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翻译文言文

2024-04-21

怎样翻译文言文(通用9篇)

篇1:怎样翻译文言文

怎样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一、锁定谓语,按现代汉语的句法来确定其词性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除倒装句外,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其对应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比如“他艰难地挪动肥胖的身体”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挪动”是谓语动词,“身体”是宾语,“艰难”是修饰谓语动词“挪动”的状语,“肥胖”是修饰宾语“身体”的定语。如此看下来,词性、语序这些常规的语法概念是一目了然的。

在文言文中,谓语动词一般不能省略,如果谓语对应的位置上不是动词,我们得首先确定它的词性,继而确立词性活用类别,最后推知它的意思。

例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解析:此句中“帝”和“死”二个字的翻译很关键。一个句子中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根据这个规则来分析上面这个句子,可以判断出“帝”和“死”这二个字在这里属于词类活用,从词性上讲都是动词。

示例: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例2: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解析:本句中“兴”“咨怨”二个词是命题者定下来的采分点,这两个词表面上看都不是动词,但两词都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其“动词性”是很容易得出的。

示例: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二、锁定宾语,判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词类活用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就成为使动或意动用法了。带宾语是这类词活用的基本标志。

例3: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而止。(2015年高考重庆卷)解析:“师”是名词,这里带了宾语“之”(有一方一言的人),是意动用法,直译就是“以他为师”。

示例:(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例4: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2014年高考山东卷)解析:此句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但其带了宾语“其命”,值得研究。再者,“活”在课文《鸿门宴》中出现过(项伯杀人,臣活之)。稍加迁移,即可译出。

示例: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三、借助同位置词义对举关系来推测词义

文言文中为了强调表达的效果,常常在一句话中将意义接近的两个词在相同的语法位置上并列出现,形成对举关系。这样,我们便可利用这种对举关系来推测两个实词中较难的那一个实词的词义。

例5: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2015年高考四川卷)解析:这个句子很工整。“积”对“累”,“一勺”对“微尘”,“江河”对“峻极”,意思都很接近。这里“微尘”好懂,“江河”也好懂,根据同位置的对举关系,“一勺”与“峻极”的意思就能推测出来了。

示例:然而积累每一勺水来形成江河,积累微小的灰尘来形成崇山峻岭,没有志向,没有勤奋,按理说没有理由成功。

例6: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2014年高考天津卷)解析:“补朝廷之治”与“救宰相有司之失”两个句子的结构相同,意思也应该相近。“失”“失误、过失”之义。根据对举关系,就不会将前一句的“治”这个词简单理解成“治理”了,而应该翻译成“治理的不足或欠缺”。

示例:因此地方上有崇尚道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大小官吏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四、抓住倒装句,使之调整成汉代汉语语序

倒装句式是翻译题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的表现形式。要按汉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将颠倒的语序理顺,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7: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I)解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

示例: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例8: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2014年高考湖南卷)解析:首句“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与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的结构一样。是什么样的缙绅呢?是与徐孟祥交往的缙绅。

示例: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高考命题者在文言文翻译中经常设置的采分点,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应予强化,要不断增强采分点意识。另外,还应注意翻译后的句子在整体上要通顺、无语病,注意书写的大方、清晰。

练习

将下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答案】

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注意点:含介宾短语后置)2.我昨天来,道路中有呼喊的声音,我回头一看,是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那里。(注意点:“焉”字是兼词,要翻译好)3.我失去了平常的环境,我没有生存的地方,我只要能有一斗一升的水就能活下去。(注意点:“常与”属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篇2:怎样翻译文言文

原文: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磥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月、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磥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仪真汪园,葢石费至四五万,其所最加意者,为“飞来”一峰,阴翳泥泞,供人唾骂。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得此二石足矣,省下二三万收其子母,以世守此二石何如?

