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作风建设会议内容

2024-05-01

全省作风建设会议内容(共6篇)

篇1:全省作风建设会议内容

张庆黎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战略目标努力推动组 织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会议的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省第八次 党代会精神,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组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 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省委书记张庆黎出席上午的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着力 把握“五方面”工作要求,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线,以践行党的宗旨为着力点,以面向京津

引才引智为重点,以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努力推动全 省组织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张庆黎首先对过去一年的组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2011年全省各级组

织部门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各项工 作都取得新的成绩。一是省市县乡党委换届顺利完成,实现了“一个好报告、一 个好班子、一个好风气”的目标。二是紧紧围绕“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抓 党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社会之优的内在动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提供了坚强保证。三是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大力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坚持不懈地抓基层打基础,农村、社区、国有企业、机关、高校、非公企业等领域党建统筹推进,党执政的 组织基础进一步加强。四是人才机制体制不断创新,重点人才工程深入推进,人 才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对全省组织工作,省委是满意的,干部群众是认 可的。张庆黎代表省委,对辛勤工作在组织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 高的敬意。

张庆黎指出,2012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我们全

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面开启建 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要求我 们必须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把党员队伍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抓改革、谋发展、促和谐的局面。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 作,首先要体现一个“正”字,就是思想正,始终忠诚于党;导向正,始终任人 唯贤;作风正,始终求真务实。还要强调一个“新”字,就是紧密结合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借鉴新经验、探索新途径。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

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找准服务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结合点、着力点 和关键点,在结合点上使劲、在着力点上给力、在关键点上用功,不断创造新业 绩、开创新局面。

张庆黎强调,省第八次党代会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省委

八届一次全委会、第一次常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也提出了明确 要求,这些都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关于今年全面的组织工作,要着力把握 好以下“五方面”工作要求。

一是要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线,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工

程,切实做到政治坚定、党性坚强。要提升理论素养,结合新一届党政正职培训

和新进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培训,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学习实践科

学发展观。要发扬光荣传统,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大力弘扬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两个务必”为核

心的西柏坡精神,始终把心思放在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上,始终把群众的安 危冷暖置于心头,始终牢记基本国情和党的庄严使命。要潜修为政之德,在各级 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政德的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是要以践行党的宗旨为着力点,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做到风

清气正、干事创业。要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树立沿海意识、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育引导各级党 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心里装着群众,经常深入群众,加强同群众的沟通交流,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要大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 风,把精力聚焦到工作上、聚焦到任务上,心无旁骛抓发展,脚踏实地抓落实,杜绝虚张声势、摆花架子,杜绝心浮气躁、走马观花,杜绝坐而论道、只说不干,杜绝搞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公道正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三是要以面向京津引才引智为重点,继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到人尽

其才、才尽其用。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大 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吸引急需人才、培养 未来人才,大力育才、聚才、引才、用才,推动人才强省战略迈出新步伐。要突 出抓好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在吸引、使用京津人才上有大举措、创大 成效。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河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发“巨 人计划”,围绕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撑产业,加快聚集一批高层次创新 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以落实“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为载体,做好海外高

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的技术工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 培训。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结合实施河北省人才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和不 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优 势互补、整体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

四是要以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切实做

到基础牢固、活力迸发。要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以迎接党的十八大为主线,以“强 党性、转作风、抓落实”为主题,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 员在推动中心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服务人民群众中创先争优。要协调推进各领 域基层党建工作,利用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有利时机,深入抓好干部下基 层工作,重点解决一批基层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要加强党员 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不断提高党的工作规范化水平,切实做到制

度健全、执行有力。要与时俱进抓好制度的完善,真正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 管人、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要不折不扣抓好制度的执行,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 办事的观念,切实营造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可耻的氛围。要严肃查处违反制

度的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犯的“高压线”。张庆黎强调,做好组织工作,组织部门是关键。要按照省委关于要有“一个

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 部门自身建设,使组织部门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一”的模范部门。必须做到以下 四点:一要讲政治。组工干部首先要政治过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政治的 角度出发,始终保持政治方向正确、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立场坚定、政治纪律严 明,始终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委的决策 部署,坚决维护党委的权威。二要讲党性。组织部门在党性观念的要求上要更高

