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温暖的作文

2024-04-19

抒写温暖的作文(精选7篇)

篇1:抒写温暖的作文

用真诚抒写奉献 用爱心传递温暖

——陶亚利事迹材料

家住皇姑区三台子街道桔蔷社区的孙玫,父亲去世的早,一直与她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后期又双目失明,孙玫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加之父亲去世时留下了很多债务,所以母女俩日子过的相当相当贫苦。2009年为给母亲治病、还债,她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房子。2010年3月她的母亲因脑出血抢救无效,离她而去,2011年8月,孙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现出先并发症,双目失明。孙玫是不幸的,年纪轻轻便经历如此多的磨难,然而孙玫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好邻居陶亚丽。

陶亚利,二四二医院一位普通的护士,孙玫家的老邻居,从小看着孙玫长大,见孙玫家的情况,屡屡伸出援手,孙玫家的很多事情都是陶亚利帮忙照顾,2009孙玫卖掉房子后母女俩无处可去,陶亚利便把两人接到自己闲置的一处房子,给他们免费居住,帮她们家减轻生活负担,并经常前往探望,只要有需要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们。2010年孙玫母亲突然去世,孙玫伤心过度,不知所措,陶亚利帮孙玫处理了母亲的后事,给他的母亲清洗遗体,穿衣服,并送到火葬场,全程下来陪在孙玫的身边。2011年,孙玫因慢性阑尾炎去医院检查查出患有严重糖尿病。今年4月2日孙玫出现并发症,双目失明。突然的失明,给孙玫造成了心里巨大的压力,对生活失去信心,天天以泪洗面,见此情形,陶亚利心里非常痛楚,因为她也没有兄弟姐妹,她知道孙玫这时候特别需要亲人的照顾,便经常陪在孙玫身边帮助买菜买药、洗衣做饭、陪去医院、代缴各种费用,她说:“她太年轻了才31岁,身患重病又孤苦伶仃,她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心,我要尽我所能的给她温暖和关爱,虽然我跟她没有血缘关系,但我真心想帮她重塑生活信心。”

陶亚利觉得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于是她到处打听,并联系新闻媒体,希望媒体可以呼吁全社会给她帮助。在陶亚利的多方联系下,沈阳晚报记者王晓宁,带着亲人般的温暖来到孙玫家,对孙玫进行采访,并带来慰问品,给了孙玫巨大的鼓舞,他在晚报上向全社会呼吁,帮帮这个可怜的孩子。桔蔷社区非常重视这件事,上报了街道领导。皇姑区总工会佟颖副主席和三台子街道总工会副主席李娉婷等人看望了孙玫,并送去了慰问金,给予了孙玫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资助。同时区总工会马上联系了市职工爱心慈善基金会奚理事长,奚理事长立即派人与爱尔眼科医院联系,免费帮助孙玫做了眼科的一系列检查,并同意免费为孙玫做手术帮助恢复视力。两天的时间就把治疗的方案订了下来,目前孙玫已经住在了爱尔眼科医院等待治疗。

正是由于一个象陶亚利这样的志愿者的关心与奉献,才 使得象孙玫这样父母双亡的一个女孩得到的救助。陶亚利的帮助感动了许多人,也使更多人参加到关爱的行列。劳动者报记者王彩丽全程关注救治过程,将给予全程报道。

2012年4月16日

三台子街道总工会

篇2:抒写温暖的作文

一、关注生活, 提升水平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 语言来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学语文, 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阅读、口语交际、习作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 应渗透学生的生活, 以生活的情趣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观察生活, 丰富作文内容

学生写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言之无物”, 即缺乏生活的积累, 缺乏语言的积累。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 去观察自己熟悉的生活, 加强生活阅读的积累。

我要求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 和父母谈心, 去商店购物, 与他人聊天……让学生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小题材, 并学习生活的技能, 将自己参与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

2. 再现生活, 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 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也为他们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基础。但是要让学生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 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1)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如结合阅读进行补写、续写、改写训练。现行语文教材具有很多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潜在素材, 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安排一些趣味作文训练, 就能开拓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根据课文可以拟出《于勒回国》《镇关西晤会鲁提辖》等作文题。再如学了《愚公移山》后, 我要求学生改写, 有位学生发挥想象, 运用时空变迁, 改写得很成功。这样既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中心及内涵,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如家庭、学校、社区所发生的一些新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前不久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 我让学生尝试扮演一个记者的角色, 深入到运动员或观众中去, 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发现, 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结果我发现了许多有独特视角和见解的文章。

