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质量指标

2024-05-13

统计质量指标(精选十篇)

统计质量指标 篇1

1 资料与方法

门诊、住院各年统计工作月报表、年报表。资料来源可靠真实。

1.1 门诊工作统计指标

主要是门诊诊疗人次各科构成比以及各月诊疗人次构成比 (见表1和表2) 。

从表2中看出, 全年门诊量7、8、11和12月较高, 第三、四季度高于第一、二季度, 下半年高于上半年。2、3月份较低。暑期是儿童看病的集中月份、冬季是呼吸、传染病高发季节。这和儿童疾病的发病特点相符。

1.2 住院工作统计指标

主要包括各年出院人数、 治愈好转率、 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工作日、平均住院日 (见表3) 。

从以上25年来的各项统计指标可以看出:历年出院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周转次数、病床使用率、平均病床工作日, 也是逐年上升的。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 最后稳定在9天左右。

2 结果

25年来, 医院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开院1989年门诊量33 917人次, 到2014年的101万人次;住院人数从3 153人到2014年的42 227人, 使用率从85%到现在的140%, 医院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可见医疗技术和水也有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建院25年来, 以科学、创新、开拓的决策及优化管理措施为指引, 我院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 先后加入和成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员、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河北省百佳医院、河北省卫生系统文明服务三星级单位;是全省儿童疾病治疗、预防的中心;全省儿科医疗、保健的龙头;现有全省医学重点学科1个和医学重点发展学科3个。目前我院门诊诊疗人次比成立之初增长2 877.8%, 住院病人数增长1 239.3%, 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提高7.4%, 医疗差错纠纷逐渐减少, 伴随而来的是我院医疗水平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疗统计指标如何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和效益。方法:通过对儿童医院25年 (19892014年) 来医疗质量各项统计指标进行结构性统计展示, 分析医院领导班子采取以科技兴院, 以人为本和各项科学、创新的措施。结果:儿童医院门诊接待人次、住院人数都有很大增加;病床使用率也大大提高;各项统计指标基本达标。儿童医院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发展到如今的三级甲等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员。结论:医院的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是三甲医院做大做强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词:门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数,治愈好转率,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平均病床工作日,平均住院日

参考文献

[1]满丽芳, 曾志羽, 吴易.某医院2000~2013年住院指标的统计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 (5) :105-108.

[2]李霞.应用统计指数评价医疗质量[J].中国统计, 2007, 9 (35) :61-63.

[3]韩奕.医疗统计指标体系在分析医院医疗工作效率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 2012, 43 (25) :81-83.

[4]易洪.突破“瓶颈”搞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0 (增刊) :225.

[5]魏威, 何革, 邵征洋, 等.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质量环节中控制的体会[J].中国医院, 2013, 9 (6) :85-87.

[6]李刚, 陶红兵, 王延昭, 等.医疗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架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 2015, 35 (1) :56-58.

[7]梁铭会.基于医疗信息化的医疗质量评价现状与建议[J].中国医院, 2014, 5 (2) :80-83.

[8]卜晓英, 赵广宇, 李爱玲, 等.以信息系统平台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 20 (6) :120-123.

[9]卢赞凯, 王嘉蔚.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医院质量与安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 (16) :71-73.

统计质量指标 篇2

运行病历护理质控记录情况

合格率%

一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二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三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四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五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六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七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八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九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十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十一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十二月份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平均得分

甲级份;乙级份;丙级份

注:护理表格合格分:90分合格率率≧98%,甲级:94-100分,乙级90-93分,丙级<90分

全年运行病历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总结 一:考核存在问题:

二、整改措施:

统计没有“小指标” 篇3

“小”却重要的税金指标

在企业的财务状况表中有一个重要但又不起眼的指标叫做“税金”,它是“管理费用”指标的一个其中项。说这个指标重要,是因为它是统计核算增加值时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执法检查人员一般都很留意这个指标。说这个指标不起眼,是因为它是管理费用下的一个其中项,位置并不突出,正因如此,很多企业统计人员在填报报表时没有太注意这个指标。由于没能仔细地研究过它的指标含义,导致很多企业在这个“小指标”上栽了跟头。

错把营业税计入税金科目

笔者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就遇到了这么一家单位。这是一家服务业企业,主要从事公关推广活动和广告业务,营业收入全年3000多万元。检查开始时,初看起来这家单位各项报表的填报工作还是不错的。但随着检查的深入,执法人员发现财务状况表中管理费用下的税金科目出现了一个很少见到的数“1290千元”。这引起了执法人员的关注。众所周知,管理费用下的税金科目特指“四小税”,即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这“四小税”一般来说数目不会很大。执法人员了解到这家单位没有公车,无需缴纳车船使用税。理论上印花税也不应该有这么大,如果真是印花税,那得是多大的合同额啊!难不成这家企业房产多,房产税缴纳的多?仔细询问得知该企业也没有多余的房产需缴纳房产税。

