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文章

2024-04-10

心理文章(精选6篇)

篇1:心理文章

事实上,没有任何习惯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挣扎才能做成的。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无论小孩还是大人,懒惰都是天经地义的——谁都得经历或长或短那么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期才可能长大。在那段时间里,谁都是随心所欲的。然而,没有人可以总是“随心所欲”,那只不过是幼年时的真实,少年时幻想。马克吐温曾说过“保持身体健康的唯一办法,就是吃点你不想吃的,喝点你不想喝的,以及做点你不愿做的事情。”生活亦是如此,节制既是高级,一个习惯改变终身。

当今世界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最成功的演说家和咨询家之一博恩·崔西认为“人类所有的行动,几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本人的习惯所决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有95%的行动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大部分的无意识行动都是通过习惯产生的。所谓习惯就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不依赖意志和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饮水般轻松的状态”。

我们都尝试过减肥、保持节约、早起早睡、戒烟、每天阅读的习惯。这些常常提到、听到、去尝试的话题,想做却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在哪里?

美国作家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提到,“你坚持不了,是因为你太依靠你的意志力,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你需要依靠的是习惯。”简言之,我们日常付出有意识的行为,其实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一边跑步,一边思考,或者一边看电视一边和人聊天,而跑步动作就是我们的一个习惯行为,是脑中设定的记忆动作,我们只是把这个行为固定且无意识的重复。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对大脑而言,没有所谓好习惯或坏习惯的分别,被动的被习惯支配还是巧妙地主动运用习惯,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的,我们需要善用习惯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无法把减肥、看书、运动这些事情转化为习惯呢?那是因为,人类具有“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倾向”的特点,要做出改变时,所有生物会将生理状态维持在某一固定状态,这一状态称为“平衡”。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懒惰的器官,对所有人来说,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意味着未知、威胁。

正因为大脑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而无法的持续,容易回到固定的舒适状态,最终失败。

这种现象,就叫做「习惯引力」。它就像地心引力牵引着我们在离开地球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动力,当我们想进入一个新的习惯状态前,也同样困难重重。

对于培养一个习惯所需时间也有不同,通常认为21天可以养成一种习惯,不过,从各种习惯养成的结论来看,其实习惯养成所需的时间长短,是依照想培养的习惯的种类而定的,因为习惯不同,习惯引力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根据习惯引力的强度大小,我们可以把人类习惯养成大致可以分为:

要摆脱习惯引力的作用,成功跃入习惯化,你大致需要经过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反抗期。最初的7天,这个阶段的人无时不刻都在想着放弃,其中42%的人都会在这个阶段遭受失败。

第二个阶段:不稳定期。第8天至第21天,长达14天,由于被预定事项或者其他人的影响,40%的人会在这个阶段失败。

第三个阶段:倦怠期,第22天至30天以上,在这个阶段你逐渐会对已经形成的习惯行为有一种倦怠感,而放弃保持,有18%的人在这个阶段会败下阵来。

— 4 — 那么要怎样成功地摆脱“习惯引力”,顺利度过习惯养成的三个阶段,收获习惯之旅的美妙感觉呢?

一、反抗期应对措施

这个阶段的意志力是最薄弱的,稍有松懈就会功亏一篑,要平安度过这个阶段,就应该保持着“坚持下去”“每天都要坚持”的心态,把重心放在过程中。

原则一锁定一项习惯,不要同时培养多种习惯;

原则二坚持有效的行动,行动规则越简单越好;

原则三不要太在意结果。

可以做简单记录,记录下每天的改变,哪怕只有一点点,对于孩子的改变,家长要予以肯定和支持。当达到一定天数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每天记录,会相当有成就感。

二、不稳定期应对措施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建立能够持续行动的机制,善于培养习惯的人会采取有弹性的计划,比如可以和孩子或者朋友制定一个奖罚机制,如果能坚持完成即可得到某一奖励。这样能解决不稳定期时心态的懈怠。这个阶段要把行动难度提高到自己本来要求的程度。

原则一是行为模式化,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培养节奏感。

原则二是设定例外规则,对不规律发生的事件预先制定应对规则,让计划保持一定的弹性。

原则三是设定持续开关,心理学认为,积极行动的动力来源为产生快感和回避痛苦两种,所以为了保证习惯的持续,就可以运用快乐型开关和处罚型开关两种相结合,让自己持续的获得动力。

三、倦怠期应对措施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要创造变化,应对在培养习惯过程当中产生的一成不变的感觉,当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就会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这时候有创意的变化就是度过这一阶段的利器。

方法一:添加变化,在原有的行动计划上,增加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比如改变改跑步路线,换一种学习方式等,换种心情让自己产生动力。

方法二:计划下一项习惯,拟定下一个习惯的培养计划,不断地为培养习惯投注心力,将习惯分为短期习惯、中期习惯、长期习惯是比较好的一个方法,就像聪明的厨师会在熬汤的过程中完成洗菜、调料、做菜的其他任务一样。

改变自己的人生,其实就是将好习惯坚持下去,将坏习惯尽量的减少。

事实上,无论你想培养什么习惯,只要掌握了培养习惯过程中这三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再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规划自己的行动,不需要非凡的意志力和超人的耐性,你就能将新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一夜之间,我所有的朋友都去做微信公众号了。

在政府混吃的朋友,在事业单位等死的朋友,在跨国企业搬砖的朋友,在私人作坊卖身的朋友,在谈理想搞创业的朋友,在学校里头嗷嗷待哺的朋友,一夜之前,殊途同归,全部做起了微信公众号。

理由很多。求路人打赏,求广告商包养,更多的是上司一声令下——做不做?不做下岗!

于是我的手机从早震到晚,随时随地都在收推送。

内容自然五花八门。如何穿衣服,如何挑音乐,如何选餐厅,如何炒股票,如何买进口货,如何颠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每一条看了,都让人立志要做更好的自己,拥抱光辉灿烂的明天。

每条推送都是不一样的烟火,除了三位数的阅读量这点,它们没有任何共通性。

做微信号的朋友,其实都挺年轻,下限二十二,上限二十八。但不得不板出风尘样,脸上写满了“我世面见很多”,嬉笑怒骂,指点江山。

这是很累人的。月入5千的主儿,成天推荐各大高级餐厅,分享红酒,奢侈品,和境外游。

男朋友还不见踪影的小姑娘,却要拿出灭绝师太的心,教习女同胞们生杀予夺,做爱情的胜利者。

朋友们成天为内容操碎了心,无时无刻不在捕捉热点。一篇咪蒙的《致贱人》横空出世,模仿版随即一拥而上。《致好人》、《谁是贱人》、《你个烂人》就不说了,还有理直气壮站出来吆喝,《我就是贱人》。

光是内容没用。为了做好公众号,还要精通十八般武艺。拍照和修图只是基本功,画漫画,编段子,录广播,剪视频,样样都要举重若轻,信手拈来。毕竟现在的公众号多如牛毛,许多读者又爱犯傲娇,动不动就“太长不看”。如何增添趣味性,脱颖而出,就成了重中之重。

不要小看每一条阅读量只有三位数的推送,他们背后都站着一位被迫害的年轻人,在哭天抢地,抓断上百根头发之后,才用心血凝结出了这图文并茂的推送。

连吃饭都不得安生。好几回聚餐,吃到一半时候,在座朋友纷纷从包里掏出笔记本或平板电脑,手指上下翻飞,编好推送内容,“biu”地一下发了出去。

“需要这么拼吗?吃完再发不也一样?”

“你傻呀,”朋友小黄大翻白眼,“待会儿就是大家翻手机,看推送的黄金时段,吃完再发,阅读量全让别人给抢光了。”

“说来恨得我,”朋友小明放下电脑,咬牙切齿,“昨天我跟那谁弄了个差不多的推送,他就比我早发那么5分钟,看看,流量全给抢光了,老天,都将近1万了,我这条才200多!”