译文: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就是一个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主人处处热情的招待我们。

篇3:怎样上好文言文

一、预热

学文言文, 学生最畏惧的就是古人的遣词造句方式、用语习惯与现代汉语差别太大, 往往是上一篇新课文 (文言文) 还不能顺畅地读通句子又要把它翻译、理解成现代文句, 这种畏惧心理就很容易转变成厌烦心理, 使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效率大大降低。然后要求学生每天读十分钟直至背诵。经过一个星期时间的预热, 学生基本上都能熟读成诵, 这就为下一步串讲理解原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预热的过程其实就是熟读成诵, 叶圣陶先生曾说“习文言, 必先熟读, 勉强记住不算, 要自然成诵方行。”实践证明, 教授文言文, 通过预热这个环节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 有利于他们形成灵敏的文言语感,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古人的用语习惯, 由口入心逐步理解古文遣词造句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预热期间至少要有两到三次的指导、抽查。诵读语气、节奏的指导;读音、断句的检查纠错。

二、激趣

通过预热学生大多能熟读甚至可以背诵课文, 而传统的逐字逐句串讲的方法依然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厌烦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至关重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文体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使我们的文言课堂生动有魅力, 如在教授《木兰诗》一文将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忙碌的准备的四句诗与电视剧《花木兰》相关情节比照, 将诗中“伙伴皆惊忙”与剧中相关情节比照, 既让学生深入理解木兰的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明白诗歌的精练、影视剧的细腻又为课后的改写、扩写练习作了参考。而电视表演中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致的细节刻画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充满情趣。《岳阳楼记》的教学,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洞庭湖阴晴两种不同天气的图片并加上声音效果,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很直观, 学习的热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孙权劝学》与《伤仲永》运用对比阅读, 《狼》《邹忌讽齐王纳谏》编排课本剧, 在讲述《论语》时引进《于丹论语心得》, 教授《杨修之死》时播放易中天的《品三国》。总之多想办法, 激发兴趣, 学生就不会对文言文生畏、生厌了。

三、拓展

要上好文言文, 光激发兴趣还不够, 还应向课外拓展。

1. 补充

让学生搜集整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背景资料, 老师也可补充必要的历史文化知识, 如姓名、字号 (包括谥号、称号) 、衣着服饰、饮食习惯, 典章制度等。

2. 训练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利用一些篇幅较短与课文有关并且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进行阅读训练, 既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课内文言文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 运用

“好风凭借力, 助我上青天”让学生乐于走进文言世界, 增长知识, 浸润心灵, 解决困惑。”生活中处处在语文“古文中也常有生活的真谛, 让学生从《满井游记》中领悟“美来自发现”;从《童趣》品味“情趣快乐来自细心观察、丰富联想”。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懂得“良药未必苦口, 委婉规劝是处世为人的良策”;学习《核舟记》《口技》, 明白“行行出状元”任何一种职业做到最好都令人敬佩。

通过拓展这一环节, 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 让学生觉得文言文亲切而且实用。

四、梳理

文言文的学习和现代文一样也有个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因此在教授文言文时碰到知识点要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虽然现在不主张在初中阶段讲文言语法, 但我觉得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梳理也是对以前学习的相关内容的一种巩固。

五、反刍

一篇文言文几课时下来, 字、词、句、篇面面俱到, 有了前几个环节的铺垫, 有的同学会照单全收, 有的同学只怕会是囫囵吞枣。这就需要最后一个环节———反刍。反刍的时间灵活机动, 方法简单多样, 效果却是十分明显。

篇4:怎样做文言文翻译题

一、把握好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关键词语是指对句子整体意思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词语。文言文翻译是按赋分点给分的,而赋分点一般都落实到句中的关键词语上,所以,做题时一定要找准关键词语并准确翻译。如: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②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2003年全国高考试题)

①考查的是“其”和“谓”这两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既有实词,也有虚词。明确了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整个句子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其”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恐怕”,“谓”在这里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可泽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②题的得分点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当廷”、“当面”。整句可译为: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服从。

二、把握好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

高考《考试说明》中虽没有把文言句式列入考试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学习文言句式,只能说明“文言句式”不直接作为题目出现。翻译句子是不可能离开句式的,从总体上把握语句的句式特点、结构、语气等,是很有必要的。文言文中的语句结构有时与现代汉语的结构有较大区别,这是翻译时的一个难点。

①语句中省略的成分,一般要补出。如: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此句为省略句,死的前面省略了“李广”,知与不知的后面省略了“他”(李广),为的后面省略了“他”(李广)。为使句意完整通畅,翻译时要适当补㈩来,可译为:到李广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②文言文语句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有些语句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语序。如:

其李将军之谓也。

此句为宾语前置句,“之”为提宾标志,翻泽时应把“李将军”调放到“谓”的后面。若不理解这一点,翻译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又如: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文言文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应调整为“大王来操何”,译为:大王您来时拿了什么?

