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2024-05-17

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精选7篇)

篇1: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化工园区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化工园区的安全生产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化工园区应当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

第四条 化工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实行“园区管委会统筹协调和管理,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管,园区生产经营单位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第二章 职责划分

第五条 园区管委会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履行以下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管委会相关领导、所属各部门(单位)及园区内生产经 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和完善“一岗双责”、“一票否决”等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层层分解落实。

(二)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保障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宣传教育、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等方面所必需的经费投入。

(三)研究制定园区的安全生产发展规划,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本园区经济发展总体计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并落实奖惩。

(四)每季度至少分析研究一次园区安全生产形势,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根据实际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制度、规定、要求。

(五)建立化工项目准入制度,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加强项目源头管理。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七)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专项整治活动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积极组织整改重大隐患。

(八)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和队伍,组织制定园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九)及时上报园区内生产安全事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十)监督管理园区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第六条 市、县(市、区)安监、经信、公安消防、建设、规划、质监、工商等职能部门应当认真履行法律法规和市、县(市、区)政府有关安全生产责任规定所赋予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适时开展对园区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批安全生产许可事项。市、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到园区企业实施安全检查,应通知园区管委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派员参加,或在检查后及时向园区管委会通报检查结果。

第七条 园区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国家、省、市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政策规定,服从园区管委会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管理,依法承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三章机构设臵

第八条 园区管委会行政主要负责人为园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具体抓好园区安全生产工作。

第九条 园区应当建立由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相关管理机构负责人和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等组成的安全生产 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和协调园区安全生产工作。

第十条 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传达上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通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研究和协调解决园区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督促落实消除事故隐患的措施。会议应当有书面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十一条 园区应当根据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成立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适当数量的兼职人员,配臵足够的装备、经费、场所,具体承担园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园区党委、管委会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担园区安委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园区安全生产的统一协调、管理,经常分析研究园区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并进行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直至落实到位;

(二)查验园区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证照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监管档案,并做到一企一档;

(三)牵头制定和实施园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四)对园区公共区域和园区入驻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对公共设施、设备进行日常安全巡查;

(五)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园区内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并做到有计划方案和部署、有检查调度、有总结验收和报告;

(六)参与园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督促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评估、监控,编制园区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八)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检查督促入驻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培训工作;

(九)对入驻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协助实施安全生产评价和评估,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管理经验;

(十)协调市、县(市、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适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联合执法检查行动;

(十一)报告并协助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

(十二)完成园区管委会和上级安监部门交办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第十三条 园区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安全生产工作绩效考核奖惩制度;

(三)安全生产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四)安全生产告知承诺制度;

(五)安全生产风险预测、评估和管理控制制度;

(六)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

(七)安全生产巡查制度;

(八)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度;

(九)事故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十)事故报告处理和应急管理制度;

(十一)安全生产宣传和教育培训制度;

(十二)其他安全生产工作制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按照《济宁市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生产发展意见》(济政办发„2008‟13号)规定,严格限制低水平、小规模、高风险、高污染项目,高标准控制好化工企业进入园区的门槛。不符合产业政策及园区发展规划,安全论证、评价不达标的建设项目不得进入园区。

第十五条 对于新入驻化工企业,应高起点、严要求,对生产过程涉及危险工艺及储存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化工企业,必须全面实现过程控制自动化,实现生产储存设施的本质安全化;新入驻企业在试生产开始的同时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安全设施验收合格1年内安全标准化创建达标。

第十六条 园区管委会应当对入驻企业查验相关证照,审查安全生产条件,实施安全生产告知和承诺制度。

园区管委会及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发现新、改、扩建生产经营单位未履行安全设施 “三同时”审查手续,擅自投建的应及时予以制止,督促其依法履行相关手续。对不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擅自投入生产的,应当报告并配合市、县(市、区)安监部门依法立案查处。对未办理安全生产相关行政许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及时督促其办理相关许可手续,对拒不办理的,应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七条 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公共区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园区厂房结构和公共设施、设备等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第十八条 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按照 “分级排查、提级管理、四个一百、两个经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对园区企业的下列安全生产事项进行重点检查:

(一)检查督促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检查督促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各类安全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三)检查督促园区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等相关规定,全面落实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下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安全生产例会等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2、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4、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5、领导干部轮流现场带班制度;

6、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7、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8、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

9、变更管理制度;

10、应急管理制度;

11、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

12、防火、防爆、防中毒、防泄漏管理制度;

13、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14、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吊装、高处、盲板抽堵、动土、断路、设备检维修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6、职业健康相关管理制度;

17、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8、承包商管理制度;

19、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制度。

(四)督促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并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工艺和设备;

(五)检查督促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加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与考核,并持证上岗,督促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六)检查督促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用于隐患整改和改善劳动条件;督促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参加工伤保险;督促园区内有关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七)监督园区企业安装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装臵,并与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联网。

(八)检查督促园区企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九)通过适时组织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时排查整改园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事故隐患,对现时难以整改的,要责成相关单位制定防范措施,并实施跟踪监督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大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综合检查(包括节假日检查)应由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带队,各有关职能部门、各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参加。主要检查园区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内容执行落实情况。