为进一步查清缘由,执法人员让统计人员取来了管理费用明细账,翻看了“四小税”的相关科目,发现加在一起还不足千元。执法人员询问统计人员填报口径方才得知,统计人员将不属于管理费用下税金科目的营业税等费用也填列在内了,经过对账目的核查也验证了这一点。执法人员现场讲解了这个指标的详细含义,并告知企业统计人员应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账”中“管理费用——税金”的期末借方余额(结转前)分析填报。这家企业也因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被处以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

三点启示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如下启示:一是统计指标无论大小都很重要,每个指标都关系着数据的完整性与统一性,都有自身独特的作用。二是不能仅从字面上或者财务的角度理解指标,必须认真查看统计制度说明,把握每一个统计指标的正确内涵。三是统计数据真实准确离不开统计人员认真细致的工作,统计调查单位应重视统计人员的专业学习,注意培养扎实、敬业的工作作风。

编辑:单之卉 / 邮箱:szh@bjstats.gov.cn

统计质量指标 篇4

在设计统计指标的时候,其指标应具有科学性和目的性,而且指标能够度量及可比性。并且设计指标应明确反映其统计目的。

一、武汉市大学生非法学专业的法律意识的调查 (简单统计)

1. 调查目的

在新世纪这个法治社会里,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21世纪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通过对武汉市非法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利用回收的有效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分析。

2. 抽样方法

本次案例的抽样总体为武汉市某大学城的全体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抽样调查,对各年级的大学生发放问卷共350份,回收有效数据320份。

调查问卷

1.你或者你周围的人是否有过通过法律解决纠纷的经历?

A.有22%B.没有78%

2.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的么?

A.能15%B.大部分能62%C.不能23%

3.你一般通过何种途径获取法律知识?

A.电视、电脑等媒体37%B.口口相传45%C.一般不关注18%

4.在解决日常纠纷中,法律意识学习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A.能够良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22%

B.懂得法律,但是不清楚如何有效地使用法律武器67%

C.完全缺乏法律意识,得过且过。

5.法律在日常的生活中重要么?

A.很重要45%B.一般重要39%C.没什么用处

6.大学生毕业之后有劳动试用期,你知道在《劳动法》里面试用期的限额是多少么?

A.3个月30%B.6个月40%C.9个月0%D.12个月30%

7.通过你或者你周围人群中你知道的纠纷案件,谈谈你个人对法律的认识。

3.问题分析

本次案例的抽样为随机抽样,抽样总体为某大学城的总体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样本容量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反馈,其容量为320,他是减少抽样误差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上述问卷的回收以形成一个为了解现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相对准确的数据。

数据表明武汉市非法学专业对于法律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提高重视,且能够避免发生法律上的冲突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不去司法机构而作私下解决方案。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提高对法律的认知并使其为己用。

二、我国人身保险发展情况

1. 研究目的

我国的保险大体上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是人身保险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保险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人身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的增长变化即可看出其发展变化。

根据保险费收入的增长即可分析研究我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水平和构成因素等各种数量特征提供参考,同时为研究保费收入变化的数量规律、分析保费收入变化的影响因素、制定发展计划以及指导保险机构发展相关业务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2. 抽样

———数据源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会, 中国统计局。

通过上述数据即有:

3. 案例分析

通过excel图标可以看出,该人身保险的动态数列峰值主要在每年的9月份,其他高峰区为3月份和6月份。

通过excel的计算有

通过对其数据分析,根据其5年来的同比和环比分析,在每年的3, 5, 6, 9, 10, 11, 12月份,其同比增长速度为负,呈现下滑趋势,在这些时间,人身保险的投资者应该采取必要的回收资金的措施。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可以根据2006年到2010年的总计的保险费,以2011年为初始年限,以二次曲线通过上述的数据求出趋势线以预测出2011年的保险费。

2011年的保险费有:

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有,2011年的国家人身保险费的总值为1408939。

其拟合误差为

(1513427-1408939) ÷1408929×100%=7.41%, 故其置信率略低。

产生该拟合曲线的误差主要源于对拟合曲线类型的选取。在进行曲线拟合时,我们可以选取多项式曲线、指数曲线、对数曲线和增长曲线等,由于该模型的数据只有5年且在直观上像是一个二次曲线,故这里只是拟合了其中的多项式的二次曲线,对于其它类型曲线这里并没有过多地去讨论,其次就是在对于多项式曲线阶数的选取时,在多项式曲线拟合之前,主观上要根据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确定拟合了二次曲线,然后在具体选择阶数时要根据可决系数2R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到建模的节约性原则,在2R没有显著增加时,停止增加曲线的阶数,同时对于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的选取也可以将其非线性化。

由于该实例涉及到的事件比较特殊,其事件的发展规律虽有迹可循,但是其数据幅度略少,在预测此种情况的时候,应该统计更多的数据,为使出现误差的概率降低,对近期的测定可采用移动平均法。

记M= (At-1+At-2+At-3+…+At-n) /n为t期移动平均数;n为移动平均项数。由于移动平均可以平滑数据,消除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从而使长期趋势显示出来,因此可以利用其进行外推预测。

