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厂培训后的感受

2024-05-07

入厂培训后的感受(共8篇)

篇1:入厂培训后的感受

采油厂入厂培训教育感受

草长莺飞四月春,絮飘花舞浣旧尘。在这充满勃勃生机的四月,我们刚离开大学校园的学子,满怀激动与希望,迈进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的大门。入职新单位,也开始我们人生新的旅程。迎接我们的是厂领导、前辈同事们温暖的笑容、拳拳的目光、关怀的话语!

为了使我们新员工尽快认知企业的文化、认同企业的精神、经营理念和价值观,适应新工作环境的变化,提升实际岗位工作能力,采油厂给我们安排了入厂培训教育。

厂组织部长以催人奋进的激扬话语对我们进行入厂动员,拉开了本次培训教育的序幕。党群工作科的主任为我们介绍企业文化,将一厂发展的历史画面串联起来,我们身临其境,为加入一厂这个集体而自豪,认同了企业的价值观,坚定了为一厂添砖加瓦的信心;讲授礼仪的老师以身作则,举止优雅,员工礼仪涉及的各方面都细致介绍,令人难忘;老师立足高点,指点江山,为我们介绍一厂的发展战略,指引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讲解员工心理健康课程的老师,不止传道授业,还为我们遇到的心理困惑指点迷津,我们受益颇多;党群工作科长妙语连珠,他宛若父辈兄长,告诉我们事业成功的秘密,指导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让我们拥有更美好的事业和人生规划。质量安全科老师带来企业安全教育课,案例丰富,发人深省,为我们未来的工作系上安全带;地质所的老师讲解地质开发现状,工程所的老师教授采油工艺,将油气开发的上下游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对我们未来的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些理论学习提升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如果只是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那培训还算不上是完美无缺的,实践活动更让我们感同身受。团队拓展训练,是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潜能和收获感悟的活动。我们获取了感动和不惧承担失败的勇气:我们不会嘲笑失败者,今天的成功者或许就是明天的失败者,今天的失败者不要失去成功的信心,努力拼搏,下一次就能变身成功者!

参观生产单位让我们为采油厂辉煌的历史叹服。我们要继承一代代油田人传承下来的精神,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我们的入厂培训在联欢会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但是我们心灵的教育仍在继续,我们的新旅程才刚启程!这次培训之后,我收获了一颗丰盈的心。我在入厂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关怀,收获的成果,将会终生难忘!首先,我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负责此次培训的老师有部长、科长、主任、工程师等等,他们亲临授课,充分说明了领导对我们新员工的重视。那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演示文档、那一句句精炼的语言,都是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老师们严谨、睿智、敬业的态度,也是我未来工作、生活和做人的态度!其次,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感染了我。我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团队协作是我们今后工作取胜的关键。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生存。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密切和同事配合、沟通、团结一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自己进步。当然最后,我在知识上的收获也是不可缺少的。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更新、视野得到了开阔、情操得到了陶冶、心灵得到了洗涤。

以上是我在这次入厂培训教育中得到的一些体会,在此非常感谢厂领导给我们新员工的这次培训机会。年轻的我们正是需要怒放生命的时候,更是需要一个平台使自己飞得更高的时候。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我会将在培训中学到的、体会到的进行再消化并融会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不断地补充知识和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单位发展需要的员工。我们这些新员工将与采油一厂的前辈们携手,推进一厂的发展,为把一厂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采油厂,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汗水和激情!我希望各位新员工和我一起耕耘,一起收获美好的未来;和我一起奋进,一起感受成功的自豪;让我们齐心协力,为一厂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奋斗!

