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受益权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各种人身保险作为防范风险和家庭理财的重要手段。与之相应,在家庭因夫妻离婚而解体时,人身保险所涉及的纠纷也逐渐凸现出来。在保险实务中,最常见的是夫妻之间相互指定对方为受益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险受益权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保险受益权论文 篇1:

保险受益权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摘要]保险受益权是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所享有的保险金的请求权。中国《保险法》对保险受益权的规定较为粗漏,引发了理论与实践中的诸多争议。为澄清一些问题,对保险受益权的法律性质、范围界定以及保险受益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关键词]保险受益权;受益人;期待利益;保险金请求权

保险受益权是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权利,具体而言,它是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所享有的保险金的请求权。保险受益权是保险法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的范围界定以及产生、变更、消灭均直接关系到受益人的权利维护,关系到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订立合同目的的实现。由于中国保险法律法规对保险受益权的相关规定较少、较粗,致使实践中产生很多争端。基于此,笔者从保险受益权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入手进行探析,希望对完善中国保险立法有所帮助。

一、保险受益权的法律性质

对于保险受益权的权利性质,中国保险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学术界对此的理论探讨更是争议不断。大多数学者主张,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权是期待权,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这种权利才转变为现实的财产权,并且此项权利既可继承又可转让;有的学者虽然承认受益权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具有期待权的性质,但是认为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权由于不能继承而属于身份权;有的学者认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享有的是一种期待的地位而不是期待权,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由于取得保险金给付请求权而使受益权具有既得财产权的性质。可以看出,以上观点的共性是学者们均考虑到保险合同的射悻性而对受益权进行了阶段性的分析,分别对保险事故发生前后的受益权进行定性,只是他们对于受益权在不同阶段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保险受益权不能简单的定性,依据学者们分阶段考察的思路,笔者认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权是受益人的期待权或者期待利益;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权是集财产权与非财产权于一体的混合权利。

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在实践中,由于人身保险合同存续期间某些情形发生变动,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有可能希望变更他们所最初指定的保险受益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法律允许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做这种变更,赋予他们对保险受益人的指定变更权。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指定受益人时没有明示放弃指定变更权,那么法律视为其保留变更权,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不经过受益人的同意而任意变更受益人。在上述保留指定变更权的情况下,尽管被指定为保险受益人,但是该受益人的地位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是极其不安定的,只要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行使了指定变更权,受益人的权利也就立即消亡了。所以,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继续保留对受益人的指定变更权,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所享有的将仅仅是一种期待利益,这种利益可能随时消失,无法形成法律上的权利。当然,是否保留指定变更权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自由,如果他们在指定受益人时声明放弃指定变更权,保险受益人的权利也就确定下来,未经受益人同意,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得单方面改变受益人。此时受益人的受益权即成为一种期待权,成为受法律保护的权利。

保险合同是射悻合同,保险人是否需要支付保险金完全取决于保险合同项下的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受益人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才真正享有受益权的实质内容——请求给付保险金等债权请求。从理论上讲,保险金请求权是一种以金钱上的利益为标的的权利,具有财产价值,所以保险受益权具有财产权性质。这种财产权性质体现在:受益人享有的受益权是一种既得的、确定的权利,包括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在内的任何人不得侵害、剥夺受益人的受益权,只要不存在法律规定的丧失受益权的情形,受益人即可在保险事故发生后领取保险金;如果此时受益人死亡,受益人的继承人可以继承这种权利。但是,保险受益权并非仅仅以保险金请求权等财产权内容为限,在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受益人还享有一定的知情权,例如了解合同当事人、关系人基本情况的权利,了解查阅与保险事故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证明和资料的权利,这种知悉保险合同履行情况的权利使保险受益权具有非财产权的性质。

二、保险受益权的范围界定

(一)保险受益权的适用范围

保险受益权是存在于一切保险形态之中?还是仅存在于人身保险,或者死亡保险之中?从中国保险法律中找不到明确答案,理论界对此也尚无定论。有些学者认为保险受益权仅存在于人身保险中;也有学者认为财产保险中也存在受益权。笔者认为,保险受益权的适用范围取决于保险受益人,因为保险受益权是受益人所享有的权利,哪些险种之中存在受益人,哪些险种便是保险受益权的适用范围。

