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2024-05-10

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共8篇)

篇1: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三结合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双峰县梓门桥镇大村中学

彭伟

双峰县梓门桥镇大村中学,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8个初中班,300多名学生,30多名教师的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来自学校周围农村家庭,面对学生生源背景杂,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低、家庭教育环境差的现状,学校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重视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并在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2014年,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娄底市示范性优秀家长学校,《科学家庭教育》课题组获省级二等奖,十多位教师的相关论文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目前,我校确立了以办好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工作目标,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首先,学校针对一些老师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模糊认识,加强了学习和宣传,提高了他们对开展家庭教育、创办家长学校的认识。目前,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既然上学了,就把孩子交给学校了,家长不用管了,采取放任的态度。有的老师也认为学校办家长学校是摆花架子,浪费时间,没有实际作用。所以学校利用理论学习和进行师德教育时间组织老师们学习有关文件和有关理论书籍。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们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使老师和家长们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发挥着主导作用,但

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没有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素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这些学习和宣传,使老师和家长们充分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并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学校校务会也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应该将家庭教育和开办家长学校工作放到学校德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学期初,学校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期末,纳入到德育工作总结之中。为家庭教育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领导 科学管理

自2011年家长学校建立以来,我校已形成了校长挂帅、政教主任主抓、专职教师负责、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全面参与、家长积极介入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成立了家长委员会。2012年,学校又进一步理顺了家长学校的管理体制,由校长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政教处负责日常管理与考核,年级家长委员会负责与家长的沟通和意见的反馈。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细致、团结协作、组织严密,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家庭教育管理体系,为我校开展家庭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我们重点抓了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了家校公约、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学校学员考勤制度、优秀家长学员评比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切实抓好家长学校的建设,学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各班班主任及县、镇级名师、学科带头人均为家长学校的专职教师。我校还经常派专职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班培训,不断

充实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

我校还经常通过班主任培训和师德教育等方式,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家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指导家长合理进行家庭教育等等。还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写有关方面的论文,大力加强家庭教育的科研工作。

学校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等兼职教师,请他们为家长学校的学员们和学生做报告,使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我校的家庭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支层次丰富、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勤奋敬业、关心孩子、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为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保证。

三、结合活动

形成合力

(一)与家长委员会工作结合。

成立家长委员会,将具有一定家庭教育经验,热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学生家长推荐出来组成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以年级为单位组建分会,各班推荐3—5人组建。各年级家长委员会任期三年,也可视实际情况补充调整。

通过家长委员会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家长们知道家长学校办学目的,并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家长总结家教经验,在家长委员会或家长会中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学校通过与家长委员会密切配合,了解家庭教育动态及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办学方法,提高办学效率。各年级有关学生利益的重大决定或活动,都有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讨论,以取得家长们的支持。

(二)与家长会的召开结合

召开家长会是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各年级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毕业班根据情况适应增加1至2次。家长学校主要是利用家长会以授大课方式进行授课。近几年,我们先后邀请县教育局刘竹华书记、县教育局关工委王隧顶老领导、国家关工委专家白燕教授等来我校授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各班主任要根据本班情况,认真备课,写好教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班专题授课。教学以教师的辅导讲座为主。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对家长进行不同专题的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辅导。如:

初一上学期:第1讲:了解家长学校工作制度,明确职责。

第2讲: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初一下学期:第3讲: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习心理知识。

第4讲: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创建学习型家庭 初二上学期:第5讲:铸牢孩子行为防线--学会遵纪守法

第6讲:学会做事--孩子立世之基。

初二下学期:第7讲:初中生家庭教育的难点与对策(讨论)

第8讲:谈赏识教育。

初中三年级:第9讲:父母如何与子女共同度过初三这一重要阶段

第10讲:帮助初中生发展积极向上的心理。

第11讲:家长在中考前的角色

第12讲:正确指导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

印发家长学校参考资料及家长学习用材料。每次家长学校上课,根据不同年级和教育的主题进行印发,随时随地的将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家长和学生,深受广大家长和同学们的欢迎。家长会后,有关领导和教师进行家长接待,随时解答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下发家长会意见反馈表,了解家长们教育孩子们的情况,解答提出的疑问。通过一些问卷,了解家长及学生的思想状况。随时与家长沟通,解决孩子们的实际问题。

各年级召开家长会时,我们要求做到下发邀请函,开会时间、地点,并要设立咨询处、写好欢迎标语,作好会场布置,备好课。各班级布置好班会场,作好接待工作,各班班主任在家长会上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反馈时,要全面、实事求是、一分为二,以鼓励为主。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对家长提出的有关教育问题,要耐心、热情地解释。

家长会后,各年级还要填写家长会(家长学校)开课情况登记表、家长到会签到表,并将家长有关意见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

(三)与家访工作结合

家访工作是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的重要渠道,也是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必不可少的途径。各年级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采取家访预约方式进行家访,以避免因家长不在而走空,同时也能让家长有个心理准备。力诫告状式的家访,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为主要的目的。家访期间,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论,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做好学生家长来访接待工作,强调要做到以礼待人,以礼服人,不得指责学生家长,更不得与学生家长发生冲突。

我们要求各班主任每学期均进行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对教子有方、表现突出的家长要向学校推荐,由学校进行表彰,并指导他们总结经验,在家长会中交流。

(四)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

作为班级工作的管理者,班主任要发挥好自己在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的桥梁作用,我们将家长学校组织工作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向家长宣传学校办学方针,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将家长们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转达学校有关部门,以便改进工作。常规教学班主任又是家长学校班主任,其在家长学校组织管理的工作业绩纳入教学业务考核项目,作为评选优秀班主任依据之一。各班主任每学年要交两篇家教教案及一篇家教论文或工作总结。

