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问责办法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济宁市问责办法范文

济宁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促进全市党政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务院《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是指对领导干部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一种方式。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单位(含其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和管理的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第四条对领导干部实施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公开公正,分级管理、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二章问责情形

第五条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对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致使工作贻误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违反组织原则、保密纪律,搞非组织活动、跑风漏气,造成不良影响的;(三)违反请示报告制度,该请示不请示,该汇报不汇报,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编造、传播虚假消息,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作风不民主、决策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涉及本地、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或者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或者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可行性评估、合法性审查和论证、听证、公示、专家咨询、集体决策和报批的;

(二)个人或少数人擅自决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

(三)违规决定采取行政措施,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社会矛盾的;

(四)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人员伤亡、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的;

(五)作风不民主、决策失误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不负责任、工作失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因不负责任、工作失职引发群体性、突发性等重大事故、事件,或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对上级机关交办的重点工作消极应付,或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能有效应对,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对职责范围内的违纪违法行为应当发现没有发现,应当纠正而不纠正的;

(四)对群众反映带有明显问题线索的投诉、举报、申诉、控告,不按照规定调查处理,或者对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应该解决而不解决,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无正当理由不执行执纪执法机关、监督管理部门依纪依法作出的决定的;

(六)不负责任、工作失职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监管不力、处置不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因监管不力,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较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二)对可能发生的事件苗头,排查不及时,预警控制不严密,监管处置不得力,致使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事件发生,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对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个体极端性、突发性事件应对不力,处置不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四)在发生自然灾害、重要疫情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妥善处理,致使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应有损害的;

(五)组织大型群众性活动,未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和补救措施,致使发生安全事故,以及事故发生后处置不当的;

(六)对各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曝光的事件,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监管不力、处置不当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制定、发布、实施与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行政决定、命令的;

(二)在行政活动中,强令、授意实施违法行政行为,或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其他重大事件的; (三)违法授权或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相关行政职权,或不依法对受委托者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进行监督,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四)在法定条件和标准外,增加条件或变更标准,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五)利用职权向行政管理相对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违法行政,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造成国家赔偿或其他不良影响的;(七)滥用职权、违法行政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办事拖拉、作风粗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故意刁难、拖着不办,或借机吃拿卡要的;

(二)对应当精简的行政审批事项、程序不精简,或要求限时办结的事项,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

(三)在招商引资等活动中,跟进不及时、故意拖延,导致项目流失或影响招商引资等工作进程的;

(四)对应当由多个部门或跨区域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部门(地区)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部门(地区)不积极支持配合,致使工作延误的;

(五)对下级请示汇报和群众合理诉求态度冷横,推托不办,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办事拖拉、作风粗暴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二)对应该报告的事项报告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造成工作失误或不良影响的; (三)编报虚假数据、虚假成绩,欺骗上级机关和社会公众的; (四)瞒报、谎报、迟报公共突发事件、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重要疫情或其他重要情况的;

(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应当问责的问题线索,知情不报的; (六)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暗箱操作、逃避监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该公开不公开,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二)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城乡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面,按照规定应当公开而不公开,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不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不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履行职责的;

(五)暗箱操作、逃避监督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力,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到位,致使本地、本部门、本系统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

(二)对发生在本地、本部门、本系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纵容的;

(三)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廉洁从政等规定,“四风”问题突出的; (五)对下级党委、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指导不力,造成工作被动的;

(六)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问责方式及适用

第十四条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问责的方式为: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停职检查; (六)调离岗位; (七)引咎辞职; (八)责令辞职; (九)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第十五条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责方式。(一)情节较轻,损害和影响较小的,采用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采用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采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七条责任划分:

(一)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承担直接责任;

(二)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承担主要领导责任;

(三)领导干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当管理或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承担重要领导责任;

(四)二人以上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损失或不良影响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确定责任;

(五)应当予以问责的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各自在集体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问责;在集体决策过程中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领导班子成员,不予问责。

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问责,不因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职务变动而免于追究。已退休但按照本办法规定应当问责的,仍须进行问责。

第十八条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调离岗位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提拔。 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第二十条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三条规定情形的,由问责决定机关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一)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及其领导的指示、批示和通报;

