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维盐合成新技术

2024-04-12

甲维盐合成新技术(共5篇)

篇1:甲维盐合成新技术

甲维盐发展前景展望

甲维盐全称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它具有超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特点,与阿维菌素比较首先杀虫活性提高了3个数量级,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和其他许多害虫的活性极高,既有胃毒作用又兼触杀作用,在非常低的剂量下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在防治害虫的过程中对益虫没有伤害,有利于对害虫的综合防治,另外扩大了杀虫谱,降低了对人畜的毒性,是难得的优异的杀虫剂品种。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对农药的安全、残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甲维盐作为高效、低毒、无公害、低残留、绿色环保型杀虫剂的代表,从甘蓝、白菜等蔬菜上逐步扩大到大豆、棉花、果树等经济作物上,从09年开始推广至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其在作物上表现出其他农药无法比拟的活性和安全性,发展前景巨大。性价比提高,甲维盐曾经是高端杀虫剂的代表,每公斤价格上万元,由于价格太高,只能是大多数老百姓望价兴叹,给甲维盐的大面积普及带来了瓶颈,但近几年随着甲维盐生产工艺的改进,产收率的提高,成本大幅下降,农民使用成本大幅降低,性价比显著提高,使老百姓用得起,用的划算,为甲维盐的大面积普及创造了条件。

竞争优势逐渐明显,近2年由于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有机磷类杀虫剂价格持续上涨,而甲维盐的价格在不断下降,竞争优势愈显明显,为甲维盐的推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加速了甲维盐对其他品类市场的冲击和挤占。综上所述,在未来几年内,甲维盐必将发展成为杀虫剂的主导品种,甲维盐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契机已经来临,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把握了这个趋势,就能顺势而为,成为业界的强者。

篇2:5%甲维盐防治棉铃虫药效试验

关键词:5%甲维盐,棉铃虫,防效

为进一步探讨5%甲维盐的科学使用技术和田间应用效果及对其他害虫及天敌种群的影响, 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特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作物为棉花, 当地主栽品种新陆早31。试验地点设在10连7号地。供试药剂为5%甲维盐 (山东省济南仕邦农化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为科云NPV (河南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 。

1.2 试验设计

试验选择在棉铃虫发生较重的棉田进行。土壤为黏土, 中等肥力, 栽培方式为一膜4行, 膜上点播, 加压滴灌, 作物长势为中等, 历年棉蚜为轻度发生。试验共设5个处理, 分别为:5%甲维盐150g/hm2 (A) 、120g/hm2 (B) 、75g/hm2 (C) , 科云NPV 30g/hm2 (D) , 空白为对照 (CK) 。每处理重复3次, 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20~70m2。各处理区内作物长势及棉铃虫发生情况基本一致。试验期间没用其他杀虫剂, 喷施药液量在600kg/hm2左右。8月3日按要求配药对棉株中上部均匀喷雾。选用生产上常用的喷雾器械农工16型。

1.3 调查方法

7月28日至8月2日出现高温, 平均气温26~30℃, 最高气温32~42℃, 7月25日阴天, 8月3~10日气温24~29℃, 8月8~9日阴天气温正常。此温对虫害影响不大。每小区不同方位取3点, 每点顺行固定5株有棉铃虫卵和幼虫 (或人工接低龄幼虫) 的棉株, 挂牌标记, 每处理45株 (重复3次) , 共225株 (5个处理) , 保证定点株周围棉株无卵和幼虫, 施药当天调查记录幼虫数和卵量, 施药后1d、3d、7d、14d、20d调查记录幼虫数, 施药后7d、14d分别记录棉花顶及蕾、铃受害情况。以空白对照卵孵化率为准。在调查防治药效的同时, 记录百株棉花 (逐株逐叶调查) 瓢虫、草蛉、蜘蛛、猎蝽等天敌数量。根据对防治效果的调查数据, 计算各处理区虫口减退率、校正防效。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施药后3d虫口减退率不明显, 施药后7d是防虫最佳期, 其虫口减退率、防效由高到低为处理D、处理A、处理B、处理C。施药后14d各处理防效均下降, 但处理D防效仍表现为63.37%, 其他处理为50%以下。从整体看科云NPV防效最佳。

由表2可知, 施药后7d处理C铃受害较重为1.0%, 其花蕾受害基本接近。施药后14d处理C铃受害较重, 其次为处理B、处理D、处理A, 其花蕾受害均接近, 较CK偏低1~2个百分点。

(%)

由表3可知, 施药后3d对天敌影响大, 天敌死亡率由大到小为处理A、处理B、处理D、处理C, 分别为50.00%、47.83%、46.15%、44.00%。施药后7d对天敌毒性下降, 施药后14d对天敌均无毒性。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5%甲维盐校正防效为50.87%~57.54%, 其防效虽低于科云NPV, 但在防治棉铃虫交替用药时, 可起到既保护天敌又降低害虫抗药性的作用, 并有一定防治效果, 此药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伍琦, 熊谦富, 李捷, 等.低毒高效新农药防治棉铃虫比较试验[J].江西棉花, 2008 (4) :39.

