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计算

2024-05-20

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计算(通用8篇)

篇1: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计算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一、卫生资源

1.卫生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和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或从事医学科研和教育等工作的单位。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监督机所(中心)、医学科研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等其他卫生机构。

2.医疗机构: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村卫生室、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急救中心(站)和临床检验中心。

3.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

4.营利性医疗机构: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弥补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5.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各类专科医院和护理院,不包括专科疾病防治院、妇幼保健院和疗养院。

6.中医医院:包括中医(综合)医院和中医专科医院,不包括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院。

7.专科医院:包括口腔医院、眼科医院、耳鼻喉科医院、肿瘤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胸科医院、血液病医院、妇产(科)医院、儿童医院、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皮肤病医院、结核病医院、麻风病医院、职业病医院、骨科医院、康复医院、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院等其他专科医院,不包括中医专科医院、各类专科疾病防治院和妇幼保健院。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的基层卫生机构。

9.卫生人员:指在医疗、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和在职教育等卫生机构工作的职工,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一般按支付年底工资的在岗职工统计,包括各类聘任人员及返聘本单位半年以上人员,不包括临时工、离退休人员、退职人员、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人员和返聘本单位不足半年人员。

10.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士)、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11.医生: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医士。

12.医师: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13.执业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

14.执业助理医师:指具有医师执业证书及其“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助理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15.管理人员: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学科研与教学等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从事党政、人事、财务、信息、安全保卫等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

16.工勤技能人员: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人员。分为技术工和普通工,技术工包括护理员(工)、药剂员(工)、检验员、收费员、挂号员等。但不包括实验员、技术员、经济员、会计员、统计员和研究实习员等,这部分人员分别计入其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

17.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口数X1000。

18.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数+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口数X1000。

19.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注册护士数/人口数X1000。

20.床位数:指年底实有床位数,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超过半年的加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

21.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医院床位数+卫生院床位数)/人口数X1000。

22.设备配置率=配置某种设备的机构数/同类机构总数X100%。

23.卫生总费用:反映全国当年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量,用筹资来源法测算。分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三部分。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医学科研经费、预算内基本建设经费、卫生行政和医疗保险管理费、政府其他部门卫生经费、行政事业单位医疗经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补助经费。社会卫生支出指政府预算外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包括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费、社会其他保险医疗卫生费、商业性健康保险费、非卫生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办医支出、企业医疗卫生支出、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经费、卫生预算外基本建设支出、私人办医初始投资、公共卫生机构预算外资金投入等。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指城乡居民用自己可支配的经济收入,在接受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时的现金,包括城镇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和农村居民个人现金卫生支出。

24.人均卫生费用=某年卫生总费用/同期平均人口数。

25.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某年卫生总费用/同期国内生产总值X100%。

26.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年业务收入/年平均职工数。

27.每一医师年业务收入=年业务收入/年平均医师数。

28.年内病人欠费率=年内病人欠费总额/年业务收入X100%。

二、医疗服务

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患者一次就

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2.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X100%。

3.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人次数X100%。

4.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5.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X100。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X100%。

7.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8.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9.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10.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11.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

12.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13.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15.治愈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出院人数X100%。

16.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好转人数/出院人数X100%。

17.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数X100%。

18.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病例数X100%。

19.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X100%。

20.急诊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数/急救抢救总人次X100%。

21.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不符合人数)X100%。

22.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住院手术前后诊断不符合人次数)X100%。

23.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人数/病理检查人数X100%。

24.医院感染率=院内感染例数/出院人数X100%。

25.无菌手术感染率=无菌手术丙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X100%。

26.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X100%。

27.CT检查阳性率=CT检查阳性数/CT检查人次数X100%。

28.MRI检查阳性率=MRI检查阳性数/MRI检查人次数X100%。

29.医师人均每年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

30.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31.医师人均每年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

32.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33.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又称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

34.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又称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35.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36.居民两周就诊率指调查前两周内居民因病或身体不适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次数与调查