(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

(三)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投诉;

(五)在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审计、巡查、工作检查或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六)新闻媒体对有关事件的报道; (七)其他渠道反映的问责情形。

第二十一条调查组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认为应当问责的,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权限和程序实施问责。

第二十二条给予党政领导干部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等问责,问责决定机关可授权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作出问责决定;给予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问责,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出问责建议,报经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三条对于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二十四条问责决定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政领导干部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五条对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与其谈话,促其认识错误,端正态度,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六条给予停职检查问责的,停职检查期结束后,问责决定机关可根据其认识情况和具体表现,作出重新担任其原任职务或调整其工作岗位的决定。

第二十七条给予引咎辞职问责的,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自接到问责决定之日起15日内,提出书面辞职申请。应当引咎辞职而不提出辞职申请的,问责决定机关应当以责令辞职问责方式处理。

第二十八条给予责令辞职问责的,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应当自接到问责决定之日起15日内,提出书面辞职申请。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职手续。

党政领导干部受到责令辞职问责后拒不辞职的,问责决定机关应当以免职问责方式处理。

第二十九条给予免职问责的,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免职手续。

第三十条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给予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问责的,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第三十一条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问责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

第三十二条问责决定机关应自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30日内,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复查,并按照下列规定,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三十三条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三十四条与被调查的党政领导干部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调查组成员,应当依法回避。

第三十五条调查组成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并撤销原问责决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对全市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15年4月10日

第二篇:济宁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

(济人社发〔2010〕6号)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完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计划分配在我市安置的正团职以下(含正团职)及专业技术干部。

第三条 安置工作要服从服务于部队建设及稳定大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量化计分、择优选岗的方式进行。

第四条 军队转业干部原则上回原籍或入伍地安置,特殊情况需异地安置的,需报经市军转办批准。

第五条 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在济宁市直部门或中央、省属驻济单位安置:

(一)入伍地在市直或入伍地(原籍)在济宁城区(包括市中区城区、任城区城区),且父母一方在市直或中央、省属驻济宁城区单位工作的;

(二)配偶现在或随军前在市直或中央、省属驻济宁城区单位工作的;

(三)驻济部队干部配偶随军取得济宁城区常住户口(落户时间应在军队干部批准转业前)且生活基础在济宁城区的;

(四)父母一方在济宁城区单位工作且常住户口在济宁城区,身边无其他子女或军转干部本人未婚的;

(五)配偶为独生子女,其配偶父母在济宁城区单位工作且常住户口在济宁城区的;

(六)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或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十五年的;

(七)因战因公致残或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八)夫妇同为军队干部,双方或者一方转业,其中一方(双方)部队驻地在济宁或入伍地在济宁市直的;

(九)正团职转业干部;

(十)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急需高层次专业技术干部。

第六条 到县市区安置的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及随调家属,由市军转办移交各县市区军转安置部门安置。

第七条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接收和管理服务,参照计划分配军转干部的资格条件进行。

第八条 军转干部安置考试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进行,具体工作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当年在我市安置的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均须报名参加考试。考试内容以公布的简章或通知要求为准,考试分数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

第九条 军转干部安置考核分为条件分考核和附加分考核,考核项目的截止日期以省接收安置转业干部的规定时间为准。

(一)条件分考核计分标准:

1、军龄计分:从服役之日起每年计0.5分。

2、职务(级)及任职年限计分:正职计20分,任正职每满一年加1分;副职计16分(排职计14分),任副职(含排职)每满一年加0.5分。专业技术干部参照上述计分标准进行,其中技术8级以上、10级、12级对应正职,技术9级、11级、13级、14级对应副职。

3、学历计分:参照国家认可的学历教育,按最高学历计分,其中博士学位计10分,硕士学位计8分,研究生学历计7分,本科学历计5分,专科学历计3分,中专学历计1分。

(二)附加分考核计分标准:

1、服役期间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每次加30分,被大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每次加20分,获一等功每次加15分,获二等功每次加10分,获三等功每次加3分。二等功以上奖励可累计加分,三等功累计加分不得超过二等功单项得分。