以Mt=A (t+1) 作为对2005年的预测,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对于本模型而言,主要是在对于保险行业的投资者一个风向标,同时也是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提高的客观表现。

三、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分析的总结

在进行统计相关的工作时,采取的方法是很多种的。同样的对于统计学而言,处理不同的统计数据和方法也是不同的,在处理有数据的相关统计文件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的样本应当处于相对的数量,即样本容量不能太少。样本容量少了不能观察出实际的样本变化规律。但是样本容量同样不能过大,过大收集和处理数据的任务将会变得十分繁重。在建立统计模型的时候,尽量使统计指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出本次统计的目的,便于总结。

摘要:在统计调查中, 统计的指标跟项目调查的目的密切相关, 就两种不同的统计调查实例, 研讨调查的相关统计指标与调查项目。

关键词:统计调查,抽样调查,拟合法,移动平均法

参考文献

[1]庞皓, 杨作廪.统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到2010年市场统计数据[Z].2010.

财务指标统计 篇5

变现能▪ 流动比率 力

资产管▪ 存货周转率 理 ▪ 营业周期

负债 ▪ 资产负债率

盈利能▪ 销售净利率 力

▪ 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流▪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量

财务弹

性 ▪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浅谈统计指标的分类管理 篇6

统计指标的分类管理首先应该瞄准不同受众的需求,不同受众的需求基于统计指标的不同功能。因此,统计指标的分类首先应该基于统计指标的功能,这样更直观,更易于为受众所理解。其次,统计指标分类应该借鉴国际标准统计分类(ISC)的思想及框架,以便于国际间统计指标的比较。第三,统计指标的分类管理应参考国内统计机构的一些分类原则,以便在统计体系中保持一致。第四,统计指标的分类管理应借鉴一些历史研究成果,保持指标体系的传承及大体一致,如借鉴《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中的指标分类管理体系。第五,统计指标分类应注重动态管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的变革及發展。当前的分类管理则应密切结合中共十七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

根据上述原则,将统计指标体系从功能层次、总体层次上划分为经济、社会、环境、政治、文化五大类。

将经济、社会、环境放在前面突出的位置,即体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思想,又将环境这个与大都市密切相关的问题提到应有的高度。从统计分类角度看,经济、社会、环境分类与国际标准统计分类一致,满足规范性、科学性要求。将财政收支、固定资产投资并入经济大类,将公用事业、居民生活并入社会大类。将政治、文化作为大类单列,体现十七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建设并重的思想,适应和体现新时期人民的政治文化诉求,也适合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要求。具体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如表1。

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大类的具体分类已经比较成熟,其小类划分及具体指标的划分可参考《大都市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中的指标划分。文化大类的指标分类应在现有文化统计的基础上,加强对文化资源、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和文化影响力的统计。政治指标的分类管理应作为动态指标体系管理。文化、政治大类的具体指标设立及分类如表2。

基于统计指标体系的功能分类,可以将不同大类、中类、小类中同一功能的指标依据重要性进行分类。依据重要程度分类应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政治五大类并重的思想。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可以将统计指标划分为核心(关键)指标和次要(辅助)指标。

按照20%、40%、30%、10%的比例将现行统计制度中的指标分为关注、重要、次要、忽略四大类,这种分类及比例有待商榷。首先,社会关注的统计指标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国家政策重心的转移,某些指标的作用和重要程度会动态变化,某些指标的内涵和外延也会不断发展。根据指标重要程度的“关注、重要、次要、忽略”的分类过于细腻,在实践中难于操作,20%、40%、30%、10%的比例也过于单一武断,缺乏说服力。从概念上看,统计指标分类是统计指标管理的实现,也是统计指标管理的基础。从单纯的指标管理角度看,不同类别指标管理首先应该基于体系及联系的思想,不单独地看某一个或几个指标,不割裂指标间的关系。体系及联系的思想应渗透于指标的设立、调查统计、发布、解读等各个过程。以GDP为核心的经济大类的指标侧重于数据精确性的把握,社会、环境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应多注重指标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大类可开拓和建立一些新指标来反映当前文化建设的发展,政治指标一般源于部门统计,如何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其中的关键。

根据重要性进行分类的指标,应具体分析每一个统计指标的用途和受众,相对加强一些核心指标的调查统计。

另外,统计指标的设立及管理应该考虑不同层级统计部门关注度的异同。首先,具体分析不同层级统计部门关注及需要关注的指标。具体分析同一个统计指标是只需对国家具有代表性,还是也应对北京市甚至对区县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在此基础上分析建立此类统计指标需要的调查成本,进行成本效用分析。其次,分析了对同一指标的不同需求后,不同层级对此指标的管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以指标CPI为例,假设CPI仅需对北京市具有代表性,在区县层次上就不必过度地进行区县CPI的指标设立、管理及分析等。即使消费价格也是区县需要关注的统计指标,他们可以使用北京CPI说明本区县的消费价格走势,区县在此指标的工作重点应为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地铁运营指标的统计分析 篇7

