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使用媒体调查

2024-05-01

受众使用媒体调查(精选8篇)

篇1:受众使用媒体调查

网络媒体的受众分析调查报告

作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的第四媒体,网络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大学生是宽带上网的主流群体,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约有万人,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的比例超过90%,在校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文化的主要参与者。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了解本院同学对于网络媒体的运用情况,特制定调查表进行了“关于网络媒体的受众分析”抽样调查。

一、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主要以本学院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为问卷对象。共发放问卷35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男生10人 占33%,女生20人 占67%。调查以课堂、宿舍为单位,主要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由11个问题组成。主要调查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接触网络的程度、特点,包括性别、年级、网龄、上网频率、上网时间、上网目的等。

二、 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我院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都不少于1小时,几乎是天天上网,上网率为100%。其中每天平均上网在1小时至3小时的有63%;平均每天上网在3至5小时的有21%;平均上网在5小时以上的有16%。第四类学生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成瘾倾向者”,因为接乐,学习或工作、通讯或联络,聊天或交友,玩游戏等方面。

其中,最受我院学生青睐的上网目的主要是聊天交友,占25%。而男生和女生的`上网目的又有所区别,男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交友和玩游戏,而女生则主要是看电影、听音乐。在对于网络新闻的选择方面,男女生业有很大的差别。66%的男生表示平时上网最关注体育

附:关于大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使用情况调查表

您好,为了解本院同学对于网络媒体的运用情况,特制定此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希望耽误您几分钟时间,配合做完此调查表。O(∩_∩)O谢谢!

*注:除注明【多选】以外的选择题答案均为唯一。 基本信息:年级:性别: 1. 您最初接触网络是在什么时候?

A.12岁以前 B.13—16岁 C.17—20岁 D.20岁以上

2. 您平均上网的时间是多少?()

A.1小时以内 B.1至3小时 C.3至5小时 D.5小时以上

3. 你上网的地方一般在哪里?()

A.寝室 B.网吧 C.学校机房

4. 您平均每月用在上网方面的费用为多少?()

A.30元以下 B.30—60元 C.60—100元 D.100元以上

5. 【多选】你上网都做些什么?()

A.游戏 B.看新闻 C.聊天、交友 D.看电影、听音乐 E.购物

F. 浏览、发布信息

6. 在线查阅网络新闻时,你最关注的是什么类型的新闻?(A.时政新闻 B.娱乐新闻 C.体育新闻 D.社会民生新闻 E.经济新闻 F.军事新闻)

G.其他新闻

7. 【多选】在选择网络新闻时,一般由什么因素决定?( )

A.个人兴趣爱好 B.看新闻时的心情 C.新闻事件的受关注程度 D.身边人对新闻时间的讨论

8. 在看网络新闻的过程中,您是否会进行回帖?( )

A.经常回帖 B.有选择性的回帖 C.偶尔回帖 D.从不回帖

9. 在对网络新闻进行回帖时,您的回帖内容一般是( )

A.就事论事

B.发泄生活中的相关情绪 C.与其他网友论战 D.围观心态 E.其他

10. 【多选】您阅读网络新闻的主要目的是?( )

A.了解各类信息,掌握社会最新动态 B.学习需要,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C.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 D.无聊时打发时间 E.其他

11. 【多选】您每次上网是否有固定浏览的网站或论坛?( )

A.没有 B.1—3个 C.3个以上

 

篇2:受众使用媒体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问卷调查!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英剧(英国电视剧)的受众研究,十分感谢您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您所填写的答案只会用于学术研究,并采取保密措施,请您放心如实填写。再次谢谢您的参与和帮助!

答题注意事项:请在符合您想法的选项上打“√”,或者在___中填写答案。

1、您的性别:A 男B 女

2、您的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3、您的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4、您的专业:__________________

5、您的月消费:

A.1000以下B.1001—2000C.2001—3000D.3001以上

6、您平常看英剧吗?

A 看(若看直接跳至第10题开始作答)B 不看

7、不看英剧的话,您平时喜欢观看哪些地区的电视剧呢?(可多选)

A.大陆电视剧 B.香港电视剧 C.台湾电视剧 D.美国电视剧 E.韩国电视剧 F.日本电视剧G.泰国电视剧 H.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您喜欢的电视剧地区)

8、您是否愿意尝试观看英剧?