“人家好几万的粉呢,你能跟人比啦?200多不错了,我这条才100多呢。”朋友小宝叹气。

小黄笑道:“你那号开仨月了,每天还那么可怜兮兮的一两百阅读量,怕是风水有问题。”

小明回嘴:“那倒是,跟你们混久了,晦气。我就该找个大号,跪舔,抱大腿,散红包,求转发。”

“还好不是网红,不用发自拍。要不一照,一个赛一个的磕碜!”

“哎你看你看,那谁,红人汪蒙又推送了。”

“阅读量多少?”

“乖乖不得了。半小时,五千!”

“又写了些啥?”

“题目是——《连你的屎都不敢吃的男人,凭什么给他操》。”

“太粗俗了。”我皱皱眉头。

“你懂什么,推送题目,就是要黄色,暴力,抓人眼球。”小明说。

“写了些啥?”小黄问。

小明用手指在屏幕上比划两下,说:“没什么,不就她家那位老方,两人恩恩爱爱缠绵史。”

“还有她朋友们的悲惨情史。”

“这可能是她第八百个堕胎的朋友。”

“堕下来的孩子可绕地球一圈。”

“这种东西怎么有人看?”我很吃惊。

“红得不行,”小明晃晃手机,“你看,咱说了五分钟的话,又多了上千的阅读量。”

“无法理解。”

“你不爱看,有的是小女生追,”小黄说,“每天眼巴巴的,就等这条推送了。仿佛看了,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连妇科病都可治。”

“如果你们想炒话题,”我喝了口啤酒定神,“我允许你们写我。”

“他已经写过你,”小明指指小黄,“他写你留学,劈腿,搞外遇,还是个同性恋。” “什么!”

小黄脸上一红,立马反击:“小宝也写过你。他写你浮夸,炫富,装文艺,又绿茶!”

“其实咱们也不能说是在写你,”小宝慌忙解释,“不就借用个你的名字,显得真实。”

“对,对,就好比以前写作文,开头就来——一位名人曾说……”小黄在一旁帮腔。

“没想到你们为了点儿阅读量变成这种人,”我目瞪口呆,“这个人吃人的社会呐!”

同时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经营微信公众号,尚不用为此费尽心神,甚至出卖良心。

第二天,老板要找我谈话。我们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自诩思想新潮,紧跟时代,特喜欢跟我们这些年轻人打成一片。

“小张哎,你看这个。”老板拿出手机,翻开微信。

我定睛一看,是条推送。

“看到了吗?”

“看到了。”

“觉得怎样?”

“您这玫瑰金挺骚的。”

“少贫嘴,小张,”老板正色说,“这是咱们对手的推送!我们是创新的现代化公司,新媒体也要搞起来!不能落后!”

“所谓创新就是要另辟蹊径,不舔人家屁股——我完全反对。”

“那你来做,”老板仿佛没听我说什么,只拍拍我的胳膊,“小张你脑子活,文笔又好,搞个公众号,没问题的嘛!”

我想了想,点点头,回到工位,打开word文档,一边写起辞职信,一边发出鲁迅式的哀叹——

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这中国,已经难见不做公众号的人!没有做过公众号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与人社交时如何很会聊天是个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非常关注与异性聊天的问题。

我综合了此前写过的若干篇文字,有了下面的关于聊天的方法论总结。从3个方面入手,让大家看完就能去实践。1,心态篇 2,原因篇 3,策略篇

【心态篇】

我发现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支撑和前提,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倍功半。反之,心态好,自信心足,就会有强大的抗挫折承受力,甚至是遇强则强,越挫越勇。

大家有没有如下情况:

1、与异性聊天,尤其是与高分异性、心仪的异性聊天时紧张害怕、自卑、患得患失?

2、你总是猜测对方说的某句话的潜在意思是什么?

3、和高分、心仪异性沟通不了,却对和自身价值差不多甚至更低一些的人就没问题?

这是很多心态差的人的首要问题,为什么这么说?你觉得没话说的时候,脑子里要么是一片空白,要么纠结了半天才挤出1,2句话,并还担心说了对方没有反应或是担心说错了,对方会对你产生不良反馈,可你越这样想,你就越害怕。这情况和当众演讲或表演时会怯场情景类似。

核心原因首先是不自信。不自信的背后,有2点。第1,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心里有这样一幅图,虽然大部分人口头不愿承认,但内心潜意识是这样想的:自己的价值是比要追求的美女低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想从异性身上索取价值。(你懂的)

一旦陷入这种思维,你就会不自觉认为自己矮人一等,你在价值比你高的人面前自然就会紧张,担心自己说错话,害怕说错话对方给你否定的反馈,你越是这样想和担心就越陷入紧张的状态,直至想找个洞躲起来或是想办法逃离现场,以避免内心的煎熬。但你又想和喜欢的异性相处聊天,在这样矛盾的思想下痛苦不已。这就是你遇到陌生异性就紧张的原因之一。

原因2,也有可能你本身是个比较宅的人,平常很少社交,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少,玩电脑时间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你的社交能力、语言能力慢慢就有所退化,遇到陌生同性还好,但遇到异性,同时又想索取别人的价值,但能力又不够,不知道该怎么做,大脑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于是恐惧感就产生了。

前面紧张害怕的感觉一般约会连带着患得患失。

人为什么有时候会有患得患失的感觉?

并且这种感觉让人百爪挠心,纠结无比,此心态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模式,致使本来一个简单事情会变复杂或低级失误或是在追女孩的过程中让自己处在被动局面。

这个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是“分别心”在作祟。那什么是“分别心”?用更通俗的词叫做“得失心”,患得患失的心态。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两个“我”,其中一个“我”就是对于各种自身行为的好坏下判断而产生情绪的“我”,在这里称之为“我1”,另外一个“我”是行动的无意识的“我”,在这里称之为“我2”。

比如“我2”在跟女生搭讪后,女生的反应并不是很好,这时“我1”就会开始下判断,对“我2”进行批评和否定,认为“我2”确实很2,如此,“我2”在行动上就会开始顾虑“我1”的否定而受到影响,害怕搞砸,从而限制住了本身的发挥。

我们在运动场上也经常见到运动员出现这样的情况,譬如在足球赛上单刀却没能抓住机会破门的球员,他们大多在同场比赛下一次单刀表现一定都会不进,因为在他们内心里,肯定会念叨这么一句话——我怎么这么没用。那么在下次拿到球单刀的时候就会在意上次的失败,从而导致发挥失常错过机会。

在与异性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相信也有人有过这种体验,譬如“桃花运”就是这么回事,有一段时间,你因为机缘巧合搞定一个不错的妞,之后就会感觉任何异性你都可以聊得特别HI,不管你说什么那些异性都可以手到擒来,但如果你在一个妞身上投入了很多,却总是受挫,同样会感觉无论任何异性对你来说都像一块钢板,她说什么你都得琢磨半天该怎么回,做每件事都会害怕得到负面的反馈,因为你害怕失去她,人对未来失去某样东西时都会感到焦虑。

比如你成绩不是很好,害怕年终考试挂课。比如,现在就业压力很大,你害怕毕业后就失业。比如你父母得了重病,你害怕失去他们。

回到前面刚开始提到的常见现象,很多人认识了一个新的异性,并对对方有好感时,心态发生了变化,变得患得患失,害怕失去,并问我,和对方聊天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会比较有主动权?

我先举个类似的例子说明一下,假设你去面试找工作,一般的做法都是去网上搜集适合你职位的信息,同时都会有很多家公司在网上发布,那你是否会只投一份简历到一家公司?并且期望这家公司一定要应聘你,那如果你没有得到这家公司的工作,甚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那你只会吊死在这一家公司吗?