人口数之比。

37.居民两周未就诊率指调查前两周内居民患病而未就诊的人次数与两周患病人次数之比。

38.居民住院率指调查前一年内居民因病住院人次数与调查人口数之比。

篇2: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计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1957年以前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了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 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从2003年起,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森林采运业产值。农业中取消了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产值,将野生林产品的采集划归林业。第一次农业普查以后,由于畜牧业产品年报数据与普查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农业普查结果,对畜牧业年报数据和畜牧业产值进行了修正。2010年执行《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对2009年的农业、林业产值做了相应调整。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相加即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1989年以前

全国粮食产量数据主要靠全面报表取得,1989年开始使用抽样调查数据。

棉花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春播棉和夏播棉。产量按皮棉计算。不包括木棉。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水产品产量是通过各级水产和统计部门逐级上报取得数据。1995年及以前,贝类中牡蛎按鲜肉计算;蚶、蛤、蛙按5斤鲜品折1斤计算。1996年以后则统一按鲜品计算。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包括全社会范围内的产量。1996年以前为全面统计并逐级上报数据。1996年第一次农业普查以后,根据普查结果,对畜牧业主要年报数据进行了修正。1999年以后,国家统计局在部分地区开展了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品种的抽样调查,并用抽样数据作为国家定案数据使用。未开展抽样调查的地区和品种,仍使用各级统计部门逐级上报数据。2007年,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结果,对2000—2006年畜牧业主要年报数据进行了修正。2008年,建立了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制度,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数据均以抽样调查数为法定数据。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报告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数。数据上报方式及数据调整情况同猪、牛、羊肉产量。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目前,农作物播种面积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麻类、糖料、烟叶、药材、蔬菜、瓜类和其他农作物等十大类。

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在一般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应等于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备,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水田和水浇地面积之和。它是反映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指标。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百分之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公式为:

折纯量=实物量×某种化肥有效成份含量的百分比

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农用运输和农田基本建设等活动的机械及设备。农机总动力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以下四部分:

柴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

汽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

电动机动力:指全部电动机(含潜水电泵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

其他机械动力:指采用柴油、汽油、电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炭、太阳能等动力机械功率之和。

篇3: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计算

1.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国统局数据显示:1~12月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606.5亿元,同比增长32.1%;产品销售产值6424.9亿元,同比增长31.1%;产品销售率达到97.3%,比上年同期降低0.8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实现利润445.8亿元,同比增速为28.0%;产值利润率为6.7%,与上年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

机床工具行业本期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54.7%。

具体到小行业,金切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2.9亿元,同比增长23.1%。金切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0.6%。成形机床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7.3亿,同比增长36.0%。成形机床产量和其中数控机床产量,分别比同期增长0.9%和13.0%。

2 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情况

2011年,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20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

机床工具产品出口89.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2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3%。

3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及市场占有率

据测算,2011年国产金属加工机床产值达28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4%。其中金切机床1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6.2%;成形机床85.2亿美元,同比增长37.4%;金属加工机床消费额达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32.9%。

金属加工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按金额计)为66.1%,较2010年降低0.8个百分点;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为56.6%,较2010年降低0.1个百分点。

篇4:煤炭企业综合统计的主要指标研究

【关键词】煤炭企业;综合统计;主要指标;煤炭资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工业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新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煤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深入改革,提升其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其经济性。煤炭企业的运行离不开各项数据制表的统计和分析,要想对煤炭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必须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煤炭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详尽的综合统计、分析,通过对煤炭产品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原煤成本、库存等各项指标进行经济性的统计分析,把相应的数据形成资料,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煤炭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指标一:煤炭企业库存计算分析