2、因战因公致残的加5分;在边远艰苦地区服役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十年的加5分,超过十年的,每增加一年加0.5分。既从事飞行、舰艇工作又在边远艰苦地区的,可累计计分。边远艰苦地区的范围按照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3、获国家或全军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前三位人员分别加20分、15分、10分;获国家或全军科研成果二等奖的前三位人员分别加15分、10分、5分;

4、在济宁市抢险救灾、双拥共建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个人,每次加1.5分;

5、对任现职满五年或者在担任主官期间,其所在单位连续三年受到军级以上单位综合表彰的正团职军转干部,可比照三等功同等标准加3分。

6、受行政警告处分每次减5分,受行政严重警告处分或党内警告处分每次减10分,受行政记过处分每次减12分,受行政记大过处分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每次减15分,受行政降职(级)、降衔处分每次减20分,受行政撤职处分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每次减25分,受留党察看处分每次减30分,受开除党籍处分减40分。

计分年限一律按周年计算,不足半年不加分,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因同一原因多次受奖的,只按最高奖项计分;多次受到惩戒的累计减分;其他加分或减分要素,依据当年国家和上级军转部门有关规定在简章或通知中公布。

第十条 在市直或中央、省属驻济单位安置军转干部的考核计分工作,由市军转办根据移交档案材料组织实施;到县市区安置军转干部的考核计分工作,由各县市区军转办根据移交档案材料组织实施。 考试考核总得分按考试分数占60%、考核分数占40%的比例计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经军队转业干部本人确认后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各级军转安置部门按一定比例分层次提供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由军队转业干部依据考试考核总得分分层次依次进行选岗。同一层次得分相同的,按职务高低确定选岗顺序,职务相同的再按任职时间先后确定选岗顺序,仍然相同的按服役时间长短确定选岗顺序。

军转干部公开选岗时只限一次机会,一旦选定,不得改变。

选报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岗位,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且未受过党内处分或行政严重警告以上(含)处分。

第十二条 正团职军转干部选岗由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

在市直及中央、省属驻济单位安置的副团职以下(含副团职)军转干部和专业技术军转干部选岗由市军转办统一组织,原则上按行政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两个类别分层次分别确定安置计划并组织实施。其中行政干部分副团职、营职、连排职三个层次;专业技术干部分技术9级以上、技术

10、11级、技术12级以下三个层次。 到县市区安置的军转干部,由各县市区军转安置部门参照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接收计划的单位和未报名(含报名后未参加考试)及自行放弃选岗的军转干部,由军转安置部门按照有关政策,根据下达的安置计划实行指令性安置,接收单位、军队转业干部必须坚决执行和服从。

第十四条 对特殊职位安置军转干部,经军转安置部门批准,可采取政审选拔和指令性安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对自愿到企业工作的军转干部,依据双方意愿,实行指令性安置。

第十五条 军转干部随调家属与军转干部同时接收,并参照其原单位性质合理安置。

第十六条 对拒收军队转业干部的单位,依据中发〔2001〕3号文件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弄虚作假的军队转业干部,一经查实,取消选岗资格,从同层次剩余计划中作指令性安置,凡拒不服从指令性安置或逾期不报到的作退档处理。对已按规定程序安置,但因个人原因不服从安排、拒不报到的军转干部,下一年转业时不得参加军转安置考试,其考试成绩计零分。

第十七条 各级军转安置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纪律,出现违规、违纪情况,一经发现,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济宁市军官转业安置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济宁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和名牌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供给质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济宁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济宁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管理办法》(鲁政发„2016‟1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济宁市市长长质量奖(以下简称“市长质量奖”)是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奖项,每3年1届,授予为我市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长质量奖每届受表彰的单位不超过5家、个人不超过5名。

市长质量奖可以设提名奖,由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公布。

前款所称提名奖,是指当届经申报未获得市长质量奖的部分优秀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单位,是指在济宁市行政区域内依法成立并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从事

一、

二、三产业的企

— 1 — 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本办法所称个人,是指在济宁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质量工作的自然人。

第四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遵循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总量控制、好中选优;突出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科技进步、标准创新、经济社会效益;注重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生态文明、社会责任。

