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名言

2024-04-24

佛法名言(精选10篇)

篇1:佛法名言

1、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积极地为大众服务。

3、圣人可以掌握时空,而凡夫却被时空所限制。

4、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5、过去,已成过去,它只是记忆的残影。

6、老实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7、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8、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9、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10、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1、智者善植因果。

12、诚恳可以感动人,谦虚可以说服人。

13、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14、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

15、黄金无种子,惟生于勤俭之家。

16、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17、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18、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19、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0、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21、善于保护自己的,永远谦虚谈话。

22、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23、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24、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25、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7、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28、好、坏,都会随时间消失,没有例外。上苍对时间的安排,绝对平等。

29、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30、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佛说十善业道经》

31、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32、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悦。

33、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34、菩萨以正觉为习惯,众生却以烦恼为习惯。

35、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篇2:佛法名言

2.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3. 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5.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6. 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7.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起来。

8.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9. 这个世界,真正潇洒的人不多,故作潇洒的人多。有人认为,那种一掷千金的派头就很潇洒,这是对潇洒的误解和潮弄,这种派头,除了证明这钱八成不是他自己挣来的外,并不能再说明什么。

10. 高尚的追求,使生命变得壮丽,使精神变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人生变得昏暗,使青春变得衰朽。

11. 在物质开拓中去开拓崇高的精神;在精神开拓中去开拓人生的价值。

12. 也许你航行了一生也没有到达彼岸,也许你攀登了一世也没能登上顶峰。但是能触礁的不是勇士,敢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奋斗了就问心无愧,奋斗了就是成功的人生。

13. 灵魂在耕耘中净化,信念在耕耘中升腾。转首回望,耕耘后是一片清新的天地,一个绚丽的人生。

14.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的人生。

15. 倘若把感情贯注到事业上去,手艺匠也可以成为极伟大的艺术家。

16. 我们在上路的时候,一定要带上三件法宝,而不是赤手空拳。这三件法宝是一健壮的身体、丰富的知识和足够的勇气。

17. 所有的输和赢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只要勇敢地选择远方,你也就注定选择了胜利和失败的可能。人生的关键在于:只要你做了,输和赢都很精采。

18. 大自然是个忠实的供给者,但它只把报酬给予努力工作的人。

19.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20. 人的美丽可爱,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容貌,首先决定他的精神面貌。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永远是年轻和美丽的。

21. 言行适度,凡事想到别人,是君子的两大特色。

22. 最难抑制的感情是骄傲,尽管你设法掩饰,竭力与之斗争,它仍然存在。即使你敢相信已奖它完全克服,你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谦逊而感到骄傲。

23. 事业恰似雪球,必须勇敢往前推,愈推愈滚愈大,但是,若在途中停下,便会立刻融化消失。

24.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

25. 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向。

26.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会自己创造机会。

27.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28. 人生是短暂的,这句话应当提醒每一个人去从事他要做的一切事情。

29. 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30.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31. 生命是一程旅途……人们所有的享受与幸福只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社,供人们稍事休息,好让人们增添精力到达终点。

32.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篇3:佛法名言

2011年4月份常州市天宁宝塔瓷佛殿正式竣工,天宁寺瓷佛殿的设计是第一次将陶瓷艺术与宝光证妙的佛法结合在一起,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陶瓷艺术佛塔殿堂。瓷佛殿成为弘扬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窗口,在瓷佛殿的设计制作中,采用了青花、粉彩、斗彩、古彩、影青、扒花、半刀泥、堆雕、薄胎、色釉、玲珑瓷等多种景德镇传统和现代的陶瓷工艺。同时他们把艺术家的陶瓷艺术精品大批量融入到佛教建筑中,开创了陶瓷艺术文化的旅游产业;在瓷佛殿的设计中第一次应用了大型瓷板画,这些瓷板画以宝塔奇缘、众生礼佛、众缘和合、华藏世界等佛教文化为创作母题。

二、陶瓷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是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创新之路

纵观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数千年源远流长,取得过辉煌的成绩,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都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瑰宝。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特色大体有以下方面:陶瓷纹饰精美多样,比如清代瓷器纹样“和合如意图”“金玉满堂图”“独占鳌头图”“祝寿图”“莲花纹”“海水纹”“海龙纹”“梧桐图”“婴戏纹”“婴戏三果”“眼前见喜图”“福禄寿图”“缠枝纹”“饕饕纹”“羲之爱鹅图”“麒麟送子图”;陶瓷色釉艺术独特,既有单色釉白瓷、青花,更有成化斗彩、粉彩、古彩等各色釉艺,还有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等讲究;题材涉及花、鸟、虫、鱼、飞禽、野兽、人物现实、神话传说等。

