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关于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情况报告

2024-04-20

上海市徐汇区关于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情况报告(精选3篇)

篇1:上海市徐汇区关于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情况报告

上海市徐汇区关于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情况报告

——2010年4月7日在上海市徐汇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徐汇区人民法院院长 郭伟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近年来,在市高院和区委的有力领导下,区法院诉调对接工作逐步发展完善,为更好的化解社会纠纷,维护区域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汇报一下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推进情况。

一、诉调对接中心的基本情况

1.关于诉调对接的内涵。诉调对接是指“诉讼”和“非诉”这两种纠纷解决途径和方法之间的沟通、衔接与互动,是一种以法院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参加构建的诉讼与调解互相作用、司法调解和综合性的社会大调解有机衔接的机制。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纠纷化解能力;二是建立诉讼和大调解的全面对接;三是法院协助指导、规范人民调解工作。

2.“诉调对接中心”概念提出的背景。当前,大量的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进入司法领域,呈现的是一个数量多发、主体多元、诉求多样的诉讼爆炸时期。由于司法的有限性,仅仅依靠有限的司法资源和传统的诉讼解决机制,已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新期待。为实现各类矛盾纠纷的多元、有序化解,在今年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将社会矛盾化解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工作必须深入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上海法院系统也积极探索化解社会矛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并提出要着力推进“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参与、优势互补、调解优先、司法终局”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从而在指导人民调解,把调解贯穿诉讼全过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的背景、诉的引导、诉的保障和诉的管理、指导下的诉调对接功能。同时,根据市委政法委提出的构建大调解体系的要求,为更好地完善诉讼内与诉讼外纠纷化解衔接机制,高院于2009年提出了在全市各基层法院统一建立“诉调对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工作设想,并要求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对接机制、调解质量、经费保障等方面入手,切实抓好中心建设。

3.诉调对接中心的地位和功能。市高院在《上海法院推进诉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诉调对接中心是基层法院诉调对接机制推进的重要工作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诉讼与各类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支持与指导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等组织工作;二是有序引导当事人通过中心以非讼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三是组织、委派、委托及邀请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人员进行调解;四是对各类非讼调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确认,充分发挥审判的规范、引导和审查监督作用。通过上述功能,让中心实现“四个更多”的目标,即:让更多的纠纷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让更多的案件分流到诉调对接中心;让更多的人民调解协议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以确认效率;让更多的退休法官和法律工作者到诉调对接中心工作。

4.我院诉调对接中心的基本状况。(1)成立情况。我院“诉调对接中心”于2009年8月挂牌成立,办案地设置于宜山路区法院本部一楼。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心办案场所仅有5间调解室,面积为70.8平方米。(2)人员情况。目前,中心共有23名调解员,包括10名由我院聘用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和13名相关机关、行业协会推荐的兼职调解员。(3)组织结构。中心的结构框架大致分两个部分:一块是位于法院本部的5个诉调联动工作室,分别是民事综合、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赔偿、物业欠费、信贷合同纠纷工作室,负责将涉诉民商事纠纷引导、委托进行人民调解;第二块主要是面向基层社区,包括在全市政法系统率先推出的全国十大杰出女法官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下称秦玲妹工作室),以及设立在全区13个街道、镇的“诉调对接工作站”(下称工作站),负责社区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培训、巡回审判等工作,以构建与社区定点联系、送法上门、就地解决纠纷的长效机制,这些工作均受到了市、区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初步形成了具有徐汇特色的司法服务品牌。(4)制度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区情实际,我院制定了《能动司法的十条实施意见》,将“积极拓展诉调对接渠道”和“建立完善多方联动调解机制”作为此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制定了《关于成立诉调联动工作室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民商事案件速裁的规定》等制度,并与区司法局联合制定了《调解室工作规章》、《人民调解流程》,以及《关于深化“知名法官、知名律师进社区”活动,推进基层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分别对“诉”与“调”的机构、程序、管理、指导和培训等多方面的衔接一一作了明确规定,以保障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

二、诉调对接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诉调对接中心自2009年8月设立以来,通过努力完善诉调对接的各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优势,优化诉讼调解功能,为维护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共委托调解3597件,占同期民商事收案总数48.6%,调解成功1998件,成功率55.5%。无一例调解强制执行,也没有引发一起上访或投诉。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两大部分:

(一)对外,在诉的背景下,把诉调对接工作推进到基层和社区 1.指导培训基层人民调解员。加强对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的业务指导,帮助调解人员提高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是中心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在工作中,我们以“一室”(秦玲妹工作室)、“一站”(诉调对接工作站)为平台,通过以前者为中心的“点”,辐射带动起后者遍布全区13个街镇的“面”,努力构建起一张法院与基层社区之间的司法联动服务网络。中心和秦玲妹工作室根据社区工作站需求,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到实地参与疑难纠纷的调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咨询或宣传活动。截至今年4月,共组织开展业务指导52次,举办各类业务培训24次,接受法律咨询79人次。在世博会即将召开之际,工作室又以“切实服务平安世博”为契机,深入到各街镇的工作站和经济园区进行普法送法活动,一个月内连续举办了商事、社区纠纷、婚姻家庭等三场大型法律专项讲座,累计参加人数584人次,在社区和企业中引起较好反响。这些做法有力地推动了人民调解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受到社区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好评和欢迎。在近日区司法局和区人民调解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针对全区13个街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室和居委会调委会的问卷调查中,对我院诉调对接工作和秦玲妹工作室的认知度、满意度均达到了100%。

2.协助化解社区重大纠纷隐患。中心和秦玲妹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或社区巡访中,对接触、了解到的可能矛盾激化或重大群体性纠纷,除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和领导外,还努力协助社区或人民调解员做好化解、疏导等工作。至今,已协助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57起,为解决社区内重大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帮助。如今年初,某小区发生一起意外死亡事件引发的民事纠纷,因纠纷双方对死亡赔偿款支付等问题争执不休,多时仍未有突破性进展,矛盾渐有激化趋势。公安机关已将该案列入世博维稳案件。秦玲妹工作室接到人民调解员求助后,认真分析了案情,并从“法、理、情”三方面指导人民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最终于当天成功达成调解协议,维护了社区安定。

3.创新联合调解模式。一是尝试交通事故赔偿三调联动。为适应新形势下交通事故审判工作的需要,2008年2月在区公安局交警支队设立了“徐汇法院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室”,开创“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诉讼调解”三结合的联动机制,为当事人建立了一条“调解、诉讼、赔付、执行”的绿色通道。截至今年4月,调解室共审结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1935件,在简化诉讼程序、缩短审限、及时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得到公安部和市委政法委领导的肯定。二是劳动争议、物业纠纷领域引入行业调解。根据市高院关于“以行业为主导、司法支持协助的联动化解纠纷机制”的要求,自2009年7月起,我院就在诉调联动工作室委托人民调解的基础上,与区劳动行业协会和区房管局合作,在劳动争议和物业欠费纠纷领域引入行业调解,房管局人民调解员和我区劳动协会下属会员单位中的13名人事、劳资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兼职仲裁员,以我院兼职人民调解员的身份,在法官指导下进行调解。行业调解可弥补人民调解员专业化不足的缺陷,与人民调解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纠纷的及时有效解决。

(二)对内,在诉的引导下,使诉调对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1.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与确认。调解在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调解协议不具有当然的强制执行力,因此需要运用司法的力量、发挥司法的特性,通过法院的“诉”与人民调解的“调”的效力对接,赋予其强制执行力,确保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效。也就是说,坚持调解优先,就要做到既有效发挥非诉调解的功能和作用,又切实体现司法的终局和保障。为此,我院对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对于由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提出司法确认申请的,由速裁法官进行司法确认(实践中,除当场一次性履行完毕的调解协议外,当事人都选择申请司法确认);由街镇人民调解员调解的,则由秦玲妹工作室负责进行司法确认(据统计,截至4月底,秦玲妹工作室共依申请审结48起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案件)。

2.加强速裁与委托人民调解的衔接。坚持调解优先和自愿、合法原则,做好纠纷引导的释明工作,是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心一方面积极发挥调解分流、引导和化解纠纷的作用,对于尚未立案的纠纷,根据职责或经当事人申请后,根据具体纠纷类型,分别移送中心下属的劳动争议等5个诉调联动工作室,由人民调解员在速裁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对于已经立案的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或中心认为确有必要的,委托诉调联动工作室进行调解。另一方面,专门制订了《关于民商事案件速裁的规定》,进一步拓宽中心调解纠纷的类型,并确定由民事速裁法官兼任诉调联动工作室的成员法官,参与诉前、诉中的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将调解工作贯穿诉讼的全过程,从而在指导人民调解中了解案情,将速裁与审前准备程序合二为一,建立“在准备中调解,在调解中准备”的合理机制,真正实现人民调解和速裁的有序衔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紧硬件达标建设。2009年年初,市委政法委、市高院提出要在全市各基层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并从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对接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委政法委吴志明书记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强调要“拓宽诉调对接的空间、加强诉调对接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并明确要求诉调对接中心的场地面积应在1500-2000平方米。在11月17日全市诉调对接工作推进大会上,志明书记再次要求各区的诉调对接中心要尽快达标。鉴于我院原有的诉调对接中心面积与要求相差过大,新的中心已在区领导和区委政法委的关心重视下,租用文定路209号的办公用房,面积约为1620平方米。预计在年内装修完成投入使用,并拥有引导服务台、诉调对接窗口(15个)、调解室(12个)和调解人员工作室(12个)等功能设施,从而实现整合力量、诉调对接、分流案件、平息纠纷、化解矛盾等各项重要功能。