③有些特殊的语句,在翻译时要进行扩充。如: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积贮疏》)

这类句子言简意丰,可扩充翻译为:使敌人顺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④有些语句在翻译时需要进行凝缩。如: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文章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可凝缩翻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体味语言环境,把握语句的真正意思

有些文言句子脱离语境是不好把握的,做题时必须联系上下文,以免造成对句子的误解:如:

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此题语意结构较为复杂,必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从整体上来看,前一个分句是“即墨残矣”的条件,这一语意关系首先要搞明白。“他将之来”也是一个难点所在。“他”可承上指“乐毅”,又可指其他人;“将”既可理解为动词“率领”,也可理解为名词“将领”。这里就需要结合前后语句关系逐项落实,根据上文内容,田单利用新即位的惠王与乐毅有矛盾这一点,派人到燕国去施反间计,文中有“乃纵反间于燕”一句,扬言乐毅不攻即墨是因为他想在齐地称王,齐人不怕乐毅。所以这一分句的语意应确定为“唯恐他(其他)将(将领)之来”,而非“唯恐他(乐毅)将(率领)之来”。

四、明确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掌握基本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总体要求就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删原文的意思。

“达”,就是要求译文表意明确,句子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要求。

“雅”,就是译文简明、生动、有文采。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

对于高中生来说,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两点,翻译时要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力求做到字字落实,语序、句式和风格也尽量和原文保持一致。如:

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弥子”、“桃”可保留不译,“食”指吃,第一个“而”表顺承关系,不译,第二个“而”可译为就,“甘”是形容词活用,译为感到(觉得)很甜,“尽”指吃完,“奉”指进献,“君”指卫君。

这样,把上面的分析连贯起来就是:弥子吃桃觉得很甜,没吃完就把它献给卫君。

有些词句,无法直译或直译后很别扭,那就采用意译。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如:

忘其口而念我。(2003年全国春季高考试题)

“口”在这里就不能直接翻译成“嘴”,可灵活翻译为“口中的美味,口味的满足,咬过”等。“忘”有不顾之意,“其”指自己,也就是弥子,“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念我”即想着我。

连贯起来就是: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

如果把“而”理解成表因果关系,也可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了桃子被自己咬过。

做文言文翻译题,仅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还不够,还要掌握一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常用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主要有五种:“留、换、补、调、删。”

“留”就是保留文中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如:年号、地名、人名、官职、书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换”就是把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的古代词语换成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

“补”就是为使句意完整通畅,对原句省略的内容适当补出来。

“调”即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句式的词语顺序进行适当调整,按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来组织语句。

“删”就是将那些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删去不译。

篇5:文言文翻译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 暗中相约我在城角的地方相见 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出现 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

送我一束红管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 红管草发出闪闪的光芒

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丽的姑娘(所赠)牧场摘来的嫩草纯洁芳香 非常美丽并且非常奇妙 也并非小草特别的漂亮 只因是美人所赠才非比寻常

<汉高祖论“三杰”> P92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韩非子》猛狗社鼠P93

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晏子使楚》P95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他出访无能为力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燕昭王求贤》P83