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你们肯定不会,肯定是同时投很多简历去不同的公司,以期望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和更多的公司选择。因为你也想选一家薪水更高、福利更好、交通便利、公司办公室环境舒服等等。

一般情况下你不可能在还未得到这个职位之前,就已经在害怕失去了,因为你知道即使失去了这个公司的机会,你还其他公司可以选择,东家不打,打西家,现在年轻人跳槽都还蛮频繁的。

那找工作和找女孩谈恋爱是一样的道理,那该用什么心态和对方聊天呢?

我的答案是:用你失去对方也不会可惜的心态,无所谓的心态,因为他本来就不属于你,失去对方,你是否会掉块肉?失去对方,你是否会死?失去对方,你是否就再也没有机会认识第2,3,4,5.。。个女孩了?同时你们还没在一起成为男女朋友,还未谈婚论嫁,他还不属于你,为什么你就开始害怕失去了呢?

接下来再说说喜欢揣测对方意思的问题,这里主要是从男性的角度阐述。

你喜欢不断的揣测对方说的话的潜台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同时你之所以这样想,完全是你把对方放在了比你更高价值地位上,你心里有这样一幅图,就是前面刚刚说的那幅图。

你在这个基础上,做的任何行为都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低姿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太监都喜欢揣测皇上的心思,并想尽办法讨皇上欢心。你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你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姿态放那么低吗?大家觉得作为高高在上的皇上,需要天天揣测自己后宫嫔妃的心理想什么吗?

你们做为真正的男人,应该是带领女人,而不是被女人所左右,只有你在两性关系上掌握了主动权,你才有更多的话语权,你才不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过多在意对方每句话背后什么意思。

你以对方意志为转移,你的思想就一定程度上被控制或影响了。你觉得在受影响的同时,对方会喜欢这样被自己轻易影响或控制的人吗?女人一般来说都是希望有比自己更强的男人所征服。不是有句话说这样说的吗!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而女人是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原因篇】

经常有人问我,该如何与异性展开话题,我也经常分享一些方法给他们,而且是我经常使用而有效的,但对方反馈效果不明显。

直到我与一些粉丝、学员在YY上进行语音互动问答时,才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很多人与异性交流存在障碍,不完全是方法技巧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影响大家与异性交流的症结所在。

通过大量的交流、整理,我总结出了影响大家与异性交流时经常出现的8个常见问题:

1,当众说话紧张;

2,细声细语,没有感情,没有热情,没有能量;

3,繁复啰嗦,无重点,无逻辑;

4,没有储备足够多的知识、故事、话题;

5,容易说错话,容易冷场、容易终结话题;

6,不会延续话题、不会转移话题;

7,缺乏幽默感;

8,地方口音、甚至口吃;

1,当众说话紧张;

原因很简单,缺乏自信是第一。而这个自信更多是当众说话方面的自信。不懂主观上如何树立讲演时的自信心态、突破恐惧、克服当众讲话的紧张感的方法。二是没有学习过当众说话的系统方法。第三是缺乏足够多当众说话的经验积累。可参考经典书籍《金字塔原理》。

2,细声细语,没有感情,没有热情,没有能量;

这是你与这样的人交流的第一感受,正所谓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你还没弄清楚他说的内容,你听到对方声音就没有吸引力了。有气无力,没有抑扬顿挫,没有情感起伏,感觉不到对方的热情和能量。你与他的交流感觉就像是碰到了僵尸。最可怕的是,他自己完全感受不到这点,觉得没什么问题。而且这也是很多人专门去学很多话术技巧惯例之后依然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不知道语言的本质,不完全是你说什么内容,而是你怎么说。同样一简单的话,你富有感情的表达肯定比你好无生气的叙述要好上很多倍。

推荐两个简单的方法来知道自己说话的感觉到底是怎么样的。

第一,用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一段你和朋友对话。然后放出来听听,感受一下从音频里的声音和自己平常说出来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其次,再问问这朋友的感受是什么。通过次方法,你就能对自己说话有个另一个角度的认识。

3,繁复啰嗦,无重点,无逻辑;

表达一件事情,逻辑线不清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没有规划,语言干涩、重复。会让你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你只有非常专注的听,并且总结复述给对方,才能确定是不是你听到的内容。试问如果异性和这样的人聊天,是多难受的一件事情。依然推荐参考经典书籍《金字塔原理》。

4,没有储备足够多的知识、故事、话题;

这样的结果就是容易在交流时思维枯竭,想表达而表达不出来,因为大脑里储备的素材太少。

原因大致3点:

1)平常不爱读书、不及时学习一些新知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就是这些朋友,平常不积累,碰到某个话题时,你对话题的背景、知识、趣闻、等等周边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就像电脑数据库里没有存储相应的数据,自然无法检索到,你当然也就不知道该聊什么了。

2)没有整理自己,适合与人分享的故事、或是没有把听到的好故事记录下来。

如果想与对方有更深入的交流、想进阶两人的亲密关系,你不表达一些你个人、甚至是隐私的内容,别人就感觉与你距离不够近。你想想你关系最好的朋友一般来说都是互相知根知底的,只有你们互相更了解对方,才有可能关系更亲密,你主动与对方分享了你的成长经历、恋爱经历、各种有趣、特殊、惊悚、甚至是灵异事件,对方才会对你更全面的了解,对方才可能敞开心扉也对你分享她的故事。

3)不关注时下热门话题

时下流行的东西是最具有可交流性的话题,因为大部分人都有关注,你不参与就显得你很不合群,或是比较落伍。而且流行内容也是最容易与陌生人、异性展开交流的开始,从这些话题上就可以了解到对方的一些观点、甚至是三观。

时下流行内容典型内容如下:电影、音乐、电视剧、名人、书籍、游戏、热门网络视频、热门网络事件等。平常上网的时候顺便关注一下,并时常有机会就和身边熟悉的朋友说,再在和陌生人、异性聊时就比较相对比较熟练与顺畅。

5,容易说错话,容易冷场、容易终结话题;

对不擅长聊天的人来说,当你还没调整过来,很容易你在社交场合成为传说中的——话题终结者。本来几个人正聊得欢时,你不经大脑的一句的话,让大家都尴尬了,整个热烈的聊天气氛就因为你瞬间降到了冰点,同时别人也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接话来延续或化解。一般来说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经验的朋友都会直接打个哈哈,迅速转移了话题,直接聊了其他好玩的事情上,以避免尴尬。你是否也造成过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就请继续往下看。

6,不会延续话题、不会转移话题; 你如果有前面的这些问题,你也很容易碰到这个情况,你让聊天冷场了,却不知道如何马上延续之前的话题,或是直接转移到其他可以聊的事情上,好让你们的聊天又回到正轨上。那你就会非常被动,一般来说对方也不是那种很擅长主导谈话的人话,就会陷入尴尬,尤其对方还是你希望追求的异性时,对方已经对你整个人的评价,在内心做出了一个相对负面的评判。恭喜你离失败又更进了一步。

7,缺乏幽默感;

假设你平常就是个严肃、冷酷的人,不会搞笑幽默,不会根据现场情况活跃气氛的人,虽然不一定有幽默感才能赢得朋友或异性欢心。但你却是少了一个有力的社交武器。幽默感有时候就像润滑剂、催化剂、助燃剂。能有效快速拉近你与他人的关系、能让你与他人的关系更亲密,也更容易让他人喜欢你。

8,地方口音、口吃;

假设你的声音有比较严重的地方口音、甚至口吃,也会阻碍你与他人的交流。别人听不太明白你说的是哪里的方言,具体在说什么,别人已经面露难色,但你依然坚持自我,丝毫没有把自己语言调整到和大家统一的频率上。

口吃属于一种语言障碍,表现为与正常流利交流的人的频率不一致,而且不自觉的重复、停顿。此问题完全通过参加矫正训练来治愈。

大家知道了这8个常见问题后,看看自己符合几条?如果超过3条以上,那你就需要一个课程来系统、全面、深入的区解决这个问题。不然这个问题会伴随你下半生,让你每次遇到类似场景时都无法发挥自己的真实能力或魅力,阻挡了别人更进一步,去认识你,了解你的可能性。

