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2024-05-04

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共9篇)

篇1: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对环境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是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在持续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危机意识,在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肆意浪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业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因此低碳经济已经成为2010年家喻户晓热题。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题。那么’”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那么我们的低碳经济的现状是什么呢?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也就是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早在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胡锦涛主席并建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共同促进亚太地区森林恢复和增长,减缓气候变化。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发展的低碳经济我们要与无碳经济加以区别。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能不不能实现低碳经济就是更加关注的议题,我们首先算一笔账:每人每天通过呼吸大约释放二氧化碳1.14千克,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汽车的一台发动机燃烧一升燃料小大气释放二氧化碳2.5千克,在中国,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四十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排量的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此,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在中国,农户从人口往少说也有6亿吧,他们每天做饭,他们冬日里的取暖多数使用煤炭或者是煤炭的加工品来满足,他们每年粗放式的排放属于高碳生活,他们的碳排放量并不会比城市人口排放量少。低碳生活几乎涵盖所有产业,“低碳主义族”成为了引领时代的主题,在中国只能是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体现在:一是倡导广大人民生活的节能减排;二是倡导尽量使用低碳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绿色电力,新技术新能源汽车;三是“生态碳汇”建设,如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等。在倡导的同时政府应该营造低碳生活环境,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媒体舆论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更重要的是要体贴关心弱势群体的地毯意识和生活方式。面对着“生活消费之上”的理念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勇气把资源和利益在协调再分配,积极的倡导我们整个国民的低碳生活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如何从生产到消费到做到低碳经济呢?

节约资源。这时低碳经济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做到低碳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的生产是我们长远而坚定的目标。

低碳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运输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低碳运输指的是以节约资源,减少排放量,使用清洁能源为特征的运输。其主要途径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制迂回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排放。

低碳仓储。低碳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及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了对环境的污染;布局过于松散,也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运率。

低碳包装。低碳包装是指的是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为目的的包装方式。主要途径有: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材料,提高材质的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低碳消费前面已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影响我们低碳生活或低碳经济的进程有哪些呢?

思想认识障碍

社会低碳生活理念相当淡薄,低碳生活的思想还没有确立,低碳生活的行动更是悠悠无期。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把节约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作为能源领域的基本国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加之企业片面的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其生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的社会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各级政府的实施力度和效果也是相对较低;而且中国还处于发展的高速期,不合理不合格的经济企业比比皆是,假想如果严格按照国标运营,大有可能三分之二的企业将会被迫关门,那么中国的经济将会一落千丈。一句话耍得好“有发展必有污染,要发展但要低污染”。

基础实施的障碍

刚刚起步的低碳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较大的改观,和我们提出的低碳要求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相比,那是远远不够的。再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较则差距会更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低碳经济的进程。

技术障碍

我国的低碳运行制度的实施管理和技术手段还相当落后。先进的低碳技术开发还相当滞后,不同的低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技术设备

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化相当于普遍。人才的障碍也可以归结为技术障碍。

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是我们低碳经济进程的关键。

发展低碳经济生活的建议,树立全新的地毯理念。政府要较强需安全低碳经济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环境危机意识,为低碳经济的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低碳经济的规模。低碳经济要打破“环保不低碳,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该着眼于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作为低碳经济长远的发展目标。

听取专家权威的意见:张坤民:采用低碳经济的战略应对气候变化,如果能在中国付诸实施,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可能迎刃而解。牛文元:建设低碳城市,需要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李旸: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中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必须摒弃只关注诸如建筑节能、煤的高效利用等“用”的层面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忽视“体”的层面存在的痼疾,比如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理论的负面影响,城乡空间布局、国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浪费等。因此,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篇2: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严峻挑战, 由此低碳经济获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并成为一些国家的行动, 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研究指出, 2008年我国消费煤炭约23亿吨, 碳基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54.3亿吨, 居全球第二。在2008年, 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 约释放出0.8吨二氧化碳;每生产1度电, 要释放1公斤二氧化碳;每燃烧1升汽油, 要释放出2.2公斤二氧化碳。这些数字表明, 中国的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 加上中国的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数量的92%, 其中煤炭占68%, 电力生产中的78%依赖燃煤发电, 而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 使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