(2) 在实践的基础上再现生活。学生的作文应走向真实的生活, 脱离了生活的作文犹如无病呻吟, 怎能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 流露鲜活率真的少年之心呢?记得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亲人, 结果一个班几十位学生的作文竟像同一张底片印出的照片, 千篇一律, 都是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每日辛勤地劳作, 又是如何如何地关心自己……虽然学生们在文中“直抒胸臆”:啊, 他 (她) 是多么的伟大啊!但总给人情不真、意不切之感。后来, 我利用九九重阳节的机会,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父母亲或周围的人如何对待老人, 并将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结果, 几十篇作文虽然角度各异, 但无一不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1) 《妈妈, 你也会做奶奶》的作者通过对妈妈不赡养奶奶的言行描写, 对天下所有这样的妈妈发出呼吁:“妈妈, 您也会老, 您也会成为奶奶, 难道您希望儿子将来也这样对待您吗?” (2) 《妈妈, 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这篇文章的作者年幼丧父, 柔弱的母亲肩负起了父亲的重担, 含辛茹苦地抚养小作者;更感人的是, 文中的妈妈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去世而“放弃”赡养老人的义务, 相反, 对待公婆她比亲闺女还贴心!文章表达了对妈妈真挚的爱。 (3) 《外婆、奶奶都是妈》, 这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的妈妈对待外婆和奶奶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揭示出了农村中普遍存在的赡养老人的问题, 发人深省。

二、释放心灵, 抒写个性

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作文要以情感人, 必须从说真话开始, 理想中的学生写作状况应是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可是, 很多教师为应考而教, 过多注重作文的结构形式, 忽略了作文内容是否客观真实, 也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畏手畏脚, 言不由衷。所以, 作文教学应释放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能敞开心扉抒写个性。

1. 敞开心扉, 鼓励自由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所以, 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明白, 他们应能用笔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 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作文, 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基于此, 教师应先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 然后去放大, 鼓励学生按照他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地发展, 并不是非要按照老师的喜好加以纠正不可。试想, 教师如以自己成人的眼光或世俗的眼光来看待那些稚嫩的习作, 手舞大刀, 将其“砍”得体无完肤, 让学生觉得灰头土脸、了无生趣, 长此以往, 他们写作积极性怎么可能不受到打击乃至重创呢?

2. 崇尚个性, 展示个性

崇尚个性, 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更是时代的呼唤。《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 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的舞台。所以, 倡导作文个性化, 即鼓励创造性思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任何创新都是对前人观点的否定和超越。文章的创新首先是立意的创新, 要使文章主题新颖、深刻, 就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可以多向学生提供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 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 挖掘新意。比如蜡烛, 既可以作为奉献精神的象征, 也可以理解为“经不起烈火考验的软骨头”。又如愚公愚还是不愚, 完全可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总之, 见多才能识广,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 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 释放心灵, 抒写个性,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之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篇3:抒写真情实感,展现作文个性

一、抒写真情实感,培养创新意识

1. 抒写真性情。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特征。高考优秀作文有一个打动人心的共同点,那就是富有真情实感。因此,如满分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和《总有一种期待》,均以“情”动人。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写事实,讲真话,抒真情,明实理。每次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有独到体验的生活,杜绝使用虚假、胡编的材料。同时要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向学生真实的生活,用正确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体验生活的滋味,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孕育情感。

2. 培养创新意识。作文的创新是指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等,是作文个性化的精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生活,或纵向联想、或横向联想、或追因溯源,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和思考,见人之所未见;要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想人之未想,言人之未言。如学了《孔雀东南飞(并序)》后,要求对文中的人物进行恰当的评价,有学生只写了简短的一段话,但在列举事实的基础上高度评价了刘兰芝的母亲,“爱子女者莫过于母亲”。对此,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当然,对不健康的,或情绪偏激的观点就另当别论,应给予指导。

