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受益权问题研究

2024-04-22

保险受益权问题研究(共6篇)

篇1:保险受益权问题研究

保险受益权是保险合同中指定的受益人所享有的,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本文对保险受益权的性质,主体,及其产生,转让和消灭做了一些探讨,认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种期待的地位而非期待权,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享有的是财产权。保险受益人制度不仅适用于人身保险中,也应适用于财产保险中。受益权的产生

是基于保险合同对受益人的指定,应当抛弃“法定受益人”这种易引起混乱的说法。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权不能转让,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权可以自由的转让。保险受益权的消灭除了受益权法定丧失的情况外,还可以因受益人放弃受益权,保险合同解除等原因而消灭。相信对澄清实践中的一些误解,完善我国《保险法》中受益人制度有所裨益。

一、保险受益权的性质

保险受益权是保险合同中指定的受益人所享有的,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的权利。

一直以来,关于受益权的性质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李玉泉、羊焕发、吴兆祥等先生认为,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享有的是一种期待权,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这种权利才转化为现实的财产权,即债权。

秦道夫先生认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权是一种期待权,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因为受益权不能继承而认为它属于一种身份权;

江朝国先生认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所享有的仅仅是一种期待的地位而非期待权,而当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原始的取得保险金给付请求权,此时的受益权已经是一种既得的财产权;

这些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保险受益权的性质的论断都显得有点模糊不清,即学者们都只是提出了保险受益权的性质是什么,而没有论述为什么,笔者认为江朝国先生的看法有很大的启发性,但是论述的也略显简单,大家的问题无非都集中在保险事故发生前,保险受益人享有的究竟是期待权抑或仅仅是一种期待的地位?而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受益权是身份权还是财产权?那么保险受益人所享有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利?

笔者认为,保险法上受益权的性质应该分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时段加以具体的分析。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种期待的地位而非期待权;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种财产权。

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首先,在保险事故发生前,保险受益权的性质。

此时,保险受益人享有的究竟是期待权抑或仅仅是一种期待的地位?

我们知道,期待权,是指因具备取得权利的部分要件,受法律保护,且依社会经济观点,使之成为交易客体,特赋予权利性质的法律地位。[4]而期待是指因具备取得权利部分要件而生的地位。期待权和期待都具备取得权利的部分要件,那么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取得权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才构成期待权?亦即单纯的期待的地位和期待权的区别在哪里?王泽鉴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两条判断标准[5],其一是这种取得权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是否已受法律的保护。如果这种地位,法律设有保护的规定,当事人已经不能依照单方的行为予以侵害,则为期待权。而如果这种地位,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以自己单方的行为予以消灭,则将它归入期待权的范畴并无实际意义,因此此时这种地位应属单纯的期待。其二是此种取得权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是否有赋予权利性质的必要。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即法律之所以赋予这种取得权利部分要件的地位予权利的性质,是基于经济以及社会的观点,认为这种取得权利部分要件的地位有成为法律上交易客体的必要。由上所述期待权和期待的区别判断标准,我们对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权的性质可以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加以分析:

第一种情况,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指定受益人时就已声明抛弃处分权的[6].当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指定受益人后,对受益人加以自由变更的权利是其处分权。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指定受益人时声明抛弃这种处分权,则一般不允许再变更其已指定的受益人。这时,受益人的地位已经确定,只要保险事故发生,受益人尚生存且没有丧失受益权,则该受益人可以确定的取得保险金给付请求权。这时受益人的受益权具备了取得权利的部分要件,并且由于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抛弃了其自由处分权,已指定的受益人不得再被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单方面变更,受益人对取得保险金给付请求权的期待受法律意义上的保护。符合王泽鉴先生提供给我们的期待权的第一条判断标准。

但是,受益人此时并不能对其取得的这种期待的地位进行任意转让。因为投保人,被保险人是缴纳保险费的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如果没有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的同意,或者保险合同没有载明允许转让,就容许受益人将这种期待的地位转让给他人,无疑会增加保险事故中的道德风险,所以受益人此时

篇2:保险受益权问题研究

浅谈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法律问题思考

 

作者:刘欢欢

论文关键词: 保险 人身保险合同 受益人 受益权

论文摘 要: 在人身保险中,受益人作为保险合同利益的最终享受者,在理论和实践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受益人的指定和变更、受益权的内容和性质以及受益权的行使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法律思考,旨在减少相关法律纠纷。

在现代社会中,保险是一项特殊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是一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进步的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人身保险,成为大多数人的首要选择。人身保险合同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它是指保险人依被保险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于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保险期限届满时,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赔偿金或保险金的合同。①受益人作为人身保险合同利益的最终受益者,在理论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及其权力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人身保险受益人的指定和变更

我国现行《保险法》有关受益人指定和变更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条款中:

1. 关于指定受益人的规定:《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第3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保险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被保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监护人指定受益人”.人身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可以在订立合同时就确定受益人,也可以在合同成立后指定受益人。②对所指定的受益人,无须事先征得其本人或保险人的同意,只须在保险单上注明。可见,受益人的最终指定权人为被保险人。人身保险合同主要保障的就是被保险人的利益,由被保险人决定受益人可以更好的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体现被保险人的意愿。

2. 关于法定受益人的规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遇到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1)没有指定受益人的;(2)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的,没有其他受益人的;(3)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对这一项规定,学者的争议比较大。在以上几种情形下,保险金将作为遗产继承对待,适用于现行继承法的规定,那么继承人的保险金很有可能大打折扣,这就与保险的初衷相违背。

3. 关于受益人变更的`规定:《保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并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有权利指定受益人,那么在保险合同发生效力的漫长期间内,由于受益人与之关系因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赋予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有权利变更受益人才是真正尊重被保险人意愿的制度设置。变更受益人的行为是变更权人根据自己的意思自由来选择谁可以享有受益权,属于私法自治的领域。权利人以变更受益人的法律行为来处分保险合同利益。变更受益人在私法的意义上属于法律行为,且是法律行为中的单方法律行为,是对自己私人利益的处分。因此,私法应最大程度地承认当事人之间变更行为的效力,使其变更发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只要这种变更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即不应否认其效力。

二、人身保险受益权及其性质

保险受益权是指受益人依照人身保险合同享有的保险金给付请求权。它具有如下性质:

1. 受益权是一种财产权。受益权的定义明确了受益权是一项财产权。保险受益权是以金钱上的利益为标的的权力,显然具有财产价值。尽管在财产权和非财产权的划分上存在相对性,但受益权可以与权利人的人格、身份相分离,与典型的非财产权如人格权等有所区别。这也决定了保险受益权可以脱离主体而存在,即受益权可以放弃、变更和撤销。

2. 受益权是一种期待权。受益人的受益权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才能具体实现。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往往会因投保人随时撤回或变更他人为受益人而取消。

