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意思, 必要的解释

2024-05-02

必要的意思, 必要的解释(通用14篇)

篇1:必要的意思, 必要的解释

【词语】 必要

【全拼】: 【bìyào】

【释义】: 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十分~的|为了革命的利益,~时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

【近义词】: 需要

篇2:必要的意思, 必要的解释

【词语】 必要产品

【全拼】: 【bìyàochǎnpǐn】

篇3:必要的意思, 必要的解释

大体上来看, 儒家解释学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先秦儒学是在解释夏商周三代文化经典, 并吸取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孔子被认为是中国解释学的开山鼻祖, 《论语》一书集中体现了他的解释学思想。孔子自称:“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 (《论语·述而》) 可见, 孔子的“述”是一种解释, 一种传承。但我们可以发现他对文化经典的研究中, 不仅仅是在字面上的说明和解释, 如其说“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 等等。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 他对西周礼乐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

孟子继承孔子所创立的儒家解释学精神, 重视发扬经典文化的义理精神。孟子讲:“尽信书, 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意思是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 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不能完全相信它, 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实际上就是说明对书意义的解释与理解是首要的。春秋战国时期, 断章取义引诗之风盛行, 针对当时不良的说诗之风, 孟子提出:“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东西两汉时期, 儒家解释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汉代儒学以经学的方法重新解释儒学, 他们对春秋战国时的各种文化思潮进行了重新的说明、理解和解释。董仲舒王充等人成为了当时倡导儒家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董仲舒说“诗无达诂”, 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 因时因人而有歧异。但又不能随意解释, 必须服从天的支配, 才能真正理解圣人的“微言大义”。

宋明时期, 以程朱和陆王为代表的儒家学者, 对先秦时的儒家典籍进行了重新注释, 却存在着一些分歧。他们一方主张穷尽典籍, 在书中寻求人生的终极真理;一方则主张关注内心, 在探究心性中掌握一切。实际上, 二者的差异在于方法的不同, 对于儒家本质的思想理念却没有什么异议。至此, 各种经典典籍得到整理, 以前的很多有争议的经典注疏得到校对, 并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著作。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重新解释了“格物”、“致知”与“知行”的关系。陆九渊发挥了孟子的心性论, 把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的道德情感说成是天理良知, 上升为“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的心性本体论。王阳明把仁义礼智的伦理规范与喜怒哀乐之情相配合以好恶之情为意念发动的良知独体。

“解释学”一词是在20实际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哲学界的, 从那时起, 学者们对儒家解释学的研究日益深入。伽达默尔和利科等解释学大师的理论也不断被儒家科学所吸收。学者们用新的诠释方法对儒家典籍进行了新的解释。如成中英创立了“本体诠释学”, 着力将中国原儒的本体论和现代西方哲学融为一起, 立足于中国哲学的整体意识, 建立融合东西方哲学的世界整体哲学。汤一介则立足于中国传统解释经典的历史, 力图在改造传统儒家解释学的基础上创造一种不同于西方理论的“中国解释学”。再者, 杜维明针对西方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儒学已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不过是过去的陈迹, 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的观点, 主张推进儒学的创造性转化, 以期重建儒家的文化价值理想。

二、建立中国解释学的必要性

伽达默尔说过:理解的历史悠久而古老, 只要在任何地方变现为一种真正的理解艺术, 我们就承认有解释学。据此, 按照我们以上的分析, 中国确实有很长的解释经典的历史。而今, 解释学在西方已是一门非常显赫的新兴之学。它的基本理论已渗透到所有的人文学科, 甚至也已侵入到自然科学。既然如此, 我们是否可以将西方解释学拿来运用而不用建立“中国解释学”?显然是不可以的。

对解释学基本理论的探讨而言, 西方解释学虽然发展得声势浩大, 但并非已经尽善尽美。西方当代解释学是以批判古典解释学为其起点的, 这至少说明西方古典解释学有其不足之处, 而西方当代解释学的主要流派——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虽然风靡全球, 但是也有其商榷之处。在西方, 就有学者指责它因缺乏客观性标准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沼;也有学者批判它过分崇拜传统权威的作用而忽略了人们进行反思的主观能动性;甚至有人说, 伽达默尔虽然自称继承了海德格尔的理论, 其实是歪曲了海氏的原意。总之, 对于解释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还远未完成。

建立中国解释学的目的之一, 就是为了在西方解释学之外, 另开一个窗口, 去发现新的风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 相互之间有着不可代替的精神特质, 也有着不同的看待世界的眼光。对许多解释学理论问题, 如果从中国文化角度去看, 也许会发现从西方文化那个窗口所不能看到的风景。如果将解释学基本理论比作庐山, 那么,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就会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既横看, 又侧看, 才能发现“庐山真面目”。在西方解释学之外又建立中国解释学, 正是想要活看解释学基本理论。如果只允许解释学理论按照西方解释学所规定的方向前进, 它就不可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建立中国解释学, 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解释学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真正理解一种理论, 基本前提就是, 理解者本人必须拥有相应的知识。《诗·小雅·裳裳者华》早就说过:“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只有自己有才有德, 才能理解有才有德的人。相反的, 如果对于某一事物或道理毫无所见, 即使别人告诉他, 也会感到很难理解。正如瞎子不能理解色彩之美, 聋子不能理解音乐之美。因此, 只有当我们清理出中国文化中的解释学理论, 建立中国解释学, 对解释学理论有了自己独到的体会之后, 才能真正理解并欣赏西方解释学的动人之处。西方解释学的许多见解, 表面上似乎很平常, 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 其实是看似平常最崎岖, 成如容易却艰辛。

作为中国学者, 从事中国学术研究, 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文化与学术之发展展开新局面。回顾近百年来之中国学术史, 中国学术界因接受外来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已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一民族文化, 则必然期其多能与外来文化接触, 而使其文化传统臻于更丰富, 更充实。”可是许多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 不是自觉地继承, 而是自觉地反对、疏离、遗忘。他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完全缺乏一种认同感。

因此, 我们在西方解释学的激发之下, 清理中国文化固有的解释学理论, 建立中国解释学, 不仅是为了对解释学基本理论作出中国学者自己独特的思考, 也是为世界学术界作出中国学者应有的贡献, 争取中国文化应有的话语权, 同时也更是为了继承自身的文化传统, 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创建适合自己的理论思想。这个任务虽然十分艰巨, 但每一个中国学者都应该自觉承担。

参考文献

[1]列文森.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列文森.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2]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3.[2]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3.

