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2024-05-14

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共10篇)

篇1: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2014——2015学上

项城一中 七年级地理

学科组总结

总结人 xxx

2015年元月

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2014年秋,我和张俊林,张丽,吴爱华,朱运动,杨文华校长,共担七年级地理的教学任务。我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我与备课组其他老师积极探讨课改,在初一初二都实行课改模式上课,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及初一地理备课组长的工作

本学期切切实实做好初二地理会考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重点做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注重对初一学生打好基础及培优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勤写教学反思,要重视教学的积累,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2、安排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平行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两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探讨复习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复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4、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取得成绩:

经过备课组各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如下成绩:

1、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基本上改变了在初中时学习地理的态度,从根本上意识到在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2、有许多学生已经对学习地理产生了兴趣,并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少数同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

2、学生很难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3、学生对如何学习地理存在误区,认为地理只要到考试之前背一背就万事大吉。

4、一部分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很不负责任:自己不愿思考,而是等别人做完再拿来抄。

解决方案:

1、以教育宣传为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2、上课时可适当增加一些知识应用的习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知识迁移。

3、分层次教学,对学困生的练习单独布置,以增强其学习信心。

4、告诉学生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应是:先理解,后记忆;

5、让学生知道作业的重要性——具有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的作用。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

总结人 xxx 2015年元月

篇2: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章梦娇

一、指导思想

教学计划的安排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和进一步延伸对“有效教学模式”课题的探讨和实践力度,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反思”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切实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上,不断创新,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要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做好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备课常规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快提高整体授课水平,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们地理学科的实际情况,备课过程如下:

(一)备“草案”

学期初,在集体商讨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学期教学计划,届时备课组长将教学内容逐一分配给相应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备课组长提醒和督促。保证相应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两周内完成“草案”、相关教具和相关课件的制作。在集体备课时,进行组内交流,同时提醒下一次的备课内容和主备人。要求主备人在集体备课本上备写课题、课时、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详备按照新课程标准备写及精选当堂训练题。

(二)备“成案”

主备人将“草案”用电脑传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进行修改,然后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体讨论“草案”教师根据讨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定出“成案”。集体备课基本程序是:

1、重点研讨。

①先讨论上一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主要是通过试题得到反馈信息

②钻研新教材时碰到的疑难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自学。

③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④如何针对这些问题点拨、归纳。

⑤ 重点练习题的做法以及讲解方法。

⑥制作实用而精美的课件。

2、在讨论的基础上备课组长总结达到六个统一认识:①统一划分课时。②统一确定每课时的学习目标。③统一自学指导。包括自学思考题和检测题。④统一学生自学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的方法。⑤统一课堂作业。

3、通过以上共同的备课。完善“草案”再由主备人在“草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排版、制作学生学案。

(三)备“个案”

教师有个别,学生也相异。不同的课堂也应有不同的教法、学法。在课堂导入、知识点的选择等方面可让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师可以在“成案”的基础上根据所教班级实际情况写出“个案”写在自己备课本上。“个案”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着重进行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特别是在重点、难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及“自主、综合、拓展、创新”的渗透上下功夫而不是照抄照搬“成案”上的内容。

教师要主动进行课前的“三案”备课。使每一节课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

三、新授课教学要求

1、基本目标

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

2、基本环节 (1)回顾复习

复习的内容以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或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知识有关联的内容为主,注重对重点知识的复习,不用面面俱到,复习的方式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是学生提出有疑问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回答,还可以是教师通过点评上一节课的课后作业来进行回顾,展示的方式可以是口头提问,可以是多媒体展示,还可以是版图展示,复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7—8分钟以内。

(2)导入

该部分应当简洁精练,可以以问题、图片、材料或者新近发生的事件等形式导入,时间掌握在2—3分钟应当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3)示标

在学习目标的表述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表述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二是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以知识和技能为主体,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三是使用明确、操作性强的行为动词。四是目标具有层次性,保证优等生学活、中等生学好、学困生学会。学习目标的表述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用板演、学案、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可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一次或分次投放。

(4)新授

本环节是整个新授课的重中之重,不同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授课内容会采取的不同的授课方式但基本的部分有以下几点:

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前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自主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方式、用多长时间、如何反馈等。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和教师指导结合导学案阅读教科书、动手操作、尝试答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学内容,初步理出知识和问题脉络标出自己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巡回指导、主动参与、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②学生质疑和老师质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提出疑问的重点地方,教师应当提出自己设计好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理解。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能流于形式,为了问而问。

③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合作探究,实行“兵教兵”。探究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分组时尽量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思维特点和学习水平的差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还要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一个一个地说,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

④小组间答疑。学生利用竞赛、板演、演示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成果,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提出问题,加深认识,反思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5)课堂小结整合

在当堂知识点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归纳方法和规律、谈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归纳情况进行补充完善进一步帮助学生升华认识。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6)达标

教师围绕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达标练习题。达标练习可采取口头提问、书面练习、画图、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独立、按时完成。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可采取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布置适量作业。

四、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

第七章 第二节 人文环境

第八章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第九章 第二节 东南亚

4-5

第三节 印度

第四节 俄罗斯

6-7

期中考试

7-8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四节 澳大利亚

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巴西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期考复习

11-12

13-14

15-16

篇3: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日本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学生较为熟悉, 兴趣大, 从地理的角度上有很强的认识愿望。教材把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作为切入点, 了解位置为后面日本多火山、地震及气候做好铺垫。接着安排樱花图, 使内容“波浪起伏”, 结构上呈现一定的内在联系, 轻松导向日本的气候。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本气候,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 从位置、地形等方面理解日本气候的形成, 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指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并了解其地形和气候特征。

(二)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 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三)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 教学重、难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 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 教法分析:“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已有的认知结构,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采取情境、读图分析、问题式和比较分析、分层、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二) 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根据本节课内容, 将知识点归纳为图, 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教师指引图像, 引导学生准确读图。通过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 简明导入, 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明确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二) 读地形图讨论问题:

1.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

2.利用比例尺, 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

3.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何影响?

(三)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日本的象征———“樱花”引入气候, 结合视频, 利用其直观视觉效果及丰富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四) 通过讨论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逆向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五) 梳理知识结构, 巩固所学内容。

篇4:七年级地理教学反思

我于2005年工作至今,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已有10年有余。虽然教学经历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但自己有得有失,感受颇多,期间也在不断地自我总结,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就近年来七年级地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一、重视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地理所学的内容在学业水平考试中所占的分值大约为40%左右。就所学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球和地图,其中涵盖了地图的要素、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二是初一上册所介绍的世界地理部分,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居民和世界的气候;三是初一下册的世界主要的大洲、国家和地区。内容看似不多,但其实初一所学的知识是整个初中地理课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例如:经纬网和气候类型图的识读、时区的划分和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学起来难度较大。所以许多同学在刚开始接触地理的时候就很容易被这些难点所“打倒”,以至于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所以如何攻克这些“拦路虎”, 培养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把这些枯燥和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把学习由被动变主动,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所学知识。回顾我这些年来的做法,我从一开始就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教材,从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出发,引导他们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说明地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介绍了教材中的事例后,我还举了很多与我们腾冲当地密切相关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分析:腾冲农村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腾冲人比较喜欢吃饵丝,而不是馒头呢?北方人为什么却又比较喜欢吃馒头呢……通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仅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同时也能简化难点,使他们能对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之间的一门学科。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时时刻刻在影响和改变着地理环境,同时,我们也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地理学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地球,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许多生活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对于生活中一些经常用到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如:对我市的东南西北方向毫无方向感、许多学生出门不会使用地图、在野外不知道如何定向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这些地理技能的培养,这样做不仅帮助他们学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实际生活能力。