3. 受益权是一种请求权。请求权是指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③受益人作为权利人享有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请求保险人赔偿或给付保险金得权利,受益权请求权得基础权利是保险事故发生时,受益人对被保险人的债权。

4. 受益权不同于继承权。受益人领取保险金是根据其所享有的受益权,而不是依据继承权从保险人那里作为遗产权取得的。因此,受益人于被保险人死亡后领取的保险金不得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更不能用以抵偿被保险人生前所欠的债务。但投保人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除外。

三、人身保险受益权的丧失

受益人基于被保险人的指定取得了保险金请求权,但可能会因为法律的规定、保险合同的约定以及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一些自身行为而丧失受益权。

1. 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重新指定受益人

指定受益人的产生是基于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的指定,由于人身保险合同一般都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的长期保险合同,在加入保险若干年后,当时的投保环境及保险受益人和被保险人的关系一般都会有所变化,所以在订立保险合同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随时有变更保险受益人的权利。因此,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重新指定新的受益人后,原保险合同中指定的受益人受益权消灭,保险金给付请求权归于新指定的受益人。

2. 受益人放弃受益权

对于受益人而言,受益权的取得是一种消极取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可以向保险人请求支付保险金,也可以放弃保险受益权,如:(1)保险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可以声明放弃保险受益权。保险受益人声明放弃保险受益权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此时保险受益人放弃的是既得权,而非期待权。(2)保险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可以不受领保险金。如果保险受益人在领取保险金给付通知后,在法律规定的期间不领取的,视为放弃保险受益权。

3. 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保险法》第五十六条第2款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可以不承担保险责任。在此情况下,受益人的受益权当然丧失。但是,如果作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指定了受益人且受益人为数人时,其中某一受益人对被保险人实施了以上条文所列举的行为,该行为是否对其他善意受益人的受益权产生影响,现行立法并未明确规定,在司法实际中也颇多争议。我认为:(1)当指定的受益人为数人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确定受益顺序和受益份额。如果数个受益人受益顺序相同,那么在实施该行为的受益人丧失自己的受益权份额的情况下,其他受益人按确定的受益份额享有受益权;如果数个受益人受益顺序不同,那么在前顺序的受益人实施了该行为,则其受益权丧失,而应由后顺序的受益人取得保险合同中的全部保险金利益;如果是后顺序的受益人实施了该行为,那么前顺序的受益人当然可以取得全部保险金利益;(2)如果未确定保险顺序和保险份额,则受益人按相等份额享有受益权,因此实施该行为的人丧失其应得份额的受益权,而其他受益人则按剩余份额享有受益权。

4. 被保险人自杀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在人身保险订立二年内,如果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金,但应按保险单退还现金价值。在此情况下,受益人的受益权丧失。但如果被保险人自杀是在保险合同订立二年以后,则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给付保险金,此时受益人不丧失受益权。法律之所以对自杀作出时间上的限制,是为了避免蓄意自杀者企图通过保险为家属图谋保险金,从而滋长道德风险,影响保险人的经营核算。

5. 被保险人故意实施犯罪行为,致使自己残疾或者死亡的,受益人丧失受益权

被保险人故意实施犯罪行为,致使自己残疾或者死亡的,保险人不必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这说明作为被保险人的违法行为必须构成犯罪时,保险人才有权拒赔,则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但如果作为被保险人所实施的仅仅是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时,从道德上讲,被保险人应该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而保险人能够拒绝赔付,但这样处理却不符合《保险法》的精神,也就是说没有按合同办事。保险合同是法律合同,与道德有别。只有按合同办事,被保险人和保险人才能维护自身的完全利益。所以既然《保险法》规定的是被保险人故意犯罪而不是违法行为,那么一般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伤残或死亡,则应该给予保险金,受益人的受益权不能丧失。

注释:

① 李玉泉,何绍军。《中国商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

② 李玉泉,何绍军。《中国商事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92页。

③ 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

参考文献:

[1] 李玉泉。中国商事法[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2] 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成军。保险合同[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

[4] 高祥阳。保险投保・索赔理赔・投保人维护完全手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5] MALCOLM A.CLARKE.何美欢等译。保险合同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 蒋大兴。商法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7]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篇3:人寿保险受益人受益权研究

(一) 受益权的来源从《保险法》的规定来看, 受益人是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 , 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自然人。因为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指定或同意而产生, 所以从表面上看受益人受益权从被保险人处继受而来。实则相反, 受益人受益权是保险合同产生的固有权利, 并非继受而来。人身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受益人的保障, 因此受益权性质上是因合同而产生, 是“固有的”权利。

(二) 受益权的性质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才能向保险人提出给付保险金的请求, 所以在保险事故发生前, 受益人只有期待利益, 而这种期待利益往往会因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前变更受益人或撤回而消灭, 因此受益权是一种期待权。

二、受益权与债权冲突时对受益权的保护

笔者在保险理赔实务调研时发现, 被保险人死亡后, 被保险人的债权人往往通过诉讼途径试图取得保单的现金价值, 并且向保险人主张优先受偿的权利。笔者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进行说明。案例:2009年1月宁波市居民胡某因突发疾病猝死, 经保险公司核实, 胡某于2007年为自己投保人寿保险, 受益人为胡某年满两周岁的女儿, 保险金额8万元。按照该保险产品的条款约定, 被保险人身故后, 保险公司免除剩余保费外, 应向受益人支付保险金8万元。案发后, 胡某的配偶汪某作为女儿的法定监护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保险公司在调查、取证并核实汪某、胡某、及其女儿的身份后明确表示将支付保险金。但是在保险公司准备支付保险金之前, 外地某区人民法院向保险公司送达协助执行的通知, 要求保险人停止支付保险金。案件的缘由是胡某生前拖欠他人借款, 债权人向法院起诉, 要求债务人胡某死亡后, 对其作出财产保全裁定以追偿债务。笔者认为, 受益人受益权是由《保险法》直接规定和保护的, 只要符合《保险法》的规定, 其受益权就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本案中, 胡某的女儿是保险合同中唯一的受益人, 而债权人对保险合同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不能对保险合同提出任何给付请求, 并且在法律上胡某的债权人的债务返还请求权缺失优先于受益人受益权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8年第一期明确的规定, 因此, 某个人以自己的生命投保人寿保险并且已经指定受益人, 并且该受益人为被保险人的直系亲属, 被保险人债权人不能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金行使请求权, 并且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 债权人对保单现金价值也是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因为如果承认债权人对保单现金价值具体请求权, 可能造成保单失效的后果, 这是债权人对保单现金价值行使请求权的必然后果, 这是背离保护受益人的受益权的保险目的的。投保人投保的目的, 在于赋予收益人收益权, 保护其家人的权益, 使他们在被保险人死亡时能够从保险公司获得经济扶助, 如果债权人在被保险人死亡时, 申请法院把这份经济扶助执行了, 收益人就失去了这份保证, 保险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目的。《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 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一) 没有指定受益人, 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确定的; (二) 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 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三) 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 没有其他受益人的。受益人与被保险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 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 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由此可得知, 只有在保险金成为被保险人遗产的时候, 才能把保险金用于清偿债务, 在清偿完债务还有剩余的情况下, 再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继承。因此, 我们能够分析得出, 该人寿保险合同所产生的保险金不属于遗产范围, 不应当按照遗产处理, 所以也不应当用于清偿胡某生前的债务, 保险金应当由受益人受领即胡某的女儿来领取这比保险金, 债权人请求债务清偿只能就胡某生前所遗留的其他财产来请求。

