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2024-05-18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共6篇)

篇1: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章 企业

第一节 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个人、家庭、机

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是市场主体。其中,个人、家庭主要是作为

消费者而存在,他们中也有一些个人、家庭从事生产经营,但在社

会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有限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是非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必须 拥有一定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核算机构,对 自己的经营活动成果承担经济上的责任,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同时按照现 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审批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一,企业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和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好比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它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生生不息,决定着市场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企业既向社会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同时又从市场上购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离开了企业以及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市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产品的丰富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起着直接的影响。第二,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社会生产及其产品的流通,都要通过企业来完成。比如,铁矿石由采掘企业开采出来后,通过选矿企业的拣选,由运输企业送到钢铁企业冶炼,轧制成钢材,然后靠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制造企业用购买到的钢材制成各种各样的成品,再由经销企业在市场上销售。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中断,都会导致社会财富不能最终实现。

第三,企业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直接推动者。企业拥有社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具有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动力和条件。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各个企业不断研发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社会提供更新更高的物质技术装备,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技术进步。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组织生产和经营的基本单位,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在社会生产中,众多企业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构成国民经济的有机整体,因此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直接组织者,正是在企业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才得以实现,构成现实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企业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具有灵敏的反应,从而影响资源的供给和流通。企业是社会经济资源流通的直接承担者,只有在市场中产生众多富有活力的企业,资源才能实现有效配置。资源配置就是企业通过市场供求、竞争等机制和价格信号对资源进行及时的吸纳引进或收缩售出。

第三,企业可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是随着垄断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随着巨型企业、跨国企业的出现,其企业的运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某一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影响社会需求,从而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对国民经济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我国在企业改革中通过国有资产重组而形成的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对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四,企业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不仅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体现者,而且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关系的调整来对社会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在社会主义企业中,理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企业的分类

和基本形式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生产单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行业属性和产品划分,企业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

根据经营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企业可以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据2003年2月颁布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规定,各相关领域的中小企业标准分别确定如下:

——工业领域内中小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建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3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6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500人以下,或销售额1.5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100人及以上,销售额1000万元及以上。

——批发业中小型企业标准:职工人数2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

根据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

混合所有制企业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有效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由各种所有制主体相互交叉,共同投资,联合生产或经营的企业。包括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统称“三资企业”。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营者与外国合营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并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及亏损的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指中国合作者与外国合作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的,按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产品、分担风险和亏损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有关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不包括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中国境内的分公司、代表处等分支机构。

在数百年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一)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即个体企业,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建,自己直接经营并享有企业的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的债务负有完全责任。其规模一般较小,内部管理机构简单。我国的个体户和许多私营企业就是个人业主制企业。

个人业主制企业的优点是:产权关系简单明确、产权转让比较自由、经营方式灵活、决策迅速、利润独享、保密性强、精打细算等。缺点是:财力有限、偿债能力弱、难以取得贷款。所以,这种企业制度很难从事需大量投资的大规模商业活动,主要存在于零售业、服务业、农业、自由职业(如律师)等行业。

(二)合伙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者共同投资并分享企业所得、共同监督和管理、对企业债务共同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制度。

合伙制企业的优点是:与个人业主制企业相比,由于合伙人共负偿债责任,筹资能力和信誉明显提高。缺点是:增减合伙人具有法律和经济的复杂性;由于所有合伙人都有权从事

经营和参与决策,因而容易造成决策的迟缓和差错;由于所有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有连带无限清偿责任,从而使那些投资少且又不控制企业的合伙人面临很大风险。一般来说,合伙制企业存在于规模较小、个人信誉具有明显重要性的企业,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诊所等,常采用合伙制企业的组织形式。

(三)合作制企业

合作制企业是指由农村和城镇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进行经营的自愿、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它是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

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中,企业的产权属于企业职工和合作社成员所有。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企业内部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另一部分则按股本分红。这样的合作制企业实现了两个结合,即劳动者与所有者结合,按劳分配与按股金分配结合。

(四)公司制企业

公司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它有自己的独立财产和法人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大中型企业通常都采用公司制形式。公司制企业有多种形式,其中主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行为负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公司不对外发行股票,股东的出资额由股东协商确定。因此,这种公司筹资能力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一般来说,中小规模的企业常采取这种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又称股份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最适合采用这种公司形式。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由持有公司股票(或股权)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选举并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此外,公司还设立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监督,是公司的监督机关,对股东大会负责。

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发行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持有股票的人就是股份公司的股东。股东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中共十五大报告 入称为股息,又称股利。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将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集大量资金,居民用自己闲置的资金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是一种投资行为。

这类企业基本上是在集体或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它仍然保持了原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的基本内核,同时又引进了股份制,吸收职工入股,从而使原公有制经济吸收了职工个人股份。股份制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决策方式是不论拥有股权多少,一人一票,使劳动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从而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目前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实行中过于注重集资功能,而忽视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因而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转让,能够依法买卖或抵押,买卖股票实际上就是购买或转让一种领取股息收入的凭证。在我国,并非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上市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其中要求股本总额5000万元以上,连续3年盈利,并且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或证券管理部门授权的部门批准。股票买卖一般是在股票交易所进行,我国现在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沪市)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市)。

股票的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有所不同。股票的票面金额仅仅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它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1984年7月26日,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成立。截至2005年11月底,沪深两个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377家,市价总值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4%,境内股票筹资总额超过9000亿元。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就股份制企业自身的性质而言,它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来作为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控制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其基本框架包括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部分。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

(一)产权清晰

产权清晰,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出资者的财产(包括资金和实物)一旦投入企业,便不能直接支配,更不能随意抽回,可以通过选举企业董事会行使其约束权,以保证投入财产的保值增值。法人财产权表现为企业能够独立地占有、支配和依法处置法人财产,而不受出资者的干预,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从而实现出资者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二)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具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三)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政府只能通过宏观经济调控来间接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政府应对分工监管的企业国有资产负责监管职责,根据需要派出监事会,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监管。

(四)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实现高效运转。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突变,国有企业经历了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严重冲击,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国有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过于分散;资本结构单一,自有资本金不足,负债过高,部分企业的负债率甚至超过了100%;企业富余职工超过2 000万。更令人忧心的是,国有企业还承担了大量社会职能,医院、学校、幼儿园等非经营性资产占固定资产的15%。1999年,是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攻坚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高屋建瓴地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开创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全面理解和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抓好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绝不是国家对全国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经营性国有资本撒手不管,一放了之。所谓政企分开,一是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者,不再直接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二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必须通过一套制度安排使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而且权能到位;三是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摆脱“办社会”之苦创造条件。

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企业,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对所有者的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任务,不得损害所有者权益。各级党政机关都要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2.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决定》规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就是“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由于尚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决定》对具体的管理体制未作明确规定,但“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