专项检查。组织园区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主要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作业行为、工程项目建设、保养检维修、生产过程、隐患治理、危险物品、电气装臵、机械设备、厂房建筑、运输车辆、安全装臵以及防火防爆、个体防护等状况。

季节性检查。由园区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根据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组织人员进行预防性季节检查。主要包括防火防爆、防雨防洪、防触电雷电、防暑降温、防风、防冻保暖、防滑防塌方、防中毒等。

日常检查。包括岗位的人员自查和安全监管人员巡回检查。岗位人员上岗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各级监管人员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所要求的内容。

第十九条 园区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厂房的生产使用性质、建筑结构。承包租赁活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将生产经营的项目及有关业务转交给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不得将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场所、设备、设施出租给他人使用,也不得租赁使用不具备相应安全生产条件的场所、设备、设施。入驻企业将厂房、场所出租、转租或者转让,致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或危险等级发生变化的,应当事先告知园区管委会相关机构,并按企业改建的要求到安监部门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备案手续。

第二十条 园区内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和施工单位及其有关施工人员、设施、设备的相关安全资质和证明,应当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相关监管部门备案。

项目建设单位负责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协调、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遵守国、省、市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组织园区企业依法开展安全评价和评估,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咨询和服务,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园区管委会及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每年应适时组织市相关安全生产专家对园区内重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督促治理企业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并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及时报送市、县(市、区)安监部门。

第二十二条 园区管委会应委托长期从事区域安全风险研究、技术力量强、有风险评价编制经验的安全评价单位,每五年组织一次区域安全风险评价。结合园区风险分析及产业导向,强化新建项目的风险控制和空间布局;科学配臵与 园区规划规模、风险程度相适应的公用工程基础设施、应急救援设施、防灾设施及个人防护设施;加强物流仓储规划,优化物流输送及管廊设臵,确保园区安全和风险的可控。

第二十三条 园区管委会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安全标准化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园区及园区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

第二十四条 园区管委会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对园区企业的应急救援力量及救援物资储备进行普查登记,实现园区与周边乡镇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园区之间的应急救援信息的共享。园区、企业及周边乡镇要彼此了解双方的危险因素,落实预防措施,实施综合监控,统一协调指挥调度。要建立应急队伍联动机制、应急物资调配制度和快速反应应急机制,整合应急救援资源,提高园区的整体事故预防和处臵水平。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各园区管委会应根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县(市、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济宁市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篇2: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济安监字[2008]83号

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学习贯彻《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实施方案的通知

局机关各科室、监察支队:

按照中共济宁市纪委《关于做好〈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我局制定了关于印发学习贯彻《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学习贯彻《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实施方案

(此页无正文)

二OO八年六月十二日

主题词: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通知

--------------------抄报:张振川市长,周洪副市长,蒙建华秘书长,胡良民副

秘书长。

市纪委,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作风建设办公室,市文明委办公室。--------------------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8年6月12日印发--------------------

济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学习贯彻《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

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的实施方案

按照中共济宁市纪委《关于做好〈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的指示精神。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活动,目的是提高效能、落实责任、取得实效。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要结合各自实际,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确保集中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挤时间自学,挤时间做笔记,挤时间写心得体会;二是坚持学习六个规范性制度与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业务知识相结合,要严格按照《配档表》规定的内容进行;三是坚持学习规范性制度与做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相结合,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把六个规范性制度的学习,贯彻落实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的实际具体工作中去。

二、严格督查,落实责任

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对六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作为效能建设的核心环节,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手段,突出监督重点,切实强化日常监督、阶段检查、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及时发现问题,坚持违规必究,增强制度的刚性。局党组将责成办公室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坚决治理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突出查处反面典型,对党员干部无视六项制度违规违纪的;对机关内部不按六项制度规定执行纪律,乃至袒护包庇责任人、阻挠查处的,将予以严肃追究并公开曝光。

三、方法步骤

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08年6月12日——30日)。广泛动员,层层布置,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机关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在全局形成学习贯彻《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08年7月初——10月底)。中共济宁市纪委《关于做好〈济宁市行政效能监察试行办法〉等六个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市纪委的要求,带头学习,带头贯彻执行,主动接受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监督指导,主动接受全局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局机关党支部要召开支委会、各党小组召集会议,进行再动员、再发动、再部署。通过再动员,充分发挥党员在学习贯彻落实六个规范性文件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2008年11月初——12月底)。突出重点,系统学习。要在广泛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突出对我局一线执法人员的学习,使他们学习规范、熟知规范、掌握规范、执行规范,切实提高他们贯彻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对制度的服从力,形成严格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

