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配置

2024-05-12

实验室配置(精选8篇)

篇1:实验室配置

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 SHBY-40B 电光分析天平TG-328A 干燥器 Φ24cm 水泥细度负压筛析仪 FYS-150 电子天平1000g±0.1g 电动抗折机 DZK-5000 压力试验机(数显抗折抗压)30 沸煮箱

水泥净浆搅拌机 NJ-160 水泥胶砂搅拌机 JJ-5 水泥胶砂震实台

数显酸度计

电动跳桌

水泥净浆流动度试模

维卡仪 ISO 三联试模(包括播料器和刮刀)40*40*160 游标卡尺 300mm 方孔筛 0.08mm 方孔筛 0.045mm 电子天平100g±0.01g 干湿度计 表盘式 温度计 0~50℃±0.1℃ 留样桶

玻璃量筒 1000ml 玻璃量筒 500ml 玻璃量筒 250ml 玻璃量筒 100ml 玻璃量筒 10ml 玻璃量筒 150ml 玻璃量筒 225ml(定量专用)玻璃吸管

钢直尺 0-50 塑料养护箱 高27、30、40 比表面积测定仪 全自动5型 坍落度筒(包括捣棒)

强制式搅拌机(卧式)60升 振动台 1㎡ 电子称 60kg 塑料试模 150*150*150 塑料试模 175×185×150 塑料试模 100*100*100 抗折试模 150×150×550 养护室自控仪(另加喷雾器)

2000KN压力机(自动升降)

抗渗仪 HS-40 数显干燥箱(烘箱)

摇筛机

电子称 10kg/1g 高温炉 1000℃

2-12 砂套筛(冲框)壁双层 0.08~10mm 碎石套筛(冲框)壁双层 0.08~50mm 针片状规准仪 新标准 压碎指标值筒 发黑热处理 金属容量筒 1L、5L、10L、20L 回弹仪 ZC3-A型 容量瓶 500ml 容量瓶 250ml 厂口瓶 1000ml 架盘天平1000g-1g 密度计(婆梅计)1.100~1.200 密度计(婆梅计)1.200~1.300 玻璃烧杯 500ml、50ml 称量瓶

瓷坩埚 15CC 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

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仪

0 | 评论

力学设备有:水泥胶砂抗折仪、混凝土压力机、抗折试验机。

水泥:维卡仪、雷氏夹、水泥胶砂流动仪、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动台、沸煮箱、湿度养护箱。集料:标准筛、摇筛机、容量瓶 试模:三联模、立方体试模 称量仪器:天平。精度有要求。

混凝土:强制式搅拌机、振动台、铁板、坍落度筒、含气量测试仪、气泵、万能试验机、模子、标准养护室、冻融试验机、抗渗试验机、干缩间

篇2:实验室配置

在设计实验室和安排某些类型的实验工作时,对于那些可能造成安全问题的情况要加以特别关注,这些情况包括:

1、未经允许人员进入实验室

2、工作流程:一些特殊标本和试剂的使用。

3、仪器设备过度拥挤和过多

4、气溶胶的形成5、处理大容量和∕或高浓度微生物

6、啮齿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侵扰

实验室设计特征

1、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足够的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时,应在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工具。

13、安全系统应当包括消防、应急供电、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

14、应当配备具有适当装备并易于进入的急救区或急救室(见附录1)。

15、在设计新的设施时,应当考虑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单向流动。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应安装防虫纱窗。

16、必须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水。要保证实验室水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连接。应当安装防止逆流装置来保护公共饮水系统。

17、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以保证人员安全离开实验室。备用发电机对于保证重要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培养箱、干燥箱、生物安全柜、低温生化培养箱等)以及动物笼具的通风都是必要的。

18、要有可靠和充足的燃气供应。供气设施必须得到良好维护。

篇3:实验室配置

关键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室投入问题一直困扰着实验室建设, 虽然经过实验室评估、办学水平评估等外部政策性推动, 实验室投入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 但由于投入机制不健全, 实验室投入常陷入“忽冷忽热”的局面。集中“还债”式的投入方式虽然带来实验室建设投入经费总量的增加, 但也造成了实验室建设的新的困扰, 即由“吃不饱”到“消化不良”。问题的根源在于在政策上缺少保障实验室投入的常态化机制, 因而影响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持续性, 特别是主要依靠学校内部投入的教学型大学。