篇4:必要的意思, 必要的解释

所以,最近《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储备总量可能与实际的总量会有较大的差距。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全球市场广泛的关注。

因为,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报告称,截至10月底,中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总量为3.53万亿美元。但考虑到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美元空头仓位,《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应该为3.1万亿美元。

特别是从一些外国的媒体及研究机构所估算得出的结果来说,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问题与政府公布的有一个较大的差距。

比如,中国央行新汇改的8月份,中国央行内部报告显示,由于该月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得中国央行不得不出售更多的美元来支撑人民币汇率,该报告显示,中国央行出售了1200-1300亿美元之间的外汇储备。

但是无论是《金融时报》还是路透社都估计中国央行售出外汇储备达到2000亿美元。而中国央行公布的8月份的数据则中国外汇储备只减少939亿美元,相差 1000多亿美元。

而中国央行与外国媒体和国外机构对中国外汇储备总量减少估算差别这样大。有分析认为这主要在于中国央行在利用外汇市场工具来对冲中国外汇储备总量的减少。

比如,中国的各大银行一直在换汇市场上借进美元,然后在现汇市场上售出美元,银行也会与中国央行达成远期合约,从而对冲它们的美元风险。

如果是这样,这意味着中国央行正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吃进各商业银行的头寸,以此来保持中国外汇储备稳定。

比如,8月份,央行和地方借贷机构把它们的国内远期合约持有量增加到了679亿美元,这个数据是1月到7月平均月度国内远期合约持有量的5倍。

还有,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中国9月份的外汇储备会下跌570亿美元,但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则是9月份外汇储备减少433亿美元,相差135亿美元。

还有,10月份,中国央行报告称,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14亿美元。这标志着中国外汇储备连续5个月的下降趋势得到扭转。这也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基础。

但这个数据让业内人士十分吃惊。因为这个数据仍然有414亿美元差距无法解释。对此,不少国外媒体及研究机构分析,这可能是中国正在用外汇衍生交易工具来缓解其外汇储备流失的。所以,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是3.1万亿美元而不是3.53万亿美元。

其实,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到底是3.53万亿美元或3.1万亿美元,其实关系不是太大。即使8月份的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所引发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当前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也是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吧!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市场可以对中国的外汇储备总量做出各出的估算,但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过度解释,更不是中国央行没有能力应对当前境外市场对人民币过度贬值的预期。

如果中国央行正在利用外汇市场的衍生工具来稳定中国外汇储备总量,其实可能最大的目的就是面对境外市场及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过度贬值的预期或外媒对于人民币贬值的态度非常犀利,中国央行如何在较低成本的条件来扭转这种预期。

事实上,这几个月来,任何风吹草动都是境外市场做空人民币汇率的动因。所以,在中国央行看来,中国外汇储备总量的稳定则成了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中流砥柱。

篇5:没有必要的必要-作文

没有必要的必要

不知该用什么称呼,也不知该用什么语气,只知我要写这封信给你,虽不知道你能否看到这封信,但我只想把心中最想跟你说的话表达出来。

夜,不近人情悄悄袭卷上来,顿时间我如脱胎换骨似的坐在角落里抽噎哭泣。世界里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有那不起眼的眼泪和那副肮脏、伤痕累累的躯体。一些话,一些事不知该从何说起。

想找个知己或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侣,可这些对我来说太难,现实总是残酷的。心灵的那份天真即将逝去,那份幼稚即将隐埋,那份可爱即将消失。

说那么多只想表达一样,虽然我知道我们已不再可能,因为你已有属于你自己的幸福,但我会珍惜这份兄妹之情。我希望个哥哥您大学毕业后能在云南定居生活、工作,我想让你成为我的依靠,告诉自己自己并不孤独。我不奢侈你能否答应我,我知道自己的要求过于自私,但我也知道如若我不表达出来,这辈子恐怕你都不会知道,所以……请谅解!

我是一个喜欢看云的女子,喜欢用自己的幼稚幻想每一片云彩,嘴角浮起淡淡的微笑却不慎扯痛嘴角;喜欢淋雨,因为雨可以填满我的身上的伤;喜欢晒太阳,因为身体可以感受到温度;喜欢看星星,因为一路上只有星星陪伴着我,为我指引方向;喜欢和小动物玩耍,因为它们不会伤害我更不会离开我,让我回到童年那时的快乐……

习惯了伪装,习惯了强颜欢笑,习惯了……成就了我的多重性格,有些情感是任何文字都表达不出来的,有些回忆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忘记的。

这,就是命运!我喜欢看一些人们都不愿看到的画面。有时看到别人哭泣自己竟会有一种莫名的`开心,自残的时候竟会产生自己所需要释放的痛和多余的血,还有一阵快感,让自己快乐的感受。一些东西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

不知道自己写了些什么东西,但都发自内心。

孤独、寂寞、难过袭卷上身自己不得不承受,萎靡那只是我迷彩般的外壳罢了,其实内心是灼热的只是没有人读得懂。因为青春,我开始沉默、开始逃避、开始远离人群,埋没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怀着的是同一种心情。

祝:

篇6:必要的革命

彼得·圣吉,这位因《第五项修炼》而名声大噪的作者,在全世界范围了引起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旋风(不知我党“学习型政党”的提出跟这位大师的思想是否有某种渊源,没有具体考证过)。这本《必要的革命》是第五项修炼的接力之作,在世界范围内也刮起一场追求低碳生活得思潮。

以我的读书经验来看,这本书也有一个很俗的开端——第一章以刻画2012般的未来,这也是我们在无数的书籍、报刊或者电影中经常遇到的景象,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岛城市消失……诸如此类的描述,似乎每个人都很熟悉,不过也不见在行动上有什么变化。不过,近来地球的各个角落频发的地震似乎加深了我们对2012这个符号的恐惧。关于破坏性地震的传说越来越多,朋友间闲聊的过程中也时不时拿“2012要来了”吓唬一下彼此,(当然我们的地震局总会出来安抚一下),一篇关于地震时如何藏身的帖子在各大网站迅速流传。这段时间关于地球大陆板块之类的科普知识应该普及很快吧。