A.愿意B.不愿意(若不愿意请结束作答)

9、如果您愿意尝试看英剧,您倾向于看什么类型的英剧(可多选)(您的作答至本题结束)

A.情境喜剧(电视剧每集之间联系不大)

B.情节系列剧(a.科幻剧 b.犯罪剧 c.医疗剧 d.冒险剧 f.奇幻剧 e.战争/革命剧 f.其他)

C.肥皂剧(a.言情 b.都市/现代 c.古装 d.偶像/青春 e.喜剧 f.生活 e.悬疑 f.其他)E.微型连续剧(电视剧总时长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您喜欢的英剧类型)

10、您观看英剧的动机是什么?(可多选)

A.学习正宗英语 B.与朋友交流 C.了解英国文化 D.打发时间 E.追星 F.掌握时尚信息G.赶时髦 H.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您获取英剧相关资讯的方式是什么?(可多选)

A.网上搜索B.网络推送C.报刊杂志D.朋友推荐E.课堂上播放F.电视节目推荐 F.不会刻意搜,恰巧看到 G.其他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

12、您通常喜欢用什么媒介设备观看英剧?

A.电脑 B.手机 C.平板电脑 D.电视

13、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观看英剧?

A.视频网站(a.乐视 b.爱奇艺 c.腾讯视频 d.优酷e.土豆f.迅雷 g.搜狐 h.百度i.其他)

B.英剧论坛C.字幕网站D.视频播放器(a.快播 b.暴风影音 c.百度影音 d.PPTV e.其他)

14、您平时观看的英剧类型(可多选)

A.情境喜剧(电视剧每集之间联系不大)

B.情节系列剧(a.科幻剧 b.犯罪剧 c.医疗剧 d.冒险剧 f.奇幻剧 e.战争/革命剧 f.其他)

C.肥皂剧(a.言情 b.都市/现代 c.古装 d.偶像/青春 e.喜剧 f.生活 e.悬疑 f.其他)E.微型连续剧(电视剧总时长为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F.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写您喜欢的英剧类型)

15、请罗列您最喜欢看的英剧(个数不限)___________________

16、您觉得英剧好看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A.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B.人物刻画的好 C.特效特技棒 D.喜欢演员 E.制作精良 F.深厚的文化底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17、您一般最关注英剧中的哪些元素?(可多选)

A.明星B.服装C.食物D.建筑风格E.风景 F.音乐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18、观看英剧后您会和别人交流吗?

A.从不(请跳至第20题)B.偶尔 C.有时 D.经常 E.每次都交流

19、您交流的途径主要是?(可多选)

A.人人网英剧主页 B.豆瓣 C.微博 D.英剧论坛 E.百度贴吧 F.微信英剧平台 G.其他___

20、看完英剧后您会对英国的哪些方面产生兴趣?

A.电影B.音乐C.旅游D.教育E.其他______________

21、您觉得英剧在哪些方面对您有影响?(可多选)

A.饮食习惯 B.穿着习惯 C.娱乐习惯 D.消费习惯 E.思维习惯F.其他_______________

22、您会想要了解或购买英剧中出现的产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您觉得观看英剧会对您的人生规划产生什么影响?

篇3:受众使用媒体调查

一、相关研究回顾

CNNIC于2009年2月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对手机媒体的概念做出界定:即指通过手机终端, 进行各种 (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的) 媒体内容的传播。

国内已有不少学者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和不同媒体形式, 对受众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 这一类研究大致分为三种渠道:第一, 按受众身份区分, 比如大学生、农民工;第二, 按地域区位分, 有诸如上海等大中城市, 也有农村地区;第三, 按媒体形式分, 分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

与本研究对象较为相近的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等。樊佩佩采用结构式访谈采访了34位不同地区和职业的中低收入者, 发现生计是他们生活的核心, 手机意味着机会、信息和资源, 维系着中低收入群体中自雇佣者和流动农民工赖以生存的核心资源。陈芳、张垒对手机报的用户特征分析及市场对策研究也表明, “忠诚度最高的用户恐怕是农民工”, 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 但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而手机报每月三元的收费也让他们负担得起。张明新、韦路以“主观需求”论和“创新扩散”论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 通过对湖北省三地农村的问卷调查, 考察了我国农村移动电话的采纳和使用的现状及其内在机制。

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城郊农村受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他们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还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本研究的意义即在于开拓这一研究的新方向。

二、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1. 调查地点与调查对象的选取

我们在综合考虑了区位、交通、人口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之后, 最终选取了洛龙村 (呈贡县) 、轻机厂 (五华区自卫村、普吉村片区) 和蒜村 (盘龙区) 三地作为考查点。为避免语言、文化对调查对本研究可能带来的偏差影响, 我们有意避开了少数民族聚居区。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以城郊农村常住人口为主, 所以我们选择在非节假日去村中进行调研。另外, 在深入交流之前, 调查员均首先确认调查对象是正在使用手机的村民。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城郊农村多是独门独户, 村民们也不可能在劳作时间积极参与问卷调查, 因此, 为尽可能确保问卷调查的真实和有效, 我们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答, 一般每个村确定样本数量为80人—100人。最终带卷面访了260个村民, 收回有效问卷257份, 问卷有效率为98.8%。

