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2024-04-16

风景园林设计论文(精选6篇)

篇1: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1平面构成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1.1风景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元素的关系———轴线关系

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的元素关系分别为轴线关系、对称和平衡、调和与对比和节奏与韵律。轴线关系是指联系空间中的两点而获得一条直线,之后设计的形式和格局都沿线排列。我国的皇家园林就是充分利用轴线关系进行设计的典型例子,故宫乾隆花园以轴线设计引领全局,轴线两侧的布置相对自由;颐和园谐趣园是由拱门洗秋和涵远堂到引绿的两条主线和十几座建筑物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这种轴线关系使园林中的众多元素富于变化而不失威严。

1.2风景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元素的关系———对称和平衡

对称和平衡主要是以一个点为中心或者一条线为轴将等同的形式和空间予以均衡分布,主要分为绝对对称均衡与不绝对对称均衡。中国园林则注重不绝对对称均衡,讲究的是自然美,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公园、建筑、道路和广场入口的植物种植设计中。

1.3风景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元素的关系———调和与对比

在构图学中,对比是有效的利用差异,形成视觉上的张力,是个性更加鲜明,给人以肯定、清晰的感觉,目的就是把被对比双方的特征完全地表达出来。相反,调和就是强调共同因素达到协调的效果。对比和调和的重点不一样,前者突出个性,而后者强调了对比方的共同因素。对比的应用中,每个元素都要有一个重点景物,其他配景衬托,但整体上必须要保持整体统一。

1.4风景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元素的关系———节奏与韵律

大多数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节奏与韵律。在绿化方面,植物充分体现了节奏感和韵律感,主要体现形状、大小、柔韧等对比关系的配合。例如道路两旁的植物带、等距的人行道树、等高距的路灯,如不同树种交替种植,都是交替的韵律。

1.5风景园林设计元素与平面构成元素的转化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元素和平面构成元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根据设计思路,运用归纳法,把复杂的园林设计元素转化为简单的、抽象的平面元素,以简单的点、线、面来代表一定的园林景观。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明白设计形式永远替代不了设计中的内容。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将园林的内容作为首要任务,之后再根据上述的方法处理问题———具体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二维平面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形式与内容不脱节,才能做到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不能相互分离,设计的园林才能符合实际和审美标准。

2平面构成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点的运用

所有事物都是由点组成的,在设计学中,点元素广泛应用于其中。点容易吸引人注意,成为视觉中心。我们以植物栽种的点为例,它可以是指单体或者几株植物的零星点缀,实际上许多景观元素都可以作为点,这些节点一般造型丰富,有特殊性,吸引力强,能够成为设计的焦点,它通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体现出设计风格和主题,成为视觉中心,达到设计的目的。不同形状的点的聚散、排列,在视觉效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从而人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2.2线的运用

线具有视觉功能,它形式的不同也影响着视觉的功能,也有引导的作用,如:在设计景观时通过交叉、宽度、转弯和倾斜的坡度等丰富的设计,达到调整人流、聚集、停止的目的。从通道角度上看,弯曲的线的路径能够延长两点之间的路径,延长游人的游玩时间,如果再适当的地点增加屏障物,能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古典效果。线可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给人刚毅的感觉,如与大地垂直的线,有挺拔的感觉;曲线给人流畅、舒缓的感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合理的运用线,可以让人为造景更加自然,亲近。

2.3面的运用

面是由点的聚集和线的移动所形成的。不同形状的面代表不同的情感。绿化中的面包括绿色植物装饰墙、绿地、植物。在景观中,面不仅是平面上的,也可能是空间中的;面也不一定是水平的,也或许是斜的或垂直的;面与面之间的交叉也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3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着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对风景园林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能满足人们对园林设计的要求,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面临的重大问题。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在我国高校设计专业中开设平面构成艺术这门课程,对现代艺术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2: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关键词: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单纯的物质生活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在这样的基础上,风景园林设计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更加贴近大自然,更极大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

1地域性内涵

1.1地域性概念

相关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认为,地域性,是指跟一个地区的本性或跟其它地区相比较的特性,或者也可以说,地域性是将一个的地区的自然中的景观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涵等综合起来的特性。也有学者认为,对某个特定的地域来讲,地域性是综合了一切的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景观,将他们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综合体,这个综合体所具备的特性,这也是划分地域的标准。在我看来,地域性是在地域划分中,能够将这个地域和其它地域区分开来的特殊属性,这是划分地域很重要的一个标准,通常情况下,这种标准是用文化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它的呈现形态不仅仅拘泥于文化形态。

1.2地域性的属性

第一点属性是动态变化性。通过对地域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等要素的影响,简介作用在城市、景观和建筑上;不属于本土形式,或外来风格的直接殖民。以上两种是体现动态变化性的两个方面。地域性的第二点属性,是系统性。地域性的第三点属性,是外在的多元化差异性。这种属性,是从宏观层面的角度来展现的,是对多个不同的地域风格的景观进行比较。地域性的第四点属性,是内在趋同性。在地域的空间范围内,地域划分的主要因素,有着其普遍性和代表性。

2现代风景园林的地域特征

2.1地域自然特征

2.1.1地质地貌

人类的一切活动们都是在土地上进行的。土壤的表层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这就导致了土壤类型的多样化,岩石更是不断在不断风化。园林景观有着其独特的地域色彩,跟土质情况不同,土壤类型多样有着极大的关系,基于此,才有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地球内部不断运动,形成了不同状态,从而出现多种地貌特色。同时,地球受到地壳运用的影响,也会产生如地震之类的地质活动。地质活动多,地貌类型也不断增多。

