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文章

2024-05-16

个性文章(通用11篇)

篇1:个性文章

1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世间不会有第二个我

我们行走在这宇宙天地万物之间,拥有着奇妙的思想,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管你认为自己怎么样,这个世界上都不会再有第二个你,唯一的存在,所以一定有着唯一的精彩。

太多的时候我们都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别人嘴中的自己。行走在人世间,除了很多共性优良的品质,我们也一定不要忘记了自己的个性,自己独特精彩的一面,否则你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让我们好好学习,总是要求我们考上一所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然后毕业找工作,找大家认为的稳定的工作,然后硬生生的活成了别人想让你活成的模样。

如果喜欢音乐就去追的音乐梦,如果喜欢经商就钻研商业智慧,只有在可以让自己闪光的领域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价值。

年轻还是要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个性,去做很多很多应该做的事情,不要等到老了后悔莫及,告诉自己没时间没钱没机会,其实一切都是自己选的。

2

保持个性,别把自己活成了一堆数字

生存在这个社会,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承担着家庭社会的压力,但是别年纪轻轻就活的那么老态龙钟,活的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要赚钱,但别那么的在意金钱,想去旅游,想去追求梦想,就去啊,别总是犹豫,因为人生等不起。

太多的人活的最后,就只剩下一句赚钱,硬生生把人生活成一串数字,毫无个性,毫无精彩可言。我们赚取财富的同时,让自己的梦想升起,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能量,比如留下一些作品,留下一些智慧。

等到有一天,我们跟这个世界告别,也可以完美谢幕,没有遗憾的离开,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曾经存在过,而变得更加的有意义,更加的有价值。

大多数人认为的好,对你而言不一定成立,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别人都想让你过成他们喜欢的样子,但别忘了生活的真相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3

个性,不是桀骜不驯,而是不一样的烟火

拥有自己的精彩,并非所有的一切跟别人唱反调,而是找到一群同频共振的人,和一群互相欣赏彼此促进成长的人在一起。但是一定有自己的维度,就像彩虹各有各的颜色,在一起就是最精彩的存在。

做一个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做一个有自己精彩的人,才不会随波逐流,庸庸碌碌的毫无个性。做一个有着鲜明色彩的人,为这个世界带来自己的智慧和见解而不是不经过思考就随声附和。

作者:东方雪狼微信610960387

公众号:雪狼之吻

篇2:个性文章

90后的我们,注重个性。所谓个性,是老师讲完课后同学们的另一种奇思妙想,是老师批评完后同学们潇洒勇敢地承担,也是受到侮辱时誓死维护尊严的执着,更是受到帮忙时谨记于心的感动。这似乎听起来都很传统。的确,它很平凡。甚至没有什么鲜明的特征会让人记住它。但它却充满着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甚至渗透到空气里,形影不离。并且意味着我们新的思维方式,对青春主宰权的争取,也是青春蓝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的青春我做主,这可能是对青春的另一种诠释。

90后的我们,喜欢张扬。谈到张扬,这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名词。我们喜欢张扬自己的喜好;喜欢发挥自己的特长;喜欢载着满满的热情去干一些未知的事;喜欢在自习课上偷偷地说话,喜欢和老师调侃,喜欢……我们总是喜欢家长、老师难以理解的东西。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失意时默默地发呆、承受。这是这个时代的专属,有点狂妄,有点另类,又有一点幼稚。它的存在,随处可见,有一丝神秘,又有些许阳光。我的青春我做主,这也许是对青春的另一种总结。

90后的我们,追求时尚。说起时尚,想必每个人都滔滔不绝。从手机到电脑,从衣着到音乐,再从明星到网络红人等等。这些都带有时尚元素,是不是玩手机、打游戏就是时尚?是不是打扮得光鲜亮丽就是潮人?答案为:NO。时尚有很多种涵义,外表是最肤浅的一种。它能够是思想前卫,或者更超前,也能够是生活方式独特、审美观念新潮,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因为这是这个时代的潮流,90后的象征。我的青春我做主,这似乎是对青春的另一种概括。

90后的我们,把青春的特征演绎地淋漓尽致。

意气风发,徜徉在花季的长廊;气宇轩昂,徘徊在雨季的路口。青春这条路,是泥泞之中的坦途,是荆棘丛中的鲜花。它是无比绚烂的。

我只依稀记得父辈母辈的人很喜欢说“你们这个年龄段是一辈子最完美的”它为何完美?“作业多死了,老师烦死了,我们快累死了。”的确,这是初中阶段我对青春的解读。它确实很累人,但我们不得不累。而且有时总觉得享有青春主宰权的是我们,不是书本、作业、教诲、压力等等。

青春之路。我们每一步都就应走得神采飞扬,不同凡响。焕发出青春的力量。让我们尽情地放肆,尽情地呼喊,把所有的热情释放,将全部的个性张扬。

篇3:“让你的文章个性张扬”