考虑到问卷调查在深度上的局限性, 本研究同时选择深入访谈法, 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和工作性质等, 保证在每个村有10~15位访谈对象, 以深入了解他们使用手机及手机媒体的情况, 以及日常生活习惯和信息行为习惯等。

3. 数据分析

依据收回的有效问卷, 运用SPSS和Excel数据统计和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排序和分析。

三、调查发现

《昆明市郊区农村受众手机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主体分为三个部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使用手机及手机媒体的情况、对手机或手机信息服务的其他意见或建议。在问卷主体部分, 着重对四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受众使用手机的情况、使用手机媒体的情况、对手机媒体的认知和对手机媒体的期望。

受访对象中, 男性占大部分比重 (67%) , 而拥有手机且愿意接受调查的女性仅占总样本量的33%。受访者多为青壮年, 60%的年龄在20岁~40周岁之间, 40岁~60周岁和20周岁以下的人分别占27%和10%。由于我们避开了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区, 所以93%的受访者是汉族人。据调查, 受访对象中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占81%, 其中19%的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调查显示, 电视 (50%) 是村民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其次是互联网 (17%) 。而手机已超越报纸、广播, 成为第三大渠道 (尽管已要求调查员对村民们理解“信息”概念予以引导, 但仍有部分受众将手机“短信”理解为“信息”的情况) 。 (见图1)

我们选择手机媒体中宣传普及最广、操作过程最简、对手机功能要求最低的手机报与手机上网为调查内容, 询问村民们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 分别有70%和54%的村民没有使用手机报与手机上网业务, 其中14%的人没有听说过手机报, 而5%的人不知道手机可以上网。

我们在使用手机报或手机上网的人群中, 进行了“这两项业务有何不足”的调查, 人们对它们的缺点认识各有不同, 最大的质疑在于“资费明细不详” (26%) , 其次是“操作过程复杂” (18%) 和信息量不足 (17%) ;有12%的受访者认为手机媒体应该提供分类信息的定制 (12%) ;11%的人认为手机媒体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宣传不够。 (见图2)

而不使用手机报或手机上网业务的原因因人而异, 40%的村民认为没有必要, 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23%的村民直言或默认自己使用手机的能力有限。“费用昂贵”是15%的人不使用手机媒体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6%的村民是受限于自己使用的手机无法接收彩信或联网。

实际上, 村民们拥有的手机有31%价位在1000元以上, 500元~1000元之间有36%, 只有约5%的人认为手机越便宜越好, “只要能打电话就行”。而他们在购买手机时, 最为看重的因素是质量 (52%) , 其次是功能 (19%) 和外观 (13%) 。在各类信息中, 以农民、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城郊农村居民, 最希望获得的是天气预报和具有娱乐消遣性质的生活小贴士、小笑话;各有27%的村民关注国际、国内时事动态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爱看体育、娱乐新闻的人相对较少 (17%) 。

四、研究结论:

1.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 而非移动媒体存在

“打电话”、“发短信”是手机的基本功能, 它也是因此而成为最便捷的通讯工具。而本项研究的基础在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手机早已具备成为“移动媒体”的条件, 受众可以通过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上网等传播渠道, 获取可资利用于生产生活的资讯和信息, 同时也是一种新的生活娱乐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手机已以强势的姿态进入到昆明城郊农村的千家万户,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受访农村中, 几乎只有中小学生和赋闲在家的老年人不使用手机。但是, 手机对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而言, 只是“能够带着走的电话”, 他们仅仅将它作为通讯工具, 用它与他人“取得联系”, 而了解手机信息承载与传播平台功能并利用它提升自身生活品质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数据显示, 受访村民中分别有70%、54%的人没有使用手机报与手机上网业务。而根据访谈, “使用”手机报的30%当中约有一半的人只是在享受手机消费套餐中接触到手机报, 并非主动选择阅读;使用手机上网业务的人当中约有70%以上将其理解为在手机上使用QQ聊天工具。

2. 不使用的原因是“不了解”

手机媒体的便携性、即时性与交互性等传播特性, 决定了它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劳作于城乡之间的人们, 没有太多精力阅读报纸、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 手机媒体自然成为最适宜他们使用的信息载体。调查结果明确显示, 城郊农村手机用户不使用手机媒体, 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或者对它存在着错误认识, 而造成这种“不了解”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