1地铁运营系统的特点

地铁运营系统具有复杂性, 其既包括土建工程, 也包括机电工程, 是集车、检、运、营等为一身的复杂系统。地铁由于处于地下空间, 所以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 速度比较快, 起停也比较频繁, 而且客流量比较大, 所以,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维护地铁运行的安全性。由于空间较为狭窄, 所以在出现紧急状况后, 很难对乘客进行快速的疏散, 地铁运营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 这对维护地铁的安全运营带来了一定难度。地铁是人员密集度比较高的场所, 所以, 相关部门对其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地铁运营系统主要有3种运营模式, 分别是正常运营、非正常运营以及紧急运营模式。正常运营状态主要是指白天运营与夜间运营, 而白天运行又可分为高峰运营与非高峰运营状况;非正常运营状态包括列车晚点、客流量大、列车故障等;紧急运营主要包括火灾、地震、水灾等。在紧急运营状态下, 比较容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所以, 地铁运营站的工作人员要制定应急方案, 做好抢险与救灾工作。

2地铁运营指标统计的重要意义

地铁运营指标对构建安全运营评价指标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统计与分析地铁运营指标, 可以找出影响地铁稳定运行的原因。地铁运营系统本身比较复杂, 其包括多项环节, 而且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只有构建地铁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才能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地铁系统中包括多项基础设施, 要保证基础设施性能的最佳性, 才能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行, 才能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地铁运营指标包括系统设计、施工水平、安全性等等, 做好运营指标的统计工作, 可以更好的保证运营体系的完善性以及完整性。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还需要做好运营管理与指挥工作, 要使运营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还要保证运营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还要制定有效的措施, 实现地铁运营体系的平衡性。

地铁运营指标包括系统内部因素、指挥因素、设施因素以及运营管理因素等, 内部因素是指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外部影响等, 在制定运营指标时, 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运营安全性的影响。指挥因素是指人为误操作、人员疲劳、误指挥等;设施因素是指设备老化、车辆故障等;运营管理是指安全管理、安全培训等。通过制定地铁运营指标体系, 可以有效的确定地铁运营系统安全评价体系, 可以更好的维护地铁正常运行, 减少事故出现的次数。

3地铁运营指标的统计分析

对于地铁运营安全系统而言, 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重要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权重值大小也不同, 这就要求在模糊矩阵符合运算中, 必须对所有因素依权重大小均衡兼顾, 全盘考虑其对系统的贡献。我国地铁的发展并不均衡, 在正点率的管理、统计上, 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从注重到达正点率, 到注重始发和到达正点率;到包括控制中间关键站的正点率;从注重晚点, 到注意早、晚点, 且误差缩小到正负1分钟。正点率是该市地铁运营的综合性指标, 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是非常艰难的。虽然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 正点率将是地铁以乘客为中心, 逐步打造好完全实现按间隔运输的、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基础。

总之, 事故与运营的其它指标, 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5年, 由正相关变为负相关, 很有必要认真总结安全运营管理的经验教训, 在客运量、走行公里、列公里和满载率达到什么程度, 应该采取怎样的运营组织形式, 都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探讨与研究。满载率指标, 是客运量和走行公里的比值。所以, 它属于结构性联系。就相关程度而言, 它与客运量强相关, 与列公里相关, 与走行公里弱相关。正点率指标, 对外在社会属性上, 它具有功能性关系;对内与其它指标, 它具有地铁运营综合质量的因果关系。就相关程度而言, 其与走行公里、列公里和客运量呈现强相关, 与满载率相关。与地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 我们选择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关指标。

首先, 常住人口, 其与客运量、正点率、走行公里和列公里呈现强相关, 与满载率相关, 与票款收入弱相关。其次, 暂住人口, 其与走行公里、票款收入呈强相关, 与列公里相关, 与客运量、正点率、满载率呈弱相关。述两个相关性指标, 一方面它反映的是城市地铁的客源, 具有作用于地铁的普遍联系的性质。另一方面它们与北京地铁多个关键性指标, 具有不同的相关程度。第三,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它们与票款收入呈强相关, 与走行公里相关。第四, 财政收入, 与票款收入呈强相关, 与走行公里、列公里和正点率呈弱相关。上述三个相关性指标, 反映了该市地铁与北京市经济的相互关联性。地铁运营组织指标水平的持续提高, 加速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北京市发展了, 又增强了支持城市地铁发展的动力。综上所述, 20世纪90年代, 特别是后5年, 我国地铁行业不仅进入了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时期, 还为地铁事业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在分析地铁运营指标后, 可以有效促进该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结束语

在对地铁运营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后, 可以制定出合理的运营指标, 地铁运营模式有多种类型, 在不同的模式下, 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为了保证地铁稳定的运行, 还要做好故障检修工作, 要分析外界因素、指挥因素、设备因素以及运营管理等对地铁安全运行的影响, 在对铁路运营指标进行统计后, 可以制定出完善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这对地铁日常运营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分析地铁运营指标, 可以对复杂的地铁系统做出客观的评价, 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对建立地铁安全信息数据库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摘要:地铁运营体系中包含多种指标, 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 必须做好故障检修工作, 通过对地铁运营指标的统计与分析, 可以建立地铁运营系统安全评价模型, 在地铁运营的过程中, 要对运营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 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下面笔者对地铁运营指标的统计进行简单的分析与介绍, 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运营,指标,统计,安全,模式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1) .