“巴厘岛路线图”之后, 我国推行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十一五”规划中, 特别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 我国政府发布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成为第一个制订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3 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1 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9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共同发布了《中国生态足迹报告》, 其指出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15%, 中国消耗的资源已超过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长期以来, 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 为国际市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 而自己却承担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造成对国际能源资源市场的严重依赖, 经济对外依存度增高而抗风险能力减弱, 环境污染严重, 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低碳经济是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 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 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 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从内涵看, 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既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 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 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3.2 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 中国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紧缺, 人均耕地和淡水的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石油和天然气更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据计算, 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要满足每天基本生活需求, 日限是消耗62万吨物资, 其中消耗食物2000吨、煤炭3000吨、石油2800吨、天然气2700吨。即使不包括工业用的能源, 维持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就需大量资源和能源, 还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近些年来, 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也已经明显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

3.3 低碳经济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篇3: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关键词】产业经济;广告传媒产业;发展现状

0.引言

纵观我国传媒产业发展,在产业形成之初,其产业化形成虽比较晚,但各类传媒产业也相继出现,并且主要由政府主导,而到了产业发展期,伴随社会经济与经济体制的变革,促使我国传媒产业逐渐朝着更加多样化方向发展。而当前,我国传媒产业,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且层次多样,结构有序,并主要包括了声类产业(电台广播)、纸类产业(新闻报纸、杂志等)、视频来产业(电视、电影等)以及现代网络类产业(电子刊物与电脑视频)等,紧随社会经济发展脚步,我国传媒产业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1]。但是,伴随市场体制变革、市场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局势的形成,我国传媒产业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下面,就以广告传媒产业为例,对其在中国传媒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现状进行分析。

1.广告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

所谓“广告”,其实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需求而借助一定媒体形式来公开向公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宣传手段,而“传媒”,就是指用来传播信息的相关媒体,又可被称为“传播媒体”,或是“媒介”,是信息传播中的一个有效载体,包括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种形式工具,两者间的相互结合,为我国众多信息传播产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发展平台[2]。近些年来,我国传媒产业正呈现出一个兴旺发达的发展态势,且伴随媒体体制化变革之后,一些新型网络媒体更是参与到传媒产业中,并借助先进网络平台同传统媒体相抗衡,虽然,网络媒体在资源与人脉上并没有占据太大优势,但是其却凭着快捷特性与超低价格在我国广告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可见,现阶段,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我国广告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项目,在我国传媒产业经济发展占据着重要的优势(表1为2004年~2007年我国网络广告的营业额、市场份额与增长率)。故当前我国广告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传媒业将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中通过采用DRC-CGE与情境分析法对我国经济自“十二五”到2030年的发展前景展开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今后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在“十二五”期间,其GDP增长速度大约在7.9%左右,而到了2016~2020年则为7.0%,到了2021~2013年,其增长速度则预期可达到6.2%左右。同时,在经济规模方面,到了2015年,若按照2008年的价格计算,其GDP总额将达到51.89万亿元,合计为7.46万亿美金,至2020年,其GDP总额就可达到72.83万亿元,合计是10.98万亿美金,而到了2030年,GDP总额将突破100万亿元,达到133.69万亿元,合计为19.2万亿美金。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国民经济将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而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广告传媒产业收入在GDP总产业额中的比例也将有所提升,预计到了2015年,我国广告传媒产业的收入额在GDP总产业额中的比例将达到0.8%左右,总额有4148.8亿元,至2020年, 广告传媒产业在GDP中比例将升至1.1%左右,总额则有8011.3亿元,并到2030年,比例将达到1.5%左右,且总额也将达到17053.5亿元,可见,今后我国广告传媒产业在传媒产业中的比例与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1.2传统广告媒体走向衰落

