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提纲

2023-02-02

第一篇: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提纲

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省长在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三运 (2011年9月20日)

安徽是一个水利大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大事,历来是事关全省发展和民生福祉的要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推进我省水利的改革与发展,是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推动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

刚才,宝顺书记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精辟分析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安徽水利建设的战略意义,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宝顺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围绕贯彻落实好宝顺书记的讲话要求,下面,我讲六个具体问题。

一、准确把握“水利安徽”战略导向

1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问题,始终是牵动全省发展命脉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人民为除水患、兴水利开展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建设,实现了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们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全面建成14项治淮骨干工程,顺利完成139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妥善解决12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成功战胜多次严重洪涝干旱灾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治水安邦永无止境,兴水富民任重道远。特别是在全球性水资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要看到,我省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面对近年来气象灾害多发重发之势,防洪抗旱减灾基础建设和能力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要看到,我省是水利大省又是水资源十分短缺、分布严重不均的省份,全省年均水资源总量只有7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0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新安江流域人均6204立方米,长江流域人均1692立方米,淮河流域人均675立方米,南多北少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淮北地区拥有全省38.6%的人口,但只有全省15.7%的水资源,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需要。这些情况表明,水

2 利问题仍是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兴修水利、根治水患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面对我省水利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我省新时期水利的改革与发展,要按照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水利工作的战略性要求和阶段性特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治水,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省委、省政府从安徽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实施以“治水保安、兴水富民”为核心的“水利安徽”战略,统筹推进工程水利、资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配套完善的防洪减灾综合水利工程体系、合理高效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协调发展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综合防控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体系。总体上看,“水利安徽”战略是一个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治水方略,必将对安徽水利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水利安徽”的战略目标,坚持民生优先、人水和谐,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综合治理、强化保护,进一步突出水利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真正让水利成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屏障,成为农业丰收的基础支撑,成为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成为生态安全的源头保障。

二、持续加强基础性水利工程

3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我省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来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展领域,提高标准,努力建成更为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推进中,要突出“三抓三加强”。

一要抓重点,加强薄弱环节。在加快推进新一轮治淮的同时,突出抓好长江干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长江干支流治理,主要是实施好长江干流及滁河、青弋江、水阳江“一干三支”工程。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皖江城市跨江发展的进程将明显加快,要突出解决好皖江河势不稳、岸线崩塌、洲滩圩垸安全性不高等问题,着力提高三大支流防洪标准,切实保障皖江示范区“两区三片”防洪保安需要。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我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其中中小河流281条,目前已有224条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第一期85条治理任务按要求必须在明年底完成。各市县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加强组织调度,落实工程措施,特别是水患较重的史河、淠河、大沙河、秋浦河等河流的治理,要重点调度,率先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后期任务相当繁重。我省有5290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04座、小型水库5173座。目前已完成病险水库加固1846座,其中大型8座、中型81座、小型1757座。省里已经明确,到2013年完成新一轮国家规划内1066座小型水库加固,到2015年再完成1100余座一般小(二)型水库加固,到2020年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各

4 地要按照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举措,加快前期工作进度,确保除险加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水库管理维护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去年省里已经出台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各地都要结合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没有出台的要抓紧出台,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一座,管护加强一座,安全到位一座。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基础薄弱,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全省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条件所限,普遍存在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等“先天不足”,加上多年运行缺少管护,又出现建筑物及机电设备老化失修、沟塘渠道淤塞等“后天不良”,全省机井完好率只有60%,塘坝工程完好率只有30%,灌溉泵站的实际灌溉保障率不足70%,排涝工程的排涝标准只有3-7年一遇,直接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近两年的持续干旱,进一步暴露了这个“软肋”。省里已经明确“十二五”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目标任务,通过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塘坝扩挖和沟河清淤等工程实施,改善除涝面积1500万亩、净增除涝面积15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40万亩、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受益区500万亩。各地要以提高抗旱供水和防洪除涝水平为主要目标,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以集中连片治理为关键手段,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在治理易涝农田、疏浚

5 沟渠、新建修复桥涵、新打修复机井方面,做了大量实在实效的工作,在旱涝兼治、排灌结合上,探索了很多好的经验。从全省看,这一阶段用于农田水利的投入和工程量,超过过去

一、二十年的总和,这为战胜连年的持续严重干旱提供了重要保障。这些成果和经验,要不断巩固、推广和扩大。

二要抓项目,加强规划引领。推进工程性水利,项目工作是第一抓手,要集中精力、加快步伐,做好项目谋划、论证、储备、争取工作。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之后,是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最佳时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密切加强与国家部委的衔接,提高项目的可批性和成功率,尤其是一些重大水利工程,要千方百计挤入国家的盘子。抓好项目工作,提高规划水平是关键,当前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认真对照中央关于水利建设的最新精神和要求,更加注重科学规划、整体规划、统筹规划,处理好防洪除涝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深做细重点项目规划,为争取国家支持奠定基础。