一是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人物个性特征。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 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受什么样的教育。这一思想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写作,它是生活的凝结,是生活的升华。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先学会观察生活中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同之处)。人生活在世界上有共性,更有与众不同之处。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差异,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上的独特性。写人物时,就要善于从共性中找出所写人物的个性。只有从共性中找到个性特征,才能体现与人物的与众不同,“个性”就是这个人物的“魂”,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很快就能发现人物的独特之处:时尚的陈老师,爱笑的钱老师,生动的孙老师,帅气的金老师,爱赶时髦的奶奶,固执的爷爷,购物狂妈妈,调皮的表弟……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学会了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文章标题也生动起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对作文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人物特征。特征找到了,关键是怎么样把这个特征写得生动、具体。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还有这样一句话:重视学生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激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大胆发现,不囿于成规地表现充满灵气的心声,这就是写作教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见思想与表达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素。首先,引导学生能生动表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人物说过的哪些话,做过的哪些事最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关注最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这就是抓典型事件。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写活这个人物,才能使人信服。在学生表达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还要让学生表达时力争做到语言连贯、生动。其次,借修辞,让文章生动。借拟人使文章灵动。借排比,增添文章的气势。借歌词、古诗、名言使文章典雅。同学点评,点评时要有自己的思想。最后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真正做到了形象、动人。班级出现了《我的“潮人”班主任》、《我的“彩民”老爸》等一批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万物的创新,自家班主任也不落伍,越来越新潮了呢。我们陈老师不仅外表很“潮”。着装每天基本没有重复过,就连管理学生的方法也“潮”得很。所人我们私下下都笑称她为“潮人”老师。

在课间陈老师像大孩子一样跟我们一起听歌,讲有趣的事,一起争论题目的对与错……

在校运动会上,她一会跟大家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一会给累趴在地上的运动员捶捶背,揉揉腿,活像个按摩师……其他的同学都效仿起来,争当小小“按摩师”,别的班的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羡慕我们同学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学生抓住了老师“潮人”的特征,选取了生活中能表现这个特征的典型事例,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表现了学生写作时轻松、快乐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其著作中,专门谈到了称赞的艺术。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赞美的态度会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的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孩子们有了成绩及时给予表扬,每周作文中优秀作文很多,我让写作小组的同学们每周归纳整理打印出来,装订成作文集,名曰《初一(1)班优秀作文选》,每周下发一次,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且每周通过家校路路通,发每周优秀作文的名单给家长,让家长及时鼓励孩子,这样的鼓励大大提高了写作兴趣,纷纷投入到写作的热潮中,同学们争相上每周的优秀作文榜。这一环节极为重要,这样的表扬也极为有效,学生心中充满对自我的肯定和积极向上的写作热情,为以后初二、初三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任何事情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发展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写作也是这样,练习要有层次性、有系统性,捕捉到特征,表达了特征,还应该突出人物特征。

三是用细节突出人物特征。巴尔扎克说:“用细节突出特征,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智立方的总裁杨石头说:“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细节。”足见细节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所谓的细节就是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事情,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学生习作中,最初写出来的文章,无话可写,语言干巴巴,读来就像喝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掌握写细节的方法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描写的细节是什么(确定描写对象),再写这个对象怎么样,这样具体生动了许多。例如一学生的《我热心的外婆》修改前:“听到外面有人喊起火了,外婆提起一桶水下楼去救火。”这个学生只写出了是什么,而没有写出怎么样,于是我提示她多问两个怎么样,外婆是怎么提起水的?怎么下楼的?修改后:“听到外面有人喊起火了,外婆先是一怔,接着飞快拎起满满的一桶水,全然不顾那被水溅湿了的裤角,像一只趔趔趄趄的老企鹅,从四楼“冲”了下去……”这个细节多问了两个为什么,修改后的文字就如见其人,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通过以上的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学生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实现了“百花齐放,个性张扬”。

摘要:文章采用理论指导学生写作实践的方法, 讨论目前初一学生写作时不会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这一现象, 指导学生采用抓特征、表达特征、突出特征的方法, 让作文中的人物生动起来。具体通过三个步骤进行操作:第一歩观察比照, 同中求异, 抓个性特征;第二步抓取典型事例, 表达个性特征;第三步用细节突出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这三个步骤的指导, 学生大大提高了写作兴趣, 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4:培养创新能力 书写个性文章

众所周知,作文课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语言表达,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方便。而只是套用别人的材料,不仅违背了作文教学的目的,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培养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写出有个性的文章。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强化创新观念,唤起个性觉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正视作文训练的意义,鼓励学生,弘扬个性,让他们愿意并乐于表达自己,以套袭为耻,以创新为荣。

二、用心思考生活,激发个性潜能

学生在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缺乏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深度,这是因为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和感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只要留心,身边事事皆可入文。正如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所言:“生活是写作之源,写作是生活之翼。”要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观察、感悟,让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倡学生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养成随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想诉诸文字的习惯,这样就为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做到了言之有物,写出了真情实感,自然就有了创新,才有可能写出自己的个性,这就是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

三、发挥范文作用,形成个性品质

写作中常常会遇到言不及义,或难于描摹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向课文、向名篇佳作学习的习惯,那么最方便、最易学的材料当然是同学的范文。笔者认为,遇到典型的学生范文要印发给全班同学,让大家品读分析,这个过程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的过程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究。评改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范文展开评析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比如 “切题好,选材新,感情真,思想深,段落明,有文采”等等。甚至可以给范文找缺点,修改范文,发动大家一起寻求最佳思路和表达方式。实践证明,这个过程往往能够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自然就会燃起学生思想中富有创意的火花,发挥他们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顺势引导学生修改其他学生的作文,或者趁热打铁修改并重写自己的文章,使之更具创造性,更趋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学生范文的时候,应该注意“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训练人云亦云的听众”,这样就避免了出现雷同、套袭现象,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甚至凌驾于范文之上的文章。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时时渗透创新意识,追求个性本真的自由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这样做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能找到创新的成功体验,一篇篇飞动着个性色彩的文章也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篇5: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