新时期,在我国,众多传统广告媒体,如报纸产业已经开始走进了下坡路,而网络媒体等众多新型媒体则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特别是一些中心大城市趋势比较明显。据相关资料数据显示,在2010年,我国报纸行业广告营收的增长率约在15~20%间,而诸如百度、淘宝等一些新媒体广告的营收增长率却已超过了30%,而且从制约广告传媒产业发展因素来看,新型媒体对报纸、电视等一些传播媒体所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也就是说,伴随时代发展,我国传统广告媒体必将走向衰亡[3]。

2.广告传媒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2.1营销传播和广告的一体化发展

伴随新媒体出现,使得我国传播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产品间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面对如此形势,单一广告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广告需求,故广告主亟待寻求新型传播模式,并通过有效整合各项现代化营销传播工具来向消费者传播各种广告信息,最终实现产品品牌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这样一来,我国广告传媒产业也就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而且在新型营销工具的影响下也使得其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狭小,因此,为了有效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并在新型营销工具传播背景下实现广告主同消费者之间的友好交流,广告公司不能仅仅局限于为消费者提供传统广告服务,而是应该全面整合各种传播工具,如公关、直销与互动行销等,以此来最大限度传播更多广告信息。当前,部分跨国与本土的广告公司以及媒介购买公司俨然已经认识到各广告主整合传播的需求,纷纷开始实现从专业广告代理向整合营销广告传播代理转变。而事实上,我国广告企业的这种转型发展并不是第一次,仅仅只是顺应了全球广告企业发展的趋势而已。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的营销传播环境就发展了比较重大的变化,而在这种形势下,“整合营销传播”概念应运而生,为此,美国广告专业代理企业就率先开始将本企业的业务转向于整合营销传播代理,如此一来,众多整合营销代理企业随之不断出现,甚至是一些实力比较强大的广告企业逐渐发展成为了营销服务集团。因此,现阶段,在这个新型营销传播背景下,我国众多广告企业与媒介购买企业必能也将在业务发展实现转型,逐渐突破传统广告概念的壁垒,最终朝着营销传播和广告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nlc202309051658

同时,媒体形式变革也为带来了更多新型广告形式,而建立在新数字媒体基础之上的众多新型广告媒体也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强大互动性与一对一性等优点而被受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并发挥着营销和广告的双重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新时期那些依托网络与手机等媒介而逐渐形成数字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广告形式,其最大优点就是可实现一对一交流,且具有加强的互动性,和实现同消费者间的友好互动与直接销售,如依托于网络与手机的各种搜索引擎广告、网络分类广告与富媒体广告以及微信广告等都是建立在消费者个人需求基础之上而形成的精准化与个性化营销模式,而这也就说明,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以媒体为有机载体的广告传媒的形式与功能,且在新媒体背景下,广告传播形式与功能的外延也将更加有利于营销传播和广告一体化的实现。

2.2广告传媒产业的集团化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腺癌,众多跨国集团经营的和总店也必将随着全球消费者战略转移而逐渐倾向于中国市场,且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的被并购行为也说明跨国广告集团在我国的势力扩张与渗透力也越来越大,而面对如此形势,本土的众多广告企业必须改变自身力量分散的现状,为此,集团化可谓是我国广告传媒产业发展的必要结果。当前,我国传媒产业的广告市场总体集中度并不是很高,主要呈现出分散式的竞争市场模式,不利于整个广告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且在国际竞争中也将处于不利地位。面对这种形势,已经有部分本土广告企业走向了集团化,以此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集团化俨然已经是现阶段我国广告传媒产业持续发展主流所在,同时也是未来我国传媒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新媒体的出现,在为我国传统广告媒体载体带来一定挑战的同时,也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新时期,广告传媒产业需在借助各种新媒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营销传播和广告的一体化发展与广告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最终引领着我国传媒产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 严咏梅.浅谈传媒行业以广告置换实物的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190-191.

[2] 刘国基."范式的移转":从广告销售到传媒经营——看三网融合对于电视广告行业的影响[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0,(11):90-91.

[3] 艾振强.思美传媒:锐意进取的广告行业新秀[J].股市动态分析 ,2014,(2):18-18.

