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2024-05-13

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共10篇)

篇1: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一步一步》教案

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3—1—2—5—6—0—0—4—6—6

活动目标

1.尝试跟随音乐拍点,模仿小动物走路的姿态。

2.跟随绘本故事,感受一个跟着一个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动物,能够跟着音乐拍手。

2.材料准备:绘本《一步一步走啊走》,PPT课件,小动物走路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人,引出故事内容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到草地上去散散步!小朋友走走走,一个跟着一个走。走来了 一个小弟弟,让我们听一听他在说什么。

画外音:今天天气真好,我要和动物朋友一起做游戏。它们是谁?

二、听听看看,模仿走路姿态

1.大乌龟(尝试跟着音乐重拍一步一步走)

(1)重点提问:谁来了呀?

小结与过渡:远远地,走来了一只大乌龟,让我们拍拍手来欢迎它吧!

(2)重点提问:大乌龟是怎么走路的?(引导幼儿做出背着乌龟壳、摆弄爪子等动作) 小结:大乌龟慢吞吞,一步一步慢吞吞。

过渡:快听,又有朋友来了1

2.大白鸭(表现大白鸭的走路姿态,尝试一个跟着一个走)

(1)重点提问:这是谁的叫声呢?大白鸭是怎么走路的?

小结:大白鸭真神气,脖子伸伸长,屁股翘起来,挺起胸抬起头,走起路来摇摇摆。 过渡:大白鸭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

(2)重点提问:瞧瞧,好朋友们是怎么走路的?

小结:一步一步走啊走,一个跟着一个走。

过渡:一个跟着一个走,它们玩得真高兴。

3.小灰兔(尝试跟着音乐调整小兔跳的轻重,一个跟着一个跳)

(1)引入:一跳一跳的音乐会是谁来了呢?

小结:兔妈妈要去菜地里摘萝卜,兔子宝宝在家中玩,大老虎来了就轻轻跳。

(2)集体音乐游戏。

小结:兔子宝宝们也一个跟着一个跳吧。

教师反思及活动点评

教师反思

1.教师站位应恰当

本次活动中,需要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对于教师的站位应该面向幼儿还是背对幼儿,出现了疑问。我在上课时曾试过背对幼儿,作为排头第一个走,效果不太理想,虽然许多幼儿跟随着我,可是我却看不见幼儿,他们在我的背后。因此,教师应面向幼儿,才能更好地观察幼儿,并且给予幼儿适时的语言或动作支持。

2.音乐游戏的步骤如何步步递进

音乐游戏必定有游戏规则,当幼儿欣赏一段完全陌生的音乐旋律时,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遍听完音乐,幼儿可用拍节奏的方式再欣赏一次。教师与幼儿一起拍节奏熟悉旋律的重拍点,然后再进入规则的梳理,由在位子上游戏逐步变为离开位子进行音乐游戏。这是一个从听开始的活动,脱离了旋律,幼儿就游离在音乐之外,音乐游戏的目标就难以达成。

3.小班幼儿的第一谁来做

小班下学期的幼儿自尊心逐渐增强,对于做第一名、站第一个的渴望逐渐强烈。本次活动中,教师站在了第一个,给幼儿的信息是“我要紧紧站在老师身后”,于是出现了争抢第一个位置的情况。教师应该在逐个环节中,慢慢地退到幼儿后面,鼓励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活动点评

下面,将围绕“一步一步”活动的两个目标设定以及教师的实施过程怍一分析。

1.把握年龄特征,挖掘绘本内涵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动、好玩、好奇、好模仿,情绪变化快,注意力易转移,兴趣短暂。如何激发小班幼儿的兴趣,更好地开展音乐活动,使其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有效促进其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一步一步”活动源自《一步一步走啊走》绘本故事,从活动名称就能感受到小班幼儿那种摇摇摆摆的动态,年龄特征把握恰当。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可爱、生动,教师通过画面就让幼儿喜欢上了这些角色,再通过一步一步走将规则意识融入音乐活动中,让小年龄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快乐,有效学习。

2.依托绘本情节,巧妙结合运用

(1)音乐性

将绘本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与音乐动作相结合:旋律节奏适合幼儿走步的速度,便于教师带领幼儿玩“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情境游戏;乐曲选择与幼儿喜欢的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的情境匹配,也符合幼儿喜欢的故事人物——大乌龟、大白鸭、小灰兔的动作特点。