2.1.2气候气象

大气层处在地球最外部,与地球其它部分相比,大气成活跃程度最高。大气层与人类接触最多,人类在进行活动时,需要大气层的保护,大气层更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础。大气层变化具有周期性,随着大气层的不断变化,地域上也出现了气候,或其它不同的气象。

2.1.3水文条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进行活动后的必须品。古往今来,水是人们生活和选择居住地区的首要条件。人类近水而居,可见水有多重要。因此,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带肯定是临近水的位置。

2.2地域人文特征

设计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形式,虽然他们的风格多样,在风貌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实际上,这些不同的风貌,都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经历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变迁而形成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需求,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展现出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中,地域人文特征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历史遗迹,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历史遗留下来的,后人记载下来的能够展现人类历史活动的发展状况的记录,这是地域特征赋予人类的十分重要的财富,为后人研究历史带来了理论指导,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也是记载和传承历史的关键。因此,这告诉我们,在规划园林风景的时候,一定要充分正确利用历史遗迹,从而创造出更具有地域性作品。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更是加入了人文特征,例如在位置地形复杂、地址陡峭的位置,且离湖面非常近,因此在建造建筑的时候,要注意水面涨水对建筑的影响。在比如,在修建别墅的园林景观石,既要保持整体效果,又要展现特殊性,因为别墅里会经常举办各种聚会,要保证实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别墅的时候,要注意布局,保证布局开合有度。同时,在设计中,要保证园林有抑扬顿挫之感,这样景观别墅才能够被当做旅游景点使用。先要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体现出人文精神来,就要将具地域性的人文色彩,加入到园林设计中来,这样不仅能够体现人文性,也能体现地域性。

3地域特征的视角设计园林景观

(1)气候是影响地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气候的影响下,地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当然,水文、生物等条件,都是受到了气候的影响。受到大气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是随着季节地域等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下生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2)植物在园林中最重要,同时也是建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条件。气候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风景,也导致植物的品种多种多样。因而,在园林中,类似的植物都不会单个出现,设计师会尽量将他们放在一起,组成一个群落。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会善于在自然景观中,发展美的植物,他们会想方设法地将这些美丽的植物移植到自己的园林设计中来,即使不能真的将植物移植过来,他们也会尽量将这些颜色加入到自己的设计中。(3)在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地质和地貌,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对园林的设计规划起到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要充分重视地质和地貌。不同的地质和地貌会表现在不同的园林设计上,地域不同,地质地貌特征就会有明显不同。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地质地貌问题,北方的园林和江南的园林风景的不同可以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4)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保留当地是历史文化及传统文化遗迹,这是由于历史是十分有价值的记录,记载着当地人在不同时代的生活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记录看到当地人的生活,并且将这些生活状况与地域联系起来,看到其中的重要作用,历史遗迹是地域中宝贵的财富。虽然,我们当下是现代社会,但在建造新的园林,或改造园林时也不可忘记历史,要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特色相结合,赋予园林新的内容和意义,不可将带历史元素的因素抹杀掉。(5)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有着浓厚文明历史的国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变迁过程中,不同的地域及人类不同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情。有些民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延续的。因此,在开发建造新的园林景观时,要保留民俗原有的特点,设计师要将这些独特的民俗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这样,在游客观赏景观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4结束语

当前,园林景观已逐渐成为地域的代表。随着景观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这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景观已不能仅满足于被欣赏,更应该寻求科学、功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并且,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的设计也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1):15.

[2]朱建宁.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J].中国园林,2011(11):1-4.

篇3: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也就是这个时节, 是风景园林学院师生最为喜悦的时节。一批批优秀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 从大江南北, 从世界各地, 慕名而来;更有一批批莘莘学子顺利完成风景园林学院学业, 或考入了哈佛大学、或被保送至北大和清华、或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

这是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里亮丽的风景。

翻开风景园林学院大事记, “风景”远不止这些。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是有着百年血脉的学院, 前身可溯源至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造园研究室, 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1956年就创建了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此后, 园林相关专业或兴或废, 与国运共历沧桑。

改革开放以来, 园林专业快速发展。1980年, 园林专业恢复招生。1999年4月,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立, 2006年正式独立设置。自此,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成为了我国南方地区的第一所风景园林学院。

如今,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更因其深厚的底蕴、雄厚的实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广泛的国际国内影响而知名。

这些年来,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以风景园林为优势, 以景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为特色, 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现代思维”的规划设计精英人才, 致力于引领和促进世界风景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目前, 学院已设有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设计系和景观建筑学系, 设有园林植物研究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所和中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保护研究中心, 拥有风景园林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城乡规划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风景园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现有本科生1013名, 各类研究生近千名, 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的专家教授云集。

学院还拥有诸多“桂冠”, 学院曾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殊荣, 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十项重大科研项目, 出版专著和教材40余部, 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数十篇。学院有全国唯一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有全国唯一的园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专业竞争力名列全国前茅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园林专业。

