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文言文翻译

2024-04-21

狄青文言文翻译(精选9篇)

篇1:狄青文言文翻译

狄青文言文翻译

狄青文言文翻译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县人。精通骑马射击。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敌军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敌寇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敌人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尹洙任经略判官时,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见,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便推荐他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并说:这是良将之材。二人一见狄青,便认为是个奇才,对他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积功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后又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遇上敌寇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西夏元昊称臣降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当时脸上还留有黑疤。皇帝曾劝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后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枢密副使。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指着他互相夸奖赞叹。

嘉佑年间,京师发大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降狄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离京出任陈州知州。第二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病死。皇帝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为武襄。

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谋事必先仔细考虑成功的把握,选准制胜的机会然后进行。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艰共苦,因此虽然敌人突然袭击,也没有一个士兵敢不冲锋向前,因此他出兵屡建战功。尤其喜欢将战功推给辅佐将领。熙宁元年,宋神宗给近世将帅排名次,认为狄青从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有始有终,对狄青颇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

篇2:狄青文言文翻译

狄青出奇兵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①。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②,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③之,全军径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④。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⑤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⑥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⑦;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⑧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

(《梦溪笔谈》沈括)

【注】

①北:失败。

②虎翼军:打仗的劲旅。

③易:认为……容易。

④殆无遗类:全被歼灭殆尽。

⑤预:事先。

⑥钲(zhēng):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

⑦阳却:装着退却。

⑧遽:突然。

翻译:

宝元年间,党项常常侵犯边境。当时刚刚招募的“万胜军”,还没有经过作战阵法的.演习,与敌人作战经常败北。狄青当了将领,有一天,把万胜军的旗帜全部交给虎翼军,让他们出战迎敌。敌人望见这些旗帜,认为容易对付,全军径直冲过来,结果被虎翼军打败,兵士大概所剩无几了。另一次,狄青在泾原带兵,曾经要以少数兵力抵挡人数众多的敌人,思虑到必须用计谋才能取胜。事先告诫全军都放下弓箭,一律使用短兵器,传令全军,听到一声钲响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严整阵容假装撤退,钲声一停,就高喊着冲向敌人。士兵们都像他要求的那样上阵。刚一遇敌人,还没有接火,钲声立刻响了起来,士兵们都停止前进;第二次钲声响起,又都撤退。敌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天使神勇?”当时敌人称狄青为“天使”。钲声突然停止,士兵们一下子冲向敌人,敌兵阵脚大乱,互相踩踏致死的不计其数。

狄青简介:

狄青 (1008~1057)中国宋朝名将。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行伍出身,19岁从军,任皇帝侍卫。后应诏戍边,任延州指使。他在同西夏作战中,骁勇善战,多次负伤,屡建战功,深为戍边名臣范仲淹、韩琦器重,累升至彰化军节度使、枢密副使。皇□四年(1052),广源州(约今越南高平地区)部族首领侬智高称帝,建大南国,攻占广南(今广西、广东)九州,斩、俘宋将多人,一时岭外骚动,宋廷深以为忧。狄青奉命率兵3万进击。

他先严惩违令出兵招致失败的广西钤辖陈曙等,以正军纪,又借元宵节佯令休兵十日,大宴将佐,以麻痹侬军,暗于次日率精锐冒雨取捷径袭占昆仑关(今属广西)。

篇3:狄青文言文翻译

一、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关键

人们常说:“打蛇打七寸。”七寸是蛇的要害, 打在那里一下子就能把它打死。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 考生必须抓住翻译的关键, 否则会徒劳无功, 白忙活一场。总的来说,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一) 关键词。

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有几个关键得分点, 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尤其是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 。翻译的时候, 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明确其含义, 并准确翻译, 就能得分。反之, 关键词语翻译错误, 或不准确, 那么这个分就遗憾地丢掉了。如:“陛下以至德承天, 天以有年表瑞。”这里即有两个关键词:“承”译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年”译为“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如果两个关键词翻译错误, 这个题就很难得分。

(二) 特殊句。

特殊句式 (包括固定句式) 的翻译, 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 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 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文言句子, 因此丢分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如:“闻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绝王之喜好也。”这是一个“……者, ……也”形式的的特殊句式, 翻译的时候必须翻译成“……是……”, 否则就要丢分。