2.实行集约化办公和管理。中心投入使用后,将把我院现有的立案部门和窗口、诉调联动工作室、各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组和秦玲妹工作室集中迁入办公,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诉调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从而更科学地提高诉调对接的管理和工作水平。同时,要逐步建立起与各街镇诉调对接工作站的信息网络联结,尽快实现“手工”向“电子化”、“网络化”、“实时化”、“互动化”和“资源共享化”的转变,从而更高效地实现对全区人民调解资源的整合与协调。

3.拓展诉调对接领域。一是逐步扩大委托调解的受理范围,凡法律法规不禁止的,都可以引导当事人至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二是拓宽行业调解领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专业调解优势,建立多方联动调解机制。目前我院正探索在医疗、民政纠纷等领域引入行业调解,其他诸如仲裁等领域也将加快研讨,及时推进。4.探索菜单式选择调解员模式。通过在中心建立调解员信息库,将调解员的姓名、性别、专业特长、调解案件数量等各项信息输入电脑,并在大厅设置电脑触摸屏,让当事人实现自主菜单式选择,使人民调解工作能更好地体现当事人意愿,更好地发挥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

5.提升调解员的素质能力。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成效如何,最终要通过调解员的调解工作来体现和检验,因此调解员的队伍建设问题至关重要。我们要紧紧依靠和积极争取区委、区府和区人大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进一步解决好人员的编制、经费等具体问题,进一步增加调解人员数量,努力构建以退休法官和其他法律工作者为主体的调解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具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的优势,并适当提高调解人员报酬,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稳定调解人员队伍。同时,要切实加强培训和指导,完善考核管理,努力提高调解人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业务水平。

篇2:上海市徐汇区关于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情况报告

实 施 方 案

为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积极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引,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创新诉讼与行政调处、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衔接机制,便捷、灵活、高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发挥人民法院、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员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群策群力,探索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与行政机关、社会组织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全面做好诉讼与非诉讼渠道的衔接,以审判权规范、支持和保障其它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实施,能动司法,以最小的诉讼成本,达到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

三、实施方法

(一)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

1、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2、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3、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二)可以调解的纠纷类型

1、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2、医疗纠纷;

3、劳动争议纠纷;

4、相邻纠纷;

5、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6、小额债务纠纷;

7、法律准许的民间调解的其他纠纷。(三)司法确认适用的对象

对以下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司法确认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进行审查:

1、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民事纠纷进行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

2、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进行调处后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

3、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后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

4、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协议。

(四)司法确认的申请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五)司法确认的管辖

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由主持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商事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或者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所在地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的法庭管辖。

(六)司法确认的申请与审查

当事人申请确认调解协议,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司法确认申请书、调解协议和身份证明、资格证明,以及与调解协议相关的财产权利证明等证明材料,并提供双方当事人的送达地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人民法院收到当事人司法确认申请,应当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人民法院决定受理的,应当编立“调确字”案号,并及时向当事人送达受理通知书。双方当事人同时到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的,人民法院可以当即受理并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或者不属于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管辖的;

2、确认身份关系的;

3、确认收养关系的;

4、确认婚姻关系的。

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司法确认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确认的决定前,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撤回司法确认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申请后,应当指定一名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通知双方当事人同时到场,当面询问当事人。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如实陈述申请确认的调解协议的有关情况,保证提交的证明材料真实、合法。人民法院在审查中,认为当事人的陈述或者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不完备或者有疑义的,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陈述或者补充证明材料。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未按时补充或者拒不接受询问的,可以按撤回司法确认申请处理。

(七)司法确认的裁判和收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效力: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侵害国家利益的;

