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名言

2024-05-01

潘岳名言(通用6篇)

篇1:潘岳名言

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绿色文明、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联系,将环境生态、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态相联系,意义重大而发人深省。

2.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作为中国政治改革的试验田。

3.几年前,我得意地告诉国内外媒体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我全然没有意识到,世界工厂的代价也许就是世界垃圾厂。

4.环保总局非但没有角色错位,反而进行了角色复位。

5.自从我负责环评后,就经常肩负着重压,我不怕别人说我,但我必须把事做好。

6.我们不欢迎高污染的产业转嫁到我们国家,我们要把他们吓回去。

7.某些人的先富牺牲了多数人的环境,某些地区的先富牺牲了其他地区的环境,环境不公加重了社会不公,社会不公又带来了社会不和谐。

8.环保事业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是全民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当下中国这样一个法制脆弱、利益格局复杂的社会中,改革措施常常法乎其上,只得其中,为了得其上,矫枉过正就成为必然了。

9.一个人,刚好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能够为这转型做一点事情,这是很幸运的。如果做不好这件事,这不是一个遗憾的问题,而是一个要负历史责任的问题。

10.为了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要把保护环境作为毕生的责任,永作生态文明的代言人。

11.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环保人的时代责任,也是每一个环境记者的责任。环境新闻工作者应承担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光荣使命。

12.人类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活动中,要时刻保持着尊重和敬畏之心,万不可有僭越之心和践踏之举,要按照自然规律,在自然的界限内活动,维持人与自然的基本和谐统一。

13.绿色经济转型才是成功的转型,绿色的崛起才是和平的崛起。

14.增强每一个公民的环保意识。努力地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

15.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是专业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根源是我们扭曲的发展观。

篇2:潘岳名言

赠潘岳诗,赠潘岳诗陆机,赠潘岳诗的意思,赠潘岳诗赏析 -诗词大全

赠潘岳诗

作者:陆机朝代:魏晋体裁:四古 佥曰吾生。明德惟允。

篇3:潘岳之美与西晋社会审美风尚

苟奉倩与妇至笃, 冬月妇病热, 乃出中庭自取冷, 还以身熨之。妇亡, 奉倩后少时亦卒, 以是获讥于世。奉倩曰:“妇人德不足称, 当以色为主。”裴令闻之, 曰:“此乃是兴到之事, 非盛德言, 冀后人未昧此语。”[2]

荀粲为曹魏时期之士人, 由此可见唯美之风早已有之。魏晋时期, 士族阶层讲究仪容举止, 这成了魏晋风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美丽, 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而已。加之该时期清谈之风气盛行, 玄理名士谈玄说理时的凤仪神采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因而当时的清谈之士为了使得自己仪表出众, 大多注重修饰仪容, 整饬音辞, 以求貌美健谈从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爱美之心, 人皆有之”, 流风所及, 当时的人们也普遍地在生活中形成了注重容貌之美和穿戴打扮的风尚。该时期, 生活中不论男女, 均注重容貌之美和服饰的奢靡华丽, 其中尤以贵族家庭具有代表性。《晋书·文六王传·齐献王攸传》载:“都邑之内, 游食滋多, 巧伎末业, 服饰奢丽, 富人兼美, 犹有魏之遗弊, 染化日浅, 靡财害谷, 动复万计。”[3]贵族出行不仅追求车马服饰鲜丽, 还要熏衣剃面, 注意仪表;更有甚者, 还要像女人一般傅粉、熏香, 如《三国志·魏书·何晏传》注引《魏略》云:

(何) 晏尚主, 又好色, 故黄初时无所事任……至正始初, 曲合于曹爽, 亦以才能, 故爽用为散骑侍郎, 迁侍中尚书。晏前以尚主, 得赐爵为列侯, 又其母在内, 晏性自喜, 动静粉白不去手, 行步顾影。[4]