三、寿险的受益人被指定为债权人并且其债权已经被清偿时, 债权人经债务人指定为受益人后, 其受益权的赔偿范围应根据保单上所列明的条款、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保费的支付人及保险人投保的初衷等决定

债权人主张用保险金来偿还债权的, 应仅在债权限度内来主张, 保险金的剩余部分应属于遗产, 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继承, 债权人的债务在债务人死亡前已经清偿完毕的或没有证据证明债权存在的, 即使被指定为保险合同的受益人, 也不得请求保险金的给付。债权人的受益权在债务人清偿时丧失,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险合同即为债务人的利益而存在。当然, 债权人也可以以债务人为被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 而他作为投保人, 但保险金额不能超过其对债务人的债权额, 超出的部分, 因具有射幸性质而无效。当债务人清偿债权时, 债权人因缺乏对债务人的保险利益而使保险合同归于无效, 债权人的受益权也会随之丧失。

四、受益权与继承权冲突时对受益权的保护

根据《继承法》的规定, 遗产的继承以继承关系为前提, 继承权不能对抗债权人对遗产行使的请求权, 因此, 遗产要先清偿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和税金, 余下的财产才由被继承人继承。另外, 受益权与继承权是有很大区别的, 受益人是根据保险合同为其设定的受益权而领取保险金的, 即使受益人同时又对死亡保险中被保险人具有继承权, 在发生保险事故时, 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也是基于受益权, 而非因继承权而取得遗产。因此, 获得保险金不课征遗产税, 被保险人的债权人也不能就保险金要求优先受偿。我国《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详细的规定了保险金被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条件。一些学者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 被保险人的继承人自动成为保险合同的受益人, 以受益人的身份受领保险金而不是按照遗产来继承。笔者则认为, 当被保险人死亡时, 保险合同中并无指定受益人的, 保险金自动变成被保险人的遗产, 由其继承人继承。这是因为, 按照人身保险的初衷, 人身保险合同的订立, 是为了维护受益人的利益, 在保险合同未指定受益人时, 推定该保险合同是为被保险人自己的利益而订立, 保险金属于被保险人, 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但是, 继承人基于继承权继承保险金时, 不能对抗被保险人的债权人, 而且需要缴纳遗产税。因此, 在保险合同未指定无受益人时, 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对保险金的受领, 并非因为继承权向受益权的自然转化, 而仅仅是基于继承权继承被保险人遗产的行为。而且, 受益权和继承权本身的性质就不一样, 产生的基础也不同, 也不会出现互相转化的情形。

五、团体寿险中对受益人的特别保护

笔者在保险公司调研了解到, 目前一些私营企业作为投保人购买团体人寿保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发生工伤、意外事故等情况后弥补企业的赔偿部分, 为此投保人往往在理赔申请时要求由企业或者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领取保险金。而保险人因为自身保费的需求, 往往默许了投保人的要求, 保险金通过表面合法的方式支付给企业或者实际控制人。此行为严重违法了《保险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与其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投保人身保险, 不得指定被保险人及其近亲属以外的人为受益人。”众所周知, 被保险人作为单位职工享有国家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待遇, 职工因工伤残、死亡后, 单位应支付抚恤金、丧葬费、家属津贴、生活困难补助等费用, 这是单位的法定义务, 也是职工的法定权利, 所以不能因投保团体寿险而剥夺其劳动待遇, 也不能因其享有劳保待遇, 而剥夺其保险受益权。投保人和保险人共同的违法行为不仅造成伤残或身故的被保险人的受益人不能得到保障, 而且保险人也存在双重给付的风险。受益人可以通过诉讼或者向监管机构投诉的方式保证自己的受益权, 而保险人也可能在向投保人支付保险金后又要向真正的受益人支付保险金。综上所述, 根据我国对《金融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 外资保险公司已经逐步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各家保险公司不同的保险产品中对受益人的不同规定将使得保险理赔纠纷大量增加。新修订的保险没有完全明确人寿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权利义务, 需要法律界对此进行关注, 予以探讨, 也需要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

摘要:人身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签订的, 以被保险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 支付保费为对价和受益人享有保险金额为目的的射幸合同。其中人寿保险合同中, 投保人和保险人是合同当事人, 受益人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由于寿险的保险期限长, 保单具有现金价值, 在保险期间内投保人将保单转让、质押借款以及被保险人的债权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请求保险金给付等情况难免会出现, 这就涉及到很多方面, 例如如何平衡受益人与相关权利人的利益问题, 本文围绕着人寿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受益权与债权、继承权的法律关系以及团体寿险中受益权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人寿保险,受益权,保险金,团体寿险

参考文献

[1]江潮国.保险法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 2002:135.

[2]温世扬主编.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09.

[3]周玉华.保险合同与保险索赔理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4]周玉华.最新保险法释义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03:48.

篇4:保险受益权问题研究

关键词:保险法;投保人故意;保险人免责;受益权保护

一、投保人故意行为之防范

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与风险分散的制度设计,但这一制度又存在着内生性风险,即道德风险:由当事人的意志而促使危险的发生或损失的扩大。在财产保险合同中,这体现为投保人故意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坏、灭失,或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不进行积极施救而放任其损坏、灭失。而在人身保险,尤其是人寿保险中,道德风险可能引致的事故更为恶劣,投保人或受益人为骗取保险金而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即“为谋财而害命”。由此可见,道德风险的防范尤为重要。

我国《保险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投保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投保人已交足两年以上保险费的,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其他权利人退换保单的现金价值。”《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除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外,不退还保险費”。

上述规定意味着,在人寿保险中,投保人或受益人故意致被保险人伤残或者死亡为保险人免责的法定事由。首先,这是由于投保人或受益人的故意行为使保险事故不再具有偶发性,因此而不可保;其次,基于“犯罪是人们最痛恨的,公共利益强烈要求阻止犯罪”之立场,体现了“不准任何人因其非法行为而获利”的法律原则。其意义有二:其一,“惩罚或威慑”投保人或受益人的故意犯罪行为;其二,避免人寿保险制度成为“助长或鼓励”故意犯罪的诱因。但保险人对投保人的故意行为一律免责,也存在一些有失公正之处,现实案例中,可能存在投保人犯罪损害受益人利益的情况。