(五)开展“爱心奖教奖学”、捐资助学活动。

我校积极争取校友、大村籍青年企业家胡维平先生的支持,成立

了胡维平教育奖励基金会,每期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优秀家长,扶助品学兼优困难学生,把我们的爱心传递到学生整个家庭,延伸到社会,在社会引起强烈共呜,收到非常好的社会影响。

(六)加强理论学习研究,不断总结经验。

家教指导小组及有关教师,除按规定认真准备好家长学校培训材料外,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总结工作实践经验,撰写论文。学校每年召开的德育研讨会上交流及德育论文中家教内容应占一定的比例,这几年,我校《科学家庭教育》课题组获省级二等奖,十多位教师的相关论文分获省一等奖、二等奖。

总而言之,我校在家庭教育和家长学校的建设工作方面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我们一定在目前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力争把家庭教育抓得更实、抓出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家庭教育新途径,以便共同托起我们明天的太阳!

篇2: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发挥家长作用 促进学校工作顺利开展

会同一完小 黄小明

摘要 家长是一支生力军,调动家长的办学积极性,可以发挥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班上、学校精心挑选各方面家长代表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尊重家长,明确职责,积极开展活动,在家长中树立好的榜样,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建设。

关键词 家长 支持 教育

会同一完小是粟裕大将的母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怀化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2510多人。长期以来,我们以 “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为目标,学校与时俱进,形成了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县榜首,办学中我们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参与学校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认识 摆正位置

一完小是我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家长多,来源广,来自县城各单位和各乡镇,家长分布在社会各个方面,如何发挥家长这支生力军的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可以发挥学校无法替代的作用。我校行政一班人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之中。由办公室专门负责,制订出各项制度,职责,成立家长委员会专门机构,选举聘任班级和校级两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校取得的成绩,听取他们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与家长沟通,尊重家长,摆正家长的位置,家长很乐意为学校办事。

二、精心挑选 明确职责

我校每个班有60到70多人,家长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文化素质好,有的低,有的在单位,有的是个体,有的是城里的,有的是农村的。针对这种情况,每班的科任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精心挑选。家长委员会成员各方面要有代表性,特别强调要有号召力,能起带头作用,支持学校工作。我校每班家长委员会一般由5人组成,一人为班上的负责人,这人也是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学校家长委员会一般一班一个,再向县关协聘请顾问。班上家长委员会的产生以班上科任老师推荐为主,或由家长推荐,学校行政审查,再颁发聘任证书。每届一年级产生家

长委员会时间为中考,因为是新班,老师对家长不了解,前半个学期为观察期。中考开家长会时,颁发证书,宣布家长委员会职责,家长代表讲话等。是校家长委员会的,还要将像片贴在学校醒目的地方,让大家都知道。如果个别家长不称职,或调走的,班上再上报进行更换或替补。在家长会上要大力宣传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做出的成绩,反映家长的合理化建议等。

三、定期召开会议 多开展活动

每个学期,班上的家长委员会一般召开1至2次会议,学校家长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学校取得的成绩,今后的打算,听取家长们的意见,给家长们提出一些要求。为民主管理学校,在每学期要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或每班抽部分家长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收上来后,学校行政专门开会进行研究。采纳好的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开展活动,多与家长沟通,如学校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班上听课,参观学校纪念室、荣誉室、教学设施等,举行由家长参加的文体活动,家长评价老师,对家长进行教育子女方法的培训。每年六一学校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会,表彰“十佳优秀家长”或优秀家长,戴上大红花,颁发证书和发纪念品,在学校宣传窗中贴出他们的照片,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树立尊师重教的榜样。

四、调动家长积极性 热心为学校办事

家长的本事不可小瞧,他们来自各个部门,有的是单位的领导,有的是个体老板,有的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中间有许多能人,有许多关系,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为了下一代舍得出钱出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给子女一个最好的现代化学习条件。我校有39个教学班,班班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这些都是家长委员会的功劳。家长委员会要有号召能力,组织能力,能让家长心服口服,自愿为学校做事,他们背着老师开会,发动家长,研究建多媒体教室的事,连老师都不知道,都是家长自已找电脑公司购设备,安装,有的家长还为班上添置了饮水机,窗帘布,有的做了图书柜,添置了图书,有的将教室粉刷一新等等。还有的家长利用自己的技术,为老师找齐一个学期所有语文、数学课件。家长做这些事,都是出自他们的自发行动。有家长委员会的带头,其他家长也积极行动起来,大力支持,学校现代化教学顺利开展起来了,学生享受到了现代化教学的优越性,开家长会时,语数老师用课件上汇报课给家长听,展示教学 2

媒体带来的好处,让家长明白为孩子学习出钱值得。

五、发挥示范作用 配合学校教育子女

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不仅是为学校硬件建设做一些工作,更重要的还要在教育子女、配合学校教育方面发挥带头作用。现在是新课程,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如果家长不引起重视,不进行辅导,有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师利用家长会的时间给家长上辅导课,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子女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怎样做一个成功的家长,向家长介绍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热爱学习,怎样树立自信心等等,特别是要家长委员会的人员带头上台介绍自己成功的教育子女经验,共同探讨,交流,把整个班上家长重视子女学习,配合老师工作的热情调动起来。形成一种学生爱学习,家长也爱学习的氛围,争做一个学习型家庭。一年级新生家长以学习《小学生家长读本》为主,要求有学习笔记,还要参加学校的结业考试,每个学期,每班要求学生家长写出家庭教育经验上交学样作推荐交流或评奖。