3.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1)更多的国有企业应改制为多元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决定》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优势企业,宜于实行股份制的,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互相参股等形式,改为股份制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多元股东的公司有利于所有者职能到位,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多元股东的制衡,易于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的目标集中于追求经济效益。“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公司”,这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的一项重要原则。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在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应注意掌握:①国家所有者通过对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的严格监管,使他们成为持股企业“真老板”,而且要权能到位。授权经营机构受国家所有者之托,依《公司法》以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职权,最重要的是选派称职的股东代表或董事,使国有法人股东权能真正到位,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②严格按《公司法》建立层次分明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明确的管理体系。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之间的制衡是通过对人的管理而实现的,理顺公司人事管理是建立公司责任体制的关键;③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副经理不能高度重合,一般情况下董事长与经理应当分设;④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依党章可进入党委会;职工代表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但必须按《决定》的规定“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监事会有效监督的作用”,不能出现多个决策中心;⑤建立和规范可以追究董事责任的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这对于防止董事偷懒或渎职,保证所有者权能到位至关重要;⑥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应权责分明,严格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运行。特别要说明的是,董事长在董事会范围内行使职权,未经董事会授权董事长不能全权代表董事会,更不能超越董事会以“产权代表”和“一把手”自居。经理对日常经营管理有足够的权力,但必须以贯彻董事会决议和董事会授权为基础。董事会和经理之间是决策和执行的关系,但董事长与经理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经理必须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但不是对董事长个人负责;⑦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公司董事会决策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和审批。

(3)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体现在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之中。要加快建立企业优胜劣汰、人员流动、管理创新、风险防范等机制。

篇2: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永久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 已经认识到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它的作用已经在经济发展的实 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现实中我们的企业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或是工厂制度阶段。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要性以及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做出如下论述。

一、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企业制度是工厂制度。其主要特征是,企业并不 具备典型意义上企业的基本特征,企业成为各级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产需脱节企业的浪费严重,企业激励约束机制软化、生产效率低下,企业平均主义现象严 重。针对工厂制度的弊端,从 1978年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先后经历扩权让利、利改税、经营承包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四个阶段。从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企业存在的问题,既不是一个简单的放权让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营机制转换问题,而是从产权组织形式、领导体制、管理制度、经营机制等都不合理。要真正搞好企业的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必须把改革的思路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制度创新思路的根本途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需要,是适应政府转变职能、是解决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有效机制,是解决企业社会负担过重问题的有效方式。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具有两个支柱:一是现代的技术;二是现代化的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的最主要的特征。广义地说,任何一种企业的组织形式的企业都可能成为现代企业,然而,绝大多数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都是公司,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形式,这是因为公司能比其它企业组织形式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积极开发和应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建立集中统一有权的管理体制,从而占据了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所以,我们所说的现代企业主要是指现代公司,即拥有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的公司。其一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部分,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宏观调控,最终都要看企业所作出的反应,只有当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利润目标的驱动下,及时对市场信号作出反应,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才有可能发挥出 应有的作用。

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赋予企业应有的企业权利。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真正企业。其二是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就是适应社会化 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其表现形式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适合企业 集中 巨额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能保证企业在所有权与 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主要的企业形式,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它的企业是一种联合许多分散的个人资本成为一个集中的股份资本的有效组织形式。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全部法人资产对公司经营行为负债,是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监督机 制,它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同时又赋予董事会和经理的充分经营决策权,使它在现 代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怎样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根据企业的要求,做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规划,其次,根据企业 的性质及工作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企业制度,比如人事方面的,财务方面的,管理 方面的等。民营经济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是县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最有优势的 经济成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 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民营企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 争力和民营经济整体素质。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规模逐渐分化,少数成长为大型企业,而为 数众多的仍然是中小企业。在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因为体制的、传统的等 各方面的原因,民营企业也暴露出自身一些先天的不足,这其中尤为突出的表现 就是企业家的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治理模式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科学 有力的保障。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

目前中小企业其治理结构的规范往往是形式上的规范,需要落实到操作层面,真正实现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也就是说,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突破瓶颈,不仅要建立合理的治理制度,而且还要有下一个层面的具体实施的措施,限于中小企业的人力 资源现状,不仅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治理制度,还要设计出匹配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应通过人力资源的整合真正将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由理论走入实务。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一直是理论的热点问题,我们注意到,我国学者分别在 这两个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也注意到了两个领域的对接,然而,理论与 实务的视角基本定位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中小企业在该领域被忽略了。

中小企业人员少,经营链条短,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应同步着手进行,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数中小 企业的经营者疲于应付企业的内外事务,无暇或者无意识顾及企业治理与内部控 制建设。因此,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方案,既 可以优化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环境,又可以解决中小企业不重视企业治理和 管理的局面。因此,进行不同阶段中小企业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促进 其持续发展,提高其经营绩效,对于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高具有持久的意义。迄今为止,内部控制理论最权威的阐述是著名的 COSO 报告,该报告提出:内部 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 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此种解释得到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社会各界和审计人员及专家 学者的普遍认可。狭义的公司内部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 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 系。它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及其相 关机制来实现。

目前,许多民营中小企业主对企业治理的完善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认识不足,更多的是短期行为。中小企业的企业治理主要问题包括:股权不明晰,所有权过于集中或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制衡关系;忽视制度化管理,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缺乏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等等。中小型企业应建立一套符 合本身实际情况的企业治理体系,将国际通用的企业治理惯例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良好的企业治理有助于企业发展,使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决策,高层管理人员 更有效地对公司实施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与贯彻落实提 供良好环境,为此,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治理提供 政策法规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治理的组织结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机构,为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环境保障。其次应强化外部监督,明确财政在民营企业监督中的职责和权限,树立财政 监督的权威,提高财政监督的效果。会计报表必须接受社会中介审计的监督,社 会审计应指导民营企业按照会计规范的要求建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 度。税务机关要依据相关法规规范民营企业的纳税行为,严格税收管理。使民营 企业认识到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经 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力约束,也是对权力 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规范的企业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多数中小企 业中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一半以上中小企业的董事长和总 经理由一人兼任,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应该 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 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企业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 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2.建立多层次内部控制体系 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覆盖经济业务流程 环节的,适合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与 调 整,不断修订完善控制制度,逐步形成一套动态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明 确规定各层次、各项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企业内 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3.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内控系统监督评审的一部分,应在企业的董事会设立内部审计 机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做到监督与服务并 重,帮助管理当局对内控系统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内部控制的程序 和执行的有效性,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4.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任何一项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决策者和执行者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水平的影响,人是企业治理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的 素质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抓住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抓住本质特征了,工 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顺理成章;抓不住本质特征,工作起来就会不得要领,再三折腾。现代企业特征本质是什么呢?现代企业制度表面特征形形色色,但本质特征独一无二,就是实行经济主权制度,也就是实行所有者负责制制度。通常被认为是典 型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就是实行所有者负责制制度的。相对所有者而言,经营者总是被动者;在这里,平庸和读职是 不能容忍的,因此经营者只能克尽职守尽到责任,除此别无选择。经营者对所有 者负责,那么所有者又将对谁负责呢?所有者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可靠吗? 完全可靠。古语说,不人自害。人对自己最忠诚不二了,每个人都本能地对自己 负责任。这一点每个人都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觉到。假如所有者对自己不负 责,那么他就会对经营者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而使整个责任制系统在这一环节上出现故障,影响整个责任制度的实在程度。不过我们不必有此忧虑,因为这种 假设是不真实的。这是一种 关于责任的自动化,而非关于机器的自动化。可见,主权是实现责任自动化的基 本手段;而股份制正是因为这种责任的自动化而现代化的。股份制由于实行经济 主权制度而现代化,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本持特征实际上就是经济主权制度。经济主权思想应该是根源于责任制度思想的。

