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2024-04-08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精选5篇)

篇1: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一个理论创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一命题,不仅是基于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有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背景,这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性课题: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包含着两个不可分割的涵义: ①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够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青睐,不是偶然的。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从林则徐、魏源、龚自珍到洪秀全,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运用各种思想武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都没有能够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打开了中国救亡和发展的希望之门。

②是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总是强调自己提供的不是教义,而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指南,理论要联系实际,而且是因为中国社会状况包括阶级矛盾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去研究解决。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①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在革命胜利后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毛泽东思想。②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我国经验和研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星火相传的。

3、谈谈当代中国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系统地阐述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和真却的政绩观的结合点。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需要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改革的成果和发展的绩效的根本尺度。

(2)科学的发展观暗示者,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前提。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

(3)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人们树立全面、公平、文明的发展理念,实现整个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原则,特别是要通过体制改革、体制创新,构建一个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使人们在这个制度框架内,能够生活殷实,基本权益和利益得到切实保障,逐渐走向健康、公平、和谐、文明、科学的发展之路。这也正是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和意义所在。

第二章

2、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

(1)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和必然的统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是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革命胜利。(3)实事求是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期,我们没有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果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极大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和丰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4)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背离了实事求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受挫折。历史证明,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为什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必须走自己的路? 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

(1)革命走自己的路。虽然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与此同时,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2)建设要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改革要走自己的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从此走上中国人自己探索的一条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上此条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应该自己的路,而且必须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纷乱复杂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立稳脚跟,中华民族才能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章

1、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迪?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灵魂的具体体现,其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道路,开创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的先河,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党在国民革命失败后领导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斗争方向,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人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和光辉典范,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创立,总结了殖民地半殖地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暴力革命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可供了可参考的重要经验。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及其实践,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今天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2、论述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己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3)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4、论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

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为社会主义革命。两者不能同时进行,也就是说,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合并在民主革命任务之中一起完成;中国革命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缘由。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经过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的。近代的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在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即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目标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所以此阶段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早在中共二大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革命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即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这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报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对中国革命的历程问题做了科学的论述。

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可逾越,这是中国革命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第四章

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所有的社会现状都有它的既得利益者,不进行改造,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是不可能翻身做主人的。因为所有的社会生产资料都在旧的上层建筑手里,他们是不愿意进行任何改变的,因为这会使他们的既得利益受损,社会也会渐渐停止进步,直至腐朽。如历史中的各个朝代,只有进行改造,确定新的能代表底层民众的上层建筑,才能使底层大众得到利益,底层大众得到利益后,为使自己利益不断扩大,就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第五章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分析这一论断。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历史发展看,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的关键是生产力的水平。

无产阶级始终代表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通过党的组织活动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无产阶级同发展生产力相适应的愿望和要求,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促进力量和社会变革的实践力量。

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先进政党,把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是适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而且从它诞生以来的一切奋斗,都是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而进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特别是邓小平提出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根本标准,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发展社会生产力同党的性质、宗旨之间的关系,为全党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一点,是党坚持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因为我们党在本质上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因此说,党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

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和意义。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客观必然性。

(1)原因: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②这是由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特定的较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这历史条件下,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2)重要意义: ①正确认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十分重要。首先,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反对冒进,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其次,明确长期性,要求我们埋头苦干、勤俭建国、艰苦奋斗。再次,明确初级阶段长期性,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用上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发达国家。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不是从一般原则,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

2、试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①目标:(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二O二O年力争比二OOO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③重大意义:(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在完成“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和“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后,必须确立更高目标,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刚大提高.(2)全面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坚持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需要,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4)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第七章

1、试论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一片混乱;经济情况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2、试论述如何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答:政府的宏观调控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要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要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3、结合相关理论,如何正确理解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答:(1)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只要可以和我们互通有无,我们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他国的贸易。

(2)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发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开放格局。

(3)要立足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等领域。

第八章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和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关系?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怎样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分配关系的问题。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要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②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第九章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右击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而绝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做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且也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绝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2、试论述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答:(1)如何坚持: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于稳定;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2)如何完善: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只是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就为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