三要抓进度,加强质量监管。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机遇难得,机不可失,必须立足于争、立足于抢,加快推进节奏,加快项目进度。尤其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缩短环境评价、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工作周期。在施工进程中,要明确时间节点,兑现时序进度,确保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特别是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库加固,目标任务和市、县两级的责任非常明确,要逐项确定目标,强化时序进度的检查和调度,每年的目标任

6 务都不能留尾巴,各地的进展要齐头并进,不拖全省后腿。在强化进度的同时,要始终强化质量第一的原则,全程把好工程标准关、招标采购关、工程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关,要提高水利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跟踪问效,千方百计把各项水利工程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工程”。在质量问题上,关键要强化制度保障,任何一项工程,都要明确施工质量责任主体、质量监管责任主体,确保质量责任可追溯。

三、不断加快资源性水利建设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不仅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而且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必须把保护好、配置好、利用好水资源摆上重要日程。

一要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加快高耗水行业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和节水农业。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全省年供水总量控制在360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118立方米,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对照这些目标,要细致做好分解工作,把节水增效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行业、企业和灌区。另一方面,要统筹治水与治污,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治理。除了淮河、巢湖等领域,现在新安江的污染防治也进入国家战略规划,前不久国家发改委专门到安徽做了规划前期调研,流域所在地和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规划动态,合理提出我省诉求,让新 7 安江水更清、岸更绿、流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对皖北地区来讲,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污染的危险性日益增加,必须把地下水污染防控摆上紧要日程,合理开发使用浅层地下水,严禁超采中深层地下水。

二要加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力度。针对我省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现在我省缺水地区对调水工程建设呼声较高,省里对引江济巢、引江济淮等工程已做了多年的前期工作,同时还在积极研究淮水北调等工程。但值得注意的是,调水工程涉及跨地域水权问题,也涉及生态环境等敏感问题,现在国家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十分慎重,核准非常严格,我们要以科学、积极、务实的态度继续推进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好方案论证和对上协调争取,千方百计满足核准条件。

三要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加强全省水资源的调查评价,认真算清水帐,掌握全省各地各方面用水需求,特别是根据全省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完善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水量的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加强水源建设,不失时机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高度重视重要湖泊的储水功能建设。现在全国各地都把战略性后备水源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我省也要加强这方面的谋划。特别是皖北作为缺水地区,要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沿淮湖泊及相关行蓄洪区的蓄水作用,把综合治理和水源建设更好结合起来。这方面,淮北市已经探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大面积的采煤 8 塌陷区变成了一湖清水,既改善了生态,也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战略储备。

四、积极推进民生性水利发展

我省民生性水利发展已取得良好进展,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饮水安全列入民生工程后,进展明显加快。下一步,要继续拓展民生水利领域,充分发挥水利造福百姓的功能。

一要确保民安。在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当前要把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目前,全省共有地质灾害点5727个,受威胁人口16.5万人,还有大量没有列入地质灾害点名录的危险区域和潜在危险区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形成较大威胁。近年来,由于极端性天气影响,我省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全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73起,其中崩塌60起、滑坡102起、泥石流6起、地面塌陷5起。由于预警和应对及时,成功避险42起重大灾害,避免了690人伤亡。但我们必须看到,避险只是应急措施,让群众远离危险区域才是根本办法。各地要在全面排查地质灾害点和危险区域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地质灾害点上群众的搬迁安置。要统筹做好选址规划和建房指导工作,坚决杜绝从一个险区搬到另一个险区,严格禁止山区切坡建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扩大民利。首先是兴群众饮水之利,加快农村饮水工程从“保障”向“安全”转变。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我省

9 要解决2043万农村居民和172万农村学校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108亿元,重点是要逐步提高自来水供应城乡一体化规模,渐进式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现在自来水供应最大的问题是,部分水厂供水规模小,入户率低,所收水费不够运行维护支出,造成运行管理困难。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确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专管机构,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好、可持续。打造群众宜居的水生态环境,是民生水利的重大任务。要分类加强水土流失易发区和重灾区的水土保持,完成重点区域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50平方公里。同时,强化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综合防治,扩大湿地资源面积,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最近,我们在皖北调研看到一些地方,注重把城市防洪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水域周边的环境治理和湿地建设,使城市防洪工程成为群众休闲、赏绿的重要去处。我们的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应当借鉴这种理念,既要重视它的坚固性,又要考虑它的生态性。