然而,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潮流,中国陶瓷业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首先,传统的艺术陶瓷手工生产方式仍然占据制瓷业的主导,传统的陶瓷手工制作窑炉烧制导致了景德镇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现状;其次,陶瓷产业群链单一,无论政府官方如何规划,结果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陶瓷业依然集中在日用陶瓷、建筑卫生产业陶瓷和零散的个体艺术陶瓷创作群上;再次,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创新思路,没有开辟出陶瓷文化艺术发展的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最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陶瓷产业总体上存在技术落后、生产设备陈旧、陶瓷造型、装饰设计落后、陶瓷设计创新整体研发能力弱的状况。

在常州市天宁宝塔瓷佛殿的设计制作中,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大规模地把佛家文化融入陶瓷艺术设计创作中,获得了多项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创新成果专利,历史上第一次把超薄板陶瓷技术应用于佛教瓷佛殿的设计中,第一次把传统陶瓷的青花、古彩、斗彩、粉彩、沥粉堆金、玲珑等技法,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瓷佛殿顶棚、壁饰、门辅首、供桌等装饰物件;申报并获得了“装饰板(顶棚陶瓷浮雕描金莲花瓣)”“装饰板(须弥座陶瓷仰莲)”“佛龛陶瓷穹顶大圆盘”“吊顶(青花玲珑)”“陶瓷门辅手”等技艺专利7项。这个案例为景德镇艺术陶瓷的产业多元化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当代中国陶瓷艺术行业中创造出一种新的气象。

三、陶瓷艺术和佛教文化的结合,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是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后发展的高级阶段,广义的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类行业门类的总称;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以满足社会精神需要的各类行业门类的总称,它排除指向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领域的文化活动,例如某些高科技产业化活动、技术贸易和服务活动等。1

在党中央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我国文化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雏形,有的初具规模,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角色转换过慢,计划思维定势僵化,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文化产业单一化,运行机制不灵活,没有构建和形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许多文化产业提供给市场的文化产品传统化、单一化,缺乏创新,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品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一些文化企业发展方向失误,生产的产品高污染、高能耗,生产成本高,绿色环保型文化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等。

笔者认为当下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建立推进创新的市场机制,文化产业市场还不完善,市场信息机制、市场融资机制、文化创新人力资源机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都不完善,导致信息缺失、科研和转化脱节。二是文化技艺水平有限,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竞争力不够。现代社会的竞争关键是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队伍和科研团队的竞争,富有竞争力的高科技科研成果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必将得到广泛开发应用,将会有力地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以佛教文化为纽带,把陶瓷艺术和佛教文化相结合,开创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首先,陶瓷艺术和佛教文化相结合,本身就是聚集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充分地利用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以资源整合的优势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的学者称之为“集约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2不仅可以进行行业内跨部门重组,也包括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组合,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生产模式。文化产业区域间、行业间的整合与集约,有助于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提高创新效益。其次,陶瓷艺术和佛教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和佛教文化产业传播模式的革新。基于佛教在我国的发展,传统的传播模式是教会祭祀模式,是一种收费传教的产业模式,这种模式历经几千年后当代已经衰弱了。把佛教文化载于陶瓷艺术产品中,相当于在陶瓷媒介上潜移默化传播着佛家的教义,把佛教文化置于当下火热的陶瓷艺术品市场中。另一面,传统的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在技艺上很难有突破式发展,而佛教建筑和佛教文化的接入,使得陶瓷艺术创新有了新途径。

摘要:自主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本文以常州市天宁宝塔瓷佛殿的设计制作为实证,论述了陶瓷艺术在佛法中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佛教,陶瓷艺术

参考文献

[1]陆贵山,周忠厚.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朱狄.艺术的起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曾芳,张龙平.论文化产业及其运作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篇4:长尾地佛法僧

门: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纲:鸟纲目:佛法僧目科:佛法僧科 地佛法僧亚科列入IUCN红皮书

保护现状:易危

只有在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西南部的小沙漠地区,才能见到长尾地佛法僧。30到60公里宽、200公里长的一块狭小区域,是全世界最后9,500〜32,700只(2009年IUCN估计数量)长尾地佛法僧的唯一家园。地佛法僧亚科(地宝鸟亚科)5种鸟类相当特别,常被单列为一科。它们是短腿地佛法僧、鳞斑地佛法僧、地佛法僧、栗头地佛法僧和长尾地佛法僧,全部是马达加斯加的独有物种。鸟类学家们预计,2009年起的未来10年中,它们的数量很可能大幅下降。

生活环境

位于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西南部、曼古基河流域的狭小区域。马达加斯加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其西部处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到达,属热带草原气候,干旱少雨。