二、案例及分析

杨某和林某原系夫妻,1999年二人因感情不和离婚,儿子杨一(时年5岁)由杨某抚养。第二年7月林某在前夫杨某的劝说下,由杨某为其投保“祥和”定期保险,保额20万元,林某指定受益人为其子杨一。2001年10月19日,杨某携带凶器到林某住处将其杀害,并纵火焚尸以毁灭证据,后被捕。在公安机关审讯中,杨某承认当初劝说林某投保时就已萌生杀害林某并骗赔的念头。由于杨某丧失监护资格,杨某在狱中已通过公证方式将杨一的法定监护人变更为杨某之母。2001年11月20日,受益人杨一的奶奶(即变更后的法定监护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而保险公司以《保险法》第四十三条为免责事由,拒绝赔付。

该案例中争议的焦点即投保人的过错能否导致受益权的灭失。若按照严格的成文法主义,则此案例应适用保险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保险人免责,受益人无法领取保险金,但若深究,其不合理处如下:首先,从法律的公正性而言,受益人是由被保险人所指定,因为人身保险契约所保障的直接标的,是被保险人对自己的身体、生命之利益。“不论损害保险、定值保险均系以‘被保险人’为中心”,故被保险人有保险金的处置权。由此,在林某指定其子为受益人时已对受益人的道德品质进行考察,道德危险一说难以成立,在此案中保险公司不应该再就道德风险进行考量。其次,本案受益人为无行为能力人,其母死亡其父亦无法承担抚养责任,保险金可能是其主要生活来源。如果保险公司不予赔付,那么对于无辜的杨一,其生存的权利受到了限制,不符合法律的公序良俗原则。

除以上案例情况以外,存在更一般的情形,即存在多个受益人的情况:如甲为乙投保人寿保险,乙指定受益人为丙、丁(甲的父母)与甲。丙、丁与甲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甲故意致乙死亡,丙、丁向保险公司请求给付。此种情况中,甲为受益人之一,其故意杀害乙的行为在该保险合同中仅能体现为甲受益权的丧失,其效果应为保险金给付对象的变更,而非《保险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之保险人责任的全部免除。即受益人之一的故意行为不应由其他受益人来承担后果。

小结:综上所述,针对投保人故意致被保险人死亡的情形,保险人一律免责的法律规定与人寿保险保障被保险人及其受益人的精神相违背,也对防范道德风险并无实际意义。故该问题应分不同情形讨论:第一,投保人非受益人。应分为两种情况:(1)投保人与受益人无利害关系。(2)投保人与受益人存在利害关系。第二,投保人同为受益人。也应分为两种情况:(1)受益人唯一,即投保人出于自身利益投保,此时投保人犯罪行为属于“为谋财而害命”,保险人应当免责。(2)受益人不唯一,即投保人为他人毅力投保,此时致害受益人受益权丧失,但不影响其他受益人的受益权,保险人不得免责。

参考文献:

[1] 樊启荣,保险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11页

篇5:保险受益权问题研究

《受益人》观后感及影评【1】

拔罐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菲尔普斯一身紫青淤印引起世界好奇,国人一眼便知那是菲鱼拔罐了。这项中国传统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的疗法,以罐为器,利用燃火、抽气产生负压,使之附于体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最终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听上去就是个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拔完一身轻快,内外舒畅,着实健康。但拔过的人都知道,这个过程并不轻松,痛才是第一感觉。罐子上身的一刻就像你欺负了小学时候的同桌,她狠狠地掐了你一把。

拔过,就像岳淼淼爱过。很多走到婚姻的两个人,曾经把最好的装饰都用来制造恋爱的甜蜜,于是剩下的只有最真实和原始的衣不遮体。她搬进吴海的家后,不断发现他生活里隐藏起来的真相,每揭开一层就痛一次,每痛一次就是一个抉择,要继续相信还是转身离开。

婚姻里很多人会开始自己的第二次成长,重新学习如何面对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重新学习与不好处的自己和解。一切就像齿轮的咬合,哪来的水到渠成,不过是许多寻常后的水滴石穿。岳淼淼选择了留下,孤独终老她都不怕,更何况向往中的举案齐眉。

她熬到了把“罐子”拔下去,有了“家”,有了“为她花99块的男人”,有了之前不敢想的“儿子”,一辈子吃不完的苦第一次有了甜。

这时,幸福的她也想过一份稳定家常的生活,想到了去为老公赢奖品,想到了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帮“儿子”找一个更健康宜居的环境,海边的钻石湾。那里本就是片中所有人的“乌托邦”,吴海甚至珍视那里的空气,于他就像一份可望不可及的存在。

怎么才能去那里成了一个命题,有考试就有作弊,心思不正的钟振江知道自己去不了,也不想成全其他人。于是他设了一个骗保局,且认定岳淼淼不会游泳想溺死对方,为了证实自己的判定,主动假装领导要在温泉约谈。看到泳装的淼淼时,注意到了她后背上露出的一大片拔罐印记,说“湿气这么大呦。“

水命

是的,岳淼淼本身就是个会去拔罐的人。不过,这句话命中了另一件事,这就是一部“湿气很大”的电影。

片中主要的三个人物分别叫吴海、岳淼淼、钟振江,他们的名字里都带一个和水有关的字,甚至吴海的儿子吴悠生日也是10月26号,天蝎座,水向。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长江边上的山城重庆,阴雨绵延,命运纠葛在一起的三个人物都梦想能去宝岛海南。最核心的骗局高潮还是在湖里,两个笨贼想淹死一个不会游泳的靓女。从现实到梦想,从依山傍水到海天一线,每个人都想着最便利的捷径。

命里主水的人,卦书上说,“缺点是心软,这没什么不好的”。吴海正是一个心软的人,每一次他要救别人命的时候,都把自己在谋财这条路上被钟哥推向更害命的边缘。这一路他负责“结婚、签字”,只是骗却也假戏真做地爱上了岳淼淼。但凡他有点本事绝不会想到走上这条路,一切的初始都是为了患有哮喘的儿子吴悠,这不是一个可以被原谅的理由,所以最后一刻他知道自己会失去一切,也选择了告诉淼淼真相。

好人也会办坏事,但卦书也说,“水,无求无欲,不择高处、不恋沃土,即使身处污浊也不排除、不遗弃,只敞开心胸容之、惜之,净之以至自清。”所以,吴海承受命运给他的所有,好的不好的,好的他加倍疼惜,不好的也不选择逃避,最后当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他终于可以平静地来到了梦想之地。

周云蓬说过,真正正常的人,是投入人群再无音信的人,是可以消失在视野里的人,像水回到水。我想,水命的吴海最后就像在钻石湾找到了归宿。

江湖

《受益人》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一部罪案片,同时也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参杂在这三个类型里的不确定因素就是钟哥,钟振江,他既是诱导主人公犯罪的反派,同时也是促成男女主角相爱的戏剧力量。