一、仪器设备配置的依据

实验室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它围绕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展开, 涉及人、财、物、实验教学任务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一般应根据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内容要求、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等, 制订周密的设备配置标准和设备更新计划, 并依据配置标准制订中长期的实验室建设规划, 从而保证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教学改革按步骤实施。因此, 仪器设备的计划与购置应依据二个基础性的要素, 即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室承担的实验任务预测。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要求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等内容, 它是仪器设备配备种类和技术指标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任务即实验室承担的实验教学人数 (时数) 、专业类别 (新专业建设) 、教学要求等, 这二个指标共同决定了仪器设备配备的种类和数量。能否按此标准配备仪器设备, 是衡量实验教学能否正常开展以及教学质量能否达到要求的重要依据。在达不到基本配置要求的情况下, 就会造成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分组过大、学生动手机会不多等, 实验教学质量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也就是说, 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存在一个最基本的配备标准, 制订科学的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是有依据的。

仪器设备配置的依据只是解决实验室投入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它最终取决于投入的可能性。投入的可能性受经费以及办学者重视程度的双重影响。以往, 在办学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长期投入不足造成实验开出率不高, 使“重视实验教学”成了一句空谈, 目前这种状况在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时有发生。经费问题与认识问题是相互关联的, 这在近几年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有所体现, 当实验室条件建设被纳入到实验室评估和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之中, 通过评估的推动确保了实验室的最基本的投入, 也推动了实验室面貌有较大的改善, 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 当办学者对实验室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足的情况下, 上级政策的强力推动也导致了实验仪器设备“间歇性”投资过于集中与正常经费投入不足之间矛盾。这反映出在学校经费分配中, 实验室投入成了“弹性”较大的一块, 有钱多投, 没钱少投, 造成实验室建设欠账过多。当面对评估中硬性指标规定时, 为了达到合格或优良标准, 不得不进行集中的、大规模的投入, 这一方面造成设备的同期老化, 另一方面造成投入的粗放性。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缺少对实验建设的长期的规划, 过度的集中投入,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乏可行性论证的短期行为, 造成设备投入的结构性闲置, 也埋下了设备同期老化的隐患。因缺少长期建设规划, 经费投入没有保障, 使得“实验室建设没有特色、没专长、盲目性强;重投入, 轻产出”, 这不仅是经费问题, 更重要的是认识和管理的问题。

二、实践能力培养与仪器设备配置的选择性

“国际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 从第一届主任麦克斯韦 (电磁理论奠基人) 起, 112年来一直保持着自己设计学生实验用装备的传统, 他们认为‘实验的教育价值, 往往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 学生用自己制造的仪器, 虽然常出毛病, 但他却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从现在的实验室建设来说, 实验室越建越“漂亮”, 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学生使用起来越来越方便, 但对于实际动手能力培养, 特别是训练过程来说, 可能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训练环节和心理过程。有学者指出“通过学术交流, 我发现我们的大学实验室并不比国外的差。我们的设备很先进, 都是新的, 而他们的设备可能已用了20年, 人家对设备本身的研究比较深, 使用率也比较高”。这里涉及到仪器设备配备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问题。动手能力培养与仪器设备的先进性不是呈正相关关系, 重视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 重视自制仪器设备的开发, 重视废旧仪器的利用不仅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 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当然, 我们强调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 形成良性互动, 适度保持仪器设备的先进性, 与社会实际需要接轨, 是非常必要的。但技术更新所带来的成本与学校投入的承受能力之间也应保持一定的均衡, 因而, 应积极开拓利用社会资源办学, 适度减少技术进步造成的设备更新过快所加剧的实验室更新成本过高的问题。

三、在用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仪器设备配置的相关性

使用仪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利用率和完好率。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重使用、不重管理, 重投入、不重产出, 有钱买、没钱修”的状况。这涉及二个方面的问题, 即设备投入与在用设备利用率、完好率的关系。由于缺少在用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如何解决加大投入与减少闲置的问题缺少有说服力的统计数据。实际上, 仪器设备不足问题不单纯是投入问题, 如管理水平不高、共享程度低, 实验用房紧张, 实验教师配备不足, 仪器维护费用不足等都会影响设备的使用。当缺少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 各实验室上报的计划只能反映表面上的设备短缺, 而不能反映出深层次的原因, 这不利于提高实验室投入的科学性。如, 完好率对投入的影响问题。因为维修不及时或实验室内部不能进行常规维修, 部分仪器因为小的故障而不能使用, 导致只买不修, 这就会产生是一种“不真实”的需求, 在缺少对在用仪器状况分析的情况下, 仪器设备重复投入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设备的利用率低和使用率低的问题也反映了实验技术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要、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管理上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缺少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重使用轻管理”, 导致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只是帐、卡、物管理, 缺少对仪器使用情况的管理, 形成了当前投入不足与浪费现象并存的局面。为此, 应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 重点是建立设备电子档案, 使管理者能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并制订相应的仪器设备利用效率的评价机制, 为科学规划、提高利用率提供依据, 也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对外开放提供支持。例如, 重视仪器设备利用率的统计, 从利用率中分析设备的利用情况和需求情况, 一方面可以确定下一年度投入的重点, 另一方面尽可能地挖掘潜力;完好率的统计数据, 可以反映仪器设备的维护情况, 由此分析出是维护经费的投入问题, 还是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问题, 为加强投入及实验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这里重点强调的是“人”与投入的关系问题。在实验室建设中往往重视资金的投入, 忽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目前, 实验室工作人员选聘由原来的低端即以工人为主, 到现在逐步趋于高端, 学校进人标准提高了, 基本上要求硕士以上人员担任, 但由于实验室岗位的地位不高 (这是现实问题) , 很难保证这些人员长期坚持在实验室工作, 因而缺少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实验室整体功能的发挥来说, 实验技术人员的不稳定, 使得实验室缺少实验技术上的传承, 缺少对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造成设备“功能性”闲置。同样, 也可能因为人员问题, 造成损环的设备无人维修, 形成“坏了再买”的恶性循环。用人机制问题实际制约了投资效益的提高以及实验室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实验设备投入科学性的问题涉及因素比较多, 如投入机制问题, 管理问题和技术队伍问题。传统上投入不足的问题完全归结为经费问题, 而不注重内涵的建设及科学投入机制的建立, 粗放型的管理导致投入计划的“弹性很大”, 成为“要钱计划”, 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有效地建立以需求为导向, 探索构建“计划编制-论证-经费预算-采购-使用管理-效益评估-需求分析”的良性循环机制, 是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永臻.教授谈实验室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1