二、减少写作束缚,凸显写作主体

1. 命题灵活。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效的作用。”命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文学积累、思维习惯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命题形式应灵活,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让学生都有想表达的思想、想抒发的感情、想发表的感悟。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去写,让每个学生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发挥高效的作用”。

2. 形式多样。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周记、随笔、杂感等形式的小作文,并把学生优秀习作,在课堂上展示,或张贴在学习园地,或集订成本,或推荐给各类报刊发表,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如办习作专栏、班级小报、搞诗歌朗诵会、参加文学社团、征文比赛等活动。

3. 评价多元。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写作往往有明显的导向性。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做到“因材施评”。根据学生的起始情况,加强过程评价,建立学生习作档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作文的亮点,写评语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多地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乐趣,增强成功的信心。

三、个性化阅读,读写有效结合

1. 重视个性化阅读。很多学生作文缺少真情实感,难以展现个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可多用启发式或探究式教学方法,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如学习《项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玛蒂尔德向往“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是不是爱慕虚荣?(2)她在舞会上的成功表现,应该怎样看?人应该不应该抓住机会表现自己?(3)项链原来是假的,你对作者这样的安排怎样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给他们交流的平台,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提升。

2. 读写有效结合。首先,变单纯吸收的阅读为勤于表达的写读。在阅读教学中读、议基础上的写读练习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个性化能力。如学习了《游褒禅山记》后,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有感悟的一句话,并说说感悟。有的学生说“予亦悔其随之”,说明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从;有的学生说“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说明不管登高游览,还是做学问,要达到某个境界,非有坚强的毅力不可等。其次,要鼓励并指导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而且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勤写读书笔记。

篇4:在创业园里抒写自己的梦想

【创业案例】

一、创业园中创出自己的路子

蔡玲玲, 一个普通的大二学生, 却成功的把一间曾经经营不善的书屋, 在短短的一年间变成创业园中盈利不错的店铺, 平日的客流量达到200人次以上, 每月销售额上升到三四万元。

“我刚接手这个书屋的时候, 学生们很少来我的店里, 不过我很早就想好了, 第一次来我们店里购物的, 我都会仔细的记下他们买了什么, 喜欢哪些方面的书和商品, 然后记下他们的联系电话, 和他们约好有他们要的商品时就打电话给他们, 这样就又拓宽了我的销售渠道了, 变坐着空手为主动”出击’!”蔡玲玲半开玩笑的说。

在做好书店的主营业务的同时, 蔡玲玲还应顾客要求, 经营起手机充值卡、游戏点卡、饮料及鲜花零售等副业, 为顾客提供方便。

二、从“菜鸟”到“达人”

2006年9月, 黄雯奇从宁波慈溪的一所中学毕业, 升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北大青鸟班, 开始接触电脑技术, 在此之前, 他完全是一名电脑技术“菜鸟”。对专业的兴趣, 使得他一头“扎”进了电脑的世界。

2006年10月, 学校创达电脑网络公司开始招聘人员, 通过应聘程序, 黄雯奇成了该公司的一名职员。公司每天值班制度, 只要求员工每周值班一次, 但黄雯奇几乎每天都会到公司——向师兄师姐们学技术, 跟着他们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电脑难题, 成了公司“最勤奋员工”。凭着刻苦好学、比别人多下三分工的精神, 黄雯奇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 更赢得了公司师兄们的信任和赞誉。就在他就读大一下半学期时, 在众人的支持下, 黄雯奇以大一新生之资, 成为创达公司的临时负责人。2007年5月初, 大一结束前, 黄雯奇通过竞标正式“升格”为创达电脑的经理。

成为经理后, 黄雯奇开始注重公司独有文化的培养, 端正服务态度、组织员工旅游、拍全家福……也开始形成了独有的管理经验:按股份制公司经营管理, 让每名员工入股, 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新进员工, 公司负责技术培训, 让他们掌握整套维修流程, 循序渐进地提高其服务水平。

案例点评:

篇5:作文要抒写真生活、真性情

关键词:写作;高考;模式化;自主性;发展

一、高中生作文现状

高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的生活应该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他们的思想应该是书生意气,激扬文字;他们的个性应该是自由不羁,豪迈放达;他们的笔下也应是阳春白雪,风花雪月……然而,每当我打开学生的习作,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相似的思想,相似的结构,相似的语言……看到这样的作文,觉得很难去评价。从作文的现状来看,我们的学生缺少了灵气,缺少了个性,缺少了思想,甚至是一种人格的缺失。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认为写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基础教育中最能体现人文风采的学科莫过于语文,语文中极能体现综合素养的就是写作。反之,如对性灵起最大扼杀、扭曲作用的也是语文,是写作。由此观之,写作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功高社稷、祸及国民的说法都不为过。可见写作不是一件小事,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特别精心指导学生写作,让其抒写性灵,成熟思想,完善人格。

二、在现实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模式化却大行其道之原因

首先,我们高考阅卷是有很大责任的。高中的教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高考,高考写作的要求直接影响着高中写作教学。在这个指挥棒下,我们的高中写作教学也是吃透了高考阅卷的精神,为了在高考这种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中拿尽可能高的分,反复操练、强化,极尽规范之能事,押题、套用、宿构、编造、总结高考作文应试技巧……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性灵,使学生失却了真情。高考满分作文直接影响着写作教学。为了高考,各种写作辅导资料都尽力分析高考的满分作文,找出其共同的特点,总结其在训练中可模仿的东西。在教学中,老师也研究高考满分作文,把高考满分作文作为教学中的典范,从语言、结构、思想等方面来剖析,让学生模仿,甚至背诵;在教学中,老师力求找到更有操作性教学方法,把作文教学程式化。比如:把高考优秀作文的结构分类,然后选其几种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固定的写作模式;语言上,没有从阅读上入手,而是找到一个“吃快餐”的办法,背诵模仿优秀作文的优美段落。这种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教学中也容易操作,加上教学功利性驱使,很容易在教学中流行起来。而被置于这种教学中训练出来的学生,他们有一种很强的能力,能够正确准确地理解考题的要求;然后正确、准确、机械地按训练的模式表达出来,一是准,二是快,一切照模式办事。然而,这样的人才,一无思想,二无个人的创造性。长期下去,我们的民族多了许多善写公文的“师爷”,却失去一个又一个的“李白”、“杜甫”。其次,学生学习语言的环境影响着写作教學。当代高中学生身处迅信息猛发展的时代,生活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种媒体传播着丰富的信息。他们视野开阔,知识面宽,求知欲强,喜欢幻想,追求个性发展,追求时尚,对各种实践活动有强烈的兴趣,但意志薄弱,纪律观念淡薄,缺乏钻研精神,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写作的发展。社会传媒文化的娱乐化、商业化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商业化语境下的大众传媒文化,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休闲与娱乐,使青少年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缤纷灿烂起来;同时又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使只求一时之乐的道德虚无的文化心态取代了文化应有的道德追求和理性思索。对写作的影响就是文章的思想内容平淡,缺少崇高;思维表面化、缺少深刻。课业压力大,学生读课外书时间少。虽然教育部门和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社会、家长又是以高考升学率、自己的孩子能否考上好大学为标准对学校进行评价。因此,学校不得不为升学率而奋斗,围绕高考,搞封闭训练、题海战、疲劳战,两眼一睁,学到熄灯。许多家长感慨:现在最辛苦的是学生。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阅读名著,写作的基础相对是薄弱的。网络的广泛应用,使部分学生写作产生对电脑的依赖思想。在网络环境下长大的高中生,他们对网络有严重的依赖思想,写作时,他们总是不肯动脑,不肯下笔,总是寄希望于电脑。在网上搜索,改造别人的作文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怕写作文,不写作文已是一些高中学生的通病。学生只借用别人的思想,写作内容相似,这不只是写作的失败,而且会养成思维懒惰习惯、不良的品质,造成学生素质的下降。当然,我们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写作模式化的倾向,从各类考试中作文题也趋于宽松,但在高考没多大的改革情况下,高中写作教学的功利目的就存在,这种现象就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