篇2:入厂培训后的感受

橡树湾的社区规划与建筑布局,取法伯克利大学的空间结构,强调邻里、通道和步行尺度,将公共空间的创造和公共建筑的定址列为建筑规划之初的重要地位。

院落式围合布局,将着力创造出社区共享空间与开放公共空间,通过塑造生动、悠闲的社区活动场景,加强住区住户的活动及非正式会面行为,形成在室内和室外、建筑和人之间、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以及与大自然之间的相遇和交流。

建筑外观以温暖的色彩搭配,精巧的线条组织营造平和宁谧的居住气氛;同时,汲取古典建筑中的优美元素与比例,使建筑外观在现代的框架中透射出古朴的美,总体风格简洁大方又耐人寻味,具有“学院派”建筑的典型特征。

建筑立面秉承学院式文化风格,坡屋顶设计,高低错落,造型端庄,古典与现代在这里交相辉映。红、白、米黄的色彩点缀,和结合坡屋顶设计的大面积落地景观外窗,使项目整体上给人以稳重成熟典雅之美。橡树湾利用现状大树、红砖绿地等自然元素来表现学院情境,让东西方校园文化及国际化生活方式融汇于景观细节之中,为人们营造一个期待已久的情感社区,强调归属感、提升生活品位,达到自然建筑与生活的共同和谐。

橡树湾以西式钟塔、廊柱、门廊、浅水、雕塑、广场、喷泉等诸多元素点缀于园林之中,既有历史感的印迹和记忆,也有现代感的简洁与酣畅,散发出温和静雅、自然和谐的气质。更多的是平静的抒情、细致的笔触与平和的神情。整个园林环境幽静疏朗,舒展着一种人文气质,体现高尚的学院式生活品格。

总之通过这次考察,让我了解到优秀的住宅小区共同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规划结构

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避免不良的环境影响,与周边环境协调。住区功能分区明确,用地合理,布局结构清晰。合理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套密度。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原有地形,体现规划特色。

2、群体空间

建筑空间层次清晰,形态丰富,错落有致。设有邻里交往空间,位置布局得当。住宅布置满足日照采光条件,利于环境自然通风。空间尺度宜人,体现地方建筑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约土地。

3、道路交通

交通结构清晰,分级明确,布置合理,减少人车相互干扰;满足消防、救护及避灾要求。停车位置恰当,停车数量符合要求。住区出入口选择符合城市交通要求,符合主要人流方向。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4、环境景观

环境景观总体布局合理,符合人们的活动规律和宜人的尺度要求,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塑造出优雅的居住环境。绿地率不低于30%。绿化植物品种多样,搭配有序;选择植被以本土为主。场地设计符合无障碍通行要求。安全、便民标志物设置位置恰当,醒目易识别。水景景观符卫生及合安全要求,水质清洁。

5、公共设施

篇3:入厂培训后的感受

关键词:翻译教材,意义观,定论,解构主义

一、翻译教材:传统意义观及定论式评价是主导

当前, 本科及翻译硕士教学中的数本主要教材皆重视传统的意义观和定论式评价, 下文引用了教材中的说明或评价文字, 由此可以发现传统意义观与定论式评价的存在。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中, 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成‘语义’和‘文体’, 他说:‘所谓翻译, 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地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首先在语义上, 其次是文体上。’”

“根据传统的翻译概念, 翻译基本上是一种语际转换活动。”

“作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词语意义的确定在翻译过程中十分重要。‘辨义乃翻译之本’, 不明辨词义, 就难以准确地表达原意。”

对“翻译”的界定首先就决定了意义本身相对语言的超脱性:既然意义和语言文字是两个不同事物, 意义成了一种不依靠语言就可以存在的事物, 还可以在感知之后用另一语言加以“表达”, 那么这种界定本身就预设了意义对于语言的超脱, 即意义不必受语言文字系统束缚, 可以在超越语言的层次进行感知。同时, 这一定义也会让超越式的意义观在与意义直接相关的翻译活动中产生深远影响。既然超越式的“意义”成为了翻译定义中的中心词, 但若在翻译实践教材编写中以“超越式”意义观作为唯一标准, 且由编写者来控制此意义之内容的话, 则无法保证编写者一定完全展现了此“超越式”意义, 甚至难以说服对此“意义”或翻译拥有不同看法的学生。这与教材编写者的目的相矛盾, 例如教材中对一句子翻译的说明文字:

“Peter does annoy me, coming around here all the time.Oh, talk o the devil!That’s probably him at the door now.

