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2024-04-22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通用8篇)

篇1: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设计艺术学院10级油画专业、公共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院外

风景写生报告

按照《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绘画专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规定,绘画专业油画方向、公共设计专业应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色彩课程外出风景写生,规定课时为绘画专业油画方向为四周、5个学分,公共设计专业为三周、4个学分,场所为国内风景地区”。根据以上教学方案的规定,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本次10级油画班,10级公共艺术班,“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场所安排在“四川省雅安上里古镇美术写生基地”,10级油画班时间为第16周—19周(即6月13日—7月10日),10级公共艺术班时间为第17周—19周(即6月20日—7月10日)。

色彩风景写生内容如下:

1、学生了解自然和自然景色,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应对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地域生活和文化的同时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风景写生,要求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方法、步骤、选景与构图以及相应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此次外出写生10级油画班,10级公共设计班,共2个班级48人名学生需外出带队指导老师2人。

现将此次写生课程的有关内容及安排汇报如上,请教务处根据学院关于课程的规定及教学培养方案,对我们此次写生给予协助、指导,并对有关班级公共课程予以调整,给予此次外出写生的学生有关补助、对执行课程的教师差旅补助费用。

学生人数: 10级公共设计班(20人)、10级油画班(28人)。总计48人 教师差旅费用11925元

学生补助费用12040元

总计¥23965元

设计艺术学院

2011年4月10日

篇2: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一个完整的GIS必须具备输入、存贮、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四大功能。GIS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环境及景观规划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与某些领域尤其是环境规划设计领域的实践是相互促进的。作为一个强大、灵活的决策系统,它不仅见于大范围的城市及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而且很多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等行业也正在接受这一技术。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目前GIS的分析与展示诸如噪声、能量平衡、城市气候等环境因子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关键词:GIS;环境;景观;规划

The Application for GIS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bstract: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system that can do data capture, storage, analysis, and display for certain area on the earth.So a complete GIS must possess four functions mentioned above essentially.GIS is play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jects of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planning because of its powerful function in spacial analysis of Geo-Information.As a powerful and flexible technology for decision-making, it is not only employed by the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a wide range of urban and na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adopted by many fields that are related to urban landscape design.But certain projects still can identified some shortcomings of GIS, it also lacks capabilities for analyzing and displaying qualitative aspects of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noise, energy balance, urban climate, etc.Key words: GIS;application;landscape;planning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经过了40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风景园林规划项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背景

1.1定义

GIS的定义是随着其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而在不断地完善的。不同领域也因研究对象及角度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数据库类GIS、制图出版类GIS、实时监测类GIS以及综合信息处理类GIS等。最简单地来说,GIS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这是GIS的本质,也是核心。然而,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为:GIS是“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相关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组织及相应的机构安排。”其中“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是一个完整的GIS所必须具备的四大功能,即“输入、存贮、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1]。

1.2应用

物质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GIS)作为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来临,理论上来说,GIS可以运用于现阶段任何行业。从技术和应用的角度,GIS 是解决空间问题的工具、方法和技术;从学科的角度,GIS 是在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从功能上,GIS 具有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显示、编辑、处理、分析、输出和应用等功能;从系统学的角度,GIS 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简而言之,GIS 是一个基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分析和管理空间对象的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操作对象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根本区别。

1.2 发展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经过了40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技术,并且得到了极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近些年,GIS更以其强大的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功能,在GPS及路径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简单的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GIS技术作为一门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在暂短的时间里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2、3]:(1)计算机硬件价格的不断下降;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存储能力的不断增加以及PC机与工作站的进步。(2)软件技术的发展。开发出了适用于桌面操作系统的GIS应用程序,而价格也在走向“能够被接受”。(3)各国家及其各级政府机构,尤其是美国,不仅成立了相关的信息机构,建立起了庞大的资源信息数据库,而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标准、法令法规。(4)Internet对社会生活的强力渗透,使资源共享成为真正可能。(5)GIS本身提供了一个将信息综合汇总、分析处理,从而使人们更便捷地寻找解决诸如热带雨林消失、城市蔓延、人口过剩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方法。同时,人们意识到,与地理相关的或以地理方式描述表达的信息,始终影响和限制着人们的决策行为。GIS与风景园林规划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和管理领域,传统的规划和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城市飞速发展的需要。由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相结合而产生的GIS这一高新技术,包含了处理地理信息的各种高级功能,在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关于GIS对风景园林规划的适用性,宋力等[4]以适应性分析模型、环境廊道理论等为例进行过论述。

2.1 GIS在国外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无论是 GIS技术研究还是其应用领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取得了厂泛发展,在风景园林规划万面的相应研究也层出不穷。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 Janet silbernagel运用GIS方法进行了密西根半岛东端景观变迁分析[4];1

Ferdinando villa等[5]研究了借助GIS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公园绿地规划的方法;Richard G.[6][7]Lathrop等应用GIS进行景观敏感度评估;David V.pullar等借助Arcview GIS和可

视化软件创建三维效果协助进行建筑环境评估。

2.2 GIS在我国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

随都3S技术的兴起,GIS、RS、GPS等新兴的信息科学技术为城市园林绿化的研究提供了很多的工具,不仅能提供准确详尽的图像资料数据,还便于能够及时、准确、动态地获取城市绿地资源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并进行合理的空间分析,从而实现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动态监测与管理、科学的规划与布局,以及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GIS等技术,从整体、区域的角度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20世纪90年代后期,GIS应用己经深入到农、林等行业的各个部门,随着近几年林业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各地也相继开发和研制了一些园林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

目前国内的风景园林规划主要借助于计算机辅助CAD制图技术。这种软件具有制图精确、成图效果好等特点,但不具备空间查询与分析等功能,因此规划成果难以用于辅助分析。由于 CAD软件存在的不足,我国学者在一些风景园林规划项目中也引入GlS技术,如湖北黄石市风景区规划,俞孔坚等[8]GIS方法对敏感地段的景观安全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总体来说,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在GIS的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1.3 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要想充分发挥GIS的作用,就需要建立城市基础地理数据库、规划成果数据库、规划项目数据库等,即解决数据源的问题[9]。现在,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完善的城市信息空间数据库,这也是阻碍GIS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大规模应用的一个因素。

4结语

如今,GIS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强大的、最灵活的决策系统,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数据库建立、实施分析和交流的普通的媒介,以及使决策更理性化的有力工具。它不仅见于大范围的城市及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及管理,而且很多城市的风景园林规划等行业也正在接受这一技术。与其他工具不同的是,GIS能深化对一些错综复杂条件状况的认识理解。当然也不能把GIS当成是一个独立的设计工具,并且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辅助一些建模软件。另外,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没有完善的城市信息空间数据库。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不久的将来,GIS软件将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在风景园林规划行业中,使得我们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造福我们永远的风景园林规划事业。

参考文献:[1] Chrisman, Nicholas.Explor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Jon Wiley & Sons, Inc.1997.[2] Clarke, Keith C.Getting Started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Upper Saddle River: Prentice Hall.2001.[3] Getting to Know ArcView GIS.Cambridge: Geol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1997.2

篇3: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关键词:风景写生,教学,创新思维

风景写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础课程, 可以弥补固定的封闭的室内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学习效果, 把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深入生活、面对自然, 充分开发潜能、激发灵感, 拓展学生的审美感受空间。还可以使学生深入研究、探索新的绘画方式, 掌握创造性地处理各种视觉信息的能力, 为开拓新的设计语言打好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写生课程已成为一年级学生团结凝聚, 开拓视野, 提高艺术设计表现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就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风景写生教学的感受与认识。