第五条 市长质量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进行评审。

第六条 已经获得市长质量奖的单位和个人原则上不得再次申报市长质量奖;距上次获奖5年以上或具有重大科技创新或原创性发明、质量水平又有明显提升的,可以再次申报。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七条 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长质量奖评审的领导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推动、指导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研究决定市长质量奖评审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二)审定并发布市长质量奖评审方案、评审通则、评审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规范;

(三)指导第三方评审机构按照评审要求开展市长质量— 2 — 奖评审工作;

(四)批准成立市长质量奖评审监督小组(以下简称“评审监督小组”),负责市长质量奖评审监督工作;

(五)审议评审结果,向市政府提报市长质量奖拟奖名单;

(六)研究、解决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

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与市长质量奖评审、表彰、退出、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修)订市长质量奖的具体评审方案、评审通则、评审程序等;

(二)委托第三方评审机构承担市长质量奖评审等相关工作;

(三)提出评审监督小组候选成员,报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四)负责与受委托的第三方评审机构进行协调、沟通等事宜;

(五)组织实施获奖单位和获奖个人的退出机制;

(六)组织典型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七)组织开展国内外质量奖评审标准和评审工作的跟踪研究。

第八条 受委托的第三方评审机构不得向申报单位和

— 3 — 个人收取任何费用,并承担因评审产生的技术和法律责任。主要职责是:

(一)依照市长质量奖评审方案,编制具体评审工作计划;

(二)聘请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有关方面的人员为市长质量奖评审专家,组成评审组,开展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

(三)向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市长质量奖评审结果。

第九条 评审监督小组可以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执业律师等有关人员组成。评审监督小组成员实行聘任制,对聘任期内的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进行监督。

评审监督小组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市长质量奖推荐、评选和异议处理等工作;

(二)向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监督情况;

(三)审议并向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投诉、举报、调查等处理结果;

(四)对规范市长质量奖评选监督工作提出建议。

第三章 申报条件

第十条 申报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 4 —

(一)主体业务正常运行5年以上;

(二)建立了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了自我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在质量发展、品牌建设、科技进步、标准创新、经济社会效益、节能降耗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三)认真贯彻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国家标准,积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效益突出;近3年来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质量水平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四)品牌优势突出,社会美誉度高,具有良好的质量信用记录和社会责任记录;

(五)近3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无因单位责任导致的服务对象、用户(顾客)投诉的突出问题;

(六)近3年内无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

(七)近3年内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一条 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主导制定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质量管理水平先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较强的中小型单位和具备示范引领作用、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服务业等行业的单位积极申报。

第十二条 申报个人应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政治坚定,清正廉洁,品行端正,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规范;

— 5 —

(二)在本市从事质量相关工作5年以上;

(三)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对质量发展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在履职的工作岗位或从事的质量领域为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五)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质量工作业绩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

(六)所属的单位近3年内无重大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等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定);

(七)无不良记录和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第四章 评审程序

第十三条 每届市长质量奖评审前,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本届市长质量奖申报通知。

第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如实填写《济宁市市长质量奖申报表》,参照评审依据编制《自我评价报告》,同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经所在县(市、区)质量强县(市、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推荐意见后,在规定时限内按时上报。

第十五条 评审机构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质量奖评审方案、评审通则和评审标准,组织对申报单位和个人进行资格审查、材料评审、现场评审和陈述答辩。

— 6 — 评审过程接受评审监督小组的监督。

第十六条 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评审情况和评审监督小组的监督意见,提出市长质量奖候选名单,提交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第十七条 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市内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拟奖名单,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第十八条 经公示的拟奖名单,报市政府审定后公布。

第五章 奖励及经费

第十九条 市政府向获得市长质量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的单位奖励50万元,个人奖励20万元。

市政府向获得市长质量奖提名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发奖杯和荣誉证书,对获得市长质量奖提名奖的单位奖励20万元,个人奖励10万元。

第二十条 市长质量奖的评审不向申报单位和个人收取任何费用。奖励和工作经费列入当市财政预算。

第二十一条 市长质量奖奖金主要用于获奖单位的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攻关、标准制定、技术攻关、科技研发和人员培训、实验室建设投入和经验推广宣传等,不得挪作他用。

