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2024-05-02

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通用18篇)

篇1: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今天,我到同学蒋雨梦家去看白兔。

小白兔长着一身雪白的毛,摸起来既松软、又舒服。客观存在还有一对长长的耳朵,耳朵上只有几根稀疏的细毛。一条短短的.尾巴。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真可爱!

一次,我提着一根白菜,放进怀里暖一暖。这个贪吃的小家伙,一蹦就蹦出箱子,蹦到我怀里,偷吃白菜!我开始还没有察觉到。后来,感到手上毛茸茸的,低头一看,好家伙,原来是这个贪吃鬼!我把白菜提高了,没想到它居然站了起来!我捧腹大笑。因为它那样子实在太像动画片里的卡通兔! 这只兔子多可爱!

篇2: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老师真的带了兔子来!这些小兔子长的真可爱,小兔子的脑袋又大又圆,像一个圆圆的皮球,长长的耳朵像一片又长又宽的柳叶,它的嘴巴小小的还是三瓣嘴呢!时不时的把小舌头伸出来舔一舔自己的嘴,有一次还舔到我的手了呢,我最喜欢兔子的鼻子了,它的鼻子上有一层柔软的绒毛。呼吸时小鼻子一耸一耸,这样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我发现兔子很胆小,我们把它放出来玩时它一动不动,我们都说他怕生。过了好一会儿兔子才勉强伸伸“胳膊”,踢踢腿,试试跳了几步,班里的男生看见了都问我们:“把它放出来玩不怕跑掉吗?”我们笑吟吟的回答:“不怕教室就这么大,它能跑到哪儿去?”

篇3:小学生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

观察和感受景物不仅要用眼睛仔细观察,还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能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如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写出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庐山的样子。再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准确写出了溪流经过时的样子。又如:老舍先生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

我们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时间顺序,比如写一棵树,我们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它在各个季节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一种是空间顺序,例如我们描写一座山峰,就可以写远处看它是什么样子,近处看它是什么样子,或者从上看是什么样子,从下看是什么样子等。比如:《乡下人家》中“几场春雨过后”,“在夏天的傍晚出散步”,“秋天到了”,采用的就是时间顺序;《观潮》一文对潮水的描写就采用了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

三、展开合理的想象

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所见所感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状态、颜色、声音、气味描写出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作者从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使景物内容更加丰富,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四、注意情景交融

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而写,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还是科研基地。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就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体现爬山虎叶子的不同特点。又如:《鸟的天堂》中作者第一次经过大榕树时,对榕树的描写采用了静态描写;第二次经过大榕树时,则采用了动态描写,让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六、充分运用修辞手法

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写景片断都是非常具体、形象的。许多作家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能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如:“春天,她像童话里的仙女。山顶的嫩绿色的落叶松,像仙女的纱巾。山间的绿树,像仙女的绿袍,其间盛开的白色梨花,就像点缀在绿袍上的花朵。山下的樱桃花丛就像仙女的花裙。山脚下的一片片蒲公英花,就像仙女穿的黄色绣花鞋。”这里的比喻浅显易懂,并且把比喻和拟人结合在一块使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加显示了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篇4:浅谈小学生如何写好状物作文

一、动物的写法

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只小动物,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让读你的文章的人也喜爱它。要求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谋篇布局:

第一段;提起这个动物,并点明主题。

第二段;写这个动物的来历,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详细描写它的来历及外貌特征,包括这个动物的大小高矮,皮毛(长短、毛色、疏密、手感、花纹等等),头、尾、脸、耳、鼻、嘴、眼、牙、须、额、颈等等,还有四肢、爪子、膀子、腰身等等。当然不同的动物的外貌是不同的,要抓住特点写外貌,不要罗列,还要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第四段:结合小故事写动物的习性特点,习性就是吃、睡、行(飞)、叫、玩等方面的特点。

第五段以后写故事,这些故事不一定都写在一段里,故事的目的是要进一步突出主题。

再往后的段落写情感、感受、评价等,在情感中结尾。动物的描写,要发挥想象,多比喻、拟人,写出你喜爱之情。局布好后,那就要完成以下内容啦。

1、观察要认真仔细,描写要具体细致。同学们进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要进行多次观察,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对猫的大小、颜色、外形,要有大体上的认识,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有什么特点,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对主人的态度如何?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如何?它什么时候可爱?什么时候淘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在描写的时候,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把最生动具体,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2、要抓住动物特征,带着感情去写。

观察动物不同的特点,写出这种动物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动物是人类的敌人;有的动物美丽,有的动物丑陋;有的动物愚蠢,有的动物动作灵巧;有的动物声音悦耳,有的动物声音刺耳;有的善跑;有的善跳;有的能飞翔,有的能游泳。总而言之,一种动物有一种动物的特点,我们或者喜欢它,或者憎恨它。在写的时候,就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通过叙述和抒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使文章声情并茂,分外生动。

二、植物的写法

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花草树木,哪一棵植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描述它某个季节的样子及颜色,注意抓住它的习性和生长规律等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谋篇布局

第一段;提出这个植物的名称,并点明主题。

第二段:它的来历及位置,和动物状物作文一样,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以后:这个植物的外貌描写。它的各生长阶段的特点或一个时期的状态特点和作用,从叶、花、果、干或者根等方面着手。写清楚它有关部位的形状、颜色、手感、气味等方面特点,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作: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由上到下、由先到后。接着就,写故事。结合这个植物的样貌特点写故事,这些故事无论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必须直接与这个植物相关,并且能突出主题。最后进一步按照主题突出抒发你的情感,在主题性情感抒发之中结尾。植物描写要注意动静结合,写出它的姿态变化的美。那么应该怎样观察和描写植物呢?