三、应该增强学生写作自主性,写作教学应以民主开放的精神去实践

(1)改变写作教学功利目的,写作要充满自由精神。写作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心灵的自由是创造的基础。因此,写作教学首先应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改变为了在高考中拿尽可能高的分,反复操练、强化,总结、套用高考作文应试技巧的做法。尊重学生心灵自由,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不迷信高考题,不迷信权威。还应该在知识、阅历、思想、素养上俯瞰写作教学,而在实践中与学生平等对话,特别要善待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心灵自由,就应该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的情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自由的论坛,教师应该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这意味着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信任和尊重。自由的前提是平等与宽容。教师传统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但也须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尽管在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因此,就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写作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进行写作实践。对写作的理解、分析、评定,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更不应定于一尊。写作中的异见不应与品德挂钩,不应简单归入政治方向有问题。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抒写自己内心的真实世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如此,作文有自己的感情和体验,有了自己的观察和认识,是自己眼中的外部世界,是用自己的独特的言语传递出来的。有了生命与灵性的作文,在高考也不会失色吧!

篇6:积累真实,抒写真实

任何文章都是由一定的材料加工成的。要写出好文章, 就必须有丰富的材料积累。否则, 写作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这里的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表达方式的积累, 也包括生活情感和思想的积累。怎样积累呢?

一、博览群书, 增强文化底蕴

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还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 多读书,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 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 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如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和体会后, 向学生推荐阅读一本好书《鲁宾逊漂流记》。在阅读内容上, 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就可以, 如自然科学、文史地理, 这方面书籍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文学作品, 包括古诗词、名言警句、小说散文, 既可学到写作技巧, 丰富语言积累, 又可陶冶情操, 促发创作灵感;报纸杂志的大量知识与信息也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材源。阅读方法上, 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读, 长篇文章精读和略读要结合, 古诗词、名篇要朗诵, 知识性作品可默读, 将重点研读和全面浏览相结合, 读和思辨相结合。读书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通过广泛地阅读, 学生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 产生语感, 激发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 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二、留心生活, 丰富个性体验

只有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进入多姿多彩的生活, 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 每一朵花, 每一个人, 每一件事, 学生才能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因此, 我以实践为载体, 尽可能创造和利用条件, 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开阔学生的视野。

1. 用眼观察生活

教师用平时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人、事、物, 可使学生获取生活的第一手素材。

鲁迅先生说:“如果创作, 第一须观察。”学会观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随便看, 随时注意周围世界中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事物, 如柳树发芽, 蚂蚁搬家, 看电视, 犯了错误, 等等。这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作业, 学生自然十分乐意去做。当然, 仅仅是这样看看可不行, 教师每天要定时安排十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自由交流当天看到的事。这种交流, 既可以相互启发, 又可以增加材料,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中头表达能力, 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 定受学生欢迎。如果说学生最初的观察较为盲目的话, 那么时间一长, 当观察变成一种习惯时, 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会提高到一定水平。学生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 能逐渐学会“筛选”, 即在众多杂乱无章的生活现象中挑选出一些较为有价值的题材。只要能持之以恒, 作文就再也不愁没东西可写了。

例如:大晴天里突然下了一场暴雨, 天空出现了神奇的太阳雨;“禽流感”的突如其来, 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电视里报道的“神舟”号飞船的消息;自己长牙、掉牙的故事……这些都是习作的材料, 只要用心观察, 生活就会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2. 用心体验生活

教师应经常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如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 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 增强内心体验。辩论会的选题是自由的, 教师帮着选出一些题目, 学生自己确定一个。为防止趣味化倾向, 教师在选题上要有具体的要求。这种活动关键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 让他们查阅书籍或询问老师以获取相应的素材, 并拟定初稿。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过程。辩论时可先在小组内进行, 再从中选出几组在班上交流, 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辩论会后再让学生写感受。

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艺术活动, 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把课本中死记硬背、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剧的形式, 使之生动活泼, 具体形象起来。如《半截蜡烛》、《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学生通过自编自演, 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开发智力, 激发兴趣, 培养创作能力。

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效果,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 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好每期的主题, 根据主题选择内容, 寻找合作伙伴。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 必须查找许多资料, 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 再进行绘画、抄写。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付出精力和智慧, 因此学生会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包括情感体验, 从而不断丰富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