三要维护民权。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涉及到群众权益的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水,坚决防止侵犯群众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要依法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征地拆迁,严格实行统一年产值标准、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和征地补偿准备金制度。要加大大中型水库、水利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同时,把水利改

10 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积极探索涉民水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综合水价改革。

五、全面落实公益性水利要求

水利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各级政府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责任主体,必须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方面履职尽责。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大公共投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加强金融支持等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昨天,省政府又以办公厅文件转发了“水利新十条”措施,包括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对大型灌区和大型泵站项目省级配套资金的支持力度等方面,省财政投入的力度和配套的份额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对大别山革命老区、比照西部政策县和皖北三市七县等进行重点支持。各级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构建水利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投放。特别是对公益性中央和省 11 水利建设贷款贴息项目,各级财政要加大贴息力度。为调动各级加强水利投入的积极性,今后省里对市、县水利投入实行奖补政策,多投多奖,少投少补。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引导社会参与。关键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支持水利发展、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的合力。初步测算,今后五年我省水利投资将达到1200亿元,这么大的投入规模仅靠政府投入压力很大,必须做好社会融资的工作。现在,随着水利投入需求增加和社会投资领域放宽,水利行业将会成为社会资本关注的一个领域,要积极推进地方水利融资平台建设,充分运用政策贷款、财政贴息、收费质押等政策,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各市、县政府要敢闯敢试,强化激励政策的有效供给,通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租赁承包、支持企业投资治理城镇段中小河流等多种渠道,引导各种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逐步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系。有条件的水利企业,要积极推进合并重组,为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打好基础。要合理引导群众参与水利兴修,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补助机制,加大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工投劳。

落实水利的公益性,必须加强体制创新。要不断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分级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向中小型水利工程延伸。特别是对水利

12 工程有建无管、用而不护的问题,要善始善终地做好“两费”落实工作,积极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运行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以乡镇水利站为中心、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村级水管员为补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确保各级各类水利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水利新十条”已经明确,各县(市、区)成立由政府牵头的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就是要强化县级统筹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的责任,对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土地整治、扶贫、以工代赈等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打捆实施、集中治理、规模推进,把农民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工程切实抓好,不断缩小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六、着力提高新时期水利工作水平

当前,水利工作的形势在变化,领域在拓宽,要求在提高,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水利工作的能力水平。

一要提高政策水平。对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这些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研究政策、吃透政策作为基础本领,着力提高准确把握政策、严格执行政策的水平。尤其要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找出作为的空间,把工作思路理得更清晰一些, 13 目标任务定得更明确一些,政策措施出得更扎实一些,不断增强水利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提高创新水平。当前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水资源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涉水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水利发展模式发生深刻转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新时期的水利改革发展。首先是要创新观念,突破传统水利的思维局限,强化全局意识和系统思考,强化资源意识和战略思考,以观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以观念跨越推动发展跨越。同时,要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针对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敢于突破,着力攻坚,为科学治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要提高服务水平。水利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各级水利部门和相关方面,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战略目标,不断提升水利服务全局的能力。尤其要突出服务民生这个重点,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长期以来,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奋战在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第一线,有着良好的素质和工作作风。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

14 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继续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同志们,推进安徽水利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安徽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篇: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

切实打造让人民群众放心的优良工程

衡东县早禾冲水库管理所马志华

2009年4月28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衡东县是罗荣桓元帅故乡、革命老区,地处衡阳市东北部,位于湖南一点一线地区,县域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561个村,人口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5万人。目前我县已建有中型水库5座,中型水轮泵水电站3处,中型水电站(水闸)1座,小一型水库20座,小二型水库90座,防洪堤91.29公里,防洪堤闸44处,山塘堰坝31535处,小型机电排灌站399处。

我县现有甘溪(东风、红旗)、洋塘、德圳、白莲、江东、荣桓、望日岩八大中型灌区,共有干渠290公里、支渠480公里,渠系建筑物726处,加上小

一、二型水库、山塘堰坝和机电排灌设施,全县共有渠道1020公里、渠系建筑物1180处。

现在全县中、小型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渠网纵横,布局合理,蓄引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防洪排涝工程相辅相成。防灾减灾能力大为增强,治山与治水并重,标本兼治,效益日益显露。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县的农业生产发挥 1

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水利工作队伍也日益壮大。我县水利水电局下辖单位14个,共有干部职工2051人,固定资产原值2.3亿元。

我县去年四季度新增水利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厅、市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新增水利建设项目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增水利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进展快,效果好,各项工作按期如质圆满完成。现就我县的成功经验简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早禾冲水库位于湘江水系杨柳河上游,大坝坝址位于我县石滩乡大新村,与同流域的德圳水库紧密相连,形成姊妹库,德圳水库溢洪道的下泄洪水直接泄入早禾冲水库。早禾冲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7.0km,坝址以上干流长度8.4km,干流平均坡降4.5%,水库年平均径流量1059.6万m,正常蓄水位110.50m,正常库容1050万m,死水位96.70m,死库容30万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2004年4月,早禾冲水库大坝经省水利厅鉴定为Ⅲ类坝。