三、引导学生勤思、好问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强大的动力,初一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有太多太多的问号,对于他们那些看似无稽之谈的问题,我们老师不应当打压。相反更多的应该是给予鼓励和肯定。都说计划没有变化快,的确如此,很多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问一些奇思怪想的问题让我觉得措手不及,尽管有些问题与我们所讲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干。但對于他们的这些好奇心我们老师不应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理”、“可笑”或是老师一时无法回答而置之不理,甚至批评他们是在“无理取闹”。相反,此时我们应当顺应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思维活跃、敢想、敢问的特点,积极引导他们对所提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初一上册学习世界的人口分布时,我让学生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后,学生不难总结出世界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和南北美洲东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很多学生都能从图中看出这些地区大多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的地区。此时,有个男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澳大利亚西部同样临近海洋,但那里却人口稀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因为涉及到高中知识而回避它。相反,我让学生再看地图,问:澳大利亚被哪一条特殊纬线经过?学生答:南回归线。它的中西部地区地表以什么为主?学生结合世界地形图可得出:沙漠。在此基础上,我给学生讲述:因为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所以中西部地区以沙漠为主。尽管中西部靠近海洋,但该地区由于终年高温少雨,因此人口稀少。通过这样的讲述,虽然学生不大理解什么是副高,但他们至少知道了沿海地区并不一定都是人口稠密区。同时为他们更加全面、正确的学习地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当避免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应该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好的结合起来,这样既发挥了以老师的主导,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现在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非常多,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比我们那个时代要强很多,因此,作为“引路者”的老师们不能小看他们的这些能力,而且还要帮助他们把这些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我们适当讲解即可,更多的问题可以交给他们去自学探究或是分组讨论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篇5: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本学期我校九年级物理组由五位老师组成。每位老师都担任2个班的物理教学工作,每周12节课,还有2节晚辅导。学期初,根据学校和教务处的总体规划以及学校对集体备课工作的具体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主要从工作目标、具体工作措施、备课活动等方面制定计划。每班的学情不同,备课难度很大,但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现在将物理组本学期来的工作情况具体备课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了新课标说明,充分挖掘新教材

从新课标说明中看,内容的划分由原来的力、热、电、光、声五块改为现在的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渗透于科学内容考查之中,将知识更加系统化。所以,我们认真阅读教材,把原来散乱、易错的知识进行梳理,仍按力、热、光、电等知识板块将概念、规律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对教材中的基本规律不仅要理解其内容,还要掌握其研究方法、应用范围和技巧;对教材中的插图、实验等内容要复习到位。

二、充分实践生本教育、合学教育,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问题引领,设计切实可行的导学案,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我组约定的活动期间确定本周的授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首先让中心发言人就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方法进行分析初备,再经过二次备课,其他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验条件等具体问题就其可操作性进行讨论。活动后各位老师根据讨论的结果完成自己分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从三维目标、重点、难点、教材、教法、学生、学情等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大家的集体智慧吃透新教材的内容,达到共同进步目的。在授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选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四、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一学期以来,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一学期下来,好几个同学都在最后有了明显提高。

五、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六、编写了精炼的练习题。每节课的巩固练习题均由备课组人员思考、搜集、整理而成,做到了针对性强、模拟性强的备考练习,切实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

七、作业批改:课堂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尽量能统一,但因为各班的差异较大,可以适当的灵活处理,可是平行班之间不能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统一性。

篇6:地理学科组集体备课总结

一、团结协作是我组工作顺利开展的优良作风。

本学期从高一备课组组建以来,我们五人精诚合作,有问题共同解决,有疑问帮着解决,有困难共同面对。年轻老师教学中的遇到的瓶颈,梅正亮老师总是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教学基本功到地理学科素养,从课堂教学到习题讲解,从新课教授和复习策略,作为老教师毫无保留,全班托出。三位班主任工作忙,我和翠萍老师主动承担起更多的备课组工作,资料的收集、导学案的命制,周考题的出题、试卷的领取,每次只要安排,翠萍老师总是当仁不让。组内哪位老师有事儿请假,其他成员主动承担起他请假后的所带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由于班主任工作忙,本学期组内聚餐不多,忙里偷闲的组内聚餐时间,大家的话题依旧离不开教学及备课组工作,饭桌上大家畅所欲言,学生的问题,备课的问题以及后期工作的疑虑,大家在享受午餐的同时这些问题也在饭桌上迎刃而解。

二、扎实推进教学改革,提升个人教学水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是艺术绽放的舞台。在上学期推进导学案改革中我们对新课程改革下新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本学期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继续对人文地理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集体探讨和研究,从课堂导入到课程设计,从活动设计到课堂小结,从新课到习题课、复习课,我们通过老教师示范,年轻老师模仿创新,通过实践、评课、反思,继续探索适合本学科的高效课堂模式。对我们来说公开课示范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很多年轻老师主动提出上公开课示范课,希望通过大家的点评和指导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进一步。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三、定时开展集体备课,规范备课组活动。