或许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真的让人类开始害怕了,正如5·12地震在中国人的集体心灵中留下了一撇难以抹掉的伤痛一样。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真正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一边痛心疾首地批判人类的残忍,另一边仍在残忍地破坏生态。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被人类弄来吃了,如此不够,我们还要以浪费来显摆自己的富有;很多单位的空调都开到了人体不舒适的程度——夏天冷,冬天热;某些企业仍然肆无忌惮地排放着废气、废水。我们真的没办法回头了吗? 这本书很厚,不过读完以后我的感觉很简单:低碳经济需要怀着坚定信念的人将这种信念付诸实践。不过,“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感觉,要改变一家公司、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国家,我们几乎什么都做不了。正是这种感受,阻碍了我们提出问题。不幸的是,这种宿命的感受会很容易成为„自证寓言‟”。这本《必要的革命》搜集了世界各地的先驱者们是如何用自己的理念凝聚成一个“低碳”部落,并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低碳就是金钱!在低碳道路上探索的先驱者们,最终成功地将他们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转化为经济价值。当然,革命的壮士中肯定有许多成为烈士,这本充满诚意的著作就是探讨企业如何实现环保而又赚钱的双重目标。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

低碳生活宣传海报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个愿不愿意和大家共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注意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新概念,但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陈斌

篇7:教学的一些必要书目

各位家长:

您好!在长而悠闲的夜晚,最该做的,莫过于和孩子一起读书。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乘着画页的翅膀,登上民族精神的寻根之旅;沿着故事的幽径,进入从盘古到海瑞的郁郁林莽。不要说《夸父追日》孩子早就烂熟于心,不要说《铁杵磨成针》老得掉了牙——要知道:图画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图画。所以,请照着松居直先生教给的方法,老老实实读给孩子听,让童心整个儿浸润在图画中。并且试着朗读“导读手册”里的读图提示。并且试着想想:《端午节的故事》的环衬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女娲的样子有些“丑”?“古书上的故事”“古书上的诗句”很重要,如果孩子是低年级,请爸爸妈妈读给孩子听,不管孩子懂不懂。要是孩子高兴呢,不妨一句一句教孩子念,玩一回私塾的游戏;如果孩子是中高年级,最好和孩子一起读读这些有趣的古诗文。还有,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孩子来说,章亚昕教授的“篇后语”是不能错过的。也请家长读给孩子听——在这毫无负担,津津有味的倾听中,孩子将比同学早一步拥有新鲜、个性的文本解读能力。这一能力,无疑会使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如虎添翼。人类生命之树郁郁葱葱,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树上的一花一叶。只是,在兀自上升开放的一路上,我们几乎忘记了地下的根。民族文化之林浩浩莽莽,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这林中放飞的小鸟。只是,我们一意高飞远翔的心,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彻底地忘本——就是彻底地失去自己。

出齐共80本的《幼学启蒙丛书》,是一条铺花的幽径,引我们回到来处,忆起故园。出齐共80本的《幼学启蒙丛书》,是一座艺术的林苑,每一个稍有审美能力的人,都不能不为其瑰丽所打动。试看大红色调的《海瑞惩霸》,随浓墨喷涌泼洒的,正是一股义薄云天的浩然正气;再看《飞来奇峰》的“超现实”风格,和神奇的西湖美景、神奇的佛教传说多么相应相契!还有,《巧治妒妇》里的人物神情多么可爱——既然孩子可以在格林和安徒生那里一次又一次地读到“从此王子和公主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孩子当然也可以知道:限制自由的强行控制绝非拴住所爱的好方法。不要忘记:孩子,是将来的恋人,妻子和丈夫。教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帮助人们度过幸福的一生。

到目前为止,这套“幼学启蒙”已经出版了四辑32本。几乎每本都让教师爱不释手。这学期,本班已经共读了六本。然而教学时间何其有限,在教室里读完全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教师朗读的目的,乃是引导孩子自己读——乃是引诱父母和孩子一起读。

六一前,很多朋友问:想给幼儿园娃娃和小学生送礼,什么书最合适,无一例外地,教师推荐了“幼学启蒙”;放假前,有中学生父母问:孩子渴需轻松养眼且值得深长回味的,什么书最好?无一例外地,教师推荐了“幼学启蒙”。既然我们都同意《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失落的一角》是常读常新,可以从1岁读到99岁的——那么 ——如果看到,你必同意:这套《幼学启蒙丛书》,这幅民族文化的长卷也是常读常新,可以从1岁读到99岁的。

不要说《朝三暮四》《自相矛盾》等“成语故事图画书”孩子已经看过很多。图画书的价值,首先在于图画。且让碑林般的《田忌赛马》激发你深邃的历史感,且让金石镂刻般的《龙生九子》让你迷失于龙文化的绚烂多彩。

08年12月,无锡讲学,彭懿先生说:“同一年级两个班的孩子来到我的面前,一个班是常看优质图画书的,一个班则从没看过。我连交谈都不必——只要看看他们的眼神,只要留意他们的举止和腔调,就能区分了。”闻此语,教师不禁会心一笑!是的,太容易区分了!这一点,每一个常带孩子看图画书的教师——都清楚,都知道。

一二年级:第一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国民俗故事》

三四年级:第二辑《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中国寓言故事》

五年级:第三辑《中国古代传说》《中国名胜传说》

六年级:第四辑《中国古代笑话》《中国智谋故事》

玫瑰(窦桂梅)想让清华附小的教师、孩子和家长都读这套书——从图画书的角度,都来受受启蒙、补补课。“总不能让家长32本都买吧?”——教师大致划出的这个阅读分层是多么牵强啊。然而教师还是感动于窦校长的“说干就干”,然而教师还是希望家长能够几家一伙地几家一伙地,把32本都买齐了——痛快过瘾地和孩子一起读。

图画书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全看你投入多少情感,多少心思了。亲子共读,无疑是让图画书的价值得以实现、得以倍增的最好方式。

学生推荐用书 家长教育 2009-09-02 12:34:35 阅读16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1《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中华上下五千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03年第一次印刷,41.80元ISBN 7-207-05834-9(韩老师)(小学高年级用)

2《好妈妈儿歌400首》《日有所诵》《弟子规》《增广贤文》(韩兴娥老师教学用书)3

1--2年级

必读:

1、《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2、《逃家小兔》

3、《我爱我爸爸》(绘本)

4、《红鞋子》

5、《爷爷一定有办法》

6、《安徒生童话选》(拼音读物或绘本)