早禾冲中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静态总投资15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915万元,地方配套610万元。前期下达工程项目实施计划资金125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50万元,地方配套500万元。工程于去年12月28日全面开工,经过三个月的33

32紧张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4月底可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抓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

这次新增水利建设项目时间紧、要求高、责任重,为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精神,按要求完成新增项目建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这次新增水利建设项目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去年11月18日省厅召开扩大内需应急工程施工动员大会,19日发布早禾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招标文件,12月27日与中标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协议书》,28日工程开工。整个前期准备工作只有短短40天时间,我们成立建设项目部,全面落实责任,定人定岗定责,确保了各项工作准备充分,保证了工程按期开工。二是制定施工进度表,倒排工期。工程主要项目有:大坝坝基、坝肩帷幕灌浆、大坝坝体高压旋喷灌浆、大坝内外坡加固、输水设施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等。我们积极落实省、市精神,制定施工进度表,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建设及时启动,顺利实施。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按照《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增农林水利投资和所建工程管理的通知》(发改办农经[2008]2559号)的要求,及时下达计划,及时下拨资金,最大限度保证了工程进度。三是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县委、政府主管领导在现场召开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并多次到工地检查指导,解决问题。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和技术干部深入

一线,靠前指挥,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安排部署、技术指导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监理,吃、住在工地,坚守在一线,靠前指挥,严抓质量和工程进度,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四是实行动态周报制度。为掌握整个工程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成,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对工程按周填报投资完成情况和工程建设进度等报表,对工程实行动态管理,抢时间,抓进度,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二)抓质量,确保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完成

1、全面规范“四制”

我县对工程项目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对项目立项、报建、开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严格按制度办事,任何项目上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下一阶段的工作,工程验收时必须有监理机构的评定意见,切实落实好合同项目内容,规范工程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对各项目的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采取一包到底的措施,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防出现“豆腐渣”工程。

2、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方进场施工时天气就比较恶劣,而所有主体工程必须在汛期前全部完工,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积极和施工单位衔接,根据工程任务和时间安排,细化工作目标,

分解工作任务,按照设计要求切实细化和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整个工程全面铺开,交叉进行,保证了工程按计划推进,既节省了时间,又确保了工程质量。如在拆除内坡干砌石时,我们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机械施工方法,动用3台挖机进行挖装,8台载重汽车转运,只用了7天时间便完成了4192m干砌石的拆除任务。

3、保障施工条件

我们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与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施工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全力为施工单位服务,尽最大努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条件,确保正常施工。

4、强化安全措施

我们坚持“质量第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施工协议》,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严格按安全规程施工,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抓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为用足用好这次中央新增水利建设资金,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一是及时到位。国家投资计划下达后,县发改局、财政局在三天内便将资金下达到项目专用帐户,保证了我县新增水利建设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快速启动,顺利进行。二是专款专用。在资金的使用管理过程中,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设立专门帐号,

3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以任何名义对资金进行挪用,严格财经手续,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三是加快拨付,绝不滞留。在资金拨付过程中,财政部门只是起一个过渡作用,只要资金到帐,按照工程进度立即拨付到项目,绝不滞留、拖延、克扣,使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县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跟踪监督,设立纪检监察机构,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建立和完善了“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一批制度和措施,坚持制度先行,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规范,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工程优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县早禾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过三个月的紧张施工,干出了一些成效,达到了进度快速、工程优质、资金安全的预期目的,我们将进一步把握机遇,强化责任,扎实工作,把早禾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切实打造成让人民群众放心的优良工程。

第三篇:关于贯彻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天水市水务局

(2011年4月日)

序言几句话……现将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和贯彻落实意见汇报如下:

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4页内)

1、王义《实施意见》说明。实施意见框架结构内容

2、康厅长“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水利工作主要内容

3、鹿书记讲话主要精神

4、泽巴足省长会议总结主要精神

二、会议贯彻意见

1、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

(1)会议时间:初步定在5月20日左右,会议半天。

(2)参加人员:各县(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1人,发改、财政、水务、农工部、国土、扶贫、农综办主任、市直有关部门。

(3)会议内容

会议主持:李市长

第一项:彭市长讲“十二五”水利规划及重点项目 第二项:张应华书记讲水利工作意见

第三项:省水利厅领导讲话

第四项、张景辉书记讲话

第五项:李市长总结讲话

2、会议材料

(1)起草天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农工部牵头,水务、财政、发改、国土、扶贫配合)