物种特征

地佛法僧亚科的鸟儿像鸽子般大小,身长大约25-32厘米,喙粗壮,腿强健,翼短圆。较佛法僧目其他鸟类,它们更喜好地栖,并以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会翻跟斗而闻名。其中前4种均在密林中栖息,只有长尾地佛法僧栖息在小沙漠地区。

致危原因

1. 栖息地面积缩减:1962年至1999年,长尾地佛法僧栖息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已减少了15.6%,主要原因是建筑和商业用木材砍伐、开拓玉米种植地以及生产木炭。

2. 被捕食:当地狗和老鼠数量的增多,也威胁到长尾地佛法僧的生存。狗和老鼠都会袭击并捕食它们。

3.不被保护:马达加斯加目前并无明确法律对这一物种进行保护。

地佛法僧 (无危)Atelornis pittoides

天赐之地

马达加斯加岛堪称生物多样性的“天赐之地”。它在约1亿6500万年前与非洲大陆分离,又在约7000万年前与印度大陆分离。岛上生物与其他大陆相比有相当程度的不同,因此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陆”。据记载,目前这里共有258种鸟类,其中115种是本地特有种。而地佛法僧,仅仅是马达加斯加特有的5个鸟科、115种鸟类中的一种。

短腿地佛法僧(易危)Brachypteracias leptosomus

叫错的名字

“佛法僧目”包括许多漂亮的鸟类,如翠鸟、犀鸟、戴胜、蜂虎、翡翠等。佛、法、僧为佛教三宝。佛法僧目的鸟,鸣叫声听起来就像日语中的“佛法僧”,因而得名。有趣的是:其实人们听错了。佛法僧目的鸟鸣声在远处听,像是“hopuh、hopuh、hopuh”,在近处仔细分析,则为“hohopuh、hohopuh”,连续鸣唱,有时达百余次。

栗头地佛法僧(近危)Atelornis crossleyi

翻跟头的一科

佛法僧目的鸟大都羽色艳丽、举止优雅,其中一些种类常被饲养用以观赏,或是取其羽毛作为饰物。本目的鸟在除两极和部分海洋岛屿外地区都有分布,但地佛法僧亚科仅在马达加斯加岛有分布。这一科的5种鸟,虽然在外形上略逊于本目的其他鸟类一筹,但它们在空中飞行时会不时兴奋地连翻跟头(特别是求偶期),成为了本科的最独特之处。

鳞斑地佛法僧(易危)Brachypteracias squamigera

快要消失的小鸟

篇5:关于佛法的故事_佛法

佛陀反问他:“伽弥尼!如果有人把石头丢到河里,然后虔诚的祈求天神,希望大石浮起来,你认为这有可能吗?”

伽弥尼说:“佛陀!这是不可能的,石头丢到河里只会往下沈,怎么可能浮起来呢?”

佛陀说:“是的!假使有人造作很大的恶业,即使大家为他祈祷天神,求他生天,这也是决不可能的,因为造作恶业,自然会堕落地狱。”

佛陀再问:“如果有人把油倒在河里,然后祈求天神,让油沈下去,不要浮上来,这有可能吗?”

伽弥尼答:“佛陀!不可能的,油一定会浮上来。”

佛陀说:“是的!这正如有人造作善业,任谁也不能使他堕落一样。修行善业,自然生天;造作恶业,自然下堕,这是一定的因果法则,决不是因为祈祷天神而可以改变的。”

篇6:佛法妙言禅语句子

2)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3)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4) 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华,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理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5)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6) 活着,一定要有气度,这不仅仅是涵养,也是一种标识。在与人交往中,为人所看中的第一要素即是气度。修炼人生,展示自己活着的气度,让生命更有意义。

7)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送你一尊白观音,愿你清静无染;送你一尊红文殊,愿你照彻法界;送你一尊黄财神,愿你妙手金银;送你一尊黑护法,愿你金刚摧魔。

8) 随心、随缘、随性。

9) 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10) 那些上演着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开出一朵地老天荒的花。

11) 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12) 人世事,几完缺。——吴伟业《贺新郎》

篇7:佛法与科学

作者:广超

发布时间:2010-02-26 来源:《网海莲舟》

今天,我们来谈谈“佛法与科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从佛教的观点来说,科学是人类以有限的能力,观察后所得到的结论。根据佛法,人类的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人类有某种障碍,在佛教称为“所知障”。所知是所知道的东西,障是有障碍。就是这个“所知障”限制了我们对世间观察的准确性。

若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科学,我们就会说他们的科学已经落伍了。那什么叫科学落伍呢?所谓科学落伍,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子才是最科学的,到了以后也不是了。也就是说科学不是永远对的,而一个接受科学的人,应该先接受这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关于光线的理论在科学里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转变。在爱因斯坦(Einstein)发现相对论(Relativity)以前,人类认为光是走直线的。但是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却说因为有地心吸引力(Gravitational Force)等的影响,光线会弯曲,而不一定是直的。