— 7 — 第六章 获奖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第二十二条 获奖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市长质量奖称号用于产品的宣传(如广告、包装、说明等),市长质量奖称号的使用不得违反《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十三条 获奖单位和个人应不断追求卓越、创新实践、持续改进。

获奖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宣传、交流其质量工作先进经验和成果(涉及商业机密的除外),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第七章 评审监督

第二十四条 参与评审的相关人员应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评审工作,应依法保守申报单位和个人的商业或技术秘密,严于律己,公正廉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评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评审行为和评审结果。

第二十五条 评审监督小组对评审活动进行监督,提出对评审工作的意见。对在评选活动中违反评审规则等有关规定的参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事实情况向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建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

第二十六条 评审监督小组要切实加强对评审工作人员的监督,对在评审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8 — 造成不良后果的人员,取消其评审工作资格,并提请其主管部门或所在工作单位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冒用市长质量奖标志、奖杯和证书,如有违反,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八章 退出机制

第二十八条 获奖单位在获奖后如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查证属实的,由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提请市政府撤销其市长质量奖奖项,收回奖杯、证书和奖金,并向社会公告。

(一)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长质量奖荣誉的;

(二)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的;

(三)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并被相关部门查处的;

(四)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不稳定,单位产品连续2次经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抽查判定为不合格的,或出现重大服务质量事故的;

(五)工程质量发生重大问题,被有关部门查处或被群众投诉查实的;

(六)出口产品因质量问题被国外通报或索赔,造成国家形象和产品信誉受到较大损害的;

(七)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技术落后于同行业水平,不

— 9 — 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

(八)经营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已经列入国家淘汰范围的;

(九)拒绝履行本办法第六章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

(十)未履行社会责任,引起社会公众谴责,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

(十一)被媒体曝光,并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的;

(十二)发生其他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获奖个人在获奖后如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查证属实的,由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提请市政府撤销其市长质量奖奖项,收回奖杯、证书和奖金,并向社会公告。

(一)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长质量奖荣誉的;

(二)违反政治纪律、廉政规定的;

(三)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并被相关部门查处的;

(四)因个人原因导致所在单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事故,并被司法、行政处理的;

(五)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或技术成果的;

(六)违反基本职业道德和社会规范,被媒体曝光并造成恶劣影响的;

(七)发生严重失信行为,被征信管理部门实施失信处罚的;

— 10 —

(八)拒绝履行本办法第六章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

(九)因其他变化,已经不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

(十)发生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8年X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X年X月30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宁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济政办发„2010‟4号)同时废止。

— 11 —

第四篇:济宁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保障居民基本医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鲁政发[2013]31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4]2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城乡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 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总体规划、属地管理,统筹城乡、整合资源;

(三)市级统筹、分级管理,相互衔接、协调发展;

(四)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待遇与缴费相挂钩。

第四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市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筹资标准、统一基金管理、统一医疗待遇、统一信息管理、统一经办流程。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医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筹集和使用。

医保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启动初期建立调剂金制度。

第五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是本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

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内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行政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六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业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医保基金的收缴、支付和管理;

(二)负责医疗费用结算,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三)负责与承办大病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机构按规定结算医疗费用;

(四)经办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办事机构负责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及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收缴等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参保登记、信息采集、医疗保险费代收代缴等工作。

第八条 发改部门负责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督促落实。

公安部门负责提供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 民政部门负责居民医疗救助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政策,政府补助资金预算安排、资金拨付和基金监管工作。

卫生和计生部门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工作。 审计部门负责医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物价、残联、老龄办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工作。

第九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办事机构建设,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激励约束和监督考核机制。

第二章 参保登记与基金筹集

第十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实行年缴费制度,每年的9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下一年的参保登记和缴费期。

第十一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全市统一筹资标准,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政府补助每人每年不低于360元。

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医疗消费需求等情况适时调整。

第十二条 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高等院校学生、市属以上中专和技工院校学生以学校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参保、录入信息、代收代缴医疗保险费;

(二)其他居民以家庭为单位,由村(居)民委员会统一组织参保、代收代缴医疗保险费,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手续;