[2]黄宏伟, 叶永峰, 胡群芳.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7) .

[3]代宝乾, 汪彤, 丁辉, 刘艳.地铁运营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0) .

国内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探究 篇8

一统计指标体系概述

研究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就必须深刻理解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把握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说, 只有正确的理解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才能确保统计指标体系达到预期效果, 实现体系设计目标。

1. 统计指标体系概念

统计指标体系, 是根据具体的统计任务需要而制定的一套相互联系的指标, 其目的是全面反映统计对象的数量特征与数量关系。由于经济现象往往复杂而又多变, 各种现象之间联系紧密, 仅用个别统计指标往往难以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 所以才需要采用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描述。

2. 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第一, 根据研究问题的范围大小分类。可以将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宏观统计指标体系与微观统计指标体系。宏观统计指标体系就是反映整体国民经济或社会发展之类的大范围的统计指标体系, 而微观统计指标体系则是反映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小范围经济体的统计指标体系。介于二者之间, 还存在反映各地区或部门的中观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 根据反映现象的范围分类。根据反映现象的范围不同, 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综合性统计指标体系与专题性统计指标体系。综合性指标体系着眼于反映总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综合情况, 例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而专题性统计指标体系, 则着重于反映某一方面或问题的统计指标体系, 如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3. 统计指标体系质量要求

第一, 科学性。统计指标体系设计要能够科学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 契合总体本身的性质与特点。因此, 在统计指标体系设立之前, 要对总体进行科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确保设计出的指标能够全方位、准确的反映总体情况。

第二, 整体性。统计指标体系是由统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 因此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考虑各个指标之间的联系, 从全局出发, 确定指标口径、时间、空间与计算方法间各个指标的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各个指标以及整个体系的制定。

第三, 统一性。统计指标体系设计要求历史记录、核算与未来计划相统一, 因此在具体体系设计时应当考虑在不同时段、不同需要的基础上, 原始记录与计算方法的统一。包括范围的统一、经济内容相同以及起止时间的一致。

第四, 可比性。现阶段, 统计指标体系多用于对社会现象的评价, 因此指标体系必须注意地区、部门之间的可比性。与此同时, 还需注意保持各个指标在时间上的可比性, 保持指标在一定阶段内的稳定性, 有助于分析、比较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

二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带动着我国政府统计指标体系的不断更新, 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与国际体系不断趋同

在计划经济时期, 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和邮电运输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 第三产业等新兴行业所占比重较小。因此, 在主要宏观统计指标的选择上, 采用的是国民收入指标, 微观上选择的是净产值指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 在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上, 我国也逐渐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 与国际指标体系不断趋同。例如, 从宏观上逐渐采用国际通用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取代原有的国民收入指标。统计指标体系的覆盖范围也从原有的五大行业扩展到社会生活中的全行业, 这与国际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

2. 效益指标所占比重大幅增加

在计划经济时期, 各行业的经营基本是以产定销, 企业只要完成了生产, 也就等同于实现了销售。因此, 之前的统计指标体系大多集中于评价企业的产量、产值方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产与销售大多受到供求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 更多的在于衡量其获利能力而非生产能力。因此, 统计指标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 更注重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度、效益实现程度、发展潜力等。可以说, 随着市场要求的改变, 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也是不断跟进的。

3. 反映科技进步等方面的科技指标日益增加

20世纪末,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国内外政府与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目光更加集中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对此, 统计指标中加入了科技统计的内容, 提高了科技指标分析比重, 这也成为我国现阶段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侧重点。可以说, 科技指标的加入使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更加合理与全面, 也加强了我国统计指标体系与发达国家的趋同度。

三现阶段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统计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全国与地区的经济宏观统计分析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 (GDP) , 而GDP的统计标准与统计方法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共有20个门类, 95大类, 396个中类, 913个小类。工商、税务等其他部门在进行统计工作中很难做到与统计部门采用相同的统计标准, 最终导致统计部门的指标体系很难与其他部门的统计体系衔接与对比, 造成统计工作低效率。针对这一问题, 国际普遍有三种解决方法:一是将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全部纳入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体系中;二是政府统计体系中关键数据与指标由其他各部门提供;三是政府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与其他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组成两大支柱, 共同形成全面统计体系。但针对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密集的现实情况, 如何做到在统计指标体系中, 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间的统计指标与统计数据标准的统一, 将是我国今后改革统计指标体系的重点与难点。