一些、更严一些,必须对党无限忠诚,坚决维护党的利益。三要讲原则。不能把 选人用人工作看作是一种特有的权力,而应当作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坚持客观 公正地评价干部、公道正派地选拔干部。四要讲纪律。广大组工干部一定要遵守 组织人事纪律和保密纪律,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绝不能跑风漏气。张庆黎强调,老干部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尊重老 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要一如既往高 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给老干部更多关心和帮助。

张庆黎最后强调,各级党委要强化“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 不好党建不称职”的意识,在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上下功夫,各级党委特别 是党委书记要把抓党建作为主业,述职要述党建、群众评议要评党建、考核 要考党建,选拔任用干部要看抓党建的情况。对组织工作要定期听取汇报,帮助 解决实际问题,支持组织部门严格执行政策、全面履行职能。对组工干部既要严 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更要真情关怀、真切爱护、真心支持,关心他们 的学习、关心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

篇2:全省作风建设会议内容

行政部:

2012年2月29日8:30在六安市行政中心召开《第七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该大会召开以电视的形式进行汇报,在听取了李斌省长汇报了2011年的环境报告,并且在此次会议上李斌省长特别指出第七次全省环保大会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二五” 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刻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强调要在坚持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 环保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第七次环保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年。在会议上李斌省长布置了具体工作:

一、是要全力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

二、是要严格落实各项污染物的任务;

三、是要全面深化推进城镇的污染源的治理;

四、是要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和应急管理工作;

五、是要着力推进重点流域领域污染综合防治;

六、是要加大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力度;

七、是要精心组织实施“十二五” 环保规划;

八、是要不断提高法规、政策、标准的环境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听取此次会议,总结如下:

1、加强污水处理的源头管理,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定期对各拦截设施进行检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开展环保的延伸管理,对啤酒的副产物的现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全年COD达标排放,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2、改进污水处理操作方式,推行污水工艺优化方案和充分利用好锅炉废碱水罐,减少酸、碱消耗、降低污水运行成本。

3、使包装废碱水完全回收到锅炉废碱水罐,用于控制烟尘脱硫,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

4、根据公司下发的《生产能源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能源使用管理,杜绝能源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

篇3:全省作风建设会议内容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总结近几年来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分析加快农村沼气建设面临的形势, 研究安排今年的重点任务, 统一认识, 共谋发展。今天上午, 大家现场参观了华池县农村沼气建设示范点。刚才, 天水市、华池县分别介绍了推进农村沼气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省上与各市州和县市区签订了项目责任书。在今天的会议上, 泽巴足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 抓好贯彻落实, 全面推进我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下面, 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估价全省农村沼气发展形势,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2003年以来, 中央投入国债资金近200亿元支持推广农村沼气, 其中安排我省农村沼气建设投资11.2亿元, 占全国总投资的5.6%, 居全国前列、西北第一。全省除少数几个不适宜发展农村沼气的县区外, 绝大部分地方普遍开展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初步实现了全省整体推进的目标。自2007年以来, 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 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 各地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力推进, 使我省农村沼气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连续五年居全国前列, 得到了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截至2008年底, 已在全省3467个村累计建成户用沼气45万户, 普及率由2002年的不到1%上升到10%左右。回顾近年来我省农村沼气建设, 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立足省情特点, 统筹谋划沼气建设。近年来, 各地立足全省农村能源短缺、消费水平低的现状, 以户用沼气为重点, 注重规划引导, 将农村沼气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主导产业培育有机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在“一池三改”的基础上, 积极推进了“四位一体”和“五配套”建设。将农村沼气建设融入大生态、大农村、大产业的规划中统筹考虑, 积极推进中小型沼气工程和联户沼气试点工程建设, 组织开展秸秆原料沼气的试点工作, 推动了农村沼气产业协调发展。二是突出质量管理, 注重发挥建设效益。坚持把提高建设质量作为确保农村沼气健康发展的根本, 按照先示范后推广的思路, 加强示范培训、严格建设程序和资金管理, 强化工作措施, 狠抓关键环节, 连续五年计划落实率、资金到位率和“一池三改”完成率均达到100%, 使180多万农村人口受益。三是强化后续服务, 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近年来, 各级主管部门着力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 注重综合利用, 注重规模化、产业化建设, 在加快推进“一池三改”的同时, 围绕主导技术、主推产品、主体模式, 积极推进了“三沼”综合利用;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和物业化管理方向, 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 推进了沼气后续服务;加强日常宣传培训,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报告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推进了沼气安全生产。总的来看, 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四是依托沼气建设, 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全省上下把农村沼气建设放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推进农村节能减排的大格局中来研究、来部署, 大力实施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计划, 采取以技术替代资源的发展模式, 积极发展设施种植、着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 推进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和循环农业发展, 每年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五是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工作落实机制。自2003年以来, 按照国家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三个100%”的要求, 始终将靠实责任作为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来抓, 省上每年都与各市州、项目县签订项目责任书, 实行目标管理。目前, 基本形成了“政府支持推动、农民积极参与、部门上下联动”的农村沼气建设格局, 初步健全了省级定期督查、市级跟踪监管、县级全面自查的项目建设监督机制。每年都对项目计划落实、资金管理、建设质量、公示公开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督, 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