昭王说:“我将拜见谁合适呢?”郭隗先生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国君,有用千金去购买千里马的,三年没买到,他的一个随从就跟他说„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这个人去了,他用三个月找到了千里马,但马已死了,便用五百金买回了马的骨头,回来向国君交差。国君大发脾气:„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了我五百金。‟随从回答说:„死马都花五百金,何况活马?天下人一定会觉得您会出高价买好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来了。‟于是不到一年,能跑千里的马送来了三匹。如今您要是真想得到人才,那就先从我郭隗开始。连我郭隗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何况那些比我更优秀的人呢?(那些人才)难道还会嫌燕国远在千里之外而不来吗?” 于是,燕昭王为郭隗建了住宅并尊他为师。乐毅从魏国去,邹衍从齐国去,剧辛从赵国去,(天下的)人才都奔向了燕国。

《嗜鱼不受》P77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

《孟子 滕文公下》P77 孟子说:“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 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枯鱼之肆》P72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理穷言他>>(<<孟子.梁惠王下>>)P70

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

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嗟来之食》P69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日让一鸡》P68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快马加鞭》p65

篇6:文言文翻译

晋国有个贪图利益的人,来到市场。遇到东西就拿,说:“这我可以吃,这我可以穿,这我可以用,这器皿我可以装东西。”拿了以后,就走。市场管理的官吏赶过来让他交钱,那晋人说:“我贪心特别旺盛的时候,双眼发晕冒火,天下的东西,全都好象本来就归我所有,不知道是别人的东西。你如果(把这些东西)给我,我如果富贵了会还给你的。”市场管理官吏发怒,用鞭子抽他,夺回他抢的东西走了。旁边有的人讥笑他,那晋人用手指着骂道:“世人贪图利益比我更甚,往往千方百计地暗中争夺利益,无还是在白天拿东西,岂不比他们要好吗?有什么好讥笑的!”

194盲人摸象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195治驼

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还是弯曲像铁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般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跳上去使劲地踩。这么一来,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这个医生却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196慕名失实

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闻名于家乡,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而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

197叶公好龙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了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我听说你喜欢人才,因此,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侯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198泽人网雁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199.卫人教女

卫国有个人女儿出嫁的时候教导女儿说:“一定要私下积聚钱财,做人的老婆被修,是常事啊,那种终老夫家的,(都是)侥幸才有的。”他的女儿因此就偷偷积聚钱财,她的婆婆认为她私心太重而修了她。他的女儿所带回的钱财是(原来)嫁妆的两倍。她的父亲不检讨自己教子无方,却只知道其财富的增加。现在做臣子的当官都是这一类人啊。

感:是人都是自私,何必强求当官者无私?良知和规范都是后天的教导,要懂得无私方能成其私的道理的人原就甚少,要做得到的人就少之又少了。以私有制社会形态时期,相互的有效监督机制才是唯一防止假公济私的有效办法。感2:前面说得不大对头,强求中国封建时期要具备监督机制,其实有点过分。因为封建时期的官,公私难分,于是选择官员乃至皇帝时,对道德品质要求的苛刻那是空前的,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央政权的权威和实力。一旦其要求失了水准,那个朝代便是要灭亡的了。

200.不龟手之药

宋国有一善于做使手不皲裂的药的人,世世代代以漂洗为业。(有一个)外地人听说这件事,希望用一百两银子买这个药方。(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道:“我们世世代代做漂洗,(至今)也不过挣几两银子。现在卖药方可得一百两银子,让(我们)卖给他吧。”外地人得到了药方,用以到吴国国王那自荐。(正值)越国(对吴国)发难,吴国国王派他为(抗越)将领。冬天跟越国人水战,杀得越国人大败,(吴国国王)分了块地封他为诸侯。可以治疗皲裂的药方就一个,有的用它得到封地,有的(不过)用它(使自己)不再(终生)从事漂洗,那是因为用在的地方不同。感: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重视知识产权,而现在却总是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指责我们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呢?真是给我们的祖先丢脸啊!这说明什么?说明现今的我们穷、落后!一张小小的治疗皲裂的药方就值百金,廿年前,谁出的起;今天,有几个人舍得出!要想不被别人指责,光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没有用的,最根本的是要让国家富起来、强起来。而这又需要知识和人才。