煤炭企业库存计算主要通过对期末与期初库存进行盘点,通过对期末符合质量要求且尚未销售出去的各类煤炭数量进行统计。首先,统计对象必须是实际库存,不能按照入库于销售后结算数量进行统计。同时,在标准上,必须是达到销售标准的、质量合格的且办理入库手续的才能进行统计入库结算。在出库结算方面,对于没有按时办理结算手续以及承运手续的,按照未销售处理结算,仍然作为企业期末库存处理;其次,对于库存统计的产品,其归属权必须属于本企业,易于进行结算,但由于各项原因未提货及转运处理,仍然存放于库房内的产品,由于已经完成结算,在统计过程中不作为本企业库存处理,企业不得进行支配,按照售出数量进行统计。相反,实际归属权属于企业本身的,都应进行盘点,纳入企业库存;最后,产品库存是实际库存,因此库存不应出现负值,一旦出现负值情况,应对入库、出库进行盘点,是否出库登记错误或是部分入库没有上账,就已经进行外销交易,导致账目出现错误。

产品库存量应及时进行核算盘点。在实际出入库统计核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盘点过程中要对各类别产品进行细化处理,对不同质量的煤品分别处理,计入库存;其次,对煤品质量的管理,对于质量不达标产品,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保障库内质量,保证库内产品的可用性;最后,盘点核算时,必须对所有库存进行盘点,避免空间上的分散导致库存数量的不真实,同时对于已售未取、已售代收以及委托销售等产品,不应计入本企业库存,应建立外账,单独建账,单独管理,避免在产品管理和经营商出现所有权及其他经济问题,而对于外购产品作为企业入库产品,履行正式入库手续后,应计入本企业库存,防止账面的亏账现象。

通过煤炭企业库存进行计算分析,为煤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工程施工进度,调整产量,保障产品的产出与销售的有效衔接,降低产品的堆积,提升产煤工程的计划性,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三、指标二: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分析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指标。煤炭企业进行工业总产值指标计算时,需要特别注意:首先,作为工业生产型企业,煤炭企业的工业总指标计算要遵循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在报告期内生产的最终煤品,均应包括在内,无论其是否在报告期内完成销售行为,只要是在报告期内完成生产行为,均应计算在内,相反,凡不是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无论其是否在报告期内完成销售行为,均不应计入当期工业总产值;其次,煤炭企业不能脱离生产去对总产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具备独立法人的煤炭企业应作为独立核算的单元,其企业内部为经营内生产行为,不得进行重复计算,如电厂、水泥厂、以及原料厂等作为企业内部经营行为出现时,不得重复进行计算,同时其内部流通使用的电力产品及水泥等也不能作为原料进行二次计算;最后,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重最终产品的计算,从原料入场,至最终产品的出厂、销售作为生产总行为,而其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物资的流通及生产,未涉对外贸易的,均不能作为计算数值纳入工业总产值中,而由于企业内部供大于需,造成经营过程中,出现电力、物资的外销,作为半成品销售产品,应该作为最终产品纳入工业产值计算。

工业总产值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制半成品+对外加工收入+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其中成品与自制半成品同样完成生产和销售行为,因此同样作为最终产品价值存在,相当于工业总产值=本期最终产品价值+对外加工收入+自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而工业总产值计算在实际结算时,还要遵循以下规定:首先,不得按照增值税的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由于企业实现交易时,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此增值税本身不能代表企业收入;其次,自备的原料生产的产品,全程参与生产行为,其价值存在于整套产品的生产,因此应按照全价进行计算,同样,凡是来料加工,应全部按照加工费算入工业总产值,避免总产值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误差。此外,由于企业在运转期间,其设备的运行、故障、维修等经营性消耗及企业为员工和自身建设所投入的保障资金和福利性消耗,由于部分没有出厂价格,因此在结算过程中,可以用其实际成本代替,作为现行价格。例如:某矿山企业在2014年生产期间,掘金进尺1500米,每米进尺核算成本为10000元/米,则该公司2014年的产值为1500*10000,其计算结果为1500万元。