(三)学校、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按规定及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四)新生儿出生3个月内,由其监护人为其办理参保手续,出生当年个人不缴纳医疗保险费,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当年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向每位参保居民统一发放社会保障卡或居民医疗保险证。社会保障卡或居民医疗保险证由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个人保管。

第十三条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农村独女及双女户父母、城镇“三无” (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人员、孤儿、重度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规定予以全额补助,直接拨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上人员资格认定由相关部门负责。

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个人缴费部分按照《济宁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济政发[2008]20号)有关规定执行。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或用人单位、乡镇(街道)、村(居)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和个人,对特殊人群或其他居民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部或部分资助。

第十四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财政每年列入预算;中央、省政府补助后的差额部分由市、县(市、区)财政分担,具体分担比例由市财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确定。

高等院校学生及市属以上中专和技工院校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门诊统筹所需资金从医保基金划拨,原则上控制在医保基金总额的15%左右,单独核算、单独管理。

第十六条 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年度筹资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的10%左右。

第十七条 医保基金由以下各项构成:

(一)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二)政府补助资金;

(三)社会资助资金;

(四)基金利息收入;

(五)依法筹措的其他资金。

第三章 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大病保险待遇。 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包括住院医疗待遇、普通门诊统筹医疗待遇、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分娩医疗待遇和意外伤害医疗待遇等。

第十九条 一个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最高支付限额为15万元。 第二十条 住院医疗待遇:

(一)医保基金起付标准:在

一、

二、三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分别为200元、500元、1000元。

(二)医保基金支付比例:

1、成年居民住院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在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部分,

一、

二、三级医疗机构支付比例分别为80%、70%、55%;

2、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一级以下(含一级)医疗机构发生的基本药物费用,支付比例提高10%;

3、在中医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适宜技术发生的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10%;

4、学生和其他未成年人住院发生的医疗费,在成年居民支付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

5、无责任人的意外伤害发生的住院医疗费,支付比例按同级医院的60%,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3万元;

6、在二级以上(含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费用(住院起付标准除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30%。

第二十一条 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

(一)病种范围,门诊慢性病病种分为甲乙两类,共45种:

1、甲类病种6种,包括: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尿毒症、器官移植、血友病(A、B血管性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0至7周岁儿童脑瘫、智障、孤独症。

2、乙类病种39种,包括:高血压病(3级)、冠心病、心肌病、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肺间质纤维化、肺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痛风、肝豆状核变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精神疾病、癫痫、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综合症、股骨头坏死、颈腰椎病、周围血管疾病、血管支架术后抗凝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恶性贫血、特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结核病、银屑病、慢性盆腔炎及附件炎、前列腺增生。

(二)医保基金起付标准:一个年度内,起付标准为500元,与住院起付标准分别计算。尿毒症透析治疗和血友病门诊治疗不设起付标准。

(三)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甲类病种支付比例为70%,乙类病种支付比例为60%。

(四)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一个年度内,甲类病种最高支付限额为5万元,乙类病种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元;患两种以上(含两种)甲类慢性病的,最高支付限额为10万元;患两种以上(含两种)乙类慢性病的,最高支付限额为6000元;同时患甲类和乙类慢性病的,按甲类病种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为55000元。

第二十二条 普通门诊统筹医疗待遇:普通门诊医疗费医保基金支付的起付标准为每次10元,支付比例为50%。一个年度内,成年参保居民最高支付限额为150元,学生及其他未成年人最高支付限额为300元。

第二十三条

学生及其他未成年人发生无责任人的意外伤害事故的门诊医疗费,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80%,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为1500元。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分娩发生的医疗费,医保基金实行定额结算,顺产定额标准为500元,剖宫产定额标准为1800元,低于定额的按实际发生额结算。

参保人员因生育引起的疾病发生的医疗费,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按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大病保险待遇:一个年度内,参保人员发生的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医疗费用经医保基金支付后,个人累计负担政策范围内的医疗费用,超过居民大病保险资金起付标准的部分给予补偿;大病保险资金支付比例不低于50%,原则上医疗费用额度越高支付比例越高。具体实施办法执行省统一规定。