六、发挥桥梁作用 为家长和学生办事

家长委员会是架起家庭和学校老师之间的一座桥梁。通过桥梁来进行沟通,有时会起到更好的作用。有的家长对老师的教学有一些不解的地方,或想给老师提合格化建议又不好当面提,怕得罪老师,他们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来转达。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来商量,来转达。通过中间的桥梁作用,有时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如有的班要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家长知道后主动联系车辆;文艺演出,家长主动到学校为班上学生化妆,帮忙;有的家长主动为班上添置图书等等。

学校、学生、家长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着紧密联系。校兴有家长的光荣,校衰家长脸上也没有光彩,正是这种责任,学校更应尊重家长,依靠家长,发动家长,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一、影响浙江自主创新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浙江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浙江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特点, 积极进行自主创新,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但是, 与实现科技强省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一些有形与无形的问题与困难阻碍了浙江自主创新的发展, 主要因素有:

(一) 浙江科技资源相对缺乏。

浙江省是科技资源小省。浙江高校和研究院所并不多, 而著名高校和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大院大所、大企业就更少。就浙江省拥有高校来说, 在我国目前公认的15所一流大学当中, 在浙江的仅有1所 (浙江大学) , 百强大学在浙江也只有两所 (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 , 而临近浙江、同在“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却有12所, 上海有10所。国内其他省市如陕西、湖南、福建、四川、辽宁、安徽等地, 百强大学数量都超过浙江。

(二) 浙江企业迷恋低价竞争与低技术生存方式。

价格优势仍然是浙江企业最主要的优势, 据浙江省社科院和浙江省私 (民) 营企业协会所属的浙江民营经济研究院对3000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 约有一半的被调查企业选择低价为其竞争优势。控制成本的优秀本领, 使浙江企业的产品大行其道, 但也促成了其低价竞争的“惰性”——习惯于向下压缩成本而不是向上通过增加附加值获取利润。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沉醉于对低技术行业获利方式的迷恋, 即使是引进技术或设备, 但对消化和吸收又不够重视, 陷入引进——不消化——再引进的低技术生存方式。面对技术升级推进的产业升级, 民企还需要一个新的适应阶段, 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

(三) 浙江企业研究与发展 (R&D) 投入不足, 配置不合理。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 而浙江企业在R&D投入方面明显不足。2004年浙江省大企业集团户均研究开发费用为1, 704万元, 仅为全国的39.2%, 列全国各省区市第22位。2005年浙江省R&D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08%, 全国平均水平为1.34%。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投入经费配置也不合理, 2003年底浙江省软科学研究所发放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查问卷1, 00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25份, 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结果显示, 在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 企业更重视购买技术与机器设备, 这与购买技术与机器设备可以更快地获得短期优势有关, 但由此造成的在技术消化吸收方面投入不足则显然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 在这样一种R&D投入水平与配置下, 浙江企业有相当一部分难以实现持续技术创新而获得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 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缺乏, 自主创新体系不够完善。

资金、科技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企业家等企业创新资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浙江企业除R&D资金投入不足以外, 科技人力资源指数也较低, 在全国列第15位;并且高素质企业家也非常缺乏。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缺乏, 导致了浙江企业创新后劲不足。

(五) 企业创新外部协作网络还不够健全。

企业创新需要诸多资源的投入和各种条件的支撑, 不仅需要内部资源的投入, 而且需要外部协作网络的有力支持。企业创新的外部协作网络包括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浙江企业除了在内部资源结构上缺乏创新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资源, 同时也缺乏有力的外部协作网络的支持。这主要表现为:产学研合作进展缓慢;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创新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足等, 这些外部协作网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 企业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 导致企业自主创新的总成本居高不下, 阻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高等学校在增强浙江自主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根据上述影响浙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要想提高浙江自主创新能力, 必须寻找有效途径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解决企业科技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2) 解决企业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 (3) 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的问题; (4) 解决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浙江企业习惯依赖劳动力价格等资源优势而造成的低价竞争惰性与低技术生存问题。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为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创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 是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研究型大学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 将日益成为我国知识创新的主力军, 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 成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方面军, 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浙江省内著名高校浙江大学为例, 作为我国实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学, 在科技、人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为浙江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区块化、集群化特点十分明显, 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严峻任务, 浙江大学地处经济活跃的浙江省和长三角区域,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为浙江大学开展地方合作, 提高浙江自主创新能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浙江经济的区块化、集群化特点十分明显, 大量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平台与能力, 着眼于块状经济的显著特色, 学校系统组织各系 (所) 力量, 解决区域共性技术创新问题, 面向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加快高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全面增强浙江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浙江大学与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化示范基地、科技园分园、技术转移中心、高水平研发中心、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平台, 加大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的力度。同时进一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 推进内部体制改革, 不断提升为浙江区域创新体系服务的水平。

目前, 浙江大学正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继续发挥学科综合优势, 推进内部体制改革, 进一步提升为区域创新体系服务的水平, 不断提高浙江省的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体现“顶天”与“立地”的完美结合。

因此, 应该充分利用并发挥高等学校自身优势资源、整合社会企业和政府资源, 建立面向企业的、产学官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构, 重点致力于解决单个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 从而加速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为建设创新型地区、创新型国家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武书连, 吕嘉, 郭石林.2005中国大学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5, 26 (9) :153~162

[2].浙江省3000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活力之后的新期待[EB/OL].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 2005年6月14日

篇4: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校长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学校发展