篇4:实验教学的资源配置新方案

一、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

1、多媒体在认识实验器材中发挥重要作用。结构比较复杂的器材,一般仅靠图片或实物来讲解其结构,学生难以看清楚,如精密的显微镜,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分离展示,学生观察后,会对显微镜有了较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因条件限制,有的设备学生根本看不到,如电子显微镜,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把其展示出来,学生就会获得比较直观的认识。

2、多媒体在危险、微观、反应缓慢等实验中发挥重要运用。可见度小的实验,难以用感官感知的可以用模拟的方法,通过视频“放大”,通过画面“动画”的方法来展现,如电路、电流。反应缓慢的生锈实验等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剧毒的、易爆炸的实验不好亲由小学生操作的,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辅助认知。碰撞实验的碰撞过程,一般很难分清接触、挤压、分离的各个细节,若用多媒体软件将“碰撞”制成动画,通过慢动作将快的过程变慢,可以帮助学生看清物体作用的全过程。

3、在学科复习巩固环节中发挥重要运用。因为操作的复杂性、仪器的重组性、药品的成本性,不允许所有的实验都重复开展。有些实验,做了一遍实物演示实验后,还达不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可以把实验做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再展示。在展示时,通过放大、定格、镜头切换等技巧,利用多媒体边演示,边分析,使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做成课件后,重新连接仪器装置、变换药品的一些组合实验可利用多媒体迅速演示,不仅节约教学时间,而且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多媒体配置新方案

教育资源现状体现为“现代化程度高、使用率低”,实验教学使用率更低。

(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现状

1、多媒体教室:台式计算机及显示器一套(约6000元可用)、液晶投影仪及银幕一套(约30000元可用)、实物投影仪及总控平台一组(约6000元可用),教室门窗防盗改装及设备约10000元,装备总投入计约5.2万元。

弊端:一是防盗投入大于设备价值。电教室管理制度要求“加强电脑室的安全防范工作,电脑室除安装防盗报警器外,晚上要安排人员值班看守”,基层学校都知道,牺牲时间、人力、财力去“守”的就是计算机和投影仪,学校每年为此还要额外(教学之外)投入近6000元,投资大,效益小;二是不够用,一所10个教学班的村级小学,在配备之初是人人好奇抢着用,但是在经历几次“准备好而又抢不到手”后积极性受挫;三是难维护,特别是液晶投影仪使用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在出现花斑、模糊之后基本就是“无人使用”的尴尬境况。

2、“班班通”工程:资源大容量硬盘主机约8000元、45寸TV一台计约5000元、IPTV数字机一台,加上教室线路改造,每间教室平均投入约9000元。

弊端:一是IPTV教室点播系统操作的根本没有简易性、流畅性可言,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二是资源主机一年得365天不停机运行,成本不低。

(二)教育资源的新型配置与可行性分析

1、多媒体教室:笔记本电脑一台、45寸以上液晶电视一台,装备总投入约1万元。

可行性:一是安全且易于使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瓶颈不在“现代程度”“使用技能”“使用成本”,而是“安全、可用”。如果为了“保卫”一间电教室每年消耗学校一半以上经费,要给大家去喜欢它是不真心的。所提到的笔记本电脑可以随身,上课、备课都可用。二是液晶电视可以稍高于学生人头壁挂固定(在壁挂架上做些防盗改装即可),且液晶电视没有色衰过程,清晰度比任何投影仪都高,没有“射眼”“光影”等现象,更没有“拉窗帘而开灯上课”的滑稽现象。