(2)趣味性

模仿动物走路容易使幼儿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本次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乐曲与角色的特点,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而是紧抓“趣”字——大乌龟重重的壳、大白鸭昂着的脖子等,动作源自幼儿,从教师的引导、提升中看得出“挖”的过程。活动过程变得有趣、生动和自然,活动的趣味性进一步提升。

此外,本次活动还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形象、音乐、动作相结合。通过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有效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推动了幼儿的互动动作与创编。

(3)游戏性

整个活动都是在《一步一步走啊走》的故事情境中展开。活动中教师变换角色,带领幼儿在游戏中一遍遍地熟悉、练习小动物的走路动作。

建议

第一,发挥幼儿主动性,角色出现可适时。教师可以通过问“谁来了”,让幼儿有一个想和思的过程,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一神音乐不仅局限在一种形象,它可以代表多种形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听大乌龟音乐的环节,教师做到了听、问、动、个别、集体,在“听”和“问”之间可补充一点“想”,

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第二,“听”在前,“做”在后。在模仿小动物走路时,教师引导幼儿听的环节还可以增加。

例如,可将“小兔跳”细分为五个环节:

1.听“小兔跳”音乐,幼儿自由拍手。

2.教师和幼儿共同感受音乐节奏,师幼互动,拍出“小兔跳”的节拍。

3.幼儿在座位上尝试小兔跳。

4.在中间场地轮流小兔跳。

5.开展游戏。

第三,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的站位要准确。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的站位也是需要思考的:如何关注到每个幼儿,站位怎样服务于音乐活动的开展。教师的站位应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表现而变化,有时在前位,有时在中位,有时在后位;有时站着,有时蹲着。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角色们一个跟着一个走时,教师站位就很关键,要能观察到每个幼儿是否是一个跟着一个走。

篇2: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情景英文: brush my teeth, brush my hair, take a shower, get dressed, eat breakfast, go to school, ride my bike, play ball, eat lunch, eat dinner, do homework, watch TV, 思维逻辑数学:比较容量大小

蒙氏数学:数字与筹码 蒙氏拼音:n认读书写

英文绘本:painting the sidewalk The litter mermaid 音乐课: Five green speckled frogs

Baa baa black sheep

审美赏析:复活节彩蛋

情景艺术:加拿大雪画 厨房乐:夹心红枣 外出:自然博物馆

情景英文: brush my teeth, brush my hair, take a shower, get dressed, eat breakfast, go to school, ride my bike, play ball, eat lunch, eat dinner, do homework, watch TV, 思维逻辑数学:比较容量大小

蒙氏数学:数字与筹码 蒙氏拼音:n认读书写

英文绘本:painting the sidewalk The litter mermaid 音乐课: Five green speckled frogs

Baa baa black sheep

审美赏析:复活节彩蛋

情景艺术:加拿大雪画 厨房乐:夹心红枣 外出:自然博物馆

情景英文: brush my teeth, brush my hair, take a shower, get dressed, eat breakfast, go to school, ride my bike, play ball, eat lunch, eat dinner, do homework, watch TV, 思维逻辑数学:比较容量大小

蒙氏数学:数字与筹码 蒙氏拼音:n认读书写

英文绘本:painting the sidewalk The litter mermaid 音乐课: Five green speckled frogs

Baa baa black sheep

审美赏析:复活节彩蛋

情景艺术:加拿大雪画 厨房乐:夹心红枣 外出:自然博物馆

情景英文: brush my teeth, brush my hair, take a shower, get dressed, eat breakfast, go to school, ride my bike, play ball, eat lunch, eat dinner, do homework, watch TV 思维逻辑数学:依照图形范例平铺

蒙氏感官:棕色梯 蒙氏生活:对照图片串珠子,摆珠子

英文绘本:painting the sidewalk The litter mermaid 音乐课: Five green speckled frogs

Baa baa black sheep

审美赏析:复活节彩蛋&复活节花篮 情景艺术:加拿大雪画 厨房乐:夹心红枣 外出:自然博物馆

情景英文: brush my teeth, brush my hair, take a shower, get dressed, eat breakfast, go to school, ride my bike, play ball, eat lunch, eat dinner, do homework, watch TV 思维逻辑数学:依照图形范例平铺

蒙氏感官:棕色梯 蒙氏生活:对照图片串珠子,摆珠子

英文绘本:painting the sidewalk The litter mermaid 音乐课: Five green speckled frogs

Baa baa black sheep

审美赏析:复活节彩蛋&复活节花篮 情景艺术:加拿大雪画 厨房乐:夹心红枣 外出:自然博物馆

情景英文: brush my teeth, brush my hair, take a shower, get dressed, eat breakfast, go to school, ride my bike, play ball, eat lunch, eat dinner, do homework, watch TV 思维逻辑数学:依照图形范例平铺