集体备课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整个备课组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本学期我们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规范了集体备课的程序,每周一集体备课活动中,我们先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求同解异,答疑解惑。从研究课程标准到研究教材,从研究学生到研究教法和学法,从教学设计到公开课的点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认真落实,每次集体备课大家在积极讨论中不断汲取了新鲜的血液。集体备课为我们接下来的地理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也让年轻老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迅速的成长起来。

四、构建学习型团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要做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个人专业成长――做一个终身学习型教师,并应该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觉的行动,由此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做一个真正的学习型教师。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本学期我们组内继续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研究高考的考法以及现阶段的教法,从高一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以及应对将来高考的能力。另外,要求年轻老师多看书、多关注实事、多做高考题,扩展个人的视野,提升老师们的做题能力和做题水平。

五、备课组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 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通过一年的努力,学生的整体地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这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和月考中很多学生的地理成绩都有了提高,但是我们发现文科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不够,不愿意看书,不愿意主动去做题、思考、反思。目前已经进入期末复习,但是学生思想涣散,学习上仍然比较松弛,目的性也不明确,这些还需要我们任课老师多去给予引导。

2.通过这一学期的考试,我们也发现了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如:地理的思维和方法还未培养起来,答题的方式和语言不规范、读图及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知识学的太死,不会灵活运用等问题。下学期我们讲继续对学生的审题和答题方法进行培养。

3.本学期扎扎实实搞教学,地理方面的活动开展太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视野和思维水平,下学期将组织开展地理学科方面的活动。

篇7:地理科组总结

地理科组工作总结

地理科组作为学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6名教师积极进取,勤奋工作,在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年级地理教学工作,在常规教学、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科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突出的成绩,在南沙区地理教师中影响力大,在青年教师比武中表现突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热情得到激发,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对一学期情况做小结:

一、各位老师的工作量情况

1.张芳老师——担任初一年级5、6、7班地理教学、备课组长、地理课组长、11

月开始任德育处副主任

2.严明堂老师——担任高三年级文理科地理教学、备课组长、高二年级长、11月

开始任教务处副主任

3.邹勇飞老师——任教初二年级全年级、教研室干事,学校科技教育领头人

教研处干事,12节课2个教案

4.高雅老师——任教初一年级1、2、3、4、班,高一3、4班,少先队辅导员

5.方希老师——任教高一年级1、2、5班,高二文科班及理科1、2班地理教学,担任高一7(AP)班主任,各位老师工作量饱满,不但担当了课堂地理教学,还担任了校本教学、学科竞赛辅导、科技教育、少先队等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在学校承担重任的科组,富有活力,对新生事物易于接受,创造性思维比较强,并且能团结协作。

二、教学工作方面:

科组及科组全体教师共同关心和支持高三文科地理高考备考、高二理科地理的水平测试及初二年级全市水平测试。高二的文科地理迅速进入“准高三”状态,充分发挥高中备课组的优势,迅速收集各地高考题,让学生得以及时训练。高一年级坚持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初中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发挥学生主动性,凸显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处理好时间、课容量、学生掌握程度三方面的关系。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但又不能以作业抢占学生的课余生活,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与市、区教研室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参加市、区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注意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反馈,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

在初一高一年级地理教学中注重激发地理兴趣,爱上思考想象。作为新生,刚刚开始接触新的学科,激发地理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球及地球仪一节中,利用乒乓球,首先学生在乒乓球上绘出经纬线,然后根据之后的学习,制作完整的地球仪,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增强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

在学习经纬线一节内容中,对于经纬线的定位作用,学生制作手抄报,绘出最近发生的地理要闻发生的地点,加深对经纬线的认识,并进行展览。

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中,利用橡皮泥,进行分组制作等高线地貌模型,在制作过程中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地图特点。

在期中考察中,综合之前所学内容,以考察+笔试的形式进行,考察以野外拓展活动为主加以闯关形式,第一关,各个小组得到学校平面图,并在相应位置藏好标记笔,学生在找点过程中学会分析方位,看图和分析比例;第二关,学生回到地理室,进行看图回答问题。评价方式以打点速度快慢和回答问题准确度为依据给分。学生对这种考察评价方式较为接受。

三、教研教改方面:

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面活动的创造性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研究,去探索,研究课程标准和考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执行教师公开教学交流制度,本学期每位教师以课改精神为指导上一节组内公开课,并根据学校要求,做好了新教师的研究课、老教师的优质课,每一次课都做到课前有准备,课后有评价。加强听评课制度,对于我们学校,对于地理科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年青的科组,地理科组人员少,年龄结构偏轻,教学经验还有待充实和完善,但这同时也可以成为一个优势,如果积极培养,正确引导,这一批人能迅速成长并成为教学教研的骨干。