另外, 在学生实践生活中还可结合自然、思品、社会等学科进行综合性尝试。如结合自然学科, 通过种植花草树木, 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思品学科, 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 体验劳动乐趣;结合社会学科, 通过考察家乡的生态环境变化, 从而懂得环保。这些综合性尝试活动可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得以培养, 才华在生活中得以展示, 真实的生活方能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

由此可见, 阅读和实践的积累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为习作训练提供源头活水。正如叶老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 才会不息的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 才会很密迩, 很广大, 不用外求, 操持由己, 这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

3. 用笔书写生活

真实是个性和创造的基础, 对真实的外部世界的真实感悟, 定能产生真实的内心体验, 真实地表达出来, 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语言, 形成有个性的习作。那么又该如何将感悟到的真实抒写出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写好生活随笔 (日记) 是抒写真实最直接的方式。

随笔是因生活中的某事、某物、某现象使自己产生了看法和想法才记载下来的, 因此, 要有感而发, 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观点。如:看见太阳雨时, 我们心中惊喜;由于“禽流感”的到来, 期盼已久的社会实践活动被搁置了, 连假期也只能待在家里了, 而消毒、戴口罩、测体温却意外地挤进了我们的生活, 在这个特殊时期, 我们的困惑和感受的温暖;当看到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获得成功, 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时的那份激动与自豪;还有自己拔牙时的紧张心理, 等等。当你用心体验了, 你就会发现, 生活中的许多事蕴含着深意。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 灵活多样, 不拘一格, 可以观景抒情, 可以睹物谈看法, 可以读书谈感想, 可以一事一议, 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 短的几十字, 长的几百字, 篇幅长短由内容而定, 这样能避免字数对学生习作的心理压力,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作文自然会写得具体生动了。

篇7:抒写温暖的作文

儿童绘画用笔着色大胆, 现象简练、概括和夸张, 造型不合比例或违反常规。构图不守常规的约束, 这些创造性的品质所显现出现的正是生命意义之所在,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这就使许多的成人艺术相形见绌, 许多艺术家到艺术大成之时才发现自己的毕生所求也在于此, 即儿童画体现了艺术自身发展的返老还童、返林归真之态。

绘画有法却无法, 是人交流思想的一种“语言”模式, 一种特殊的没有固定规范的表达方式。儿童绘画也属此范畴, 是孩子心灵深处的呐喊, 只不过表达得更加直接, 寓意更为丰富, 是表达其自身存在的一种方式。西班牙心理学家马拉·夸拉德多认为儿童在4岁以前学画远比学说快, 而说话又远没画中表达的意义丰富, 作为美术老师应尽早从绘画中分析儿童心态和挖掘他们的能力, 而4岁以后, 儿童就能通过绘画记录自己生活中给他印象比较深的事件。如, 令其特别高兴或特别委屈的事件等。例如, 《我的家园》这幅画上, 小作者通过幻想在冥王星上建造一个堡垒, 并有飞船、卫士等这样一个家。从画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位学生求异爱好幻想的性格, 也体现了现代儿童的孤独感 (都是独生子女) 。另外, 我还看过一位西班牙小朋友的一幅画, 是一幅素描作品, 画上有两座房子, 都冒着炊烟, 房子被中间的高壁分开, 两座房子前面各站着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 天上有灰色的太阳。原来他的父母刚刚离了婚, 并各自有了一个家, 真是“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 让人读了之后感到十分凄凉!儿童绘画超越现实的真实, 浸透了学生的泪水, 充满了欢笑与美好憧憬,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儿童画的特点

儿童画为了表达自我, 就得借助于一定的形式。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 是生命早期阶段的行为产物。它受制于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智力发展水平及技术能力, 但这并非要我们去忽略其独立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概括一下在我校教学中学生所出现的形式特点, 我们不难发现儿童画在形式上具有如下的特点:

1. 夸张和变形是儿童绘画的一大特征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受智力和技术能力的影响; (2)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限制; (3) 强调直觉感受和情绪, 所以儿童在表现人物或物体时总是格外强调其某个突出特点的某个醒目的局部, 忽视一些次要的东西, 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中所描述的“简约合宜”。