201公共怒触不周山

以前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斩断鳌足以作天柱。后来共工氏与颛顼争帝位失败,气极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擎天柱不周山被拦腰撞断。天柱一倒,泥土石块哗啦啦地崩塌下来。顷刻之间,天空剧烈地摇晃,大地剧烈地颠簸。原来这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系着大地的绳子崩断了,因此天空向西北倾倒,太阳、月亮和星星就每日里从东方升起,向西方降落;而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都奔腾向东,流入了东方的大海里。

202女娲补天

上古的时候,大地四方尽头极远的地方崩坏,大地(古人把中国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雍、梁九州,这里泛指大地)塌陷,天不能把大地全都覆盖,地不能把万物完全承载.,火势宽广猛烈而不熄灭,洪水浩渺无边而不消退,猛兽吞食善良的人民(颛:纯朴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以补青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来拯救翼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这里指洪水消退了),翼州太平,强壮凶猛的鸟兽死去,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203刑天争神

有奇异手臂人的国家在北方,那边的人有一个胳膊三只眼睛,有女有男,乘坐有文化的马。有种鸟,有两个头,红色和黄色,在鸟的两旁。刑天和天帝到这个地方争夺神位。天帝截断了刑天的头,把他葬在了经常羊出没的山上。于是刑天把乳头作为眼睛,把肚脐作为嘴巴,拿着盾牌与大斧跟天帝交战。

204精卫填海

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205宋定伯捉鬼

南阳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行走遇见了鬼。宋定伯问他是谁,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宋定伯欺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宋定伯回答说:“我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鬼说:“我也想到宛县的集市上去。”于是一起前往。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两人可以交替的背着,怎么样?”宋定伯说:“很好。”鬼就先背宋定伯走了几里路。鬼说:“您太重了,也许不是鬼吧?”宋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了。”宋定伯于是又背鬼,鬼一点重量都没有。他们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宋定伯又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害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在路上遇到了河水,宋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宋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地发出声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音?”宋定伯说:“我是刚刚死变鬼,不熟悉鬼渡水的缘故罢了,不要对我感到奇怪。” 快要走到宛县的集市了,宋定伯就把鬼背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声呼叫,声音“咋咋”的样子,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宋定伯不再听从他。宋定伯一直到宛县的集市上才将鬼放下在地上,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把它卖掉。宋定伯担心它有变化,朝鬼身上吐唾沫。卖掉得到一千五百文钱,于是离开了宛县的集市。

206鬼避姜三莽

有一个叫姜三莽的人,为人莽撞,心眼直。有一天,听人讲到宋定伯捉鬼卖钱的故事,很高兴地说:“我现在才知道鬼可以捆绑啊!那好,如果我一天夜里捉一个,吐唾沫使它变成羊,早晨牵到肉市上卖了,就可以够一天酒饭钱了。”于是(打这以后),他天天夜里拿了绳子,带着棒子到乱坟岗,躲到废墟和坟墓旁,像狩猎的人等待狐狸兔子一样去捉鬼。(可是,一连去了好几个晚上),连一个鬼影也没有见到。后来他又到人们传说常闹鬼的地方,假装醉酒,躺在那里等鬼,结果还是一个鬼也没见到。一天傍晚,他隔着林子看到很多磷火,很兴奋地跑过去:还没到那里,磷火就灭了。他很后悔地回来了。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没有收获,于是便停止(捉鬼)了。原来鬼欺负人,常常趁人们害怕的时候(出现)。三莽相信鬼可以被绑起来,心里已经觉得鬼没有什么了不起了,他的这种气焰足以使鬼屈服,所以鬼反而躲避他。

207黎丘丈人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208义猴

某山隅有一个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个女儿在远方。打猎的人可怜他孤独,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给他。老人十分喜欢,对待它就好像对亲生儿子一样。每次出门猴子都跟着他,(猴子)不用链子锁着不用绳牵着,但又不会离开他。如此就过了五年。

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关上门,奔到老人女儿家里,泪如下雨。(老人的女儿)问:“父亲死了?”猴子点了点头。(她)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没有,无

