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城散文

2024-05-13

书香满城散文(精选6篇)

篇1:书香满城散文

书香满城散文

这个春节,走亲访友之余,我带着孩子温情地享受阅读带来的静谧时光……

毕业离开学校之后,就很少有机会再坐到讲堂下面听老师讲课了。然而一个人的学习,绝不是以毕业离开学校为终止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学习应该具备的状态。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学习的一生。学习有很多种方式方法,读书是最直接最廉价最方便的一种,于是,阅读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为人母者须阅读。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陪伴孩子成长是我一生的职责。如何教育好孩子,这是一个大学问。孩子的成长,物质方面的衣食温饱自不必说,而精神方面的心智善德才是重中之重。奈何我学识修为有限,如何启迪孩子的智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种下善良的种子,成了我着重思考的问题。《梁启超家书》这本书帮助了我。梁启超先生有一套独特的教育子女的方法,他成功培养出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我深入其中反复阅读受益匪浅,梁先生对子女的爱如涓涓细流,温润无声。是阅读,让我成为一名幸福的母亲。

为人师者须阅读。互联网时代,搜索软件代替了字典和词典。任何一位老师,所掌握的知识放在互联网中都可谓少之又少。然而,与电脑手机之间简单的知识获取而言,师生之间面对面充满感情的交流沟通显得那么重要。身为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育好学生的情操。每一个学生都与众不同,这使得老师这个职业充满了神圣感。关爱和了解每一个学生,需要我们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为人师者坚持不断地学习,与日俱新,与时俱进。漯河这几年在“推动全民阅读,共建书香漯河”的.良好氛围中,经常有文化名家来漯举办各种讲座。我是这些讲座的常客,每次听完名家的讲座,我都会吸取其讲课精华,然后再加工运用到我的课堂教学中,把我的理解心得和学生们分享,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为幸福更须阅读。漯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幸福的城市,不仅要有蓝天白云,还要书香满城。幸福是一种感觉,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关键。精神的愉悦,才是幸福的感觉。阅读,是天下最公平的财富。养成阅读的习惯,才是享受生活的关键。无论寒舍陋居还是深宅大院,只要有书的家庭,都会有幸福的种子。

漯河是许慎的故乡,书因字成,书因人活,人因书善,人因书美,书为善宝。愿漯河的万家灯火中,总有读书的影子。

篇2:书香满城散文

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在悄然无声地蔓延着,杭州的“漂流书亭”就是最好的证明,几百座“漂流书亭”让书香飘满了杭城,成为杭州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就像是点点帆船漂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它漂进社区,漂上快速公交,甚至漂进了火车站和国际机场。“漂流书亭”不但二十四小时开放,而且可以随便翻阅,这也给读者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漂流书亭”不仅仅给读者带来了方便,它也给那些爱读书、爱思考的人们在筑梦路上添砖加瓦,让那条筑梦之路变得更加宽阔、明亮。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书香只能飘荡在大都市的上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我的家乡——松门,那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那里也是书香满城。

在松门,由于只有一家大书店,因此四面八方的人们都聚集到此看书。在我很小的时候,书店里没有座位,大家都坐在地上看书,可是,这并不能压制我们队读书如饥似渴的热情。像我们家离书店比较近的,就搬来一张小凳子,坐在书架旁边看书,有些父母就坐在地上,让小孩子坐在他们的腿上,轻轻地读给孩子挺,有些大一些的孩子,就直接蹲在地上,翻看与学习有关的`书籍,一本看完了马上接着看下一本,有时同伴之间会轻声耳语几句,许是聊聊自己的读书心得,直到父母来叫他们吃饭,他们才会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本,离开书店。

现在,书店搬迁了!它的店面更大了,书的种类更多了,来看书的人也增加了不少。书店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全面,书店里有不少的海绵垫,你可以坐在海绵垫上看书。有些学生,直接把作业带进书店来做,如遇到不会的题目,便去翻阅资料。有些家长如果发现孩子不在家,便直接去书店找,因为那里几乎是所有孩子周末的“必去之地”。还 有一些来此打工的叔叔阿姨们,他们经常来书店阅读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书籍。他们都行走在自己的筑梦路上!