2. 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指标难以满足专题分析的需要

现阶段, 统计结果使用者往往反映统计指标实用性差且更新速度慢。由于统计指标体系要做到时间上的可比, 因此其变化的频率不可能太快, 需要保持指标的相对稳定。使统计指标体系在反映现实情况或针对专题分析的作用就会被削弱。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满足国民经济核算需要;二是满足国家统计局对外报送的需要。对专题的分析, 差异性较大, 很难做到囊括在常规统计指标体系之中。但应该看到, 广大统计结果的使用者对专题分析统计数据的需求。因此, 怎样在常规统计指标体系之中更大限度地满足专题分析的需要, 也是今后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

3. 整体指标体系缺少环比数据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增速, 政府与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调时效性与真实性。尤其是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之后, 利用上年或上期的同比数据已经很难正确预测经济的走势, 许多部门的数据呈现按月的趋势性变化。环比 (及当月与上月对比) 数据能够更加及时地反映经济的走势。但目前, 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仍是沿用以往的同比数据, 环比数据统计与公布体系尚未建立, 这无疑是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中的一大缺陷。

四关于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应该说, 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是统计制度推进的重点与难点所在。现阶段, 统计信息使用者对统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统计制度不仅要解决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日益增高的需求, 又要解决基层统计单位负担过重的问题, 而这些都是要通过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加以完成的。尽管改革存在着困难, 但仍应坚持改革的方向。

1. 在指标体系改革的同时, 加进统计调查方法和调查频率的改革

当前情况下, 由于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与需求频率日益增加, 加重了统计部门尤其是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负担。庞杂的统计信息搜集工作不但加大了统计部门的工作量, 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统计部门的工作效率。适当减轻统计工作的负担, 除了强调精简统计指标体系之外, 还应将统计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的改革配套进行。可以更多地采用非全面调查方法, 降低调查频率, 以更少的人力物力成本获取更高质量的统计信息。

2. 统计指标体系改革要增减有度

在推进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过程中, 应当着重增加社会生活反映能力较强的指标 (如第三产业发展指标) , 而对于那些使用频率低、调查成本高而利用率又相对较小的指标则应适的删减。对于对国民经济预测能力较强的先行指标, 应当逐渐增加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而针对那些统计表中指标较少、但分组过于频繁的指标, 就应当尽量减少过细的指标分组, 特别是能够直接从其他信息统计渠道获取的指标。在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调查统计方法上, 针对其不同的专业背景优势, 对现行统计指标体系加以整合, 减少各部门统计指标的重复交叉。

3. 加强专题分析统计指标的构建

现阶段, 反映人口情况、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以及精神文明、社会管理水平等专项分析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然近几年, 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 也逐渐与发达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相接轨, 但以上专题分析中, 统计指标体系的分析能力依旧稍显薄弱。以后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侧重点, 不仅停留在加强统计的精确性与预测性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设计些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专题分析指标, 提高整体统计指标体系的实用性。

总之, 统计指标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改革涉及社会的各方各面, 也需要来自各方各面的支持。统计指标体系改革对统计制度的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当坚持改革的大方向, 在汲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 不断加入适应于我国统计情况的指标。

摘要:统计工作的核心就是选定适当的统计指标, 用以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数量特征及其具体数值。本文以统计指标体系基础概念与分析为基础, 简要概括我国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我国统计指标改革历程, 提出对我国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建议, 为今后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统计指标,指标体系,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谭乐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计[J].统计与预测, 2009 (2)

[2]刘海燕.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10)

韩国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体系 篇9

相关法律法规

《工业安全与健康法》简称KOSHA Act, 是韩国安全生产的基本大法, 依据该法设立了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 也称韩国产业安全公团。该法规定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从韩国职业补偿和福利服务机构获取工伤和职业病赔偿数据并进行分析。

《工业事故赔偿保险法》简称IACI, 依据该法设立了韩国职工补偿与福利服务机构 (COMWEL) , 该机构负责韩国全国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险赔偿工作, 同时负责收集工伤赔偿数据的收集。

《韩国标准产业分类法》简称KSIC, 该分类法是在借鉴了国际劳工组织 (ILO) 1958年版的《国际标准工业分类法》的基础上制定的, 随着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修改而不断地修改, 目前最新的分类法是2000年修订的, 充分地反映了韩国的新型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具体分类标准分为20个大分类, 63个小分类。

统计机构

就业与劳工部

韩国就业与劳工部 (MOEL) 是韩国职业安全健康的主管政府机构, 总部位于京畿道地区。其职能还包括制定就业与劳工政策、就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工人福利和劳资关系等。法律规定企业主在发生事故后需要向当地的就业与劳工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但该部分占总的安全生产统计数据的比例非常少, 一般少于1%。

职业安全健康局

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 (KOSHA) 是一家半官方机构, 其职业安全健康的主要职责是预防, 运行费用主要是依据法律从赔偿基金中按8%提取。职业安全健康局通过维护和提高工人的安全健康工作环境确保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其具体业务领域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健康检查、提供技术和财政支持、提供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开发和传播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信息知识 (包括安全生产统计和发布) 、开展职业伤害和职业病预防的研究工作。