美国哈佛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都与学院有着良好的合作, 每年都有国外知名教授来院讲学, 每年都有教师赴国外一流大学进修访问和合作研究, 每年都会选派数十名本科生到美国佐治亚大学、瑞典布莱津理工大学等学校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学习和交流, 每年也都会有一批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外籍留学生来学院访学。

学院不仅有着南京林业大学最优秀的生源, 更有着开放包容、求知求新、团结进取的优良学风, 毕业生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他们把一幅幅“风景”画在了祖国大地上。

篇4:风景园林设计论文

关键词:Landscape Journal;风景园林;期刊介绍;学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20-05

风景园林学科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经100余年发展,已成为建立在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尤其近些年随着生态、规划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融入风景园林学,其理论与方法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相比国际风景园林学,国内风景园林学科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国际同行业相比,不论是在风景园林设计理论上还是在设计方法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风景园林领域最具国际影响的期刊之一,Landscape Journal所刊登的文章反映了国际风景园林界对学科发展前沿的探索。通过对其近十年所刊文章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帮助了解当前国际上风景园林研究热点,为国内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1期刊简介

Landscape Journal创刊于1982年,由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出版,每半年一期,每期刊登5-10篇论文(article)以及若干评论(review),所载内容涵盖了风景园林理论、景观历史研究、风景园林教育、案例展示、书籍评论等多个方面。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Landscape Journal一直重点关注“宣传风景园林学者与实践者的研究及学术成果”[2]及其对国际风景园林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等内容,并于创刊25周年之际获得了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颁发的“2008年度荣誉交流奖”。

2期刊文章分析

为掌握当前国际风景园林发展动态、热点与方向,对Landscape Journal近10年(2004年~2013年)所发表的152篇论文(表1)的文章来源地、文章第一作者所属部门、文章内容以及文章研究热点进行统计和分析。

2.1文章来源地分析

文章来源地为“美国”的文章数量在所有143篇文章(另有9篇文章未明确来源地)中排名第一,共计115篇,占总数80.4%;其次分别为:加拿大(10篇,6.9%);英国(7篇,4.9%);新西兰、荷兰、以色列(均为3篇,2.1%);挪威、德国(2篇,1.4%);土耳其、日本(1篇,0.7%)。由此可见,该杂志大量采用欧美国家作者的文章,主要表达欧美的风景园林基本思想(表2)。

2.2第一作者所属部门分析

文章第一作者所属部门以高等院校为主(图1)(其中有6篇文章未明确第一作者所属部门),这表明高校是风景园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者数排名前九的高校分别为: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6人),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6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6人),华盛顿大学、尤他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宾州州立大学、多伦多大学、佐治亚大学、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区(各4人)(图2)。

2.3文章内容分析

根据美国風景园林教育委员会(CELA)对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内容[3]进行的归纳,将Landscape Journal上刊登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分为11大类(表3),对其再细分类得出统计结果(表4)。

综合上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Landscape Journal近10年所刊登的文章中,关于设计理论、园林美学、生态设计、历史文化、可持续设计等方面的文章占据绝大多数。这与Landscape Journal杂志学术性的办刊理念相符,即深入探索当代景观设计、规划的思维和挑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国际景观界的研究方向:一方面,设计理论、园林美学等传统领域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另一方面,生态设计与可持续设计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热点领域。

2.4文章研究热点分析

对Landscape Journal 2004~2013年10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重点与热点进行归纳分析。

2.4.1生态景观

1)都市生态景观

2008年第27卷第1期探讨的主题是“都市生态景观”。都市景观不仅包括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也包括支持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周边乡村。文章针对大都市脆弱的生态环境,从景观生态学、生态保护学、区域规划、风景园林等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途径,以实现大都市的可持续发展[4]。2010年第30卷第2期的“用生态理论原则来指导城市绿化设计: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适应性的策略”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都市的生态环境,应发展一个适应性的策略,用于在气候变化中的城市绿地设计。文章还特别强调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的自我恢复能力,实现城市绿色空间的永续发展[5]。

2)可持续性生态景观

2004年第23卷第2期中的“为可持续生态公园下定义:城市公园的第五个模式”中揭示了美国建设城市公园的目的曾经是解决社会问题而非生态问题。然而,如今生态问题已成为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必须建设一种侧重于解决生态问题的新城市公园类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2008年第27卷第1期的“一个景观生态学的案例”中表明必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城市环境规划设计应当注重自然、经济和文化三方面的持续发展,建设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健康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样的人居环境[7]。2010年29卷第2期的“把生态系统管理纳入基础环境设计”认为实现生态系统管理是环境设计的实践标准和目标[8]。2011年第30卷第2期的“生态学和热力学概念引入可持续能源景观的设计中”关注如何将生态和热力学概念用于可持续能源景观的设计、规划和管理,并引用来自荷兰的几个例子,描述现代科技知识可以怎样指导可持续能源的景观设计[9]。

2.4.2学科的教育与发展

1) 风景园林教育

2005年下半年出版的第24卷第2期通过3篇文章着重从跨文化(Cross-culture)的角度探讨了风景园林教育问题。

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Margarita M. Hill教授在“具有文化意识的教育:风景园林教育中的跨文化学习”一文中阐明了文化交流过程在场地设计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风景园林教育的方式方法[10];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Hou与日本千叶大学的Isami Kinoshita等人则通过美国与日本两个团队的学生共同完成西雅图和松和市的街区改造项目,来探讨跨文化学习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11];马里兰大学的Shenglin Chang通过马里兰大学的学生对台湾地震纪念园的设计竞赛过程,探讨了本土文化语言与新文化碰撞产生的新的设计方法[12]。