我们先来考察一下各国法律对受益人的规定:美国保险法将受益人界定为“在被保险人死亡时,由保险单拥有人指定的接受保险金给付的人”;我国台湾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是指被保险人或要保人约定享有赔偿请求权之人;中国大陆《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依据以上规定可以得出,美国保险法对受益人采取狭义理解,仅将受益人规定于死亡保险中;中国台湾保险法对受益人采取广义理解,认为受益人均存在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中国大陆保险法则将受益人规定于人身保险中。

笔者认为,财产保险与一切人身保险中均应有在保险受益人。在被保险人与受益人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受益人并非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他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所指定的、在保险事故发生时能够请求保险金给付以及其他权利的权利人。依据民法原理,笔者可以这样理解:受益人是保险合同的第三人,在保险金请求权方面,保险合同是为第三人(受益人)利益而订立的合同。在财产保险中,投保人、被保险人以自己的财产设立保险,保险事故发生后,他们既可以领取保险合同上的利益——保险金请求权;也可以约定由第三人(受益人)领取此利益,对于这种不损害国家、社会、他人利益的私权处分行为,法律不应该干预,并且我们不能排除被保险人不幸在保险事故中同保险财产一起丧身的情况。依此原理,在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不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中,同样可以存在受益人,只要被保险人意图通过保险合同在自己身体健康遭受损失时给予受益人一份保障。

(二)保险受益权的权利范围

学界普遍认为,保险受益权是指保险金的请求

权。不同法系对此问题的观点不同,大陆法系认为。除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受益权以保险金的请求权为限,而保费返还请求权、保单现金价值返还请求权、利益分配请求权等,原则上应属投保人所有,受益人不能取得。而英美法系认为受益权包括保险金请求权、保费返还请求权、保单质押权等保险合同上的一切权利。

不容置疑,保险金请求权是保险受益权的主要内容,是受益人利益的根本保障。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应当依照保险法的规定或保险合同的约定,向受益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保险人收到受益人的给付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如果保险人未及时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除支付保险金外,还应当赔偿受益人因此而受到的损失。但是,在享有保险金请求权这一财产权外,受益人还应享有一定的知情权以保障保险金请求权的实现,如受益人应享有知道自己成为受益人的权利、知道自己丧失受益权的权利;了解保险合同当事人及其他关系人基本情况的权利;知道保险事故性质、发生原因、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的权利等。

对于受益人而言,保险合同是为第三人利益而订立的合同,受益人不需要履行缴纳保险费的义务就可取得受益权,但是受益人并非不承担任何法律义务。为协助和促使各方当事人履行保险合同,受益人在行使受益权时,也必须履行一些法定的附随义务。如保险事故发生时的通知义务,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有义务及时通知保险人,以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再如,保险事故发生时的证明义务,保险事故发生后,受益人请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时,有义务提供他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以便于保险人理赔。

三、保险受益权的变动分析

作为一种权利,保险受益权也存在由于某种事实而导致权利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运动状态。保险受益人基于其受益人的身份而享有受益权,故受益权变动问题就是受益人身份的变动问题。

(一)保险受益权的产生

理论界认为,受益人可以由指定、推定和法定而产生。中国《保险法》规定:“人身保险的受益人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这是受益人的指定产生方式。指定受益人属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指定权的主体在指定时只需要通知受益人,而不需要征得受益人的同意。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受益人产生的方式中,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中国台湾《保险法》规定,受益人有疑义时,推定要保人为自己利益而订立,这是受益人的推定产生方式,中国保险法律没有确认受益人的推定产生方式。

目前理论争议较大的是受益人的法定产生,有些学者依据中国《保险法》第64条认为被保险人的法定继承人为其法定受益人。但是笔者认为,此条并不是关于法定受益人的规定,原因有二:(1)法定产生是指不需要当事人的约定而由法律直接规定而产生,第64条在语言上并没有明确认定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就是其法定受益人。(2)依据法理,笔者对第64条作如下理解:如果被保险人死亡,并且无法确定保险合同的受益人时,保险金应当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其继承人继承,那么保险金应当按照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分配。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受领保险金后,应当在受领限度内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但是,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在受领保险金后却没有此项义务。如果把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当然的认定为受益人,将会引起遗产分配时的纠纷,所以不能把两者简单的等同起来。鉴于现实中确实存在无法确定受益人的情况,笔者建议在保险法中增加关于法定继承人的规定。