(2)张景辉书记讲话(市委办准备)

(3)张应华书记讲话(市水务局准备,市委办审稿)

(4)彭市长讲话(市水务局准备)

(5)李市长总结讲话(市政府办准备)

(6)天水市“十二五”水利规划、重点项目简介,印发县区(水务局负责)

第四篇: 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汇报提纲

一、会议概况

XX年2月3日—4日,省旅游局组织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XX年旅游工作,探讨当前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部署XX年旅游工作。全省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先进旅游县区和重点旅游县市的旅游局长,旅游明星乡镇负责人,部分旅游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新闻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旅游局局长杜云生主持,副省长韩忠学、省计委副主任肖安明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来自全省的19个先进单位作了书面交流,并表彰了一批“先进旅游县区”、“旅游明星乡镇”、“县区级旅游局优秀局长”。我们襄樊市作为19个先进单位之一交流了经验,我市的谷城县、南漳县薛坪镇等分别作为全省第二批旅游先进县区、旅游明星乡镇受到了表彰。

二、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指出,XX年,是实施“十五”旅游计划的第一年。尽管有美国“9·11事件”影响,全球旅游业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但我省入境旅游仍出现超历史增长,国内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全省共 接待海外游客66.78万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长48.14%,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1%,都超过了1997年我省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国内旅游60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旅游总收入达352.55亿元,同比增长25.3%。会议同时指出了XX年全省旅游发展的一些主要变化:一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全省各地形成了关注旅游、支持旅游的整体氛围。从各级地方政府到各相关部门,从新闻媒体到社会各界,都普遍增强了对旅游业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许多地方政府研究提出了发展政策和措施,增加了旅游专项资金和促销经费,在机构改革中加强了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农业、林业、文化、宗教、体育等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二是旅游品牌形象开始凸现。去年对照国家标准,全省共评定4A级旅游区8家,3A级旅游区3家,2A级旅游区23家,推动了旅游区点的标准化建设。武汉、宜昌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服务设施大为改善,旅游功能有所增强,旅游形象有所提升;三是旅游市场有所拓宽。全省各级各地普遍加大了联合促销、节庆促销、横向促销、媒体推介的促销力度,加强了横向组团联系,共外联组织海外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155.5%。特别是武汉、宜昌、襄樊、神农架等地出现在中央媒体的密度,在我省历史上是少有的,促进了省内旅游的发展;四是旅游行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坚持行业建设和 管理两手抓,促进了旅游行业上规模、上档次。一方面,启动了襄樊、荆门、鄂州、丹江口4个城市的创优工作。组织评定了全省第二批“先进旅游县区”5个和“旅游星级乡镇”10个。另一方面,继续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了全省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旅游行政执法制度。全省旅游质量投诉比上年有明显减少。五是旅游产业发展更显生机。中小企业改制有了新的进展,景区转让工作有了好的开头。一些旅游企业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旅行社的合作,为保持去年海外市场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年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5.73亿元,其中引进外资项目2个,引进资金超过1500万美元。

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加快发展旅游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会议指出,我省旅游业与外省发展水平和自身发展潜力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行业整体发展上讲,全省旅游业仍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尽管全省旅游行业总量在大幅增长,但供给结构不合理,购物和娱乐消费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较低。从行业结构来讲,全省旅游主题形象不鲜明,整体吸引力不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比较差,缺乏竞争优势。会议认为,美国“9·11事件”,世界三大经济体的萎缩,对今年的世界旅游业肯定会有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政治稳定,社会秩序井然,可以在国际上树立起安全旅游的形象。可以成为招徕国际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国家提出的培育旅游 等新的消费热点的政策,既会促进国内旅游的繁荣,也会引起省际间市场竞争的加剧。因此,要对形势有一个足够估计、准确把握、及时应对。

为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会议要求,切实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旅游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一是增强市场观念,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的关系。强调市场主导,并不是否定“政府主导”的作用,而是根据职能转变,更恰当提出政府在发展旅游中的推动作用,强调市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市场来实现资源的重组优化;强调政府推动,就是政府要履行本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能,下大力解决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增强开放观念,处理好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的关系。要勇于改革我们旅游行业不适应形势发展体制

和机制问题,推动旅游业对外开放;三是增强全局观念,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强全局意识,全力支持全省旅游精品名牌建设,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各地、各有关方面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壮大我省旅游产业;四是增强务实观念,处理好环境营造与狠抓落实的关系。要继续巩固和发展近年来取得的旅游环境,抓好借势 造势、氛围营造工作,推动旅游发展环境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工作求发展。