篇4: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低碳经济的提法最早源于英国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从技术角度认识,低碳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各种低碳技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着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广义的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目标是控制碳排放,维持生物圈碳平衡;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定低碳经济政策,积极推动低碳绿色增长。尤其是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一些国家更是把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发展生态工业。德国的生态工业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以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为了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转轨,德国除了注重加强与欧盟工业政策的协调和国际合作之外,还计划增加政府对环保技术创新的投资,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私人投资。德国政府希望通过筹集公共和私人资金,建立环保和创新基金,以此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法国的低碳经济政策重点是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计划,这一计划有50项措施,涵盖了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除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国政府还投资4亿欧元,用于研发清洁能源汽车和“低碳汽车”。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国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国低碳经济的一个重点。

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美国政府低碳经济政策可以进一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的开发是核心。2009年2月15日,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投资总额达到7870亿美元,该法案将发展新能源列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1、碳交易

目前全球有四个交易所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欧盟的EUETS、澳大利亚的New South Wales、美国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国的UK Errs等。在中国,2006年兴业银行基于品牌和市场价值与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CHUEE)合作协议》(即《损失分担协议》),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能效贷款”产品的商业银行。根据该协议,IFC向兴业银行提供2亿元人民币的本金损失分担,以支持最高可达4.6亿元人民币的贷款组合,兴业银行则以IFC认定的节能、环保型企业和项目为基础发放贷款,IFC则为贷款项目提供相关的技术援助和业绩激励,而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则分别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

2、低碳城市的创建

2008年,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自然基金会开始“低碳城市发展”的全面推广,上海和保定成为首批试点城市,由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专家组成的项目技术顾问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续能源生产的“电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贡献。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

1、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

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会产生较大影响,同等规模或总量的经济,如果技术水平相同而产业结构不同,则会导致碳排放量相差较大。以工业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是能源大户,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国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在一定的时期内还会显示强劲的势头,这也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根据国情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产业低碳化,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增大陆海碳汇,加大力展研究

2005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为促进全球碳汇建设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按照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km(合96000万hm)计算,相当于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公顷,每年可新增碳汇430.1万吨,相当于减排1578.4万吨CO2, 2005~2020年间累计新增加碳汇5.2亿吨,相当于累计减排18.9亿吨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汇之一有研究表明,过去200年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制造水泥过程中释放的CO2,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国在东海进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东海是CO2的汇。因此,通过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尽早比较准确地确定我国邻近海域的碳汇结构和强度有望进一步增大我国的碳汇规模。

创新文化政策,倡导生态文化。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味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所见、所感、所思的整体环境的真善美或假恶丑;文化是经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绿色生态。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最优化的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的总和,体现在人类为解决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种种措施和手段上。创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生活中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奢侈文化,生态的观念深入人心。

目前,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与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从经济的角度讲,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转型摒弃了传统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污染、高产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创新使我们主动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实践和世界发展的潮流中,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和技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新模式。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也有利于现代能源服务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政策选择

参考文献

[1]冯之浚, 金涌, 牛文元, 徐锭明.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理论版, 2009-04-21.

[2]夏垫堡.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 2008 (7A) :33-35.

[3]陈晓春, 张喜辉.浅谈低碳经济下的消费引导[J].消费经济, 2009 (4) :71-74.

[4]邹骥, 等.低碳道路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机制,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篇5: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刘燕(1993.10-),女,江苏镇江人,本科,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管理学。

肖沛景(1995.08-),女,江苏无锡人,本科,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摘 要: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共识,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也作出了积极努力。本文主要针对如何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展开论述。首先,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提出几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策略:引导树立低碳理念;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制度以及政策。