(二)保险受益权的变更

受益权的变更是指享有受益权的主体发生变更。在保险合同存续期间,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而意欲改变当初所指定的受益人,法律允许这种变更,但是这种变更仅限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保留变更权的情形。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在指定受益人时已经以明示方式放弃此变更权,那么,此时受益人已经成为不可撤销受益人,其权益受法律保护,未经受益人同意,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能变更受益权的主体。

学界普遍认为变更受益权的权利主体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中国《保险法》也规定,“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可以变更受益人,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被保险人同意”。依照法律规定,笔者认为被保险人才是变更受益人的决定权人,变更受益权的权利主体应限于被保险人。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变更受益人时应书面通知保险人,保险人收到变更受益人的书面通知后,应当在保险单上批注。诚然,为保证合同履行,保险人有权利了解保险合同受益人的变动情况,但是在实践中,如果保险人在接到变更通知后未在保险单上做批注,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变更行为还有效。为消除保险业务操作中的混乱,笔者建议删除“保险人应为批注”之规定。

(三)保险受益权的消灭

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自身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保险受益权消灭,具体而言,以下5种情形可导致受益权消灭。

1.受益人放弃受益权。受益人因法定或指定权人的指定而取得受益权,对于受益人而言,其权利的取得为当然取得,指定权人无须征得受益人的同意,只须履行通知义务即可。既然是一种权利,受益人就有放弃的自由,受益权于受益人放弃时消灭。受益人可以在保险事故发生后采取明示方式放弃受益权,即受益人以书面形式向保险人明确表示放弃受益权。也有学者认为,受益人也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以不领取保险金的不作为而形成受益权的默示放弃。

2.受益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前死亡。前已论述,在保险事故发生前,受益人所享有的仅仅是一种期待利益或者期待权,这种利益或者权利是由特定身份的主体所享有,不能成为被继承的客体。所以,保险事故未发生时受益人死亡,其受益权随之消灭。

3.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在保险合同中,受益人无须支付任何对价即可享有保险受益权,但是如果受益人从事某种违法行为,其受益权依法丧失。依据中国《保险法》第65条规定受益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伤害行为和故意杀人行为是受益权丧失的法定情形,保险人可以因此而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是,实践证明这条法律规定存在不妥当之处。在被保险人指定数人为受益人时,如果其中之一受益人故意杀害被保险人,保险人往往依其“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而拒绝其余受益人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倘若如此,善意受益人的受益权将因违法受益人的行为而被剥夺,这样既损害了善意受益人的权利,也有悖于被保险人指定受益人的初衷,于法于理皆不公平。为规范现行立法,兼顾保险人与善意受益人的利益,笔者建议对中国《保险法》第65条作如下修改:删除第一款中的“受益人”;将第二款改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该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保险人对其他受益人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4.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依法变更受益人,原受益人的受益权消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变更受益人的情形有两种:(1)在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没有明示放弃指定变更权的情形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保险事故发生前任意变更受益人。(2)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而依法丧失受益权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重新指定受益人,即使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已经明示放弃指定变更权也不例外。

5.保险合同解除。前四种情形属于受益权的相对消灭,而保险合同解除将导致受益权的绝对消灭。保险合同依法解除,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受益权自然随之消灭。

[收稿日期]2006—10—08

[作者简介]姜南(1977—),女,内蒙古阿荣旗人,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讲师,西南财经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责任编辑,校对:涵 育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姜 南

保险受益权论文 篇2:

前配偶在人身保险中的受益权地位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险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各种人身保险作为防范风险和家庭理财的重要手段。与之相应,在家庭因夫妻离婚而解体时,人身保险所涉及的纠纷也逐渐凸现出来。在保险实务中,最常见的是夫妻之间相互指定对方为受益人。被保险人若指定其配偶为受益人,其后又与受益人离婚,被保险人离婚后一般都不愿意继续让对方具有受益人身份,但受益人不会因为夫妻离婚而自动变更。我国关于人身保险受益人的法律规定不够健全,希望通过提出完善建议,更好地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减少实务中离婚后前配偶受益权的纠纷,节省司法资源。