2、“班班通”工程:笔记本电脑一台、45寸以上液晶电视一台,装备总投入不超过1万元。

可行性:既然成本相近,倒不如一步到位。一是实施这一方案,不用在配套、防盗上投入太多,而且可以流动的“笔记本”能够随身,实现备课、上课都能用,这一点是IPTV点播系统所不可比拟的。二是以ppT课件为主,图片或视频均通过鼠标或键盘操作,应用积极性提高。三是不用窗帘遮光,符合教室用眼卫生保健要求。

教育技术资源要为教学服务,是实验教学重要物质条件。农村学校实验教学客观上有难度,但只要我们配置实用、有用、好用的教育资源,就一定能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只有合理考虑实际,才能物尽其用,否则就是无效投入、重复投入。探索新型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案,在应用教育信息化为实验教学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使实验教学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

【作者单位:田东县教育局教研室广西531500】

篇5: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要的仪器配置

(1)培养箱 在分子生物学试验中,有很多反应都是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的,这时就需要一个控温的装置。例如:用于细菌的平板培养,我们通常设定为37℃于培养箱倒置培养;其他分子生物学实验如酶切等需要25℃,30℃,37℃等条件。

(2)冰箱 冰箱是实验室保存试剂和样品必不可少的仪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有些要求是4度保存,有些要求是负20度保存,实验人员一定要看清试剂的保存条件,放置在恰当的温度下保存。具体来说,不同温度下保存的物品如下: a.4℃适合储存某些溶液、试剂、药品等。

b.-20℃适用于某些试剂、药品、酶、血清、配好的抗生素和DNA、蛋白质样品等。c.-80℃适合某些长期低温保存的样品、大肠杆菌菌种、纯化的样品、特殊的低温处理消化液,感受态等的保存。

d.0-10℃的层析冷柜适合低温条件下的电泳、层析、透析等实验。

(3)摇床 摇床是实验室常用仪器,一般有常温型和低温型两种。对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如果能配置低温型摇床,就可以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例如:用于大肠杆菌,酵母菌等生物工程菌种的振荡培养及蛋白的诱导表达,培养通常为28度和37度,诱导表达需要20-37度;在感受态的制备过程中,需要有18度的温度控制;用于蛋白凝胶的染色脱色时振荡,常温使用;用于大肠杆菌常规转化时振荡复苏,常为37度。对于控制温度低于室温时,我们需要低温型摇床来控温。

(4)水浴锅 水浴锅也是一种控温装置,水浴控温对于样品来说比较快速且接触充分。例如,用于42度的大肠杆菌转化时的热激反应;用于DNA杂交过程中水浴控温。

(5)烘箱 烘箱是用于灭菌和洗涤后的物品烘干。烘箱有不同的控温范围,用户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有些塑料用具只能在42-45℃的烤箱中进行烘干;用于RNA方面的实验用具,需要在250℃烤箱中烘干。

(6)纯水装置 纯水装置包括蒸馏水器和纯水机。蒸馏水器的价格便宜,但在造水过程中需要有人值守;纯水机价格高些,但是使用方便,可以储存一定量的纯水。纯水使用也有不同的级别,一般实验用水需要纯水,用于PCR、DNA测序、酶反应均需要超纯水。

(7)灭菌锅 分子生物学所用到的大部分实验用具都应严格消毒灭菌。包括实验物品、试剂、培养基等。灭菌锅也有不同大小型号,有些是手动的,有些是全自动的。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

(8)天平天平用于精确称量各类试剂。实验室常用的是电子天平,电子天平按照精度不同有不同的级别。(9)液体量器 液体量器用于精密量取各类液体。常见的液体量器有量筒、移液管、微量取液器、刻度试管、烧杯。

(10)pH计 用于配置试剂时精确测量PH值,从而保证配置的溶液的精确性。有时也需要利用pH计测定样品溶液的酸碱度。

(11)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吸光值,从而用于分析样品核酸和蛋白的含量及纯度;同时也可以测定培养菌液的浓度。

(12)离心机 离心机有冷冻和常温之分。主要用于收集微生物菌体、细胞碎片以及其他沉淀物。有些样品由于在常温下不太稳定,需要低温环境。例如在感受态制备过程中必须保证低温环境,所以需要冷冻离心机。

(13)超净工作台 分子生物学中凡是涉及对细菌的操作均需在超净工作台下完成,还有感受态制备,转化反应等,都需要无菌的环境。

(14)电泳系统 实验室常用的电泳主要是三种:水平电泳用于核酸DNA/RNA的琼脂糖电泳检测;垂直电泳用于蛋白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转印电泳用于将蛋白转印到膜上做western检测。