7、《格林童话选》

选读:

1《哪吒传奇故事》童趣出版社

2《王一梅童话系列》王-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汤素兰等明天出版社

4《晚上的浩浩荡荡童话》梅子涵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5《可爱的鼠小弟》(日)中江嘉美、上野纪子著

赵静、文纪子南海出版社

6《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日)宫西达也著

杨文译蒲蒲兰绘本馆

7《丁丁历险记》(英)迈克法尔著

邹晓平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8《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罗尔德达尔代维译明天出版社

9《胡萝卜种子》

10《小精灵的秋天》

11《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

1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周锐

13《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威)埃格钠

14《兔子坡》(美国)罗伯特 罗素

15、《稻草人》叶圣陶

3--4年级

必读:

1、《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绘本)或《森林大熊》(绘本)

2、几米作品--《森林畅游》或《月亮不见了》

3、《夏洛的网》(美)E稡怀特 任溶溶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

5、《长袜子皮皮》(瑞典)林格伦

6、《爱的教育》(意大利)阿米琪斯

7、《犟龟》(德国)米切尔恩德

选读:

1《笨狼的故事》(1、2、3)汤素兰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足球大侠》张之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3《狐狸小学的插班生》北董 春风文艺出版社

4《小巴掌童话》张秋生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5《蓝鲸的眼睛》冰波中国福利会出版社

6《女巫》(英)罗尔德达尔任溶溶译明天出版社

7《魔法师的帽子》(芬兰)托芙杨松 任溶溶译 明天出版社 8《帅狗杜明尼克》(美)威廉 史代格著

赵永芬译新蕾出版社

9《文身狗》(德)保罗马尔著陈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0《大盗贼》(德)普鲁士勒陈俊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1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英国)罗尔德达尔

12《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杨鹏

13《蓝鲸的眼睛》赵冰波

14《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加拿大)西顿

15《嘭嘭嘭》童喜喜

16《大林和小林》张天翼

17《狐狸列那的故事》浙江少儿出版社

18、《美丽的巴拿马》(德国)米切尔恩德

19《中国童话》黄蓓佳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汤姆索亚历险记》

5--6年级

必读: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文轩(新版)

3、《小王子》[法] 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园》(美国)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选读:

1《风与树的歌》(日)安房直子著 彭懿译 少年儿童出版社 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

何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4《我能跳过水洼》(澳)艾伦.马歇尔

黄源深 陈士龙译人民文学山版祉

5《逃逃》秦文君 春风文艺出版社

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 王宗文译新蕾出版社 7《小河男孩》(英)蒂姆.鲍勒麦倩宜新蕾出版社 8《奥兹仙境》(美)弗兰克鲍姆

张磷、潘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 接力出版社 10《女生日记》杨红樱

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12《昆虫记》(法国)

法布尔

13《城南旧事》林海音

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

15《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国)米切尔恩德

16《幻城》郭敬明

17《挪威的森林》上海译文出版社

18《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 19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20《三重门》韩寒

21《青铜葵花》曹文轩

22《女儿的故事》梅子寒

23《第三军团》张之路

篇8:论“诵读”的必要

诵读在我国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学记》中有“呻其占毕”的记载。《论语·子路》有“子曰:‘诵诗三百’”的论述。荀子说:“诵读以贯之。”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自己读书时“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宋代学者朱熹提出“读书成诵”的主张。清代散文家姚鼐说得更明白:“大抵学古文者, 必要放声疾读, 又缓读, 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 即终身作外行也。”清代大学者顾炎武在《顾亭林先生读书诀》中说道:“十三经尽皆背诵, 每年有十个月温理, 余月用以知新。”由上可见, “诵读”这种读书方法,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历代学人所采用。

叶圣陶先生《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 光凭手写, 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 念出来, 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 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还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 是语文学科, 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国文教学, 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 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 丢开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 也不忽略吟诵, 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 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也指出:“讲解之外, 可以诵读课文或者做别的练习, 可以指导课外阅读。”

无数先哲贤人的经验告诉我们, 于学习语文而言, 诵读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只看不读是学不好语文的。

二、现实要求我们加强诵读的研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稿) 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段) 。”《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也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地位不容忽视, 但它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 课堂上少朗读、不朗读的现象不在少数。记得读大学时, 考普通话等级考试, 文科生通过率为70%左右, 理科生不到30%。现在,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语文教育也将近十年了, 早晚朗读课时, 老师看着学生, 学生就读, 老师转身走了, 读书声就停止了。县里举行演讲比赛, 全校海选, 也选不出几个读得标准的学生来。出现这种现象, 中小学的语文诵读教学难辞其咎。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对学生加强诵读训练, 严峻的现实也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加强诵读训练。

三、诵读有着非凡的意义

1.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背诵的诗词, 尽管当时不理解, 熟读成诵以后, 却常常终生难忘, 终身受益。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 钱钟书也能随意背出书中的一段话。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知识, 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 成为一代大家。背诵的东西多了, 自然就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诵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是说书读的遍数越多, 对书中意思的理解就越透彻。诵读可以增进理解, 可以促进记忆, 可以积累知识。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李阳先生就是因为英语书读得多, 背得牢, 才练就了一口纯正的英语口语。现在很多学生, 阅读分析能力不强, 表达能力差,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背功不过关。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 则能为之。”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 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 无不随吾所欲, 应笔而出,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

3. 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鲁迅先生说:“诵习一字, 当识音形义者三:口诵耳闻其音, 目察其形, 心通其义, 三识并用, 一字之功乃全”, 然后“义美以感心, 音美以感耳, 形美以感目。”“三识”中以“诵”为先, 道出了语感培养的方法。巴金说:“读多了、读熟了, 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 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它们的好处, 也就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对古诗文的阅读, 进而背诵、欣赏、模仿, 最后悟出了读书之道和写作之道。这里的“顺口背出来”、“摸到了文章的调子”, 就是语感的生成。

4. 诵读可以提高口语水平。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说明了熟读的作用。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 便能积累词汇, 熟悉句型, 洗练语言, 规范口语, 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平民教育家俞敏洪每天狂听狂背英语几个小时, “疯狂”了两个半月, 终于会听会说英语。