关键词:离婚;人身保险;前配偶;受益权

一、 案情简介及分析

2008年李先生因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张女士,并于2009年初结了婚,婚后李先生经常来往于国内国外,没时间照顾家庭和父母,张女士主动担负起家庭事务,并且尽心照顾双方老人。李先生出于对妻子的爱护和歉意,为妻子购买了一份定期寿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额共80万。受益人均写的自己。2010年张女士怀孕,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张女士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孩子出生后当起了全职太太,随着夫妻双方工作、生活差距的拉大。李先生和张女士之间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而李先生与自己的同事赵某日久生情,随后李先生和张女士离婚。离婚后的张女士与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而李先生与赵某结婚。一年后,张女士发生车祸去世。李先生向保险公司申请领取保险赔偿金。当张女士的父母知道张女士还有一笔80万的保险金后,也向保险公司提出了赔偿申请。但保险公司认为这笔钱应该为李先生获得,因为张女士在离婚后并没有按照保险法的规定更改受益人,而且在夫妻离婚后原来的保险合同也并未失效,所以保险金应该归李先生一人所得。

争议焦点:离婚后前配偶是否还能作为受益人取得保险金?

二、 国外关于离婚对前配偶受益人的规定——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如果离婚时双方当事人在离婚协议书或者其他协议中对受益人的地位做出了明确规定,那么该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在离婚时双方没有对受益人做出约定,在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做法。

1. 离婚并不影响受益人的权利义务。离婚后,受益人并不自动丧失保险金支付请求权。因为,受益人的权利是由保险合同约定的而非婚姻,受益人的存在是由被保险人指定的。除非被保险人通过法定程序变更受益人,否则受益人的地位不受离婚而影响。

2. 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在美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大,由于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被保险人的意愿,做出是否撤销前配偶受益权的决定。

3. 确立离婚即撤销原则。美国少数州对前配偶受益权采用此种规定,即离婚即撤销了前配偶对保险金的支付请求权。

三、我国关于离婚对前配偶受益人的规定

根据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订立合同时,投保人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①。”从该规定可以看出保险法只要求投保人在保险合同成立的时候要对被保险人具有人身利益,但合同成立之后,在合同还在履行期间是否还要继续保持这种特殊关系并未作要求,所以可以推定,夫妻离婚后虽然双方不再具有人身上的保险利益,但保险合同依然成立,合同并未失效。 按照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②。”我国保险法律规定被保险人有指定、变更受益人的权利,投保人指定、变更受益人时须经过被保险人的同意③。由此可见,领取保险金的人选是由被保险人指定的,只要符合被保险人的意愿即可,所以受益人无须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因此,夫妻双方离婚后,保险利益消失,但是并不影响前配偶继续作为受益人。受益权是一项独立的、固有的权利。

本案中,受益人为李先生,所以保险公司把保险金给付给李先生的做法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是从人性和道德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张女士的父母更加需要这笔保险金,因此我国保险立法关于受益人的规定还不完善。

本文认为一概地承认前配偶的受益权有一定的弊端。其一,我国现行《婚姻法》第3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由此可见,夫妻感情破裂是我国判决离婚的法律原则。当事人离婚往往感情破裂,若离婚后短时间内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没有来得及变更受益人手续或者因其他客观原因没有完成变更受益人的手续,将受益权仍然授予前配偶并不恰当。其二,夫妻离婚后,感情与信任荡然无存。受益人很有可能为了取得保险金,而故意造成保险事故,引发道德风险。其三,人寿保险透过死亡给付具有生命保障的功能,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金可以适当减轻由于被保险人死亡对家庭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如果被保险人与受益人离婚后,仍然承认后者的受益人身份,使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显然与人寿保险的目的和功能相悖。尤其是被保险人再婚后,其更希望保障的对象是现家庭成员。

四、完善受益人制度的建议

1. 签订保险合同时,增设离婚条款。该条款规定,如果被保险人与受益人离婚,则自动丧失前配偶受益权。被保险人投保时可以选择是否需要该条款。该条款可以避免离婚后没有及时更改受益人的情形,还根据被保险人的意愿,若不选择变更受益人,则原配偶仍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因为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所以即便投保人与受益人均为被保险人的配偶,也不能在被保险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保险合同。被保险人完全可以在确认保险金额时,选择是否需要离婚条款。

2. 完善保险立法。由保险法规定离婚后,原配偶自动丧失受益权,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处理。制定了相关立法,保险公司理赔时有法可依,将避免此类纠纷。

3. 平衡利益原则。打破教条的束缚,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比如:再婚、生育子女可能表明被保险人希望撤销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被保险人与前配偶离婚后仍保持良好的关系,共同抚育子女可能表明被保险人不希望撤销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被保险人在相当长的期限内没有履行变更受益人的程序,尤其是明知保单存在以及可以变更受益人的情况下,表明被保险人不希望撤销前配偶的受益人地位等等。