四、组织领导

篇3: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技术

化工行业中发生的一点点小事, 都能产生深大危害。今年发生的化工事故中, 最大的莫过于天津爆炸事故, 2015 年8 月12 日晚, 天津滨海新区发生集装箱爆炸事故, 码头存放的易燃易爆品发生第一次爆炸, 现场火光冲天, 升起数十米的蘑菇云, 随后发生第二次爆炸, 相当于21吨TNT爆炸。此次爆炸事件直接造成165人遇难, 爆炸冲击波对周边小区楼房也形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事故发生后, 遗留的氰化钠等化学品需要长时间清理, 爆炸原因系危化品的不合理堆放发生火灾引起, 典型的管理失职行为。因此, 对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1 园区安全管理问题的提出

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机制有很多种, 包括事故的预防机制, 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机制, 以及化工园区最初的安全规划机制等。其中在建立化工园区进行安全规划关系到园区本质的安全问题, 园区安全规划的应用, 为化工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石。

化工园区进行安全管理机制, 是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化工园区之所以危险性高, 不仅仅是危险化学品在狭小区域内的堆放, 也存在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以及管理人员的疏忽管理, 除此之外, 园区的安全规划不合理也直接会提升事故发生率。如没有考虑园区所处环境的全年风向, 导致厂区内危险品放置不对, 布局的不合理, 变电场所与生产区的临近以及防雷设备的随意安置等。

1.2 化工行业中最近频发安全事故, 老牌化工企业一般分布在江河水域、人口集中等敏感区域, 据环保局2012年公布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 有81%分布在上述区域中。因此, 要想保证化工园区科学可持续发展, 安全规划是值得所有思考的问题。

2 园区安全规划内容

对以往成功的安全规划案例中, 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主要的方面对化工园区进行安全规划。

2.1 对园区的土地利用进行安全规划

2.1.1 对化工园区的土地利用需要统筹规划, 全面搜集园区内所有土地的安全规划信息, 确定所有土地的利用类型, 合理分区利用, 生产用地, 交通用地, 绿化用地, 公共工程以及三废处理用地, 隔离危险源用地, 切实做到科学使用土地。

园区内的土里都会进行一定的安全评估, 会依据一般事故经济损失的组成因素, 采用一定的估算方法, 为土地利用的安全规划提供合理参考值。

2.1.2 在化工园区的设计规划之初, 进行风险评估:研究化工园区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如火灾、爆炸等易扩散事故机理, 必要时用软件提前模拟出事故的大小以及传播概率, 为事故的预防提供大数据支持。

2.2 对园区的危险设施进行综合管理

针对现有的安全水平, 找出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将危险消灭在源头。或着调整土地利用性质 (如调整厂区结构) 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以及事故发生后, 将各项损失降到最低。发生化工事故, 一般是易燃易爆化学品的不科学放置, 没有定期对排查。, 对危险设施进行及时整治, 可以利用无害物质代替危险物质进行生产, 减少危险物品的使用量和存放量, 增加应急物品的存放量, 以备不时之需。

3 园区安全管理技术

3.1 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3.1.1 健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化工园区在成立之初, 一般是有政府牵头, 第三方成立一个管理机构, 对化工园区的各项事宜进行处理, 保证园区的安全发展。管理机构与园区企业承担有共同的安全责任, 监管和保证园内化工生产的安全进行。安全管理机构的成立, 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园区内安全隐患, 出现事故时能够及时组织园区的救援工作。

3.1.2 风险意识的增强

园区管理机构定期抽查园区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 及时有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且聘请专业的安全评测机构定期对园区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估工作, 了解园区的安全等级, 并提出需要的改进的措施。化工园区的管理部门需要督促企业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能力。

3.1.3 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

园区的安全管理机构要做到未雨绸缪, 根据不同的企业生产制定不同的急救措施和预案。全面把握各企业的急救信息, 做好各企业相关应急措施和物品的登记、审查工作。确保每个企业每个车间都有紧急物资。

3.2 安全监督体系

化工园区的安全, 涉及到园区内的每一个人, 需要每一个企业乃至下属的工人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对企业化学品存放区域的监控机制, 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评价、登记等措施, 不定期对园内危险物品进行排查。

化工园区的平稳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管理, 园区的安全管理需要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园区的安全建设需要园区安全管理机构的主导, 将被动的服从安全制度转变为主动的自觉采取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贺业贵, 规划城市工业园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 2006, 26 (9) :10-12.

[2]林大建, 周永安, 蔡嗣经.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安全评价初探[J].现代化工, 2006, 26 (5) :61-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 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 2007.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 2011.