5. 诵读可以提高作文水平。

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历来都被奉为学习写作的明训。朱自清先生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 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叶圣陶先生在分析名作家们成名的原因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 就是熟读名文, 读着读着, 自己顿悟。”如果学生在中小学阶段, 脑子里装着百十首古诗词, 有了丰厚的语言积累, 读写能力一定会有明显地提高。当背过的东西, 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 便能招之即来, 呼之欲出。

6. 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东坡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是一种综合性的言语能力, 涉及听、说、读、写等各种表达能力。同时, 为了不让诸如低级趣味, 带有暴力、色情、凶杀色彩的低劣的读物侵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就应该让一些优秀的古典诗文洗涤其心灵, 纯洁其精神, 高尚其灵魂, 使孩子们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让古典文化的精髓渗入他们的骨髓, 溶进他们的血液里, 铭刻在他们的脑海, 成为他们一生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四、诵读有一定的方法

1. 首先要充满信心。

信心是成就一切的基础。相信自己一定行。一次不行, 两次, 三次。相信自己, 一百次背不了, 第一百零一次一定能背下来。

2. 要有明确的诵读任务。

记得不要贪多。要求一篇一篇地过关, 背不下第一篇, 绝不进入第二篇。

3.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诵读前, 首先要通读全文, 扫清字词障碍, 理解每一个词、句的意思, 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整体框架;背诵时, 大声地读背, 一段一段地过关, 一句一句地过关;背诵后, 要及时复习。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而后慢的。刚刚背熟的课文, 如果不及时复习, 过几天可能就忘掉了, 等到考试再回过头来复习, 一切又得从零开始。所以我们要提醒学生, 趁热打铁, 经常复习背诵过的内容, 对课文进行循环记忆, 反复五六次, 化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

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 取决于其语文知识的积累程度。如何积累, 最主要的还是读书, 尤其要诵读。将一批有代表性的古诗文比如四书五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古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幼学琼林》等, 熟读成诵, 烂熟于心, 消化领悟, 多积累一些典范的现代名文, 这才可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这才是提高语文素质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语文)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刘帅, 张红美.略谈诵读体验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J].语文教学之友, 2007 (8)

[3]语文中的诵读[EB/OL].网易博客.2009-04-17

[4]加强诵读教学打好语文基础[EB/OL].河源下载站.2006-7-19

[5]李素萍.朗读的作用[EB/OL].漯河文学坊.2008-6-27

[6]李阳.英语是这样炼成的[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4

篇9:不必要的“不必要”

①2012年考研数学: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文题)(载《研究生考试网》2011年12月26日)

②踏踏实实答题 与不必要的错误说再见(文题)(作者:丁铁毅 载《小学教育》2012年6月20日)

③家装如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文题)(载“湛江购房网”2010年9月25日)

④购房前需要知道的几件事,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载《大连晚报》2012年03月15日)

⑤租房找正规中介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文题)(载《河北日报》2011年2月14日)

⑥站长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行业陷阱(文题)(载“SEO论坛”2012年9月4日)

⑦减少对公民不必要的伤害(文题)(作者:徐贲 载《新京报》2011年4月2日)

⑧避免诱发不必要的灾难发生(文题)(作者:朱晓剑 载“价值中国网”2008年6月3日)

以上语例,均摘自相关的报刊、网页。如若留心书面、网络语言或口语交际,我们可以发现诸如“不必要的失误(错误、浪费、损失、纠纷、陷阱、伤害、灾难)”之说,可以找出很多例子,足见此类说法在交际中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正因为见的、听的多了,不少人便习以为常并跟着使用起来。然而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这些说法存在着语病,经不起推敲。原来,其中的“不必要”是不必要的。

“必要”是个形容词,其义是不可缺少、非这样不行。它指所涉及的对象是“必须”或“应有”的。比如说“必要的准备”“必要的回应”“必要的会议”等。也可在其前面加否定词“不”从否定方面来说,如“不必要的准备”“不必要的回应”“不必要的会议”等。这些都不存在语病,也好理解。但“准备”“回应”“会议”等词语能与“不必要”结合表示否定,不等于任何词语前都能加“不必要”,有些加了就会出现谬误。这个问题,可以从“必要”所含的“必需”“应有”之意来说明。从否定方面讲,“不必要”就是“不应有”“不必需”,不能置于“失误、错误、浪费、损失、纠纷、陷阱、伤害、灾难”等词的前面。可以这样说,所有的“失误、错误、浪费、损失”都是不应有的(至于它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那是另外一回事),不存在“必要”和“不必要”之分;所有的“纠纷、陷阱、伤害、灾难”等,都是人们不希望出现、不愿意遇见的事情或结果,哪有丝毫“必要”的成分?想想那“不必要的纠纷”“不必要的陷阱”“不必要的伤害”“不必要的灾难”之说,不觉得它们荒谬之极吗?试想,生活中有“必要的纠纷”“必要的陷阱”“必要的伤害”“必要的灾难”吗?除了精神不正常者,谁没事希望发生纠纷、步入陷阱、受到伤害、遇到灾难呢?

结论:“失误、错误、浪费、损失、纠纷、陷阱、伤害、灾难”等词语的前面,不能用“不必要”来修饰或限制,用则出错。

篇10:学习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报告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条件下,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必须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大局,把理论学习和研究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来落实,为提高党员干部理论素养、统一思想认识、增强科学决策能力、改造主客观世界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落实,学习成效不明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理论学习,是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的迫切需要;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现实课题;是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的客观要求。理论上的成熟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党员干部成熟的标志。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提高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带领人民群众加快发展、推进改革、维护稳定的能力,没有深厚的理论水平是不行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并作为自觉的、经常的、不间断的任务来完成。

联系实际,增强干部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握好理论学习重点。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通过学习,不断深化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带头学好用好,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实践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认识,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新党章。学习和遵守新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应有之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必然要求。学习成效如何,最终体现在学习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公司发展实际,正确分析和把握公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注重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理论学习贯彻到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整个过程,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良策。

完善制度,实现干部理论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

有效的学习制度是规范干部学习,增强学习自觉性的必要保证。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作表率。党委(总支)中心组所有成员要积极参加学习,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二是要落实学习日制度,坚持学习的经常性。同时,积极采取集中研讨、中心发言、专家讲座、宣读辅导、现场学习、课题

调研等多种方法,有效地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三是完善干部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精心组织好干部理论学习考试,除有特殊原因外,干部参考率要达到100%,各单位干部的参考率和考试成绩要在考试结束后及时通报,并把理论学习的情况载入个人档案,作为衡量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干部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三字经》里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说明学习是处事的需要。一个不懂道理的人,是不会懂得什么叫耻辱。相反地,有人会以耻为荣。