一、明确教学目标, 准确定位教学计划

风景写生是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法必修课。它不是设计基础课程的补充与附属, 不是可有可无。它为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提供基础技法、观察方法、设计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也是为专业教学服务, 通往专业设计课程的一个桥梁,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艺术来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通过风景写生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自身修养,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协调脑、眼、心、手的配合,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 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上都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内涵, 要突出“设计”, 把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中美的元素运用到各自的专业设计中。

二、有步骤的组织户外教学

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把课堂从画室搬到大自然中, 不象在课堂教学那样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 作画时学生比较分散, 且流动性大, 给教学带来一定的不便,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采取一定教学策略与方法。必须合理利用教学时间,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同时注意因材施教, 加强个别辅导;还要引导学生探索色彩表现语言, 发展个性。写生之前, 教师先带领学生熟悉写生环境, 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为专业学习积累一些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室外写生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学要求要体现多层次, 教学任务要具体明确, 教学过程力求循序渐进, 共同提高。根据风景点的容量, 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小组指定一个组长负责。每天定其作品数量和具体绘制时间, 教师可随时随地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每天晚餐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点评, 使学生在每天的风景写生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另外, 还要有阶段习作评析, 这是解除学生困惑的较好时机。教师是训练的指挥者、引导者和调控者, 依据却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作画水平, 使教和学保持在一个良好的互动状态下, 风景写生教学才会有好的收成。同时也应注意对学生生活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既要教书, 也要育人。

三、风景写生以设计速写为主

设计速写是培养造型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设计速写是以简练、快捷的表达方式, 迅速而准确地描绘物象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它可以在短时间内, 形象地记录物象的形态、特征、结构和空间关系, 达到训练造型能力和收集设计素材的目的。近几年的扩招, 各高职院校文理兼收甚至单独招生, 这样复杂的生源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任何美术基础。风景写生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这些无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各院校基础课程的压缩, 要想在极短时间内让没有基础的学生掌握水粉风景写生的技巧是很困难的。所以, 风景写生可以以设计速写为主, 同时在工具材料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 不必拘泥于以往的水粉、水彩和油画颜色, 可以采用彩色铅笔、马克笔、油画棒、或者色粉笔等简便易学的工具, 做一些淡彩式的设计速写写生。在表现形式上可以运用构成、装饰手法, 如此, 才可以更好地跟专业课接轨。

为了尽快提高学生室外写生的适应能力, 在课堂上讲清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要要求学生写生前做一些临摹作业, 临摹中外经典的风景作品, 体会认识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精湛的技艺风格, 达芬奇说:“谁善于摹绘谁就善于创造。”临摹可以使初学者迅速地掌握设计速写绘制时的技巧和方法, 直观地获取感性认识, 并可以博采众长, 丰富和开拓设计思维。

四、风景写生中加强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

当今艺术发展正在趋向多元化, 多层次, 个性化的艺术思潮。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 创新思维注定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立身之本。所以在风景写生课中允许学生在写生中见仁见智, 充分自由地表达想法, 有意识地改变他们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方式, 帮助他们超越自然的限制,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发展创造性思维, 培养他们发现自然界之间无尽的色彩、设计与图示语言, 从大自然的景物之中提炼出点、线、面, 色彩与形式法则等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视觉元素, 在风景写生中使这些视觉要素合理配置, 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构成化、装饰化的表现手法。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景写生中发现大自然处处蕴藏着丰富的构成关系与形式美感, 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的美感设计作品, 才能让风景写生教学真正与艺术设计“链接”。所以说, 把设计意识融入到艺术设计风景写生中, 是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总之, 在风景写生课程教学中应遵循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坚持“循序渐进”、“勤思多练”、“破旧立新”教学原则, 当然还有许多未知的好方法、好经验有待广大同仁探讨、研究。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研究新的教学思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才能在风景写生课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卫.自然的意境与风景写生[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5.

[2]]胡恩明:改革培养模式必须转变观念为先导//全国重点理工大学校改协作组“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专题研讨会[G].1997.

[3]高冬.色彩风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2.

篇4: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关键词:风景园林;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11-05

引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1]。高校是创新人才的重要输出地之一,在高校展開教育改革责无旁贷。2011年风景园林专业成为全国110个一级学科中的一员,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2]。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作为培养风景园林设计人才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风景园林学科教学体系及对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乃至整个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和领引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训练设计的各项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然而在新形势下,传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不断提高的要求是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探讨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风景园林设计初步》是继风景园林导论开课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风景园林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前导作用。通过往年的教学发现,传统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培养目标单一

原课程培养目标单一,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绘图表现能力,包括学生阅读理解园林图纸的基本能力,掌握平面、立面、剖面以及局部透视和鸟瞰图的绘制方法。同时掌握一定色彩表现方法,如水彩或彩铅、马克笔彩色渲染。显然,此培养目标与培养独具本校办学特点且兼具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人格(Quality/Personality)为目标的卓越风景园林师的差距相差甚远[3]。

1.2学时不足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该课程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教学计划共48学时,包括理论学时8学时,实践学时为40学时,但不论理论学时还是实践学时,均不能够满足现代风景园林多元化的需求。

1.3教学内容重技巧轻人文

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课程主要包括制图模块和表现模块,过于强调表现技能。风景园林具有专业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双重属性,故仅仅注重科学与技术是不全面的,需要在哲学、美学、艺术和人文方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

1.4教学方法单一古板

横向对比后发现,教学方法较国内外先进院校有较大差距。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创造性思维。惯性思维、知识和经验的匮乏、个体封闭式学习以及模仿与样式主义是阻碍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因素[4];教学方式多以模仿范式进行;教学结果呈现机械化,流水式作业。而国外院校通过开放式教育如鼓励、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通过现场调研、速写、测绘、摄影等途径引导学生对景观环境的认知的理解;通过汇报、讨论、桌面辅导推进课程设计进度[6]。

2课程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改革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启动了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值此契机,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项专业技能。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目标多元化发展

2014年课程改革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此轮教改内容突破了往年单纯注重制图基础和技法表达作为授课重点的局限,将培养目标逐渐拓展到综合素质的培养上。

通过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综合掌握基本制图方法和设计表现技法,如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制图规范、钢笔徒手表达、电脑软件及摄影基本知识、人体工程学基本知识、色彩及景观材料等内容,使同学们能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创意模型设计、风景摄影比赛、实地测量等实际动手环节训练,启发创造性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环境感知能力,设计语言以及图纸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他们后续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职业生涯奠定较宽厚的基础。

2.2课程内容体系逐步完善

2014年教学培养计划调整了《风景园林设计初步》的授课学年与学时。授课时间由大一下学期提前到大一上学期,分为风景园林设计初步I和风景园林设计初步II,授课时间分别在大一的两个学期进行授课,总学时由原来的48学时调整到72学时,为教学内容的充实提供保障。

从课程内容总体设置上看,新一轮的教学内容中突破了原有的专业基础(工具线条练习、仿宋字练习、景观小品平面、立面和剖面绘制、小型绿地透视图、鸟瞰图绘制、分析国内外景观设计师各一名及代表作品)与技能表达(钢笔徒手线条练习、中央大街建筑及环境钢笔徒手表现、“我眼中的东林校园”、小型绿地色彩表现如彩铅、水彩、马克笔表达)两个板块,拓展到环境认知(景观设施尺寸测绘、校园主要铺装材质调查、景观小品设施色彩运用调研)、实践创新设计(“景观印象”A4纸质模型制作、景观小品设计及模型制作、小型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及模型制作)及专项研究(新农村建设调研分析、居住区环境调研分析、生态建设主题调研分析、家乡地域景观及文化调研分析等)的五个板块。将授课的内容由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拓展到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现场调研、创意动手实践等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

