康昆仑改编为琵琶曲, 也是一首一般乐工, 乐伎都能演奏的抒情曲子。白居易在《杨柳枝》中写道:“《六幺》《水调》家家唱, 《白雪》《梅花》处处吹”。《凉州》又名《王宸宫调》, 也是一首由歌舞音乐《凉州大曲》改编而成的琵琶曲。白居易在《秋夜听高调凉州》写道:“促张弦柱吹高管, 一曲《凉州》入沉廖。”在《题灵岩寺》写道:“今愁古恨入丝竹, 一曲《凉州》无限情”。可见《凉州》在当时流传之广, 影响之大。

除此之外, 《略略》、《蕤宾》、《散水》等, 也是当时十分流行的琵琶曲。这些曲子在白居易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在《听琵琶妓弹略略》中写道:“腕软拨头轻, 新教《略略》成。四弦千遍语, 一曲万重情”;在《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写道:“《蕤宾》掩抑娇多怨, 《散水》玲珑峭更清”。

琵琶是以演奏手法命名的乐器, 古代称作“批把”, 最早见于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 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 引手却曰把, 象其鼓时, 因以为名也。”这就是说右手向前弹叫批, 右手向后拨叫把。白居易诗中描写琵琶弹拨技巧的诗句很多, 如《琵琶行》中的“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所谓“当心画”, 相当于现代琵琶演奏时“扫弦”, 即用拨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 产生和声效果, 使之具有“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响效果。再如《听琵琶妓弹略略》中的“腕软拨头轻, 新教略略成”, 《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中的“珠颗泪沾金捍拨, 红妆弟子不胜情”, 《琵琶》中的“弦清拨剌语铮铮, 背却残灯就月明”等, 都是描写琵琶弹拨技巧的。据史料考证, 唐时的琵琶演奏尚用拨子, 后来才发展成用手弹奏, 演奏技巧也随之丰富, 常见的右手技法有弹、挑、勾、抹、剔、提、摘、滚、扣、扫、拂、分、轮等, 左手主要有吟、揉、带、打、推、拉、颤等。白居易诗中较常见的演奏技法就有“拢”、“捻”、“抹”、“挑”等。诗人在《琵琶行》中写道:“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这里所谓的“抹”和“挑”是直径琵琶和曲项琵琶所共同使用的演奏技法。而“拢”和“捻”却是曲项琵琶左手所特有的演奏技法。“拢”是指左手指按弦向里 (琵琶的中部) 推, 后世称为“推”;“捻”指左手指按弦在柱 (今名“相”和“品”) 上左右捻动, 后世称为“吟”和“揉”;“抹”是右手向左拨弦, 后世称为“弹”或“挑”;向右拨弦, 后世称为“挑”。

唐代琵琶演奏技艺超群, 高手如林。唐代段安节所撰《乐府杂录》中记载的就有段善本、曹刚、, 曹善才、裴兴奴、康昆仑、重莲、雷海清、赵璧等人。一些演奏名家的踪迹在白居易诗中多可窥见。曹刚, 原为西域昭武九姓的曹国人, 世居长安。据《乐府杂录》记载:“曹刚善运拨, 若风雷, 而不事扣弦。兴奴长于拢捻, 不拨稍软。”所以当时有“曹右手, 裴左手”之说。白居易抓住这一特点, 在《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诗中写道:“拨拨弦弦意不同, 胡啼番语两玲珑。谁能载得曹刚平, 插何重莲衣袖中。”意思是说当时另一位琵琶演奏家重莲, 应多向曹刚学习, 演奏就更为完美了。曹刚的父亲曹善才, 也是一位琵琶高手, 一流乐师, 曾在宫廷担任乐师, 传授了很多学生, 原名不详, 因声誉极高, 人们称他为“善才”。从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伏, 妆成每被秋娘妒”的诗句中, 可以看出曹善才在琵琶乐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地位。在《听李士良琵琶》、《五弦》和《五弦弹》中, 诗人以生动的比喻, 形象地