关于学习的态度。《论语》讲的最多。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应该积极主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要经常复习,才能找到学习的快乐。关于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成是耻辱。关于学习的持续性。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明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三字经》里也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学习如同织布,需要日积月累,一旦停止,就如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前功尽弃。孔子说:“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学习是终生的事情。

关于学习知识的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读书学习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对很多事情疑惑不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总结复习过去所学知识,结合实践,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去当老师了。关于学习的广泛性。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能够不离经叛道了!”对博学的认识,子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乎?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说:“你认为我是广博学习并牢牢记住的人吗?不是的,我是用一个根本的思想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关于学习的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要求学生学习四项内容:“文化典籍,社会实践,忠诚的品德,诚信的秉性。”我认为,孔子对社会实践的教育,比我所受的二十多年的纯理论教育要先进的多。对文化典籍的学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也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是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弟子们为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情感,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抒发怨恨。在近处可用来侍奉父母,往远处可以用来侍奉国君,还可以多了解自然界中那些鸟兽草木的名称。”

关于学习的价值。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智慧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伤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勇敢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如此看,学习还能治病。

关于学习的最高境界。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学会用《诗经》里那种抒情方式来激励志气,学会用礼仪的方式来作为行事的立足点,学会用轻松快乐的方法来成就大事业。”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问,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学问的人;爱好学问的人,又不如把学问当成快乐的人。”

论学习的重要性

对于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古人已有认识。“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这是汉朝哲人王充的论断。近代英国学者培根也强调了同样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不断深化的社会变革,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使我们对知识与力量的关系有了新的体验,学习的重要性日显突出.学习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对领导尤其重要。建设高素质队伍足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对领导的教育,促进学习无疑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领导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应对时代的挑战,带领企业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我们所说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既学习知识,又学习技能;既学习历史,又学习现实;既学习自然科学,又学习人文科学;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讨教于专家,又问计于市场;既研究本企业的实践,又借鉴他人的经验。学习是没有边界的。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的企业家要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学习,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相统一,力求达到三个方面的学习成效。一是学以立德。即通过学习,科学掌握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事业方向,牢固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二是学以增智。即努力掌握基本知识,扬弃旧义,探求新知,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宏观决策能 力、综合协调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学以致用。即把学习掌握的科学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个人发展的具体实践,用于研究解决本个人存 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需要时间。这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利用好零星的时间抓紧学习,这样在百忙中也会学有所成。学习要靠积累。是否愿意做某一件事,实质上不是有无时间,而是重视与否的问题;重视了,就舍得拿出时间、付出精力。只要想做,就能挤出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

学习需要动力。学习的动力来自不断求知上进的内在要求,也来自竞争和生存的外在压力。如今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在我们新疆企业家的群体里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知识与地位、财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让人欣喜的变化,给学习者增添了动力。

当前,我们富阳市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不抓紧时间学习本职岗位的业务知识,就难以跟上时代的节拍、适应工作的需要。对我们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手段,也是我们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工作水平、打开工作局面的有效方法。所以,我们机关工作人员要合理安排时间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更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得到更多的为人处事的金玉良言。这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更可以提高人的品味,坚定人的信念。

一、要处理好主动学与被动学的关系。我们作为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结合工作实际加强法律法规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尚不必焚香夜读,但也不应该把业余时间消磨于麻将桌前。“活到老,学到老”应是人生至理。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在哪一个年龄阶段放松或放弃了学习,就会在哪一个年龄阶段落伍。终身学习,已经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学习应成为机关的一种时尚。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历史知识、党的知识等等,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机关工作。

二、要处理好学以致用的关系。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从而主动学习,提高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要从根开始,要用系统思维方式学习,要简单的学,有选择地学,有针对性地学,有预见性地学,还要学会学习,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学做人、学责任、学奉献、学服务、学做小事、学思维,不耐其烦地由浅入深地逐步学习,为此我们应努力工作、刻苦钻研、学以致用、爱岗敬业、埋头苦干、视单位的荣誉为首才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

篇11:没必要的痴情诗句

学会忘记、懂得放弃。你那么的.不小心、我又何必痴情。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

2.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3.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4.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5.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

6.“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7.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8.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

9.柳际花边。——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10.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

11.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12.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李贺《开愁歌》

13.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14.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虞集《挽文丞相》

15.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黄公度《菩萨蛮·眉尖早识愁滋味》

16.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江采萍《谢赐珍珠》

17.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18.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19.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孔夷《南浦·旅怀》

20.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21.愁损辞乡去国人。——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22.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3.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24.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崔道融《梅花》

25.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26.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27.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28.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题金陵渡》

29.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顾敻《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

30.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31.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赵崇《清平乐·怀人》

32.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33.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34.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李白《树中草》

35.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36.碧罗衣上蹙金绣,睹对对鸳鸯,空裛泪痕透。——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37.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王沂孙《齐天乐·蝉》

38.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鱼玄机《赠邻女》

39.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李贺《塞下曲》

40.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李好古《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

4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42.马上离魂衣上泪。——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43.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44.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上曲》

4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6.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47.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关山月》

48.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49.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张先《江南柳·隋堤远》

50.愁云淡淡雨潇潇。——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51.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52.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53.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54.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李商隐《富平少侯》

篇12:作文 人生必要的丧失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我们在失去很多所爱的人和心仪的事物之后,也会得到了人生的感悟和收获。丧失,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它并不可怕,虽然它使我们为生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它也是我们成长和收获的源泉。

人生恰似一载重的大卡车,由如意和失意两个车轮支撑着,如果只有一个轮子,这车就不能前行。失意像深秋里带寒意的风,虽不如春风和煦,不如夏日炽热,却能把果实吹红,失意似磨石,虽能把人的灵魂磨痛,甚至使其滴血,却会让人丰富自己的生命,不至于变得低能。

对于得失,我们的态度要坦然。所谓坦然,就是生活所赐予你的,要好好珍惜,不属于你的就不要自寻烦恼。得而可喜,喜而不狂,失而不忧,忧而不虑。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与失,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而人生这部书,是由两支笔写的。一支书写如意时的欢乐,一支书写失意时的沮丧。只有这样,这部书才能有精美的故事,才能经得起品味。人生是立体的雕塑,不是平面的彩图。只有如意,没有失意,人生也就显得苍白。战胜失意,就是为了如意,要如意就必须冲破失意的樊篱。

