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名言

2024-04-15

曹丕名言(精选14篇)

篇1:曹丕名言

曹丕名言

1、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2、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

3、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4、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5、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

6、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7、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8、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篇2:曹丕名言

2、弦歌发中流,悲响有余音。

3、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4、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

5、方舟戏长水,湛澹自浮沈。

6、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

7、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求时之过已。

篇3:曹丕的音乐才华与天赋

一、诗乐配合, 促进民歌化诗体音乐的发展

曹丕的音乐思想基本属于音乐范畴, 其《典论》提到:“余是以少诵诗、论, 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 靡不毕览。”这里可知, 曹丕非常崇拜儒家的作品及人物。在其称帝后, 马上就开始推行系列的尊重儒家思想的政策, 他在封孔子之后, 大谈对孔子的景仰之情, 并集结名儒编撰成儒家经典作品《皇览》。黄初时期, 曹丕还专门设立太学, 并下轻刑令, 主张以德治国, 通过仁德感化人民。曹丕一系列儒家政策及措施对当时的社会面貌有着很大的影响, 产生了“天下之士复闻库序之教, 亲姐豆之礼焉”的局面。由于曹丕的音乐思想来源其经典的儒家思想,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促成了他音乐才华的形成与发展。曹丕的音乐才华及成就与其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其现存的四十多首诗歌中, 乐府诗歌就占据一半以上。乐府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性很强的文学作品, 曹丕创作的诗歌正是脱胎于汉代传统的乐府诗歌作品, 其在内容及形式也受其影响。曹丕从文学的角度所创作的诗乐作品反映着其深厚的音乐思想, 其诗乐的理论主要体现其学术著作《典论·论文》之中[2]53。其从音乐创作的价值、风格及体裁等多个方面对音乐创作进行了高度概括, 从中也可以看出曹丕深厚的音乐底蕴及审美标准。曹丕的音乐作品秉承着现实主义的音乐传统, 写了大量关于现实生活的作品, 如抒发建功立业内容的《上留田行》, 其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儿女情长, 更加突出个人情感的抒发及风格的形成。这种类型的诗歌也是曹丕诗乐创作的主流及精华。

从音乐作品所描写的内容看, 曹丕的音乐作品非常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有着很强的娱乐性, 漠视传统的政教音乐。音乐作品中情感的日益个性化标志着汉乐府民歌的平民化, 成为当时人们之间相互合唱及民间表演性质的集体活动。曹丕创作的音乐受传统乐府诗歌的影响, 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叙事性, 其诗乐创作的内容大多为表达情感。在具体的诗乐歌词中, 曹丕还采用了多种手法来突出其情感的表达。例如, 他经常在诗乐中用到典故, 有着情景交融的情感。他的《杂诗·漫漫秋夜长》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写景的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曹丕以其个人独特的气质赋予了音乐作品独特的风格, 使其更具有个性化的精神, 并向抒情化的方向发展。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写道:“昔日游处, 行则连舆, 每至觞酌流行, 丝竹并奏, 当此之时, 忽然不自知乐也。”[3]69从音乐的角度看, 曹丕的乐府诗注重音乐与歌词的兼容性, 并善于用华丽的词句配以和谐的韵律, 以表达真挚的情感, 有着音乐美的重要特征。《燕歌行》是曹丕最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 内容写的是一位年轻的女子在失眠的夜晚思念他乡的丈夫, 其情丝动人, 对后世歌行体音乐作品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曹丕有着深厚的音乐才华且影响深远, 民歌化是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特征, 这在曹丕诗歌中尤为突出, 且有着向“魏响”发展的特征。

二、委婉传真情, 有诗人之境界

曹魏时期的音乐有着非常浓厚的抒情性, 并善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之情, 如曹丕的《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就描写了弃妇那种忠厚、眷恋之情。曹丕音乐作品中有着鲜活的游子、弃妇、文人形象, 他用委婉的音律描写了一种悠远的境界。作为一位有着极高艺术天赋的统治者, 曹丕善于抓住自然界最富有表现力的事物及形象, 并结合自己的情感, 形成一种崭新的境界, 成为一种有着绚丽景色的诗情画意。他的音乐天赋有着建安“正格”的称号, 并融入对安定新生活的向往及热爱, 给人一种感人的意象。例如“草虫鸣何悲, 孤雁独南翔”就将游子在漫长的秋夜中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这凄凉的深秋之夜让人更加想起了故乡的场景。在《燕歌行》中, 曹丕将思妇放在一个深秋落寞的季节来写, 更加突出了她的孤独及凄凉。皎洁的月光及闪闪的星星更加衬托其望眼欲穿及无法忍受的离别之痛。曹丕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渲染力, 形成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 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曹丕的音乐作品善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并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秋胡行》中就形象地描绘了情人焦虑不安的状态, 并期盼与情人会见的心理状态。《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就描写了弃妇恨与怨的矛盾心理[4]65。曹丕的这些诗歌有着缠绵的音节, 给人一种无可言语的美妙之感。