通过对工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对煤炭企业运行各阶段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各阶段物资利用率的大大提升,提高主产品的产值,降低副产品类物质的产出和利用,实现各阶段资源的有效衔接和综合利用,提升企业效益。

四、指标三:能源消费量指标分析

能源消费量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工业及非工业生产行为所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但个别性质的能量不纳入考虑范围,如工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其算法为:能源消费量=综合能源消费量/原煤总产量。同时,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对加工、转换的投入量、产出量、损失量及原煤综合能源消费量等进行统计分析,对煤炭企业的能源的加工、转换和利用效率进行显现,从而为企业生产计划、改善提高、经营管理等提供参考及依据。在计算过程中,应结合以往能源消费量过程中的经验,将原煤洗选加工过程中煤矸石的损失量扣除,因为矸石属于在原煤加工加工转过过程中生产的副产品,可以作为半成品等进行交易销售,因此不应作为洗煤损失纳入统计。瓦斯对生产造成安全威胁,煤炭企业并未对瓦斯气体的利用,相反为保证安全状况的高额投入部分,应将其扣除。部分企业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发电,实现变害为宝,同时实现其经济性,因此,现阶段对于瓦斯能源的消耗,应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统计考量。随着相关标准的不断改善,瓦斯的防治与利用的消耗是否计入能源量消耗应重新进行考量。通过对能源消费量指标分析,实现对煤炭企业产煤过程中能源消耗和利用进行详细分析,不断改进工艺和方法,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消耗,变废为宝,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

五、指标四: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标计算分析

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的是原煤生产单位生产的原煤单位数量的全部消耗,即原煤生产的净成本,其包含原煤生产的物资消耗、工程消耗、维护保养等各类参与原煤生产全程的总消耗分摊到产出所有原煤后单位数量内原煤的成本。即:原煤单位完全成本=产出原煤总消耗/产出总量。产出原煤总消耗指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原煤产品所发生的所有经营、管理行为所发生的消耗,包括生产原煤的物资直接消耗、人工、动力、劳保等生产性辅助消耗以及其他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外事处理的费用等等。如某煤矿2015年6月产煤总量10000吨,其生产消耗90万元,各项辅助消耗15万,地表塌陷及占地等消耗29万,其原煤单位完全成本=(900000+150000+290000)/10000=134元/吨。通过对原煤单位完全成本指标计算分析,有效控制煤炭企业产煤全程的成本控制,实现其经济性运转,降低无谓消耗。

六、結论

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遭遇发展低谷,深入落实煤炭行业的改革,提高煤炭行业的整体素质,提高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已十分迫切。新形势下,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对生产运营全程进行科学的统计,通过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对现阶段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为煤炭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煤炭企业健康、高速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君.浅析煤炭企业综合统计的主要指标[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3).

作者简介:柯娟(1983-),女,陕西黄陵人,就职于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单位综合统计。

篇5:统计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保证全县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达到100% 我局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全县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在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的同时,保证了准确性达到100%,年内数据没出现差错。

二、年内搞好各项调查及分析

我局在原有调查制度的基础上,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年内进行了畜牧业抽样调查、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农产量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贫困监测抽样调查、群众安全感调查、个体商业抽样调查、规模以下工业及个体工业抽样调查、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等调查,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截止11月中旬共撰写统计信息63期。

三、做好各部门数据协调,并年内不出现差错 我局对统计的数据及时与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衔接,年内无差错。

四、认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继续搞好经济普查发布、历史数据调整和资料开发利用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认真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对于进一步弄清,全县农业资源状况,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年初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由统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全县范围内抽调了15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同时,各乡镇、省、州驻县各单位相继成立了办公室、抽调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全县共抽调普查指导员253名,普查员60名。在正式普查开始之前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工作,宣传共悬挂横幅3条,张帖标语50余条,展示展板2块。于9月中旬进行了农业普查方案布置会议暨普查培训共有150余人参加;10月9日完成了普查小区示意图的绘制工作;10月30日完成了普查摸底工作;11月1日,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我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正式入户登记工作开始。我县抽调的农业普查办公室的15名普查指导员每三人一组,对全县所辖三乡二镇进行包干,全面深入三乡二镇指导农业普查入户登记工作。目前我县的此项工作在入户登记审核汇总阶段。