爱因斯坦发表了这个理论后,有些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是用数学证明出来的。但是后来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转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对的。太阳系(Solar System)里有颗土星,这土星有个卫星(Satellite)绕着它旋转。根据他的推测,当这个卫星还被土星遮住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看到它了。那是因为从这个卫星发射出去的光被地心吸引力弯曲了。后来人们利用高能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这件事实。

所以说科学是我们以有限的能力所得到的结论罢了。

这个结论在当时的情况底下是对的,以后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对科学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认识态度。我们不应该迷信科学。很多人迷信某一种宗教,包括迷信佛教,也有很多人迷信“科学教”。科学教他的东西他都信,都认为一定是对的,这就是迷信科学。

当我们对一个东西真正搞清楚了,在你的知识能力范围里认为没有错了,你相信它,那以佛法来说,这不是迷信。但是你的知识范围里面,所知道的可能是一种错误,这就是佛法所谓的“所知障”。这障碍使你没有能力更进一步超越你所知道的。

许多人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第一的,什么都要用科学来判断对与不对。若以一个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他会说佛法才是对的,应该以佛法来判断科学对与不对。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我们先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佛法。佛法里面谈到很多的道理和现象。如果以科学来看佛法,我们就需要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佛经里所讲的某些东西超越你的能力,你不能因为科学没有说,你就先否定它。你只能说科学还没有办法解释,可暂时保留。你不能因为科学无法证明,就说它错,不然这就是迷信。

比方说,佛经里有这样的记载,说时间可以变长缩短。有一部经叫《维摩诘经》,这部经里说有一些菩萨,他们有神通,能使时间加长缩短,你说科学吗?有些人认为那是神话,但是现在科学却证明可以。当一艘太空船,以快到接近光的速度行驶的时候,时间就会转变了。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所提到的时间可长可短。这不是很科学吗?但是当你没有学到相对论的时候,你不了解这件事,就会认为乱说,时间怎么会变呢?

同样的,佛法有生死轮回的说法,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在过去这说法被科学否定,现在却开始接受了。外国已经有很多间大学在研究这个课题。他们把它叫做灵魂学或灵学。

其实科学最大的毛病在那里呢?科学最大的毛病出在从事研究跟实践的是不同的人。比方说某某人有能力做到一些现象,但是他却没有去研究,而那些所谓科学家,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那个现象。譬如一个运动员,他赛跑第一,其他人就专门研究他的赛跑技巧,但是他们自己却永远不能跑第一。科学家往往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脑袋里构思做研究,可是他们本身却做不到,这就是科学家最大的一个毛病。

那么科学为什么会有这个毛病呢?因为科学家在从事研究的时候,为了获得超越人的能力所能得到的讯息(Information),就得依靠种种仪器的帮助。但是就是这个科学态度使得人退化。怎样讲使人退化呢?根据佛法,人原本有很多能力,但是因为迷于应用种种的物质,不懂发展自己的本能,所以就退化了。

我们应尽量运用自己的本能,因为根据佛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跟佛一样的神通自在。由于我们没有加以训练怎么去运用它,在佛教称为修行,结果我们就失去了一些本能。

科学家都犯上了一个毛病,那就是过于依赖仪器的帮助。近代有一类科学家,他们发现人类有很多的能力超越科学所能够解释的,他们就专门研究这类现象。在中国,他们把这种能力称为特异功能。

我举个例子,在中国北京科学院,有一个人拿着一瓶药丸,在手中搓一搓,一颗药丸就会从瓶子里面掉出来。其他人打开瓶子数一下,果然少了一颗药丸。接着他把那颗药丸,往那个瓶子一按,药丸就进去了。科学家都傻了。这个现象恐怕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科学家就把它叫做“心灵至动”。但是有什么用呢?他又做不到。他只不过是在把他所看到的现象讲出来,给个名称罢了。至于解释呢,他是一窍不通。

再来说,有一个人拿了一张卡片,叫那些科学家在上面签名。然后,他把那卡片放在口内咀嚼到碎烂了,再吐出来,搓成药丸的形状。过后他说要将这个纸团还回那张卡片给他们。谁相信?结果那个人用手搓一下,一张卡片就出来了,而且上面的签名全还在。那么你说科学怎么解释呢? 刚才我提到现代科学家在研究生死轮回的事。他们收集资料,记载各种生死轮回的现象。有些记载人死后的情况,有些记载某个人在转世后,述说他前世的事情。这类由科学家亲自记载的书证明了佛教所讲的生死轮回。但是若一个科学家不深入研究佛经里所讲的生死轮回就一口否定,那么这个科学家就是迷信科学。所以不要以为科学永远是对的,而一口否定不符合科学的说法。你不去了解,不去深入探讨,这样就否定,这种人是最迷信科学的人。