曹丕的这些音乐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其音乐主要形成于邺城时期及黄初年间, 这与建安初期战局动乱凄凉的音乐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 而在建安以后形成了三国之势, 社会环境较为安定。这时候的曹丕过着一种“怜风月”般的生活, 他还与曹操一起出征, 饱尝与亲人的离别之痛, 因而他当时的音乐作品主要为自己的游乐生活及幽怨之情。他的这些音乐作品的风格大多师承《古诗十九首》,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古诗十九首》中描写了离别的情思及妇女命运的悲催, 这种内容及风格引起了曹丕的共鸣, 并创作了与之情调相似的风格。曹丕的音乐作品根据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风格, 如《黎阳作三首》中就描写了曹军出征的情景, 同时也描写了战争的凄苦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曹丕的音乐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这些艺术表现手法最突出的是赋、比、兴的运用, 有着鲜明的形象思想, 是当时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钟嵘在其《诗品》中对曹丕的音乐给予了极大的夸赞, 称他的诗歌充满着各种绮丽的想象。在《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的作品中就描写了挽船士与新婚妻子离别的情景, 曹丕为此进行了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愿为双黄鸽, 比翼戏清池。”表达了他们永不分别的愿望。

三、诗歌形式多样, 有“振起美响”的音乐成就

东汉时期, 七言诗歌依然成为文人追求的趋势, 现存的七言诗歌以曹丕的为代表, 有着通俗的语言及民间乐府民歌的特色。建安时期的文学有着明显的白话与民歌化发展的趋势, 当时的作家几乎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而曹丕的作品无疑是这个时代音乐形式发展的代表。之所以将曹丕的音乐作品提到这么高的地位及作用, 就是因为他的音乐作品缺乏帝王之度而具有平民文学精神的特点。曹丕就是一位能自然唱歌的诗人, 他步武乐府, 但又不受其约束, 将民歌的旋律及语言特色巧妙地融汇于诗歌创作之中, 有着独具特色的诗歌特色。他的“居世一何不乐!上留田!富人食稻与粱。上留田!贫子食糟与糠”[3]69有着明显的通俗特点, 非常值得人们欣赏, 同时还有众多富有文采的诗句。曹丕的这种音乐创作实践是与他在《典论·论文》提出诗赋欲丽的主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这一主张更加符合艺术的审美要求, 从而将音乐创作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阶段。当然, 曹丕的音乐水平还没有达到文质彬彬的境地, 更没实现卓尔不群的最高成就, 但他的振起美响的音乐创新思路, 开始将音乐推向新的高度, 为建安诗歌“骨气奇高, 词采华茂”的新境界奠定了重要基础,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就注意到了文艺或音乐形式美的重要性。曹丕所说的诗乐之“丽”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是对诗乐创作形式上的一种要求, 其本质还在于“本”的特质, 即经世致用。他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就非常注重乐府辞章的创作。由于曹丕非常热爱乐府民歌, 其音乐的创作深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及制约。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接近民歌的表达形式, 他甚至不惜对其辞章进行形式上的改革, 以实现其音乐艺术的形式美, 最终达到辞章内容与韵律形式美的统一。曹丕的音乐创作深受汉代民间音乐的影响, 其包含众多的民歌元素, 被称作“天然乐府词”[5]44。此外, 曹丕对诗歌的创作手法也变得多样, 他突破传统诗歌题材的禁锢, 摒弃了以往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四言, 在诗歌创作中采用新的诗体, 加入新的创作素材。同时, 他为了使诗歌表达的形式更加贴近音乐的体制发展风格, 对诗歌题材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这些都表达了曹丕对诗词音乐艺术形式美的追求, 以及对诗词乐赋内容与形式统一观念的推崇。他的诗词创作形式多样, 要么作为音乐歌词, 要么源于传统音乐形式, 但都同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体现着儒家文艺思潮, 抒发着自身情感。曹丕的诗词乐赋思想对当时的音乐艺术发展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为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文艺界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和贡献。