2.3科学与艺术并重

风景园林专业具有科学与艺术的双重属性,因此在专业入门之始应培养学生具备素质。该课程注重技术知识的训练,如制图基本知识,钢笔徒手表现,景观材料分类与运用,等。同时,也将艺术教育引入到该课程内容体系中,并加入景观色彩入门基本知识介绍、摄影技术、电脑及软件介绍,等内容,与美术类课程及形态构成等课程相辅相成,旨在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奖赏能力和创造力。

2.4实践教学多样化

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结合理论知识,通过设置多样化且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设计以培养目标为导向,通过引导、鼓励、启发以及通过学生个人及团队协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此外,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式,如抄绘、描绘、自绘、测绘、速写、查阅、调研、分析、摄影、设计、制作、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各项专业技能和素质。学生提交成果方式为图纸、照片、文字及图册、各类模型、PPT等形式,有助于学生对专业成果的内容及形式的了解,为其日后设计课奠定基础。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彰显。如“景观小品设计及模型制作”中,同学们对小尺度的风景园林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设计作品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有的造型新颖奇特,有的凸显地域特色,有的彰显文化魅力,有的体现可持续利用,作品呈现出设计的创新性和多样性。又如在“小型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的课程设计中,以两个学生为一组,为面积为750m2别墅庭院做景观设计,最后通过A1展板展现模型。作品展现出学生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图1~4)。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创意实践,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受到激发,团队协作精神得以发扬。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以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枯燥,教学改革探索目标是更为行之有效且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从兴趣引导的启发式教学、基于实践的互动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个人与团队的分工与协作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3.1兴趣引导的启发式教学

通过比较得出,国外高校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在该课程中,尝试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专业情操,尽量避免填鸭式被动的学习过程,如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第一堂课后布置的课程作业“景观认知——A4纸质模型制作”,要求学生仅利用一张A4大小的纸质模型设计并表达自己对景观的认识。通过教学成果显示,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彰显,作品体现了学生多元化的设计创意。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2基于实践的互动式教学

在此课程中,通过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汇报、演讲等教学环节,加强课堂的互动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个人的A4纸质模型创意介绍、景观小品创意介绍以及寒假作业的专项研究的汇报,都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学生整体对知识认识的拓展性,汇报的严谨性,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3.3现场体验式教学

由应试教育进入大学素质教育的大一新生,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入门感性化以及景观直观化是实施实践的有效途径[7]。现场的亲身实践对学生理解景观环境的景观构成要素、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以及意境的体会至关重要。该门课程通过设置环境认知模块(景观设施尺寸测绘、校园主要铺装材质调查、景观小品设施色彩运用调研),让学生们通过实测参与到现场实践中来,具体为现场调研、尺度把握、材料认识等来加强对空间的理解,通过绘制落实为专业技术图纸,提高了学生对空间理解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制图和表达等基本技能。

3.4个人与团队分工协作教学

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制定学生的合作方式。个人设计有利于彰显个性特征、独立的设计思维和风格,而团队协作有利于加强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在此课程中,景观设施尺寸测绘、小型空间模型设计及制作采取两人的合作模式,既保证了课程设计进展顺利,又能够保证每位学生的工作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结语

以上内容是《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试探性改革和实践的一点感想和总结,通过改革,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但这些探索在新形势下仅仅是一个开始,仍面临诸多挑战。在今后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衔接好课程之间的教学

首先,要做好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如前导类课程的《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鉴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开设需具备绘图基础,因此该课程应安排在《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之后开设。美术类课程的《素描》《色彩》和构成类课程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的授课教师应沟通交流各自授课的重点,做到教学内容不重复叠加,针对课程培养目标有的放矢,保证教学质量。

4.2调整好课程节奏

其次,由于该门课程教学任务量大且时间紧凑,容易导致学生负担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节奏,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紧而不急的节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

4.3不断完善教学与实践

最后,鉴于风景园林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当今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等联系紧密,因此,要结合风景园林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2] 杨滨章.“一级学科”光环下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园林,2012(6):12-17.

[3] 李瑞冬.论基于KAQP人才培养模式的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专业教学目标体系的建构[J]. 中国园林,2009(11):55-58.

[4] 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2):1-5.

[5] 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86-90.

[6] 林广思,袁静雅.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门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介绍与评析[J].中国园林,2015(5):17-22.

篇5:《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改革

一、设计类专业开设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意义

众所周知,自印象派出现以后的几百年来,写生色彩一直是掌握色彩科学知识、把握色彩创作过程的最佳方式,印象派的色彩就是启蒙的设计色彩。色彩风景写生作为一门必修的色彩写生基础课,是学生收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对训练学生色彩感觉、掌握色彩规律和色彩认识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被许多高校艺术课程教育广泛接受,一直作为整个设计色彩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色彩风景写生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是培养合格美术设计人才专业技能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的复杂的教学系统。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重视风景色彩的训练,对于学生色彩能力的提高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二、设计类专业开设色彩风景写生课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国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视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很多院校进行基础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也同时暴露了如下一些问题。

色彩风景写生在整体教学中并未有明确的位置和教学目的,盲目的将其作为基础教学实践的一个补充。

艺术设计专业一般将色彩风景写生做为实践课程,安排一周到两周的学习,选择典型的写生基地,或是园林景区做为写生地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只是把它做为设计色彩课程的一个实践补充,而不是做为一门独立的设计基础课来对待。在教学中,任课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学习目的和积极性也自然不明确,因而导致风景写生课成了学生纪律涣散的旅游观光课。没有明确的实践目的,学生搞不懂出外写生和他们的专业关联度是什么,自然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变成了玩乐。行政领导不重视,培养计划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实施工作。

从第一点问题不难看出,教学目的的不明确根源就在培养计划制定之时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行政领导对写生课的重视和理解程度。例如:行政领导是非专业,或是从行政管理角度看待写生课程,只一味关注学生团体是从理解出发,作品的效果是什么样子。

三、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改革的思路

1教学计划定位要准确

艺术设计专业从行政领导到专业教师在最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即明确色彩风景写生的地位,它不是设计基础课程的补充与附属,不是可有可无。它是几百年前自印象派开始就做为学习设计色彩的必修课程。行政领导在考虑学生整理外安全的同时,更加应该重视的是课程教学计划的定位。任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吸收有经验教师的写生教学经验,听取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要求,在教研活动中反复讨论,制定完善的教学执行计划。通过多轮教学实践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将色彩风景写生的定位变得清晰准确。

2教学目的明确

首先要明确色彩风景写生的教学目的,那就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通过大量的写生练习,使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一般方法和规律。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上都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内涵,要突出“设计”,把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中美的元素运用到各自的专业设计中。写生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掌握写生的技法和步骤。难点是如何综合加工自然界的景物,把看到的最美的东西加以组合,成为一幅完美的画面。

3明确完整的写生活动过程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写生实践,调整展览。

前期准备阶段。色彩风景写生课程在培养方案中一般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静物写生基础,这一阶段的重点是临摹优秀作品,通过对优秀作品,特别是大师作品的临摹。目的是学习别人的画面处理手法,感受大师的绘画风格,达到放开眼界,博采众长,丰富表现技法的结果。当然,临摹要有目的性的开始,盲目的,不假思索的临摹,只能适得其反。指导学生正确的对待临摹,让学生带着自己在写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作品临摹。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指导学生写生的方法步骤,同时欣赏中外优秀的风景写生作品。