[2]王丽英, 曹春田, 魏献斗, 等.几种药剂防治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J].河北农业科技, 2008 (24) :50-51.

篇3:甲维盐合成新技术

【关键词】棉铃虫;1%甲维盐乳油;防治效果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其食性极杂,以幼虫蛀食蕾、花、果为主,亦食害嫩茎、叶和芽,造成折茎和虫果腐烂,大量落花落果,严重时折茎和蛀果率可达20%~30%,降低产量和质量。为筛选防治棉铃虫的高效药剂,笔者选用1%甲维盐乳油,于2009年3月22~29日在文昌市龙楼镇全美村进行防治西瓜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剂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酸盐(甲维盐)乳油,河南郑州市普朗克生化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10%虫螨腈悬浮剂,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市售品。

1.2防治对象

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

1.3试验作物

西瓜(品种为黑美人)。

1.4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天晴,试验期间气温22~29℃。

1.5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1)1%甲维盐乳油1600倍液;(2)1%甲维盐乳油2000倍液;(3)1%甲维盐乳油2400倍液;(4)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5)CK(空白对照)。小区面积60㎡,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共20个小区。试验区四周留保护行。

1.6试验和调查方法

试验于棉铃虫幼虫(1~3龄)高峰期进行,用手动背负喷雾器实施常规均匀喷雾,喷湿至微滴水为度。先喷CK区再喷处理区,先低浓度后高浓度,每1/15公顷喷药液50kg。采用定点定株调查,每小区随机选西瓜10株,系上编好序号的塑料标签。在药前调查10株西瓜全部瓜蔓上的虫口基数,分别记录各小区棉铃虫幼虫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对第7天防效进行方差分析,用DMRT法比较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为:

虫口减退率(%)=×100% 防效(%)=(1-)×100%

CK0、Pt0分别为药前对照区及处理区活虫数。CK1、Pt1分别为药后对照区及处理区活虫数。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结果可见,1%甲维盐乳油1600倍液、2000倍液和2400倍液處理的防效,药后第1天分别为88.40%、81.56%和70.14%,药后第3天分别为98.54%、91.43%和88.57%。从药后第1天和药后第7天的防效结果看,1%甲维盐乳油对棉铃虫的防效性好,持效期也较长。对照药剂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处理后第1、3和7天的防效分别为83.72%、95.88%和96.18%。

表1 0.5%甲维盐乳油防治西瓜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经对药后第7天的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发现1%甲维盐乳油1600倍液的防效与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其2000倍液和2400倍液处理的防效不如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处理的防效好。1%甲维盐乳油3个处理间的防效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

3.结论与讨论

篇4:甲维盐合成新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许南公路 (南阳段) 、南新公路、312国道 (南阳唐河段及南阳镇平段) , 试验观察区杨树面积3 000hm2。试验地均为食叶害虫常发区, 有1~3年小树、5~8年中幼树、8年以上大树, 林带宽度为30~50 m, 林相整齐, 树冠郁闭度为0.5~0.8。试验期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幼虫以1、2龄为主, 平均虫口密度为1~3头/百叶。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5%甲维盐 (河南中威高科技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大颗粒尿素 (作为沉降剂, 青海石油化工厂生产) , 其配比为甲维盐∶尿素∶水=1∶4∶70。

供试飞机及导航设备:日R44轻型直升机, 机载GPS导航 (湖北荆州市同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 配置低量喷雾系统。

1.3 试验设计

防治试验区为许南、南新、312国道 (南唐段、南镇段) 3条路林, 在试验区附近以农田林网、乡村道路为主设立对照区[4]。试验前, 在试验区选定6块标准地, 每块标准地抽10株样树, 同时在对照区也选6块标准地 (试验区标准地与对照区标准地距离较近且林况基本一致) , 每块标准地也抽取10株样树。试验区标准地分别为许南路方赵路口 (F01) 、许南路变电站 (F02) 、南新路瓦店 (F03) 、南新路沙堰 (F04) 、312国道曲屯 (F05) 、312国道唐方路口 (F06) , 对照区标准地为许南路方赵路口南林网 (D01) 、许南路变电站沟外林 (D02) 、南新路瓦店南林网 (D03) 、南新路沙堰南林网 (D04) 、312国道曲屯路南林网 (D05) 、312国道唐方路口附近毛庄 (D06) 。按飞机防治操作技术规程, 试验区用直升飞机喷洒甲维盐, 对照区不用药[5,6]。