1、观察要细致,具体描写其外形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条件。细致观察植物,要看植物的整体形状如何,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的状貌是什么样的,气味如何,它对阳光、土壤、肥料和水的需要如何……但也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抓住最能反映植物特征的部位写。另外,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白杨树高大挺拔,大约有五六层楼那么高。笔直的树干又粗又壮,在四米以内,没有一根枝条。树枝一律向上生长,成为一束,好像人工修剪过似的,树皮是青绿色的,用手一摸很光滑,上面有很多晕圈,好像穿上了一条裙子。春天到了,枝条上长满了棕色的花蕾,不几天花蕾长成两三寸长的小穗,挂在了树枝上。又过了几天,小穗被风一吹,掉在了地上,我就用它吓唬别人玩。不久,一场春雨过后,嫩绿的小叶子长大了,风一吹,发出了“哗哗”的响声,好像在唱歌。

2、要尽量使植物描写人格化,注意写出自己的感情。我们在描写植物时,如果能进行人格化描写,就可以使笔下的花草具有任务的思想品质特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有情趣。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也要写出对植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描写其特点,那文章会更有滋味。例如:“几天后,在绿叶的伴随下,花苞咧开了小嘴,在微风的吹拂下,树枝轻轻地摇摆,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尽情跳舞、歌唱。”总之,对植物的观察只写感性认识,这还不能达到完全认识植物的目的,我们还要通过分析,找出它的特点

三、怎样写物品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一些日用品:书包、笔、台灯、刨笔机、收录机、玩具等等,有的外形漂亮,有的既好看又好用,还有的结构巧妙,既好用又好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物品,给大家介绍一下,先说说它的样子,再说说它的用法或玩法,抓住特点写具体。一个物品是静止的,为了把它写得生动、活泼,要运用静物活写的方法。在描写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进行描摹和刻画,力求把物品写得传神、生动。最后要有故事,用以进一步突出主题。按照主题的要求写感受、感想、抒情等等,在抒情中结尾。如:我拧开那盏小台灯,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屋子,最后,那只蜘蛛被吓跑了。

篇5:小学生状物作文:可爱的小白兔

小白的皮毛白白的,长长的耳朵长在圆圆的脑袋上,它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两颗红宝石。眼睛下面有一个小巧玲珑的鼻子,鼻子下面是三瓣嘴。

我的小白最爱吃大白菜和胡萝卜。每当我拿着大白菜叶或胡萝卜走到它旁边时,它就用它美丽的红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哇!是我最喜欢吃的食物。”

每当我放学回来时就是小白最开心的时候了。我一走进大门,小白便左跳跳,右跳跳,用它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主人,你回来了,赶紧给我吃点食物吧!否则我就要饿死了。”我一看,急忙拿来一片白菜叶,放在它的食盒里,它一看见白菜叶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吃完后,又用它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说:“好好吃,真想再吃一片。”

有一次,我把它从笼子里抱出来,它一下子跳到地上,和我玩起了躲猫猫,我找了很久,哪里也找不到它。最后,我发现它居然一直躲在笼子后面,真是个机灵鬼。

篇6: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去年我过生日那天,妈妈带我到动物园去参观。迈进动物园,没走几步就看见了我最喜欢的小白兔。它的一身长着雪白茸毛,我给它起名叫“小白”。小白的耳朵长长的,脑袋圆圆的,两只眼睛黑黑的,就像两颗黑色的宝石,它的嘴巴红红的,尾巴短短的,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可爱极了,我好喜欢它。

看着可爱的小白,我问妈妈:“妈妈,小白最爱吃什么呀?”妈妈告诉我说:“小白最爱吃新鲜的胡萝卜!”我听了,就到一旁的小摊子上买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胡萝卜喂给小白吃。小白看了看我,舔了舔我的小手,“嘿嘿,嘿嘿,好痒,好痒!”我笑了起来。小白看着我,斯文地吃起了胡萝卜。它“双手”捧着胡萝卜,尖尖小嘴吃胡萝卜的样子真好看,可爱极了。小白吃完了,就向我摇摇尾巴,好像在说:“谢谢你,给我的胡萝卜真好吃!”我看着小白,开心地笑了。妈妈见我这么喜欢小白兔,就对我说:“瞧你那样,下次你过生日,我一定给你买一只跟小白长得一模一样的小白兔,让你和他一起玩儿!”“真的吗?”我高兴地像弹簧娃娃一样蹦了起来!妈妈见我这么高兴,也笑了。

小白真可爱,我真希望能和它成为好朋友,我一定要经常去看它!