(1) 手机媒体各类产品的宣传推广不够, 受访对象中分别有14%和5%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手机报和手机上网。 (2) 缺少反馈渠道, 受众无法将自己的消费需求传达给信息提供方。 (3) 通讯信号干扰或声音、图像失真等“噪音”, 影响它的信息传递效果。 (4) 他们不愿意为买一部手机花费太多的钱, 这直接导致他们所拥有的手机在功能上有所欠缺。 (5) 这一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不会主动去接触新技术, 甚至对新媒体的发展怀有畏惧心理。

五、讨论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逐渐分化, 原处于城市近郊的农村有了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 洛龙村、轻机厂和蒜村有越来越多的人往返于城乡之间, 他们通过做生意、打工, 逐渐提升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水平。

对于他们而言, 手机媒体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集“指南针”、“晴雨表”、“新闻纸”、“聊天室”甚至“自媒体”于一身的信息中心。调研结果距离我们的理想状态还相差较远, 但是, 同时我们也发现, 受访对象是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 他们愿意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购买手机的预算, 其中更有64%的人认为手机报或手机上网的月资费在3元以上都能够接受, 这同样能够证明我们的受访对象属于具有理性消费意识的群体。

在产品营销中, 假如消费者有实际需求而未产生“意识需要”, 生产者就应主动出击去创造消费者的“需要”。综合问卷调查与访谈所得的信息, 我们认为, 在手机媒体的传播系统中, 政府相关部门、电信运营商和信息提供方至少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努力:

(1) 政府部门:政策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郊农村的改造走在城市化进程的最前端, 政府理应对这一区域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比如着力改善交通、物流、通讯等基础设施, 让城市中心与郊区更加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在本研究所作调查中, 诸多城郊农村村民还反映了一个我们未曾预料的问题:手机信号弱, 手机媒体功能无法正常使用。同时我们也发现, 正因为手机只有“移动电话”的属性凸显, 常年生活在村里而与外界甚少来往的村民们, 对手机几乎没有依赖感。所以, 政府要帮助城郊农村居民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就必须首先改善他们赖以与城市“对话”的基础设施, 政策支持他们与城市共享资源, 也由此创造更多发展本地经济的机会。

(2) 电信运营商:循序渐进,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我们的受访对象接触媒体的渠道与的娱乐化报道, 是近几年新闻报道发展的新趋势, 对于比较轻松的时事新闻、社区新闻等, 一般采取此种报道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另外,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台, 新闻报道也逐渐出现了方言新闻的报道方式, 例如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出现的方言新闻, 湖南卫视的《越策越开心》、湖北经视的《咵天》等栏目, 用方言来播报新闻并与观众进行互动, 这种方式, 也深得观众的喜爱。

3、增强新闻节目的多元性

我国早期的新闻节目比较单一, 主要以《东方时空》为代表。这种模式更注重新闻的传达。新闻节目的多元性, 要求我们在维护好新闻真实性的同时, 积极探索其他的方式来增加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深度。电视新闻的评论节目是近年来电视新闻探索的重要方面。打开香港凤凰卫视, 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评论节目, 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电视栏目如《锵锵三人行》、《时事辩论会》、《总编辑时间》、《新闻今日谈》、《时事亮亮点》等往往是直抒胸臆, 评头论足, 甚至是慷慨激昂, 言辞激烈。其次, 在传统的新闻节目中也更加重视与权威专家或者普通民众的互动, 例如在新闻直播过程中加入相关专家的电话连线, 或者是对街头市民的随机采访, 这种既提高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 也增加的节目效果的趣味性。

4、促进新闻节目的创新性

新闻节目的创新, 首先要求的是新闻工作者的意识理念上的创新。用更开阔的视野, 更广阔的角度来对新闻进行筛选, 这种意识和视野上的创新, 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重要内容。其次是对新闻节目选题上的创新, 新闻报道的选题创新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对电视新闻来说, 选题决定了新闻最重要的素质———新闻价值。可以说, 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 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获得观众的注意力, 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新闻选题创新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再次, 新闻节目的创新, 应当与当前信息化普及的趋势相联系, 传统的简单播报的新闻报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电视新闻应当适时的运用网络、短信、QQ、MSN等方式加强与观众的信息互动和沟通, 这种信息化趋势的出现, 不仅带来了新闻模式的改变, 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新闻价值的思考, 新闻真实存在的意义是引起人们的关注, 并由此引发思考, 电视与观众的互动正式顺应这个趋势而产生。因此, 新闻节目的创新, 不仅包括理念上的创新, 更是对新的运作模式提出了要求。

结语:电视新闻节目在信息快速膨胀的今天, 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 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新局势下电视新闻的稳健发展, 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更是全社会都应该重视与支持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梁建增, 《焦点访谈——红皮书》[M],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年第4页