依据经济普查数据,年初完成了地区生产总值、商业历史数据的调整。

五、保证县政府网站正常运转

政府网站安全正常运转,人员已初步到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开通了局域网,实现了宽带接入和资源共享,各种数据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在2006年8月实现了全省统计“县级内网”的开通,至此,我局实现了省、州、县三级统计内网的链接。

六、我局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统计基层基础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统计执法获全省“先进集体”称号等。

七、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一)、预计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36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超年计划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12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95万元,增长9.0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5055万元,增长14.6%。

(二)农牧业生产情况

1、农业生产情况

预计青稞单产量181公斤/亩,同比减产27公斤/亩;油料单产量79公斤,同比减产3公斤/亩。

2、畜牧业生产情况

预计本年全地区育活各类牲畜45.28万头(只),繁殖成率77.33%,同比提高0.19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42.39万头(只),出栏率39.78%,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出售各类牲畜31.6万头(只),商品率29.66%,同比下降0.74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43.95万头(只),总增率为41.25%,同比提高1.28个百分点。其中县属育活各类牲畜43.5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42.65万头只增长2.1%;繁殖成活率78.33%,比上年同期提高0.93个百分点;出栏各类牲畜42.01万头(只),出栏率为41.17%,同比提高0.89个百分点,其中羔羊出售11万只;出售各类牲畜31.22万头(只),商品率为30.6%,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总增各类牲畜42.21万头(只),总增率为41.3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县属羊肉产量5780吨,比上年同期提高2.2%。

(三)、工业生产情况

预计2006年全地区完成增加值1161万元,同比增长

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3万元,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下实现增加值498万元,同比增长12.4%;全地区完成现价产值3343万元,同比增长1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235万元,同比增长37.2%;规模以下完成现价总产值1108万元,同比增长12.5%。预计完成原煤5万吨。

(四)、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预计县属开工投资项目44个,完成9636万元,完目标任务的101.4%,同比增长17.16%。县属预计中按开工时间分:续建项目有11个,计划总投资12765万元,本年预计完成3226万元;新开工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6495万元,预计完成5760万元,城乡私人650万元。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计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2万元,同比增

长12%。其中:国有经济1182万元,同比增长23.6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2%(下同);个体经济7704万元,同比增长11.01%,比重为86.3%;私营经济36万元,同比下降10%,比重为0.4%。个体经济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动力。预计2006年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471人,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达5653万元。

(六)财政收支情况

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七)、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预计2006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91元,同比增长14%。完成目标任务的103.23%。

篇6:人才服务业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1.营业收入:指企业(单位)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取得的全部收入。营业收入合计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有关指标计算填列。

企业(单位)填写营业收入合计指标时,一般根据企业会计“利润表”中各自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本年累计数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本期累计数之和填写。

2.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发生额填列。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工程结算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项目发生额的期末累计数填列。

3.主营业务成本: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直接发生的实际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期末累计填列。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从事主要业务活动而由主营业务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5.费用合计(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期间费用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合计数填列。

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经营费用。包括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经营租赁费、销售服务费用,以及为销售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经营费用。

管理费用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公司经费(直接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行政管理部门职工工资、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险费、失业保险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差旅费和会议费等)、咨询费、聘请中介机构费、诉讼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绿化费、技术转让费、研究开发费、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摊销、业务招待费、提取的坏帐准备等。

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6.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利润,即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其他业务利润是指其他业务收入减去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期末累计数填列。

7.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减去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期末累计数填列。

8.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及各种补助。根据会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及其他会计核算资料计算填列。

9.劳动、失业保险费:指企业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本单位职工支付的劳动保险、失业保险的费用。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