实践阶段。在色彩风景写生实践阶段,教师先带领学生熟悉写生环境,了解写生基地的相关背景,包括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对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积累设计原始素材有着重要的基础意义。在进行色彩风景写生前,应先进行一些风景速写练习,以培养学生掌握构图取景、透视关系变化等绘画前期的能力。特别是大场面的构图有一定的难度,自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小场景的特写描绘,这样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不要拘泥于素描中光影的立体变化,以平面构成形式来表现自然,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在速写中用各种线条各种形式平面地表现自然景物,运用线条的密集、疏散来表现空间关系。整个写生期间

可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教学方式。集中训练期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取景构图,把握整个画面的色彩关系,经过集中训练后学生基本掌握写生技法时就可以进行分散训练。在分散训练中学生可根据充分发挥个性,采用不同的技法表现景色,充分表现个人的创作激情。

调整展览期。在写生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成,使作品更具概括性,更成熟和完整。习作展览是学生写生活动的总结环节,不仅是教学成果的展览,更是鼓舞学生创作信心,培养学生有强烈的荣誉感。

4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表现能力。色彩风景写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第一要整体观察,整体观察不同季节、时间、地域的色调,整体的观察大的色彩关系,从物体的固有色,到光源色和环境色同时观察给景物带来的变化,注意色彩的冷暖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要让学生逐渐从绘画思维向设计思维转变,从光影与空间中走出来,追求平面、简洁、含蓄、夸张、变形和抽象,用色彩构成知识来丰富画面,让学生对画面组织和控制更要有理性,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写生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实践课程。有一点要十分明确的就是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引领者,而学生在此时处于一个主体的状态。教师着重培养学生从具体的专业方向出发动手操作。同时,在写生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写生能力与专业应用能力。写生能力与专业能力的紧密结合,就是把基础的捕捉色彩、设计色彩的通车与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方向结合起来,根据专业不同,突出写生课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能力。如室内外环境设计专业表现手法以水彩淡彩为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捕捉自然界中的装饰色彩,最后以绘画语言用水粉、丙稀颜料表现景色,一般采取厚画法,平涂勾线。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写生技法,可以借鉴印象派大师的作品,用点彩的形式表现自然景物,注重表达色彩的色调,表现景物的意境。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运用各种技法表现的作品,既增加自己的创作激情和兴趣,又增强了创作的自信心。在整个写生实践中,以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写生创作,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篇6: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适用专业名称:风景园林学、风景园林专业

课程名称:风景园林快题设计

一、考试总体要求:

能运用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完成各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二、考试内容:

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广场、公园、庭院、建筑外环境等小尺度的景观环境设计。

三、考试题型:

方案快题设计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篇7: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1.地形

园林范围来讲,地形包含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这些统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叫微地形。

地形还对景观中其他自然设计要素的作用和重要性起支配作用。这些要素包括植物、铺地材料、水体和建筑。

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是在原有地形图上大致画出用地的功能分区图,然后研究各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原有地形的关系。

在丘陵或山区内,山谷(低点)和山脊(高点)的大小和间距也能直接影响景观的韵味。意大利园林设计方式就是将整个园林景观,建造在一系列界限分明、高程不同的台地上。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坚硬的、人工几何形的造型特征。长而笔直的的轴线和透视线,大面积的静水,错综复杂的花坛图案等都是表现平坦地形特征的因素和造型。英格兰园林具有平缓起伏的地形,自然丛生的树木,以及自然曲折的水体等特征。

1)用地形控制视线:与空间限制紧密相关的是视线限制。在垂直面中,地形可影响可视目标和可视程度,可构成引人注目的透视线,可创造出景观序列或:“景观层次”,或彻底屏蔽不悦目因素。

利用地形排水:一般来说,地面越陡,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地面太陡,就会因流速太快而引起水土流失。而几乎没有坡度的地面,又会因不能排水而易积水。因此,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

利用地形创造小气候条件:地形能影响光照、风向、以及降雨量。朝南的坡向在冬季比其他任何方位的坡向受到的直接日照要多。在夏季,所有方位的坡度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日照,其中西坡所受到的辐射最强,主要是因为它直接暴晒于午后的太阳之下。地形的使用功能:网球场的理想位置应在1%~3%的坡度上。实际经验表明,坡度越平缓(尽管不小于1%),土地的开发使用越灵活,越可行。在较陡的斜坡上,在山谷中、山脊上,各种土地的组织利用更精简,多为长条形。从土地用途的内部关系来看,较陡地面上的设计方案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2)

3)

4)

使用等高线时,应牢记:

第一,原地形等高线应随手用短线(虚线)表示。第二,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图上用实线表示。

坡度百分比=上升高/水平走向距离*100%

2.植物材料 植物的生态习性、功能作用、观赏特性、建造功能与限制空间功能以及美学功能。植物种植设计的构思过程。

植物蕴含着许多功能,但许多外行和平庸的设计人员却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装饰物。昔日用来掩盖屋基的基础种植,在装饰方面已经过时。风景园林师的智慧应闪烁在通晓植物的综合观赏特性,熟知植物健康生长所需的生态条件,以及对植物所生长的环境效应的了解方面。植物具有生命,落叶植物一年中有四个截然不同的观赏特征:春季鲜花盛开,新绿初绽,夏季浓荫葱茏,秋季秋叶斑斓,冬季枝桠冬态。设计师不仅要注意单株或群体植物在某一季节中的变化情况和功能作用,而且还要知道一年四季它们是怎样演替的,以及知道随着年代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势也影响着设计。一般来说,幼苗具有比成年树价廉,易于移植,成活率高等优点,而常被用于新的设计中,幼苗达到成年的冠幅和形状,需要数年的时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种植地被和灌木。地被和灌木一般先于乔木达到成年阶段,因此,设计师还需要拟定一项定期更换衰老的灌木和地被植物的计划。一般来说,风景园林师在构思时所使用的植物,75%-100%均是成年树。在模型上的植物几乎完全是成年树。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设计师为了弥补由于种植幼龄树所造成的稀疏现象,而过量的种植幼龄树,使之更快覆盖整个区域。其结果则使植物之间相互重叠,并很快超出所种植的空间范围。这无疑会增加额外的养护费用,如进行有选择性的疏移或修剪。

在进行种植设计时,风景园林师必须先了解所定园址具有何种环境条件,而后才能确定、选取适合在此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养护的主要任务,就是随时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浇水、修枝、施肥以及病虫害管理。运用植物进行设计时,最理想的办法是选择管理粗放的植物。通常最合适的,便是选择自然生态群落中的野生植物,少用一般幼小多变的人工栽培植物。所谓空间感的定义是指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合而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合。其空间封闭程度随树干的大小、疏密以及种植形式而不同。树干越多,空间围合感越强。植物的叶丛是影响空间围合的第二个因素。叶丛的疏密度和分枝的高度影响着空间的闭合感。在冬天,落叶植物是靠枝条暗示着空间范围,而常绿植物在垂直面上能形成周年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植物的枝叶犹如室外空间的天花板,限制了伸向天空的视线,并影响着垂直面上的尺度。当树木树冠相互覆盖、遮蔽了阳光时,其顶面的封闭感最强烈。在城市布局中,树木的间距应为3~5m,如果树木的间距超过了9m,便会失去了视觉效应。运用植物构成室外空间时,设计师首先要明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旷、封闭、隐密、雄伟等),然后风景园林师才能相应地选取和组织设计所需要的植物。开敞空间:仅用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限制因素。半开敞空间:该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似,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穿透。这种空间通常适用在一面需要隐蔽性,而另一侧又需要景观的居民住宅环境中。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在风景区中,这种空间犹如一个去掉底层植被的城市公园。由于光线只能从树冠的枝叶空隙及侧面渗入,因此在夏季显得阴暗,而冬季落叶后显得明亮较开敞。这类空间较凉爽,视线通过四边出入。另一种类似于此种空间的是“隧道式”(绿色走廊)空间。完全封闭空间:覆盖空间相似,最大的差别在于这类空间的四周均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这种空间常见于森林中,它相当黑暗,无方向性,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设计要求垂直感的强弱,取决于四周开敞的程度。此空间就像歌德式教堂,令人翘首仰望将视线导向空中。这种空间尽可能用圆锥形植物,越高则空间越大,而树冠则越来越小。