篇7: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它全身上下除了眼睛都是像雪一样白的绒毛。它的耳朵很长很长,像极了弯弯的月牙,耳朵里一片浅粉,十分好看。它的脸圆圆的,嵌着一双红色的眼睛,千万不要以为它得了红眼病,这是它的特色。它还有一张樱桃三瓣嘴,可爱极了。

它最爱蹦蹦跳跳,它的蹦跳能力可以和青蛙相提并论了,而且一蹦就难以停下来。

它很调皮,每次我刚整理好书桌,它总会蹦上去把桌面弄得乱七八糟,我很生气,提起手来准备打它的时候,它就会露出那可怜无辜的表情,瞬间我心生怜悯,舍不得打下去。我心里想:哎!还是算了吧,那么可爱的小东西,怎么能打呢,还是再整理一次吧!

它还爱吃青菜和萝卜。记得有一回,我妈妈买完菜刚回来,它就冲过去检查有没有萝卜或青菜,检查了一回,从袋子里翻出了一根萝卜和一把青菜,它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哎,我的午饭就没有青菜和萝卜了呀!

篇8:引导学生写好状物作文的点滴体会

第二, 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作文时只有抓住了所写事物的特点, 即它和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奇特之处, 进行具体描写, 才能使事物形象形神兼备, 逼真地再现出来。如人教版小语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 作者在介绍杨梅果时, 着重抓住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和味道。文中是这样写杨梅的形状的:“杨梅圆圆的, 和桂圆一样大小, 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 刺也渐软了, 平了。”写杨梅的形状与桂圆比较, 遍身长着小刺, 这是杨梅与桂圆不同之处, 这是很明显的特点。写杨梅的颜色“先是淡红的, 随后变成深红, 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 因为太红了, 所以像黑的。”句子用了“先是……随后……最后……”, 不仅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 而且描写得很有条理。最后写杨梅的味道:“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 熟透了就甜津津的, 叫人越吃越爱吃。”既讲了杨梅由生到熟, 味道由酸变甜, 又突出了杨梅的特点“甜中带酸”。作者抓住了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不同于其他水果的特点来写,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 要注意描写的顺序。状物作文, 要注意条理性。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应一层一层有条不紊地描写, 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是写植物, 可以按先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写, 如人教版小语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 作者先写春天中的杨梅树, 再写杨梅果, 着重写了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 有条不紊。也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如有个同学的《我爱石榴树》是这样写的:初春的石榴树长出了一个个毛茸茸、嫩绿嫩绿的小芽;夏天的石榴树开出了一朵朵火红的花儿;秋天的石榴树结了一个个惹人喜爱的果实;冬天的石榴树落光了叶子, 在大雪覆盖下沉沉入睡。这样写条理清楚。当然, 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写, 这要根据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来确定。

第四, 在描写事物时, 还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我们描写事物, 并不是只描写事物, 从描写入手或借景抒情, 或咏物写人, 托物言志。这不仅是状物作文和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 而且是能否把一个物体写“活”的关键。如一个小朋友的《我爱石榴树》中对石榴树的描写不是简单描绘, 而是充满激情, 融入自己的喜爱之情来写。春、夏、秋、冬季节的石榴树的不同特点都采用了多样的描写手法, 写出了石榴树的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描写最精彩的是秋天的石榴树。文中写道:“秋妈妈来了, 给大地披上了金装。几个月前还开满花的树上, 现在已经挂满了一个个胖娃娃———石榴。有的像红色的小灯笼挂在枝头;有的像小皮球, 圆鼓鼓的;有的干脆笑破了肚皮, 露出了一颗颗石榴子儿, 仿佛是个龊牙咧嘴的胖娃娃;有的活像一个笑弥佛。远远望去, 好像是在一幅绿如翡翠的丝绸上织起的一朵朵红似火的花。它们有的独自挂在枝头, 冷冷清清, 显得好孤单;有的挤挤挨挨, 三个一堆, 五个一群, 相互拥抱在一起, 亲热得如亲姐妹一般。摘下一个石榴, 剥开皮, 还真像个蜂窝, 石榴子儿晶莹剔透, 如一粒粒红色的珍珠, 又像一颗颗红玛瑙, 馋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抠一粒, 用牙一咬, 酸甜的果汁流入口中, 真是惬意极了!”作者运用的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 形象地描绘了秋天中石榴的姿态万千、颜色各异的特点,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石榴树的喜爱之情。

篇9:小学阶段应加强状物作文的训练

一、状物作文应训练学生的观察顺序

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才能有条理。假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乱写一气,文章必然零乱。条理清楚的文章,应安排哪句话先说,哪句话后说。不仅连句成段须按一定的顺序,而且连段成篇也须按一定的顺序,这必然要求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外到内,或由远到近,或由表及里,或从整体到部分等等。有了顺序,构思时把观察的顺序变成写作的思路,文章便会井井有条。教师引导学生状物作文时应该做到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教师教《苹果》的状物作文时,学生写道:“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半红半青的。风一吹来,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苹果是那样的可爱,只有小姑娘漂亮的脸蛋能比得上它;苹果又是那样美丽,即使最贪吃的小孩子也舍不得一下子吃下它。”从四年级学生水平讲,她观察描写已经到位,联想足够丰富。可惜她只是观察苹果的外部,没有观察苹果的内部,作文戛然而止。为了引导学生观察苹果内部,教师操起小刀,把苹果切成两半。这位同学顿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马上写了“老师用小刀把苹果切成两半,苹果露出奶黄色的果肉,中心有几颗黑黝黝的籽。刚切开的苹果仍然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美丽,香味却更浓了。”在一个小小的动作中,老师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由表及里的观察训练。加上“外部”和“内部”的板书,同学受到由外而内写作顺序的训练。