要想做一名好校长,首先,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其次,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最后,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结合三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一直以来,坚持“扬文明之气,办优质之学,育创新之才”的办学宗旨,坚持“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目标,坚持“用爱心去塑造、用智慧去启迪、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的育人途径,面对全体学生,为培养新型人才全面打好基础。

校长要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保障学校发展

校长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校长要通过管理手段的运用,激发出被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管理制度上,要强调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并引入适度的竞争机制。在教师管理上,学校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教师的工作和教育行为,用赏识的心态去管理教师。在学生管理上,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德育采用“以人为本”的主体参与式的教育,开展了“三自激励”(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教育。为了巩固“三自激励”,学校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会为主,各班班委会和团支部共同参与的学生德育管理组织机构,协助学校落实和实施各项管理工作。

校长要用全面的人才战略推动学校发展

多形式树名师:学校通过经验报告会等形式,介绍已有一定名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进一步提高这些教师的知名度。全方位推名师:让有一定水平的教师走出去,在交流中得到锻炼,提高水平。同时,还让名师承担省、市级课题,提高学术研究的知名度。多层次育名师: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促使骨干教师尽快成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等。形成“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的生动局面,最终要达到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团结高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师资队伍。

实力的不断提升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保障,也可为学校的发展增添动力。学校获得实力主要靠:学习、反思、诊疗和研讨。在培养师资方面,学校积极做好校本培训,切实推进“研训一体,以研促教”,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目前学校已形成了省、市、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

校长要用超前的科研意识提升学校发展

学校的生存靠常规管理,学校的发展靠科研。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手段,为全体教师营造了一个“人人心系科研,个个积极主动参与科研,随时随地琢磨科研,求真务实开展科研”的良好氛围。

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走教研培一体化之路。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的问题为核心,作为校本教研课题进行研究。基于以上认识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把教育科研建立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课题研究。学校实行专题组长负责制,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本组的专题确定自己的微型课题,带着微型课题入课堂。活动经过“理论学习—集体研讨—实践—再学习—再研讨—再实践”的反复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有机整合。

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教师的群体参与度极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课题范围上,涉及教育教学各方面。二是从人员上,提倡全员参与。三是时间上,做到长短结合,统筹安排。在“教育科研为先导,校本教研为基础,教科研并举”的指引下,学校坚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导,为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引领校本教研得以不断提升;同时又不断夯实校本教研这一基础,使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随着这种机制的科学运用,学校大力倡导全员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实施学校教师的全员校本培训,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之终极目的。

今后,学校将会坚定以人为本,校际相通,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让所有教师都积极、愉快地工作,最终达到让所有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5: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发挥工会作用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广西北海市海城区第六小学教师 雷臻

摘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学校和谐科学发展,要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职工队伍。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学校工会具有会员广泛和亲和力强的特点,同时又肩负着维护、教育和队伍建设的基本职能,因此,着力发挥好工会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既是当前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具有推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长远意义。

关键词:发挥工会桥梁作用;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和谐发展,关键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学校除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奋发向上敢于创新的团队精神。而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必须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就决定了校工会必须要坚持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全面履行各项职能,不断激发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凝聚教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在这当中,工会组织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紧紧依靠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一、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良好的师德,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它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所以,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托起明天的太阳。2009年是开发区师德提高年,我校在师德建设中,工会积极配合党组织和行政抓好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参与有关师德建设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如由党组织牵头,工会具体实施,开展了“师德大讨论”和“仁爱之师”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教职工的文明规范意识,营造了团结、奋进、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了广大教职员工的良好的师德形象。

二、工会在促进教职工综合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快速实现。学校必须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一切机会。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要把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教职工为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高水平发展做贡献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我们在教职工中开展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宣传先进事迹活动。还积极配合行政开展了新课程培训活动,举办了“教学沙龙”和“人人奉献精品课”等活动;组织开展了“读书宣讲”、“课件展示”和“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活动,在校园内开辟了名师榜,并举办了“观摩名师课”、名师专题报告会等。

三、工会在推进学校改革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学校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而改革发展措施,制度的出台和实施,都必须得到工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如我校“教师考核方案”、“绩效工资的分配”等重大改革措施,学校先通过工会了解教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制订改革方案,提交教代会,工会发动教职工围绕方案提出议案,然后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学校组织实施。通过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教工欣悦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学校改革的发展。

四、工会在加强校风建设中的作用。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校风的优劣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它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师生员工言行举止的准绳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它对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起着极为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我校在校风建设中,工

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有关制度的制定,组织教职工参与促进校风建设的各项活动。如发动全校教职工开展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大讨论;还同党支部组织开展了“我是人民教师,我奉献”的活动,提出了“我是湾小人,湾小以我为荣”的人格品德和人格形象要求。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教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五、工会在民主理校制度中的作用。学校的管理有制度管理和民主管理。科学民主的管理必须依靠教代会制度。教代会制度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组织形式。我校教代会已形成以下特点:定期召开,按期换届,遇有重大事项需要决策则增加召开教代会次数;教代会为学校各项改革措施把关,成为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同时,坚持把涉及教职工利益的方案提交教代会通过,教代会是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

六、工会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学校工会开展了“教工年级组排球赛”、“教工乒乓球赛”、“师生诗朗诵”、“节日联欢”、“外出郊游”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形式各异的年级组活动,同时学校工会、行政定期走访、看望特殊教师活动,对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6: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在学校工作中,教育督导自评是构成完整的教育科学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该在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领导下,自觉主动运用校内教育督导机制,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加强对督导指标体系的理解,从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学校发展找准了位置,确立了发展主题和奋斗目标,但必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活动中,通过有效管理来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在教育督导的引领、指导下,学校自主丰富教育督导自我评估体系,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系统的学生、家长、社会及反馈评价机制;创建了评价的多元维度体系等等,我们力求做到通过丰富、完善教育督导的自我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教育督导自我评估的目的是“指导、引领、服务、发展”,因此学校的督导自评在推进学校工作方面多做些研究,借评估推进学校工作全面发展。