风景园林师除能用植物材料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空间外,他们也能利用植物构成相互联系的空间序列。植物就像一扇扇门,一堵堵墙,引导游人进出和穿越一个个空间。植物能有效地“缩小”空间和“扩大”空间,形成欲扬先抑的空间序列。

植物通常是与其它要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空间轮廓。例如,植物可以与地形相结合,强调或消除由于地平面上地形的变化所形成的空间。如果把植物植于凸地形或山脊上,便能明显地增加地形突起部分的高度,随之增强了相邻的凹地或谷地的空间封闭感。与之相反,植物若被植于凹地或谷地内的底部或周围斜坡上它们将消弱和消除最初由地形所形成的空间。因此,为了增强由地形构成的空间效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植物种植于地形顶端、山脊和高地,与此同时,让低洼地区更加透空,最好不要种植植物。

障景:植物材料如直立的屏障,能控制人们的视线,将所需的美景收于眼里,而将俗物障之于视线以外。为了取得一有效的植物障景,风景园林师必须首先分析观赏者所在的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以及地形因素。研究植物屏障各种变化的最佳方案,就是沿预定视线画出区域图。然后将水平视线长度和被障物高度准确地标在区域内。最后,风景园林师通过切割视线,就能定出屏障植物的高度和恰当位置。另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季节。在各个变化的季节中,植物能完成障景的话,则常绿植物能达到这种永久性屏障作用。由于植物具有屏蔽视线的作用,因而私密控制的程度,将直接受植物的影响。如果植物的高度高于2m,则空间的私密感最强。齐胸高的植物能提供部分私密性(当人坐于地上时,则具有完全的私密感)。而齐腰的植物是不能提供私密性的,即使有也是微乎其微。植物的观赏特性:包括植物的大小、色彩、形态、质地以及与总体布局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植物最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就是它的大小。植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空间范围、结构关系以及设计的构思与布局。按大小标准可将植物分为六类:大中型乔木(大乔木的高度在成熟期可以超过12m,而中乔木最大高度可达9-12m糖槭等),在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大中乔木的位置,较矮小植物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总体结构中,展示出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由于大乔木极易超出设计范围和压制其它较小因素,因此在小的庭院设计中应慎重地使用大乔木。大中乔木的另一个建造功能,便是顶平面和垂直面上封闭空间。这样室外空间感,将随树冠的实际高度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树冠离地面3-4.5m高,空间就会显示出够人情味,离地面12-15m,则空间就会显得高大。为了达到最大的遮阴效益,大中乔木应种植在空间或楼房建筑的西南、西面或西北面。由于炎热的午后,太阳的高度角在发生变化,在西南面钟最高的乔木,与西北面次高的乔木形成的遮阴效果是相同的。小乔木和装饰植物:高度4.5-6m的植物为小乔木和装饰植物。小乔木能从垂直面和顶平面两方面限制空间。视其树冠高度而定,小乔木的树干能在垂直面上暗示着空间边界。当其树冠低于视平线时,它将在垂直面上完全封闭空间。当视线能透过树干和枝叶时,这些小乔木像前景的漏窗,使人们所见的空间有较大的深远感。按其特征,观赏植物通常作为视线焦点而被布置那些醒目的地方,如入口附近,通往空间的标志、突出的景点上。在狭窄的空间末端,也可以用观赏植物,使其像一件雕塑或是抽象形象,以引导和吸引游人进入此空间。从观赏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看具有四种不同魅力的季节:春花、夏叶、秋色、冬枝。高灌木:3-4.5m高灌木犹如一堵堵围墙,能在垂直面上构成空间闭合。仅高灌木所围合的的空间,其四面封闭,顶部开敞。中灌木:1-2m,中灌木的设计功能与矮小灌木基本相同,只是合围空间范围较之稍大点。此外,中灌木还能在构图中起到高灌木或小乔木与矮小灌木之间的视线过度作用。矮小灌木:成熟灌木最高仅1m,最低高度必须在30cm以上。在不遮挡视线情况下限制或分隔空间。鉴于其尺寸矮小,故应大面积地使用。地被植物:高度不超过15-30cm。地被植物能将两组植物统一成整体。作为边缘种植。地被植物的使用功能还在于那些不宜种植草皮或其它植物的地方提供下层植被。地被植物的合理种植场所,是那些楼房附近,除草机难以进入或草丛难以生存的阴暗角隅。尤其坡度较陡的斜坡上,草皮都应该用地被植物来代替。

植物配置时,形态各异,但大小相同,其观赏效果较差,形态各异,大小不同,增强了观赏效果。

植物的外形:植物外形基本类型为:纺锤形、圆柱形、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尖塔形、垂枝形和特殊形。纺锤形植物在布局中用于增强其高度的变化。纺锤形植物其形态细窄长,顶部尖细。在设计中,纺锤形植物通过引导视线向上的方式,突出了空间的垂直面。它们能为一个植物群落和空间提供一种垂直感和高度感。如果大量使用该类植物,其所在的植物群体和空间,会给人一种超过实际高度的幻觉。当与较低矮的圆球形或展开形植物种植在一起时,其对比十分强烈。其纺锤形植物犹如一“惊叹号”惹人注目。由于这种特征,故在设计时应该谨慎使用纺锤形植物。设计中用的数量过多,会造成过多的视线焦点,使构图“跳跃”破碎。圆柱形:除了顶是圆的外,其它形状都与纺锤形相同。水平展开形:此类植物具有水平方向生长的习性,故宽和高几乎相等。展开形植物的外形能使设计构图产生一种宽阔感和外延感。展开形植物会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展开形植物能和平坦的地形、平展的地平线和低矮水平延伸的建筑物相协调。圆球形:具有明显的圆环或球形形状。圆球形植物是植物类型中为数最多的种类之一,因而在设计布局中,该类植物在数量上也独占鳌头,在整个构图中,随便使用圆球形植物都不会破坏设计的统一性。圆锥形:云杉属,圆锥植物除具有易被人注意的尖头外,总体轮廓也非常分明和特殊。因此,该类植物可以用来作为视觉景观的重点。特别是与低矮的圆球形植物配置在一起时,其对比之下犹为醒目。尤其也可以与尖塔形的建筑物或是尖耸的山巅相呼应。鉴于这种性质,有设计理论家认为,这类植物在无山峰的平地并不太适合,应谨慎使用。垂枝形:垂枝形植物具有明显的悬垂或下弯的枝条。在自然界中,地面较低洼处常伴生着垂枝植物,如河床两旁常长有众多的垂柳。在设计中,它们能起到将视线引向地面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引导视线向上的树形之后,用垂枝植物。为能表现植物的形态,最理想的做法是将该类植物种在种植池的边沿或地面的高处,这样,植物就能越过池的边缘挂下或垂下。特殊形:这种类型的植物通常是在某个特殊环境中已生存多年的成年老树。大多数特殊形植物的形象,都是由自然力造成的。这类树最好作为孤植树,放在突出的设计位置上,构成独特的景观效果。一般来说,无论在何种景观内,一次只宜放置一颗这种类型的植物,这样方能避免产生杂乱感。