3、试论述如何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及其意义? 答:(1)如何加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城市居民对居住地公共事务管理的民主自治;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

(2)意义: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第十章

1、试述现阶段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答:(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当今社会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消除各种体制障碍,改变我国文化产业规模较小、相对分散、总体实力弱的现状,不断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的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奋斗

3、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答:(1)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实践有了遵循。

(2)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观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融入,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十一章

1、为什么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是这次全会立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今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的,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决定了我们党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主要通过和平的、渐进的方法,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决定了社会和谐是我国社会矛盾存在和解决过程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我国社会在本质上是和谐的。但是,这种和谐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又是持续推进、不断实现的历史过程。

篇2: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毛泽东思想从哪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独创性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体系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已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了中国工人阶级异己政党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农民为主要群众的,经济上文化上楼后的国家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开展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好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该题需具体阐述)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二十世纪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

(2)是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结合。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借鉴与独创相结合,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4)毛泽东思想是在同教条主义以及各种错误倾向,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3.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哪些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独创性发展?(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1)成功解决农村问题(2)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3)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4)争取而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指明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的区别。

4.简述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及其相互关联。社会主义革命史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中国现代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使它丧失了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历史性的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再者无产阶级完成民主革命,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经济条件。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必要前提,后者是必然结果。(该题需具体阐述)

5.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

6.无产阶级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弱点:软弱性和妥协性。它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少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革命纲领,更没有发动农民。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一再的失败都证明了这一点。

(2)中国的无产阶级,不仅在资格上比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要老,而且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要广大得多。它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不占有生产资料、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代表先进生产力。而且有自身的特殊优点,因而能够担当起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深受三重压迫,其严重性和残酷性的程度世所罕见,因而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彻底的革命性。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改良主义经济基础,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是革命的。

7.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 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其中武装斗争史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巩固政权和发展根据地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史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没有土地革命或土地革命的政策不正确,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武装斗争就会归于失败:根据地则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的基地和依托。总之,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必须发动人民武装,才能彻底推翻反动统治。

(2)农村包围城市,一农村为根据地,以工人阶级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大力发展已工农为主的武装力量,核心是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武装起来推翻反动统治。

8.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内无民主外不独立,要革命必须拿取武器。

(2)在中国由于封建割据,“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对革命进行武装镇压,无产阶级政党只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

(3)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4)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反地反封建的主力军。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2)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毫的动摇。

(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

13.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建党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同党的建设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应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政治建设②思想建设③组织建设④作风建设⑤制度建设⑥纪律建设

第一,毛泽东着重强调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主义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第二,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96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第三,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

第四,新中国成立后,鉴于党的地位发生变化,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毛泽东多次提出了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范睢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

1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如何做到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第一,由党自身的历史特点决定的。第二,由党的生存环境决定的。第三,由党内主要矛盾决定的。

(1)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多数的国情决定的。(2)是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的团结合作的需要。(3)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4)是在中国艰苦环境中进行革命斗争所必需。

如何做到思想建党:⑴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入党⑵加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⑶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以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去克服和肃清各种不正确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15.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马恩列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理论依据。

(2)中国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全国解放后,让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

(3)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民族资本主义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4)中共为此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本家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1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色如何?

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立足于本国实际,走自己的道路,着眼于本国力量,依靠本国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

(3)实事求是是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共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立足点

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什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这个时期最大的革命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即民族革命与实现民主。这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而民族资产阶级是尽可能团结的队伍。同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中国式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此决定了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统一。

2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此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一。首先,中国革命的首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因而具有民族革命的性质。帝国主义侵略并控制中国,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掌握中国经济命脉,肆意欺压和奴役中国人民,帝国主义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因此中国革命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赢得民族独立。其次,中国革命因反对封建主义而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在中国,腐朽的封建势力不仅束缚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和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压制本国资本主义,并且用封建伦理思想禁锢人民头脑,阻碍社会进步。因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新式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政权。