蒙氏感官:棕色梯 蒙氏生活:对照图片串珠子,摆珠子

英文绘本:painting the sidewalk The litter mermaid 音乐课: Five green speckled frogs

Baa baa black sheep

篇3: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一、微课程与幼儿园教育

(一)微课程时空属性接近理想的幼儿活动时长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微视频时间一般比较短,如5分钟左右、5~8分钟、10分钟以内,就是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展示或呈现某一问题或主题。而内容设计上,可利用拍摄技巧、编辑技巧、动画技巧、特殊效果技巧等电视教材的表现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形象地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良好学习资源,达成较为直观的教学。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言,日常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环节,如一日生活安排、游戏和集体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等都可以并适合于被细化、压缩呈现为几分钟的视频内容。研究表明3岁前的幼儿注意力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3~4岁幼儿的注意力时间在5~10分钟,4~5岁幼儿的注意力在10~15分钟,5~6岁幼儿的注意力基本在20分钟左右。[3]基于此,幼儿园相关的集体教育活动也会保持或规划在这些时间范围内。与此对应,反映和承载活动的微课程,其时间会更短,这样,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幼儿活动设计时间及微视频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匹配。相对于以中学、小学及成人为对象的微课程,幼儿园主题的微课程内容上、过程上几乎无须在时间上进一步碎片化分割,其时空属性天然地更接近理想的幼儿活动时长。

(二)微课程视频属性较适于呈现幼儿园教育内容

微课程以微视频为核心,微视频更擅长用视觉形象及活动图像去表现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小学教育中的微视频,面向幼儿园教育的微课程,不适合大量使用文字如幻灯片、静态图片配声音解说,也不适合用字幕提醒等方式呈现,而是更适合活动画面呈现,幼儿、幼儿园教师等对象本来就是活动的,教学内容也是过程性的内容。幼儿园教育中不需要呈现过多的抽象概念,如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的呈现、活动环境创设、活动材料制作、活动引导、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都具有过程性、趣味性、游戏性、具象化等特点,很适合富有表现力的视频画面来表达。此外,相对于知识点的讲解,微视频更适合辅助过程方法及情感技能类目标的实现,这些目标往往充分地体现在幼儿园教育中。结合音乐、特效等更富有多媒体辅助教学特性,微课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微课程应用特点有助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

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往往和翻转课堂、微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项目学习等联系起来。以往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往往是封闭式,即通过设置专门的幼儿园文化科目、专业素养科目及实践类训练,带有很强的垄断性、计划性;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脱节。幼儿园教师的终身学习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在诸多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案里涉及到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相关的课程,但并没有将具有时代特点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整合到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中。相对于传统教师教育的封闭性,基于微课程的教师教育则具有了开放性特点,资源可以是社会建构的,它既可以是幼儿园教师职前集中培训时的课程资源形态,又可以是职后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更可以整合到多种培训模式中,成为学习、实践、分享、交流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教育媒介。

二、微课程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一)丰富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形式

学龄前幼儿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进行学习有其特殊的局限性,这是由学龄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操作能力决定的,因此,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微课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对象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幼儿。“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中幼儿活动和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将一个角色扮演游戏、一个区角活动开展过程、一个手工的制作过程、一次标准的洗手过程通过手机拍摄下来制作成微课程,形成初步的学习材料,基于此开展远程讨论、集体观摩、个人泛化学习等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微课程还可以是教师观察、谈话、记录方法的重要手段、交流载体以及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重要课程形态。进而创新并丰富了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载体、传播途径、互动方式、培训进程等。

(二)帮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是通过制作微课程促进专业发展。微课程的制作不是简单的视频拍摄,它要求幼儿教师要对准备录制的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并开发和借助于身边的资源,用精炼的语言,优化的过程,生动、活泼且富有吸引力的风格和手段来实施自己的课程方案,一个视频可能需要反复拍摄很多次,这中间伴随着教师自身的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能力锤炼过程。其次是交流,通过开展基于微课程的园本研修活动。可以集合团队之力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能力的提升,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基于微课程展开比赛、讨论互评,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尤其是帮助新任教师借助微课程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幼儿园还可以系统地制作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范例式微课程,并开展园与园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幼儿园教师水平。再次是借助于互联网,微课程将为消除幼儿园因师资差异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产生积极贡献。