[6]隋鹏程, 陈宝智, 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篇4: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浙安监管危化〔2007〕151号

各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省部属有关企业:

为加强我省化工(科研)试验性项目安全管理,指导规范相关单位化工(科研)试验性项目安全管理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我局组织编制了《浙江省化工(科研)试验性项目安全管理规定(试行)》,经研究,决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浙江省化工(科研)试验性项目安全管理规定(试行)

一、总则

(一)本规定适用于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其科研部门(以下简称试验单位)进行的化学品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中试和扩试安全管理,不适用于科研机构进行的化学品实验室研究(探试)和小试项目。

(二)与本规定相关的工程质量、职业卫生、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特种设备及化学品管理,按现行的法规、标准和规范执行。

(三)试验单位确定新产品试制项目,应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风险可控的原则。

二、术语和定义

(一)小试:在实验室探试基础上,以完成产品的结构设计和概念设计为目的的科研试验活动。

(二)中试:为考察放大效应和设备运行状况,验证放大后原工艺的可行性,获得基础设计数据,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放大,以模拟工业化生产或扩试所进行的工艺研究活动。

(三)扩试:针对大规模生产特点或工艺特别复杂的情形,为进一步探索工艺条件的稳定性,在中试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放大,以模拟工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工艺研究活动。三、一般性安全规定

(一)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试验项目的安全运行负领导责任。试验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订试验装置的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制度、特种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品管理制度等保障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

(二)试验场所必须符合防火、防爆、防毒的规定。试验中所使用的设备、装置、仪器、仪表等应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灵敏;操作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

(三)危险性较大的试验装置应与周围的其他装置、建筑等保持安全防护距离。租赁场所进行新产品试制的,必须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四)项目试验前必须成立有安全专业人员参加的项目试验小组。制定试验方案,明确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资源需求和进度及应急措施。相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把关。

(五)严格遵循科研项目从小试到中试的程序,必要时应进行扩大性试验。

(六)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装备和禁用的物料。

(七)新产品的试制,应进行风险评估,落实预防措施。风险评估应分析试验所用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品的有关理化特性,辩识试验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中试和扩试项目必须编制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和事故应急预案,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

(八)试验活动开始前,项目负责人必须组织参与试验的所有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告知相关人员试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预防措施。学习试验方案和规程,组织事故现场模拟演练,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九)中(扩)试试验方案必须组织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人员进行安全性论证,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十)试验过程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如有重大改变,应按程序重新审批,必要时重新组织专家论证。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编写总结报告,分析和总结应有安全设施、设备运转情况的章节。

(十一)单位间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应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及各方安全职责,经合作各方单位负责人签字。

(十二)研发成果的应用、转让和推广要签订安全协议,明确转让方和接受方在安全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中(扩)试项目技术转让时,必须出具安全技术鉴定报告和新产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附有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说明、防止或控制事故发生的措施以及安全技术规程等文件。

四、中试和扩试项目安全管理

(一)涉及危险化学品(含原料、中间产品)的中试和扩大性试验生产项目,必须进行安全论证;本单位没有能力组织安全论证的,必须进行安全评价。

(二)中(扩)试生产场所的选址及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生产装置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应根据试验所使用和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三)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中(扩)试项目,须采用远程控制技术,并严格控制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DCS控制室应有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以保护人员的安全和各类运行数据的完整。

(四)严格控制中试装置的规模,中试装置规模一般不超过小试规模的30倍。若确有进一步探索工业化生产工艺条件稳定性的必要,应在以上中试装置规模的基础上采用逐级放大的方式,以模拟工业化生产进行工艺扩试活动,且一般不超过中试规模的2倍。

(五)某一产品的中试(扩试)装置运行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二年,确需延长的,须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同意。严禁以中试(扩试)装置代替工业化生产装置运行。

(六)中(扩)试装置启用前,应组织技术、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装置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确认。

(七)中(扩)试装置与生产系统、装置相关联的,须有紧急切断、隔离等措施。

(八)首次投料及投料试验初期,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不得擅离岗位。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后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试验。

(九)中(扩)试项目的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操作法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试制过程情况及时修订完善,经重新审批后,可作为项目后续生产的技术支持。

(十)中(扩)试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分析总结。

(十一)中(扩)试项目拟转化为生产装置的,应按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规定程序申请建设项目安全审查,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副产品)属危险化学品的,按规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五、文件管理

(一)试验单位应对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文件加强管理。试制方案、专家评审意见、中(扩)试运行情况总结、异常情况应急处置等资料应送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二)试验单位对其提供的有关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六、附则

篇5: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南建质安[2009] 11号

各县、城区、开发区建设局,各建设、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审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单位:

为切实加强我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确保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价有标准、支付有依据、监督有办法,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及管理细则》(桂建质[2006]22号),以及《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若干规定》(南宁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南宁市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我委。

附件:《南宁市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规定(试行)》

二〇〇九年二月四日

南宁市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

措施费用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条南宁市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

措施费用管理规定(试行)为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保障施工从业人员的作业条件和生活环境,防止施工安全事

故的发生,鼓励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确保我市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有效合理使用,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管理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管理细则》以及《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南宁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包括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和拆除工程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是指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购置和更新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权益保障和防范风险所需要的费用,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和临时设施费以及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是工程造价的组成部份,计取依据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安装园林绿化工程费用定额》、《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管理细则》。

按规定应当安装使用“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有其他要求的,所发生的费用一并计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

第四条 依法进行工程招标投标的项目,招标方或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直接发包的工程项目由发包方)结合工程实际,依照本规定