二、状物作文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几个要素

状物作文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描写能力的培养须注意几个要素呢?回答是: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试分析一例:“天阴沉沉的,乌云翻卷着,像千万匹黑马在狂奔。遥远的天边滚来一声炸雷,好一会儿,一道闪电将长空划为两半,一场大雨即将倾盆而下。”云的颜色是黑色,形状是马群狂奔,声音是炸雷。描写事物抓住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等能使文章达到绘声绘色、如临其境、如睹其物、如尝其物的效果。以学生作文为例:“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半红半青的。风一吹来,一股清香的气味扑鼻而来……你吃过苹果吗?苹果的味道和梨子差不多,甜津津的,只是水分少了些,但却比梨香得多。”这一段抓住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描写,惟妙惟肖地写出苹果的特点。状物有时还要抓住神态,如“最吸引人的是一对雄师,雄狮双眼怒视前方,眉骨略微突起。它们张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头上的鬃毛一缕一缕可以分辨,曲蜷的,像鱼钩;四散的,像盛开的菊花瓣。它们的鬃毛,半遮半掩它们的耳朵。这对狮子威严、逼真,要不是工艺品,还真会令人心惊胆寒呀!”学生的描写物是石狮,颜色仅深浅不同。但小作者抓住石狮的外貌、神态细致刻画,其中运用形状特点的描写和联想,如“鬃毛一缕一缕”“像鱼钩,……像盛开的菊花瓣,……”描写的石狮栩栩如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状物作文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教师在引导学生写《苹果》的作文时,问:苹果什么形状?学生回答:“苹果既不是圆形,也不是橢圆形,不能描述。”老师抓住机会,及时切入说:“不能描述其实是一个机遇,事物面临不能描述时,漂亮的描述即将来临。这里教同学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当你不能描述某一事物时可采用联想,想一想苹果的外形和什么东西相类似,用苹果像什么表达出来。”恰到好处的启发使同学茅塞顿开,一位女同学说:“苹果有点儿像扁圆形的西红柿。”用了比喻句,比用圆形、扁圆形描写好得多。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写《桔子》《金鱼》同样收到很好效果,如同学在《桔子》一文中写道:“桔子有的像小灯笼,有的像两凹的小皮球,有的像扁圆形的西红柿。”在《金鱼》一文写道:“金鱼很会打扮,有的像披上了金黄色的盔甲,有的穿上了黑色的大袍,有的套上了五颜六色的花衣裳。”有的小学生如鬼灵精。你一点拨,他们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会学生联想,学生写起作文来,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鲜明的印象。甚至有些同学在老师的启发下加以创造,将句子写成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文章生色了许多,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联想力。

篇10:小白兔状物作文

小白喜欢吃萝卜叶和红萝卜。只要我把萝卜叶和红萝卜放在它面前的不远处,它就会“飞奔而去”津津有味地品尝起“美食”来。

小白住在我用纸板做的“别墅”里,里面有一个小枕头,是给它呼呼大睡用的。里面还有一个大食槽,分为有两格,一格装水,一格装食物。

有一次我正要帮它清理“别墅”,就把它抱出来放在一旁。小白特别听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待我把它的家清理干净。它等呀等,等得快要进入梦乡了我终于把小白的窝清理好了,一转身,它已经在沙发上呼呼大睡了。我把它轻轻地抱起来,抚摸了几下,又把它轻轻地放在小枕头上,让它享受甜滋滋的梦乡。

篇11:四年级状物作文:小白兔

我喜欢和小白兔一起玩。有一次,我拿着一根干草走在前面,小白兔看见了,飞快地跑过来,我以为发生什么事了,原来是小白兔看见我手上的食物了,一路追着我,想要得到我手中的食物。结果,小白兔“战胜”了我,“抢”走了我手中的食物,它回过头来,好像在说:“你手中有我的食物,为什么不给我啊?我可不是好惹的哦。”

小白兔的家是一个漂亮的铁笼子,非常结实,风来了,雨来了,它都不用担心。这是我奶奶给它定做的家。

篇12:五年级状物作文:小白兔

小兔子吃食物的时候,因为嘴很小,所以只能慢慢地吃。它经常吃的食物是胡萝卜、菜叶等。

我把一个胡萝卜放进笼子里。可是爸爸妈妈担心它吃不消,把胡萝卜切成片,然后我再把萝卜片放到笼子里,小兔子一看到最爱的“大餐”来了,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一会胡萝卜片就吃完了。