他和吴海第一次“狼狈为奸”就是吃火锅,可以说就是油腻的代表了。他龌龊、猥琐、狡诈、贪财忘义,甚至无视他人性命。导演刻意回避了钟哥整个作案计划的细节,就是希望观者“学善避恶”,不要像吴海一样误入歧途。他从没来没拿吴海当朋友,只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把手。

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儿时看武侠小说里的豪迈气质当然有,但同时也有见利忘义、鬼迷心窍,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不齿品质。钟哥就以为自己是个老江湖,所以要找一个“水性不好”的傻白甜,却参不透社会这片水域的沉浮要靠的更多是心性和智慧,聪明经常反被聪明误。

最后,沉溺江湖最久的钟哥,反而是没有到达那片梦想海岸的人。仓央嘉措曾写道,“这片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走不动”,擅长取巧的钟哥没有走到,反而是谁也不靠的淼淼一步一步第一个抵达了彼岸。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目前还没有人可以真正地解答。就算我们已经可以探测到银河外的几万光年,已经可以用人工智能延长自然的生命周期,但生命的本质意义依然是人类探索的终极命题。如果说活着是为了感受和共情,起码也是一个片面但没错的答案。感受这个宇宙所有外在的奇妙和内在的体悟,作为生命共同体把这些美好分享给其他还没有经历过的人(对观看这部电影的感受也是,哈哈哈)。

所以何必纠缠于俗世江湖中的名利浮华,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人海中做一朵快乐的浪花,此生足矣。正如这部以水为相的电影,江湖再大,终会入海,不管浪里事,只身自在游。

人生人世,处处是水,每每留情,可爱可乐。

《受益人》观后感及影评【2】

大鹏柳岩这对荧幕CP精彩的演出让人惊喜。柳岩令我动容的地方是我不太能分得清电影里她所说的经历是岳淼淼还是柳岩自己,看到她在剧中想要结束自己主播生涯边自述边卸妆这一段,让我想起来差不多十年前一个台湾女生因为和男朋友吵架,自己一边化妆一边哭的那个“分手妆”视频。哪怕不听台词,眼神里透露出神情也足够打动我。

大鹏这次电影里的表演,和以往相比差距非常大,从之前网上看到的一个路透视频,他和张子贤去蹭酒席。作为一个东北人,重庆话要足够好才能混进别人家寿宴,给家人敬酒跟老人合影。电影里他把角色极度自卑落魄,唯唯诺诺的底层市民形象拿捏得非常好。花式土味撩妹的桥段演得真的太好笑了。各个阶段的感情递进也处理得非常好。看到电视后哭崩的那段,内心的矛盾和被岳淼淼的彻底感动,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一段表演是特别打动我的。最后车载记录仪回放的朴实自述,每一幕画面都扎心。

因为是二刷这部电影了,所以在第二次观影的过程中,发现导演在前面埋了很多伏笔,有很多自己的小心思,除此之外,也感受到这部片子导演在后期上花费的时间和气力也非常多,我觉得单从电影配乐和声音设计上的一些小细节就可以感受到导演足够的用心。

片头吉他(好像也有班卓琴的声音,记不清楚了)搭配人声哼出的歌曲主旋律,就有一种美国西部片的即视感。江书记去保险公司的部分,BGM则是典型的老闽南流行歌风格。配乐的风格多样,能看得出导演非常重视配乐这一块。

岳淼淼在网吧里跟着一首Disco风的音乐跳舞的部分(百度了一下,好像是柳岩自己唱的新歌《不得了》),配合着剧情的快剪到她看到自己钟爱的手表放在茶几上时,BGM马上又变成阿卡贝拉和声,仿佛把得到手表时的内心感受和末日灾难后作为幸存者看到第一缕阳光的神圣幸福感画上了等号。这一段是我觉得导演处理最妙的部分。

吴海在表店,最后决定换的时候,通过声音听到了他咬碎了岳淼淼递过来的硬糖。不知道这里导演是不是有“咬碎的牙往肚子里吞”的隐喻。江科长接电话怕吴海听到,开了抽油烟机…有非常多细节容易被忽略,但导演都做了设计。虽然犯罪的设置有些简单,但观感上做到了又轻松又深刻。

第一次看是被演员表演剧情吸引,第二次看真心喜欢导演设置处处伏笔的小细节和整个电影制作的走心。

《受益人》观后感及影评【3】

《受益人》讲述了一个颇有一丝老派黑色电影意味的犯罪故事,骗婚加杀人骗保是影片核心的情节卖点,你很容易联想到比利怀德的《双重赔偿》亦或是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但是导演兼编剧的申奥显然不想站在伟人的肩膀上,最终还是选择了宁浩的黑色喜剧风格,最后搞出了一个智商不高、笑料不足、情感过盛的黑色闹剧。

《受益人》与我而言是一部顾此失彼的、伪装成类型片的情感肥皂剧,它在一开头的时候构建了一个很有戏的三角关系—心狠的骗子、心软的骗子以及状况外的潜在受害者,整部电影理应把故事的重点放在三者的博弈之下,然而编剧的处理之下,影片的主体变成了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

很多类型片一样,影片在开头的时候就设置了一个看似很紧迫的时间限制,张子贤饰演的保险工作者的贪污行为即将被查处,大鹏饰演的代驾司机急切地想要把哮喘的儿子带离恶劣的环境,而他们密谋骗婚骗保的行为理应有一个很强时间限定,但是编剧手艺不足的地方就是,他看似设计了规定的情境、设置了种种的情节设定,却在编写故事的时候给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到最后,我们作为观众都快忘记了还有经侦查处这回事儿。

《受益人》的故事非常清楚甚至是过于规矩地分成了三个部分,大鹏角色如何一步步决定杀人骗保,大鹏角色如何在骗婚期间爱上女主角,大鹏角色如何一步步良心发现自我救赎,听上去和他之前出演的《铤而走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作为影片绝对主角的吴海,其实却是一个没有办法被真正建立起来的角色。

导演申奥试图用这么一个黑色犯罪喜剧包装的故事讲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但是从头到尾却没有真正关注过一个小人物真实的状态究竟是什么,影片中大鹏饰演的吴海是一个极其缺乏真实感的角色,他白天当网吧网管,晚上去做代驾司机,妻子死于天灾,儿子患有先天的哮喘,父子两人住在网吧,儿子因为网吧里面大量的二手烟哮喘一直在恶化,而吴海的选择只有两个,买一个很贵的空气净化器和搬离网吧,就我看来,这都不足矣称之为人物困境,这只是编剧一厢情愿地把人物限定在了两个选择之中,而忽略了这个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其他选择,相反的,张子贤的角色反而更具有真实感,人物的境遇上也更能被称为真正的困境。

同时,影片对于吴海这个人物生活周边的展现也是缺乏细节的,明明曾经结婚,但是房间里面却没有看到过他与妻子的合照,明明是替别人管理网吧,但是网吧线路烧坏、有人来闹事都不见网吧的老板等等。