《三家巷》:十七年小说中的另类

夏慧敏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三家巷》是十七年小说中十分独特的一篇。主人公不再是机智聪颖, 敢于革命而是憨厚傻气, 爱情至上。作品的语境中充斥的不仅是革命话语, 马列思想, 而是清新典雅的广州风情和洋味儿十足的外国气息。作品展现的不再是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而是就动机, 态度, 代价三方面为我们呈现了平民化的革命观念。

关键词:人物性格;风俗;革命;奇特

为了通往经典文学的殿堂, 大部分作家选择走阳关道, 却也有作家选择过独木桥, 这就好比《创业史》《青春之歌》等之于《三家巷》的关系。过桥的并不一定逊色于走道的, 但这类作家往往需要顶住压力, 等待时间为他平反。欧阳山就是这样的作家, 《三家巷》就是这样的作品。“一本不到30万字的小书, 居然引起了300万字的批评”[1], 这就是当年《三家巷》的处境。今天当我们再重温这部小说时, 倒是觉得它是可以与《创业史》等作品相媲美的十七年小说之奇葩。

奇之一——复杂的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的价值往往在于他的矛盾, 复杂, 史无前例, 而这恰恰是十七年文坛所缺乏的。如同研究者们都热衷于研究梁三老汉而非梁生宝一样, 周炳的形象塑造可谓小说的第一奇, 他的出现使我们远远摆脱了十七年人物“程式化”的观点。

首先, 主人公周炳具备成为革命者的潜质, 他爱打抱不平, 锄强扶弱, 总是不计后果的帮助别人。《三家巷》运用《史记》的笔调, 常常喜欢通过一件小事反映人物日后性格发展的必然轨迹。在乞巧节上林开泰调戏了区桃, 周炳看见这种情形, 一步跳到家私柜子旁边, 顺手捞起一把铁锤, 又一步跳开来, 往林开泰那只不规矩的胳膊上, 使劲就是一锤!为此, 周炳不能再在区华家当学徒, 周炳当时对他三姨爹说:“可是咱们没错呀!”区华斩钉截铁地回答道:“对。没错的人总得避开那有错的人!”简单的对话反映出了一个权势大于一切的社会, 这件事为周炳以后对不公社会的反抗埋下了伏笔, 而他刚正不阿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会走上革命道路, 为自由为平等而奋斗。

其次, 周炳身上更突出的却是与传统革命者的不同:他外表俊美而非机智聪颖, 他爱情至上而非革命第一。小说中对周炳的帅气花了许多笔墨进行描写。“凡是见过他一面的人, 没有不说他英俊漂亮的。还有人说, 要是把他打扮成女孩子装束, 他要比他姐姐周泉更加美貌。”“空有一副好皮囊”的他做出的蠢事让描述了琵琶演奏家李士良、赵璧的高超技艺。

在白居易诗歌中, 琵琶演奏的高超技艺主要是借助比喻、通感和衬托这几种手法表现出来的。

在《琵琶行》中, 诗人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精彩至极。“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疑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运用形象思维, 对琵琶的弹奏技巧作了绘声绘形的描绘, 将无形的音乐, 用众多生动的比喻, 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 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 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 它使听者时而悲凄, 时而舒缓, 时而心旷神怡, 时而又惊心动魄。在一声“裂帛”般的声响之后, 一切都归于静寂, 惟有秋月映照江心。似乎同音乐没有关系, 其实不然, 正是刹那间宁静所构成的音响空白, 给读者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广阔空间,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果效。在这里, 诗人们怀疑他是灵与肉的分离, 都称他为“傻孩子”。在发现干爹陈万利与使妈的奸情后, 他竟然没有帮姨妈说话, 而是同情可怜的使妈, 说出了实情, 这使他失去了尊贵少爷的身份。所有人都清楚革命是极危险的事情, 需要革命者洞察形势, 灵活变通, 而周炳的傻气不禁让人怀疑他成为革命者的潜质。当然通过证人事件, 作者也让我们从侧面了解到一个时代甚至是人性的弊端:人们总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利益而说假话, 揭露真相的人反而会被称为傻子。过去是这样, 现在也是这样, 从童话《皇帝的新衣》到当今的人际交往, 在利益和颜面的驱使下一如既往坚持真理的人又有几个呢?而他们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这样的世界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改变的。