我国有许多经济学者都特别强调过改革产权制度、明析产权关系的重要性。其实 产权问题也就是主权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责任关系问题;解决产权问题就 是要理顺企业内部责任关系,建立实实在在的责任制度。他们对解决主权或产权 问题的强调并非偶然的,因为在所有问题中,主权问题是最根本的了;如果主权 问题被真正解决了,那么其余问题都将随之迎刃而解。

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在哪里都一样,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责任制度,而形式则各式各样.美国的 现代企业制度与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本质上是一样的,形式上则将因为国情不同而带有地方 色彩.而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带有中国特色,但也是形式多样的,在此不能整齐划一为某 种形式.其实这正是人们利用自己智慧不拘一格进行创新的时候.企业制度与政治制度存在着 一定关系,但是不能因为我国政治制度不同于美国就采取一切不事事的态度.本文作于六年以 前,虽然今天情况有所变化,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调已经确定在股份制上,但是中国的国情决 定了作为最大(股东)股份的国有股将应该实行多元委托经营,而且将主要委托企业职工大会.这就是国际上通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即股份制在中国所应该表现出来的特殊形式.本文主张实 行多元委托,并且这种多元委托将主要是委托企业职工大会,而且将把懂事或董事会的权力置 于职工大会权力之下,从而建立起真正实在或比较实在的责任制度.因此即使时间过去六年光 景,本文仍有很大发表价值.把懂事或董事会权力置于职工大会权力之下,这是西方民主制度中的权力制衡理念在 中国企业中得到认同的表现.董事会监视会或经理等之间的制衡关系在西方有效,而在我国则 可能无效或效果不佳,因为我国人事关系比较复杂,当事人对公有资本不能恪尽职责.企业的行为倾向与企业产权结构之间有着某种对应关系,企业在市场上所进行的 物品或服务的交换实质上也是产权的交

一、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入世的需要 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使乡镇企业与国有等其他所有类 型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乡镇企业要在市场上立足,要 在竞争中具备优势,必须打破传统的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 业制度,使乡镇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 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另一方面,随着入世的到来,乡镇企业不仅要面临日益加剧的国内市场竞争,还要受到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实力雄厚的一些国际企业的巨大威胁,双重压力迫使乡镇企业必须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国际惯例接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

(二)乡镇企业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我国农村早期发展的乡镇企业主要是在发展集体农村副业的基础上的社办 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起点低、规模小,可谓“先天不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乡镇企业低成本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优势已 逐步消失,而技术和装备水平低、职工素质差、管理不科学等问题愈加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已进入了二次创业 期,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加强现代营销意识,更新市场思维观念,又要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还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等等,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实现。

二、以明晰产权关系为基础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的基础和前提。产权制 度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大方面来进行:

(一)明晰产权关系,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乡镇企业集体所有制的一大弊端就是产权关系出现错位,是“人人有份,人 人不问”。乡村农民集体具有名义上的所有权而无决策权和收益权,乡村行政组 织具有事实上的决策权和收益分配权;与产权权能相联系的利益风险承担者却是 乡村农民集体。这种错位的、不明晰的产权关系导致权利与义务分离,收益和风险分离.二是资产评估。要防止资产的低评、漏评,应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组织评 估。三是产权界定。产权界定要坚持“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尊重历史,平等协商,明确其财产归属,应处理好出资与投资、国家政策行为与投资行为、单 位扶持行为与投资行为三个方面的界限问题。其次就是要建立股份分散化和投资 主体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二)建立产权交易市场,实行产权流转。这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事实上,随着企业兴衰存亡,企业产权是运 动变化的,企业正常的重组、兼并、拍卖等都可在产权市场进行,产权“商品化” 趋势日益明显。这有利于全社会产权构建的合理化和资源配置的科学化,也为乡 镇企业低成本扩张提供了有利时机。乡镇企业,特别是一些实力较强的乡镇企业,应主动将产权变动纳入战略规划中,提高员工产权意识,塑造浓郁的产权创新氛 围,主动朝跨行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企业集团方向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指导和服务。产权制度改革的一大目标就是实现政企分开,完善企业法人制度,确立企业 法人财产权,使所有权、产权及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他们放 开手脚,独立负责,自主经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以法人公司制为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组织制度 法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同样也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必然 选择。

根据乡镇企业的现状,在改制过程中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因势利导的原则,有步骤、有分别地引导乡镇企业走公司化的道路,切忌“一刀切”。首先,个私制或家族式乡镇企业要充分认识管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胆开发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努力留住人才,让贤 放权,实现家族式管理向精英式管理的转变,从而使个私制或家族式乡镇企业走 向“高、大、强” ;其次,把现有的还没有改制的乡镇集体企业逐步改造为农民 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股份制企业;第三,条件成熟的农民股份合作制企业可改制为 股份制企业———股份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股份有 限公司具备上市条件的,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申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 券交易所上市;第五,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有名特优拳头产品 的企业可组建股份制企业集团。

四、以科学规范化为基本原则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乡镇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构成的复杂系统,欲使之健康发展、高效优质地运行,企业管理科学规范化则是重要和必要的条件。现以公司制为例,要实现其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领导体制。依法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组成的领导体制,使公司的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权利制衡,责权 明确,各司其职,有效地保障着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保障决策的正 确执行;防止企业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维护投资人及企业的整体 利益。

(二)改革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建立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的用人 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这是我国乡镇企业劳动用工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按照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 用的原则,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招聘自己所需人员。(三)完善企业分配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个人收入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使员工的个人收入与他们付出的劳动和作出的贡献相适应。

(四)以人为本,建立健全企业劳保制度。劳保制度是劳动保护制度和劳动保险制度的总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劳动保 护制度。

乡镇企业劳动保护应以实现安全生产为重点,认真组织好全面安全管理,即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全过程、全员参加和全部工作的管理。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优化和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区别企业 品牌和市场手段的分水岭。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的核心思想入手,认识了 核心思想,也就认识了其重要性;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

1、有限责任原则。独立 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 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

2、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 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

3、内在动 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 营者与企业职工 2/3 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拚命。拚命 才干 =企业效益。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人们则有不同的理解。基本有三种意见:

1、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制。坚持这种理论的 学者认为,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两个,“ 一是产权明晰,二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诚然,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但是不是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部内容,还得研究。至 少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在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职能上,构 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决定。我国政府具有两种职能。即经济管理者的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政府应设 立两类机构,一是专司社会经济管理的职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类机构,专司国有资产 管理职能。按照法律界定的财产界限对国有经济实施科学管理。b 在国有资产专司职能 的基础上,实行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分组监管。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上,通过国家统一所 有,统一投资,以投资形式参与公司经营,明确其产权关系,使公司变为独立的法人经济实 体。在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的基础上、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制度。长期以来,国有资产 经营收支与政府的公共预算混合使用、这就使政企难以分开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 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这些可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theory of business)什 么是有效经营理念的内容,一套经营理念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组织环境的基本认 识,包括社会及其结构、市场、顾客及科技情况的预见。第二个竞争是对组织特殊使命的基 本认识。例如,大战期间及战后,美国电话公司界定其使命为“让每一美国家庭及公司都拥 有电脑。”第三部分是对完成组织使命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1802 年创立的西点军校,即界定其核心竞争力为“培养受人们信任领袖人才的能力”。经营理念必须经常在接受检验中修改丰富。经营理念不是永久不变的。事实证明,有些经营理念功效宏大而持久,可以维持数十年不改动。但时至今日,再继续维持旧有的经营理念已经不行了,大企业尤其如此,企业经营正在 进入一个新时代。