不过在我看来,吴海这个角色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过于的软弱和被动,第一幕被张子贤的角色牵着鼻子走,第二幕被柳岩角色的爱情前者鼻子走,第三幕被编剧硬生生设计的良心发现牵着鼻子走完成最后一分钟营救,但是从头到尾我都看不到这个角色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且,影片一开始就说他想要给儿子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但是看完了影片都不让人感觉他和小演员是父子的关系,也更别提父子情了。

相比而言,《铤而走险》中大鹏的角色明显更有说服力,说到底,这其实是人物内心深处的一股劲儿,作为观众,我更愿意看到慢慢产生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的男主角,看到可以被建立的动机,看到可以主角的大智若愚和反派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而不是一处煽情就扭转整个故事。

作为黑色犯罪片来说,《受益人》无疑是又蠢又不严谨的,整个影片不论是骗婚还是骗保的设计都可以说是漏洞百出的,张子贤饰演的钟振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拿着兄弟儿子的命开玩笑,为了完成骗局大量砸入资金,却对于这个骗局最核心的一环缺乏信息的掌握,他无法百分百确定柳岩饰演的网红一定会嫁给吴海,也无法百分百确定自己可以和网红搞破鞋,更不确定自己可不可以完成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谋杀桥段,最终,一个看似高智商玩家的人在一个个背离被自己预期的情节发展之下失败了,真的是因为蠢了吧。“前功尽弃,虎头蛇尾”这句台词就是对本片情节最好的概括了。

影片的编剧过度相信自己的创意本身和巧合的运用,而失去了一部电影基本的情节合理性,这也就是这部电影故事最大的问题所在了。

当然,《受益人》在节奏方面的处理也不好,虽然包装上有坏猴子的风格,但是其实整部电影的叙事几乎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的,而分成三个阶段的故事,每一个阶段的节奏都不一样,故事到了后半段就像讲不下去了一样,只能生硬地制造矛盾点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影片中大鹏角色的儿子患有哮喘,而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哮喘病人跑步,刚提一会儿速就喘得不行放慢脚步,跑得松松垮垮、慢慢悠悠,近两个小时的电影越往后越看出创作者的力不从心和打肿脸充胖子。

当然,即使这样,《受益人》也不是一部烂片,对我来说,它只是一部没什么意思的类型电影而已,不过,影片在表演上确实让人感到惊喜。之前就注意到张子贤这个演员,很邪,很不套路,《我叫黄国盛》就已经让人眼前一亮,而这一次饰演的钟振江可以说是影片真正的灵魂所在,表演上的游刃有余,眼神之中的那种韧劲和杀气,还有对于那一肚子坏水的演绎都堪称影帝级别,希望他可以被更多人看见。

同样的,影片中柳岩的表演也是极其出色的,那种松弛感和自然流露的母性让这个原本极其单薄的角色具有着一种演员赋予她的能量,某种程度上,影片中的表演算得上是柳岩真正的代表作了。

但是,作为男主角的大鹏这一次反而表现不佳,为了演绎小人物的卑微,大鹏太过于寄托人物的造型和那种浮夸的状态之上,而忽略了对于内心的展现,从头到尾,他的表演中都透露出一种用力的尴尬,看着人非常不舒服,刻意的卑微和唯唯诺诺可能是这个角色无法说服我的最大原因。

说到底,我当然还是希望中国大陆的黑色喜剧可以一直拍下去,但是我不希望的是,中国大陆的黑色喜剧呈现的都是一种风格,一种气质,一种创作的姿态,我感谢宁浩对于中国类型片作出的贡献,但是不希望他成为了每一部大陆黑色犯罪片背后的灵魂。

当年,束焕用他自作聪明从好莱坞“借鉴”来的喜剧创作逻辑几乎毁掉了大陆类型喜剧的创作思维,限制住了大陆喜剧创作的想象力,希望,宁浩和坏猴子的崛起不要学习如此的束焕,而是真正打开大陆类型片的创作思路,只有好故事,新创意,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才是冲破寒冬真正的力量!

《受益人》观后感及影评【4】

对《受益人》的期待,源自9月底的那支以“结婚/签字/出轨/意外”串联起的预告。当时看到便眼前一亮——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型调性进行融合,而且还是“坏猴子72变计划”出来的新导演、新作品,也许会是继《我不是药神》后的下一部黑马之作?

而在看完电影之后,它也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不仅有着不错的完成度,也迸发出了浓烈的情感。这一次,新导演申奥在宁浩的加持下,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最感动的,则来自于大鹏令人惊喜的表演,是他“表演生涯目前最佳”的水准。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山城重庆。吴海(大鹏饰)6岁的孩子悠悠得了哮喘。但他不过是个日里帮人看网吧、晚上兼职开代驾的底层打工者。连生活都过得颇为窘迫的他,更别提给孩子治病。

而另一边,他的好友钟振江(张子贤饰)因贪污公款,鼓动大海合伙骗保一千万。他安排大海接近网络女主播岳淼淼(柳岩饰),一场暗流涌动的骗婚由此开始——大海负责“结婚、签字”,钟振江则负责“出轨、意外”,淼淼负责“牺牲”。但随着不可控的事态发展,这场骗局的性质发生了转变。

如同宁浩之前的那些黑色喜剧,《受益人》同样从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出发,缓缓释放出他们的真切情感。在当下,这部电影有着对时代脉搏的体悟与考察,黑色幽默的表达显透着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的羁绊、荧幕面具里的虚伪与真实、婚姻中的焦虑与危机、底层小人物所受到的压迫和他们的辛酸挣扎……每一个话题点,都直面着我们。

从类型融合的角度上看,《受益人》是一部“反套路”的作品。“杀妻骗保”与“假戏真做”,是片中互为缠绕的两大主线,而这也意味着导演要让犯罪悬疑和爱情喜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在同一条路上不断地缠绕。

对于前者而言,最重要的点在于让剧情始终充满悬念。大海与钟振江的计划,看似“完满”,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高,总有各种阴差阳错的未知意外发生。情节要环环相扣,做到牵动人心。

而对于后者而言,最重要的点在于让人物之间产生化学效应。大海与淼淼的假结婚一场,两个人物搭在一起,看似“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像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又要如何挥发出深情,这更加不容易。

《受益人》作为一部新人作品,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的确在新鲜的尝试之下,扎实地做好了主角的形象塑造,尤其是他们之间一个个复杂的情感触发点。电影从中展开的对于当前小人物生存处境的探讨,被包裹在了温情之中,用柔软的方式抓到了观众的共情点。

大鹏饰演的单亲父亲大海,邋遢、落魄。那种市井小民的怂包、唯唯诺诺的一面,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但同时,他又在关键时刻表现得非常坚毅果敢。这让大海的人物形象在不断转变的过程中,显得自然而不生硬。