(三)家园互动的有效载体

现阶段的学龄前幼儿父母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并且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对移动智能手机的应用能力普遍较强,这也为家园互动奠定了基础。重视幼儿园和家庭数字化互动是当下幼儿园管理的基本样态,利用微课程开展家园互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新入园幼儿,家长对幼儿进入幼儿园时普遍存在焦虑,担心幼儿的不适应,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幼儿园中的一日生活拍摄为活动单元片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生活;对于一些需要幼儿掌握的技能如穿衣服、叠衣服等,幼儿园教师可以提供标准示范微课程,并利用微信等手段推送至家长端,帮助家长在家教会幼儿这些基本的技能;幼儿园教师还可以推送亲子互动的游戏微课程范例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做好家庭亲情培育;家长还可以将一些家庭中的教育片段、问题片段等分享给其他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经验;幼儿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程,沟通家长、幼儿园及社区的资源,更为广泛地汲取各方经验,为进一步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开辟新的通道。

三、学前教师教育中的微课程开发

正如前文所述,微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并能被使用在学前教师教育中,但若要让幼儿园教育微课程更好地被开发和利用,微课程开发的系列化、标准化、精品化、常态化便成为新问题,微课程必须走可持续建设的资源开发道路,那么,谁来开发,开发什么,怎么开发,就成为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开发主体

幼儿园教师教育微课程的开发应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益。”这一系列要求其实给幼儿教师很高的课程设置的权力,同时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幼儿教师都是富有创新力的个体,并在《纲要》指导下将自己的创造力、课程开发力、活动设计等体现并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并且由于每个教师的理解力、知识水平、特长、经验等不同而给予幼儿各种丰富而不同的教育。《纲要》还指出“教育活动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幼儿园微课程开发培训中,很多幼儿园教师指出开发微课程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自评机会,是一个不断“用视频反观自己”“不断修正、成长”的过程。微课程的开发主体是一线幼儿园教师自己,这里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不用依靠“专家”,每位幼儿园教师都是学习的主人,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而转变为微课程的开发者。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教育创意进行分享和传播,并在别人的微课程中借鉴并提高自己。在这里,微课程是教师自评、同伴合作建构学习共同体进而开展园本研修的重要沟通载体、研习对象和评价工具。同时,幼儿园要利用好微课程这一利器做好教师的职前职后培训,把微课程作为一种供幼儿园教师学习的“课程”,一种助力成长的工具,促成教师“草根式”的教育教研。微课程必将成为移动学习时代自我发展、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成为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范式。

(二)内容选择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幼儿园教师教育微课程可以取材于这五个方面但又不局限于这五个方面。这是因为,幼儿园教师教育不仅仅涉及幼儿园教育,还包括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需要熟悉和掌握的专业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家庭教育、幼儿健康、饮食安全、教育理念、胎教、早教等内容门类。幼儿园教育目前还没有建立标准化的课程,但是围绕以上内容可以开发大量的微课程作为教师教育的基础性课程资源。教育部门可以引导社会力量和幼儿园,有规划地开发适合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资源,如五大领域所涉及到的内容,细化后的目标都可以用一个个活动来实现,而每个活动都可以被教师赋予个性化理解,进而形成个性化的微课程。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如生活环境营造、活动区布置、主题墙布置、活动室布置、家园联系栏、楼梯走廊及户外等)、玩具教具的制作(如泥工、废旧材料制作、纸制品制作、布艺制作等)、幼教活动资源(如简笔画、创意手工、科普图、音乐剪辑、数字故事等)、家园共育(如理念分享、亲子游戏、习惯养成等)、卫生健康(如幼儿身心健康、科学饮食、疾病预防等)、园务管理、队伍建设、研修方法等都可以成为微课程开发的内容。

(三)开发技术

开发微课程所使用的工具可以有很多,但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没有必要诉诸于复杂的技术实现,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采用手机拍摄的方式了,一是手机、平板等属于随身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拍摄出质量不错的视频;二是便于分享,借助于微信、视频网站或者学习平台很快就可以实现共享。尽管如此,手机拍拍摄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比如为了匹配各种设备的观影,手机拍摄时最好使用横屏模式;拍摄时要有比较稳定、柔和和一定亮度的光线,以获得较好的清晰度;拍摄时,尽可能不要使用手机的变焦功能,而是采用定焦或者人为贴近或远离拍摄对象而实现推拉效果,镜头也讲求稳、准、匀;拍摄的环境也不易太过杂乱,画面干净,声音无噪声也是基本的要求。如果追求更好的效果,拍摄完成可以使用KK录像机、绘声绘影等视频处理软件进行简单处理。此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网站平台来实现微课程的开发与交流,例如可以使用多贝网开设自己的系列课程,也可以使用优芽互动电影平台制作幼儿园动画微课程、微视频库及建立研习班级探讨交流等。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除了微视频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包括进行需求分析、考虑设计并开发与之适合微课程的微视频,而之后的课程评价还需要一系列的辅助教学资源”[7]。传统的与微课程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及练习反馈等都没有被摒弃。此外,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微课程中,教师、学生、家长等都也可以是微视频中的主角,这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学微课程。