[2]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M].三联书店出版, 2003年版, 第11页

[3]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M].华夏出版社, 200年, 第15页

篇4:伊犁师范学院新媒体使用调查分析

关键词:伊犁师范学院;新媒体;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48-1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目前并无一权威定论,普遍认可的说法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随着上述渠道以及终端设备的发展,目前新媒体的传播和媒体形态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除了目前仍然大行其道的腾讯QQ、BBS、博客、微博等之外,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形态也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如微信、APP等等。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而且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也成为2013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亮点。而中国网民总规模已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

以上数据反映了新媒体发展的强劲势头。新媒体因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参与到其传播过程中来,其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便是“高校”。伊犁师范学院,因其所处独特的地理及人文环境,其新媒体使用呈现新的特点。下文将从在校从业人员以及在校生两个角度对伊犁师范学院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尝试提出合理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78份,回收率为92.7%。调查者中学生占66.7%,教师占24.3%,行政人员占9%;汉族占67.4%,维吾尔族占16%,哈萨克族占12%,其他少数民族占4.6%。

一、伊犁师范学院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

伊犁师范学院现建设并使用的新媒体有校园公共电子屏、院官方网站、各部门微信公众平台、QQ群的建立、院公共微博以及微网站等,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如下:

(一)辅助校园管理,提高办事效率

调查显示,伊犁师范学院87.4%的师生通过新媒体接受校内信息,92.3%的组织有自己的QQ群或微信群。该种信息发布方式节省了时间,突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传播效率。而相关微信平台的建立,比如伊犁师范网络中心、伊犁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等等,通过平台发布业内信息,并提相关供校内信息、就业信息以及生活类信息的查询等服务。

(二)提供教学资源,丰富课堂

目前伊犁师范学院已实现百分百多媒体辅助教学,新媒体走进课堂让课程内容更生动、全面地予以展现;另建有电子备课室,帮助任课教师更充分地利用校图书馆数字资源。

(三)传播校园文化,弘扬伊师精神

伊犁师范学院除运用校报、广播站及活动海报等传统媒介宣扬校外文化外,目前也开始意识到新媒体的优势,并借助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如伊犁师范学院微博协会,借助微博传播校园文化,促进师范学院管理、教师及学生的多层次沟通;同时,伊犁师范学院微博协会还通过微博发起倡导,举办过多次文化活动,如第四届大学生绿植领养活动、网络植树活动、师院微小说大赛等,促成校园文化的繁荣。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建设不完善

伊犁师范学院新媒体基础建设不完善,导致新媒体优势并未被全部发挥出来。比如,师范学院目前并未实现全办公及教学区联网,导致许多师生无法利用网络资源;学院官方校园网建设不足,功能没有被全面开发且频频处于瘫痪状态;校办公、学习系统外网无法登录、查询,给地处外校居住的师生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已有新媒体使用不充分

针对我院主教学楼前公共电子屏的调查显示,23.3%的师生根本没有注意到电子屏的存在,有56.4%的师生不常关注电子屏上的信息;院官方微博及微信公共平台信息更新慢,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需求,特别是后勤管理以及图书馆等服务部分的微信公共平台基本处于虚设状态,浪费新媒体资源。

(三)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不足

据笔者了解,虽然87.4%的在校师在使用新媒体,但目前并未有任何一门课程或时相关讲座给予合理使用新媒体建议。当学生出现因过度使用新媒体影响正常教学活动及生活时,学校仅仅以强制手段制止学生上课时间使用手机,而并未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使之更好地为学习生活服务。

(四)对新媒体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

伊犁师范学院是新疆北疆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也是一所多民族大学,在读学生除汉族外,还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回族等等,民汉学生比接近1:1,且少数民族学生每年均在增加。在这样多民族的大学里,民族团结就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伊犁师范学院也开展了各种活动来促进该工作的开展,但对新媒体重视不足,并未发挥新媒体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伊犁师范学院已开始广泛运用新媒体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相关工作,但由于相关基础建设不完善以及对新媒体的使用认识不足,导致并未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优势。因此,学院应充分重视新媒体建设,并积极引导好对新媒体的使用,让新媒体为学校发展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

[2]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6.

作者简介:

赵娟,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助教;

篇5:受众使用媒体调查

1.自己有手机、电脑吗?

都有()只有手机()只有电脑()都没有()

2.您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媒体形式(多选)?

报纸()

广播()

电视()

手机()微博()QQ()搜索引擎()

新闻资讯网()游戏()视听网()其他()

3.您接触新媒体的主要动机(多选)?