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 当前我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三个不够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农村沼气建设不仅能够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而且有利于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促进种养业良性发展,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但在一些地方仍未摆脱就能源抓沼气的思维定式。有的地方只建沼气池, 没有搞配套建设, 影响了综合效益的发挥;有的地方沼气池建设与畜牧养殖没有紧密结合, 料源不足, 靠卖原料启动沼气池, 既没有效益又难以实现持续生产;有的地方配套建设不规范、标准不高, 使沼气池不能常年正常运行。二是技术服务不够到位。在目前全省农村沼气大规模推进的新形势下, 还有部分项目县没有成立农村能源机构, 也没有足够的人员开展这项工作, 存在技术指导服务跟不上, 建设水平低等问题;有的地方沼气生产工数量不足, 没有完全落实持证上岗制度, 施工不规范, 埋下了安全隐患。三是后续管理和综合利用不够到位。目前, 个别地方对沼气建设后续服务管理和“三沼”综合利用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 既缺乏对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模式的研究, 更缺乏对适合当地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的探索, 没有把后续服务和综合利用放在与建设沼气池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待, 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产气轻拓展的现象。部分地方沼气协会形同虚设, 报酬难以落实, 管护工作不到位, 影响了农户建池的积极性。

今年中央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扩内需、保增长、重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明确提出加快农村沼气建设, 增加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投资, 新增500万户沼气用户。省委、省政府将“新增30万户农村沼气用户”作为为民兴办的12件实事之一, 向全省人民作出了公开承诺, 并下发了实施方案。全省各级农牧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立足农村能源建设, 着眼农业农村发展, 致力改善农村民生, 突出重点、统筹谋划, 完善机制、狠抓落实, 更好地推进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工作。

二、着力抓好关键环节, 全面提升农村沼气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今年国家和省上共投入农村沼气建设资金7.6亿元, 计划建设40万户农村户用沼气、3510处村级服务网点和29处大型沼气工程。新增农村沼气户数接近前几年的总和, 可以说跨上了一个大台阶。但同时工作任务也成倍增加, 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全省各级政府和农村能源部门一定要倍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 紧紧抓住建设的关键环节, 真正把农村沼气这件好事办好, 实事办实。

㈠着力落实目标责任, 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是抓落实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对于掌握工作全局, 推动科学决策, 促进任务完成,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 责任不明确只会出问题, 不会出实绩;压力不到位只会出懒汉, 不会出干才。面对沼气国债项目任务量大幅度增加的新形势, 各地要按照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责权一致的原则, 将管理重心下移。省上已与各项目县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各地要把沼气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定期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作为项目负责人, 要与项目所在乡签订责任状。各市、县农村能源部门要细化方案, 充实人员, 精心组织, 搞好服务, 努力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各市州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全面监管的责任, 定期深入项目县开展调查研究, 加强督导检查, 推进项目建设。特别要对工作进展缓慢、“三改”落实不好的县, 进行重点督导, 分析查找问题, 研究解决办法, 加快建设进度, 决不能拖全省的后腿。