总之,微课程是网络时代的新生学习资源形态,通过开发和使用微课程可以让教师精益求精,形成教师自主学习,在与同事、家长的沟通中构建起新型的园本研修形态、家园互动方式。教师在幼儿园的微环境中,借助于微课程,可以更广泛地与同行交流、园际交流、可以为幼儿园建立和积累更多的课程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及均衡化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微课程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开发和利用好微课程资源是移动学习社会开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把珍贵钥匙,期待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悦纳和参与。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EB/OL].[2016-07-03].http://weike.enetedu.com/report/news/pdf_0003.html.

[3]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4: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一、“民间游戏”微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们以实施微课程的形式使孩子们在“民间游戏”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中,不断提升和拓展生活经验,感受家乡的文化。在“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体验、学习发展的规律、“民间游戏”内涵的价值和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等维度,开展的时间段在一周左右。

1.了解本班孩子的独特性。班级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这些孩子除了表现出一般的学习、发展特点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生活体验,教师扎根孩子的生活去选择“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由于我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课题实践研究已经有十多年,孩子们在园生活学习中总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民间游戏,有些孩子在家里也会和家长以及同伴一起玩,教师需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进行前期的调查,选择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激发孩子兴趣的内容进行微课程的设计。

2.考量“民间游戏”内涵的价值。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本班孩子的发展状况,还要充分考虑选择的“民间游戏”是否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在实践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对“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要进行理性的判断,更多地选择在常态课程中有可能缺失或者难以捕捉表达的、有一定内涵价值的内容进行微课程的构建。如民间游戏“跳房子”就蕴含着空间、本地建筑、数字认知、同伴协同游戏等价值,这在常态课程中较少综合显现,可以考虑用于微课程的构建。

3.分析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我们经常强调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从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到各方面的管理都力求做到安全两字,而孩子的文化安全很少有人提及。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接触本土文化的精华,在幼小的心灵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就是基于对孩子文化安全的考虑。播下本土民族文化的种子并促其发芽、开花、结果,才有可能理性地面对各种外来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帮助孩子选择“民间”游戏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本土文化传承的需要,如体现本地渔业文化的,就有相关的网小鱼、钓鱼、摸螺蛳等民间游戏。

二、“民间游戏”微课程方案的设计

有了恰当的“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内容,接下来就是方案的目标确立、框架的搭建以及具体内容的设计,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预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和孩子们一起丰富方案的内容。

1.根据内容选择的三个维度来确立方案的目标。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充分考虑了本班孩子的特点,“民间游戏”本身蕴含的价值以及本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目标的确立上着眼于这些。例如大班“筒子游戏”微课程的目标就包括:运用筒子玩各类游戏,乐于创造新的玩法;发展手脚协调、动手操作、互相合作、协同游戏的能力;了解筒子是家乡特有产业的附属品,虽不起眼却很好玩。

2.借助主题活动的框架进行微课程的建构。微课程更多的是一个小型的主题活动,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内容相对集中、单一,时间跨度大等等。在建构微课程时,可以借助主题活动的架构方法来进行建构。如小班“民间游戏”微课程“摇啊摇”就从游戏本身产生的社会背景、游戏的材料、游戏的童谣、游戏的相关故事等等进行结构。在游戏童谣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语言教学活动,午睡前讲《摇船卖萝卜》的故事,户外活动玩“摇小船”的游戏等等。这些活动的大部分内容来自于收集的民间游戏,根据目标,可以把这些相关的游戏整合起来,开发成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

3.根据《指南》精神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在设计“民间游戏”微课程时要注重“民间游戏”本身的游戏性,而不是将其改为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或其他的活动,在方案设计中,预设的内容不能过满,而要给孩子留足空间,引导他们自发自愿进行游戏,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建构“民间游戏”微课程。

