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2024-04-10

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精选3篇)

篇1: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1、背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理解关键词句所表的特殊感情。

3、感受浓浓的父子深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时间为1~2分钟)

1、导入:本文写于1925年10月,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在当时和以后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读者。(教师板书课题)

2、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是:(小黑板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间为10~13分钟)

1、出示自学指导一(时间为1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

(多叫几个学生回答,特别是后进生,可以更真实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4、学生互评,教师引导更正。

第(1)题请学生介绍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第(2)题请学生朗读重点字音:

交卸xiè踌躇chóuchú颓唐tuí蹒跚pánshān

拣定jiǎn搀扶chānfú琐屑suǒ

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已:停止。

第(3)题:行踪:北京-徐州-扬州-南京-北京

(1)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

(2)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

(3)父亲信中的话。

(4)我眼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请学生将这几处标出并齐读,体会父子深情。

第(4)题

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第(5)题

这两段写出了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第(6)题

第一次是开头写难忘的“背影”,第二次写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父亲离开车站时的背影,第四次是结束时忆“背影”。作者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买橘子来回的部分。

动词是“探”、“攀”、“缩”、“微倾”。

好处:“探”字,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过铁道小心翼翼的样子。“攀”字,写出了父亲要爬上比自己高的月台时吃力的样子。“缩”字,写出了父亲爬月台时两脚无处可踩而悬空的艰难的样子。“微倾”这两个字写出了父亲为保持身体平衡而调整自己的姿态,同样写出了攀爬的艰难。这几个动词,强调了买橘的艰难,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情。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时间为12~15分钟)

1、出示自学指导二(时间为1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

4、学生互评,教师引导更正。

第1题:(在学生自主、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引导、点拨)

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明确:担心儿子因家庭的变故伤心,安慰儿子。

⑵“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明确:担心茶房照顾不周到,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⑶“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明确:既怕儿子在车上饥渴,又怕橘子买来后找不到儿子。

⑷“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明确:关心儿子沿途安全。

⑸“进去吧,里边没人。”——明确:唯恐行李丢失,处处为儿子着想。

归结: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2题:

写了四次流泪。

第一次的“泪”:(第2段)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这是悲伤之泪。

第二次的“泪”:(第6段)望父买橘。这是感动之泪。

第三次的“泪”:(第6段)父子即将离别。这是离别之泪。

第四次的“泪”:(第7段)读父亲来信时,想到父亲昔日的“背影”。这是思念之泪。第3题

两处“聪明”均是褒词贬用,都是“幼稚无知,自以为是”之意。表现了作者恨自己不理解父亲的深深的自责!

第4题

因为一看到父亲的背影,作者就会想到家庭的变故,父亲处境的艰难和他肩上沉重的担子,还会想到父亲对儿子深沉而伟大的爱,作者流泪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同情和挚爱。

第5题

从内容上看符合父子相别的实情,又最能表现骨肉离别时肝肠寸断的感情。从结构上来讲,“背影”贯穿全文,是文章描写的焦点,作者正是通过一次次描写“背影”,一步步表现了父子情深的主题。

二、小结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

三、当堂训练(时间为15分钟)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

篇2: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第一, 学洋思, 先让学生自学, 即“先学”。

我们将“先学”分为三个环节来完成, 即激学、导学、自学。

首先, 教师进行激学, 包括激态和激趣。即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兴趣。可尝试的方法有:1.以轮流制坚持每天的“Duty Report”。最初只向全班汇报星期、日期、天气、出勤, 随着进度, 从易到难, 让学生自觉加入“Introduce Myself”句式, “My Family”, “My Friend”, “My Country”, “Our School”, 或者前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复述。然后教师就学生的“Duty Report”提出若干个小问题, 供其他同学问答;2.唱英文歌;3.做游戏;4.课前3分钟的“Free Talk”等, 在无意识的听说训练中既复习巩固旧知识, 又可以尽快创设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 使学生“毫不设防”地进入英语学习的“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然后, 教师进行导学, 即尽快板书课题、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约1分钟。出示学习目标, 是为了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写在黑板上、事先印好材料, 人手一份或通过多媒体展示等。学习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 还要有方法辅导、德育渗透、心理疏导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方面的要求。

最后, 让学生自学。学生依据教师的自学指导, 如:自学什么、怎么自学, 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 届时如何检测等, 完成教师安排的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并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 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后教”做好准备。二是自学题目中提出的问题要提在要害处、关键处。对知识的重点或不易理解的地方、或容易出错的地方等教师应巧妙设题, 但切忌具体问题抽象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 从而无形中增加学生自学的难度, 使学生失去自学的兴趣。

以Lesson 34 Speaking环节为例, 出示自学指导:要求:仔细观察下面的句子 (为蕴含本课语言点的重点句) , 模仿造句, 并口头展示。时间2分钟。

第二, 学洋思, 实行“后教”。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 结合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解惑答疑活动。这样做主要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 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极为关键的。我们将“后教”也分为三步来完成, 首先进行互教、其次实行班教、最后进行导教。

首先, 让学生互教, 即会者教不会者, 也就是“兵教兵”。教师尽可能的调动已经掌握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然后进行班教, 即全班教。对于共性问题, 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 各抒己见, 尤其是后进生。若后进生理解了, 说明全班学生都会了, 教师再就不用教了;若后进生还不理解, 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分析讲错的原因, 并引导其更正、归纳。这不仅对后进生有帮助, 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这样, 通过在全班集体讨论, 达到让全体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最后, 教师进行导教, 即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主要解决学生通过以上环节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教”学生记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因此教师的“教”不仅要既教知识又教方法;更要体现教的技巧——精讲妙点, 讲到恰当处, 点到要害处, 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教”不是多余的而是必要的。同时, 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注意在知识的具体运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少走弯路。