现在企业制度的特征:指导性:

一、指导性:界定企业的经营方向、远景目标,明确了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并筹 划了实现目标的发展轨迹及指导性的措施、对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二、全局性:企业战略立足于未来,通过对国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行业等经营 全局性:环境的深入分析,结合自身资源,站在系统管理高度,对企业的远景发展轨迹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三、长远性:兼顾短期利益,企业战略着眼于长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思考,确立了远景目 长远性,并谋划了实现远景目标的发展轨迹及宏观管理的措施、对策。其次,围绕远景目标,企 业战略必须经历一个持续、长远的奋斗过程,除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外,制定的战略通常不能朝夕令改,具有长效的稳定性。竞争性:

四、竞争性:竞争是市场经济不可回避的现实,也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确立了“战略”在经 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面对竞争,企业战略需要进行内外环境分析,明确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设计适体的经营模式,形成特色经营,增强企业的对抗性和战斗力,推动企业长远、健康的发展。

五、系统性:立足长远发展,企业战略确立了远景目标,并需围绕远景目标设立阶段目标及各阶段目标实现的经营策略,以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战略目标体系。同时,根据组织关系,企业战略需由决策层战略、事业单位战略、职能部门战略三个层级构成一体。决策层战略是 企业总体的指导性战略,决定企业经营方针、投 资规模、经营方向和远景目标等战略要素,是战略的核心。一是实现政资分开,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所有权职 能的分离。二是在政府所有权职能中,实现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同国有资产的营运职能的分离。三是在资 本营运职能中,实现资本金的经营同财产经营的分离。4.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从较宽的意义上说,它包括了企业组织合理化的含义,如 “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公司结构的各种形态等。一般而论,规模较大、技术和知识含量较高的企 业,其组织形态趋于复杂。从较窄的意义上说,管理科学要求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质量管理、生产管 理、供应管理、销售管理、研究开发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科学化。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构成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三个:一是企 业的产权制度,是界定和保护参与企业的个人和经济组织的财产权利的法律和规则;二是企业的组织制度,即企业组织形式的制度安排,规定着企业内部的分工协调和权责分配的关系;三是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指 企业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安排,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依据。其 中,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基础,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企业财产 权利的安排,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产权清晰是法人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权责明确是组织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管理科学是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政企分开则是这三方面的 基础和前提,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各个环节上。因此,现代企业制度是统一的整体,三个组成部分相互 联系、缺一不可。现代企业的制度特征与治理结构 主题词:公司法人制度 治理结构 内容提要: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也就是在增强公有制资本控制力的前提下,摆脱单一的所有制标准 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过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问题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定位与特征 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革是实质性的。由此确认了企业法人制度:

1、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其法人财产权从 法律上得到确认。

2、国家所有权转换为股权,并依法承担有限责任。

3、股权多元化、分散化使企业的产 权清晰。改造后的企业基本作到了“产权明晰”,但在“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方面,还存在着 问题,影响到改制后的企业效率。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立足于全球范 围来衡量,我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只是公司制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只有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 制度所生出的企业运行机制,才代表了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代表了企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才 有条件充分、透彻地溶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圈中。因此,现代企业制度,是指能在高层次水平上适应现代 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关系明确、治理结构 严谨、权责关系对等、筹资渠道广泛、企业规模可 以迅速扩大并能稳定、持久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制度。股份有限公司不仅具备上述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征点:

1、股东所有权与基 于公司法人所有权之上的经营权完全分离,经营者在保证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地享有公司法人所有权,股东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对经营者进行任何干预。

2、典型的资合公司特征,低成本的、快捷便利的吸收资本 的渠道,决定了企业能迅速扩大规模进行集约经营。这种以投资或资本为基础的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借贷或 发行债券筹集资本,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在短时间内筹集资本,而且只要公司经营得 好还可以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不断发行股票,从而使自己能够形成跳跃发展的态势。

3、股票转移有畅通的 渠道。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投资虽然不能收回,但股票可以自由转让,这种进退自如的融资机制有利于社会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

4、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企业生命力持久性的特点,考察西方国家现存的、历史 在百年以上的公司大都是股份有限公司。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产权制度及法人治理制度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是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结合,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股权结构。以股东投资行为 为基础,传统所有权在公司中转换为股权和公司法人权利,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产权制度的具体表现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被认为是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组建以后有股东会、董事会、执 行机构、监事会组成公司治理结构对其进行治理。公司治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就是公司产权的具体体现,它体现出产权的分解和制衡。

一个企业能不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治理结构是否有效。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 统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机制的公司治理 结构,使公司在法治条件下运行。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的组织机构的职权范围和议事规则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改制中利益再分配引发的巨大阻力,以及法治实施初期对企业调控功能的不到位等诸多因素,使得法人治理结构仍存在着运行中的问题: 在实际运行中,1、股东大会不能按规定召开; 在股权高度集中、内部人控制严重的情况下,股东大会不能有效行使职责。

2、大多数公司因对与会股东的资格作了严格的持 股数限制,且我国对中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又没有委托代理制的规定,中、小股东的权益实际受到剥夺。

3、改制企业董事会的董事结构不合理,聘用外部董事的很少,大多数董事是执行董事或在执行层中担任经理、副经理,法人治理的分权和制衡很难实现。

4、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混同公司责任,不能形成激励和制 约;董事会决议违反法律、公司章程、行政法规造成的损失由参与决议的董事负赔偿责任,有待进一步明 确规定。

5、对公司监事会及监事行使监督的职权缺乏进一步的保障。公司监事多为公司职员,受董事会和 经理层的领导,监事不知事 和难以监事现象突出。1998 年 4 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根据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成立 了制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性基准的专门委员会,拟定了《公司治理结构原则》,并于 1999 年 5 月通过,现为世界发达国家一致表示支持。因此,我们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必要对我国企业法人治理机制进 一步完善。

1、要规范公司治理就必须切实保障股东大会有效行使其职责,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改制后的公司应严格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定期召开股东大会,公司成立时,应当重视起对“企业宪法”--公司章程的严格 制定。公司章程是公司的根本,是股东意志的体现。严格遵守公司章程和议事规则,审议各类报告和任免 董事、监事以及通过董事会解聘不称职的高级管理人员。OECD 理事会通过的上述《原则》,其中一个主要内容表明: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小 股东和外国股东受到平等待遇。如果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应有机会得到补偿。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 护,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也是突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改进和完善投票表决制度则是保护小股东利益和规 范股东大会运行的制度基础。建议实行小股东累积投票制以有效地防止大股东的垄断。