23.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⑪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尽管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它们之间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⑫ 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阶段,不可或缺的环节。⑬ 社会主义改革不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根本性质是相同的。(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

24.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群众路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根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基本内容:⑪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立场、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立足点;依靠群众必须建立在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基础上,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泉,只要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就能“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2)必须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3)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主力兵团与地方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

28.促使党在 1953 年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素是什么? 答:促使党在1953年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因素有:

(1)为了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顺利实施“一五”计划;(2)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政策的必然结果;(3)是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4)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5)是应对当时国际环境的需要。

29建国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1949的七届二中全会认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外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出大力发展生产力。

(3)1957年由于毛泽东对时局错误估计,任务当前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理之间的矛盾,应采取阶级斗争形式通过文革解决。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通过思想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正确认识出当前的主要矛盾,应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0.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1)在土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2)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邓小平在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中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这一正确评价有何重大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探索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先导(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

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内容: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2)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现实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特别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不仅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协调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正确思路,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7.如何理解薄一波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这个命题? 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就是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最终革命成功,所以说“始于毛”后人总结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改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当时的社会主义都是计划经济的,这一步有时代意义,有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所以说“成于邓,因而总结为邓小平理论。

(1)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

(2)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3)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平,对邓小平的成果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当得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着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毛,成于邓”。(该题不全面,需具体阐述,请参考课堂笔记)8.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和论断是什么?

我党和毛泽东从苏联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的严重事件中,得到了如下启示:

(1)打破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我党开始思考按照中国实际情况寻找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篇3:毛概习题册论述题答案

1.-6 cm2.-1503. - 8664. ③5. 日一

6. A 7. B 8. B 9. C 10. B

11. (1) 9 -2 004 (2)--

12. (1)263 m.

(2)分别为- 8m,+ 7 m,+ 2m,+ 4m,- 5m.

“有理数”检测题

1. ±20 2.>< 3. 2±4 4. 23 5. 4 0176.2 0080

7. A8. B9. C10. B11. A12. C

13. 如表1.

14. 如图1,-2<-0.25<0<<3.

15. 如图2.

16. 如图3.

“有理数的加减法”检测题

1.-9.22.-73. 4.-18℃5.-4或-14

6. C7. D8. C9. C10. A

11. -+-×|-24|

=-×24

=-2.

12. (-2)@3+2@(-3)

=(-2) -(-3)+1+2-[-(-3)]+1

=-2+3+1+2-3+1

=2.

13. 由题意得x-6=0,y+2=0,所以x=6,y=-2.

2x+y=2 × 6+(-2)=12-2=10.

14. 星期一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3-(- 0.5)=0.8(元).

星期二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3-0.2=0.1(元).

星期三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之差为

0-(- 0.12)=0.12(元).

“有理数的乘除法”检测题

1.<2. 03.>><4.-215. -16. 1

7. A8. C9. B10. D11. D12. C

13. 原式=[×-+-×-]×

=-+ ×

=-2+3

=1.

14. (1)0;(2)0.

15. 原式=÷+--+(+--) × 36

= × -+- × 36

=--3

=-.

16. (1)解法1是错误的.

(2)-÷-+-的倒数是-+- ÷ -.

-+- ÷ -

=-+- × (-42)

=-7+9-28+12

=-14.

故- ÷ -+-=-.

“有理数的乘方”检测题

1. 3×3×3×3 4×4×4 (-1) × (-1) 1.1×1.1×1.1 2. 负4的5次方底数指数负数3. 9 924. 1-45. 006.-47. 1 0028. 1002

9. D10. D11. B12. A13. D14. D

15. 因为a与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所以a+b=0,cd=1.

又因为|y+1|=5,所以y+1=5或y+1=-5.

所以y=4或y=-6.

当y=4时,y2+(a+b+cd)2 004+(-cd)2 005=16;

当y=-6时,y2+(a+b+cd)2 004+(-cd)2 005=36.

16. 因为a=(m为正整数),且a值存在,所以m必为奇数,此时a=1.