摘要:曹丕重新认识文艺功能,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音乐发展, 使曹魏时期的音乐创作取得了飞跃的发展。曹丕的《典论·论文》从音乐的风格、体裁等方面对音乐创作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 从中可以看出曹丕高深的音乐才华及审美情操。

关键词:曹丕,音乐才华,音乐天赋

参考文献

[1]赵佳.论三曹的音乐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杜洪亮.“汉音”多合乐, “魏响”渐离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2009 (6) .

[3]王维.曹丕诗歌艺术浅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 (5) .

[4]史超.曹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篇4:曹丕的人才观

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主持朝政的魏王曹丕采新任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将各地举为“中正”的士人按“才能”评定为九等,即九品,国家按等选用)。在实行过程中,曹丕为能遍举天下俊德茂才,特颁布《取士勿限年诏》,明确指出:“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命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曹丕认为:“人才”之异于常人者“才”也,不在年之老幼;关键是能通达“经术”“文法”,二者具一,即可“试用”。这不仅说明曹丕在人才问题上有独到见解,而且也表明他同其父曹操一样,也是思贤若渴的。曹丕曾说过:“岂有贤智之士,处于下位乎!”(《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他说到做到,比如对“忠而且智”的高才陈群(原属刘备阵营,为别驾),不仅任为吏部尚书,后来尊至镇军大将军的高位,而且还以“交友之礼”相待。在封建皇权专制社会,这应是难得的。

到了小皇帝曹芳时代,司马懿当政,则于各州设大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官僚机构呈现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演变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到隋文帝时遂以废除,改行科举(分科取士)考试来选拔官吏。科举制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于推行学校教育,才被废除。

篇5:曹丕简介

中文名称: 曹丕

又 名: 字子桓 魏文帝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三国时代

生 卒 年: 公元前187~226

相关事件: 曹丕篡汉立魏

生平简介

曹丕(187~226年),字子桓,谯(今安徽亳县)人,(220~226)在位。

操次子。操死,袭魏王,行九品中正制。建安延康元年(2)篡汉称帝,是为文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爱好文学,有《魏文帝集》。

(187~226)三国时期魏国君主、文学家。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魏武帝曹操次子。东汉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太子。延康元年(220),曹操死,继位为丞相、魏王。当年十月,迫汉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改元黄初,将都城由许昌迁至洛阳。在位七年。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与西汉用宦者充任中书不同。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在他统治之初,三公希预朝政。废除东汉以来灾异归过三公的旧习。鉴于东汉母后干政和外戚之祸,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控制藩王极严,子弟皆“不闻邦国之政”;所封王国,土地荒瘠,人口寡少,军事力量极弱,并专设官吏对他们进行监督,目的是防帝位争夺。为防统治秩序混乱,下诏敢有沿袭东汉旧习,子弟为父兄私复仇者,皆族诛;还规定除谋反大逆之外,敢行诬告,“以其罪罪之”。他又建立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力图把用人权从大族名士手中收归朝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了魏国统治。他曾三次亲自统军伐吴,因条件不成熟,皆无功而还。

曹丕爱好文学,并有相当的成就。写下《燕歌行》等中国较早的优秀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曹丕出生的那一天,十三只大雁盘旋鸣叫于曹家大院上空。隆冬时节有此吉兆,曹操甚喜。生于军旅之间的曹丕,自幼娴习弓马,史汉诸子百家也多有阅览。曹操因此把他与其弟曹植看作是最有出息的儿子。

这年春天,回药都祭祖的曹操就是带著曹丕和曹植而来的。

药都的春天别有风致,清绿的涡水象温柔的处子静静地躺在河床上,风儿吹起,她才和著两岸泡桐树上紫白相间的喇叭花香、四处怒放的芍药花香,涓涓流淌。在药都城南郊的祖茔祭扫之后,便策马向北,沿涡河游观。曹操诗性大发,令曹丕和曹植每人写一首临涡之赋。

一会儿,曹丕来到曹植面前,索看其赋。只扫一眼,便惊讶道:“怎么不谋而同!”曹植大惊。曹丕便说,“我拿给你看。”不一会儿,便从侍从手中拿来。曹植一见,“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萍藻生兮散荆柯,春水繁兮发丹华——”,墨迹尤湿,豁然而言,“既是一样,我的就不呈父亲了。”于是,曹丕扬鞭打马,追到向东而去的曹操。曹操一看,眉飞色舞,“果不辱曹氏门第!”