作文是让人看的,不能以一个面孔出现,要给人以新鲜感,“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言。”只有这样才有“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的喜人局面。像《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赤兔之死》、《糖醋排骨有点酸》、《个人情感网页设计》等文章,以其个性鲜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获得高分也在情理之中。

要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可以从三方面下功夫:

一、选择熟悉而恰当的形式,让形式为内容添彩。

对时空跨度较大、地点变化频繁的内容可以用日记连缀,如《从军日记》;内容丰富、情节起伏的文章可以用小标题引出,如《教室**》;以透露生活苦楚、抒写内心期望为主的作文则可以用书信展开,如《写给母校的信》。如有篇《沟通》为话题的作文,小作者巧妙地采用换位的形式,让原本沉重的话题顿时有了风趣幽默的色彩:“小爸爸妈妈”在城里惹出的笑话让人啼笑皆非,“大小孩”在城里遭遇的学习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读者一笑之余,不由深切地感受到加强沟通的重要。

二、状写曲折而动人的情节,让内容为形式增色。

好的形式,只是美的外衣,“意”与“情”才是表达的核心,独特的内容与曲折的情节,依然是创新作文的灵魂。有篇《风雨中的歉疚》,开篇便有惊人之笔:“有人说,人一生下来就开始透支母亲的生命,可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报复父亲。”文章接着用“父亲再婚”和“小弟出生”两个情节进一步写出“我”的极度痛苦,可当“我”进入新的学校前与父亲“欣然道别”时,波澜陡起,原来“我”一直仇恨的竟是自己的恩人——养父。该文用小标题布局,用小小说的笔调展开,可谓神形兼备、文质兼美。

三、使用规范而丰富的语言,让语言展示个性魅力。

篇6:写文章要突出人物个性

有许多小学生写的文章,别人看了总是感到干巴无味,更谈不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千人一面,没突出人物个性。

所谓人物个性,就是指一个人特有的比较固定的性格。比如小孩,有的爱笑,有的爱哭,有的爱闹。再如说话,有人说得风趣幽默,常逗得人家哈哈大笑;有人说话生硬粗野,谁也不愿听。

写文章应如何突出人物个性?下面两个范例将会给同学们许多启示。

[范例1] 今年夏天,姑姑带着个五岁的小表弟来我家做客,妈妈特意从市场上买回小孩子最爱吃的鳅鱼。吃晚饭时,小表弟那馋样就别提了。他碗里盛着鳅鱼,嘴里咬着鳅鱼,筷子夹着鳅鱼,眼睛盯着菜碗里的鳅鱼。姑姑还说小表弟真能干,这么会吃。

这段文章用人物动作来反映人物个性,“盛、咬、夹、盯”几个动词充分体现出小表弟吃鳅鱼的馋样。这贪心不足的个性又正是她妈妈溺爱的结果。

[范例2] “哟,祝哥你家来客人了。”随声走进一位胡须浓密身材单薄年过半百的人。“今年油茶籽结得压弯了树,少说也有一二十担,我这外孙怕我忙不过来特意来帮忙。”外公放下碗,掏出装旱烟叶的塑料袋递给刚进门的邻居说,“有什么事尽管说,不然我就要上山了。”

“哎,今早我正要上山时,娘说心里痛得受不了,我找来赤脚医生看了也无济于事。现在正扎轿,准备送老人家去镇医院治疗。看你外孙也来帮忙摘油茶籽,我就不好意思开口了。”“说哪里话,我去抬!”

“外公,我不识路,更不知您的山在何处,您走了,我一个人怎么办?”我心里不高兴。“少几担茶籽算什么事,救人要紧!你在家休息。”说完,用手一抹嘴,就跨出了家门。这段文章,用人物语言和动作来反映人物个性,写得真切感人。读了此文,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被外公急人所急、解人之难的精神所感动。

篇7:张扬个性,让文章流光溢彩

安徽省明光市旧县中学

何玉文

俗话说:“人靠衣装,美靠亮装。”文章要想熠熠夺目,则要靠亮点---个性来装饰,华章美文一定会有出彩的亮点。或语言底蕴深厚,或情感抒发充沛,或闪烁哲理光芒,或飘逸诗情画意,或人文精神高昂,或书卷气息浓厚……作文,要想博得亲睐,让人一见倾心,夺取发展等级分,一定要有个性闪烁文间。

1.个性化的语言 所谓个性语言,不仅仅指词语华丽,而是语言整体攒聚出的或语言局部流溢出的一种独特的语言魅力,一种独到的光泽和韵致。它应是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质朴无华是一种个性,人们熟悉而留恋的孙犁的“荷花淀”风格,散发着淡淡的泥土的气息,素以清新朴素,抒情味强而著称;情感充沛是一种个性,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力量,有人说鲁迅的杂文象匕首象投枪,就是因为其语言犀利,直捅国民党反动派的心窝,表现出愤怒、嘲讽、憎恶的情感;理性思辩是一种个性,透视中洋溢着新时代的人文色彩。06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平凡的味道是甜的》中,作者这样写到:平凡让我们收获生活的真谛,平凡让我们收获人间的真爱。因为平凡,爱才值得信赖;因为平凡,爱才显得博大;因为平凡,爱才没有背叛;因为平凡,爱才永恒,才会绽放出不败的生命之花。字里行间折射了作者对平凡的独特见解,蕴涵深刻的哲理,堪称富有个性。另外,诗情画意的语言表达,饱含书卷气息的名人字句,也是个性语言的体现。