2、法人治理不同于自然人治理的传统企业运作,树立公司运作上的法治思想,是建立好董事会的文化理念 基础。在现代股份有限公司中,公司的经营被董事会及经理层所控制,《公司法》中应明确规定股份公司董 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最低比列,明确外部董事的职责,建立独立的外部董事制度和一套完整的、精细的议事 规则。加强政府导向,建立有效的董事人力市场,提高董事素质,认真遵受竞业禁止义务,不滥用董事职 权,负起对股东的责任感。建立有激励和约束力的董事报酬机制,使董事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相联系,从利 益上增强董事提高职业素质的动力和压力。

3、为防止公司经营者滥用公司所有者的资产,必须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监督经营者。要建立起公司内 部有效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必须保证监事会的独立性,不受经营者的束缚;监事的任免、收入、福利以及执行监督的费用应由股东大会来决定。此外,应赋予监事会在提议董事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不被 接受时一定范围内的召集权,保证公司行为的规范及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篇3: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现代”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相对于企业组织发展史的角度而言, 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以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再到公司企业的过程, 公司企业是进入到现代社会以后才大量发展起来的, 它是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二是相对于我国原有的产品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企业制度而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针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提出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意味着要吸取人类在组织社会生产方面的一切有用的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并不排斥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经验。同时, 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处于发展、变化、进步之中, 并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 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 并具有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具体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制度体系, 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它不仅仅指企业组织形式本身, 也不仅仅指企业组织内部的各种制度, 而是企业以及企业的一系列制度和制度环境的统称。它既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又包括企业的各种制度环境, 还包括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企业以及与企业相关的一系列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企业与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

(一) 产权与产权制度。

产权是产权主体对产权客体拥有的一组权利的总称, 包括使用权、用益权、处置权、监督权和让渡权。产权是有限的、自由的、可分解的、排他的和可交易的, 同时由其排他性、有限性、可分解性保证: (1) 如果产权不具有排他性, 产权主体不清将导致任何产权主体都无权拿产权去交易; (2) 如果产权不具有有限性, 产权本身就不可度量, 那么产权既不可能进行交易, 也没有必要交易; (3) 如果产权不具有可分解性, 那么产权的可交易性仅限于产权整体的买卖行为。

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产权制度结构的差异, 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同类型划分的重要标志。产权制度是对财产权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权能加以分解和规范的法律制度, 它以产权为依托, 对各种经济主体在产权关系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合理有效地组合、调节的制度安排。产权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对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产权分割和权益界定, 使产权明晰化, 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有效安排, 并使之合理化。只有建立起合理的产权制度, 才能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经济有效增长。

(二)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关系明晰的企业制度。

产权明晰就是指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企业的出资者与企业的基本财产关系, 尤其要明确企业国有资产的直接投资主体。企业的设立必须要有明确的出资者, 必须有法定的资本金。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 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一切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企业的法人财产是进行生产的保障, 企业只能在一定权限内占有和使用;财产的所有权及其增值部分都属于出资者。企业破产清算时, 其剩余财产也属于出资者所有, 但出资者享有的权益是扣除债务后的净资产。

2、责权明确的企业法人制度。

责权明确就是指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基础上, 企业通过法律来确立出资者与企业法人各自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使企业法人对其拥有的财产具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 即法人所有权。企业以其全部的法人财产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 依法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以独立的法人财产对其经营活动负责, 以其全部资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企业法人是个组织概念, 法人代表可以更换, 但是企业法人是依法设立相对稳定的。

3、有限责任的企业制度。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 即资产收益、做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 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4、政企职责分开的企业制度。

政企分开是指在理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明晰产权的基础上, 实行企业与政府的职能分离, 建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政企关系。政府是政权机构, 虽然对国家的经济具有宏观管理职能, 但不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而是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节、引导、服务和监督。企业则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企业不再依赖政府, 同时企业要将承担的社会职能逐步移交给政府和社会, 国家也不再支撑经营不善及亏损的国有企业,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应依法破产。

我国原有体制中存在严重的政企不分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作为国有资产出资者的所有者职能, 与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一般行政职能没有区分, 使得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不明确, 造成所有政府部门都有权直接干预企业的现象。因此, 必须把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管理职能分开, 政府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等宏观手段来调控市场和引导企业;取消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企业不定行政级别, 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不应作为国家公务员;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 政府依法征税;把企业目前承担的社会职能分离出去, 改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来承担。

5、组织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

科学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既能体现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又能体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科学、完整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 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公司治理机构的设置和运作, 形成调节所有者、法人代表、经营者和职工之间关系的约束机制。通过这一治理结构, 出资者的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关系不单纯是企业外部的分离关系, 而是进入企业内部形成的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度还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 包括企业的机构设置、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 建立起严格的责任体系。通过这一切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间的关系, 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能使出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得以调动, 行为都受到约束, 利益都得到保障, 做到出资者放心、经营者精心、生产者用心。

二、国外现代企业制度经验借鉴

(一) 美、日两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美、日两种模式的产权制度, 由于企业股权集中度和股东身份不同, 对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经营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

第一, 美国产权制度模式的特点是产权集中度低, 而日本模式的集中度高。美国股权结构以高度发达的个人产权为主体, 突出股权的分散性, 股权越分散, 股东就越难以占有左右股东大会的地位,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就越加明显。在日本企业的股权结构中, 不仅法人持股, 而且金融机构持股比重较大, 这种股权结构显然有可能产生相互制约、稳定交易。

第二, 在公司股东的身份特征方面, 美国个人持股比例较高, 日本次之;金融机构作为代理人持股比例, 美国要明显低于日本;非金融机构持股, 日本高于美国。

第三, 从所有权约束机制来看, 美国现代企业中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所有权约束主要是间接约束, 因为美国企业股权高度分散化, 持有股票的是众多分散的小额股东, 他们很难通过集中的股东代表大会行使权力, 也更难介入董事会。对日本来说, 现代公司中前几位大股东均为法人股东, 他们可以联合起来起控制作用。个人股东在日本大公司权力体系中基本上不起作用。况且, 日本公司的董事会一般是由本企业领导人组成的, 几乎没有外人。

第四, 从企业行为目标来看, 美国股份公司中经营者的行为目标优先偏向总资本收益率和股票价格的上升, 而日本公司则偏重大股东, 即法人持股者的稳定性以及经营集团的稳定性, 使他们不必跟着股权变动进行短期决策, 而是更加追求企业的扩张, 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长远发展。而企业间的相互持股, 特别是金融机构与企业的相互持股, 使日本企业能依靠大量的外部资金迅速扩张。

(二) 美、日两国现代企业制度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对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代表美国与东方现代企业制度的突出类型日本的分析、研究、比较, 目的还是为我国所用, 为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服务。

1、构建科学合理的股权制度。

纵观美、日两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差异, 从中发现股权结构的不同是两国企业制度差异的重要原因, 进而又会使企业效应不同。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决定了其股权结构有别于其他国家。解决好这一问题, 也就等于解决了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问题。

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其股权结构应借鉴日本, 建立以国家股为主体的多元的股权结构, 并实行法人持股。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之初, 还不宜采用美国那样的分散产权制度, 更不像东欧和独联体各国那样, 把国有企业变成为个人持股公司。