又因为a、b互为相反数,b、c互为倒数,所以b=-1,c=-1.所以

ab+bm-(b-c)2m

=1 × (-1)+(-1)m-[(-1)-(-1)]2m

=-2.

“有理数”综合测试题

1. 23,12.1,2.3. 350m4. 05. 万分 36.-3,-2,-1 7. 36-368.

9. C10. C11. C12. D13. A14. A15. A16. B

17. (1)原式=-34+5=-29.

(2)原式=- 40 + 55 + 56=71.

(3)原式=-6+2-1=-5.

(4)原式=-1- × - ×÷

=-1+ ×××

=-1+

=-.

18. 小明所在位置相对于山脚的高度为[15-(-9)]÷6= 24÷6= 4(km).

19. 将每袋小麦超过90kg的部分记作正数,不足90kg的部分记作负数.

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则有

1+1+1.5+(-1)+1.2+1.3+(-1.3)+(-1.2)+1.8+1.1

=[1+(-1)]+[1.2+(-1.2)]+[1.3+(-1.3)]+(1+1.5+1.8+1.1)

=5.4.

90 × 10+5.4=905.4(kg).

故这10袋小麦的总质量为905.4kg.

第一章课后补充题

一、习题1.1补充题

1. 略. 2. 分针逆时针旋转120° 3. A

4. A地最高,C地最低.

5. 建筑物高度38 m,潜水艇高度-42 m.

二、习题1.2补充题

1. 答案不唯一,如1和- 1.2. 03.-34. ± 3或± 4 5. 增大 减小 6.-1107.-2.58.-5 -4或4

9. 35个.

10. 从表中看第6个零件质量最好. 因为 |-0.1|=0.1,第6个零件与规定直径只差0.1 mm,其他产品质量离规定直径都大于0.1 mm,故第6个零件质量最好.

11. 由图可知: a<0,b>0 ,且 |a|<|b|.

因为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所以-a>0,-b<0.

又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即 |a|=

|-a|,|-b|=|b|,所以|-a|<|b|,|a|<|-b|.

而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就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所以 b>-a>a>-b .

三、习题1.3补充题

1. 6-11482.-4、5、143. D4. C

5.-.6. 2 017 kg.7.-,依据略.

四、习题1.4补充题

1.-92.><><3. C4. C5. C6. B

7. (1)330.(2)-0.5.

8.-7(利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9. (1)-100.(2)75.

10. 8.

11. 15.01 mm.

12. 3×(-4)=-12,(-10)+(-2)= -12.(答案不唯一)

五、习题1.5补充题

1. 2--的平方2. ± 33. 6.1×1094. B5. D 6. C

7. 13.8.-37.

9. 填空略.(-3)n的个位数字随n由1开始不断以3、9、7、1循环.(-3)2 008的个位数是1.

10. (1)3.128×107元 .(2)125所.

11. (1)<<>>>

(2)当n<3时,nn + 1<(n+1)n;当n≥3时,nn + 1>(n+1)n.

(3)2 0072 008>2 0082 007.

(参考答案由题目编拟者给出)

篇4:毛概论述题

1.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过大,很大一部分群体没有共享到经济发展的利益。最穷的10%的人口只拥有社会总财产的0.7%,最富的10%的人口拥有社会总财产的41.4%

2.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严重二元分割。中国农村的生产方式水平和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民工吃住条件恶劣、薪水被拖欠、缺乏劳动保障、被城市人歧视与欺压、精神文化生活奇缺、缺乏基本的夫妻生活或婚恋条件、遭遇政府歧视性管理,根本没有办法融入城市社会。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1个农民4年的收入,不吃不喝也不够1个大学生1年的费用。看病难、求学难十分突出。

4.社会保障覆盖率低,就业难度大。

5.社会矛盾凸显。因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国企改革下岗等引发的信访占较大比例。刑事犯罪和腐败仍处于高发平台,群众的安全感、信任感不高。仇富、仇官的心态,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严重对立。这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和被压制的结果。

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必须妥善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不然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可能难以实现:

(一)、和谐社会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农业研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无疑是最必须、最有效的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的措施。但是农业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有限,在农村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成本太高,只有城市化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必须鼓励农民进城务工,让有稳定收入的农民逐步在城镇定居转变为市民,废除一切歧视农民工的政策,分步并最终取消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其他城市优先的政策,让农村、农民真正享有国民待遇,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和人民自由迁徙。

(二)、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靠经济发展创造可供分享的财富、提供税收作为加大投入的资金来源,所以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只不过与以前不同的是,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走节约型经济发展道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同时注意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分配公平。

(三)、和谐社会与改革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就要革除多年的积弊、建立公平高效的社会管理机制,所以必须深化体制改革。不能因为过去改革有失误就全盘否定改革。但是出台新的改革措施时,应更多地考虑多数群众的利益,使大多数群众从改革中受益。改革

决策的过程应该民主化,使决策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不是少数人的闭门决策、少数专家说了算。要公平地分摊改革成本,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四)、和谐社会与开放的关系

贸易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的并存是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和国家的本质要求;我国的贸易摩擦问题有时是政治问题或被政治化了,是部分国家的政治势力限制、骚扰中国的手段。今后的对外开放,必须贯彻中央提出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五)、和谐社会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也是一切社会有序、良性发展的基础。但公平不是绝对平均,我们不是要回到平均主义的时代。片面强调收入分配结果的平均,是对付出更多劳动和努力的人的不公平。群众对贫富差距意见大,不是“不患贫,只患不均”,而是“不患贫,只患不公”,是对腐败致富、非法致富和政策严重不公不满。群众要求的首先是机会的平等,比如教育、医疗、补贴、就业、养老等,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其次是对弱势群体的适当扶助,如残疾、老弱、女童、偏远地区等因自然条件的弱势,又如下岗、失地、农村等因经济、社会地位导致发展条件差的实际弱势群体。所以建设和谐社会,应该在在机会公平、适当扶持弱势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

为什么开展三打两建

1.广东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却出现短板。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2.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扭曲市场机制、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3.在广东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给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关键时刻,广东开展“三打两建”活动,这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重要工作。

结合现状,谈谈经济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有何关系

关于道德和经济相适应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一度出现道德与经济二元论或二律背反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思想道德的理解,往往是以忽视人们的权利、利益为前提的。而市场经济恰恰是以尊重人的权利、利益为前提的。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与承认和支持人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实现自身的利益相一致的。解决这个二律背反的一个出路,就是使我们的道德观念、道德立场、道德思想方法转变过来,懂得道德建设如恩格斯说的那样,必须从每个时代的经济关系里吸收营养。正是为了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从现实经济中吸收有益的营养,所以提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一)文化与经济从来密不可分。文化与经济是人类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即文化是整体,是物质财富、经济财富的总和,经济只是其中之一。

(二)文化渗透于经济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中的人到对经济活动的处理,从

产品的设计、生产到产品的交换以及使用,无不渗透着文化,因为经济的全过程都是人的活动。

(三)文化自觉之后应注意经济活动中的文化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关系

(1)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能够

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2)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因此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简单看两者的上述关系,我怎么也不觉得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与道德风尚是同步发展的。

其一、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意识,与其良好的道德成正比吗?如果成正比,咋就出了那么多贪官,只讲经济不讲道德呢?

其二、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如果只是降低成本添加有害人体健康的“添加剂”,这样一种经济生活的进步,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生活的进步吗?

篇5:毛概论述题

1、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含义、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在新世纪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可续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

答: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和根本要求,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基本点之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内在要求,就是把我们的一切工作与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充分相信本国人民的力量,主要依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

独立自主不是盲目排外,自力更生不是自我封闭,更不是保护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是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而是代表着时代和世界的潮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对外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增强我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强了,又可以实行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

4、如何理解和评价我国现有的分配制度?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是按劳分配。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意外,还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种分配方式具有客观必然性: 1,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决定的。

3,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意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会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5、.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理论意义: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实践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首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第三,“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最后,“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上一篇:激励中学生的名言格言下一篇:年、月、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