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下属计划、技术和培训及公共关系等3个司, 直属6个地区办公室和18个区域办公室, 此外还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 (OSHRI) 和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中心 (OSHTI) 等两家研究培训机构, 其中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负责具体从职工补偿与福利机构和韩国就业与劳工部获取数据, 计算编制安全生产统计数据。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总部及下属机构2012年的职工总人数为1 370人。

职工补偿与福利服务机构

韩国职工补偿与福利服务机构 (COMWEL) 是韩国唯一负责工伤赔偿的机构, 是1个隶属于韩国就业与劳工部的公共非盈利机构。其主要业务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为工人提供医疗和职业康复服务以及工人福利服务 (如养老金计划、信用担保、低息贷款、帮助就业) 等。其工伤保险业务为工伤和职业病统计提供了基础数据。

韩国职工补偿与福利服务机构总部下属23个部门、8个办公室及局、1个研究中心和1个委员会。其分支机构包括6个地区总部、49个分办公室、6个委员会、9家医院、1个研究机构和2个保健中心。统计局

韩国统计局 (Statistics Korea) 是韩国的国家统计机构, 总部位于大田市, 其主要任务是开展统计调查, 分析统计数据, 为政策制定者和全社会提供辅助决策数据。韩国统计局每个月进行1次经济活动人口调查, 每半年进行1次劳动力调查。这两个调查得到详细的劳动人口数据、行业、性别、地区和年龄分布等基础数据。

主要统计指标

韩国目前比较通用的安全生产指标主要有3个, 分别是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率、万人死亡率和千人职业病发病率。

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率 (Rate of injuries and illnesses) :每名工人因工受伤和职业病发病的概率。计算公式为:受伤和职业发病的人数/工伤赔偿覆盖工人总数×100%。

万人死亡率 (Rate of fatality per 10, 000 workers) :每1万名工人因工伤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计算公式为:死亡人数/工伤赔偿覆盖工人总数×10 000。

千人职业病发病率 (Morbidity rate) :每1 000个工人职业病的发病人数。计算公式为:

职业病发病人数/工伤赔偿覆盖工人总数×1 000。

指标计算

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负责从韩国职工补偿与福利服务机构和韩国就业与劳工部收集基础数据, 并进行指标计算。指标计算的范围和定义如下:

工伤赔偿覆盖工人总数 (Number of workers covered by Industrial Accident Compensation Insurance) :韩国的工业事故赔偿保险法要求雇佣超过1个人的企业都必须纳入工伤赔偿体系。但是, 自雇员、无薪水家庭雇员不包括在工伤赔偿体系内, 公务员、教师和军人则有不同的保险体系, 还有农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行业内的少于5人的企业也不包括在该赔偿体系中。2011年韩国的工伤赔偿覆盖工人总数约1 436万, 2012年约1 555万人。

受伤和职业病发病人数 (Number of injuries and illnesses) :由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而造成的超过4天不能完全或部分履行职责的工人人数。但是上下班途中和体育运动中的受伤则不能申请工伤赔偿, 因为它属于社会保险的范围。2011年韩国的受伤和职业病发病人数为9万3 292人, 2012年则为9万2 256人。

死亡人数 (Number of fatalities) :韩国统计实践中认为, 工人受伤或职业病导致死亡的都算作是死亡人数, 对于事故或职业病发生后的多长时间内死亡没有限制。

统计来源

韩国和大部分欧洲国家相似, 主要采用工伤保险数据作为统计源。但同时韩国的统计约有1%的数据来自企业主通过当地的就业与劳工部门上报的伤亡数据。为了弥补工伤赔偿数据的不足, 通过对工伤数据的10%进行抽样调查和对死亡和职业病进行普查的方式详细了解工伤和职业病详细信息。

工伤保险赔偿数据

韩国工人赔偿保险制度最早是1960年建立的, 其覆盖范围最初只针对大企业, 现在要求雇员超过1人的企业都应该加入工人赔偿保险。从法律上说, 所有的雇员都应该受工伤保险的覆盖。目前, 大部分工人都参与了工伤赔偿保险, 但也一些例外, 如:自雇员、无报酬的家庭工人;公务员、教师和军人;农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行业中雇员少于5个的企业。其中, 公务员、教师和军人等有其他的保险体系, 而自雇员和农狩渔林行业雇员数少于5个的企业工人则不受工伤保险覆盖。

工人在生产中受伤和发现职业病, 并证明和工作相关, 需要填写工伤赔偿申请表格, 该申请称为“康复申请 (Request for Recuperation) ”, 申请通过韩国职工补偿与福利机构服务在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交。补偿与福利机构核实后会根据相关规定支付工人的医疗、误工和康复费用等, 工人享受的保险金额和雇主上缴的保险金额没有直接关系。恢复申请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姓名、性别、所属行业、雇主名称、事故发生日期和事故的一般性描述等, 职工补偿和福利服务机构通过在线传输系统将伤亡信息传送至韩国职业健康局。该方法的优点是数据获取方便和相对完整, 但其缺点是轻伤事故一般会被隐瞒, 因为没有企业愿意因为1起轻伤事故使其明年的保费大幅增加, 同时由于工人赔偿保险覆盖范围的有限, 因此该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