㈡严格执行工作制度, 确保农村沼气建设质量靠制度理事, 可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有步骤、高质量的落实。农村沼气建设涉及千家万户, 工作量大面宽。各地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上下达的项目方案, 扎实细致地开展工作。要严格执行项目计划, 坚决杜绝随意调整项目村、项目投资计划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切实落实“一池三改”。要坚持职业准入制度, 从事沼气池施工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沼气建设技术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坚持招投标制度, 对省级统一采购的沼气灶具及配套产品, 货物到县必须进行抽查验收, 砖、水泥、PVC管等主要建材要坚持集中采购;要坚持项目公开制度, 做到“三公开一公布”, 切实加强项目户建档工作, 及时在网上公布进展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国债资金管理制度, 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省农牧厅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 加大资金跟踪检查力度;各市州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认真监督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进行经常化的财务检查;各项目县要加强警示教育, 做到严格自律, 切实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

㈢加强服务网络建设, 确保沼气发挥综合效益健全后续服务管理网络, 推进综合开发利用, 是农村沼气持久发挥效益的关键。各地要积极借鉴天水、定西、华池等地的先进经验, 按照以县级沼气协会为龙头、乡镇服务组织为支撑、村级服务网点为单元、农民沼气服务人员为基础的工作思路, 加快构建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当前, 要把工作重点向乡村延伸,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创新机制、多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 因地制宜地采取协会领办、个体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运行机制, 突出抓好村级服务网点示范建设。每处网点要达到“六个一”, 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每个服务网点至少要配备1名专业技术服务人员, 抓好至少200户沼气用户的管理和服务。今年, 全省要力争建成2个县级农村能源服务示范基地、3510个高标准村级服务网点, 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功能齐全、运转自如、服务高效的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体系。要坚持推进“一池三改”和综合利用, 积极推广“一池四改”、“一池五改”、“四位一体”、“五配套”、“猪-沼-果 (菜、茶) ”等生态农业模式, 带动循环农业发展。要鼓励支持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自主创新, 因地制宜地开展“三沼”综合利用, 不断延伸技术和产业链条, 拓展应用范围, 充分发挥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 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㈣注重建设模式拓展, 确保沼气工程协调推进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 是农村沼气建设努力的方向。今年, 国家将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联户和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作为拓宽农村沼气建设模式的重点, 加大了扶持力度。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和农业部关于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的有关要求, 督促建设单位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合同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尤其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市县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主动与当地土地、环保、安监、消防等部门衔接, 及时帮助建设单位解决土地使用、发酵产物综合利用、供气安全、沼气工程消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确保建设一处, 成功一处, 努力推进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协调发展。各地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 对建设模式、供气方式、运行办法等进行深入研究, 积极探索总结加快推进我省沼气工程建设的路子, 不断拓展农村沼气发展领域。

三、统筹推进任务落实, 努力开创全省农村沼气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按照国家要求, 2008年批复下达的建设项目, 务必于6月底前全面完成;2009年新增农村沼气项目, 要求于10月底前全面完成, 11月验收上报。据调查分析, 近几年建设农村沼气的农户, 绝大多数积极性较高、家庭收入较好。与前几年相比, 今年全省农村沼气建设面临一些新的困难。一是工作任务繁重, 时间要求很紧, 按期完成任务的难度加大;二是农户建池的积极性没有前几年高, 组织发动的难度加大;三是相当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不高, 落实自筹资金难度加大;四是工作范围不断拓展, 指导服务的难度加大。各地要充分认识今年农村沼气项目实施的紧迫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建设与管理、政府推动与农民意愿的关系, 以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 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 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 积极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当前,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㈠全面加快建设进度2008年国家批复下达的农村沼气项目, 按计划要求应于2009年2月底前完成全部中央投资。为保证工作进度, 除沼气配件采购资金和服务网点建设补助资金之外, 省上已于2008年12月底将其它中央补助资金全部拨付到各项目县。但在实施过程中, 一些县没有按期完成建材采购和施工合同的签定工作, 有的没有及时进行建材采购资金、技工工资的预支付工作, 使中央投资在拉动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大打折扣。目前, 随着天气转暖, 全省农村沼气将进入黄金建设期。各地一定要统筹谋划, 积极推动, 不折不扣地按期完成40万户农村沼气的建设任务。

㈡不断提高“三改”配套水平搞好“三改”是农村沼气发挥效益的重要条件。从近年来的情况看, 在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建池容易、“三改”到位难的问题。各地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 在进一步严格沼气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的同时, 千方百计提高“三改”配套水平。要积极协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强与扶贫、卫生等部门的衔接, 积极推进农村沼气与扶贫开发、暖棚养畜、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等项目的配套建设, 减轻农户的“三改”配套负担, 激发农民的建池热情。