会议提出,XX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适应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旅游目的地建设为主线,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在继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在全面推进旅游建设过程中重点突破,努力实现旅游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使我省旅游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全省力争接待海外旅游者73.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创汇2亿美元,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391亿元,增长11%。

为顺利实现XX年全省旅游发展目标,会议要求,必须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精品名牌形象,大力开展旅游目的地建设。一是要加快武汉由集散地向目的地城市的转变。要增强武汉城市旅游集散地功能,加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重点加强国际化航空口岸建设,提高入鄂旅游的便捷性。要以滨江滨湖、文物景观为特色,大力发展商贸会展型、文化休闲型旅游产品。二是集中力量,抓好以三峡坝区为中心的宜昌旅游区域建设。要加快三峡工程周边辐射景区的论证与建设,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加强特色游览项目的组织升级工作。积极支持三 峡工程总公司开发建设与三峡大坝配套的旅游项目、葛洲坝集团“中华鲟鱼馆”的改造扩建、清江水电公司的清江旅游开发以及宜昌黄牛岩景区的主题景观建设,搞好区域规划协调与配合。要通过项目的创意、策划和论证,加快宜昌周边辅助性景区的改造升级,提高宜昌城区旅游购物场所和特色文化表演场所的档次。三是以十堰、襄樊为依托,加快武当山区域旅游建设。一方面要积极申报将武当山列入“世界自然、非物质遗产”两大目录,借以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要用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增加景区的旅游项目,提高品位和参与性,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尽快使景区上档次、接待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四是加快神农架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要坚持生态旅游的永恒主题,在发展观光旅游、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要精心策划、组织一批专项和特种旅游项目,以吸引特定层次的旅游群体,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五是适应市场需要,开发建设不同层面的旅游目的地景区。要针对省外和省内周边市场,大力开发适合1—3日行程的旅游景区,抓好襄樊隆中、九宫山、大别山、梁子湖、洪湖、明显陵等国内旅游景区建设。六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要与省计委一道,继续抓住发行国债项目的政策机遇,保持我省在中部地区争取国债项目的领先位置。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投资领域,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公司、大集团、民营资本等进 入旅游行业。要实行旅游发展规划向项目规划的转变,策划、编制一批有规模、有品位、有市场的旅游项目计划,为招商引资开发奠定基础。

围绕旅游目的地建设,全面提高旅游行业供给水平。要重点在“行、吃、购、娱”四个字上做好文章,通过挖掘整理、配套完善,使之成为我省旅游主题形象的有力支撑:第一,进一步抓好旅游畅通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几次旅游现场办公会精神,狠抓公路建设项目的落实,使神农架、九宫山景区旅游公路有明显改观,宜昌三峡、武当山、大别山景区的可进入性有所提高。要加强武汉、宜昌的航空口岸建设,加快襄樊、恩施机场的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旅游车辆的更新换代,增强旅游汽车的运力。第二,抓好特色饮食工程。要坚持“老字号”传统与新品牌创意相结合,发扬名品的传统特色,鼓励研制适合现代潮流的美味佳肴,发展光XX北特色饮食文化。在“吃”字上实现一地一个特色、一店一个风味的目标。第三,抓好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工作。要积极支持农业、工业、林业、文物、体育等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开发,丰富旅游商品市场。要鼓励和支持旅游商品有特色的地方,加强与客源比较集中的城市或景区联合,增强旅游商品的整体供应能力。第四,抓好特色娱乐项目开发工作。要把武汉、宜昌、武当山、神农架、大别山等地特色娱乐项目开发工作提到重要日程,加快场所改 造和项目升级步伐,使之尽快见成效。其他各地根据各自的实际,也要做好特色娱乐项目的开发整理工作。

围绕旅游主形象,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一是增强区域联动意识,加大产品整合力度。全省上下要统一认识,协调一致,共同抓好重点旅游市场、重要促销活动,以提升湖北整体形象,增强湖北旅游的形象竞争力。

各地也要根据自己的客源市场情况,认真策划好、组织好有针对性的市场促销工作。二是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采取相应的产品策略。要针对远近市场、不同客源国市场,抓好三峡旅游产品的重新组合与包装,推出“世界遗产·三国文化”组合型产品线路;要以三峡旅游为依托,继续丰富产品内容,编排、延伸、重组长江游船产品;要针对“汉文化圈”近距离海外市场,以武汉为集散地,设计、组合武当山、古隆中、关陵、荆州XX等文化旅游线路。三是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市场。要针对国内市场的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重点抓好三峡、武当山、神农架与武汉、宜昌、十堰、襄樊等城市的产品组合和创新;精心组织赴XX、山东等地的促销活动,组织好省外媒体入鄂采访工作。继续组织好“湖北人游湖北”活动,积极支持各地结合实际开发省内周边客源市场,特别是周边的城市市场。针对旅游旺季和三个 黄金周,提高媒体对湖北旅游关注度,增强旅游新闻报道和专版宣传的密度,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四是继续举办好旅游节庆活动。把“中国湖北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作为我省旅游节庆活动的重点,把“神农架生态旅游节”作为配套活动,以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名义举办好、组织好,力争取得综合效应,为打造我省旅游精品名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五是抓住三峡工程蓄水发电的机遇,提前策划组织好XX年宣传促销活动。要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在宜昌举办XX年“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纪念活动,争取尽快在武汉举办“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要主动配合三峡工程在XX年以前连续发生的一些大事,研究具体方案,借机开展宣传促销,树立湖北新三峡旅游形象,力争保持三峡旅游业增长的势头。