小兔子睡觉的时候很有趣。他的眼睛看着非常精神,其实却很想睡觉。我们睡觉的时候,小兔子常常还没睡觉,直到没有一点声音的时候才慢慢闭上眼睛。我把捡到的几块废布剪成几条,从其中选出一块废布披在它的身上,另外几块垫在它的身子底下,让它睡得更舒适些。

第二天早上,我和小兔子玩游戏。它好像还没有吃饭,我就先把兔粮放进去喂它,等他吃个半饱的时候,我拿着几块胡萝卜在前面引着让它跑,跑着跑着小兔子就跟我熟悉了。

篇13: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一、“一对一”概念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翻译:1:1 laptop learning、1:1wireless computing、1:1 mobile learning、one to one computing)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 则由凯斯林 • 诺里斯 (Cathleen Norris) 和艾略特 • 梭罗维 (Elliot Soloway) 在2002 年正式提出[1]。是指学习者都拥有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他们认为:当学生人手一机时, 就如同人手一笔、人手一本一样, 将会给学习带来新的变革。

虽然称作“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并不代表人数与机器的比例是绝对的1:1, 有时因学科性质或合作学习的需要, 可能会2-4 人 (最多不超过4 人) 共用一个电脑终端。这种情况依然属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范畴。”[2]这个观点既突出了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也重点阐述了教学对象与移动设备的可变化性, 而不是必须一个学习者对着一台设备。

近几年许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国家, 已经开始对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进行项目实验。国内于2007 年才开始将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引入, 这时我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才进入正式发展阶段。近几年由国内发达城市, 开始进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试点。其中包括上海、杭州等南方发达城市, 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特别是在具体学科应用中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实践,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

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优势

教育教学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然不同教学环境所采用的教学技术也是不同的, 笔者在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中诸多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 如表1) 。

从表1 可以看出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教学, 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自主性。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教育主体作用, 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信息素养、分析问题能力起到有利作用。

三、基于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逻辑性和概括性的课程, 本文以小学数学一年级《表格列举法》为例, 采用ITIAS编码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剖析。

(一) 内容简介

“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的探究主要是让学生经历试验或者统计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数据分析的意识, 体验随机观念。本文通过对Q市某小学沈老师的视频课程《表格列举法》进行了案例分析。

沈老师在教学开端采用提出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呀?”来导入课程, 观看《小鸟的家》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视频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提问, 有何感受。学生自主思考, 回答自己对视频的理解及感受, 能说出保护地球、爱护森林等观点。沈老师进行总结, 利用数字化平台展示观点及意见, 作为“地球的主人应该爱护树木, 保护我们的环境”等。

接下来沈老师利用i Pad推送图片到大屏幕, 围绕“欢欢从8 岁开始种树, 每年多种一棵树, 现在11 岁了, 他种了几棵树?”的问题开始进行合作交流, 将观察图片后的想法进行分享。同桌交流后, 沈老师根据图片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众说纷纭表达自己的意见及方法。沈老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i Pad上现有资源或者利用自带的小黑板软件, 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解决问题。待学生自主操作结束后, 沈老师挑选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 推送到广播屏幕上, 让这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给大家。学生熟练地利用数字化设备操作, 分享自己的作品。根据学生的各种各样方法沈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各种方法的好处与不足, 从而引出“列举法”是最简单、方便、直观清晰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对比, 为了加深学生对表格列举法的理解, 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自主练习的内容, 学生则利用刚刚学到的表格列举法在i Pad上进行问题解决。沈老师将学生所得答案进行汇总, 展示在大屏幕上, 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纠正。最后, 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二) 视频ITIAS编码

本研究采用ITIAS编码分析案例。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 (ITIAS) 是顾小清教授对弗兰德分析系统的改进, 它把影响多媒体课堂教学交互的因素分为四大类 (教师言语、学生言语、沉寂、技术) 共18 项进行了分类并赋予编码, (如表2 所示) [2]。

笔者通过对《表格列举法》进行量化分析—ITIAS编码分析:本节数学课的持续时间为35 分12 秒, 有效教学时间为20 分O1 秒, 以三秒钟为时间单位进行切片, 依据切片内容按照编码规则赋值, 总共得到400 个编码, 对这400 个编码进行采样汇总得到ITIAS互动分析矩阵如表3:

(三) 案例分析

通过ITIAS互动分析图以及ITTAS赋值表 (表3) 对照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 整堂课中技术作用于学生较多。教师操作技术统计次数占49 次, 学生操作技术次数占43 次, 技术作用于学生为14 次, 后两者相加为57 次, 比教师应用技术多8 次, 表明本课中学生应用媒体或媒体作用于学生更多, 课中学生多次积极主动应用媒体来呈现教学内容, 说明观点或基于IPAD做实验, 学生与技术媒体发生多次互动。改变了传统课堂当中技术应用的主权在教师手中。

第二, 体现出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指导。在视频分析数据中, 开放性问题占34 次, 即教师询问学生问题, 并期待学生的回答;采纳意见占36 次, 表示教师乐于承认学生的说法, 修饰或重述学生的说法, 应用它去解决问题;将学生的说法与其他同学的说法相比较。以上均表明, 教师重视学生意见, 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思想指导课堂教学。