篇3:钱塘之春,书香满城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2015年的这一天,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暨浙江书展在杭州举行。本届活动至4月26日结束,以“书香浙江,品质生活”为主旨,意在推动全民阅读,提升浙江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

永恒的阅读方式

浙江全民阅读节的主体活动为书展,但值得一提的是,书展主办方根据读者喜好,精心安排了以“听,阅读的声音”为主题的“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榜暨悦读盛典”“城市阳台漂流书亭赠书活动”等系列阅读活动,并邀请了著名配音演员、艺术家童自荣等影视界人士主持节目、现场朗诵和表演,吸引了不少读者,使书展锦上添花。

“听,阅读的声音”是时下新潮,不过纸质阅读不会轻易消亡。全国各地的“爱书族”闻风而至,主办者为应者之众而欣慰。

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展第一天,早上8 时30分,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伯已经让保姆用轮椅把他送到活动现场。老伯对大家说,他年轻时就嗜书如命,眼下94岁了,出行不易,但每个月仍有四五天时间坐着轮椅泡在书店里。书展开幕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期待中的老伯愈发兴奋,还说逛书展比春节逛庙会更有意思、更会有收获。

“我不仅自己买书,还帮好朋友带书!”笔者见到了捧着一大摞图书,前往收银台的某大学在校生小王。他是一名纸质阅读爱好者。令他骄傲的是,他的爱书习惯影响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很多人重又爱上了传统的阅读。

今年才8岁的欢欢是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据其母亲介绍,女儿最爱看的是童话,好的童话书一口气能读上几十页,而书展开幕以来,这已是她缠着自己第二次来这里了。

书展的4天中,周六这天人流量最为密集。在电子产品盛行的当下,虽然数字化阅读的趋势不断上升,但纸质图书凭借其强盛的生命力,非但顽强生存下来,且有渐渐回暖之意。笔者和一位出版人交谈,他说,相比于以科技为依托的浅阅读,纸质阅读更能给读者以无与伦比的慰藉与回味的快感,这是一种永恒的深阅读方式。

与作家一起阅读

“中华文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孔子,离不开儒学,离不开与儒学共生互争互补的先秦诸子百家,以及数千年来没有停止过的对于儒学的陈陈相因、时有闪光的解读与论争。”著名作家、文化学者王蒙做客“之江阅读沙龙”活动时说。他带来新近出版的著作《天下归仁:王蒙说〈论语〉》,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向读者详解《论语》的奥秘。晦涩的语句、深奥的内涵经过诙谐、生动的讲解,其意凸显,易于接受。

王蒙仅是本届书展邀请的近百位嘉宾之一。据介绍,书展邀请的国内外作家、学者、出版人均为当红人物。嘉宾是亮点。随处可见的现场签赠、主题讲座、读者交流会、名家讲坛等活动,使读者趋之若鹜。

年逾八旬、研究了大半生中国现代文学的顾永棣,带着300万字的六卷本《徐志摩全集》,与省作协原主席黄亚洲等人一起,以文学典籍的形式,还原了多情浪漫、满腹才华的民国浙江诗人徐志摩的本来面目。为了编辑此书,顾老先生走遍了全国各地,寻访了与徐志摩有关的100多位各界人士,其艰辛一时难以道尽。在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中,黄亚洲也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他围绕“爱”“美”“真诚”等字眼,向读者们聊起了自己阅读徐志摩作品的感受。

“生病的经历是‘福祸相依’,也可以说是一种‘馈赠’,疾病让我变成了一个哲学家。”中国当代先锋作家马原带着散文集《逃离》出现在读者面前。他以“我的第二个一辈子”为主题,回忆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和创作经历。60岁那年,马原因病被医生宣判“死刑”,但他没有畏惧消沉,而是来到云南西双版纳,依靠山间清新洁净的空气和坚持不懈的运动,加之信心与意志,完成了生命的重建,由此而创作出这部感悟之作。

同为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的格非,为书展带来的是一部书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格非对读者们说,这是他20年来研读中国文学经典《金瓶梅》的心得,把这些心得整理出来,花去了他700多个日日夜夜。读者们围在他的身边,随着他的现场解读,分享书中的精妙。