第二十六条 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等,根据医疗费用变化、居民收入水平和可承受能力、筹资标准以及基金收支状况等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十七条 欠缴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或中断缴费期间不享受居民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换和接续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且连续缴费转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原个人缴纳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不予退还;

(二)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本市范围内参加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累计缴费年限,每满5年视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1年 (折算不满1年的折算到月),视同缴费年限期间不计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三)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转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按规定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后,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下列情形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医疗费用;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医疗费用;

(四)在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

(五)因本人违法犯罪、吸毒、酗酒、斗殴、自杀、自残等原因发生的医疗费用;

(六)因交通事故及医疗事故发生的医疗费用;

(七)各种健康体检发生的医疗费用;

(八)其他不符合医保基金规定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

第四章 医疗服务与管理

第三十条

参保人员医疗服务实行定点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居民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和参保人员就医需要,合理确定定点医疗机构。 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居民医疗保险各项政策规定和医疗服务协议,为参保人员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三十二条 参保人员就医时,应出示社会保障卡或医疗保险证。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须认真核对有关证件,确保人证相符。

第三十三条 普通门诊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可选择户籍所在地一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就医;门诊慢性病选择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第三十四条

参保人员发生急危重病,在市内非定点医疗机构和市外医疗机构急诊住院治疗的,应自住院之日起5日内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未备案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降低15%。

第三十五条 参保人员住院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一)参保人员住院应先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医疗机构就医。

(二)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按规定办理手续转到市级医疗机构就医的,住院费用按转入的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结算;未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降低5%。

(三)参保人员因病情需要,须转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1、任城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须由市内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或二级专科医疗机构出具转院证明;

2、其他县(市、区)的,须由二级以上(含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出具转院证明;

3、转诊转院到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降低5%;未办理转诊转院手续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降低15%;

4、市外转诊转院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执行市内三级医院标准,最高支付限额与在本市相同。

第三十六条 参保人员在外地务工、经商、探亲、上学期间,患病需住院的,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备案后,可在当地一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近治疗;出院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转诊转院的有关规定办理医疗费用结算手续。

第三十七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全省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用耗材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目录(以下统称目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可以适当调整目录自付比例,确定最高支付限额。

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未出台居民医疗保险目录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执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未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国家基本药物和山东省增补的基本药物,暂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按甲类药品管理。

超出目录范围的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使用目录外药品、医用材料、诊疗项目时,应告知患者或其亲属;未向患者或其亲属告知的,发生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第三十八条 建立全市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

第三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终结后,只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其余费用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结算。

第四十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制定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考核办法,建立信用档案数据库,推行医保执业医师制度。

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医嘱等信息上传制度。

第四十一条 对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门诊慢性病和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行总额控制下的定额结算、单病种结算、日均费用结算相结合的复合式医疗费用结算办法。

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卫生和计生等部门制定。

第五章 医保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四十二条 医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实施监督。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从医保基金中另设列支项目。 第四十三条 市、县(市、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医保基金收支预决算。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省下达的医保基金征缴任务,于每年初向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分解下达医保基金征缴计划。

第四十四条 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调剂金制度。自2015年1月起,县(市、区)按上一年度医保基金实际征缴额的20%提取基金作为市级调剂金,纳入市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管理。2017年12月31日前,医保基金实行市级统收统支。

第四十五条 对完成上一年度征缴计划和按时足额上解调剂金的县(市、区),当年征缴的医保基金出现收支缺口的,缺口资金由县(市、区)结余的医保基金解决;不足部分由市级调剂金给予补助。具体补助办法按照《济宁市市级社会保险调剂金管理办法》(济政办发[2013]34号)执行。

对未完成上一年度医保基金征缴计划或不按规定及时足额上解市级调剂金的县(市、区),医保基金出现收支缺口时,市级调剂金不予补助,基金缺口由县(市、区)财政补足。

第四十六条 自2015年起,县(市、区)医保基金当年出现收支缺口需申请使用市级调剂金时,由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市财政部门审批。

第四十七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对基金的收支、管理实施监督;审计部门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审计。

成立由政府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医疗机构、参保居民、专家等参加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监督委员会,对基金的筹集、运行、使用和管理实施社会监督。