彼得真令我讨厌, 老是到这儿来。哦, 说曹操, 曹操到!在门口的可能就是他。”

教材编写者从文化角度出发, 认为这两个看似功能对等的成语互译会造成文化信息错乱, 使读者误以为曹操已融入西方文化 (因为读者看到这些译文会是从翻译后的西方人物口中说出) 。文化信息从本文开头对意义观的讨论来看, 因属于信息之一部分, 确实在“超越式”意义的寻求过程中不能忽视。译文虽然损失了原文带有的西方文化信息, 但其带有的中国文化信息却相当浓郁,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文读者的需求。因此, 教材编写者遵循超越式意义观, 采用静止的定论式评价标准来衡量译文质量, 有可能无法充分挖掘或表现出这种超越式意义, 这与编写者自身目的是不吻合的。

二、解构主义意义观给翻译教材的启示

解构主义意义观相比上述教材中对意义的说明复杂得多。凯瑟琳·戴维斯在《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一书开头说明了“延异” (différance) 这一概念, 同时间接地提出德里达的解构式意义观, 这都值得反思。

解构式意义观的提出是从以“巴别塔” (Babel) 为例开始分析的。凯瑟琳认为, 德里达的“专有名词正是‘语言命名事物’这一假设的最明晰例子, 而专有名词‘巴别塔’却解构了这一假设。”根据“创世纪”相关内容, 起初, Babel是上帝名字与塔名的专有名词, 但同时又与闪族语言中的非专有名词“混乱”混为了一体了, 在此, 解构主义通过对以“巴别”为例的专有名词之分析否定了传统意义观中“意义超越语言”这一说法, 认为语言符号对事物的指涉作用只能依靠此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差异性才能发挥。由此反观上面提到的翻译教材。此教材认为语言中部分东西只允许单一译法, 并将这一点作为翻译“科学性”的证据。“我们之所以称翻译为科学, 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语言中有些东西已经标准化, 往往只允许一种译法。从解构主义的分析来看, 既然同一专有名词可能指向不同事物, 上述“定论式”判断是不合适的。以国名“中国”为例, 这一专有名词可能指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历史学当中也可以指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在领土上曾经建立过的封建帝国。如果要求将“中国”全部翻译为“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就有可能无法指向其真正所指的事物。因此, 从解构主义视角来看, 教材认定部分专有名词只能有一种译法这种定论式判断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凯瑟琳还分析了德里达提出解构主义意义论的方式。德里达在论及意义时引用了索绪尔的“能指—所指”关系, 但又对其中的所指进行了解构或者否认。认为语言中只存在能指间的差异性关系, 能指是无法立即证实自身存在的, 而要依靠与其他能指符号的相互关系才能实现此目的。也就是德里达创造的“延异”一词代表的意思德里达认为, “所指从自身来看并不在场。依靠“延异”和“印迹” (trace) 对意义作了补充说明。寻求意义就是沿着始终变动着地差异性关系进行探索。就其对翻译的影响而言, 这一观点强调意义或印迹的不确定性, 因而翻译也随之成为了一种变动着的不可预知之活动。进一步而言, 由于印迹是一种动态关系, 静态的规则无法描述其状态, 而翻译作为追寻印迹的活动, 也因此无法用传统的静态规则来描述, 而是随能指间的关系变动着。从这一观点看来, 教材就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这种动态性, 在适当场合放松定论对于翻译的固定式评价。

三、总结

解构主义的翻译观对翻译教材思想有一定借鉴意义。此翻译观对于专有名词和所指间“一一对应”说法的驳斥, 以及它界定意义时对于能指间动态差异性关系的重视, 都尊重了翻译活动的多变性与动态性。因此, 在翻译教材编写思想中适当引入解构翻译观成分,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材的“定论式”评价方法, 为翻译教学带来鲜活的成分。

参考文献

[1]孙致礼, 周晔.高级英汉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1, 12, 186, 6.[1]孙致礼, 周晔.高级英汉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1, 12, 186, 6.

[2]陈宏薇, 李亚丹, 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9, 6.[2]陈宏薇, 李亚丹, 主编.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69, 6.