三、“民间游戏”微课程方案的实施

设计好的方案,更需要在实施中检验。在“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1.结合学期主题教学计划实施微课程。将设计的“民间游戏”微课程直接融入学期的主题教学计划,在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整个学期课程与幼儿发展阶段的顺序性与递进性是否统一,若有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微课程和整个学期的主题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2.在实施过程中,追随孩子的兴趣调整与完善方案。孩子游戏时,其经验往往是综合的,而不是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具有孤立的单一性,因此教师从孩子经验出发进行的指导行为也将是整合的,游戏中要更多地提供给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在顺应幼儿天性、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跟随孩子的脚步去调整与完善“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方案。一个成功的微课程在设计之初是具有未完成性的,在实施过程中由孩子去慢慢添加上所有的内容,教师要做的是观察、记录,引导幼儿往正确的方向走。

3.借助家长资源实施“民间游戏”微课程。“民间游戏”微课程确定之后,可以多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探索微课程的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家庭资源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资源。在开展“民间游戏”微课程“好玩的绳子”时,我首先向家长介绍微课程开展的一些情况,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有关资料,鼓励幼儿用多种感官去吸纳信息。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丰富了孩子们对服装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的保证。

通过“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开展,使孩子们在体验本土浓郁的趣味游戏的同时,感知、了解家乡的文化、民俗习俗等相关的社会文化经验,了解家乡的物产资源,关注周边环境的变迁,增进了对民间游戏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民间游戏”微课程活动的评价

在“民间游戏”微课程建构的过程中,评价活动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切实从孩子发展的需要出发,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

1.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民间游戏”微课程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自我评价以及其他人员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家长作为幼儿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而幼儿更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更拥有课程的决策和评价的权利,这种评价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过程,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其他人员包括园内的幼儿发展水平评估小组的成员、参与“民间游戏”微课程开发的社区资源者等等,通过多元的评价对“民间游戏“微课程的实施予以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这些评价进一步调整微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2.通过活动中的观察与记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健康、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设计了观察评价表,在课程实施的初始阶段,由教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了解幼儿的当前状况,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填写“观察日记”,记录每个幼儿每天的情绪状况和参加的民间游戏的情况,在结束阶段再对幼儿的健康水平进行总体评估,考察每一个游戏项目的活动及每个幼儿的进步情况等等,每天引导幼儿在“快乐日记”上用图画或其他标记记录自己的表情符号和参加的民间游戏内容,每星期进行汇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是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民间游戏”微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使得一些适合在幼儿园开展的民间游戏得以传承与创新,也使得幼儿在“民间游戏”微课程中对某一种民间游戏有了一种持续的兴趣,进而丰富了这一类型的“民间游戏”,创生出新的属于当下孩子的“民间游戏”。

(沈艳凤,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215200)

篇5: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设计思想] 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有困难要找同伴帮忙,用音乐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此来促进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活动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能想办法帮助小蚂蚁克服困难;

3、喜欢演唱,愿意大胆的表演。

4、能体会到同伴之间友好交往、友好相处的快乐、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感受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欣赏《蚂蚁搬豆》的课件,提问: 出示第一幅图

1、一只蚂蚁在洞口眼睛瞪的好大,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歌词(一只蚂蚁在洞口,找到了一粒豆。)

出示第二幅图

2、哦,小朋友看一看他自己能办动吗?为什么?

引出歌词(用尽力气搬不动急得直摇头)

出示第三幅图,小蚂蚁在想办法。引出歌词(左思右想好一会想出好办法)

出示第四幅图 让我们来看一看,他想的什么好办法? 启发幼儿动脑子想办法......后引出歌词(回洞请来好朋友,合力抬着走)最后蚂蚁把豆终于搬回家了。

二、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三、幼儿学唱歌曲。

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歌曲。

2、教幼儿说歌词,讲解歌词含义。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4、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

四、学习歌表演 师友共同表演《蚂蚁搬豆》 反复表演,注意纠正幼儿动作。

提问:为什么一只蚂蚁搬不动豆子呢?帮助幼儿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五、随音乐放松结束。

篇6: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主题活动 《月饼圆圆》(领域:艺术、社会、健康)

活动目标:

1.了解月饼的制作流程。

2.喜欢参与泥工活动,尝试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月饼。3.锻炼幼儿“搓”和“压”大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月饼制作视频。2.月饼制作流程图。

3.人手一份橡皮泥、泥工板、稍大的圆形瓶盖或模型若干。4.收集各种月饼盒(或其他简易盒子)。

5.活动前剪一个大圆月,写上“月饼店”字样,然后黏贴在黑板上。黑板前摆放一张桌子,放置教师示范用的月饼礼盒。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制作月饼”视频,激发幼儿对月饼的兴趣。