(15)PCR仪 PCR仪有不同的类型,分别用于不同的实验。普通和梯度PCR仪用于基因克隆和基因检测过程中DNA/RNA的扩增。荧光定量PCR仪用于核酸定量分析、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甲基化检测。原位PCR仪用于鉴定和定位带有靶序列的细胞在组织中的位置。

(16)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紫外检测仪 凝胶成像系统用于对染色后的核酸琼脂糖电泳胶和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观察和拍照,有些可以进行切胶操作。紫外检测仪可以用于对染色后的核酸琼脂糖电泳胶的观察,胶回收时切胶操作,但是不能连接电脑拍照。

(17)制冰机 实验室常用的是雪花制冰机,制冰机一般是按每日制冰量分成不同型号。分子实验室中制造大多数核酸、蛋白质的实验操作所需的低温环境,以减少核酸酶或蛋白质酶的水解。感受态制备也需要长时间冰浴。

(18)磁力搅拌器 在配置试剂过程中,有些试剂较难溶解,这时需要借助磁力搅拌器。磁力搅拌器可以加速溶解固体内容物。磁力搅拌器一般带加热功能。

(19)生物安全柜 分子实验中涉及的试剂和样品很多是有毒的,对于操作人员来说伤害较大。为了防止有害悬浮微粒、气溶胶的扩散,可以利用生物安全柜对操作人员、样品及样品间交叉感染和环境提供安全保护。

(20)微波炉和电炉 用于溶液的快速加热,电泳琼脂糖凝胶的加热溶化配制,固体培养基的加热溶化。

(21)液氮罐 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需要液氮处理。感受态的保存也可以存于液氮中。

篇6:实验室配置

为加强法医物证DNA实验室管理,保证法医物证鉴定质量,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特制订本规范,对法医物证实验室配置、鉴定受理、样品检验等方面进行规定。

一、法医物证DNA实验室配置要求

(一)DNA实验室区域配置 法医物证实验室总体布局应考虑潜在的样本污染风险,降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和对人员的危害。实验室各区域应独立且满足单向流程要求,区域内设备、器物应有明确的标记,避免不同工作区域内的专用设备、物品混用。

1.必备区域配置。

1.1采样室:主要用来对生物学检材进行采集、包装及照片采集等;

1.2样本储存室(柜):主要用来对检材进行登记及存放; 1.3预检室:主要进行血斑、精斑确证试验和种属试验(不从事个体识别的实验室可不配备);

1.4 DNA提取室:主要用来进行DNA提取,对于毛干、陈旧骨骼等DNA含量极低的检材,应另设专门区域进行DNA提取及定量;

1.5 PCR扩增室:主要用来进行PCR反应的加样和扩增; 1.6 PCR产物分析室:主要用来进行PCR扩增产物的检测及分析。2.建议选配区域配置。

2.1灭菌室:主要用来对器材、器具进行消毒;

2.2试剂配制区:主要用来进行试剂的配制、分装及未开封试剂的保存。

(二)DNA实验室仪器配置 检测设备以及相关设备,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及状态标识。1.必备仪器配置。1.1遗传分析仪; 1.2 PCR扩增仪; 1.3生物安全柜; 1.4超净工作台;

1.5高速离心机(10000rpm以上); 1.6低速离心机(1000-10000rpm); 1.7分析天平; 1.8移液器; 1.9恒温器; 1.10纯水仪; 1.11振荡器; 1.12冰箱; 1.13灭菌设备; 1.14紫外灯。

2.建议选配仪器配置。2.1核酸蛋白测定仪; 2.2荧光定量PCR仪; 2.3恒温混匀仪; 2.4板式离心机; 2.5生物显微镜; 2.6电热干燥箱;

2.7骨骼DNA提取工具(电钻、粉碎机等)。

(三)DNA实验室人员配置 司法鉴定机构应有3名以上具备法医物证鉴定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才可开展法医物证DNA鉴定项目。1.岗位要求。

1.1 司法鉴定人:应取得省司法厅颁发的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1.2 司法鉴定人助理:应取得在市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的司法鉴定人助理证。

2.培训要求。司法鉴定人每年应参加不少于40学时的继续教育,司法鉴定机构应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活动。

(四)DNA实验室试剂配置 DNA实验室扩增试剂应满足《法庭科学人类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检测试剂质量基本要求》(GA815-2009),或其它经认可或验证过的试剂盒。实验室应配备两套以上试剂盒,用于内部质量控制。有条件的实验室可配备Y染色体,X染色体等检测试剂盒。

(五)实验室资料 1.实验室操作手册或作业指导书。

1.1 实验操作: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作业指导书,DNA结果分析与亲权关系判断作业指导书;