二、把握文言文的翻译原则

具体说来, 翻译古文时, 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一)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 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 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初中课本《狼》一文中:“其一犬坐于前。”只看这一句, 似乎可以翻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 “少时, 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 而应是另一条“狼”。“犬”的意思, 即“像狗似的”, 用来修饰“坐”的姿势的。这个例子说明, 译古文先应通全文, 了解大意, 然后紧扣“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二)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 逐一翻译, 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前句中的“其”, 应译为“难道”, 表反问语气, 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 表推测语气。但在翻译时, 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 甚至十分拗口, 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 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 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 则使人容易理解了。下面几种情形往往需要意译。

1. 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时。

如:“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假如不了解此修辞方式, 很轻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 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再如:“但以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 奄奄一息, 生命垂危。”又如:“金就砺则利。”一句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 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 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 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假如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 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2. 使用紧缩复句或言简意赅的句子时。

如:“法急则人残, 法宽则失罪。”这个句子属于紧缩复句, 直译不好翻译, 只能意译为:“刑律严酷, 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 就控制不住犯罪。”

3. 为了渲染、铺陈某种情况而故意用繁笔时。

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句子中的“席卷”“包举”“囊括”“并吞”意义相同, “天下”“宇内”“四海”“八荒”意义相同, 都是为了渲染铺陈, 因此必须意译作:“ (秦) 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其实是有技巧可遵循的, 具体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留。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 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 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 也无需翻译。如:“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 余游巴黎蜡人馆。”我们可以直接将其译为:“光绪十六年闰二月二十四日, 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再如:“深谋远虑, 行军用兵之道, 非及向时之士也。”“行军用兵”作为一个成语, 我们没有必要大费周折地去翻译, 只要照抄即可, 因而可译为:“深远的谋略, 行军用兵的本事, 不及过去的那些将领。”又如:“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其实指的就是李广将军, 应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二) 放。

将那些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 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放弃, 否则会使句意不畅。如:“宋何罪之有?”在本句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无实义, 因此翻译时应删去。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再如:“夫秦, 何厌之有?”“夫”为发语词, 无实在意义, 翻译时不做理会。又如:“夫大国, 难测也。” (《曹刿论战》) 中的“夫”,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中的“之”, “学而时习之” (《论语》六则) 中的“而”等都属于这一类。另外还有一些偏义词语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删掉, 否则就容易使译句显得啰唆赘余。如:“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公姥”为偏义复词, 重于“姥”, 所以翻译时只需翻译出“婆婆”即可。除此, 有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也不一定要翻译。

(三) 换。

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 音节不一致的词。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 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 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随着社会的进步, 很多词语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 有的已扩大, 有的已缩小, 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 有的词义已经转移, 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 切忌盲目替代。如 (1)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其中“妻子”在古汉语中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 (2) “处分适兄意, 哪得自由专。”“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 翻译时要特别留心。

(四) 补。

将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 使句意完整通畅。如:“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将“焉”后省略的“而未至” (有能力到达却没有到达) 补进去翻译才连贯。否则文理不通。又如:“忽然抚尺一下, 群响毕绝。” (《口技》) 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 翻译应加上。“尝贻余核舟一, ……” (《核舟记》) 译文时, 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 “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翻译为:“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

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添加一些成分, 句子成分才完整, 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如:“外连衡而斗诸侯。”“外”名词作状语, 翻译为:“对外”“连衡”用作动词, 翻译为“用连衡的策略。”“斗”为使动用法, 翻译为“使……争斗”, 因此正确翻译应为:“对外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五) 调。

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将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例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有的学生翻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 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译, 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强壮的筋骨。”再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 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 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 译为:“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为节操而死的臣子。”人主之子也, 骨肉之亲也, 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无劳之奉, 而守金玉之重, 而况人臣乎? (《触龙说赵太后》) 译为:“国君的儿子, 是他的亲骨肉啊。他们尚且不能靠着没有功劳的尊位和俸禄, 而守着贵重的金玉, 况且一般人呢?”