一、发挥教育督导的引领作用

教育督导自我评估的目的是“指导、引领、服务、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只有决策和执行是不够的,对决策和执行情况必须实行监督;对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必须进行科学的评估。教育督导自评就是行使教育评估职责的教育行为。基于现代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化与管理的开放性特点,学校需要拓宽管理手段和功能,教育督导自评行为对学校保持正常教育秩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教育督导自评是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建立科学的教育自评机制,创新教育自评方法 学校教育督导自我评估,是迎接学校教育督导自我评估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态度上,首先摆正学校教育督导自评是为学校发展而自评,并不是单一的为迎接督导而自评。在教育督导自我评估的方法上,借助上级督导“听、看、查、会、测”的方法设定教育督导自我评估方法,使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教育督导自我评估方式方法的变化,鉴于现在督导由重材料转为重实绩、由重查看转为重实测,使学校教育督导自我评估结果更加符合学校工作的真实情况,突出体现“指导、引领、服务”的督导理念。对学校教育督导自我评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

三、以教育教育督导自我评估为平台,促进学校民主管理。

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为学校发展找准了位置,确立了发展主题和奋斗目标,但必须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活动中,通过有效管理来实现学校的整体工作目标。

1.分解督导目标,细化自评指标

学校建立学校整体利益与教师个体利益捆绑在一起的辅助机制,把学校的总规划目标逐一细化,分解为若干指标,并成立专项评估小组。如:学校为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学校各项工作居全镇前列”这一目标,从教师、学生、家庭三个层面分解目标,提出五个指标:抓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抓质量监控提高辅导效率,抓教育督导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抓习惯培养端正学习态度,抓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这些指标由教导处专项负责,每个教师根据五个指标制订“自我发展计划”;教导处把这些指标作为一个学期“教学质量评价、教师素质评价、学生素质评价”等的依据。

2.即时记录,及时自评

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要讲究求真务实,在落实上下功夫,所以要把全过程的各项工作都作为评估对象,通过即时记录,取得目标完成的反馈信息;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及时评估,掌握规划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发展目标。

3.阶段评估,及时调整

因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目标管理的各个因素都在变化之中,所以,学校要协调、控制目标的动态平衡,组织、指导师生按目标进行自我管理和评估,这就需要进行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估,随时检验目标实现的情况,从而调整和修改目标。如我校在开展教育教育督导自我评估工作中,建立了以下两种评估制度:学期考评估制和专项小组评估制度。

四、教育督导自评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管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以教育督导自我评估为导向,从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入手,有效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

1.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体现“以生为本”新的课堂评价标准

依据教育督导体系,致力于体现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并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课堂评价标准。将“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以学生学习表现为主的指标列入了评价体系中。学生人格是否受到尊重,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质疑是否得到鼓励,学习进度是否张弛有度,师生交流是否平等都成为新的评价细则。

为真正有效体现“以生为本”新的课堂评价标准,致力于课程管理的研究,让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课程、实践课程和体验课程。使教学内容校本化、教学资源校本化、教学方式校本化,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将不同知识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横向联系,整体构造。同时,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彰显地方文化,凸显地方特色。让校本课程成为学生的最爱,成为学校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2.结合教学常规要求,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大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育督导自我评估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充分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理念,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师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实现认识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强调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人格尊重,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人格平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做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为学生创造和谐学习环境、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要注重因材施教,决不放弃一个孩子。

我们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性,基本教学手段和环节的有效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习惯、基本兴趣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五查”:查有效课堂建设推进工作方案的制订情况;查有效课堂推进的落实情况;查教师理念、课堂教学方法的更新情况;查教师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与作业批改讲评情况;查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习得、课后巩固情况。引导教师转变课堂角色,注重教学对话、教学互动和教学体验,构建个性化教学方式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生、共长。

3.教育督导自评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教育教育督导自我评估,在政府推动、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格局中,以校为本,自主发展地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们努力构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学校自主规划、学校自主评价为基础、学校自主发展与行政督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自我评估机制,使学校发展始终遵循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正确思想。学校要从全面提升校园环境的审美品位和育人功能入手,全力打造具有深厚思想内涵和高尚精神品位的环境文化。

学校着力打造整体校园风貌、校园精神,全面提升学校环境文化、管理文化、教师文化等,丰富和谐的文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树立了现代学校的标尺。学校教育因个性风格而异彩纷呈、学校文化更因独具特色而繁荣精彩。正是因为教育督导,搭建了学校发展的平台,引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办出自身特色。

篇7: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当今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不均衡集中体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为开展“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课题研究,我们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形式进行专题调研。经认真梳理分析,查找我市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3所,其中初中3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完全小学45所;另外有教学点2所。初中专任教师3391人,在校生39269人,师生比例为1:11.58,生均校舍面积为10.19平方米;小学专任教师3489人,在校生56043人,师生比例为1:16.34,生均校舍面积为5.54平方米(以上数据以2010年秋季入学为准,其中师生比是指在册学生数与专任教师的比值)。

二、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的主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近年来,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1.政策驱动。为优化义务教育学校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放大优质资源辐射效应,缩小城乡学校差距,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大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市教育局及时转发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学校人力和管理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制定若干政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资源整合。通过建立分校、校区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办法,对义务教育学校进行资源整合。