植物的色彩:植物的颜色可以被看作是情感象征,色彩直接可以影响室外空间的气氛和情感。鲜艳的色彩给人以轻快、欢乐的气氛,而深暗的色彩则给人异常郁闷的气氛。植物的色彩,通过植物的各个部分而呈现出来,如通过树叶、花朵、果实、大小枝条以及树皮等。毫无疑问,树叶的主要色彩呈绿色,其间也伴随着深浅的变化,以及黄、蓝和古铜色的色素。设计中,一般应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因为它们占据着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花朵的色彩和秋色虽然丰富多彩,令人难以忘怀,但其寿命不长,仅持续几个星期。因此,对植物的取舍和布局,只依据花色或秋色来布置植物,是极不明智的,因为这些特征会很快消失。在夏季树叶色彩的处理上,最好是在布局中使用一系列具色相变化的绿色植物,使在构图上有丰富层次的视觉效果。另外,将两种对比色配置在一起,其色彩的反差更能突出主题。深绿色给予整个构图和 其所在空间带来一种坚实凝重的感觉,成为设计中具有稳定作用的角色。在一个视线的末端,深色似乎会缩短观赏者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同样,一个空间的深色植物居多,会使人感到空间比实际窄小。另一方面,浅绿色植物能使一个空间产生明亮、轻快感。当我们在将各种色度的绿色植物进行组合时,一般来说深色植物通常安排在底层(鉴于观赏的层次),使构图保持稳定,与此同时,浅色植物安排在上层使构图轻快。在处理设计所需要的色彩时,应以中间的绿色为主,其他色调为辅。各种不同色度的绿色植物,不宜过多、过碎地布置在总体中,否则整个布局会显得杂乱无章。色彩鲜明的区域,面积要大,位置要开阔并且日照充足。因为阳光下比阴影里可使其色彩更加鲜艳夺目。

树叶的类型:基本的树叶类型有三种:落叶型、针叶常绿型、阔叶常绿型。在大陆性气候带中,无论就数量上和对周围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言,多以落叶形植物占优势。落叶树在通透性、外貌、色彩和质地上发生的令人着迷的交替变化。在温带地区抵御冬季的寒风,种植常绿针叶植物的最有利方位,应在房屋或室外空间的西北方。可使风速降低60%。在一个植物的布局中,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平衡关系。阔叶常绿树:阔叶常绿树的叶片具有反光的功能,使的室外空间产生耀眼的发光特性,使一个布局在向阳处显得轻快而通透。十分不耐寒,因此,切忌将其种植在能得到过多的冬季阳光照射的地方,或是种植在会遭到破坏性冬季寒风吹打之处。这类两种情况都会因叶片过度蒸腾导致根部水分不足。此外,大多数阔叶常绿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正常生长,这样就规定了它们只能用在上述条件的景观中。

植物的质地:质地除随距离而变化外,落叶植物的质地也随季节而变化。植物的质地分为: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粗壮型植物能通过吸收视线“收缩”空间的作用,因此,在狭小空间内布置粗壮型植物时,需谨慎。

植物的美学功能:完善作用:统一作用:就是充当一条普通的导线,将环境中所有不同成分从视觉上连接在一起。强调作用:在一户外环境中突出和强调某些特殊的景物。它能将观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到其所在的位置。鉴于植物的这一美学功能,它极其适合用于公共场所出入口、交叉点、房屋入口附近,或与其它显著可见的场所相互联合起来。识别作用:这与强调作用极其相似。软化作用:可软化或减弱形态粗糙及僵硬的构筑物。框景作用:将照片和风景油画装入画框的传统方式。

种植设计程序与原理:了利用植物进行设计时,有着特定的步骤、方法以及原理。初步阶段包括对园址的分析,认清问题和发现潜力,以及审阅工程委托人的要求。此后,风景园林师方能确定设计中需要考虑何种因素和功能,需要解决什么困难以及明确预想的设计效果。准备一张描述设计要素和功能的工作原理图。植物的作用则是在合适的地方确定充当这一功能:障景、敞荫、限制空间以及视线的焦点。在这一阶段,也要研究进行大面积种植的区域。在这一阶段,一般不考虑需使用何种植物,或各单株植物的具体分布和配置。此时,设计师关心的仅是植物种植区域的位置和相对面积。在分析一个种植区域内的高度关系时,理想的方法就是做出里面的组合图,分析不同植物区域的相对高度。完成了植物群体的初步组合后,进行种植设计程序的下一步,开始着手各基本规划部分,此时的植物主要仍以群体为主,并将其排列来填满基本规划的各个部分。在布置单体植物时,我们应记住以下几点:第一,在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其成熟程度应在75%-100%。风景园林师是根据植物的成熟外观来进行设计,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幼苗来设计。正确的种植方法是,幼树应相互分开,以使它们具有成熟后的间隔空间。对于设计师来说,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植物的幼苗大小,以及最终成熟后的外貌。第二,在群体中布置单体植物时,应使它们有轻微的重叠。为视觉统一的缘故,单体植物的相互重叠面,基本上为各植物直径的1/4--1/3。第三,排列单体植物的原则,是将它们按奇数,如3、5、7等组合成一组,每组数目不宜过多。如果三株一组,人们的视线不会只停留在任何一单株上,而会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观赏。若二株为一组,视线势必会在二者之间来回移动。

接下来就是考虑组与组或群与群之间的关系。各组植物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或“废空间”应予以彻底消除,因为这些空间既不悦目,又会造成杂乱无序的外观,且极易造成养护的困难。设计师在考虑植物间的间隙和相对高度时,决不能忽略树冠下面的空间。无经验的设计师往往会犯这样一个错误,这样无疑会在树冠下面形成废空间,破坏设计的流动性和连贯性。这种废空间会给养护带来困难,(除非为地被物所覆盖),因为从中通行极容易带来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在树冠下面种些低矮的植物。一般来说(并非必然如此)植物应该与铺地区域的边缘相辉映,在呈直线的铺地材料周围,也排列成直线形,或在有自由形状特征的布局中呈曲线状。完成第一阶段的单体植物布局后,设计的某些部分是需要变更的。由此,应绘制一张包括新变化的修正图。在选择和布置植物时,还应遵循它的一些原则。在布局中,应有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以其数量而占支配地位,从而进一步确保布局的统一性。这种普通的树种应该在形状上呈圆型,具有中间绿色叶,以及中粗质地结构。植物设计程序归纳为“逆向设计”确定设计中植物的具体名称乃是设计的最后一步,这样有助于保证植物根据其观赏特性和为生长所需的环境,而首先决定其种植上的功能作用。

3.建筑物

4.铺装

主要的铺装材料包括:沙石、砖、瓷砖、条石、水泥、沥青,以及在某些场合中所使用的木材。铺装材料相对较昂贵,特别是与植物地被相比较就尤其显著。但是就长期而言,铺装材料却经久耐用。在养护管理方面比草坪地被便宜。