获取信息()休闲娱乐()消磨时间()

与外界交际、沟通()

学习()

没法躲开()

4.新媒体使用情况(多选)

是否使用即时通信(如QQ、MSN等)

()是否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Goole等)

()是否使用网络媒体浏览网络新闻、网络娱乐(包括游戏、视听下载等)

()是否使用网络购物

()是否使用微博、博客

()

5.在使用新媒体是否出现以下情况(多选)

玩电脑时间较长(超2小时)

()花大量时间在QQ、微博等人际交流上

()随意复制、黏贴网络上或其他论文中的内容,应付老师的作业

()在网络聊天时使用不文明语言或撒谎

()上课不由地看看手机或玩手机

()

6.您对下列问题的态度(A.很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会熟练的运用各媒介获取我需要的信息

()会很好的对新闻报道的真假进行辨别

()会去学校图书馆(一周至少一次)

()会使用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等电子资源

()

7.关于下面的评价,您是否赞成?(A.赞成 B.不一定 C.不赞成)

新媒体改变了我的生活、学习及消费方式

()新媒体影响了我的价值观念及人际关系

()新媒体影响了我的心理健康(网络综合症.如网瘾)

()新媒体有助于舆论监督、揭露腐败

()新媒体使我们社会交往的主要途径

()新媒体造成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泛滥

()

篇6:受众使用媒体调查

亲爱的同学:

您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微信、微博、SNS等)充斥着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为了解我们欧亚学子对新媒体的用途及使用情况,进一步探索信息时代新媒体对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兴趣、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特设计此问卷,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1.个人信息调查:

姓名:性别:学院:专业:班级:政治面貌:学历情况:(专或本)

2.您平时使用的上网方式是?(可多选)()

A.电脑上网B.手机上网

3.您平时每天的上网时间大约是多久?()

A.2小时以下B.2—3小时C.3—4小时D.4小时以上

4.平时上网期间主要关注哪方面的消息?(可多选)()

A.学生社团通知B.个人微博博客C.时事类新闻D.体育娱乐类新闻E.其他

5.你是否订制了手机报?如果是的,您订制的手机报是

A.是的B.没有

6.您是否使用个人微博?()

A.是的B.没有

7.您最经常使用的个人微博是?()

A.新浪微博B.腾讯微博C.搜狐微博D.网易微博E.中国青年网F.其他

8.您在微博上主要关注和发布哪方面的信息?(多选)()

A.班院及社团事务B.个人感悟及记事C.时事类新闻D.体育娱乐类新闻E.其他 9您在微博上是否关注本院信息及辅导员的动态信息?()

A.是的B.没有

10.您所在社团部、学院是否建立、使用QQ群?()

A.是的B.没有

11.您所在社团使用QQ群(飞信群)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多选)()

A.公共事务通知和讨论B.私人聊天交流C.其他

12.您使用个人博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多选)()

A.公共事务通知和讨论B.关注和经营个人记事C.其他

13.如果您是所在社团负责人,在官方微博群、QQ群、飞信群中,您更倾向于使用上述中的哪一功能?()

A.微博群的消息发布、宣传引导、辐射带动功能

B.QQ群的集体群聊功能C.飞信群的消息即时传达功能

篇7:受众使用媒体调查

1.个人信息调查:

您的性别:学院:专业:年级:政治面貌:学历情况:

2.您平时使用的上网方式是?(多选)

A.电脑上网B.手机上网

3.您平时每天的上网时间大约是多久?

A.2小时以下B.2—3小时C.3—4小时D.4小时以上

4.平时上网期间主要关注哪方面的消息?(多选)

A.学生事务通知B.个人微博博客C.时事类新闻D.体育娱乐类新闻E.其他

5.你是否订制了手机报?如果是的,您订制的手机报是

A.是的B.没有

6.您手否使用个人微博?

A.是的B.没有

7.您最经常使用的个人微博是?

A.新浪微博B.腾讯微博C.搜狐微博D.网易微博E.中国青年网F.其他

8.您在微博上主要关注和发布哪方面的信息?(多选)

A.班院及社团事务B.个人感悟及记事C.时事类新闻D.体育娱乐类新闻E.其他 9您在微博上是否关注本院辅导员的动态信息?

A.是的B.没有

10.您所在团支部、学院是否建立、使用QQ群?

A.是的B.没有

11.您所在团支部、学院是否建立、使用飞信群?

A.是的B.没有

12.您所在团支部使用QQ群(飞信群)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多选)

A.公共事务通知和讨论B.私人聊天交流C.其他

13.你是否拥有和经营个人博客?

A.是的B.没有

14.您使用个人博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多选)

A.公共事务通知和讨论B.关注和经营个人记事C.其他

15.如果您是所在团支部负责人,在官方微博群、QQ群、飞信群中,您更倾向于使用上述中的哪一功能?