4. 充分考虑弱者的原则。考虑前配偶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婚姻关系中,谁有明显过错。如果被保险人有过错,出于对前配偶补偿的原则,不撤销前配偶的受益权,前配偶有领取保险金的权利。相反,如果前配偶有过错,致使双方离婚,应撤销前配偶的受益权,保障被保险人现有的家庭成员。

5. 保险公司定期回访。保险公司可以定期拜访或电话咨询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为被保险人提供确认受益人的服务,被保险人接到提示通知后回复不变更受益人或者未在合理期限内变更受益人,即可认定受益人不变。此种方法虽然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但是在回访的同时还可以向客户介绍新险种,有利于继续发展保户。(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朱琦婧.夫妻保险财产之归属认定与分割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3:16-27

[2]张萌.我国人身保险受益人制度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20-22

[3]王刚.离婚所涉人身保险的案例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14:11-14

[4]李娟.受益人与被保险人离婚后保险金归属问题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28(3):18-19

[5]陆明华,周明.保费该给亡者前夫还是妹妹[J].法制生活,2013,5:50

[6]陈妙贞.离婚的女婿为何还能领取岳父的保险金[J].法律顾问,2006(5):29

[7]邵海,陈发桂.论人寿保险受益人的维持与变更[J].社会科学家,2008(2):82-85

注解:

①《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规定

②《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

③《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作者:王段娜

保险受益权论文 篇3:

12万元保险金应归属于谁?

一名个体运输企业老板为自己的员工投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注明自己为受益人。员工在签名确认时,一对员工开玩笑“对签”了对方姓名。不料想,其中一名员工因意外交通事故死亡,产生的一笔巨额保险金受益权的归属却因投保交费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字并非死者本人笔迹而悬而不决,个体老板与死者亲属为此展开一场争夺大战。

为员工买保险 老板定己受益

现年46岁的孙某,是江苏省镇江市一家个体运输企业的老板。考虑到运输行业的特点,孙老板决定自己出资,并以自己为受益人,为员工购买人身保险,以减轻单位风险。

2004年12月20日,孙老板来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市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江人保公司),为手下6名员工每人投2份人身保险,险种为如意卡E团体险,同日交纳了保险费1200元。次日,镇江人保公司签发了保险单。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乘坐保险合同确认的机动车辆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且被保险人因该伤害180日内死亡的,保险公司按保险金额给付死亡保险金;每份意外伤害保险金额为6万元;被保险人为其雇佣的驾驶员王某等六人;每人的份数为2份;保险费每份100元,总计1200元;受益人为孙老板;保险期间自2004年12月21日零时至2005年12月20日二十四时。保险合同同时明确: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可以指定1人或数人为死亡保险金受益人;投保人指定死亡保险金受益人,须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

由于孙老板指定自己为死亡保险金受益人,因此,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孙老板按照镇江人保公司业务员的要求把6名驾驶员叫到现场,在投保交费清单上签名,以示同意。可是,谁也没有注意,驾驶员在签字时,因开玩笑,王某和另一被保险人互相签了对方姓名,即所谓的“对签”。

员工“对签”生事 老板理赔受阻

2005年5月6日凌晨,孙老板公司的驾驶员谭某某驾驶一辆重型半挂货车在杭宁高速公路发生追尾交通事故,同车驾驶员王某受重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谭某某、孙老板与王某家属方经协商达成协议,并形成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由孙老板赔偿王某家属医药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等29万元。此后,孙老板全额给付了29万元的赔偿款。

孙老板履行赔偿后,便到镇江人保公司理赔。镇江人保公司在5月下旬接到投保人孙老板的理赔申请和相关手续后,立即着手办理理赔事宜。不料,6月上旬,死者王某的家属找到镇江人保公司,对镇江人保公司存档的投保交费清单上王某签名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接到投诉后,镇江人保公司非常重视,便将签名提交警方作笔迹鉴定。令镇江人保公司大为惊讶的是,鉴定结果显示清单上的签名果然与王某笔迹不符。

这下,镇江人保公司觉得问题严重了。若投保人孙老板提供不出王某生前明确同意其为受益人的证据,该笔保险金的受益权就面临着归属谁的问题。为此,对于孙老板的请求赔付保险金的要求,镇江人保公司以投保交费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字并非死者本人笔迹为由,给予了拒绝。