——请幼儿猜一猜,视频里在制作什么。

师:你们知道视频里在制作什么好吃的吗? ——幼儿猜测,教师公布答案:制作月饼。

2.月饼店开张

——激发幼儿制作月饼的兴趣。

师:中秋节到了,我们要开一家月饼店,开月饼店需要很多月饼,需要请大家一起来制作月饼。

3.月饼如何制作

——出示月饼制作流程图(三张图),打乱制作顺序。

师:如果让你们来制作月饼,你们会先做什么呢?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正确的制作步骤:先搓成团——再装模具——最后压花纹。

(1)

(2)

(3)

4.制作月饼  教师示范

——介绍橡皮泥以及泥工板。

——请个别幼儿示范探索方法,先把橡皮泥捏成团,再放进模具里,将橡皮泥填满模具,把橡皮泥从模具里拿出,最后用手指、小棒或者其他工具在圆形泥饼上压出各种花纹。——根据幼儿在示范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 幼儿分组制作月饼

——允许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月饼。

5.包装月饼

——幼儿把制作的“月饼”装到月饼盒子里,一同感受成功的快乐。——师:有了这么多月饼,我们的月饼店可以卖月饼咯!

活动延伸

1.美工区

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制作模型等工具,让幼儿制作“月饼”。2.角色区

可以在区域中布置“月饼店”,让幼儿玩“买卖月饼”的游戏。3.家园共育

篇7:小班课程教案

1、能大胆选择色彩,学习印章画画,表现大大小小不同的圆圈。

2、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

活动重、难点:掌握好色彩的深浅。

活动准备:1、画有小鱼的图片 2、若干瓶盖3、颜料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特别好!大家看,小鱼宝宝们也来找小朋友玩了。(音乐《小鱼》)

二、讲述如何用瓶盖来表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教师:我们看,小鱼一边游一边快乐地吐泡泡(波罗波罗),那小鱼是怎样吐泡泡的呢?今天,让小朋友们一起帮小鱼吐出更多的泡泡,好不好?

2、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玩具,帮助我们给小鱼吐泡泡,看看是什么呢?(拿出准备的瓶盖)。

3、教师拿出瓶盖和颜料,做示范。首先,将瓶盖蘸点颜料,然后在纸片上用力压一压,一个泡泡就做好了。

4、小鱼吐出了泡泡,这是什么颜色的呢?

幼儿:黄色的泡泡。

教师:那老师想让幼儿们帮助小鱼吐出一个红色的泡泡,怎样办呢? 幼儿:蘸红色的。

5、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做示范,在做示范的过程中讲述要领。首先,蘸料的时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然后要用力的压一压。

6、教师:小朋友们,会帮小鱼吐泡泡了马?想不想帮小鱼把整个池塘都吐满水泡泡?

幼儿:想。

教师:那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吐泡泡吧!

三、教师播放音乐,指导幼儿操作。

四、完成之后,要让小朋友互相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模仿。

篇8:幼儿园小班微课程教案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作为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注意儿童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儿童未来的长远效应,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其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4岁的幼儿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情感和引导教育和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德育教育是幼儿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现实需要,提出一些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培养方法。

一、在环境中熏陶

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和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及感染作用。幼儿园应当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比如把学校的一些教育图片及孩子从家带来的有关主题活动的图片经老师整理、装饰,张贴在教室主墙上,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让幼儿在环境中自觉遵守秩序,学习礼仪之道;在教室的图书角放入礼仪方面的书籍,使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进行故事表演,受到模范人物典范的感染。我们设计了一场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收集了大量的相关主题图片,老师认真讲解这些感人的故事,组织一些性格活泼开朗、语言表达较好的幼儿,表演这些趣味盎然的故事,之后再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一种活动,幼儿懂得了尊重别人、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道理。

二、在教学中渗透

教育学认为: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中,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师在活动中以引导幼儿从谈话活动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

在语言活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愿意模仿,教育效果明显。教学时,可以先让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再让幼儿谈谈图意;然后可以分角色让幼儿进行表演。这样能使幼儿在看图会意、看图说话、仿图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说话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在看、思、言、行的过程中,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三、在游戏中锤炼