最初,大鹏以网剧《屌丝男士》闻名,之后自导自演的《煎饼侠》、《缝纫机乐队》也都是喜剧风格。但说实话,这些作品都稍显“单调”,也让他囿于“喜剧演员”的标签之下。

在《受益人》中,他虽然同样采用了喜剧的表演体系,但这一次,他与之前的演法全然不同。在接地气、靠“土味”戳中笑点的同时,他对于不同尺度的感情戏也有着不同的处理,贡献出了不少“高光时刻”,特别动人。

《受益人》里,大鹏演得最好的三场戏,都不约而同地以一种“隔空荧幕”的概念来进行呈现。

第一场是淼淼边卸妆,边面对着面前的镜头做自白,在这个段落中,柳岩把这个戏点抛了出来,而大鹏则把它踏实地接住了。大海流着泪喝酒,醉酒回家后的那段“对方听不见的告白”,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泪点。淼淼为了生活,不得不当网红主播“演戏”;而此时的大海又何不是如此?他被怂恿,在困境中屈服,在威逼利诱下骗保,只能选择把生活本身当作演戏,但内心深处渐渐生发出的情愫,让他无时无刻不受着道德的折磨。

第二场是在“意外”的当晚,大海在制造不在场证明时,突然看到淼淼在电视荧幕上“吃辣椒比赛”时的新闻片段。他面对着电视荧幕,以一种近乎干嚎的方式喊出“她是我老婆”,扭曲的五官和声音,背后的那片五味杂陈,直接冲到了观众的面前。瞬间的无奈、无力、懊悔、痛苦席卷而来,这些情感牵动着无以回报的爱意,着实叫人动容。

而第三场,则是最终看守所里,大海的那段被抹去了声音的坦白。此处导演利用了行车记录仪的荧幕影像片段,以蒙太奇进行“时空弥合”,回顾了全片的无数戏点。仅就坦白戏而言,大鹏用了很朴素的演法去进行表达,没有过多技巧,反而显得非常真实、真挚。

可以说,今年暑期上映的《铤而走险》和这部《受益人》,是大鹏作为演员,真正意义上的大转折。这两部电影同样都发生在重庆,同样都有着前后转变巨大的人物形象。大鹏的两次表演,一步一个脚印,相较之前,已经有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柳岩在与大鹏对谈时说,“《受益人》已经是我们最好的一个状态了”。

但我相信,《受益人》对大鹏而言,只是目前的“最佳表演”。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受益人》观后感及影评【5】

首先要明白一点,《受益人》的剧情基本是不存在惊喜的。

影片第一场戏就是“大海”吴海与“大笨钟”钟振江两人对台词/口供,钟振江为了填补挪用公款的大窟窿,怂恿想为6岁儿子治病换房子的吴海,两人一起搞了个“杀妻骗保”的局。

哪怕观影前没看过简介,光是看到这个开头,经验稍微丰富点的观众就能把整个故事走向和结局猜个七七八八,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

一手策划了整场骗局的钟振江看中了网络主播“小狐仙”(真名岳淼淼),砸重金、玩套路让吴海与她相识相熟,直至结为夫妻,目的就是让岳淼淼能在保单上签字,好方便她“意外死亡”后,让吴海拿到巨额保险金。

剧情发展一如观众们所想,良心未泯的吴海,在一路磕磕绊绊中,渐渐与岳淼淼产生了真感情,悲剧没有发生,坏人遭到报应,一个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

虽说杀妻骗保的事情在现实里确有原型,但影片里这出“杀妻骗保”更像是个漏洞百出的闹剧:钟振江连哄带骗让“难成大器”的吴海参与杀人骗保的阴谋;对象是个颇有关注度的小网红;杀人手法不确定性太大;而且钟振江借吴海的车上,还装了个非常好用的行车记录仪……

也就是说,有那么点“黑色幽默”皮相的《受益人》,不光“起点”很低,“天花板”同样不高,故事没意外、骗局缺逻辑,哪怕其余部分拍得再好,也注定成不了脍炙人口的佳片。因此,我很理解许多不待见该片的观众。

然而,带着这样的基准再去看《受益人》,会发现它在其余方面做得真不赖,比如被碰瓷的车主、被送喜糖的警察等小伏笔,都是很实用的细节设计。

影片在“山城”重庆取景——“千城一面,唯渝不同”,从前些年的《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到近期的《铤而走险》、《少年的你》,融合了现代与历史、真实与虚幻的重庆街巷,往往能为故事平添一分“魔幻”的烟火气,此次《受益人》也同样通过背景镜头,借用“重庆印象”讲完了这个模糊而又切实的故事。

同时,我个人对“方言电影”很有感情,尽管本片的重庆话不算最正宗,但依然不妨碍它博得我三分好感,尤其是岳淼淼还时不时蹦几句喜剧感十足的湖南话和广东话,更是深得我心。

这样一部本身并不复杂的电影,尤其考验演员,《受益人》最令人欣慰的,正是几位主演扎实的表现。

演小吴的小演员就十分灵性,而在几位主演中,大鹏的表现算是不功不过,有意“扮丑”之余,演绎出了吴海那种窘迫无助的小市民形象。

相比之下,饰演钟振江的张子贤就要惹眼多了,精明、狡猾、冷血、大奸似忠,每一次出场都能多多少少透出一些人渣味儿来,在缺乏“大反派”的《受益人》中,他也为影片贡献了最多的戏剧推力。

要说到电影中最令我满意、惊喜的人物,绝对是柳岩的岳淼淼,从她正式出场的第一秒起,我就信服了这个角色。

物色“狩猎对象”是《受益人》骗局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钟振江带着(和社会大众一样的)偏见相中了网红主播“小狐仙”,因为她庸俗浮夸、爱慕虚荣,乍一看之下,确实如此。

别看岳淼淼在西餐厅刚露面时好像有点气质,可当她一开口、一点餐,立刻就原形毕露了:一口半生不熟、嗲声嗲气夹杂方言的普通话,伴着滔滔不绝、毫无营养的碎嘴,点菜尽往贵的招呼,被吴海放鸽子后泼妇十足地当街追赶大骂“渣男”——她就是来蹭“大款粉丝”饭吃的小骚蹄子,“妖艳贱货”这个词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

柳岩在影片中的扮相并没有往“漂亮”的方向上靠拢(至少不是呈现柳岩特点的那种),而是采用了浓妆艳抹的粗俗风格,把岳淼淼的实际“本色”掐的很准。

这种风格在岳淼淼直播时更为明显,背景色都是大红大绿,假发、着装也尽是蓝色、粉色等等明色系,由内而外都透着“亮瞎人眼”的艳俗味道。

在如今这个网络主播遍地开花的年代,我们一定不陌生这样的“网红”形象:动过一两刀,有点小姿色,没啥大文化,直播时说说俏皮话、做做小游戏、打打擦边球,肯为自己豪掷千金的金主爸爸一定得好生伺候着……