其实,曹丕也是绝顶聪明的。建安七年,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后,曹操驻军家乡药都城募兵储势。但此时的曹氏,可谓兵少将寡,难以威慑袁绍。曹丕便对其父曹操说,“实则虚,虚则实。可令城中驻军以城中心为起点,从城下把东西南北四门挖通。”曹操开始不解。但他相信曹丕,就令其督挖。延时一年又三月,纵横交错相通,隐攻息屯自如的隐兵道挖就。曹丕就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暗道悄悄地送出城外,再从城外进入隐兵道开进城内,反覆如是,迷惑世人,出奇而胜。自此,曹操神兵百万之说遍传天下,所遇敌手无不未战先怯。

曹丕一生,对故乡药都甚是留连。多次借出兵回朝之际而停。曾从药都出水师东征孙权,在乡之间于他的故宅前大飨门军及药都父老。现仍有“大飨元碑”为证。

黄初六年五月曹丕再次回药都,从涡河乘船东征,八月返师又经药都。此时的曹丕虽为皇帝,但依然诗不离口。这年深秋,他独自夜访药都乡闾。见一妇女独对孤月,自守空房,思念从军在外的丈夫。曹丕接住农妇递来的蒲团,坐了下来。听著听著,不觉泪下湿衣。与农妇分别后的曹丕,行走在月光斑驳的乡路上,口吟《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到了住处,仍吟咏不止。这一年,从秋到冬,他每每生出农女们思夫怀人的感伤,有时竟深夜独自流泪以至天亮。

第二年正月,他决定离药都去许昌,脱去一秋一冬的伤感。然而,启程的前一天,忽报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曹丕便长叹一声,“天下征伐苦矣,以至农女城门!”

当年五月,史书便记下了,“黄初七年五月,文帝驾崩,简葬于首阳陵。”

曹丕的《燕歌行》:

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悲风清厉秋气寒。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罗帷徐动经秦轩,仰看星月观云间。

篇6:曹丕死亡真相是什么

曹丕死因的众多说法

1、劳累,魏建立初期,曹丕对内政进行整改,还要与几个弟弟斗法,伤神,另外他年年用兵,以至于劳累而死;

2、性格问题,他比曹操 还多疑,而且他三次伐吴皆无功而返,心情自然不顺;因此才会积劳成疾。

3、受风寒,旧疾复发,黄初六年,曹丕 在伐吴期间染上风寒,因为那时是秋冬交替之时,加上长江冬天时会起雾,再加上原本曹丕可能有受伤,旧伤复发又加上染了风寒,会洛阳不久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4、美色,曹丕即位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私欲,扩建后宫,大肆网罗美女。曹氏一家均好色,曾三父子争一女子,不过曹操早年征战,没有功夫去天天酒色,所以活的比较长。但是曹丕,曹睿 早年就安定,酒色财气样样来,把身子搞坏了。

据《三国志》记载:七年春正月,将幸许昌,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帝心恶之,遂不入。壬子,行还洛阳宫。三月,筑九华台。夏五月丙辰,帝疾笃,召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并受遗诏辅嗣主。遣后宫淑媛、昭仪已下归其家。丁巳,帝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

曹丕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的原因

曹操早就看出了司马懿的狼子野心,可以看出,曹操时期不管战争多么的艰难,曹操都不让司马懿带兵,只向司马懿询问应敌之策,曹操曾经给臣下说:司马懿鹰目狼顾,不可赋予兵权,久必成国家大患。曹丕认真贯彻父亲这一方针,在司马懿要求带兵的时候曹丕也没有同意,遇有战事只向司马懿询问如何应敌,带兵不需要他,曹丕把司马懿当作自己的军师,只让他给自己出谋划策,曹丕让别人去执行司马懿的作战方针,为了能使魏国更好的应对蜀、吴两国,所以曹丕没有杀司马懿,曹丕也希望他的继承人和后世子孙在军事上贯彻自己的方针,就是只询问司马懿作战方案,具体的执行让别人来做,但是他的继承人和后世子孙没有做到这一点,让军权尽落司马懿之手。导致魏国皇权傍落,天下尽归司马氏!!