当初,他们都到现场亲自签字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呢?自己所有的投保手续都是按照镇江人保公司业务员的要求办理的,为何理赔遇阻呢?孙老板百思不得其解,立即找来当时的保险业务员以及其余几位驾驶员询问详情。据一姓孙的驾驶员称:当时是与王某互签的名字,王某在场没有表示反对;驾驶员对受益人为孙老板一事,当时都是知情的,也是同意的。

竟有这样的事?!镇江人保公司也觉得不可思议,随即又向市公安局申请鉴定,要求对投保交费清单上王某与姓孙的驾驶员的笔迹进行鉴定。果不出所料,鉴定结果表明投保交费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名中的王某签名不是其本人所签,系驾驶员孙某所写。更让镇江人保公司没有想到的是,王某家属在得知王某投保清单上王某的签名不是王某本人所签的情况后,以孙老板指定自己为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王某的同意,该指定无效,12万元保险理赔款应当作为王某的遗产由王某的继承人进行继承等为由,也要求作为受益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这让镇江人保公司陷入两难境地。因为王某已死亡,无法比对笔迹,因此无法签定出投保交费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名中的驾驶员孙某的签名是否王某所签。既然不能确定王某当时的真实意思表示,保险公司为了保险起见,对双方的请求一直未予以理赔。

对于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的做法,孙老板感到非常诧异和气愤。若这个签字对理赔至关重要,为什么保险公司在我投保时不进行审核和明确告知,而是在理赔时才提出来?这个责任到底该由谁承担呢?对此感到十分无奈的孙老板,便向当地媒体投诉,希望得到媒体的关注和支持。

8月4日,当地媒体以《理赔陷阱?另有隐情?》为题,对孙老板的投诉进行了报道,并对此事件提出了质疑。该报道引起各方反响。同月8日,镇江人保公司相关负责人来到该媒体,详细阐述了该纠纷的经过和隐情。11日,该媒体又以《理赔纠纷确有‘隐情’——受益权应属于谁》为题进行了跟踪报道,表明了镇江人保公司的态度。

镇江人保公司表明,在受益权没有确定、保险公司未出具书面拒赔通知的情况下,质疑保险公司设置“理赔陷阱”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对此,他们对纠纷的解决提出两条途径:一是孙老板和死者家属通过第三方协商,达成协议;二是通过法院裁定受益权。

保险受益归谁 展开争夺大战

看来指望镇江人保公司直接赔付自己保险金已不可能了,孙老板便于2005年8月23日来到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一纸诉讼状将保险公司推上了被告席。9月1日,王某的父母、妻子及女儿在得知孙老板为保险金打起了官司,更以第三人的身份申请参加了诉讼。

这个“头疼”官司的争议焦点就在于,孙老板投保时指定自己为受益人是否经被保险人王某的同意,该事实的认定直接决定保险合同的效力。

对于镇江人保公司而言,纠纷的关键不是保险公司赔与不赔的问题,而是受益权如何确定的问题。因此,镇江人保公司认可保险合同的真实性及法律效力,并提出愿意承担相应的保险赔付责任。但鉴于在指定受益人的文件上王平的签名并非其本人书写,且对王平是否指定了受益人争议较大,故未予赔付。为此,镇江人保公司法庭出示了两份鉴定书,其中一份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名栏的“王某”签名字迹与王某样本签名字迹不是同一人所签;另一份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名栏的“王某”签名字迹与孙某样本字迹材料是同一人所写。

孙老板认为,自己出资为驾驶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包括王某在内所有驾驶员都是同意的,并签名认可。虽然事后发现王某是与他人对签,但不能否认当时王某是同意的。投保当日,保险业务员提出要求驾驶员签字同意,本人当时即打电话通知了六名驾驶员,驾驶员接通到通知后都到场签了字。保险业务员告诉大家老板为他们投人身保险,受益人为老板本人,大家都表示同意。公安局的鉴定同时印证了驾驶员孙某关于相互签名的说法。

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孙老板当庭提供了保险业务员及五名驾驶员的证人证言。驾驶员孙某反映,自己接到孙老板的电话其与王某一起去的,孙老板及保险员介绍了情况,签名时顺手签上了王某的姓名,王某表示“你代我签,我也签你的”,并在本人的签名处签上了本人的姓名。王某对保险及受益人的指定是同意的。