【策略篇】

大家看了心态篇、原因篇之后,我给出的聊天建议是1个原则,2个策略,2个要点。

原则:与对方聊天尽量不聊理性话题,比如你工作如何,家住哪里等查户口式的聊天。应多以感性艺术性话题为主,比如多聊娱乐性话题,电影、音乐、明星、娱乐方式、星座等等,这些话题在做细分又可以聊很久。可辅助参考原因篇第4点。

短期策略,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是平常搜集一些上面提到的感性话题,但请不要依赖,因为这些只是素材,不是能和对方聊天热络和产生感觉的决定性因素,只是辅助,只是躯壳,不是灵魂。

长期策略,多和性格活泼的人成为朋友,他们的能量气场一般都很高,情绪和能量是可以互转的,你和他们在一起呆久了,很容易影响你,你慢慢也会变得开朗和说话多。大家回忆一下是不是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有,请多和他们在一起。

在此前提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积累,你首先不会在异性面前紧张,在你放松的状态下,利用你平常积累的素材,在遇到觉得有意思内容当下反复说个几次,或者用手机有道云笔记摘录下来,偶尔翻出来看看有个印象即可,在此强烈不推荐死记硬背,切记!

在有了前面的准备,接下来会涉及到2个概念,“状态”与“惯性”。

这里说的“状态”是指你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是否进入了不需要刻意去想话题,大脑会根据你们当时的聊天情景自然而然的不断自动浮现说话内容的状况。

进入“状态”,你就是快乐的源泉,像某些广场的音乐喷泉一样,给路人游客带来赏心悦目之感,每一次的喷薄而出都会带来人们的欢呼雀跃,甚至是人们冒着被 淋湿的风险或直接就想湿身的跑到喷泉中嬉戏,乐在其中。你如果也能做到这点,你也可以像喷泉那样,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并让对方沉浸在你的欢乐中。

这种 “状态”从生理的角度上,是你体内通过外部的刺激产生了“肾上腺素”,它于是继续反过来刺激你的大脑,让你进入一个很嗨的非常规情绪,这时你的精神是处于高度兴奋和高速运转的过程,此时的你会变得很本能,你的语言、行为都或多或少不由自主的听从了本能的驱使。

常见的例子,你喝了酒,但又未醉的时候,处于兴奋状态,你会经常做一些你平常做不出的行为,说一些平常不会说的话,甚至会不停的说话,根本不需要思考,具体就不举例了,请各自回忆自己或朋友喝醉后的各种行为,自行脑补。

“惯性”是指你进入“状态”后,你会不自觉的停不下来,因为你这时情绪、能量都很高,也就是俗称的“嗨了!”,嗨了就是兴奋,你如果每次和别人聊天都能进 入这种兴奋状态,大脑就会自动高速运转,想到什么就会说什么,甚至说的内容可能没什么营养,但依然和对方沟通流畅气氛活跃,因为你不是在传递信息,而是传递情绪,对方与你聊天之后一般只会记得当下热烈氛围,而不一定记得你们具体的聊天内容。

好了。最后给大家总结一下。

1,通过扭转错误思维,调整自己紧张害怕,患得患失等不自信的表现和心态。

2,通过8个常见不会聊天的现象来总结自己的问题症结在哪,并针对性的去解决。

3,通过我给出的1个原则,2个策略,2个要点的方法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的改进自己的聊天问题。

通过这3点,大家可以慢慢的变得会于异性聊天哟!

最后的最后,在补充一点。

部分女同胞有疑问,为什么没有从女性角度和男生聊天的内容,我想说的是虽然本文主要是从男性角度去写如何与异性聊天,但原理是类似的,男女是通用的。

截止到今天,我已经实践Everyman睡眠计划十六天了,关于这个睡眠方法,我在这里就不介绍了。我想说的是我所执行得这个睡眠计划每天白天是有三次时间为25分钟(过几天减至20)的小段睡眠的。一开始,在这么短时间里每次都能睡着对我这个生活作息毫无规律并且睡前玩手机到累得受不了才睡的大学生来说,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后来,我总结出了方法,这个方法熟悉之后(几天就能适应),你就能获得想睡就能睡的能力~10分钟入睡无压力~

方法如下:

1、在你不是很激动很兴奋的前提下,躺在你心爱的床铺上,摆出一个令你最爽的姿势;

2、全身放松,从头顶往下,走起,思绪到哪部位哪就放松下来;

3、重点到了,调整呼吸,让自己的气息长且匀,吸气自己把握,呼气的时候才是重点,呼气的时候让自己身体某一部位放松下来,比如左手、右肩、面部,最好是有一定规律,这个自己寻找吧,当然直接自上而下也是很好的。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不要动身体,一根手指也不行(熟练后无压力),自己的意识一定要保持在呼吸“周围”,这个不是很难吧。

如此,做得好的话,在几分钟内,你就会感觉自己突然就像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了,感官上非常奇妙(其实就是平常的半睡状态,只不过这次你意识很清醒),到了这层次,你不要随意动身体任意一部分,只要不严重胡思乱想,几分钟内就能入睡了。

PS:方法重点,姿势舒服、深呼吸且平稳、身体随着呼气放松、意识跟随呼吸放松身体、相对静止、可用虫鸣等音效辅助睡眠。

文/池柯

---------番外:《怎样拥有好睡眠》

1、坚持一个睡眠时间表 :坚持一个睡眠时间表会使得你的身体习惯于一个睡眠周期,并帮助促进更好的睡眠;

2、戒烟 :尼古丁是一种兴奋剂,它会阻止你入睡;

3、阅读放松的词语 :根据一项发表在应用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研究,如果你在睡前看放松的词语,如“冷静”“放松”“休息”等等,将有助于睡眠。所以可以写这样的一段话作为睡前阅读;

4、如果无法入睡,再做一些事情:如果你不能入睡超过了15分钟,做一些放松和尝试再次入睡,当你累了自然会睡;

5、更换旧床垫 :如果你的床垫是很旧的(超过6-7年),那么是时候以新代旧了;

6、吃晚饭 :等待至少3个小时睡觉前吃你的晚饭后;

7、温度 :你的卧室需要调一个完美的温度,大约是70°F或21°C;

8、关闭电子设备 :睡前请关掉手机,在你的卧室里不应该有任何人工光源。即使是小的LED灯也可能打扰你的睡眠。此外,还要避免睡前(如电视)强光照射1-2小时;

9、避免在晚上喝带有咖啡因的饮料或浓茶等:用花草茶代替,例如,甘菊茶可以帮助放松你的头脑,帮助你安然入睡;

10、酒精 :饭后一小盅,可能看起来像可以帮助你更快入睡,但睡眠质量差远了,不要在睡觉前2-3小时内喝酒;

11、练习:因为巴普洛夫效应,所以可以练习和改善睡眠长度和睡眠质量,但要练习要避免在睡前4小时之内;

12、限制白天小睡 :这意味着每天午睡不超过30分钟,因为白天小睡可能与夜间睡眠干扰;

14、食物: 晚餐要吃健康的食物,并且睡前不要吃得太饱。

解放大脑!这些方法你知道几个?

