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公开课总结

2024-04-28

王君公开课总结(精选6篇)

篇1:王君公开课总结

王君政治公开课总结

雷少鹏

优点:①教师基本功扎实,讲评全面,分析透彻;

②举例恰当,重难点突出,易混点分析清楚,注重讲练结合;

③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强,学生参与积极,培养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 ④课堂容量大,效率高;

不足:①多媒体的运用应和导学案相结合;

②应加强对学生字体书写的规范要求;

③个别学生的声音较小,老师语气不够肯定;

篇2:王君公开课总结

由年级组织本学期四月份南校区举行两节数学公开课。分别为4月12日,执教人:刘彩艳,课题:向量的坐标运算。4月16日,执教人:赵修喜,课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课后,本组全体老师,年级王主任,并邀请王校长进行了评课。评课情况如下:

首先由王校长进行发言。王校长站在非数学的角度,对集体备课,及所听的课进行了简要点评。他强调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与融合,它将大家的力量融为一体,要很好的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安排集体备课分工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位老师的教学特长,将课题分给擅长的老师,充分发挥老师在自己擅长的课题上的优势,让大家进行资源共享。另外集体备课贵在坚持,要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有计划的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所听的课,因为学科差别的原因,没有在知识点上进行点评,但感觉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主动性高,对学生的板演,教师严格要求,板书规范,能及时订正学生的错误,注重过程。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率高。将枯燥的数学课上的活而不乱,让每一位听者有益。希望各位老师在充分借鉴两位老师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合理的融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王校长发完言后,王主任从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首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数学集体备课的智慧,其次就某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了点评。比如在进行平面向量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证明三点共线的题目时,现在讲的向量是一个方法,另外还可以联系必修二讲的斜率,直线方程,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等方法,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角度来学习向量,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向量的知识。另外要合理的应用课件,数学因其学科特点不能完全依赖教学课件,要做到课件与板书合理结合。发挥课件的优势,扩大课堂容量,让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板书,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稳固扎实。

然后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课后反思。其实这两节课也是整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只不过由这两位老师展示出来。刘彩艳老师觉得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更紧凑,还可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赵修喜老师认为,本节课在例四的处理上还可更细致更扎实。

最后在两位领导发言的基础上,各位老师对这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计算问题仍然是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运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仍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巨大障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应继续关注,此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二,课件教学只能成为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特别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板书于黑板,重要的例题最好还是领学生作,将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用课件放一下就了事,这样水过地皮湿,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三,注重集体备课,轮到哪一位老师主备,主备人要重视,另外大家也要给以帮助,集集体的智慧于一体,让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大家的精力与时间。第四,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以讨论为主,特别是对重要题目的变式练习一定要挖深挖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篇3:对《雇员流动管理》公开课的总结

一、公开课基本情况

本次公开课的所授班级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0701班的学生, 这个班共有学生44人, 本次公开课学生全部到课。授课时间是2010年10月18日 (本学期的第八周) 周一下午的第5~6节课。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参加了这次公开课活动。

二、本次授课的主要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专业素质目标:晋升管理是雇员流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企业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以及雇员对企业的满意度, 继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雇员流动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地对雇员实施晋升管理, 从而达到对雇员在企业内部流动有效管理的目的。2.非专业素质目标: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教学方式, 能够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3.综合素质目标: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 能够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为今后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必要的准备。

三、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 晋升的意义

企业中的合理晋升能够提高雇员的工作积极性, 对雇员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 增加雇员对企业的忠诚度, 从而减少企业雇员的流失。

(二) 晋升中的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的主要观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 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由此观点产生的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三) 如何实现有效的晋升管理

企业要想实现有效晋升, 消除晋升中可能产生的彼得原理, 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 提升员工的标准要求, 更重视潜力而不仅仅是员工目前的绩效情况;其次, 在企业中要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 只有这样, 才能让员工在得到不恰当的晋升后, 让其从不胜任的岗位回到他能够胜任的岗位上;再次, 可以在企业中采用临时性和非正式性“提拔”的方法来观察他的能力和表现;最后, 企业可以适当引进外来人才。

四、对本次公开课的总体评价

各位听课老师对易老师的授课效果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总的评价是:

第一, 课程设计合理, 思路清晰。课程从案例导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生案例讨论三个层面安排。第二, 理论知识讲解清晰易懂, 便于学生理解及掌握。第三, 讲课时语言流畅、教态大方, 对所讲课程内容熟悉。第四, 课堂气氛活跃, 与学生互动较多。第五, 点评学生对案例思考后的发言时, 能切合案例以及企业中的实际情况, 有利于学生对此课程内容重点及难点的把握。