各备课小组活动正常化开展。利用同时在各备课小组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正常的集体备课,讨论甚至争辩,有利于各成员的迅速成长。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个案。

本学期第七周周四下午第六节课,邹勇飞老师进行了题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区初中公开课展示,课堂上学生活跃,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了我国气温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特点,课堂组织深受南沙区初中地理教师的赞扬,认为本课符合地理新课标的理念,极大的激发了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图为邹勇飞老师授课)

第九周周四下午第六节课,严明堂老师在高三文科班进行了题为《干旱地区及其农业生产》的区高中公开课展示,课堂采用“学究式”学案教学模式,课堂组织精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课堂高效,受到好评。课后,地理科组教师与南沙区高中地理教师交流了高考备考经验,以及高中“学案”编写心得。

在学校青年教师比武中,方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获得一等奖,方希老师基本功扎实,语言精练,师生和谐融洽,利用了学案提高了效率,师生互动较好,导入效果好,板书简洁工整,注重概念讲解,问题讲解透彻,是学生分组探究,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图为例分繁化简,讲练结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参与。

在学校青年教师比武中邹勇飞《中国的工业》善于处理教材,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上课学生活跃,思路清晰,但方法形式单一,课程导入新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件容量大,师生互动好,动静结合,收放自如,能很好调动学生,驾驭课堂能力强,角色扮演到位,讲练结合好,但个体学生关注应该加强,图片丰富多彩,以图促教,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落实,获得三等奖。

推荐高雅老师参加广州市青年教师比武,获得较好的成绩。

由于学校是年级坐班,所以科组集中活动非常重要,而周四下午经常被冲,所以我们坚持每周二上午第三节课科组活动,集体备课、思维碰撞、思想交流、信息交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各位教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地理时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会注意收集地理时事与学生分享,例如12月份的“嫦娥三号”玉兔登月,日食月食观测、地震寒潮等灾害地理现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天文奥赛,取得很好的成绩。

五、反思:科组教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要上档次。课题研究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提炼还有一定差距。

地理科组长

篇8:七年级地理学科组总结

地理比较学习就是通过对不同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进行信息的提取、对照、比较, 对其地理特征、地理分布、地理变化、地理原因、地理规律等进行辨别、分析、归纳、推理, 获取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外部拓展, 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巩固、内化和迁移, 有效提升地理学习能力的方法。初中地理新教材中, 几乎每个章节都了呈现了许多比较学习的内容, 据统计, 以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下册为例, 教材中呈现的运用比较学习的知识点共有106处, 可见, 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 比较学习的方法在教学的设计和教学运用中,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 是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维度的实现的具体模式。

二、比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不同需要, 比较教学法从类型的设计和运用, 可按以下五大类型实施。

1. 按比较的范围分为:空间区域的比较、时间尺度的比较。

(1) 空间区域的比较——有大洲与大洲比较、国家与国家比较、地区与地区比较、城市与城市比较等。例如, 日本与英国版图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别找出两国的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大洋位置) 、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河流) 、自然灾害、资源情况、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模式, 民俗文化等的异同, 进而列表比较, 并归纳出两个发达国家的地区优势, 探究两国历史的发展异同及其地理原因, 探究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2) 时间尺度的比较——历史上不同时期变化比较、多年间比较、年际间比较、季节间比较、月份间比较、一天内变化比较、昼夜比较等。如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情况, 降水的季节变化、气温的日 (年) 变化等。例如, 印度人口增长比较, 采用时间纵向动态比较, 学生通过每隔10年的数据计算和统计比较, 一是显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总量大, 二是揭示印度近50年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快, 每隔10年的人口递增比例快, 三是预示印度未来人口的增长趋势——可能超过中国, 跃居世界第一, 四是暗示学生要懂得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读数、计算、比较、分析、推测、归纳, 学生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在比较学习中得以自主的实现。

2. 按比较的内容分为:

有位置、面积、地形、地势、河流、气候、生物、资源、景观、人口、文化、民俗、建筑、服饰等方面比较, 可以是以上要素的综合比较, 也可以是单项细化比较, 如气候, 可按气温、降水等比较。