㈢认真落实项目工作经费从检查的情况看, 目前一些地方无项目工作经费或项目工作经费不能足额到位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从农村沼气发展的趋势看, 建设地点离中心城镇越来越远, 建池农户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等越来越差, 农村能源部门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解决工作经费, 改善工作条件, 不能完全依赖省上。市、县两级都要积极筹措资金, 各县每年至少要安排5万元以上的工作经费, 支持业务部门开展项目建设。

㈣努力提高技工工资水平沼气池建设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根据各地现场作业测算, 按标准施工, 一个技工建一口10立方米的沼气池需7天时间;按每个技术工每日工资50元计算, 单池工资定额要达到350元左右。而目前多数项目县单池工资标准在250元~280元之间, 每个技术工每日工资不足40元, 与在公路、电力等建设工程中打工每天50元~60元的收入相比, 相差10元~20元。一些县区技工流失高达50%, 甚至出现了边培训边流失的现象。再加上建池技工需要参加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短期内很难得到及时补充, 使技工短缺问题相当突出, 直接影响到建设进度。各地一定要结合当地物价上涨水平, 认真分析测算, 在不超过项目规定最高限额的前提下, 合理确定技工工资标准, 改善基本条件, 稳定技工队伍, 确保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

同志们, 要全面完成今年的农村沼气建设任务, 我们既面临良好的机遇, 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全省各级政府和农牧部门一定要带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深化认识、强化责任, 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积极推进全省农村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4:全省作风建设会议内容

任克军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伴随着我省“三化”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入了攻坚阶段,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和突出村容整洁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以“四清四改两化”为重点任务,以“三线一环”为重点区域,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推进“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加强道路桥涵、排水设施、垃圾处理、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从根本上完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建优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奋斗目标是: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在此基础上,今后3年重点抓好“3个1000”,即:抓好现有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提高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标兵村;抓好明年启动的1000个省级示范村的突破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先进村;在提升村中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原则,重点抓好1000个跟进村的推进工作,力争打造成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村。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加强10个方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到“十二五”末,全省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自然屯通水泥(沥青)路,具备条件的实现户到户、屯到农田通水泥(沥青)路;二是完善村屯排水设施;三是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十二五”期间,省里计划再解决480.3万农村居民及64萬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四是持续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五是开展街路庭院综合整治。使村屯街道和庭院达到整齐划一,美观靓丽;六是加快卫生厕所建设。各地应积极争取卫生和爱卫会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普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实施整村整屯改造和建设;七是加强垃圾集中处理;八是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和步伐,尽快实现人畜分离,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解决好畜禽粪尿污染环境问题;九是持续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十是积极推进路灯建设。

从我省实践看,具体有以下8种模式可供借鉴和推广: “三线一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整体改造推进模式、功能分区推进模式、旧村改造推进模式、农村社区推进模式、生态村推进模式、旅游村推进模式、移民村推进模式。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

任克军主任要求各地要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合力共建,强化帮扶;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协同推进,强化配合;统筹兼顾,强化落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会上,通化市、梅河口市、德惠市、敦化市和四平市铁东区作了典型发言。全体与会人员还参观了辉南县、梅河口市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典型村。

篇5: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情况

**市委、市政府历来对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问题十分重视,始终坚持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中心的住房建设方针。上世纪90年代,相继组织实施了解困、安居和剩余棚户区改造“三大民心工程”,累计投资95亿元,新建住宅770万平方米,10.3万户住房困难户喜迁新居。2001年以来,深入贯彻国家深化房改及各项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旧城、村庄改造,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2003年、2012年还连续两年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列为“市办实事”之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

为提供法规保障和政策支持,2001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2012年,根据国家和省里要求,又进行了修改完善,出台了新的《管理办法》,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经济使用住房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通知》、《**市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市经济适用住房招投标工作指南》等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严格经济适用住房招投标制度和申请、审批、公示制度,引入公开透明机制,销售全面实施轮侯摇号制度,同时落实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强质量监管,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经济”、“适用”,并落实到中低收入家庭。此外,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自办理房地产权证之日起10年内,一律不得上市交易。