2) 风景园林学的跨学科发展

学科发展问题一直是Landscape Journal关注的重点,第30卷第1期以专刊的形式探讨了风景园林学的跨学科发展。文章提出了若干個案例研究,形成跨学科的行为模式以此解决场地的复杂性与多尺度对风景园林造成的挑战[13]。

2.4.3历史与文化景观

2004年第23卷第1期“城楼下面的花园:花园和在二战中日裔美国人监狱营的意义”一文表明应该保留、修复二战中的历史景观,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14]。2004年第23卷第2期“印度亚穆纳河滨公园:比较研究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文化景观传统”特别关注传统景观对宗教的描述[15]。2005年第24卷第1期“花园能有什么意义”通过研究小说中的虚拟花园,探讨设计真实花园的意义及其中会碰到的问题[16]。2006年第25卷第1期“传统与现代间:重森三玲先生的Karesansui花园”,对日本造园巨匠重森三玲先生设计的花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17]。2006年第25卷第2期“眺望山体的七种方式:Tetzcotzingo and the Aztec的传统花园”,通过重点分析十五世纪在Tezcotzingo的皇家园林,探讨在缺乏高度进化的花园中发现传统学术的关注点,将问题延续到中美洲的空间利用是否合理,最后,思考美洲传统花园中不合理的空间利用[18]。

2.4.4景观社会学

1) 风景园林的社会责任

2007年第26卷第1期探讨的主题是风景园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Dianne Harris在文中探讨了美国社会中建筑形态与社会结构、少数族裔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的种族结构对公共空间构成产生了影响[19]。George Lipsitz则认为,公共空间需要为种族融合、创造公平与社会稳定产生积极作用[20]。

2) 风景园林的现代性

Dorothée Imbert在第26卷第2期,以专刊的形式从3方面定义了风景园林的现代性:1)一种实现民主的途径;2)建立与建筑师之间的对话;3)塑造城市公共环境[21]。

2.4.5农业景观

2006年第25卷第1期“在乡村制造的混乱:有机农业及其对原有地貌的威胁”分析了有机农业的实践会威胁地区的原有地貌和农田的保护,并展开讨论[22]。同期的“改善土壤和心灵:十九世纪农业文学的内容和语境”一文强调了地区农业景观是文化景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张在美国推进植物科学的建设,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23]。2008年第27卷第1期“谁‘设计’的农业景观”,以美国中西部地区的玉米种植带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管理、农产品的环境、农产品经济与政府政策影响等方面讨论了生态性的农业发展的策略和前景[24]。2009年第28卷第2期“景观和农业:常见种子和分枝植物在以色列的实践”,探讨了景观与农业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并针对当前的全球环境危机,提出必须将农业与景观一起建设[25]。同期的“深耕或者割草?在纳尔逊县,肯塔基州的农村蔓延方式”中,探讨了城市向远郊蔓延发展与农业景观之间的关系[26]。

2.4.6 风景园林大师系列

2012年第31卷邀请包括Peter Walk在内的多位知名风景园林师及高校教授,对20世纪著名风景园林大师劳伦斯哈普林的作品、设计思想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解读。

3国际三大主要风景园林期刊横向比较

《Landscape Journal》《Landscape Research》《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3本风景园林期刊,各有特色。

Landscape Research是具有跨学科和国际视野的著名风景园林刊物,刊登内容领域包括:环境设计管理、农村生态与环境保育、土地测量、人类和自然地理学、行为和文化研究、考古学和历史等,除了学术性的探讨,还有大量实际设计案例介绍,是风景园林设计师十分喜爱的国际期刊之一。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是由知名学术出版社Elsevier出版的城市与风景园林领域顶级国际期刊,2010年影响因子为2.004,在景观和规划领域的期刊中均排名靠前。期刊所刊登范围广泛,涉及从规划分析到场地设计再到后期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内容,侧重于规划、分析及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我国期刊《城市问题》和《城市发展研究》的关注点相似。Landscape Journal的任务关注在风景园林学科的理论研究,如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景观生态、社会人文、历史问题的研究等,深入探索各个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和近年来关注的生态问题、城市问题等,其读者包括了风景园林、历史、地理、艺术等各个领域。

4 结语

通过对Landscape Journal期刊近10年发表文章的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点:

1)美國、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对风景园林学的研究依然处于领先地位。相比其他国家,中国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仅从在Landscape Journal上的发文情况看,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尚存在不小差距。

2)高等院校依然是研究风景园林学的重点单位,同时,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也参与到了学科研究当中。

3)对诸如设计理论、园林史等传统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逐渐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国际风景园林学界力图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国内风景园林方面的研究也应关注生态可持续人性化的景观设计,注意环境生态问题、城市问题与风景园林学科的相互发展,这也是对风景园林学科更高层次的要求。

4)学界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并不局限在本学科,而是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促使风景园林跨学科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风景园林界近年来的研究动态可以为国内同学科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一方面,国内风景园林界在做好实际项目的同时,也要改善学科教育体系,提高科研质量;另一方面,要抓住未来学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推动风景园林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 奚雪松,俞孔坚,胡佳文,等.从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年来的论文看国际风景园林研究动态[J].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44(4):651-660.