我们来看佛教里面讲的种种现象。根据佛教,我们人类这个世界只是无数个世界的其中一个罢了。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人在居住。这个跟现在的科学所谓外星人的说法是一样的。

佛经有提到这个世界是怎样慢慢形成又会怎样慢慢毁坏。当这个世界形成的时候,是没有人类的。是后来才慢慢有人类在这个世界居住。当你看到这类超越你所能理解的经典时,就先一口否定,那你就是迷信。

再来,佛经里曾说过,佛观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也就是说佛用他的一双眼睛看一杯水,就能看到里面有很多的细菌。一杯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是形容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生命。这说明了佛能够直接用他的眼睛看到水中的细菌。

又有一部经典说,佛有一位弟子叫做阿那律,是一个阿罗汉。他看世间好象看手掌上的一个水果一样。这就有如一个人登上月球看着地球一样。他凭什么这样说?

他不需要用任何仪器,而直接以他的能力去观察。这种超人的能力在佛教叫做神通。那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呢?那是因为我们有种种障碍,使我们没有办法启发这些神通。

在中国,他们研究一个人只要打坐、练气功,就能激发出这种能力。佛教里也说,如果一个人修禅定,就能够产生神通。为什么呢?这道理是很简单,很科学的。根据佛法,众生的心本来是能够知道很多东西。但是你一出生你就执着于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种种现象,一直迷惑于现前所接触的东西。结果你的能力就被限制和约束着,使到你的思想乃至你的一切无法超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范围。当一个人修禅定的时候,就会不再执着他所看,所听和所接触的一切,而本身的潜能就能慢慢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神通了。

所以说,我们人类本来有很多的能力。但是因为我们迷惑我们眼看耳听的种种事物,使到我们失去了这种种的能力。这就如一个人进入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他迷惑于荧幕上光影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却不知道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人在世间也是如此。

我这么说是否在否定科学呢?并不是的,而是要告诉你们,科学是人用他的感官和仪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所得到的结论和知识罢了。超出他能力所及的,就说是违反科学,这种态度将使人没有办法进步。他应该认识到有很多现象是科学还不能解释的。一个研究科学的人必须接受这一点。

现在有许多关于外星人的影片,有些提到外星人如何来到地球,并且教导人类许多知识。同样的,人间有很多东西我们人类还不懂。有些人通过修行,激发了一些超能力,再把他所体会到的讲出来,教其他不懂的人。比方说,现在的科学相信我们的身体有经脉,也承认了针灸。但是这些经络穴位都是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到的东西。不过,那些有打坐练气功的人,却能慢慢地感觉到这些东西。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坐禅、静坐,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甚至能够观察自己的内脏和血液的流动。那么这是不是科学呢?其实这也是科学的。

研究科学往往逃不了眼睛和耳朵。例如当你用望远镜观看天体,你还是在用你的眼睛观察,对不对?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修练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的骨头和内脏。而练气功的人,他们能够感觉到气在身体运转,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用这种方式去得到他的知识,他是用他的能力直接观察到,不是凭推理的。如果科学家要从事研究,就必需借助仪器,若要通过感官来观察并发现人的身体有气脉在作用,这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所以你说什么是科学呢?说穿了还是那句话:科学只是在人类能力的范围里面所得到的知识罢了。

释迦牟尼佛具足各方面的能力,他把对这世界所觉悟、所知道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是否非科学的呢?把亲身验证到的东西说出来是绝对符合科学的,除非那是凭空捏造,或是出自个人的思想和推理。因此,我们看佛经时要弄清楚,凡是佛经上所讲的一些科学没办法证明的东西,你只能说那超越现在科学的能力,我们还无法证实,却不能说那是迷信。比方说,佛经里面提到世间有鬼;从前的科学家认为有鬼的说法是迷信,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也在研究鬼了。而鬼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你没有办法看到罢了,但有些人却能够看到啊!根据佛法,鬼很难自己找到吃的,要靠人供给。我们人布施给它,它才有饭吃,那是不是很迷信呢?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人亲眼看到。

根据佛法,所谓的科学应该通过三种方法来印证,在佛法里面叫做“量”。实际上佛法是很科学的。佛在经典里面有提到我们怎样能得到正确的知识。他说获得的知识有三种:

一、现量:这是你亲身现前所体验到的,你认为没有错误而得到的知识;用这种方式而获得的知识叫做“现量”。

二、比量:当你用现量所得到的知识还没有办法得到结论时,便通过推理去寻求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的知识叫做“比量”。

三、圣言量:圣言就是指圣人所讲的道理。他们的能力超越我们,所讲的道理都是可信的;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叫做“圣言量”。