2、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组织机构中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美国、日本现代企业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有区别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所有者对经营者采取不同的约束方式。过去, 对待国有企业国家只委托经营者经营, 却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 形成国有资产谁都管, 实际上是谁都管不了的局面。为此, 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约束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组织机构要健全, 董事会的人员形成, 应有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的代表参加, 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董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与董事会并列, 对董事会和总经理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其次, 通过法人相互持股, 实现企业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集美、日企业约束方式为一体, 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约束方式, 既可以避免美国企业只注重短期行为的弊端, 又能像日本那样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再次, 应培育经理市场, 提供一种有利于经营者间相互竞争并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条件和环境。

3、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

目前, 国有企业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国有银行, 企业贷款总额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 中国国有企业在融资上应借鉴日本的做法, 以间接融资为主。需要注意的是, 国有企业过去资金来源的两个渠道都遇到了自己的困难。首先, 现在的财政已经成为赤字财政、债务财务, 因而给企业提供的资本金是极为有限的;其次, 银行现在一方面是不良债务大量增加, 据粗略统计, 有2万亿元左右;另一方面是自由资金占有率急剧下降, 仅有3.3%, 为企业所能提供的资金也是有限的。因此, 在保持企业与银行合作的同时, 应建设并完善资本市场,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资本筹借和运用的市场环境, 逐步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 这样既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经营, 又可避免较大的风险。所以,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 企业融资方式应由单纯的间接融资走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 我国国有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还有相当距离, 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主要表现在:

第一, 政企职责不分和产权改革滞后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障碍。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只能是全体国民, 但对于每个国民而言, 既没有对国有资产的委托权, 也没有对国有资产收益的剩余索取权, 而是由国家代表全民行使所有权。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

第二, 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改革刚开始, 股权结构不合理。现在, 许多地方都说本地的国有骨干企业已建立起多元投资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但实际上国有独资企业仍然过多, 不只是极少数;而且国有股占的比例过大, 非国有股占的份额太少, 难以发挥作用。

第三,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国有控股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仍存在很大的距离, 表现为:董事会不到位, 不能很好地代表出资者的利益, 由董事会提名和聘任总经理的比例不高;监事会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未形成对经理层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第四, 经营者的任用制度不完善。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企业管理者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这就迫使发达国家企业转向依靠人才市场的力量, 通过公开竞争、优胜劣汰、双向选择和将选拔范围扩展至全世界来挑选最佳人才。但在我国传统的经营者任用制度下, 人才的选择范围只限于党政机关或本行业, 或本地区, 使得真正的优秀人才很难进入被选范围。

第五, 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在现代企业中, 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刺激与鼓励经营者和职工在追求个人满足的同时, 使企业整体利益得到发展。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 通过约束机制, 使经营者和职工的行为符合企业的要求。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特别是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是现代管理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

四、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

要解决国有企业的困难与问题, 有必要坚决地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 进行企业制度的变革, 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从解决国有企业的现存问题入手, 以在企业中建立公司制度作为组织基础, 来逐步确立企业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 使得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企业具有明确的出资者或投资主体、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分开、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和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者的职能分开;出资者、企业以及企业的经营者等的责权明确, 要明确企业与出资者、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等方面的一系列基本关系, 尤其要明确出资者仅就自己对企业的出资额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以自己的所有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通过明晰产权、政企分开、明确责权, 促使企业加强和改善管理, 尤其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管理的制度,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寻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 寻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有制的有效微观实现形式, 使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得以更好地发展。

(一) 坚持股权多元化政策原则。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所属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 进行现代公司制改造, 必须以实现所有者多元化为前提条件, 并根据国家规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 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凡是可以转为公司的企业, 原则上股权都可以多元化。一些持有较多不良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 目前不具备股权多元化条件, 但经过业务和资产结构调整, 将来仍能股权多元化。

(二)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所有产权改革, 都提出了一个要求, 那就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从具体问题上说, 一旦发生了产权改革, 马上就会提出产权交易的问题, 也就是发展资本市场的问题。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一定要和本国的市场情况相适应, 不能够去照搬国外的市场。

(三) 合理调整国有资产结构,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篇4: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

[关键词] 家族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 所有权 经营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族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沈阳飞龙、巨人集团等,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迅速衰落,有人形象的称为“各领风骚三五年”,从学界来看,有相当比重的人主张家族企业应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家族企业制度真的如他们所说落后了吗?现代企业制度真的就 能解决一切问题吗?本文就拟对两种企业制度进行比较,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两种企业制度的含义及特点

目前学界对家族企业本身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本文只是从公司治理角度来对家族企业进行划分,即只要家族成员在公司中拥有大部分股权和掌握实际的经营权,我们就认为它是家族企业。结合现实的情况,我们把家族企业的特点归纳为:(1)产权关系简单,产权主体明确。家族掌握着绝对所有权,并倾向于通过控制所有权实现其他权力。(2)集权式领导,这是与家族企业的产权特性相联系的,家族企业一般都有一位权威领导,他的理念、作风、能力等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市场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反复改进而逐渐形成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适合现代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其主体形式是股份公司,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提倡要建立的企业制度,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可以恰当的被称为现代企业。其主要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在业主和经理人员之间适度分离,业主不再直接经营企业,而交由专职职业经理人员经营,企业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企业的一切行为按照规章办事。概括起来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注重效率。

二、两种企业制度的比较

根据以上的介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两种企业制度进行比较:

1.企业的所有权方面,家族制企业的所有权牢牢掌握在创业家族手中,企业资产与家族的财产混合在一起,没有明确的界限,企业的盈利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照一定的原则共同分担。而对于现代公司制企业则是由众多无关的股东共同出资成立的,他们以出资额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2.企业的控制权方面,家族制企业牢牢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企业的重大决策由家族做出,并且决策的执行和监督都由家族成员控制。对于公司制企业来说,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散于股东、职业经理人和公司监督者之间,权力相对来说比较分散,股东行使的决策权也以他们的股份份额为基础。

3.企业的组织结构,家族企业一般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尤其是在创业初期,通常以非正式契约关系形成企业的最初组织框架。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中间层次比较少,便于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市场信息反应迅速,便于抓住市场机遇。现代公司制企业则基本上采用科层制,它内部的管理分工更为细致,能充分满足企业更大的规模、范围,以及日趋复杂的内部分工和交易的需要。

4.在用人机制上,家族企业的用人机制可以概括为用人唯亲,其成员有明显的三缘特性,即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成员沿着血缘、亲缘和地缘的方向,由近及远、由亲到疏组成了一个差序格局,总体上只局限于家族这个范围之内,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小。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其用人机制则是用人唯贤,在公开的人才市场通过招聘来选拔自己需要的人员,相对来说,可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大,并且随时可以对人员进行调整。

5.在激励机制上,家族成员受到来自家族利益和亲情的双重激励和约束,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一定的超经济性,即利他性。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等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契约所规定的,通过契约的法律约束力来保证各方利益的最终实现。

6.在企业的转换机制上,家族企业内部的“家长”身份及其权威大多情况下是“世袭”的,而不论这位继承者是否能胜任这一岗位。但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董事会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在极广泛范围内挑选最有可能实现公司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职业经理人作为本公司的管理者。

三、对我国私营企业的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并不能得出家族企业制度就一定比现代企业制度落后的结论,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家族企业发展的现实都支持了这个观点。例如Anderson 和Reeb经过研究发现,无论是初期(经营期小于50年)的家族企业,还是成熟期(经营期大于50年)的家族企业,都表现出比非家族企业更好的业绩(Anderson和Reeb,2003)。从长期来说,家族企业的业绩要比非家族企业好,而短期内,非家族企业的业绩比家族企业好(London Economics,2002)。