2.个性化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则会有不同的见解。例如针对诚信话题,即使大家的认识都是要珍视诚信,角度则可能千差万别,有的同学会以缜密逻辑性的语言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有的借用历史典故婉曲表达发人深省,有的化用寓言故事寄情于物警醒世人,有的正话反说幽默诙谐嬉笑怒骂。善于选择切入文章的角度,则会曲径通幽,别有洞天。06年广西中考作文是以“感恩”为话题,许多考生选择的是感恩抚育自己成长的父母或是帮助过自己的师长、朋友。选材偏于大众化,不够独到。而有一位考生则独辟蹊径,感恩缕缕书香:缕缕书香让读者感受到了人性的美丽所在。小时候听妈妈讲书中的故事,神往书中的神秘;长大后品味书中的人生百态,体味书中的游戏人生;最后收获书中的精髓。缕缕书香让作者感恩不尽。这样的角度可谓独树一帜,人无我有。也让此文流光溢彩,脱颖而出。

3.个性化的情感

作文,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一个载体,透过对人对事的记述,表达作者的爱恨情仇,人生价值取向。做到笔随心动,文为情驭,字里行间喷射着激情和热力,让读者深受感染,引发共鸣。常见的方法有:在布局谋篇中写出情感的跌宕起伏,在铺陈排比的句式中加大情感容量,在小桥流水的叙述中让读者感同身受,在直抒胸臆激扬文字中渗透情感倾向……在今年我省中考“敞开心扉”的话题作文中,一篇满分作文选取的是对以前班主任老师的心语,小作者敞开心扉,打开思想的闸门,对老师的思念与期盼之情便如汹涌的洪水奔腾而出,一泻千里,不可遏止。透过这番动人的心语,我们读出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那份深挚而纯真的情谊,其情殷殷,其心拳拳,感人至深,另人动容。文章不是无情物,情真意厚暖人心。这是一个永恒的规律,也是让作文“情”舞飞扬的一个制胜法宝。4.个性化的表达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既有对志愿军战士的一般记述,又有对松骨峰战斗场景的生动描述,既有对最可爱的人的热情赞颂,又有对他们的高度评价。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此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一味记叙或一味议论的文章味同嚼蜡,个性化的表达才会让文章光彩夺目。或叙议结合,或情景交融,或叙议情景理融为一体,从而让读者的思维发生若干次切换,心波产生若干次律动,正如欣赏流行音乐的MP4,既有真实可感的动态画面的视觉效果,或碧波荡漾,或绿草如茵,或远景或特写。又有另人怦然心动的音乐冲击耳膜,或激越或平静,或欢快愉悦,或感伤凝重。整个画面带给我们丰富而有层次的感受。个性化的表达也会带给读者多重多样的心灵体验。

篇8:充实文章的内容丰富文章的语言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 就是当她长大结婚后, 她要做一家之主, 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梦幻”一词紧扣文题, 开门见山;破题简约, 不枝不蔓。】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 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 独裁而又坚强, 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 下至我们八个孩子 (二元宝, 六千金) , 全都惟她老太太之命是从, 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 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 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 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 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

由于外祖母的侵权行为, 妈妈只好仍旧做着梦幻家。她经常流连在电影院里——那是使她忘掉不得志的好地方。

【“独裁”、“大权独揽”、“侵权行为”、“太上皇后”等语, 或贬词褒用, 或“古词今用”, 生动地刻画出外祖母“严厉而干练”的形象。】

在外祖母专政的第十九年年底, 一辆黑色的灵车带走了这个令人敬畏的老人。五天以后, 爸爸从箱底掏出一张焦黄的纸卷, 用像读诏书的口吻向妈妈朗诵道:“凡我子孙, 当法刘伶:妇人之言, 切不可听!”

带着冰冷的面孔, 爸爸接着说:“这十六个字是我们李家的祖训, 十九年来, 为了使姥姥高兴, 我始终没有拿出来实行, 现在好了, 你们外戚的势力应该休息休息了!从今天起, 李家的领导权仍旧归我所有, 一切大事归我来管, 你继续照做孩子头!”

【用“专政”这一政治术语比用“当家”来得诙谐, 且与上文的“独裁”、“独揽”等语照应, 与“严厉”相合。“用像读诏书的口吻”表现了爸爸宣读祖训时庄严的神情。寥寥数语, 声情形态尽在其中。“你们外戚”之说, 似有生分之嫌, 联系下文细品起来, 却是幽默亲昵之语。】

在一阵漫长的沉默中, 妈妈的梦幻再度破灭了!于是, 在电影院附近的几条街上, 更多了妈妈的高跟鞋的足迹。

【“高跟鞋的足迹”实为妈妈的梦幻再度破灭后, 沉默消极的心迹。这一句, 化虚为实, 以有形见无形。】

爸爸的治家方法比外祖母民主一些, 他虽禀承祖训, 不听“妇人之言”, 可是他对妈妈的言论自由却没有什么钳制的举动。换句话说, 妈妈能以在野之身, 批评爸爸, 通常是在晚饭后。妈妈展开她一连串、一系列的攻击, 历数爸爸的“十大罪”:说他如何刚愎自用, 如何治家无方……听久了, 千篇一律总是那一套。而爸爸呢, 却安坐在大藤椅里, 一面洗耳恭听, 一面悠然喝茶, 一面频频点首, 一面笑而不答。其心胸之浩瀚, 态度之从容, 古君子之风度, 使人看起来以为妈妈在指责别人一般。直到妈妈发言累了, 爸爸才转过头来, 对弟弟说:

“‘唱片’放完啦!小少爷, 赶紧给你亲爱的妈妈倒杯茶!”