[2] Gobster Paul H, Nassauer Joan Iverson, Nadenicek Daniel J. Landscape Journal and Scholarship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Landscape Journal,2010,29(1):52-70.

[3] Powers Matthew N, Walker Jason B. Twenty-Five Years of Landscape Journal: An Analysis of Authorship and Article Content[J]. Landscape Journal,2009,28(1):96-110.

[4] Musacchio Laura R. Metropolitan Landscape Ecology[J]. Landscape Journal,2008,27(1):2-8.

[5] Hunter, MaryCarol. Using Ecological Theory to Guide Urban Planting Design: An adaptation strategy for climate change[J]. Landscape Journal,2011,30(2):174-193.

[6] Cranz,Galen Boland, Michael. Defining the Sustainable Park: A Fifth Model for Urban Parks[J].Landscape Journal,2004,23(2):102-120.

[7] Wu, Jianguo (Jingle). Making the Case for Landscape Ecology[J]. Landscape Journal,2008,27(1):41-50.

[8] Windhager Steven, Steiner, Frederick, Simmons Mark T. Toward Ecosystem Services as a Basis for Design[J]. Landscape Journal,2010,29(2):107-123.

[9] Stremke Sven, Jusuck Koh.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and Thermodynamic Concepts in the Design of Sustainable Energy Landscapes[J]. Landscape Journal,2011,30(2):194-213

[10] Hill Margarita M. Teaching with Culture in Mind: Cross-Cultural Learning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J]. Landscape Journal,2005,24(2):117-124.

[11] Hou Jeffrey, Kinoshita Isami, Ono Sawako. Design Collaboration in the Space of Cross-Cultural Flows[J]. Landscape Journal,2005,24(2):125-139.

[12] Shenglin Chang. Seeing Landscape Through Cross-Cultural Eyes: Embracing a Transcultural Lens Toward Multilingual Design Approaches in the Landscape Studio[J]. Landscape Journal. 2005,24(2):140-156.

[13] Thering Susan,Chanse Victoria. The Scholarship of Transdisciplinary Action Research[J]. Landscape Journal,2011,30(1):6-18.

[14] Anna Hosticka. Gardens Below the Watchtower: Gardens and Meaning in World War II Japanese American Incarceration Camps[J]. Landscape Journal,2004,23(1):1-21.

[15] Sinha Amita, D. Fairchild Ruggles. The Yamuna Riverfront, Indi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slamic And Hindu Traditions In Cultural Landscapes[J]. Landscape Journal,2004,23(2):141-152.

[16] Gillette, Jane. Can Gardens Mean?[J]. Landscape Journal,2005,24(1):85-97.

[17] Tschumi, Christian A.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e Karesansui Gardens of Mirei Shigemori[J]. Landscape Journal,2006,25(1):108-125.

[18] Avilés, Paul. Seven Ways of Looking at a Mountain: Tetzcotzingo and the Aztec Garden Tradition[J]. Landscape Journal,2006,25(2):143-157.

[19] Harris Dianne. Race, Space, and the Destabilization of Practice[J]. Landscape Journal,2007,26(1):1-9.

[20] Lipsitz George. The Racialization of Space and the Spatialization of Race[J]. Landscape Journal,2007,26(1):10-23.

[21] Imbert Dorothée. The AIAJM: A Manifesto for Landscape Modernity[J]. Landscape Journal,2007,26(2):219-235.

[22] Egoz, Shelley, Bowring, Jacky, Perkins, Harvey C. Making a 'Mess' in the Countryside: Organic Farming and the Threats to Sense of Place[J]. Landscape Journal,2006,25(2):54-66.

[23] Douglas, Lake. “To Improve the Soil and the Mind”: Content and Context of Nineteenth-Century Agricultural Literature[J]. Landscape Journal,2006,25(1):67-79.

[24] Jackson, Laura L. Who "Designs" the Agricultural Landscape? [J]. Landscape Journal,2008, 27(1):2-8.

[25] Alon-Mozes T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griculture: Common Seeds and Diverging Sprigs in Israeli Practice. [J]. Landscape Journal,2009,28(2):166-180.

篇5:风景园林设计用地模式分析论文

6结束语

为了提升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效益,需要进行风景设计及建设模块的有利因素、不利因素的分析,实现对有利条件的利用,避免不利条件的负面影响,实现节约型园林设计理念的应用,打造适宜人居住的生活环境,实现人精神情操的陶冶。

参考文献

[1]孟兆祯.中国风景园林的特色[J].广东园林,(01).

[2]孟兆祯.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法[J].风景园林,(02).

篇6:风景园林专业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需求增长与发展较快,加上项目建设周期紧,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时间表,造成设计环节推敲不够;施工队伍也不一定有与工程项目对等的施工经验,高技能的工匠不足;同时设计与施工脱节,没有优秀的、有经验的,了解设计意图的景观工程师在现场把握调整设计及控制施工效果,虽然问题正在逐渐改善,但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景观园林建造效果的粗糙和偏离。

关键词:

居住区; 园林环境; 风景园林;绿地指标;园林设计;园林施工;施工脱节;