除此之外,知名小说家徐则臣也挟刚刚荣获“老舍文学奖”的风采,带来了他的新作、长篇小说《耶路撒冷》,一个多小时的生动讲座让读者欲罢不能;著名作家梁晓声的讲座则以“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为题,从传统文化观入手,条分缕析地剖析了隐含于文化典籍中的中国精神,令不少读者驻足聆听;而张晓晗、夏茗悠、张皓宸等80后、90后作家,以极高的人气吸引了不少年轻的读者。

浙江阅读与阅读浙江

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无疑应是一场浙江阅读与阅读浙江的文化盛宴。

“浙江元素”处处可见,是本届活动的一大特色。浙江馆始终是本届书展最吸引众人的去处。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阅读爱好的读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爱的书。

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出版社等省内14家出版社无一例外地精心布置展位,挑选最具浙江地方特色、展现浙江地域文化的优秀图书共计3000余种参展,涉及人文、社科、文艺、教育、少儿等多个门类,其中,发行量已达170万册的习近平总书记政论集《之江新语》摆在了显要位置。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突出其人文和专业特点,精心布置的书案备受读者喜爱。更让人称道的是,这家出版社在选择图书和布展时,抓住浙江地域人文特色,做深做透浙江文化这篇文章。入口的书案上并排摆放的《潘天寿全集》和木盒精装版《神州国光集》,不仅彰显了该社的出版实力,更是近年来出版成果的展现。据该社副社长王旭斌介绍,他们的展位甚至连书架、条案和椅子,都充满浙江元素。

浙江馆的地市主题台突出浓郁的浙江风土人情。展台上的书籍均是各市作家的代表作或描写各地风物的。在地市主题台一侧的走廊上,还展示了浙江文化礼堂建设的图片,当中有呈现阅读正在不断深入延伸到山乡水村的侧面。

全民阅读的首届活动,内容花团锦簇,令人眼花缭乱:《浙江文丛》与浙江文化谈、丝绸文化美丽大讲堂、“与金庸先生交往二三事”主题讲座、《吴昌硕全集》出版启动暨“篆刻卷”首发仪式……这些精心的筹办无不为弘扬浙江文化精神、提升浙江文化影响力而出力。

仲春花开烂漫,浙江书香醇厚。

(本文摄影:孙侃)

篇4:满城都是酒香散文

花事已过,何来这满城香气氤氲?原来泸州满城充盈着的是酒香。

泸州多水。长江自宜宾东行,沱江自内江南下,沿途纳诸水汇于泸州。从地图上看,单是沱江一线,江流宛转,曲折如蛇行,那水跌宕逶迤沿山而下,历尽艰难抵达泸州。泸州城内有大桥,主人告知,桥下为合江,谅也是诸水再次合流的指称。我到过长江沿岸的许多城市,泸州此前未曾到临,初来乍到,说它是一座江城谅不为过。

都说酒好是因为水好,先前知道贵州地界出茅台,出习酒,出五粮液,就是因为崇山高岭的好水酿成了醇醪。再看地图,泸州南下约数十里即是黔北仁怀、赤水一线,原来它们水脉相通,同属一条“酒线”。这样看来,泸州大曲的天下闻名也在情理之中。

泸州不仅是一座江城,更是一座酒城。到过泸州的人一定会认同我的观点。泸州人有境界,有酒还不够,还要有诗。他们知道诗酒原为一家,大诗人李白,又喝酒,又写诗,酒喝好了,诗如泉涌。泸州人懂得这道理,诗酒文化节接连办了好几届。我到泸州,原是为诗而来,几曾料到,竟与酒结了缘。

接待我们的是大酒家,老板们很大方,顿顿有酒,无日不酒。即使是不会喝酒的,熏着也会醉人,上瘾。他们拥有巨大的酒庄,拥有巨大而先进的酒的生产线和营销线,我见过他们的一些厂房,有一家巨大的工厂,一问,原来是专门生产酒瓶的`盖子的,至于酒瓶,至于包装,凡此等等,均有专厂,酒城规模之大可想而知。简单地说,泸州一座城,就是为酒而建。主人盛情,邀请我们参观“天下第一窖”――国窖1573。1573,是明万历年间,原浆保留至今,号称“千年老窖万年浆”。我们被邀请体验原浆勾兑,品其细末,连饮三杯,其乐无穷。1573接待处,备有多种饮品款待客人,桂花汽水,果汁,铁观音茶,也都是1573勾兑的,无不充盈着延宕千载的酒香。随后,主人引导我们参观了诸多酒窖中的一座:纯阳洞。进洞要换白大褂,接受安检。巨大的陶罐列阵如阅兵式,每只装酒一吨,望不到尽头的酒的队列。望之令人气壮。纯阳洞是一道绵长数千米的酒的隧道。