对体制相同、区间较远、强弱明显的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整合,把薄弱学校建成优质资源学校的分校。在保持两校各自独立建制、独立核算和原施教区不变的基础上,校本部对分校履行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以及目标考核等方面的指导帮扶职责。原过船镇初中、小学由于地缘等因素影响,生源严重萎缩,质量处于低谷,导致办学艰难。为彻底扭转这一状况,政府投入近亿元新建滨江实验学校,为扶植该校,市局从城区初中选派优秀管理人员组建新校领导班子,学校挂靠襟江小学和**市实验初中。

对体制相同、地缘相近、质量差异较大的学校进行整合,把薄弱学校建成优质资源学校的校区。在保持原教学场所和施教区不变的基础上,实行法人主体、领导班子、师资队伍、资产核算、教育教学和评估考核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2009年襟江小学与原**镇城南小学实行整合,使城南小学施教区原先招生困难的局面得到彻底扭转。

对体制相同、紧密相邻、资源互补的小学和初中进行整合,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一套班子领导下的“一元化”管理。近几年已经建成迎幸、城东、焦荡、三里等六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3.结对帮扶。本着“尽己所能、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原则,安排优质资源学校对同学段薄弱学校进行帮助和指导。对口帮扶单位由市教育局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帮扶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分两个轮次进行。已明确并付诸实施的有11所优质资源小学结对帮扶16所相对薄弱的乡村小学,6所优质资源初中结对帮扶11所相对薄弱的乡村初中。通过帮扶学校对受援学校管理经验的传输移植、学校文化的共建共生、优秀师资的互派共享、教科研的联动互动、学校活动的统筹安排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整体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市局将结对帮扶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按照30%的比例纳入对校长的绩效考核,实施结对学校目标管理“捆绑考核”,受援学校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帮扶学校也将作降等处理。学校加强对派出教师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确保帮扶学校派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本校不低于中上水平,在派往校处于前列;受援学校派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绩在派往校不低于中上水平。

4.岗位调配。实行人事关系变更的岗位调配,对象主要是:学校领导干部与本校教师之间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教师个人因家庭实际困难提出申请,要求调动的;因某些特定原因,必须变换工作环境的;因工作需要必须进行岗位调整配置的。上述对象中,男50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的不纳入调配范围,但是与学校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和直接亲属关系的,不得在该领导干部分管范围的岗位工作,必须在校内进行岗位调整。从2010年起,先行启动城区学校之间、乡镇学校之间的岗位交流,然后积极创造条件向市域范围内城乡学校之间岗位交流推进。

5.轮岗任教。从2010年9月1日起,将**城区、黄桥镇区以及其他优质资源学校的优质师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到有关薄弱学校轮岗任教。建立校区、分校的学校以及有结对帮扶任务的优质资源学校,按照教师总数5-10%的比例,分别与校区、分校以及受援学校互派教师轮岗任教。帮扶学校派出的教师优先考虑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中青年教师,坚持“精选骨干,合理搭配”的原则,避免“为评职称而支教”的功利现象。如市二实小根据受援学校实际需求,立足薄弱,兼顾各科,采取公开招募、自愿申报、组织选拔、择优派遣方式挑选支教老师。受援学校派出的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接受能力。校际之间彼此协调,做到学科对应。轮岗任教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妥善安排派教教师的食宿。轮岗任教教师每月享受300元交通和伙食补助费,由派出学校按月发放,在公用经费中列支。参加过轮岗任教工作且教育教学效果好的教师,职称评定、提拔任用优先考虑;不报名、不参加岗位交流或不履行职责的,不得提拔任用。严爱有加的过程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政策倾斜,使轮岗任教工作规范而富于活力。优秀教师的输入,为薄弱校输入先进的理念、方法,缩小了与优质学校的差距,一定程度满足了广大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为一批年轻后备人才搭建施展才干的舞台。

6.区域联动。市教育局于2010年11月将全市小学、初中分解组成12个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设立一个区域教研中心,本着“注重实际,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整体发展”的原则,实现城乡学校管理、教学、师资、教研以及硬件设施的互通互动,达到互学互促、共同提高的目的。区域教研中心具体在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牵头学校是区域教研中心的中坚力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本区域内集体备课、公开课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示范性教学等活动,使校际间强弱互补,共享双赢。二是区域内其他学校与牵头学校密切配合,通过“同研一课题、同上一节课、同搞一活动”,引导和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研区域联动已经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工作。

(1)轮值制。即每科每学期由一所成员校任轮值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协调相关工作,彰显工作特色,为其他成员校提供交流学习的时空。泰师附小、实验初中等校坚持“一次活动,一次总结,一份简报”,借助于电子邮件在第一时间将每次活动信息发往区域内所有学校,方便相关学科所有教师学习和交流。

(2)送课下乡。每学期由“龙头校”派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上示范课,着力研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襟江小学“送教下乡”实行“申报准送制”,质量达标的方可“送教”。借助课堂模式的载体传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3)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成员校派一位教师上同一节课,对所设计的不同课堂结构、风格、教法,进行比较反思,明特色,彰优劣,让每个老师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活动期间分学科开展评课研讨,成员校教师积极参与,使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5)举办论坛。对须探讨的共性问题,适时组织专题论坛相互交流。2010年12月4日,黄桥初中与无锡新安初中联合组织“心桥杯”教育论坛——用心经营我们的班级;2011年6月2日襟江小学承办“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泰州论坛——学校特色建设进行讨论,都邀请他校派员参与。