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也是其最喜欢的活动,还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力手段。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难以理解的社会道德观念,进行口头教育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收效不大。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容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幼儿在看中模仿,在动中学习。如我们设计了音乐游戏《好朋友》,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你争我赶地尽情地表现自己,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乐趣。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加深了幼儿对同伴的感情,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尊重别人的情感,让礼仪之花在孩子们的交往中悄悄地美丽地绽放了。我们还设计了体育游戏《我和不倒翁做朋友》,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对不倒翁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和不倒翁有礼貌地交往,邀请不倒翁和自己做游戏,请不倒翁到教室做客。在游戏中发展了孩子的平衡能力,提高了孩子的判断能力,培养了他们机智、活泼的性格,并提升了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通过各种游戏,幼儿懂得了深刻的道理。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协作中矫正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環境中成长。常常表现为言行不一,爱发脾气,以大欺小,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行为规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良好的习惯要在不断地提示和训练中形成。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家长的监督,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他们学习某一礼仪规范,需要经过多次的“反馈——矫正”,才能收到一定效果。在大班的教学中,我们一方面注意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对幼儿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协同教育工作,让幼儿参与到教育中来。最好的方法是每天以小朋友推选的方式请幼儿来做值日生、小组长、班长等。幼儿们为了能当上小干部,会在无形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控制和调整。在中班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礼仪故事表演、礼仪游戏歌谣等,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小班的礼仪教学中,让幼儿学习基本礼仪:坐立蹲姿势,说礼貌用语。让幼儿通过情景表演、游戏活动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每天离园前,对幼儿进行口头评议,使每个幼儿在评议过程中,认识是非、对错、美丑。

篇9:《小鸡》小班美术课程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个圆连接的方法画小鸡。

2、尝试用短线添画小鸡的嘴巴、爪子。

3、鼓励幼儿应用已有经验添画小花小草等背景。

4、使幼儿对探索小鸡感兴趣。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预备:

1、小鸡图片

2、范画、油画棒、画纸。

活动进程:

一、引发爱好。

1、教师出示小鸡图片学小鸡“叽叽”地叫,小朋友听听是谁来了?、你们见太小鸡吗?小鸡是甚么模样的呢?

二、讲授示范

1、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叽叽叽叽,可爱的小鸡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是甚么模样。幼儿回答,教师进行总结。

2、小鸡真可爱,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老师边讲授边示范小鸡的绘画方法:用玄色或橘黄色的蜡笔划

一个圆,再画一个大一点的圆,两个圆连接起来,再用橘黄色的.蜡笔划短段的线做小鸡的嘴巴和爪子。

3、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画小鸡,带幼儿进行书空练习。

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分发幼儿绘画材料,幼儿作画,并启发他们创造性地画出小鸡的动态。

2、老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将小鸡画大一些,留意保持小鸡身体的干净,鼓励先画好小鸡的幼儿在天空中添画太阳,在小鸡脚下和旁边添画小草和五彩缤纷的小花和虫子等。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学习画小鸡。

四、评价幼儿作品

篇10:微课程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蔬菜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为了使幼儿了解更多的蔬菜特征及营养,知道多 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我设计了《我爱吃蔬菜》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幼儿知道吃的是蔬菜的那部分及蔬菜的功用。

2.教育幼儿多吃蔬菜,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蔬菜,了解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实物:西红柿、萝卜、白菜、大蒜、土豆、菠菜、芹菜等若干。

2.几种常见的蔬菜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猜一猜,它们是谁?

又红又圆像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当菜吃,又能当水果。(西红柿)

兄弟七八个,抱着柱子过,听说要分家,衣服都扯破。(蒜)

一个胖娃蛙,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冬天拔,我们人人都夸它。(萝卜)

(2)小朋友真聪明猜的对,它们都是可爱的蔬菜宝宝,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蔬菜王国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蔬菜王国里有许多蔬菜宝宝你们想认识它们和它们做好朋友吗?

二.基本部分:

(一)观察讲述

1.师出示实物,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自己看到的蔬菜宝宝叫什么?

2.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味道等观察蔬菜的特征。

(二)经验分享

提问:1.你最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为什么?

2.你知道吃蔬菜的哪一部分?

(1)小组交流

(2)师小结

蔬菜的种类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叶、有的吃茎、有的吃花、有的吃果实。

三.实践应用

1.蔬菜是我们每天都吃的食物,吃蔬菜的好处很多,你能光吃就自己喜欢的蔬菜吗?

2.听故事《挑食的豆豆》

3.幼儿交流。启发幼儿讨论我们要和蔬菜做朋友,我们离不开蔬菜。

四.游戏《找朋友》

师做蔬菜国王,小朋友戴头饰扮蔬菜宝宝。1.找颜色相同的蔬菜宝宝。

2.找可以吃叶的蔬菜宝宝。3.找自己喜欢的蔬菜宝宝。

五.活动结束

小结:蔬菜宝宝有各种丰富的营养我们和蔬菜做朋友会使我们健康成长。

六.活动延伸:

上一篇:保健品半天会活动流程下一篇:生活常识问答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