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他们只相信现量和比量所获得的知识,他们不信圣言量。但是他们对那些曾研究出一些结论的科学家所讲的话,却是深信不疑;其实这样也是通过圣言量来获得知识。比方说,爱因斯坦说光是能走曲线的,你看到了吗?没看到,但你相信,对吗?那就是因为你把他当做圣言量,你认为他不会骗你,他讲的话是值得相信的。其实我们人类自古以来,一般人,包括科学家,都是用这种方式得到知识的。

因此当佛经记载了一些事实,我们没能力知道是非对错时,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是一个圣言量,目前没办法证实罢了。我们需要用这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

现在让我们用佛法来看科学。根据佛法,我们人类因为过去的种种因果,形成了现在的身心。我们现在身心所具备的能力就局限了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一旦我们转换了另一个身心,我们又会具有其他的能力了。例如,火箭炮飞行时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类听不到,狗却听得到,它就吠起来,也就是说狗有某些方面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动物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它们只是思想上比我们差,但它们的触觉和感觉能力不一定输给人类。佛法里面说甚至有些动物,它们也懂得修行,可能修得比我们人类还好。人类自命是高等动物,但是不等于说没有其他动物能够强过我们。只是我们人类不知道罢了。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呢?这道理是很简单的。比方说,你现在去买一些鱼,然后放在鱼缸里养。过了一些日子,这些鱼生了小鱼,那么这些小鱼就只知道你的家,它的世界就是你的家罢了。它们就好比中国的一句成语所形容的“井底之蛙”,对吗?

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根据佛法,我们众生是井底之蛙,有很多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那为什么我们没能力知道呢?佛法说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所知障”,一是“烦恼障”。

所谓“所知障”就是说你现前的能力障碍着你,使你没办法知道。而所谓“烦恼障”,就是你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使你没办法知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上一节数学课时,假设有一个人,他爱上了另一班的同学。那么,他在上课时就整天想着她,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他弄不清楚,对不对?这就使到他的学习能力降低了,这就是所谓的烦恼障。我们人类有很多的贪、嗔、痴烦恼在障碍着我们,使到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有能力知道。因此根据佛法,你要知道更多的东西,就得先清理你的烦恼。接着,你必须将你现前所得的知识丢掉,如果你一直运用现前所得的知识,那你就有所知障。因为你的所知就在你原本的范围里,用来用去也在这个范围里,如果丢不掉,你就永远只是知道那套学说罢了。那丢掉了怎么办呢?根据佛法,当你丢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把这个世间看得更清楚,那时候你看东西就会有另一个层次的认识;这就叫做修行。所以说,修行本来就是很科学的。比方说,你有很严重的贪心,要怎么克服呢?

佛教说应该从布施开始。起初别人向你讨东西,你给他一毛钱。他第二次讨时,你还是给他一毛钱。当你觉得布施一毛钱对你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时,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地增加布施的数目,两毛,五毛,一块钱的布施,以后你就不会那么贪心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方法,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

其实佛法所讲的一切,完全都符合科学。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不要随便听信别人讲的,也不要因为那个人的权威而相信;也不要因为别人一个传一个,传了大家都在说,你就相信。”你必须自己去体验,通过佛教的三种量来印证。你认为正确,你才接受。如果没有通过这三种量,你就接受或反对,那你就是迷信的人。反对其实也是迷信。这怎么说呢?比如你家里,妈妈或婆婆在那里拜神,你极力反对,你也是迷信。她迷信在拜,你迷信在反对,你根本不知道她在搞什么。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她为什么对某个神这样尊敬,原因可能有好几个。例如:可能她到一间神庙去,神庙里的乩童向她说种种事情,结果很灵验,她就相信起那个神,然后她就回家拜。你没有经历过,就否定她的信仰,这样做你就对吗?其实你也是错的。因为她曾有一些事实的东西证实给她看,她才相信有值得信的一面,而你只看到她在那里拜拜罢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佛教徒每天拜佛,而你是信科学的,你会觉得拜那个木头来做什么?在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的时候,你这样说他,那你是什么?你是在迷信科学。至于圣言量,你凭什么相信某某人讲的东西都是圣言量?那是因为你相信他讲的话从来都没有错。那什么人值得你相信而从来没有错呢?当然,佛教徒说是释迦牟尼佛,基督教徒说是谁呢?上帝?错!上帝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话,你们错了。他们所相信的圣言量从那里来呢?是相信耶稣说的,相信圣经里记载的,相信他们的先知说的。这些先知是什么呢?他们跟某种神灵界接触,把所得到的东西写下来。在我们佛教,我们就相信佛所说的是圣言量。为什么我们这么相信呢?那就有几个原因了。