第三条要求单独列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项目清单。

投标方(或承包方)应当结合工程特点、工期进度和作业环境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并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结合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安全管理要求对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安装园林绿化工程费用定额》(以下简称《费用定额》)单独报价,报价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及使用管理细则》附件二的费率加《费用定额》中危险作业意外伤害保险费费率计价。其中对于附件二费率区间的取值为:

一、房屋建筑工程

(一)、安装使用“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含3万平方米)以下的工程取最高值,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工程取中间值。

(二)、因无法解决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安装使用“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项目: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小于1万平方米的工程取高值,1万~3万(含1万及3万)平方米的工程取中间值,大于3万平方米的工程取值不得低于最低值。

二、其他工程

安装使用“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项目,取值不得低于中间值。未能安装使用“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工程项目,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取值,但不得低于最低值。

第五条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作为不可竞争费用单列,按

第四条规定报价后不得再进行投标竞价。

第六条 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应由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支付,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施工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总费用,并约定该费用的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内容。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一次性存入规定的资金监控银行专项帐户,在向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办理建设工程安

全监督登记手续时,一并提供专项帐户存款有效凭证。未存入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建筑安全监督机构不予办理安全监督登记手续。

第八条 存入专项帐户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专项管理,通过建设单位、资金监控银行、安全监督机构签订的“三方监控协议”,采用施工过程中分期、定量支付,工程竣工后结清的方式进行。

(一)单体工程:

1、第一次付款,在工程领取了施工许可证后支付总费用的40%;

2、第二次付款,在施工现场的围挡、大门、冲洗平台、排水系统、临时设施等完成后,支付总费用的30%;

3、第三次付款,在房屋建筑工程主体封顶、装饰及其他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0%时,支付总费用的30%;

4、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应提供支付工程款(其中含结清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有效凭证材料,方可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二)群体工程:

1、第一次付款,在工程领取了施工许可证后预付总费用的40%;

2、第二次付款,在施工现场的围挡、大门、冲洗平台、排水系统、临时设施等完成后,支付总费用的30%;

3、第三次付款,在群体房屋建筑工程主体封顶率达50%时,支付总费用的30%;

4、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应提供支付工程款(其中含结清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有效凭证材料,方可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第九条 施工单位负责落实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管理制度,达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的,由施工单位按第八条支付方式,向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开户银

行申请付款,开户银行凭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出具的证明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划拨给施工单位。

第十条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支付,以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日常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监督管理的“领取施工许可证,开工安全条件检查,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分段验收、达标评定,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四个阶段为依据。

符合要求的,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确认手续。

不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应按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能办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确认手续。

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不按规范设置必需的安全防护设施,违反文明施工有关规定的以及不按规定进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分段验收,不及时向建筑安全监督机构申报达标评定的,按《南宁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若干规定》予以处罚,待施工单位按要求整改合格并接受处罚后,方能办理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确认手续。

第十一条 实行工程总承包的工程项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管理并按分包合同的约定及时向分包单位支付。分包单位应提出专项安全防护措施及施工方案,经总承包单位批准后提取所需费用。分包合同应列出分包工程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总额、支付方式和使用要求。

第十二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理。对施工单位已经落实的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的,总监理工程师应当及时审查并签认所发生的费用。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未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中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的,应当责令其立即整改;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未按期限要求完成整改的,监理单位应当责令其暂停施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确保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专款专用,在财务管理中应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单独列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项目费用收入和支出清单备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的组织实施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应当向建设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使用负总责。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及合同约定及时向分包单位支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总承包单位不按本办法和合同约定支付费用,造成分包单位不能及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发生事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主要责任。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未按规定及时支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挪用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一)对未按规定存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建设工程办理安全监督手续的;

(二)未按规定对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

(三)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分段验收表》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段验收、达标评定的;

(四)对监督评定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手续的;

(五)在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监管过程中,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南宁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6:济宁市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管理,减少和防止行政过错发生,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务院《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受行政机关依法委托履行管理职责的组织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在编工作人员和聘任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机关,包括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单位、派出机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单位、派出机构,乡(镇)人民政府。

本办法所称行政过错,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职责,以致贻误行政管理工作,影响行政管理秩序、行政效能等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拖延、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

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的决定、命令和部署实施行政管理。

第五条行政机关必须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层级监督、岗位责任、工作规程等行政管理制度,作出行政决定,必须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行政机关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第六条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市监察机关统一负责全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县(市、区)监察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

市政府办公室、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各级行政机关应当设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负责本机关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工作。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应当由本机关有关领导成员和专门负责纪检、监察、法制、人事工作的人员组成;没有专人负责纪检、监察、法制、人事工作的,由行政机关视本机关实际情况确定组成人员。

第九条市、县(市、区)监察机关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单位、派出机构和下级人民政府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

(二)调查、处理本机关受理的行政过错投诉;

(三)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行政过错处理情况;

(四)研究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向政府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条行政机关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是否对检举、控告、投诉的行政行为进行调查;

(二)审议调查报告;

(三)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一条行政机关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应设立办事机构。办事机构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决定是否受理检举、控告和投诉;

(二)调查行政行为;