如果再加上她生活中的另一面,岳淼淼的形象就更加真实可信了:来自农村,父母帮助不多还往往“拖后腿”,扶弟魔,没受过高等教育,外出打工走南闯北,缺乏计划和常性,赚钱寄回家之余,自己那份却总是藏不住,买这买那“武装”自己,无论赚了多少钱都依然穷困……

岳淼淼般的女性,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是,如果你从没遇见过类似这样的姑娘,只能说明你的阅历太少或者“生活层次”略高了些。

不过,岳淼淼艳丽浮夸的形象只是她在人前的“面具”,真实的她,自卑、柔弱、敏感、多疑——“无法生孩子”的生理缺陷,更是在她的层面上为其一生判了“死刑”,所以她才会变本加厉地自说自话、随心所欲,因为她认定“自己一辈子只能这样了”。

某种程度上,钟振江对岳淼淼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样胸大无脑的庸脂俗粉,她的爱情肯定也是廉价的,只要舍得花钱、对她好,就能立刻把她娶到手,耍得团团转……而岳淼淼在识破了吴海的部分谎言后,也确实原谅了他,因为她舍不得这来之不易的“丈夫”。

但归根结底,钟振江还是被岳淼淼的面具给骗了:她确实嫌贫爱富,但她更爱愿意娶自己的老公;她确实目光短浅,但她同时也望不到目光外的黑暗;更要命的是,嘴上说“不会水”的她其实是个游泳健将……

岳淼淼为了丈夫做最后一次直播,是《受益人》中的高光部分——她擦去妆容,不施粉黛,用自己真实的一面和粉丝们告别,收敛而饱满,真实而诚恳,尤其是那句“我已经38岁了”,结合柳岩也已经39岁的不易现实,完全可以说是“人戏合一”式的精彩!

当然,即便是影片最出彩的人物部分,也不能说完美,毕竟岳淼淼、钟振江等角色依然有过于脸谱化的痕迹,他们形象的突出,一定程度上是用牺牲合理性和层次感换来的。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为《受益人》点个赞,因为影片的视角始终都放在“讨生活”的平民百姓、普罗大众身上,窘迫挣扎,又知足常乐。

篇6:保险受益权问题研究

有关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是否是强制保险的争论尚未平息,日前,复旦大学俞老师状告华泰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案,再掀波澜。俞老师认为:华泰保险公司在房屋预售期间收取了一年的保险费,而未交房华泰保险如何承担保险责任?又一次性收取三十年的保险费,无偿占有了三十年的利息收入。由此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合同的不合理之处的关注。

笔者手头有一份2001年初签发的“抵押住房保险保单”,批注事项一栏里盖了一个章,内容是:“本保单第一受益人为某银行某支行”。

抵押住房贷款保险是属于财产保险的范围,而在财产保险中设定受益人,其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何在呢?

根据我国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

保险实务中,受益人无资格限制,自然人、法人皆可,无行为能力人甚至胎儿均可为受益人,但《保险法》的该条规定表明了受益人的两项限定:一、受益人仅限于人身保险合同中;二、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

而抵押住房贷款保险作为财产保险,其合同当事人,作为享受合同权利、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只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保险公司在其中设定银行为受益人,显然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要依此批注将保险金划给银行,或银行要以第一受益人的身份请求支付保险金,都会有法律上的障碍。当然,保单中第一受益人的提法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创意,而是源于1992年9月23日中国建设银行房地产信贷部《职工住房抵押贷款暂行办法》中的.规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可厚非,因为,我国《保险法》是1995年6月30日才公布的。但在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5月9日颁发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中便没有第一受益人的提法了。而在20001年保单中仍将第一受益人列入,多少反映了保险公司对于国家政策、法律变化的反应迟钝。

既然第一受益人这种规则不能成立,那么,一旦保险标的,即抵押的住房发生保险事故,保险赔款该如何处理才能使银行规避风险的初衷得以实现,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依法寻找出一个符合各方当事人利益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抵押住房贷款保险,既要适用《保险法》,又要适用《担保法》。因为,抵押本身是担保的一种方式。那么,担保法律规范对抵押物发生灭失等情况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因灭失所得的赔偿金,应当作为抵押财产。”虽然担保法规定了抵押物灭失所得之赔偿金为抵押财产,但没有明言,当住房这个不动产变为赔偿金这个货币时,要不要移转占有。抵押财产是不移转占有的,本来住房在抵押人(借款人)的占管下,银行仍感到很安全,不动产借款人搬不走。而货币如果也在借款人的占管之下,银行自然忧心忡忡了。因此,保单上出现了银行为第一受益人的文字,是否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因。不过2000年12月13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条对担保法第五十八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该条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

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担保的债权未界清偿期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赔偿金和补偿金采取保全措施。“

上述规定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担保法》中关于抵押物灭失、毁损情况下,抵押权人行使权利规定的不足,明确了抵押权人可以优先受偿和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再结合抵押贷款合同研究这条规定,可以考虑完善相关的保险条款:

一、住房抵押贷款合同一般是一个长期合同,短则三年、五年,长则十年、三十年。因此,它的偿还期限较长。

二、由于偿还期长,而在贷款偿还期内,发生保险事故而获得保险金,如果已界清偿期而未清偿的,抵押权人即银行有优先受偿权。但从银行优先受偿权来看,他不是依据保险法中关于受益人的规定,而是依据担保法中关于抵押权实现的规定。因此,贷款合同中要有抵押物灭失,抵押权人优先受偿的约定。保险合同中,抵押人应有在抵押物灭失的情况下,所得之保险金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的承诺。

三、也正是由于贷款偿还期长,若未界清偿期而要通过银行诉请人民法院长期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有悖情理之处,因为保全是一个诉讼程序上的问题,仍未解决保险金归属的实体问题,而保全保险金要长达五年十年则是难以想像的。

笔者认为,可以区分几种不同情况,加以约定:

1、如果抵押物――住房损坏,保险金用于恢复,则不影响抵押合同和保险合同的履行。

2、如果抵押物――住房灭失,应当允许被保险人用保险金再次购买住房,并用新购住宅再抵押给银行,以作为原贷款担保。

3、如果抵押物――住房灭失,而被保险人另有住所,且不拟再购住房,可允许他另择住房变更抵押物;若被保险人另有住所,且不再另择住房作为抵押物,则保险金应用于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

这些约定,应当体现在住房抵押贷款合同中。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若已界清偿期,保险人可依保险合同,由银行优先受偿;而未界清偿期,若银行认为一旦保险金被抵押人获得可能风险太大,则可以依据担保法和住房抵押贷款合同中的约定,请求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并请求按合同的约定方式进行处理。

保险的唯一职能是经济补偿,保险合同不能越俎代庖,来解决抵押贷款中的一切风险。而在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中,又有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如果住房灭失,被保险人流离失所,其所依托的保险金,被银行强行作为提前收回贷款之用,那么,保险公司和银行,是否会有另一种道德风险呢?

上一篇:人山人海的近义词下一篇:文学新秀杯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