根据佛法,在这个世间,什么样的人才值得你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完全是对的。

(一)这个人必须没有烦恼,也就是没有烦恼障。

(二)他必须没有所知障,也就是说,他想知道什么,他就能够知道。

根据佛法众生是可以有这种能力的,是可以没有所知障,我们佛教徒相信佛没有烦恼遮盖住他,也就是说佛有智慧现前,没有所知障,所以他讲的我们都可以相信。

佛教里面说,有些人通过修行,解脱烦恼了,而证得阿罗汉果。他讲的都可以信吗?根据佛法,这是不一定的。阿罗汉有时候也会讲错的。佛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佛有两个大弟子,一个目连尊者,一个舍利弗尊者。他们两个人各别收了一个徒弟,并教他们修行不同的法门,结果两个人都教错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两个人应该修什么法门,这是他们的所知障。还有很多东西阿罗汉是不知道的。如果你以为他们没有了烦恼,他们的话是一定对的,那你就错了。

不要以为一个人证了阿罗汉果就什么都会,绝对没有这回事的,所以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人的智慧,他的能力是否受到了各种限制,而佛教认为最严重就是这个烦恼障和所知障。至于佛法,以我们佛教徒的眼光来看,全都是由智慧所讲出来的道埋。你可以凭你的智慧判断对在那里,错在那里。不像某些宗教,他说你要相信他,你就得救,佛教并不是这样。佛在教导某一位众生时,若他的智慧不够,能力不够,佛劝他信就好了。就是说他没有能力通过现量跟比量来衡量佛法,只好依靠圣言量。这是佛教导众生的时候,针对某一个众生在没有办法之下所用的法门。

我们看佛经的时候,我们就要明白佛向不同的众生讲不同的佛法。我们众生有种种烦恼,所以佛就必须讲不同的法门。佛法就像一种药可以对治我们种种烦恼之病。佛法说病药对治,不是病治药,也不是药治病。

其实你们如果有研究化学,病与药是互相克制着对方,不是吗?当你身上有不平衡的地方,你会感到不舒服,但当综合了你就没事了,这就是佛法说的病药相治。

谈佛法与科学就是要让你们认识到要以怎么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不要用迷信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佛教,这是很大的损失。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的能力所不解的,如果你相信圣言量,你便得到了这些知识,对你是很有益的。但是若你一定要用比量或现量来衡量这些知识,而你又做不到,那你就会损失了许多有益的知识。

举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一个人跟你说打坐了身体会有气在走,你说怎么会有?气是什么鬼东西?然后你就不愿意去尝试。你不去尝试,你就永远无法体验到这个气在体内的运行,你就永远不信。但是如果有一个练气功人,气很强能够把你推倒,那怎样呢?你就佩服他了!为什么?因为你用现量证实了,那时你才肯去学。

所以我们不要一直以自己的能力为准则,认为我们的能力所知的我们才接受,能力所不知的我们就不接受,这是一种损失。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相信有一些人,在某一些地方超越我们,如果他讲的话值得相信,你应该接受。刚才我说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一个圣人。根据佛法,佛没有过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口、意无失。他将他所觉悟的一切告诉众生,而他抛弃他的一切来利益众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真正觉悟到这个世间的真理,他过去世的因果使他今生能够这样做到。他把所觉悟到的讲出来,让众生朝着他同样的路去修道,去觉悟。用佛法来讲是修道觉悟,以科学来讲就是照科学去实践。前人实践过的,你照实践罢了,不过这些实践被人讲成宗教。

佛法一点也不迷信,一个人如果学了佛法,他看这世间的事物会更深一层。为什么呢?因为他将看到自己。怎么说看到自己呢?比方说,你们可能有听过这样的故事,爱迪生在读小学的时候,问他的老师,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那老师骂他笨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呢?很多人都没想过,其实一加一等于二是近五十年来数学家才能解决的问题,你们知道吗?五十年前的科学家,数学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爱迪生很聪明,他早就看到了,一有多大?到底一有多大?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这些我们从没有质问过,是不是?在佛法里,佛说你该观察自己,人家讲这个是这样一回事,你就应该观察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有深入学习佛法,你就会看到它独特的一面了。根据佛法,世间的一切是人类命名的。这个叫一,那个叫一,这个“一”跟那个“一”放在一起就叫二。这是个很简单的比喻。但是里面所牵涉到的道理是很复杂的。所以我们人类整天说一定要事实证明,但是人类是最不现实的,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却从不追究。

整个世间宇宙的一切,在佛法里面都有深入地说明,这是因为佛有全知的智慧。哪一个人能够将一切的东西讲得清清楚楚,这是很了不得的。

你们看佛经,要去探讨释迦牟尼佛讲的道理有没有错。我以前是信“科学教”的,后来看了佛经,却找不到释迦牟尼佛的错误,反而是发现很多科学家的错误。结果我就信了我原本以为是“迷信”的佛教!