需要改进的地方:1.希望能够适当放慢语速, 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2.增加学生发言的时间, 以便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五、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

大家对《雇员流动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技巧进行了探讨。

(一) 课程重点的控制

此次课程的重点是晋升的意义、晋升中的彼得原理、如何实现有效的晋升管理。如果对晋升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 很难理解彼得原理的含义, 进而也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晋升管理。所以, 企业管理者在对某雇员做出晋升决定之前, 就应该对该雇员的能力及性格特点等各方面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才能实现对其有效的晋升管理, 最终达到企业晋升雇员的目的。因此, 对雇员做出晋升决定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晋升决定的对错, 以及晋升后该雇员的工作效果。此项工作应该予以重视。

(二) 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如何与所选择的案例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联系。所选的案例要求:第一, 能够紧密契合所讲的理论知识。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应该是课程中所讲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第二, 案例大小要适中。过大的案例不便于学生在课上完成, 案例过小, 不便于学生展开讨论, 也达不到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三) 教师的点评

学生完成对案例的讨论和发言后, 教师要针对案例及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 这一环节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活动的点睛之笔。为此, 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同时,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

摘要:文章对笔者有关《雇员流动管理》中的“晋升管理”课程公开课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总结, 以供各教师参考和交流。

篇4:公开课不是作秀课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学校通知我们三位老师,明天区上要来人听课,让我们准备一下。因为刚参加工作才两年,所以不知道“区上来人”的深刻含义,因此只是按照常态课来准备。恰好那是一节复习课,我主要从知识的体系、上课的环节梳理了一下,不像现在有多媒体设备,当时只有课本、教案和粉笔。

第二天早上,自习课还没上,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就独自到我们学校来了,她先看了我的教案,并没有说什么,然后第一节课就听数学课。下课后她就一句话:“这就是你准备的课?”我说:“今天我刚好上到这一节课了,新课还不能讲,是复习课。”随后她到校长办公室说:“把这个老师赶快换掉”。

事情过后我才知道,这次要上的课是要展示给全区教师,那时还没有区级公开课、优质课之类的说法,因此我错失了一次展示的机会。公开课应该是什么样的课,蒯威老师在文中提到一些看法,在文中第二段和第五段都提到了同事的关心及个人的看法,我非常有体会,在我工作十年之后,为了应对公开课、优质课、新秀课等等的名目繁多的作课,老师本人、校领导及教研组等为某一个人能够做出好课,不厌其烦,四五遍甚至于十几遍地试教,发现问题,精心设计,运用多媒体手段打造精品课展示给大家,一堂课耗费了大家无数的智慧和精力才完成,当然达到的效果是一荣俱荣。其实这种作课对现实的课堂教学有多大的帮助呢?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每一节的积累来完成的,绝非一节“优质课”就能达到目的。“优质课”不能掩盖“常态课”的真实状况,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我们去“秀”。

在第四段中,蒯威老师所提的“在不少老师眼里,要上一节公开课,不试教一两次,跟没备课就上课的感觉差不多”。在我们身边的确不乏这样的老师,大家都热衷于这样的表现形式,课堂上下的功夫自然会减少了,我们的基础教育恐怕只能是“造假”的课堂、“倒退”的教学了。目前功利主义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公开课到评优课,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获奖、拿奖。

在第五段中,“为‘裸课点赞,并不是说我们反对磨课,反对改进课堂的不足,而是强调要尊重每一堂课的正常形态,因为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精彩”。这是实事求是的大实话。我们更要为教育的进步和教学的提高不断探索,同事之间通过“常态课”、“推门课”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在探究中前进,积累经验,推陈出新;去外面听课,听专家讲座,学习他人的长处,吸取好的、能为我所用的东西,然后展示在常态课中。如果需要公开课,就把自己真实的、最好的、有血有肉的课展示出来,让同行、同事去评价,让优点闪出火花,让缺点不断得到纠正或改进,归根结底就是用真实的常态课去“公开”,把“作秀”的成分尽量减少,回归本真,回归原味的课堂。蒯威老师在不同场合听薛法根老师执教《鹬蚌相争》一课,每一次都有所不同,他认为这才是灵活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如果薛法根老师在不同场合都讲成一模一样的课,恐怕大家对他的评价就是另一番模样了。每一堂课对老师都是一次演出的机会,潜下心来,吃透教材和大纲,夯实基础知识,提高驾驭的能力,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堂常态课成为有所得的“真”课,而非“秀”课。