晏初 2015-10-18 17:43:43

原文:Increase Your Mind Power with These 7 Techniques 译者:何静雅

敞开心扉,探寻自己的无限可能,你会发现关于“智力”、“认知”、“情绪能量”的讨论铺天盖地,永无止境。教育家、心理学家、神经学家给这些词语下各种定义,讨论怎样“变聪明”、“变机敏”,令人作呕。不可否认,高智商和优等生之间确有联系,但是也有人提出质疑:某个学生拥有高智商,只能说明TA更适应学校里传统的学习-思考氛围,换言之,高智商是适应传统学习方式的结果,而非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对于我们来说,提高自己的精神能量,并从中获益,比科学家们如何定义来的更重要。这些精神能量包括清晰的思考、记忆、学习的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希望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这些能量,所幸,人们在这方面做过大量的研究,在此,我们列举其中的7个。

【心智图】

年轻的读者也许对此更感兴趣。心智图是个相对新潮的概念,自诞生到现在也只有30年左右。心智图是这样绘作的:任意一个主题,比如园艺,将这个词语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思考并写下任何与园艺有关的词语,最后把这张纸填满(译者注:类似头脑风暴)。这样做可以让你的大脑左右半球紧密联系,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当人们大脑左右半球同时活动,思路更宽广,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有许多心智图APP可供下载,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

【脑筋急转弯小游戏】

脑筋急转弯这种有趣的游戏可以调动大脑的各个部位,激活神经元。每天只要15分钟的练习即可让你思维更敏捷,思考问题更高效。而且脑筋急转弯很容易找到,动动手指,网上随处可见。

【速读】

对于每天都得阅读大量文章和材料的学生,速读技巧可以节约许多时间。对于已经离开学校的人们,速读可以激活大脑分管语言的部位,尤其是语言运动中枢。读的越多,你的词汇量就越丰富。

【冥想】

作为人体器官,大脑同样需要休息。经过特定阶段的睡眠,大脑可以得到休息,同样,日常练习冥想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放松大脑。逐渐摒除杂念,沉入自己的内心,可以令你意念更敏锐。冥想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早已有过论证,当你的问题得以解决、脑中迸出新的观点,自然会身心健康。

【书写】

书写属于四项语言技能之一(另外三项分别是听、说、读)。相对于其他三项技能,书写更能刺激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神经元,促使神经元放电。大脑左半球负责思考和组织语言,右半球激发创造性的想法。当左右半球一起合作,你便可以流利的书写。反过来,经常书写也可以激发你的创造力,并运用逻辑语言组织你的观点。如果你不爱写作,经常练习也可以提高写作技巧。相信我,这绝不会成为你的负担。

【学一门外语】

神经学家认为,练习外语能激活大脑右前额叶——该部位有组织、计划、决策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部位的功能会逐渐退化,经常练习,使之保持活力是件有益的事。

【管理思绪】

我们都曾有过这种体验:从大脑迸出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念头;有时候我们的大脑固着在某个问题上,左思右想,以致难以入寝。管理思绪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培养、练习这项能力。

如果任由思绪随意飘荡,不加管理,我们的行为常常荒诞不经、缺乏理性逻辑性,而且缺乏重点。更严重的,如果被各种负面的念头困扰,比如焦虑、担忧、低迷,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情绪管理,就是随时觉察脑中闪现的不合理念头,及时掐断,并用积极的、有益的念头取代之。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种事每天都会发生。只要你每天不断练习,你会获益良多:积极想法开始超过消极想法,你可以迅速的切换消极念头。长此以往,你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转变态度”。

篇2:心理文章

难道就是逃避,顺其自然,或者是自取灭亡,我想这些会是我们最大的选择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总是感觉过一阵就好了,特别是感情和心里的事情,但是渐渐的发现,时间并不是最好的良药,病情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抑郁,或者自杀。

其实,当我们遇到情感和心里问题时,我们应正当面对,这就好比上学时,遇到不会的题请教老师一样,没有人的指导,我们靠自己毫无头绪的思想去思考吗?

当我们感冒了,或者其他身体上的病,我们理直气壮的去医院看医生,而情感和心里我们却不敢去看心里医生,这是我们最大的通病。

美国,每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心里医生,当他们夫妻间吵架过,他们都会咨询心里医生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们国家就是,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就像一个气球一样,慢慢的装的东西越多,身体承受不了了,最后想到了离开这个世界。

所以,情感和心里的问题,我们应当重视,心情是靠心来变化的,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的真实内心,逃避始终不是最好的解决。

篇3:充实文章的内容丰富文章的语言

妈妈的梦幻

妈妈从小有一个梦幻, 就是当她长大结婚后, 她要做一家之主, 每个人都要服从她。

【“梦幻”一词紧扣文题, 开门见山;破题简约, 不枝不蔓。】

当妈妈刚到我们李家的时候, 妈妈的妈妈也跟着来了。外祖母是一位严厉而干练的老人, 独裁而又坚强, 永远是高高在上的大权独揽:上自妈妈, 下至我们八个孩子 (二元宝, 六千金) , 全都惟她老太太之命是从, 妈妈虽是少奶奶兼主妇, 可是在这位“太上皇后”的眼里, 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王”, 一个孩子们的小头目, 一个能生八个孩子的大孩子。

由于外祖母的侵权行为, 妈妈只好仍旧做着梦幻家。她经常流连在电影院里——那是使她忘掉不得志的好地方。

【“独裁”、“大权独揽”、“侵权行为”、“太上皇后”等语, 或贬词褒用, 或“古词今用”, 生动地刻画出外祖母“严厉而干练”的形象。】

在外祖母专政的第十九年年底, 一辆黑色的灵车带走了这个令人敬畏的老人。五天以后, 爸爸从箱底掏出一张焦黄的纸卷, 用像读诏书的口吻向妈妈朗诵道:“凡我子孙, 当法刘伶:妇人之言, 切不可听!”

带着冰冷的面孔, 爸爸接着说:“这十六个字是我们李家的祖训, 十九年来, 为了使姥姥高兴, 我始终没有拿出来实行, 现在好了, 你们外戚的势力应该休息休息了!从今天起, 李家的领导权仍旧归我所有, 一切大事归我来管, 你继续照做孩子头!”

【用“专政”这一政治术语比用“当家”来得诙谐, 且与上文的“独裁”、“独揽”等语照应, 与“严厉”相合。“用像读诏书的口吻”表现了爸爸宣读祖训时庄严的神情。寥寥数语, 声情形态尽在其中。“你们外戚”之说, 似有生分之嫌, 联系下文细品起来, 却是幽默亲昵之语。】

在一阵漫长的沉默中, 妈妈的梦幻再度破灭了!于是, 在电影院附近的几条街上, 更多了妈妈的高跟鞋的足迹。

【“高跟鞋的足迹”实为妈妈的梦幻再度破灭后, 沉默消极的心迹。这一句, 化虚为实, 以有形见无形。】

爸爸的治家方法比外祖母民主一些, 他虽禀承祖训, 不听“妇人之言”, 可是他对妈妈的言论自由却没有什么钳制的举动。换句话说, 妈妈能以在野之身, 批评爸爸, 通常是在晚饭后。妈妈展开她一连串、一系列的攻击, 历数爸爸的“十大罪”:说他如何刚愎自用, 如何治家无方……听久了, 千篇一律总是那一套。而爸爸呢, 却安坐在大藤椅里, 一面洗耳恭听, 一面悠然喝茶, 一面频频点首, 一面笑而不答。其心胸之浩瀚, 态度之从容, 古君子之风度, 使人看起来以为妈妈在指责别人一般。直到妈妈发言累了, 爸爸才转过头来, 对弟弟说:

“‘唱片’放完啦!小少爷, 赶紧给你亲爱的妈妈倒杯茶!”

【用“言论自由”、“在野”、“罪”等政治、法律术语来叙家事, 幽默风趣。“心胸之浩瀚, 态度之从容, 古君子之风度”三句句式整齐, 搭配得当, 且与上文的“冰冷面孔”形成对比, 使爸爸貌似冷峻严厉, 实则温文尔雅的形象丰满起来。】

旧历年到了, 爸爸总是预备九个红包, 妈妈在原则上是绝不肯收这份压岁钱, 可是当弟弟偷偷告诉她分给她的那包的厚度值得考虑的时候, 妈妈开始动摇了, 犹豫了一会儿以后, 她终于没有兴趣再坚持她的“原则”了!