第三, 教师潜意识还有传统把握主权的影子。虽然教师尽力放权给学生, 并让学生多次运用媒体, 但是从分析数据来看, 学生的被动反应即应答还占相当多的次数。这表明学生是为了回应教师的问题, 自由表达的想法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再进一步的释放权利, 让学生充分的思考, 自由的表达。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将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普及与发展将会推动教育的又一次改革与创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将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何改变思想, 寻找合理的应用技术, 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的作用,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提供条件将是教育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问题。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诞生, 影响着社会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接踵而至的新科技新技术, 教育教学与数字化相结合, 形成了一个互动互联的个性化教育环境。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已经拥有了每人一台终端的一对一数字化教育环境, 但应用方面尚未成熟。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 利用ITIAS编码分析方法对案例进行剖析, 分析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一对一,视频案例,信息技术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俊生, 余胜泉.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1) :19.

[2]王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案例研究和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03) .

篇14:让学生拥有一对金耳朵

一、晓之以理,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我们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

二、深入剖析,倾听缺失的原因

剖析原因,可从多方面去考虑。先从学生自身去考虑。心理学上说,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有年龄阶段性的,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都有其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低段年级的学生的年龄也决定了他们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对三年级学生实际倾听习惯的调查,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散”,倾听的精神涣散,不会集中注意力,思想上常开小差,不爱听。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地插嘴进来。

2.“假”,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假”听,因为学生如果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学生之所以要“假”听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

3.“忘”,不会边听边记,遗忘率高。一位美术老师曾做过一个试验:要求全班同学都把材料带齐了,才开始上手工课。结果,第二次上美术课时有1/3的学生带了材料,第三次上时有2/3的学生带了,可是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三个同学给忘了。其实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大人们常说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说的也就是这点。

4.“僵”,听不出讲话人的语脉和要点,头脑混乱。不会边听讲边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作比较,思维不灵活。听到的内容和自己所想的不会融会贯通。往往前面的同学已经讲过了,举手回答还是相似或者雷同的答案。不会分辨内容的优劣。

从客观去考虑,学生的注意力还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老师言语的生动性、形象性以及教学的客观环境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在教学不同的内容时,采取的教学方式应当是不同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也应当多样化。譬如抽象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借助自己的言语、教具、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体验。老师上课时,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纪律很好,坐着一动不动就满足了,要对上课内容和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新,引

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也不能满足于只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我始终认为,在教学中,应强调、听和说是同样重要的。

三、创设氛围,提高倾听的意愿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天性,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给予学生轻松愉悦的倾听环境,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巧用儿童化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倾听的欲望,进而享受倾听的魅力。

四、学会倾听,教导倾听的方法

教师自己表达要规范,清楚到位,给学生以榜样。小到一个数字、一个符号的正确书写,一句简单的话都要细细地备,清清楚楚地教给学生,并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耐心地让小朋友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句发言,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中,我经常对学生讲:“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使别人听是一种艺术!”让学生大胆去说,并要求学生在发言时,一定要努力让每个同学都听你讲。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发言的对象不只是让老师听,更是要让同学们听。同时,不断地引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最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这样,慢慢地培养了学生会听、乐听、善听的良好习惯。

五、完善评价,形成倾听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好习惯要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良习惯要及时给予恰当的惩罚。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批评,甚至是小小的惩罚。受到批评的学生心理就会很难受,并下决心努力改正。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学习也主动上进了。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耐心引导。倾听应该只是一种学习手段,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学生学会倾听,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善于在课堂中抓住每个契机,适时引导,逐步形成倾听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拥有一对金耳朵,会使我们的课堂更生动、更精彩,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15:四年级状物作文:小白兔

又一次,妈妈带我去姑姑家玩,妈妈走了,我很不开心,小白好像也很不开心,我就带它去公园里散散心,在那里小白非常开心,不时去追赶蝴蝶和蜻蜓,要不就在草地上拼命的打滚。在公园里小白一下子就变得活泼开朗了。

小白睡觉的时候总是四脚朝天的,非常可爱,最可爱的当然是它那双似如两颗大红宝石的眼睛,当你不理它的时候,它就会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你,好像在说:“小主人,陪我玩玩吧。”即便有好玩的动画片等着我,我也会先抱抱我家的小白。

篇16:四年级状物作文:小白兔

小白兔的毛是雪白雪白的,摸起来很舒服、很柔软。肚子大大的,很像一个橄榄球。长长的耳朵竖起来,好似在认真地听我们大家说话,眼睛火红火红的,宛如两颗红宝石。真是可爱极了!

当我摘一根白菜叶逗它玩的时候,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会跟着我并且跳起来,它好像在问我:“你为什么不给我食物呢?”我说:“如果你能在十分钟内不动,我就给你白菜叶。”果然,它好像听懂我的话了,就一直乖乖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十分钟过去,我看它十分乖巧,心中不由产生怜爱,就把手里的白菜叶递给它。它好像很饿的样子,跳起来张开嘴巴,眼睛直愣愣地盯着白菜叶,动动鼻子闻了下白菜叶,伸出舌头舔了舔,吞了吞口水,忍不住想去吃它,一个张嘴,边吃边摇尾巴。好像在对我说:“谢谢!”