例如, 南亚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性质比较。通过读图, 找出两类季风的名称、方向, 从而区别两类季风的来源、性质, 最后总结南亚冬季和夏季气候的总体特征, 比较探究出其冬夏季风的成因, 进而比较探究比较该地区水旱灾害的成因, 并且可以进一步与中国广东一带季风气候进行比较, 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在比较学习的引导中, 层层递进, 达到掌握、理解、运用的高度。

3. 按比较的形式分为:

有图像比较、列表比较、数据比较、动向比较、文字比较等。

(1) 图像比较——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地理分布图、流向图、剖面图、景观图、统计图等。例如, 比较不同地区景观图;比较地中海气候和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柱状图和月平均温曲线图比较) 等。

(2) 列表比较——运用表格, 把地理事物的概念、属性、特征或地理数据归类比较。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比较。

(3) 数据比较——通过提取地理数据, 确定量的大小、排序、倍数、水平、比例等。例如, 数据比较。中国与世界的人均GDP比较。通过读图, 提取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均GDP数据;第二, 通过数据的列表比较, 学生算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倍数, 从而推出两类国家发展水平的明显差距, 学生对中国经济水平的定位, 就会认识得十分清楚。

(4) 动向比较——地理事物的输入、输出的方向、大小、时间、周期等方面比较。如中东石油输出路线、数量比较等。

(5) 文字比较——根据地理情境、地理事件等的表述, 进行辨别、比较。

4. 按比较的方向分为:

经向比较、纬向比较、垂向比较、沿指定线比较。

(1) 经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经线 (南北) 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非洲气候图, 从沿中部沿南北方向, 作一条中轴线, 比较赤道两侧沿线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

(2) 纬向比较:地理事物在沿纬线 (东西) 方向上的变化和异同比较。如比较亚洲在北纬30度穿过的地区气候有何异同, 为什么?从中央比较中东、印度、中国三大地区的主要气候差异及其成因。再如, 比较从中国东北——内蒙古——新疆一线植被的变化情况, 并说明为什么?通过比较, 找出影响各地区不同的主导地理因素, 进而找出地理原因。

(3) 垂向比较:山下到山顶地理现象的变化及其原因。

(4) 沿指定线比较:除上述三种线状方向比较外, 经常会出现沿着某一河流、某一剖面线、某一地理线条等, 展开不同位置的比较。

5. 按比较的综合性分为:

一维、二维、三维甚至多维进行综合比较。

根据教学的需要, 比较学习的维度灵活多样, 往往是以上各种类型的综合。特别是地理综合性题目的练习或考察, 大多是以综合性比较呈现。例如:根据日本与英国版图展开的综合比较。

总之, 比较教学法是一个重过程、重方法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有效教学中, 既是教材教学的需要, 又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

摘要:地理新课程要求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目标。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地理新教材的结构内容研究,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 就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进行了分析。

篇9:七年级地理教学案例

关键词:初一地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30-01

一、案例背景:七年级地理新教材容基础性、实践性、趣味性、统一性于一体。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对于我们地理教师而言,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知识,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案例主题: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中,经线和纬线是地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又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经线和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划分更是难点中的难点。我先后想到了3种教学方法,并用于教学中,感觉效果较好。

第一、观察地球仪。观察地球仪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但是地球仪有很多的图例和注记,有时会干扰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第二、图表讲解法。用这种方法学习经纬度变化规律比较直观,但是启发学生空间思维将会差一点。

第三、学生实际绘画法。上面两种方法,只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自绘东经图和西经图、东西半球图,对难点有了突破。

三、案例过程:课前布置学生自绘四幅以二十度为间隔的经线图。

(一开学就给学生提出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个绘图本,课本中的重点图让学生通过绘图加深记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练习,我们知道地球仪上纬线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接下来,我们用类似的方法看看地球仪经度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又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环节一:经度的排列

活动安排:

1、按照原来的四人分组,每组一个地球仪,协作完成。2、按老师的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从赤道上经度的排列分布其特点。

教师讲述:与纬度相似,地球仪上的经线也有无数条,为了区分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同样的道理,经度的起点也是0,那么,0度经线在哪儿?它是一条怎样的特殊经线呢?