(二)今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展情况

今年,按照与省里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我市承担全省经济适用住房开工600万平方米目标中的150万平方米。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困难,为全省住房保障事业做出贡献,我市自我加压,增加了目标任务,确定全市开工230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协调,成立经济适用房办公室,经济适用房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截止12月20日,已开工在建项目59个,建筑面积240.1万平方米,竣工项目21个,建筑面积72.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省里、市里确定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任务。

(三)今年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实行“三会”制度,加强督导协调。每月召开经济适用住房联席会议,协调、督促、落实经济适用房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同时,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发改、规划、土地、市政公用等相关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前期审批手续,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推进开发项目进度。每周召开建设单位协调会,听取、收集开工项目、竣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建议,抄送各相关管理部门。每天召开项目碰头会,逐一研究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责任落实到人,实施动态监控。逐个项目落实了责任人,建立面对面办公现场督导工作制度,每天到现场查看项目现状,结合项目手册管理,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和汇总数据,科学的监测和分析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运行情况,掌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确保按进度推进项目。

三是明确工程计划,确保项目进度。对列入竣工计划的项目倒排工期,确定工程进度。对列入今年开工计划的项目,要求开发企业制作“开工保证承诺书”,按照开工时间倒排工作流程表,找出阻碍开工的原因,并做出对开工时间的承诺。

四是转变工作作风,服务人民群众。彻底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工程中,我们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对每一个确保开工项目和确保竣工项目,都确定一个专人负责“盯”,根据确定的开工和竣工时限要求,与建设单位一起“跑”规划、土地和建设手续,对发现、收集来的问题,及时召集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及相关区政府一起协调解决,有力地保障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度。

二、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廉租住房保障有关政策规定,大力推进实施我市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自2001年12月10日实施至今,我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基本住房问题得到解决。我市的廉租住房管理模式得到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土资源部联合检查组的认可和好评,许多做法已被国家纳入廉租住房管理,推向全国兄弟城市。

(一)不断完善政策,加快推进实施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2000年,为适应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的要求,经市政府批准,我市组建了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市住宅发展中心,专门负责廉租住房保障的日常管理工作。经过近5年坚持不懈地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市、街道二级管理,房管、民政、财政、街道办事处各部门配合实施的多层次管理构架。

二是制定完善政策。2001年,我市出台了《**市城镇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和《关于贯彻**市城镇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保障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廉租住房保障的具体管理部门、申请条件、保障方式、审批制度、监管措施等。并确定首先解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住房困难,并于2003年列入市办实事之一,至2012年10月1日已基本完成该目标。共投入资金621万元,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的方式,解决了1566户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三是调整完善保障政策。2012年按照国家和省里要求,经修订完善,我市出台了新的《**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将廉租住房保障的申请住房标准由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平方米提高到6平方米,将保障的面积标准由人均住房使用面积8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完善了对已保对象的定期申报、检查处罚和进退管理机制。保障覆盖面、保障标准达到全省兄弟城市的首位。

(二)以租金补贴为主,租金核减和实物配租为辅

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在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方面,采取了以租金补贴为主、租金核减和实物配租为辅的方式,至今,共对2627户低保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

一是发放租金补贴。我市确定的廉租住房保障申请条件为:人均收入不超过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已连续救助6个月以上),拥有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5年以上、无住房或拥有私有住房和承租公有住房的使用面积人均不超过6平方米的家庭。经审批符合条件的,按照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原房面积扣减)、每平方米租金标准14元,给予发放租赁住房补贴。目前我市租金补贴的标准,在全省兄弟城市中占首位。至今我市共实施租赁住房补贴2020户,投入资金1095.5万元,占已保障户数的76.9%。

二是特殊家庭实物配租。对符合租金补贴申请条件的孤老或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家庭,施行实物配租,即配租廉租住房,按面积标准人均10平方米(原房面积扣减)、每平方米租金标准1元收取租金。目前共实施实物配租7户,投入资金141.9万元,占已保障户数的0.3%。配租的房屋主要是政府投资在市场上少量收购的二手房,较好地克服了集中建设带来的城市形象差、物业管理难度大、退出难进行等问题,建设部等部门在制订《城镇廉租住房保障管理办法》时采用我市的这一做法,明确规定限制集中建设廉租住房。