A.微博群的消息发布、宣传引导、辐射带动功能

B.QQ群的集体群聊功能C.飞信群的消息即时传达功能

篇8:新媒体语境下文学受众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1000份问卷, 收回1000份有效问卷。调查选取的男女受众比例相当, 分别占46%和54%;年龄遍及各个阶段, 18岁以下的占23%, 18-25岁的占43%, 25-35岁的占15%, 35岁以上的占19%;学历方面, 高中以下的调查对象占20%, 高中学历的占24%, 大学学历的占46%, 硕士和博士学历分别占9%和1%;职业方面, 学生和上班族比例最高, 分别占45%和35%, 自由职业者和其他职业者分别占2%和18%。由于调查对象在男女比例、年龄层次、学历程度等方面都分布较均匀, 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出来的结果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整理数据并仔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 笔者就新媒体视野下文学受众的变化得出了一些结论, 下面做详细阐述。

阅读方式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占据大片文学传播市场, 但传统媒体在文学传播中依然有着强盛的不可忽视的生命力。在新媒体视野下, 文学受众不仅青睐新媒体阅读方式, 同样没有抛弃传统媒体的阅读方式。调查问卷中的第5题和第6题是针对文学受众的阅读方式设置的。其中第5题“您平时的阅读方式有哪些”, 受众对于“传统阅读方式”和“新媒体阅读方式”两种答案的选择相当, 分别占83%和78%。第6题“在您所有的阅读方式中, 以哪种为主”, “传统阅读方式”和“新媒体阅读方式”的选择分别占43%和56%。虽然新媒体阅读方式的得票同样高于传统阅读方式, 但并不代表新媒体阅读已经取代传统阅读成为主导,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新媒体阅读方式成为文学受众的时代新宠。

传统阅读方式, 比如书籍、报纸、杂志等, 从其产生开始, 已经世代承袭了几百上千年, 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即使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传统的阅读方式同样为广大受众习惯并喜欢。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是书面阅读, 而书面阅读具有知识的权威性、阅读效果的显著性等特点。“虽然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习惯于网络阅读, 但是书面阅读仍然是很多人学习知识、查找资料的首选方式。”[1]书籍、报纸、杂志等的出版都有严格的审核程序, 能在上面发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些优秀之作, 因此内容的可靠性、权威性更有保障, 受众也感觉更为安心、放心。

但不可否认, 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 新媒体阅读方式越来越得到受众, 尤其是年轻受众的青睐。在选择“新媒体阅读方式”中, 35岁以下的受众比例占84%。确实, 多媒体文本以及超文本等方式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文学受众的阅读方式。问卷中第7题的D选项“结合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的多媒体文本”获59%的高得票数。“网络阅读改变了单一的文字表现形态, 内容更加丰富, 形式更加多样, 能够把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形态都直观地表现出来, 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1]新媒体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 传播者和接受者成为对等的交流者, 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又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 这就为文学受众提供了一个无限宽广的阅读领域, 文学受众可以从一个阅读界面延伸到其他知识领域, 从而大大激发了受众的阅读兴趣。

受众主动参与的接受主体地位增强

在新的传播形式下, 受众的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传播方式的改变导致了文学受众地位的改变。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调查问卷中的第8题和第9题直接说明了新媒体视野下的文学受众接受地位具有主动参与性的特点。其中, 第8题“您在进行网络阅读时, 是否会对内容进行评论或与作者进行交流”, 选“是”的占35%, 选“否”的占65%。虽然选“否”的明显多于选“是”的, 但并不能说明新媒体语境下文学受众的地位就是被动的, 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评论和交流的机会, 这是客观存在的, 只是在客观存在的均等机会中, 文学受众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已。第9题“您在网络上写过文章 (包括日志) 吗”, 选“是”的和选“否”的分别占77%和23%。这对数据充分表明新媒体为文学受众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转变为文学信息的传播者。

在传统的传播方式中, 媒介组织面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信息, 这是一种单向传播, 这种传播模式下, 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负责筛选信息、传播信息, 居于主导地位, 却不能全面满足受众的需求, 文学受众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文学受众难以与作者进行交流, 普通读者的意见也难以向创作者反馈。由于作品的发表需要较高的门槛, 要经过相关媒体中介的认可和同意, 比如出版商、发行商等, 因此, 能出版书籍、发表作品的人都是些具有专业的写作技能的作家, 普通大众也就很难获得机会。如此, 受众的参与性受到严重打击。传统文学的作家们处于文化精英的地位, 充当着启蒙者的角色。而文学受众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 作家们写什么, 受众就看什么, 既没有选择权, 也没有发言权。