篇4:入厂培训后的感受

回顾教学实景,刘老师的语言优美,极富吸引力。一句“Can you understand it?”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课堂令人陶醉,很享受。总之,整节课以及他的讲座将一个优秀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出来。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总结到一下几点:

首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高效的组织课堂。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课堂也交给了学生,从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独立学习转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式学习。(1)课前准备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我们在备课时,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老师自己备,同时也可要求学生参与。如我们在准备教具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尽可能做到自己手里有什么,学生手中有什么。比如在教26个字母时,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制作一些字母卡片;在教 0--10的数字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电话号码、门牌号、邮编等卡片。(2)导入新课阶段。可以通过值日报告来导入,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一方面训练其他学生的听力。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如果教师能增加一些新花样,变换一下方式的话,如小竞赛、讲故事、做游戏等,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保持集中。(3)练习中,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不但要学生动口,而且还让学生动脑、动手、动表情、甚至可以把教室当作舞台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下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其次,深刻理解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衡量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第一步,让学生自主预习,独立思考,制定目标和任务。让小组长组织其组员完成预习任务,做有准备的讨论交流,这样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有疑难问题的进行合作,共同解决。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进行合作学习,学习将流于形式。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的,老师先教会组长,组长辅导组员,这样兵教兵的做法,让学生学起来更带劲。

第三步,老师只管那些小组中融不进去的,辅导他们,这样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效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离开老师。总之,课堂是学生交流与展示的过程,不是老师“现蒸现卖”。

再次,课件方面。看完了刘老师对课件的设计,我也是感触颇深。1.用退出的动作设置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氣氛一下子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敏捷了,课堂的节奏也加快了。2.用视频中的画面教授单词更形象生动,学生容易理解,也省去好多用语言解释的麻烦,甚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异国文化的风情。3.课件中的图片可选择自己和学生熟悉的人物和环境,课堂内容真实,让学生感觉亲切,容易产生极大的乐趣。

第四,充分灵活地运用好语言的魅力。英语作为一门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学科,它有它自己的词汇、语音和语法规则。但是对于有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少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知道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课堂的主动权应该属于老师,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地调动其积极性, 但尽量克服汉语的负面影响, 使学生在轻松、自然、亲切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形成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模式。学生听母语会很舒服,但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作为英语课更要用英语来组织课堂。尽量不要在说完英语后,翻译成汉语,可以不断地重复,他们就会迫不得已认真去听,最终会听懂的。这样在训练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乃至于课堂质量。

最后,适当的保养自己,给自己补充点时尚,让时尚带给我们灵感,永远使自己处于精神饱满的状态,培养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不管是课堂,还是校园,要谈吐得当,语言得体,举止大方,有健全的人格和敬业精神。教师必须具备多元能力,除了高效的课堂驾驭能力之外,还必须有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以及协作精神,在全级中分工协作,将备好的教案,课件等拿出来共享。这样不仅自己轻松了,而且交流探讨之后的方法更适合学生,进步更快。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深切的体会到“英语的工具性”的重要性。语言是一个载体,是一种工具,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综合。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迫于升学压力和各种考试的检测手段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时候,我们把大量精力放在阅读写作等技能的训练上,而忽视了“说”这个语言最基本的技能,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把英语学成了“哑巴英语”。因此,一个好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好的表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口语水平和专业素质外,更要转换在课堂上的角色。因而,只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改变“单调压抑”的课堂模式,向英语口语化的课堂迈进,向充分互动的课堂迈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自哪里?来自我们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来自我们的不断发展的教学实践,来自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学习。还要及时的反思,每一节课都是一个不完美的艺术,上完课总有不足,所以,下课后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思考一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赶快记下来。有必要的话整理出来,形成自己教学的一套理论观点,使自己不断地取得进步。

篇5:入厂培训

一、什么叫做法?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1、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法》

2、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定于2007年4月9日起实施。

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3、2007年12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并于2008年2月1日起实施。

4、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第23号令,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5、2010年12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二、什么是安全?

安全为天,无危则安,无险则全,没有了危险就是安全。

三、什么是危险?