佛经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失去是一种痛苦,但更多的是为迎接新生。失去春天的葱绿,却能收获丰硕的金秋;失去阳光的灿烂,却能收获雨露的甘甜……

篇13:生态会计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资源紧缺的国家, 由于至今尚未全面建立生态会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 现行会计体系的缺陷日益凸显。

第一, 忽视了自然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破坏因素, 影响了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水平。我国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基本战略, 但至今仍按传统会计体系评价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这种评价方法排斥了环境因素, 忽视了资源匮乏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

第二, 环境资源价值游离于产品价值运动之外, 制约了对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将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损失考虑在内, 由此导致了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虚增, 以及环境资源的日益枯竭, 环境资本急剧损耗。据世界银行发表的中国环境报告测算, 我国每年仅水、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的3%-8%, 而我国按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的每年GDP增长率也仅为7%-8%,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经济发展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第三, 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难以约束企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行为。现行会计体系基本上是提供能够以货币计量予以衡量的会计信息, 而环境问题中有很多事项是难以用准确的货币金额加以计算的, 这些无法定量化的信息不仅包括叙述性的环境信息, 如能源的消耗量、污染物的排放量等, 而且包括一些不能确切评价其价值的环境财务信息, 如某些生态资源的环境、社会效益。因此, 现行会计体系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无法真实地反映产品中所包含的各种投入耗费情况, 不利于企业挖掘潜力, 降低资源损耗成本, 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

生态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第一, 实施生态会计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求人们以新的经济思维模式把环境因素充分融合在会计体系中, 通过建立生态会计, 进而发展成为反映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真实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以利于政府及企业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 实现对国民经济指标的调整及对环境资源消耗和衰减进行充分补偿的目标, 推动经济与环境“双赢”。20世纪90年代以来,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施偏重于国家、地区等宏观与中观层面, 对微观层面的企业有所忽视。企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关键的行为主体。在人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企业不仅仅是谋取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而是谋取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量与质的协调化, 追求自身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只有通过生态会计如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取得情况, 以及经济、生态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才能向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管理层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帮助他们进行理性的权衡与决策, 从而实现微观、中观与宏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 实施生态会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企业是经济、生态和社会的重要影响者, 理应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更重要的现实是, 在绿色消费日益盛行和各国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的情况下, 注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 调整发展战略, 在生产经营与管理决策中注入绿色理念, 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绿色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就是必然选择。

篇14:必要的冷淡

曼海姆为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所下的定义与一般人不同。他指出,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是指在政治冲突中统治阶级一方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回避不利于它的统治的事实时形成的对世界万物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群体的集体下意识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掩盖了社会的真实状况,并把这种意识固定下来。乌托邦思想则属于阶级冲突中的反对派,即是那些被压迫的群体的意识。他们在思想上有摧毁或改变既存社会秩序的强烈愿望,致使他们不知不觉之中只能看到那些被现存秩序所否定的东西。他们对现存的事物完全不关心,在自己的意念中改变了现存的一切。他们的思想并不是对现存状况的制断,而是改变现状的指南。在乌托邦精神之下的集体下意识被行动的愿望指引着,背对一切可能动摇其信念或摧毁及改变现状的意志的事实。

提起意识形态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马克思,其实这个概念远在他之前就已形成。早在拿破仑时代,有一批法国哲学家,他们抛弃了形上学的研究,试图将社会科学置放在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现代关于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定义源于拿破仑当初称这批反对派哲学家为意识形态专家(ideologists),按照他的本意是指这些人的思想是不现实的,后来才被后起的政治家用作与实际联系在一起的概念。

曼海姆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首先强调的阶级地位在人的思想形成中的作用的理论,是马克思第一次把意识形态同政治、经济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因此现在一提起意识形态,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马克思主义。它的一个主要方法在于透过思想形式的表面现象追寻影响这些思想形成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地位。这一点过去只是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思想进行分析的武器,现在也成了别人对马克思主义本身作分析的武器。

曼海姆将十九、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概括为五个主义(思想):科层保守主义,保守历史主义,自由民主资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以及法西斯主义。

科层保守主义的基本意图在于把一切政治问题转化为行政问题,它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多握有行政权力。

保守历史主义属于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虽然也是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但保守历史主义与科层保守主义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紧张,它的势力主要在大学。这一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它意识到在行政能掌握的范围之外还存在着非理性的领域,承认在人们的政治行为中有无法组织起来的、不可预测的成分。

自由民主资产阶级思想认为,一切政治行为可以由与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理论来概括:第一是关于目标的理论,在具体政治中为理想国家的理论;第二是关于国家正面功能的理论;第三,它认为“政治”即是现存国家形式向理想国家形式的过渡方式。这一理论把重心放在议会主义以及各利益集团(目标集团、权力集团)之间的冲突上。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曼海姆首先持二者不可分割的立场(而西方一般称英国、北欧国家为社会主义,原苏联东欧集团为共产主义)。他认为,这种理论属于直觉主义(intuitionism)的范畴,是一种希望用极端的理性主义方法来解释社会现象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思想产生的根源首先是某个特定时期的生产关系状况,其次是阶级关系,此外还用结构的改变来理解思想的改变。然而,如果严格遵循理性的原则来解释一切,就无法解释革命这一现象,因此,在辩证转变的概念之中又包含着非理性的因素。马克思的思想似乎是一种使非理性行为理性化的尝试。(第118页)

最后,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活跃的非理性思想,它的基本点在于认为历史不是由群众、由“沉默的生产力“创造的,而是少数精英人物的自我实现。这种激烈而彻底的非理性主义与保守主义的非理性因素是不同的。对于有些学者强调列宁主义中的法西斯主义因素的作法,曼海姆不同意,认为二者的区别是不应忽略的:苏共在当时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确是阶级的代表,并不仅仅是少数精英;他们的非理性行为背后也还是有理性的因素的。

在书中稍后的部分,曼海姆把人类乌托邦思想概括为四种形式:

乌托邦的第一种形式是基督教的“千年盛世”说。在十六世纪的欧洲,一个新起的宗教教派主张教会与国家分离,基督徒要反对私有财产,恢复原始基督教的宗教共产主义生活。他们确信基督会降临人间引导众人到“千年盛世”。作者指出,历史从古代向现代的转折点正是这个千年盛世乌托邦与被压迫阶层的要求汇集在一起的时刻,它是人类第一个乌托邦。