曾经有位教育界领导说过:“公开课上如果觉得课件没有用的话,就不要用了,做我们的常态课,不要为作课而‘作秀,一看就是两张皮。”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篇5:公开课总结

在本学期的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技能组每位老师都做到了深入备课、认真上课、仔细听课和积极评课,每位老师都在公开课活动中收获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现就本次公开课活动总结如下:

蔡伟和崔小丰两位体育老师的体育课,整个教学过程非常详细具体,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也很清晰完整。在教学中他们的示范动作都非常标准到位,显示出扎实的基本功,同时都能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能在非常快乐轻松的环境下,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学的既轻松又快乐。尤其是蔡伟老师所授《排球一课,紧扣中招体育加试,把培养学生能力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当中,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韩新灵老师,在教学上更是花了一番心思的,从课堂导入就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展示的图片范围广、分类齐,可以预知课前的工作量是很大的,而学生作品的呈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韩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美术与文化、社会生活的结合,做到了恰到好处。

孟旭睿老师所授计算机的组成一课,通过视频展示,教师动手拆装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理论课上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篇6:公开课总结

今年春天,“校本革命”行动将全市学校内涵式发展问题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要求学校自己,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对学校整体工作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关注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以“革命”的行动重塑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模式,满足师生的发展需求,引领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次公开课活动,是在迎接省教学评估和正在全市学校实施“校本革命”行动的背景下举办的。旨在彰显教师教学特色,展示教师教研成果,深化新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素质。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终目的是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建设新课程能力,是历史赋予给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的使命,不会实施新课程,将落后时代步伐,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以往我们参加理论层面上的培训多,参加实践学习、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少。因此,给我们的教师在新课改中实施中存在较多的困惑。学校举办教学公开课,就是要为全体教师建立探索、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全体教师迅速成长。

这次公开课,涉及的学科之广(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12个学科)、参加作课教师人数之多(初、高中教师共24名)、实施过程时间之长(从11月25日开始到12月23日结束)、整体水平之高,均为五中建校历史之最。从公开课整体效果看,新课程建设能力,初中教师明显高于高中教师,说明从2004年以来,初中教师得新课改风气之先,进步较快。高中教师在这方面任务更艰巨,但也有佼佼者,如张红敏教师。初中虽然整体水平高,但也是参差不齐、优劣不等。

优点方面:

1.所有作课教师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且运用比较熟练。

2.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变,变传统以师为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本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样。

3.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4.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5.注重了资源有效整合,多媒体的运用,充分整合了课内课外资源、网络内资源,教学效率高。

6.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教学环节完整,过度自然。

存在问题与不足

1.存在形式主义。表现在:学生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时间短,效果不好。

2.“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没有确立。表现在堂课教学还是没能放开,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狭窄,不能把属于学生的时间交换给学生。

3.面向全体学生不够。表现在:提问问题不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只提问前排学生,很少关注后排的学生。学生回答问题只是教师自己判断答案正确与否,不管其他学生。

4.不能做到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的统一性。表现在:只图表面热闹,不求实际效果。

5.教师的亲和力不够。表现在:师生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此外,有部分作课教师专业成长不快,还停留在两年前的水平上。尽管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做课教师都精心准备,把最有质量的课展

示给教师,敢于展示自己探索的成果,敢于剖析自己,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这正是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

从参加观摩的教师情况看,很多教师表现出谦虚好学的精神,无论是否是本学科或者本组教师的作课,能积极参加,诚恳地学习。但也有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智慧和敬业精神,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学校搞这次活动是流于形式,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不能学习作课教师的展示,或者迫于学校要求,碍于面子,假装谦虚好学,形式上参加了,但是没有抱着学习别人成就自己的态度去学习。固步自封,随波逐流,不思进取,甘愿专业堕落。

学校在组织这次活动中也存在缺陷,没有组织讲评活动,影响效果。校本教研,方兴未艾,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研无止境,实践无止境。校本革命任重道远,师本革命刻不容缓。学校每年要举办教学公开课,作为学校的一个特色活动开展下去。

面对学生的道德伦理观念都已发生很大改变的这个铁定事实,每位教师要尽快转变意识,不要再用传统的师生观去对待学生,不要只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堂。要用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观点、以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的观点,去把握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希望全体教师都要参与作课,参与观摩,参与交流学习,尽快提高实践新课程能力,促进专业化加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上一篇:度依法行政计划下一篇:打醋买布儿童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