篇8:佛法智慧与企业经营

《包容的智慧》一书的作者,是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与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

星云大师,提倡“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以出世的思想,做人世的事业。他1949年到台湾后,开创佛光山,并在全球广设道场。建立十多座佛教学院,成立出版社、图书馆、电台、人间卫视美术馆。等等;培育佛教人才,推动人间佛教。数十年来身体力行。

刘长乐是个著名的佛商,他每见到佛像都要敬拜,在功德箱里捐些钱,他曾投资创办“中国佛教文化数据库”。用现代电子数码科技,储存佛教文化的资料,将古老抽象的理念形象化。

一位是佛界宗师,一位是传媒精英,两位作者的经历和事业看似毫无交集,但当他们就社会现状、人生态度、企业管理等话题进行交流时,古老的东方哲学与现代的都市人生,呈现出完美的交融。

古话说:“千条江河归大海,有容乃大。”可是,在当今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包容,成为一种说着容易,做着难的境界。

现代人喜欢把商场比作战场。既是战场,必定硝烟弥漫,你死我活。如此引申开来,更有情场如战场、考学如战场、晋升如战场……在这个充满“战争”的年代,主张容忍,主张退让,主张吃亏是福似乎有悖“与时俱进”,当你肩上扛着房贷、车贷,要考虑子女就学、父母养老,睁开眼就是同事倾轧、邻里纠纷,闭上眼还听到汽油涨价、米面脱销……

此时人的心境,恐怕真的很难容下“包容”两字,

阅读这本书,不是为了学习佛法,书中虽不全是经典。但星云大师讲了许多禅宗公案和小故事,来为“包容”作出诠释,仔细琢磨,令人释怀。带着禅理的“包容”,实际上是适合一切世俗人体会和学习的,在喧嚣的社会中,人不能忘了奋斗,但是拥有一颗“包容”之心,不至于被“奋斗”的锋刃割破了自己的快乐或平静。

近年来,像作者刘长乐这样热衷于佛学的企业家不在少数。这个群体对佛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在各地开设的国学班或佛学班中,有不少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他们或虔诚信仰,或以之修身,或用之企业经营,且大多成绩斐然。

青岛双星集团在总部矗立起一尊大弥勒佛像,遭受非议,总裁汪海是这样解释的: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能为双星所吸纳。双星的员工大多来自于落后地区,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到工厂就是打工赚钱,还不太容易接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之类的教育。所以,他就提出“干好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行善积德”,一下子把企业领导与员工的心愿统一起来了。佛教宣扬的“普度众生”与我们提倡的“为人民服务”有共通之处。

人信佛学佛,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佛法深渊广博与企业管理的纵横细微,相映成辉。佛法中有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无论经营什么企业,都可以在利己的同时,也利他人、利社会。事实上,也唯有切合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企业才有不断成长的空间和土壤。这种需求越长久、越稳定,企业的生命力才能越旺盛。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将这种需求放在首位,本着与众生广结善缘的宗旨,同时在技术质量上严格把关,那么,即使不去有心竞争,也必定能将企业办好,也必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篇9:修行佛法禅语句子

2. 愿我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3. 俗语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碍,不要说佛门外,佛门裡面都有障碍。佛教不是没有力量,而是不团结、不和合。

4. 你若无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头,把酒千杯平日月,吟诗百首度春秋。

5. 刹那便是永恒。

6. 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7. 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8.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9.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末学合十,向同参道友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10.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11.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姜夔《鹧鸪天》

12.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13. 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篇10:美文:如来乘佛法

所有做坏事受到恶报的人,不是佛使他们受到恶报,也不是菩萨使他们受到恶报,也不是罗汉使他们受到恶报,也不是任何人使他们受到恶报,而是作恶的人自己造成他们自己受到恶报。佛没有使他们受到恶报。菩萨也没有使他们受到恶报。罗汉也没有使他们受到恶报。是作恶的人自己造成他们自己受到恶报,不能怪任何人,不能怪佛,不能怪菩萨,不能怪罗汉,怪作恶的人自己。

佛、菩萨、罗汉都只是他们的像受到人们瞻仰和敬拜,而不是他们本人受到瞻仰和敬拜。他们死后,他们转世投胎以后就不再有名,不再受人们关注,不再以他们真人的`形象受到人们瞻仰和敬拜。佛、菩萨、罗汉死后和凡人一样也会投胎转世,但他们死后投胎转世以后都不再有名,不再受到人们关注,都只是佛教的普通的传教士。

上一篇:观牡丹花展_小学作文下一篇:隧道线形设计的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