一种制度的存在和发挥作用还要与一定的客观环境相适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笔者在《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初探》一文中就我国家族企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做了详细的分析,结论是目前我国部分企业选择家族企业制度是与我国当前的客观环境相适应的,但是它也有不足的地方,需要通过改进来进一步完善。正如我们在讨论计划和市场这两种经济调节机制的优劣一样,其实制度本身无好坏优劣之分,关键看你怎么用,取长补短、趋利避害应该是明智之举。对于我国的私营企业来说,在决定企业采取什么制度时,应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微观的企业内部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实际状况的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黄泰岩杨万东:《国外经济热点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篇5:论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公司制度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当今的企业制度需要建设企业文化也呼吁着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字: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

正文: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企业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企业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通常来说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一、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二、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

3、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般来说,企业法规

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促使不同企业的企

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个性的原因,是企业

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

三、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

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

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四、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

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企业文

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步这些物质载体上,还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

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企业文

化的内涵涉及到企业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它的重要性也恰恰体现了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

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

希望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

要,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为此,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实

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制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

提供动力和保证。而且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挑战和新机遇,企业应该

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出发,在企业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方面制定相应的行动规划和实施步骤,虚心学习优

秀企业文化的经验,努力开拓创新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同步构建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

发展的产物,而企业文化正是现代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高效率、高效益

这一企业目标的强大动力,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内涵不仅是一种

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要发展企业文化,二

者相辅相成,应当同步构建前行。

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

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并意味着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变化,企业生产经

营、管理方式的变化,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生存方式的变化,无疑,这一切都需

要通过企亚文化建设来串联,来维系,以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营造一个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环境,引导人们从文化建设的深层来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催化剂。

2.企业文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支撑点。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运行有赖于

企业文化的支撑,正象一位现代管理学专家所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

人才和科技力标志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取得成功,居第一位的不是严格的管理

制度、先进的管理手段,而是企业文化。现在各个企业都在建设自己的文化而不

是仅仅对公司进行管理。

3.企业文化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建设。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伴随现代

市场经济发展进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产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给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发展机遇。同时,企业文

化建设也必然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实践中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运

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毫无疑问,企业文化将在整个现

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自控功能

和协调功能,通过树立企业形象,培育企业精神,讲求经营之道,规范人们行为,以使企业和广大职工更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文化重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建设,而且是一项文化建设。企业管理的中公是人不是物,企

业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竞争与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企

业领导当认真地从企业实际出发,结合企业特点,积极地探索企业文化设途径,运用企业文化建设主动而不是被动地,有效地而不是形式地靠教育净化心灵,靠

道德陶冶操,靠榜样塑造人格,靠自觉完善自我,帮助广大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以使企业尽快步入现代业制度轨道。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中建设企业文化1.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以为本的管理和以人为目标的教。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而“人”则是现代企业中具

有无限潜能待开发的重要资源,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企业的成功之道。所以,只有通过企业丈化的建设,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2.企业文化的任务是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再教育。企业文化建设

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载体,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教育、诱导、启迪、吸引、激励和陶冶的方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观念,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

3.企业文化建设要着力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我国建立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职工群众仍然是企业的主人翁,企业文化建设就要

以此为己任,注意感情投入,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一个民主和谐,能

扬己之长,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使职工感到有干头,有奔头。

4.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在于寓教于乐,多层次、多视角。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要根据不同层次人们的文化底蕴及由此形成的,公理状态,有针村性地开展寓教

于乐的丰富多采活动,激励干部职工的爱国之情,爱厂之情。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呢?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嗽而就的。我国的企业文化建

设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应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加

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继承与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

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辩证地扬弃。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本企业在发展企业文化

时要继承自己发展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建立自己企业的特色文化。

第二,关于企业文化与生产管理。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活力来自于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

物,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当

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的管理向文化力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

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因此,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

用,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与

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

有制度化的规范,形成内化与固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三,关于企业领导倡导和员工积极参与。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视其为准则而共同遵守贯彻执行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和实践的过程,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自觉行为。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一方面企业领导者要充分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出思路、出理念,形成科学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进行相应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另一方面,构建企业文化体系需要集中员工的智慧,培育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需要员工的创造,开展各种活动需要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渗透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四,关于博采众长与以我为主,企业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吸收优秀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经验,但并不是仅仅去吸收,而是结合本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需要,要符合实际。这样才能建设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更好的发挥企业文化带来的竞争优势。具体地说.应该从两个方面做起:

(一)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精神和经营观念,以不断鼓舞职工的士气,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着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娱乐休息环境以及文化设施,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建树良好的厂容厂貌,大力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服务意识、劳动态度、法制观念等,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第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党的路线服务。企业文化也要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有强大的组织优势.在企业普遍建立的党组织中拥有一支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可以和正在为企业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发扬这个传统.以平等的态度去关心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企业文化建设扎根于班组,落实到职工群众之中。第四,吃苦在前,严于律己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优良品质和作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扬这种

精神,提倡这种作风.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样.企业文化建设的种种设想和要求才有可能逐步变成全体职工的意识和行动。

(三)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践“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促进企业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以追求价值为导向的属性,积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社会需求。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会时时受到各种冲击,经受各种考验,面对加人WTO后的机遇和挑战,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认可的中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并积极引导职工为实

篇6:我国铁路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内容摘要:铁路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任重道远,国家亟需对铁路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并完善相关立法。

关键词:铁路法,现代企业制度

一、重新界定我国铁路企业的法律地位

长期以来,铁路运输企业兼有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集民事主体和行政主体于一身,带有浓厚的计划性、垄断性和军事化管理性。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上述性质仍然有所保留,严重束缚了我国铁路企业的角色定位和市场化步伐。1990年的《铁路法》规定,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既是铁路企业,又是行政机关。

由于铁路局和铁路分局的双重法律角色,致使立法者很难在《铁路法》中明确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还是法人的分支机构。《铁路法》对这问题未置可否,就为铁道部与铁路局、铁路分局、铁路段、站之间法律关系的理顺带来了难度。这涉及到是用公司法,还是用行政法来解释上述法律关系。

选择后一思路,用行政层次和行政级别调整铁道部与铁路局、段、站等之间的法律关系,势必会冲淡其作为市场主体的法律色彩;选择前一思路,将铁路局、段、站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轨道,则不仅法律关系明确,而且有利于推动铁路企业的市场化、法人化过程。现行立法在界定铁路企业的法律地位时,不仅条文过简,也没有指明铁路企业的改革方向。

现实中,铁道部既是铁路行业的主管部门,享有行政权力,也是具有垄断性的企业,对于运输行业的经营管理享有一系列民事权利。因此,铁道部的法律地位既不能单纯地界定为行政机关,也不能单纯地界定为民事主体。这种亦官亦商的法律角色成为我国的一大特色。

铁路运输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支柱性作用。我国的铁路企业需要大的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必须按照民事主体 与行政机关角色分离的原则,大胆推进铁路企业的公司制改革,把铁路企业从亦官亦商的行政性公司改造成以营利为目的民事主体和市场主体。

二、积极推进现有国有铁路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并明确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国有铁路企业也要毫无例外地投身于公司制改革。问题在于,把国有铁路企业改组成哪种形式的公司?