何晏之行为简直就是一种变态的嗜美举动, 由此可见魏晋士人深受时代唯美风气的影响。这种崇尚女性美的倾向, 发展至西晋时期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取向。当时, 被公认的美男子都是以洁白、秀丽的形象出现的。据《世说新语·容止篇》载:“王夷甫容貌整丽, 妙于谈玄, 恒捉玉柄麈尾, 与手都无分别。”[2]王夷甫手与玉柄同色, 其肤色白皙由此可见。卫玠也是当时著名的一位美男子, 据《世说新语·容止篇》载:“卫玠从豫章至下都, 人久闻其名, 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 体不堪劳, 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2]由“观者如堵墙”可见, 时人对美男子的审美热情不亚于当今“追星族”。当时社会之审美风尚为何倾向于男性的秀美妍丽呢?对此, 罗宗强先生云:“这或者与个性的觉醒、自我的体认有关。自我的觉醒既重在感情与个性的自我体认, 也注意到容貌的美。或者还与豪门世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有关。此时士人, 已经没有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在纵欲享乐, 诗酒饮宴, 清谈闲旷之外, 闺阁情怀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男性的美趋向于妍丽, 可能是这种闺阁情怀的反映。但是还有一点, 可能与男宠大兴有些关系。”[5]罗先生所论较为全面, 而云“可能与男宠大兴有些关系”, 则是见解独特, 发千古之覆, 道前人所未言。据《晋书·五行志下》载:“自咸宁、太康之后, 男宠大兴, 甚于女色, 士大夫莫不尚之, 天下相仿效, 或至夫妇离绝, 多生怨旷, 故男女之气乱而妖形作也。”[3]由此可见, 晋时男宠之风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社会现象, 西晋文人在其诗文中也有呈现, 张翰作有《周小史诗》:“翩翩周生, 婉娈幼童。年十有五, 如日在东。香肤柔泽, 素质参红。团辅圆颐, 菡萏芙蓉。尔刑既淑, 尔服亦鲜。轻车随风, 飞雾流烟。转侧猗靡, 顾盻便妍。和颜善笑, 美口善言。”[6]张翰素以高遗之风、适意从心之举而闻名于世, 据《世说新语·识鉴篇》载: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 见秋风起, 因思吴中菰菜羹, 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适意尔, 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 时人皆谓为见机。[2]

高遗如张翰者, 他的人生审美趣味中却有对娈童的神往, 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张翰诗歌中所描写的周小史的秀美, 与当时社会对美男子的审美取向大体是一致的。

与貌美之人受到狂热的追捧相比, 那些容貌丑陋的则时常遭受冷遇, 据《晋书·潘岳传》载:“岳美姿仪, 辞藻绝丽, 尤善为哀诔之文。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 妇人遇之者, 皆连手萦绕, 投之以果, 遂满车而归。时张载甚丑, 每行, 小兒以瓦石掷之, 委顿而反。”[3]可见, 魏晋时期士人唯美心理可见一斑。该时期审美思潮的酝酿与发展, 是与当时社会风气中到处弥漫的人们的感官式体验分不开的。西晋时期, 士族生活极尽奢侈, 唯美之风也近乎病态。建安时期的阳刚之美, 逐渐被阴柔之美所取代。魏晋之际, 贵族何晏“性自喜, 动静粉白不去手, 行步顾影”, 又“好服妇人之服”, 实已开士族好尚病态美的风气之先。其后晋人因袭不改, 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们对美之追求亦不只限于女子的仪容, 就连一般名士也以姿容相互矜伐, 并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风气。在这样的社会审美风尚中, 就连品评人物, 亦由汉末重视人物的才、德转向对人物风采和容貌的品评, 并由此发展到以貌取人, 故而士人的容貌、风姿神采都对其生活乃至仕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潘岳生活在此崇尚唯美风气的社会里, 因其容貌出众, 加之天资聪颖, 故入仕之前, 即在其青少年时期就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由于出身中下层士族家庭, 潘岳的才气为其后来踏上仕途提供了进取之资, 自不必说;而其俊美的容颜在西晋社会唯美风尚下也一直是时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据《晋书·夏侯湛传》载:

湛幼有盛才, 文章宏富, 善构新词, 而美容观, 与潘岳友善, 每行止同舆接茵, 京都谓之“连璧”。[3]

《世说新语·容止篇》亦载:

潘岳妙有姿容, 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 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 亦复效岳游邀, 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 委顿而返。

