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的花园——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中心医院

2022-11-12

引言:上海庙镇是新型城镇, 周边疗养式医院匮乏, 如何建设一座现代化、设备齐全、有自己特色的疗养医院是我们本次设计的重点。

1、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中心医院包括门急诊楼、住院楼、中心卫生院、后勤保障用房、疗养楼等。工程总用地面积9324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45095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42997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2098平方米, 容积率为0.48。

医院的总病床数为一期中心卫生院14床, 二期住院楼219床, 三期疗养楼:176床, 合计409床。预计日门诊量300人次。临床科室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中蒙医科、五官科、皮肤科、麻醉科 (手术室) 、感染性疾病科, 以外科、骨科为主, 同时设有ICU病房。医技科室设有:药械科、影像科、检验科、功能检查科、病理科、理疗科。

中心医院是一组建筑群体, 共有6栋独立建筑组成。1#门急诊楼, 2#住院楼, 3#后勤保障用房, 4#后勤保障用房5#中心卫生院, 6#疗养楼, 建筑高度24米。

2、设计理念

疾病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良好的医疗环境有助于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 改善心境, 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 使病人得到早日康复。医院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好坏, 也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使疾病构成发生改变, 慢性病、晚期病人增多, 如何为这些病人提供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将成为医院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老年人口增加, 老年患者增多, 如果能创造雅致精巧的医疗环境, 使医院就像家庭一样让病人在这里身心愉悦, 身体能够快速恢复健康。所以在这次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中心医院设计过程中, 我们重点突出医院“花园式”和“疗养式”两大特点。

在最初我们做上海庙镇中心医院方案的时候, 甲方就提出“花园式医院”的概念, 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优美的庭院空间, 达到“七分病三分养”的效果。因为当地地广人稀, 甲方希望做出其他医院没有条件做的大环境, 犹如花园。所以项目用地就由最初3.4万平方米经过两次调整扩到后来的9.3万平方米, 用地范围扩大, 建筑面积却不变, 建筑体量也由最初的城市型改变为院落分散型。

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总图布局。

医疗主街是本次设计的灵魂, 总图布局虽然分散, 但医疗主街如叶脉般贯穿其中, 各个医疗组团如细胞般依附其上, 二者构成有机灵活的体系。细胞之间的腔隙空间形成若干庭院, 以完善需要自然采光通风的室内空间质量。

细胞的生命力诠释了生长机制, 转换为建筑语言, 即为一系列构架、墙体等造型元素, 其所显示的未完成状态, 蕴含着各个医疗组团的内在关联性, 暗示着生长、发展的灵活性。构架与实体体量之间的边缘空间即为若干个庭院, 为景观向建筑渗透提供可能性。

3、总平面布局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93240平方米, 位于上海庙镇城市主干道成吉思汗大街南侧, 用地形状为矩形, 东西方向约350米, 南北方向约270米。

中心医院主体建筑北侧后退成吉思汗大街50米, 门急诊楼和住院楼主入口位于北侧的成吉思汗大街, 主入口前设置地面绿化停车场, 满足急诊病人, 救护车的停车要求。中心卫生院和疗养楼主入口位于南侧的海天街, 同时在场地的西南角设置一个独立的后勤保障出入口。

整个场地采用地面停车, 在满足以上四个建筑物主入口附近停车位之外, 在西侧靠近绿化隔离带设置大量停车位。这样, 给位于东侧的住院区创造了更好的幽静的住院环境。整个场地外围设置7米宽主环路, 同时, 在建筑组团之间设置4米宽消防车道, 满足消防要求。

4、造型设计

叶脉状医疗主街以通透、极具现代感的钢、玻璃体展现出阳光、明快的空间感受。院落内部选用亲人的、柔性的木质板材、玻璃、钢架等现代材质构成, 北侧立面开窗范围小, 以抵御北方严寒气候, 南侧增大开窗范围, 使房间内部享受充分的阳光、空气等自然元素。各界面的材质选择及造型细部推敲, 均真实的反映出建筑内部使用功能及空间形态。厚重的墙体边界, 呈现出北方地域特色, 主体选取白色涂料以符合医疗建筑高效、明快、卫生、亲切的特征。 (图2.3.4立面透视图)

5、平面布局

整个平面布局采用中心医疗主街, 各功能模块插接在中心主街的布局形式。灵活自由, 由主入口开始, 依次布置门诊楼、医技楼和后勤办公楼。门诊楼通过二层架空连廊与东侧住院区主街联系起来。住院区同样由一条南北向连廊把三个病房楼联系起来。

1) 急诊

位于门诊楼的一层的东侧, 单独设置急诊病人入口, 救护车可直达急诊门口。急诊用房由急诊挂号收费、急诊药房、抢救、抢救监护、注射、输液、诊室 (内、外科) 等组成。