关键词:我国;低碳经济;低碳理念;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

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人类必须要探寻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至从上个世纪末以来,发展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受到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也作出了很多努力。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何谓低碳经济呢?目前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2010)在《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陈诗一(2012)在《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中指出:“低碳经济为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既考虑发展又考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综合上述概念界定,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影响下,所实施的一种低污染、低能耗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策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在各方面始终积极作出不断的努力。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树立低碳理念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要树立低碳理念,低碳理念的树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条件。笔者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无法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效的对低碳理念进行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更多的低碳知识,最终树立低碳理念。唯有人民群众普遍树立低碳理念之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建立低碳理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诸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电、节气,要积极的购买低碳产品等。各地在建筑设计方面也应该积极提倡进行节能建设,通过安装节能控制装备等方式实施建筑节能等。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不适于发展低碳经济。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持续下去,必须要尽快调整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可以说,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必须要积极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应大力发展那些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在具体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应积极鼓励人们投资低碳产业,对于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应积极引入节能和污染处理设备,尽可能的降低传统工作生产方式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拥有一个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所实施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粗放型、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尽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含量的提高有效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均得以有效的证明。在未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有效的运用于生产当中,以科技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完善制度以及政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以及政策。例如,尽快与世界接轨,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制度。对于那些超出碳排放标准的企业必须要予以严厉的处罚,而对于那些严格控制碳排放的企业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企业,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也需要予以一定的照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免税或减税政策。通过相关制度及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三、结语

總而言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在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不断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要在很多方面继续作出努力,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措施积极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研究,给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以更多有益的启示。

(作者单位:1.武汉纺织大学经济学院;2.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8)

[2] 陈诗一.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J].经济研究.2012(08)

[3] 冯碧梅.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3)

篇6: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在此背景下, 探讨我国经济管理思想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希望能推动相关研究取得进展。

一、我国经济管理思想的演变及现状

从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前, 在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为基础;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 采取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 一切经济资源都集中在各级政府手中由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统一调度、统一分配。该理论的最大优势是, 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对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建设项目。但它也存在致命弱点: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缺乏适应人民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动的机制与能力。

从总体上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演进的。而在经济管理思想的演变方面, 正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所说, 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此过程中, 西方经济学理论, 特别是宏观经济学逐渐被学界和政府者所熟悉和掌握, 已经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所依据的主要理论之一。

在我国经济管理实践中, 管理对象是由消费、投资、出口等要素所组成的总需求;管理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管理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主要的政策工具有:利率、税率、汇率、预算、公债等。而这些都是西方经济学的经典词汇。其他如经济总量、经济增量、资本存量、国民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等, 更是在日常工作和政策文件中大量被运用。相关知识和理论也成为经济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但与此同时, 我国建立的经济管理机制又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重要特征:如强有力的政府调控, 市场主体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元化的特征等。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具体地说, 就是所谓“中国模式”的经济管理思想。这种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在意识形态领域,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组织结构方面, 形成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多层次组织体系, 以及多种所有制企业结构;在资源配置机制方面, 不仅强调市场的基础配置功能, 同时也强化政府的调控功能。

二、我国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首先, 继续重视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1984年,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宏观调节”这个概念。1988年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报告首次提出“宏观调控”的任务, 这是一个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实践的伟大的本土化理论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的深入, 党和政府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完备和清晰, 使得成长于中国经济转型实践的宏观调控理论得以不断成熟完善, 形成了将经济与法律作为宏观调控的最主要手段, 同时强调行政手段和其他政策手段相辅助的基本认识。并明确了中央政府是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唯一主体。在日益复杂的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下, 继续重视和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显然应成为我国经济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其次, 立足我国的国情, 完善“中国模式”。

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至今仍在进行中, 是否存在“中国模式”?“中国模式”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界定?“中国模式”能否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些问题在学术界远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必须肯定, 那就是我们对经济管理理论的探索与研究, 其最终目的还是立足我国的具体国情, 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理论, 不断完善“中国模式”, 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江金权.“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江金权.“中国模式”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解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孙燕.经济管理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4) .[2]孙燕.经济管理理论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4) .