第三, 学洋思, 当堂训练。

为了及时, 充分地检测和巩固全体学生在每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 并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当堂训练”非常有必要, 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每节课的教学效果, 与教师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当堂训练也可以采用三个环节:自练、互练、导练。

首先, 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先学后教环节的学习后,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提问、自我质疑、自我探究, 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即自练。其次, 学生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 学生之间围绕学习内容进行互检互测活动, 即互练。最后, 教师出题, 引导学生像考试那样, 独立完成作业, 形成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导练。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一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 (不少于15分钟) , 而且训练的重点要突出, 即本节课的重难点。二是选题要有梯度, 满足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尖子生“吃饱”, 差生“消化好”。此外, 教师要通过当堂巡视, 课后批阅检测题等, 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哪些同学课后需要“开小灶”, 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仍以冀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Lesson 34的当堂训练环节为例, 自练:引导学生总结、复习本课的知识点, 并自我质疑, 提出还未理解的地方, 教师采用导教的三个步骤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互练:调动气氛,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检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为后面的考试做准备;导练:教师出题, 进行考试, 如 (必做题) 检测题:1.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检测本课重点词的用法) ; (选做题) 检测题, 2.Composition:My ambition, 之后, 教师收卷并订正答案。此外, 教师在课后批阅试卷后, 要及时查缺补漏。

总之,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 教无定法, 学无止境。学洋思, 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上的又一次思想上的革命、行动上的革命。让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推行教研教改, 把洋思经验活学活用,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更具高效。

摘要:从教师的角度讲,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讲,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 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从投入的角度讲,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投入 (或教学所耗) 少但教学产出 (教学所得) 高的教学。洋思中学“先学——看、练 (学生) , 后教——兵练兵 (学生) , 当堂训练——练 (学生) , 即全过程都让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它的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 人人都肯学, 人人都学好, 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双向融合, 真正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己获得信息、掌握技能、形成态度的过程。这种模式, 符合高效课堂的理论要求, 值得我们尝试。

篇3:洋思中学 英语课教案

【关键词】洋思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 后进生

目前市区的大部分初中生源复杂,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小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给初一年级英语老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困难。随着知识的积累,难度的加深,以及兴趣的减弱,一些学生的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而且落伍人数也相对地增加,到了初二年级,分化现象尤其突出。如何抑制两极分化现在成了初二英语教师的头等难题。“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 到了初三,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

怎样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变厌学为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已成为每位英语课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韩山实验中学,笔者接触到了洋思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不断尝试运用,事实证明,运用洋思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后进生提高英语成绩,达到全面提高成绩的目的。

那么,什么是洋思教学模式呢?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很简单,也很好操作,只有八个字:“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既是课堂教学的模式,也是教学的原则。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要做到“先学后教”。每节课都要有15—20分钟的随堂练习时间,教师不能借口这节课内容多而不让学生练习或者减少练习时间。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步骤:①揭示教学目标;②自学前指导;③自学;④后教;⑤当堂训练。

如何利用洋思教学模式来全面提高成绩呢?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目标巧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级分化现象会愈加严重。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

2.教师巧分身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好学生可能接受得了,但是对于中层和中下层的同学,中间总会产生一些疑问和困惑,又不能及时得到解答,久而久之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似乎也就变成了只是面对极少数的好学生授课,而忽略了大部分的学生。

洋思教学模式让老师终于拥有了分身术,在学生的自习环节,老师不用讲课,主要的工作就是巡视课堂。对于A层次的学生,大部分通过自学就可以弄懂教材的基础知识,老师这时可以关注中下层。分身后的老师时而可以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时而可以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时而对部分有放弃学习倾向的同学及时的鼓励,从最基本的词教起。老师通过巡查,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老师分身有术,就不用怕照顾不到英语的“困难户“了。

3.巧用“兵教兵”

在英语课堂教学上,巧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小组合作和自我展示;互助合作和释疑互动。这是对学困生的充分考虑,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课堂是最喜欢的课堂。

小组合作、自我展示:教师通过口述或屏幕展示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组内同学讨论,展示自己的问题。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与检测,处理信息,全员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一个短语造出很多优美的句子:be good for:Eating apples is good for our health. Walking after supper is good for the old. ……

这个后教的过程,打破老师满堂灌讲知识点,学生记笔记的模式,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互动的重要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也作为他们中的一员。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老师通过对学生讨论未决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和补充。

4.巧择形式巧操练

英语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主要一点是,它本身是一门语言,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操练。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 不同课型应该灵活的侧重不同的操练方式。比如,在对话课中,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或事先准备的教具进行自学,仿说新句型。自学时鼓励 A 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 Pairwork 和 Groupwork 为主要形式;对于 B 层学生,应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5.巧用当堂小测验

洋思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训练。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练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练习的形式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

我通常是适当的把这一环节变成一个小测验。利用学生手头上《随堂练习》,或者自己出的学案,利用最后15到2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时,老师巡查,及时批改部分先完成的同学并加以表扬鼓励,同时总结学生哪些题目容易出错。特别留意中下层学生,鼓励其尽力做好基础题,争取挑战难一点的题目。最后剩下5分钟当堂批改,让学生互批,点评易错或典型的题目,总结复习语言点。

通过当堂的小测试,全体学生都及时得到训练,巩固了当堂的学习内容。重要的是,后进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克服畏难情绪,及时复习巩固当堂知识点。

上一篇:一个诚实的我作文400字下一篇:红心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初中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