引言

随着房地产的不断发展,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需求增长与发展较快,加上项目建设周期紧,各项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安排都是倒排时间表,造成设计环节推敲不够;施工队伍也不一定有与工程项目对等的施工经验,高技能的工匠不足;同时设计与施工脱节,没有优秀的、有经验的,了解设计意图的景观工程师在现场把握调整设计及控制施工效果,虽然问题正在逐渐改善,但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那就是景观园林建造效果的粗糙和偏离。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大地上进行整体环境创作,是与周边环境、建筑、与自然生长节奏相关的复杂动态的过程。山石地形、植物绿化、景观建筑及构件是构成园林景观三大要素,细部设计和施工质量是成就传世之作的关键。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建起了令世人赞叹的精致园林艺术作品,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当时的设计者技艺高超,与施工者协作紧密,他们有共同的追求,并为自己精雕细刻而成的作品感到骄傲。 现本人就制约园林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行业缺乏规范

(一)名称

在园林设计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后来又赶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也有人叫“环境设计”或“景观设计”……最近按吴良镛教授的提法又叫“地景”,究竟哪种称法更确切更合理,使之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并便于职业称呼,恐怕建设部的有关部门得来管管此事。笔者倾向于“景观设计”的称法,那么职称便可定为“景观设计师”或简称“景观师”。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名正而言顺,可以说是行业规范的前提。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师将以独立而重要的角色

—1— 与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密切合作,真正实现吴良镛教授“三位一体”的构想。

(二)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三)高付出低回报

景观设计是一种高尚而又卑微的职业,说它高尚是因为它是公益的,是为大众服务的事业;说卑微,是指它的低收人。目前收费标准是按工程造价的3%—5%。而真正能收到的恐怕只有1%—3%。大家知道,一般项目的景观工程只是作为建筑的配套工程,造价都被控制在较低水准。工程往往需要土建、绿化、水电等多种专业的配合,大家的收入低得可怜可想而知了,如果把工程做得认真细致,景观设计师的劳动付出却是巨大的,小体量的景观建筑、别具一格的小品设计、精心的绿化配臵以及场地装饰的方方面面,其工作量实在不比大型建筑少。

二、植物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设计公司不了解乡土树种

很多的开发商都不喜欢用本土或本地的园林设计公司,这一现象在郑州等内陆地区尤其突出。一方面中国的优秀景观设计公司大多集中在上海、广州等南方沿海地区。二是国人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媚外心里作祟,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圆。殊不知,最了解当地的气候、环境、植物的恰恰是本地园林设计公司。

目前,郑州市场南方植物无序引入,过分强调奇花异草,往往因气候突变而遭灭顶之灾。盲目照搬异地和他国绿化模式,往往是生态和景观都得不到保证,例如,笔者实地调查的郑州西郊某房地产公司不顾我市气候和土壤的情况。在设计中大量引用香樟作为行道树,而香樟在郑州虽能生长,但根本不可能成长胸径超过15CM。做行道树更无从谈起。另外由于养护和移栽管理不善,致使大量香樟树生长势不良,苗木死亡现象严重,损失惨重。

(二)市场上植物资源稀缺

有时候并不是设计人员不做市场调查,而是你一旦作了市场调查以后,你的设计(植

—2— 物配臵)就没有办法搞下去了,因为你会发现市场上的苗木品种根本就没有几种,有时候一些很好的想法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苗木的问题而变地一踏糊涂,另外很多树种的价格也没有明确的参考,令设计人员无法准确估量工程造价,给设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先了解当地的苗木资源,苗木规格也不能为了尽早出效果而过分放大,导致施工难度加大或不能正常施工,有些植物的规格也应该明确界定,使得预算和核算的差距尽量减小。做到设计切合实际,利于施工,同时不忘景观效果。

三、从事园林设计人员的原因

(一)教育情况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如同上述混乱名称一样混乱不堪。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重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小品、造型)等,从目前景观设计涉及的范围来看,应该是上述三种专业的综合甚至有更高的要求。景观设计专业应该有明确完善的教学大纲,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并制定一系列的从业规范,最终实行与建筑、城市规划一样的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

(二)急功近利

但是,我们有没有人像老外一样,为了做设计,自己动手兴造一个园子,花数十年去研究呢?或许有,但是大都带着赢利目的,不是研究。或者是学校里做教学的,但那是大众化的示范,不是个人研究。俞孔坚做过吗?或许指导过,或许在他自己的庭院里种了5、6种植物,但自己做个植物园,还没听过。

以上是设计人员的原因,我们同样不应该忽略“中国特色”。市政工程领导要政绩,当然要快!企业投资,要尽快收回成本,当然也要快!设计院呢,设计的越快越多,钱就赚的越多!施工队也一样,这几个“快”下来,自然设计施工周期就短了。即使设计者想好好把一个设计做好,多调查。但他的上级不允许啊!甲方催,院长催……所以按时交差就不错了。大不了再变更啊。中国现在什么都是“中国特色”。

(三)抄袭成风

有的人重“榜样”不重创新。创新常常被当作异类加以排斥。从幼儿园到大学,我们习惯被当作容器拼命地接受知识的灌输,看似满腹经纶却毫无创意。景观设计虽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专业,但它最终将以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其中的艺术产品。同所有门类的艺术一样,创新是其生命力的源泉,模仿抄袭必将导致生命之水枯竭。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

—3— 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师本人的创造力等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与众不同的个性。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说,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协调各种因素进行创作,这就是创新。这种创新体现在它的形式上,或具震憾力或富趣味性、或肃穆或活泼、或浪漫或休闲、或激动人心或平淡无奇,却不雷同。