王某的四名家属认为,保险合同指定受益人为原告孙老板未经被保险人王某的同意,该指定无效,12万元保险金应当作为王某的遗产由本案第三人即王某的继承人进行继承。对于孙老板提供的证人证言主,他们认为,证人与孙老板有利害关系,不能证明王某同意受益人的指定。

法院一槌定音 权益归属确定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孙老板举证的清单、孙老板的当庭陈述及证人证言和书面陈述,一致证明被保险人王某、孙某等六人均分别在清单上签了字;证人孙某的证言进一步陈述了其在被保险人签名栏王某签名处书写了“王某”二字,王某同样在被保险人签名栏孙军建签名处书写了“孙某”;且物证鉴定书证明了被保险人签名栏王某签名处的“王某”二字正是孙某书写。故综合上述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可推断出清单上被保险人签名栏孙某签名处的“孙某”系王某书写,即王某和孙某分别在对方签名处书写了对方的姓名。

行为人表现于外的能被他人知晓的内心的意图或想法即为意思表示,真实的意思表示其构成要素有主观意愿,客观行为和主观意愿与客观行为的一致性等三个方面。从投保人即原告孙老板的当庭陈述、保险业务员的证言和其他被保险人的证言反映出,原告孙老板通知其雇佣的驾驶员的目的是征求对保险及指定受益人的意见,保险业务员作了相应的告知,被保险人王某未作否定态度或异议,且明知孙某在其签名处书写了自己的姓名而以对签的行为方式作了客观表示。同时,本案第三人没有提出任何证据证明被保险人王某有不同意受益人指定的主观意思。故可推定,被保险人王某对受益人的指定以明示的方式为同意表示,并该表示与其主观意愿一致。

保险法要求人身保险合同投保人指定受益人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其目的在于防范赌博风险和道德风险。本案证据不难看出投保人孙老板、保险人镇江人保公司尽有谨慎义务。保险合同签订后,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人王平确因交通事故身亡。从保险合同签订的过程、保险合同的履行、保险事故的发生来看,亦没有证据表明存在赌博风险或道德风险的事由。本案人身保险合同受益人的指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综上,本案人身保险合同中原告孙老板作为投保人指定自己为受益人得到了被保险人王某的同意,其指定有效。原告孙老板依保险合同的约定要求镇江人保公司给付保险金的诉讼请求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支持。第三人认为指定原告孙老板为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王某的同意,缺乏事实依据,其保险金作为遗产的主张不予支持。

2005年10月26日,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第六十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十四条、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六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作出一审判决,判决镇江人保公司给付孙老板保险金120000元;驳回第三人主张上述保险金的请求。

法官说法

至此,该保险合同的“理赔”之争,以一审法院判决受益权归属孙老板而暂告一段落。该案的解决给保险界、运输企业老板都会是个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我国《保险法》第十二条规定: 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无效;第五十三条规定:投保人对本人,配偶、子女、父母,或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具有保险利益。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第五十六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保险法》之所以这样规定,镇江市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史聚兴指出,这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针对本案,史秘书长说,老板为员工保险,本没有法定保险利益,老板要成为受益人,必须要按照《保险法》五十六条规定,得到被保险人的书面同意认可。分析本案,老板为受益人,被保险人相关的书面认可材料却不明确,保险公司和业务员在把关上都存在问题,这是导致纠纷的关键。这个案例对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保险公司都有警示作用。

在行文过程中,笔者曾走访了几家运输公司,公司老板告知笔者,他们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员工投保了与孙老板同样的险种,受益人同为老板,投保交费清单上所有签字全是自己一人所签。孙老板的遭遇令他们震惊:“如果真是这样,我们的合同不都是无效合同吗?”

是的,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保险人同意,这样的保险合同是无效的。在司法实践中,并非人人都有孙老板这样的运气,许多人却是因为无法提供证据,而失去了自己的应有的权益。正如有些运输公司老板不无担扰地说:投保交费清单上所有签字全是自己一人所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当时被保险人是明知的,也是表示同意的,但是一旦发生保险事故,特别是被保险人如果身故,谁来为我们做证明呢?所以老百姓在投资买保险时,一定要看清保险条款的内容,特别注意免责条款、合同效力条款的法律规定和相关约定,同时要求保险公司业务员详细说明,以免因对相关规定不了解、不理解或理解歧义而发生理赔不能的遗憾。

作者:江 水 亦 然

上一篇:哲学的主题论文下一篇:经济法调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