10.固定资产原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年末数填列。

11.本年折旧:指企业在报告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中“固定资产折旧”项的数值填列。若企业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列。

11.资产总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13.年末资产(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年末数。

14.固定资产原价(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该指标根据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资料计算填列。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原值年末数。

15.上年结余:指行政、事业单位上年结转本年的经常性结余、专项

结余及经营亏损。

16.本年收入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取自收入决算表中的本年收入合计。

行政单位收入是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行政单位没有营业收入。

在事业单位中,收入可按其来源分类。主要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专项收入、基建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17.财政拨款:指单位本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一级预算单位收到的应拨给下级单位使用的款项,年终决算时尚未拨出的,在编制本报表时列为本单位财政拨款。

18.上级补助收入:填列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19.事业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20.经营收入:填列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21.本年支出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支出情况,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包括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事业单位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根据《2005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的目级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填列。这些科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和其他项目支出的明细情况,不包含基本建设项目支出的情况。

22.人员支出: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取自人员经费支出决算表中的本年人员经费支出合计。

23.公用支出: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暧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取自公用经费支出决算表中的本年公用经费支出合计。

24.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取自人员经费支出决算中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合计。

25.收支结余:指行政(事业)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的合计项。行政(事业)结余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事业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经营收支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可根据“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的“收支结余”项填列。

26.经营税金(限事业单位填):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27.利息收入:是指除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以外的各项贷款应收利息,包括贷款应收利息和银行存款应收利息等。利息收入应按让渡资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计算确定。

28.利息支出:是指金融企业根据存款或债券金额及其存续期限和规定的利率,按期计提应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利息。应付利息应按已计但尚未支付的金额入账。

29.期末从业人员数: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期末实有人员数。

篇7: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计算

1.单位编码:指企业组织机构代码。

2.企业性质:填报国有独资、国有控股。

3.完好仓容:指能保证储粮安全或经过简单维修以后能达到安全储粮要求的仓容。

4.统计对象:指从事粮食储藏、中转、收购及加工业务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且自有仓房容量超过1000吨的企业。

5.仓容的计算:统一以储存标准中等质量小麦(密度750kg/m3)为计量标准。小麦与稻谷仓容比例按1:0.75计算。

散装仓容计算公式:建筑面积×装粮高度×粮食密度×93%(标准中等小麦750kg/m3)。

包装仓容计算公式:建筑面积×70%×堆包高度×粮食密度(750kg/m)。

平房仓的仓容建筑面积:指外廓建筑面积的总和。

楼房仓的仓容建筑面积:指外廓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不包括室外的楼梯、滑道和平台。

6.平房仓:指满足仓储功能的单层建筑物。

7.浅圆仓:一种仓壁高度与内仓直径比小于1.5的圆筒式地上仓。

8.立筒仓:一种仓壁高度与内仓直径比大于等于1.5的圆筒式地上仓。

39.地下仓:指地下喇叭仓、洞仓和半地下仓。

10.低温准低温仓房:指具有隔热密闭设施、具有人工制冷源(包括空调、谷冷机等)的仓房。

11.待报废:指已经不能安全储粮的仓房。

12.需大修:指需进行防水、防潮、结构、地面、墙体、门窗等维修比例达50%以上才能保证储粮安全的仓容。

13.简易仓:指封闭式的用于储粮的简单建筑物,包括罩棚仓、拱棚仓、钢化玻璃仓、钢板PVC仓等。其中,罩棚仓是指四周经过封闭而成的简易仓。

14.罩棚:指无墙身或无完整墙身,仅有防日晒雨淋的货棚,包括铁路罩棚。

16.地坪:指库内已硬化的地面面积,包括库区道路、晒场、仓间地坪等。

17.占地面积:指企业长期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18.从业人员:指在企业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等。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19.保防员:指保管员和防治员。