带着怕失败的心理去尝试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个别或少数的案例而失去信心进而退缩。完美主义者往往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不敢创新,最终沦为模仿能手。实际上,即便是大师也难免有失败的地方,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室内空间功能上的设计并不成功,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莱特的代表作之一,而且在建筑史上占一席之地。

(四)缺少经验、缺少与施工人员交流

我们现在的设计人员通常都是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到园林施工工地现场去亲身体验或学习。试问,一个在温室中长大的祖国花朵,在没有任何施工经验的情况下而直接开始做设计,能产生真正的好作品吗?能保证其设计的作品能顺利施工完成吗?现在的设计院年老的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就倚老卖老,也拿不出什么有特色的东西,年青的有创意但作品不够成熟。

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例如植物配臵,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园林设计师均须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园林设计师的现场把关,实在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无法预期的问题更是时有发生。可是,大多数园林设计师并不愿意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最终的结果往往留下诸多遗憾。

据我了解,在美国大中型设计事务所都会雇用全职的“施工指导”专业人士。他们的责任即是“设计质量控制”,他们参与了工程从原始的创意到施工全部完成的全过程。如同电器产品中的质量检验与控制,它的过程是从图纸进入实验性生产,检验确认后,再进入正式生产。当一个经验丰富的施工指导专家掌控设计到施工,他们的作用是将好的设计,在建设中精彩完美体现出来,因为他们具有对设计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五)设计周期短

现在国内大多数房地产商和业主都有都或多或少的都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外国的设计公司设计的比国内公司设计的要好很多。是因为我们的设计水平不行吗? 诚然,我们与国外公司的设计水平的确有一定的差距。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常常被我们

—4— 忽略,那就是设计周期。

国外的设计实施周期是很长的,这其中包括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当然设计正好与咱们相反,种植的施工过程可以用好几年的时间来实施,请问各位,我们的绿化施工工期是多长时间?

(六)设计脱离现实

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一个建筑作品我们强调它的功能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而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甚至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了,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在这种氛围中都深深地陶醉了。这个美丽的误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和自欺性。国内做的植物就是那么几百棵树,呆板而且千篇一屡,草坪人不能进去,跟风现象非常严重,立面上高度都差不多,动不动就要放几块臵石,现在又流行种竹子了,有时只是为了绿化而绿化

说到这个误区,我想起郑州西四环分车带上看到的铁丝网景观,这类军事上的构筑手法被沿用到现代城市景观来,深深刺痛了广大市民的心。笔者很理解管理部门的良苦用心,屡禁不止地践踏草地,迫使他们出此下策。但我反对这类做法,被践踏的草地只能在分车带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铁丝网无疑在众多民众的心里留下痛楚的记忆。至此,城市景观对人性的关怀可以说被剥夺殆尽。(七)依赖效果图

当我们搞设计的不得不放下CAD,而学起PS时。是我们设计人员的无奈还是当今设计市场的悲哀?现在方案汇报时,尤其是面对有拍板权的决策人土,墙上挂的全是立体效果图,再加上电脑投影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帧帧优美的电脑动画配上美妙的轻音乐,难怪我们的领导(或业主)被深深地打动了。可怜那些拿不出漂亮效果图的同行,对着“天书”般的平面图大谈他的精妙构想,听得领导(或业主)直打呵欠。可当人们苦苦期待着图面上梦幻般的效果能在现实中实现时,猛然发现现场已是另一般景象,失望和受骗之感才油然而生。靠违反常规的设计程序赢得设计任务后,优秀的效果图师傅们便手足无措了,效果图上夸张了的美丽根本就无法植根于现实的土地,慌乱之中只好靠现场的调整和突来的灵感来实现公众的理想--整套拙劣的设计总算是暴露无遗了。这种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决策人清醒。效果图仿佛是迷魂汤,让英明人士甘心上当,—5— 看来,在一段时期内,上述这类“悲剧”还将继续上演。

四、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人员的原因

(一)工人素质普遍偏低

景观施工单位也应有强劲的设计力量,能对景观主题有深刻的理解,有助于主题景观的创造、现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景观施工员也不是普通工人,应该是工匠,应具有艺术的再创造能力。因此,景观施工单位的招标中,施工单位的经验、类似工程的施工品质、施工技术力量、设计力量、管理理念及措施是重要的首要考察指标,而价格应作为其次指标,否则投标报价似乎节约了,但后期因施工质量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难以估量。

我国自古就是南方出匠人,南方匠人以其细腻的手法、精细的工艺创作出轻盈精美的园林雕塑和小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而北方人豪放、粗犷的性格决定了他们不擅长完成精细的园林小品、景观。在郑州很多人甚至认为园林施工就是随找几个人挖坑种树,仅此而已。我们工人的水平可见一斑。(如图6)

(二)施工人员缺少对优新植物的了解

由于园林施工人员对新优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栽培技术和后期养护缺乏了解,使苗木死亡甚多,且孤植、丛植的新优植物数量又相对较少,如黄路、彩叶草等新优品种在某区域内可能采购困难,就会导致补植、养护成本大幅增加。此时,施工单位就会进行苗木替换,改变设计师的初衷,原有艺术效果和园林美感受到影响,施工成果远离设计的初衷。