注引《潘岳别传》云:“岳姿容甚美, 风仪闲畅。”[2]潘岳少年扬名, 有“奇童”之誉, 且被目之为“国士”, 出众的容貌当为其早年的声誉增色不少。

有关潘岳之美貌, 史料缺乏具体而细致的描写, 但是从“连璧”之喻来看, 当是属于秀美一类。魏晋时期, 士人的审美标准常常采用“玉”或与“玉”相关的喻体, 如裴楷被誉为“玉人”, 卫玠年少时被称为“璧人”, 而潘岳、夏侯湛被称为“连璧”, 由此可见, 魏晋士人心目中的美男子是“玉人”或“璧人”一类具有光洁秀丽之形象的。而以玉比人, 在中国文化史上又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的。玉以其质地温润, 光洁细腻的审美特性被士人广泛接受与喜爱, 并赋予它特定的文化内涵, 《国风·秦风·小戎》曰:“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7]《礼记·聘义》曰∶“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 仁也。”[8]此外, 由于玉的开采及雕琢的艰难, 一般人是没有机会佩玉的, 也使得玉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附有了高贵的意味。需要指出的是, 魏晋时期以玉比人, 更看重的是士人的外在形象与玉有相似之处, 至于士人的德行、才情是否符合玉的内在品格与其被赋予的文化内涵, 倒是处在其次的考虑。魏晋时期的美男子很多, 而唯独潘岳以其“璧人”的秀美形象被后世广泛接受, 这其中的原因, 耐人寻味。很多历史现象具有偶然性, 但偶然里面又隐藏着必然性。首先, 潘岳生逢其时, 生在一个尚美、唯美的时代, 而其“姿容甚美, 风仪闲畅”的潇洒形象为其出名提供了基本条件。其次, 要归功于《世说新语》对魏晋名士形象的建构, 《世说新语》把潘岳之美写得非常突出, 而且, 该书作为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在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为潘岳貌美之形象的接受起到了传播的作用。魏晋风度的魅力,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世文人对魏晋名士潇洒风神的追忆与神往, 包括《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名士的容止与才情。因此, 《世说新语》的成书与流传, 在潘岳之美的接受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此外, 人们善良的补偿心理使得潘岳之美被广泛认同与接受, 人们往往同情弱者, 潘岳才华横溢, 却仕途坎坷;孝亲重友, 却结局悲惨, 后世在了解了潘岳的处境后, 给予了“理解之同情”, 对潘岳之美的接受也是在沉痛伤悼美的失去。

综上所述, 因西晋社会唯美风尚的盛行, 人们对容貌姣美之人给予高度赞誉, 加之人物品评也重视人物的风貌, 从而使得这些士人在获得社会声誉的同时, 也对他们的仕途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潘岳因其姿容甚美, 不仅赢得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认同, 而且在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才比子建, 貌似潘安”, 已成大众共识, 后世的诗文、戏曲中多有潘岳美丽容貌的描写, 可见, 人们对潘岳其人审美接受的普遍性, “潘安”俨然已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也被认为是美男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晋]张湛注, 杨伯峻撰.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 1979:222.

[2][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 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393-918.

[3][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2:908-2418.

[4][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 1982:292.

[5]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195.

[6]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 1983:737-1808.

[7][汉]毛亨传.[汉]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486.

篇4:潘岳:舆论监督推动社会进步

要让舆论监督发挥作用,信息的公开是关键。媒体和政府有时发生冲突,恰恰就在信息公开上。比如在环保工作中,一些地方政府会本能地“捂盖子”,而媒体和公众却需要知道有关环境评估的事实信息。信息公开了,才能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便于舆论监督。

信息公开,有助于公众监督政府

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政府建立起一套开放透明、能够集中民智、代表民意的公众参与机制。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政务公开,是公众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国务院新近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它一方面有助于公众监督政府,另一方面有助于公众参与有关公共问题的治理,从而促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与理解。随后,我们发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就是要率先进行这一实验。

实际上,信息公开一直是环保总局的工作重点。2004年6月,《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发布;2005年4月,第一个完全公开的听证会——“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召开;2006年2月,中国环保领域第一个部门规章——《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出台。去年一年,因信息公开不符合要求等原因,环保总局对总投资达1600亿元的43个火电、化工、公路、铁路类项目的环评文件不予受理。