篇5:一朝风雨起满城草木深散文

手指烟花,只待银辉照红颜,词染寂寥,可知笔意附风雅!琴心邀雪,共奏驿外梅花香,清风踏月,一览山中紫气升!迂回断雁总悲秋,交颈鸳鸯尽痴情。愁对秋水,多少黄帆载不动相思病骨,闲看青山,多少鸟语唱不完潋滟春情。

是谁,数尽秋叶,只为落笔苍黄。是谁,拾满花香,无非驻足怀殇。借月消得风流倦,登楼莫饮断肠酒。山水结盟,明月为媒,烟雨相好,柳丝牵线。你我本是红尘寂寥客,是是非非皆是梦。曾经,誓言漫过眼眸,才晓得春秋篡改了容颜。那双阅人无数的眼,为何,却把你遗落在红尘的边缘,郁胸饮病酒,谁怜眼前人?

看惯诗情画卷,才晓得你我都负了那今朝春花,明日烟雨。满目繁华空追忆,一纸生平枉叹息。多少,悲欢离合,情非得已,不管你看得开,看不开,都会随着时间的目送,变成了一棹烟云,半蓑樵雨。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再挽留不住,也无非等下一个雨季,重新沐浴枯草凋枝!

无言空笺泪研墨,多少秋风落叶叩白窗,无意奏琴来,谁解弦音外!

秋山萧萧见清骨,粉泪簌簌随落花,一泓秋水,也不过可眠半月,半盏茶香,也早已难留一人!多少凝眸江月,心事复重重,断肠别绪,都随寂寂远山,淡淡渔火,等那催发的兰舟,可有你身影隐没,在你雪衣上重寻那昨夜诗痕……

一朝风雨起,满城草木深。是谁,凭栏望月,独守一座芜城。这画地为牢的`城,饮鸩止渴的情,空守城门,残星寂夜月色寒,满注苍泪,冷雨愁烟醉无眠。

几度春秋心渐远,一帘春梦花犹新。谁可看破红尘,自古风流多幻梦,梦醒时分方知愁,即花开时,春留恋,落花去时,人移情。月移疏影梅山静,一股暗香雪添成,花开花谢自纷扰,谁解其中绕指情!

半岭残霞,几度异彩弄红日,一笔挥毫,万行诗句成文章!写尽弱水三千,唯有斜阳烟雨最断魂,一陌秋,一朝情,三更泪,三世情,润色情诗消磨多少花墨月池,也只是一家之言。一宿添词,窗外寂寂,蝉歇鸟静风细细,再难写那风月章台柳依依!

是谁的笔触划开了满池月色,惊扰了梦中婵娟,怎奈思绪无端,却情思漫漶,下笔千言,谁解其怨!

残句冷词悲凉意,昏灯雪案寂寥心。多少旧情添新魂,多少长恨赋短歌,写写写,忆忆忆,负了风花雪月,难再植花红柳绿!

岁月误,风月弹,荷塘迷雾香引路,落红漫岭尘归土!翠柳拂烟,幽幽疏影隐画中,晚烟归棹,片片残霞落江心。画梅雪来方落笔,抚琴月出才弄情!