篇7: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增长;环境;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22-0020-01

1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最早开始低碳经济的讨论是在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里。而真正把低碳经济纳入到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提出的直接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发展和生存敲响的警钟。人们开始思索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和环境带来的危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经济迅速成为全球的热点。低碳经济的提出对当今社会是压力,也是挑战。对中国也是一样,我们必须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发展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较少的进行企业转型等变革,而更多的是需要直接建立低碳型产业,这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快速发展的机会。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必须有技术的转让,这使中国将有机会获得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这对几十年一直受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低碳经济技术涉及冶金、化工、电力、交通、能源、建筑等等诸多行业,都会给这些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在传统行业,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在新能源领域差距就只有1~2年。所以如果我国在这些行业和部门能把握机会,就能在未来世界经济制高点的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另外也会诞生一批新兴行业,这些新兴行业也会给未来的中国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3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提出的挑战

①从国家要求上看。低碳经济是当前我国各级领导需要完成的新的“产业革命”,从2009年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郑重承诺,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所提出的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都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当前各级领导指明了工作目标。

②从经济发展上看。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中国政府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我国的工业和社会各项基础设施对资源的需求又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如何做到既能稳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又可以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实施;既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又不重蹈西方国家以牺牲环境换来经济发展的覆辙,是我国面对的另一重大挑战。

③从专业素质上看。低碳经济需要视为己任来实施,其效益是惠及全球的生态经济,是一个需要长期实施,而较少能产生短期效益的生态活动,低碳经济涉及面广,需要多种行业、多种部门、政民配合来实施,低碳经济涉及了诸多领域和诸多科技,所以低碳经济不能在没有领导者和专家的情况下实施,因此低碳经济的实施与发展更需要一支专业性,具有良好素质及优秀执行力的队伍。

④从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上看。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因为低碳经济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和创造清洁能源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生态经济发展。而增加能源利用率和创造清洁能源都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中,人均GDP较低,低碳经济必须有经济实力的支持;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实力也仍然不是世界前列,因此经济和科技的水平都考验着我国如何来发展低碳经济。

⑤从公民意识上看。低碳经济需要制度创新的能力支持,低碳经济是一个需要全民参与的包括了科技、制度、观念和发展的新的文明进步,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又一个文明进步,需要政府动员全民参与的重要活动。它涉及面广,需要解决的问题庞杂,涉及的人员众多,我国是一个有着根深蒂固传统思想意识的民族,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对我国公民意识的最严格的挑战。

4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短期内将对我国现有的生产结构、生活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意义上看,是一个惠及全球惠及未来的事业。中国的低碳经济建设,需要以政府为首的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篇8:谢新甫---论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

楼宇经济是近些年来在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 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 从而引进税源,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 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 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

楼宇经济是指利用城区新开发楼盘和闲置用房, 以商务楼、写字楼、科研楼宇、标准厂房、城市综合体、保护建筑和农居SOHO等 (不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自用房、宾馆、专业市场、医院、学校等建筑) 为载体, 通过出租、售卖、合作等形式, 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 从而培植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

2 我国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我们知道, 在最近几年, 房地产很受商业人士的欢迎, 也发展的越来越热, 同时房地产的价格在不断的上涨, 正是因为这样, 带来一个后果, 那就是经营商业房地产得到的利润要比住宅地产多得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不仅房地产企业十分愿意投资开发商业楼宇, 就连有点经济实力的一般工商企业也很积极的投入到了这个行业中这样,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一般工商企业开发投资的商务楼已经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特别是中央商务区域。

发展楼宇经济, 有很多的好处, 它对发展现代服务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也对调整经济结构有很大的帮助。很多的商务楼聚集在一个地方, 就会相应的产生很多的服务市场, 比如信息服务市场、咨询服务市场、中介服务市场和物业服务市场等, 这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它能够带动周边很多企业的聚集和发展, 比如, 信息企业、金融企业、餐饮企业、购物企业等, 同时也能够形成一个有很多好功能、配备特别齐全的商业圈子, 与此同时, 在楼宇里, 会有很多的企业和工作的员工, 这样就带来大量的信息, 能够产生很多需求, 比如对知识的培训、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对交通住宿的需求, 这些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能够更快的优化经济结构。在发展楼宇经济的时候也要注意到很多问题, 比如, 思维方式还未彻底转变;政策支持不够, 商务写字楼整体档次不高, 功能不全;缺乏专业写字楼等。

中国楼宇经济门户把中介与终端用户有效的结合起来了, 把房源信息、经纪人、个人信息发布弄成了一个整体为, 楼宇买卖和租赁信息服务, 将个人、房源、经纪人有效的结合, 提供线上线下的立体服务。这样, 楼宇信息几乎可以全覆盖, 以了解楼宇经济最新、最全的动态, 促进中国楼宇经济更好的发展。