2. 立体空间的平面化

儿童大脑处于“未分化期”其各种器官还未分化成成人的独立机能。在空间知觉中没有形成三度空间的认知和分化, 不知道以固定视点去画, 而依照自身的需求移动或平移视点。一般出现以下几种样式: (1) 展形式。如, 学生作业《舞蹈》中画成围成圈的舞蹈人物, 呈放射状排列构图。 (2) 正面式。所画人物不管是侧面或正面、反面人物的脸总是面对观者 (动物也是如此) 。 (3) 想象添加式:有的同学在画六面体的事物时总把看不见的一部分也通过想象添画到画面上。

3. 拟人化和装饰化也是儿童绘画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儿童心中世间万物都有生命, 儿童自身不认识事物的本质, 而受表面现象支配, 对一切非生命或非人的事物都进行人格化处理:圆圆的太阳在儿童画面上出现时成了慈祥的老爷;孩子看到小树苗被压倒了会说:“小树在哭了, 它一定很痛”。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旦称其为:“泛灵论”现象: (无生命的事物与自己的意识同化) 儿童还喜欢在他们所画的形象上面繁复的美化装饰, 尤其是女孩子, 这是儿童爱美之心, 善良之心的体现。

4. 幻想画是儿童想象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达形式

儿童有时会大胆地把几种毫不相干的事物围绕一个有趣的想法组合在一起, 使其成为饶有兴趣的画面。如, 骑马去看奥运会, 划着船在天空中遨游, 夏天太热了想坐在直升机上给太阳浇水降温。这些全是儿童天真烂漫的幻想, 散发着自由而无畏的创造精神, 反映了稚气而美好的向往。

二、正确引导儿童绘画的方法

1. 让学生轻松自由无拘无束地作画

自由轻松地绘画即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表现的空间, 让他们展示多彩的想象, 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创造。如此, 可以防止学生陷入纯技巧表现的狭隘空间而不至于埋灭创造的个性, 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萌发想象。我们老师不能忽视这方面条件的创造, 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怪”想法和“奇异”的作品, 应加以正确引导, 不能只是压制、干涉, 甚至抹杀;更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去“改变”“塑造”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 鼓励和激发他们自信地去画想画的东西, 画他们感受最深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跃思维, 这样。一种轻松自由的作画氛围便建立起来了。在这一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课本中学生感兴趣的命题画创作课来训练学生。或者教师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视听效果, 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的基础上让学生投入自己的绘画创作。

2. 别在乎画得“像不像”

长期以来, 狭隘的视野和旧观念, 束缚了人们的视野, 谁画的不和教师的一样, 那就是“不像”“不对”, 也有人认为画画只是一种手艺, 只要把对象“克隆”出来就行, 岂不知艺术是一面双面镜, 它不仅反映眼中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反映心中的世界。这主要是观念的不同决定了作品的不同。儿童创作画要把眼中的世界变成心中的世界, 那么这个构思可以创造、造型可以创造、色彩可以创造, 这时我们就可以理解儿童画无拘无束、幼稚天真、自由浪漫、奇思妙想的可爱和可贵之处。这才是儿童画中最美妙的境界。不要在乎画得“像”或者“不像”, 哪怕你并不想培养未来的美术家, 因为完成一张优秀的作业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终结目的, 重要的是美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和过程, 只开发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和健全艺术素质的过程。儿童画创作是儿童以自己特有的天真幼稚心态而产生的感悟, 离开了自己的感悟, 就没有创新。所以真正好的儿童画作品一定要表现儿童特有的本色和童真童趣。

3. 给予多元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儿童画作品时, 应当看到学生的原有基础, 个性的差异, 有的作品工整细致, 有的作品则泼辣粗犷, 有的色彩运用丰富绚丽, 有的形象生动活泼, 有的写实, 有的富有想象, 而有的作品则形象简单概念化, 色彩单调贫乏, 这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去正面评价每一位儿童的作品, 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进步, 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其不足或不对的地方可以通过欣赏好作品、游戏或商量的口吻婉转地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表现自己, 让他们都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 感到其中的乐趣, 使他们在进一步中巩固与培养兴趣, 从而增强自信心,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否则, 学生会因过多的失败或老师过多的批评而对美术失去兴趣。

上一篇:2019元旦庆祝会下一篇:南湾湖猴岛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