堂堂主妇被人当作孩子, 这是妈妈最不服气的事。可是令她气恼的事还多着哪!妈妈逐渐发现, 她的八个孩子也把她视为同列了。例如爸爸买水果回来, 我们八个孩子却把水果分为九份, 爸爸照例很少吃, 多的那份大家都知道是分给谁的, 妈妈本来赌气不想吃, 可是一看水果全是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 她就不惜再宣布一次“下不为例了”!

【爸爸待妈妈像待孩子一样, 给她压岁钱、分吃水果;妈妈先是坚持“原则”不肯接受, 但得知分给的红包“厚度值得考虑”、“水果是照她喜欢吃的买来的”以后, 便放弃“原则”, “再宣布一次‘下不为例了”’。这些典型细节描写, 用语幽默风趣, 于调侃中见真情。】

爸爸执政第八年的一个清晨, 妈妈在流泪中接替了家长的职位。丧事办完以后, 妈妈把六位千金叫进房里, 叽叽咕咕地开了半天妇女会, 我和弟弟两位男士敬候门外, 等待发布新闻。最后门开了, 幺小姐走出来, 拉着嗓门喊道:

“老太太召见大少爷!”

【“执政”、“开了半天妇女会”、“发布新闻”, “老太太召见大少爷”, 大词小用, 古语今用, 这般道来, 寓谐于庄, 极有情趣。】

我顿时感到情形不妙。进屋以后, 十四只女性的眼光一齐集中在我身上, 我实在惶恐了!终于, 妈妈开口了, 她用竞选演说一般的神情, 不慌不忙地说道:

【“不慌不忙”状写出妈妈争得“一家之主”, “梦幻”终成现实后, 自得而庄重的神情。】

“李家在你姥姥时代和你老子时代都是不民主的;不尊重‘主权’——‘主’妇之‘权’——的!现在他们的时代都过去了!我们李家要开始一个新时代!昨天晚上听你在房中读经, 高声朗诵《礼记》里女人‘幼从父兄, 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那一段,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故意念给我听的。不过, 大少爷, 你是聪明人, 又是在台大学历史的, 总不会错认时代的潮流而开倒车吧?我想你一定能够看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夫死从子’的时代了……”

【妈妈对“主权”的“新解”, 既表现了妈妈的机敏, 又符合妈妈这位特殊“遗民”的身份。】

我赶紧插嘴说:“当然, 当然, 妈妈说得是, 现在时代的确不同了!爸爸死了, 您老人家众望所归, 当然是您当家, 这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伦呀!还有什么可怀疑的?您做一家之主!我投您一票!”

【在“天经”“地义”“人伦”三词中各着一“之”字, 调侃微讽之意全出。】

听了我这番话, 妈妈——伟大的妈妈——舒了一口气, 笑了, “筹安六君子”也笑了, “咪咪”——那只被大小姐指定为波斯种的母猫, 也摇了一阵尾巴。我退出来, 向小少爷把手一摊, 做了一个鬼脸, 喟然叹曰:

【“伟大”用反语表达“我”对妈妈掌控“主权”的不满。1915年, 杨度等六人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 以讨论国体问题为名支持袁世凯称帝。这里用“筹安六君子”这个典故写“六千金”逢迎妈妈, 既恰切又幽默。“喟然叹曰”, 用文言出之, 既简洁幽默, 又表现了“我”的无奈与感叹。】

“李家的外戚虽然没有了, 可是女娲却来了!好男不跟女斗,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我看咱们哥俩还是赶快‘劝进’吧!”

【“外戚”, 借爸爸之语称姥姥, “女娲”, 借古代传说人物称妈妈;“好男不跟女斗, 识时务者为俊杰”, 借社交用语叙家庭细事;“劝进”, 意为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典出孙权上书劝曹操称帝, 用在这里, 甚为恰切。用语灵活, 趣味盎然。】

妈妈政变成功以来, 如今已经五年了!五年来, 每遇家中的大事小事, 妈妈都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取舍, 虽然我和弟弟的意见——“男人之言”——经常在两票对七票的民主下做了被否决的少数, 可是我们习惯了, 我们都不再有怨言, 我们是大丈夫, 也是妈妈的孝顺儿子, 男权至上不至上又有什么要紧——只要妈妈能实现她的梦幻!

【“政变”与前面的“祖母‘专政”’、“爸爸‘执政”’相照应。语体谐和, 诙谐幽默。“梦幻”一语与文题和开头遥相呼应, 全篇扣题, 结构谨严。】

这篇文章概而言之, 就是写了妈妈一心想做一家之主这样一件事。但作者却将这样一件家庭细事写得一波三折, 情趣盎然;内容之充实, 语言之丰富, 堪称典范。能达到如此效果, 除了作者对生活有独特的体验外, 能够灵活驾驭语言是更重要的原因:或贬词褒用, 古词今用, 大词小用;或借用政治、法律术语, 外交辞令、社交用语;或运用传说、典故;或运用反讽、俗语;或化虚为实, 以有形见无形;等等, 不一而足。

语言的运用要如此娴熟, 没有广博的知识、丰厚的积累是不行的。因此, 要使我们的记叙文内容充实, 语言丰富, 就要尽可能多阅读, 多积累, 巧运用。

篇4:文章之外的文章

演员文章事本是几个人和家庭私事,何以成为娱乐界甚至全民之狂欢?

不能怨媒体。在腾讯读到《窥文章隐私 媒体做错了吗》一文,其中说:合理地将明星隐私公开不仅是公众知情权的体现,也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题中应有之意。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来讲,心理学家罗伊·鲍梅斯特认为,坏事比好事对人的影响要大,这也是正面消息没有负面消息传得快、传得广、受关注度高的原因所在。而新闻媒体作为追求利润的企业,提供给受众真实且有卖点的新闻,只要不触碰法律底线,是工作的应有之意,也无可厚非。

怨就怨演员文章自己的人生文章没有写好,怨就怨全民的人生文章还有待写得更好。

演员喜秀人所共知,但如文章事发前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各种作秀可谓登峰造极。比如高调为女儿摆百日宴,夫妻二人为电视剧《小爸爸》造势,尤其是2013年9月做客《非常静距离》时,文章对婚姻的描述达到了极致,“我唯一觉得最牛的事儿,就是我的女人叫马伊琍。”文章和马伊琍一方面用大量篇幅炫耀自己爱情和家庭美满;一方面借此吸金,奠定丰厚的物质基础。事发后,文章的所为同样“秀”迹斑斑:无论是那篇告饶微博还是“文章贱命一条,要与记者玩儿到底”的再次发声,无不充满表演之痕。

值得一提的是,以自己家庭隐私或爱情炫到极处的绝非文章一人。网友“谈笑古今”微博中这样说:鲁豫是个奇女子,她采访过薄瓜瓜的幸福家庭之后,他的家庭就破裂了;采访过李双江的育儿经验之后,他的儿子就出事了……采访过文章这个负责任的丈夫和父亲之后,文章就出轨了。这虽有些调侃,却蕴含人生文章之道。

这人生之道就是:1、少谈私。生活在当今浮华躁世,无论名人、演员及至普通百姓,应少谈、慎谈家私、情私和隐私,更不应炫,尤其是艺人和青年人,生活的变数还多呢,什么话都不要说死说绝。

2、来回想。请想一想,炫私炫至你名利双收,然后又指责媒体和公众有窥私癖;把自己说的天花乱坠,又不允许大家质询反问,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自娱自乐尚可,娱人娱他不行。

3、不说谎。我们不否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结尾之悲不代表开始之悲,但开始的夸大其词和肆意渲染,与谎言至少十分接近了。

至于演员文章引发的这场全民狂欢,可以理解但应该引导。可以理解的是当下整个舆论环境接近娱乐至死的生态了,不主张、不倡导、不推广思想几乎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全民以演员文章当乐子当是必然。应该引导的是,演员文章这点事儿,根本不值得人们街谈巷议。一个铺天盖地都是这些的国度,一个整版整刊都充斥这些的媒体,肯定是不负责任的。在这类事情上,高素质的文明之举应该是:公民少谈隐私,社会保护隐私,尊重个体选择,搭建和谐群体。