【用“言论自由”、“在野”、“罪”等政治、法律术语来叙家事, 幽默风趣。“心胸之浩瀚, 态度之从容, 古君子之风度”三句句式整齐, 搭配得当, 且与上文的“冰冷面孔”形成对比, 使爸爸貌似冷峻严厉, 实则温文尔雅的形象丰满起来。】

旧历年到了, 爸爸总是预备九个红包, 妈妈在原则上是绝不肯收这份压岁钱, 可是当弟弟偷偷告诉她分给她的那包的厚度值得考虑的时候, 妈妈开始动摇了, 犹豫了一会儿以后, 她终于没有兴趣再坚持她的“原则”了!

堂堂主妇被人当作孩子, 这是妈妈最不服气的事。可是令她气恼的事还多着哪!妈妈逐渐发现, 她的八个孩子也把她视为同列了。例如爸爸买水果回来, 我们八个孩子却把水果分为九份, 爸爸照例很少吃, 多的那份大家都知道是分给谁的, 妈妈本来赌气不想吃, 可是一看水果全是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 她就不惜再宣布一次“下不为例了”!

【爸爸待妈妈像待孩子一样, 给她压岁钱、分吃水果;妈妈先是坚持“原则”不肯接受, 但得知分给的红包“厚度值得考虑”、“水果是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以后, 便放弃“原则”, “再宣布一次‘下不为例了”’。这些典型细节描写, 用语幽默风趣, 于调侃中见真情。】

爸爸执政第八年的一个清晨, 妈妈在流泪中接替了家长的职位。丧事办完以后, 妈妈把六位千金叫进房里, 叽叽咕咕地开了半天妇女会, 我和弟弟两位男士敬候门外, 等待发布新闻。最后门开了, 幺小姐走出来, 拉着嗓门喊道:

“老太太召见大少爷!”

【“执政”、“开了半天妇女会”、“发布新闻”, “老太太召见大少爷”, 大词小用, 古语今用, 这般道来, 寓谐于庄, 极有情趣。】

我顿时感到情形不妙。进屋以后, 十四只女性的眼光一齐集中在我身上, 我实在惶恐了!终于, 妈妈开口了, 她用竞选演说一般的神情, 不慌不忙地说道:

【“不慌不忙”状写出妈妈争得“一家之主”, “梦幻”终成现实后, 自得而庄重的神情。】

“李家在你姥姥时代和你老子时代都是不民主的;不尊重‘主权’——‘主’妇之‘权’——的!现在他们的时代都过去了!我们李家要开始一个新时代!昨天晚上听你在房中读经, 高声朗诵《礼记》里女人‘幼从父兄, 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一段,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念给我听的。不过, 大少爷, 你是聪明人, 又是在台大学历史的, 总不会错认时代的潮流而开倒车吧?我想你一定能够看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夫死从子’的时代了……”

【妈妈对“主权”的“新解”, 既表现了妈妈的机敏, 又符合妈妈这位特殊“遗民”的身份。】

我赶紧插嘴说:“当然, 当然, 妈妈说得是, 现在时代的确不同了!爸爸死了, 您老人家众望所归, 当然是您当家, 这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伦呀!还有什么可怀疑的?您做一家之主!我投您一票!”

【在“天经”“地义”“人伦”三词中各着一“之”字, 调侃微讽之意全出。】

听了我这番话, 妈妈——伟大的妈妈——舒了一口气, 笑了, “筹安六君子”也笑了, “咪咪”——那只被大小姐指定为波斯种的母猫, 也摇了一阵尾巴。我退出来, 向小少爷把手一摊, 做了一个鬼脸, 喟然叹曰:

【“伟大”用反语表达“我”对妈妈掌控“主权”的不满。1915年, 杨度等六人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 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这里用“筹安六君子”这个典故写“六千金”逢迎妈妈, 既恰切又幽默。“喟然叹曰”, 用文言出之, 既简洁幽默, 又表现了“我”的无奈与感叹。】

“李家的外戚虽然没有了, 可是女娲却来了!好男不跟女斗,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看咱们哥俩还是赶快‘劝进’吧!”

【“外戚”, 借爸爸之语称姥姥, “女娲”, 借古代传说人物称妈妈;“好男不跟女斗, 识时务者为俊杰”, 借社交用语叙家庭细事;“劝进”, 意为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典出孙权上书劝曹操称帝, 用在这里, 甚为恰切。用语灵活, 趣味盎然。】

妈妈政变成功以来, 如今已经五年了!五年来, 每遇家中的大事小事, 妈妈都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取舍, 虽然我和弟弟的意见——“男人之言”——经常在两票对七票的民主下做了被否决的少数, 可是我们习惯了, 我们都不再有怨言, 我们是大丈夫, 也是妈妈的孝顺儿子, 男权至上不至上又有什么要紧——只要妈妈能实现她的梦幻!