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人们的承受程度。

四、为什么制定安全法?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建设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包括: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五、何为安全管理?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以实现预定的目标。

六、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人员伤害、环境伤害和财产损失达到安全生产以及完成各项生产指标的目的。

法制行政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

人物环境影响

监督检查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的条件管理

七、安全是一种意识:提倡工人入厂参与安全管理每个人都要这种意识,我要安全、我会安

全、我懂安全

八、安全是一种责任:家庭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

安全为了家庭。

俗话说:幼年丧父,中年丧母,老年丧子是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我们大家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每天上班家人总是盼着我们能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但事实上总有一些同志上班违章作业,冒险蛮干,结果造成家庭的悲剧。

安全为了企业。

一次重大的工伤事故不仅给本人和家庭带来巨大不幸,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每发生一次重大工伤事故,都要牵制各级领导很大的精力,影响生产的正常秩序,而且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另外,每一起重大事故,造成企业员工人心浮动,人人自危,影响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

安全为了国家。

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讲,设备、物资、人员是构成生产力的三要素,而人是主要因素,因为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保护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用最低的消耗生产最高、最好的产品,就必须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很难设想,员工在时时威胁自己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劳动场所中,会有很高的热情。其次,从政治角度讲,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发展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所以国家把对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实行劳动保护的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发生重大工伤事故,政策影响很坏,经济损失也很大。例如:我公司每个员工每年为国家创利税1万元,有的员工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为国家出力的时候,不幸因工死亡,若按为国家工作35年计算,国家经济损失就达到35万元之多,若再加上国家对他的培养教育费,损失就更大了。

九、安全是一种关爱:要做到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我与

他人互不伤害。当你是“人”字一撇时,别人是一捺,是别人去帮助你,别人是一撇,你是一捺,你是帮助别人。我为人人,不要苛求人人为我。

十、安全是一种习惯:爹妈给的,师傅给的,工作中自觉形成的。

十一、安全是一种制度:

1、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2、纪律:是团体行为、企业行为

3、自律:岗位责任制,在岗位上真正切实负起责任,做到安全管理我有责,岗位安全我有责,从我做起检查自己,为什么出或者没有出事故。

十二、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1、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要人文管理,做好思想工作,要做到不安全不生

产、事故隐患不排除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2、预防为主:把工作做在事故之前而不是事故之后,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不让事故发生,表现在(一)危险预知

(二)隐患排查:

安全隐患也就是隐藏在人们不易发现的设备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

操作人员故意违章特指精神上的问题也要造成不安全行为。

如何杜绝上述事件发生应做到5动:嘴动、耳动、鼻子动、脚动、手动。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海因里希认为,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二十九件“轻度”的灾害,还有三百件有惊无险的体验。

这个法则是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 “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让人们少走弯路,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东日本铁道公司为使员工认识事故的严重性,建立起“失败博览馆”;丰田公司专门建立了一处模拟汽车事故的场所,让人们体验汽车失控时的危险。

中国“零缺陷之父”杨钢博士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一书中提到一个案例:美国的一家航运公司,内部每年都评选一次最优秀的船队,这个船队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出海的过程中出现事故最少。有一个船队每一年都会被评上,因为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这个船队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事故。

当有人问及这个船队为何如此优秀时,那个船队的海员说:“我们只是定期进行细心的船舶检修,尤其是航行前。因为我们知道,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仅此而已。”

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记得海尔集团有句名言:什么是不容易?能够把别人认为容易的事成千上万遍都做到位,就是不容易。说到底,企业的安全事故预防就是要求员工每天都把“容易的事”做到位,比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不进行违章操作、适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等等,将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之中,很多事故就根本不会发生了。诚然,事故的发生虽然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但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人们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如果所有企业和员工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习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预防,在事前就把危机化解的“预防式英雄”,建立起一套健全严密的事故防范系统,稳打稳扎,措施得力,很多企业的“流血事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以挽回,很多家庭可以继续享受幸福团圆。

连锁过程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五个因素

海因里希最初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及环境是造成人的性格上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造成鲁莽、固执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性格上的缺点发展。

(2)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机械、物质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它包括鲁莽、固执、过激、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点,以及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或机械、物质的状态,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例如,在起重机的吊荷下停留、不发信号就启动机器、工作时间打闹或拆除安全防护装置等都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没有防护的传动齿轮、裸露的带电体、或照明不良等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事故是由于物体、物质、人或放射线的作用或反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之外的、失去控制的事件。坠落、物体打击等使人员受到伤害的事件是典型的事故。