但是在网络时代, 信息接受者同时又是信息传播者。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就认为:“相对于旧媒体, 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 (电视、广播、报纸、通信) 之间的边界, 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 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 等等。”在这种模式下, 新媒体为创作者和受众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受众不仅可以平等参与, 还可以直接参与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读者可以给作者留言或者在线交流意见、看法, 作者可以根据受众的建议、感受随时调整创作的思路。新媒体语境下, 无论是专业作家还是网络写手或者普通网民都获得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文学的传播权不再由出版商等中介主宰, 人们可以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随意挑选, 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 进行文学再创作。例如, 现在流行的博客文学、手机文学、QQ空间文化等, 受众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别人的作品, 也可以在不违反一定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文章。

另外, 由于传播内容分众化, 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内容, 因而表现出更积极的主动性。传统媒体向普通大众传播信息, 这种信息是经过把关人层层过滤的面向普通大众的一般性信息, 它无法满足各个阶层受众的个性化多元需求。而经过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则走向了分众化, 满足了受众的多元需求。分众传媒CEO江南春认为:“分众就是区分受众, 分众传媒就是要面对一个特定的受众族群, 而这个族群能够被清晰地描述和定义, 这个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比如, 有些文学网站, 不仅有经典文学, 还有通俗文学;不仅有诗歌、小说, 还有散文, 这样, 受众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阅读。所以, 新媒体的出现, 文学受众的地位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在当今点击率成为衡量文学作品重要标准的市场环境下, 文学传播者不得不把受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文学受众一改传统的被动阅读地位, 主观能动性、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也是时下网络文学之于年轻读者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阅读目的多元化, 娱乐化目的明显

在调查问卷中, 针对文学受众阅读目的设置的题目主要有第7题、第11题和第12题。其中第12题“您是抱着什么目的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的”B选项“获取新知识, 扩大知识面”、C选项“加强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和D选项“获得思想启迪”分别占62%、58%和45%, 前两者没有明显差别, 选项“C”的得票稍低, 而选项A“缓解压力, 消遣娱乐”占77%, 获得最高得票, 并且明显高于其他三项。这些数据表明, 文学受众进行网络文学阅读目的多样化, 但娱乐化目的的比重明显占优势。第7题和第11题是两个印证上面观点的题目。第7题“您在网络上阅读文学作品时, 主要选择哪种类型的文本”中的A“传统的经典文学”、B“根据原创作品改编的电视剧、电影”、C“趣味性强的通俗文学”选项分别占36%、38%、39%, 三者不相上下, 说明文学受众在网络上既阅读趣味性强的通俗文学、影视文学, 也关注网络上的传统经典文学。特别是在第11题“您在网络上经常阅读的作品有哪些”中, E选项”经典小说”以39%的高得票率压倒群芳, 更加说明网络上的经典文学同样是受众喜爱的对象。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色。新媒体作为文学信息的传播载体之一, 必然成为文学受众获取文学信息、扩大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并通过阅读加深对社会与自身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经济或客观环境的限制, 许多文学受众无法购得自己喜爱的经典文学作品, 尤其是还没经济独立的年轻学生, 面对自己梦寐以求的书籍, 却只能远观, 大有望洋兴叹之势。而新媒体的出现, 经典文学的网络化形态为文学受众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接触文学经典的渠道。由于媒介获得的低门槛性以及网络信息的丰富性, 文学受众很容易就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也是经典文学得票率高的原因之一。

在新媒体视野下, 文学受众的阅读目的呈现多元化, 但其中的娱乐化阅读目的的比重越来越大。新媒体流行的通俗文学、影视文学以及各种多媒体文本成为文学受众缓解压力、消遣娱乐的方式。“除了阅读传统的纸质信息, 他们还能阅读到除文字以外的声音、图像等形象生动的信息……人们开始习惯利用电子媒介进行阅读, 而且人们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新方式。”[2]

新媒体的出现, 将文学存在方式从单一化中解救出来。多样化风格的文学样式, 通过微博、BBS、文学网站等新媒介为文学受众更为广泛地接受和传播。声音、图像代替文字成为文学传播符号, 削减了文学文本的深度, 将受众带入一个融合视觉、听觉的感官世界。文学受众选择阅读对象不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自我, 更多地倾向于声像文本的文学形式带来的强烈感官刺激。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 使得受众上网不会专注做一件事, 常常是边听音乐边聊天边看文章。这也就表明受众上网的目的趋于娱乐休闲, 边娱乐边阅读成为受众的习惯。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现实紧张生活的舒缓。

新媒体的传播模式给文学传播带来了全新的美学观念, 为众多读者带来了同等的机会, 因此, 文学受众应该增强主体意识, 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但在肯定它的正面价值时, 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受众要理性对待新的传播模式下导致的文学信息泛滥的状况, 欣赏健康向上的内容, 拒绝那些粗制滥造甚至是鄙俗不堪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书玉.网络环境下阅读方式的多元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3) :22.

上一篇:兴平好人好事事迹材料下一篇:五爱小学防溺水安全工作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