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花瓶作文

2024-05-17

一对花瓶作文(精选5篇)

篇1:一对花瓶作文

一对花瓶作文800字

我家有一对花瓶。正因为那对花瓶,才促使一对恋人结成眷属。

那年,我爷爷、奶奶都还年轻。一天,爷爷下定决心邀奶奶去逛街。奶奶禁不住爷爷的软磨硬缠,只好羞着脸答应了。他们走在大街上,奶奶看到什么东西都要,爷爷也不好意思拒绝。虽一口一个“买”、一口一个“买”地答应着,可他的手插在裤袋里,任凭掌心的汗湿透那仅有的几张毛票。

街道忽然一转,爷爷朝另一个方向走去。奶奶纳闷,决定跟爷爷过去,探个究竟。

原来是一对老夫妻蹲坐在地上,老妇怀中还抱着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目光暗淡的`孩子,面前摆着一对花瓶。很显然,他们是想出售这对花瓶。爷爷也蹲下身,双手捧着其中一只花瓶,仔细端详着:通体透白的温润的瓶身,嫩绿的柳枝倒映在浅蓝色湖水中,树下一对鸳鸯正在享受着大自然所赋予的恩惠。爷爷心动了,他下意识地把手伸进了那口袋,随后又迅速地把手缩回来,紧忙站起身,正准备往回走,不料和站在旁边的奶奶撞了个满怀。

爷爷看着奶奶,没说话;奶奶看着爷爷,不做声。但僵局最终还是被爷爷打破了。“我们到那边去看看吧,我想再给你买件称心的东西。”

奶奶没回答,跟爷爷走着。不知啥原因,爷爷的步子没有原来矫健了,奶奶也收敛了他那“我要这个、那个也要”的娇态。你看我一眼,笑笑,往前走;我看你一眼,笑笑,再往前走。

“哎!你不是说再给我买件称心的东西吗?怎么?这条街快走完了,一件都没有啊?”

“唉!”爷爷叹了口气,又把头向后望了望。

“望什么望,你都望八遍了!”

爷爷站定脚步,望着奶奶,说:“可你已经望了九次了。”

奶奶紧绷的脸终于舒展开来,两眼睁得亮亮的,轻轻地说了一句:“要不――咱们回去看看?”

这回去的路特快,眨眼功夫就到了。

爷爷是个讨价还价的高手,卖花瓶的那对老夫妻也很爽快。最终爷爷还是掏光了口袋――成交!至于他们在一起说了些什么,爷爷奶奶从不给别人讲。

只知道后来,爷爷很快就给奶奶下了聘礼,把奶奶风风光光地娶回了家。

后来,老两口养成了一个坏毛病:整理房间时,总爱抚摸着那对花瓶,还说一些让人似懂非懂的话――那孩子比怡儿他爸大五岁……

篇2:一对花瓶作文

花瓶仍是花瓶,为何在得到之后便失去了当初羡艳的目光?得不到的,朝思暮想踮脚张望;握在手里的,不断质疑甚至嫌弃。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通病。拒绝患得患失,以冷静沉着之姿去评判事物,不为形势所扰,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的心总被繁华翳障所扰,我们总是咋咋呼呼。世界在奔跑,我们便紧随其后。何不停下脚步,摆脱物质的束缚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公元四世纪的荷马,处在一个迷乱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当众人沉浸于歌舞声色之中,他却独自寒窗沥雨,青灯走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厚实的《荷马史诗》。正是内心的平静让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独自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泰戈尔说过:“我们看不清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让心为形役,使欲望不断膨胀,却在现实的打击中懊悔不已。静心思之,我们应对生活抱有一颗平和之心。李叔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跟从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内心的澄澈;终南山隐士过着如千年前的生活,只为寻找一片精神净土;海顿晚年仍呐喊着 “天上要有星光”,保持着年轻时的执着梦想。很多人跳出了尘世的困扰,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归宿。如此他们就不再惧怕那些时光里的兵荒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了生命的每一季。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短短八个字便概括出了人生的高妙境地。心灵静谧,细针落地之声也清清楚楚;心灵喧嚣,晴天霹雳也置若罔闻。心静,现世才静;心安,岁月才好。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各种“控”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时下人们对“控制住”的渴望和“被控制住”的不安。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的清醒,坚守内心的平和,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才能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举自我的旗帜。

篇3:一对花瓶作文

(一) 发现生活

生活是平凡的, 也是美丽的。如罗梭所说, 生活并不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很多学生觉得生活总是一天天地重复, 没有什么值得写的题材。老师在平常和学生一起时, 应随时注意留心学生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 并随时点拨, 让学生认识到,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只要你用心去思考、观察, 用心去记录, 都是很好的作文题材。