1.2 仪器操作: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 1.3 试剂配制:试剂的配制、保存作业指导书;

1.4 其它:生物安全管理作业指导书、计算机文件和数据控制作业指导书等。2.说明书。

2.1 商品试剂盒说明书; 2.2 仪器设备说明书。

3.记录。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可能时识别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下能够重复。记录应包括采样人员、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3.1 案例登记:受理记录、检材采集或接收记录、司法鉴定文书发放记录;

3.2 实验记录:检验过程中DNA提取记录、PCR反应记录、电泳记录、检验结果图谱、数据分析;

3.3 仪器记录:仪器运行记录、仪器维护保养记录; 3.4 其它:实验室温湿度记录、冰箱温度记录等。4.司法鉴定文书。4.1 司法鉴定意见书; 4.2 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

二、法医物证司法鉴定程序及要求

(一)司法鉴定受理 司法鉴定受理,应遵照司法部《司法鉴定程序通则》、《浙江省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规则》。涉及未成年人时,应提供委托人对其具有监护权关系的证明文件,或由相关单位出具的委托材料,以及相关人员同意的书面材料。

(二)样品采集 1.采样时填写采样单或委托材料受领单,写明委托方名称、采样日期、采样类型、被采样人姓名、性别、称谓等,并拍摄被采样人照片,由被采样人在采样单上签名确认(婴幼儿的姓名由其监护人代签),并留下指纹(婴儿可留脚印)。采样人应在采样单上签名。对尸体采样还需其近亲属或法定部门在采样单上签字。2.每份样品采集后贴上相应的标签,注明被采样人姓名、编号、称谓、采样日期等,保证被检样本的唯一性。3.对于近期有输血史、接受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接受放疗化疗的被鉴定人,应避免采集其血样,而宜取毛发或口腔拭子作为检验材料。(三)样品送检 送检的样品应独立包装,在包装袋上注明采样日期、采样类型、被采样人姓名、性别、称谓等,并有委托人的签名。鉴定人应当审核委托人提供的样品是否完整、充分。样品不完整、不充分的,应当要求委托人补充提供,不能提供补充材料的应当拒绝受理。委托人对样品的真实性负责。(四)样品存放与领取 1.被检样品与相关的委托受理合同、采样单由样品室保管员登记保存。被检样品应有专门的储存区域,在检测全过程应保证样品的有效性和唯一性。2.司法鉴定人从样品室领取被检样品和委托受理合同、采样单等材料,应作好领样登记。

(五)DNA检验、亲权关系判断 按照委托要求,司法鉴定人对生物学检材进行法医物证学司法鉴定,做好检测记录,保存原始的实验数据,并提供归档所需的各项原始材料。在检测过程中,发样人、接样人、取样人、取样量等信息应填写在样品流转单上,以保持物证链的完整。DNA检验分析、亲权关系的判断按照《亲权司法鉴定技术规范》(SF/Z JD0105001-2010)、《法庭科学DNA实验室检验规范》(GA/T 383-2002)进行。

(六)司法鉴定文书 实验完毕,分析实验数据,出具相应的司法鉴定文书。

1.司法鉴定文书的种类。

1.1 司法鉴定意见书:适用于检材来源明确,在质、量方面具备理想的检验条件,能够形成司法鉴定意见的案例; 1.2 检验报告书:适用于只需表述检验结果,无需出具司法鉴定意见的案例。

(七)档案保存 司法鉴定人应当在司法鉴定事项办结后三个月内收集下列材料,整理立卷并签字后归档: 1.司法鉴定委托书。2.受理审批表。3.司法鉴定协议书。4.司法鉴定文书正本 5.司法鉴定文书底稿。6.检验原始记录、图谱。7.样品流转单。8.采样/收领单。9.送鉴材料。10.送达回证。11.收费凭据复印件。

12.其他应当归档的特种载体材料。

篇7:农产品质检站实验室仪器配置建议

(1)色谱仪:分为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用于对农产品中物质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酸度计:酸度计即PH计,是测量pH值的仪器。在农产品检测实验室,配置相关的检测试剂以及测量未知溶液的酸碱度都会用到酸度计。

(3)电导率仪:利用电导率仪可以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值。

(4)自动电位滴定仪:通过测量电极电位变化,来测量离子浓度。可以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5)分光光度计:光度计分为几种,其中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用于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辐射的吸收程度,定量分析;荧光分光光度计用于易形成氢化物元素、易形成气态组分元素和易还原成原子蒸汽元素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根据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特征辐射的吸收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红外分光光度计是根据物质在红外光区的吸收光谱特征和朗伯比尔定律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原子荧光光度计和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也是用于定性、定量分析。

(6)水份仪:在农产品检测过程中,经常需要测定农产品的含水量,水分仪就是用于测定含水量的仪器。微量水份测定仪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微量水份。