文章事件发生后,我写过这样一条微博:近几天事事非非,深感娱乐文章、应景文章、违心文章好写,思想文章、深刻文章、真诚文章难就。

人生苦短,该怎么写好人生这苦短的文章?!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篇5:心理成长文章

11级机制1班心理委员:石启峻 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也是平坦的。坎坷在许多事情需要你去努力,平坦在亲朋好友都会给你一定的帮助。成长的道路是单调的,也是多彩的。单调在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多彩在还是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成长的道路是枯燥无味的,也是有滋有味的。枯燥无味在要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有滋有味在父母不在时,提心吊胆地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在成长时的第一颗启明星是妈妈,是妈妈把我带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帮我熟悉它;是妈妈教会了我走路,让我利用双脚去找乐趣;是妈妈教会了我说话,让我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想法;是妈妈教会了我识字,让我发现文字的历史;是妈妈教会了我读书,让我发现中国的历史是多么源远流长,是多么有趣。第二颗启明星是我的启蒙老师,是老师将我带进知识的海洋,让我明白学习的乐趣;将我带进书的河流,让我明白读书是一件趣事;将我带进同学的小溪里,让我获得了纯真的友谊。

我的拼搏,战胜了烦恼,战胜了一切,让那似乎是最后一丝艳绿,同样放出等同于盛夏的光彩。“少年不知„烦‟滋味”,可在这“山重水复”的转弯处时,有谁要是放松下来,等待你的便是“沼泽千里,棘丛万丈”。反之,若要是拼搏和毅力,等待你的便是“柳暗花明,青山绿水”了。莫非你还真要让烦恼化作青烟一缕,缠绕你的灵魂,让你烦闷,让你苦恼吗?

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这些微小的东西似乎是似曾相识,似乎是一直打扰着我们,在成长的大自然中,过去那似微风抚面般的学习,现已被暴风雨般的学习和压力的进攻吹散在记忆的深处了。

篇6:高三学生心理的文章

关于高三学生心理的文章

在孤独中寻找旅伴的“身影”

在高三的百度贴吧里,经常能看见留言,其中一些是寻求战友一起闯荡的,如“高三党差生求组队,求互相监督”“追梦2012,寻求战友一起奋进”“高三路漫漫,真想找个伴儿”……内心深处,或许每个高三人都有一份淡淡的孤独感,这种感受可能来自考试的压力、学习的紧张、对梦想的渴望……当然,孤独并不代表颓废,这种感受每个高三人都会经历。当心中的孤独感“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都想在内心深处找到一个合适的“伙伴”,来陪伴自己度过这段苦乐相随的青葱岁月。

在贴吧里,我们常常看到高三学子关于“孤独”的留言,“孤独”是否真正隐藏于学子们的内心,让我们走进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高三学子的心灵世界――

孤独现状

思想认识上:

高三是孤独的,以前听学长们这么说过,还不以为然。可是,真的到了高三,才发现班里真的一片寂静。

下课的时候,少了那么几分喧闹,取而代之的是寂静,不是埋头继续学习就是趴在桌子上,不会再像高一高二那样高谈阔论了,肆无忌惮地笑了。四周好像除了写字的沙沙声、翻书的哗哗声,就没有其他声音了。我好像被这种默然、孤独吞没了。

觉得没人能理解我,即使是男/女朋友。

习惯了,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孤独的事。

外在表现:

像我,会经常不和别人讲话。觉得讲不讲话都无所谓的,那就不讲咯。

会自暴自弃,不好好学。有时会疯狂地笑闹,别人以为我怎样,其实只有我知道,这是在跟孤独斗争呢,虽然可能是徒劳。

过度的孤独感表现会导致自闭吧,坐我前面同学就是很自闭,不怎么和别人说话。

总结:

孤独不是什么坏事,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再怎么孤独的人也熬得住,人生下来就是一个人的,没有规定人不能孤独一点。所以对于高三同学,摆正心态,明确目标,就OK了,孤独但乐观积极一些,与同学保持正常交往就OK。

[老师建言]

特定的孤独感,一样的奋斗年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心理老师夏晓鸥

什么是孤独?

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有的人虽然常独来独往,内心却感到平静快乐,而有的人尽管在人群中呼朋唤友,内心却常有着空落落的孤独感。

心理学认为,“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交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情绪体验。“显然,孤独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有过孤独的感受,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教学论文 )孤独感,是人的一种正常情感心理。同时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高三作为人生一个特殊的阶段,以其“空前绝后’的特殊环境,引发着人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巨大的变化。孤独感,自然也成为一种普遍的衍生品。

特殊的压力环境

教室里的紧张氛围,同学间的激烈竞争,家长老师三句必提高考……快节奏、高容量的.课堂学习,铺天盖地的作业和考试,都无法让人停下脚步,推心置腹的交流成为奢侈。身边的同学仿佛石化一样地刻苦用功,让您觉得孤独;身边同学并不像您一样看重高考,甚至对“认真、刻苦”表现出冷嘲热讽,您也感到孤独。这就是高三,特殊的情境、特殊的氛围,让人平添孤独感。

失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影响着他人对自己的感觉,也影响着自己与他人的交往。在高三密集的学习中,一切的评价似乎只有一个标准,即学习成绩。于是,有人自卑,自我评价过低,给予自己严厉苛刻的评价,觉得别人都比自己强,而有意无意回避交往自我孤立,导致恶性循环。也有人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引发“公愤”而被孤立。这些情况都容易让当事人产生孤独感。

迟钝的情感回应

人在高三,情感需要似乎更高,更需要来自亲人好友老师的关心鼓励。可客观的事实是:大家都很忙,都没时间温情,交流时间和质量大大缩水。

当您需要朋友关心一下的时候,或许朋友正在快节奏的学习中,没有及时回应。您希望老师和父母能常关心和鼓励自己,却感到他们眼里只有成绩。您觉得无人理解你,也无人可以为自己分担。当您的情感期待和外界回应不合拍时,孤独感油然而生。

特定的个性因素

有些同学本身内向,不善交往,也缺乏基本的交往技能。他们不喜欢、不习惯表达自己;或常常缺乏勇气,担心自己的想法不受重视或不被肯定,进而选择缄默。高三的学习节奏中,更有可能主动封闭自己,难免“主动”孤独。也有一些同学,在学习中显示出强烈的功利性。只在乎自己的学习,对集体他人的事情一概排斥逃避,不屑于与人交往,引起他人的反感,而被“孤独”,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心理痛苦。

以上种种,是每一个高三人都可能遭遇的,也是您孤独感产生的可能原因,很普遍,很正常。同时无可否认,同样的孤独感会被人为地展现出两种特质:积极和消极。积极的孤独,是在孤独中接受现实仍积极作为,是感激孤独并专心前行。消极的孤独,是恐惧逃避,在痛苦中逃避学习,放弃努力。

所以有孤独感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孤独相处。平静客观看孤独,接受它而不试图拼命摆脱它,坦然接受一个人的状态。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而孤独是实现梦想的必修课。孤独是自我判断、冷静思考人生前途时的必要状态,是想要实现某一人生追求而必须通过的考验。有些时刻只能自己度过,有些感受只能自己咀嚼,或许经历过这些,人才会成长、成熟。

合理安排、科学管理学习时间。学习上的充实感和收获感会让人振奋。比如每天睡前花十分钟时间来安排一下第二天的事情,把每分钟的事情都安排好,相信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到充实。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及时的宣泄和调节很重要。可以多做积极的自我暗示,建立更自信的自我形象。如每天起床后,在镜子里对自己笑一笑,多多鼓励自己。遇到事情,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粗线条看待同学间的交往细节,高考都倒计时了,没有人会关注那么多,在意那么多。