韩国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定, 企业主或工人都有义务向事故发生地的就业与劳工部的地方机构报告事故情况, 但是如果工人选择“康复申请”表格, 则可以不向地方就业与劳工部报告事故情况。因此, 目前该渠道的数据只占总体安全生产数据的1%不到。

抽样调查和普查

通过对工伤数据的10%进行抽样调查和对死亡和职业病进行普查的方式详细了解工伤和职业病详细信息, 调查的实施单位是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这些调查有望为伤害和职业病发生的原因做深一步和详细的调查。根据目前查阅的英文资料分析, 此类调查并没有形成系统和有规律的活动, 因此具体和详细的调查结果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统计数据的发布

韩国统计数据发布主要有2种方式, 韩国就业与劳工部网站上公布和韩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网站上公布。

(人数, %)

就业与劳工部统计数据发布

韩国就业与劳工部网站上主要公布的数据项有雇员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伤害和职业病发生率和万人死亡率等数据, 每年公布1次, 表1为摘自其中的图例。

职业安全健康局统计数据发布

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篇10

矿产资源统计主要通过矿产行业管理体系实现的, 其是以政府宏观管理、矿业开发权管理、行业监督及社会管理等各方面相协调而形成的管理体系, 在“勘探、开发、审批、储备和检查”等方面及相应的政策制度和行业规范等, 通过设定一定的统计指标, 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文章通过分析矿产资源统计指标的目的和意义, 并依据《国土资源统计报表制度》以及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和政策, 建设矿产资源统计指标框架, 并逐步形成规范的体系。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储备量、矿产资源开发情况以及最新勘探结果等。

二、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

就矿产资源的本质分析, “资源”是指自然资源, 是指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储备总量, 归属于实物量范畴;“资产”是指经济资源, 反映的是矿产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 归属于经济两范畴, 例如矿产开发权;“资本”是指市场中的资产, 具有流动性, 其实质上是矿业开发权的资本化, 常见的形式有转让、出让、抵押、信托等形式, 例如开发权转让。在实际生产中, 资源、资产、资本之间具有相互转化的条件。资源是资产和资本的基础, 矿产资源管理需要从矿产资源、矿产资产、矿产资本等角度进行思考, 形成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为矿产行业资源市场预计制度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作为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各方面情况的重要工具, 除了能够反映矿产资源各环节的实际情况外, 还需要从矿产资源管理效果进行反馈, 有助于提高矿产决策的准确性。

三、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应用效果

(一) 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建立。

为了矿产管理、规划、资源开发和监督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合理评价矿产资源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科学分析战略目标实施效果, 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涉及的范围包括: (1) 矿产资源勘察新发现; (2) 矿产资源储备总量; (3) 矿场开发权的审查和发放情况; (4) 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5) 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发现和处置情况; (6) 矿产开发环境和周围环境检测。

(二) 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应用效果。

(1) 保障资源开发: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反馈我国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包括矿产资源使用和储备情况。能够通过我国矿产资源总量, 科学规划矿产资源开发。 (2) 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能够通过反映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包括矿场数量、税收等方面。通过观察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能够合理配置矿产资源, 避免过度开发造成的资源浪费。 (3) 保障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反馈我国矿产资源审批情况, 包括许可证、登记面积、使用费用以及开采能力等指标。要加强对矿产资源资源开发的管理, 保障我国矿产资源的安全性。 (4) 严格处置违法开采行为: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反映违规开采事件和处理措施, 包括时间数量、处罚力度以及行政处置情况。各级部门要加强对矿业的监督和处理力度, 严厉打击违法开采事件, 维持市场的稳定。 (5) 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反映我国地质灾害对矿业开发的影响以及治理力度和效果。从而加强矿区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 保持矿场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完善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 提高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系统性。

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矿产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矿种分类管理制度等因素, 统计权责被分割。存在部分指标重复统计或统计指标标准不一的现象, 这些都限制了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作用发挥。

(二) 完善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评价和监督功能。

目前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存在无法有效发挥评价和监督职能的作用, 并且在规划调控等方面也没有起到积极的影响。许多统计指标都是以年为单位进行统计, 勘查投入、矿产总量以及总生产值等指标的调查时滞长, 无法体现矿业经济发展形势, 也不能反馈管理成效;部分指标不能纵向或横向比较, 例如矿产勘探结果等指标。

(三) 添加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偏向于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 但是缺乏资源利用情况、对环境的破坏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因此, 需要完善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增加生态保护等统计指标, 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统计信息。

五、结语

文章首先分析了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内涵, 然后阐述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 并讨论了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应用效果, 最后提出了完善矿产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议。

上一篇:农业循环体系下一篇:黑龙江省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