临风落泪,飞逝旧忆年华,回眸浅笑,迷失往事风情。秋心葬愁海,情字藏恨刀,空虚竹影影不虚,虚空月华华本空。

篇6:描写书香的散文:坐拥书香

这些书籍,大大地丰富了我的藏书。

读书的人,总会把对书的拥有看成是一种期待和幸福。从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几十年来,只要能在书房慢踱,能在书丛徜徉,能在书摊流连,心中就会拥有一种快慰。无论出差到什么城市,闲暇最爱逛的就是书城书店。别人归来大多是带的大包小包的土特产,我却总是带回一本两本的书籍。抽调在北京工作的那一年,隔三天岔五日的,我就会往家里寄回一个包裹。那里面,一部分是我从书市淘出的新旧文史哲书籍,还有一部分是各地寄到单位进行交流的各类期刊。这些期刊有几人看?我却奉若至宝,别人不要,正好让我捡了便宜。后来随着工作调动,这些书籍随我几经辗转,有的已经泛黄发霉,有的已经卷页变脆,但我一直舍不得丢弃。母亲是个爱整洁爱干净的人,唯独对我的书房放任自流。她知道他的儿子嗜书成命,生怕翻动了书架书桌扰乱了秩序。尽管书房稍显凌乱,但在空闲时能够置身其中,静静地独处一隅,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灵安慰?聚沙成塔到现在,书房藏书该有三、四万册了吧?新书摞旧书,层层叠叠,散落于书架上、书柜中、抽屉里。仍然放不下,就把平时不大用得着的打捆装箱,高置在柜头上。有时需要查阅一份资料,需要翻弄一、两个钟头,还不一定能够找得到。

我的书房需要扩充。

住宅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家人生活需求,能够腾出一间作为书房,肯定已没再开发的空间。怎么办?活人总不会被尿憋死,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我的工作与爱好比较靠近,办公室当书房也未尝不可。于是,办公桌对面就多了一排书柜。如此一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我都能信手翻拣喜爱的书籍,培养自己的书卷气了。

正是这样的书卷气熏陶,让我在精神上不断有所追求,由一个爱读书的人,逐步变成一个能写书、会编书的人。

一年两年下去,办公桌对面的书柜也装满了。适逢有关方面倡导开展“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活动,我从构建“书香寿州”中得到启发:考虑到号召全民阅读的需要,我们能不能在古城建设一处书屋,专门用作集中收藏本土书籍,传播展示寿州文化,带动广大市民阅读经典、关注家乡文化发展?

名正才能言顺,书屋起什么名字呢?“寿州作家书屋”,想也没想,这个名字就在头脑里蹦了下来:“寿州”,蕴涵着书屋的地方元素,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作家书屋”,是因为寿县作家服务于文化旅游特色化,编辑出版了一套“文化寿州”丛书,社会反响强烈,被有关专家评介为在“地方文化根据地上打了一眼深井”,成为地方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目前,该套丛书仍在不断充实、拓展中。建立“寿州作家书屋”,正好可以为“文化寿州”丛书提供收藏展示平台,让作品说话,打造属于寿县的文化品牌;同时,书屋也是一个交流、合作平台,有利于将本土作家团结起来,抱团烤火,互相温暖,共同进步。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文化部门的响应。他们专门在文风昌盛的孔庙大殿后面,辟出两间古色古香的房屋为我们所用,并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1月1日,寿州作家书屋正式建成揭牌,四壁书橱,窗明几净,本土书法家陈浩金先生题写的牌匾金光闪闪,古朴雅致,来自全县25个乡镇的60多名作家、艺术家济济一堂,共叙友情,展望未来。随后,依托寿州作家书屋,我们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刘醒龙、舟扬帆、赵宏兴、苏北等文坛巨擎深入古城,召开文学座谈会,开展讲座与研讨,为我们指点迷津,解疑释惑。同时,大力开展文化采风活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先后推出《巨变寿县》《寿县廉政文化》等图书。现在,寿州作家书屋声名远扬,著名期刊《清明》等均伸出友谊之手,向我们无偿捐赠多年的期刊杂志;本土知名作家李恒瑞、李思法、金妤等纷纷慷慨解囊,丰富我们的馆藏。现在,作家书屋各类藏书已达3万余册,以作家书屋为载体的各类读书活动应接不暇。作家书屋,已真正成为引领古城文化风尚的主阵地。

从在家建书房,到单位立书橱,再到寿州作家书屋形成地方文化建设品牌,不光是藏书的增多,也不光是读书场地的拓展。作家书屋让“独乐乐”变成“众乐乐”,相信她一定能让更多的人坐拥书香,以书润心养性,让人生得到升华,使灵魂得到抚慰。

作者:赵阳

上一篇:河源导游词下一篇:销售工作描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