我国《公司法》第64条规定,国务院确定的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应当采取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但是,何为特定行业,铁路运输算不算特定行业,立法上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口果把铁路运输理解为特定行业,那么国有铁路企业就要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不能改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更不能改组成为上市公司;如果把铁路运输理解为非特定行业,那么国有铁路企业就不必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而可以改组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上市公司。

笔者认为,铁路运输企业不属于《公司法》第64条所称的特定行业。理由是:(1)铁路运输也是运输产业一种。既然我国的公路运输企业和民航运输企业可以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运输也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2)铁路运输业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该行业更适合于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式。(3)在许多西方国家,铁路采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方式,不少原先采取国有公司形式的铁路也在施行民营化或私营化。日本的国铁实行股份公司化即是一例。其中主要原因是,国家经营铁路企业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而铁路企业的效率低下也是我国国有铁路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4)限制国有独资公司适用范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决定》指出,“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外,要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将铁路运输企业理解为非“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企业”,既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也有利于保持市场活力,又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铁路运输行业也应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大力调整铁路运输产业中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具体说来,在铁路运输业竞争性较强的地区和亚产业,国有投资可以适度退出,不持或者少持铁路企业的股份,鼓励社会公众的资本踊跃进入该地区和亚产业,这样既可减轻国家的投资负担,盘活国有资产,防范国家的投资风险,也可以刺激社会闲散资金转换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公众提供创造财富的机会。在铁路运输业竞争性较差的地区和亚产业,国有投资力度可以适度加强,乃至实现100%的控股,设立国有独资公司。

当然,国有铁路企业改制成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并不意味着公司的经营行为自然而然地规范化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就一劳永逸地科学化、民主化了。实际情况是,我国少数已经改制的铁路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不少违法违规现象。仅有公司之名,而无公司之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公司法》、《证券法》和相关的商事、经济法规。

三、推动我国铁路企业职工持股制度

为了实现职工持股,不少国家专门通过了立法,或者对现有的公司立法进行了修改。

我国在国企改革的实践中推出的职工持股试点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支持和拥护。我国铁路企业目前有职工30万。为了使铁路企业不仅实现制度上的创新,而且实现科技进步和劳动效率的提高,有必要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措施,在铁路行业推行职工持股。

至于职工持股的方式可以考虑以下两种:一是由职工个人自己出资购买铁路企业的股份,二是将铁路企业存量净资产中与职工直接贡献相对应的一部分量化到职工个人名下。笔者认为,第一种方式固然无可厚非,第二种方式也有其合理性。我国铁路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是与广大铁路职工的忘我劳动和无私奉献密不可分的。将广大职工创造的铁路企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折算为职工的出资,并赋予其相应的股东权,不仅不是蚕食国有资产,分光吃尽的行为,而是调动铁路职工积极性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增强铁路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杠杆。

在铁路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要注意协调好职工根据其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与职工根据其股份获得的股息红利之间的比例关系。因为,如果职工的劳动报酬在其个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高,职工持股对于职工来说也就没有任何动力;但是,如果职工的股息红利在其个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高,职工就会丧失作为劳动者的应有动力和压力。笔者认为,职工劳动报酬与其股息红利之间的关系确定为6:4似乎较为可行、公平。

为了鼓励铁路职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个人和子孙后代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保护财富,应当允许职工持有的股份可以继承和转让。

此外,在铁路企业推行职工持股,还要妥善解决好下述法律问题:职工股代表如何进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行使其股东权的问题;职工持股会的地位如何界定的问题;职工持股总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股权结构问题等。

四、铁路运输主管部门的角色定位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对铁路运输业的依法干预,包括宏观调控。铁道部无疑是代表政府对铁路运输业行使宏观调控和其他干预职能的最佳人选。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越是发达,就越是要加强铁道部对全国铁路运输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因此,铁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铁路主管部门完善行政干预职能是并行不悖的。

为了保持铁道部作为行政机关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纯洁性,应当剥离铁道部的企业职能,恢复铁路企业的私法自治,实现政企分开。政企分开的实质是,区分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企业与作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政机关。铁路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既为股东创造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也对股东之外的利害关系人承担社会责任。要彻底斩断铁路企业与铁路主管部门之间的脐带,必须实现各级铁路主管部门同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在人财物等方面彻底脱钩。强调政企分开,不仅不是削弱了铁道部的职能,而是保障了铁路主管部门的超脱性、独立性、公正性,有利于铁路主管部门集中精力行使行政权力,从而规范和保护铁路运输行业的经营活动。

当然,铁道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全国各地设立派出机构,行使铁路运输监管的行政权力。

五,设立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思考

铁路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仅仅强调铁路主管部门行政权与铁路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铁路主管部门行政权与国家股东权的分离。因为,股东权属民事权利之一种,与行政权有着本质不同。在我国长期不区分国家行政权与国家所有权的特殊背景下,为避免因行政权与国家股东权的错位而导致权利与权力的滥用,尤其是权力寻租现象,必须强调铁路行政权与铁路企业的股东权由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分别行使,铁路主管部门只享有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行政权。至于国家投资设立国有独资铁路公司,或者参与投资设立的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作为出资者享有的股东权则应当由作为企业法人的国家股东权代理机构代为行使。

为避免在体制转换期间由于权利主体和代理人的缺位或虚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国家成立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家股东权的代理人之一,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统一行使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独资、控股或参股铁路企业中的国家股东权,包括参与公司利益分享的自益权、以及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共益权。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必须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用够用足股东的各项权利,尤其是独立代表国家股东推荐董事候选人和监事候选人的权利,以及代表国家股东取得股利的权利。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既可适时出售国有股份,也可适时买入具有投资价值的股份,做到进退自如。

为配合国家发展“四跨企业集团”的战略,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当按照母子公司的投资链条,作为大股东参与发起设立或组建子公司,然后再由子公司控股或者参股孙公司、曾孙公司等,从而形成以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核心以铁路运输公司为骨干、以股东权为联结纽带、以横向经营与纵向经营相结合为经营战略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界的公司集团。但是,为防范国家在铁路运输行业的投资风险,有必要限制铁路国有资产经 营公司的投资链条。

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作为民事主体的国家之间是一种基于委托合同而产生的代理关系。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应当严格履行作为代理人的各项法定和约定义务,包括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于过错而导致国家股东权受侵害固有资产流失的,应当象普通的代理人一样,对国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损害赔偿的范围坚持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赔偿原则,有多少损失,就应当赔偿多少。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承担赔偿责任之后,有权向有过错的公司董事和经理行使追偿权。

同时,为了鼓励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创业精神,应当适度导入经营判断原则。铁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在获得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之后,为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出现决策失误时,即使给国家股东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也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六、结 论

当前,调整国有铁路企业法律地位的法律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铁路法》。鉴于国有铁路企业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现代公司制度,而调整现代公司制度的《公司法》与调整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膊DC铁路法》在企业产权结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等方面存在许多重大区别,有必要将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轨道,并根据现代公司制度的要求,抓紧修改《铁路法》。

上一篇:语文: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倾诉和沟通”评析下一篇:护理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