【“政变”与前面的“祖母‘专政”’、“爸爸‘执政”’相照应。语体谐和, 诙谐幽默。“梦幻”一语与文题和开头遥相呼应, 全篇扣题, 结构谨严。】

这篇文章概而言之, 就是写了妈妈一心想做一家之主这样一件事。但作者却将这样一件家庭细事写得一波三折, 情趣盎然;内容之充实, 语言之丰富, 堪称典范。能达到如此效果, 除了作者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外, 能够灵活驾驭语言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贬词褒用, 古词今用, 大词小用;或借用政治、法律术语, 外交辞令、社交用语;或运用传说、典故;或运用反讽、俗语;或化虚为实, 以有形见无形;等等, 不一而足。

语言的运用要如此娴熟, 没有广博的知识、丰厚的积累是不行的。因此, 要使我们的记叙文内容充实, 语言丰富, 就要尽可能多阅读, 多积累, 巧运用。

篇9:如何让文章有个性色彩

老师:批改完大家的作文,让我想起一则新闻:20位佳丽候选韩国小姐,看上去如同一人,没有一点个人特点。你能用一句话说出个性的重要吗?

百女斗艳:齐女温婉多情,韩女清丽可人,秦女英气逼人……如百花,若百宝,争奇斗艳,各有妙处。

百花齐放:牡丹雍容华贵,菊花隐逸孤傲,莲花清雅圣洁……百花各有其风姿脾性,四季溢花香,人间不寂寞。

百家争鸣:儒家仁爱天下,道家逍遥自由,墨家兼爱非攻……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

老师:千人一面,令人惊悚;千篇一律,让人厌烦。做人,要做有个性魅力的人;写文,要写有个性色彩的文章。

范文例举

【范文片段一】

塞纳河左岸的“圆顶”咖啡馆,是位于知识分子、艺术家云集的蒙巴纳斯地区最大的咖啡馆,当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他的女友波伏娃几乎天天会到这里来。想来或许是萨特流动的血液中掺入了太多的塞纳河水,才会让“矛盾的萨特”和“矛盾的塞纳河”如此惊人相似。巴黎人有一个笑话:“在左岸散步,从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不是画家就是艺术家;而在右岸,走路时留神不要踩别人的脚——那十有八九是一双蹬着高级皮鞋的银行家的脚!”

右岸奢侈、喧哗、蓬勃;左岸朴素、寂寞、沧桑。左岸右岸不仅是一个地域上的区别,而更多的是理念和象征意义的不同。不论人们如何评价和看待,一左一右依旧伫立在那里,隔着静静的塞纳河水,相对百年。

【范文解析】

本文个性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思想因深刻而独树一帜。阐述了两种人生境界:右岸奢侈、喧哗、蓬勃;左岸朴素、寂寞、沧桑。分析两种境界不同的原因:左岸右岸不仅是一个地域上的区别,而更多的是理念和象征意义的不同。

语言因理性而耐人寻味。“左岸右岸不仅是一个地域上的区别,而更多的是理念和象征意义的不同”,关联词语“不仅是……而更多的是……”的使用,显出思维的严密性;“存在主义”“矛盾”“萨特”等哲学用语的运用,也让文章散发出理性光辉。

材料因丰富和对比让人大开眼界。有存在主义大师萨特,也有巴黎的笑话和矛盾的塞纳河;有朴素、寂寞、沧桑的艺术家,也有奢侈、喧哗、蓬勃的世俗人。

【范文片段二】

校园四时赋

名震新洲,址建阳逻。背倚万山,足踏柴泊。英才辈出,教育兴国。前贤已远,投身社会之洪流;今人犹在,高举激昂之圣火。历三载奋斗之光阴,目四时旖旎之盛景。

……

而乃岁暮时昏,麻衣如雪。止于琼树,卧于瑶阶。羸肌载玉,冰骨承石。左右驰骋,拟化奔马,上下翻飞,起如龙腾。逐物随人,兹雪飘摇。坡头路下,遍铺鹅毛。更有青松虬劲,碧竹节高。乃至红日东出,紫云西照。寒气易生,积雪难牢。清泉潺潺,入溪下梢。成泥化土,始见枯槁。檐刀凌剑,融插天鞘。阁楼学子,学问浩渺。侣朝暾而友夕月,克三九之严寒;伴夕晖而朋晨露,渺三伏之酷暑。足肤皲裂儿女不知,面颜紫青而不觉。尝刺骨之寒风,经砭骨之肃意。

乱曰:巍巍乎昆仑,皑皑兮白雪。泰山之坚志,修竹之高洁。风光各异,四季分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松柏萧而不凋,冰雪凉而可亲。虽暴风寒雨,犹有滔滔之热血,如火之青春。

【范文解析】

本文在我校举行的“立善杯”作文大赛中高分获取特等奖,其个性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文体别具一格。在大部分学生都选择散文来写“校园四季”时,本文的赋体别出心裁,且彰显文化底蕴。既给人以新鲜感,又给人以厚重感。

内容充实饱满。文章把校园四季之自然风景与学生四季学习生活融汇在一起,更流露出高中生理想的远大和追寻前贤步伐之坚韧。既契合题目“校园四季”,又符合朝气勃发的青年学子特点,更凸显出地方特色。

语言文采斐然。句式以四六句为主,对仗工整,整齐有序;杂有两字、五字、七字句,错落有致,摇曳多姿。用词典雅,如“青松虬劲”“清泉潺潺”“旖旎”“朝暾”等。

类文生成

[]

同學们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每个人自是有其个性色彩的。可阅过无数考卷的老师们不得不感慨:每年六月,屈原都得在江畔一次次地纵身一跃,司马迁也得一次次地遭受宫刑,陶渊明还得一次次地去南山采菊……这么多独具特色的考生,写出的文章却惊人相似,让阅卷老师情何以堪?如何让文章有个性色彩呢?