20.储粮药剂:指在储粮的特定要求条件下,适合用于防治危害储粮(包括食品及副产品)及其仓厂建筑、设备的害虫、螨类、鼠类和有害微生物的药物,包括用于防治储粮害虫、霉菌及储粮防尘的添加剂。本栏目填写本内使用储粮药剂总量。

21.铁路专用线:指为粮库配套建设的向外与国家铁路运输网相连,向内延伸到库内的专门用于粮库调运的铁路线。

22.有效长度:指能够进行粮食装、卸作业的铁路专用线长度。

23.专用码头:指隶属本单位或由本单位使用的且单个泊位在100吨以上的码头。

24.烘干设备能力:指烘干设备设计烘干能力(折算成吨/小时填报)。

25.移动式设备:包括清仓机、打包机、补仓机以及输送机等各类移动式输送、清理、计量设备。

26.运粮设备:包括汽车、火车和船舶。其中汽车指5吨以上载重量的汽车。

27.接收能力:指企业通过卸粮坑等固定设施或吸粮机等固定及移动设备将粮食从交通工具卸载入仓的能力;

28.发放能力:指企业通过备载仓或装车(船)机等固定设备装载粮食的能力;

篇8:卫生统计主要指标计算

为了规范钢铁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使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依据《统计法》和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规则, 结合中钢协统计实际情况, 对全国粗钢产量、铁钢比和材钢比、表观消费量、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等几个重要指标近5年统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并征求了部分会员企业的意见, 对上述四个指标的计算口径和2014年的指标值进行了行业规范。要求各业务部门和行业内有关研究机构均统一采用研究确定的计算口径和指标值, 并建议各有关单位在分析研究时也采用这些计算口径和指标值。现将研究确定的各指标计算口径和2014年指标值通报如下:

一、钢铁产量

在正式发布或公开场合引用全国粗钢、生铁、钢材等产量及增长率数据时, 统一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家数据。中钢协的全国产量正式年报等到国家统计局9月份公布国家年报数据后再公布, 有国家年报数据的要与国家年报数据保持一致;没有国家年报数据的行业细分品种产量数据, 主要用于分析行业产品结构等结构性变化。

在预测全国粗钢、生铁、钢材等产量及增长率时, 应遵循月报对月报、年报对年报的同口径规则。

2014年全国钢铁产量数, 在国家统计局的国家年报数据发布前, 统一采用国家统计局已发布的2014年1-12月累计数据:粗钢82, 269.78万吨, 比上年增长0.89%;生铁71, 159.97万吨, 比上年增长0.47%;钢材112, 557.43万吨, 比上年增长4.46%。

二、铁钢比和材钢比

在分析研究铁钢比、材钢比变化趋势时, 应将铸造生铁产量、铸造用液态钢产量扣除后再进行分析比较。

其计算口径为:

铁钢比= (生铁产量-铸造生铁产量) /粗钢产量*100%;

材钢比=钢材产量/ (粗钢产量-铸造用液态钢产量) *100%。

2014年全国指标值为:铁钢比0.84, 比上年下降0.04;材钢比1.37, 与上年持平。

三、表观消费量

采用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指标来分析研究钢铁消费情况, 并采用上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平均综合成材率来计算折合粗钢量。其中全国粗钢产量应采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同口径的本年数和上年数, 即月报对月报、年报对年报地计算增长率。

其计算口径为:

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全国粗钢产量+全国粗钢进口量-全国粗钢出口量+ (全国钢材进口量-全国钢材出口量) /上年会员企业平均钢材综合成材率。

2014年指标值为74079.96万吨, 比上年下降3.29%。

四、铁矿石对外依存度

在计算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时, 应该考虑进口铁矿石库存增、减变化的因素。

其计算口径为: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 (铁矿石进口量±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增减量) *进口铁矿石上年实际平均品位/全国生铁产量*100%。

2014年指标值为78.5%, 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上一篇:优美开头结尾摘抄周大用下一篇:怎样让您的简历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