曹丕需要这样的王牌,只从贾诩死后,曹家就没有拽的人了,而司马懿则是曹丕统一天下的王牌,可惜还没来得及统一,就死了,仓促的驾崩,促使了司马心中的野心。可怜的曹丕,曹丕杀司马懿是迟早的,但是也要等天下统一,可是没统一,就死了,没来得及杀。

司马懿的人物评价

司马懿在世的时候,在魏国威望是相当之高的,即使毌丘俭、文钦在其死后讨伐司马师,檄文中依然对司马懿有“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60] 等赞誉。史书上称其使“天下欣赖”“天下大悦”[61] 。到晋朝初年,司马炎在太康年间做到了“天下无穷人”的太康之治[62] ,人们对推动三国统一的司马懿还是相当推崇。乃至司马遹被传像司马懿,而能在当时“誉流于天下”[63] 。

司马懿的名声毁败,是从永嘉之祸以后开始。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东晋灭亡后,情况更加明显,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晋书》,以帝王的立场更不鼓励效法。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

史书评价

篇7:曹丕:七步诗的故事

话说曹操死后,将王位传给了长子曹丕。曹丕的弟弟曹彰,封任城王,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曹丕虽然坐了王位,担心弟弟的才能盖过自己,日后要把自己拉下来,于是心怀忌恨,找机会要除掉弟弟。

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内部集团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往往导致兄弟相残。

那曹丕继承了曹操多疑残忍而又虚伪的性格,干起杀人的勾当从不明目张胆。曹丕曾经对他聪明伶俐的`弟弟曹植也动过杀机。他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曹植抓了起来,但碍于群臣对他残暴性格的不满,就下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不出来,那就格杀勿论,怪不得自己不念兄弟手足之情。那曹植又气又急,本来就很聪明,焉能作不出来?不到七步就作出了一首诗,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这里附“七步诗”于后,以供人玩味。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了诗,曹丕没有办法,只得放曹植一条生路。他想曹植今后就不敢与自己争夺王位了。 曹丕称王后又对弟弟曹彰心存杀机,思忖很久,想出了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奸计。

篇8:曹丕燕歌行的诗词鉴赏

曹丕《燕歌行》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⑴露为霜,群燕辞归鹄⑵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⑶,慊慊⑷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⑸?

贱妾茕茕⑹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⑺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⑻琴⑼鸣弦发清商⑽,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⑾。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⑿独何辜限河梁⒀。

注释

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⑴摇落:凋残。摇:一作零。

⑵鹄:天鹅。一作雁,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为“雁”。

⑶思断肠:一作多思肠。

⑷慊慊(qiàn qiàn):空虚之感。

⑸此句一作“何为淹留寄他方”。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⑹茕茕(qióng qióng):孤独无依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⑺敢:一作可。

⑻援:引,持。

⑼琴:一作瑟。

⑽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细微,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⑾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⑿尔:指牵牛、织女二星。

⒀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皎洁的月光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鉴赏

《燕歌行》属乐府《相和歌辞》。“燕”,地名,古为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写离别之情。曹丕《燕歌行》有两首,这是其中一首,写一个少妇思念作客远方的丈夫,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古的一首七言诗。

前四句写秋天气候转凉,燕雁皆归,引起少妇对客游远方的丈夫的`思念。以“萧瑟”写秋风之声,以“凉”写天气,以“摇落”形容草木凋零,以“断肠”形容少妇思夫伤心之甚。

接下五句写少妇思夫的心理活动和忧愁。先以两句写少妇对丈夫的设想:料想你此时内心也因思归而痛苦吧,那么你为什么还久留他方而不回呢?“慊慊”,憾恨的样子。接下三句写少妇忧思:我孤独地守着空房,怀着忧愁思念你,不知不觉地流下眼泪沾湿了衣裳。这三句既体贴远在他方的丈夫,又独自诉说思夫的衷曲,见出忧思之深。

接下两句说弹琴唱歌也不能排遣心中的忧思。前一句说弹琴时琴弦总是发出短促轻微的声音,后一句说唱歌微吟也不能吟唱出舒长平和的音调。“清商”,乐调名,音节短促轻微。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少妇的忧思之深。