3 我国楼宇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1 规划滞后、功能定位不清

从规划布局上来说, 商务楼宇的发展都是自发性的, 没有固定的统筹性, 没有先前的谋划、统一的运作系统, 不能很好的形成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商业圈, 导致了楼宇经济不能很好的聚集在一个区域。从功能定位这一方面看, 楼宇经济主要与以下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主要的产业有会展、商业、星级酒店、文化娱乐等。同时, 有一种现象特别的突出, 那就是商业楼和住宅楼混合的建在一起, 不能够变现出楼宇商务的特点和功能, 导致楼宇经济很难发挥它的作用。从产业分布上来说,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的服务业混合, 重新整合的难度很大。

3.2 产业聚集度不高, 缺乏特色楼宇

首先, 由于商务楼宇租赁买卖这种方式的影响, 大多数的商务楼宇经营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租或卖, 而是混合在一起的, 其中还有一些炒楼的人, 这就带来了一种后果, 就是说无论是从资源的管理上, 还是在统一的管理上和招商的方向上, 在这些选择上, 难度都是很大的。操作起来很困难很复杂, 很难进行调控。

3.3 配套不完善、设施陈旧

从我们处的外部环境来看, 有很多问题影响着楼宇的发展。比如交通问题、停车问题、市容卫生问题。从内部的环境来看, 也有很多因素影响楼宇经济的发展, 这些因素有商务楼宇的智能化比较低、自动化比较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及物业管理水平也不高, 这导致了商业楼宇的层次发展不上去。在政策扶持这一方面。就是因为促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细则比较少, 考核办法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奖励政策比较少, 就导致了很难形成一致的利益, 使楼宇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4 楼宇经济发展的对策

4.1 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根据国家各个地区的特点, 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 进行发展和规划, 努力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自己的特点, 把各个地区的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要依据自己的特色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一定也要做到与科技型、服务型经济做到相适应。

4.2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坚持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也要建设一种良好的环境, 正确处理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定要要支持好项目的发展, 杜绝一切资源浪费, 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4.3 市场导向、体制创新

一定要做到以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导向, 实行市场化运作, 要做到把管理的体系制度进行创新, 把运行的机制进行创新, 同时做到政府和企业要分开, 政事要分开, 政资一定要分开, 把社会上资本激活起来, 调动各方面对发展楼宇经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任慧军, 蔡彬, 张永超.郑州市楼宇经济发展探讨[J].河南科技, 2009, (10) .

[2]李颖.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3) :146-147.

[3]邱志浩.上海总部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N].经济日报, 2008 (01)

篇9: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对策

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转变现有能源消费、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首先,现在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能源消费方式为一次能源占绝大比重,而可再生能源及核能使用率比较低,这样的能源消费方式加速了环境恶化,同时也带来激烈的一次性能源争夺。低碳经济推行的途径就是在原有一次能源得到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并同改善环境相结合。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等。低碳经济模式需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得以实现。

最后,低碳经济得以广泛推广的另一重点就是转变现有的人类生活方式。人们在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便利的同时,导致人们依赖于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动力技术系统。低碳经济不能仅仅被理解为发展新能源,也不能仅着眼于制造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力,还应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

2.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是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技术。应该说,如果缺失了低碳技術支持,想要实现低碳经济就无从谈起。

3.低碳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低碳经济意味着高投入和高成本的经济。虽然在短期之内低碳经济的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还有可能出现高投入、低收益现象,但从长远考虑,低碳经济除了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碳汇交易、碳信托基金以及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的产生,这些都是在低碳经济模式良好运行情况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根据国际能源机构报告,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2007年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预计年将超过北美、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总和;从1890年以来,中国累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占世界总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排在美国、俄罗斯之后,年上升至9%,居世界第二位,仅排在美国之后。这些指标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人均各类污染排放量。也已经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为此。中国从“九五”计划起就明确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要走出一条投入小、消耗少、能循环、可持续、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容易。对于有关低碳经济理念和措施,中国一直抱着密切注视和积极探索的态度。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能源法,按照发展低碳经济总体要求,修订电力法、煤炭法和节约能源法等。建立和完善能源法律立法效果评价机制和执行机制。以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规范和指导。制定法律可按不同行业,包括重工业以及家电行业,制定节能控制指标。