(三)监理不到位、后期养护不到位

监理的任务应包括:完善设计细节,注重空间尺度的把握。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成功的景观设计来说,每一个细节都需仔细推敲。目前计算机能做出很逼真的三维图像来表达设计意图,但在现场实地,观察到的景象是四维的、真实尺度的,因而设计师对空间的想象和预测受到各种局限,而在现场的亲身体验,会发现许多新的重要的设计条件和机会。

(四)施工不规范

设计用苗规格要求严格,为追求良好景观效果,很多设计师偏向大规格苗木。但大规格苗木价格昂贵,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新优园林植物的大中苗更是抢手。为此,施工单位降低苗木规格,避重就轻,不规范施工,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破坏了设计景观的立体感和稠密度。而在设计用苗难于采购时,施工单位常会进行苗木替换,改变设计

—6— 时的景观效果,使原有艺术效果和园林美感受到影响。

五、甲方的原因

(一)无理要求

目前,大多数居住区环境设计简直无视人的需求,开发商是“罪魁祸首”,景观设计师成了“帮凶”。为了满足30%的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而所谓的绿地往往被理解为苗圃而简单地插上树,周边再用高绿篱围一围进而达到防护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养管那更不知道是谁的事情了。

不管是年轻的设计师也好年老的设计师也罢,毕竟都是商品化设计,他的设计作品或创意无不是作为商品使得甲方认可然后获取报酬,所以又不可避免的受到甲方的种种约束,而中国臃肿的体制机构和烦琐的办事流程加上死板的工作作风使得这种约束变成一种枷锁。于是乎,本来作为技能的年老的设计师的经验和年轻的设计师的表现都成了一种打破枷锁的工具。

(二)墨守成规

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人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不以模仿为耻,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在他们看来,蓝图上的线条是虚无缥缈的,而曾经见过的景观却是真真切切的。业主的顽固已至如此,景观设计师唯有充当描图员,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效益。反过来,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以求得方案一次通过。设计单位也没有鼓励创新的奖赏机制,而只把奖金留给方案中标者,后者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对长远的创作不利。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面对比比皆是的雷同的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只关心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而对真正成功的作品缺乏评判能力。

六、结束语(提高工程质量的手段)

总结了如上的诸多问题后,下面我们来探讨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定园林绿化地方标准

过制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标准,使园林施工、监理有据可寻,明确园林设计师和项目经理、施工队伍之间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协调设计和施工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完成园林项目。

—7—

(二)提高设计水平、搞好设计审查

每一个园林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者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的观赏价值。对于设计者来说,设计之前应深刻了解场所精神并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创作。只有设计者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施工者才能完美展现设计的艺术性,优秀园林作品才会源源不断。

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份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各色树木、花卉、草坪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还强调追求工程的艺术美,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臵、古典建筑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移步换景”这一美的感受。而这一点,在某些部位仅凭设计可能难以体现要达到效果,需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比如假山堆叠、黄石驳岸、微地形处理等;再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技能、种植前土壤处理种植穴、槽熟练程度不同,出来的艺术效果、气势就完全不同,观感反差较大。这就要求工程监理技术人员对施工单位所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的审查,如绿化工程中的种植前土壤处理、苗木运输和假植、种植穴、槽、树木种植、大树移植及土建工程中的叠山、塑山、小品工程和园林景观照明工程等方面都要要求施工单位有较为可行和详尽的方案,并注意方案的整体性。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三)施工单位培育苗木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投入了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投入材料的质量,如种植土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灯光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

为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有必要建立苗圃,栽培新优园林植物,解决个别苗木用量少、采购困难、施工成本较高等问题。

(四)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

目前大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主要由进城农民工担当,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新优苗木培育管理、绿化工程施工等基本知识,导致苗木死亡率较高。在市场稀缺绿化

—8— 养护技术人才时,园林施工企业要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利用率和观赏价值。

(五)加强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监理

工程质量的基础,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监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与控制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做好工程现场监理工作一方面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地形地貌、地下管线、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规划。另一方面,目标规划工作从根本上决定监理效能,因此要及时组织项目监理班子成员对目标系统做出详细规划,并结合工程特点、地区环境和施工条件,从施工的全局和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遵循施工工艺的要求,科学地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过程,使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又都是通过一道道工序来完成,由此可见,工程质量是在工序中创造的,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严格检查,当上一道工序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决不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质量就能得到保证。施工现场监理最终的落脚点是工序质量控制,因而搞好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与控制工作也就得到了保证。

(六)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与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如果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一个成功的居住区景观项目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凝聚了参与建设各方的智慧和劳动价值。这其中除发展商对项目的组织与掌控外,更重要的是设计与施工的密切配合,—9— 两者精益求精,精工细作的工作态度,两者有着共同的项目理想与追求。设计与施工取长补短,相互弥补工作中的不足,设计方走出办公室,深入现场解决问题;施工方要多走进办公室,事先深入图纸发现问题。在精心选择设计和施工单位外,本文指出的引进设计督导对项目建设,对从设计到施工联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值得交流的园林施工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

(3)牛青青.试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

(4)陈华.园林绿化与建筑节能关系的理论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5)余雁华.城市住宅小区绿化种植设计,曲靖师范学院学报;(6)张红雷.试论景园入口的心理环境[J]齐鲁艺苑;

(7)许亚文,鲁坤元,杨慧.住宅庭院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四川建筑。

上一篇:国际贸易1教学大纲下一篇:马 说 教 学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