3、侵害案外人合法权益的;

4、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

5、内容不明确,无法确认的;

6、其他不能进行司法确认的情形。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作出确认决定书;决定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应当作出不予确认决定书。

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确认决定后,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作出确认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办理司法确认案件,不收取费用。

四、组织领导(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诉调对接的工作机制

1、成立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小组。人民法院应成立由院领导担任组长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加强和规范诉讼调解、“诉调”对接的决策、指导人民调解的工作。人民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根据民间纠纷的特点,选派审判经验丰富、法学理论水平高的法官担任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员,负责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实现诉调对接网络的全面覆盖。各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要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每个乡镇形成一个调解小组,由乡镇的首席调解员(司法所长)任组长,妇联主任及各村、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员和一些积极热衷于社会调解事务的老干部、老党员为成员,形成一个调解网络及全线延伸机制。

3、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人民法院、派出法庭通过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事项事先通报制度、司法建议回函等方式,定期与司法部门、辖区调解组织沟通信息,通报各方涉及调解工作的情况,及时掌握民情、社情,分析社会矛盾纠纷的动向、特点,进一步落实加强调解的具体措施。

4、建立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指导制度。第一,定期业务培训制度。由仙桃法院7个乡镇法庭的36名法官分别担任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人民调解指导员,每季度定期对辖区人民调解庭的布置、调解程序的设计、调解规范用语、调解文书制作以及调解技巧等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促进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第二,旁听制度。由人民法院有计划地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通过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民事案件的审理,拓宽视野,感受氛围,提高其调解技能。旁听制度的优势在于不限定具体时间、案由,可由人民调解员根据工作自行安排,选择庭审进行旁听。第三,建立评阅制度和调解质量反馈制度。在规范调解制度和文书制作上,由人民法院建立评阅制度和调解质量反馈制度。一方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送交的通过调解达成的协议以及卷宗材料进行评阅,对于其中文书上存在的破绽或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点评;另一方面在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确认后,由承办法官将结果反馈原承办的调处中心或人民调解委员会。

(二)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拓宽司法确认渠道 要将司法确认工作纳入综治工作平台,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共同巩固调解工作成果,提高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率。要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信访部门、交警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医疗卫生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社区、村组等民事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联系,尽量多的办理司法确认案件、尽量多的增加案件数量。

(三)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能动司法、诉调对接”的舆论氛围

要做到电视上有影,报纸上有文,电台广播有声,要印制“能动司法、诉调对接”的宣传单,发到乡镇街道、农村、医院、工厂、企业,切实把能动司法送到千家万户,送到人民群众手中。

靖江市诉调对接工作方案(试行)

为创新实践“司法和谐”理念,积极探索新时期多元化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机制、新途径,引导人民群众选择正确的纠纷解决渠道,大力推行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对接,根据《关于民事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靖江市诉调对接工作方案。

一、机构设置 ⒈办公地点:

市司法局和市法院共同在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办公地点设在法院立案庭,调处矛盾纠纷和简易诉讼案件。

⒉人员配备:

市调处中心指派一名人员任专职调解员,泰州市律师协会靖江分会安排在靖江执业的律师任义务调解员,法院指定速裁庭审判人员任调解指导员。工作室受理的案件,由专职调解员负责案件的登记、受理、分流、指派。

对直接到基层法庭反映诉求的案件,由基层法庭指定一名审判员根据案件当事人所在地分流指派至各镇调处中心。各镇调处中心进行调解,并负责将指派及调解情况报市调处中心。

担任义务调解员的律师对自己参与调解的案件,在案件调解无效的情况下,不得担任该案件任何一方的诉讼代理人,且该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其他律师也不得担任该案件的诉讼代理人。

二、受理范围

工作室应当受理下列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易民事案件,主要包括: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简单债务纠纷、劳动关系明确的劳动争议、标的较小的伤害赔偿、交通赔偿纠纷等。案件中的双方当事人均可向工作室申请调解,一方当事人申请调解且另一方当事人同意的,案件即进入调解程序。

对涉及个人隐私、未成年人以及当事人要求不公开调解等情况的纠纷,工作室应当不公开调解。

三、处理程序

工作室调解案件分为诉前调解和委托调解。

诉前调解:法院在案件立案审查期间,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向原告履行告知义务,告知原告可先行向工作室申请诉前调解。原、被告双方都同意调解的,工作室应当进行调解;如任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由法院办理立案手续。对诉前调解案件,若双方当事人能达成和解意见,工作室应以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名义制作调解协议书,并加盖公章;若案件任一方当事人要求法院确认调解效力的,可申请法院制作法律文书,确认该调解协议的强制执行力。若不能达成和解意见,案件调解员应及时告知当事人向法院起诉。