铺装材料的功能作用和构图作用:提供高频率的使用而且不需要太多的维修。导游作用提供休息的场所 表示地面的用途 对空间比例的影响形体较大,较开展,会使一个空间产生一种宽敞的尺度感。而较小、紧缩的形状,则使空间具有压缩感和亲密感。用砖或条石形成的铺装形状,可被运用到大面积的水泥或沥青路面,以缩减这些路面的表面宽度。在原铺装中加入第二类铺装材料,能明显地将整个空间分割较小,形成更易被感受的副空间。铺装的线型能影响游览者的情绪,游览的速度和特性受铺装路面宽窄的影响,窄行走急促快速,宽广行走悠闲缓慢。

铺装材料的线型分段铺设,不仅能影响运动的方向,而且能更微妙地影响游览的特别感受。一条平滑弯曲如流水的小道,给人一种轻松悠闲的田园般的感受,而一条直角转折的小道,走起来感到又严肃又拘谨。而不规则多角度的转折路,则会产生不稳定和紧张感。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铺装材料的形状还能影响行走的速度和节奏。铺装的路面越宽,运动的速度也就会越缓慢。在一较宽的路上,行人能随意停下观看景物而不妨碍旁人行走,而当铺装路面较窄时,行人便只能一直向前行走,几乎没有机会停留。上述运动特点还可以得到进一步强调,如在较宽的铺装地面上,使用较粗糙难行的铺装材料,就不会行走很快。而在狭窄的路面上铺装平坦光滑,则利于快速行走。行走节奏包括两部分,一是行人脚步的落处,二是行人步伐的大小。地面铺装的设计原则:在进行铺装的选择时,设计师应对其在平面造型和透视效果上加以研究。在平面布局上,应着重注意构成吸引视线的形式,及与其它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如邻近的铺地材料、建筑物、种植池、照明设施、雨水口、树墙和座椅。在透视中,平行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强调了铺装面的宽度,而垂直于视平线的铺装线条,则强调了其深度。实际上,没有一种铺装材料能适用于所有的功能和活动场所。地面之间的铺料变化通常象征着铺装地面用途的变化,或在有些场合中,代表所有权和支配权的更换。变换铺地材料和形式时,必须考虑一下几个因素。第一,在同一个平面上铺装材料和形式不应该有任何变化,换言之,如果在相接的两个空间中,铺料及形式出现不同,那么水平高度也应有所变化,以此来分隔和区别两种不同分铺地形式。水平高度的变化不可行时,采用第三种在视觉上具有中性效果的材料放于两种材料之间。最后一个设计原则光滑质地的铺装材料一般来说应占多数,因为这种材料色彩较朴素,不引人注目。对于粗质铺料来说,最好较少量地使用,以达到主次分明和富于变化的目的。

就特殊的材料而言,方砖能赋予一个空间以温暖亲切感,有角度的石板会给人以轻松自如、不拘谨的气氛。而混凝土则会产生冷清,无人情味的感受。

基本的铺装材料:总的来说它们分为三类:(1)松软铺装材料,如砂砾及其它变异材料。砾石是一种最便宜的铺装材料,它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色彩。从大小上来说,它最小可达0.6cm(称豆石),最大到5cm。石头的色彩有纯白和纯黑的,其间也有褐色的和灰色的。砾石的优点透水性有助于补充地下水以及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水分。缺点就其质地而言,砾石疏松需要其它因素加以控制,金属边、木材或另一种铺装材料如混凝土等。在英国,常常见到低洼道路上的砾石,常用泥土和草皮的边缘加以固定。这种材料在强力作用下极易变形,给养护带来了问题,常常需要把它耙平或扫回到原来的位置。此外要将落叶或积雪从砾石上清除掉,也是较麻烦的工作,因为在进行扫除的同时极易将砾石带走。细小颗粒的砾石,不宜使用在斜坡上,否则会遭到地表径流的冲刷,为了使其固定不动,就必须建造台阶或平台。另一点砾石路面难以行走,特别是穿高跟鞋的妇女或那些行动不便的病人。砾石的一种变异材料可消除砾石作为路面材料而引起的不足。这种材料叫环氧胶结砾石。是由砾石和环氧树脂黏结成一定形状的石块。整个砾石块中都存在着气隙,从而仍具有渗水作用。乍一看,这种材料具有耀眼的光斑。多用于那些气候较温和的地区。有霜冻的地方会损害这种路面。砾石也可以作为一种流体的铺装材料。它可以适应所处地面的任何形状或形态。最后一点,砾石还可以作为地面材料,用于那些因缺乏阳光或水分而难以种植草皮或地被植物的地方。易风化的花岗岩极易与地面的其他物质相协调,也不需要浇筑。不过一些气候较温和的地方,一般不用砾石来代替环绕植物根部的覆盖物,否则会减少植物的繁衍,同时对大多数植物的生长不利。当然沙漠植物除外,而且砾石会使植物根部附近温度升高,并造成根部的损伤。(2)块料的铺装如石砖、石块、瓷砖或条石,这些材料中,石块不同于人工制造的材料。它是最昂贵的铺地材料之一。不仅材料本身贵,在铺设施工上花的劳动强度也很大。三种石材的地质分类为:沉积岩石,变质岩及火成岩。1)沉积岩多气孔,硬度低,因而极易加工。因而极易加工。作为一种铺装材料来说,在强制作力的作用下易受损坏,时间长后会失去光泽或风化。但是,对于行人的行走来说,沙岩和石灰岩更适合于作铺装材料。2)变质岩是一种经过强大的压力而转变成的岩石。该类石材极其坚硬耐用。这种石材重量大而且昂贵。大理石也是一种变质岩,由于这种石块既昂贵又难以加工,因而作为一种铺地材料来说,仅限于使用在一些重要的地方。3)火成岩是一种由地热熔化的物质经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在强度和坚固耐用方面与变质岩相似。著名的火成岩有花岗岩。它是一种具有强度大、耐磨性好而常用的铺装材料。花岗岩用作铺装材料的普通大小形状叫花岗岩砖。其标准尺寸为边长7.5cm的正方形砖。(3)黏性铺料,如水泥或沥青

5.园林构筑物

台阶 坡道 墙与栅栏 挡土墙

6.水

7.设计程序

承担设计任务 研究与分析:准备基本的平面图、园址的分类分析、与园主商谈、规划设计的深入。设计:功能分区图、园址功能关系图、设计初想图、造型研究、总平面草图、正式总体设计图、局部设计图、技术设计图、结构设计图。施工 工程的评价与养护管理。有时候设计程序也可以理解为解决问题的程序,设计程序主要包括下列步骤:1.承担设计任务:园主需要什么?设计者何时该做什么?造价问题。讨论后,设计者根据园主的意图,起草一份详细的协议书。2.研究和分析工作(包括园址调查)

(1)准备基本图纸:基本图纸由园主提供,园主无法提供,可请测验人员或进行航空测绘,花费由园主承担。应标出下列现状的状况:1.产权线(方位、距离)2.地形(虚线表示的等高线,所需的高程点)3.植物(小园中应标出树木的大小和种类)4.水体5.建筑(底层平面的门窗、地下室的窗户、下水口、室外水龙头、室外电缆、空调机和供暖泵位置、室外照明)

(2)园址现状景物分类(收集资料)和分析(评估)在收集资料中,照相机是有用的工具。照片可以用来查对用在设计中的每一份资料,或帮忙回忆园址的现状情况。对于新园址,设计师必须决定与分类和分析最有关的情况。因为一些不重要的因素,并不能有效地帮助设计,甚至造成干扰。1.园址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关系(1)园址相邻道路交通量如何,何时高峰。(2)相邻环境识别特征,建筑物年代、样式和高度(3)征求园主要求(4)展开设计 3.设计(1)功能分区