(6)联合培训。区域内任一所学校聘请专家或承担上级培训活动,其他学校都参与学习培训,实现资源共享。2011年3月30日,黄桥小学邀请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吉春亚等6位名师前来传经送宝,各学校派员参加,所有老师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7)统一进行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员校统一时间,同步进行,检测后轮值校对各校检测成绩进行分析,使各校明确自身强弱,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教学工作。

(8)合作开发校本课程。集中区域中心教师智慧,共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参与编辑校本教材,在校本研发方面创特色、上水平。

三、义务教育不均衡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市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发挥优质校资源作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发展不均衡状况依然比较突出,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

(一)教育投入方面

由于可用财力的限制,全市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总量仍显不足,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离“全教会”提出的4%目标要求还差近一半。农村生均公用经费普遍不足,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农村中小学。调研发现,学校运行经济负担加重,主要表现在:(1)教育现代化程度普遍提高,学校运行及维护成本也大幅攀升;(2)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成本升高;(3)有寄宿制学生的学校需额外为住校生承担宿舍设备购置及维护费、水电费、管理员人工费等,住校生较多的学校此项经费约占到学校义保经费的20%。(4)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义保经费需加大教师培训和学校教研投入。(5)不少学校还存在一定债务,需要挤出资金偿还。(6)物价指数上涨,国家、省拨的义保公用经费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长,相当一部分却被物价上涨因素所抵消。所以生均公用经费与学校发展实际需要仍有差距,学生总数越少差距越大。近几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所有学校在教学设施方面都大量投入,从使用情况看,少数学校由于生源和教育质量等原因,达不到满负荷运转。如某初中只有学生183人,却拥有正式在编教师44名。

(二)师资队伍方面

1.教师配置不均衡。城乡学校之间教师素质、待遇有较大差距,一些优秀教师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提高自己收入,不断向强校、向城区流动。这种优质教师资源单向流动的现象,使校际间教师力量配备差距扩大,直接影响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学生前途。

2.师德素养需修炼。师德师风状况与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求相比,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缺乏敬业精神,职业倦怠,敷衍应付现象比较突出;有的以有偿家教为“主业”,以学校工作为“副业”,缺乏责任心;极个别的言行举止斯文扫地,玷污形象。在师德师风建设上,往往讲得多,做得少;空话套话多,具体办法少;强调原则多,措施落实少。

3.教师素质待提高。通过学历补偿教育,如今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很高,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在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机会欠缺、动力不足、效果不佳等问题。组织教师培训,由于经费、方式、时间、层次等原因,多数只是“完成培训任务”,增加培训数字比例而已。这些同样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师资结构欠合理。年龄结构上,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普遍比城区教师大,有的乡镇学校45岁以上教师占总数75%以上。学科结构上,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专任教师严重缺乏,面临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初中政治、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因缺乏专业教师,只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捆绑排课,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三)学校管理方面

1.管理水平有参差。尽管通过各种措施,校长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一些校长不善思考,跟不上新形势,难以把学校办成品牌学校和特色学校。校长不少精力得花在“非教育事务”上,有的则花在“位子”上。相对于城市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在工作条件、经验、创新措施等方面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2.教育质量有差距。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师资不足,设备不全,必要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择校风”难以遏制,就是因为校与校之间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学生不断向城区学校、集镇学校流动,加大了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办学质量上的差距。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使社会弱势群体阶层子女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孩子和家庭发展的恶性循环。

四、发挥优质学校资源作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建议

1.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发达国家发展义务教育的经验。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与周边县市相比偏低,在全省排名靠后。为迎接教育现代化工程验收,学校普遍负债。义务教育生源较少的学校,连正常运转也难以维持。建议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达到中央和国家相关要求。提高公用经费标准,尤其要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

2.实现区域教研中心作用的最大化、最优化。区域教研中心成立以来,校际之间关系融洽了,资源共享了,走动频繁了,沟通加深了。实践表明,此举是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在调研中也发现,这项工作还存在诸如活动主题缺乏系列化,校际之间活动层次性、递进性和互补性不够突出,活动过于琐碎频繁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干扰,增加“东道主学校”尤其是“龙头校”工作与经费的负担等问题。如何使此项活动健康有序地长期开展,必须建立机制予以保障。明确目标,不打“游击战”;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适当整合,不撑“散骨架”;持之以恒,杜绝“一阵风”。重视激发所有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动力,积极创建学术研究严谨务实、人际关系和谐共进的教研文化,打造教师合作共同体。

3.构建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联合互动发展”模式。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初中学校充分利用本市高中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实力,实施高中学校与初中“一对多”上下游结合的“集团式合作办学”模式;第二层次,初中和小学形成“结对互助合作”办学模式,大规模学校与小规模学校、名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实现“结对互助”,制定具体帮扶目标,优势学校管理者和学科教师深入到薄弱学校管理和教学一线,定期蹲点开展工作,以捆绑式评价为手段,切实建立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互助提升模式”,并接受社会监督。

4.夯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的基础。教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软实力,“择校”很大程度是“择师”,而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现有优秀师资的均衡配置。在引进、调配、培训、职称待遇等方面制订倾斜政策,以提高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在师资引进上,应优先满足薄弱学校需求;在教师调配上,应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倡导优秀教师轮流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其示范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薄弱学校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在师资培训上,每年应拨出专项经费用于薄弱学校师资培训,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在职称评定上,为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同样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支教教师的职称晋级;在福利待遇上,要有政策保障,如教师流动期间,其行政关系、工资关系等保留在原单位,工资、奖金、福利、医疗等待遇不变,有条件则应适当增加支教教师工资;积极探索立足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在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确保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5.发挥“三名”(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引领作用。一是建立动态的“三名”教育资源库,规定其发挥引领作用的职责并定期考核,比如,要规定名优校长和名优教师的帮扶任务,确定要达到的帮扶目标,使其在每一个内对薄弱学校某些方面作出改进和提高。形成“三名”引领薄弱学校和学科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效应。二是要注重培养和宣传名教师、名校长和名学校。优质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在受援学校中选择苗子,帮助培养打造成名师,使其成为考核帮扶成效的指标之一,大张旗鼓地宣传“三名”事迹,使其引领区域教育的主流。