三是低保家庭租金核减。我市对只符合收入线标准(260元)而不符合住房线标准(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平方米)的家庭,实施租金核减,按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的面积标准(不够10平方米的,按原房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超过10平方米的按人均10平方米)、租金标准每平方米1元,由公房(直管公房和自管公房)单位予以租金核减。目前租金核减600户,占已保障户数的22.8%。租金核减方式较好地体现了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出资搞好廉租住房的原则,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财政的压力,又调动了房屋出租单位的积极性,解决了低保家庭的基本住房问题。

(三)不断完善住房保障的管理和服务

一是严格申请审批制度。为加强廉租住房保障管理,我们建立起严格的申请审批制度,取得廉租住房保障,须经过区街(单位)审查出证、申请人申请、受理、审查、公示、登记、实施保障、保障公布8道严格的程序。

二是加强动态监督管理。建立了变动申报、年度复核和定期核查3项制度,形成了科学的进入退出机制。

篇6:全省新农村建设会议汇报提纲

汇 报 提 纲

7月7日,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在上饶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表彰先进,交流经验,部署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尚勇出席会议并做工作报告,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副省长姚木根、省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谭晓林出席会议。姚木根副省长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2011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的通报》,我县荣获“2011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上饶、九江、赣州、宜春、新余、鹰潭等六市做了交流发言,会上观看了《秀美乡村话婺源——婺源县新农村建设巡礼》专题片,我县作为唯一一个县(市、区)代表做了题为“努力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大会交流发言。我县周遐光书记、汪学群副县长、余河茂部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鹿心社省长、尚勇副书记的讲话中。

鹿心社省长的主要讲话精神是:

一、充分肯定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

鹿心社指出,自2006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以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创建好班子“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省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政府倾力支持、农民衷心拥护、社会积极关注的重大惠民工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鹿心社指出,实现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奋斗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在认真总结新农村建设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前江西省农村发展实际,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江西省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这是加快推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绿色崛起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对我省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彰显了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的特色实践。要准确领会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部署和推进。

二、以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鹿心社强调,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主题,以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中心,以村容美、生态美、身心美、生活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家庭与邻里关系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四美四和谐”为总体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江西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统一和跨越发展,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到2015年,力争江西省50%左右的乡镇和村庄达到和谐秀美乡村的标准;到2020年,江西省80%左右乡镇和村庄达到和谐秀美乡村的标准。

鹿心社指出,围绕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和谐秀美乡村,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着力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努力在江西省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聚集力较强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二要着力抓好城镇村庄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城镇和农村统筹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大村镇整治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扶贫移民搬迁。三要着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按照生态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生态建设,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要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重点污染区域专项治理。四要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抓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五要着力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大力弘扬农村和谐文明新风尚,完善农村社会矛盾调节机制。

三、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顺利推进。鹿心社强调,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由县组织推进、乡镇具体实施、省市指导协调”,统筹谋划、精心组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二要加强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三要加强资金投入,从明年开始,3年内全省每年统筹集成50亿元资金,每年支持5000个新农村建设村点,重点支持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新农村建设;四要加强考核督导,把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纳入对市、县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加快制定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定活动,表彰一批和谐秀美乡村;五要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工作交流沟通,广泛宣传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

尚勇副书记的讲话精神主要体现在:

一、充分肯定了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尚勇指出,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发生了看得见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加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农村新社区功能逐步完善,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四是多方共建机制有效坚持,投资乘数效应明显增大。

二、提出了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总体思路。

尚勇强调,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化,是指导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了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贯穿全篇的总体思路是“五个始终坚持”:

第一,始终坚持把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放到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的大局中来谋划。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就没有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省社会和谐稳定;没有秀美乡村,就没有秀美江西;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因此,着眼大局,一方面要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就是要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尚勇强调,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这个主题,要以“四美四和谐”为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八大建设工程,到2015年,力争全省80%左右的县和70%左右的乡镇达到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工作要求,50%的村庄达到和谐秀美乡村的标准,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农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农村和谐文明程度、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四个“明显提升”。

第二,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造福农民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核心要求。坚持把以人为本这条主线贯穿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各领域各环节。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若干意见》提出的环境生态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工程、和谐文明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贫困群众帮扶工程等等都是改善民生、造福农民的惠民工程。要大力做好《若干意见》的宣传工作。第三、始终坚持把城乡统筹、村镇联动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基本方式。“城镇和农村统筹工程”是八大建设工程的第一项工程,是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要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和县城的同时,要坚持城乡统筹、村镇联动,把中心镇做优,把中心村做强,把基础村建成新型社区,逐步形成“三位一体”分类推进、各占乡域人口三分之一的格局,造就全新的村镇布局和农村社会结构。