2) 门诊

门诊楼独立设置。入口大厅正对中心医疗主街, 方便到达医院其它部分。靠近门口处设置挂号收费、中西药房。医疗主街开有三个大小不等的中庭, 形成丰富的室内空间和通透的视线效果。主街由北向南游走, 可以透过通透的玻璃廊欣赏两侧庭院绿化景观, 还能感受玻璃廊带来的日光享受。各门诊科室设于1、2、3层, 通过门诊大厅的楼梯能方便地到达各科室。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可通过距大厅不远处的电梯到达各科室。门诊部的布置运用模数设计手法, 由多个标准科室单元组成, 以便根据不同科室的不同需要来进行灵活调整。

3) 医技部

一层:放射科、中心供应、血库

放射科主要包括CT、DR、MRI、X光检验及其相关用房。中心供应主要包括分类清洗、灭菌前、灭菌后、一次品库等房间。

二层:检验科、病理科、手术部、重症监护室 (ICU)

检验科主要包括临床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细胞检查等功能检查室。病理科主要包括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切片染色、冰冻活检等组成。手术室的布置有效地分隔清洁走道与污物走道。所有消毒物品由中心供应室直接经消毒走道送达沿消毒供应走道的手术室的辅助房间, 包括术前准备, 麻醉间及值班室, 麻醉后苏醒室, 医务人员值班及更衣。ICU设有六个床位。

4) 住院楼

病房楼共两层, 共计219张床。有单人间、双人间, 套间, 无障碍病房, 均自带卫生间。远期规划南侧2层全部为病房, 这样可以保证, 病房集中, 便于管理。

5) 标准护理单元

每病区的标准护理单元为34床, 在设计中吸取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点, 病房都能享受充足的日照良好的庭院景观。护士站处在平面拐角处, 方便护理。

6) 疗养楼

在甲方倡导下, 疗养楼设有水疗中心和理疗中心, 同时, 在这个楼三层解决职工和患者就餐问题。

7) 中心卫生院

设有呼吸科和消化科的门诊和住院部分。

6、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组织重点在于满足不同类型的人流、物流的明确独立的出入口和流线组织, 各出入口到达各功能区快速、便捷, 减少交叉感染。洁污、内外、动静分流, 更大程度上方便病员就诊, 这也体现了现代化医院的一种新趋势。

1) 门诊人流出入口:预计大量人流来自用地的北面街道, 所以沿北面道路设门诊出入口和机动车自行车出入口。

2) 急诊出入口:总图出入口与门诊出入口合设, 建筑单体平面出入口分设。

3) 住院部出入口:位于院区东北部。病人入院登记由单独的住院部大厅直接进入。

4) 后勤货车和污物出入口:布置在基地西南侧。

5) 探视人员出入口:由场地北侧进入病房楼。

6) 医护人员出入口:自南侧出入口进入各科室。

7) 洁物入口:由场地南侧出入口进入, 经与医疗主街联系的中心库房运送到病房各区。

8) 污物出口:由指定的推车系统经过污物楼梯、电梯运出主楼, 从场地西南侧后勤出口运出。污物和洁物的外部运输在不同时段出入, 避免交叉。

9) 建筑物四周除了各种不同功能的道路外, 还留有消防车道。

10) 停车场地:停车场地理想的位置首先应在门急诊附近, 避免病员下车后又要在室外长距离行走。其次在用地西侧及南侧设有停车场。

11) 物流广场在中心库房和厨房附近设置物流广场。

7、环境与绿化

由于医院建筑布局采用了分散灵活的空间布局, 各部分既相对独立, 又能通过医疗主街紧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这样就在建筑与建筑、开敞廊道之间产生了形状各异的庭院空间, 创造了安静宜人的治疗环境。庭院组团的平面布局最大的特点是有利于组织有效的自然通风、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 减小空调和人工采光能耗。

结束语:在这个项目中, 我们很重视康复疗养、健康康复为主的疗养类型, 景观环境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来防治疾病、促进健康、增强体质, 帮助患者改善整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运用自然环境的各种元素包括花、草、树木、池水、柔和的阳光、新鲜的空气, 缓解烦闷的情绪, 改善神经的紧张, 调整身体的免疫功能。这种寄情于山水园林, 修身养性, 获得身心健康的疗养与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

摘要:本文论述了疗养类建筑如何设计才能顺应社会变迁, 时代变化, 更贴合现代人的就医养病需求。同时在疗养建筑的环境设计、功能分布、设计流线等方面结合上海庙镇中心医院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花园式医院,疗养,环境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年出版

[2] 李竑恩、安春啸中国式养老社区规划, 《设计与研究》2011年25期

[3] 韩伟强山地建筑的风景与环境-现代疗养院建筑设计, 《华中建筑》, 1992

上一篇:桉树栽植及管理技术要点下一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