需要说明的是, 文言文中表达语气的助词, 也应根据现代人的表达习惯进行调换。如“乎”“哉”“焉”等用在句末, 可用“啊”“呢”等调换。

(六) 缩。

文言文有些句子, 为了增强气势, 故意用了繁笔, 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 (秦) 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 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短句, 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篇4:宋史狄青传阅读答案

宝元初,赵元昊反,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 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制广南盗贼事。先是,蒋偕、张忠皆轻敌败死,军声大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斩首数千级,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迟明,青按兵入城,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之。

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

始,交阯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交阯助兵。”从之。

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制祭文,遣使赍中牢祠其家,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经制余事,悉以 诿沔,退若不用意者。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改)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沚 ,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沚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沚。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青作战勇猛,沉着冷静。狄青曾在多次战斗中,八次被流箭射中;蒋偕等人战亡,士气低落,狄青告诚诸将不要轻举妄动。

B.狄青出身低微,自警内省。狄青早期是一名骑兵,凭战功屡被提拔:脸上留有黑字却不愿去掉,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治军严明,长于谋略。狄青统一指挥各部时,整肃军纪,将袁用等人依法斩首;考虑国家长远利益,阻止余靖对外借兵。

D.狄青率先垂范,不计名利。战事不顺时,狄青经常冲锋在前;战后,又把功劳让给其他人,令同僚叹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

(2)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

14.在平定智高之乱时,狄青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0. A

11. D

12. B

13.(1)宋仁宗因为狄青多次获得战功,想召见他,向他询问大政方针,正赶上敌兵入侵渭州,就命令他画出地理图形拿给朝廷。

(2)况且向外借兵来消除内患,对我没有利。蛮夷之人贪得无厌并且忘恩负义,乘机引起变乱,又用什么来抵御他们呢?

篇5:狄青文言文翻译

我不知道以前他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但是,今后他一定要让我觉得有趣才行。无趣的人,我不会放在心上的,一如那个总是木头似的曹浪。现今这江湖也确实太太平了,我想我应该为自己找点乐趣才是!转身离开晚亭,我不禁轻笑出声来,这次要多少人的血才能染红欲血宫的那面高墙呢?其实我一直想要一种红艳艳的颜色。不然我那暗黑色的招牌可会显得不够突出。

“宫主”点头,我缓缓走过。没有谁是真正的宫主,在这个嗜杀成性的欲血宫,有能力者就是下一代的宫主,而我,现今还不是死人罢了。莲琅又跟在了我的身后,她从不刻意掩藏自己的杀意,而我仅仅只是撩了撩长发自顾的走着,怎么也得让自己有点刺激不是?!一阵风急速的刮了过来,我轻旋身子俯身快速的采了一朵蔷薇,那朵花很红,是我一直喜欢的艳红色。怎么能不红呢?我可是用人血细心浇灌的!一阵剑光密密的向我扫来,我一弹手中的蔷薇,相互抵触下剑光从身边散了过去。她从我面前突然消失了,一阵微风刮过,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她那微冷的肌肤上迸发出的生寒。也是太年幼了,我抬手挡下她的连环剑光,一点身子快速的把住她的手,一旋,她的剑尖对准她的心脏刺了下去。鲜血染红了她纯白的衣襟,我一拍剑柄,剑身哐当落地,很清脆的声音预示着这场较量的结束。她现今虽然能力出群,却仍不是我的对手!我转身慢慢的往前走,她没有立马倒在地上,看来,还是有进步的!下次,亦或是下下次,她纯白衣襟上染的鲜血有可能就是我的了!这一发现,让我很是开心,我决定了,这次就用一百人的血来庆贺好了。怎么说也是一喜事,总不能太寒碜不是?

欲血宫的御座有点冷,我不禁皱眉。吩咐手下去唤狄占文后,我将自己蜷缩在椅子上,观看底下每个人脸上表现出来的含意,这也是我平日的一项乐趣之一。而每天我总能发现新人的脸孔加入其中,这让我很是开怀,这说明我的手下是越来越有能力了。每个人脸上唯一相同的就是那层寒意和杀气,那么多的寒意在一间空旷的屋子里凝聚,弱小者是绝对抵挡不住的。这不,我已经发现有一人面色青紫,旋坐于地打坐调息了。只是他并不知晓从坐下的那一刻开始,他的生命将会终结于此。

一股柔和的内力将被众人逼到绝境的男子从地下拖出了屋外。屋子里的寒意骤然一凝,我轻笑着抬眼,只见狄占文皱着眉头面无表情的走了进来。我慵懒的斜靠在宽大的座椅上,看着狄占文慢慢的从下方一级一级的来到我的面前。

他缓缓的落座在我的旁侧,身影还是那么的随意而又无谓。我一伸手将他揽入自己的怀里,他身上清冽的香味还是那么好闻。

“最近江湖也是太过安静了。有人想耍耍木?”我抚摸着那头顺滑的青丝,漫不经心的往人群里投入喜讯。

人群一阵欢腾,长老级的人物脸上皆出现了一丝喜色。喋血眼睛亮晶晶的,她一提衣袖温柔的开口“喋血能玩玩木?”