(5)伤害: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图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几乎每个安全管理者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都要提到海因里希法则,提到多,把法则具体应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利用好法则,避免事故的出现,似乎真正做得好的很不容易。大多数管理者还停留在表面层次,未能真正利用好这一规律。

很多人都知道这一规律,也致力于防范29和300事件的发生,确保恶性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发生的恶性事故,很少有人去反思为什么29和300事件没有被重视,换句话说,对于出现的事故,安全管理者一般会根据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去管理事故,却没能好好反思29和300事件被忽略的教训,从中发现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有句俗话说的好,事后诸葛亮,没什么意义。其实对于安全管理来说,开展事前管理至关重要,从事后去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好好去反思事故教训,从教训中找到更好的工作方法,对于每一个安全管理工作者来说,同样意义重大。吃一堑长一智,不去反思,从29和300事件中去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只能吃一堑,却长不了一智。

在这方面最值得让人反思的是重复性事故的发生,无论在某一个企业,还是在某一个行业,这种重复性事故的出现,也从侧面说明了企业对29和300事件未能重视,也未能好好挖掘这些事件到底如何被忽略的,该如何去管理好安全工作,避免这些事件的出现。俗话说的好,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动动嘴皮谈论这些问题,似乎大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专家,一旦落实到具体管理环节,说得和做的似乎不是那回事了。我想这种想法很多人可能深有同感,学会兵法不一定会用兵,如何能够把理论应用到时实践呢?我想症结的关键还在于作为一个安全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责任感。首先作为安全管理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要处处留心,不能得过且过,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其次,要深入实践,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有的管理者不太好深入生产一线,脱离实践,又怎能对29和300事件及时发现和找到避免办法呢!

只有深入扎实做好对29和300事件的管理,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才不会出现安全生产事故,而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的安全管理者多做一些在29和300事件上的管理工作,不放过一切蛛丝马迹,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的。

3、综合治理:国家引导和介入从业人员积极参与社会媒体监督

十三、强化安全的三大理论:(1)弹簧理论(2)水桶理论(3)烧炉理论

十四、冶金行业的重大危险源:

1、高温炉窑

2、煤气加热炉

3、全氢罩式炉

4、高温液体液渣

5、大型煤气柜

6、各种大型有毒气体储气罐、氧气罐

7、有关危险化学品生产设备设施

十五、安全管理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政治思想、技术素质过硬、懂管理、“用智慧代替鲁

莽,用知识代替无知”必须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十六、公司出台了最新的各项应急预案,如:天车、压力容器、煤气等特种作业应急预案,以防紧急情况之需。

十七、公司有《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包括:防火管理组织体系、防火管理制度、防火检查制度、厂区防火制度、重点部位防火制度、动火审批制度、消防器材、设施管理制度、火险隐患整改制度、火警、火灾扑救及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火灾预防制度,此处不一一祥讲。

十八、关于职业病防治方面,公司设有职业病目录、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职业卫生检查及奖惩制度、职业卫生轮换或调离岗位制度、职业卫生体检制度,此

篇6:入厂培训心得

单位:采油三厂三矿

姓名:刘琳

入厂培训心得

大学毕业之后,我很荣幸的被分配到了采油三厂,并且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到大庆职业学院参加了十二天的封闭式培训,可以说,这次培训对于我的意义十分深远。