有钱给他办后事,猴子于是中乡中大哭,乡里的人于是给钱它为老人办了后事。老人的女儿要带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绝了,仍然守着老人原来的故居,每天摘果为生。每隔五天就为老人大哭一场,好像是纪念老人养了它五年的恩情,样子十分哀伤。这样不够三个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坟前。乡里的人可怜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坟的旁边,为它立了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义猴之墓。

209螳螂攫蛇

有个姓张的偶然走到山谷的溪水边,听到岩石上发出很大的声音。他寻找一条路径爬上去看,只见一条大蛇,身围像碗口那样粗,在树丛里摇晃着,伸着尾巴拍打着柳树,柳条都折断了。(看那)翻来覆去滚动跌打的情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捕捉制服它,但仔细察看,却什么也没有,他很是疑惑。慢慢地走近它,只见一只螳螂盘据在蛇的头部,用锋利如刀的脚去抓它的头,甩也甩不掉,长时间后,巨蛇竟然被弄死了。看蛇的额头,皮肉已被撕破了。210王昭君出塞

篇7:文言文翻译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释:

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g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翻译:

张丞相喜好书法但不用功,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觉得自己应该像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他让侄子抄下来,到写得乱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写得什么,拿着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得什么了。”

启示:

1.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

2. 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

3.无论任何事情,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

篇8:怎样学好文言文

一、用考证的学习方法进行文言文整体理解

要想学好文言文,必须学会逐词逐字分析,文言文的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精悍的,简单的文字中蕴含极其丰富的内涵,所谓逐词逐字,主要就是把文言文中的每一个字和每一个词都弄通弄懂,知道它们的准确含义和相关用法,从而做到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例如,《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文言文,其中最后一段落提到“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在这句话中,可以采取逐字翻译法,“去之”、“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通过逐字翻译法,严格恪守文章本来的含义,但是,有时会让人觉得语句不通顺,好像前后倒置一样,需要我们适当调转词汇顺序,让翻译变得更顺畅。除此之外,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如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可以“参互成文,含而见文”,从而加强对文言文的整体理解。

二、做好文言文语法笔记,熟悉相关虚词、连词等使用规律

文言文中的语法是相当重要的,所谓语法,主要指语言的结构组成,词组和句子的组成方式等。语法的体现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表示中,文言文借助虚词、连词和助词表达含义,隐性表示中,文章借助语意进行成文。文言文学习具有一定顺序,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如下顺序:字、词、句、段、文,这五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语法的最小结构体现于句子当中,文言文中的虚词有重要作用,学生应当对此熟悉把握,因为虚词可以表现出作者们的感情,从而有助于文章理解,重要的虚词有以下几个:且、夫、盖、慨自、若此、甚矣等。文言文中的连词如同关节一样,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把一个个词穿成句子,再把句子穿成文章,文言文中,常用连词主要有以下几个:然而、然则、虽然、若夫、既而等。为了保持文章的语句连续,虚词出现了,虚词主要分为语气助词、时态助词和结构助词,常用助词主要有:夫、乎、之等。由此可以看出,文言文中的语法笔记是相当重要的,学生一定要加强相关笔记记录,并且熟悉相关虚词、连词、助词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文言文学习水平。

三、做好标记、口译、朗读和笔记工作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标记对文言文学习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标记过程中,学生可以用铅笔在课本上勾画生字和生词,对于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重点标记,从而方便以后学习。口译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所谓口译,指学生首先看一遍文言文,然后直接思考把文章翻译成为白话文,从而让文言文文字符号语义化。口译之后,学生需要进行朗读工作,通过大声朗读文言文,听到文言文,从而加深印象。学生的笔记工作就是文言文知识积累过程,是一个消灭生字生词的过程,只有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心得记下来,并进行复习和分析,才能突破自我,不断提升自我文言文水平。

四、了解文言文的创作背景

要想深入理解文言文,必须了解文章创作背景,不但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还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境遇,这是文言文的历史定位。只有通过详细的背景研究,才能理解好文章表达的内涵和价值,才能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给后世的思想。例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不了解范仲淹当时的人生经历,就不会知道他当时贬谪的处境,也就不能理解范仲淹的内心世界。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文言文,学生不但能了解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明,而且能加强自身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我们需要加强文言文教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不断努力。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通过文言文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有效提高语文理解水平和语文素养。本文就如何学好文言文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高策略