我点了点头复看向低下所有的人“还有谁有兴趣?”

没人回答,可是那一双双眼睛里的兴奋和渴求表露分明。我将狄占文推离怀抱,徐徐起身,款款来到最前方,含笑的眸子愉悦而又冷情“这次不能超过一百哦。”

泄气的声音自下方顿时传播开来,我抚了抚衣袖再次开口“最近不是要开武林大会吗?还是留点人热闹热闹好。”

“宫主,我们这次也要参加吗?”梦靥笑靥如花。

点了点头,我将笑容扩到最大度“怎么也要扩大后宫不是?”

如我所料,所有人的脸上皆出现了那抹亮色。

篇6:狄青文言文翻译

一、悟词义——重点实词要落实

所谓重点实词,就是那些在句子中承担关键意义的、意义有别于现代汉语的或有多重义项的词语。翻译时既要借助于平时的积累与联想,又要结合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

1.译准古今异义词

为了考查考生对关键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来翻译。对此考生要有足够的警惕,千万不可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如文段1第(1)句中的“廉”字,文段2第(1)句中的“物”字,都是容易以今律古的实词,应借助积累与语境,准确译为“调查”“人们”。这两个字都是单音节的古今异义词,对于那些形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词的古今异义词更要格外注意,它们是两个词,应拆开翻译。如文言文中的“妻子”应为“妻子”“儿女”两个词义。

2.译准多义词

重要实词虽然有多个义项,但在具体句子中只能有一个义项切合。因此,要学会利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确定该实词的准确义项。在语境中确定多义词的义项,特别要注意一词中几个相近而又易混的义项。如“爱”字,义项“爱护”“爱怜”“爱惜”较难区分;“坐”字,义项“犯罪”与“判罪”易混;“治”字,何时作“治理”,何时作“治理得好、天下太平”等。不管如何易混,只要真正到了语境中,就只有一个义项是最恰当的。这时,也只有细辨语境,代入检验来确定了。记住:只要把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段(篇)中读,一切问题皆有可能解决。

3.译准专有名词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一考点已正式走进《考试说明》,考查中既单独设题,又在翻译中体现。近年来,命题者越来越青睐含有文化知识的句子。如果考生不知道它是一个文化知识、一个专有名词,结果硬译就会使语意佶屈聱牙。其实,专有名词在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翻译,如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另外,古人有个习惯用法,就是姓名的省略。一般而言文章开头会出现完整的传主姓名,之后就只出现“名”,以“名”代指传主全称。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译出全称。不过,要特别注意传主的“名”是什么,并且有意识地记牢,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句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把传主之名当成了其他意义的词语。

二、看词性——词类活用要关注

翻译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碰到活用词,解决的方法有二:

一是根据语法准确判断。首先要学会语法分析。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多种语法特征:两个名词连用,其一必活用为动词;“而”前或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之”前“所”后、副词后的名词必活用为动词等等。然后再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词类活用的类型,并据此推断意义。

二是译到位。何谓译到位?即必须用一套用语把它在语境中的词性连同词义译出来。例如,(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两种译法。一是换词法,用现代汉语的动词去换古汉语的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译为“杀”。二是扩充法,将原单音节名词扩充为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动词。如“沛公军霸上”,“军”译为“驻军”。(2)名词作状语,一般要带“用……”“在……”“像……”的词语。(3)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可译为“使……(动词)”或“以……为……”(或“认为……是……”)。(4)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必须在其后加上相应的名词(人或物)。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观句式——特殊句式要留意

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方面的重要区别,对特殊句式的考查往往放在翻译中进行。特殊句式往往都有特殊的词语标志,只要抓住这些标志便可判断出来。而无标志的判断句和被动句,尚需借助语意、语境作出判断。特殊句式都有特殊的翻译要求,译时要把这些要求体现出来,如判断句要加“是”或“不是”,被动句要加“被”或“受”,倒装句式要回归到现代汉语语序中。

辨用法——重点虚词要体现

篇7:摭谈文言文的翻译

一.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要求———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翻译文言词、句, 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 然后才能正确释译。如:“狐鸣呼曰‘大楚兴, 陈胜王’” (《陈涉世家》) , 光看这一句, 似乎可以译成“狐狸叫喊道……”但联系上下文“ (陈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可知“呼曰”者不是“狐”而是“吴广”。“狐鸣”即“像狐狸嗥叫那样”, 用来修饰“呼”的。翻译古文先应通读全文, 掌握大意, 然后依据“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精神作详译。

二.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直译, 是依照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例如, 原文:此殆天以资将军, 直译: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 原文:将军岂有意乎?直译:将军大概有些意思吧?