由于是封闭式培训,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住宿。这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几个陌生的人共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十二天,由陌生变得熟悉,由生疏变得有默契。虽然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我们却已经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培训的第一天,我们到高培中心做了拓展训练。这是一次考验团队精神的训练,在培训过程中,我也充分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性。在合作过程中,我们都要缩小自我的个性,放大团队的共同性,互相协调、彼此迁就,才能完整的高效的完成任务。这次拓展训练也让我意识到在团队中沟通的重要性。在合作中,沟通是架起彼此意识的桥梁,良好的沟通能够使任务的完成事半功倍。相反,沟通不良则不仅会耽误任务完成的效率,甚至会引起团员之间的矛盾,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接下来的培训中,单位为我们安排了有关职场礼仪的课程。在这几天里,我们系统的学习了有关塑造职业化形象和素养的相关内容,明白了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员工,在不同的场合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素养不仅代表着我们个人形象,同时也代表着采油三厂和所在的矿区的形象。而老师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我们感到兴趣盎然的同时,也让我们非常容易的学习和吸收了知识。这次的礼仪课程学习,可以说是为我们自身素质的培养开了一扇窗户,我们并不能因为这次培训的结束而放弃对职业礼仪的进一步学习,相反,我们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将这几天老师所讲的内容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更应该翻阅和学习更多的职业礼仪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培训中最重要的课程应该就是岗位安全培训。为我们讲课的是一些厂里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在前辈们朴实而中肯的教导中,我深深理解到了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在采油厂作业难免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安全隐患,良好的操作习惯是我们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在老师傅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井上的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因此在我们今后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能掉以轻心,在工作中要保持清醒,认真仔细的完成每一次的操作任务。我们的安全,不仅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单位负责,对家人负责。

最后几天的培训中,我们参观了铁人纪念馆和陈列馆。这次参观对我的影响尤其深。我是第一次参观铁人纪念馆,看到馆里陈列的王进喜生前所用过的工具和物品,阅读王进喜生前的种种事迹,我不禁感叹他们当年奋力拼搏在大庆油田上的艰苦和勇气。他们那一辈的石油人永远都是我心中最伟大的榜样。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拥有着优越的条件,我们更应该学习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精髓,将其发扬光大。

篇7:入厂培训心得体会

全体毕业生穿着整齐的衣服,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铁人纪念馆,站在铁人的雕塑面前,我庄严光荣的举起右手宣誓,“我是光荣的大庆石油管理局职工,继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献身石油事业,承担历史使命,为创建百年油田,搞好二次创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拼搏进取,‘做铁人式职工’!”听到大家整齐响亮的呐喊,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新的洗涤和震撼。铁人王进喜曾是一代中国人的“偶像”,其精神激励了万千中华儿女,光阴荏苒,处于新时代的中国人,仍然尊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誓完毕我们来到体育馆,一位71岁的老会战给我们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的英雄事迹,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以自己的不朽事迹写下了人生的华章,铁人精神经岁月沧桑、历风雨淬砺更加熠熠生辉。听了朱老的讲话我们几度热泪盈眶,作为铁人的后代我感到无比骄傲!

上有青天一顶,下有荒原一片,大庆石油会战就是在困难的时间,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展开的。1959年松基三井喷出原油,揭开了大会战的序幕。王进喜出席全国工交战线群英会,铁人看见首都公交车背着煤气包,顿感耻辱,蹲在路边哭了,这是愧疚的泪,忧患的泪。铁人打井心切,“有也上,无也上,创造条件也要上”,就这样昼夜拼搏,五天钻完一口井。在打井时遇到危急关头,铁人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手和胳膊搅拌泥浆,铁人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是的,王进喜的一生没住过楼房,没看过彩电,没休过一个假期,我们看到他为油大干的博大胸怀,“石油工人一生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就在王进喜的带动下,用不到三年拿下了大庆油田。铁人说“人活一口气,就是志气”,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有第一就争,有排头就站,有红旗就扛的志气。铁人说“我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功劳是党的大家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谦虚肯干,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学习的还有铁人铁骨柔情,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学习的太多太多,铁人王进喜就是大庆精神的人格化代表,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与时俱进,世代传承,共同建设百年油田。有了这种精神,任何人想压垮我们,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爱岗敬业,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铁人精神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竞争优势,是推进发展的不竭动力。要以铁人为榜样,踏着铁人的足迹继续前进。