(2)与用地相关环境的功能分区图(3)设计构思图(4)造型研究(5)初步设计(6)设计草图(7)总体平面图(8)局部设计 4.施工图

(1)总体放线平面图(2)竖向设计图(3)种植设计图(4)细部结构图 5.施工

6.工程估算(工程评估)7.养护管理

篇8:风景园林设计课程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原名景观设计原理) 课程基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注重在专业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导论介绍, 使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基础理论有初步系统的认知, 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教学单元由导论、基础理论、设计程序与方法和不同类型设计要点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建立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教学中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恰当的手段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景观调查、分析、评价、决策、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目前课程存在主要问题有:

1. 课程名称内涵不清晰

2005年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风景园林教育宪章》中强调《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为风景园林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理清设计思路, 学会应用学科前沿理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增强专业实践项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因此有必要在课程教学环节中增加方法论的知识点, 来拓宽本课程内涵与外延。2011年我国风景园林学专业一级学科成立, 将景观、风景与园林名称合并统一为风景园林学。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方向隶属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 本课程名称应和学科称谓保持一致, 故将本课程名称更名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

2. 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作为专业主干理论课程, 传统的教学体系存在理论课与设计课脱节的问题,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学完理论课程并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 收效甚微;学生在设计实践课上普遍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 设计方法不正确的问题。因此如何将理论课程与设计主干课程结合, 提高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科学设计的实践能力, 是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3. 结课方式不易体现教学目标

景观设计原理课尝试过开卷考试、研究报告的结课方式。开卷考试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及热点问题进行文字考核, 这一方式无法满足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报告以学生实地调研后撰写调研报告进行PPT汇报为考核方式, 对学生实践调研、分析与表达问题的能力有提高, 但也存在小组内部工作量不均等问题。

4. 课程教材需要更新

本课程教材为2010年校内印发的讲义, 随着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需要及时更新本课程教材, 并为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教材出版工作奠定基础。

5. 授课方式“满堂灌”

景观设计原理一直以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满堂灌”授课方式, 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无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点掌握程度, 以及设计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与考核。

二、课程创新理念及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融嵌式”改革主线, 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 精细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单元知识点, 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度保持同步, 成为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理论拓展平台, 激发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图1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认知塔。将学生认知过程分为概念认知、统觉认知、思维认知与创意思维四个阶段,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侧重前三个阶段的培养。概念认知侧重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培养, 目的是帮学生树立科学专业观、掌握基础设计方法与形式表达方法;统觉认知侧重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景观设计要点与思路, 掌握调研方法;思维认知侧重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并确定主题表达方式的能力。

三、多层次的创新模式与知识构架

根据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规范现有景观 (风景园林) 方向的学科知识结构, 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细化单元知识点。图2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架构图。将本课程拆分三个教学单元: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B、C (各16学时, 共48学时) , 分别与主干实践课程环境设计A、B、C的教学环节保持同步, 作为其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1、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基础理论与设计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A共分三个教学模块:风景园林学科导论、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与风景园林形式表达。风景园林学科导论主要介绍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社会需求、专业实践、专业教育及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专业学习观;风景园林设计方法侧重讲授基本流程、场地调研、功能分析、交通分析、生态分析、行为分析等设计方法, 以广场景观设计为例重点介绍, 使学生掌握基础设计方法;针对初学者形式处理不好的问题加入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教学环节, 通过几何母题法、有机曲线法、城市肌理法、文化符号法、自由组合法与空间整合法的讲解, 使学生掌握形式表达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A的专业实践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进行理论的应用, 通过文字简图的形式表达设计构思, 规范过程草图, 深化设计成果, 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2、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类型设计与调研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B由风景园林设计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案例与风景园林成图表达方法三个教学模块组成。风景园林设计类型主要介绍庭院景观、社区景观、公园景观、滨水景观、商业景观与旅游景观的设计要点, 其中重点介绍社区景观的调研与分析方法, 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完成调研报告;风景园林设计案例环节分为国际案例、国内典型、扩初阶段、施工阶段、作业阶段与竞赛阶段6个类别, 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案例设计思路与要求;风景园林成图表达以构思、过程与成果表达三部分构成, 使学生掌握设计全过程的表达方法与技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B的专业实践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进行理论的应用, 完成居住小区调研与分析报告, 规范过程草图, 深化设计成果, 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3、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理论体系与分析方法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C由风景园林三元理论、风景园林学科专题及风景园林主题表达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三元论由景观美学、景观生态学与景观行为学三部分构成;风景园林学科专题由发展简史、文化遗产、棕地修复、生态设施与雨洪规划五部分构成, 帮助学生熟悉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动态, 搭建自身理论体系;风景园林主题表达模块重点使学生掌握主题立意的分析与表达方法, 由问题分析、理论分析、学科分析与文化分析四部分组成。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环境设计C的专业实践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进行理论的应用, 从问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方面, 规范过程草图, 深化设计成果, 并作为本课程的检测途径。

四、课程创新实施办法

1. 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调研与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量化每门课程学生需要掌握与完成的知识点, 并将这些知识点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 去除重复的内容, 深化重要知识点, 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整体教学框架中, 减轻学生重复学习的工作量, 优化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构架。

2. 规范课程讲义:

目前建筑类、农林类、美院类与综合类院校都有风景园林设计专业, 不同的院校背景下也形成的不同的教学特色与优势, 如侧重建筑设计基础与城市景观方向、种植设计与生态景观方向、公共艺术方向等。本校风景园林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以建筑学科的教学体系为依托, 侧重风景园林学科综合知识的理论教学, 探索独立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教学体系, 按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认知塔 (图1) , 梳理与完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大纲与讲义, 将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概念图解地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剖析, 增加知识点并更新设计案例。这种按照学生认知过程来叙述风景园林设计原理的方法,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不同设计阶段之间的联系, 更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原理知识。通过图解式的引导, 来增强学生对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学习的兴趣点, 规范掌握设计表达方法。

3. 增设课堂实践环节:

由“满堂灌”向“实操型”转化, 在重要知识点讲解完成后, 让学生在课堂做练习, 并进行评析, 授课形式调整为讲课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比如风景园林形式表达的授课环节中, 让学生应用几何母题、有机曲线、城市肌理、文化符号、自由组合等形式表达手法当堂设计一处小型场地, 并进行点评, 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力与应用能力。

4. 建立教学共享平台:

提前将课程讲义、大纲、与各部分知识点提供到校园网共享平台上, 学生可以提前自学, 部分知识点改为学生课下自修的形式, 为课程的实际操作环节打基础, 也为今后结合MOOC做铺垫。比如风景园林发展简史的教学环节, 内容繁多, 可改为课下自修的形式, 同时结合《苏园六纪》、《城市的远见》等专题片的自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点, 拓展专业知识面。

结语: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 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 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动态, 树立科学专业学习观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融嵌式”教学创新模式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理论课堂的诸多问题, 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 强化了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成为专业实践课的理论拓展平台, 可操作性强, 为同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供镜鉴。

摘要: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原名景观设计原理) 课程偏重“满堂灌”式理论讲授, 学生实际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提升较慢, 存在理论课程与设计实践课程脱节, 教学成果不易体现教学目标等问题。本文提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融嵌式”教学改革主线, 按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认知结构来搭建《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认知塔, 将本课程分解为三个教学单元, 分别对应三个设计实践课程, 并作为实践课程的理论教学拓展平台。

关键词:教学认知塔,创新模式,实施办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3

[3]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5

[4]张婷.风景园林专业教材设计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12 (5) :31

上一篇:nlp领导力下一篇:固县镇2010安全生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