《三家巷》中有两件事表现了周炳爱情至上的人生观。一件是区桃的死, 另一件是给陈文婷的信。区桃是周炳的至爱, 区桃的死是对周炳致命的打击, 同时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或许他会一直消沉, 或许他会奋起反抗。曾经有学者提出“周炳的革命来源于在同性哥哥们的引导, 并不是在女性爱恋的情怀中诞生的”[2], 我反对这样的观点, 认为他的革命意志正是在爱情至上的思想中形成, 哥哥的引导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曾经的周炳只是旁听兄弟姐妹的议论, 羡慕他们救国救民的豪言, 虽然厌恶陈家的帮助, 厌恶黑暗的社会, 但却没有真正的行动。他之所以参加罢工运动完全是因为区桃, 甚至在游行时, 他也只是在观察区桃, 我想当时的他对于口号, 标语, 游行的意义并没有真正了解, 对于救国, 他一直是寄希望于别人的:大哥, 二哥, 陈文雄, 但绝不是他自己, 他的梦想是和爱人幸福的生活下去。试问, 这样一个将革命边缘化, 同时也被革命边缘化的打铁工人, 光靠哥哥们的劝说怎么能走上革命道路?直到区桃死后, 哥哥们的话才真正起到了作用, 他终于希望自己亲手将锥子戳向帝国主义的心脏, 而不是借他人之手。所以笔者认为周炳的革命意识根源是女性爱恋, 没有爱情就没有周炳的革命。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否认女性的魅力, 他们对于男性的触动作用往往是巨大的, 亦如男性为主导的行业千方百计招收女职工, 亦如男人一生唯一一次下跪或许就是在求婚的时候。当然哥哥们的引导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难道在打仗的时候, 你的好同伴倒下了, 你不是更加勇敢地打敌人, 却逃到战壕里去自杀吗?”周金的这句话虽然举例直白甚至有些可笑, 但它符合说话人的特点, 也确实起到了鼓励周炳的效果。比起《青春之歌》中卢嘉川对林道静的理论人既写乐声和弹奏技艺, 又写音乐旋律中所包蕴的心理感受, 而且将三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达到了“四弦千遍语, 一曲万重情 (《听琵琶妓弹略略》) ”的艺术效果。

在其他诗中, 诗人对琵琶弹奏技巧的描写也十分精彩, 如“落盘珠历历, 摇佩玉铮铮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四弦不似琵琶声, 乱写真珠细撼铃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铁击珊瑚一两曲, 水写玉盘千万声。杀声入耳肤血寒, 惨气中人肌骨酸 (《五弦弹》) ”;“大声粗若散, 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 切切鬼神语 (《五弦》) ”;“第一第二弦索索, 秋风指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冷冷, 秋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 陇水冻咽流不得 (《五弦弹》) ”。在诗人笔下流泻出来的乐声, 忽而如珠落玉盘, 忽而真珠撼铃;忽而铁击珊瑚, 忽而水写玉盘;忽而树叶飘落, 忽而笼中啼鸣, 忽而陇水冻结。从中反映出诗人的细心观察, 以及对乐曲特色的较好把握, 而另一方面, 其种种描写无不表现琵琶技艺的高深莫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声、曲、语中品琵琶---------浅谈《琵琶行》中白居易情感的变化】相关文章: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04-11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04-26

白居易《琵琶行》伤心05-13

琵琶行原文白居易翻译05-06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赏析05-17

忽闻水上琵琶声04-11

《琵琶行》:琵琶三弹三境界05-20

《琵琶行》原文04-30

琵琶行拼音05-11

琵琶行详细教案04-19

上一篇:by关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汇报(稿1)oly下一篇:砚山镇小学科技节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