第四十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医保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系统,将医保基金结余作为风险预警监测的关键性指标。医保基金当期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一般不超过当期医保基金的25%。连续2年医保基金当期结余率超过15%时,可适当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医保基金出现当期收不抵支时,应当通过改进结算方式、加强支出管理等途径,控制费用支出增长。

第四十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和计生、食品药品监督、物价等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执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医疗服务和内部管理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及时查处和纠正违规行为。

第五十条 任何单位、个人挪用医保基金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追回被挪用的医保基金;有违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参保人员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退还,暂停其1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给予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致使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追回流失的医保基金;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标准、待遇标准需调整时,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市财政等部门提出具体方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年 月 日。

第五篇:最新《济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名鉴物业

2014年最新12月1日开始实施

《济宁市住宅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

2014年11月4日据山东省齐鲁晚报报道,房屋、车位空置一年以上,物业费至少减免三成;电梯电费列入物业费,不再另外收取;车位租赁费有了政府指导价…和2008年制定的物业收费办法相比,新办法的相关规定更加具体。

新办法也将于2014年12月1日起执行 1 、配套设施不达标物业费得减免 如果房屋长期空置,物业费该如何收取?

《办法》规定,房屋交付后,经物业服务企业确认空置一年以上的,房屋空置期间的物业服务费在实际执行标准的基础上减收,减收比例不低于30%。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已购买车位,经物业服务企业空置一年以上的,车位空置期间的停车服务费同样要减少,减少比例不低于30%。

此外,前期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因开发建设单位分期开发、分批交付使用的原因,造成小区配套设施和绿化环境未能达到购房合同约定标准的,物业服务收费也应适当减免,减免比例不低于30%,并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中载明,差额部分由建设单位补偿物业服务企业。

2 、小区车位租赁有了政府指导价

第 1 页 共 3 页

名鉴物业

市区普通住宅车位租赁费有了政府指导价标准。其中地上车位收费标准为80元/月/车位,地下停车位为180元/月/车位,上浮不超过10%,下浮不限。

“2008年制定物业收费政策时,当时车少,车位不紧张,对车位租赁费,并未作出明确收费标准,物业公司一般参照我省物业管理办法来收费,”一位物业公司的相关人士坦言,现在济宁的一些老旧小区,由于车少、车位多,仍不收车位租赁费。而在一些大型成熟社区,车位紧张的现象很普遍,地下车位现在有了车位租赁费收取标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收费。

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共有车库内的车位使用人,应当交纳停车服务费,停车服务费包括车库、车位的设施设备运行及维护、保洁、秩序维护、购买公众责任险等发生的费用。

3、 物业费按公司服务等级收取

物业公司依据其提供的服务等级收取物业费。根据2008年制定的物业收费政策,物业服务费执行政府指导价,按照服务等级,一共划分四个服务等级。

《办法》中规定,前期物业管理的市区普通住宅(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普通住宅),物业服务费执行政府指导价,划分了五个服务等级,等级越高,物业服务越完善,物业收费则按照其提供的服务等级收费,并且物业收费标准要向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第 2 页 共 3 页

名鉴物业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物业服务费则实行市场调节价,物业公司与业主委会自主协商物业服务费,并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不需备案。

“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实现小区居民自治,在小区管理中至关重要,但一些小区交付三四年,仍没成立业主委会。”一小区的物业公司经理坦言,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小区公共部位划分停车位、公共部位收益资金的支出等易产生矛盾点的问题,都可由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共同协商解决。

4、 电梯运行电费列入物业服务费

电梯运行的电费被列入物业服务费,物业公司不得再另外收取。

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应当通过专项维修资金予以列支,不得计入物业服务支出或者物业服务成本。物业管理区域内共用部位主要包括住宅的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顶以及户外的墙面、门厅、楼梯间、走廊通道等;共用设施设备主要包括电梯、电线、照明、消防设施、绿地、道路、路灯、沟渠、池、井、公益性文体设施和共用设备使用的房屋等。

对于专项维修资金的来源,小区场地使用费及其它公共部位收益资金归全体业主共有,主要用于补充相关物业管理区域的物业专项维修资金。

第 3 页 共 3 页

上一篇:精密烘箱说明书范文下一篇:解庆阳移送司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