思想求深 当你的思想足够深刻时,与你齐肩的人就越来越少,你的个性就越明显。若具有深刻思想,一靠平时广泛阅读,深究以下内容作为积淀:哲学的思辨性和严密性,几大宗教思想,国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当今社会主旋律、时代精神等。二要善于思考,遇事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追根究底,在别人思考停止的地方再进一步。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尽量思虑周全。阅读丰富,思维独特,文章自会有其个性特征。

如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杯春醪寄余心》的节选:“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故《庄子》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其独特见解、个性思考。”

情感求真 每个人的情感经历是独特的,写作时能融入真实的“我”,自有其独特性。正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如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带你去看花海》记叙了与外婆生活的细节,有真实体验、真情实感,文章自然有个性。

材料求广 写作中运用事例除准确恰当外,还要尽量体现广博和新鲜。材料广,则体现作者眼界开阔,阅读丰富;选材新,则体现考生对社会民生、时代动态的关注。只有这样,写作时才能游刃有余,方能避免雷同。

如2015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轻嗅文骨的芬芳》的片段:“就像《中国哲学史》中胡适先生所说:‘文’道不是漂亮虚荣的外衣,而是本性的呐喊与沉思。这声呐喊,理应震撼天地,发聩蒙昧之心,我们能在屈瑞林《真挚与诚实》中听见,能在福柯《疯癫与文明》‘失落天真’里听见。”

语言求活 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词语库,随时积累新词、高级词。如2015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张开双臂 拥抱自然》中“登高远眺,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即为一种‘小确幸’”。此处“小确幸”就是新词。要敢于活用词语,如贬词褒用,词类活用等;句法上,要在遵循规范的基础上创新,打破常规;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就像同为豪放诗人,李白飘逸,苏轼旷达;同写田园,陶潜质朴,王维清新。

文体求变 考场多议论文,偶有记叙文,但也出现过许多个性文体。如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文言体,2006年河南高考高分作文《“百家讲坛”论学习》课堂实录体,2009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体诗等,此外还有书信体、演讲稿、辩论赛、说明书等多种创新文体。

当然,个性表达,也应适可而止。那些一味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文体不明、语言不规范、主旨混乱的文章,是不能称之为有个性色彩的。

篇10:个性文章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高分文章之个性化

笔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必须有人脱颖而出方可达到最初的目的。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备考指导书籍推向市场,越来越多人背诵着同样的“范文”进入考场,模式化的文章也随之而出,出现大批的淘汰者也就不足为奇。若想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个性化表达越来越多的被认可。这里中公教育专家仅就《申论》高分文章的个性化表达谈几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篇完整的文章包括标题、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一)标题的个性化。

“标题”对于文章而言就像“头脸”对于一个人一样重要。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远观头,近看脚”,那么阅卷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也一样:“粗看题,细看点”,即第一印象是对文章标题的判断,“题好文一半”。因此,考生在书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标题表达的个性化、新颖化,避免套路化。

试比较:

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 让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证人保护制度亟需制度跟进 证人保护制度是保护证人的利器 创新文化产业促进城市发展 文化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引擎”

简洁、规范、明确是一个合格标题的基本要求,而能够运用一定的标题优化技巧,会使标题更出色、新颖,这也是标题个性化表达的一种趋势。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标题的优化是在“合格标题”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为“优化”而优化,使用不贴切的比喻词,因文害意。

(二)主体个性化。

在《申论》文章中,主体部分主要是分论点的论证。分论点的选取需要注意分论点必须支持总论点,分论点之间逻辑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力求反套路、个性化表达,方可实现文章高分的目的。

例:

总论点:以创新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分论点:1.发展文化产业,内容亟待创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发展文化产业,人才亟待创新 3.发展文化产业,制度亟待创新

不难发现,以上分论点结构相同,字数相当且前半句都相同,看似论点工整、明确,实际上,这种形式有着明显的套用痕迹,已被视为文章套路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不建议大家都采用这种形式书写文章。

反套路的个性化表达需要语言流畅、自然、连贯。建议修改:

总论点:以创新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分论点:1.发展文化产业亟需在内容上进行创新

2.当然,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人才创新作为助推器。3.此外,制度创新也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比较修改前后的分论点,不难发现,修改后分论点的语言表达更自然、连贯,逻辑清楚,没有修改前的刻板、雕琢痕迹,相对更容易得到阅卷者的高分认可。

(三)结尾个性化。

文章结尾重在收束全文,升华文章主旨,进一步强调或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使文章核心表达更深刻、发人深省。一些考生背诵套路化文章结尾:“综上所述/总而言之„„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白白放弃了让文章更精彩的一次机会。

反套路、个性化表达要求考生尽量避免使用“综上所述/总而言之„„”这些词,直接陈述文章核心内容,进行意义、影响阐述或者强调对策性分论点的重要性,来结束全文。

例:

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轻民意。是否顺民心、重民意,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只有让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才能对话亿万网民,凝聚亿万民心,凝聚更大力量推动中国稳步前行!2.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无论“堵”与“疏”,都要依法进行。打击、管理既要依据刑法等实体法,也要遵循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同时,注重合法权益的保护,惟有如此,才能做到“堵”、“疏”结合,进而推动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篇11:个性文章