委托调解:法院在案件审理阶段,可就部分案情简单、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委托工作室进行调解。对委托调解案件,若双方当事人能达成和解意见,由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若不能达成和解意见,工作室应将案件调解情况反馈法院,继续诉讼程序。

四、相关规定

⒈调解案件费用:工作室对受理的调解案件不收取任何费用。法院对诉前调解案件中当事人要求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的不收取诉讼费;对委托调解案件,如能达成调解协议,减半收取诉讼费。

⒉案件调结时限:诉前调解案件一般在受理案件之日起一个月内调结,对到期未能调结的,工作室要及时告知当事人调解终结,向法院提起诉讼;委托调解案件应在15日内调结,对到期未能调结的,工作室要通知法院及时进行审理。

篇3: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介绍

——鞍山市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工作汇报

2011年,立山法院积极探索法院管理新思路,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过程中,紧紧围绕能动司法工作主题,从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结合我院司法资源相对紧缺的现状,积极探寻以发挥法官主体作用为支撑,以强化诉前调解为重点,整合各类调解资源,运用综合调控手段推进调解工作的新途径,在全省法院系统首创‘即立、即调、即审’的工作模式,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实现了诉前化解矛盾多、立案少、执行少、信访少的良性循环,筑牢了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诉调对接的全局意义

(一)着眼大局 树立能动司法理念

立山法院着眼于服务大局的思想基础,自觉地、积极地把法院各项工作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大局中进行谋划和部署,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由政府统一管理向社会协同管理转变的大背景下,我院牢固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强化司法保障职能,针对立山区民商事案件逐年增加、经济活动繁荣活跃、群众利益诉求日益迫切的现状,统筹、整合各方调解力量,逐步探索全方位、多层面的纠纷解决机制,将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的宗职能化、制度化,从源头上化解 矛盾,将维稳工作常态化、持续化,推进和谐鞍山建设。

(二)重心前移,推动法院科学发展

立山法院坚持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需求作为法院的管理起点,以灵活、便捷、高效地解决矛盾纠纷为工作目标,着力发挥诉前调解功能,对诉前调解及立案工作模式进行重新架构和变革,针对一线审判法官人员少、任务重,司法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诉前调解模式可以将案件有效分流,简单案件诉前调,调解不成简易审,复杂案件快速立,疑难案件精细审,实现案件繁简分流、调审分流,优化了司法资源配臵,促进了法院工作科学化发展。

——诉调对接的整体架构

(一)搭建诉调对接平台 夯实诉调对接基础 2012年1月16日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正式运行,立山法院秉承将最好的资源留给当事人的宗旨,将诉调对接中心设臵在新建的诉讼服务中心内,采用5合1办公模式,即诉前调解、快速裁决、司法确认、执前督促、立案流转五项工作内容,在一个平台上实现高效衔接流转。目前,诉调对接中心内设9个调解组,1个事务组,1个通知组,1个执行督促组,配备2个调解法庭,专门设臵人民调解室,使诉调工作零距离衔接,当事人不出法院即可进入联合调解程序;院领导高度重视诉调对接工作,将素质高、业务强的年轻干警充实到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目前诉调对接中心共有干警17 人,平均年龄28岁,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2 名,9人具有法官资格,1人为全市法院系统优秀调解能手,2人为全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在法院各个部门中人员配备标准最高。

(二)创新诉前调解模式 促进诉调纵向衔接 诉调对接中心的五项工作职能在诉调对接中心一个平台上实现高效衔接流转。案件起诉到立案窗口,审查法官向当事人释明诉调对接免费调解、高效快捷特点,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在其自愿基础上启动诉调流转程序,立即将案件流转到调解组,一小时内完成案件受理工作;调解法官按类组织调解,根据案情需要,当天组织调解,调解成功后直接出具法律文书,3日内调解不成的但可快速裁决的案件,立即进行快速裁决,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要求30日内结案,报主管院长审批可延长15日,大大缩短了纠纷化解时限。速裁不能的案件当天流转回立案一庭立即启动立案程序,当天将案件流转到相应业务庭室。案件调解及速裁审理时限最长不超过45天;对于调解协议当事人申请执前督促的,直接将案件流转到执前督促程序,跟踪督促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内容;对于直接到窗口申请执行的案件,当天启动执前督促程序,3天内完成执前督促工作,督促成功的,立即存档结案,无需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督促不成立即流转到执行部门。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简易审理的期限是3个月,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审限为6个月,而诉调对接机制最长的 3 审理期限不超过45天,最大程度保护当事人利益。