篇17:我爱小白兔状物作文650字

小白兔是一种既可爱又老实,而且还很灵巧的小动物,它绝对不比小猫差,每每到有动静的时候,就有一个反应:躲!

但是,它如果被抓住了,就变得愚笨了,讨好似的睁着水汪汪的红眼睛瞪着你,你只要一摸它,你就别想再捉住它了,只听得“咚!”的一声响,还没有等你回过神儿来,它白光一闪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当然,这只是野兔子,或者说是放养的兔子,家养的兔子可不灵巧。

家养的兔子具备一种叫“温顺可爱”的`品质,耳朵耷拉着,谁给它菜叶,它都照吃不误,吃完了还歪着头,天真地睁着大眼睛,摇晃着耳朵,让人忍不住想亲它一口。

如果它愿意的话,没准儿还会把双脚(是前脚,不是后脚),搭在你的手臂上,摇着头找你要东西吃。如果你听得懂兔子的话,它一定在说:“来,好哥们儿,喝些草汁,多健康!……‘吧唧’真好吃,再来点儿,不,要叶子,嗯!‘吧唧’真美味!!”

家养兔子不但可爱,而且很团结友爱。

就拿“喂小兔子吃菜”这件事来说吧!我左手拿一根草,右手拿一捆菜叶,有两只家养兔子同时走过来,一只占了一边,占到我左手边的那只兔子吃完就去玩了,另一只也是有多少吃多少,吃不完,就叫同伴来干掉剩余的吃食。

而野兔子呢,吃完了我左手边的草的那只兔子,又和右手边的那只兔子打了起来:“我挤我挤,压你,下去吧你!”简直要打得人神和天地皆知为止,方肯罢休。

篇18:小学生状物作文:一对白兔

一、基于数字平台的小学语文学习指导方式的探索

(一)基于数字平台的小学生语言积累的指导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同时,若能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对提高学生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更是大有裨益。教师充分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共享的强大功能,建立电子文库、辞典,进行归纳、整理,学生与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如进行成语、古诗(词)、主题美文、广告妙语、对联等的积累,建立专题的电子文库,让学生拥有和不断丰富“个人版”的辞典。运用网络进行积累,有助于良好的语感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数字平台的小学生阅读拓展的指导

在一对一数字平台下的阅读学习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优化了学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了基于一对一数字平台的语文阅读指导的基本流程(如图1)。

由上图可见,课堂的学生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主动进行建构;媒体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它强调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协作与会话。

阅读拓展是阅读的延续。利用数字化条件下的阅读拓展具有跨越时空、得天独厚的优势:

1.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从形式上来说,丰富多彩,诸如:词句比较阅读,段落之间的比较阅读,篇目之间的比较阅读;甚至可以小到修辞手法、表达方法、语言特色、人物形象、篇章结构等方面之间的比较阅读。语文的学习以及能力的培养都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改传统的单一阅读为比较阅读,那么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学习毛泽东的《咏梅》时,可以让学生查一查、搜一搜同样描写梅花的诗词,比如对比阅读陆游的《咏梅》,两篇文章同样是咏梅,两人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都以梅花自比。通过写作背景的网络搜索,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陆游的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的则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在文本的学习中,教师充分利用一对一数字平台,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能够自主阅读或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与其他学伴共同学习,这样,学生的阅读空间显得尤为宽广。

2. 主题阅读

同样道理,运用一对一数字平台的优势,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主题阅读或群文阅读进行学习指导。“主题阅读”指在主题创设的情境中,把阅读教学的视野灵活地与课堂结合起来,在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中,重过程、重生成、重理解,最终实现通过主题形式建构开放的语文阅读立体教学模式。

3.基于数字平台的小学生写作学习的指导

数字化条件下的作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形象性、再现性、可控性的特点,将写作材料通过图片、录像、录音等多媒体进行再现,并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再造想象。这样的作文教学能营造写作情境,拓展写作空间,帮助学生更广泛地积累材料,作文修改中实现自行修改、师生共改、学生互改、集体评赏,共同提高,实现商谈学习,促进思维和表达。在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下,构建了新型的习作学习指导的基本流程:“创设情境,引发期待——范例导航,悟得方法——空间转换,激活思维——素材拓展,激发想象——自主构思,输入成文——多元评改,课后拓展”。

(1)创设情境,个性写作

一对一移动数字平台能够创设多元化的作文情境,进行话题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写作活动的个性化特征更突出,让学生回归到“有感而发,以文言志”的写作本意上来,为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写作提供了崭新空间。

以《父爱伴我成长》作文教学为例:

课前,教师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萌萌与爸爸三十年的合照导入课题,把这组照片做成PPT,配上轻柔的音乐和旁白,唤起学生去感悟那份经常被忽视被遗忘被误解的父爱。

课中,教师让学生一起分享将爸爸陪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如照片、视频、短信、书信以及现在非常流行的微博、微信等。先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交流,通过极域电子教室的监控功能,可以发现,学生带来的素材是非常多样化的。在集体的交流中,让学生通过极域电子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全班学生播放他所搜集到的素材,唤醒学生的情感记忆。