进一步扩大旅游行业对外开放。一是要支持旅行社行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积极支持旅行社对外寻求合资与合作,在引资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鼓励和支持旅行社在现有条件下,加强与国内知名旅行社的合资与合作,支持省内旅行社在省内实施连锁经营,向一体化方面发展。鼓励旅行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业内的网络合作和横向交流,尽力实现旅游业务的“双赢”。二是加快旅游景区对外开放步伐。要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内外资金和先进管理方式,扩大引资规模,拓宽引资领域,在引进外资内资、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加快国内大企业、民营 资本进入旅游行业的步伐。要积极主动地引进国内资金、管理和技术,加快旅游开发步伐,特别是要在加强与大型民营旅游企业、与旅游关联度高的上市公司、金融、交通、网络企业的合作上寻找突破。四是不断拓宽旅游行业对外开放的领域。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境外、省外及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对外开放水平。

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一是抓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推动襄樊、荆门、赤壁、丹江口等5个城市增强旅游功能,改善基础环境,提升产业地位,尽快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要对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进行复核检查,积极支持宜昌市瞄准“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组织实施各项创建达标活动。二是推动星级饭店实现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开展星级饭店、星级游船的复核工作。开展“全省十佳旅游星级饭店”创建评比活动,树立起行业标杆。三要积极开展国家“三区”创建工作。扎扎实实地抓好国家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创建工作。以“三区”标准化创建活动推动旅游精品的开发建设。继续推进旅游区创A达标工作,促进精品名牌景区建设。四要开展“中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活动。力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宜昌坛子岭、梁子湖、洪湖蓝田等4个 示范点,今年年底获得首批“中国工业、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同时,启动“湖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湖北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评比活动。五是全面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建设。适应入世的要求,指导和推动旅游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0和ISO18000的认证工作,全面推行行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加快我省旅游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一是要统一认识。按照国家旅游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工作,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二是要突出重点。要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其参创城市为重点,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顿规范工作;要清理整顿旅行社市场,坚决查处一批违纪的旅行社;要依法规范出境旅游市场。加强出境旅游质量保证金、领队、广告发布、门市部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要针对导游、领队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清除政治、道德、业务素质不合格的导游和领队,净化导游和领队队伍,提高其素质。三是要加强地方法规规章建设。尽快修改出台《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发布有关旅行社门市管理、广告管理以及旅游行政执法规范等规章,制定出台全省

旅行社审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导游人员管理法规、规章。 四是要加大旅游行政执法力度。要加强旅游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能力。旅游部门要与公安、工商、税务、物价、交通等部门联合,开展联合检查执法,提高旅游行政执法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机制的建设,形成行政、社会、新闻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旅游投诉受理制度,疏通投诉受理渠道,不断提高投诉受理和处理水平。

围绕旅游主题形象,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一是要加强旅游人才的教育培养。适应地方机构改革的需要,组织县区级旅游局长培训研讨班。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选派一批管理人员赴省外或出国深造。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国外和省外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以此提高我省旅游管理的整体水平。二是要加强导游队伍的素质培养。从制度上、方式上、管理上加强导游队伍建设。从思想上知识上和趣味上提高导游队伍素质和讲解水平。三是要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继续开展“文明风景旅游区”、“青年文明号”、“文明导游员”和“文明行业示范点”活动,大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为旅游市场整顿规范工作奠定基础。四是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努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树立全省良好的旅游 行业形象。

转变职能,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一是要转变管理职能,抓紧清理有关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事务。要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努力提高组织和管理旅游经济工作的能力。二是要注重发挥旅游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行使好行业自律、服务、沟通和自我保护职能。

三、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初步打算

迅速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旅游经济发展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迎检动员大会,消化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XX年工作,安排、部署XX年全市旅游及创优迎检工作。