当然, 生活是很宽泛的, 不加提示, 让学生去记录自己的生活, 那可能是一段流水账。所以, 我们要指导学生找到一个点, 去把点擦亮, 写细。回忆起一天, 什么是你印象最深刻的, 那就是一个亮点。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需要老师的熏陶, 也需要老师的点拨。而老师要寻找学生生活中的亮点, 就需要细心去读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课堂内外的喜怒哀乐, 眼神话语都会给我们研究的灵感。什么时候学生最兴奋, 最异常, 眼睛最亮, 那就是该提示学生抓住的亮点。学生身上有教师永远读不完的经典, 永远不会穷尽的课题, 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二) 学科整合

作文跟其他学科结合。如科学课程, 是那么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科学老师经常布置学生进行各种观察、动手、养殖等活动。于是,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科学实践中积累题材, 进行习作。如让学生观察蜗牛、养蚕、放孔明灯、做各种小实验……都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科学课, 几人小组进行放“孔明灯”活动, 学生个个参与做灯, 放灯。最后, 有的成功, 有的失败, 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然后让他们写写自己的过程和感受, 谁会没有话呢。科学老师让学生种凤仙花, 于是, 个个回家买花盆、挖泥土、播种、浇水……天天回来张望着那一盆盆花盆, 盼望着黑黑的泥土有点小动静, 有一天, 冒出了三棵芽芽了, 学生能不激动吗?让他们写这些生活中的快乐, 学生当然会愿意。

这类科学小实验, 学生是科学实验的实践者, 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科学实验, 自主地在课内外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过程, 他们追求新奇、渴望求知, 与伙伴合作, 与他人沟通。在科学实验中他们会产生朦胧的科学的意识;在活动中他们会释放大胆的思想, 在研究中他们会体验到各种酸甜苦辣。经历了这些过程, 学生就有了鲜活的作文题材。

还有, 在低段的写话中, 可以采用先画图再看图写话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先画自己喜欢的画, 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的意思写下来, 把作文和美术结合起来, 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再是将音乐和作文联系起来, 让学生听音乐, 想象, 再可以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想到的一切写下来……都是不错的学科整合尝试。

(三) 观察体验

给孩子充分地观察和体验, 只有经过充分的观察和体验, 只有经过充分的酝酿, 才能写出词真意切的好作文。大作家写一篇像样的文章有的还需要几年的体验、采风, 更何况

是我们的孩子呢!新教材都采取单元主题教学。一个单元, 阅读材料和作文题材是同一个主题。在作文方面来说, 等于是举四反一。老师在学生了解单元主题后, 马上让他们了解一下, 这一单元要写的作文的主题是哪一方面。然后学生心中有了方向, 就可以不断地观察、思考、记录点滴的资料, 也可以查找同题材的文章。这样一单元教学下来, 大概有一星期半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观察、思考和记录, 再到作文课时, 学生有了充分的酝酿, 进入不吐不快的状态, 写起来就不会无话可说了。

如人教版六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环境保护”, 这一主题的作文就需要学生真真切切地去实践, 去体验。于是, 在这一单元刚开始教学时, 就布置学生在周末好好去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学生有的在父母的陪同下去考察葭芷泾的河道的变迁;有的到外沙化工厂去考察河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情况;有的去老年公园, 也看到有人在湖里乱扔垃圾;有的在小区里看到有人乱倒垃圾, 看到小区的草坪上有一些废电池;有的在学校操场上看到夜间野狗窜进操场留下的粪便……回到学校, 同学们交流起这一切, 简直是群情激愤。也让我这做老师的大吃一惊, 没想到学生的触觉是那么地灵敏。然后布置学生去讨论, 采访, 查资料, 想想你可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 并督促学生行动起来。于是, 有的学生组织小组同学去小区扫垃圾, 有的开始集中处理家里的废电池, 有的开始进行废纸回收……所以当写起这一方面的作文时, 学生有了生活的铺垫和积累, 思路开阔, 题材各异, 写得情真意切。

整个酝酿过程也就是学生生活的积累过程, 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 对孩子个人的成长也很有好处。酝酿过程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和心灵世界。