(三)草拟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县(市、区)监察机关应当定期向市监察机关报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实施情况。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向同级监察机关通报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工作的实施情况。

第三章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范围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管理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作出的决定、命令贯彻落实不力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完成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或上级领导批示,影响工作整体推进或政府政务督查机构就同一事项发出两次以上催办通知(书)的;

(三)拒不执行人民法院或仲裁委员会作出的生效裁判和上级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的;

(四)拒不执行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府法制机构等行政监督部门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具体要求的;

(五)在上级或本级人大常委会、政府监督检查中,有关行政行为被认定错误,要求予以调查、处理的;

(六)对于重大或复杂的事项不按规定程序决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对于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安全事故及其他重大公共事件未在第一时间赶到或者瞒报、谎报、缓报或者防范、救援、救治不力的;

(八)对社会及新闻媒体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解决或不及时解决的;

(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检举、控告、投诉,经过调查确定有关行政机关有违法行为的;

(十)防范、整治公共安全或者督促整改安全生产隐患不力的;

(十一)作出的行政措施错误,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处置群体性事件失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十二)滥用职权,干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

(十三)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的;

(十四)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

(十五)经行政复议,被上级行政机关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

(十六)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或制定的行政措施违法的;

(十七)截留、滞留、挤占或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代管资金,或不按规定使用财政资金、处置国有资产的;

(十八)连续多年发生重大问题,或领导班子长期不团结,或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计生问题泛滥不能有效治理的;

(十九)因主观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骗成私有企业,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

(二十)违反行政管理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遵守内部管理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履行层级监督管理职责,对请示的事项不作具体指示的;

(二)遇到紧急突发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等问题,不及时向上级报告、请示的;

(三)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或者对外发布有关情况,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

(四)对于不属本机关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机关办理的事项,不及时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或不告知办理途径的;

(五)对于涉及其他行政机关职权的事项,不与有关行政机关协商,或者经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未报请上级裁决,擅自决定或者置之不理的;

(六)对内部管理出现的问题放任不管,对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制止、查处不力的;

(七)违反行政议事规则,个人或少数人作出行政决定的;

(八)不履行岗位职责或者不执行岗位替换制度,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完成工作任务的;

(九)不接受正常的岗位调整、工作安排的;

(十)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

(十一)保管文件或档案不善,致使文件或档案损毁或者丢失、泄密的;

(十二)违反规定使用公章或公章管理不善,造成不良后果的;

(十三)在执行公务中言行举止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四)不遵守考勤制度,工作时间擅离职守或办理个人事务的;

(十五)违反内部管理制度,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许可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许可申请应受理而不受理的;

(二)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事项,不告知或不出具有效书面凭证的;

(三)未按规定实施统一受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

(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给予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五)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六)无合法依据实施行政许可的;

(七)不按照规定程序实施行政许可的;

(八)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应当颁发行政许可证件,不向申请人颁发的;

(九)擅自变更或延续、撤销行政许可决定的;

(十)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后,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的;

(十一)要求许可申请人或被许可人购买指定商品或接受特定服务的;

(十二)违反规定取消、停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

(十三)增设或减少行政许可程序或许可条件的;

(十四)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的;

(十五)违反行政许可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合法依据征收税款、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或征收税款、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开具合法专用票据的;

(二)未按法定范围、程序、权限、时限征收税款、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

(三)截留、私分、挪用征收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设立“小金库”的;

(四)设立收费项目或擅自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

(五)无收费许可证收费、不公开收费标准,以及应当实施收缴而不收缴的;

(六)将职责范围内的无偿服务业务变为有偿服务收费业务,利用职权和行业垄断地位强行服务收费、搭车收费,或者以保证金、抵押金、集资、赞助等形式变相收费的;

(七)利用行政权力为当事人指定中介代理机构的;

(八)违反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监督检查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实施检查的;

(二)未按法定范围、权限、程序实施检查的;

(三)同一系统内的职能部门对同一个行政管理相对人多头重复检查的;

(四)不依法对管理相对人实施检查,并且未到同级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登记备案的;

(五)放弃、推诿、拖延、拒绝履行检查职责的;

(六)借检查之机为自己、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隐瞒、包庇或纵容的;

(八)违反行政监督检查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处罚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事实依据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对有关违法行为依法应当先进行教育、督促改正,而直接实施行政处罚的;

(五)下达罚款指标或将罚款数额与单位经费和个人利益挂钩的;

(六)应当予以制止和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不予制止、不给予行政处罚的;

(七)符合听证条件、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不组织听证的;

(八)设立行政处罚种类或者改变行政处罚幅度的;

(九)使用、丢失或者损毁依法扣押财物的;

(十)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

(十一)违反行政处罚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无合法依据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违反法定权限、程序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违反法定权限、程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四)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五)违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复议工作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

(二)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三)违反行政复议工作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赔偿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赔偿申请,应予受理而不予受理的;

(二)应当给予行政赔偿,超过法定期限不给予行政赔偿的;

(三)不按规定核定行政赔偿标准的;