配合市委、市政府指导各部门优质高效地完成创优目标。通过创优,促进城市旅游环境的改善、推动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确保5月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加紧组建旅游监察大队、配齐配强人员,提供必要的装备,为治理旅游市场提供人员准备。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旅行社的经营和导游管理上,进一步清理、净化我市旅游市场,坚决改变我市旅游市场长期以来的无序状态、在全省“销号”。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一是完善我市城市旅游资讯网建设,加快政府热线,旅游网页的上档升级,建立起旅游宣传的信息平台;二是有选择地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针对性地开发广东、河南市场,力争这些地区 入樊旅游人数有较大实破;三是坚持上大台、登大报、搞大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光。配合“一节一会”,邀请名人、专家策划一些经典活动,逐步完成节会中旅游充当主角的转变。四是积极支持、扶持一批县级、甚至民间的节庆活动,如桃花节、梨花节、庙会等,为培植襄樊旅游节庆品牌打下基础。

在旅游总规的框架范围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支持、组织相关单位启动一批旅游区点或旅游项目的前期开发准备和论证工作,确定10大重点旅游景区或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为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配合、支持项目主体单位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成一批游客中心和旅游厕所;抢抓国家实施“三区”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有一批景点成为全省、全国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和旅游度假区;进一步落实“一江两山”办公会支持项目,争取在为襄樊机场以及道路建设改造上争取、落实部分项目资金,改善旅游的交通环境。

落实旅游饭店的星级复核、旅游景区的A级评定、旅游企业的ISO9000、ISO14000的认证工作,坚持推进旅游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促进旅游企业实现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提高其内在竞争力,积极应对入世带来的冲击。

联合有关部门启动“文明风景旅游区”、“青年文明号”、“文明导游点”和“文明行业示范点”活动,大力开展以诚 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信用道德教育,提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旅游市场的整顿规范提供思想保

第五篇: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汇报提纲

一、会议概况

2002年2月3日—4日,省旅游局组织召开了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1年旅游工作,探讨当前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部署2002年旅游工作。全省各市州、林区、直管市、先进旅游县区和重点旅游县市的旅游局长,旅游明星乡镇负责人,部分旅游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新闻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旅游局局长杜云生主持,副省长韩忠学、省计委副主任肖安明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来自全省的19个先进单位作了书面交流,并表彰了一批“先进旅游县区”、“旅游明星乡镇”、“县区级旅游局优秀局长”。我们襄樊市作为19个先进单位之一交流了经验,我市的谷城县、南漳县薛坪镇等分别作为全省第二批旅游先进县区、旅游明星乡镇受到了表彰。

二、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指出,2001年,是实施“十五”旅游计划的第一年。尽管有美国“9·11事件”影响,全球旅游业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但我省入境旅游仍出现超历史增长,国内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经济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66.78万人次,比上年同比增长48.14%,创汇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1%,都超过了1997年我省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国内旅游60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7亿元;旅游总收入达352.55亿元,同比增长25.3%。会议同时指出了2001年全省旅游发展的一些主要变化:一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全省各地形成了关注旅游、支持旅游的整体氛围。从各级地方政府到各相关部门,从新闻媒体到社会各界,都普遍增强了对旅游业的关注度、支持度和参与度。许多地方政府研究提出了发展政策和措施,增加了旅游专项资金和促销经费,在机构改革中加强了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农业、林业、文化、宗教、体育等部门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延伸了旅游产业链;二是旅游品牌形象开始凸现。去年对照国家标准,全省共评定4A级旅游区8家,3A级旅游区3家,2A级旅游区23家,推动了旅游区点的标准化建设。武汉、宜昌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服务设施大为改善,旅游功能有所增强,旅游形象有所提升;三是旅游市场有所拓宽。全省各级各地普遍加大了联合促销、节庆促销、横向促销、媒体推介的促销力度,加强了横向组团联系,共外联组织海外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155.5%。特别是武汉、宜昌、襄樊、神农架等地出现在中央媒体的密度,在我省历史上是少有的,促进了省内旅游的发展;四是旅游行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坚持行业建设和管理两手抓,促进了旅游行业上规模、上档次。一方面,启动了襄樊、荆门、鄂州、丹江口4个城市的创优工作。组织评定了全省第二批“先进旅游县区”5个和“旅游星级乡镇”10个。另一方面,继续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了全省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旅游行政执法制度。全省旅游质量投诉比上年有明显减少。五是旅游产业发展更显生机。中小企业改制有了新的进展,景区转让工作有了好的开头。一些旅游企业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旅行社的合作,为保持去年海外市场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今年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5.73亿元,其中引进外资项目2个,引进资金超过1500万美元。

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加快发展旅游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会议指出,我省旅游业与外省发展水平和自身发展潜力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行业整体发展上讲,全省旅游业仍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尽管全省旅

上一篇:浅谈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下一篇:全市环保工作汇报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