6.激励学校不断增强自主办学的能力。落后地区、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学校同样也需要发展,要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平衡,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的中小学发展格局。优质资源学校要进一步提升本校基础教育现代化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带动相对薄弱校,发挥其辐射、拉动和均衡的作用,防止在帮扶薄弱学校的过程中稀释、淡化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相对薄弱校也要注重挖掘传统积淀,培植后发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7.区域推进农村“小班化”教育。一些农村家庭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教育重视程度和期望值都急切走高,总觉得城里学校教学质量一定比农村学校好,于是千方百计将孩子通过“择校”送进城区学校,造成城区学校班额较大,农村学校有的即使硬件设施超过城区学校,却也陷入生源减少、资产闲置和过剩等的困境。如果不对已有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和充分利用,迅速提升农村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则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农村小学学龄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是把原来多个班级并成一个大班,还是减少班级学额、保留班级数;在自然小班情况下,是按原来大班模式进行教学,还是采用更为灵活高效的小班化模式进行教学,毋庸置疑应该选择后者。相信以30人左右的班级、低师生比的优质和精品教育作为亮点,是可以吸引农村学生和家长的。小班化教育,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关注其背后教育观念和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班化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办学价值,从而带动整个区域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8.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力争校校联网。市教研室与电教中心要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鼓励学科教师针对教学需要自行开发短小精悍的CAI课件。优质学校要将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软件、课程资源光盘,教学录像与案例分析以及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无偿提供或者借阅给薄弱学校使用,或者上传到学校网站供下载,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让不同学校师生都可以享受到网上学习的便利。积极启动实施“异地同步视频研讨”,即利用先进的视频设备,同时开展跨校的集体研究活动;启动电子杂志创建工作,使其不仅成为展示师生多方面才能的平台,而且成为老师、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校园网上,启动小组博客工作,引领学校网络文化,有效应对社会思想的多元化。

篇8: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本质、内涵、个性的集中反映,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操、意识、行为。中职学生大多感到前途迷茫,信心不足。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 帮助学生 转变观念 , 树立信心。 “自强不 息 ,厚德载物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可以鼓励师生以自然万物刚健有为的天性为师,不向挫折低头。学校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以引导和激励师生进德修业。

二、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管理文化

中华传统 文化在人 与人的关 系中讲究对等性原则,尊师爱生,父慈子孝。在学校管理中可汲取传统“礼”的精神,从仪容、态度、言语等方面做起,协调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校园。事实证明,如果学校中充满功利导向的价值标准,即便常规、普通的活动也有可能变得阻力重重。教书是“良心”活,教育是人格精神的辐射 , 量化考核 只能衡量 其表层部分,而深层的内容要靠教师的道德良知来完成。加强师德修养,追求道德领导是学校管理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教育者和领导者 的率先垂 范作用是 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途径,也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环境文化

任何一所 学校环境 都在默默 地对师生发表 演说 , 而且师生 的确会注 意它,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传统文化德育融入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首先呈现于外学校外部环境。其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德育氛围。在传统节日前,可开展传统文化德育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再现在传统文化 教育特色 引领下多 彩的校园生活。

四、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学校课程文化

1. 开发经典学习课程。首先是选编经典诵读教材。 通过经典,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树立民族自信 ,引导青少 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 善念、理解他 人、关心社 会、尊重自 然 ,养成知荣辱、守诚信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要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主题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促使经典的思想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2. 开发书法艺术选修课程。书法最重要的品性在于静,通过书法可引导人关注自己内心世界。书法书写的内容大多是中国 传统文化 中的精妙 的思想结晶,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 览 ,参加书法比赛, 可以营造浓厚的书法学习氛围,拓展书法学习空间,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书法学习 , 使学生感 受到汉字 和书法的 魅力,对学生陶冶性情 ,提高审美 能力和文化品位具有重要作用。

3. 开发“节子舞”体育课程 。节子舞是一种节奏铿锵的集体舞,起源于苏武牧羊的历史典故,蕴含着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内涵。舞蹈时每人手持象征“旌节”的节子, 打击出千变万化的节奏,表演慷慨激昂雄壮有力, 极富感染力。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可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教学生跳“节子舞”。来自乡土文化的节子舞,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先辈重气节、爱祖国的浩然 正气 ,丰富了课程文化,增进了集体凝 聚力 ,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大有效益。

4. 开发传统文化综合实践课。在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引导学生采用调查、访谈、查阅历史文献等 方法 ,搜集整理 本地区小曲子、地方小戏、民间故事,分析其内容, 探访民间艺术的产生缘起、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发掘蕴含于其中的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孝亲睦邻等内容。这些包含着优秀传统道德情操的乡土文化可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

5. 融入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职业道德教育是中职生的必修课,中华传统美德几乎涵盖 了职业道 德基本规 范的所有内容,习礼仪,讲文明,知荣辱 ,有道德历来是 中华民族 推崇的个 人修养内容。 教学中援引相关的道德格言与历史故事,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对学生形成文明礼貌、爱岗 敬业、诚实守信、 团结互助的基本职业道德理念,提升学生的道德自觉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幼教教研活动图文下一篇:党外干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