第四,始终坚持把系统推进、统筹兼顾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根本方法。《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县为主、乡为基础,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强调要统筹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正确把握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八大工程之间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注重薄弱环节,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上。

第五,始终坚持把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作为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深化改革工程是《若干意见》确定的八大建设工程,要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稳步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抓好南昌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改革试点,继续抓好南昌市、赣州市、新余市、共青城市和井冈山市的统筹城乡改革试点工作。三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取得实效。尚勇强调,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必须抓住事关全局的关键环节,勇于攻坚克难,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实效,要注重做到以下八点:

第一,紧紧抓住统筹村镇规划、加强规划管理这个龙头。尚勇指出,从我省省情出发,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的差距比较难,但在短时间内把更多的乡村建设成为全国最美乡村,是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的。婺源县在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房屋建筑、乡村绿化、垃圾处理、文化保护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到位,不愧为全国最美乡村。他强调,要依据县域城镇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总体规划,联动完善县城、集镇、村庄规划体系,统筹谋划基础设施、三次产业布局、社会事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和谐秀美乡村的一体化规划体系。同时从今年开始要举办乡镇规划培训班,增强有关领导和具体操作人员的规划意识、规划能力和落实能力,务必坚决执行规划“宪法”。

第二,牢牢把握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民居水平这个关键。尚勇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学习借鉴婺源连片推广徽派建筑、吉安打造庐陵民居,赣州保护客家民居等做法,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大力推广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房型,建设更多的山水田园式现代村镇。同时要处理好拆与建的关系,坚持多拆少建。第三,坚持狠抓森林乡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这件大事。要创新造林绿化理念;要把集镇和村庄绿化作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突出重点;要落实好农村垃圾处理“3+5”模式,以新农村建设点和集镇、景区周边,以及公路、铁路、江河沿线“一点两边三线”为重点,深入实施村镇整治建设、绿化美化和清洁卫生工程;要加强农村污染综合治理。

第四,着力巩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基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要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要全面推进十个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第五,切实强化加大资金集成、实行重点支持这项政策。省委省政府决定,从明年开始,三年内每年统筹集成50亿元资金,每年支持5000个50户的新农村建设村点。新农村建设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的比例由6:1:3调整为5:2:3,提高市级投入比重,总额达到15亿元,确保每个村点达到30万元;涉农项目和资金投入,以县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整合集成、集中用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每个村点平均35万元;争取每个村点农民自愿投资平均达到15万元,争取企业和社会捐赠平均达到20万元,上述各类资金均衡安排到县,由县级政府协调落实到村点,确保每个村点建设资金平均达到或接近100万元。同时,各地资金投入要按照突出重点、连片推进的原则,向特困片区和原中央苏区倾斜,向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倾斜,向贫困地区、贫困村倾斜,向农村重点污染地区倾斜。鼓励各地开展新农村自建,自建点达到省定标准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

第六,持续增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这个动力。要积极运用财税杠杆,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吸引各方面社会资金参与和谐秀美乡村建设;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穿始终,让农民决定建不建、建什么、怎么建,特别是要农民投资投劳的项目,要把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到位;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化创建活动,增强建设和谐秀美家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动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企业家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馈家乡,投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

第七,不断夯实加强基层组织、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这个支撑。要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要派出得力干部蹲点后进村支部,加快后进村支部晋位升级;要健全全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整合和谐便民服务中心;要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要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第八,始终突出落实工作责任、弘扬务实作风这个保证。要建立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指导和统筹协调各项有关工作,加大推进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尽职尽责、主动靠前、积极配合、齐抓共管;要引导各级干部深入农村、深入一线、深入农民,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下半年要在全省乡村开展一次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主体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宣传,让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掌握有关精神、原则、目标、任务和操作方法,全面启动这项重大系统工程,兴起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热潮。

会议贯彻意见

1、研究制定“婺源县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成立协调小组;

2、拟9月份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促进会;

3、恳请县政府落实新村办工作经费55万元,并对现场会参观点给予适当奖励;

上一篇:让班级和谐平安发展下一篇:课文《鲁班造伞的传说》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