(7)光谱仪:光谱仪有多种,红外光谱仪用于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8)色差计:在比较农产品的颜色时,单凭肉眼观察有时不易比较,色差计就是测量颜色的仪器。

(9)旋光仪:用于测量物质的旋光度,分析物质的浓度,纯度,含糖量。

(10)酶标仪: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原理,可以进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利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进而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得分析。

(11)微量移液器:在移取微量溶液时,使用微量移液器可以准确量取溶液体积。

(12)气质联用仪:对农产品中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13)阿贝折射仪:测量物质的折射率

(14)白度计:用于测量面粉、淀粉等粉剂的白度值。

(15)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农产品的检测中经常会涉及到检测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为检测氨基酸含量提供方便。

(16)黄曲霉素测定仪:黄曲霉素对于食用者危害较大,黄曲霉素测定仪可以测定黄曲霉素含量。

(17)甲醛氨测定仪:可以测定甲醛和氨的含量。

(18)降落值测定仪:测定谷物面粉及其它含有淀粉的产品中淀粉酶活性

(19)浊度仪:测定浑浊度的一种仪器。

(20)自动检糖计:可以测量农产品的含糖量,糖度。

(21)农药残留测定仪: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是比较重要的检测项目,利用农药残留测定仪可以定性测定农药残留成份。

(22)面筋测定仪:可以测定小麦粉中面筋含量。

(23)纤维测定仪:测定农产品中纤维含量。

(24)脂肪测定仪:测定农产品中的脂肪含量。

(25)食品二氧化硫测定仪:测量二氧化硫浓度(库仑滴定法)。农产品质检站是检测农产品质量的机构,对于农产品检测的项目包括水份,糖量,含氮量,颜色,酸碱度,农药残留等方面。为组建一个完备的农产品质检站实验室需要的仪

篇8:实验室配置

一、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特征与发展定位

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影响和示范带动下,省科技厅、教育厅和地方高校共同投资,相继组建了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为本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这类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是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尤其地方高校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活动,培养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展示地方综合科技能力的标志与开放窗口,为地方经济结构性调整、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地方高校具有所在地政府投资的特殊性,学校发展的定位主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主要为地方培养适用的人才,虽然在申请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困难,但是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典型特色的地方高校申请建设主要由地方主管部门投资的重点实验室,还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必要性。

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也秉承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借鉴一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经验,但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运行模式、科技力量和投资力度等方面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明显差异,从而导致了实验室在原始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学术带头人业务水平、仪器设备先进性和实验室开放程度等方面有些差距。因此,不能简单地完全照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通过地方政府部门和依托高校共同投资,致力于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至于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其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功能,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动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其后的建设过程中,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和使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资导向和综合效果。

二、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在申报重点实验室时就确定了研究方向,获批后的建设初期也可能根据评审专家的反馈意见进行相应的局部调整。因此,制定研究方向是重点实验室初期建设的第一要务,是实验室建设和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将会影响到实验室后续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研梯队的构建、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和培养、建设经费的投入和科研仪器设备的配置,等等。当然,研究方向的凝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经历长期的探索与沉淀。

研究方向应该以传统特色的优势学科为后盾、瞄准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确定研究的主打方向,同时设立探索性的前沿研究课题作为补充,前沿研究的成功将不断促进主打方向的发展,逐步派生出强有力的新分支。

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由南京工程学院在对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学科专业、中德现代制造中心、江苏省数控技术教学实验中心、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江苏省轨道车辆现代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等进行整合、凝炼和集成的基础上,组建成代表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显著特色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开放式科学研究基地。

先进数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定位于数字化制造单元的应用基础研究(如图1所示)。即以数控机床作为典型对象,紧紧围绕计算机数控装置、伺服装置(也称运动控制系统)、数控检测以及数控技术的工程应用等4个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

为此,确定的相应4个研究方向为:网络化智能数控系统、先进电机伺服驱动技术、制造过程检测技术和数控技术工程应用。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先进数控理念、体系结构、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相关行业的数字化装备技术等。

三、设备配置原则与指导思想

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与设施的先进性程度和档次高低,代表着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的领域及理论前沿的层次,是衡量实验室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要开拓新思路,探讨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走研、学、产一体化的道路,积极主动争取多方面的资金支持,通过产学研合作或共建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的介入,从而形成地方财政、高校、企业、社会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在基本确定了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完成了重点实验室基本科研硬件平台建设以后,就要转入科研仪器设备规划论证和实施阶段。由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不是很大,并且设备利用率与学术梯队科研项目的需求、整体科研实力等因素有关。为此,建议遵循以下4个基本原则:

1. 坚持“有所为、有所缓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

对于主要研究方向必须置备的仪器设备应当优先采购,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第一轮采购了一批嵌入式控制系统通用开发平台,可以用于数控装置、伺服装置和检测装置的原型样机研制,并且经费投入也不是太大。对于预研类课题所涉及的仪器设备可以安排在第二轮购置,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计划开展的废旧机床再制造课题,目前处于预研的起步阶段,其相关的仪器设备就安排在明年采购。对于特别贵重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如果通过对外协作或共享方式能够得以解决时,就暂时不列入采购计划,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使用到的高档精密数控机床等。

2. 坚持“科研和教学共享仪器设备资源”的原则。

由于地方高校主要侧重于本科层次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本科学生的常规教学任务和压力很大,但这是其根本任务,必须首先确保。为此,将会利用国家财政经费的投入购买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并且台套数很多,品种比较齐全,只是设备档次不是特别高。尽管如此,在采购过程中也可以兼顾少量关键的科研仪器设备,尽量为高年级学生和部分教师科研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3. 坚持“不过分追求高精尖,更加注重工程适用”的原则。

如果过分地追求采购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可能为了购买一套设备,将会耗尽实验室多年的建设经费,大伤元气,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发展进度。这时,建议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或付费等方式租赁其他研究机构拥有的高精尖关键仪器设备,而合理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去购买应用基础研究目前急需的设备,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设备对外合作的机会获取一定的费用,用于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4. 坚持“适度自行研制或联合研制仪器设备”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专用研究设备的需求,但购买现成的通用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功能不一定完全对应,或者有的功能暂时使用不上。在技术成熟的前提条件下,经过咨询和论证可以组织科研小组自行研制或委托合作单位联合研制专用设备。因为通过自制或联合研制的模式可以提高综合性价比,功能针对性强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设备研制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术团队的综合科研能力。例如,ANCT重点实验室就通过详细深入调研联合专业公司自行研制成功了数控机床直驱用直线电动机综合试验台,目前已经投入使用,效果很好。

四、设备管理模式分析

仪器设备是重点实验室的固定资产,是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科学管理和充分使用这些设备对于提高科研效益和科研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由专门人员统管设备的粗略管理模式容易造成职责不明、管理单一、相互推诿、效率不高等问题,长期下去,会严重制约重点实验室的正常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应根据仪器设备价值和主要用途的不同,将仪器设备分为小型通用仪器和大型精密仪器。小型通用仪器仍由专门人员统一管理,对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实行责任人制度,从仪器的购置、安装调试、维护和操作均由责任人负责。小型通用仪器即时领用,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归还。大型设备仪器的使用应提出使用计划、填写使用记录,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以提高设备综合利用率。

重点实验室一般都应当具备仪器设备使用率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和共享程度高等显著特征。特别对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由于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和科研项目经费比较少,部分昂贵的精密仪器设备很难采购到位,而设备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之一,并且“共享”包括自身拥有的设备与别人共享,还包括到外面去共享别人的设备资源。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最有可能实现共享的是国有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和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实验室可以实行有偿共享等利益驱动机制,采用“协议制”或者“合同制”来规范实验室不同研究方向、学校内部各二级学院和实验(研究)中心、大学城范围、江苏省内外以及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硬、软件资源充分共享。相应的共享架构示意如图2所示。

基于上述设备共享途径与模式,充分利用江苏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行业协会、科技和教育主管部门等机构对外进行定期发布科研仪器设备信息和共享指南,进行及时的联系和沟通,并对资源共享绩效进行实时统计和跟踪考核,特别对于设备共享情况较好的课题组或研究方向予以表彰和奖励,还可以按照适当的比例切块相应的经费用于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形成良性运行的态势。

除上述硬件资源共享以外,重点实验室还需要建立科学数据资料分时、分级、分类共享制度,以形成全方位的科技信息资源体系,甚至建立网上合作的虚拟或实体研究机制,构建重大仪器设备的远程操控平台,以满足科研项目的需要。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科研设备配置问题,尤其对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更应根据自身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合理使用有限的建设经费,集中力量优先办好关键的大事,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在刀刃上,充分利用好内部和外部的有效资源,通过不懈地努力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极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现代化应用基础研发基地。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特点、发展定位和研究方向,详细阐述了科研设备配置的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并从重点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设备管理和资源共享的架构和模式,为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和良好运行提供了借鉴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设备配置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41~44

[2]陈建华,阎斌伦,高焕.教学型本科院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27~129

[3]刘怡,张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34~136,139

[4]谢小风,应敏.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与发展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5):5~7,11

[5]蒋红花,王焕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4):130~132

[6]刘嘉,刘壮.浅谈高校重点实验室初期建设问题[J].科技信息,2008,6:196~197

上一篇:方法教学反思下一篇:大跨距轨道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结构计算分析