参考文献

[1]耿丽蓉.试论文言文语感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9:怎样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层级为B。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读通、读懂主要内容.并能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关系和含义;二是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合乎规范的现代汉语。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前提。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项:

1、“信”。指译文准确无误.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意思翻译出来。

2、“达”。指译文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3、“雅”。指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对于中学生而言,关键是要做到“信”和“达”。

中考翻译文言文还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字字落实,准确翻译,恰当转换古今句式,巧妙处理古代修辞,译出原文的语气和风格特点。

[备考策略]

1、通读六本教材

文言文的学习必须“以教材为本”,舍弃教材而单纯训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同学们通读教材,要达到三个标准:一是正确朗读,二是正确理解句意,三是正确解释重点词语。从一册到六册的文言文课文,同学们都达到了这个目标,就能为“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掌握六种方法

①抄录法。文言文中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以照原文抄录。

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墓(《岳阳楼记》)

画线部分的“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翻译时都应该照抄。

译为:滕子京被降职远调到巴陵郡(做知州)。

②添加法。文言文中的省略部分,翻译时要添加必要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画线部分承前,省略了主语“草木”,也省略了介词宾语“之”。

译为:碰到草木,(草木)都(被毒)枯死,(如果)拿(它的毒牙)咬了人,没有谁抵挡得了它的。

③调整法。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诃语排列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在翻译时要调整译文的语序。

例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

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该将“地”调整到“有余”之前,将“民”调整到“不足”之前。

译为:楚国在土地方面有多余,而在人数方面还不够多。

④删除法。文言文中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无实际意义,或者同义结构中词义完全相同的词语中的一个可以删除不译。

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

画线部分的“之”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可不译。

译为:停止耕作,到田坎上休息,失望叹息了好一会儿,说:“如果(将来我)富贵了,我不会忘记你们的。”

⑤替换法。就是将文言词语替换成现代词语,这是翻译的关键,因为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要“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替换”时要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例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

画线部分必须“替换”的文言词语有三个:“每”——常常,“时”——当时,“许”——答应。

译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乐毅,(但是)当时的人不赞成这种看法。

⑥对译法。就是按照原文的词语、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是落实“直译为主”要求的基本手段。

例可展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侯可传》)

画线部分的“可”(侯可)、“晨”(早晨)、“驰”(骑马)、“发”(打开)、“椟”(木匣)、“出”(拿出)、“券”(田契)、“归”(归还)、“主”(主人)需替换成现代词语,然后按照语序对译成现代语句。

译为:侯可早晨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他的主人。

以上这些方法,在翻译句子时,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翻译文言文句子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这些方法。

根据平时训练和中考阅卷的情况,翻译文言文句子时,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误译文言实词。

例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误译:这确实是处在危急和决定国家存亡的秋天啊!

“秋”的意思是“时刻”,这里译为“秋天”是错误的。

应译为:这确实是处在危急和决定国家存亡的时刻啊1

2、误译文言虚词。

例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冯道传》)

误译: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因为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因”介词,表凭借,意为“通过”。

应译为: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3、误用现代词语。

例 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阳城传》)

误译: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或“等候”)阳城领到了工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的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二者虽有相似之处,但因时代不同,内涵也不尽相同,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

应译为: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或“等候”)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的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4、不辨感情色彩。

例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腼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深深地处于某种美好的境界之中);“沉湎”是贬义词。

应译为: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5、误译原句语气。

例此且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误译:您难道也有(占它的)意思吗?

根据上文“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下文应该是推测的语气。

应译为:您恐怕也有(占有它)的意思吧?

6、不懂修辞。

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

误译:一旦山陵倒塌,长安君将凭什么在赵国存在呢?

应译为:(如果)有一天太后晏驾了,长安君将凭什么在赵国存在呢?

考生做文言文翻译题时,不妨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检查,看看自己的译文是否正确。

[例题透视]

例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语句。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级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上一篇:给监狱儿子的一封信下一篇:陶继新报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