乌托邦的第二种形式是自由人文思想。它是从现实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属于中产阶级的思想。与保守主义的形态学观点不同,自由人文思想与社会主义一共产主义思想都信奉历史的单线发展论,而自由人文思想的历史单线发展论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个是德国僧侣观念的世俗化。

乌托邦的第三种形式是保守思想。信奉这一思想的人最初为土地所有者,他们原本对意识形态并不关心,不能在理论上对自己的立场作成功的解释,直到黑格尔出现时,这种情况才改变了。黑格尔是保守主义思想的大师,其思想的主要特征在于,如果说自由主义认为未来是一切、过去毫无意义的话,保守主义则恰恰相反,认为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过去或是过去有过的。

曼海姆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列为乌托邦的第四种形式,这在我们看来,可谓反动,但以曼海姆对乌托邦的定义来看,也未必如此。曼海姆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比自由主义乌托邦更加激进。在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在未来而不在过去这一点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自由主义是一致的,二者对现存秩序均持反对态度,都认为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在未来,这是它们共同反对保守主义的契机。区别在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时间表更加确切一些,认为那是在粉碎了资产阶级文化之时。

在西欧北美,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在现代几乎完全消失了,至少已不再像十九世纪那样蓬蓬勃勃。那种把人的思想与社会群体的特殊地位、生活状况和利益一一对应的作法已经让位给对人类动力(冲动,drive)结构的永恒形式的研究。曼海姆在谈到这一点时提到它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弗洛依德和帕累托(Pareto)。前者以对人类生本能与死本能的发现著称;后者则作过关于“剩余”和“衍生物”的著名区分,以为一切变化多端的外在形式不过是数种(六种)人类基本冲动的衍生物。休谟在他的《人类理解研究》中对人类动力的永恒形式作过经典的论述,他说:“如所周知,在人的行为中有一种伟大的一致性,在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人的性质在其原则和行动上保持不变。同样的动机总是在产生着同样的行动;同样的事件总是在同样的过程之后出现。抱负、贪婪、自爱、虚无、友爱、仁慈、公共精神,所有这些热情在不同程度上混合在一起,分布于社会之中,从世界之初直到如今,仍然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观察到的一切人本行为和业绩的源泉。”(第230页)为了对意识形式和乌托邦在现代的式微加以说明,作者曾以表现主义艺术为例:在表现主义艺术中,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初始的意义,只为销魂的感觉(ecstasy,销魂、忘形、狂喜)服务;他又举出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为例,它对人类信念的研究抛开了一切宗教的具体的历史因素,到达一种赤裸裸的狂喜的“就这样存在着”的境界。

我认为全书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由超时空的人类冲动所取代这一现象的描述。曼海姆本人似乎对这一现象表示忧虑,他说,我们有可能进入这么一个世界,那里将没有任何新东西,一切都已完成,每一刻都是对过去某一时刻的重复,一切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因素全都没有了。没有意识形态还问题不大,但是如果连乌托邦也没有了人就会变得和物一样(不比物多出什么)。人到达了理性存在的最高程度,任何理想都没有了,成了一种“仅存冲动的造物”(merecreatureofimpulses)。人将丧失创造历史的意志,也丧失了理解历史的能力。(第236页)这真是一幅恐怖的图画。事实上人不可能全无理想。人总是在追求更美好的目标。在我看来,有一个基本的目标,它不属于任何意识形态或乌托邦,那就是人类追求更舒适、更快乐的生活这一目标,或者说,更美好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这一目标。那个英文字ecstasy所包含的意义——消魂、忘形和狂喜正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个目标之外,一切其他目标都是不诚恳的、多余的、甚至可能是反人类的。我们有了这个目标就够了,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为什么人不可以成为“仅存冲动的造物”呢?人并不因为仅存冲动而变得与物同,因为首先,物没有冲动;其次,人的冲动也不仅包括生理的冲动——想吃、喝、睡、排泄——还包括精神的冲动,要追求消魂、狂喜的境界。我们的生命就是要去除一切妨碍我们达到此种物质与精神上的消魂境界的障碍,舍此之外,我看不出还有什么是值得人类去追求的。(我不认为这种想法仅仅属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或乌托邦,而将它视为一个不自我欺骗的人扪心自问就可以得到的共识。)

按照曼海姆的逻辑,一个社会的上层要维护现存秩序就需要意识形态,一个社会的下层要改变现存秩序则需要乌托邦。据此,一个社会对意识形态或乌托邦的需求越强烈,这个社会必定有着极其的不合理处;反之,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淡薄、式微意味着人们对现存的秩序可以接受,无大异议,即认为现存的一切有较大的合理性。在当今世界上,不仅在西欧北美这些发达国家中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已趋消亡,在原苏联甚至中国这样的国家也发生了普遍的意识形态(或乌托邦)冷淡(或者说不再狂热)。人们不再像动乱时期那样关心意识形态的论争,把它看得那么严重,也不太关心各种乌托邦思想了。这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上述这些社会中人对现存秩序持肯定态度的证据。

从目前中国的情形(由“难得糊涂”一语的流行反映出来的政治冷淡)看,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国家的现行体制和政策是抱着希望和基本上持肯定态度的,相信事情会向着更符合理性的方向推进,这种肯定由政治冷淡(意识形态冷淡、乌托邦冷淡)表现出来。而那些仍旧仅仅热衷于意识形态、认为应当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加以强调而不是以实际行动促其实现者,其潜台词却往往是认为现状有极大的偏差,即偏离了社会主义,偏向了资本主义,因此有必要重申和加强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种人只是少数。中国人受意识形态论争之苦已经太多,事实是从一九五七年以来,这种论争给我们带来的只有痛苦——残酷的人斗之苦。噩梦醒来,我们已经落后于人几十年。到了我们彻底抛弃这些过于热中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激情的时候了。我们也不需要任何新的意识形态和乌托邦,只需要一步一步走向我们的目标,争取人民的幸福生活(邓小平: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中国人民的意识形态冷淡和乌托邦冷淡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意志,也证明他们对目前在中国进行的一切所怀抱的希望。这显然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上一篇:坐“霸王椅”小学作文下一篇:打羽毛球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