上面的译文基本上和原文的词语一一对应。除个别词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或表示某种语气而不能译出外, 直译要求基本上做到逐词落实。如果把第一个例句译成“这是天帮助将军”, 大意是对的, 但“殆”、“以”这些词语没有译出, 不能准确表达原句的语气。如果只满足于此, 提高精确地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直译, 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将军岂有意乎?”用的是疑问句式, 表达的是询问、估测的语气。前面的译文较好的体现了原意。如果译作“将军难道对它有意图吗?”那就成了反问句式, 意思恰恰相反;译作“将军对它是有意图的”, 又成了肯定性的陈述句, 舍弃了原句的估测性、委婉语气, 语意也有出入。后两种译法都不能采用。

一篇文言文的翻译, 主要应采用直译, 但有时, 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显豁, 甚至十分拗口, 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 (《岳阳楼记》) , 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 含义仍嫌不明确。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 则使人一清二楚了。意译的好处在于灵活性大, 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实际含义后, 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使较深的词句译得通俗明白。但它仅译大意, 不及直译严密, 对正在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宜大力推广。

留、释、换、补、删这五个字概括了直译时的五种手段:1、留: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 都可照原文留下。此外, 古今词义一致, 人们熟知的词, 如“虎”、“星”、“车”、“大”、“开”等, 也无需翻译;2、释: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 运用现代汉语的语词来解释文言文中的语词。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 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 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选准它的确切的解释;3、换, 即是替换。有很多文言词, 在翻译时既不能“留”、“补”, 又不属于“删”, 此时就要“换”。“换”有两种情况:其一, 不少文言词所表示的意义现在还用得着, 可是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来的词表示, 而用另外的词表示;其二, 同一个词, 在文言和现代汉语里都常用, 但表示的内容有差别, 不能以今度古, 造成误解;4、“补”: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补充必要的内容, 使译文通顺、明确;5、“删”: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 可删去不译。

三.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自编口诀, 熟能生巧

古诗文翻译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只要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引导他们编录一些翻译口诀, 就能事半功倍。比如有人编成了如下口诀, 很适合学生实践运用。

篇8:文言文翻译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 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 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

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 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

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 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 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 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

<汉高祖论“三杰”> P92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韩非子》猛狗社鼠P93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晏子使楚》P95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燕昭王求贤》P83

昭王说:“我将拜见谁合适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国君,有用千金去购买千里马的,三年没买到,他的一个随从就跟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这个人去了,他用三个月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死了,便用五百金买回了马的骨头,回来向国君交差。国君大发脾气:„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了我五百金。‟随从回答说:„死马都花五百金,何况活马?天下人一定会觉得您会出高价买好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于是不到一年,能跑千里的马送来了三匹。如今您要是真想得到人才,那就先从我郭隗开始。连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何况那些比我更优秀的人呢?(那些人才)难道还会嫌燕国远在千里之外而不来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了住宅并尊他为师。乐毅从魏国去,邹衍从齐国去,剧辛从赵国去,(天下的)人才都奔向了燕国。

《嗜鱼不受》P77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孟子 滕文公下》P77 孟子说:“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枯鱼之肆》P72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理穷言他>>(<<孟子.梁惠王下>>)P70

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

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嗟来之食》P69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日让一鸡》P68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快马加鞭》p65

篇9:文言文翻译

晋国有个贪图利益的人,来到市场。遇到东西就拿,说:“这我可以吃,这我可以穿,这我可以用,这器皿我可以装东西。”拿了以后,就走。市场管理的官吏赶过来让他交钱,那晋人说:“我贪心特别旺盛的时候,双眼发晕冒火,天下的东西,全都好象本来就归我所有,不知道是别人的东西。你如果(把这些东西)给我,我如果富贵了会还给你的。”市场管理官吏发怒,用鞭子抽他,夺回他抢的东西走了。旁边有的人讥笑他,那晋人用手指着骂道:“世人贪图利益比我更甚,往往千方百计地暗中争夺利益,无还是在白天拿东西,岂不比他们要好吗?有什么好讥笑的!”