(四)依法不应给予行政赔偿而给予行政赔偿的;

(五)作出行政赔偿决定后,未依法责令应当承担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行政赔偿费用的;

(六)违反行政赔偿规定,应当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与量纪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应按照下列方式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责令公开道歉;

(四)诫勉谈话;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劝其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免职。

前款所列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行政过错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根据情节轻重、损害后果程度和影响大小,行政过错分为一般过错、严重过错和特别严重过错:

(一)情节轻微、损害后果较轻或者影响较小的,属一般过错;

(二)情节严重、损害后果严重或者影响较大的,属严重过错;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后果特别严重或者影响恶劣的,属特别严重过错。

第二十四条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视情节轻重、损害和影响大小,根据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可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追究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

第二十五条对于一般过错,对有关责任人员应单独或者合并给予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二)、(三)、(四)、(五)项处理。

第二十六条对于严重过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负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

第二十七条对于特别严重过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负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对负重要领导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二十八条对负主要领导责任人员和重要领导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的,可以同时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第二十九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到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的,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考核等次:

(一)评优评先内,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二)一年内犯一般过错三次,均负有直接责任的,考核不得定为称职或合格以上等次;

(三)一个内,受到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的,考核不得定为称职或合格以上等次;

(四)受到撤职处分的,考核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并按照规定降低级别。因前款第(二)项或第(三)项情形,考核被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等次的,按照规定降低一个职务层次。

第三十条聘任工作人员一年内犯一次一般过错的,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二)、(三)项规定处理;一年内犯三次一般过错,或者犯严重过错或特别严重过错的,予以解聘。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重、加重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故意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

(二)拒绝纠正行政过错的;

(三)干扰、阻碍对行政过错责任进行调查的;

(四)对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的;

(五)可从重、加重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减轻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积极配合行政过错责任调查或者有立功表现的;

(二)主动纠正行政过错,有效制止行政过错损害后果扩大的;

(三)可从轻、减轻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予追究行政,过错责任:

(一)主动发现行政过错并及时纠正,未造成损害或不良影响的;

(二)行政管理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正常情况下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三)出现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发生的;

(四)可不予追究行政过错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应给予行政赔偿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追究行政过错责任人员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应按照管理权限办理。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应当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任用、考核相结合。

第五章行政过错责任划分与承担

第三十六条行政过错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办人应负直接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核、批准,直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审核人、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审核、批准职责,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

(三)承办人不依照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

(四)承办人提出的实施方案或意见有错误,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前没有发现,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

(五)承办人不履行规定职责,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

(六)承办人应负直接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审核人、批准人应当发现承办人提出的实施方案或意见有错误而没有发现,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审核人负主要领导责任,批准人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三十九条审核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提出的正确意见,经批准人批准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审核人不报请批准人批准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

第四十条批准人不采纳或改变承办人、审核人提出的正确意见,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未经承办人承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决定,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

第四十一条经集体研究决定实施的事项,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决策人、持赞同意见的人和不发表意见的人负直接责任。

第四十二条上级行政机关改变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上级行政机关负责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四十三条审核人或者批准人指令承办人不履行规定职责,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作出指令的人员负直接责任。审核人作出的指令经批准人同意的,审核人负直接责任,批准人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所称承办人,一般是指具体承办行政管理事项的工作人员。本办法所称审核人,一般是指行政机关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及副职人员。本办法所称批准人,一般是指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及副职人员。

依照内部分工或者经行政授权,由其他工作人员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行使批准权、审核权的人员为批准人、审核人。

第六章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程序

第四十五条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投诉、控告,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审查,是否有事实依据,并决定是否予以受理。经审查有事实依据的,应当予以受理;没有事实依据的,不予受理。

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实名检举、投诉、控告,应当书面告知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不予受理的决定和理由。

第四十六条经决定予以受理的检举、投诉、控告,行政机关应当在三个月内调查完毕。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第四十七条检举人、投诉人、控告人对行政机关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直接向监察机关检举、投诉、控告。

第四十八条监察机关收到检举、投诉、控告后,可以直接受理或责成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及时处理。对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的检举、投诉、控告,应当由同级监察机关办理。

第四十九条调查行政过错案件,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期间发现行政过错行为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并听取其意见。

第五十条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实行回避制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调查人员与行政过错行为或者有关责任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查、处理的,应当回避。

第五十一条上级机关、其他机关要求处理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名检举、投诉、控告的,应当书面告知其处理结果。第五十二条调查、处理行政过错行为,应当听取被调查人的陈述和申辩。作出行政过错责任处理决定,应当告知行政过错责任人过错事实、责任性质、处理适用依据和处理结果,以及其依法享有的申诉权利。

第五十三条行政过错责任人对处理决定不服提出申诉的,由有关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规定予以处理。

第五十四条对行政过错行为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当依照管理权限报送同级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机构工作人员履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六条追究行政过错责任,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七条本办法所称行政许可,包括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

第五十八条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的过错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九条市国土资源、国税、地税、商检、工商、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等实行中央或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7: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技术策略