4.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在政府预算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推广节能产品的使用,促使节能技术的普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设立中央对地方的节能专项拨款;通过科研资助对低碳技术开发给予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支持低碳技术研发:使用税收工具。鼓励节能产品、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进口和消费,提高节能减排效率;利用财政收入切实抓好工业、交通和建筑这三大部门能效改进工作。

5.推进相关金融创新加快环境金融产品创新,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应鼓励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的环境责任意识,增强捕捉低碳经济下商业机会的积极性,以推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金融产品发展。

6.加强国际低碳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于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仅依靠自身技术实力,中国很难真正发挥低碳经济潜力,所以应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合作。特别要加强与欧盟、美国的低碳合作。积极探索与西方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学术研究机构之间,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但应注意的是:如何选择那些对于各个国家和全球都能产生多重效益并提供最大机会的相关政策,并且不需要让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增加过多成本。

7.增强全民低碳意识首先,可以加强舆论宣传,吸引大众关注。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使用节能产品。

推动全社会节能减排行动。其次。加强媒据资源依赖程度及社会规范决策进行需求特殊化。由此可见,二种营销范式只将视线投向顾客,只考虑顾客的需求,而忽视了其他对企业营销活动有影响的群体存在。而根据价值链理论的理想态,企业整个“增值活动”过程需要为股东和其他利益集团包括员工、顾客、供货商以及所在地区和相关行业等创造最大化价值。交易营销范式与关系营销范式以顾客为导向单一的价值增值,局限了价值链理论的理想态,与价值链之间产生了裂痕,所以二者无法完全解释涉及多个主体与多个主体间关系的新型营销动态。

营销新范式:争夺价值链间的市场营销范式解释权营销最终是一种交换关系,是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进行的一种等价的、你情我愿的交换,而任何一种交换都是嵌入在由企业对消费者的各种价值活动、企业在自身商业伙伴和消费者意愿中的关系形态。这表明,企业在重视顾客对象、顾客意愿等顾客关系外,同时需要兼顾其它战略伙伴、竞争对手、其它关键战略环节,并将营销导向嵌入到企业价值链整个交换关系中,建立一个由稳定、可靠的业务关系或人际关系组成的多维度市场营销新范式,以便争夺价值链间的市场营销范式解释权。

如果从竞争对手和顾客等方向来考虑营销范式,则需要将重点从顾客或产品转移到企业外部环境。以便企业创造优于外部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营销范式单一的全面了解顾客无法适应外部竞争带来的压力,所以营销范式必须将顾客放到一个更广阔的竞争环境中去解释,这个环境包括宏观调控、社会经济、竞争者等外部力量。在这个外部力量的基础上,营销范式再去解释客户对价值链的需求,根据这个需求确定优越的价值链客户群,这样就可以与顾客共同维系与创造整个价值链的“价值增值”。

本文将以上以竞争、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范式简单的总结为一个确定并选择客户价值、传播价值、向客户交付价值的营销过程,同时将这个过种称为“战略营销管理范式”。笔者认为战略营销管理范式是一种可以完全解释涉及多个主体与多个主体间关系的新型营销动态的营销范式。首先,战略营销管理范式基于竞争导向和顾客为导向。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内、外所有可能涉及的人员,克服了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单一交易的弊端。引导顾客创造新的需求,在维系顾客关系的基础上.提升了企业营销竞争力。其次,战略营销管理范式的研究内容是围绕企业获得营销竞争力而展开的,这就意味着在战略营销管理范式理念下,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建立在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较为强势的基础上,企业有能力维系和培育自己的营销资源、营销能力、营销执行力、营销竞争情报。所以战略营销管理范式可以完全解释涉及多个主体与多个主体间关系的新型营销动态。

上一篇:闹洞房花烛夜脑筋急转弯下一篇:传感器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