诉调对接工作的高效快捷深受当事人好评。2012年2月17日,蓝某等三位当事人乘坐闫某驾驶的出租车与刘某驾驶无牌三轮车相撞,致刘某和出租车内蓝某等三名乘客受伤,三位受害人到我院起诉。立山法院案件审查法官了解情况后,考虑到案情事实较为清晰,建议蓝某等三人选择诉前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在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将案件登记后流转都诉前调解组。调解法官杨春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诉前调解。考虑到双方情绪激动,调解法官杨春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经过一个小时的调解,被告闫某就地给付原告三人9000元。次日,闫某起诉三轮司机刘某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纠纷一案,也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当场达成调解协议,给付闫某2000元,彻底实现了案结事了。一次事故引发的四件案件,两重法律关系,在两个工作日内,通过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的工作机制得到了快捷、圆满的解决,这是立山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运营以来的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三)构建立体联调网络 深化诉调横向衔接 以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为主体,立山区政法委、信访局、法制办、发改局、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安监局、民政局、妇联、残联、工会、拆迁办等13个涉及民生、关乎民意的行政部门个行政部门,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9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律师协会、消费者协会、温州商会等3个社会组织,10个镇街的司法所及83个社区联络点,均已纳入联调网络;每个调解联动机构配备专职联络员,按照‘一村一法官、一社区一法官’的模式,法院选派优秀法官定点指导调解工作,建立严格的对接制度;诉调对接网络内的联调机构自行受理的案件,根据案件需要我院调解指导法官参与调解的,可发出联合调解邀请,多方参与共同调解,调解协议需要出具司法确认书的,法院当天完成调解确认工作,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调解员来源于退休法官、退休警官、仲裁员、律师、人民陪审员和人民调解员等,素质优秀,经验丰富,能够及时成功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通过这种诉前联动调解,诉调无缝对接,社会协同化解矛盾的工作模式从源头上解决纠纷,群众利益诉求的得到有效保障。

——诉调对接实效显著

2011年试运行阶段,诉调对接中心密切配合政府拆迁工作,成功协助区政府化解拆迁案件5件,涉案拆迁补偿额270余万元,有效避免拆迁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维护了政府行为的公信力,保障了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目前,案件分类调处效果显著,成功调处2批近1000户物业群体纠纷,一次性调处435人劳动争议案件,成功调解医疗纠纷案件7件,其中一次性给付案件5件,累计给付金额达81.4万元;2011年底,诉调对接中心受邀请与信访局、发改局、司法局联合调解一起已上访8年、涉及158人的齐大山商店改制安 5 臵纠纷案件,最终从服务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出发,主动承担起纠纷化解责任,目前当事人已经息访,案件得到有效解决;2012年春节前夕,48名农民因工追索劳动报酬到市里多个部门上访,情绪激动,行为极端,诉调对接中心主动启动诉前调解程序介入,目前案件已经圆满解决,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2年1月16日至3月14日,立案一庭收案286件,分流至速裁庭183件,调解结案101件,撤回起诉3件,流转至诉调对接中心案件占民商事案件63.9%,诉调对接中心结案率为56.8%,单日结案数最高达11件。这种迅捷、低廉、优化、双赢的纠纷处理模式,激活了化解纷争的社会资源,契合了当前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越来越高、法院诉讼压力越来越大的实际,快速打造出诉调对接的‚立山效应‛。

能动司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诉调机制以最短时间、最小成本、最柔和方式化解矛盾,将大量减少全区信访、民转刑和群体性案件。今年,我院将按照省法院开展‚调解年‛活动的实施方案,重点创新诉前调解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将诉前调解的创新意识引入法院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我院的目标是实现诉讼案件收案增长率下降,申请执行案件增长率下降,调撤率提高,审限内结案率高的‚两降低两提高‛的良性循环,实现诉调对接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立山法院 2012年4月23日

省院领导意见

一、院里对诉调对是怎么认识的 成立目的及意义

二、做法 具体化 宏观上级具体衔接上 像说明似的

上一篇:xx学校科技节活动方案下一篇:鸠兹古镇闯关活动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