末四句写少妇在深夜里望着银河,借慨叹牛郎织女为河梁阻隔而不能经常相会,表达自己独守空房的忧伤。“星汉西流”,天上的银河已流至西天,说明夜已很深;“央”,尽;“何辜”,何故;“限河梁”,为河梁阻隔,河梁,河上的桥。这四句写夜已深但少妇的忧思仍不能自已。

这首诗由秋景起兴,由景到人,层层抒写少妇对作客他方的丈夫的忧思。前四句由秋天的萧瑟和草木的摇落,引出燕雁皆归;接着由鸟及人,引出少妇思夫之情。这样引出主题十分自然而合乎人情。接下来先写料想丈夫思归,又引出何以淹留他方的疑问。料想见出思夫之切,疑问见出盼归之切。料想与疑问虽有矛盾,都在忧思中统一起来。然后由丈夫淹留他方转写少妇独守空房,以“思君不敢忘”、“泪下沾衣裳”抒写少妇思夫之忧之苦。先以“援琴”两句加以渲染,见出忧思之深,又以末四句借牛郎织女之事怨叹,更进一步点染少妇忧思之深。从而把少妇思夫之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篇9:诗,诗曹丕,诗的意思,诗赏析

诗,诗曹丕,诗的意思,诗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曹丕朝代:魏晋 兰芷生兮芙蓉披。

篇10:曹丕废汉称帝历史典故

魏王曹操有二十几个儿子,他最宠爱的是曹丕和曹植两个,他想在他们中间选一个立为太子。

曹丕从小在军营中长大,跟着父亲南征北战,十岁不到就已经会骑马射箭,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对于诸子百家、古今经传也有较深的研究。曹植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才华横溢,长大后精通文学,是当时有名的诗人。

曹操在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他打心底里喜欢才华出众、激情澎湃的曹植,他曾经多次当面试探过曹植是否真有才华,结果曹植都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曹操就准备将曹植立为太子,但是不少大臣反对说:“自古以来,王位理应传给长子,若传给次子的话将会引起朝中混乱不安。”曹操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就暂时把这事搁了下来。

曹丕虽然文才也不错,但无论是才气还是名气都比不上曹植,因此他一直对曹植嫉妒在心,尤其是听说父王有立曹植为太子的念头之后,更是想尽办法在父王面前贬低曹植,抬高自己。他利用曹植爱喝酒的弱点,背地里做手脚,让曹植误了带兵出征的大事,从而使曹操对曹植产生了不满;他还在曹操面前

曹 后,曹丕继位,做了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但是,曹丕心里还是害怕曹植会跟自己争夺王位,处心积虑找了个借口把曹植抓了起来,向他兴师问罪,

曹植听到叫自己做诗,反而不害怕了,抬起头说:“好,就请王兄出题吧。”

曹丕说:“我们俩是兄弟,你就以此为题做诗,但是诗中不许出现兄弟二字,否则的话,我是不会饶过你的。”曹植听到“兄弟”二字,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他低头稍加思索,悲愤地吟道:

“煮豆燃豆萁(qí),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已念完,站在一旁的侍臣连七步都未数完。

曹植在诗中把同胞兄弟比作同根生的豆和豆萁,既形象又贴切。豆萁无情地燃烧着,豆子在锅中被煮得“咕咕”作响,仿佛人在哭泣一般。这一拟人手法把曹丕步步紧逼、变相迫害的事实准确而不露痕迹地描写了出来。曹丕听了之后,想想自己对兄弟也逼得太过分,惭愧地低下了头,免去了曹植的死罪,把他贬为安乡侯。

虽然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从不敢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曹丕却想把那个有名无实的汉献帝废掉,自己当皇帝。于是,一场禅让帝位的好戏上演了。

篇11:诗,诗曹丕,诗的意思,诗赏析

诗,诗曹丕,诗的意思,诗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曹丕  朝代:魏晋 兰芷生兮芙蓉披。

篇12:诗,诗曹丕,诗的意思,诗赏析

作者:曹丕朝代:魏晋 王韩独何人。

篇13:诗,诗曹丕,诗的意思,诗赏析

作者:曹丕朝代:魏晋 酒人献三清。

篇14:曹丕名言

魏晋:曹丕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译文

入夜出来时乘坐毂辇,来到这西园漫步游玩。

两条渠水已把园浇遍,美好的树木围绕渠边。

低短的树枝扫着羽盖,修长的树枝伸向蓝天。

疾风从车后推轮飞跑,飞鸟在前面愉快回旋。

红霞中升起一轮明月,星花点点闪现在云天。

高空垂下美丽的光彩,五光十色有多么新鲜!