主动寻求更多的支持。比如精神支持,始终坚定内心的信仰、目标或美好的愿望,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如情感支持,需要时主动向家长老师求助,保持正常的同学交往。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个默契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占用不了您多少时间,却可以让您获得的情感支持成为坚持走下去的动力之一。

其实您并不孤独

当您以为高三只有您一个人在战斗时,当您在为梦想冲刺的路上倍感孤独时,且暂停匆忙的脚步,回望四周,您会发现与您一起战斗的“伙伴”――一本书、一首歌、一个挚友、慈祥的母亲、一份合适的复习资料……

经年入梦的“角落”――来自村上的心灵慰藉

十九岁的夏至未至,转眼已是靥笑春桃,蚕蛹变蝶。大浪淘沙金在后,回首阑珊,那些不尽如意的‘孤苦伶仃”,早已随风匆匆消逝。缱绻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一直陪在你们身边的深深暗影,给予无尽的慰藉和启迪。

[红妆]

冽衣现就读于东南大学

你很忙/总没时间来理我/能不能/有一点点的哀伤

单纯善良的模样/掩饰流血和受伤最好的红妆

下一场/裹挟芳香/选择自由自在地飞翔

正午时分露台上的阳光好得出奇,我习惯于边坐在台阶上品味着美好的午餐边眯着眼睛看远处的居民楼,想象着里面的人们经历着怎样的喜喜悲悲。总觉得在紧张压抑的高三学习中这样的午休是一种难得的放肆,让我每每联想到村上笔下的男主角那种清冷、离群索居的生活状态。诚然,这样放肆的机会并不多。

回到热闹的教室又重新获得了融入人群的生活,人格也像变色龙一样迅速地转换着。和同学们嬉笑着互开玩笑、谈论着某某人的八卦、骂骂咧咧地飞速补着作业、在自习课上将村上的书裹进“五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书)的外衣,一支支小插曲就这样演绎着一天天的生活。

我珍惜每日的生活,因为我深知它将如烙印般刻入我的记忆。我每日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除却偶尔的放纵,希望若干年后在我回忆起的时候不至于悔恨愧疚。这两样都是太过怅然的情绪,一经流转就让人无所适从。

高三阴霾的影子时不时会跳出来,每当心情烦躁觉得前途渺茫时便会翻起村上的小说,静静看上一段时间就觉内心平和,体内隐隐有一股清凉之意压下了种种焦虑。虽然我总想找到华丽光鲜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感受,却无能为力。我只知道那是隐藏在身体内部的力量,它不骄不躁以其特有的方式运转,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我的一举一动它都清楚,我的所思所想它都明白,仿佛在安慰我说不要着急,你想要的生活我都了解,只需这样一步步往前走你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于是,带着村上这份慰藉与启迪,我就这样安然地度过每日每夜的学习,心怀感恩的勇敢朝前迈着大步。

不管是音乐的和暖抑或伤感,停驻在高考前的刹那,无不诠释着独树一格的高三情怀,直袭心灵深处。一路的相依相伴,“孤独”也如同杂交和混血成为跨界音乐形式的手段一样,化成一种曲风的情愫而被赋予了一种标签化功能。“两曲一晨一暮”,涟漪般环绕的旋律神韵,荡涤乾静压抑的苦楚,透散着依稀暖光,亦透出前行的希冀与未来的渴求。

心弦的莺飞草长――那年夏天,有可爱的人一路相随

那一刻的记忆定格在距离高考100天的日历上。有一种爱叫作陪伴,这样的爱亘古绵长;有一种爱不惧孤单,再胆小的人也会变得勇敢。

[那年夏天]

墨迹是伤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

长大以后/偶尔缱绻/现在的我/怀念从前

是因为太留恋/懵懂的岁月中/只收藏了简单的想念

人来人去/在某一天/回到从前/他们都出现/让时钟停在那年的夏天……

高三的压力非常大,常常披星戴月而来,披星戴月而归。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很多次凌晨我还在写作业,妈妈都小心翼翼地给我倒杯水放在我的书桌上,或者是问问我喝不喝牛奶,吃不吃东西。算不出题的时候我就异常烦躁,有时会禁不住向妈妈发脾气,妈妈也只是不理会我,然后过一会照样给我拿些东西来吃。那一年我睡得很晚,妈妈也从来不会早睡,有的时候就在我门外的客厅灯下打毛衣,十字绣,眼神还时不时地向我屋里看上几眼。怕我晚饭在学校吃得凉了,妈妈经常骑自行车给我往学校送饭,用很多层袋子包着,我拿到手里还是温热的。有一次天气很冷,下课后我忙着和同学讨论问题,忘了送饭的妈妈还在校外等我,等我想起来跑下楼时,看见妈妈在寒风中望着我,看到我出来就从怀里拿出饭盒,叮嘱我几句就走了。我没有勇气跟妈妈说一声对不起,但是从此以后我都不会惹妈妈生气了。

每个人的人生或许不同,但是经历过高考的那一段日子都会很相似:劳累压力,没日没夜地做着练习题……可是当你走过了那段时光,很多年以后再去回忆,却会发现那时候劳累烦躁的感觉早已被遗忘,浮现在你眼前的是那些可爱的人们。和那段单纯的在一起奋斗的日子,让你忙碌的心弦,沉浸在回忆的冥想盆中,变得那么柔软……

饱蘸青春的笔触――资料旅伴,是我共患难的挚友

青春是一汪波澜不惊的潮水,无论是摊开还是紧握,都无法阻止明媚的年华从指缝中黯然淌过。那些镌刻在年轮接洽处的,不仅是我们曾经为梦想为青春奋斗的足迹,还有那些因形影相随而产生的眷恋,那些记载着拼搏的乐趣与汗水的“墓志铭“。

[按时长大]

冰尘现就读于南京大学

有一点孤单/终究要离开你/展翅昂首/往青春的尽头单飞

那些不快乐的事情/终究会消失/我们会长大/会告别十九岁的黄昏

而那些留下来的/已尽成为/美好的回忆

对于一个高三过来人,特别是一个高三后进生来说,资料于我其实是高三生涯中最重要的见证者与最好的朋友。在高三题海的遨游中,我每天都会体味到孤独突然侵袭的感觉,这个时候,每每望着桌前的资料,心里就会觉得暖暖的。每次的失误是它在背后继续支持帮助我,给与我最大的宽容。在我看来,挑选资料就如挑选朋友一般,在“宁缺勿滥,拒绝题海’的指导思想下,必须是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资料。但是有的人对于这些伙伴们,却采取全盘吸收的态度,而对于我来说选择必须随着复习程度和阶段的不同而有所“舍得”。“舍”即是需要根据自己的程度而对资料有所目的性地挑选,“得”则是指哪怕是对于同一种资料也须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汲取,果断抛弃不需要的部分而就有价值或对自己有裨益的部分进行钻研,只有这样,这个伙伴才能真正为自己排忧解难,成为共患难的真挚好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否认,高三的征途上,更多时候是一个人的艰辛跋涉,所以,我也十分珍惜那些复习资料曾给予我的慰藉与启迪。希望广大考友在这条路上,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资料旅伴’,迎着六月初的暖阳,微笑面对高考。

有人说,幸福是生生不息,却难以触及的远,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在时间的延长线上将思念的绵长消耗殆尽。殊不知,那些沉淀在沙漏底部的尘埃,却是徜徉在我们记忆中最珍贵的印痕。当世界约好一起下雨,当转身的遗忘浓了离别,淡了回忆,是它们与您约好在心里一起放晴。

阳光温热,岁月静好。

您会在在下一个路口,思念某一种温度――那些沾满阳光与梦想的书扉卷气。

★ 心理读后感

★ 文章读后感

★ 《心理月刊》读后感

★ 怎样写好心理科普文章

★ 朝花夕拾读后感文章

★ 励志文章读后感

★ 瓦尔登湖文章读后感

★ 读后感的文章

★ 爱国文章读后感

上一篇:应用写作复习资料 一下一篇:国土资源所副所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