下午我们盼来了期待已久的拓展训练,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盟军对在海战中逃生的战士的特点进行研究发现,凡是能够逃生的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自救的技能,团队的合作。那么,我们的拓展训练就是注重团队、信任、超越,成功了那是智慧、创新和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表现。大家要配合默契,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自己的团队增光加彩。我们面临着“生死150秒”的考验,每个队伍都有一位教练员带队,我们自己选择信任的人作队长,自己创作队名与队歌。我们是一支充满希望的大队伍,每个人都有发光发亮的地方让他人学习,在操场上每个人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只要团结就有力量,失败了我们也不会放弃,我们会继续努力,没有埋怨,没有叫苦叫累。这是一个有着超强生命力的队伍,这里有青春、有活力,有斗志,这是红谷滩般逐渐成熟的舰队,这里有一群睿智、积极向上、团结一心的热血青年。虽然我们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也许有些遗憾,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胜利者,我们战胜了自己,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不会后悔。通过这次拓展训练,我对自己、对整个团体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并肩作战,为搞好二次创业,再创大庆新辉煌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取了几位往届大学毕业生的报告,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吸取他们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的经验。有一位学姐的讲话让我记忆犹新,带给我震撼和感动。她的爸爸是工程师,可以让女儿不吃苦留在机关的,可是他毅然的决定让女儿在最前线奋斗,就是爸爸的伟大与严厉成就了女儿,我体会到了老一辈对我们的用心良苦。当她哭着说爸爸临终前她还在最前线奋斗而没有见到爸爸最后一面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我们佩服她,我们尊敬她,我们要学习她!我会牢牢记住前辈们的教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要不怕苦不怕累,因为我们还年轻,年轻就要拼就要闯。下午,我们观看了管理局精心为我们准备的毕业生联欢会,让我们觉得我们就是管理局的主人,我们就是明天,我们即将启航,我们即将腾飞。当大家高唱高举红旗去战斗,整齐而嘹亮的声音仿佛要告诉所有人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是铁人的后代。

篇8:政府网站被网民“刷爆”后的感受

原来,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在网站上开展“2011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项目”征集工作,市民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光这个专栏的页面点击量就达到每天200万次以上。本文成稿时,网民提交的意见已达四百余条,跟帖者数以万计。因为点击量太大,造成了访问不畅。

其实,说刷爆有点夸张,但网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确实很高。大家让李总编谈谈“被刷爆”的感受,略加沉吟后的李总编总结了三句话:深表高兴,深受感动,深感激励。

经过多年的努力,政府网站终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成为市民了解政府信息、掌握政府动态、获取政府服务、参与政府决策的第一途径。这无疑是一件深令建设者们高兴的事情。以前,我们总说政府网站的关注度低,访问量小,其实,真正的根源是网站的内容是否真正贴近了市民的需求,是否真正能引起市民的关注和参与,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公众为中心。如何建立起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政民关系,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网上政府,仍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东西。

从另一角度而言,一件广受市民关注的政府决策事项就能造成网站被刷爆,这事在让网站工作者被网民积极参与的行为感动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前进的动力。

李总编认为,公众对于网站的需求,还需要从业者们去认真研究和策划,如通过电子政府U型模式,实现服务模式零距离、服务效能零延时、服务库存零监管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更好地发挥网站作为政民沟通主渠道的作用。

其实,政府网站发展到今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经常会听到从事政府网站工作的同志说,网站的活越来越不好干了。“不好干”的背后,是对政府网站下一步发展方向和模式等问题的困惑,是对创建服务型政府网站目标认识上的迷茫。

好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基本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公民和企业合法权益”、“创建透明、民主的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等领域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政府网站的用户满意度和参与度与社会公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距离。这给广大政府网站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纵观网络影响社会进程的今天,我们不容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太多的民声熙攘并没有出现在本应接受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政府官方网站,而大多被一些商业化所裹挟,沦为浮躁和渲嚣,其结果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公民的民主参与如何低成本而高效率值得我们思考。而成都的实践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网站在营造公民社会和民主参与方面的积极成效。

在笔者随后的深入沟通中得知,通过近期对成都政府网站后台的监测发现,民主参与网络问政的权重,即对政府建言献策、关注评论政府施政的内容正日益增多。在李金兆看来,相对于反映个人问题、举报、咨询、投诉等而言,民主参与网络问政则是公民网络生态行为的高级阶段。而成都市民网络问政民主参与的热情正在快速迸发。

那么,民主参与网络问政该到哪里参与?该如何参与?李金兆认为,政府门户网站应该成为民主参与网络问政的第一平台。通过政府网站平台,公民问政、民主参与的内容才能够快速传递到政府相关部门,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则进入政府决策参考。

上一篇:2021东京奥运会详细赛程表下一篇: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