我们不是赤松、子乔,谁的寿命能比上神仙?

这样游玩也舒心快意,说不定保我活上百年。

注释

芙蓉池:邺城(今河北临漳)铜雀园中之一景。铜雀园在邺城之西,因建有铜雀台而得名,为曹操的王家园林。芙蓉,即荷花。

辇(niǎn):帝王后妃乘坐的车。游:一作“遨”。

溉灌:一作“灌溉”。

嘉木:指茂美的林木。通川:园中水流。此句言树木沿园中小河之两岸密植。

卑枝:低垂的树木枝条。拂:轻轻地掠过。羽盖:用羽毛装饰的车篷。

修:长。摩:接触。

惊风:车疾驰引起的急风。毂(gǔ):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用以插轴。此“轮毂”指车轮的轴头。

丹霞:晚霞,呈红色。

华星:闪耀着光华的星星。

上天:自天而下。

五色:青、赤、黄、白、黑,古以此为正色。此指彩虹的多种颜色。一何:多么。

松乔:传说中的两位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

赏析

首二句点明行游及游池的时间和地点,写乘车夜游西园的愉悦心情。一个“夜”字,突出了诗人的浓厚游兴,也是后文写景的基点。“逍遥步西园”,又表现了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正因为作此逍遥之游,所以下文所描绘的景物才是那样赏心悦目,令人陶醉。“西园”,是芙蓉池的所在,诗人们经常聚会之处,曹植《公宴》诗:“公子敬爱客,终夜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即写他们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欢游情景。

中间十句承接上文,写行游所见,扣紧“夜行”与“逍遥”,着力描绘芙蓉池优美动人的夜景。“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总写这里的形势和环境的优雅。接着以“卑枝”二句具体写嘉木:茂密葱茏的树木环渠而生,相互掩映衬托,下者枝叶横生,遮途塞路,上者遮天蔽日,直达云表。其后又以“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来继续写行游所见和其时愉悦的感觉,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物体似乎都在为诗人的到来而争献殷勤,惊风吹拂,似乎在为诗人扶辇,飞鸟翔跃,又似乎在为诗人引路。优闲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因为是夜游,所以这里没有具体细致地描绘芙蓉池的优美景物,而是通过粗线条的勾勒,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了一种优美的意境,显示了芙蓉池无限勃发的生机。后四句则转而写夜空之美,万紫千红的晚霞之中,镶嵌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满天晶莹的繁星在云层间时隐时现,闪烁发光,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在这优雅如画般的景色之中,诗人简直已置于仙境而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不自觉地发出了“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的感慨。此数句运用鲜明的色彩,把芙蓉池的夜景描绘的光怪陆离,五采缤纷,显示了他创作上华丽壮大的一大特色。这和他在《典论·论文》中所强调的“诗赋欲丽”,则正相一致。刘桢《公宴》诗:“辇车飞素盖,从者盈路傍。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所写景物与此诗相近,但在辞采的运用上要较此逊色得多。

末四句,笔锋一转,写行游的感受。“松”,赤松子,传说中炎帝神农时雨师,后与炎帝少女同成仙。“乔”,王子乔,即周灵王太子晋,传说他好吹笙作凤凰鸣,后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成仙。曹丕向来不相信神仙方士之事,他的《折杨柳行》中就有“王乔假虚辞,赤松垂空言”的句子,在《典论·论方术》中更通过具体事实,指出神仙方士之不可信。所以在他这里联想起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人能真正的成为神仙的事实,表示了要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适性游乐,使身心愉悦,以求长寿。“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是一种平实而又乐观的态度。这一联想又进一步反衬了使诗人沉醉以至流连忘返的芙蓉池景色的优美和游园的无穷乐趣。

在建安时期的游宴诗中,这一首可以说是写得最为出色的。它的一系列特点,如写景成份的增多,对仗句的使用,辞藻的华丽,景象的壮观,都反映了当时诗风的某些重要变化。因而在诗,它有特别值得注意之处。诗中用了主要篇幅描绘园林景物,对后来园林诗和山水诗也有影响。

上一篇:日语演讲比赛评审办法下一篇:医院双创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