利用数字平台创设的写作情境,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想象资源,还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材料资源,使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2)输入成文,多元评改

充分交流写作素材,激活学生思维后,学生可以自主构思,在一对一数字化平台中现场写作,输入成文。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的评改呈现多样化,如E-class平台、微博、微信、QQ空间等;评改形式多样化,不仅限于文字的交流,声音、录像等都可以;评改人员多样化,学生的作品不但教师可以点评,每个学生、家长也可以点评,甚至别班学生、别班教师、其他亲朋好友等都可以点评。还可以设立作文PK台,给喜欢的作文投票,然后选出几篇佳作置顶供学生再次学习。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平台开展分享交流,大大提升习作教学互动的广度和参与度,让习作评改更高效、更多元、更精彩。

由上可见,基于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的阅读指导、习作指导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得到多种资源的共享,激发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了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能力。

二、基于数字平台的语文学习指导策略的探求

(一)基于数字平台的语文学习导向策略探求

1. 学业管理引航,把握指导方向

运用一对一数字化平台的学业管理,学生能够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实现任何时空学习任何内容;其次,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困难实现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再次,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及学业管理的各种数字化图表,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以及气质类型;最后,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完整展示。因此,利用学业管理平台,教师能够充分把握学情的优势上进行学习指导,学业管理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成为实施有效教学的依据。

2. 电子学案制定,个性学习指导

一对一数字移动学习为语文教学构建了一个信息丰富、交互灵活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真正确立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以生定教,以学导教,从已知探究未知,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从“教学”走向“学教”。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实践的不断循环,初步构建了基于数字化移动平台的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步”语文学习指导的基本范式,各环节相辅相成、优质循环,使传统的课堂实现了质的飞跃(如图2)。

(1)课前导学:把握前测,为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

建立以学为主的学习常态,把握起点,进行前置学习,使用电子导学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前电子导学案(如表1),从“教师先教”转变成“学生先学”。利用网络Eclass平台向学生布置预习型作业,引导学生应用互联网和电子书包搜索相关资料,积累相关素材,形成课前预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果,前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实施因材施教。课前导学流程如图3。

(2)课中研学:合作探究,让研究性学习得以深入

有了课前的预习铺垫,从“教师提问”转变成“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由讲读感悟向语言实践转型,由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跨越。各组同学在分享彼此探究成果同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赞或疑,在讨论中碰撞火花,在争辩中发现谬误。课中研学流程如图4。

(3) 课后拓学:延续升华,使自主性学习能力提升

课后拓学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它既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也是教学成果的提炼和延伸。拓展以开放的形式进行,将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课后拓学流程如图5。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结课时组织学生开展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践活动: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浏览网站:http://www.yuanmingyuanpark.com 3进入论坛,发表帖子( 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拓学这一全新的教学范式,以电子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结合,学案与教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基于数字平台的语文学习援助策略探求

一对一数字课堂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超越常规课堂的泛在学习模式,这种整合性的学习环境,体现了学习与真实情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促成了学习从“人工”情境到“生态”的回归;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选择权,这是一种越来越贴近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的学习模式。图6 为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支撑体系。

课前,教师建立一个专题网站,收集和文本相关的素材,设置必要的引导问题,创建相关的资源区及辅导区。

辅导区: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教师将导学案、学习的内容和步骤、有指导地出示,既作为课前预习、课堂学习的辅助,又延伸到课外,拓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资源区:是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建立一个以站内搜索为主的资料收集、查询的系统,将特定的学习素材纳入其中,有效整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某一相关主题的网络资源,形成专题资料库,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如资料包、专题网页等。

教学资源区、辅导区的创建构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援助策略,将现实的课堂空间和虚拟的学习空间融为一体,赋予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生由知识的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实践者、创造者。

三、基于数字平台的语文学习激励策略探求

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不仅能对学习者的学习给予支持和激励,而且能使学习者的进步得到记录,学习的结果或产品得到保存。在数字化学习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交流系统和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如交流讨论、展示区的创建,让学生在互动评价中获得学习发展力。

讨论区:是学生发表见解的窗口和新资源的形成地。如在线论坛、教学聊天室、QQ群、eclass平台讨论栏等,能够提供学习者在线辅导、即时答疑等。让教师和学习者、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有良好的交流,并且在交流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展示区:是学生成果发布、展示、评价的园地。利用网络的传输性和可存储性的功能,使学生能快速、详细地分享学习成果。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更为持久。

基于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的语文学习激励策略,使教的方式更具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和导向性,更加灵活、多样,而学生学的方式更具自主性、交互性、便捷性、合适性和主动性,更加个性化。

四、结束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可变革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也许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探索的地方,但勇于尝试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方式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不一样的面貌,不断求索、完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也将不断成长,乃至成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摘要:数字技术的应用助推课堂的转型,带来了教与学的全新变革,教师角色从“教”向“导”转变。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如何在数字环境条件下,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合适教育,应用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真正体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轻负高质,成为亟需探索的课题。本文试从语文学习指导方式、指导路径、指导策略等方面入手,探求基于一对一数字移动平台的语文学习指导范式,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力,全面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上一篇: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下一篇:八年级数学位置与坐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