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经线的具体位置。

教师归纳总结:0度经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算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这是人为造就的特殊经线,请看教材第6页,阅读材料1.8“格林尼治0度经线”来了解这条特殊的经线。

活动安排: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绘制好的一组20度间隔的经线图,以右面半球的最左的经线为0度起点,向东向西填写经度数。学生填写,教师巡查。四人小组互查。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你填写的经度数,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接问:除了0度和180度处,其余的经度都有两个相同的数值,我们又如何区分呢?学生答。

教师归纳总结:本初子午线向东称为东经,以西称为西经,人们同样利用英文Eest 、West的单词首字母“E”“W”作为代号,分别表示东经度和西经度。请同学们区分我们刚才填写的哪个是东经图哪个是西经图。

教师板图:拓展练习: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习写出下面几个经度。其他同学们在自己绘制的图中绘出。

东经30度、东经90度、东经150度、西经30度、西经90度、西经150度。

在地球仪上找出这六条经线,观察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相对两条经线度数的和是多少?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发现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性,两条东西经相反,和为180度的经线共同组成一个经线圈。

环节二:半球的划分

提问:如果说我们要利用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成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线最合适?分开的半球分别叫什么半球?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并指名学生进行叙述。要求学生在东经、西经图中描绘出赤道,并填写出南北半球的范围。

过渡:同样,如果要将地球用经线分为两半,又该选择哪条经线圈呢?分开的半球称什么半球?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观察,理解选择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所在的经线圈的原因。

教师总结方法:1、数值法。教师把板图中东半球小于西经20度的范围和西半球大于东经160度的范围用阴影描出。

判定方法: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的范围为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到东经160度的范围为西半球。

2、数轴法。教师板绘,并要求学生同绘,把经度值标在坐标轴上,根据位置确定所在的半球。

篇10:地理科组教研工作总结

作总结

经过半年的紧张而又充实的工作与学习,地理教研组的工作又告一段落。本学期,我和学校地理老师在我校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我们积极而热情地参与到各项教研活动当中,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工作回顾:1.我们依照教研室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各年级备课组进行一定数量的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地理教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每次集体备课整理出来的教案,都是可圈可点的优质教案。这样的活动也为我们组内的每位教师的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本学期教研室推出有效课堂优质课比赛,地理科组立即响应。我们组每周五下午第2节公开听课活动,第3节在接待室科组内研讨活动。大家积极探讨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上交《台山市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每次在备课、讲课过程中遇到难题和疑惑,我们都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通过多次的讨论活动,对于我们组每位成员的知识面的拓展,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提高都很有帮助。组内成员的这种交流和学习活动成了我们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我们组内成员的教学水平。

3.2013年10月11日台山教研室来我校听课并进行指导,高三地理教师陈文幸、郑杨华和高一级地理教师郭忆军参与公开课授课活动,三位地理教师和科组共同探讨并做好地理课件。当天下午在初一级组办公室进行教研,教研员朱老师进行指导。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朱老师表扬了地理科组教师的认真态度,对3位上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与指导,3位地理教师都被列为良好等次,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我们组内成员的教学水平。

4.2013年10月18日,我校高二级地理教师胡小洋参加台山市地理优质课比赛,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地理科组提前半个月做准备,科组教师积极探讨,并于10月15日在阶梯室进行演练,对课堂存在不足的地方大家积极讨论,胡老师认真对待,大家一起相互帮助,可喜的是胡老师这次大赛,最终获得台山市优质课比赛二等奖,江门市三等奖。

5.2013年11月22日在校教研室的安排下,由马校长带队到江门市棠下中学学习,参加的地理教师有:郑杨华、郭忆军、陈文幸.在这次外出学习中大家收获颇大,并在教研室要求下,写好心得体会,由郑杨华回收上交。

6.2013年12月13日在教研室的安排下,由覃校长带队到李兆基中学学习,本次活动参加的地理教师有:郑杨华、陈文幸、胡小洋。7.2013年12月进入复习阶段,各年级备课组共同研究复习计划,整理复习试卷。对每个知识点、考点都进行了详实的探讨和研究,每一份复习卷都基本涵盖了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对学生学习的复习巩固很有帮助。

8.做好2014高考、中考地理备考工作,高三教师忍着分析2013年12月江门统考成绩,做好2014年1月江门一模复习工作。

上一篇:96课 商务会餐下一篇:山雨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