194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195治驼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196慕名失实

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闻名于家乡,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而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

197叶公好龙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了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我听说你喜欢人才,因此,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侯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198泽人网雁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199.卫人教女

卫国有个人女儿出嫁的时候教导女儿说:“一定要私下积聚钱财,做人的老婆被修,是常事啊,那种终老夫家的,(都是)侥幸才有的。”他的女儿因此就偷偷积聚钱财,她的婆婆认为她私心太重而修了她。他的女儿所带回的钱财是(原来)嫁妆的两倍。她的父亲不检讨自己教子无方,却只知道其财富的增加。现在做臣子的当官都是这一类人啊。

感:是人都是自私,何必强求当官者无私?良知和规范都是后天的教导,要懂得无私方能成其私的道理的人原就甚少,要做得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以私有制社会形态时期,相互的有效监督机制才是唯一防止假公济私的有效办法。感2:前面说得不大对头,强求中国封建时期要具备监督机制,其实有点过分。因为封建时期的官,公私难分,于是选择官员乃至皇帝时,对道德品质要求的苛刻那是空前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央政权的权威和实力。一旦其要求失了水准,那个朝代便是要灭亡的了。

200.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一善于做使手不皲裂的药的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为业。(有一个)外地人听说这件事,希望用一百两银子买这个药方。(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道:“我们世世代代做漂洗,(至今)也不过挣几两银子。现在卖药方可得一百两银子,让(我们)卖给他吧。”外地人得到了药方,用以到吴国国王那自荐。(正值)越国(对吴国)发难,吴国国王派他为(抗越)将领。冬天跟越国人水战,杀得越国人大败,(吴国国王)分了块地封他为诸侯。可以治疗皲裂的药方就一个,有的用它得到封地,有的(不过)用它(使自己)不再(终生)从事漂洗,那是因为用在的地方不同。感: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重视知识产权,而现在却总是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指责我们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呢?真是给我们的祖先丢脸啊!这说明什么?说明现今的我们穷、落后!一张小小的治疗皲裂的药方就值百金,廿年前,谁出的起;今天,有几个人舍得出!要想不被别人指责,光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没有用的,最根本的是要让国家富起来、强起来。而这又需要知识和人才。

201公共怒触不周山

以前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斩断鳌足以作天柱。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帝位失败,气极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擎天柱不周山被拦腰撞断。天柱一倒,泥土石块哗啦啦地崩塌下来。顷刻之间,天空剧烈地摇晃,大地剧烈地颠簸。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系着大地的绳子崩断了,因此天空向西北倾倒,太阳、月亮和星星就每日里从东方升起,向西方降落;而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都奔腾向东,流入了东方的大海里。

202女娲补天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203刑天争神

有奇异手臂人的国家在北方,那边的人有一个胳膊三只眼睛,有女有男,乘坐有文化的马。有种鸟,有两个头,红色和黄色,在鸟的两旁。刑天和天帝到这个地方争夺神位。天帝截断了刑天的头,把他葬在了经常羊出没的山上。于是刑天把乳头作为眼睛,把肚脐作为嘴巴,拿着盾牌与大斧跟天帝交战。

204精卫填海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205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他是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一起前往。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了。”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变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宋定伯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206鬼避姜三莽

有一个叫姜三莽的人,为人莽撞,心眼直。有一天,听人讲到宋定伯捉鬼卖钱的故事,很高兴地说:“我现在才知道鬼可以捆绑啊!那好,如果我一天夜里捉一个,吐唾沫使它变成羊,早晨牵到肉市上卖了,就可以够一天酒饭钱了。”于是(打这以后),他天天夜里拿了绳子,带着棒子到乱坟岗,躲到废墟和坟墓旁,像狩猎的人等待狐狸兔子一样去捉鬼。(可是,一连去了好几个晚上),连一个鬼影也没有见到。后来他又到人们传说常闹鬼的地方,假装醉酒,躺在那里等鬼,结果还是一个鬼也没见到。一天傍晚,他隔着林子看到很多磷火,很兴奋地跑过去:还没到那里,磷火就灭了。他很后悔地回来了。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没有收获,于是便停止(捉鬼)了。原来鬼欺负人,常常趁人们害怕的时候(出现)。三莽相信鬼可以被绑起来,心里已经觉得鬼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他的这种气焰足以使鬼屈服,所以鬼反而躲避他。

207黎丘丈人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208义猴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

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

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209螳螂攫蛇

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听到岩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去看,只见一条大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折断了。(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见一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脚去抓它的头,甩也甩不掉,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额头,皮肉已被撕破了。210王昭君出塞

上一篇:企业内部调查问卷下一篇:1坚持党管人才 助力青年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