近期各省公务员考试日益临近,对于广大考生来讲,申论文章写作是考生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不少考生感觉申论文章写作无从下手,或者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特色,很难拿高分。针对这个问题,中公教育从三个方面教考生如何实现个性表达,写出高屋建瓴的文章。

第一,反模板、反套路

模板化、套路化,是申论文章写作中的痼疾。要从内容和形式上打破模板和套路,实现灵活表达的第一步。

(一)内容上,要用对

考生要搞清楚给定材料中讲的是什么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来论述。如果材料讲的是“食品安全问题”、“水资源紧缺问题”,而你却分别使用针对“粮食生产问题”和“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表述,这就是张冠李戴了。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和粮食生产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性,但二者仍然不是一回事,考生用“粮食”套用“食品”,用“水资源污染”套用“水资源紧缺”这种针对性不强的表述,就会沦为模板化、套路化。所以,内容上用对表述,针对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关键。

类似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这样的表述,考生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在内容上是否符合材料意思以及文章的整体内涵,即看模板式用语是否和所谈的问题的各个方面相吻合。

此外,刻意拔高论点,也是文章模板化、套路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形式。例如,将“煤炭安全问题”拔高为“能源安全问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拔高为“科学发展观”战略,采用了时下比较热门或常见的热点主题,套路化地提出了论点,却没有抓住材料实质,偏离了问题。

(二)形式上,要用活

用活模板,就是指对一些模板化表述做改编,以模板的骨架穿上具体文章内容的衣服。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

1.分论点的对策宾语前加修饰词,以体现专业性。如“加强网络监管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大网络过滤技术的研发”等等,表示明确的针对性,而非一种背诵的套路。

2.动词的多样化。“加强”一词过于单一化,可以使用“加大”、“强化”、“重视”、“完善”、“健全”等类似词语。

3.表示意义词语的多样化。除了“前提”、“基础”、“保障”、“关键”之外,还可以使用更多的词语,以避免重复。例如: 两字:“重点”、“核心”、“抓手”等。

三字:“助推器”、“着力点”、“突破口”等。

四字:“主攻方向”、“力量源泉”、“有力保证”、“战略重点”、“重要途径”、“根本出路”、“必要条件”、“紧迫任务”、“关键环节”等。

第二,反幼稚、反肤浅

(一)观点不幼稚、不肤浅 语言幼稚化,根本上缘于作者生活单纯、缺乏经验,也就是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太幼稚。听说粮食生产供不应求,就想到毁林开荒来种粮;听说食品安全受威胁,就想到加大力度处罚企业;听说住房价格持续高涨,就想到政府应当多盖房„„当今社会的很多问题,不是仅凭“想象”就能下结论的。粮食问题可以依靠政策支持、技术改良、资源节约等方式解决;食品问题可以依靠政府严格审批、系统监管、经济和行政处罚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也可以依靠完善二手房市场、房屋租赁市场、国家相关经济政策、规范房屋中介等等方式解决。要想语言不幼稚、不肤浅,首先观点就要成熟、深刻。

(二)分析不幼稚、不肤浅

要想语言不幼稚、不肤浅,不仅观点要成熟、切合实际,分析也要深入,要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

1.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对社会现象作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社会现象作矛盾分析的具体步骤是:

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查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

其次,从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社会现象的本质,而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再次,分析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同时,注意矛盾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2.供需分析法

供需平衡理论,是指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供需分析法,就是指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供给是指市场上的卖方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向买方提供的实际存在的商品和劳务。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买方对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的需要。

供需平衡理论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因此,供需分析法也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供需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多种社会现象。

(三)措施不幼稚、不肤浅 1.对策要可行

所谓可行性,就是指对策要具备可以实施的条件。提出来的对策如果在当今社会根本无法实施,那显然是幼稚和肤浅的。

2.学习规范对策

有些同学的对策幼稚、脱离实际,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知识储备。要掌握规范的对策写法,一方面要多看——看新闻、看评论、看本书后几天的榜样文章,通过阅读、记忆来培养考生的写作思维和语言习惯;另一方面要多写——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对比参考答案与自己的答案差距在哪里,适当仿写榜样文章,学习使用规范用语。

第三,反生硬、反刻板

反生硬、反刻板是指要使文章更加生动流畅。一是要善用修辞手法,二是要注意用词。

要学会善用修辞。修辞不是只能用在记叙和抒情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句式选择也可以让我们的申论文章熠熠生辉。纵观申论文章佳作,运用修辞美化语言是极为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收到效果的。修饰申论文章的语言,可以运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之感;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

申论用词首要应清楚。要使得所用的词表述的意义、说明的对象清晰易懂,易于为读者理解。做到用词清楚,就要选用现行的通俗词汇。

申论用词要庄重大方。贵庄重,避俚俗、慎机巧;尚自然,忌生硬、拒堆砌;提倡简明纯净的词汇,而不要重叠、繁琐、模棱、浮泛。用词造句越自然越好,即使书面语言,也要符合日常说话的表达习惯,“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陆游《读近人诗》),生硬扭捏的语言方式要极力避免。

申论用词可追求适度的生动性。避免平淡直白,增强表达效果,可使用成语、俗语、格言、谚语等,借成熟习用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一味使用平白直叙的语言,则会事倍功半,难以产生说服力、感染力。

上一篇:环氧地坪施工承包合同下一篇: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