推动环保事业,舆论监督功不可没

从环保部门的角度来看,媒体的批评和监督,正是公众关注环保和参与环保的表现。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经历了由观念转变到利益博弈的历史过程。在这两个阶段中,新闻媒体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动力。毫不夸张地说,新闻媒体是中国环保运动的真正推手。

在过去经济发展“唯GDP论”思维主导下,虽然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中国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但是环保并没有成为公共视野中的热点话题。2005年,环保总局推行第一次“环评风暴”,叫停了上千亿元的违规项目。新闻媒体的大规模跟进报道和热烈讨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保问题的重视,使环保议题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话题”变成了“核心话题”。可以说,在促使从上到下的观念转变过程中,新闻媒体发挥了首要作用。

正是在媒体的关注之下,环保成为公共舆论中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由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和不法商业利益的畸形结合,成为破坏环境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环保事业,已经从一个观念转变阶段发展到利益博弈阶段。

在这一阶段,媒体的有效监督,相关信息的大量披露,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都成为大大促进环境保护的力量。这些力量的汇聚,使我们这些环境监管机构的执法更加有效。例如,2005年的圆明园防渗听证会,今年年初的“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在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一些违规的项目和企业很快进行了整改。

信息越公开舆论监督越重要

作为社会的报道者,新闻的本质要求记者和媒体必须忠于事实、客观报道。但是,新闻的即时性以及事件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新闻报道又是一个逐渐接近真相的过程。要求媒体所有的报道,都像专家学者那样作出专业判断、像法官检察官那样证据确凿,是不可能的。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说过一句话:媒体不是中纪委,不可能要求它的报道百分百准确。这话我很赞同。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小失误,或者细节上的失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世界上也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从不出错。

媒体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如果提得不对,可以解释,可以反驳,说清楚就行了。从政之后,我多次被媒体在某些细节上“修理”或“误会”过,但后来都解释清楚了。从这点来说,政府官员要有点承受力。但是,另一方面,媒体作为舆论的代言者,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应该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在舆论监督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对媒体的职业道德和行业公信力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大政的重大问题的报道,媒体是不是应该履行更加严格的核实程序?发生了重大失实,是不是需要立刻更正?要使舆论监督有力量,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起决定作用。

篇5:潘岳轶事作文素材

潘岳:(247年-3)字安仁,今郑州中牟县人,潘岳轶事作文。美姿容,聪敏,有文采,乡里称奇童。任河阳(今河南孟县)令时,在县中广植桃李,一时传为美谈。

潘岳长相漂亮,风度也好。小时胳膊下常挟着弹弓,只要一在乡间的大道上聘,遇见他的妇人们,就没有不拉起手来把他围住的,而左思长得非常丑陋,也仿效潘岳前去邀游,结果,成群的妇人一起纷纷向他吐唾沫,他狼狈而归。

篇6:潘岳:环保必须进入决策前端

目前,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国家形象造成很大损害,已经成为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绿色发展必须突破的主要瓶颈。我们的GDP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8%~13%,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4个国家中排在第133名。

基本国情和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继续复制西方传统工业化的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但可持续发展不是空中楼阁,不是几句口号,它需要借助一系列制度安排来落实。通过战略环评完善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机制,是我们当前必须利用好的手段和必须抓住的机遇。

推进战略环评已刻不容缓。一些地方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时,较少在宏观决策和整体规划上考虑环境与资源因素,带来了深刻教训。近日引起广泛关注的厦门海沧空间布局失调等问题就是如此。必须通过战略环评,综合分析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进行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

目前战略环评还面临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基础不牢固等制约因素,很多地区和部门没有对战略环评给予应有的重视,致使空间布局混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积重难返。至今,一些滞后于形势的惯性思维,仍使战略环评相关法规的出台步履维艰。

环保总局这次组建战略环评专家咨询委,在为规划环评审查提供咨询的同时,还将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各类决策进行环境影响论证,并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对各类重大开发建设战略和规划进行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是中国战略环评发展历程中的大事,是政府职能从重项目审批向重规划调控转变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

战略环评是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规避环境风险的根本手段。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环保总局将更为积极地推进战略环评,将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决策链的前端,使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国土利用格局等真正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开发建设的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上一篇:多学科综合诊疗制度下一篇:清明踏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