二、作文后充分交流, 激发起学生再习作的兴趣

(一) 评价激励

学生的作文评价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一步。批改有双重任务, 不光输出知识信息, 帮助孩子疏通行文, 指点布局的优劣, 还得输出情感信息和学生交流思想, 让每次批改成为师生心灵的交流, 锤炼字句熏陶情感的过程。作文的评价也影响到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们平时主要让老师来评价, 老师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好话。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去看学生的作文, 应该蹲下身来倾听, 发现其中的亮点。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也如同是学生的“孩子”。对于这份劳动成果, 老师一定要珍视。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 他们的很多价值观还是会受老师家长的潜移默化。当老师和家长以及同学都很珍视他的作文时, 他自然会对自己的作文珍视起来。我觉得此时的老师应该像二三岁孩子的父母, 当孩子跨出一步时, 我们为他喝彩。当孩子说出第一句话时, 尽管语言是那么地简单, 不过是简单的“妈妈、爸爸”, 可足以让我们欣喜若狂。所以, 当老师的也应该用这种心态去看待学生的习作, 无论简单, 或者粗糙, 蹲下身来倾听, 总有让人感动的地方。成功的感觉对激发一个人的兴趣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学生作文写好了, 我改了就万事大吉了。就如一个人辛辛苦苦把菜做好了, 是多么期待别人细细品尝他的菜啊!应该在每节作文课之后都有一个佳作赏析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 一起来品读写得特别出色的孩子的文章或片段。这篇文章, 这段话或这句话最精妙的地方在哪?把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细细地点评展示给所有的孩子听。一开始, 重在老师赏析, 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的点评功夫就会长进起来。这种集体的交流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而有的文章需要交流的就不止是同学了, 范围可以扩得更大。

(二) 多元交流

也可以变教师一人批改为多渠道批改:学生自批自改, 同学互批互改, 家长评, 教师批改。多渠道批改主要不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 而是让习作与生活联系, 让批改成为提高学生改评能力的训练过程。让习作成为沟通师生、伙伴、家长的桥梁。习作批改点评, 不仅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 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批判性。

学生互相评改时, 指导学生要会用两种眼光观察别人的作文, 第一是欣赏, 第二是批判。人有惰性, 容易包容自己, 否定他人。小学生要学会欣赏他人, 发现亮点。只有发现, 才可能吸取使自己更靓。欣赏他人不仅是一种水平, 更是一种善意, 一种人品。只有学会欣赏他人, 才可能有和伙伴合作的基础。第二要有锐气, 敢于发现自己、他人 (包括名人) 的不足, 只有这样, 才可能有创新, 有自信的个性化的习作。

(三) 充分展示

篇4:巧取花瓶作文

今天,我们搬家。

当我们来到新居门口的时候,奶奶一失手,手中的小花瓶掉进了阴沟里去了。阴沟很深,而且里面满是泥。我扒下身子看到花瓶已经陷进泥中三分之一了。爸爸去摸,没有摸到。于是,爸爸就对我说:“还是你来想办法把花瓶拿出来吧!”我看了一会儿,心想有一个办法了。于是,我走进家去拿了一把火钳,来到那个阴沟处。可是,钳子太短,够不着。我又去拿了一根绳子下面做了一个圈套。可是,那绳子垂下去,就不听我的指挥,横套竖套,就是不能够套住瓶子。那瓶子纹丝不动,好像在嘲笑我无能。我说:“你别得意得太早了,看我怎么把你拿出来!”我想啊想,真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就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正在我快要失望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平时挤水玩的橡皮管子,只要把它捆在气球上……

于是,我立刻到箱子里找出了一根长一点的橡皮管子,又拿出一个气球,把气球套在皮管的一端,再把气球用线捆住。好了,一切准备工作结束了,我就拿着那根橡皮管子来到阴沟边,轻松在把套着气球一端的管子伸到那只花瓶口里。然后,我对着橡皮管子用力吹气。我吹了一会儿就停了一下。在停下的`时候,我用手指堵住管子的口子。喘了一口气,我继续对着管子口吹气。这样反复进行了四次,我估计下面的气球已经吹涨了。我就用一只手,堵住管子口,另一只手提起橡皮管子。那花瓶终于被我提了上来。

篇5:花瓶打碎了作文

花瓶打碎了

有一次,我擦桌子时不小心把妈妈心爱的花瓶给打碎了。我想要是被妈妈发现了可不得了。我赶忙拿起扫把将摔碎的玻璃片扫掉,这样妈妈暂时就不会发现了。

以后的几天,我的心里总是不舒服,老惦记着这件事。我就把摔碎花瓶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并没有生气,说:“程程,你要主动的向妈妈承认错误,那样妈妈才不会生气的。你把摔碎的玻璃片扫掉了,妈妈还会知道的。”我想了一会儿,觉得爸爸说的.话有理。

妈妈回来了,我低着头对她说:“对不起,妈妈!我把您心爱的花瓶给打碎了。”妈妈和颜悦色地说:“没关系!你已经承认错误了呀!”“妈妈,你真的原谅我了吗?”我有点激动地说。“真的!”妈妈笑着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一对花瓶作文】相关文章:

打碎花瓶之后作文04-13

花瓶打碎以后作文900字05-01

画花瓶教案04-10

花瓶美术课件04-13

花瓶美术教案04-19

花瓶教学设计04-26

《花瓶》教学设计05-21

一对发卡作文05-21

《我们的大花瓶》04-13

蓝色花瓶的故事启示04-17

上一篇:英雄爱国下一篇:四川经济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