1.4 试验方法

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5日进行试验, 每架次载药量200 kg, 喷幅40 m, 飞机作业距树冠8~10 m, 航速150km/h, 每架次飞防面积40 hm2, 喷药量5 250 g/hm2。试验后2、5、8、11、14、20 d调查12块标准地杨树食叶害虫虫口变化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2可以看出, 采用飞机喷洒5%甲维盐的试验区6个样点的虫口减退率平均为91.4%, 防治效果平均达91.1%。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飞机喷洒5%甲维盐对杨树食叶害虫有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 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1.4%, 平均防治效果达91.1%, 且在林间对害虫的天敌没有影响, 有利于保护和利用天敌, 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 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5%甲维盐速效性较好, 对害虫快速击倒能力强, 施药2 d后即可有杀虫效果, 持效性也较好, 药效可达20 d以上, 且采用飞机喷洒进行防治, 药剂喷洒均匀, 用药量也大大减少。

摘要:进行直升飞机喷洒5%甲维盐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采用飞机喷洒5%甲维盐对杨树食叶害虫有非常显著的防治效果, 平均虫口减退率达91.4%, 平均防治效果达91.1%, 且在林间对害虫的天敌没有影响, 药剂喷洒均匀, 用药量减少。

关键词:5%甲维盐,杨树,食叶害虫,飞机喷洒,防效

参考文献

[1]萧刚柔, 于诚铭, 王淑芬, 等.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林晓安, 裴海潮, 黄维正, 等.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3]杨有乾.河南省森林昆虫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4]李玉峰.飞机喷洒不同药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J].河北林业科技, 2013 (1) :16-18.

[5]张友慧, 易旭辉, 饶平, 等.恩斯特龙TH28直升机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试验[J].湖南林业科技, 2011 (4) :42-44.

篇5:甲维盐合成新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振兴村所属的责任田,土质为砂土,施肥水平一致,前茬小麦。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中农住商(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生产)、25%毒·辛乳油(7%毒死蜱,18%辛硫磷,江西万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速捷(高效植物油助剂,Janson technology Inc.生产)、有机硅(加乐好,Siltech.Inc Canada生产)。供试水稻品种:淮稻8号(中熟中粳品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300 mL/hm2 (A)、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225 m L/hm2 (B)、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150 mL/hm2+速捷450mL/hm2 (C)、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150 m L/hm2+有机硅150 mL/hm2 (D)、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hm2 (E)、25%毒·辛乳油1 500 mL/hm2 (F),以清水作对照(CK)。试验区每个处理200 m2,空白对照区面积50 m2。

1.4 试验方法

采用旱育秧方式,5月5日落谷,6月10日移栽,9月1日上午(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处理前进行基数调查。9月8日左右齐穗,10月5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调查5丛,共查25丛,统计卷叶率,与对照区卷叶率比较,计算相对防效,同时调查卷叶内有虫率,计算公式如下[1,2]:

式中:CK—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PT—药剂处理区药后卷叶率。

药后不定期观察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一般用以下方式记录药害: (1) 如果药害能被测量或计算,要用绝对数值表示,如株高等[3]。 (2) 按照药害分级方法记录药害情况。各级别药害程度:无药害;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中度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重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作物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 (3) 将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比较,评价其药害百分率。同时,要准确描述作物的药害症状(矮化、褪绿、畸形等)。此外,还要记录对作物有益的影响(如加速成熟、增加活力等)。另外,还要观察记录对其他病、虫害的有益和无益影响,以及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如对野生生物、鱼和有益昆虫的任何影响[4,5,6,7]。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及田间管理

施药前采取漫灌保持浅水层,药后保持田间湿润。施药当天气温在26~29℃,晴,东风3~4级,药后3 d内无降雨。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作物的安全性

观察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均对供试水稻无不良影响,水稻无药害症状表现。试验期间对水稻生育进程如抽穗、结实、熟期等调查,同对照区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对其他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无明显影响,直观上发现处理E对稻田蜘蛛无明显影响,其他处理蜘蛛种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8,9,10]。

2.2 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一定防效,其中以处理D防效最好,达到91.28%,处理E次之,为83.38%,处理F防效最低,仅为44.96%,表明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与有机硅配施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以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150mL/hm2+有机硅150 mL/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摘要:进行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效研究, 结果表明: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150 mL/hm2+有机硅150 mL/h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 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防效, 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稻纵卷叶螟,12%氟虫双酰胺.甲维盐微乳剂,药效

参考文献

[1]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78.

[2]韩召军.植物保护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胡春和, 张晶.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新进展[J].温州农业科技, 2009 (2) :7-9.

[4]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水稻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5]周宇杰, 徐铁平, 陈月娣, 等.四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1) :113-114.

[6]陈贤清, 申群芳, 张志元.苏云甲SC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4) :84-85.

[7]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78.

[8]韩召军.植物保护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9]胡春和, 张晶.农业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新进展[J].温州农业科技, 2009 (2) :7-9.

上一篇:梦想-心中的阳光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新版艺术活动教案:《小鸡在哪里?》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