关键词: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策略,土地规划,危险设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 化工园区建设也与日俱增, 化工园区在促进园区所在地经济和化工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安全问题。化工园去集聚了大量的化工厂, 在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中都时刻伴随着易燃、易爆、有毒的危险化学物品。一旦化工园区发生爆炸、火灾、有毒化学物品泄露, 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而且化工园区化工厂与化工企业之间是个复杂完整的系统, 联系紧密, 在发生重大事故时, 就会形成连锁效应, 波及园区其他企业。本文就化工园区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技术策略的探讨。

一、化工园区事故实例的危害分析

在化学工业发展过程中, 发生了许多危害严重的化工事故。在2006年3月31日中午12时左右, 位于上海金山化学工业园区的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沪化工厂发生泄漏, 上海化学工业园区虽然及时疏散了人群, 但由于时间差, 仍有部分人受泄露影响住院, 泄露的原因为厂房内一个管道阀门出了问题, 致使生产过程中用于热媒介的盐泄漏, 产生黄色烟雾 (二氧化氮) 。2007年11月27日上午位于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严重爆炸事故, 该事故造成了超百人的人员伤亡, 数间厂房被毁, 而且毒气扩散影响周围居民身体健康。2004年4月15日, 重庆天原化工发生了氯气泄露爆炸事故, 造成9万多人死亡, 十几万人紧急疏散。主要原因是该工厂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人口稠密。由这些事故可以看出化工园区发生的重大事故, 其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因此做好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二、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技术与策略

1. 明确的指导思想

化工园区的安全管理,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安全发展的战略, 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以预防为主, 及时处理为辅, 综合的对化工园区进行安全管理, 切实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握管理原则, 统一规划, 统一管理, 科学合理的安排化工园区的选址布局, 同时明确化工园区建设的责任, 切实做到安全生产, 协调发展。

2. 建立化工园区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1) 建立健全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建立合法管理机构对化工园区进行统一管理, 明确管理机构的责任, 协调管理化工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安全生产问题, 与企业共同肩负化工园区安全责任。要及时发现园区的内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 出现事故要统一指挥化工园区的应急救援工作, 督促企业安全生产。

(2) 增强化工园区的风险意识。

定期聘请甲级的安全评测机构对化工园区整体进行科学的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了解化工园区的安全等级, 并提出解除安全风险的方法与对策。化工园区安全管理机构要督促各企业树立整体安全意识, 同时提高风险意识, 防范风险意识, 防止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连锁效应。

(3) 构建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

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未雨绸缪, 制定化工园区的应急救援措施与预案, 同时全面把握园区内企业的应急救援的相关信息, 督促企业及时完善更新企业应急预案, 并做好各企业应急预案的登记、审查的工作。同时要在化工园区制定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 建立科学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3. 建立健全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指导督促园区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化工园区的监督管理, 时刻的对园区内各个企业进行安全监督, 深化排查化工园的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全民排查隐患制度, 定期组织园区内员工进行全面而严格隐患排查, 及时发现隐患, 及时处理隐患, 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同时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登记、申报以及备案等规定。结合园区产业结构、产业链特点、安全风险类型等实际情况, 逐步推进园区封闭化管理。

4. 化工园区安全规划

(1) 化工园区土地规划

化工园区的土地利用要进行统一合理的规划利用。全面的收集化工园区的所有的土地安全利用规划的相关资料, 并进行分析论证, 确定化工园区的土地选址与园区各个部分的应用类型, 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仓储用地、交通用地, 绿化用地、公共工程用地、垃圾废物处理、居住用地等各个部分的用地, 将危险源与周围的土地进行隔离, 确保周围的安全性, 切实做到整体规划的科学化、合法化、实际化。要对园区土地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和经济效益分析, 确定园区土地利用的目标, 并及时的优化目标, 确定土地利用的约束条件。最后进行园区土地利用安全规划的民主决策。

(2) 化工园区危险设施整治

危险设施是引起化工园区事故的最大的威胁, 因此要及时对危险设施进行整治。可采用将危险设施搬离, 以安全的设施代替;用无害物质代替生产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消除危险设施存在的风险。也可减少危害物质的使用量和存储量或全程监控危险物质的使用情况;优化生产环境, 避免易爆炸环境的形成, ;设置隔离区等方法来降低危险设施的风险。

结语

化工园的安全管理问题是关系化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化工园区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化工业和人们的生命都造成了极大地威胁, 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原则, 及时有效的处理好化工园区安全问题, 促进化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胜, 吴宗之, 任彦斌, 等.石油化学工业危险设施安全规划方法研究[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重庆:中国职业安全建康协会, 2007.

[2]陈晓董, 师立晨, 刘骥, 等, 危险设施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3]吴宗之, 关磊.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与监控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J].中国公共安全 (综合版) , 2005 (12) :122~125.

[4]刘芳.浅谈化工园区安全生产[J]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7, 37: (6) 18-20.

上一篇:小学语文标点符号具体用法下一篇:父亲生日买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